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员工作流程(共11篇)
1.技术员工作流程 篇一
技术员工作流程
一、岗位说明
技术员是店内的多面手,既要保持机器的维护保养又要服务我们的现场运作。技术员岗位应以积极、主动、礼貌、热情、大方为为工作的指导,兼顾营业高峰期的服务,引导顾客,解决顾客困难为主,保持店内服务质量。在顾客少时,在保持不影响服务的前提下,以保养机台为主。
二、技术工作流程。
早班:
1、上班前查看技术员留言本,查看晚班同事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早班继续跟进。
2、开完会后配合当班经理安排开店。开店时检查电箱开关是否有跳闸、发热、打火等异常现象。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3、开店后检查店内机台是否正常开启,如投影机台、爵士鼓等需要手动开启的机台是否已开启。赛车类如头D、湾岸等需要用清洁卡开机的用清洁卡开启。检查店内电器照明、音响设备等是否正常工作等等。
4、正常开店后按照经理的安排,做好一天的工作。并解决晚班遗留的问题。
5、如需要外出购买配件或带配件到厂家维修时,必须先通知值班经理,如果是带配件到厂家修理必须先做好登记(时间、配件名称、厂家名字、经手人)。并定期跟踪情况。如果维修完成,都要做好登记。
晚班:
1、开完会后与早班的技术员交接,询问前一晚遗留的工作是否完成,并询问当天早班还有什么工作未完成,晚班继续跟进。
2、与早班技术员交接完后,在自己的岗位上开始一天的工作。
3、临关店前15~20分钟关投影机台,爵士鼓以及音响设备,需注要关机的先后顺序。并检查店内所有机台是否有故障,如有故障能马上解决的关店前解决,如不能的,留言给早班继续跟进。
4、在店内顾客都离开后,配合当班经理关店。关机台总电源时需检查投影等特殊机台是否已提前关机。以及注意电箱中某些开关需要关某些不需要关的。
5、做好技术员办公室的保洁工作,做好晚班留言工作,当一切做好后听从经理安排下班。
三,常见的机器故障 1)蓝球机的常见故障(不上分、蓝框上边LED不亮、档板蓝框不动等)常见故障的排查方法。2)3)娃娃机的常见故障(上下、左右、收放绳子某个方向用不了)。车机类游戏机的常见故障(死机、不连机、GD-ROM类开不了机、油门刹车方向盘故障及电位器的更换、吃卡换卡故障)。4)枪击类游戏的基本设置及枪的瞄准的调效方法及枪不能瞄准的判断及维修方法,注意事项(死机、不发弹、不振动、投影屏类灯泡不着)。5)音乐类游戏机按钮的测试及常见故障的检查及维修(跳舞机、拍子机、鼓王及爵士鼓等)。(重点学习感应器故障的判断与维修及线路的排查)。互联网上网机台上不了网排查。6)街机类常见故障(死机、花屏、更换扫描、屏幕的校调、连机故障、28插的功能名称及作用,及相应线路故障排查、双打机按钮与摇杠线路的分配及线路故障的排查)。7)8)9)手指指的常见故障(局域网不联网、开不了机、触摸屏不准)。出票类游戏机的常见故障(报错代码)排查。
退币机常见故障(投币器故障、币道卡币、电机卡币、退多退少币、死机复位)10)
兑换处碎票机原理及日常故障维修.
2.技术员工作流程 篇二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是教学、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师一样肩负着培养人才的任务。他们思想活跃,知识水平较高,也能吃苦,但是,现在很多新进实验员不明确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干什么,自己又在实验教学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至于教学教辅不能很好的合作,影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1 实验员的工作和角色
实验技术人员不仅是专业技术人员而且是教师还是管理员,在高校教学中担任着特殊的角色。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员应妥善处理好自己的角色,适当的时候,角色转换。作为一名实验技术员,职责是辅助教学,为教学服务,提供一个优质流畅的实验环境和过程;作为一个教师,又担负着指导学生实验,协助教师完成实验工作的责任;作为一名管理员,还得管理好实验室的帐,物,卡。
1.1 实验前的准备
为了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实验员每次上课之前都要认真准备,严谨对待,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一个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无论对实验仪器的保养还是对学生的实验操作都很重要,首次实验课前要彻底打扫室内卫生,确定实验室水、电是否安全、正常可用。其次要严格检查、调试实验室仪器,排除故障,准备好实验中将要用到的各种材料、元件等。最后,实验员在实验前一定要按照实验讲义预先做一遍,测出数据,计算出结果,做到心中有数。有时由于班级人数多等原因,还需进行班级分组,安排时间,这也是实验员在实验前应考虑并做好安排的。
1.2 实验中的工作
实验过程中,实验员要引导学生桌面保持干净,仪器安全使用。在具体实验时,应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们能解决的问题要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应该以商量探讨的口气与学生共同研究,找到解决的办法。尤其要启发学生多动脑,勤发现。值得一提的是,实验教学中,实验员必须坚守实验室,一方面辅助教师的实验教学,如遇突发仪器故障等事件,可以立即检查、维修,排除故障,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实验室内器材、元件大多放于方便取拿的地方,实验员蹲班实验室可以减少人为损坏或丢失现象的发生。
1.3 实验后的整理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将所有仪器检查一遍并且逐一关掉,整理实验中所用到的器材,收回下次实验不用的模块,工具等。清点仪器数目,清擦所有仪器,清洁实验室卫生。断水断电,锁紧窗户后组织学生离开,关好实验室的门。这些看起来琐碎细小,无形中却表现了一名合格实验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工作素养。
1.4 仪器的维护保养
养成良好的安全、卫生、工作习惯对实验室管理非常重要,实验员应在平时对仪器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养护,这样才能使实验室在教学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实验仪器的管理更应该多留心多观察多动脑,注意细节,讲究方法,如:
1.4.1 仪器摆放合理。
摆放仪器时,可以根据仪器的高低大小,按照从左至右,从低到高的顺序摆放。如通信原理实验,所需实验仪器就达六个之多。可以根据仪器大小和使用频率,摆放位置如下图。
这样做,可以在有限的实验桌上解决仪器过多、摆放杂乱、信号线容易拉错等问题。
1.4.2 仪器存放分类。
在满足实验的前提下,实验室内仪器尽量避免和其他实验室仪器混放,乱拉。实验室内将仪器归类,同种同类放一处,不同种类不同用法的分开存放。
1.4.3 仪器管理规范。
一是仪器投入使用前进行编号、入明细账,做到物、卡、帐相符;二是教师、学生使用时必须履行手续,按实验通知单上填写的内容发放,按时收回,发现情况及时处理,需要维修的及时报修。如破损无法维修进行登记并要求赔偿。
1.5 服务教学
作为实验员,服从于教学是最基本的工作职责。他们的工作对实验教学起到了根本的保证作用,保证实验室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员只有热爱本职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做好实验室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每个实验技术人员都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把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断接收新信息,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并应用于实验教学之中,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更好的服务教学。
2 结语
高校实验技术人员不仅是实验教学的重要承担者,也是实验教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和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仪器设备的验收、进出、帐卡、物的管理与维护保养、低值易耗品的申请采购与保存、教学实验的准备与收尾、实验室安全环境与卫生等具体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集中在一人身上,因此,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不仅包括台前也包括幕后,他既要学会做知名人士,更要学会做无名隐士。实验员要勇于敢于勤于充当配角,处理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协助教师完成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美]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2]柯伟平,等.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1):129-130.
[3]朱德忠,江涛.加强实验室工作力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3):79-82.
[4]肖士斌,胡福林,陈远铭.强化实验队伍建设促进实验室可持续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6).
3.技术员工作流程 篇三
摘 要: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信息技术教育委以重任,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在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拟从绩效技术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中存在的问题,以一种系统方法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能够对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绩效技术;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6-0009-05
引言
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呈现繁荣发展的景象。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实施决定性因素之一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他们的实际工作状态能否达到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能否承载起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重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从事师范教育的工作者深入理性的思考。带着这一想法,我们利用半年支教之机,对陕西地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严重、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还影响学校的信息化进程,进而影响到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借鉴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一个概念——绩效技术,从这一角度,以一种系统方法探寻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方位的剖析挖掘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一种解决问题、改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方法。
一、绩效技术概述
1.绩效技术的内涵
绩效技术,又称为人类绩效技术(HPT,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是一个主要基于经验和反思的新兴领域,现在一般认为绩效技术起源于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1] 在把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应用于企业培训的过程中一些教育技术专家逐渐认识到:培训和学习对于提高人类绩效是至关重要的,但培训和学习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绩效问题。要全面提高个人或团体的绩效,必须综合考虑培训、激励、管理支持、反馈、资源等因素。绩效技术由此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对绩效技术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国外对绩效技术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国内对绩效技术的理解基本上来自于张祖忻教授: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2] 在这里我们对绩效技术的定义不做深入的探讨,主要把绩效技术视为一种认识和解决人的绩效问题的系统方法。
2.绩效技术的模型
为推广绩效技术的应用,并保证其使用的规范性,研究者们开发出了绩效技术模型。绩效技术模型旨在揭示解决绩效问题的过程,以结构化的形式为绩效技术专业人员说明提高绩效的操作步骤。图1是ISPI(美国绩效技术委员会)开发的HPT模型,[3] 许多绩效技术模型的建构都是基于此模型的思想。该模型实际上包含了以下五个基本过程:
(1)绩效分析。先分析组织目前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再预期组织完成一定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与水平,这个实际状态和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就是绩效差距。绩效技术的目标就是消除这种差距。
(2)原因分析。即分析产生绩效差距的原因。原因可能是知识或技能不足,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如工作环境、薪酬制度、组织结构等。
(3)干预设计与选择。明确引起绩效问题的原因后,要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一系列干预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定措施,最终形成提高绩效的方案。
(4)干预实施及管理。实施第三步形成的方案,管理和支持方案的实施过程。
(5)评价。对绩效技术的整个过程做出评价。
3.绩效技术的特点
首先,绩效技术具有系统性。影响个人或组织绩效的因素是多样的,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使其它因素产生改变。绩效技术把影响绩效的内外部因素放在一个系统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同时使用多种干预方法来提高组织绩效。它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从影响绩效问题的各个方面入手,统筹安排,形成能够长期和比较全面解决绩效问题的方案。
此外,绩效技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它的使用就是为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产出。它以人为主体,强调人的作用,任何干预都是为了提高人力资本。任务明确,行动方向自然就清晰。因此,利用绩效技术解决问题容易达成目的。
绩效技术围绕系统思想,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都能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同时使用多种方法,适合于解决复杂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问题。
二、教育信息化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
1.教育信息化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
在信息社会,人的必备能力之一是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是教育适应信息时代挑战的需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报告,明确提出“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中小学在未来 5~10 年内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的阶段性目标。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在中小学全面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是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仅决定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决定着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进程。这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
(1)教学技能方面的要求。包括把握学科特点进行教学的能力,应用新理论设计教学的能力,正确引导、评价学生的能力等,这是信息技术教师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2)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作为学科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称为专业人员的一个标志。
(3)专业意识方面的要求。在知识快速增长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更新尤为迅速,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怀有自我发展的理想,有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还要保持本学科的教学热情,这是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动力来源之一。
(4)服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和其他教师有效沟通,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在完成教学教研工作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要为促进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承担一定的工作。
2.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
笔者2008年在陕西省基层中学顶岗实习半年,实习期间发放问卷对陕西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与教育信息化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
(1)信息技术教师执教能力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调查显示,有45%的信息技术教师教龄在三年以内,还处于一个新手教师的阶段。因为教龄较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的积累。
(2)信息技术教师知识储备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不适应。调查结果表明,有17%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知识储备不够,不能胜任信息技术教学。
(3)信息技术教师自我要求较低与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持续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因为没有升学压力,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备课、讲课等要求都不高,更没有教学反思和通过学习更新知识的好习惯。在他们当中普遍存在科研能力不高,科研意识不强的现象。
(4)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能力与服务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不适应。信息技术教师较低的自我效能感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和其他学科教师有效沟通,不能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其他学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正确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停留在信息技术教师应学科教师要求制作课件的层面上。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比其他学科教师突出,而且出现得比较早,通常是从教2~3年就产生倦怠。这种情况又加剧了以上几方面的不适应问题。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不容乐观,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已经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有效地转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是一个具有多变环境和复杂因素的系统工程,应该使用一种系统方法来完成。而绩效技术正是这样一种从宏观上把握方向,从微观上分析影响问题的各种因素,提出并实施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的系统方法。鉴于此,我们引入了绩效技术来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工作中的这些不适应状态,以一种系统方法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基于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探索性方案
目前,绩效技术比较多地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我们引入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绩效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是否适用于教育系统?实际上,传统的教育系统已经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教育经济学的崛起,对人力资源理论的关注,都在引起理论和实践者对教育系统中绩效的关注。我们在调查基础上尝试提出一种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的方案,该方案有机整合了HPT模型的绩效分析、原因分析、干预选择与设计、干预实施和管理、评价五个基本环节。
需要说明的是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有专门的管理者,可以由学校领导和信息技术教研组长担任,还需要绩效技术人员的专业支持。
1.绩效分析
绩效分析包括目标确定、分析现状和找出差距。[4] 目标确定即明确要求教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绩效水平,将其作为绩效改进的目标。目标确定:目标即达到前面所论及的教育信息化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和其他教师组成研究团队,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能在教学教研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
分析现状:(1)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足或结构不合理导致不能完全胜任教学。虽然90%以上的学生都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但有46%的学生反映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陈旧或超前,有35%的学生从未或很少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技能。这说明信息技术课教学远离生活,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2)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理论和经验不足,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必要的技巧。有30%的被调查学生反映大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混乱。有34%的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堂气氛活跃但很乱,只有20%的学生反映大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能按老师的要求学习,且气氛活跃。(3)信息技术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对工作缺乏信心和激情,没有自我发展的需求。70%的信息技术教师把没有进行教研活动归因为学校没有教研氛围和学校领导不支持。学校的支持固然重要,但自我发展的意识是教研最大的前提和动力。(4)信息技术教师不能和其他学科教师有效沟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流于表面形式。以上这几种状况更让信息技术课这一“非高考科目”和信息技术教师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绩效差距为目标状态和现状之间的差距。
2.原因分析
在此阶段,原因分析由管理者和信息技术教师在平等、友好沟通的基础上进行。原因有系统因素和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因素。系统因素包括:
(1)课程的性质。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不长,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管理中“无法可依”,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无章可循”。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学习规律和特征等研究不够,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没有较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援助。加之现今教育评估机制偏重于考试选拔,信息技术课程不是高考科目,没有引起社会、学校和学生及学生家长的重视,认为该课程可学可不学,这对信息技术课程而言是一个“致命伤”。
(2)管理的混乱。具体体现在缺乏完善的信息技术教师任用、考核制度,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教研要求。因为该课程不参加统一考试,各个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自行决定对该课程的评价,评价方式不一,内容各异,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教学评价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度上的不规范使得教师没有获得明确的绩效标准和及时的反馈信息,放松或降低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3)激励的缺乏。在被调查的信息技术教师中,有90%的教师认为他们的工资待遇较差或与付出不成比例。信息技术教师往往从事着教学以外的其他大量工作。如学校机房管理、校园电视台管理、教师培训、奥赛指导、校园网建设、技术辅教等,造成信息技术教师工作量大,没有充分的时间专心于教学科研和自身发展,并且这些工作大部分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另外,信息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的满课时量不一样,有的学校课时费也不一样。信息技术教师在职称和先进的评定中处于劣势,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也较少。这些原因造成学校和社会上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享受的待遇相差太大,优秀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流失。
(4)设施的短缺。部分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足够和适用的软硬件资源,教学工作开展起来困难很大。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因素:
一是教学基本功不足。信息技术教师执教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必要的教学技能和管理学生的技能。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也不到位。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新课改所提倡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每节课老师只讲十几分钟,其它时间都让学生看书自学。
二是专业知识技能不够。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知识技能或信息不足,不能较准确地解答学生的疑问,不能及时处理学生利用设备和软件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或者自己就不能操作使用教学设备及软件资源,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
三是工作动机不强。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或对自己缺乏信心,使得他们处于一个低自我效能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对较难工作任务的坚持程度。
3.干预措施的设计与选择
(1)学校加大管理与支持力度。学校提高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教师任用考核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协助信息技术教研组建立教学教研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与信息技术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设备、工具、材料的需要方面,学校要尽力解决,使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改善教师的待遇问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资待遇,晋升和继续学习的机会要和其他学科教师一致。信息技术教师的许多工作,比如制作优质课课件、开发专题网站等,学校可以设研发奖励,根据研发的过程和成果,学校给予适当补贴,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认可和激励。针对信息技术教师工作比较繁杂这一问题,学校可以让信息技术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别负责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工作,个别较困难的工作可以合作完成。这种分工合作结合的形式使教师能专于某一实践领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节省大量的时间。
(3)使培训不流于形式。培训是目前教师继续学习的主要途径,但调查显示,只有50%的教师比较认同现有培训。要提高培训的认同度,必须解决现行培训在模式、内容上与教师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不适应问题。因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多样化,而且教师的原有水平不同,培训前要做周详的调查,结合信息技术教师的需要,分类、分层进行培训。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学校可以和培训机构积极沟通,反映本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需求。如有条件,学校可以和大学联盟,利用大学的资源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大学里的教授和优秀硕士研究生,都是很好的培训师。
(4)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唤醒信息技术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是有效培训和有效教研的前提。通过听其他学科或者本学科优质课使信息技术教师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看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巨大差距才有自我提高的紧迫感。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实现自我价值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同时要积极参加培训、赛教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来弥补自己专业和教学技能上的不足。信息技术教研组定期为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说课评课、讨论交流教学方法等活动,使信息技术教师能充分利用理念和技术上的优势,积极成为新教学思想、新教学模式的探索者和实验者。在新课改中,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能利用自身优势为其他学科教师提供帮助,为学校信息化进程加速,为新课改的顺利推行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能证实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自然会受到重视。
4.干预措施的实施与管理
实施干预措施成功的关键是对实施阶段的管理,同时需要得到各方面特别是学校高层领导的支持。对干预措施进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减少干预措施的阻力和优化干预措施的过程。由于干预就意味着做出改变,就会遇到阻力,阻力或来源于旧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或来源于利益冲突,或来源于对不确定的担心。对管理者和绩效技术人员而言,调查隐藏在阻力背后的根源,采取一定策略消除它们是很重要的。管理者需要给教师解释改革的目的,减少或消除教师们的戒备和抵触情绪,减轻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压力。还要让信息技术教师清楚在分析阶段确定的绩效改进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对干预措施实施的成败也至关重要。在干预措施的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和信息技术教师之间要保持持续的沟通,发现绩效改进的障碍和干预措施的不合适之处,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有必要,出台相应制度来保证干预措施的持续实施。
5.评价
评价贯穿于绩效技术整个过程。在分析阶段,评价绩效差距和原因是否客观;在设计阶段,评价干预措施是否适当;在实施阶段,了解干预措施实际产生的影响,以决定是否继续推行。[4] 评价一般可以采用观察、采访、座谈或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绩效技术实施结果的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行为与能力。评价信息技术课堂气氛,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组织,解答学生提问的状况,通过学习更新知识的主动性等方面。(2)态度。对教师的情感因素进行评价,如满意度,对本学科教学工作的热心程度,职业倦怠的轻重程度,对改革的意见或建议等。(3)对组织工作目标的贡献。包括信息技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交流合作情况,信息技术教师所承担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工作进展情况等。如果评价结果是信息技术教师达到预期的绩效,学校需要以制度化的形式来稳定改革带来的高绩效状态。最终还要将评价结果反馈到最初的原因分析和干预设计中,若发现新的绩效问题,则开始新一轮的绩效改进过程。
四、结语
总的说来,运用绩效技术解决问题,可以把分散的因素加以整合,制定有效的措施,系统地加以管理,确保各种措施的有效性与针对性。[4] 因此,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状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从而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是可行的。
需要强调的是,一个系统只有与外界不断地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稳定而有效的结构。同样,利用绩效技术改变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状态这一系统也需要与教育系统、社会进行交流才能发挥作用。最后,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绩效改善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与支持的过程,而不能期望一次探索就带来长久的高绩效状态。
参考文献:
[1]张祖忻.从教学设计到绩效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00 (7).
[2]梁林梅.绩效技术的起源与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3 (2).
[3]吴娟,马宁,何克抗.人类绩效技术与教学系统设计的比较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 (8).
[4]沈锐.试论基于绩效技术的教师继续教育[J].红河学院学报,2006 (10).
4.技术员工作流程 篇四
电力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电力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一】
我1984年出生于市区,汉族,中共党员。在校时历任学校学生会主席。XX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同年9月在**电力部门参加工作。我是市区人,档案毕业后暂托管于市人才服务中心。虽然我全日制所学的专业非电力专业,但近年来我重点自修了电气化相关专业课程,不断强化我的专业技术能力。XX年12月我通过了广东省人事厅组织的全省计算机网络应用考试。现我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电力系统电气化专业
工种。我对所从事的配电线路、线损管理、设备安装及检修工作比较熟悉。
近年来,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勤廉务实,以高度认真的态度和善于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受到好评。
曾被评为考核优秀人员、优秀基层党员。
一年多来我在身边师傅同事及领导的帮助下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工作,我主动上进,虚心好学,不耻下问,苦于钻研。近年我认真参与单位组织的电气课题研究,寓理论于实践中,敢于创新敢于进取。撰写的论文《关于两改后的线损管理措施的思考》、《略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新发展》,荣获公司论文评比三等奖。在电力设备安装及检修工作中,我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及单位奖励。
近年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开展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10kv及以下)。XX年10月,由于单位原来整定人员不足,我协助单位开展10kv配电线路(含电容器)、10kv用户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开展工作以来建立了继电保护整定档案资料,如系统阻抗表、分线路阻抗图、系统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用户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并将定值单用微机打印以规范管理,还包括各重新整定定值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定值整定计算的管理资料。近两年时间内完成新建35kv变电站出线定值整定工作和审核工作。未出现误整定现象,且通过对系统短路容量的计算为配电线路开关等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XX年底由于机构设置变化,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开展定值整定工作并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二、加强线损专业管理工作。作为分公司线损人员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 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十五”降
损规划、XX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两个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
三、参与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XX年3月至现在我参加了湛江霞山两个35kv变电站主变增容、更换10kv真空开关工作。目前作为协助人员,我配合领导开展郊区110kv变电站全过程建设工作,参加了霞山等5条35kv线路大修改造工作,配合了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
序,协助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大胆参与专业运行管理,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由于我曾是学习文科,文字功夫较好。单位领导获悉,抽调我配合参与制度的完善与修订。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规定;生产例会制度;线路和变电站检修检查制度;技术进步管理及奖励办法;科技进步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技术监督管理与考核实施细则;主持制定供电营业所配电管理基本制度汇编。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线损管理标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标准;设备全过程管理
5.技术员工作小结 篇五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
参加工作两年以来,在领导以及同事们的帮助下,我较快地适应了工作。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行业学习上远远不足。在技术上还有待提高学习。在思想上,我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向我们工地上的党员看齐,以一个党员来要求自己,认真的执行工作,热心的帮助大家,争取早日入党,为党和国家做贡献。
在学习上,我报考了今年的二级建造师,争取能够早日通过。
在日常工作中有以下几点,方案方面:负责方案与施组的编制、报审,包括总体施组、地墙施组、监测、降水、地基加固、应急预案等。技术资料审核方面:核对分包递交的地下连续墙钢筋笼翻样单,核对钢笼尺寸,钢筋长度与位置、预埋件位置与数量等。技术交底方面:每道工序之前对施工班组、项经部管理人员进行书面交底,提醒注意事项。现场施工管理方面:监督施工人员控制技术指标,验收钢筋笼。做好基坑开挖过程的施工记录,收集、整理降水和监测报表,并分析报表数据。验收结构施工,按照蓝图进行检查。完成施工形象进度,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并标注工作量和日期。每日拍摄工程照片,目前的基坑开挖阶段每日上传**********深基坑施工监督日报表。材料计划方面:每周三向材料员递交下一周砼计划并及时递交其他材料计划。信息上传方面:每天的施工日志,隧道股份企业技术管理平台的方案报审内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克服不足,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学无止尽,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各种学科知识日新月异。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建筑理论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以便更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2、熟练的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我将通过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问一句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加强经验总结。
3、“学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实践是取得进步的基础。我要通过实践不断的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绪,积极、热情、稳妥的对待每一件工作。
我会认真负责的和我们技术负责人一起做好本职工作,相信在这未来的几年里是我飞速成长的好时机。我一定不会辜负各位领导的期望的。
总之,一年又过去了,这短短的一年时间,是我全面施展的一年,全面提高的一年,全面总结的一年,也是我对建筑事业事由喜欢到热爱热爱并愿意为之终生默默奉献的一年。
6.技术员工作流程 篇六
共性技术是能对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的技术进步产生深度影响的技术, 由于其研发周期长, 投入大且研发风险高, 因此需要政府适度参与, 以解决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失灵和缺位”问题[1]。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设置相应机构, 保障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顺利实施。
1 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流程
共性技术研发推广是一项牵扯到多个领域的复杂工程, 其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第一步是技术选择, 共性技术选择要以满足产业发展为目标, 能与其他技术配套、最终能影响多个产业发展的技术。第二步是研发模式选择, 必须选择有科研实力的企业, 选择采取官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企业联合等有效的研发模式, 以保证共性技术研发的成功。第三步是研发以及在研发过程中进行监控, 特别注重在研发的过程中, 对阶段成果进行评估, 同时解决研发过程中出现的瓶颈问题。第四步是研发成果验收, 在研发结束后要组织力量对研发成果质量、周期等进行评估。第五步是研发成果的推广, 共性技术的一大特点是外部性很强, 因此, 在共性技术研发完成后, 要利用技术服务体系, 技术平台等途径将研发成果进行推广, 以最大程度发挥共性技术影响多个产业、多个企业的作用。
2 共性技术研发推广面临的工作
基于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流程, 我们认为区域共性技术研发推广所面临的主要工作有:
(1) 提高共性技术创新的国家战略性意图, 制定合理的区域性共性技术研发推广计划。
(2) 应对共性技术的评价标准和层次划分进行明确界定。这一方面有利于共性技术研发推广流程的实施,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企业对共性技术创新的认识, 使企业清晰地认识到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重要性。
(3) 培育企业成为共性技术的研发主体。地方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使企业认识到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研发政策扶持、经济扶持、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增强企业参与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动力。
(4) 应制定完善的共性技术选择标准。共性技术的选择, 应密切联系企业需要, 通过广泛调研 (例如通过行业协会等政府所属单位召开企业座谈会等) 了解目前企业对产业内、产业间共性技术的需求情况, 通过科学的评价, 选取目前产业发展所迫切需要或制约产业技术发展瓶颈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扶持并推广, 以更好地利用现有研发力量和资源。
(5) 单个企业很难独立承担共性技术的研发, 地方政府应选择合适的共性技术研发模式促成共性技术的研发。针对选取的关键共性技术, 地方政府应在充分了解本区域相关领域科研力量的基础上, 选取有能力的企业、科研机构, 可以选择通过官产学研联合、企业联合等模式进行共性技术的研发, 以确保能够满足共性技术研发力量的需要。
(6) 在共性技术的研发过程中, 地方政府应对共性技术实施实时监控。一方面政府充当联络人的角色, 负责产学研等联合个体之间的联络;另一方面, 对资助项目还应在各个阶段组织专家进行评估, 把握研发进度和质量, 同时解决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 政府还应对共性技术的研发主体提供信息等方面的支持, 保证共性技术研发的顺利实施。
(7) 在共性技术研发结束阶段, 应组织专家对研发成果进行评估验收, 包括成果质量、研发投入、研发周期等方面, 总结研发的困难和不足, 找出后续的研发方向。
(8) 由于共性技术的外部性, 政府应协助共性技术的研发单位进行成果推广, 通过政府采购或者服务平台向相关企业, 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推广, 鼓励企业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各自竞争技术的研发。
(9) 政府应积极建设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信息高速公路等, 建立有效的技术服务机构以及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 为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建立良好的硬件环境支持。
3 设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管理机构
在我国区域层面上, 虽然从战略规划到各产业的科技工作管理分工明确、到位, 但还没有专门针对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相关管理机构。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认为在原有的管理部门之外, 应成立共性技术创新研究处, 以统筹安排区域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工作。
3.1 共性技术创新研究处的定位与职能
共性技术创新研究处的设置目的在于整合现有的管理资源和研发资源。它与现有的科技管理部门是平级, 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研究处可以借助已有的管理网络, 推动不同层次的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目前各地区的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主要是各科研院所和部分企业, 共性技术研究处的设置是为了充分发挥现有的研发力量的作用。对产业间关键共性技术, 研究处要整合跨行业的研究力量, 洞察产业发展对技术的新要求, 通过专项计划组织研发, 也即是“自上而下的形式”;对产业内关键共性技术, 研究处要时刻关注企业发展对技术的需要, 通过课题招标、经济扶持等手段鼓励产学研联合进行共性技术的研发, 激发企业参与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的积极性, 也即是“自下而上的形式”。
根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所面临的工作, 本文认为该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区域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战略规划;编制区域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计划;共性技术相关项目的选题、论证、定题、验收工作;选择并组织共性技术的研发模式;制定有利于提高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动力的政策;发挥政府的资金引导作用;指导共性技术成果的转化推广工作;提出建设相关领域的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议;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和管理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3.2 共性技术创新研究处的效能分析
新机构能通过完善共性技术服务体系和推动官产学研合作, 进一步推进共性技术, 特别是关键共性技术的供给。
3.2.1 新管理机构建设对共性技术服务体系形成的作用。
由于单个企业能力的不足, 不能完全承担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 即组织失灵, 由此要求市场机制完成共性技术的供给, 然而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共性技术的供给问题, 即市场失灵, 由此引出政府机制来改善这种局面, 虽然政府原有的管理能力已经涉足部分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 但是不足以满足产业发展对共性技术的需要。因此组织失灵、市场失灵、政府缺位需要成立一个新的管理机构, 克服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的制约因素。 (如图2)
根据前面对新管理机构的职能定位, 可以发现新机构能有效参与到提供共性技术这种公共物品的过程之中, 解决政府、市场和企业在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的不足。虽然政府原有机构、市场和企业对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具有一定作用, 但这三者在满足共性技术的需求方面存在局限性, 故导致了对新机构 (共性技术创新研究处) 的功能需求, 要求它能为制约多个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提供支持。新机构的运行促成市场、政府和企业相互合作、相互依赖、取长补短, 达到政府、市场和企业在共性技术供给中的均衡点, 解决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的“系统失灵”。因为只有当建立共性技术供给的互补机制, 才能构建充满活力的共性技术服务体系, 满足社会不同产业发展的需要。
3.2.2 新机构建设对官产学研合作的作用。
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需要政府的介入, 形成战略联盟, 也就是要尽快促进政府、大学、专业化科研院所和企业多方参加的研发联盟的形成。按照专业化和分工的原则, 在大学、专业化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实现各方的优势互补和协同效应。新机构的建设能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调控能力, 营造良好的共性技术研发政策环境, 承担一定的共性技术研发风险, 从而为共性技术研发推广提供坚实的政府策动力, 使得官产学研的合作更加密切。
4 设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执行机构
区域共性技术研发执行机构总体上分为以下三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的科研院所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研院所。目前这些机构的建设比较完善, 科研资源也比较丰富, 要充分发挥出这些研发机构在共性技术研发方面的力量,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是对这三类机构的科研力量进行集成和整合, 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由于共性技术可以分为产业间共性技术和产业内共性技术, 对于这两种共性技术的研发, 在此分别提出执行机构建设的建议。[1]
4.1 产业间共性技术的研发
产业间共性技术都是一些较基础的共性技术, 给企业带来的直接利益较小, 而要转化为企业的竞争技术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孵化, 这就会导致企业对产业间共性技术研发的积极性不高。因此, 产业间共性技术的研发更多的是需要政府行为来引导, 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 组织相关资源, 承担产业间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笔者认为产业间共性技术的研发机构在精而不在多, 要保证产业间共性技术源源不断地涌现, 必须保持一个稳定的、高水平的、跨行业的科技开发队伍, 具备充足经费、丰富科研能力、畅通扩散渠道。因此, 应由政府组织成立共性技术研发联合体, 整合政府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和高校这三大主体的良好资源, 进行高效的组织, 使三大主体能相互协调, 相互沟通, 密切配合, 实现跨产业技术创新, 共同完成产业间共性技术的研发。
共性技术研发联合体应由共性技术创新研究处来组织成立, 形成由政府管理机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组成的利益共同的组织。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是提供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服务和任务完成后的检查, 通过业绩评价与改进的机制, 从而保障联合体的有效运行。共性技术研发联合体根据区域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目标, 提出阶段性实施计划, 由共性技术研发管理部门组织评估。对批准后的计划, 政府对共性技术研发联合体进行资助。从而充分尊重了联合体的科研自主权, 保持联合体的研究积极性, 激励联合体的能动性, 使他们能更好的为产业和科技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撑。借助共性技术研发联合体, 使政府科技计划能真正限制在影响力度大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上, 特别是产业间共性技术的研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参与, 使得联合体拥有雄厚的研发力量;企业的参与, 使得联合体研发的技术能面向产业界的需求, 具有社会经济价值;联合体实现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可持续性三赢发展, 为跨领域的技术研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4.2 产业内共性技术的研发
产业内共性技术只涉及一个产业, 所以组织研发的形式较产业间共性技术要多, 上面提到的技术研发联合体同样能运用于产业内共性技术的研发 (特别是产业内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 , 而对旨在增强企业竞争力及产业开发能力的项目, 政府只需部分投入资金, 引导企业的积极投入, 完成合作开发。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其他的形式[2]:
①由政府牵头直接组织攻关。
对产业内关键共性技术, 技术涉及面宽而广, 对产业发展影响大, 任何一个企业或者科研机构都很难单独胜任。为此, 政府管理部门 (共性技术创新研究处) 可以成立相关的共性技术研发指导小组或专家委员会, 由政府牵头, 投入资金, 整合相关资源, 直接组织和指导共性技术的研发。在这过程中, 政府是一个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②由政府的科研院所完成。
对产业内共性技术部可能由政府全部包揽, 而企业要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时机还没有成熟。在这种背景下, 地区已有的国有科研院所应该成为共性技术研发的主体。在共性技术选择上, 重点选择能推动产业整体技术进步, 具有前沿性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共性技术进行研发。
③由高校的科研院所承担。
从高校的职能来看, 高校的科研院所主要作用是公共知识、基础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 产业内基础性共性技术适合由高校的科研院所来承担。一方面是因为高校科研院所是其他创新主体R&D经费投入最方便的地方, 另一方面是因为高校与产业界、政府存在联合的途径, 能够实现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最优组合和高效利用。但高校承担共性技术研发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与产业界的良好合作。
④由企业自主组成联合体合作研发。
企业联合体某种程度上能克服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科研机构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企业联合体在共性技术研发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成果共享、风险共担。
⑤由单个大型企业完成共性技术研发。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单个企业也能承担产业内共性技术的供给。在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大背景下, 在共性技术研发方面,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资源配置、科技政策等方面向大型企业倾斜, 使得大企业有可能承担共性技术的研发。
4.3 产业共性技术执行机构的总结
由以上分析, 针对产业间和产业内共性技术性质和研发条件的不同, 笔者认为各类研发执行形式对共性技术的适合度也是不同的。 (如表1)
注:▲表示适合采用, ▲▲表示最适合采用。
摘要:首先介绍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流程, 随后分析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所面临的九项工作, 最后提出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实施方案:设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的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
关键词:共性技术,研发推广,管理机构,执行机构
参考文献
[1]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7.技术员工作流程 篇七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技术学院;武装保卫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对于其他各个方面的工作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和环境。对于技术学院而言,做好武装保卫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其在引导武装保卫工作的积极效能,也是当前技术学院武装保卫工作应该有的基本理念。因此,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效能,使得其成为推动技术学院武装保卫工作质量提升的重要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技术学院武装保卫工作之间的关系
理论上来讲,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可以为技术学院武装保卫工作的进行营造相对健康的思想环境,起码每一位武装保卫工作人员以及企业资源懂得武装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可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武装保卫工作中去,由此实现武装保卫工作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如果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的比较全面和彻底,技术学院武装保卫工作的思想意识就比较强烈,自身的责任意识也就更加明确,就更加能够在武装保卫的过程中,发挥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而这对于推动武装保卫工作的全面发展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简单来讲,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之一就在于为技术学院武装保卫工作创设了良好的思想基础,这对于实现武装保卫工作质量和效益提升,为技术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创设安全稳定的环境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二、当前技术学院武装保卫工作的现状
2.1技术学院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在武装保卫方面的价值
当前很多技术院校在开展武装保卫工作的时候,并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发挥会对于武装保卫工作效益产生影响,简单来讲,很多时候武装保卫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被纳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去。由此造成的局面就是:其一,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不全面,使得武装保卫部门成为思政工作的漏洞,武装保卫人员也难以找到契机实现自身岗位责任意识的提升,思想觉悟能力的锻炼,而这势必会给予武装保卫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其二,技术学院难以找到思想政治工作与武装保卫工作之间的契合点,即使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联,也不懂得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也不知道如何形成两者相互助益格局,进而难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引导武装保卫工作质量提升方面的作用。
2.2技术学院当前的武装保卫人员的思想价值存在偏差
从党的发展历史来看,武装保卫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技术学院可能面临的危险性元素不断增加,这种优良传统很值得继续在技术院校武装保卫工作中进行。但是实际上,当前武装保卫人员的思想价值依然存在很大的偏差,追究其原因与当前思政工作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关系,由此影响到武装保卫人员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具体来讲,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技术学院管理部门难以对于武装保卫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了解,不知道思政工作的切入点,很多时候都是笼统的去进行各项工作,难以保证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二,部分武装保卫人员存在劳动价值不等的观念,认为自身工作仅仅起到附属性的作用,不具备专业的职业精神,自身的主人翁意识也比较差,难以以全身心投入的状态参与到武装保卫工作中去。
2.3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武装保卫工作的导向效益没发挥
理论上来讲,思想政治工作的确能够对于武装保卫工作产生积极的导向效益,但是如果难以切实的发挥出来的话,势必难以保证两者相互裨益的格局能够形成。简单来讲,当前思政工作方式与武装保卫工作模式之间的不融合,很容易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武装保卫工作的导向效益发挥出来。具体来讲,其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武装保卫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很多时候都是在技术院校安全事故发生观之后,才知道积极去追究武装保卫工作人员的责任,才知道开展武装保卫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属于典型的事后武装保卫工作方式。其二,武装保卫工作服务意识淡薄,武装保卫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不高,难以与当前武装保卫工作需要实现吻合,这也是影响实际技术学院武装保卫工作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其三,当前技术院校忽视对于武装保卫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控制,缺乏健全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对于武装保卫人员的价值认识也存在偏差,难以给予其优秀的工作环境,这也是影响实际武装保卫工作的瓶颈;其四,武装保卫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难以得到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也不存在对应的部门配合机制,这也是影响到实际武装保卫工作质量提升的因素。
三、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推动技术学院武装保卫工作策略
针对于上述提及到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难以切实发挥到技术学院武装保卫工作中去的问题,笔者觉得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改善和调整,以使得思想政治工作与技术学院武装保卫工作之间形成良好互动的氛围。为此,可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与武装保卫工作之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与武装保卫工作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白这两项工作对于技术学院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意义。为此,就需要强化教育宣传工作,需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作出努力:其一,积极讲思想政治工作与武装保卫工作相互影响的理论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中去,不仅仅使得武装保卫人员,还使得公司职员认识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扭转其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武装保卫工作的思想认识偏差;其二,树立技术院校安全管理意识,正视当前武装保卫工作累不管理松散的现状,积极利用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不断提高武装保卫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其三,不断去探究武装保卫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关系,找到彼此之间的切合点,并且以此为引导,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由此推动技术学院武装保卫工作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3.2借助思想政治工作契机重塑武装保卫工作价值观
首先,注重全体职工动态的掌握,尤其是武装保卫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情绪,全面了解武装保卫人员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由此去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便引导实际武装保卫工作价值观的不断重塑;其次,武装保卫人员应该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同样作为技术院校的组织部门,武装保卫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应该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实际的技术院校发展中去,保证做好自身的每一项武装保卫工作;最后,尊重基层武装保卫人员,实现自身行为举止的约束和管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得其成为保卫技术院校安全的中坚力量。
3.3全面发挥思政工作在武装保卫方面的导向效益
发挥思政工作在武装保卫方面的导向效益,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还需要积极改变当前武装保卫工作方法中的缺陷和不足。具体来讲需要积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改变被动武装保卫工作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武装保卫预警方案,形成定期对于技术院校安全进行检查和管理的制度,并且形成日报制度,保证技术院校武装保卫工作的全面开展。而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就需要思政工作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其二,提升武装保卫工作的服务意识,借助教育培训体制思想对于保卫人员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以使得其能够切实的做好各项武装保卫工作;其三,注重建立武装保卫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的局面,以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方式,使得公司职员认识到共同开展武装保卫工作的必要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与技术院校武装保卫工作之间关系的背景下,我们往往难以推动技术学院武装保卫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此时就需要对于当前思政工作与武装保卫工作中的缺陷进行探究,由此去分析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且以科学的方法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以便切实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引导武装保卫工作方面的效能。而这就是当前技术院校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经验的积累,思想政治工作与武装保卫工作之间的紧密度不断提升,其积极效益也会不断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推动煤电集团武装保卫工作[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4:74.
[2]张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推动煤炭企业保卫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4,14:282.
[3]刘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
作者简介
8.技术员工作流程 篇八
材料采购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和技术组织条件下,根据订货合同及有关技术协议、产品图纸、技术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工艺方法和生产技术条件,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所必须消耗而需要采购的材料数量和质量标准。
定额的制定,包括“定质”与“定量”两个方面。“定质”即选择确定所需要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质量要求;“定量”即确定材料消耗而采购所需要的数量。制定定额必须选择所需材料规格和质量,务必做到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采购上可行。
定额制定的范围:
1)构成产品实体的金属材料定额;
2)构成产品实体的非金属材料定额;
3)油漆材料定额。
制定材料定额原则:以经济效益为杠杆的原则,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结合生产条件和工艺可行上,充分考虑综合套裁以提高利用率,达到工艺定额先进合理。编制定额的过程涉及到产品设计、机械加工工艺、材料和下料工艺全过程,因机械加工方法的不同制定材料定额也有所不同。
一年来完成了大量的材料定额编制工作,接触不同的产品,如大型成套钢结构设备,不绣钢冷轧生产线,phi;6.3m土压平衡式盾构机,离心机,石油化工产品如:三级分离器,冷凝器等;不同的图纸风格,第一角投影法的国标图纸和第三角投影的欧洲图纸,机械图纸和化工图纸;接触不同的材料,中国材料、欧洲材料和美国材料等;接触不同的工艺方法,车、铣、铸、锻、铆接等。做到:
1)看懂图纸、理解产品
图纸是工程技术人员的语言,基石。对图纸的理解,一靠加强空间思维的锻炼,多看多想;二借助cad强大的三维功能,通过绘制三维图了解其立体结构;三多到现场,对着实物加深对产品的了解,从而促进对图纸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这样的努力,基本能做到在没有清单的情况下看懂图纸,如做第三期不锈钢增加件成0426;能做到校对图纸,特别是对外来图纸,如不经产技中心而直接下发车间的不锈钢生产线图纸的校对工作;还能结合产品结构特点,恰当、合理的进行材料国产化替代。
2)掌握材料,包括牌号、标准、性能
材料、材料标准的选用是定额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材料标准汇编的学习,材料相关书籍如《最新金属材料牌号、性能、用途及中外牌号对照速用速查手册》、《袖珍世界钢号手册(第三版)》、《机械工程材料手册(第6版)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性能与质量检测标准规范全书.》等的学习,认识了常用的金属材料牌号、标准和基本性能,以及对国外材料,特别是欧洲en、德国din、asme、astm材料标准的认识,并能在材料定额中合理的选用材料标准、确定材料必要的试样尺寸。
通过标准的了解认识,能结合产品图纸要求和标准技术要求,确定包括钢管外径、管厚系列,钢板厚度系列、各种型钢如槽钢、角钢、空心管等在内的合理选择,做到供应上可行。
3)确定毛坯种类和余量计算
毛坯是确定材料定额的类别,划分的依据,也是余量计算的前提。合理的`计算余量,能做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材料,精益求精,做到经济上可行。毛坯包括钢板(热轧和冷轧)、铸件、锻件、各种型钢等。零件的毛坯尺寸,等于产品图纸尺寸和该表面的机械加工总和。外径毛坯尺寸时需要考虑零件的尺寸精度,机械性能要求(正火等),形状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方法等;毛坯长度需要考虑切割毛坯的切口宽度、端面余量、夹头余量、工艺中心孔余量、必要的试料余量等。
作为最大消耗量的板材,通过综合考虑充分套裁是最好的节约方法。为此,我也对此做了专门的研究,并提交了一份《优化排板,合理预算,降低成本》的合理化建议,大致内容是通过对广重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采用计算机进行优化排板,准确预算,优化下料,从而节约材料采购成本,减少库存,增加资金流动量的建议。并通过对比阐述了采用排版软件所带来的能合理预算、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准确下料,有效的减少库存等的优点。
4)掌握各种机加工工艺
工艺是产品生产的技术保证,同时也是材料定额制度的技术保证,不同的工艺路线的选择,将决定不同的毛坯种类的选择和余量的计算。通过下车间,询问,广泛的了解了企业所拥有的设备及设备能力,通过看书了解工艺方法,通过师傅们的教导了解和掌握各种工艺方法,并结合各种不同的工艺较为细致准确的确定毛坯余量。虽然我没有做机制工艺路线的编制,但确在没有工艺部的客观条件下,承担了部分工艺部的责任,而且所在部门也的确是工艺部体制改革过来的。
9.钻井技术员工作心得 篇九
钻井技术员工作心得 2*** 我年毕业于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目前任 **** 钻井队技术员。参加工作已近三年,担任钻井技术员一职也已两年了,两年来,在摸索中前进,难免有很多曲折,为使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优点,弥补不足,更快地提高,现将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做简要的梳理。自 2*** 年参加工作以来,我经历了场地工、内外钳工、井架工、泥浆工等工种,经过 3 口储气库井的锻炼,2**** 年底我有幸被举荐担任我队的钻井技术员职务,此时感觉压力和担子一天比一天重,许多事抓不到头绪,许多东西都比较模糊,也不知道从何问起,这才发现需要学的东西还是很多。在这两年里,我虚心听从每位师傅的指导,当下弄不懂的就追着别人问,每次设备的修理和井下复杂都亲自去参与,我还要求每个班的正副司钻每天对我提问一个问题,这样慢慢的我懂得了更多的地面设备故障和井下复杂的判断,也逐步适应了这个岗位。走上这个岗位深切的体会到了身上的责任,需要填写技术指令,班组任务书,提示工作可能存在的风险。作到这些就需要提高本身的技术水平。在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和使用新的钻井技术和钻井工艺及党的政治理论知识。作为一名钻井技术员,把本职工作摆在主要的位置上,认真完成自己分管的工作。
10.如何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篇十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质量技术监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需要科学的检测手段监督和规范管理产品的质量,是国家行政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人民生活的方面方面,对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本着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理念,从分析当前质量监督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其针对性加强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究。
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重要性;问题;加强新时期的发展中,随着各种产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质量技术监督部門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高,为满足新时期人们对产品质量保障的需求,亟待解决当前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的相关问题,积极利用高科技技术,以此来积极推进质量技术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这对于我国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技术装备落后,检测手段不足
基于生产发展等原因,使得质检机构履行职责的基础,也就是技术装备的总体水平不高,整体来看,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完善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政府投入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质监部门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早期的简单技术检测发展到了全方位检测,包括计量、标准、质量以及许可、认证等各个方面,这必然增加了质检机构的运行成本,因为增加了耗材、设备等等投资和支出,以往的的政府投入形式明显不能满足质量技术工作的资金需求,致使其检测能力得不到提高,对社会及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困扰。
(三)检验检测资源重复投资
据笔者调查研究当前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来看,存在资源缺乏与浪费严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一些领域缺乏有效地的检测手段和装备,还有各行各业竞相设置技术-检测机构导致的条块分割现象,造成资源不能有效地共享问题,这也直接导致了政府的大量重复投资和公共资源浪费现象层出不穷,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1]。
二、新时期加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对策
(一)提高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认识
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社会范围内的各种生产和社会活动都少不了质量技术监督的涉入,其对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基于此,结合当前发展的需要,我们应提高对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认识,通过不断地对其进行加强和创新,来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以此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近年来,为了完善各领域对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需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并逐渐结合现实发展中各个领域的需要进行了拓展完善,总体来看,已建立了检测体系,在各个领域的质检工作已卓有成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打造了不少质量效益型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科技的出现,各个领域对质量监督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虽然但前的之间工作有所进步,但相距和谐社会的标准仍有较大距离,这一点在产品质量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具体表现为部分产品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与国际质量标准存在一定差距,且新时期的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等等,基于此现状,人民急需一个安全的产品环境,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以此来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2]。
(二)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督力度
作为产品生产产生的首要步骤,制造在整个生产环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及进行质量技术监督的过程中,应当争取对质量问题进行根源上的解决,严格杜绝劣质产品流入市场。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加强企业的自主监控能力,认识到质量是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的有力保障,而产品监督部门,则要结合实际检测需要,积极渗透到企业制造业去中去,全过程监控产品生产,进而对每一个步骤和环节的合格操作进行把关,确保制造出的产品达到合格或优良的标准,在后续检测达到合格标准的基础上才可流入市场。
(三)扬优惩恶,加大宣传
在实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宣传优良产品,对其实施相应的奖励政策,促进其做好示范作用,不断发展壮大,另外,也要严格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根据造成的问题,及时加大惩罚力度,实现根除,以防止其再度流入市场。具体的工作实施中,也要讲求工作的透明化,通过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对所检测的劣质产品进行跟踪报道,对相应的用户群体广而告之,避免因信息闭塞导致劣质产品依然流通与市场的现象出现,如劣质奶粉、苏丹红鸡蛋等等,要对违规生产商进行严厉惩处,并将其作为反面教材即使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中进行报道,起到对相关企业的警戒作用,以此来促使相关企业的自主监控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除此之外,也=应当通过办理、相应的产品知识讲座或通过传媒系统等,对质量技术监督的基本知识向人民进行宣传,以此来不断加强其产品质量意识,可以形成对劣质产品的有效分辨,并做到对将劣质产品信息及时向质监部门反映等等,促进全民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开展[3]。
(三)加强与政府合作,增加质量技术监督经费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事业及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亦是如此,基于此,质量监督部门应当积极加强与政府的合作,结合质量监督工作开展的需要,及时向政府申请相关的经费支持,并以此为基础,将经费用到引进先进检测机器和技术等方面,不断向质量检测技术较高的发达国家看齐,保证市场同步发展进步,尤其是要对关乎人民生活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严厉查处,还人民一个安全放心的食品运用环境,进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四)全面提升质检工作服务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新时期的发展中,为使质检工作更适合新环境的发展需要,应当积极结合实际的产品生产运用现状,寻求新的突破,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不断满足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并积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高科技,促进质检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在具体的运用中,应当促进质量技术监督的电子化发展,并以此来建立和完善高效科学的质检工作体系,应讲求在谋其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积极促进依法监管的力度和效率,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提升检测检验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在但前有效-开展质检工作的过程中,应讲求监督任务的重点化,具体的操作中,应当选重点项目、重点产品等,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不断提升检验能力,并结合实际质检工作的发展需要,不断-促进质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质量技术监督提供有效的保障,除此之外,也要加强国家检测中心及实验室建设,以其为质检工作有效开展的中心发挥其区域带动作用,使得实际运用中的检测装备和检测技术等得到创新和发展,为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产品质量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针对当前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政府投入不足、检验检测资源重复投资等问题,本文本着积极加强新时期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创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从加强与政府合作,增加质量技术监督经费以及扬优惩恶,加大宣传等各个方面对新时期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进行了加强,以期能为我国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更高效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进而促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中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吴阳.把构建和谐社会理念贯穿于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中[J].改革与开放,2013,13:72+71.
[2]董丽颖,梅永娇.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认识[J].河北企业,2010,09:45..
11.技术员工作流程 篇十一
1.1 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方案设计分析
采油工程技术即石油开采工程及管理技术, 从具体应用角度来说, 采油工程的工作内容是通过对油井、注水井等操作, 完成油藏的一系列处理手段, 促使原有进入境内, 并利用经济高效地手段来实现地面举升。
石油工程技术是完成石油开采任务的关键, 也是油田日常作业顺利进行的保障。随着石油产业的整体发展, 石油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其作用, 例如在施工措施上的多种联合作业、施工流程的配套设施准备等等。
采油工程技术是围绕着油井及配套设施产生的, 在日常应用中除了生产之外, 还包括一些修复和维护工作, 尤其是对油田开发过程中的油层技术改造, 是验证勘测目标的重要手段。
1.2 工作流程理论研究
工作流程理论 (或技术) 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环境下诞生、发展的新型技术, 它是管理技术中的一个构成部分, 对企业在生产、运营活动中实现自动化优化过程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这其中, 主要应用到的是计算机技术, 并根据自身的产品开发过程与经营管理策略开展应用, 最终实现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自动化。
工作流程理论最大的特点是相应了市场的需求。市场的变化客观上要求企业缩短产品开发时间、生产时间, 以及厂区到市场的时间, 将这些步骤中不必要的成分去除掉, 形成“工作流”, 加快执行速度。
2 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方案设计与工作流程研究
2.1 采油工程技术实施方案设计要点
油田保障固定、持续的产能, 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每一类措施的设计方案都需要大量的计算、验证, 因此必须针对每一类作业的要点进行分析。
首先, 作业措施分类要点。对油田作业措施进行分类是第一步, 也是实践内容的全面性需求。采油工程技术措施中, 往往要使用到多种设备之间的联合, 只有提前做好全部的工作, 才能够在施工中得到较好的支持。
其次, 压裂设计措施要点。采油作业中, 油层压裂是一个关键步骤, 指的是利用液体传递压力的原理, 将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通过注入的方式进入油藏层, 提高井底附近的压力, 促使油层最薄弱的地方出现地质裂缝;之后注入支撑剂液体, 促使裂缝的渗透性提高, 原油 (油气) 可以通过裂缝进入油层汇集;这其中, 需要关注的要点是地面泵压的大小以及支撑剂的用量, 要根据实际的采油环境进行设置。
再次, 酸化技术措施要点。酸化技术是提高产量的一种措施, 由于采油过程中, 油井附近会被污染物附着、堵塞, 而酸性物质可以解除掉生产井的污染, 提高地层渗透率率, 从而实现增产。酸化工艺的要点在于酸洗、基质酸化等方面。
除此之外, 还包括射孔工艺、注水井调剖工艺等, 都需要在采油工程技术实施方案方面进行关注。
3 采油工程技术措施方案设计与工作流程研究
3.1 采油工程技术实施方案设计要点
油田保障固定、持续的产能, 是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每一类措施的设计方案都需要大量的计算、验证, 因此必须针对每一类作业的要点进行分析。
首先, 作业措施分类要点。对油田作业措施进行分类是第一步, 也是实践内容的全面性需求。采油工程技术措施中, 往往要使用到多种设备之间的联合, 只有提前做好全部的工作, 才能够在施工中得到较好的支持。
其次, 压裂设计措施要点。采油作业中, 油层压裂是一个关键步骤, 指的是利用液体传递压力的原理, 将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通过注入的方式进入油藏层, 提高井底附近的压力, 促使油层最薄弱的地方出现地质裂缝;之后注入支撑剂液体, 促使裂缝的渗透性提高, 原油 (油气) 可以通过裂缝进入油层汇集;这其中, 需要关注的要点是地面泵压的大小以及支撑剂的用量, 要根据实际的采油环境进行设置。
再次, 酸化技术措施要点。酸化技术是提高产量的一种措施, 由于采油过程中, 油井附近会被污染物附着、堵塞, 而酸性物质可以解除掉生产井的污染, 提高地层渗透率率, 从而实现增产。酸化工艺的要点在于酸洗、基质酸化等方面。
除此之外, 还包括射孔工艺、注水井调剖工艺等, 都需要在采油工程技术实施方案方面进行关注。
3.2 工作流程研究
工作流程不是孤立的一种理论, 可以把它看作是基于生产自动化背景产生的一种应用。结合本文所讨论的采油工程技术不难看出, 工作流程的研究, 本质上是针对采油工程技术应用与各方面要素的配合展开的, 工作流程可以在业务流程中实现采油作业的信息控制和流转。
它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首先, 先进性。采油工程技术的先进性, 应该与工作流程的先进性匹配, 不仅从国内石油产业范围入手, 更应该从国际市场环境展开研究, 尤其要侧重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其次, 实用性。以采油工程技术方案设计及工作流程系统类软件而言, 要贴合采油工作的实际需要, 针对系统设置满足灵活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 采油工程技术与工作流程的结合形成整体性系统, 整个系统应该能够满足施工过程流程的顺利执行, 设备的合理安排, 工艺的顺利开展等, 避免在独立环节的失误造成整体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光明.采油工程方案设计在油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科技传播, 2013, 18: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