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24-12-25

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共15篇)

1.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篇一

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迫切任务,也成为我们今后必须完成的义务和责任。随着人类不断推进工业和技术的进步,在带来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富足的同时,环境污染变成了紧要问题,是刻不容缓的问题。但是,在我国的某些地区,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和有关的工作人员,包括当地的百姓,在保护环境这个已经刻不容缓的严峻课题面前,却并不能都交上令人满意的答卷。他们注重经济而忽视环境,牺牲一切,只为利益。因此让我们都来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构建健康海洋生态系统,促进和谐海洋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提出了一个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新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至今已成了全世界的共识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原则与奋斗目标。但是,要确保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从广义来说21世纪的任务相当艰巨,道路非常曲折。本文就保护海洋环境与确保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谈一些意见。

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确保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0世纪是人类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最严重破坏的时期。人类的物质文明有了很大提高,可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却相对恶化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海洋经济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短缺和科学技术进步得到了广泛发展,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海洋石油资源,开发海洋能源,发展海水养殖,发展海上旅游以及发展传统的渔、盐、海运等产业的新时代。21世纪必将是海洋更大开发的世纪。

海洋大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不关注海洋环境保护,加上陆地对海洋的污染,已经加剧了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陆地排污入海污染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随着陆地经济的发展,工农业大量含有毒素的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河流间接排海和沿海地区排污入海,加剧了入海河口、海湾和近岸海域海水、底质的严重污染,使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严重退化。所以,在继续治理好陆地环境的同时,控制好陆地排污入海的污染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极其重要方面。

海洋开发污染主要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工程和海上船舶的污水、污物排放的污染,特别是海上泄漏的油类和海难溢油事故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浅海养殖业的发展,投放的大量饵料和大量鱼虾的粪便,超过海域海水自净能力,引起海水富氧化,对海域污染也相当严重。由于油田开发、虾田发展、盐田扩建和围垦造地等不顾生态环境保护的开发,导致这些海洋高生产力生态系统面积日益缩小。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海域水质和底质含有大量有害毒素,影响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和繁衍,赤潮频发,渔业减产,养殖滩涂荒废,珍稀物种减少,水产品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引起传染病流行,严重威胁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沿海人民的正常生活。

所以,有效治理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要从海洋污染的这些源头抓起。治理和控制陆源排放的污水是重点,其次是治理和监控海上工程、船舶的污水排放及溢油的避免和及时治理等,还要坚决制止人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这需要世界各国的关注和努力,都把保护海洋环境放在与开发海洋资源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再不能先污染环境后治理环境了,要发展国际合作,认真贯彻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共同承担保护好我们海洋家园的任务。

防止人为污染海洋,保护海洋家园,确保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有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它们不仅经济技术实力强,而且有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和经验,经过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努力,其国内生态环境污染已经得到了较大治理,在保护国际海洋环境方面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发展中国家必须增强人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本国长远利益出发,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二、保护海洋环境要加强管理和科技基础建设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任务是依靠行政、法律、经济和科技手段,防止、减轻和控制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和能量引入海洋,以至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水质下降,生物资源遭受破坏,甚至危及人类健康等不良影响,使海洋环境保持最佳状态,为人类持续利用作出贡献”。《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正在对我国海洋的保护和开发发挥重要作用。

《议程》提出的保护海洋环境的行政手段就是政府的管理工作,法律手段则是政府管理的依据,经济手段是政府的税收、投入和市场引导,科技手段是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的技术基础,也是企业维护生态环境,发展洁净化生产的技术基础。只有加强科技工作,才能使海洋环境的监测、监控、治理和洁净化生产等活动,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所以,加快本国环保科技发展,加大科技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环保基础建设。

管理是对权力的运用。权力用得好,符合事物客观规律是一切事业成败的关键,也是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关键。上述行政干预、法制建设、市场引导和科技发展都有个管理或权力运用问题。对于遵守环保法律的企业,政府管理主要是通过服务引导其发展,对于不遵守环保法律的企业,政府就要运用权力通过依法惩治引导其发展。所以,加强政府严格和科学的管理手段,避免瞎指挥和腐败行为是保护海洋环境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科技和管理恰恰是发展中国家最薄弱的环节,我们中国也是如此。所以,发展中国家借鉴国际经验,提高本国环保管理的制度能力和科技能力,是解决本国环保问题的一个根本措施。

三、保护海洋环境要加强地缘国家合作 发展国际间互利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地缘国家发展合作更有利于地缘各国的经济发展。APEC环太平洋国家集团的成立是符合太平洋各国经济发展利益的。太平洋西海岸各国,由于地缘关系尤应发展合作。中国的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积极发展合作有更充分的理由和更好的条件。

保护海洋环境的合作是国际和地区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地缘国家海洋环保合作对双方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地缘国家由于陆地、河流相连或者同一海域,一国的陆地、河流、海域污染会影响邻国,一国环境治理的好,也会有益于邻国和临区。特别是保护环境事业已经发展成一个重要的新兴环境产业和环境市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环保事业都将会受到环境市场的推动。

所以,发展保护海洋环境的合作,主要是通过环境市场实现的。环境市场包括环境产品和环境服务。环境产品有环境治理、控制、监测、和环境科研的各类设备、器材等;环境服务使环境信息交流、咨询、诉讼、培训、监测、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开发等。合作推进海洋环保事业,实际上就是共同发展国际的环境市场,发展APEC国家的环境市场,发展太平洋西岸地缘国家的环境市场,发展各国的环境产业,为繁荣经济和持续发展服务。

中国大陆急剧上升的环境压力,正在转化为环保技术和资金需求的庞大市场和促进本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动力。中国环境市场是国际的一个大市场,必然是“双向”的市场,既会有引进也会有出口,和地缘国家双向合作是必然的。向APEC环保市场中的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出口环保产品和服务,也会是很有潜力的,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发展自主创新环保技术和自主创新机制,才能保住本国市场,争取国际市场。

特别是大陆、台湾和香港、澳门特区的海洋环保技术产业和资本如能积极发展技术创新和市场合作,不仅将能促进两岸和特区的环保和经济发展,也将促进地缘国家及与其它方面更广泛的合作,为繁荣亚太地区的环保市场,促进我国和亚太地区的海洋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让我们都来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构建健康海洋生态系统,促进和谐海洋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2.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篇二

关键词:海洋环境保护,数据库,网络,蓝色经济,海洋资源

1 引言

当今世界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的压力与日俱增, 发展蓝色经济是世界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科学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 是解决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必然选择。据《联合国海洋公约》的规定, 我国拥有200海里, 水域面积约300km2, 南北跨度38°纬度, 兼有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海域的海洋资源开发使用权利, 富饶而美丽的海洋, 蕴藏着生物、矿产、空间、能源等丰富的海洋资源。

新兴的海上娱乐文化旅游业, 使人们在休闲中创造财富, 享受海洋的慰籍;人类新探明的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 据初步调查, 我国南海有近800亿t油当量, 相当于全国石油总量的一半;海洋风能、潮汐能、盐差度、海流及海水的温度差都可以用来发电。地球上积蓄了亿万年的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经过数百年的巨大消耗将不可逆转地趋向枯竭。而海洋资源丰富, 作为新能源与之相比, 具有开发技术成熟、清洁、无污染等优势。海洋蓝色经济的高速发展, 给海洋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 如继续下去在人类还未享受海洋的利益时, 海洋资源将失去原有的多种功能, 故“海洋环境保护”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

2 数据收集途径和方法

以CNKI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文献获取源。以“海洋环境保护”为关键词检索项, 分别对1998~2012 年、2009~2012年公开发表的网络数据库期刊论文, 进行检索分析统计, 分别得到文献总数量3711篇和449篇, 将数据导入Excel表格, 参照文献计量学的方法, 对论文题目、论文数量及趋势、参考文献数和关联较密的学科、论文质量变化趋势、作者单位数量分布情况、核心作者数量群等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海洋环境保护为题名的1998~2012年网络数据库文献有3711篇, 其中年鉴1538篇, 网络数据库期刊1346篇, 年鉴是实际工作的总结和记录, 年鉴多于期刊论文, 可见理论跟不上实际工作的发展;博硕士409篇、报纸247篇、会议171篇、排除年鉴外, 其余分别占总量的61 % 、18.8% 、11.4 % 和7.9% , 可见期刊论文、博硕士论文是反映学科研究动向最主要的媒介, 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以下以期刊论文为例。

3.1 论文数量及趋势分析

1979~2008年, 共有包含“海洋环境保护”主题词的网络数据库期刊论文1492篇, 其中1979~1988年, 188篇, 1989~1998年, 267篇, 1999~2012年, 1089篇, 是总数量的 72.9%, 近十几年论文数量增加较快, 可见海洋环境保护重视程度逐年增加。由表 1可以看出, 年平均论文数为 84篇, 其中2004年论文数最少, 只有48篇 , 占总论文数的5.7% , 2011年140 篇, 占总论文数的16.6% , 为论文数最多的一年 (图1) 。

3.2 从参考文献数量和关联较密的学科分析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络数据透露:我国国家海洋局2004年启动的为期8年海洋调查显示, 中国海洋资源堪忧, 90%沿海城市周期性缺水;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红树林减少73%;珊瑚礁减少80%;48个入海口遭到重金属、滴滴涕和石油烃的污染, 2008年所造成的直接蓝色经济损失达到13亿元。为便于分析问题, 取2009~2012年海洋环境保护期刊网络数据库搜索出共449篇, 按关联度较高的a环境科学与资源环境, 为主题词搜到169篇, 取其下载率高的前19篇, 共有参考文献66篇, 平均参考文献3.5篇;b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为主题词搜到14篇, 共有参考文献9篇, 平均参考文献0.6 篇;c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 为主题词搜到14篇, 共有参考文献39篇, 平均参考文献2.8 篇;d工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13篇, 有漏油、溢油、石油钻井、运输5篇与环保相关, 其余为行业规范信息。E农业经济12篇, 有两篇与水产养殖环境保护有关, 其余为行业规范与信息。以上d 、e忽略, a、b、c共搜取网络数据文献47篇, 共有参考文献114篇, 平均每篇参考文献为2.4篇, 没有参考文献的31篇, 占总数的73%, 其中b项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平均参考文献0.6 篇, 14篇中有10篇没有参考文献。作者不重视参考文献的引用, 一定程度反映了作者工作量小, 论文质量差、浮浅不够深入。

3.3 基金项目数量群分析

2009~2012年海洋环境保护网络期刊数据库基金项目发文42篇, 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3篇, 两篇论及海洋公民共同责任、海洋伦理学研究对象及框架体系构建, 其余关联度不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篇, 主要论及海洋环境公众参与和问题及对策、填海造地适宜性分析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资源与产业、气象、环境容量及污染物总量控制、造船废水处理技术、潮流数模等研究。教育厅基金支持有1篇, 《大连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浙江省教委科研基金1篇, 《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公共参与与问题及对策》。福建科委的关于《福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1篇。以上直接关联度相对较高。属于高校海洋环境保护基金项目发文几乎为零, 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海洋环境保护科技研究不足。总体来说, 科研基金投入不占优势, 海洋环境保护的实用技术、综合管理策略、法律监管规范条款等研究不足。

3.4 核心作者数量及核心单位数量分析

以海洋环境保护为主题词从网络数据库查2009~2012年449篇核心作者, 截取前15名共发文44篇, 中国海洋大学核心作者排名第一, 有5名15篇文章, 大连海事大学有2名核心作者7篇文章, 上海海事大学有2名核心作者7篇文章, 国家海洋局 (不分分总局) 有3名6篇文章, 福州大学有1名5篇文章, 国家海事局 (不分分总局) 有2名4篇文章。核心作者最多的中国海洋大学同时也是核心机构, 总发文数量46篇、大连海事大学总发文数量13篇, 国家海洋局 (不分分总局) 总发文数量32篇。由此可见核心作者及核心单位集中在国家海洋局、国家海事局、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从事专业的机构, 而海洋环境保护涉及环保局、规划局、城建局、旅游局等多部门 , 显然公众参与不足;广东属海洋大省, 但对此方面的研究并不占优势, 良好的空气指数, 不能代表良好的生物链, 海洋环保、生态环保、经济协调有序发展, 才能保住大自然赐予的天然环境。

4 结语

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 1998~2012 年的1346篇, 海洋环境保护论文为研究对象, 其论文数量逐年增加, 但存在着理论跟不上实际工作的发展。以2009~2012年的海洋环境保护网络数据库不同主题词途径, 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研究现状, 著者不重视参考文献的引用, 一定程度反映了作者工作量小, 论文浮浅不够深入, 研究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总体来说科研基金投入不足, 海洋环境保护的实用技术、综合管理策略、法律监管规范条款等研究不够深入。海洋环境保护论文核心作者及核心单位集中在国家海洋局、国家海事局、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从事专业的机构, 而海洋环境保护涉及环保局、规划局、城建局、旅游局等多部门协调合作, 显然公众参与不足。

蓝色经济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博大的海洋不是超级人造垃圾场, 海洋环境一样有它的脆弱性, 海洋环境保护不仅是监测和监控工作, 近海养殖、围海造地、海岸工程、海油海炼, 依靠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 海洋环保创新技术也要同步发展。海洋环境问题, 实际上就是蓝色经济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

3.沧州海洋生态环境与保护对策 篇三

关键词:沧州;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1 沧州市海洋环境现状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海岸带处于渤海湾的湾顶,背靠河北省中部平原,北起歧口河与天津市接壤,南至大口河与山东省相毗邻,位于东经117°20′-118°20′,北纬38°08′-38°40′之间,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河北省确定的“两环”(环京津、环渤海)开放一线地区和沿海经济隆起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大规模、高强度地开发利用海洋,给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加之海洋自然灾害的影响,海洋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将日益严峻。

1.1 海域水质现状

沧州市管辖海域面积955.60 km2,海岸线长92.5 km2。2013年,全市未达到清洁海域面积约956 km2,近岸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与2012年度比较,污染物含量有所下降。沧州市近岸海域无机氮含量在8月份污染程度最为严重,10月份次之,5月份最轻。歧口附近海域、黄骅港附近海域无机氮平均含量较高,分别为0.547 mg/L和0.516 mg/L,超出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0.5 mg/L);南排河附近海域无机氮含量平均值为0.408 mg,超出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0.4 mg/L),属中度污染海域[1]。

1.2 海洋生物现状

沧州海域是海洋生物的产卵场和生长区,种类相对丰富,共有500余种,可分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5个类型,是渤海鱼、虾、贝类等海洋生物的产卵、索饵和育肥场,在河北省渔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2.1 浮游生物 沧州市海域浮游植物以硅藻占绝对优势,并有甲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等百余种;浮游动物以桡足类占优势,约60种。

1.2.2 底栖生物 底栖生物共有11个门类200余种,平均生物量是21.32 g/m2,主要种类为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腕足动物和节肢动物。文蛤、青蛤、光滑蓝蛤和彩虹明樱蛤等是具有经济价值的蛤类,适宜作为对虾养殖饵料或食用。

1.2.3 游泳生物 共有游泳生物30种,其中,鱼类生物19种,优势种有青鳞鱼、斑鰶、赤鼻棱鳀、黄鲫、小黄鱼和小带鱼,重要种有蓝点鲅和银鲳,常见种有矛尾刺鰕虎鱼;无脊椎动物共11种,优势种有中国毛虾、三疣梭子蟹、日本枪乌贼,重要种有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口虾蛄、日本蟳、短蛸和长蛸,常见种有中国对虾和葛氏长臂虾。

1.2.4 潮间带生物 沧州市海域潮间带生物共有41种。其中,软体动物19种(单壳类12种、双壳类7种)、甲壳类9种、鱼类5种、多毛类3种、棘皮动物1种、其他类3种;优势种为光滑兰蛤、光滑狭口螺、日本大眼蟹、纵肋织纹螺、红带织纹螺,绒毛近方蟹。主要种为6种:中间拟滨螺,毛蚶、彩虹明樱蛤、小刀蛏、普氏吻鰕虎鱼、裸项吻鰕虎鱼;春、夏两季平均生物数量为37.26 g/m2和1 858.84个/m2,其中,软体动物最高,为该区的优势类群。

1.3 主要海洋灾害

沧州海域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海冰、海岸侵蚀、赤潮等。由于本区地理位置因素和海域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风暴潮、赤潮发生频率增多,已成为影响沧州海区生态环境的重大自然灾害。

1.3.1 风暴潮 沧州市沿海为温带风暴潮多发地区,因受向风岸段影响,容易发生风暴积水。沧州沿海有记载的风暴潮灾害近30次,见表1。

最高潮位达到5.14 m,最大增水1.64 m,致使南疏港路东段堤坝受到破坏,受损长度达15 m;三千吨码头北侧在建工程工房及电机被淹;国华沧东电厂风力发电进场公路北段被冲毁;三千吨码头三只游艇沉没;损坏多处养殖围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7 000万元。

1.3.2 赤潮 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增殖)或聚集而引起的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2]。近些年来,沧州市海域赤潮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最大的当属1989年8月-10月间发生在黄骅附近海域的大面积赤潮,使对虾养殖遭受了灭顶之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

2 造成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原因

2.1 陆源排污河流污染

沧州市位于九河下梢,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本海域除接纳本市运东地区工农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外,同时还接纳来自省际间、省内其他地区的部分工业废水、农田沥水和生活污水,排污任务繁重。目前沧州市共有一般陆源入海排污河渠15个,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依然严重,沿岸入海排污口(河)达标排放次数占全年总监测次数的77%,略低于2012年。实现达标排放的陆源入海排污口比率为8%,排污口水质现状不容乐观。

2.2 码头和船舶污染

港口船舶排污是海上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污染物有含油污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船舶的油类及其它有害物质。每年因码头作业生产和人员生活的需要,都会产生相当数量的含油污水和生活污水,这些污水除部分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外,都是直接排海的。监测数据显示,沧州市沿海港口码头船舶石油类入海量为10.45 t/年[3]。

2.3 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污染

在海上石油勘探或开采时,排放的污染物有泥浆、含油污水、残油、废油、原油和平台固体垃圾等,大量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不断地排入海洋, 因此,海洋石油开发也是目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4]。其中尤以油类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最大。2011年6月4日和17日,蓬莱19-3油田先后发生两起溢油事故,溢油致使沧州市海域生态系统内部优势种交替,个别种群衰退、枯竭;种群内部结构变化,个体变小,性成熟提前;生命周期长、营养级别高的优质种类被短周期、低营养级的种类替代等;群落结构趋向简单,生物多样性下降等。沉积物污染范围内底栖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明显升高等。

nlc202309051241

2.4 海上倾倒区污染

海洋倾倒区是为处置航道疏浚物而设立的。因疏浚物倾倒的影响,倾倒区水深、底质、水生生态环境以及周围的水动力环境都受到了影响,可能影响海洋环境质量,例如,2000年黄骅建港挖掘航道抛泥,导致该水域遭受悬浮物污染,泥沙大量沉积,掩埋底栖生物的栖息地,使底栖生物窒息死亡。悬浮物还导致了初级生产力下降,从而降低了该海域生产力水平。同时悬浮物污染还会使鱼、虾、蟹类的卵子和幼体成活率降低甚至死亡,受污面积180 km2,使该海域渔业资源受到了严重损害,初步估计经济损失1 762万元[3]。2013 年,沧州市为进行倾倒活动使用海洋倾倒区3个,包括:赵东区块C/D油田临时海洋倾倒区、神华黄骅港疏浚物临时海洋倾倒区和黄骅港综合港区航道工程疏浚物临时海洋倾倒区,全年倾倒疏浚物2 650万m2,比2012年增加955万m2。

2.5 增养殖区污染

沧州市海水增养殖业发展较迅速,现已有养殖用海2 774 hm2,增长迅速的养殖业给地方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环境带来了压力。每年的污染废水,包括消毒药剂、养殖废水、残饵和虾、蟹粪便等直接排放入海,是造成附近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3]。2013年养殖区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含量在夏季高温期变化较为明显,较2012年含量有所减小。养殖区海水富营养化指数平均值为8.55,已达到中度富营养化水平。

3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对策与建议

3.1 搞好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海洋环境保护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为了保护持续稳定、不断增长的海洋生产力。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保护沧州市近海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广泛宣传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以及违章排污的危害性,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争取社会各界对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2 加快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完善海洋执法检查秩序

面对严峻的海洋环境形势,必须把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加快沧州市海洋环境保护法规的立法进程,完善沧州市海洋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建设。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格执法,对破坏海洋环境的企业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进一步完善执法监察制度,规范执法程序。建立具有权威性的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严肃查处破坏海洋资源、污染海洋环境的行为;同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改善执法手段和执法设施,提高执法监察的水平和力度。

3.3 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提升环保工作水平

在落实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治理与建设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形成推进环保工作的整体合力,进一步提升环保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全市海洋环境监测、生物资源监测、生态灾害监测、环境信息网络、环境预警预报和事故应急监测等监测监视和预警预报体系,逐步实现决策科学化、组织网络化、运作程序化、技术规范化、方法标准化、监测立体化、监控自动化、结果可视化、质控系统化、监管信息化,全面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成效。

3.4 建立多渠道融资方式,实施必要的优惠政策

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各有关部门协调共管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需要建立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机制和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一是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投入,紧密配合国家有关渤海综合整治的战略部署及安排;二是随着财力的增强,加大地方财政的公共性投资,逐步提高引导性投资的力度;三是引进企业排污收费机制,收取的排污费、海域污染损害补偿费,全部投入到海域污染防治与治理;四是加强环保执法,依法促使企业增加环保资金的投入;五是在不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的情况下,积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与可持续性用海。

参考文献:

[1]沧州市海洋局.2013年沧州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Z]

[2] 冯士筰.海洋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沧州市海洋局.沧州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Z],2007

[4] 叶王戟.海洋生态环境与保护[J].广西水产科技,2009(4):11-14

(收稿日期:2015-01-25;修回日期:2015-02-11)

4.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环境》论文 篇四

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学院: 班别: 学号:

摘要:红树林有海洋森林之称,主要生长在沿海地区。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海洋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它不仅可以保护海洋环境,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厚的资源。但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很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害虫的入侵,如果不进行防治,红树林生态系统将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我们需要对红树林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红树林与海洋密切相关,所以对红树林的研究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红树林、沿海、生态系统、保护

红树林(Mangrove)是指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的,以红树林植物为主的木本植物群落,是适应陆地与海洋过度的一种特殊的森林类型,素有“海上森林”、“水上绿洲”、“海岸卫士”、“鸟的天堂”之称,它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子组成复杂的生态系统[1]。红树林通常生长在港湾河口地区的淤泥滩涂上,是海滩上特有的植被类型。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周期性受海水浸泡的潮间带环境,使其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既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不同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特性,作为独特的海陆边缘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于是,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海洋环境影响的研究我将分三点进行论述。

1、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形成与分布。

红树林由20个不同的被子植物科的植物组成,大多数种类所具有的特殊生理功能与结构使它们能在季节波动的盐度及水饱和的土壤中生长。以红树科的种类为主,红树科有16属120多种,一部分生长在内陆,一部分组成红树林,如红树属、木榄属、秋茄树属、角果木属。红树林生态系统(Mangrove Ecosystem)是指不仅包括附件的林外滩涂、潮沟系以及浅水水域的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

[2]。红树林的生长环境条件比较特殊,因此这种植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态和生理特征。为了防止海浪冲击,红树林植物从枝干上长出多数支持根,扎入泥滩里以保持植株的稳定。与此同时,从根部长出许多指状的气生根露出于海滩地面,在退潮时甚至潮水淹没时用以通气,故称呼吸根。胎萌是红树林另一适应现象:果实成熟后留在母树上,并迅速长出长达20~30厘米的胚根,然后由母体脱落,插入泥滩里,扎根并长成新个体;也有的胚根漂浮在海水上,在海浪的推动下到达海岸并且迅速生长起来。在不具胚根的种类则有一种潜在的胎萌现象,在果实

成熟后发育成幼苗的雏形,一旦脱离母树,能迅速发芽生根。在生理方面,红树植物的细胞内渗透压很高。这有利于红树植物从海水中吸收水分。细胞内渗透压的大小与环境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同一种红树植物,细胞内渗透压随生境不同而异。另一生理适应是泌盐现象。某些种类在叶肉内有泌盐细胞,能把叶内的含盐水液排出叶面,干燥后现出白色的盐晶体。泌盐现象常见于薄叶片的种类。不泌盐的种类则往往具有肉质的厚叶片作为对盐水的适应。同一种红树植物生长在海潮深处的叶片常较厚;生长于高潮线外陆地上的叶片常较薄。由于多种红树林植物以及生活在其间的动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红树林的生态系统。

红树林在我国的分布主要在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省份的沿海地区,呈现带状,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存在明显的生态系列[3]。红树林分布在以赤道热带为中心、南北回归线之间,红树林的分布很广,通常把红树林分为两个群系:东方群系和西方群系。

2、红树林生态系统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1)红树林生态系统能净化海水

红树林能净化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红树林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气等有害气体,从而净化海面上的空气;红树林对水流的减缓作用加速了水流中悬浮颗粒的沉降,过滤陆地径流和内陆带出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并收集来之海面漂浮过来的垃圾;红树林的根部可以吸收海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以及盐类等,对海水起到淡化的作用。

(2)红树林可以控制海岸和河岸的侵蚀

红树林的跟很多都扎到滩涂上,可以国定一定范围内的泥沙,从而减少海水冲刷海滩而带走了泥沙。红树林还可以减缓海浪对海岸冲击的力度,有效的减缓了海岸线的内移的速度。红树林还可以阻挡陆地上流入大海的泥土。

(3)红树林对生物多样性起到保护作用

红树林在热带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环境有机质支持。由于种类繁多的细菌、浮游动物、螃蟹、鸟类等生物生活在红树林区,红树林成为极其重要的近海生物的天然育苗场和鸟类的栖息地。红树林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从而维持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4)红树林生态系统起到减轻沿海地区的风浪灾害的作用

从红树植物的生长结构可以了解到它的网状根深深的固定在海岸滩涂上,这些网状根有效地阻挡了水流,减缓的海浪的流速,而红树植物的枝叶非常茂盛,有效地降低了海风破坏力度。因此红树林是可以起到防风阻浪的作用,保护了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民群众的利益。

(5)红树林生态系统还给沿海地区的人民带来经济效益

红树林生长在大海的边缘上,无疑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发展红树林旅游产业,可以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此外,红树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木材和药材等,给人们带来了经济的收入。红树林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人们对红树林的保护,从而间接的保护了海洋环境。

3、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策略。

尽管红树林为人类带来许多益处,但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过度的开发红树林的旅游产业或者无节制的开采红树林的木材和药材等,就会破坏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得红树林的林区面积越来越小,最后就会消失,所以我们应该实施有效的措施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

(1)制定与保护红树林有关的法律

政府应当重视保护红树林的重要性,并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保护红树林的法律法规,对红树林的人为破坏活动进行强制性执法,对一些严重毁坏事件从严处理;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严格规划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扩大红树林的面积,尤其强调重要海岸保护地段的红树林营造与保护工作的落实;政府要对红树林生态旅游项目进行管制,如果该旅游项目对某些红树林地区有破坏的现象,应当撤销这个旅游项目。生态旅游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重视生态旅游环境容量问题以保护生态多样性、维持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持生态旅游环境质量和旅游者的满意度[4]。

(2)对红树林的害虫实施防治措施

在我国,昆虫对红树林的危害时有报道,害虫的危害程度与地势条件、树种等有密切关系,危害部位在树冠上部新梢嫩叶,一般地势较高处大潮难以淹没树冠生长茂密的林地危害严重,而海滩较低大潮能淹没树冠的林地危害较少。红树林遭到害虫的破坏之后,生态系统的抵抗能力就会降低,恢复也会非常缓慢,如果再遭受人类的破坏,红树林的林区面积将会迅速的减小,因此我们要对红树林

的害虫进行防治。然而防治害虫的可用的技术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包括范围很广的应用科学和技术在内。为了方便起见,可将防治的常用的方法分为以下几类:栽培措施、机械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和检验检疫方法[5]。

(3)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

虽然红树林生态系统有自我恢复能力,但是它的恢复速度比较缓慢,因此还需要人类辅助红树林的恢复。我们应当加大对红树林保护的宣传,组织青年志愿者到红树林的林区进行垃圾清理和育苗的工作。我们应当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环境》论文积极参加对红树林保护的志愿者服务,这样我们不但学习了红树林环保科普方面的知识,了解了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而且还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体验到当志愿者的快乐。

由于海岸带的不合理开发使全球红树林湿地的面积急剧减少、种群衰退,海岸环境日益恶化。我国红树林也遭受了严重的人为破坏,其生态系统大部分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然而红树林生活在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破坏后,势必会影响到海洋的环境,因此加强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的目标在于充分发挥与利用红树林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通过红树林群落生态、物种多样性、生态价值等指标体系的分析,开展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策略研究,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红树林生态健康水平,其意义表现在保障海岸生态安全、防风护岸、净化与修复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近海渔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水平、开展生态旅游与生态养殖等方面。同时,通过红树林树种果实的高值化利用,提高当地沿海居民的经济收入,引导他们参与红树林保护事业,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维栋,高秀梅.雷州半岛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保护策略[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6 : 1

[2] 韩维栋,高秀梅.雷州半岛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保护策略[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6 : 191

[3]绅裕、陈桂珠、李海生.红树林植物桐花树和白骨壤及其湿地系统[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4:59

[4]、刘文爱、曹庆先.广西红树林害虫生物生态特性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46

5.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篇五

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污染关系的EKC模型检验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本文以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和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分别作为海洋经济增长和海洋环境污染的指标,利用计量模型对我国海洋经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显著.

作 者:秦怀煜 唐宁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071刊 名:当代经济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CONOMICS年,卷(期):“”(17)分类号:关键词:海洋经济增长 海洋环境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6.海洋与渔业局环境监测工作职责 篇六

2.承担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的用海项目的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为用海单位提供项目论证技术咨询服务。

3.承担海洋与渔业水域污染事件的调查、取证和所造成经济损失的估算工作,为污染案件的查处提供公正合法的依据。

4.开展海域勘界和测量技术服务。

5.做好本站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6.建立全市海洋与渔业水域环境数据库,做好内部信息资料的保密工作。

7.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篇七

锦州市地处辽东湾最北端, 海洋生态系统由大、小凌河口滨海湿地、浅海滩涂、自然岸线、海湾、岛礁、海域水质环境、海洋自然现象及丰富的植物、生物种群资源诸要素构成, 海洋生态系统区域性特征明显, 生物多样性越加脆弱, 海水交换、自净能力较差。

2 锦州市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辽宁沿海经济大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 锦州沿海开发迎来了新的机遇, 随之而来海域水质质量下降, 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近海海域污染呈加重趋势。

2.1 近岸海域水质环境没有根本好转, 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大、小凌河沿岸的城镇生活、工业污水排海, 开发区沿岸排污口排污是造大、小凌河口临近海域, 大笔架山临近海域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已有的监测结果显示, 锦州市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持续处于不健康状态;海域海水无机氮浓度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重金属出现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现象;沉积物环境受到镉、铅、汞的污染, 局部海域汞含量超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滩涂贝类镉残留超标, 浮游生物密度偏离正常水平[1]。

2.2 海洋污染事件及海洋生态灾害极易发生

锦州沿海属于溢油、危化品泄露高风险区。近海有中海油9-3钻井平台, 沿岸有锦州港油品储运中心, 碧海、兴海石油储运公司;由于陆源营养盐注入, 近岸海域在高温季节赤潮灾害发生几率增大;冬季低温期较长, 近岸海域极易发生海冰灾害。

2.3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生物种群难以自然恢复

海水污染加剧, 近岸海域水质下降, 海洋生物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生物多样性越加脆弱;大量的围填海工程破坏了潮间带生态环境, 海城浅海初级生产力破坏严重, 潮间带土地化, 挤占了渔业生物产卵场、育幼场、索饵场, 导致渔业种群资源得不到有效的补充, 主要经济品种已不能形成渔汛。

2.4 大规模、粗放的围填海造成海洋生态资源的极大浪费

绝大部分围填海工程, 技术含量低, 经济、社会效益不大, 长期荒废闲置, 重污染企业过多落户沿海。其结果是导致滨海湿地、河口等重要生态系统退化;鱼类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填海工程使自然岸线所剩不到10%, 填海“填”掉了锦州自身发展的生态环境、扩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

3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建议

锦州市海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总体思路:根据锦州市海洋生态系统特性及构成, 科学规划保护区、旅游区、养殖区、海洋牧场。在空间布局上, 西部以大笔架山国家级特别保护区为核心, 突出海岸线、沙滩、岛礁的修复与生态保护;东部以凌河口湿地为重点, 侧重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南部以辽东湾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锦州浅海人工增养殖保护区为管控区域, 注重生物种群修复与保护。形成东、西、南三大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板块, 构建锦州蓝色的生态屏障。

3.1 严格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问责机制

治理海洋环境污染首先应从领导干部抓起。要将海洋环境保护相关指标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评价体系, 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境安全意识, 在干部任用上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保护, 不负责任, 盲目决策、推波助澜, 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者, 必须坚决查处。绝不允许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坏, 官还照当的现象存在。

3.2 建立高效海洋生态保护管理机制落实职责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要实行陆海统筹, 打破现有管理界限, 整合海洋、环保、水利、海事等部门职能。建立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 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市政建设部门要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 实现城镇污水达标排放;农业、渔业部门要引导畜牧、水产养殖走生态型养殖之路,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渔药、饵料, 减少并有效控制农业、水产养殖业面源污染。

3.3 强化海洋生态环境执法

应长期保持对违法用海、破坏生态环境高压态势, 加大惩治力度, 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要对重点排污企业强化监管, 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违法成本低, 守法成本高”这一环境治理领域不正常的现象。

3.4 严守并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制度

辽宁省 (渤海海域) 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定报告中已划定锦州市五个红线区, 其中大笔架山生态红线控制区为禁止开发区, 小笔架山生态红线区、大凌河口及湿地生态红线区、砂质岸线及附近海域生态红线区、辽东湾国家级水产种子资源保护生态红线区为限制开发区。

陆源江河入海污染物减排指标:至2020年红线区内实现陆源入海直排口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红线区陆源江河入海排放污染物总量减少10%~15%[2]。从锦州生态红线区分布及近海海域潮汐、海流作用影响看, 只有当锦州辖区海域水质全面达到水质控制指标要求, 才能实现红线区水质达标, 可见海洋生态建设与保护压力较大。为此做好总体管控措施及分类管控措施的落实, 有效推进红线区生态保护与整治修复, 实现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制度。

3.5 强化大笔架山海洋特别保护区保护与监管

锦州大笔架山海洋特别保护区是我市唯一的“海洋生态红线控制区”, 要按照注重维护自然岸线形态, 禁止围填海工程和不合理的沿岸工程建设。定期监测陆连堤形态。修复陆连堤地质遗迹, 改善和提高“天桥”旅游和生态功能价值[2]。强化规范化能力及组织管理机构的建设, 积极探讨、逐步解决大笔架山保护区管理权限及资产、资源权属问题。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 建立红线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 提高保护区红线区监视、监测、执法监督和应急处置能力, 实现对生态红线区有效治理和管控。

3.6 加快海洋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

强化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突破人事编制瓶颈, 采取多种形式, 多渠道引进急需监测人才。加快推进监测机构计量认证工作, 提高监测质量。为政府决策做好技术支撑保障, 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地提供风暴潮、赤潮、海冰及海上污染事故预警报。

3.7 强化对陆源污染物排放入海的管控

3.7.1大凌河上游造纸厂污水要彻底治理, 小凌河上游市政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要实现达标排放, 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

3.7.2开发区应加快建设白沙湾污水处理厂, 将渤海大道以东市政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 实现达标排放, 或采取深海排放措施。

3.8 强化凌河口湿地保护区修复与保护,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凌河口湿地东起大凌河口, 西至小凌河口, 海岸线长69.3km, 面积858.55km2。2005年, 锦州市政府批准, 设立凌河口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 由于开发及环境污染, 湿地面积锐减, 为此, 对凌河口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 制止人为破坏湿地现象发生。当前要把大凌河口湿地植被群落生态恢复工程做好。今后, 每年要从海域使用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开展湿地植被修复, 形成长效的投入机制。应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

摘要:锦州市实施工业强市、以港兴市、创新驱动、开放活市、生态立市战略, 以宜居、宜业为目标, 打造生态锦州。建设生态锦州,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关键,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 迎来了海洋经济新一轮发展机遇, 同时也面临困难与挑战,

关键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2013年北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告[R].北京:国家海洋局, 2014.

8.海洋管道防腐技术与发展 篇八

由于海洋管线所工作的严重腐蚀条件,海洋管材经常发生因腐蚀所引起的相关管线的穿孔破坏方面的问题。据分析,当前几种防腐技术主要如下。

1.电化学防腐

电化学腐蚀的特点是有电流产生电化学腐蚀中的电流也正是由于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了结构与原电池相似的“腐蚀电池”而产生的。通常在电化学腐蚀的金属中,腐蚀电池极小,但数量极多。金属接触到电解质溶液,发生原电池效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叫电化学腐蚀或电化腐蚀。国外已成功地将水性硅酸锌涂料用于长输管道的防腐,其中著名的应用实例有澳大利亚Morgan-Wyalla油管长达250km,采用水性硅酸锌为防锈涂料,效果很好。以色列、韩国采用环氧富锌底漆代替热喷锌,用于地下管道防腐,亦取得良好效果。使用富锌类涂料应特别注意的是锌在常温下相对铁是阳极,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76。7~ 104。4) ,锌对铁来说就变成了阴极,腐蚀发生时,铁成为阳极首先被腐蚀掉。

2.涂料防腐

环氧煤沥青层。随着长距离江底或海底输水管线的修建,水下钢管防腐涂料发展很快。如: 环氧煤沥青、环氧粉末、聚乙烯胶粘带、黄绿夹克及氯化橡胶漆膜等。

环氧煤沥青防腐涂料,是以厚膜、长效和适用于严酷腐蚀环境条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专用系列涂料产品。该防腐涂料在水下管道工程中具有良好而稳定的防腐性能,尤其是耐海水、江水的腐蚀,在国内外作为钢结构的长效防腐涂料被广泛应用于恶劣的腐蚀环境中,它在水下钢质管道防腐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环氧煤沥青涂料是由环氧树脂、煤焦沥青、颜料、溶剂、固化剂等组成, 为双组分包装, 一组分中有底漆和面漆, 另一组分为固化剂。它具有以下特点:

防锈性和耐化学介质腐蚀性良好。在污水工程中, 管道内输送的介质为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其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在施工中, 管道内防腐采用一底五油, 涂层厚度不小于420um, 按理论计算的防腐层的保护年限为20年。

电绝缘性优良, 耐离散电流、耐热、耐温度剧变等。环氧树脂本身是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 加入固化剂后能在几小时内交联固化, 形成不熔的高分子涂层。在两个工程中, 钢管的外壁防腐均采用一底四布五油, 涂层厚度为600~ 900Lm, 玻璃布固化后形成类似玻璃钢结构的致密涂层, 从而使钢管表面与外界电解质有较好的绝缘性。

物理机械性能良好, 附着力好, 漆膜坚韧耐磨。成膜后分子结构中的苯环上羟基已被醚化,所以质量稳定, 涂膜刚柔结合, 耐磨性好。

环氧玻璃鳞片涂料。玻璃是一种优良的抗化学药品和抗老化性的无机材料。玻璃鳞片是玻璃经1700 ℃高温熔化再经独特工艺吹制而成的极薄的玻璃碎片,厚度一般为2~5μm ,片晶长度为 100~300μm。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玻璃鳞片的片径纵横越大,涂层的抗渗透性能越强。玻璃鳞片能把涂层分割成许多小空间,使涂层中的微裂纹、微气泡相互分割,同时抑制了毛细管作用的渗透。玻璃鳞片的硬化收缩率只有其它材料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这大大地提高了涂层的附着力和抗冲击性能,抑制了涂层龟裂、剥落等缺陷。

环氧玻璃鳞片涂料的特点。由于玻璃鳞片的化学惰性,使它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可与氯化橡胶、氯磺化聚乙烯、环氧树脂、环氧煤沥青、酚醛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和乙烯酯等多种树脂组成防腐涂料。环氧树脂涂料本身具有良好的附着力、抗化学品性和电绝缘性等优良性能。加入玻璃鳞片进行优良组合后,具有极优良的抗介质渗透性、优良的耐磨损性、硬化时收缩率小,热膨胀系数小、衬里下基体温表粘结性好,耐温骤变性好、施工方便,可采用喷、滚刷和抹等工艺,修补容易。

玻璃鳞片涂料的防腐机理。涂料作为防腐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介质与基体隔绝,而涂料通常存在孔隙,而介质(水、酸、碱)等小分子的直径一般比涂层的孔隙要小,加上这些与涂层接触的介质都是直线地通过,而涂层又不可能涂得很厚(否则要产生裂纹),一般的涂料即使可以较好地耐其所接触的介质腐蚀,但它抵挡不住介质向基体的扩散渗透。所以,普通的防腐涂料一般只能作为大气防腐而不能起到衬里的作用,尤其在液相介质和温度较高的场合。

高固体分环氧铝粉漆。大部分环氧树脂涂料都是以高相对分子质量环氧树脂为成膜基料的,而高固体分改性环氧铝粉漆采用的是以低相对分子质量碳氢树脂改性的成膜物,不含沥青致癌物,不用异氰酸酯固化,具有优异的表面润湿性和渗透性,涂层附着力优异,漆膜坚韧耐磨,与阴极保护系统相容性好,可以在冬季低温时固化。涂膜中加入铝粉,增强了防水耐蚀性能。

3.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在海底管线中的应用

在海洋石油工程中,防止材料腐蚀是一项重要的课题,目前主要以涂层作为防护手段。 环氧粉末是一种由环氧树脂、固化剂填料和颜料等组成的单组分、热固性粉末涂料。熔结环氧粉末涂层具有热固性交联分子结构特点以及与钢的某种程度的化学键结合特性,作为防腐层具有优良的性能,因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长距离输送油气管道的防腐。

双层环氧粉末外涂层的特点: 双层环氧粉末外涂层是采用静电喷涂技术,将环氧粉末喷射到预热钢管的表面,利用环氧粉末的热固性交联分子结构特点以及与钢的某种程度的化学键结合特性,使环氧粉末熔结固化反应后形成坚硬而致密的立体结构防腐层。 静电喷涂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环氧粉末由压缩空气输送到喷枪前端,粉末在喷枪出口处通过高压静电而产生空气电离层,此时粉末粒子带有电荷,而钢管外表面带有相反的电荷,飞向钢管表面的粉末粒子在静电力和黏结力的作用下,吸附在钢管表面,形成一层厚度均匀的涂层。 双层环氧粉末外涂层两种不同性能的涂层在喷涂过程中一次成膜熔结完成,其底涂层由普通环氧粉末熔结而成,主要起防腐作用;面涂层由改性环氧粉末熔结而成,主要起提高机械性能的作用因此,双层环氧粉末外涂层既具有优越的防腐性能,又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耐磨的机械性能;同时易于施工,经济性也比较好。铺设海底管线时,管线管的防腐层和混凝土层会受到较大剪切力的作用,如果配重层与防腐层的剪切强度不够,则会出现配重层滑脱的现象。因此,需对防腐层进行增阻。不同类型的防腐层所采取的增阻措施是不同的。

虽然我国的海洋管材防腐技术还不是很成熟,但是正在被改进和完善。例如对于外防腐层而言,其质量的好坏将会对管线运营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起着直接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对高压管线的检测技术以及防腐技术进行不断的提高和改进,以此来对安全等方面加以确保。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管道建设方面也会取得比较辉煌的成就。

9.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篇九

世界上的海洋,其温度、化学成分、洋流和生物驱动着全人类居住的地球系统,我们的雨水、饮用水、气候、海岸线、许多食物,甚至我们呼吸的空气中的氧气,最终都是由海洋提供和调控的。2017年6月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首届联合国海洋大会聚焦海洋可持续发展,此次会议较受关注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养护海洋,治理海洋酸化;二是保持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海洋酸化进行有效治理是建设可持续发展未来的一个极其主要的方面。

一、海洋酸化含义及形成原因

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指的是海洋从大气中稳定吸收由人类活动所排放的CO2从而导致海水pH值持续下降的现象。根据德国全球变化问题咨询理事会的研究,现在海洋所储存的CO2总量约为大气的50倍,陆地生态系统和土壤的20倍。海洋不仅是一个重要的CO2库,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长期CO2汇。

由于大气与海水间的分压差,一部分人源CO2会溶解于表层海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CO2被洋流带入海洋深处。海洋现在每年约吸收20亿吨碳,这个数目大约相当于IPCC报告中所估计的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碳排放量的30%。根据IPCC计算,海洋在1800年至1995年间共吸收了约1180亿吨碳,这相当于48%的化石燃料燃烧累积所排放的CO2量,或者27~34%的人类活动引起的总CO2排放。目前,已经能在深达1000 m的海水中探查到人源CO2,CO2在海洋中的表现与在大气中的有所不同,在大气中其化学性质是中性的,而在海洋中其化学性质却是活性的,溶解的CO2使得海水的pH值下降,导致海水酸化。

二、海洋酸化的危害

近年来,海洋酸化和海洋污染造成的不利影响日益严重,受到海洋酸化负面影响最大的是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的珊瑚。海洋酸化可能毁掉珊瑚礁生境,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鱼和其它海洋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它们同样会受到负面影响。

科学家们已经确定海洋上升的酸度正在对珊瑚礁内的海藻和珊瑚虫造成伤害。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Ilsa B.Kuffner参与的一项实验证明,珊瑚虫通过钙化作用来形成它们的骨骼,而当海水吸收CO2时会使得海水碳酸盐离子的饱和度降低,从而导致钙化作用的下降。海洋酸化对于那些紧紧附在礁石上生长的藻类也有负面影响。Kuffner的实验结果显示,在高温和高酸度环境下,藻类会变软,变得不健康,而且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

此外,从现在起到2030年,南半球的海洋将对蜗牛壳产生腐蚀作用。这些软体动物是太平洋中三文鱼的重要食物来源,如果它们的数量减少或是在一些海域消失,那么对于捕捞三文鱼的行业将造成影响。

三、海洋酸化治理的具体目标

预计到2025年,预防和大幅减少各类海洋污染,特别是陆上活动造成的污染,包括海洋废弃物污染和营养盐污染;到2020年,通过加强抵御灾害能力等方式,可持续管理和保护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以免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并采取行动帮助它们恢复原状,使海洋保持健康,物产丰富;到2020年,根据国内和国际法,并基于现有的最佳科学资料,保护至少10%的沿海和海洋区域;到2030年,增加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通过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获得的经济收益,包括可持续地管理渔业、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

四、治理海洋酸化的技术措施

1、使用核技术和同位素技术来预防海洋酸化。据悉,世界上有大约十亿人依靠海产品来获得动物蛋白,此种技术可以有效检测海洋有机体对于有害二氧化碳排放带来的海洋酸化的反应,以此来保护我们的海洋物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2、通过在各层级加强科学合作等方式,减少和应对海洋酸化的影响。

3、增加科学知识,培养研究能力和转让海洋技术,以便改善海洋的健康,增加海洋生物多样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发展的贡献。

4、向小规模个体渔民提供获取海洋资源和市场准入机会。

5、建立国际法律框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建立保护可持续利用海洋及其资源的国际法律框架,加强海洋和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五、中国及世界其他海洋地区的工作近来取得的成果

2017年6月7联合国会议上中国提出将积极推动蓝色经济发展,为海洋的全球治理作出贡献。中国承诺,到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更趋合理,海洋经济调控与公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具体措施包括促进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等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等,预期新增涉海就业人员250万人。

在得到有效管理和充足资源的情况下,世界其他海洋地区的工作近来也取得了突出成果。2017年,保护区覆盖了13.2%的国家管辖范围以内海洋环境,0.25%的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洋环境,以及5.3%的全球海洋面积。

10.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篇十

发布时间:2011-10-12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高艳利

摘要:海洋旅游活动是人类向往而极具吸引力的活动,大量的旅游者是在具有高度连通性和开放性的环境中进行的,而这又已影响到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海南省作为中国拥有巨大海洋旅游资源的大省,在海洋旅游的开发上更应注重其可持续性。从海南海洋旅游的现状出发,对海洋旅游条件、产品、参与度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海洋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海洋;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海南省

一、海洋旅游业的兴起

海洋,作为人类星球最迷人的部分激发了人类旅游的向往和愿望,人类,不论距离远近、现在和未来,都不应该剥夺欣赏与享受海洋所具有的丰富性的机会。海洋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事业,成为除山水风光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之外的又一重要旅游资源类型。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自己的领海以及广阔的公海、大洋领域,不断的开发旅游资源,开辟众多海洋旅游项目,世界海洋旅游事业正向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海洋旅游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产业和一种实践与发展的工具。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白皮书,论及海洋旅游发展时指出:“中国海洋旅游采取依托沿海城市,突出海洋特色,分区、分片建设的政策,近年来在沿海开发建设了300多处海洋与海岛旅游娱乐区,兴建了各具特色的旅游娱乐设施,使海洋旅游业成为迅速发展的海洋产业。”据了解,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丹东南到广西防城,沿岸已开发有1 500余处旅游娱乐景观资源。按照规划,中国将逐步成为海运强国、船舶工业强国、海盐生产大国、海洋旅游大国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大国,并最终成为海洋强国。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产业,不仅是中国自身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势所趋。

二、海南省海洋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海南发展海洋旅游的条件

1.气候条件。海南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与美国夏威夷处在相近纬度,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因受海洋影响明显,气候优势明显,全年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5℃~28℃,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在20℃以上。其光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约1 750~2 650小时,年晴日在300天以上。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海南囊括了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这五个要素,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旅游休闲度假区和避寒胜地。

2.海洋旅游资源。海南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海洋省份,其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及周围岛屿、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所辖海域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近60倍。已开发的海岛有南湾猴岛、蜈支洲岛、分界洲岛、盈滨半岛、神舟半岛、鹿回头半岛、玉带滩半岛等。海岸带景观分布在海南岛长达1 618公里的海岸线上,到处都可以开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圣地的旅游资源。目前海南岛港湾84个,可开发的68个。较著名的有亚龙湾、三亚湾、海棠湾、大东海、香水湾、石梅湾、高隆湾、东寨港、棋子湾等。作为世界上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海南依托独特的海洋优势,必将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旅游基地。

3.人文资源。海南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民俗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也丰富多彩,如黎苗族歌舞、琼剧、人偶同台木偶戏、儋州调声等,都是极具海南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岛上除汉族外,世居海南岛的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各少数民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尤其是黎族,其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使海南的社会风貌显得独特而多彩。海南一年一度的欢乐节,都会吸引众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换花节、冼夫人文化节、黎苗三月初

三、国际椰子节、儋州民间歌节等也是市民喜闻乐见,游客津津乐道的民俗节庆。

4.客源市场。海南的客源主要以国外游客、港澳台游客以及内地游客构成。据海南统计局统计,2009年海南接待过夜人数合计2 250.33万。其中外国人37.21万,香港同胞12.18万,澳门同胞0.56万,台湾同胞5.20万,国内旅游者2 195.18万。境外旅游收入18.90亿元,国内旅游收入192.82亿元。

以三亚为例,据三亚统计局统计分析,2009年三亚外国游客按入境人数排序位居前五的依次是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其中俄罗斯77 210人次,占外国人游客的33.2%;日本23 507人次,占10.1%;韩国19 750人次,占8.5%;美国12 624人次,占5.4%;德国10 558人次,占4.5%。共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9 497万美元。

5.硬件设施。(1)酒店。根据海南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海南共有星级宾馆260家,其中,五星级宾馆20家,四星级宾馆54家,三星级宾馆117家。2009年旅游饭店接待人数达1 706.64万,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59.18%。(2)交通。航空。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已开辟国际、国内外航线156条。俄罗斯、韩国、英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开通了往返三亚的航班,直飞海南国际航班的国内外航空公司达25家。铁路。海南主要铁路为海南东环铁路、海南西环铁路、粤海铁路。粤海铁路通道已于2002年正式开通。三亚至广州,三亚至上海,三亚至北京的旅客列车已正式运行,并与全国铁路网并网。东环铁路2010年底建成通车后这南北两个城市间的乘车时间将缩短至1.5小时。公路。省内任何地方都有一级以上的公路连接。通车里程达1.7万余公里,以“三纵四横”为骨架,有干线直通各港口、市、县,并有支线延伸到全岛318个乡镇和各旅游景点。海运。全省68个天然港湾,已开辟港口24个,其中以琼山、三亚、八所、洋浦四个港口为最大。海口、三亚纳入了众多国际邮轮公司的停靠站点,美国嘉年华、皇家加勒比和马来西亚丽星等三大邮轮公司,都已开辟了途径海南的定期航线。

随着海南航天发射中心、博鳌机场等工程的建成以及正在规划的西环快速铁路、跨海铁路桥等工程的实施,海南交通运输业将会越来越便捷。

6.国家政策。海南旅游业在中国起步较晚,其各方面发展都不太成熟。但由于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及其有关领导的支持,海南旅游业得到快速成长。2000年国家为扶持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率先赋予海南航权开放、落地签证或免签证等特殊优惠政策,使海南旅游产业逐步走上旅游投资国际化、客源市场国际化、旅游企业管理国际化的发展轨道。

随着2008年5月海南省政府发布《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要将海南省打造成为吃住游购娱五位一体的国际旅游岛,为海南岛滨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一系列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制度创新和安排,使得海南拥有众多自然资源条件、区位条件、交通条件等优势的同时,又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辅佐。拥有如此多的优越条件,海南海洋旅游产业将有一个更深远的发展。

(二)海南海洋旅游产品分析

根据海洋旅游活动范围,海洋旅游可分为海滨游、海上游、海底游、远洋旅游、海岛游。按活动内容可分为海洋风光游、海洋生态游、海洋文化游、海洋度假休闲游、海洋运动娱乐游、海洋健康疗养游、海洋购物游等。目前海南海洋旅游的主要项目分为:

1.海洋生态观光旅游产品。目前,海南有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和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是以海洋为背景的两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际4A级景区有三亚蜈支洲岛度假中心、海南热带野生动物园、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天崖海角风景区、陵水南湾猴岛生态景区、兴隆热带植物园、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海口假日海滩、亚龙湾热带深林公园等。可以说,海南拥有众多海洋观光旅游资源,在发展海洋休闲旅游的同时,也应规范观光型旅游市场,让两者之间达到均衡状态。

2.海洋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随着政府的不断建设,海南拥有较好的旅游接待设施。海南生活节奏较慢,终年气候宜人,四季鸟语花香,为休闲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1)海洋休闲度假产品:有亚龙湾,三亚湾、海棠湾、月亮湾、崖州湾、红塘湾、榆林湾等众多海湾,其中建有一大批四五星级度假酒店。形成以观光、休闲、探险、游泳、疗养、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业。(2)海洋运动娱乐产品:潜水、海底观光、海岛历险、海上运动、垂钓等海上旅游项目。此外,海南有16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三亚拥有全国第一个10万吨级国际邮轮专用码头——三亚凤凰国际邮轮码头,具有国际化标准的游艇会所——三亚鸿洲国际游艇会游艇码头。可以通过发展海滨高端市场,为海南带来高消费,促进海南的海洋旅游。

3.海洋人文休闲旅游。在海洋旅游开发中,结合了海南本土的历史、民俗文化,节事活动不断丰富海洋旅游产品的层次。打造具有海南本土特色的旅游节目。开发特色海洋旅游产品,开展具有海南特色的海洋民俗旅游,目前,已经开发的产品有:节事活动类(如:海南欢乐节、海洋文化节、沙滩音乐节、蓝丝带海洋保护节等)美丽赛事活动类(如:世界小姐、新丝路模特赛、兰花国际博览会等)民族文化旅游类(如:槟榔谷旅游、呀诺达等)。

4.海洋主题公园建设。海南省海洋主题公园的前期准备工作现已启动,目前已初步选址陵水黎族自治县黎安港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项目规划面积1 000多亩,将按照世界一流的标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建设大型综合性海洋主题公园。前期项目策划中,海洋公园区包括表演馆、热带海底世界、台风礁湖、水上乐园、海洋影院以及流动演出等各类活动。规划建设综合性的大型海洋主题公园,将和航天主题公园、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大型热带雨林森林公园、大型品牌直销购物中心形成互补,成为带动区域发展和海南旅游产业升级的关键性项目。

表1 以海水为基础活动的参与情况

(三)海水旅游产品游客参与度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目前已经开发的以海水为基础活动的参与情况,特制作问卷调查表,针对前来海南旅游的100名游客进行调查,其中被调查游客当中男女各50名,年龄保持在15~50岁之间。基本情况(见上页表1)。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空闲时间的增多,每年参与这些与海水亲密接触的海洋活动的人数将大幅度增加。

三、海南海洋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

1.立足资源保护,实现资源开发的生态化。首先,应优先保护资源,做到旅游区域分层开发

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具体做法是根据资源特性划分出资源保护核心区、缓冲区和旅游开发区等不同层次区域。层次化和片区化开发有利于保护海洋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其中旅游开发区可根据旅游活动规律划分出住宿、观光、游览、游乐、休憩、服务与管理等功能片区,以方便旅游服务与管理活动的开展。其次,应实施立体开发,实现海岛海岸线资源利用综合化。海岸线是海岛特有的资源,是海洋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岛屿经济体发展所需要的海岛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海岛交通、海洋能源利用、海水养殖等诸多产业都依赖于海岸线资源,立体化的开发模式能够对有限的海岸线资源实现综合利用。因此,海南省对海岸线的开发和利用要注重符合海滩和岸线的自然属性,同时突出表现岸线景观的地理与文化特性,对岸线分配、景观布局、港址选择和用地等方面进行优化。

2.立足休闲度假,凸显海岛文化。度假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市场的主流与趋势所在。海南省应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完备的度假旅游配套设施,营造具有海岛特色的休闲度假氛围。一方面在保护海岛资源的前提下,保留具有特色、原生态的休闲农场、村庄或者城镇,建设生态化的特色酒店、度假村、小木屋、游船码头以及海岛、海滩、海上的各种娱乐设施,提供民风民俗表演、岛民生活体验、渔家乐等互动性强的旅游活动,让海岛特色深入人心,让旅游者获得深层次的旅游体验和身心的放松。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挖掘和发展海南省海岛文化,建设标志性海岛旅游设施。标志性建筑或景观在海岛旅游开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标志性建筑或景观在功能上应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在造型上可树立项目开发的独特风格,在形象上应成为海岛的代表性意象,在文化上应显示具有海南省特色的文化理念和特征。

3.合理开发海洋旅游资源,促进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海南海洋资源是未来旅游开发的重点,它蕴涵极其丰富的资源且特色突出。是大自然给予我们极其容易受到破坏而难以恢复的礼物,是不可再生资源。海南拥有中国最丰富的海洋资源,在进行海洋开发时必须对开发的项目进行海洋生态系统研究,按照时间一致性和空间一致性的要求,特别强调的是现实情况远非固定或静态的,合理定位、开发和配置,取得整体的效益。不可盲目的开发和重复建设。以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让海洋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1.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篇十一

摘要: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财富。本文立足福州马尾镇现状,分析其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马尾;海洋经济;优势

中图分类号: X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95-2

1 福州马尾镇的基本情况

福建是海洋大省,拥有3324公里的海岸线,居全国第二位,水深200米以内的海洋渔场面积12.5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海洋渔场面积4.5%。经国务院批准,福建已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福州作为省会城市,是全国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也是全国渔业重点城市之一,海洋产业已发展成为福州市的支柱产业。位于福州闽江口的马尾区地处闽江入海口,陆域面积约25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海岸线约50公里,是中外闻名的贸易港口。从1866年设立马尾造船厂开始,马尾的发展就与海洋紧密相连。30年前,国务院在马尾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更是让百年海港马尾成为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中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马尾海洋渔业、水产交易、船舶制造、船政文化、生态旅游、两岸海洋合作等海洋经济蓬勃发展,在推进开放型经济,在更高起点上建设“海上福州”和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中发挥示范作用。

2 马尾优势

马尾是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先导区,是两马两岸合作的交流平台,是福州新城建设的核心区、先行区、示范区。马尾历来为福州“水上门户”,有着经略海洋的悠久历史,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基地,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发源地,船政文化在我国乃至世界海洋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1 海洋船舶工业实力雄厚

马尾造船厂具有设计制造3.5万吨级以下各类船舶和修理2万吨级船舶的能力,公司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32亿元,税收9504万元。东南造船厂是国内配置最先进的海工辅助船生产线之一,拥有现代化的造、修船设施,2012年工业产值23.16亿元,税收8400万元。

2.2 远洋渔业产业发达

马尾港多年来就是全国远洋渔业自捕鱼的主要集散地,拥有全国唯一的远洋渔业船舶专用码头,国内70%以上的远洋渔船在这里卸货、停泊、修理和补给。马尾现有远洋渔业企业15家;外派远洋渔船288艘(其中辅助船10艘),已建成正准备启航的远洋渔船34艘;在建和拟建的渔船121艘(其中在建96艘);已建立境外远洋渔业基地6个(其中印尼4个、缅甸1个、毛里塔尼亚1个);拟建的境外远洋渔业基地2个(印尼和几内亚比绍各1个)。

2.3 水产品加工业及交易活跃

2012年马尾共有坤兴、高龙、东盛、博大、福鑫等规模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26家,冷库库容近40万吨,水产品加工产值约43亿元,水产饲料加工产值11亿元,海洋生物及制药产值17.5亿元。区内拥有全国最大的水产品交易专业市场——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其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米,商业交易面积约8万平方米,已入驻商户(海产品销售商)1000余家,年交易量约200万吨,全年交易额超300亿元。据国家检验检疫局统计,在水产品市场进行交易的渔货约占全国海洋渔业生产总值的9%,规模位居全国第一,贸易量位居亚洲第二。

2.4 海洋总部经济初步形成

福建国航远洋集团、福建船舶集团、名成集团总部落户马尾,国航远洋自有船舶20艘,总运力超过150万吨,运力规模位列福建省第一、全国第五;福建船舶年造船能力105万载重吨,下辖马尾造船、厦门船舶等船舶制造知名企业,产业工人近两万人;名成集团作为全国领先的水产品交易市场,总部大楼福建水产大厦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已入驻上规模水产渔业企业26家,第三方水产品安全检测机构1家。

3 面临问题

3.1 土地瓶颈明显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马尾土地瓶颈十分明显:一是马尾地形呈狭长带鱼状,面江背山,土地可供开发面积少,开发成本高,土地利用率低;二是区内临港、临江工业、企业占有大量的土地,导致土地利用率不高或长期闲置;三是开发区已经走过28年的历史,原有的一些低端工业、产业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四是省、市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既为马尾经济发展提供了各种服务便利,同时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五是马尾是著名桥乡,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犬牙交错,穿越马尾全境,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显得更为捉襟见肘;六是“单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宜居宜悦的新城区”跨越发展也促使马尾必须把更多的土地资源让路于城市居民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

3.2 新兴产业缺乏

3.2.1 高端、大吨位船舶制造受制约 马尾虽拥有马尾造船厂、东南造船厂两大造船企业,但是由于受水深、港航条件制约,造船吨位只能在3万吨以下,企业科技研发、创新和发展后劲受到严重制约。

3.2.2 海产品精深加工规模较小 虽然马尾拥有近30家水产加工企业,年产值近50亿元,但规模偏小,所产货品以鱼糜、火锅料为主,高端、优质海产品多为来料加工出口,无法有效形成产值规模。低值海产品和海产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加工技术工艺没有得到开发利用,针对鱼、虾、贝类、藻类等大宗低值海产品没有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如可以深加工为方便食品、风味食品、天然调味品、佐餐品等高增加值产品。扇贝、对虾、章鱼等大宗水产品的加工废弃物没有开展有效成分提取和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没能开发成天然活性钙、牛磺酸、活性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

3.2.3 海洋生物医药几近空白 以生物工程技术,分离、提取、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研制海产品作为营养免疫食品几近空白。只有南海岸鳗钙、宏东软骨素两家企业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还仅处于委托加工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的产能。

3.2.4 海洋旅游开发尚未成熟 船政文化虽为福州十大名片之一,以船政文化旅游为纽带打造沿江向海的滨海旅游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沿江的游艇码头还在规划,海洋主题公园、海滨生态休闲度假等项目正在招商、推广。“两马”交流发展势头虽然迅猛,但由于台湾马祖岛地小人少,入马祖人员一天只能100人规模,“两马”旅游规模无法强力拓展。

3.3 海洋经济人才不足

马尾因薪资、医疗、教育等配套限制,船舶制造业高端技术研发人才引进困难。目前最缺的四大类人才是:支撑现代海洋服务业的专业人才、带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创新人才、提升传统海洋经济的高端人才、推动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3.4 海洋产业链尚未形成

从当前来看,马尾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迫切需要将发展海洋经济作为保持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从长远看,我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迫切需要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马尾涉海企业关联度低,造船工业和海产品交易加工企业没有必然联系,远洋渔业捕捞、海洋生物制药、游艇码头也正处于发端阶段,企业规模没有形成联动效应。

4 解决对策

4.1 土地问题的对策

一要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针对低附加值、高污染、低产出的产业进行“腾笼换鸟”,开展收储工作。二要加快琅岐土地收储和围海造地的审批进度,推动出口加工区周边土地整合和沿江岸线外移,为海洋经济大开发、大建设提供要素保障。三要致力于打造蓝色总部经济,积极融入福州新区开放开发,积极探索区域联动合作模式,推动马尾开发区与福州新区南北两翼发展区各兄弟县(市区)的协作。

4.2 新兴产业问题的对策

海洋产业不能只局限在海岸的发展,也必须摒弃以房地产、重化工为发展主业,导致围垦填海、近海污染现象严重。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洋经济,走向深海的程度还要不断提高。马尾正重点培育以名成水产为龙头的海洋渔业,引进一批“大、优、强”水产品龙头企业,扶持推动冷链物流业发展,加快坤兴水产、东盛水产二期建设。发挥东南造船厂技术优势,重点培育发展轻型海工装备,建设高端海工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加快东盟海产品交易所筹建步伐,做好交易软件平台和场所建设,提升水产品交易市场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扩大宣传力度,吸引境内外龙头企业成为交易所会员并落户我区。筹建中国海岛、海域使用权交易所,促进海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拉动海洋经济增长。

4.3 人才问题的对策

在福建院校设立海洋经济相关专业,特别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专业,引进和培养海洋经济领域的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充实船政、经贸院校师资队伍。要施行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放宽高层次人才的政策,简化人才引进程序。鼓励企事业单位到“985”和部属重点院校发布招聘信息、举办供需见面会,采取择优聘用的有利政策,充实人才队伍,并争取国际人才项目孵化器和福州留学生创业园在我区挂牌设点。

4.4 产业链问题的对策

进一步发挥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利用已有海产品加工产业优势和对台渔业合作、渔业加工优势,夯实长安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产业支撑力,做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主动承接国际传统海洋产业和高新海洋产业转移,重点以海西远洋渔业产业园、东盟海产品加工园、信通游艇4S店为主导,打造“百亿海洋产业园”。

5 具体措施

5.1 提升海洋经济指标对马尾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加大海洋经济对整体GDP的贡献,以福州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为着力点,推动水产品市场内个体经营户转变为企业,确保水产品批发和零售做到应统尽统,有力促进马尾GPD指标、社零指标及税收的提升。

5.2 打造全国最具规模的水产交易中心

加快名成水产品交易中心二期建设,力争在2015年5月建成福建渔业大厦,把福州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打造成为集现货交易、冷链仓储物流、精深加工、专用渔业码头、商务办公及观光尝鲜和海洋科普文化于一体的全国最具规模的水产品交易中心及远洋渔业集散地。

5.3 形成一批有实力的水产品加工企业

在原有水产品加工企业26家、产值约43亿元的基础上,推动原鳌峰洲30多家水产品加工企业新注册入驻我区,争取水产品加工企业产值翻番,努力提升水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其向海洋生物高新企业转化。

5.4 培育新兴的游艇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马尾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岸线资源,培养发展集“游艇设计、制造、配套、销售、维护”为一体的游艇产业链,逐步建成具有竞争力的小游艇产业基地。加快信通游艇产业基地建设步伐,争取建成后年产值达到30~40亿元,并带动周边游艇上下游产业发展,推动游艇业成为马尾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

5.5 加快海洋总部经济发展

依托现有福建船舶、国航远洋、名成水产等总部经济大楼,努力吸引涉海企业的行政营运总部和投资、研发、营销等职能型总部落地,积极推动涉海的造船工业、船舶研发中心、运输企业总部、工贸企业等做大做强,建设马尾蓝色总部经济带。

12.罗源湾海洋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篇十二

近年来, 由于福州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产业, 罗源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建设与发展:①大力发展临港工业, 加强港区建设;②水产养殖、渔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③休闲、观光经济悄然兴起, 方兴未艾。但同时, 罗源湾海洋环境也遭到了破坏, 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海洋环境持续恶化。

通过对罗源湾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结合近年来罗源湾海域环境监测资料, 对罗源湾海洋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 探寻罗源湾海洋环境管理和保护的方法与途径。

1 罗源湾海洋环境现状调查

1.1 海洋环境监测

1.1.1 监测站位分布

在罗源湾湾口、底部设置两个监测站位 (表1) , 监测罗源湾环境变化情况。

1.1.2 水质监测 (表2)

1.1.3 底质监测

1.1.4 环境评价

水质:以《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为标准来评价, 水质监测数据表明, 罗源湾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富营养化程度较高, 且与4年前同期相比, 各项理化指标均有所升高, 显示水质状况呈恶化趋势。

底质:以《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为标准来评价, 底质监测数据表明:罗源湾底质Hg、Pb指标只达到三、四类要求, 形势较为严峻;其他各类指标虽然符合一、二类标准, 情况较为良好, 但是与4年前同期相比, 各项指标基本都在升高, 底质状况呈恶化趋势。

通过罗源湾水质、底质监测可以看出, 罗源湾海洋环境质量呈恶化趋势, 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管理、改善。

1.2 现状调查

根据与罗源湾相关的规划, 如《福州市海洋功能区划》 (2007年) 、《福建省“十一五”临港重化工业发展及空间布局专项规划》 (2006年) 、《福州港总体规划》 (2004年) 、《罗源湾水产养殖规划》 (2008年) 等, 以及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到, 罗源湾沿岸及附近海域遍布发电厂、造船厂、排污区、港区、物流码头以及锚地、航道等工业企业, 而海湾中部则是密集的水产养殖区。在未来几年中, 临港工业将得到更大力度的发展。同时, 湾内还分布有数量不菲的旅游业相关产业。而罗源湾海水交换周期较长——28.5天, 大量的工业、生活、渔业生产垃圾和废水排入海域, 将严重污染罗源湾海洋环境, 如不加以大力整治和管理, 罗源湾海域将成为污染严重的“死海”。

2 分析评价

根据罗源湾相关海洋功能区划以及现状调查表明, 罗源湾沿岸正大力建设临港工业, 大量工程用海如煤电、造船工业、港口和码头等占用了绝大部分的岸线, 其附属设施如锚地、航道、排污区进一步吞噬了有限的海域空间。受此影响, 水产养殖业正逐步退出罗源湾海域, 但目前仍呈现无序无度、过度利用现象。这些产业以及陆源污染物严重影响了罗源湾海洋环境质量, 大面积海域过量负荷, 损害了罗源湾自净调节能力。同时, 湾内悄然兴起的渔业休闲、旅游观光产业在充实罗源湾海洋经济产业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管理缺失, 进一步污染了罗源湾海洋环境。罗源湾海洋环境亟待有效地管理和保护。

3 管理和保护建议

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管理和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并由海洋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加强宣传服务, 使各项管理规定得以贯彻落实, 提高罗源湾用海工程项目业主、沿岸工业企业及有关从业人员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达到强化海洋环境保护的目的。

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牵头, 联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等, 加强城市生活、渔业生产和工业企业等污水排放管道的管理和检查, 严格控制不达标污染物的排放。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宣传, 发放宣传材料, 提高民众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同时, 组织人员清理海滨、海上垃圾, 美化、管理海洋环境。

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加强海洋环境监察力度, 依法查处破坏海洋环境行为, 定期、不定期地对海洋工程项目进行巡查, 深入施工现场, 检查污染防治设备是否齐全, 用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 努力保障海洋环境质量。

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福州市海洋功能区划》、《罗源湾水产养殖规划》等有关规划, 加强罗源湾水产养殖业的整治、拆迁和管理, 保障合理利用罗源湾海域, 改变水产养殖无序、无度现状, 规范渔业生产行为。

参考文献

[1]刘风非.套子湾海洋环境现状浅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 (6) :96-98.

[2]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罗源湾水产养殖规划.2008.

[3]福州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003—2007.

[4]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5]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

[6]中国海湾志编纂委员会.中国海湾志[M].北京:海洋出版社, 1994.

13.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篇十三

2.阅读:课本《阿拉斯加的油轮泄漏》一文及插图、图表《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

3.提问:海洋污染会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什么影响;海洋生态的破坏是否都是人为因素?

4.讲解: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如破坏海岸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工程建设;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缺乏科学论证的围海造田工程;都会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不断减少,甚至部分物种濒临灭绝。另外,自然环境的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以及一些自然灾害,如海底火山爆发、海啸、海底地震等,也会使海洋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和改变。但是,人为因素对海洋生态的破坏更为突出。

〖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教学〗

1.阅读和读图:课本相关部分内容,并且读《专属经济区》示意图

14.海洋环境保护 篇十四

海洋面积约362,000,000平方公里(140,000,000平方里),近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这说明对于海洋的环境保护非常的重要。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发展的大问题。人类要发展,就需要环保,以避免造成对环境更难挽回的伤害。

海洋环境指地球上海和洋的总水域,按照海洋环境的区域性可分为河口、海湾、近海、外海和大洋等,按照海洋环境要素可分为海水、沉积物、海洋生物和海面上空大气等。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海底沉积物和海洋生物。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的资源宝库。随着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规模日益扩大,已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污染。

地球上连成一片的海和洋的总水域,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水中的物质、海底沉积物,以及生活于海洋中的生物。因此海洋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人类并不生活在海洋上,但海洋却是人类消费和生产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规模越来越大,对海洋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海洋对人类的影响也日益增大。在古代,人类只能在沿海捕鱼、制盐和航行,主要是向海洋索取食物。到现代,人类不仅在近海捕鱼,还发展了远洋渔业;不仅捕捞鱼类,而且还发展了各种海产养殖业;不仅在沿岸制盐,还发展了海洋采矿事业,如在海上开采石油。此外,还开发了海水中各种可用的能源,如利用潮汐发电等。海洋现在已成为人类生产活动非常频繁的区域。20世纪中叶以来,海洋事业发展极为迅速,现在已有近百个国家在海上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的钻探和开采;每年通过海洋运输的石油超过20亿吨;每年从海洋捕获的鱼、贝近1亿吨。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环境亦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污染。目前,海洋环境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探索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途径和方法。

海洋环境保护包括海洋资源保护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

一.海洋资源保护

1)在保证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强化开发深度和广度,提高开发的科

技含量,不断提高海洋开发和海洋服务领域的技术水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争取海洋经济增加值的最大化。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发现新资源,利用新技术,形成和发展海洋新产业,推动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对海洋可再生资源而言,要改善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既要尽可能多地对其进行

利用,又要保持生态系统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和维持其可持续再生产能力;对海洋不可再生资源要有计划地适度开发,不要影响后代人的利益。

3)优化配置海洋资源,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4)海陆一体化开发。海洋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实

行海陆一体化的战略,统筹制定沿海陆地区域和海洋区域的国土开发规划,逐步形成临海经济带和海洋经济区,推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5)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制定海洋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规划,按

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监视和执法管理;重点加强陆源污染物管理,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防止破坏海洋环境。

6)保护人类平等享有海洋资源的权益。海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对于这一共

同财产的开发要实行有偿使用。通过资产化管理的方式,对海洋资源的使用收取适当的资源税,并通过转移支付实现全社会的平等享有权利。

7)完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制定引导性的、统一的海洋开发政策,建立、健全

有利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各种海洋开发活动的管理协调工作,实现对海洋资源的法制化、资产化管理。

总之,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的在于建设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系统,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体系,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

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

海洋生物环境是一个包括海水、海水中容解物和悬浮物、海底沉积物及海洋生物在内的复杂系统。海洋中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海洋生态破坏。除海洋污染外,人类的生产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和渔业生(围垦和滥捕等),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都会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改变。人类对某些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也使部分物种濒临灭绝。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乏科学论证,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目前,海洋开发活动还缺乏综合的、长远的规划、综合效益比较差。

目前海洋保护的主要目标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使之不致衰竭,以供人类永续利用。特别要优先保护那些有价值和濒临灭绝危险的海洋生物。据联合国有关部门调查,由于过度捕捞、偶然性的捕杀非目标允许捕杀的海洋生物、海岸滩涂的工程建设、红树林的砍伐、普遍的海洋环境污染,至少使世界上25个最有价值的渔场资源消耗殆尽,鲸、海龟、海牛等许多海生动物面临灭亡的危险。预计随着海洋开发规模的扩大,有可能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更大的破坏。

海洋保护的任务首先要制止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其次要保护好海洋生物栖息地或生境,特别是它们洄游、产卵、觅食、躲避敌害的海岸、滩涂、河口、珊瑚礁,要防止重金属、农药、石油、有机物和易产生富营养化的营养物质等污染海洋。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和海水的自然净化能力,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证人类对海洋的持续开发和利用。

首要要加强和完善海洋开发与保护的立法,让开发限定在法律范围之内,同时让海洋的保护有法可依。我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其定义为:中国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及资源,防止污染损害,保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海洋事业发展而制定的法律。它可分为十章。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海洋环境监督管理

第三章海洋生态保护

第四章防治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五章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六章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七章防治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八章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

其次,海洋是一个大生态系统,海洋的有序开发离不开国际间,国内各区域间的协同合作,所以要建立起国际、区域间的协调机制。

再次,海洋的污染的根源,绝大多数来自大陆,海洋环境的改善与保护离不开对陆地上污染源的限制,所以要对岸上的企业,居民生活用水等做好排污工作,实施净化处理,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实施搬迁等。

第四,对于重点的,具有生态意义的湿地及沿海陆域实施退耕还海工作,建立起自然保护区,维护好近海的生态功能等。

15.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篇十五

一般而言,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机理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海洋环境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是一种比较恶劣的生存环境。在海水中,甚至在海潮影响区域的大气环境中,都存在着大量的氯离子,而氯离子极易诱发混凝土中钢筋发生电化学腐蚀,而且发生时间远远早于混凝土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这种腐蚀速度快且易产生点腐蚀,不仅严重削弱钢筋截面,而且容易导致应力集中,尤其对于以承受疲劳和冲击荷载为主的桥梁结构,危害更为严重。海洋环境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不仅在于危害的严重性,而且还在于在国际国内对海洋环境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已有较多认识和研究的情况下许多正在建设的工程仍未吸取国际和国内的大量惨痛教训,还沿着老路重蹈覆辙。一些新建成的立交桥和高速公路桥,仍没有在材料性能、结构构造和防腐技术等方面采取防止氯离子侵蚀的综合措施。有些跨海大桥,其主体结构包括浪溅区仍采用不耐海水干湿交替侵蚀的普通C30混凝土,其保护层厚度只有3~4cm,更无必要的耐久性构造措施。这样下去,欧美高速公路网建设和我国海港码头建设的悲剧势必还会重演。

混凝土中钢筋锈蚀为何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危害?这主要从钢筋锈蚀造成结构性能劣化进行分析。

2 钢筋混凝土桥梁老化性能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钢筋和混凝土复合材料结构,结构的各项性能不仅取决于钢筋和混凝土各自的物理力学性能,而且也与钢筋与混凝土的协调工作能力有关。

2.1 结构承载力降低

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劣化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而最后造成的结构破坏形式则可能是突然的和脆性的。对于钢筋混凝土梁而言,一般将其设计为具有一定延性的适筋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具有有效的粘结作用,二者协调变形。但是,对于腐蚀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当钢筋锈蚀到一定程度,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甚至脱落以及钢筋与混凝土界面上生成的疏松的锈蚀层都会影响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当锈蚀量较大时,粘结性能的退化已不能在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建立起足够的粘结应力,钢筋的强度得不到充分发挥,承载能力下降。

2.2 结构破坏形式改变

粘结性能的破坏导致钢筋不能发挥其塑性性能,结构的破坏形式从延性破坏转变为脆性破坏。对于点腐蚀,由于存在初始缺陷和应力集中,桥梁的疲劳寿命将会大幅度降低。更为重要也是容易忽视的是,钢筋锈蚀不仅会导致结构性能发生改变,而且还会造成结构的不对称损伤,如在海岸和近海工程中,通常迎海面损伤大于背海面,浪溅区和水变区的损伤大于大气区和水下区;钢筋锈蚀差别很大,也有可能造成结构的不对称损伤。这种不对称的损伤可能引起结构实际的受力状态改变,如由延性破坏转变为脆性破坏、弯曲破坏转化为扭转破坏等等,导致不可预料的结果。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桥墩立柱非均匀锈蚀后结构可靠度的分析发现结构的实际可靠指标通常更低,如果仍按通常截面缺损的分析方法评估非均匀锈蚀结构的承载力和可靠度,则会使结构处于更加不安全状态。某地一座桥梁的主梁,迎海面钢筋锈蚀非常严重,而背海面则相对轻微很多,后来在车辆作用下突然发生破坏,破坏的形式已经不是弯曲破坏,而是侧向失稳破坏,这种破坏形式的转化主要是因为一侧的钢筋锈蚀量太大,几乎已经锈断。

即使对于均质材料的钢桥结构,如钢箱梁、钢桁架梁,局部的、非对称的腐蚀也会导致结构整体可靠度大幅度的下降,下降的幅度远大于仅考虑截面缺损下降的程度。

3 防腐技术

对于钢筋腐蚀产生危害的严重性,工程界已经普遍认识到,并且已经探索到许多适宜于比较有效的防腐技术措施。

3.1 高防腐性能混凝土

高防腐性能混凝土对于钢筋的保护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保持其长期耐久性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正如人类抵御疾病一样,打针吃药是一种外在的补救措施,增强体质才是保持身体健康、延长寿命的最根本途径,结构的生存同样遵循这一原理。从海洋环境中氯离子侵蚀机理和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即可发现,采用高防腐性能的混凝土即是增强钢筋混凝土结构体质的关键。

3.1.1 海洋环境中氯离子侵蚀机理

不管受束缚氯离子还是自由氯离子,除在拌和物中掺入的以外,其向混凝土中侵入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a毛细管作用,即盐水向混凝土内部干燥的部分移动;

b渗透,即在水压力作用下,盐水向压力较低的方向移动;

c扩散,即由于浓度差的作用,氯离子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

d电化学迁移,即氯离子向电位较高的方向移动。

通常氯离子的侵蚀是几种侵入方式的组合。对于不存在裂缝的混凝土而言,氯离子的扩散被认为是氯离子侵蚀的一种主要方式,主要用Fick第二定律进行模拟。Fick第二定律很方便地将氯离子的扩散浓度与扩散系数和扩散时间联系起来,可以直观地体现结构的耐久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结构的耐久年限。研究和实际检测结果发现氯离子的扩散受混凝土的成熟度的影响,水化越充分,混凝土内部越密实,抗侵蚀能力越强。Fick第二定律中扩散系数是一个随时间而变化的量,其含义可以理解为结构从开始暴露到检测时扩散系数的均值,是有效扩散系数。

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水灰比、水泥品种、骨料级配、外加剂种类和掺量、养护条件、暴露时间、环境温湿度等,多年来,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在研究这些因素对于氯离子的影响机理以期进一步控制氯离子侵蚀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挪威、瑞典、丹麦等一些北欧国家在这些方面做出了一些开创性工作。

(1)水灰比:从许多试验结果中可以观察到当水灰比增大时,混凝土的渗透性、氯离子的扩散系数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一些试验表明当水灰比从0.4增加到0.6时,氯离子的扩散速率增加4~5倍。高防腐性能混凝土具有低水胶比的特点,可以有效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降低氯离子的扩散性能。

(2)掺料种类及掺量:目前制作高性能混凝土常用的掺料主要有粉煤灰、硅灰、矿渣等,它们的掺加可以降低温升,改善工作性,增进后期强度,并且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氯离子的扩散特性随水胶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粉煤灰和高炉矿渣用量的增加而减小。也就是说,扩散系数不仅与水胶比有关,而且与掺加料的数量和种类有关。飞灰混凝土和高炉矿渣混凝土都可以有效地抵抗氯离子的侵蚀,它们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均低于10-9cm2/s。在相同水胶比下,粉煤灰掺量不超过20%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不大,只是稍微降低混凝土的温升。但当掺量超过25%时,对混凝土的性能有明显的改善。掺料的掺加量应该合理的确定。试验表明,过多的硅灰掺量将降低混凝土中Ca(OH)2的含量,反而会加快腐蚀。

(3)养护条件和初始暴露时间:养护条件和初始暴露时间主要反映了混凝土初始暴露时的成熟度。随着初始暴露时间的推移,氯离子的扩散系数不断降低。这说明暴露时间过早,水泥以及一些矿物细掺料水化尚不充分,混凝土内部空隙率较大,不利于抵抗外界侵蚀介质。

(4)温度影响:离子或分子的扩散能力可以用热力学中的Gib自由能来表示。Gib自由能正比于温度,一些试验表明,当温度高时,氯离子扩散系数相应增大。

如前所述,氯离子在钢筋表面必须累积到临界浓度才能引发钢筋锈蚀。影响临界浓度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较关键的两个因素是环境湿度和氧气的输送能力,这两个因素也是钢筋锈蚀的必要条件。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分为两类:自由氯离子和受束缚的氯离子。英国标准(BS8110:Part1“1985)规定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总含量不允许超过水泥重量0.4%,欧洲标准(ENV206:1992)也给出了同样的界限。美国规范(ACI318-89)规定了混凝土中自由氯离子的含量不允许超过水泥重量的0.15%。这两个数字实际上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也有观点认为用[Cl-]/[OH-]描述导致钢筋锈蚀的氯离子浓度更加精确,这个值大约在0.6左右。实际上氯离子的临界浓度值是受环境条件影响的,具体环境下氯离子浓度的临界值最好通过调查得出。

3.1.2 高防腐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高防腐性能混凝土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重要成果。高防腐性能混凝土的特点是低水灰比和双掺技术,即掺用高效减水剂和矿物细掺料。低水灰比可以降低孔隙率,而由于掺用了高效减水剂,仍可以获得良好的工作性能;矿物细掺料的掺加改善了混凝土的微观孔结构,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各种破坏过程几乎都与水的渗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被认为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高防腐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很高的密实度,因此有效地抵抗了水的渗透,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密实度高,按目前我国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用加压透水的办法根本无法准确评价其渗透性,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混凝土渗透性的评价方法是AASHTO T 277和ASTM C 1202规定的直流电量法,通过施加电压,根据通过混凝土的电量评价混凝土的渗透性。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混凝土中掺入拌和型阻锈剂,提高诱发钢筋腐蚀的氯离子的临界浓度,增强钢筋混凝土桥梁抗氯离子侵蚀的能力,延长耐久寿命。

高性能混凝土的这些特点为钢筋混凝土桥梁抵抗氯离子侵蚀提供了可靠的屏障。我国香港地区的青马大桥,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120年使用寿命,采取了多种技术途径,其中采用了复掺5%微硅粉(超细粉)和25%粉煤灰或65%矿渣的海工耐久混凝土等。澳门珠海跨海大桥也非常重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问题,采用了粉煤灰高性能(预应力)混凝土等技术措施。

混凝土保护层与钢筋之间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即使高防腐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很高,但其保护层厚度也不应太小,因为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不仅受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限制,而且也受到钢筋与混凝土协调工作的约束。混凝土保护层应该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能够有效地传递粘结应力。另外,过薄的保护层很容易受到局部损坏、磨损、表层裂缝等意外损伤。理论上,保护层越厚,结构耐久性越好。但实际上,过厚的保护层在硬化过程中其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得不到钢筋的控制,很容易产生裂缝。裂缝的产生会大大削弱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超过80~100mm,具体的尺寸应根据结构设计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高性能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比较大,易产生干缩裂纹,早期应该注意做好养护工作,也可掺加适量膨胀剂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纹。

3.2 其他防腐技术

目前的防锈措施主要有防锈涂层法、电化学保护法、惰化钢筋法和防锈混凝土等方法,这些防腐措施基本上属于外在的附加防腐措施,是在混凝土不能提供有效的防腐蚀效果的基础上而采用的。

涂层法主要包括混凝土表面涂层、混凝土表面聚合物浸渍、钢筋表面涂层等,这类方法主要通过设置致密层切断氯离子或其他侵蚀介质到达钢筋表面的路径而达到防止钢筋腐蚀的目的。

电化学保护法主要有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电化学除盐等方法,阴极保护方法主要通过补偿铁原子失去的电子而达到防止钢筋锈蚀的目的,电化学除盐主要是利用电学方法将混凝土中的氯离子脱离出来、降低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而达到保护混凝土中钢筋的目的。

惰化钢筋法主要通过采用不锈钢筋、碳纤维棒等活性低的金属或惰性材料部分或全部代钢筋。

这些方法施工技术要求高,工艺比较复杂,后期维护费用高,目前大多应用于大型重要钢筋混凝土桥梁的重点部位或重要构件的辅助防腐,或者应用于结构腐蚀以后的补救措施。多数外部防腐技术措施是大量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凸现不足之后应运而生的。

另外,有些防腐措施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阴极保护技术、电化学除盐技术在应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时需要特别慎重,如果应用不好,反而会导致钢筋析氢腐蚀,加速结构的破坏等。

4 结束语

在一般建筑结构、桥梁结构方面,高性能混凝土是随着结构向高层化、大跨度化方向发展而发展的,其使用年限要求已不再只是几十年,而是上百年,因此要求混凝土具有很高的耐久性。对于海潮作用区以及在其它恶劣环境条件下服役的工程结构,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随着人们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破坏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入而日益迫切。我国于2001年5月开始实施的《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中对海港工程明确提出:对处于浪溅区的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根据设计要求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强度,而且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和其他性能,适应了现代社会中改善和保护环境、节省资源和能源的需要,在未来的土木工程中必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上一篇:如何把握好高中美术班的素描教学下一篇:亮出精彩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