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什么?

2024-09-25

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什么?(共15篇)

1.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什么? 篇一

提分技巧一 明确一个实验的三大知识主干

在新课程高考形式下,不能认为一个实验只不过是读数或实验原理的理解或实验的操作,更不能认为就是数据的处理与结果分析,而应该认识到一个实验是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实验结构的分析三个有机体的合成.这三大部分便构成了一个实验的三大知识主干.主干知识向来是高考大舞台中的重要角色,一直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对于一个实验的三大知识主干要有明确的认识:

1.基本仪器的使用

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实验考查的基础内容,无论是实验的设计还是实验结果的分析,往往都涉及基本仪器的使用,所以一些基本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读数等,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断出现,长度和各电学参量的测量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是考查的热点,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的基本实验仪器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秒表、电压表、电流表、多用电表以及传感器等.

2.实验的设计

近几年来,高考物理实验的考查已经由原来单一的、基本的形式向综合的、高层的方向发展,表现之一是加强了对同学们动手能力的考查.试题往往从实验原理、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实验步骤和现象的观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查,表现在设计型实验题频频出现,设计型实验题一般是以规定的实验原理、方法和器材为基础编制出来的.这些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实验结构的分析

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一个主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试题往往要求同学们通过研究题给电路、图表和数据,运用物理知识和数据推出正确结果,并能就实验装置、操作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慢慢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提分技巧二 把握好处理实验数据的两把利剑

1.列表法:把被测物理量分类列表表示出来.表中对各物理量的排列习惯上是先记录原始数据,后计算结果.列表法可大体反映某些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常用作其他数据处理方法的一种辅助手段.

2.图像法:把实验测得的量按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用图像直观地显示出来.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图像.若是反比关系一般改画成正比图线,同时注意图像斜率、图像在坐标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值得提醒的是,创新实验的落脚点几乎都是图像,故备考时一定要将图像法处理数据作为重中之重

提分技巧三 要善于提取一个实验的精髓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同样对于一个实验,复习时必须抓住其精髓部分,然后以该实验的精髓部分为核心进行拓展,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同学学习实验一直很努力,也在不断地做练习题,可是同一个实验,换一种考查方式就不会了,更不要说触类旁通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创新实验发现:实验题一年比一年“新”,年年都在“变”,但是这种“变”只不过是实验命题的形式在变,所谓的“新”,只不过是实验的环境新了,知识点是不会新的,更不会变的,所以复习一个实验我们要抓住其精髓部分.

提分技巧四 如何与命题专家想到一块儿

高考物理实验是“年年有花开,年年花不同”,这说明每年的高考结束后命题专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下一次命题该如何出题呢?”因此我们在备考的同时也应该跟着命题人一块儿想,那么如何做才能使我们与命题专家想到一块儿呢?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按以下方案去做,那就是:

1.稳端“碗里”的——弄透教材中的基础实验

其含义是:熟悉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的基本器材、实验的过程,也就是说要熟悉每一个实验的“源”与“理”.

近年来高考实验题已由侧重于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等最基础的实验能力,向着侧重于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更高层次的能力转变,要求考生运用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选择合适的仪器,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去解决新的实验问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几乎都是教材中内容的改编、重组,教材实验的延伸,或者是教材实验的重新设计,通过这样做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可见教材中的实验永远是高考创新实验的命题根源,如果将高考创新实验比作“天空中的风筝”,那么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就是“风筝的线”.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实验备考中要紧扣教材中的实验,弄清楚教材中每一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数据的处理,不要将理解实验变成“背”实验,更不要对原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只是“纸上谈兵”,否则高考实验稍作一些变形,我们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只有将课本上的实验复习好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盯住“盘里” 的——分析透近几年的高考实验记录

其含义是:在复习完一个实验的时候,我们应该查阅该实验在近几年高考中命题的情况,根据命题中“稳中求变”的特点,命题人在下一次对该实验进行考查时是不可能有很大变动的.很多考生在实验复习中花了不少时间,但是在复习的过程中却很少去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查阅《考试大纲》中的实验在历年高考中曾经考查过的方式.在查阅的时候我们要做好以下规律的总结:

(1)归纳出近几年实验试题的命题规律①题型特点

规律一:“一小题”.该小题命题立足教材,侧重考查完成实验的能力.涉及基本仪器的使用(含读数)、实验原理和测量方法的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步骤的编排、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误差的分析.

规律二:“一大题”.该大题命题立足迁移,侧重考查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突出实验原理的迁移、测量方法的迁移、数据处理方法的迁移(图像法和平均值法)等.

规律三:“大题新”. “新”可以更加有效地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区分度也很明显.其实这类题依然是以实验基础为依据,只不过在新的背景、新的命题方式下进行考查,说到底物理实验的考查是对思维的一种检验,因此在复习时要努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这样做才能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题.

②难点设置

实验的难点设置主要有:a.器材的选取和电路的选择;b.实验原理、方法的理解和实验方案的设计;c.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2)查看某一实验的历年高考记录

在查看近几年的高考实验时还要注意总结同一实验在近几年的命题规律,找出同一实验在不同时间命题的共同规律、不同规律,然后作出一些新的动态分析.如对于纸带问题,通过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我们发现关于纸带问题中的“黄金命题热点”有:①纸带上某点瞬时速度的计算;②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的计算;③加速度的计算;④纸带上两计数点之间距离的测量.其中涉及的方法主要有“逐差法”和利用v-t图像求加速度法.

以上规律的总结,能使我们对实验的复习做到有的放矢,确定自己的复习方向,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

3.想到“锅里” 的——猜想命题专家下一次可能的考查方式

其含义是:新课程高考的命题要求是要具有一定的创新度,当然实验的命题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命题专家会不断地思考对于某一个实验在下一届的高考中该如何去命题,因此作为一个高考备考的考生,最重要的一步是当你看到某一个实验的时候,要想想本实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处理?下一次可能会怎样出题?一个优秀的考生不在于他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他悟出了多少题以及对于一个实验可以采用多少种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悟才能与命题专家想到一起呢?通过对近几年高考的分析来看,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着手:

(1)当见到一个实验图像或处理方法后,要试着想想还有哪些可用于处理本实验的图像或方法.

(2)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实验方案、物理量的测量.

在实验的复习中,当遇到一个实验时我们尽量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实验方案、物理量的测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分析那些“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的高考创新实验.

2.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什么? 篇二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对实验问题的考查在高考物理试题中的地位历来就很突出.从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题来看,对实验问题的考查已从实验原理、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逐步过渡到要求考生用学过的实验原理、方法解决新颖灵活的实验问题,强化对考生创新能力及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从仪器使用、原理的理解、器材的选取、电路的设计等多方面设置了新的物理情境.高考物理实验题分值一般较高,力、电实验并重,已成为近几年高考物理的热点、难点内容.因此,物理实验能力能否提高及备考物理实验的成功与否,是高考能否制胜的关键之一.

下面就2014年全国统考及相关课改省市的高考物理实验试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试题特点和发展趋势谈谈高考物理实验复习的备考策略.

一、试题概述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高考物理实验题一般以力学、电学为主要内容分两题考查,分值在15分至20分之间,题型一般为填空、选择、作图、简答等,考查类型 以基础应 用、创新设计为主.

二、特点评析

1.注重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海南卷、浙江卷、福建卷、江苏卷等分别考查了毫米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使用与读数;新课标全国卷Ⅰ、大纲全国卷、安徽卷、重庆卷、山东卷、广东卷、天津卷等分别考查了电流表、电压表、多用表的读数与电表、滑动变阻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评析】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方法类考题侧重考查仪器的设计原理、操作技能和读数规则,其中要注意有效数字的选取.该题型主要以填空为主,且题目已由单纯考查仪器的使用变得更加综合.《考试说明》中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的仪器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 器、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此外,上海卷、新课 标全国卷Ⅰ、新课标全国卷Ⅱ等还分别出现了DIS实验器材(如电压和电流传感器、光电门等).我们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的传统实验器材的使用,还要了解DIS实验器材的使用.

2.注重学生分组实验的变化与创新

测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等是教材中的学生分组实验,对这些基本实验的创新与变化的考查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例1】(2014年海南卷第12题)用伏安法测量一电池的内阻.已知该待测电池的电动势E约为9V,内阻约数十欧,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50mA,可选用的实验器材有:

电压表V1(量程5V);电压表V2(量程10V);电流表A1(量程50mA);电流表A2(量程100mA);滑动变阻器R(最大电阻300Ω);定值电阻R1(阻值为200Ω,额定功率为1/8W);定值电阻R2(阻值为220Ω,额定功率为1W);开关S;导线若干.测量数据如坐标纸上U-I图线所示(如图1-1所示).

(1)画出合理的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所选器材的符号.

(2)在设计的电路中,选择定值电阻的根据是__________.

(3)由U-I图线求得 待测电池 的内阻为__________Ω.

(4)在你设计的电路中,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分析与解】(1)由题给条件:电动势E约为9V,内阻约数十欧,电源允许输出的最大电流为50mA,故电压表选用V2,电流表选A1.由于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300Ω,如果滑动变阻器与电源直接组成电路,这会使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范围有限,考虑到电源需要保护,应该用题给的一定值电阻串联在电路中;由于定值电阻在电路中消耗的功率会超过1/8W,应选取定值电阻R2.那么R2 在电路中的位置与电表的位置关系应如何呢?为了使电压表在不超过量程前提下其读数尽可能大,以减小读数的相对误差,R2与电表的位置关系应如图1-2a或b所示.

(2)R2的功率满足实验电路设计要求.

(3)由U-I图线得电 源内阻

(4)图1-2a电路忽略了电压表的分流或1-2b电路忽略了电流表的分压,均会导致实验产生系统误差.

【评析】本题考查用伏安法测电源内阻,但由于题给条件,需要用一定值电阻保护电源,因此电路的设计不可照搬教材中的学生分组实验中的电路,要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这就是本实验的变化与创新之处.教材中的实验是创新之本,我们在备考中不应舍本逐末,丢开教材实验而一味地讲创新实验.

3.注重物理思想方法的迁移与应用

将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迁移来设计实验,测量并解决其他的物理问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与应用性,这是高考实验题命题的一种思路与方法.

【例2】(2014年山东卷第21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秤和刻度尺,测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最大速度.实验步骤:

1用弹簧秤测量滑块和橡皮泥的总重力,记作G;

2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到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弹簧秤相连(如图2-1所示).在A端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秤示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作F;

3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1 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4如图2-2所示,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滑块置于木板上左端C处,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滑块和重物P连接,保持滑块静止,测量重物P离地面的高度h;

5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开始运动并最终停在木板上的D点(未与滑轮相碰),测量C、D间的距离s.

(1)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坐标纸(图2-3)上作出F-G图像.

(2)由图线求得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滑块最大 速度的大 小v=__________.(用h、s、μ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分析与解】(1)如图2-4所示.

(2)由F=μG可知,

(3)滑块向右运动距离h达到最大速度v后继续滑行直到停到D点,此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评析】本题考查利用弹簧秤和刻度尺,测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最大速度,但需先测出滑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题中通过手拉木板运动,等弹簧秤稳定后其示数即为滑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一方法与原理是迁移了教材中测动摩擦力的方法———滑块在平衡时弹簧秤的拉力大小等于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体现了转换法与平衡法等物理思想.在求滑块运动的最大速度时,用到了动能定理,体现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我们在备考复习中,要重视每一个物理实验思想与方法的迁移,这是提高实验能力的重要方面.高中物理涉及的实验 方法有:理想化法、平衡法、累积法、放大法、转化法、控制变量法、留迹法、模拟法等.

4.注重实验原理的理解与分析

理解实验原理是进行实验设计、方案评估、控制条件、测量分析的前提,也是用实验手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3】(2014年上海卷第28题)在“用DIS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

(1)将待测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定值电阻、电键及若干导线连接成电路如图3-1所示.图中未接导线的A端应接在__________点(选填:“B”、“C”、“D”或“E”).

(2)实验得到的U-I关系如图3-2中的直线I所示,则电池组的电动势为__________V,内电阻阻值为__________Ω.

(3)为了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应在图3-1中将“A”端重新连接到__________点(选填:“B”、“C”、“D”或“E”),所得到的U-I关系如图3-2中的直线 Ⅱ所示,则定值电 阻的阻值 为__________Ω.

【分析与解】(1)根据实验电路可知电流传感器串联在了电路中,另一个是电压传感器应该并联在电路中测量电源的路端电压,所以A端应该连接在C处;(2)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有U=E-Ir,U-I图线的斜率表示电源内阻的相反数,即U-I图线在纵轴上 的截距表 示电源电 动势大小,即E=2.8V;(3)为了利用此电路(图3-1)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应将定值电阻等效为电源的内阻,电压传感器应该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由图3-2中直线Ⅱ得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评析】本题考查电路的连接、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关键是要理解实验原理.电流与电压传感器分别测闭合电路中流过电源的电流I与电源的路端电压U,由实验数据得到的U-I图线的物理意义求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本题第(3)问测定值电阻是一种创新设计,只有在理解了实验原理后,将连接电压传感器的导线的A端改接在D端,把定值电阻等效为电源的内阻的一部分,这样电压传感器测出的是等效电源的路端电压,问题就会得到顺利求解.

5.注重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能用适当的方法分析与处理实验数据,不仅是一种基本实验技能,也是灵活利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

【例4】(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3题)利用如图4-1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 的电动势 和内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电阻R0(阻值3.0Ω),电阻R1(阻值3.0Ω),电流表A(量程为200mA,内阻为RA=6.0Ω),开关S.实验步骤如下:

1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

2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箱相应阻值R;

3以1/I为纵坐标,R为横坐标,作1/I-R图线(用直线拟合);

4求出直线的斜 率k和在纵轴 上的截距b;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用E和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则1/I与R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

(2)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电阻R=3.0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4-2所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答:1__________ ,2__________ .

(3)在图4-3所示的坐标纸上将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 并作图,根据图线 求得斜率k=__________A-1Ω-1,截距b= __________A-1.

(4)根据图线 求得电源 电动势E =______V,内阻r=______Ω.

【分析与解】(1)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知I与R的关系为

从1式可以看出I与R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可对1进行数学变换得

(2)根据图4-2可得电流 表示数为110mA=0.110A,所以1/I=9.09A-1.

(3)如图4-4,k=1A-1Ω-1;截距b=6A-1.

(4)从2式可以看出,1/I与R的关系是线性关系,用实验数据作出1/I-R图像则应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3/E=k=1,则E=3V;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3r+15)/E=b=6,可得r=1.0Ω.

【评析】本题考查了实验原理、基本测量仪器的读数,特别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与创新性.按照题给的实验设计电路,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不符合我们通常用函数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习惯,需要数学分析化曲为直,再结合线性图像进行求解,这是一种处理实验数据常用的技巧,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除游标卡尺、天平、机械秒表、电阻箱外,中学物理实验中对于其他的测量仪器的读数一般需要进行估读.由于受电表等级与测量精度的影响,电表的估读规则是:最小分度是1、0.1、0.01的电表,要求在最小分度的下位按1/10进行估读;最小分度是2、0.2、0.02或5、0.5、0.05的电表,要求在最小分度的本位按1/2或1/5进行估读.由题给出电表图知,电流表的最小刻度是2mA,因此其读数应为110mA=0.110A.

6.注重实验问题的引申与探究

对问题的引申与探究,能扩大和巩固研究成果,使问题的研究向更深入发展,能很好地体现出新课程课堂探究式的学习要求.

【例5】(2014年江苏卷 第11题)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记录 纸如图5-1所示,O点为橡皮 筋被拉伸 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 别过P1和P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 大小分别 为:F1=3.30N、F2=3.85N和F3=4.25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F1和F2的合力.

(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5-2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 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两次实验记录 的轨迹如 图5-3所示.过O点作一条 直线与轨 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a、F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

(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

A.橡皮筋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

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

(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

【分析与解】(1)用题给的同一标度,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画法,作出两个分力的合力(图略),从作出的合力的图中得出F1与F2两个力的合力大小F0≈4.8N.

(2)橡皮筋的端点N受到三个力:橡皮筋的拉力F、水平拉力T、重物对其竖直向下的大小为mg(设重物质量为m)的拉力.设橡皮筋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出橡皮筋下端N点分别在a、b两处时橡皮筋上的拉力大小为Fa=Fb=mg/cosθ.

(3)由(2)知两次橡皮筋受到的拉力相同,但是橡皮筋的长度不同,第2次的长度较长些;当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其形变量也越大,因此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选项BD正确.

(4)为了使实验误差减小,选用的橡皮筋不宜过长;考虑到橡皮筋形变的恢复情况,应尽量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或换用弹性好的弹簧).

【评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教材中的一个基本实验,本题将问题引申并进行探究,考查考生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与实验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突出了学科特点,比较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对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电路的设计、电路故障的检测、实验方案的评估、实验误差分析、实验结论的表述等,历来都是高考物理实验题命题的热点,在2014年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已体现出来.

三、备考策略

1.立足教材中的基本实验

重视课本中的实验,熟练掌握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思想与方法,重视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规则等实验技能.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的训练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分析推理、数据处理方法、误差分析.重视用教材中的基本仪器、实验方法来研究新的问题.

2.实验中体现研究性学习

在实验备考复习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验中的方法,选好课题,在实验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写出实验研究方案、实验器材的选取、实验研究过程、数据统计与分析、对实验方案的优点与不足之处的评估、实验误差分析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

3.重视实验的设计与创新

重视对实验的思想方法及原理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重视设计性实验方法的培养,注重用学过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作理论依据进行实验设计.高考中常见的实验题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基础型、迁移型、应用型、设计型、探究型.其中设计型实验,要按以下思路去思考:明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分析筛选方案→选择实验器材→拟定实验步骤→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分析实验误差.

4.加强实验综合度与信息量

加强实验综合训练,即重视实验练习、重视新情境训练、加强实验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强调基本实验技能的动手落实.在动手中关注实验细节、拓展实验能力.

3.高考全国大纲卷物理实验题分析 篇三

【关键词】高考;物理实验;复习策略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因此,高考十分注重对实验能力的考查。笔者对近五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物理实验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对2014年高考物理实验的复习备考工作有所帮助。

一、《考试大纲》对实验考查的要求

(1)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2)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二、近五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特点

(一)实验题所占的分值比例较稳定

近五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的分值除了2012年是17分外,其余年份均是18分,占物理总分的15%。均为一小一大(题目分值与知识容量设置大小)的格局,其中第22题除了2009年是8分外,其余年份都是6分,属于“小实验”,2009、2012和2013年考的都是电学实验,2010年考的是力学实验,2011年考的是热学实验。第23题2009年是10分,2012年是11分,其余年份均是12分,属于“大实验”,2009、2012和2013年考的都是力学实验,2010和2011年考的都是电学实验。从命题规律来分析,2014年高考将沿袭往年力、电实验的搭配,且第22题考查力学实验,第23题考查电学实验的几率相对较大。

(二)注重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

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所以高考几乎年年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特别是对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多用电表的正确读数高考经常考。如2009年考查了游标卡尺的读数;2010年考查了电流表的读数;2011年考查了多用电表、电流表和电阻箱的读数;2012年考查了米尺的读数。

(三)重视实验操作步骤的考查

高考有些实验题直接出自课本实验,考查实验的操作步骤,如2011年的“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给出了五个实验步骤,要求写出正确的顺序;2012年的“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和2012年的“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则要求完成实验步骤中的填空。有些实验题则是源于教材,如2009年的“用多用电表检查电路故障”要完成实验步骤中的填空,还要写出用多用表检测小灯泡是否有故障的具体步骤。

(四)注重实验电路的连接和设计

近五年,每年都有一道电学实验题,多数考查到了实物连线。如2010年的“测量电流表的实际量程”,给出了电路图,要求在实物图上画出连线;2013年的“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则没有给出电路图,要求用实线将实验器材正确连接。而2012年高考的电学实验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根据题意设计电路图,画出黑箱中的电阻连接方式,得分率很低。

(五)注重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用得较多的是图像法,因为其比较直观、形象、误差小,由图线能够快捷地得出实验结果。一般情况下,这类实验题会得出一次函数关系式y=kx+b,图线画出后,可以用图线与坐标轴上的截距、图线的斜率或者用图线围成的面积求出相应物理量。如2012年“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的實验,如果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质量m为横坐标,连接各数据点后得到一条曲线,就不好下结论了;但如果以1/m为横坐标,则可以化曲为直,画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从而根据图线上的斜率k、截距b求出小车的质量和受到的拉力。

(六)注重实验的创新

目前高考中的物理实验题,与我们课本上实验一模一样的其实很少,但大都是源于教材,只是稍有变化,或者根本就不是课本中的特定实验,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尚未接触过的要通过解读物理原理的新颖实验。因为只有创新,试题才有魅力;也只有变化,才能永葆实验考核的活力。对于这些实验题,好多同学解题时感觉无从下手,其最主要的原因往往与没有真正理解实验的原理有关。如2013年的“测量小物块与平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这个实验显然经过了命题专家精心设计,是一道很优秀的力学实验题。该题用到的知识和方法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的分解、滑动摩擦定律和动能定理等,原理清晰,过程也不复杂,难度其实不大。

三、2014年高考物理实验复习策略

(一)第一轮复习时就要落实好实验复习

从每年学生高考的实际来看,实验题的得分率一般都不高,不少老师干脆把实验安排在二轮复习时再讲解。实际上,物理实验与其相关的知识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在第一轮复习时,就应该穿插实验,做到实验复习与相关知识同步进行,这样才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这一阶段要加强对基本仪器的复习。要求掌握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学生必须了解基本仪器的构造,熟悉基本仪器主要部分的名称、明确其工作原理、掌握其操作方法,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对测量结果进行读数。

对考纲要求的每一个实验,复习时应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逐一落实,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实验结论、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误差分析等详细复习。对典型的演示实验和课后小实验也应了解其实验目的、原理、装置、现象和结论,因为高考实验题会向演示实验和小实验拓展延伸。

(二)第二轮复习时要做好实验专题复习

该阶段应进行实验的系统总结和归类。总结时,可以将物理实验按实验仪器相似的、实验方法相似的、数据处理方法相似的等等来整理分类。例如,通过打点计时器,利用纸带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探究动能定理、测定动摩擦因数、测量速度和加速度等。又比如,在教材中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有平均值法(如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法(如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比较法(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列表法(如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描迹法(如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等。同一个实验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如“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可以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量、利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量等方法。只有通过实验总结,才能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才有助于形成全面的实验技能。

(三)重视实验操作,高考前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做一做

许多老师认为“做实验不如看实验(视频),看实验(视频)不如讲实验”,很少做实验,以至于大多数学生重结果而轻过程。学生必须亲自去做,才能够体会到该“如何做”。目前的高考,实验题虽然想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但局限于笔试,也只能出一些与实际操作相近的题目。因此,在高考前一个月,最好开放实验室,把各个实验的仪器摆放出来,让学生再做一做课本中的基础实验,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要强调的是,对待实验仅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是不行的。必须理解实验原理,活化实验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物理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黎树,方正华。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结构特点分析。《物理实验》2007.05

4.高考物理实验步骤知识点 篇四

① 工作电压:4~6V的交流电源

② 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⑵电火花计时器

① 工作电压:220V的交流电源

② 打点周期:T=0.02s,f=50赫兹

③ 打点原理:它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器,当接通220V的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产生电火花,于是在纸带上就打下一高考物理系列的点迹。

⑵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⑶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由于电源频率是50Hz),因此纸带上的点就表示了和纸带相连的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点之间的间隔,就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情况。

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如图所示,0、1、2……为时间间隔相等的各计数点,s1、s2、s3、……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若△s=s2-s1=s3-s2=……=恒量,即若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①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即根据s4-s1=s5-s2=s6-s3=3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

5.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什么? 篇五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明确目的→

选择方案

选定器材

拟定步骤

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

(一)电学实验中所用到的基本知识

在近年的电学实验中,电阻的测量(包括变形如电表内阻的测量)、测电源的电动势与内电阻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实验。它们所用到的原理公式为:。由此可见,对于电路中电压U及电流I的测量是实验的关键所在,但这两个量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方法却多种多样,在此往往也是高考试题的着力点之处。因此复习中应熟练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及方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电路设计原则:正确地选择仪器和设计电路的问题,有一定的灵活性,解决时应掌握和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即“安全性”、“方便性”、“精确性”原则,兼顾“误差小”、“仪器少”、“耗电少”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⑴正确性:实验原理所依据的原理应当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⑵安全性: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实施过程中不应对仪器及人身造成危害。要注意到各种电表均有量程、电阻均有最大允许电流和最大功率,电源也有最大允许电流,不能烧坏仪器。

⑶方便性:实验应当便于操作,便于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

⑷精确性:在实验方案、仪器、仪器量程的选择上,应使实验误差尽可能的小。

2.电学实验仪器的选择:

⑴根据不使电表受损和尽量减少误差的原则选择电表。首先保证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和加在电压表上的电压均不超过使用量程,然后合理选择量程,务必使指针有较大偏转(一般要大于满偏度的1/3),以减少测读误差。

⑵根据电路中可能出现的电流或电压范围选择滑动变阻器,注意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超过它的额定值,对大阻值的变阻器,如果是滑动头稍有移动,使电流、电压有很大变化的,不宜采用。

⑶应根据实验的基本要求来选择仪器,对于这种情况,只有熟悉实验原理,才能作出恰当的选择。总之,最优选择的原则是:方法误差尽可能小;间接测定值尽可能有较多的有效数字位数,直接测定值的测量使误差尽可能小,且不超过仪表的量程;实现较大范围的灵敏调节;在大功率装置(电路)中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小功率电路里,在不超过用电器额定值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电流、电压值,以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3.测量电路的选择

1.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2)电流表外接法,如图4所示。

误差分析:

V

A

R待

图4

产生误差的原因:电压表V分流。适用于测小阻值电阻,即Rx远小于Rv时。

R待

A

V

图5

](3)电流表内接法,如图5所示。

误差分析:

产生误差的原因:电流表A分压。

a

V

A

R待

b

图6

适用于测大阻值电阻,即Rx远大于RA时。

(4)内、外接法的选用原则

①计算临界电阻:

若Rx>R0,待测电阻为大电阻,用内接法

若Rx

即大电阻,内接法;小电阻,外接法。大内小外。

方法二:在、均不知的情况下,可采用试触法。如图所示,分别将a端与b、c接触,如果前后两次电流表示数比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分流作用大,应采用内接法;如果前后两次电压表示数比电流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流表分压作用大,应采用外接法。

a

b

c

⑵滑动变阻器的分压、限流接法:

为了改变测量电路(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或通过测量电路的电流),常使滑动变阻器与电源连接作为控制电路,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主要有两种连接方式:如图(甲)为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式接法,为待测电阻。它的接线方式是电源、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三者串联。对待测电阻供电电压的最大调节范围是:(是待测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不计电源内阻)。如图(乙)是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接线方式是电源与滑动变阻器组成闭合电路,而被测电路与滑动变阻器的一部分电阻并联,该接法对待测电阻供电电压的调节范围是:(不计电源内阻时)。

选取接法的原则:

①要求负载上电压或电流变化范围大,且从零开始连续可调,须用分压式接法。

②负载电阻Rx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时,须用分压式接法,此时若采用限流式接法对电路基本起不到调节作用。

③采用限流电路时,电路中的最小电流(电压)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或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电压)时,应采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

④负载电阻的阻值Rx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R或相差不大,并且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变化不要求从零开始起调,可用限流式接法。

⑤两种电路均可使用时应优先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电路结构简单,总功率较小。

例1、用伏安法测量一个定值电阻的器材规格如下:待测电阻Rx(约100

Ω);直流电流表(量程0~10

mA、内阻50

Ω);直流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5

kΩ);直流电源(输出电压4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0~15

Ω、允许最大电流1

A);开关1个,导线若干.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审题】本题只需要判断测量电路、控制电路的接法,各仪器的量程和电阻都已经给出,只需计算两种接法哪种合适。

图10-5

【解析】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有两种连接方式,即电流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由于Rx<,故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在控制电路中,若采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当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通过负载的电流最小,Imin==24

mA>10

mA,此时电流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故滑动变阻器必须采用分压接法.如图10-5所示.【总结】任一种控制电路必须能保证电路的安全,这是电学实验的首要原则,限流接法虽然简洁方便,但必须要能够控制电路不超过电流的额定值,同时,能够保证可获取一定的电压、电流范围,该题中,即便控制电流最小值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因滑动变阻器全阻值相对电路其它电阻过小,电流、电压变化范围太小,仍不能用限流接法。

4.实物图的连接:实物图连线应掌握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注意事项:

①连接电表应注意量程选用正确,正、负接线柱不要接错。

②各导线都应接在接线柱上,不应在导线中间出现分叉。

③对于滑动变阻器的连接,要搞清楚接入电路的是哪一部分电阻,在接线时要特别注意不能将线接到滑动触头上。

⑵基本方法:

①画出实验电路图。

②分析各元件连接方式,明确电流表与电压表的量程。

③画线连接各元件。(用铅笔画线,以便改错)连线方式应是单线连接,连线顺序应先画串联电路,再画并联电路。

一般先从电源正极开始,到电键,再到滑动变阻器等。按顺序以单线连接方式将干路中要串联的元件依次串联起来;然后连接支路将要并联的元件再并联到电路中去。连接完毕,应进行检查,检查电路也应按照连线的方法和顺序。

(二)定值电阻的测量方法

1.欧姆表测量:最直接测电阻的仪表。但是一般用欧姆表测量只能进行粗测,为下一步的测量提供一个参考依据。用欧姆表可以测量白炽灯泡的冷电阻。

2.替代法:替代法的测量思路是等效的思想,可以是利用电流等效、也可以是利用电压等效。替代法测量电阻精度高,不需要计算,方法简单,但必须有可调的标准电阻(一般给定的仪器中要有电阻箱)。

例2、在某校开展的科技活动中,为了要测出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Rx,现有如下器材:读数不准的电流表A、定值电阻R0、电阻箱R1、滑动变阻器R2、单刀单掷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电源和导线。

⑴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在图上标出你所选用器材的代码。

⑵写出主要的实验操作步骤。

【解析】⑴实验电路如右图所示。

⑵①将S2与Rx相接,记下电流表指针所指位置。②将S2与R1相接,保持R2不变,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在原位置上,记下R1的值,则Rx=R1。

3.伏安法:伏安法的测量依据是欧姆定律(包括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和全电路欧姆定律),需要的基本测量仪器是电压表和电流表,当只有一个电表(或给定的电表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用标准电阻(电阻箱或一个定值电阻)代替;当电表的内阻已知时,根据欧姆定律I=U/R电压表同时可以当电流表使用,同样电流表也可以当电压表用。

4.伏安法拓展:某些问题中,因实验器材不具备(缺电流表或电压表),或因实验条件限制,或因实验精度不允许而不能用“伏安法”。这时我们就得依据问题的具体条件和要求重新选择实验原理,用“伏安法”的替代形式——“比较法”来设计实验方案。

⑴利用已知内阻的电压表:利用“伏伏”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例3、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Rx的阻值(900~1000Ω):

电源E,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

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1=750Ω;

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2500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Ω;

单刀单掷开关K,导线若干。

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试画出测量电阻Rx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

【解析】如图所示

⑵利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利用“安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例4用以下器材测量一待测电阻的阻值。器材(代号)与规格如下:

电流表A1(量程250mA,内阻r1为5Ω);标准电流表A2(量程300mA,内阻r2约为5Ω);

待测电阻R1(阻值约为10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10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10V,内阻r

约为1Ω);单刀单掷开关S,导线若干。

⑴要求方法简捷,并能测多组数据,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每个器材的代号.⑵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用测的量表示待测电阻R1的计算公式是R1=________。

【解析】⑴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⑵两电流表A1、A2的读数为I1、I2和电流表A1的内阻为r1,待测电阻R1的阻值的计算公式是:

⑶电压表、电流表混合用

例5有一电阻Rx,其阻值在100~200Ω之间,额定功率为0.25W。要用伏安法较准确地测量它的阻值,实验器材有:

安培表A1,量程为50mA,RA1=100Ω

安培表A2,量程为1A,RA2=20Ω

电压表V1,量程为5V,RV1=10kΩ

电压表V2,量程为15V,RV2=30kΩ

变阻器R1,变阻范围0~20Ω,2A

变阻器R2,变阻范围0~1000Ω,1A

9V电源,电键,导线。

⑴实验中应选用的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分别是:。

⑵画出所用实验电路图。

【解析】⑴允许通过电阻中电流可能的最大值由:得。因为电阻可能为200Ω,所以通过被测电阻的电流的最大值可能是35mA,应用电流表的示数来控制通过电阻的电流,因此,电流表应选A1。又因为,所以

。因为电阻可能为100Ω,所以允许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的最大值可能是5V,应用电压表的示数来控制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因此电压表应选V1。因为R1<

R2,且2A>35mA,所以应选变阻器R1。因为R1<Rx

所以滑动变阻器连接方式应选用分压电路。因为<,所以应选用外接电路。

⑵实验所用电路如图所示

(三)电表内阻的测量方法

1.互测法:

⑴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可以测量它们的内阻:

V

A

V

A

V1

V2

A2

A1

⑵两只同种电表,若知道一只的内阻,就可以测另一只的内阻:

⑶两只同种电表内阻都未知,则需要一只电阻箱才能测定电表的内阻:

V2

V1

R

R

A1

A2

2.替代法:

R

S

V1

V

R

S

A1

A3、半值法(半偏法)。

图10-15

半值法是上面比例法的一个特例,测电流表内阻和测电压表内阻都可以用半值法,电路图如图10-15所示。

甲图实验时先断开开关S’,闭合S,调整滑动变阻器R01(限流法连接),使电流表A满度(即指针指满刻度处);再闭合S’,调整电阻箱R1,使电流表A的指针恰好指到半满度处,读出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则电流表A的电阻rA=R。(测量结果偏小)

乙图实验时先闭合开关S’及S,调整滑动变阻器R02(分压法连接),使电压表V满度;再断开S’,调整电阻箱R2,使电压表V的指针恰好指到半满度处,读出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则电压表V的电阻rV=R。(测量结果偏大)

例6(2000年全国)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1的内阻r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

⑴在虚线方框中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器材(代号)

电流表(A1)

量程10mA,内阻r1待测(约40Ω)

电流表(A2)

量程500μA,内阻r2=750Ω

电压表(V)

量程10V,内阻r3=10Ω

电阻(R1)

阻值约100Ω,作保护电阻用

滑动变阻器(R)

总阻值约50Ω

电池(E)

电动势1.5V,内阻很小

导线若干,电键K

⑵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1,则所用的表达式为r1=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解析】⑴如图所示。

⑵,I1表示通过电流表A1的电流,I2表示通过电流表A2的电流,r2表示电流表A2的内阻。

【备考提示】在很多情况下,电压表和电流表(已知内阻)的功用可以互换。有时利用一块电表配合定值电阻也可以完成功能的互换。实际上就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变形运用。在处理时,一定要明确原理,灵活运用。

V

mA

V

例7

(2006年全国Ⅰ、Ⅲ)现要测量某一电压表的内阻。给定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

(量程2V,内阻约4kΩ);电流表

(量程1.2mA,内阻约500Ω);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2.4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3个:R1=4000Ω,R2=10000Ω,R3=15000Ω;电键S及导线若干。要求测量时两电表指针偏转均超过其量程的一半。

⑴试从3个固定电阻中选用1个,与其它器材一起组成测量电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路的原理图。(要求电路中各器材用题中给定的符号标出。)

R1

S

E

V

mA

⑵电路接通后,若电压表读数为U,电流表读数为I,则电压表内阻RV

=_________。

【解析】⑴实验电路如图所示,若选用电阻R1,则并联电阻=2000Ω,电压表读数

U=·R=×2000=1.92>1V,电流表读数I===0.00096A=0.96mA>0.6mA,R1符合要求,同理可得R2、R3不符合要求,故选R1。

⑵电路接通后,通过R1的电流I1=,则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为I2=I-I1=I-,所以电压表的内阻RV==

【备考提示】本题涉及实验器材选取和电路设计等,对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解答此类试题必须根据测量要求和所提供的器材,由仪表的选择原则和基本规律为分析的入手点。

【变式题】

例8(2006年全国Ⅱ)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4V、额定功率1.6W的小灯泡(图中用表示)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所测电压范围为0.1V~4V。

A2

A1

V

现有器材:直流电源E(电动势4.5V,内阻不计),电压表

(量程4.5V,内阻约为4×104Ω),电流表

(量程250mA,内阻约为2Ω),电流表

(量程500mA,内阻约为1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30Ω),电键S,导线若干。

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下面两个电路应该选用的是。

A2

【解析】在测量小灯泡的伏安曲线时,由于题目要求电压范围为0.1V~4V,因此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根据估算通过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0.4A,因此电流表应该选用

。在伏安法测量过程中,由于

临界电阻大于小灯泡电阻,因此应该选择电流表外接法即选择甲电路进行测量。

测电动势和内阻

(1)测量电路如图

(2)测量方法

第一、计算方法

测两组端电压U和电流I值,然后通过以下式子求解。

E=U1+I1r

E=U2+I2r

第二、作U——I图象方法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取得多组(U,I)值,然后在坐标中描点,连成直线

用图象处理问题,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连直线的方法:让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直线两则分布的点的个数大致均匀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舍去。

②纵轴截距的含义:电动势E

③横轴截距的含义:短路电流I0

④斜率的含义:电阻。求解方法:r=或用直线上任意两点求解斜率的绝对值。

(3)实验误差分析

(1)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以及作U—I图象时描点不很准确。

(2)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来源于未计电压表分流,近似地将电流表的示数看作干路电流。实际上电流表的示数比干路电流略小。如果由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图中实线(a)所示的图象,那么考虑到电压表的分流后,得到的U—I图象应是图中的虚线(b),由此可见,按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测出的电源电动势,电源内电阻。

说明:①外电路短路时,电流表的示数(即干路电流的测量值)等于干路电流的真实值,所以图中(a)、(b)两图线交于短路电流处。②当路端电压(即电压表示数)为时,由于电流表示数小于干路电流,所以(a)、(b)两图线出现了图中所示的差异。

(4)特殊方法

(一)即计算法:画出各种电路图

(一个电流表和两个定值电阻)

(一个电流表及一个电压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一个电压表和两个定值电阻)

例9、用右图所示的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池的内阻较小,为了防止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用一个定值电阻R0起保护作用。除电池、开关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

电流表(量程0.6A、3A);

(b)

电压表(量程3V、15V)

(c)

定值电阻(阻值1、额定功率5W)

(d)

定值电阻(阻值10,额定功率10W)

(e)

滑动变阻器(阴值范围0--10、额定电流2A)

(f)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0、额定电流1A)

那么

(1)要正确完成实验,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

V,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

A;

R0应选择的定值电阻,R应选择阻值范围是的滑动变阻器。

(2)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II.答案:

(1)3,0.6,1,0~10。(2)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电流表读数总是比电池实际输出电流小。

解析:由于电源是一节干电池(1.5V),所选量程为3V的电压表;估算电流时,考虑到干电池的内阻一般几Ω左右,加上保护电阻,最大电流在0.5A左右,所以选量程为0.6A的电流表;由于电池内阻很小,所以保护电阻不宜太大,否则会使得电流表、电压表取值范围小,造成的误差大;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一般比电池内阻大几倍就好了,取0~10Ω能很好地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若取0~100Ω会出现开始几乎不变最后突然变化的现象。

关于系统误差一般由测量工具和所造成测量方法造成的,一般具有倾向性,总是偏大或者偏小。本实验中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造成电流表读数总是比测量值小,造成E测

例10、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中有如下器材:

A.待测干电池

B.电流表G(0~3mA,内电阻r1=20Ω)

C.电流表A(0~0.6A,内电阻r2=0.20)D.滑动变阻器甲(最大阻值10Ω)

E.滑动变阻器乙(最大阻值100Ω)

F.定值电阻R1=100Ω

G.定值电阻R2=500Ω

H.定值电阻R3=1.5kΩ

开关、导线。

由于没有电压表,为此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完成了实验要求的测量。

①为了方便并能较准确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定值电阻应选用

。(填写定值电阻前的序号)

②若某次测量中电流表G的示数为I1,电流表A的示数为I2;改变滑动变阻器的位置后,电流表G的示数为I1′,电流表A的示数为I2′。则可知此电源的内电阻测量值为r=,电动势测量值为E=。

【解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一般需要电流表和电压表。由于题中没有电压表,故需要将电流表G改装为电压表,且改装后电压表的量程应该达到1.5V,则总电阻为,故定值电阻应选用的序号为G的电阻,而滑动变阻器应选用阻值较小的D;

6.高考物理考试做题技巧 篇六

一. 整体把握:仔细审题、联想思路。分步列式、重视第一步。尽量列标准方程,式子无法反映的用文字。列方程不打草稿,错了先写后划。 有疑问的题做记号,做完后复查。不定分数指标。会做的争取都得分,不会做的争取做一点。题容易时要细心,题难时要想到别人也做不出的。如果思考超过5分钟还没有思路,则快速跳过,基本做到用3/4的时间能够浏览整张试卷,了解难易程度,做到心里有底。

二. 选择题技巧:

1.由简至难,一道题的用时不超过5分钟,没有思路的尽快跳过,以保证做题速度。

2.多选题吃不准的选项不选,宁愿未选全少扣,也不选错多扣,考试后尽快弄懂。

3.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和条件,准确快速判断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的章节。

4.选择题八种解题技巧:通过观察,直接利用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得出正确结果。这些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于基础题。 经过分析和计算,将不符合题干的选项逐一排除,最终留下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采用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的两种叙述,则两者中至多有一个正确。将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后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将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即单一选择题。 :将某些物理量推向极端,并根据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计算(如摩擦系数取零或无穷大、电源内阻取零或无穷大等),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在物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将抽象物理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的最佳工具。中学物理常用的“图”有示意图、过程图、函数图、矢量图、电路图和光路图等。若题干和选项中已给出函数图,需从图像纵、横坐标的物理意义,图线中“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等诸多方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用图像法解题不但快速、准确,而且还可以避免繁杂的中间运算过程,甚至可以解决用计算分析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整体分析法:当题干所涉及到的物体有多个时,把多个物体所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是一种常规的解题思路,特别是当题干所要分析和求解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 转换思维法:有些问题用常规的思维方法求解很繁琐,而且容易陷入困境。如果我们能灵活地转换一下研究对象,或者利用逆向思维,或者采用等效变换等思维方法,则往往可以“绝处逢生”。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是物理知识的一种直:观表现。模型思维法是利用抽象化、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手段,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把研究对象的物理本质特征抽象出来,从而研究、处理物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

三.填空题技巧:

填空题三种类型:1.直接记忆型填空(概念、规律、常数、单位等),靠记忆快速准确应答,不会的多想也想不出,须跳过放弃。

2.分析型填空(根据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物理规律的分析,物理图形、函数图像的分析等),分析题目要考的知识点,尤其注意图像题。

3.计算型填空(实际是计算题,需要填的只是计算的答案)注意答案要按题目要求填写。解题要点:对概念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回答要求用词简练、到位,要用科学、规范的物理术语表述。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包括数字的位数、单位、正负号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

四.实验题技巧:

设计实验的方法:由物理量的定义式出发设计比例法替代法比较法积累法测微小量用电学量测量力学量、热学量做到实验题,要沉着冷静,回想课本上熟悉的实验进行类比;遇到难题或复杂的题,仔细读题审题,抓住关键条件,心中要想别的同学也一样觉得题目很难,一个空一个空地做,不要放弃。

五.计算题技巧:

(1)要明确已知条件和相对隐含条件,确定主要解题步骤。

(2)分析判断,找到解题的理论依据。

(3)分清各个物理过程、状态及其相互联系。

(4)计算过程应正确、规范。要正确写出有关的公式,正确代入公式中物理量的数字和单位。能画图的可以作图辅佐解题。

(5)遇到不会的题目,先联想题目所涉及的章节,列出知识点,公式。在试卷上写出相关的公式,求出自己明确的物理量,争取多得步骤分。

7.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什么? 篇七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状况

高中物理实验课题更多的是以教师讲解, 学生听为主, 将实验的教学停留在口头的实验中, 学生掌握的实验方法多数是以背实验为主, 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丢失了教学自身的潜在价值, 没有达到扩展学生思路的作用。多媒体在物理实验课堂中的应用, 将传统的物理实验在实验室进行, 转变成以图片、视频、Flash等代替了真实的实验过程, 将物理实验课题转变成纸上谈兵, 仅是用题海战术来弥补学生对实验技能与研究的需求。在高考中, 由于真正的实验做得少, 很难理解试题的真实意图, 严重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因此, 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 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思想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研究意识。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点

(一)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在进行高中物理实验解题的过程中, 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答案。所以, 在实验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审题的良好习惯, 结合题中给的提示与相关条件, 通过实验的方法, 找到正确答案。例如, 2013 年江苏高考实验题, 要求学生利用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题干给出的是在倾斜的小槽里面放置了很多小铁球, 当关闭开关时, 电磁铁就会吸住一个小铁球。当打开弹性金属片和触头的开关时, 第一个小铁球就会自动下落, 然后弹性金属片关闭, 等到电磁铁吸到第二个小铁球的时候, 再重复上述的动作。这道题看似给的条件不合理, 但是经过仔细的审题就会发现, 通过物体下落的高度, 可以测出小铁球下落的总时间, 使用公式可以得出重力加速度。通过仔细读题、审题, 就可以又快又准地得到试题的答案。

(二) 重视物理课本上的实验

高中物理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由理论教学转向了物理实验教学。在高考中物理实验的命题多数是以高中物理课本内容为基础的, 高考命题的实验以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为目的, 同时又不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 改变了题干的模式与情景设置环境, 不变的是考试的重点知识, 所以, 要重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课程,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与实验使用的器材等。例如, 2013 年天津 (理综卷) 实验题第三问, 给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求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有的版本的教材中没有这样的实验, 但是这道题与描述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有关, 可以根据P=UI, P=U2/R=I2R, 得出小灯泡两端的电流与电压, 就可以推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增强学生对新试题的接受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 不怕麻烦, 掌握实验的准确性, 多进行几次测试, 获取最有效的结果, 要灵活掌握与理解实验的目的与原理, 在解题的时候, 轻松应对。

(三) 重视实验过程

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要增加实验部分的教学内容, 建立物理实验的高效体系, 从观察开始做起, 给学生展示真实的、完整的、形象的、有效的物理实验过程,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与爱好, 进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首先,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物理实验仪器, 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次之是实验的精准度, 以这两点为基础, 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其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的操作过程, 养成良好的习惯, 实验不仅是重视结果, 过程也非常重要, 在进行实验之前, 教师要讲解实验的目的与原理, 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实验仪器, 进行实验操作。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与准确性, 又提升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给学生的思维与逻辑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再次,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物理实验离不开观察与分析, 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分析,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与论证。高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观察能力主要来源于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分析, 所以, 在物理实验课堂上, 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的正确观察物理实验发生的变化与现象等, 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 增强学生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高中物理教师也要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实验素养, 教师要具备实验的能力与水平, 增强自身的理论学习, 积极参加物理实验竞赛等, 只有教师的水平过硬, 才能教出高质量的学生, 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 近几年来, 我国的高考物理实验试题主要是从实验的具体操作与图线的处理技能等方面进行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 高考命题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 给高中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考验。因此,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提升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 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实验的过程、目的、创新、观察等方面, 保证学生能够从容的应对高考, 获取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付美强, 李星.由高考试卷反思中学物理实验教学[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6 (6) :31-35.

[2]黄黎树, 方正华.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结构特点分析[J].物理实验, 2007 (5) :35-39.

8.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什么? 篇八

先看一道原版实验题:

■ 例1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记录了图1所示的一段轨迹ABC. 已知物体是由原点O水平抛出的,C点的坐标为(60 cm,45 cm),则平抛物体的初速度为v0=______m/s,物体经过B点时的速度vB的大小为vB=_____m/s. (取g=10 m/s2)

■ 解析 由平抛运动公式可得:

v0=vcx=■=■=■ m/s=2 m/s,

vBy=gtB=g■=10×■ m/s=2 m/s,

vB=■=■ m/s=2■ m/s.

从该题的解法可以看出,学生只要掌握了平抛运动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与基本技能后,就可以直接求解该题了.

但实际的高考题是怎么考的呢?请看下题:

■ 例2 如图2所示,在“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有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为L. 若小球在平抛运动过程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______(用L、g表示),小球在b点的速度为______.

■ 解析 从图中所标各点位置特征(各点之间水平距离相等)可知,记录小球位置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设为T,在竖直方向上,Δy=gT 2=L,所以T=■;在水平方向上,v0=■=2■,又小球经过b点的竖直分速度vby=■=■■,小球通过b点的速度为vb=■=■■.

许多同学根据平时所熟悉的实验原理与方法,错误地认定a点就是抛出点. 于是,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有L=■gT 2、2L=v0T,解得v0=■;vby=gt=■,所以vb=■=2■. 毫无疑问,这是死记硬背实验结果所导致的错误. 命题者的意图,就是要使死记硬背者得不到分,从而有利于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考生.

■ 例3 如图3所示,是用频闪照相得到的一个平抛小球的照片,照相机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拍照时,不能保持底片的上边缘是水平,请用合理的办法确定图中重力加速度方向(保留作图痕迹). 若图距与实际距离之比为1 ∶ 10. 在这种情况下,若只用刻度尺,如何求得该小球的初速度v0和曝光时间间隔T?(重力加速度g已知)

(1) 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并在图上标出有关物理量的符号;

(2) 用测得的物理量和有关常量,写出计算该小球初速度v0的表达式v0=_______.

■ 解析 把首末两小球中心相连并且三等份,各等份点与对应顺序的照片上的小球中心相连,即是重力加速度方向所在的直线,并标明方向,如图4所示.

用刻度尺测出图中的x和y1、y2,则有:

10x=v0T,10y2-10y1=gT 2.

解得:T=■,

所以:v0=10x■.

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高考题是如何在教材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演变的,这就要求学生不能死记硬背实验,需要在平时的实验中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并亲手做实验,掌握实验的第一手信息与技能,从而在考场上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包括实验本身的、与实验有关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知识的类比与迁移,从而创造性地解答高考实验题.

9.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什么? 篇九

整个高三复习的时间轴:

一轮:9月初-2月底,全面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

二轮:3月初-4月底,按照专题归纳,构建知识体系;

三轮:5月初-6月初,套题训练,强化综合应用;

一轮复习战线很长,一般会持续到上学期期末(个别学校会持续到明年三月中旬),复习时间最长,工作量也最大,同时是二轮和三轮复习的基础,所以一轮复习显得尤为重要。北京新东方优能一对一部高中物理赵国虎老师根据多年带高三的经验,与各位高三学子分享一下一轮复习的方法。

一、注重基础知识

高考题中易中难题目分值占比约为7:2:1,基础题占了绝大部分,即使只把基础题全部搞定,也能获得一个相对不错的分数。一轮复习通常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复习,这时候就要紧跟学校进度,牢固掌握“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要求每个知识点都要复习到并有所侧重,做到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在这里说一个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大部分一轮复习的教辅章节前面都有基础知识的填空,很多同学都是直接看书甚至抄答案,认为写完就是掌握了,其实不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回顾教材,把概念和公式整理到笔记本上,然后再闭卷完成这些填空题,对依然不会的要做出标记,这是自己的薄弱项,以后要重点复习,这样才有针对性。

二、通过习题巩固,做好分类总结

常言道,“熟能生巧”,很多概念和公式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理解透彻和应用熟练。但是做题并不意味着搞题海战术,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而是要做好总结,对题目进行分类,某章节包括几类题目,这些类别还可以按照考试出现的频率进行排序,每个类别的题目有几种解法,还可以怎么变形,不同类别题目间有何联系。通过一道题,掌握一类题,进而拓展到所有类别的题目。

三、注重学科思维方法

凡事皆有章法,学习得法,方能事半功倍。高中阶段学习了很多方法,包括整体与隔离法、模型法、图像法、相似三角形法、假设法、等效法、类比迁移法、极值法、对称法、归纳法、逆推法、理想法等,学生要注重这些思维方法的总结与归类,并把用到这些方法的题型分类整理到笔记本上,定期复习。

四、构建基础知识网络

高考物理考查七本教材,而题目只有12道题(注:北京卷,其他省市试卷可能略有差异),题目的综合程度可见一斑。每道题通常会考查4-6个知识点,个别题目甚至达到了七八个,这也是很多同学最头痛的地方,考查点太多,导致无从下手或者丢三落四。所以要求学生在一轮复习阶段对知识点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知识点的与外延,掌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把点连成线,把线结成面,做到拉出一个知识点,带出一串知识点。

五、用好典例集和错题本

高三题量巨多,很多同学不注重总结,导致做过的题目重做依然会错,学习效率较低,这时候就要用到典例集了,把每个章节常考和经典的例题整理到笔记本上,定期进行复习巩固。同时做好错题整理,这个特别重要,因为错题往往是自己还没有掌握的地方,不定期地重做这些题目更能针对性突破。

六、提高学习效率

从2017年9月开始,到2018年6月7日高考,留给高三学生的复习时间只剩200多天,而不是所谓的“还有一年”,另外,由于各种考试、报考事宜等占用时间,留给学生系统复习、查缺补漏的时间少之又少,提高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做好课前预习,明确自己的漏洞所在;课中紧跟学校进度,总结知识点和常考题型;课后及时巩固,做好归纳总结,根据自身和学科特点定期巩固练习等,这些都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七、培养应试能力

1.认真审题

很多同学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明明会的题目,结果审题错误而失分,尤其是之前做过类似的题目,想当然地认为遇到了原题,欣喜而导致大意,着实可惜。审题时一定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素,第一,审清物体的运动过程和运动状态;第二,审清题目的条件,包括已知条件、隐含条件、临界条件等;第三,审清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

2.规范解题

每年高三模拟考试时,大家会发现两份最终答案一样的试卷,分数却大相径庭,除了卷面以外,就是解题是否规范了。而解题规范从一轮复习就要开始培养。审题后搞清楚考查什么知识点,运用哪些模型,书写时按顺序写出先后研究的过程,使答案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3.合理分配时间

每年考试都会出现理综做不完的情况,就是因为时间没有分配好,建议理化生的分配时长分别为65、50、35分钟(注:适用于北京卷,其他省市试卷可能略有差异),可以适当留一些机动时间,如10分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不完的话要敢于舍弃难题,有舍才有得,在同样的时间内总分高才是胜利,平时练习就要养成计时训练的习惯。

4.把练习当考试,才能把考试当练习

很多同学平时练习时比较散漫,不注重解题规范和合理分配时间,总认为只要在考试时稍加注意就可以了,实际到了考试时与平时状态完全不一样,手忙脚乱,丢东落西,明明会的题目却做不出来或者做错,表面看是时间不够,实质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常言道“平时多练兵,战时少流血”,把平时的练习当做考试,以考试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规范解题,合理分配时间,到考试时才能跟平时练习一样得心应手,完全展示自己的本领。

物理一轮复习应如何进行

1一轮复习是知识的再梳理;

一轮复习是对前期知识的二次梳理,尽可能的不可再留有知识漏洞,而且要有适当的练习,进一步锤炼方法和技巧。对物理弱科的同学,这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因为弱,所以要做好下比别人大的功夫的准备。

2一轮复习是知识的再总结;

一轮复习是前面学习知识基础上再总结,所以这次复习要精耕细作,这是一个把由厚变薄的过程,要辅以一定的练习,这个老师会有所安排,要坚决把老师布置的题做好做完,再一个要建立错题档案,错题中含有大量的做题技巧和教训在其中,有利于同学知识和方法的总结。

3一轮复习是知识与方法的再融合;

高一、高二已经对知识有了一定的学习和掌握,但是掌握得不够深入,现在知识学习结束了,就是通过一定题目的练习,加强对知识应用和做题技巧的进一步掌握,所以这个时期,同学们一定坚持住,坚持就是胜利,这是一段累并快乐的时光,这也是收获期,也是关键期,坚持住,你就胜利了,错失了,你可能就被同学们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4一轮复习也是知识的回归;

一轮复习诚然已经对知识有了 一定的掌握,但是要浓缩,要总结,要归纳,这个时候,有的同学就忽略了课本,对着老师的发的资料,进行学习,这样不一定不行,但是这是对知识最全面的一次复习,一定要好好看看课本,也花不多少时间,因为课本是“宗”,题目再怎么办,也离不开这个基础,下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5一轮复习中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一轮复习中,一定会做许多题,会许多次测试,要正确对待成绩,把每一次测试当成对知识的一次梳理,当成对能力的一次提高,认真对待每一个错题,从中弥补知识,提炼教训,总结经验,把它当成成绩提高的垫脚石,不要考好了,不可一世,考差点,灰心失望,须知最后那次的成绩,才是最重要,一切都 是为了那一次考试,笑在最后,才是成功。

★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计划及策略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指导

★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方法指导及建议

★ 物理怎么高效复习的方法

★ 高考物理复习计划及备考策略

★ 备战中考:物理复习策略指导

★ 高考一轮复习计划202

★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策略

★ 高考优秀作文方法与策略

10.高考物理电学实验分析与思考 篇十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基本理念第一条是“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在课程具体目标的知识与技能中第2条是“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在课程具体目标的知识与技能中第2条是“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从历年和各地的高考来看,高考中电学实验几乎是年年必考,且所占比重较大.

1 高考中电学实验的考查要求

高中物理教学课标对电学实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教学,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各种仪器的相关原理,学会选择各种合适的器材进行实验,可以熟练地使用各种电学仪器.

高考电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重点在于关注学生的能否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能否对实验数据做出正确的分析处理、进而获得实验结果和体验,具备实验的基本素养.更高的要求是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做好实验,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设计.从历年的高考试卷来看,电学实验大多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注重考查学生利用基本实验原理和方法进行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进行实验评估,这种源于教材,异于教材的命题思路,对中学电学实验教学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

2 高考电学实验的命题思路与特点

分析了2014年高考物理实验试题,几乎所以省份都考了电学实验,表1是2014年七份高考试卷中的电学实验试题以及分值、考点和能力考查.

从表1中几个省份和地区的电学实验来看,有以下几个特 点:从权重上看,电学实验题的分值在实验题中所占比重超过一半,(除天津理综考了三个实验,上海物理考了四个实验),北京理综就考了一个电学实验.从内容上看,全国卷、全国新课标1、北京理综、上海物理都考了“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上海采用的是DIS实验), 天津理综、浙江理综考了“测导体的电阻”, 山东理综虽然考了“利用电阻定律测导线长度”,但实际仍然是“测导体的电阻”.从题型上看,电学实验主要以实物连线、作图题、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从考查学生能力上看,电学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论证.实验操作主要考查形式有以下几类:(1)实物连接,如全国卷、山东理综、浙江理综,包括上海物理的示意图连接.(2)实验器材和电路选择,如北京理综和山东理综,海南理综则要求能够画出合适的电路图.(3)电表读数,电学实验中电表读数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如在全国新课标1和山东理综.

数据处理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1)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图,高中物理实验中,数据处理主要采用作图法,通过作图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技能,如全国卷、全国新课标1、北京理综、浙江理综.(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如山东理综.

分析论证的考查形式主要是处理图象,得到图象以后,要根据实验要求通过分析图象,来达到实验目的,如全国卷、全国新课标1、北京理综、浙江理综、上海物理卷.在这方面总体来讲大多数省份是表现地“中规中矩”,笔者以为一定程度上创新程度不够,当然也有不少“闪光点”,如浙江理综卷中电学实验第2小题“数据选择”,该题其实包含了内接法和外接法的误差来源与分析,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再如天津理综卷电学实验第2小题,不但要求设计实验,而且要求能耗最小,该题不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融入了“节能减排”的教育思想.上海物理一如既往地考DIS实验,这应该是今后中学实验的趋势;而北京理综在常规的实验题基础上结合了电源输出功率和路端电压的问题,对学生的知识应用有一定的拓展

3 对电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注重基本电表的使用和结构原理

电学实验主要依靠一定的电表才能完成,而高中阶段主要电表是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对于这些电表,学生在正确使用上基本不存在问题,如电表连接,连接时的注意事项,正确的读数.从历年的电学实验试题来看,读数和单个电表连接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纵观2014年高考,三个电表的读数都涉及到了,而且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得分率较高.但如果涉及到电表的内阻或者电表改装问题时,那么了解电表的结构原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天津理综卷的电学实验第2小题:根据粗测的判断,设计一个测量电路,要求测量尽量准确并使电路能耗较小,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将各元件字母代码标在该元件的符号旁.该题的电路设计,需要的电流表和电压表是需要G表改装而来,如果学生不清楚电流表的结构原理,那么该题就很难解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电表原理结构的讲解,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多用电表的内部结构,为了落实这个教学目标,结合讲解,还应该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动手摸一摸,用一用,甚至可以拆一拆.

3.2 重视电路图的分析

要完成一个电学实验,达到实验目的,就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电路图.从2014年高考中的电学实验可以看出,实验电路图可能是给定的,如全国卷、全国新课标1、北京理综、浙江理综卷等;也可能是要学生自己画或者自己设计的,如海南理综和天津理综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电路图以及适用要求,如内接法和外接法,限流式和分压式接法等,理解这些电路的优点和不足,掌握误差分析和来源.

对于学生来讲,电路图如果要自己设计,那么难度就大大增加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首先可以指导学生从实验目的出发,明确基本的电路图,其次是选择合适的仪器,没有合适的电表应该考虑改装,第三考虑电路的实验误差,选择误差小的实验设计.

3.3 重视实验数据的处理

数据处理和分析论证是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图象来处理数据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充当着重要角色,“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都用到图象法,图象法既能充分体现其直观性,又可以借助其取平均值的做法而减小实验误差.在2014年高考中根据实验数据描点作图,对做出的图象进行分析处理是考查学生的主要形式.而且近年来电学实验的设计逐渐倾向于真实的实验情景,而且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实际,不能在理想化状态下来处理,这也就要求平时的实验教学不能是“黑板上谈兵”,哪怕在高三的复习中也一样.我们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把所有高考要求的实验又重新做了一遍,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和提升,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非常突出.

3.4 重视电学实验误差的来源分析

实验误差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之分,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装置或方案的本身所造成的,无法避免;而偶然误差是由于在实验操作、实际测量过程中产生的.电学实验中,系统误差的分析尤为重要,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电表大都是理想电表,但在实验中是基于真实的条件下获得的,而且现在高考实验都趋向于真实的实验情景,如浙江理综卷22(2)题由于学生不知道两组实验数据的差异(差异其实就是由于电表的系统误差造成的)而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应让学生知道实验不是理想情景,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误差分析意识,如电流表的分压作用,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等因素所导致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有知道了误差来源,才能通过实验原理、目的、条件的分析,完善设计思路,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精度.

3.5 在教材基础上合理的拓展

高考电学实验虽然都来自教材,但或多或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与创新.如新课标1第23题对“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进行了创新和拓展;天津理综卷9(3)②题把电表改装融入了实验;北京理综卷21(5)把电源输出功率和路端电压的关系融入了电学实验;有点是把力学实验与电学实验结合在了一起(有点类似传感器的味道),如山东理综把长度测量与电学实验结合起来;更有甚者是知识点的考查不“显山漏水”,却暗藏杀机,如浙江理综卷22(2)巧妙地把电表的误差分析融入了数据处理中,许多考生一时反应不过来.由此可见,高考实验的不断创新和拓展,势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合理地对外迁移.

11.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什么? 篇十一

例如:在一种新的“子母球”表演中, 让同一竖直线上的小球A和小球B, 从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ph (p>1) 和h的地方同时由静止释放, 如右图所示。球A的质量为m, 球B的质量为3m。设所有碰撞都是弹性碰撞,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忽略球的直径、空气阻力及碰撞时间。求: (1) 求球B第一次落地时球A的速度大小; (2) 若球B在第一次上升过程中就能与球A相碰, 求p的取值范围; (3) 在 (2) 情形下, 要使球A第一次碰后能到达比其释放点更高的位置, 求p应满足的条件。

这道题涉及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能量守恒与动量守恒的应用, 难易设计有梯度, 第一问设置比较简单, 主要考查考生对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的理解能力。第二问难度适中, 关键是分析出符合题干的临界条件, 再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作答, 考查了物理规律的简单应用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第三问难度较大, 但是难点并不是在于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 而是在于隐蔽条件的挖掘与对物理情境的分析, 以及数学过程的计算。主要考查了考生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与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若要在考试中利用较短时间完整地解出这道题, 考生必须熟悉掌握题目所包含的物理概念以及规律, 同时要具备良好的情境分析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能从物理模型、物理条件中迅速找到临界条件, 并能够利用数学方法准确无误地计算出最终结果。所以, 教师必须从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检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否真正理解了, 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运用, 同时还可以锻炼并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12.高考物理实验方法,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什么? 篇十二

实验综合题是高考的热点问题,高考再现率为100%。要想快速而准确的解决实验综合题,不仅要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要理解实验原理。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化学实验方面的应考能力有质的飞跃,归纳总结了以下几个步骤供学习参考。

一、导气管的连接

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对于吸收装置,若为洗气瓶则应“长”进(利于杂质的充分吸收)“短”出(利于气体导出);若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水分和,则应“粗”进(同样利用和水蒸气的充分吸收)“细”出(利于余气的导出);若为了排水量气时,应“短”进“长”出,被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气体的体积。

二、仪器的连接

根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根据实验的目的决定仪器的排列组装顺序,一般遵循气体制取→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的保护与尾气处理。其中除杂与干燥的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则应先净化后干燥。尾气处理一般用溶液吸收或将气体点燃。

三、气密性的检查

制气装置一般都存在气密性检查问题。关键是何时进行气密性检查?如何进行气密性检查?显然应在仪器连接完之后,添加药品之前进行气密性检查。气密性检查的方法虽多种多样,但总的原则是堵死一头,另一头通过导管插入水中,再微热(用掌心或酒精灯)容积较大的玻璃容器,若水中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导管中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表示气密性良好,否则须重新组装与调试。

四、防倒吸

用溶液吸收气体或排水集气的实验中都要防倒吸。防倒吸一般可分为两种方法:一是在装置中防倒吸(如在装置中加安全瓶或用倒扣的漏斗吸收气体等);二是在加热制气并用排水集气或用溶液洗气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应先取出插在溶液中的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倒吸。

五、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能否达到目的;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③原料的利用率高低;④过程是否简捷优化;⑤有无对环境污染;⑥实验的误差大小等等。能达到上述六点要求的实验方案应该说不失为最优实验方案。最优方案的设计应遵循上述实验方案评价的六原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实验目的实现,必须选择简捷而正确的操作程序。

六、实验结果的分析

13.八年级下物理实验题归类总结 篇十三

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

下一些猜想:

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

与结论。

(1)你选择的猜想是。(填写序号)

(2)实验探究步骤:.二、牛顿第一定律

1..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

(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

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

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

(2)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3)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

车。(4)由图示可知,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

_____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

平衡力” 或“不受力”),这个力改变了小车的。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

将。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三、二力平衡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

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

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

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

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图b的探究方案中

研究对象是;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

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

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为什么?

(5)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

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

四、探究摩擦力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上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

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

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

样的结论对吗?。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

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由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由图中乙、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5)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

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2.如图所示是小明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图中铜块和木块的大小

和形状完全相同。

(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运动。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3)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N。

(4)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相同,可得到的结

论是。

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例

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

平面上做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

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

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表现出来。这种探究方法叫法。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法。例如:

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

改变,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五、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

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

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

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

铁锤,如图C。根据小明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

(2)实验过程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_______________

表现出来的.本实验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

(5)小明将方凳和铁锤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乙所示,比较

甲、乙两种情况后,小明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接触面的材

料有关,请对此结论

作出简要评价._____。

六、液体压强

.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图中各图所示的操作。

(1)比较图中代号为、、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比较、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3)比较A、D、E三个图,可以看出:。

七、大气压和流体压强

1、小明同学利用标有“4.5mL”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

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2)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

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静止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8.2N。

2(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6cm,活塞的横截面积为cm。

(4)测得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Pa。(保留二位小数)

(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

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

八、浮力

1、小刚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

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填序号)

(2)分析,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酒精中所受的浮力是N。

3(4)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该金属块的密度是kg/m。(g取10 N/kg);

(5)该实验在探究过程中使用了___________法进行实验。

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 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 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④ 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 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

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

实验中: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这一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猜想是不正确的(填

上面猜想的序号)。

3、给你一杯清水、一个熟鸡蛋和适量的食盐,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是否

有关。简要写出你的实验验证的方法

14.高考化学实验题必考的知识点 篇十四

1.实验现象答题模板三角度

(1)有关溶液的现象描述(五大类)

①颜色由……变成……;

②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

③溶液变浑浊或生成(产生)……(颜色)沉淀;

④溶液发生倒吸;

⑤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等。

(2)有关固体物质的现象描述(四大类)

①……(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②……(固体)逐渐溶解;

③……(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

④……(固体)颜色由……变成……。

(3)有关气体的现象描述(三大类)

①生成……色(味)气体;

②气体由……色变成……色;

③气体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

2.现象描述时的注意事项

(1)现象描述要全面: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闻到的。

(2)要注重对本质现象的观察:本质现象就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现象。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固体”是本质现象,因为由此现象可正确理解化学变化这个概念,而发出“耀眼的白光”则是非本质现象。因此,观察实验现象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主要的观察对象。

(3)现象描述要准确:

①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而不能用结论“生成四氧化三铁”代替“生成黑色固体”。

②要明确“光”和“火焰”、“烟”和“雾”等概念的区别,不能相互代替。

★ 高考化学实验题重要知识点总结

★ 高考复习化学实验题,高考化学复习方法

★ 生物高考必考知识点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高考必考)

★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化学实验范文

★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汇集

★ 有机化学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考化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

15.高考物理力学及运动大题强化 篇十五

2.一弹性小球自5m高处自由下落,掉在地板上,每与地面碰撞一次,速度减小到碰撞前速度的碰撞的时间,计算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运动所经过的路程、时间、位移.(g取10m/s2)

3.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01 = 10m/s竖直上抛,同时小球B从一高为h = 4m的平台上以初速v02= 6m/s竖直上

抛.忽略空气阻力,两球同时到达同一高度的时间、地点和速度分别为多少?(g=10m/s2)

4.甲、乙、丙三辆车行驶在平直公路上,车速分别为6m/s、8 m/s、9 m/s.当甲、乙、丙三车依次相距5m时,乙车驾驶员发现甲车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做减速运动,于是乙也立即做减速运动,丙车驾驶员也同样处理.如图2-15(原图2-23)所示.直到三车都停下来时均未发生撞车事故.求丙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至少应为多大?

5.一电梯,启动时匀加速上升,加速度为2m/s2,制动时匀减速上升,加速度为-1m/s2,楼高52m.求:

⑴ 若上升的最大速度为6m/s,电梯升到楼顶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⑵如果电梯先加速上升,然后匀速上升,最后减速上升,全程共用时间为16s.上升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6.子弹从枪口射出速度大小是30 m/s,某人每隔1s竖直向上开枪,假定子弹在升降过程中都不相碰,不计空气

阻力,试求:

⑴空中最多能有几颗子弹?

⑵设在t=0时,将第一颗子弹射出,在哪些时刻它和以后射出的子弹在空中相遇而过?

⑶这些子弹在距射出处多高的地方依次与第一颗子弹相遇?(g=10 m/s2)

上一篇:用微笑钓鱼励志美文下一篇:环卫收费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