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羚羊木雕》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11篇)
1.《散步》《羚羊木雕》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一
●教学设计
课文:《羚羊木雕》
一、课文理解
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叙事散文。
这篇文章给我们展现了家庭生活中一出最常见的矛盾冲突:孩子与父母对某些问题产生分歧、闹矛盾时,作为孩子,该怎么做?作为大人,又将如何抉择?本文给为人父母、为人子女者亮出了一面镜子,它告诫我们:人与人之间,即使是在家庭内部成员之间,及时沟通思想,交换看法,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学重点
⑴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浓浓亲情,珍视真诚无私的友情;
⑵整体感知课文,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中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性格,能以坦诚的心理与父母沟通。
三、教学难点
⑴揣摩语言,体味其中的感情;
⑵学会辩论,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㈠.导入:同学们,拥有友情是幸福美好的,而浓郁的亲情则更是令人醉心的生活财富。可是现实中偶或的分歧、冲突,使得纯真、美好的友情承受无助、无奈的伤害时,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又会思考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因羚羊木雕而引发的故事,去感受故事中“我”的无奈伤心甚至流泪。
㈡.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口述与听写相结合)特别强调下列加点字的写法:
怦怦(pēng)跳:心跳的声音。竖心旁,与心情有关,心不平静,所以怦怦直跳。..寒颤(zhàn):发抖。另有颤(chàn)抖,颤动发抖。左为“亶”(音dǎn,古文字,.实在、诚然的意思。);右为“页”字,与头有关,如:头顶的“顶”、脖子,“颈项“的“颈”和“项”等。
㈢.分角色朗读课文:故事叙述者、我、爸爸、妈妈、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要求:落落大方,语气连贯。语调符合人物性格。表演后大家评议。】
㈣.分析课文: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
物?
【明确情节:“查问木雕“(妈妈、爸爸、我)→插叙“赠送木雕”(我、万芳)→强迫取回木雕(我、奶奶、爸爸、妈妈)→永远友好(万芳和我)】
㈤.品味、揣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1.开篇用“突然”一词,使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显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2.母女对话神态的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表明妈妈为一件工艺品伤害了孩子的心。
妈妈 孩子 突然间(惊慌)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惊吓)小声地说 目光紧紧地盯着我(神态)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十分严厉(严厉)声音有些发抖(害怕)坚定(固执生硬)哭着喊了起来(反抗)
对话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3.通过写妈妈逼迫、追查,表现她的态度,显示了文中“我”的妈妈是怎样一个形象? 【提示:外在的形象是指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在的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点拨:妈妈的精神面貌——咄咄逼人。再三强调羚羊木雕的贵重,其实这是用这个砝码去衡量孩子在大人心中的分量;性格特征——只知羚羊贵重,不知友情珍贵,即重财轻义。】
4.从爸爸“静静地点燃一支烟”、假惺惺地对我说、爸爸声音一直很平静以及谈话的内容、看她的神态是否与妈妈相同,可以看出爸爸不同于妈妈个性是什么?【明确:妈妈严厉;爸爸深沉、冷酷。】
5.奶奶很简省的一句:“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奶奶的话对“我”父母逼迫要回木雕粗暴做法的批评,奶奶懂得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友谊,是明理的,但力量有限,又左右为难。】
6.“我”的重情、软弱;万芳的仗义、明理的性格,分析略讲。㈥.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后三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1.写月光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以冷冷的月光烘托“我”心情的哀伤。】
2.写万芳的出现有什么作用?
【明确:暗示她心理变化,是对“我”反悔的原谅。】
3.“我”为什么“还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明确:“流泪”既是被逼反悔的伤感,又是因为友情的感动。】 4.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多么不光彩的事呀!”用心理描写揭示大人的狭隘、重财轻义对孩子纯洁心理的伤害。】
(以上为第一课时)
㈦.课文内容研讨:
讨论下列问题,要提炼观点,做出有理有据的分析。
1.你是怎样认识围绕羚羊木雕发生的这场矛盾的?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鼓励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理解,如万芳的妈妈说:“你怎么„„呢?”据此设想:“我”妈妈如果委婉地去跟万芳的妈妈说这件事,劝万芳妈妈不要责怪万芳,好好跟万芳说,万芳就能主动把木雕还给我,这样既可保护孩子的感情,又可以让孩子更懂事。】
2.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包括大人在内,有事要同人商量,尽可能地考虑周全,消除隐患,就能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假如当初父母讲明白木雕的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把它送人,再则女儿事先征求父母的意见,也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
3.本文叙述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表现了两代人甚至三代人行为处世的观念冲突,反映是一个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教育的问题。但从不同角度探究,文章主旨各不相同,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示例①赞美少年朋友真诚无私的友谊,告诫父母理解子女,尊重他们的友情和人格。②批评大人们重财轻义的思想,告诫父母要尊重子女的感情。③家庭成员之间,包括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彼此的理解、尊重和情感的交流。】
㈧.课堂辩讨: 1.确定辩论议题:
⑴.父母逼孩子要回送人的东西,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你是父母你会怎么处理这件情?
⑵.友谊和钱财孰重孰轻,应怎样正确对待?
⑶.你如果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你会怎么处理? ⑷.父母有了错误缺点时,孩子应该怎样对待父母? „„
2.按学生观点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
3.就辩论中双方的观点、理由、态度、方法进行点评。㈨.课堂小结:
一件围绕羚羊木雕而引发的平凡的家庭小事,却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方面是少年世界的友爱、友情,另一方面是成人世界既有对子女的疼爱深情,又有因事情的不当处理对孩子人格和友情的伤害。生活中的一朵浪花提出一个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会大问题。现实中让我们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馨!
㈩.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以上为第二课时)附: 板书设计
(一)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1— 16)“查问木雕”
写爸妈为了羚羊木雕而伤害了“我”的心。第二部分(17—23)“赠送木雕”
写“我”和万芳的真挚的友谊。(插叙)
第三部分(24—25)“强迫取回木雕”
用奶奶反衬爸妈,暗寓对父母的批评。
第四部分(26—38)“永远友好”
写“我”讨回木雕的过程和痛苦心情。
(二)人物形象 妈妈:重财轻义、生硬固执 爸爸:深沉、冷酷 奶奶:明白事理 “我”:重情、软弱 万芳:仗义、明理 万芳的妈妈:严厉、泼辣
2.《散步》《羚羊木雕》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二
1 新课标解读
1.1 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 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 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学生能够开阔视野, 丰富生活经历, 形成跨文化意识,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发展创新能力, 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2 课程基本理念
1) 注重素质教育, 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2) 面向全体学生, 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
3) 整体设计目标, 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4) 强调学习过程, 体现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5) 优化评价方式, 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6) 丰富课程资源, 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1.3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促进心智发展, 提高综合人文素养。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详见表1)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的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4 分级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各个级别的的目标是指学生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应达到的综合行为表现。鉴于本文我们主要分析的是七年级的教材, 那么根据表2可以看出, 七年级的英语学习要达到三级, 而且在这个级别的有这样一些要求。首先, 在七年级英语课程学习完之后, 能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其次,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 (如学校、家庭生活) 交换信息, 能听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 编写简单的故事;能根据提示简要描述一件事情, 参与简单的角色等活动。最后;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 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2 教材分析
2.1 教材理念层面的分析
新目标英语以任务型语言教学为编写理念, 采取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以任务为中心, 在运用语言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来学习、体会、掌握语言。编写的思路是以话题为主线, 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兼顾交际功能和语言知识结构的学习, 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情。
我们用课标的理念来分析, 有以下四点。第一, 从目的来看, 主要是运用语言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来学习、体会、掌握语言,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有目的地做事情。这一点充分体现注重素质教育, 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另外强调学习过程, 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第二, 从编写思路看, 以一种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 这种思路充分把握英语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为目标的整体设计提供一种标准;第三, 从主要的课堂教学方式来看, 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以任务为中心, 开展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充分体现课标中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使得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发展个性的过程成为可能。第四, 从评价来看, 此理念中没有明显提到, 我们知道, 课标要求要优化评价方式, 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而且提出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尽管说评价是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 和教材没有直接的联系, 但是仍然需要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指导, 不仅有利于新手老师的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评价, 从而树立起对英语学习的自信, 进一步积极地学习英语。
2.2 教材特点的分析
这部分我们从课程目标五个维度, 进一步对教材的特点进行剖析, 以此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第一, 采用“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编写思路。以“话题”统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语法结构为表述话题内容和实现内容相关的交际功能服务。为此, 教材采用不同层次的“任务”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让学生通过“用语言做事情”来学习和使用英语。这一点恰恰体现课程目标在语言知识方面的要求, 即语音、词汇、语法 (结构) 、功能、话题。
第二, 单元教学结构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每个单元主要分为Section A和Section B两部分。Section A是基本的教学内容, 着重于听说练习, 兼顾语法学习;Section B在Section A的基础上将话题进一步拓展, 除听说外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 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口、笔头输出。主要是以“先听说、后读写、再评价”的结构来安排的。这一点体现课标要求的发展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语言技能。这一点也符合三级课程目标对语言技能方面的要求, 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第三, 重视学习策略指导,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各项技能训练和语言知识训练中都渗透了学习策略的培养。我们都知道, 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那么在本教材中, 一些活动的安排正体现这一点, 如听前、读前的预测, 听中、读中的推理和判断、词汇猜测等。其次, 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加以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行动和步骤, 这一点体现在, 教材优化了的Self Check部分的活动, 除了提供单元学习成果检测活动外, 更侧重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 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行动, 教材中设计了很多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 不仅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操练新语言, 还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平台, 让学生使用所学语言交流信息、分享学习成果或共同解决某个问题, 并在此过程中互相帮助, 共同进步。
第四, 重视文化的渗透, 开阔学生文化视野,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教材既介绍了英语国家的文化, 又介绍了我国民族文化, 同时还介绍了其他非英语国家的文化, 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扩大视野, 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 对世界文化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 并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 教材力图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培养学生用英语介绍我国文化的能力。此外, 教材也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 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 注重对学生品格的培养, 这在每一单元学生所围绕的话题情境就可以看出, 并不是简单的会说会听几句英语, 而是要明白要表达的目的, 这样不仅合理的运用语言, 而且在这个交流的过程, 互相传递着彼此的思想。
2.3 对预备篇第一单元的具体分析
本单元将字母学习和功能学习相结合, 第一页和第三页循序渐进地呈现了问候的表达法, 并主要通过听、说活动让学生巩固、运用, 还介绍了8个常见的英文名字。第二页和第四页侧重于字母教学, 要求学生能认读字母A至H的大小写, 掌握它们的先后顺序以及书写规范, 并结合本单元字母和单词, 了解元音字母A和E的常见发音。最后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融入本单元功能结构的歌谣, 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的目标语言。
1a-1c部分的作用是热身教学。活动1a通过图文导入整个单元的语境、话题, 并呈现表示问候的语言功能, 以及8个常见的英文名字。活动1b通过听力输入的方式呈现问候的表达法Hi./Hello./Good morning.活动1c让学生模仿录音, 进行控制性的口语输出。2a-2e部分的作用是字母教学。本单元让学生在熟悉8个英文名字的基础上, 学习8个名字的首字母A至H。其中2a-2b关注的是字母的发音和顺序, 2c-2d关注的是字母的写法, 以及大小写的匹配。活动2e呈现了字母A至H构成的首字母缩略词, 要求学生了解这些字母在生活中的含义, 激发学生学好字母的兴趣, 同时让他们认识到字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a-3d部分的作用是拓展第一页的功能结构。本部分通过图文及听力的形式导入新增的语境和问候表达法, 即下午、晚上等其他时段使用的问候语及应答方法: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 (活动3a-3b) A:How are you?B:I’m fine, thanks./I’m OK. (活动3c-3d) 通过3a、3c的听力练习和3b、3d的对话练习, 让学生综合运用本部分的核心句型和重点词汇, 进行互致问候的语言交流活动。4a-4d部分的作用是复习字母以及语音教学。活动4a让学生为学过的8个名字排序, 从而复习字母A至H的顺序以及8个英文名字的拼写。活动4b让学生通过熟悉的字母和单词解决新问题, 学会根据刚刚总结的字母A至H的发音规律, 试着读出第二栏生词。本部分要求学生先感知单词的发音, 再去总结, 然后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活动4d通过听唱活动来梳理和总结本单元所学重点句型和功能。
本单元的重难点在于熟练运用问候他人的多种表达法, 包括Hi./Hello./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A:How are you?B:I’m fine, thanks.本单元还介绍了8个常见的英文名字, 学生需要区分男名和女名。在后面的学习中, 学生还会接触到更多的英文名字, 虽然教材不要求学生记忆这些名字, 学生需要熟悉它们, 以免它们成为学习的障碍。此外, 本单元在学习8个英文名字的基础上, 总结了元音字母A和E的发音。掌握元音字母的基本发音是后面英语学习的基础, 在随后两个预备篇单元中, 教材还将继续总结其他几个元音字母的发音。
3 总结
通过以课标为基准, 对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材的分析, 我们看出, 此教材在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 其理念和主要特点基本与课标的理念和要求相符, 但是在评价方面本文认为还需要再做一点改进, 尽管每个单元的Self Check部分编写了检测活动, 以此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合作完成对单元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自我评价。但是本文认为, 最好在每个单元的听力和阅读方面的活动里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评价小建议。具体应该是什么还需要再以后的实践中继续探讨, 但首先要体现评价的多元化和全方位, 避免说空话, 要提实实在在的有助于学生学习, 教师教学的建议。
摘要:该文通过对初中英语新课标中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分级标准进行研读, 从而对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材从理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其理念和主要特点基本充分反应了课标的理念和要求, 在评价方面认为还需要再做一点改进, 这也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新课标,教材,理念,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道义, 郑旺全.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散步》《羚羊木雕》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三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主要是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美,进而学会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培养爱家(小家),爱国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让爱住我家》,感受温馨的家庭,浓浓的亲情。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言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记得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跟着他们家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2.师生配乐朗读(老师示范第1.2段,学生接着齐读),
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归结为“和美”)
3.引导学生“说事”。
4.反馈、点评、小结:
我们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初春田野上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
三、深入文本、读文寻情
1.研讨。
①在决定走大路还是小路时,为什么“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②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③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④在小路不好走的地方,这家人是怎么做的?(“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家庭和美,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
(1)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2)试着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明确:“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
儿子乖巧、可爱。
四、探寻美点、品赏语言
(1)这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让我们细细咀嚼品味,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师提示
美在:
A.春景的生动描绘。
B.对称句式的使用。
C.用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思想感情。
D.明快又含蓄、浅显又深刻、催人玩味深思的语言。
(2)师生共同赏析
景美
生深情朗诵第4段春景描写。
生赏析,第4段描写了“田野、新绿、嫩芽、冬水”等景物,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对称句式美
①师:“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明确: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②生赏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③学生深情赏读文中对称句式:领读-跟读。
……
五、赏读入心突破难点
1.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2.反馈:“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写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态度,“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以小见大”手法)
六、拓展运用畅叙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本文通过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现了家庭成员间互相谦让爱护的浓浓亲情。其中尤其体现了中年人赡养老人和抚育儿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这节课里,我们作了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我们领略到了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我们体会到了古朴动人的人情之美,我们也品味到了秀美隽永的语言之美,我们还学习到了以小见大的技巧之美。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它如阳光,温暖馨香;它像美酒,醇香醉人;它似橄榄,让人回味。充满亲情的家,既是避风的港湾;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请珍爱亲情,传递亲情,勇于担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让社会更和谐!
最后老师也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一幅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八、创新作业感恩亲情
1.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写亲情:
用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写写对亲情的感受。
侯晓旭
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课本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积累字、词的习惯。
3、正确流利地朗读,体会文章生机勃勃的意境美。
4、感受文中尊老爱幼的人性美,引领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体会文章生机勃勃的意境美。
2、感受文中尊老爱幼的人性美,引领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文章结尾最后一句话,从而领会文章主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之前,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跟家人在一起时,都做哪些事情?
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一次平常的散步,又为我们表现了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二、实施目标
(一)听读感知
1、听准字音,勾画、积累重要字词或自己喜欢的字、词。
2、结合屏幕上的问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①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②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小矛盾?
③这一矛盾是如何解决的?
(二)字词积累:
熬(áo)嫩(nèn)芽咕咕(gū)地
分歧(qí)霎(shà)时水波粼粼(lín)
信服:信任佩服。
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三)研读课文
1、散步的原因是什么?
①请学生说说“我”为什么散步?
为了母亲。“她老了……应该多走。”
为了感受春天的美景。“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②师生对话交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
以“我”的口吻,结合文中描写和屏幕上展示的图片,写一两句劝说母亲散步的话。
③朗读课文段落,感受初春美丽的田野风光及作者浓浓的孝意。
2、散步时发生了什么矛盾?
①发生了什么小矛盾?
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小路: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②“我”的选定是什么?“我”做这个决定为难吗?
为难。“我”选择了走大路。“一切都取决于我,我感到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③在很为难的情况下,为什么“我”选择了走大路?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尊重、孝敬、关爱。
④朗读课文段落,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3、这一矛盾是如何解决的?
①按“我”的决定做了吗?这一矛盾是如何解决的?
母亲变了主意,走大路。
②“变了主意”、“摸摸儿子的小脑袋”,表明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表明了慈爱、温和的性格,以及对“我”儿子的无比疼爱。
③教师适当小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4、体会主题:
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那么很仔细”?为什么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后教师根据情况适当小结。
总结:
《散步》这篇散文质朴地表达了家庭的温情与幸福。作者劝说母亲出去散步;为了母亲,选择大路;背过母亲,走过小路。这美好的亲情源于爱,而每个家庭成员负责任的生活是对爱的最好表达和诠释。
(四)我的感悟:
1、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2、作为子女,又该怎么做?
鼓励学生积极反思、交流、发言,教师最后以作家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作结。
三、作业布置:
亲情无处不在,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请你抓住生活中的某一细节和某一瞬间,写一个表现“亲情”的片段。
杨梦兰
5.《散步》《羚羊木雕》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五
Unit 1 课中充分的利用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教学,如:利用多媒体和数字卡片把枯燥的数字教活了,为英语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问题导学贯穿整堂课,问,随时随地。让课堂真正地以问号开始,以问号结束。让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思维状态。整堂课教学步骤清晰,思路顺畅,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同时渗透了情感教育,如:生活中的重要电话号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但教学过程中,后面时间有点紧,所以最后的任务是布置学生课后完成。造成时间紧张的原因有三点,一是学生提问复习时有点拖拉;二是在进行数字链游戏时学生没做过,有点迟缓;三是数字教学用的时间超时了。所以,以后在时间观念上还要加强。总之,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的来说令人满意。也从此让我懂得英语教师也应该用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英语教学。这种新的眼光可以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更富有创造性,更紧跟时代,更令人满意。所以教育理念的更新也势在必行。
Unit 2
本单元的核心教学项目是介绍家庭成员,涉及到称谓、人名的拼写等有关知识。从本课的教学任务来看,难度并不大,需掌握的知识是学生所熟知的,且这部分内容又是学生感兴趣、愿意多了解的。
本单元的语法项目是be动词的用法。通过活动2的训练,学生们对这一语法项目的掌握情况良好。通过对be动词在陈述句、疑问句、否定句中及不同主 语的句子的练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熟练掌握了它的用法。
由于本话题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课堂教学多以小组形式开展,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都争着抢着回答问题,正确率也较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下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Unit 3 本单元主要是在特殊疑问句What’s this /that?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一般疑问句Is this/that a/your„?去确认周围的事物,并呈现了学习文具类单词。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句型What’s this /that? It’s„学生对这个话题是十分感兴趣的,如何在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热情的同时,熟练掌握并运用一般疑问句来认识物品,是本单元重点关注和需要突破的问题,应注意的是,问句中的this /that在回答时要用it替代,以避免重复使用。
在教学时我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单词pencil, my, pen, ruler, box, what.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单词that’s ,schoolbag, crayon, pencil case, lunch box, where, over,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日常交际用语Is this/that a/your„?及其应答 Yes, it is./No, it isn’t.在情景中学生可以运用This is for you.No, thank you.。学生在学习内容的时候,对于单词的读音掌握不是很好,在单词教学时,可以借助图片或动作,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结合句型进行教学,做到词不离句,词句结合。在教学Story time时,我利用实物和其他音像资料及简笔画,教学Is this/that a/your„?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运用,以培养学生用英语自由表达的能力和兴趣,同时穿插适当的歌曲和猜的游戏。
在新授的时候我还给学生拓展一些其他常见的学习用品的英语表达,如ball pen、pencil box、knife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在进行本单元语音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感受r在单词中的发音,并教给他们语音归纳的方法(r前面如果有元音字母,就会与它们结合发其他的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习惯。
本单元接触的是一般疑问句,有的学生还是不能灵活运用,学生在读音上还需要多指导,另外学生在抄写句子时,总会把句首的It写成it,所以这里的问题还要多加强调和练习。
Unit 4 本单元主要是谈论话题“Things around the house”,其中Section A则围绕学习“询问物品的位置”这个本单元的重点而展开多种任务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基本句型“Where’s/ Where’re ~~~? It’s/ They’re on/in/under~~~~.”和 “Yes/No”疑问句,进一步体会和学会运用“Where„? Yes/No”疑问句的用法;学会运用方位介词“on/in/under”来表达物品的位置。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听关键词、推测词意的学习策略,识别不同物品的位置。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居环境,热爱自己的家,又能促使学生通过想象来设计自己理想中的房间和对好的生活习惯的重新认识。
整个过程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我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他们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guessing game 这个环节没 有达到预设的效果,练习的过程中有点仓促,每组所猜的人员较少。Memory challenge 这个环节举手的学生太少,没有达到高潮。学生所记住的单词只是在本单元所出现的,而以前所学的老是忘记。在写作练习中,部分学生总是将be动词给丢了,没有完全理解句子结构的搭配。
Unit 5 本单元重点学习的语法是do 和 does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以及它们的回答方式,与此同时学习与运动有关的一些词汇。为此,在本单元我运用不同形式鼓励学生使用目标语言,在任务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本人就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愉快的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力。
Unit 6
由于初一新生英语水平层次不齐,为了照顾大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因此,我这节课仅内容完成p31(1a―1c)。通过多媒体展示信息,由最熟悉的话题导入新课,有利于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操练句型“Do you like...?”来掌握新词汇如 hamburgers,tomatoes,broccoli等。同时,通过学习新词汇加深对“Do you like„?”句型的理解。不足之处是互动不够全面,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羞于开口,今后还要多鼓励他们,为他们营造好的学习英语的氛围,让他们大胆开口说英语。
Unit 7
这堂课的重点是数字的教学和询问价格。新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从这点出发,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这堂课的设计:
1、强调语言运用,注重能力培养。在这堂课中,我用pair work , group work,还有体现综合能力的模拟购物能力。并通过听做、说唱、表演、读写和视听等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培养兴趣、形成语感和交流能力的目的。
2、环节导入承前启后,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新课开始,从简单入手,利用chant来复习已有知识,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这堂课的不足之处: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从而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导入和巩固数字的过程中,可以让全班同学齐读,而不是抽读。
2、没有充分利用好板书。在这堂课中,学生可能对这些数字特别容易混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板书来做出比较,突出数字规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就容易掌握了。
3、课堂节奏慢,结果导致最后的group work没有时间完成。以后要多注意课堂时间的把握。
4、对每一步骤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够清晰,导致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不紧密。在教学过程中,操作过于呆板,不够灵活机智,影响教学质量。
通过这一课,我对如何备好课,吸引学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的真正含 义。
Unit 8
本单元的主题是询问和谈论日期,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一系列的交际活动,使学生掌握日期的表达法,正确使用 when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对日期进行询问。在学习日期的表达法时要先学习序数词的构成,学生在以前的课程里已经学习了基数词,对于两种数词之间的区别一定会令学生感到头痛,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找出构成规律,总结特殊变化,对比强化记忆。
采用 Classifying,Contrasting 和 Role—playing 的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实物(大挂历、日历)或制作课件(反映月份特征,课内外活动)等来展开课堂教学、Pairwork 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或游戏等小组活动,进行 “ 询问和谈论日期 ” 的课堂教学和练习。本单元的教学法:语音教学——让学生进行模仿操练;词汇教学——采取情景介绍或演示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操练、理解含义.并学会运用;口语教学——采取 pairwork 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或游戏等小组活动互相操练;听力教学——采取图文配对和对话选择的方式;写作教学——以填表、造句为主;语法教学——总结规律、抓住特征、模仿操练。不仅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教授学生了解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
Unit 9 本课是一节任务型教学研究课着重以不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目标语言。用 学生日常熟悉的事物来教授新课。
1导入用关于学校科目的chant来引入新课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入课程的场景当中。
2把各科教师的照片、学生们喜爱的画片和目标语言结合起来能够加深学生对目标语言的理解。
3使用Pair work的形式讨论学生的课程表使目标语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4听力部分的Report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口试的形式是一种很好的练习方式。
6.《散步》《羚羊木雕》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六
教材分析:
一直以来,众多人都局限于将本文定位为一篇反映亲情、友情的文章。旨在揭示子女与父母发生了冲突时,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怎样正确对待友情。而实际上从物质之利、朋友道义和话语霸权的角度切入,可以为文章打开一个全新的解读空间,提升文章的审美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 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的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一组成长话题:
“我已渐渐长大,翅膀上的羽翼更加丰满,在辽阔的蓝天下自由飞翔„
我已渐渐长大,变得不再听父母的话;我已渐渐长大,变得不再是父母心中的乖孩子;我已渐渐长大,虚荣心让我争强好胜„„
我不知道我已渐渐长大,只知我跳得更高了,望得更远了,全身上下变得更有力气了„我固执了,和父母疏远了„深沉了,爱半夜起来听一下夜之声了„„ 长大后也有忧愁,有时朋友相见不愿与其交谈.有时,父母向你唠叨几句,你就心头很火,然后就会做出意想不到的傻事。”
刚刚升入中学的你,在悄悄的长大,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节课学习的<<羚羊木雕>>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2、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看清字形 抹泪 攥着 逮着玩 ...怦怦 树杈 脸颊 ...
二、整体感知:
1、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 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木雕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
2、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句子。
幻灯出示 参考答案 一个 的故事。伤感 一个 的木雕。珍贵黑色 一个 的爸爸。婉转持重成稳 一个 的妈妈 态度生硬固执 一个 的奶奶。明白事理 一个 的万芳。仗义明理 一个 的“我”。重情软弱
三、分角色朗读,注意人物的神态和语气。(品味人物个性语言,揣摩人物性格、心理)
朗读要求:
A、把握好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B、处理好语速、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
(一)体会语言中的心情和性格
1、“那只羚羊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这说明妈妈把羚羊木雕看得很重——但看重的并非它的艺术价值,而是它的贵重,明确说,她看重的是金钱。
2、“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只几句话,十个字,一个叹号,便把矛盾冲突推向了顶峰,妈妈的“金钱至上”也同时凸现出来。
3、奶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奶奶反对向万芳索回”羚羊木雕“,要爱护孩子的自尊、信用,但奶奶做不了主,当不起家。奶奶的劝阻,表明了奶奶的观点态度。
(二)将下面的神情动作描写归位,体会“我”的心情。
1、“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 不能把羚羊还我„„”()
2、“不!”()
3、“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
4、“没有卖„„我送人了。”()A.我小声地说。
B.我觉得自己声音有些发抖。C。我哭着喊了起来。D.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三)下面的话分别是谁说的,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性格?
A.“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B.“是的,这是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
拿去送人啊!”
C.“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 “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呆会儿揍她!”
D.“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小结: 语言描写的作用
1、准确地反映出人物的身分、年龄。
2、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性格。
四、合作探究:
1、写月亮冷冷的有什么作用? 此处的环境描写表现了因为“我”的反悔而失去友谊后的伤心、难过和孤单的感情。
2、“我”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3、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哪些?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4、“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义是什么? 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但我是迫不得已,主要怪父母不懂孩子的心、孩子之间的感情。只知木雕贵重,不知有比这更贵重的东西,不知尊重孩子的感情及人格,态度简单生硬。
五、小小辩论会:
(1)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2)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你的看法是怎样的? 明确: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我”心目中珍视的是友情,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如果当初父母讲明白羚羊木雕怎样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送人)。
“我”也是有欠缺的(倘若女儿事先征求一下父母意见,也就没事。可见,小朋友还不大懂事,凡事应该征求父母意见,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
六、课堂小结
总起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七、老师寄语: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都渐渐长大了,做事情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我们已经开始成了“小大人”了,但是父母最终还是我们最忠实的监护人,我们也要设身处地为父母想想,想想他们的感受,在生活中,学会沟通,让父母理解自己,自己也要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学会和父母、他人共处,学会生活
八、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板书设计
羚羊木雕
查问木雕____赠送木雕______逼取木雕______伤心难过
少年世界 珍视友情
7.《散步》《羚羊木雕》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各派的学术观点,讨论校园内“破坏公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和遏制方法,加深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并学习在辩驳中互相学习、吸收对方思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难点: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帮助他们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搜集有关孔子的名言警句,并进行分类。
2、将学生分成儒、道、法三个辩论小组,熟悉各学派的思想观点,做好辩论准备。
3、制作相关课件、剪辑有关录像资料。
二、教学或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开幕式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传达了人类共同的愿望和追求——建设“和平”与“和谐”的人类家园。而这一思想的源头就是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哲人的“以和为贵”的思想。我们先人思想光芒至今还照耀着人类前进的道路,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历史,感受春秋战国时期哲人先贤的思想光辉。
2、学习新课:
(一)老子
⑴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在学生说出老子、孔子之后,让学生找到老子的思想。
⑵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出福祸相互依存,并相互转化的道理。⑶独立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试着列举一下。如学习成绩的好坏的转化,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利用哲人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
(二)孔子及其思想
孔子是本课知识重点,要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让学生从孔子政治理想以及他为实现理想所做的努力中感受至圣先师的魅力所在。
⑴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孔子“仁”“礼”的思想内涵。《论语》中“仁”字出现了105次,孔子对“仁”特别崇敬,那么,“仁”到底包含了怎样的人生哲学呢?:学生归纳出“仁”就要求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之后问孔子“仁”的理想怎样推广到整个社会呢?引出孔子思想中的“礼”。“礼”就是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⑵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让学生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内涵。
⑶但是孔子生逢乱世,他的“仁”“礼”思想会得到崇尚霸术君主们的赏识和支持吗?他的“天下归仁”的理想在当时能得以实现吗?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孔子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呢?过渡到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
⑷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利用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归纳出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如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总结教育家的真正含义就是传播一种思想、将理想的火种传遍天下,融入漫漫的历史长河。
⑸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柱石,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找出自己生活中“仁”的例子。
⑹20世纪人类文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两次世界大战,人类遭受巨大的灾难。20世纪末获世界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汇聚巴黎,其中一位瑞典物理学家说21世纪人类要生存下去,就要回到25世纪前,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面对动荡不安的世界,我们应该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怎样的智慧呢?从历史又回到现实,学生通过思考感受中国先贤哲人的思想光芒,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责任感。
(三)百家争鸣
以图表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出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思想主张,让学具备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局面的初步感知后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学生联系学过的旧知识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空间”。出示漫画,让学生判断漫画中的故事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出示辩论题目,“结合本班实际,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就班风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再现百家争鸣的情境。通过对其思想内容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3、课堂小结:启发学生谈本课学习的收获和感想,进行知识的加深和情感的深化。
8.《散步》《羚羊木雕》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八
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版
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主题:《原始的农耕生活》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春红 荥阳市第二初级中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课程内容: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及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学活动建议: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2.教材分析
本课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第二课。本课介绍了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展示了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几个世界性的贡献,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 5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自学能力不强,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记忆。学习目标: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
2.初步培养观察历史文物图,搜集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历史信息的能力。
3.在情感上感受远古祖先的勤劳智慧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贡献。评价任务:
1、分组交流自学问题的答案,并通过抢答活动,反馈自学情况。
2、小组合作,观察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房屋的不同点,并进一步总结不同的原因。
3、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原始居民的饮食情况。教学重点:、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对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状况的比较,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联系上节内容,导入新课
/ 5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2.初步培养观察历史文物图,搜集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历史信息的能力。3.在情感上感受远古祖先的勤劳智慧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贡献。
三、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初读正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___________ 2.地点:陕西西安(北方黄河流域)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石刀)、耒耜 4.农作物:粟 5.原始饲养业:猪、狗 6.定居生活:___________ 7.原始手工业:___________、纺线、织布、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地点:浙江余姚(南方长江流域)2.时间:___________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耜 4.农作物:___________ 5.定居生活:___________ 6.原始饲养业:猪 狗 水牛
7.原始手工业:___________、玉器、原始乐器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以及()()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四、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探究问题1】半坡居民、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 【探究问题2】为什么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建筑不同?
/ 5
五、【课堂小结】
要求:根据课堂老师讲解示范,自主完成梳理完成知识结构。
六、【当堂达标】
快速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当堂达标题,检测本课学习效果。
/ 5
参考答案
【基础梳理】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概况
2.时间:约七千年前 4.农作物: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7.原始手工业:陶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概况
1.时间:约五六千年前 6.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屋 7.原始手工业:彩陶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1)概况
1.时间:约四五千年前 4.原始手工业:黑陶 白陶 5. 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新知探究】
结合《原始的农耕生活》优教课件,解决本环节问题。
9.《散步》《羚羊木雕》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九
妈妈什么都好,就是爱唠叨。不论大事小事都唠叨个没完没了。
早晨,爸爸妈妈开车送我上学的时候,妈妈在车上说:上课要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我不耐烦地打断道:知道了。
那天,学校组织春游,我很早就起来了,我已经把要带的东西全部都给带上了。可是妈妈还在说:面包带上了吧?手帕带上了吧?水果带上了吧?真是没完没了。我已走出了门,妈妈还在唠叨说:路上小心汽车,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闹别扭我走远了,却不知道妈妈还在唠叨些什么。
有一次,我到学校礼堂参加演出,妈妈本来准备象其他同学的家长一样来学校看演出,谁知单位通知她去外地出差。我想这也好,免得每天都要浪费时间听她那没完没了的唠叨声了。
虽然我自己的心里总是有许多借口来安慰自我,可我发现同学们的妈妈都和我妈妈一样爱唠叨,看看同学们妈妈的唠叨声中愁眉苦脸的样子,我望着一下子都能笑出声来。
谁知表演后的那个晚上,我忽然生病了,虽然是一个小小的毛病,却把我烧得迷迷糊糊的。医生说不要紧,只是伤风感冒了。虽然有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照料,但我觉得还缺点什么,睡在床上,我的脑海中想起了妈妈对我的唠叨声,觉得妈妈的声音忽然变得好亲切。唉,妈妈要是能来对我唠叨唠叨几句该有多好啊!
10.《散步》《羚羊木雕》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十
1记得有个电视剧叫《我爱我家》,我也借这个题目说说我家。
我的家普普通通,简简单单。妈妈是中学教师,爸爸是乡镇干部,我是一个四年级学生。就这三个人组成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
我家是笑的海洋,我家的故事快乐而有趣。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我家在党的十七大时期发生的事吧!
一天晚上,我们全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剧《井岗山》。看着看着,我突发奇想,说:最近不是召开党的十七大吗?要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和构建和谐社会。干脆咱家也来一次革新吧!
爸爸笑着问:你说怎么革新呢?我想想说:这样吧,以前不是什么事都由你们作主吗?现在不要那样,咱们民主选举一个家里的临时主席,任期一周,看谁能在任期内把家里管理得更好,行吗?
爸妈同意了。于是,我们开始选举,结果我被选中了。我立刻走马上任,封爸爸为外务部长,妈妈为内务部长。爸爸开玩笑地对我说:你现在可是一家之主了。我和妈妈都被逗笑了。
平常我是从不收拾房间的,但现在我当上主席了,不能不操办。每天上学前,我都会把散乱在书桌上的书、笔、本子分类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那里,还不忙用抹布把桌子擦干净。放学后我会拿起扫把、拖把去打扫房间、客厅、厨房等地的卫生。看到这一切,妈妈总会惊奇地说:主席也会打扫卫生了,这可真是新鲜事!我就学着电视里毛主席的语调说:主席也是人民的公仆嘛。妈妈笑着点了点头。在妈妈的帮助下,房间等地被打扫得干净整洁,给人感觉是多么的温馨。
以前每天晚上,我们不是看电视就是聊天。现在我想:抓紧时间多学点东西不是更好吗?于是就提出了大家晚上学习的建议,爸妈同意了。于是大家聚集在灯下学习,爸爸看《领导策略》,妈妈看《心理学》,我看《小学奥数》,屋里静悄悄的,只有哗哗的翻书声和沙沙的书写声。
从改革那天起,爸爸每天都把应买的蔬菜、水果和报纸带回来,努力尽到外务部长的职责。妈妈也表现得干劲十足,不仅改善了伙食,还把家里的一切布置得井井有条。我呢,除了每天做好作业,还主动到厨房帮妈妈收拾碗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转眼一个星期过去了,爸爸、妈妈说我这一周主席当得很好,又一次推选我当第二任。这时我才明白了爸爸、妈妈的心意,他们是在鼓励我增强自理能力啊!
11.《散步》《羚羊木雕》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十一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主备:龙化文 复备:驮中语文教研组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味浓浓的亲情。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学习重难点】
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分钟)。
三、导学问题
(一)(5分钟)
用木马旋转方式组内交流答案,四个小组分别展示第1、2题。(提示:其他组成员质疑,补充。)
四、导学问题
(二)(14分钟)
1、阅读课文,看看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请按照记叙的六要素,以“我从文中第___段了解到了散步的_____”为句式,把你筛选的信息说给大家听。
2、从(句子)中,我感受到了(谁)的(性格/品质)。
3、通过对课文的了解,说一说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个家庭。
(1)独学
(2)组内交流
(3)小组口头展示
(4)点评
五、导学问题
(三)(14分钟)
1、为什么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在你的家里,谁的担子最重,为什么?
3、作为年幼的一代,你又该怎么做呢?
(1)独学
(2)组内交流
(3)小组口头展示
(4)点评
六、作业(6分钟):
1、请以“爱”“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①亲情是饥肠辘辘时的一碗米饭,··· ②亲情是爸爸严厉的批评与责骂,··· ①爱如久旱后的一场甘霖,··· ②爱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2、请同学们回到家后,用自己独特方式向父母表示理解、感恩:比如和爸爸妈妈说句贴心话、为父母端上一杯茶、给父母捶捶背、揉揉肩、刷刷筷子洗洗碗······
七、小结(2分钟):
谈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散步》《羚羊木雕》单元整合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羚羊木雕》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9-28
七年级语文有关羚羊木雕教案08-13
羚羊木雕学案10-22
羚羊木雕续写作文12-22
羚羊木雕课本剧11-08
第1课散步08-02
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母鸡萝丝去散步》09-10
散步教学案例10-01
散步的教案设计12-18
散步语文教学设计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