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设备安全知识(共13篇)(共13篇)
1.化学实验室设备安全知识 篇一
实验室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知识与管理
化学危险品在储存、使用过程中,管理和使用人员如果对化学危险品的特性不了解,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对突发事件处理不当很容易发生事故.本文主要介绍化学危险品的.危险特性以及实验室储存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于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在工作中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发生安全事故后正确的应对将会有很大帮助.
作 者:吕明泉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北京,100087 刊 名:实验技术与管理 ISTIC PKU英文刊名: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22(5) 分类号:X132 关键词:化学危险品 实验室 管理 安全2.化学实验室设备安全知识 篇二
1 蒸馏和分馏实验
蒸馏、分馏是有机化学实验中提纯分离液态混合物及有机合成中十分重要的实验技术,其主要的原理涉及到物理化学中的气液相平衡知识和界面化学知识。在学生学习时应该理解这样几个问题:(1)蒸馏和分馏的原理是什么?(2)在实际操作时混合物怎么样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3)蒸馏分馏中为什么加入沸石可以防止暴沸?前两个问题可以通过气—液平衡相图来分析讨论,第三个问题可以用物理化学中界面化学中的知识解答。
(1)蒸馏是较为粗略的分离两种或两种以上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1],对于有机液相混合体系在加热沸腾时有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机混合物无固定的沸点第二种情况是有机混合物形成二元或三元的最低恒沸物和最高恒沸物有固定的沸点,这几种情况可以结合T-X-Y双液相图进行讨论;仅以第一种相图为例进行讨论,该相图如图1所示。
A和B是沸点不同的完全互溶的液态混合物,蒸馏时由于AB两种物质的沸点不同,根据拉乌尔定律和分压定律,气相中B组分(低沸点)的含量较高,液相中A组分(高沸点)的含量较高。一次简单蒸馏,馏出物中B含量会显著增加,剩余液体中A组分会增多。具体过程结合相图分析如下:混合物起始组成为x1,加热到温度为T1时,对应气相组成为y1,沸点升高到T2,对应馏出物组成为y2,一次简单蒸馏,接收在T1到T2间的馏出物,馏出物组成从y1到y2,剩余物组成为x2,随着蒸馏的进行在烧瓶中高沸点的组分越来越多,整个系统的温度逐渐的上升,所以可以观察到温度计的温度在不断的上升,当观察到温度计的温度突然下降时,说明蒸馏结束。从相图中还可以看出对于完全互溶的双液体系AB组分沸点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另外学生也清楚了简单一次蒸馏不能将混合物完全分开,若要完全分离则要改为精馏。通过以上分析学生对蒸馏的原理就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同时能通过理论来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是为什么了?
(2)若要完全分离混合物AB则要改为分馏,分馏是指在定压条件下,液态混合物同时多次气化和部分冷凝,相当于多次的简单蒸馏。此分馏装置是将冷凝管换成分馏柱来完成,分馏的原理同样结合分馏的相图讨论,分馏具体结合图2分析如下,对烧瓶中的混合物x进行加热至沸腾后,沸点设T3此时有部分气化,,蒸气进入分馏柱中此时蒸气的组成为y3,液相的组成为x3,经分馏柱中被冷却温度下降到T2,高沸点的物质被部分冷凝,气相中低沸点物质的含量继续增加至y2,蒸气上升温度继续下降至T1,气相中低沸点物质的含量继续增加至y1,烧瓶中液体继续沸腾,新的蒸气上升与分馏柱中已经冷凝的液体进行热交换,产生一次气—液平衡,上升的低沸点物质浓度不断增加,从分馏柱中流出接近纯物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结合相图已知在操作中,加热的速度不宜过快,尽量使蒸气与冷凝下来的液体进行充分的热交换,直观就是控制馏出的速度,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注意对柱子进行保温,以防止热量交换不完全而高沸点物质的一同被冷却下来,将分馏的原理结合相图使学生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实验中就减少了一定的盲目性。
(3)在蒸馏分馏时实验中要加入多孔物质例如沸石、瓷片,对于为什么加入多孔物质起到防止暴沸的作用学生往往理解的不是十分清楚。此体系属于物理化学知识中界面化学部分,沸腾时根据开尔文公式,气泡中液体饱和蒸汽压比平面的气泡越小,液体的蒸汽压于平面蒸汽压相差越大,液体也不易沸腾,此外,由Yang—Laplace方程可知,气泡承受的压力为凹液面所产生的附加压和外界的大气压[2],即Pr=2σ/r+P大气,因此若要沸腾必须凹液面气泡的饱和蒸汽压大于2σ/r+P大气,液体只有被升温到显著高于正常沸点Tb的温度时泡内饱和蒸汽压才可达到上述稳定压力Pr,溶液才能沸腾,那么这样就出现了过热液体(温度高于Tb),溶液容易出现暴沸现象;为了避免过热向溶液中加入多孔性的沸石和瓷片,在其孔道中有空气存在,加热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使整个体系蒸汽压增加,沸点会相应的降低,从而避免因过热而导致暴沸的现象。
2 重结晶实验
重结晶操作也是实验中常用的分离技术,其主要涉及到物理化学中的二组分固—液相衡和界面化学的知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有些问题理解不是十分的清楚,例如:重结晶的原理是什么?在结晶过程为什么加入晶种或摩擦器壁可以加速晶体的析出?那么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物理化学的知识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实验。重结晶是提纯固体物质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或在同一溶剂中不同温度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之间相互分离的一种方法。重结晶过程溶解—蒸发浓缩—晶体析出—洗涤—晶体干燥等过程。
(1)重结晶过程中包括了物理化学中固—液相平衡中水—盐相图和热力学中的相平衡等知识,以H2O-(NH4)2SO4相图来讨论,其相图如图3所示。
将纯度较差的硫酸铵加热溶于水中,不溶性的杂质被滤去,可溶性的杂质较少可以认为该体系为二组分体系,因此符合二组分水—盐相图。设此时物系点在相图s点上,在溶解后对溶液在液相区s点进行加热随着溶剂的蒸发,物系点逐渐向右移动到达b,当温度下降达到溶解度线上c点时,此时有晶体析出,表面上出现晶膜,当冷却到d点时,已有相当多的固体析出,此时将晶体与母液分离则可得到纯的晶体。若要估计可得到晶体的质量可以根据杠杆规则进行计算,设100 g的b点溶液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2.6%,冷却到d点时析出固体的质量为x,母液浓度e点为41.6%则根据杠杆规则有:
(2)实验中有时会出现当浓缩冷却到一定程度时发现晶体还不析出的情况,而此时可以向溶液中加入该晶体的晶种或摩擦器皿壁,即可促进晶体析出;对于这一问题可以这样理解,晶体的形成可以看作是复相化学反应:液体
3 结 语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实验课对于整个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是实验课若脱离理论的指导将失去其实际意义,如何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应用物理化学知识来指导化学实验是十分有意义的;当然物理化学知识广泛有一定得难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还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适当的讲解才能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许多基础实验渗透在不同的实验课中,所以若在教学中能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路,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实验能力和理论基础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对教师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王清廉,李瀛.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0-75.
[2]上海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物理化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69-174.
3.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与安全问题 篇三
一、试剂存放要合理,管理要科学
化学实验室的试剂品种多、数量大,存放时要做到既易于存取,又要确保安全,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种存放方法:
1.分类存放。无机化学试剂要按无机物分类方法归类存放,其中盐类物质种类多、数量大,还可按阳离子(或阴离子)的顺序进行分类、排列。有机试剂,尽量按有机物分类方法排列。烃的衍生物可按官能团排列,易挥发的有机物应置于开放式柜架上。
2.隔离存放。①乙醇、乙醚、汽油、丙酮、苯、乙酸类等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试剂,要远离火源,与可燃物及易发生火花的电器隔离,并在低温通风条件下存放。②氰化物、砷化物、汞盐等剧毒固体试剂,要与酸类物质隔离,并用专柜加双锁,建立使用登记制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③钾、钙、钠等活泼金属应隔水存放,少量者可盛放在煤油中。④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物、硝酸盐等强氧化剂,要与炭粉、木屑、硫化物、糖类、酸类等物质隔离存放,且放在阴凉通风处。
3.特制料架存放。①硝酸、发烟硫酸、氢氟酸、苯酚、烧碱等试剂,对人或金属仪器有极强腐蚀性,要用抗腐蚀料架存放。②硝化纤维、苦味酸、三硝基甲苯、硝酸盐等易爆炸;黄磷易燃烧;红磷、镁粉、铝粉、萘等物质受热或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爆。这些试剂应分别置于防爆料架上,浸放在砂箱中。
4.低温存放。对于过氧化氢、氨水等,宜低温存放,最理想是保存在1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通风状态。
5.干燥密封存放。①易吸湿变质的试剂,如无水氯化铝、无水氯化钙、氧化钙、碳化钙、固体烧碱等应密封瓶口,存放在通风干燥处。②防止配好的试剂变质。硝酸银溶液、双氧水应贮存在棕色瓶内;碱或碱性溶液不能用磨口瓶塞试剂瓶盛放;二氯化锡和硫酸亚铁溶液要密封,防止被空气氧化。
二、要操作谨慎,严守规程,做到“四预防”
每一项实验(或操作)前,应充分了解实验(或操作)内容和要求,熟悉有关药品、仪器性能和注意事项。强化安全意识,严守操作规程,要研究预案,切忌疏忽大意,特别认真做好“四预防”工作。
第一,预防中毒。防止实验室发生中毒事故,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实验室一切药品都要有标签,剧毒药品专柜存放还应有特殊标记。②一切试剂均不得入口;不在实验室吸烟、饮食;不用仪器当餐具;下班后一定要洗手和漱口。③吸取液体时,用耳球或胶头玻璃管,不能用嘴;不得用鼻靠近瓶口鉴别药品,应当以手轻扇瓶口而闻之。④制取或使用氮的氧化物、溴、氯、硫化氢、氢氟酸、砷化物等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并带上防毒口罩。⑤取用剧毒而又有挥发性试剂时,操作者应站在“上风”位置。⑥为防止毒气在空中积累,实验室应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备。
第二,预防燃烧与爆炸。隔火并在物质着火点温度以下进行操作是防燃的基本原则。如已着火,应及时切断火源,隔绝空气,迅速降温则是灭火的原则。操作时应遵守下列几点常规:①开启挥发性易燃试剂瓶盖时,要远离火源,并且瓶口不能对着任何人脸部。气温高时,在开盖前应将瓶置冷水中冷却一会。②需排除容器内挥发性有机物时,不能直接用火加热,只能用水浴加热。③高温物体,如灼烧的坩埚、燃烧匙等,应放在石棉网上或不易起火的地方冷却。④不准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支酒精灯;不得用嘴吹灭酒精灯。⑤遇到突然起火时,应切断火源、电源,关闭煤气阀门,采取隔绝空气措施。切莫惊慌失措或持火奔跑。应根据着火的原因、着火试剂(或物质)的性质,区别对待进行灭火。⑥防爆最根本的原则,是细心谨慎操作,消除一切可能引起爆炸的因素,比如:点燃氢气、甲烷、乙炔时应先排尽容器(或发生器)中的空气;不得将氧化剂和还原剂放在一起研磨,不要在纸上称量过氧化物;做爆鸣实验时,用湿布将玻璃容器包裹;受热分解或挥发性药品不能置火上烘烤;水浴加热者,不得随意改用直火加热;移动有爆炸性药品时,不得激烈振动;不要用带磨口瓶塞的试剂瓶盛爆炸性药品,要及时销毁爆炸药品残余。
第三,预防腐蚀。在实验过程中,腐蚀的事故经常会发生,要步步小心谨慎并注意以下几点:①取用强酸、强碱、浓氨水、浓过氧化氢、氢氟酸、溴水等时,要戴橡皮手套、护目眼镜,必要时还应带防毒口罩或面具。②不能用肩背扛来搬运盛腐蚀性液体的大缸,开启盛腐蚀液体大缸时,要用锯子或铲将材料据开或撬开,禁止敲打。③稀释浓硫酸时,要慢慢将浓硫酸加入水中,而且容器必须是耐热的。中和浓酸、浓碱时,应先进行稀释。④弄碎或研磨危险物质时,应注意防止碎块溅散,烧伤手或眼脸。⑤做有关浓硫酸热浴操作时,眼睛要离开一定距离,搅拌均匀,防止突然溅出。
第四,预防“机械”伤害。在实验室进行玻璃管切割或其它加工,或者仪器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也都应注意安全。要小心操作,防止违规操作造成伤害,防止因破碎玻璃管片造成手臂划伤。
三、处理事故要科学
如果能注意以上各方面的工作,实验室灾害事故肯定会减少,甚至可以避免,至少不会发生大的事故。如果万一意外的事故发生了,也不要害怕,这时最重要的是保持镇定和清醒,并立即弄清原因,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扑救。并快速报告主管领导或专业人员处置。如有人员受伤,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并尽快请医生或送医院治疗。严防再生灾害事故。
4.中学化学实验知识归纳 篇四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汽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汽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蒸汽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那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他们是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
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
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
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
Fe粉(Al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
用做出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
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出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l(OH)3。
10.纸上层析
五、常用的取除杂质的10种方法
1.欲除去苯中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出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出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出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晶体。
7.分蒸馏法
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发放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用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万一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左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右盘上;加砝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灯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另一支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去拿,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七、化学实验中先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等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置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液;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在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先沾上稀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氢气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交投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在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质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入煤油中。
2.白P: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AgNO3:易挥发,应密封放在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十二、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混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硫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汽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褪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在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的响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生成。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混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混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氨水:溶液变混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气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生成。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溶液紫色褪去。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5.高中化学实验知识点 篇五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高中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o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6.高考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复习 篇六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1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尾气吸收。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它们是加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七.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Sn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2+2+
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十.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没有“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十一.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SO2等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当以其它溶剂作溶剂时还要考虑气体与溶剂之间的反应。
十二.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黑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2--2+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3+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7.化学工艺和设备安全性评价探析 篇七
关键词:化学工艺,设备,安全
1 化学工艺的设计
化工工艺的设计是保证化工生产实施的前提, 因此化学工艺的设计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同时为了保证生产安全, 防止意外发生, 及时发现并改进设计存在的不足也是很有必要的。
化学工艺设计中的基础资料较不完整, 这些资料通常来源于科研单位的试验数据及相关资料, 但是未经过工业生产的检验, 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都较低。
通常化工设备的种类较多, 对设备的功能设计也有较严格的要求, 而且设备投资较大、管道较多, 对物料的处理也较严格, 因而对管道设计也有特殊的规定。
此外, 化工设计的周期很短。为了降低建设周期, 快速占领市场, 化工设计突破了传统的设计周期, 形成了一边设计一边建设的局面。而且建设的规模不同, 有些企业为了节省投资, 通常会严格按照标准去设计, 然而为了有效地获得所需的工程数据, 就需要规模较大的设计。尽管化学工艺设计具有这些特点, 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 合理地控制化学工艺设计的危险值得我们重视。
2 化学装置安全的状况
通常应用在化工生产中的原料、半成品和产品都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物质, 因而化学品在实际生产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也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化工生产安全, 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
针对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化工装置中出现的爆炸、火灾等危险做出了定量评价。但是若能明确地区分化工装置的事故风险, 定量评价的方法就会得到认可和推广, 从而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化学事故的发生。
此外, 化工生产中的流程和设备中也存在很一定的安全隐患。若不了解装置内物料的性质、工艺的生产过程及生产设备存在的危险等, 会影响到对设备危险定量评估的准确性。
3 化工装置安全评价的内容
一般而言, 化工装置存在的危险性有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第一类危险是指在设备内的物料、系统和生产工艺中存在的爆炸、火灾及中毒等危险。通常这类危险对人身或生产设备不会产生直接的危害;而第二类危险是指不能有效地控制第一类危险所产生的结果, 通常它会直接危害到人身、生产设备及建筑物。
由于化工装置生产过程的特点决定了第一类危险, 若确定了相关产品和生产工艺后, 这类危险是不能改变的。为了有效地预防第一类危险发展为第二类危险, 采取一定的预防促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定性安全评价化工装置的生产设备及工艺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3.1 设备在反应过程中的安全性
通常反应过程、物料的运输、冷却、干燥等形成了化工装置的操作过程, 同时容器里不仅发生化学反应, 还发生传热、传质等物理过程, 这些过程相互影响, 因而反应器在化工装置中处于核心地位, 选择反应过程, 对化工装置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在连续的生产过程中, 操作较稳定、生产能力较强、安全性较高, 在化学生产过程中应当首选。但是对于不同的问题,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间歇工艺生产过程较简单、可操作性较强, 在实际操作过程可以使用精确度不高的数据, 同时还具有生产周期较短、通用性较强等优点。在安全生产过程中, 不能单纯地归结于生产技术的落后, 因为它对产品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且化工产品较短的生命周期、反应速较慢的化工过程都易结块, 在化工过程中需要经常清洗, 因而间歇工艺是最明智的选择, 同时也是达到安全生产的唯一选择。
3.2 反应线路的安全性
一种反应通常有不同的工艺路线, 我们要关注的就是哪种线路可以减少危险物质的量。我们要尽可能地使用无害的、低危险的物料代替有害的、危险的物料, 缓和过秤的可刻度, 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 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3.3 安全防护装置的安全性问题
装置在化学反应中有时会出现高温、高压等偏离正常运转状态的现象。从安全角度而言, 控制装置压力, 如安全阀、排泄管、通风管等装置的设置会影响到安全系数。此外, 稳定装置和紧急控制装置的存在与否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系数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废物或泄漏物, 这些物质存在一定危险性, 进行安全处理是很重要的, 如设置排水设备、排水器、废气等的处理设备。
为了预防那些高危险、重要的操作发生爆炸、火灾的危险, 采用全自动控制系统、联动机构或联锁机构, 可以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维修的安全性、人身的安全性、救护设施也是需要考虑的。
3结束语
化工工艺的设计是保证化工生产实施的前提, 因此化学工艺的设计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范执行。同时应该系统、综合、全面地进行化工装置定性的安全性评价。此外, 结果的安全性对风险的预测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为了有效预测风险还需要评价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正确的评价方法和强烈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滨, 高强, 索继栓.C4、C5烯烃制乙烯丙烯催化技术进展[J]分子催化, 2006, (02) .[1]王滨, 高强, 索继栓.C4、C5烯烃制乙烯丙烯催化技术进展[J]分子催化, 2006, (02) .
[2]朱明慧, 王红秋.国外丙烯生产技术最新进展及技术经济比较[J]国际石油经济, 2006, (01) .[2]朱明慧, 王红秋.国外丙烯生产技术最新进展及技术经济比较[J]国际石油经济, 2006, (01) .
[3]张宝坤, 蔡克霞, 高小山.化工设备腐蚀破坏原因及预防.腐蚀与防护, 2001.[3]张宝坤, 蔡克霞, 高小山.化工设备腐蚀破坏原因及预防.腐蚀与防护, 2001.
[4]亢永斌.浅淡化工设备的腐蚀与防腐措施.山西化工.2004.[4]亢永斌.浅淡化工设备的腐蚀与防腐措施.山西化工.2004.
[5]张志宇, 段林峰主编的《化工腐蚀与防护》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5]张志宇, 段林峰主编的《化工腐蚀与防护》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6]王敏.化工设备防腐方法浅析.2002.[6]王敏.化工设备防腐方法浅析.2002.
[7]蒋军成.化工安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1.[7]蒋军成.化工安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1.
[8]廖学品.化工过程危险性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0:7-79, 171.[8]廖学品.化工过程危险性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0:7-79, 171.
[9]万志文, 陆明亮.浅谈危险性可操作研究[J], 广东化工, 2005, 32 (1) P6-8.[9]万志文, 陆明亮.浅谈危险性可操作研究[J], 广东化工, 2005, 32 (1) P6-8.
[10]徐伯洪, 闫慧芳, 梁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样规范.P5-9.[10]徐伯洪, 闫慧芳, 梁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采样规范.P5-9.
8.化学实验室设备安全知识 篇八
关键词 科学安全手册 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学化学实验
近年来,众多学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如果不对实验室安全问题充分重视,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1]。虽然初高中化学知识所涉及到的化学药品品种较少,危险品、剧毒品更少[2],但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仍是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以及校园安全中不可忽略的环节[3]。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4](2001年)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5](2003年)中,均提到“学校应高度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在保证实验安全、有序的前提下,为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重视。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由美国加州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美国《加州公立学校科学安全手册(2012版)》[6]详细阐述了小学科学、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则。本文只针对美国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则进行分析评述,以期为我国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提供可借鉴的资源。
一、美国加州中小学科学安全手册的内容简介
无论对幼儿园的教室还是对中学化学实验室而言,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美国《加州公立学校科学安全手册》(2012版)共分为八章,是为从学前大班到高中的科学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校的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在科学教学过程中与在实验室发生意外时所做的知识准备,能满足加州各地区学校师生对科学实验安全规则理解的基本需求。
第一章是介绍。开篇是这样描述的:学生的实验室活动和教师的演示实验是进行有效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要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的相关概念,必须要观察和参与实验室的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科学教学中大约有20%~25%的课程时间都要动手参与科学实验。本章主要介绍了在实验室安全中教师和学生的责任、合理的实验室尺寸、如何减少伤害与责任的风险、影响科学教学的国家和州的立法文件以及本地区的急救程序等。
第二章是急救护理。主要阐述了科学实验室都必须配备急救和安全设施,在学生生病或受到伤害时(如被动物咬伤、各种烧伤、眼睛损伤、有毒物质中毒等),教师应如何采取正确的行为,给予学生救助。
第三章是一般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措施。本章主要阐述了所有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应遵守的共性安全规范和法规。
第四章是学前大班至小学阶段科学教室安全规范。分别从科学教室的空间大小、安全设施(如防火毯、眼睛清洗设备等)的使用、如何养成安全习惯、普通安检员的职责、普通实验室的运行程序、教室里动物和植物的安全等方面阐述。
第五章是附加的安全实践程序。分别从如何防火和控制火势、眼睛保护的安全规范、如何接触腐蚀性和刺激性的物质、室外实习的安全规范、如何防范有毒的植物和放射性物质以及地震、如何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和血源性病原体、如何最小化产生危险废弃物等方面阐述。
第六章至第八章分别对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以及物理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做了说明。
二、美国加州中学化学实验室安全规范内容特点评析
本手册第七章是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范,本章开篇是这样描述的: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对安全和健康的认识程度不同,大多数学生在处理化学药品、实验设备或相关的安全装置时没有任何经验。虽然化学实验室可以为学生带来好奇和积极的学习环境,但有些化学项目存在潜在危险,发生事故和伤害的可能性会增加,教会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如何阻止事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是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责任。
本章共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实验教师的责任、学生的责任、确保化学实验室安全的预防措施、影响身体健康的化学危险因素、如何建立一个更安全的化学储存区域、化学试剂标签安全规范、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品,最后一部分是含石棉的物质、醚的使用和处理、铅的使用规范、汞的处理和清洁等规则。
1.实验教师的责任
第一要熟悉每一项实验规则,包括如何使用所有的设备以及了解化学药品的危害和熟悉处理事故的程序等。同时,只要学校要求的所有实验室事件都要按学校的常规要求做记录。第二是提升学生在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意识,在实验活动之前要教会学生使用所有的安全和紧急情况设备。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疏散演练,在学生能看见的位置写下一系列紧急电话号码。
2.学生的责任
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穿上合适的安全设备(如安全护目镜、面罩、手套和实验服);非正式的实验(即教师没允许做的实验)应被禁止,所有的实验工作必须受到教师的监督;发生任何泄漏、伤害和事故都必须向教师汇报;从不使用化学药品威胁其他同学;除非教师授权,不能拿走实验室里的设备、化学药品和实验产品;紧急情况下,学生被紧急疏散时必须知道紧急出口的位置。
3.确保化学实验室安全的预防措施
第一是实验室实践技术,例如处理干冰时一定要带绝缘手套和安全眼罩、处理玻璃纤维和钢纤维时要避免碎屑进入眼睛和皮肤等。第二是如何正确处置化学药品。第三是应提供个人保护设备,实验室必须配备以下安全紧急求助设备:眼睛清洗站、安全洗澡设备、防火毯、紧急安全标志和救助卡、防溢出控制设备等。
4.影响身体健康的化学危险因素
该部分内容开篇是这样描述的:在小学和初中化学实验室使用的化学药品有故意和意外释放出的有毒物质,学校的事故大多是一种化学物质的释放,如汞、氯化氢、乙醇、氯气等。该部分具体内容是:首先列出了一些化学物质(金属汞、一氧化碳、辣椒喷雾即二氯乙酰苯、乙二醇、氯气等)中毒的症状以及如何进行急救的措施。其次基于物质的危险性和内在毒性的特征对化学物质进行了分类。
5.如何建立一个更安全的化学物质储存区域
该部分总共分为七个步骤:步骤一,分配实验室安全责任。学校应指派有丰富安全使用和储存、处理危险化学品和废品方面知识的人作为学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负责人。步骤二,进行库存检查并去除具有爆炸特征的危险化学物质。步骤三是建立一个化学药品的清单目录,目的是为了实验管理员针对化学危险品和化学垃圾的不同需求做出统一规定。步骤四是如何收集实验室的化学残余物和垃圾(包括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等)。步骤五是临时存放的危险垃圾物也要考虑最终的运输结果。例如处理化学垃圾废弃物时,学校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危险垃圾物处理的要求或得到加州环保部门的授权,如果废弃物不是很危险的并且数量也有限,就可以冲入下水管道,但学校应该及早向本地卫生部门和本地水质控制部门咨询并获得批准才能这样做。步骤六是废物处理。步骤七是化学药品安全存储要求。
6.化学试剂标签安全规范
该部分内容说明储存的化学物质上要尽可能贴有标签,标签类型按危险程度可分为danger、warning、caution三个等级。例如盐酸的标签上写有warning,表示其易引起烧伤,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避免呼吸蒸汽,一旦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眼睛和皮肤至少15分钟,伤害到眼睛应立即就医。根据化学药品的危险类型可分为:有毒的、易引起燃烧的、可燃性、有害的蒸汽、具有爆炸性的、具有腐蚀性的等类型。
7.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品
美国国家防火机构的菱形图标用于识别化学品的日常健康危害程度。红色图标表示可燃性程度(从数字4极易燃烧到数字0不可燃物质)、蓝色图标表示健康程度(从数字4吸几口就会死亡到数字0无健康危险)、白色图标表示极其危险、黄色图标表示可反应性(即物质的稳定性,从数字4非常危险到数字0没有危险)。例如金属镁是这样描述的:红色图标1级、蓝色图标0级、黄色图标2级。
8.含石棉的物质、醚的使用和处理、铅的使用规范以及汞的处理和清洁等规则
这些物质的使用要求和我国化学实验室的要求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三、对我国中学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启示
1.我国应出台详细的关于中小学科学实验安全规范的官方文件
由以上对美国《加州公立学校科学实验安全手册》内容特点的简介,可以看出美国中小学科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系统全面,我国尚缺乏中小学科学实验安全规范,因此我国也应出台详细的关于中小学科学实验安全规范方面的官方文件,使中小学师生、实验管理人员及学校管理人员都可以找到可操作性的依据。
2.中学化学实验安全管理要强调化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从手册内容可以看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中第一位强调的就是教师的责任,可见化学教师对学生、实验室乃至整个学校的安全都负有十分重要的职责。但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化学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并没有在大学期间接受过系统的化学实验安全课程教育与训练,他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多关注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化学知识的传授,因此这些内容值得引起我国的思考和借鉴。
3.化学实验安全管理要真正以人为本,实验室安全预防措施和设施要到位
手册规定学生在进入实验室时必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穿上合适的防护设备,去掉任何不牢靠的衣服和首饰并且要绑住后面的长发等。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都要针对每节实验课制定特殊安全要求的大纲,并为学生配备安全紧急救助设备。因此我国应加大经济落后地区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增加实验室的安全预防设施。化学实验室作为实施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和有效保证,必须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人性化的实验环境。
4.注重环保和身体健康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手册中中学化学实验安全规范可以看出,中学化学实验室垃圾的处理必须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要求或得到加州环保部门的认可。在手册中列出了一些不能存放在学校的化学药品以及在所有学校使用、处理或储存的化学致癌物应该到加州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进行注册,还列出了由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机构以及加州卫生和福利署认定的化学废弃物的致癌等级。由此可见,美国非常注重环保,仅仅对中学化学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都要得到美国环保部门的授权,并利用官方机构认定的化学废弃物的致癌等级,非常注重人的身体健康,这些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5.中学化学实验室安全规范可以参照国家的认定方法
由手册可以看出,对于某些潜在危险的化学药品由国家防火机构对物质属性的描述进行了规定,也写进了中学化学实验室安全规范中;对如何处理化学药品废弃物的规定,也参照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机构以及加州卫生和福利署等部门的规定,使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范更具有说服力,也更能引起化学教师、学生、实验室管理员以及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重视,起到良好的监督促进作用,这些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昊,刘思静,等.国内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化工管理,2013(11).
[2] 陈凯.国外中学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特点评析及启示[J].化学教学,2014(5).
[3] 张超.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应对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0(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 California Departmen of Education,Science Safety Hand book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 2012 Edition[EB/OL],http://www.pdfdrive.net/science-safety-hand book-for-california-public-schools-oehs-e6092668.html,2012
[作者:倪俊超(1976-),女,河南洛阳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系讲师,硕士。]
9.高考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点 篇九
1.AgNO3与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10.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点 篇十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可以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解I2和SiO2的混合物。
8. 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1)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www .ks5 u.c om
(2)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同时要注意不时地打开活旋塞放气。
(3)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9. 渗析
11.化学实验室设备安全知识 篇十一
要想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问题可以由生活中来,由旧知识中来,由实验中来,由矛盾中来.
例如,探究“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速率快慢的影响因素”的活动,学生提出了以日常生活中蔗糖的溶解为例. 于是提出问题如下:
生1: 蔗糖为什么能溶解在水中?
生2: 蔗糖溶解在水中会变成什么?
生3: 蔗糖是否可以完全溶解在水中?
生4: 怎样使蔗糖溶解得更快些?
生4: 蔗糖在别的液体中是否也能溶解?
评价: 如生4、5的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并且他们有能力通过实验来解决,就可作为课外研究课题. 如生2的问题,涉及到分子概念,留待以后再来解决. 如生1的问题,难度较大估计是目前不可能解决的.
通过评价,既确定了本节课探究的问题———怎样使蔗糖溶解得更快些? 又不会打击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的问题一一作了阐述,同时在潜意识中教导学生,提问题要围绕着问题情景,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还可以对于所提的问题反复修改,使之更适用于探究. 因此,为了探究方向更加明确,最后将问题拟定为———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
探究式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根据情境,自主地提出问题,但这一愿望并非都能实现( 以上的事例就是最好的证明) . 这是因为,一方面,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需要一个过程; 另一方面,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思考的方向、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各不相同,提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处于引导地位,以“评价”为教学手段,让提出的问题被学生所关注、接纳和认同,为探究活动的深入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评价学生提出的假设,优化验证方法
假设,或者说是猜测,是在缺乏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所作的判断. 科学的假设不是幻想,不能天马行空,也不能凭空猜测,而是以相关的事实、信息和自己的经验、知识为依据,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的. 为了使提出假设的可靠程度大一些,鼓励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应当力求有科学的根据,寻找某些已知的知识,并把问题情境中的事实搞清楚,然后进行合情的推理,同时要运用逻辑的方法预想结论.
例如,对问题———影响蔗糖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就可以大胆地进行猜测: 生1: 蔗糖溶解的快慢是否跟水温的高低有关?
生2: 蔗糖溶解的快慢是否跟水的质量有关?
生3: 蔗糖溶解的快慢是否跟蔗糖颗粒的大小有关?
生4: 搅拌是否会影响蔗糖溶解的快慢?
生5: 外界大气压的大小是否会影响蔗糖溶解的快慢?
评价: 如生5的猜测对气体的溶解性适用,但对固体物质基本上没有影响,所以,对假设进行判断,是否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如针对生1的猜测,可以提出以下一系列的质疑: 把大量蔗糖放入热水中,把少量蔗糖放入冷水中,能否判断蔗糖溶解的快慢? 放入蔗糖的量相等,若两杯水的温度相差很小,实验现象明显不明显? 放入冷水中的蔗糖进行搅拌,放入热水中的蔗糖不进行搅拌,实验结果会怎么样?
在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缜密的逻辑思维时,教师的评价质疑无疑是一盏灯塔,引导着航船慢慢地驶进港湾. 此时,学生就会对自己猜测的可操作性进行反思: 在实验过程中,变量是温度,冷热温度差要大一些; 控制相同的量,有蔗糖的质量和实验进行的外部条件( 搅拌等) ,只有这样,假设才可能成立,探究活动才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三、评价学生设计的实验,优化实验方案
能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是理解层面、理论层面上的能力表现; 把假设放到实践中检验,设计科学的实验步骤,是科学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表现,是科学探究中质的飞跃.
例如,把生1蔗糖溶解的快慢是否跟水温的高低有关的问题转化为可操作性的问题———蔗糖在热水中溶解需要的时间长,还是在冷水中溶解需要的时间长?
评价: 为了公平地进行实验,应当怎样控制实验条件?
实验: 不同变量———水温
相同变量———两杯水的体积相同; 两包蔗糖的质量、粗细相同; 蔗糖在两杯水中溶解时都不要搅拌.
所以,在评价实验过程中,首先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假设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观察统计法等; 然后把不可操作的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问题; 并且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提出一些辅助问题,明确实验中应当怎样控制变量,怎样设置对照实验等; 最后,在实验中要尽可能采用简单的实验器材,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在较短的时间内来完成实验.
四、评价学生搜集的证据,优构知识体系
最后,我们需要综合所获得的证据,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推导出合理的结论.
处理数据和资料: 在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数学手段来处理,包括用图、表等统计方法,这样才能使得数据和资料一目了然,富有针对性. 在进行处理基础上,根据资料和数据,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使之成为说明问题的证据.
例如,把以上实验收集的数据设计成一张表格( 见表1) ,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评价证据: 在拥有符合逻辑的证据后,对研究过程的可信度进行反思,考虑研究方案是否真正科学,研究中是否存在问题,同时要检验证据,比较证据,指出证据支持不足的推理和结论. 如果证据不支持假设,需要重新设定假设、设计实验,直至得到正确的结论,真正解决问题.
当然,以上的事例所提的问题明确,假设科学性强,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结论与科学预想一致,整个探究过程完成的步骤是非常清晰明了的. 但是,有的探究活动并没有这么简单,如在探究金属的性质时; 明明铝的活动性比锌强,但是在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初始看到的却是锌比铝反应得快. 当实验结果与假设成矛盾时,学生就要反思假设是否正确,实验操作是否正确; 就要重新构思实验假设,重新设计实验操作步骤……通过讨论学生不仅认识到了铝的活动性比锌强,而且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所以初始看到锌比铝反应的快. 在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新知识,科学探究促进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就更明显了.
12.油库设备检修基本安全知识 篇十二
油库设备检修基本安全常识
为了保证装置检修工作的顺利完成,做到不着一把火,不伤一个人,不损坏一台设备,不发生大小施工事故。检修前制定好方案并向参与检修人员进行交底,在检修期间要确定现场负责人,要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检修安全措施。
在接到检修的指令后,按照规定开具作业许可证,如检修需要动火时需同时开具动火票,经操作部门按正常步骤停车,用水或汽置换所有容器、有毒介质管线,以及需要动火的容器和管线后,根据检修工作要求,按计划加上盲板,方可进行检修作业。
(一)检修安全工作要求
1.严格执行检修安全工作“十大禁令”;
不戴安全帽、不穿工作服者禁止入现场;
穿凉鞋、高跟鞋者禁止进入现场;
上班前饮酒者禁止进入现场;
在作业中禁止打闹嬉戏或其他有碍作业的行为;
检修现场禁止吸烟;
禁止用汽油或其它化学溶剂清洗设备、机具和衣物;
禁止随意泼洒油品、化学危险品等;
禁止堵塞消防、救护通道;
禁止挪用或损坏消防工具、设备;
现场器材禁止用于无关本次检修活动。
/ 5
设备管理部安全教育
2。检修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安全帽,尘毒作业必须戴防护面具,高空作业要系安全带,危险作业场所要有标志;
3.只有在经过现场主操许可后,才能打开容器和设备;
4.经过空气通风后,在进入容器、罐或其他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经过现场安全员检测和书面许可方可进行;
5.待检修设备的电源应全部切断,严禁擅自接用电源线,;
6.某些检修活动需起重吊起重物时,上面不准带人,起重臂下面不得有人走动:
7.交叉作业人员要相互兼顾,不准乱扔、乱放工具、衣物等
8.严禁使用轻质油擦洗零部件、衣物和拖地;
9.机动车辆未经批准不能进入厂区;
10.检修期间,装置的水、电、汽、风由现场负责人统一管理,任何人不经现场负责人同意不准开停;
11.在检修中加设或拆卸盲板,由工艺操作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统一管 2 / 5
设备管理部安全教育
理,未经许可不得私自拆卸/加装盲板。
12.受压容器和设备的安全阀定压参数,要指定专人负责,不能随意改动;
13.设备和容器内照明一定要用36V以下的防护灯具;
14.不准从高处向低处任意抛扔物件,避免伤人或打坏设备和地面等;
15.管线及容器检修完毕封人孔前,必须查明里面有无遗物,底部抽出口有没有问题,有无杂物及工作人员;
16.关键设备和重要部位,在检修时要围起来,禁止随便出人。检修人员离开现场时,要把拆下来的机件保管好,以防丢失和损坏;
17.在挖地时,一定要先搞清地下情况,有无电缆和地下管线,方可开挖;
18.进入设备内部作业时,必须在设备外留一人监护,不准一人进入。新员工在进入罐或容器及受限空间时,必须有熟悉该设备的老员工带领才允许进入;
19.不得随意堆放杂物阻碍消防通道;
/ 5
设备管理部安全教育
20.库区内消防设施未经批准不得随便动用。
(二)检修中动火安全注意事项
1.所有管线及设备要经过扫线、排空冲洗全部完毕,经检查符合动火条件;
2.填写用火票申请动火,报安全部门批准;
3.经安全部门批准后,现场作业负责人负责各项安全措施的实施,并按动火票要求工作;
4.动火区域周边的下水井、地沟、地漏、排水沟要清扫干净,加盖封好,准备好石棉被、灭火器等消防用具;
5.要动火的管线和设备必须加好盲板,切断与其它相通的管线和设备; 7.在焊接中,电焊二次线必须在焊接点附近;
8.高空用火不得使火花飞溅,五级风以上,不得进行高空用火; 9.作业人员按批准措施逐项落实后,在有安全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方可动火;
1O.在动火过程中,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用火;在安全监护人不在场的情况下或有人强行指令动火,动火人有权拒绝;
11.检修工作完成后或下班前,作业人员要进行详细检查,不得留有余火,杜绝复燃。(三)设备维护检修安全
1.正常运行中需要维护的设备,在拆卸前要检查其出人口阀门是否关严,压力表是否仍有残余压力,是否扫线。然后再进行解体检修。关键的设备与系统连接处要加盲板。密封压盖、泵盖及汽泵、压缩机入口单向阀盖在 4 / 5
设备管理部安全教育
卸螺栓时,不要一下子就将所有螺栓(帽)拿下,以免设备内积存液(汽)压,突然嗤开,致使设备内的油、气喷出伤人。
2.设备布置比较紧凑的地方,在巡回检查及拆装检修时,注意不要碰及正在运行设备的运动部分,必要时要加栅栏。夏天在高温热油泵房检修时,要穿长袖工作服,以免触及热油泵体造成烫伤。
3.检修存储/输送轻质易挥发介质设备时,要严格遵守检修操作规程。装拆零部件要使用铜棒、铜锤等不易产生火星的工具,更不许擅自动火。一定需要动火时,要在各有关单位检查检测后,有危险作业许可证,防火措施严密可靠,方可进行作业。
4.严格掌握主要设备的检修周期,定期强制检修,使设备有计划地长期安全运行。在检修过程中,要实行科学检修,杜绝野蛮操作。设备本体、主要附件和零件的磨损程度、各种间隙,要保证在技术指标允许范围内。5.各泵及空气压缩机的安全设施必须完好。每次检修都要由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13.化学工艺及设备安全性论文 篇十三
化学工艺及设备安全性论文【1】
摘 要:化工事业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亦产生不少安全问题。
化工企业应当对化工工艺设计和化工的设备的安全性严格把关以保证安全生产。
本文主要从化工工艺设计的安全性和化工设备装置的安全评价,所应当采取的方案和安全评价的内容来探讨如何实现化工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化学工艺 设备安全 安全生产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工产品的需要量与日俱增,化工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然而作为一个高危行业,化工行业对安全的要求更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把握安全生产必须是我们时刻需要警惕的问题。
前不久的山东鲁西化工厂发生爆炸更是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
现阶段的化工事业发展,要求化工企业应当对化工工艺设计和化工的设备安全严格把关,做出安全检测的评估,保障安全生产。
二、化工工艺的安全设计的特点
1.化工工艺的安全设计的特点
化工工艺的设计是化工企业进行化工生产的基本前提,其设计的可靠性与否对企业安全稳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在化工工艺设计过程,必须遵循国家相关的工艺设计法规与标准。
同时,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仔细分析与验证,一旦发现设计缺陷,需即刻进行修改,保证对安全问题的预防和控制。
化工工艺的安全设计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设计相关基础资料多存在不完整性
化工工艺设计相关资料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性多不如常规的生产装置,因其多由科研单位根据现有实验数据和资料编制而成,未经过工业化生产的验证和完善。
1.2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独特性明显
化工工艺生产过程中涉及的设备往往数量大,种类多,差异性大,这给化工工艺的设计造成极大的困难。
因此,在充分发挥化工设备的功能前,必须要针对具体的设备分析,并根据其各自的独特性,对化工工艺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1.3安全设计的周期较短
企业为尽快抢占市场,加强市场竞争力,不断缩短安全设计的周期。
在这样的情形下,绝大部分化工工艺的设计并未按照正常的设计周期进行,生产开发甚至与安全设计同步。
2.化工工艺的安全设计的危险识别与控制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用危险物料和不安全的工艺技术路线。
企业应当从工艺设计上增强安全性控制,保证设计的安全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安全设计时要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工艺物料
分析和辨识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性、毒性、可燃性及爆炸特性等。
2.2工艺路线
鉴于每一种反应通常存在多种工艺选择,过合理选择工艺路线,尽量采用低排放和低毒材料等方法。
2.3管道及阀门
管道及阀门作为物料输送的通道和流量开关,需注意设计的合理性,预防危险性物料泄漏。
2.4电气
结合化工工艺的要求和所处特定工作环境的安全需要来设计电气设备和线路,预防危险事故。
三、化工装置安全性的现状
由于生产中涉及的绝大部分原材料、半成品、中间体和产品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化工行业属于高度危险行业。
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呈现出瞬间性、破坏性强和规模大的特点。
当下发生的一些大型化工事故,已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
国内外对这类化工装置的潜在危险性开展了诸多定量评研究工作。
定量评价方法为化工装置的事故风险设定了明确的级别,易于掌握和实施,已在化学事故的预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化工生产投产前,必须充分了解整个化学工艺的生产过程和生产设备危险性,掌握相关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后,进行安全评价。
因为化工设备的安全隐患通常存在于这些生产流程和设备,一旦忽视,就会酿成安全事故。
四、化学工艺设备的安全评价
化工装置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安全性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1.反应过程设备的安全性
反映容器不仅是化学反应的场所,而且是传热、流体流动等物理过程发生的介质。
这些物理化学过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相互影响。
反应器作为化工装置的核心,具有生产能力大、操作性稳定良好和安全可靠性高的特点,直接影响着整个生产过程中化工装置的安全性。
2.反应路线的安全性
鉴于每一种反应通常存在多种工艺选择,通过合理选择工艺路线,尽量采用低排放、低毒材料等材料和使用新技术,以降低生产危险性,减少生产中的化学废料,减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3.安全防护装置的安全性
超温、超压等设备的特殊状态常常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化工生产中。
而这类异常状态往往导致化工生产装置的非正常运行,造成安全事故。
此外,在生产过程中,往往会排放较多的物料废弃物和泄漏物,除了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外,而且多数还存在相当的危险性。
五、结束语
化工工艺的合理设计对生产安全至关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国家法规、标准的要求,做到科学设计和合理设计,为安全生产提供正确的指导和保障。
化工设备装置作为企业生产的核心,其安全评价同样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评价人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经验、掌握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同时还应有高度责任感。
这是因为化工装置的定性安全评价往往是一项系统性强、综合性高的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和领域比较广泛。
化工设备装置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对预防生产过程潜在风险、保证安全生产、促进化工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永海. 化工工艺和设备安全性评价分析[J]. 化学工程与装备,,01:148-149.
[2] 杨伟刚,齐曼. 化学工艺及设备安全性的评价体系[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9:55.
[3] 孙秀敏,张 敏. 石油化工装置设计与安全[J]. 甘肃科技,,03:38-40.
[4] 朱晓东. 浅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问题[J]. 化学工程与装备,,06:199-200.
[5] 李芝荣. 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危险因素控制研究[J]. 化工管理,,03:132.
[6] 孟宪芝.化工工艺和设备安全性评价分析[J]. 工业技术,2013,14:144.
[7] 王威. 化学工艺和设备安全性评价探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02:35-37. 化工工艺和设备安全性评价分析.
化学工艺及其设备安全性研究【2】
摘 要:近几年来,在我国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化学工业作为我国多元化产业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相关工作人员很有必要对我国目前化工工艺及其设备的安全性进行科学合理的探究,以便在化工生产中能够确保化工工艺和设备生产的安全以及人员的安全。
【化学实验室设备安全知识】推荐阅读:
化学实验室安全培训08-01
实验室化学固体废物处置安全规范09-28
初三化学:走进化学实验室精选试题11-06
化学实验室工作总08-27
化学实验室组织管理09-04
化学实验室工作汇报09-06
化学实验室自检自查报告06-27
实验室考试题库化学08-08
化学实验室教学计划08-16
无机化学实验室规则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