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2024-07-10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11篇)

1.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篇一

我国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种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后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铁路运输业正在经受着强烈的冲击.铁路运输业如何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如何借鉴和依托现代物流方式的发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作 者:李雅娟 涂旭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刊 名:现代企业 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年,卷(期):2004 “”(10) 分类号:F5 关键词: 

2.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篇二

物流最初是以二战中美国军队围绕战争物资供应建立的“后勤” (Logistics) 理论为原型的。当时的“后勤”是指将战时物资生产、采购、运输、配给等活动作为整体进行统一布置, 以求战略物资补给的费用更低、速度更快、服务更好。后来“后勤”体系被移植到现代经济生活中, 才逐步演变为今天的物流, 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称为“第三利润源”。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支持下, 现代物流的定义不断更新。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 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利润源泉。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 以及为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 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现代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关系

物流涉及的领域非常广, 包括生产领域的物资管理及交通运输、流通领域的配送和消费领域的服务等。世界经济高速发展, 发达国家都以“经济全球化”、“信息高速化”、“国际物流网络化”的战略来架构新的世界经济结构。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比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还要快, 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工具, 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必须最大限度地无国界限制、无地域限制。

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相辅相成。一方面, 现代物流业生存的前提和基础是国际贸易, 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决定了物流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另一方面, 国际物流的科学化、合理化能更有利地保障国际贸易的发展。目前全球的跨国公司约4.5万家, 其生产和贸易总值约占全球贸易量的一半, 它们伸向全球的触角就是现代物流业。“即时供应” (just in-time) 和“零库存” (zero inventory) 是各个企业的最终目标。美国的物流业建立了相当高效的供应链, 很多企业从订单确认到货物发运只要2天左右。我国的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2006年全年对外贸易总值高达17606.9亿美元, 用于物流的总费用为38414亿元, 占GDP的比重为18.3%, 物流成本在我国对外贸易总值中也占有比较大的份额。现代物流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扩大服务区域, 提高物流效率, 对提高当前“产供销运”的整体经济效益、推动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使企业降低了在国际贸易的总体成本, 提高了竞争力, 也降低了在贸易活动上的投资。

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 物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信息通讯领域的新技术被不断融入社会活动中, 从而形成了现代物流的高度信息化和集成化。以美国为例, 美国的生产流通率非常高, 因而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和投资收益持续增加, 为了稳定和获得更高的收益率, 企业对于研发有了更多投入, 这种投资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形成良性循环。美国专家Litan曾于2001年计算了物流领域里的信息革命对美国经济带来的降低交易和运输成本、减少库存等方面的管理性节约, 其中制造业的成本就降低了1%~2%。法国物流信息化发展处于世界中等水平, 信息化应用和普及程度还不是很高, 据介绍, 法国仓储领域中运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不到5%。但近几年来, 法国物流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 物流业年均增长速度为5%左右, 而物流信息化发展速度年均达1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法国KN公司, 它在全球98个国家、600个城市开展物流业务, 在没有轮船、汽车和飞机的情况下, 通过自行设计开发的全程物流信息系统对世界各地的物流资源进行组织, 使空运业务位居世界第五, 每周运输量1.9万次, 海运业务位居世界第一。

经济史学家Angus Maddison通过对过去100年世界经济的分析指出:500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成果绝大部分是通过通信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带来的, 经济自由化以及通信和运输成本的日益下降将继续推动经济一体化。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在国际上,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两大关键技术的系统化集成应用对物流的整合与优化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 网络规划和优化理论与方法, 自动化、智能化关键技术的应用以及新型包装材料与技术的应用等科技进步也对现代物流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 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 我国的物流业受到传统体制影响, 基础设施不完善, 管理技术及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发展不均, 加上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企业对物流认知不够等因素的限制, 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物流总体水平不高, 产业总体规模不大。我国加入WTO后, 在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竞争中, 为了提高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 生产和销售等企业不断吸收经验, 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物流外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 被调查的我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 有45%的企业计划在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供应商, 其中有超过70%的企业选择新型物流企业, 有60%表示愿意把综合物流业务交给新型物流企业。我国物流业在近几年迅猛发展,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统计分析, 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值38.4万亿元, 同比增长29.9% (按现价计算) , 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了30.2%。总值的飞速增长, 体现了经济增长对物流的强大需求和更高的依赖: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9114亿元, 同比增长16.6%。从物流业细分类增长来看, 配送、加工、包装物流发展最快, 说明企业对物流的要求已经从基本的解决运输问题提高到除了解决基础问题外, 还要求相应的增值服务。由于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制约, 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代表新型物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程度不高, 发展也不平衡, 远远满足不了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

四、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 已经具有相当规模, 但是总体上仍不能与经济发展同步, 物流效益不高, 与先进国家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基础设施能力不足, 技术装备落后, 管理分散, 社会化服务水平低, 物流行业人才培训和物流信息工作有待加强等, 都是阻碍我国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现在先进国家物流服务提供商致力于寻求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 而我国对这方面的开发和建设远远落后。

1、我国物流领域缺乏配套法规

由于缺乏配套的法规, 各地区、各行业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操作性不强甚至互相冲突, 我国物流发展需要的环境远未达到要求。据估算, 如有可参照的标准与法律法规, 我国企业在开发信息系统上能节约80%的开支, 将各个系统连通起来的成本也会有近一半的缩减, 减少了企业信息化的风险。

2、我国物流信息化的五大瓶颈

(1) 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很低。2007年上半年的调查数据显示, 北京地区物流企业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不到30%, 即使采用了计算机管理, 功能也非常简单。其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的起点很低, 但大多数系统的成本较高, 而大多数开发商认为低端物流信息系统市场不具备开发价值。

(2) 由于当前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混乱, 难以实现信息共享, 国内的研发能力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 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信息系统是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第二大瓶颈。

(3) 开发商难以盈利。物流软件是管理软件, 需求的个性化和生产的批量化难以统一, 因此开发成本极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规范信息技术和开发的模式, 加强咨询服务, 以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4) 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GPS、GIS技术服务在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为23%, 在大型物流企业的应用仅为12.5%, 在中小企业基本是空白。基础技术服务应用比例过少, 使得整个行业的整合相对困难。

(5) 物流信息化发展战略暂属空白。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还需要一个培养人才、培养需求、培养管理技术的过程, 但多数系统开发商缺乏战略眼光, 未提出我国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五、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我国国际物流有了一定的基础, 现代物流的概念已经被我国运输、仓储以及生产、销售企业所广泛认识。近年来国家引进了部分外资, 以几家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作为试点, 向社会推进和加深对现代物流的了解。国际物流公司经营的规模化、网络化, 给国内的物流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也促进了国内物流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 物流技术综合了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包装等技术, 但不是将这些技术简单叠加, 而是达到1+1>2的效应。

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 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的发展基本都经历了基础性业务执行、数据采集/内部可视化、数据连接性、供应链可视化以及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决策支持等诸多阶段。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的系统复杂程度越高, 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就越大。从多家权威机构进行的调查分析来看, 我国企业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发展尚处于业务执行和数据采集/内部可视化之间, 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是通过推进物流活动横向与纵向的集成, 提高针对具体行业与区域的解决方案的水平, 从而使整个现代物流运行质量获得整体提升。

1、加强行业标准化

物流信息系统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整体, 这就需要在相关方面实现标准化。相关软件也需要对融入格式、流程等方面实行行业标准, 消除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 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创造环境。

2、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物流集成化发展的横向集成最终要落实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通过对各个区域内物流相关信息的采集, 为生产、销售及物流企业等信息系统提供基础物流信息, 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物流公用信息的需求, 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为建立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提供共享物流信息作为支持。

3、加强供应链与物流一体化建设

核心问题是针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虽然近年来政府、行业和企业加大了对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 但从实施的总体效果来看, 普遍存在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成本过高的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是缺乏先进适用并且经济合理的基础性关键技术。应集中力量对现代物流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 降低关键技术的整体使用成本, 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加强信息安全。

4、培养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管理在物流中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部门和大专院校设立了专门的物流管理科目或科研项目, 相信能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管理人才。

5、实现与传媒经济的有效对接

要开创良好的物流环境, 更好地体现物流的社会效益, 厂家、商家和传媒需要共同努力。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协作, 形成物流产业与上游厂家、商家、传媒业的密切配合, 是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正确把握现代物流概念, 积极利用传媒效用宣传物流, 实现现代物流与传媒经济的有效对接, 才能创建新型的物流发展平台。

物流业是第三产业的基础产业, 它的发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也需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同步。虽然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与综合国力的发展, 我国的现代物流业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被称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也随之蓬勃发展。研究物流业与贸易的关系, 特别是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物流,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王铁宁:对现代物流本质性的几点思考[J].物流科技, 2004 (5) .

[2]吴正芳:论发展国际物流促进对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增长[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 (11) .

[3]庞燕、单圣涤、吴正心:论建设现代物流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J].生产力研究, 2006 (9) .

[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4年全年物流行业统计数据.

3.我国现代物流法律现状与对策 篇三

[关键词] 现代物流 法律 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物流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的优点开始越来越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完善的物流法律制度进行规制和引导,现代物流业的持续发展必然以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为依托和动力,因此研究、完善和健全物流法规已经迫在眉睫。

一、现代物流的特点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综合社会各界对现代物流的阐述,归纳出现代物流系统有四个特点:(1)大跨度性。现代物流是一个大跨度系统。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时间跨度大。系统管理难度大,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也高。(2)动态性强。物流系统稳定性差而动态性强。物流系统连接多个生产企业或用户,随着需求、供应、渠道、价格的变化,系统内的要素及系统的运行经常发生变化,难于长期稳定。(3)可分性。现代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范畴,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4)复杂性。物流系统的要素十分复杂,它的运行对象(物)遍及全部社会物资资源,将全部国民经济的复杂性最后集于一身,带来物流系统的复杂性。

二、国外物流立法现状

在物流业相对发达的国家,政府普遍对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引、合理规划和法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1990年,日本颁布了《物流法》,对日本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美国、德国、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也非常重视物流法律制度的建设,都通过适时制定符合各自国情的物流产业政策和法律制度,对物流产业进行合理规划、积极引导、严格规范,从而使物流业得以健康、快速地发展。

三、现代物流国内法律现状

我国目前已经出台的主要物流法律法规从效力层次上可分为三类: 一是法律, 如全国人大修正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二是行政法规, 如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运条例》; 三是各部委颁布的规章, 如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中国民航总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 交通部发布的《关于促进运输企业发展综合物流的若干意见》等。但是总体来说还存在以下问题:

1.物流法律法规滞后

我国目前大多数的物流法律法规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制定并被沿用下来的。我国已经加入WTO,物流业作为一个主要的服务业将逐步开放,物流业也逐渐变得国际化,尤其是现代物流业呈现出更多有别以往的新特点,在这种情形下,原有的物流法律法规更是相形见绌。物流法律制度的这一现状已经不能再适应物流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甚至还阻碍了其快速发展。

2.物流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不能形成统一的体系

由于物流业涉及领域和环节众多,致使物流法律规范分散于各种原生的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之中。而这些原生的法律法规又多体现为由不同的政府行政部门根据各自的行业特殊情况和部门利益制定和颁布的部门法规。这些立法涉及众多部门,如交通、铁道、航空、内贸、外贸、工商等,而这些部门又总是协调不够,在制定相关法规时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因而导致各法规缺乏统一性,甚至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现行物流法的这种缺陷,其导致的直接后果至少有两个:一是物流业者难以认识和掌握物流法律规范,从而使物流法律规范的指导性、规范性作用难以落到实处;二是不利干整合物流各环节和各功能之间的关系,更不利于形成行业优势从而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3.物流法律法规的层次较低,效力不强,价值目标难以协调

我国现行的不少物流法规均由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地方人大或政府制定颁布,在形式上表现为“办法”、“条例”、“通知”,甚至是内部规定等。这些法规和规章层级低,加之立法技术和水平的欠缺,导致其可操作性不强,甚至与一些基本法相冲突。立法层次低的另一结果是导致这些法律规范的透明度差,物流业者在参照或适用物流法律规范时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大量的行政法规和规章等资料,并且对于颁布已久的规范,尚存在难以辨别其是否仍有效力等问题。

4.我国物流业仍存在不少法律“真空地带”

不少物流关系没有法律法规加以调整与规范。现代物流业经过长足的发展,已经与最初状况大为不同了,我国原始的物流业主要表现为原来的各种仓储运输业。然而现代物流的含义与业务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仓储运输这一狭小范围。对现代物流带来的新业务、新问题,原有的物流法律规范均没有对其进行规范。譬如,物流标准化问题,我国目前只是颁布了《国家物流术语标准化规定》,对于物流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设施和装备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都还没有制定法定标准。再如,对于物流市场的准入法律制度,物流企业的资质等问题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一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导致物流业在许多领域无法可依,可能出现一定的混乱局面,不利于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5.体系开放性难以保持

随着物流产品、物流技术、物流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新型物流行为客体不断涌现,单行法之间泾渭分明、条块分割的传统界限已被突破,交叉综合保护日益重要。而中国的现行立法在这些领域颇为薄弱,缺乏协调性和前瞻性。

物流法律的体系化,就是要使现行的和未来的物流法律规范构成一个有机的内在和谐统一的整体。当前,物流法律的体系化,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是我国现代物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对策

1.建立物流法律制度的基本体系

建立物流法律制度的基本体系,并依此对各种物流法律法规进行清理、修改、补充、整合,以提高物流法律规范的层级效力和立法水平,增强其可操作性和透明度,完善现有的物流法律规范。理清脉络,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应涵盖与物流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文件,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应界定为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与物流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疏通各单行法律规范之间的承接与递进关系,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物流法律法规框架。

2.加强地方物流立法

我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市场状况不同,物流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些符合本地区的物流法规。这样有利于各地区的物流企业加快发展,也能够在制定全国性的宏观物流法律时提供经验和依据。

3.制定《物流法》

借鉴日本的经验,我国也可以制定《物流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物流法律制度。在《物流法》中,应确立物流主体资格、明确物流主体权利义务和物流产业进入与退出规制。物流企业必须具有法律所规定的主体资格。物流主体可以是从事物流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是具有法律人格的物流活动的承担者。作为物流主体,必须符合法律对主体的资格要求,包括作为物流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经济组织,必须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具有完全的意识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能够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物流主体必须具各一定的注册资本和经营条件,经过合法注册才能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还应规范物流企业的经营行为,明确物流主体的业务范围、权利和义务。当然还应当明确物流企业的法律责任,为了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必须明确法律主体违背该法律应当承担的责任。

目前,制定和出台专门的《物流法》恐怕条件尚未成熟,因为物流立法的许多基础工作尚未展开或完成。但制定专门的物流单行法是大势所趋,也是物流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需要。因此,我们应抓紧酝酿制定《物流法》,以便在条件成熟时使其出台和实施。

4.针对物流领域的“法律真空地带”,制定新的物流法律规范,使物流业有法可依

对于目前尚没有法律规范的物流领域,应及时制定新的物流法律规范。特别要制定和完善适应物流国际化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标准化程度还很低,在很多流通环节,特别是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中,都没有制定必要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导致物流成本上升,严重影响了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加入WTO后,这个问题日益明显。因此,我们应制定和完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通用国家标准,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适应国际物流发展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联盟.中国物流联盟网站[EB/OL].http://cn56w.com

[2]秦成德:论我国现代物流法律体系的构建[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4年4月

4.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篇四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经济站在一个较高的历史起点上。然而,资源、环境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极大地限制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展望未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业,对于节省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加工增值和信息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重视和研究新时期国内粮食物流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特点及现状

(一)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特点

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着重强调生产上合理布局;二是在合理布局基础上要求科学地规划地制定粮食流向;三是粮食物流的运作保持其相对独立性;四是加工增值是粮食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具有专业性较强的从业人员。

(二)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现状

1.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优势。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粮食物流工作的发展,在组织粮食物流上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开放的粮食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粮食物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可控因素变得更加复杂,科学组织粮食物流的难度越来越大。尽管粮食物流管理的困难越来越大,但政府部门和粮食企业对其的重视并未改变,仍进一步探索在粮食市场主体多元化条件下如何推进粮食物流的科学运作。主要表现在:国家大力扶植的粮食品种,有专门的保护价收费;加快调整粮食种植结构;保证优质粮食的生产;加大新建粮仓投资力度并配备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在改造粮仓的同时,更好的粮食物流信息的一体化,提高了物流效率;重组粮食资源结构,为资源能发挥最大效率而摒弃落后的生产力;在粮食深加工得以推广的基础上,加大对农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在增值粮食加工上也合理利用的资源。

2.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劣势。我国在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粮食物流已经成为了一个垄断的局面,这个局面的弊端在之前比较注重粮食供应和存储安全的短缺经济时期体现得并不明显。但随着粮食经营不断的放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及经营主体多元化带来的竞争的加剧,这个垄断的粮食物流格局所产生的弊端暴露无遗,这严重制约了现代粮食物流的科学运作和发展。表现在:作为发展中国家认识上的局限性是制约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思想因素;技术得不到突破;粮食物流硬件设施的落后;关于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力度不明显;最重要一点是人才的匮乏。

二、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面临的问题

(一)体制上的问题

1.无明确的发展规划。国家和各级粮食部门应着力制定出一套适用于短期和长期的粮食物流规划。

2.相关扶植政策较少。政府各级部门需调节物流体系建设的力度,废除不利于未来粮食物流发展的各项规定,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出台相关物流建设的优惠政策并及时有效地制定管理办法,循规发展。

3.投资建设金不足。可施行“投资出自哪里、受益归于哪里”的原则,这样可以多项吸引投资,无论企业还是个人的投资,只要建立健全好风险利益相互挂钩的全方位融资机制,就不怕没有资金来源。

4.物流体制有待建设。随着物流业的飞速发展,推广施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方法,通过众筹、集资等方式满足不同层面的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加工增值等现代物流企业制度要求,引进现代物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功能整合,学习、推广运用现代营销策略,实现系统化、网络化和规范化。

5.物流队伍不够专业化。应鼓励粮食物流企业培养新型物流专业性人才,引进高级专家,采取“老带新”原则,保证现代粮食物流业发展的人才供应。

6.市场监管不严。完善的粮食物流市场指导与监督,更能促进粮食物流的有效流通,为其健康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二)运输上的问题

1.散装汽车的运输效率因分散的粮食现货贸易而降低。我国虽然是粮食贸易大国,但交易的粮食现货贸易却很少,而占主导地位的分散贸易大多“各自为政”,各单位缺乏系统化的组织,在调度方面很难协调,因此很多散装汽车出现空返的现象,这不仅降低了车辆利用效率,而且增大了粮食物流企业的经营成本。

2.微薄的行业利润缺少优惠政策的扶持。我国的粮食现代物流运输业发展缓慢,一方面是物流企业运行的高成本,限制散装汽车发展;另一方面粮食行业的收入微薄,很难吸引外界投资建设。

3.不够完善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我国发展较早的传统行业,与其他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相比,粮食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相对落后。其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现代粮食物流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极大降低了散装汽车的运输效率,因此完善我国粮食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4.混乱的运输市场影响散装汽车的发展。虽然现在的散装汽车相对比较规范、专业,但是在实际的粮食运输中,私家改装车等一些“非主流”的运输工具扔充斥着粮食物流的市场,如果这一现象得不到解决,那么粮食的散运亦得不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散装运输车辆和运输市场的规范化问题亟待解决。

三、促进我国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自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增强、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以及自身经济运行结构的调整,我们要积极解决当前粮食物流存在的问题,使其健康发展,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粮食物流体系。而促进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需依靠雄厚的经济基础、科学的管理机制以及超前的经营理念。针对我国当前的粮食生产、流通的实际情况,实现粮食物流稳定现代化发展必须做到改造与创新并存。

(一)重新认识粮食物流及其重要性

粮食物流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车链条”。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业,从节省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到加工增值和信息应用全部是一个整体。而让这一链条科学地运转对促进粮食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可以把粮食物流看作是一种自然资源,经过不同的资源配置和利用就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其科学现代化研究与应用就会最大幅度的提高其效率。在充分利用和有效节约粮食物流资源方面,对于实体企业而言省时、省力,减少粮食不必要的物流装配,或者通过加工环节使其增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职能贡献出效益。

(二)提高我国粮食物流的技术、管理水平

在明确粮食物流研究的重要性后,我们要寻找发展粮食物流的合理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国外对粮食物流的研究也是愈加高度重视,无论是在粮食储存、运输,还是加工增值方面,有许多有价值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应用。我们应结合国情并借鉴国外粮食物流经验,专设一些专家学者在粮食特设机构、各地高校进行研究,着重对粮食物流技术、物流体系、物流管理进行研究,找出适合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的新模式,不断学习、吸收,转化自己的东西。

(三)加大粮食物流硬件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物流效率

物流硬件设施是粮食储存和运输的基础,也是粮食物流效率的关键。在粮食的装运方面应增加散粮自动接卸、计重设备和专用运输工具,适当提高集装箱运粮的比重。调整粮食加工环节的整体布局,淘汰落后、高耗能设施,研发和引进先进的生产和加工设施,为粮食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创造有利条件。对于粮食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也要进行整合再分析,保证各环节相契合,从而提高粮食物流效率,确保粮食物流链条保持最佳状态,保证粮食物流高效快捷的运行。

(四)调整粮食物流结构

经济结构调整直接影响我国粮食物流结构,粮食物流结构面临着巨大挑战,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所以,保持一定程度上国内范围的粮食物流体系显得更为重要。面临挑战,我国应搞好粮食物流内部结构的调整,构建世界-中国两种结构模式,一是对外,一是对内。在保证两者互不冲突的前提下,加快粮食物流产业的良性运转。

(五)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5.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篇五

【发布单位】商务部

【发布文号】商改发〔2008〕53号

【发布日期】2008-3-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促进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要求,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有利于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城乡和地区间商品流通,更好地发挥现代流通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作用;有利于调整优化流通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有利于提升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流通企业“走出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需要;有利于形成安全通畅、舒适便捷的消费服务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消费升级的需求;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制定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流通领域内的现代物流获得长足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资金投入和相关政策支持,流通领域内的现代物流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成为制约我国流通现代化的瓶颈。突出表现为:物流需求社会化程度不高,物流企业服务水平较低,国际化经营实力相对较差,对外投资规模小;各类批发市场物流功能较弱,农村物流体系不健全,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不配套,物流管理和技术相对落后,专业人才供应难以满足需求;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物流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等。因此,地方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亟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发展观念,充分认识发展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认真做好规划前提下,因地制宜,开拓创新,促进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又好又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初步建立起经济合理、协调配套、绿色环保、安全高效、覆盖城乡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全国“十一五”物流业发展规划,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需要,拟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总额稳定增长,流通业存货周转次数逐年提高,物流费用占GDP的比率逐年下降;培育出10-20家能够为流通企业提供综合性一体化服务、初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连锁企

业生鲜物流配送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批发市场物流功能普遍增强;流通领域现代物流运行质量、控制能力和效益得到提高,组织化、集约化、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增强,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更好的物流环境。

三、主要工作和任务

(一)树立现代物流理念,促进流通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

引导流通企业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梳理企业运作流程,集中核心资源,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将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

鼓励批发企业与中小零售商合作,建立联购分销的自愿连锁组织;鼓励大宗生产资料流通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直达供货、加工配送等多样化分销形式;鼓励各类经营生产设备、工具、零配件等的“工业品超市”发展,为生产企业提供产业配套服务;鼓励流通企业物流需求向专业化物流企业集聚,通过由供应商直接配送、委托第三方物流或共同配送等多种形式,提升流通企业物流服务水平。

(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龙头物流企业

引导物流企业以客户至上、集成整合、快捷高效、绿色环保、增值服务为目标,延伸物流服务功能,推动物流企业从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向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提高物流综合性服务水平,发展第三方物流。

支持有条件的连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完善配送供应链,改造和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提高连锁企业统一配送率。推进“双百市场工程”,鼓励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增强物流功能,加快批发市场的信息平台建设。支持传统批发企业、商业、物资、供销社企业及储运企业开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鼓励现代物流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重组整合,扩大经营规模。鼓励现代物流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业务创新,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支持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培育一批能够提供综合性一体化服务的物流龙头企业。

(三)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完善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

健全新型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将农资销售与物流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开展配送、加工、采购、农机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加强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实行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建立健全流通领域食品检疫检测体系,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实行全程监控,构筑居民“放心菜”的物流保障体系。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支持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高农村商业网点配送率,促进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

统筹规划城乡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公共配送中心和共同配送系统,支持符合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和现代物流发展方向,能够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配送服务,产权清晰、运营规范的公共配送基础设施经营企业。支持符合规划的生鲜、危险化学品等专业配送设施建设及其运营企业。

(四)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保障生鲜食品消费安全

加强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整体规划,制订有利于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立冷链物流业绩评价指标、冷链物流环境的监控办法等,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和支持多家企业联合建立生鲜配送中心,推动产地配送中心的建设;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低温冷链系统建设,实现冷链物流配送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

积极推广和应用冷链物流技术,开发适应不同农产品生理特点的宽温度带冷藏运输技术,开发和应用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的物流配送技术,提高鲜活产品配送和分销能力,降低鲜活产品的配送成本。研究开发系列品种齐全的冷藏车,不断完善冷藏物流设备,开辟绿色通道,逐步建立高效率、无污染、低成本的物流体系。建立和健全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体系,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HACCP),确保生鲜产品卫生和安全。

(五)推广先进适用物流技术,提升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水平

鼓励企业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等各环节采用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和装备,提升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积极推进流通和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运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现代物流领域的推广应用。鼓励建设公共物流网络信息平台,支持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采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

建立物流技术创新体制。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研发推广,支持对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要整合利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流通企业、物流企业、教育部门、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性,探索以“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开展科技开发、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六)适应经济一体化需要,深化国内外区域物流合作

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物流合作,支持中西部地区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和电子口岸建设,推进口岸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东部沿海城市与中西部地区口岸大通关合作,促进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闽南经济区与中部六省合作,建设快速物流通道,大力推进承东接西、连南通北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区域物流发展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配合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试点区域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率先发展。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物流领域的法律法规,提高物流领域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速推进国内物流企业同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作,引进和吸收国外促进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以中日韩、大湄公河次区域、泛北部湾和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物流合作为重点,积极开展务实、高效的国际区域物流合作。

(七)完善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管理,提高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

完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备案制度,加强对企业的动态监管,有效规范行业经营秩序。利用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开展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信息数据收集。依托相关行业协会,开展国际货代行业信用管理,实行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制度,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

和曝光,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督管理机制。鼓励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通过严格自律、守法经营,塑造诚信形象。

对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物流企业,应当加大管理和引导力度,鼓励其与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在组织、资本和营销活动等方面开展合作。积极推行统一运输单证,实行提单登记和责任保险制度,健全国际多式联运的制度,提升风险控制和国际竞争能力。营造优惠、便利的政策环境,促进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海外服务网络的建设和国际多式联运等多功能服务的拓展,通过积极的战略调整,为客户提供附加值更高的综合一体化物流服务。

(八)实施物流示范工程,带动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整体水平提升

积极开展包括物流示范城市、物流示范园区、物流示范企业和物流示范技术在内的不同层次的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工程。选择部分具有科学的物流规划、具体的物流政策措施、完善的组织保障的城市作为物流示范城市;选择具有完善的物流规划、健全的管理制度、拥有一定规模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地理位置优越、有较强辐射能力的物流园区作为物流示范园区;选择拥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较为完善的配送系统、能够为商贸企业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物流示范企业;选择当前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关键技术,如物流信息系统、视频识别(RFID)技术、托盘共用系统、冷链技术等作为物流示范技术。要在总结示范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广试点示范经验,带动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整体水平的提升。

(九)加强基础性工作,促进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可持续发展

清理现行有关行政法规,逐步建立健全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打破物流市场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快制订通用基础类、物流技术类、物流信息类、物流管理类、物流服务类等标准。建立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统计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核算体系,加强和改善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成本核算,为物流企业经营决策和国家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依据。建立物流企业风险控制、风险转移机制,推进物流企业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对商业企业和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通过不同方式和多种渠道,培养急需的物流经营管理人才。

四、政策措施

(一)加大对流通领域现代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的政策扶持。利用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支持具有区域和专业领域竞争优势的物流企业对其配送中心信息系统、仓储设施、冷链设备的购买、建设、升级和改造项目,支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物流园区对仓储设施、信息系统的升级和改造项目。

(二)加大对生鲜食品物流的政策扶持。利用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放心肉”、“放心菜”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重点支持配送中心设施设备的投入,冷链运输工具、冷藏保鲜设施设备的投入。支持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包括冷藏物流设备、冷藏运输技术、保鲜储藏新技术等,以及冷链技术的引进、试点、推广和应用。支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开发、改造和建设等。

(三)加大对现代物流技术设备进口的政策扶持。对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列入《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中的现代物流技术和设备,商务部和财政部将按照《进口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以贴息的方式给予一定的支持。

(四)加大对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工程项目的政策扶持。对列入示范工程的项目,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五)按照我国政府入世承诺,推进物流行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核效率。积极引导外资投资中西部物流产业,促进落后地区物流发展。

(六)充分借助全国现代物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各地物流协调机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进一步改善物流企业纳税、国家许可经营商品或服务的跨区域配送等方面的情况。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协会要根据本意见要求,按照各自职责范围,抓紧制定加快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并于六月底之前报告本意见的落实情况。

商 务 部

6.发展现代物流的意义 篇六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物流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我国而言,发展现代物流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积极体制,必须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交通,与之相适应,必须要由社会化得现代物流体系作为保障。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传统的后勤服务、实物配送发展到今天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供应链一体化。现代物流含有的先进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现代的科技智能、信息手段、专业人才等,更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

2.有利于加强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发展现代物流已被工人为是企业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创造利润的第三个重要资源。国有企业在目前的发展阶段,面临着生产效率不高和效率低下的问题,物流无疑给企业的发展开辟了另一个全新、高效的途径。加快现代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提高生产和流通领域的集约化程度,改善粗放型的经营和管理方式,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3.有利于坚持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需要和世界的经济紧密融合。特别是中国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和挑战。物流的发展,一方面会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先进的管理观念和运作方式,另一方面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也将成为中国跨国生产和营销的服务保障。4.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7.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篇七

1 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我国的传统物流企业是在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为执行资源调配计划而发展起来的全国性物资储运网络系统,主要开展仓储和运输等服务。现代物流也包括传统物流中的储藏运输等环节,但是它更代表着各种物质资源物流活动的集成协调,现代物流中的这些局部活动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经过权衡而能达到比较好的配合。现代物流是以传统物流的仓储、运输业务为基础,利用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对由此延伸的加工、配送、包装、信息服务等功能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提升,注重物流系统设计和物流资源的合理规划,是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前提,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业务。

2 中国物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

2.1 物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在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新形势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物流行业要适应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就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地实现从思维方式到经营方式的转变。物流行业的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在提高整体的素质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扩大规模和专业分工等方面加快改革步伐,不断用市场需求的变化为目标来调整自己的经营方向和经营方式。

2.2 发展我国物流业的战略和目标

2.2.1 发展战略

坚持调整和优化结构、速度和效益相结合,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化服务为根本目的,使物流业的发展在整体上有较大的突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城乡结合,促进全国物流系统合理布局。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宏观政策指导。要把制定符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相互配套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作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加快研究制定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有关政策。

2.2.2 发展目标

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和深化体制改革,使物流业初步建立起基本适应社会物资流通需要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在经济中心城市造就一批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物流企业;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效率的区域物流网络;进一步完善若干条以沿海重要港口城市为中心的国际多式联运系统,以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

3 传统仓储业向现代物流的转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革,国有传统仓储业面临着现代物流的冲击,商品库存由过去的批量大、品种少、周转慢,向批量小、品种多、周转快的方向转化,特别是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的发展,对仓储业、仓储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仓储业走向现代物流必须注重以下功能要素。

3.1 改善仓库的管理功能

传统仓储业对仓库的考核简单地定在库房利用率、出入库差错率、商品的完好率上,大部分标准的制定与统计都是人工操作,并不注重该商品流转何处,何时何地实现其使用价值,对于仓储企业来说,更无商品的时间价值、管理价值的概念。随着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指标已不再是衡量仓储企业优劣的标准,而需要制定新的仓库管理标准。现代仓储管理正在向技术密集型转型,专业仓储企业应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存储功能和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上,并在成本—质量之间做好利益权衡。

3.2 注重仓库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

随着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的发展,现代物流必将有着更大的作为,特别是现代物流中信息流贯穿于始终。仓储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集中的优势,通过合理加工和利用,使物流信息增值。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仓储标准化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比如,商品的码放、托盘的使用、仓库的恒温性,乃至仓储技术术语的应用以及管理等等。因此,传统仓储业要向现代物流转换应及早地将标准化纳入到企业战略中来。

3.3 注重仓库自动化、智能化建设

当前,80%以上的仓库依旧沿袭着人工装卸或半人工装卸,人工验收、等人力操作,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为事故,不仅影响商品的验收、发货的准确率,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诚信度。因此,传统仓储业向现代物流转换,应考虑如何提升仓库装卸及收、发、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4 注重加工、配送业务的拓展

现代物流不仅要求仓库有储存、保管功能,还要求有分拣、配货、包装、加工、配送功能。传统仓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商家在入库保管过程中实现分拣、包装、加工、配送的功能,不仅帮助商家降低流通成本,也能提高仓储企业的创收能力,并完善其服务功能,以实现向现代物流的转换,真正实现商品的场所价值、时间价值。

3.5 积极主动建立网络

传统仓储企业应选择合理的仓储网点和仓库类型,尽量使自己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的仓储网点。同时,企业还应具备为具体客户提供网络仓储的能力。传统仓储企业要实现现代物流,应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经济的大流通中去,与那些先进的物流企业、先进的生产企业、先进的营销企业主动结盟,不仅为他们提供自己的服务,同时从他们当中吸收、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而且有条件地建立自己的网点、配送体系等,形成一个跨地区、跨地域的物流网络。

3.6 制定人才战略,加快人才培养

要实现传统仓储业向现代物流转换,离不开有知识、懂管理、有操作能力的物流人才。就目前统计,北京市从事物流工作的员工有10万人,在仓储业中工作的员工也不下几万人。这其中真正了解现代物流,有创新意识,愿意献身于物流事业发展的,也许不多。因此,仓储企业必须制定出自己的人才战略,尽快引进、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3.7 依靠政府、协会的作用实现转型

物流市场的发展和规范,一靠政府,二靠中介组织。特别是传统仓储业要向现代物流转换,离不开行协会的指导,需要行业协会帮助沟通企业与政府的联系。因此,政府、行业协会是促进传统储运业转向现代物流的必要条件。

4 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的转换

运输是物流的重要环节,如何降低运输费用,使物流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和利润源泉,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中心工作。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品的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买方市场的形成使企业间竞争空间激烈。工业企业间的竞争正在从生产领域扩大到非生产领域。物流管理,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创造竞争优势的新领域。例如石油化工行业,对物流的依赖性就很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作为国家经济支柱产业,物流量大,物流费用惊人,仅中国石油一家每年采购供应额就达500亿元,工业物流成本的静态资金量达400亿元,如果加上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每年投入产出的物流资金量,高达近千亿元人民币。

为了运输企业的发展和我国运输业的大发展,必须放弃传统的运输,发展现代物流。根据我国物流需求水平和运输业的现实基础,笔者认为,要使传统的运输转变为现代的物流服务,必须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4.1 通过长期契约或动态联盟的方式,延伸现有的物流功能

运输企业要提高服务意识,同服务对象结成战略伙伴协作关系。当单一的运输功能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时候,可以通过契约方式,创建自己的联盟体系。

联盟的方式可以是比较稳定的长期合作,也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进行短期联盟或动态联盟。联盟的对象由客户的需求而定,可以与其他运输方式的企业联盟进行多式联运服务,也可以与仓库、场站进行联合,组成物流的集散体系。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市场空间,还可以与货代、船代、装卸、加工等其它物流功能组成一体化的服务实体。

现代物流运作强调物流服务企业要向它的上游和下游寻求服务对象,并同它们建立起战略伙伴协作关系,形成跨行业的、优势互补的联合与协作,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作为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要同它的上游企业(比如制造业)和下游企业(比如销售业),建立起紧密联系的伙伴关系,使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专业物流服务企业要有能力为用户提供多方位、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使用户切实从使用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中获得比它们自己经营物流更多、更好、更方便、更经济合算的效果。

4.2 利用运输组织的专业优势,参与商业流通企业的物流配送

国际连锁业的成功便表明了先进的配送体系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在连锁店发展初期,专业的配送体系是现实的。中小型连锁企业对社会配送的依赖可能永远难以摆脱。因此,公路运输业在运输方面的专业性对连锁商同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专业的公路运输企业应积极参与商业流通的物流配送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努力拓展存货管理、物流分拨和配送等方面的业务能力,大力的发展社会化配送服务。

4.3 改造或新建基础设施,向综合性物流实体进行转化

应该说,代表现代物流业最新趋势的还是新兴的、综合性物流实体。综合物流企业具有服务对象广、服务质量高、市场适应性强和规模效益明显等特点。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综合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难以在市场上形成积聚效应。有实力的公路运输企业应积极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在竞争中争取主动。

在向综合物流转型的过程中,需追加大量的投资,也需要有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配套支持。我们可以利用“入世”的大好机会,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国外成功的物流企业开展合资或合作经营。这方面,国内己有一些成功的范例。

4.4 适当引进外资

建立中外合资物流服务企业,是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尽快掌握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有效途径。在现阶段适当引进外资,发展中外合资物流企业,是基于如下考虑:目前最现实的困难是资金紧缺,通过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是目前解决资金缺乏,进行运输工具更新,引进技术,建立必要的物流设施的一个途径,另外,合资经营,是为了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国际上现代物流的经营思想、管理技术和运作方式。

5 总结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外来竞争的压力下,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必须提升服务水平。为实现战略目标,我国物流企业,尤其是仓储业和运输业必须实现向现代物流的转换。仓储业要改善仓库的管理功能,注重仓库的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注重仓库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注重加工、配送业务的拓展,积极主动建立网络,制定人才战略,加快人才培养,依靠政府、协会的作用实现转型。运输业要通过长期契约或动态联盟的方式,延伸现有的物流功能,利用运输组织的专业优势,参与商业流通企业的物流配送,并且适当引进外资,改造或新建基础设施,向综合性物流实体进行转化。希望我国物流业早日实现现代化、国际化。

摘要: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根据现代物流业形成发展的一般机理,文中将从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关系、中国物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换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讨论,并针对仓储、运输等传统的物流企业,分别研究它们融入现代物流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传统物流业,现代物流方式,发展战略,改革

参考文献

[1]李辉民.现代物流的形成趋势与对策[J].集装箱化.2000,4.

[2]周启蕾,朱国宝,萧汉梁.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流通经济.2000,2.

[3]翁心刚.现代物流的特征及其理念[C].中国区域国际物流高峰会论文集.2000,6.

[4]杨华.传统储运怎样向现代物流演变[J].中国储运.2005,02.

[5]刘琛.新经济格局下的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08.

[6]南岚.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共生模式发展博弈[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20.

8.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篇八

关键词:新经济;现代物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04-01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业企业和生产企业都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与此同时,企业进行产品营销和获取生产资料的范围和途径都在日趋扩大,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物流业的发展。现代物流是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方式,综合了包装、仓储、搬运、运输、装卸、库存、信息等多种物流活动。现代物流业已经被广泛认为是继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物耗、节约原材料之后的利润增长点。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必要性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将来,服务业就会在地位上和规模上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而最终取代第一、二产业。而现代物流业又是构成服务业的主要部分,是当务之急,也是大势所趋,体现了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现代物流业涉及到生活、生产、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缓解资源短缺、加快经济增长、推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经之路。应该加快物流业发展,制定出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现代物流实质上就是运用供应链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来一体化运作信息处理、配送、流通加工、装卸、储存、运输、包装、搬运等,优化理念,整合系统,以达到优化服务、降低耗费、提高效率、加快周转、降低成本的目的。

三、新经济下如何有效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充分利用加快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用好政府对于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政府推进、政策引导、龙头带动、整合发展”的原则,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快剥离非核心业务,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体系;加快全县物流资源整合力度,加强对现有物流业的培育和引导,鼓励、引导和促进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走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路子;优化发展环境,公安、交通、行政执法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对重点物流企业给予倾斜和支持,建立便捷的物流通道。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物流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套牌、恶性竞争等违法行为,严禁对物流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评比,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如山东省黄岛区成立前湾新港城建设指挥部,助推港口升级,建立起区领导联系企业长效机制和“周联系、月走访”对接机制,突出企业服务,对在建拟建项目和物流企业建设及生产经营中遇到的30余项问题进行协调解决。组织20余家区内重点港航物流企业座谈会,听取航运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对企业反映问题进行了集中督查办理,取得了较好成效。进一步修改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资金实施细则》,对落户港航物流项目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扶持。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011年为鲁海丰冷链物流库等3个项目争取到中央投资扶持资金760万元,今年上半年已到位430万元,有力的促进了项目建设。联合市口岸办、青岛市物流协会、船东协会等开展调研,初步形成可操作性强的港航物流产业专项扶持政策草案,尽快形成政策洼地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

要大力改造现有运输企业,逐步完善货物运输、运输代理、仓储、咨询等各项功能;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进驻;同时要改造商贸批发业。现有的生产资料、消费品、农副产品等各类批发市场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建立标准化交易平台,依托物流中心与商品集散地,形成有区域性影响、专业化经营的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

(三)强化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一是强化政府导向政策。要建立政府引导和宏观调控为主的政策平台,加大物流产业的管理力度,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优良、运作规范、竞争公平的良好外部环境。

二是强化财政税收政策。通过制定出台相应的财政和税收政策,采用经济手段,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

三是建立物流行业协会。鼓励发展社会物流中介专业队伍,组建县物流行业协会。在政府引导下,由行业协会制订行业管理规范,通过行业协会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行业监管和服务。

四是强化人才培养政策。通过多种形式聚集、培养一批物流人才,解决现代物流领域运筹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制订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吸引物流人才加盟现代物流行业。

(四)加快物流园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集约、集群化发展

从政府角度来分析,要把物流业发展看成是事关全县经济大局、调整三产结构、节能降耗的重要举措。加快编制物流业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和支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为例,物流园区建设是做大该县现代物流业的载体与平台,委托高水平专业机构,组织编制全县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按专业化和集约化要求,明确物流园区的服务功能定位,明确物流园区的经营方向,科学指导全县物流业发展。通过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形成规模效应,有效地形成“价格洼地”和“平台高地”的综合效应,推动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加快垦利县油品化工物流园区、装备制造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西郊现代服务区城郊型仓储物流中心、黄河口镇农产品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全力打造全省重要、全国知名的物流业强县。

参考文献:

[1]李少洪.物流要发展企业培育是关键[J].广东交通,2003,3:112-116

[2]买又红,贾大山.我国港口现代物流发展方向[J].中国水运,2010,3:154-158

[3]高宏伟.我国物流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北方交通,2011,4:133-136

[4]李作敏.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发展[J].交通标准化,2009,14:144-147

[5]江永贝.我是谁?——现代物流浪潮中道路货运企业的角色审视[J].运输经理世界,2009,11:180-184

9.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篇九

现代物流业是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新兴复合型产业,业务范围涉及生产、流通、运输、代理、仓储、信息等诸多领域。近年来,我旗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物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地处呼包鄂腹地的区位优势和大企业大项目迅速崛起的产业优势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有力促进了全旗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

一、我旗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土右旗西距包头市45公里,东距呼和浩特市102公里,南距鄂尔多斯市140公里,处于呼包鄂“金三角”经济区的中心位置,与环渤海经济圈紧邻,是呼包鄂区域中心腹地、沿黄沿交通干线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带。北临蒙古国,距西部地区最大的国际海铁联运集装箱站27公里,距二连浩特中蒙贸易口岸480公里,距满都拉中蒙贸易口岸335公里,开通国际市场、发展对外经济的条件便利。

(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土右旗境内有6条主要县级公路干线、24条铁路专用线、3座黄河浮桥以及2条国家级公路(110国道和京藏高速)和1条干线铁路(京包线)通过,交通运输极为便利。包头市关于推进土右旗中等城市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土右旗铁路及客货的通行运输能力,实施萨拉齐火车站改造升级,争取设置动车组停靠站”。如在设置动车组停靠站成功,我旗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交通条件将更加优越。

(三)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境内大青山段煤炭资源丰富,具有种类多、储量大、易开采等特点,现已探明煤炭储量9.6亿吨,远景储量22亿吨。此外,土右旗位于晋、陕、宁、甘、蒙、蒙古国所形成的资源环形圈中,紧邻神府煤田、准格尔煤田,是鄂尔多斯、达茂旗以及蒙古国等地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和中转基地,仅2010年过境煤炭5280万吨,发展煤炭物流业拥有雄厚的资源基础。

(四)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全旗现建成大型煤炭物流园区7个、煤炭经销企业185户、重介洗煤厂24家、煤炭万吨大列集装线24条,拥有运输车辆12000余辆,煤炭物流产业迅速崛起。货运、建材、农畜产品等物流产业整体规模逐年扩大,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快速的良好态势。叁天地、安顺等大批货运物流园区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除此之外,将军尧农产品批发市场、友谊蔬菜批发市场、南门建材市场、小商品市场正在加紧施工建设,物流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二、存在问题

客观地说,我旗的物流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基础弱,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总体水平偏低,从产业规模、基础设施条件、服务功能、现代管理模式等方面,均滞后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在:

(一)物流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一是缺少科学指导全旗物流业发展的系统性规划,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基础设施的有序建设和物流产业的合理布局。二是缺少系统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我旗物流业发展刚刚起步,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相关部门在交通、铁路、仓储等领域分别实施行业管理,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得现代物流资源难以有效整合,无法适应现代物流的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发展的需要。而且,从规划、用地、税收、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优惠条件的相关政策远不够完善,对物流项目扶持仍处于一事一议的状态,政策普适性和全局指导性不强。

(二)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自有车辆少、仓库面积不大、主营业务单

一、集约化程度低,缺乏能够提供多功能、一体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全旗尚未形成专业市场体系,主要产业集群缺乏相应规模,产业间关连度较低。物流服务在企业中降低经营成本的作用不大。大部分生产性企业还停留在自己承担物流活动的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未能与现有的优势重点产业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二是物流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低。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健全的物流经营网络,造成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协作不充分,导致社会物流资源浪费。物流企业普遍缺乏物流专业人才。三是物流业开放水平和区域合作交流程度也有待提高。

三、对策建议

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性产业,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环境的水平和形象。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现代物流业发展快,哪个地方投资环境就好,生产要素就向哪个地方集聚。为促进我旗物流产业发展,切实发挥现代物流业推动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尽快建立完善推动物流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结合我旗实际,抓紧编制出台《土右旗物流业发展规划》,使全旗上下对物流业发展目标和要求有明确统一的认识,在制定规划时,应立足长远、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可操作性。二是尽快制定系统的物流产业扶持激励政策,从物流项目引进与建设、物流资源整合、交通规费征收、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加大对物流业的支持、引导力度。同时,政府要引导建立物流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并重视发挥其作用。

(二)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对列入国家、自治区和包头市规划的重点物流项目、物流基地、物流信息平台,应从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灵活多样的支持。加快推进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公司等金融企业和中介机构的入驻进度,进一步拓宽物流企业融资渠道。鼓励现有物流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增资扩股等途径筹集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三)大力推动重点物流产业和项目的发展。立足我旗实际,应积极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煤电、煤化工、光伏循环等相关产业,积极推进泛海、汉龙、神东、山晟等重点项目的发展进程。加快蒙西煤炭交易中心建设,有效利用鄂尔多斯、达茂旗及蒙古国的煤炭资源,形成以交易中心为主体,以煤炭物流园区为载体,以网络和现代订货方式为平台的、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煤炭市场。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粮食、汽贸及零配件物流,推进农产品、大宗商品城乡统一配送物流体系建设。

(四)加快行业转型,提高物流供应能力。一是在运输、仓储、贸易、商业流通等行业中建立示范性物流企业,使之能够成为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供应商。二是政府或行业协会牵线搭桥,让部分有能力的传统运输、仓储企业通过引资嫁接,改造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资金短缺、设备更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引进现代物流理念、物流管理技术和相关人才。三是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代理企业与工商企业结盟,发展为物流供应商,实现优势互补。

(五)加快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来支撑。为尽快扭转我旗此类人才匮乏的现状,一方面,政府可通

10.发展现代物流,振兴老工业基地 篇十

研讨现代物流对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回顾了2003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概况和存在的普遍问题.阐述了物流现代化对我国经济发展,尤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相应对策.

作 者:赵弘志 赵楠 作者单位:赵弘志(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41)

赵楠(沈阳大学,人文与旅游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41)

11.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 篇十一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管理理念

一、引言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的总称,交易双方在虚拟网络环境中完成商品交换,摆脱了传统交易方式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不足,降低了交易成本。但电子商务具有虚拟性,只是完成了商品或服务所有权的转移,交易的最终完成是需要实体商品的位移来实现,因此电子商务需要物流作为支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不同于传统的物流形式,具有合理运输、自动化仓储、标准化包装、机械化装卸、一体化加工配置以及网络化信息管理等特点。本文将对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进行分析讨论。

二、我国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现状

(一)政府监督力度不足。物流行业的发展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政策制定、税收和运输标准统一、物流技术设备以及投资融资等多个方面,需要不同政府职能部门参与管理。但实际操作中,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多出于区域性、或部门性分割管理的状态,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战略思想,管理方式不一,影响了现代物流配送的时效性;另外,与电子商务物流相匹配的社会安全保障制度、市场准入制度、财税制度不够健全,无法对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形成有效监督。

(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物流企业顺应市场发展需求,积极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但物流企业对物流网络的利用率不高,只在某一环节使用,没有融入物流管理的全过程,不利于物流管理体制的改革。

(三)物流管理基础设施落后。虽然物流企业发展规律和发展速度较快,通讯设备、交通运输设备、货物装卸设备、仓储建设等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总体水平仍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我国物流行业中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性,兼容性较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设备利用率不足等问题都制约了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管理对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依赖性较高,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实施程度较低,无法真正实现物流的自动化管理。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没有在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和领域之间充分应用,影响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准确度;另一方面,政府没有对信息化技术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电子数据共享平台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不足,交换数据有限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物流管理人才的匮乏。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物流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也得到了同步发展,为物流企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我国关于物流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物流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电子商务知识和经验,难以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也限制了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发展对策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物流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积极改进物流管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为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和物流企业应协同努力,创设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一)政府要发展自身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各地区政府应加大对物流行业的重视力度,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不断建立和健全物流行业的立法工作,为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指导和政策支持,促进物流行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政府应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也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基础保证;不同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合作,利用统一的规范对物流行业形成有效监督。

(二)创新物流管理理念。现代物流不同于传统物流,企业领导及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现代物流管的重要性,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优化管理方案和管理措施,形成科学、规范、实用性强的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适应现代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物流企业应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学习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结合企业现状,简化内部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效率。

(三)引进先进技术,完善物流信息化管理。物流管理的基础是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存储,现代物流对信息化技术的需求较为迫切,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此同时,我国应加大信息技术研发力度,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和研发水平,以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四)发展第三方物流。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第三方物流是专业化和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可为企业提供统一规范的包装、仓储以及装卸服务,配送活动则通过集约化操作方式实现,节约了企业的运输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行业的发展同样具有深远影响。要做好物流管理工作,就要培养一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企业可在内部组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岗位培训、定期培训、长期培训、在职培训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物流素养;为员工提供与外界沟通学习的机会,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完善考核机制,将职业资格认证引入行业内部,促使物流管理人员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电子商务活动的实现离不开物流行业的支持,因此,提高物流管理水平,推动现代化物流发展,成为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杜琳琳. 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 改革与开放,2012,08:26.

[2]张诗梅. 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发展现状与物流管理研究[J]. 智富时代,2015,12:8-9.

[3]欧寒冰. 基于电子商务的智能化物流管理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上一篇:北京冬残奥会作文800字下一篇:执行异议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