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语文课之我见(12篇)
1.如何上好语文课之我见 篇一
如何上好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之我见
看一个学校的质量,就是看这个学校初三的出口如何。根据初三学生参加中考的成功率,来判断学校的发展空间。现在就如何对初三的物理课进行复习,作一些浅见。
学生在中考中,要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了解中考的特点:一是重视基础知识,突出重点考查;二是注重“联系”“综合”,突出能力考查;三是重视思维方法,题型设计新颖;四是强调应用意识,考查实践能力。针对这些特点,在复习中应该加强对复习课教学研究。从课时上看,复习课占初三课时比例约50%。在这么多的时间内,探究科学的习方法,加强复习课的教学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我认为复习课的课型有:概念、规律的总结;概念、规律的应用;实验专题复习;试卷讲评等等。
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习地区。在复习时,对于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同的。有的把教材视为“圣经”,照本宣科炒剩饭。有的只注意罗列知识,不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的抛开教材,随心所欲陷入题海,只简单列出知识要点,大量解题,所选例题指向不明,要达到的目的不清。有的做试卷,然后逐题讲试题。有的教师包讲到底,学生不爱听等等。我认为这些做法,应付中考只能是效率低下,无可奈何。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了。分析这些现象,我觉得复习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
(1)内容已学过。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因此学生缺乏新鲜感。
(2)学生起点不同。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不相同。
(3)对复习课的教学研究不够。
这些都是因为复习课比新授课的难度大的原因。我认为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明确方向抓基础
复习课教学与新授课教学一样,首先应领会教学大纲和新课标、把握好教材,明确教学内容、教学范围、教学分量、教学目的与要求,备课时既不能超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这里必须防止两个极端:一是防止抛开教科书,随心所欲淹入题海的自由主义倾向。二是防止把教材看成是“圣经”,照本宣读炒剩饭式的形式主义倾向。初中物理分为声学、光学、热学、电学、力学等内容,怎样抓好基础训练呢?关键是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规律的应用、基本公式的运用三大环节.下面以电流这一教学单元的内容加以说明。①物理量名称:电流强度;②符号:I;③单位:安培;④符号:A;⑤表达内容:电流强弱;⑥单位换算:千进率;⑦测量工具:安培表;⑧测量方法:串联。
2.突出重点抓关键
复习课讲授内容要主次分明,次要的可略讲,“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或是让学生自己阅读;对于重点内容一定要讲清讲透,要抓住关键。力学部分重点是力的种类、物体受力分析、平衡力、压强、浮力、简单机械,而关键点是平衡力概念及物体的受力分析,不抓住上述关键点,许多问题学生就难于理解或解决。例如:图2(A)所示为铁块浸没于水中的情况,它受到重力G、水对它的浮力F1和容器底对它的支持力N,且G=F1+N.图2(B)所示为铁块浮于水银中的情况,它受到重力G和水银对它的浮力F2,且G=F2。可是,不少学生误认为图2(A)中铁块也只受两个力作用,而漏掉了支持力N。平衡力的概念和受力分析在运动和力、摩擦力计算、浮力计算、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中是一线贯穿的,若不抓住这两个关键点,许多力学问题将无法解决。
3.巧设习题抓训练
落实复习课中的练习是靠通过解题这一途径来完成的,这就需要精选习题以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在复习课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巧设如下类型练习题来抓训练的。一类是纵向型练习题.这类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可设计为填空题,亦可作为选择、计算题.通过这种练习题的训练,不仅能较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且能适应多种题型。
(1)一段长为l的导线,其电阻为R,将它对折后电阻为(1/4)R。
(2)若将两者串联在某一电路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为Q1∶Q2=(4∶1)。
(3)若将两者并联在某一电路中,在相等的时间内电流所做功之比为W1∶W2=(1∶4)。
在复习完有关“电功率”的基本概念后,可自编如下习题加以巩固。
(1)一盏标有“6V 3w”的小灯,接在6V电压下工作,通过灯丝的电流多大?灯丝的电阻多大?
(2)把该灯直接接在9V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是多大?
(3)要使该灯直接接在9V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是多大?
(4)把该灯跟另一盏标有“6V 2w”的小灯串联后接在另一电源上,要使两灯安全使用,这个电源的电压不得高于几伏?
(5)把这两盏灯串联后接在12V电压下工作,通过计算说明,两灯是否正常发光?
(6)要使这两盏小灯串联后接在12V电压下均能正常发光,怎么办?
4.面向全体,培优扶差
复习课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方法:统一授课,分组练习,个别辅导课堂复习教学原则是:立足中等生,提高优等生,扶持学困生。复习进度和教法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基点,要求中等学生按教师的安排进行系统的复习,注意能力方面的提高;对优等学生要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通过他们排难解疑,带动全班。应另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进行自学,除要求掌握大纲的基本知识外,还要进行横向提高;对差生实行:“五多”、“一优先”。即:多鼓励、多提高、多板书、多检查、多辅导、优先面批作业。要特别注意对他们:“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提高复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些只是说的容易,做的难。但是通过一学期的实验,成效较明显,希望与大家共勉。
2.如何上好语文课之我见 篇二
一、要建立信任、愉快、融洽的师生关系
信任是形成融洽师生情感的前提条件, 教学中我时刻谨记充分关心学生、信任学生, 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 无论课内、课外, 无论何时、何处, 我都做到和蔼可亲, 面带笑容, 经常与学生一起活动、游戏, 把自己融入学生群体, 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学生自然尊重和信任我, 愿意和我交谈、倾诉、说知心话, 慢慢的有的孩子碰到一些烦恼、困难不像以前那样自己闷在心里不愿说出来, 而是主动找到我和我倾述。在这种信任的师生关系中我变被动为主动, 更多、更全面的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 也就能更快速、更细致的帮助学生缓解他们的问题。工作中我也让自己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发现哪个同学跟平时有不一样的地方, 都及时和他交流。
二、要以活动为主, 让学生在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素质的形成过程是知识、技能、道德观念不断“内化”的过程, 不通过学生主体内部积极性的调动, 这个“内化”就不可能实现。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想取得实效, 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 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切实提高心理素质。
1.以游戏为主线。
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它具有趣味性、自由性、虚构性、创造性、社会性等特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考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游戏中, 参与者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 积极性高涨, 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 在互动中产生团体的凝聚力, 达到彼此互相信任、经验分享, 促进了学生“玩”中学, “趣”中练, “乐”中长才干, “赛”中增勇气, “情”中互交往。
在进行题为《团结力量大》一课的辅导中, 我设计了踩荷叶的游戏, 把同学分成6个人一组, 让每组的同学依次站在大、中、小不同的荷叶上面。
在由易到难的游戏过程中, 让学生领悟到一个人的智慧只是沧海一粟, 集合所有小组成员的智慧并互相合作, 事情很容易就做好了。游戏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合作的技巧。
2.模拟心理短剧。
心理短剧以一种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内心的冲突和情绪波动, 它有趣、简单易行, 让学生容易接受。在表演中, 学生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 模仿现实生活情境, 体验、宣泄和释放各种情感, 在交流与反思中消除心理困惑, 达到认知协调。
在辅导活动《男女生交往》这一课中, 我安排表演这样两个小品短剧:一种情境——下课时, 女生们在游戏, 一个男生看到后就跑过去捣乱, 女生们很生气, 就追着他打起来了;另一种情境——午休时, 小红端着餐盘正往楼上走, 正要上楼的小新看见了, 就帮小红来拿, 两人一起向楼上走去。
这两种都是男女生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情况, 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中进行自我感悟, 让他们对异性交往有正确的认识, 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 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态度, 并了解异性交往中应注意的一些准则, 把握异性交往的技巧。
3.故事分享。
追求新奇、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故事的人物个性栩栩如生, 辅导中, 辅之与活动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 就会把学生引入思考之中, 不知不觉地体验故事中情境, 愉快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3.语文教师上好语文课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教师;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96-01
怎样做一个受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怎样上好语文?结合这些年我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个方面和各位同仁们商榷。
一、储备于平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师应是一个“杂家”。不但要有教学用的语文专业知识,如语言学、文字学、修辞学、文章学等,还要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教育知识,而且要对其他各门类知识的了解和涉猎,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读叶圣陶、夏沔尊、于漪等语文大家的作品,向当代优秀的语文教师学习,向魏书生、李镇西、韩军、李海林等学习。读专业书刊,订阅一些上档次的语文专业杂志,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比如《语文学习》、《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报》等。读非专业书刊,尤其读大量地文学书刊,这是为进行教学实践的需要,可以使教师学识渊博,这样一旦有教学需要即可信手拈来,让知识服务于教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老师充满信赖和崇拜,“亲其师,信其道”。
二、准备于课前
每次上课前,对于所要导学的内容都要熟稔于胸,绝对不打无准备之仗。反复诵读所要学习的知识或文章,仔细揣摩,全面地、多方位了解尽可能多地发现知识点,结合编者的选遍意图,提炼出最主要的导学目标,据此设计出教师导课的努力方向。导学目标一旦确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要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方案,来完成导学目标。此外,还要大量阅读与此次授课相关的资料、图片、背景知识以及其他介绍,去粗取精,选择对教学有用的材料。
除去充分准备所要导学的内容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他们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对于所要学习的文本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导学的内容产生共鸣。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戏、竞赛、接龙、分组、才艺比拼等,每一个环节要用多长时间,由几个人活动,都预设出来。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问怎样的问题,怎样分层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赏,去感悟,哪一类问题由什么水平的学生解决。全面地,深层次地站在学生的出发点上对所学进行预设思考。
三、决胜于课堂
所有的准备都是为课堂导学服务,教师与文本对话业已完成,学生与文本的交流已经通过预习也进行完毕。课堂导学是完成导学目标的主阵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抓住课堂导学这个环节。通过由浅入深式的缓缓行进,带领学生进入文本,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主动地进入到文本情景之中去,去品位、去感受。教师逐步提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生与生互动,师与生互动探究答案。这样一来情感体验就会全面,达到学习的目的,下面以经典篇目《变色龙》为例来谈一谈。导学进行之前,布置好预习,先让学生预习好有关的知识。上课开始让两名学生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比一比谁知道地多,记得准确,布置学生出声朗读课文,读后提出较易的问题,本课的人物有哪些,故事情节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很简单,在班级内讨论解决不需要教师处理。接下来的问题是:奥楚蔑洛夫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样认为的?文中的环境描写在第几段,有什么作用?军大衣的脱和穿有没有深层次的含义?你怎样看待当时的社会现实?由浅入深的逐一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与学生进行对话,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来研读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旦解决基本标志着学生对文本的掌握。在导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尽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去,教师进行巧妙地艺术地点拨,整个过程要营造民主地课堂,这样对于文本的理解会更丰满、全面。
四、巩固于课后
语文学习不能不掌握住知识,掌握知识是肯定的事实,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后时间如何运用有一个准确地科学地指导。依据教材上的练习题及其他相关的资料,设计出精当的作业,这是为巩固知识而做的努力。写作类的习题有两种巩固模式,一种是片段练笔,另一种是根据所学的文本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命题写作练习,可以是日记和作文的形式。从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去巩固,当然这里也有情感体验融入其中。有布置,有批改,有反馈,这样对于学生的促进作用肯定是很明显。从文本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也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下面以经典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来谈一谈作业的设置。学习完本课之后,可以布置两个方面的课后作业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第一,查找阅读莫泊桑的作品,课下去图书馆或者上网寻找相关的作品,对莫泊桑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第二,布置一篇命题日记:“在去巴尔赛岛的船上,一身西装革履的于勒出现在菲利普夫妇的面前。”展开丰富的相象,进行续写,尤其是回来时的景色应该怎样描写,一定结合课文内容来写,设想故事高潮和结局部分。
4.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篇四
内容摘要: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让学生理解音乐,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对于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成为所有小学音乐教师面临的主要课题。我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同样感同身受。在本文中,我从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形式多样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三个大的方面阐述了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个人的一些见解。深入实践,积极探索,用新的教学理念应对课堂教学。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到学习音乐带给他们快乐。
关键词:音乐欣赏
兴趣
教学形式
快乐
主动性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形象的审美教育价值。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音乐欣赏课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最直接的途径。
记得一位音乐家说过:“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去体验音乐之美,支聆听音乐,表现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过去的音乐欣赏教学课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是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的教学模式。我也基本采用的是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在有的时候并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因此我大胆尝试着改变以往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一、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一直以来,谈到小学音乐欣赏课,老师便会自然而然的与想到是否将教作者,时代背景,音乐形象内容联系在一起,即把音乐欣赏教育单纯地看作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其实这种传统的音乐欣赏教育是十分片面和狭窄的,它既忽视了欣赏教育培养和提高人的音乐感受能力,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诸多功能,更忽视学生个体多方面的价值,是把学生当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导致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降低。小学生天生就对音乐有一定的敏感性,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所以,我在每上每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呢?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学二年级《在钟表店里》,我在一个班按照先整听、分段听、再完整听。在听第一遍时学生还有兴趣,当一遍遍往下听时,就有学生坐不住了,不是说话就是不认真,学生也没什么兴趣了,整堂课上下来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另外一个班时,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在导入时我就创设了一个在钟表店里的情景,首先就激发了学生兴趣,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欣赏过程中,还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表现钟表店里的情景,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比采用传统的欣赏方法好了很多。在欣赏四年级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因为是民族唱法,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我就抓住这首歌的主题——歌唱老师。结合在抗震救灾中很多老师不顾自己的安危救自己的学生,甚至为此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这些先进事迹来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在欣赏六年级《魔法师的弟子》时,我利用视频跟音乐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学生也很容易掌握了本课的内容。
二、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愉快的欣赏音乐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外,老师的教学形式多样性也至关重要。良好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愉快的欣赏音乐,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在音乐欣赏中。许多教师只顾自己不关注学生,叙述的语言过多,担心学生理解不了音乐,结果失去了音乐欣赏本身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与方法来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1、听唱结合的方法
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有很的歌曲需要我们去欣赏。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我要求学生不仅要听,而且还要唱。如果它本身是一首歌曲,如果只让学生去聆听,这样显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学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既让学生听歌曲,又让学生唱歌曲。他更容易接受。如欣赏六年级《天堂》这首歌曲时。学生中很有多人都对这首歌曲比较熟悉,如果你只让学生听,不让学生唱,学生一会儿就乏味了,听完后对这首歌曲所表现的内容还是一无所知。采用听唱结合的形式,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还掌握了音乐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在欣赏《洪湖赤卫队》时,让学生听唱结合,深刻感受这首歌曲情景的同时,还可以亲身体验女声二重唱这种演唱形式带给我们的音乐感受。
在欣赏歌曲时,学生还能借助歌词基本理解,但欣赏乐曲就比较吃力了。有时乐曲已经结束,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只能用“好听”或“不好听”来评价乐曲,这是因为音乐比较抽象,不象美术那样具体直观。因此,我在组织教学时,尽量借用直观的事物如:录象、幻灯片、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其欣赏兴趣,从而把学生引向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中来。例如:欣赏《森林的歌声》时,先让学生聆听了一遍音乐,说说它们从音乐中听到了哪些自己认识的动物,老师再将这些动物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由于乐曲的旋律性很强,容易启忆,我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唱旋律,这样不仅很快掌握了这首乐曲,学生还能唱出乐曲的旋律。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客观事物中包含中无限丰富的音响,这些音乐具有音乐性和音乐美。选择一些儿童熟悉的事物。如鸟鸣,溪流声、马蹄声,钟声等,再配上适当的画面,让学生在欣赏时充分去想像,培养学生的音乐想像力。如欣赏《春水》这首童声合唱时,我就在大屏幕上配上春天的画面和水流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让孩子在音乐中去寻找春天,从学生初听后讲出在春天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就不会感到音乐的神迷莫测而是很有趣,也能听懂,激发学生聆的热情。在欣赏《小青蛙》时,我采用了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夜色茫茫的田野,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在绿色的田野里歌唱、欢舞的情景。这样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了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在聆听贺绿汀的《摇篮曲》时,将乐曲中的雷雨,闪电,乌云迷布等场景跟音乐同步展现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抓住儿童想像力丰富的特点,在教学本课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的教学环境,以学生年龄特点和情感为出发点,采用寓教于乐的游戏化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
3、创设情景,在情景中感受音乐
教学《龟兔赛跑》、《彼得与狼》、《黄鹤的故事》等这样的欣赏课都可以以音乐童话故事为契机,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比如《龟兔赛跑》一课,老师可以从讲故事入手:描绘出一片美丽的大森林,林子里有许多可爱的动物,有小鸟、小猴、杜鹃和小鹿,还有骄傲的兔子和勤恳、谦虚的乌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们马上就被描述的内容所吸引。接着,我马上把话题一转,说:“这些情景啊,同学们是通过看了这幅画才知道的。其实除了用图画能画出树林里发生的故事外,我们还能用音乐来讲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吧!”这样一来,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音乐怎么讲故事?怎么能听懂它呢?此时学生有了要听的欲望,教师便可趁热打铁,有效地进行欣赏知识的传授,从而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4、充分利用游戏活动,提高音乐学习的趣味性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低年级的欣赏教学,采用游戏的形式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在低年级,游戏是他们喜欢和乐于接受的音乐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广泛性。例如:在欣赏《我的小鸡》这首童声合唱歌曲时,我就将学生分成几组,每一组都分别扮演不同的小鸡和主人,分角色来表现歌曲,最后选出最好的一组给大家展示。还让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进行教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强,参与的面也很广,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欣赏《跳绳》,我让小朋友们边听力听音乐边做跳绳的动作,在感受音乐快乐、活泼气氛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了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听《捉迷藏》时,让孩子们完整听一遍音乐,然后将学生分组在音乐进行中来玩这个游戏,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愉悦。
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广泛系统的欣赏音乐作品,增强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力。在音乐欣赏课中,除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外,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阶段学生虽然不像学龄儿童那样天真,但也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年龄特点,因而,在给这一年龄阶段学生上欣赏课时,充分运用现在教育技术,恰当的使用多媒体电教化设备进行教学,制作幻灯片课件,充分发挥少儿学生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通过观看动画、视听、律动、绘画、剪纸、游戏、情景表演,将以形象思维寓于音乐欣赏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中,定期的安排综合欣赏内容,用新颖生动、喜闻乐见的作品或表演形式,进行直观欣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渴求和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情绪及不同的音乐形象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为欣赏的歌(乐)曲伴奏,通过形体,动作来表现出音乐,这样不仅使学生动了起来,还帮助他们进一步感受了音乐,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欣赏《可爱的动物》,让学生通过动作,语言,舞蹈等不同的形式来表现各类动物的形态、声音、动作和习性,在教学中,从分析音乐形象入手,启发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为这些可爱的动物伴奏。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说用双响筒和串铃模仿马蹄声和铃铛声;有的说用铃鼓表现大象走路时的笨重形态;有的说用三角铁表现小猫灵敏等等。在教学《鸭子拌嘴》时,如果一味的让学生坐看静听,那就抹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听起来也很不知所以。我就让学生选择一些打击乐器和身边的一些物品,根据音乐情绪的不同表现鸭子走路、喝水、捉鱼、拌嘴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用不同的节奏表现鸭子戏水、吵闹时的情景。这样,学生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既感受了音乐的情绪与内容,又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教学二年级的《时间像小马车》,在欣赏音乐时,很多学生跟着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不由自主的跳起来,舞起来,就像是他们置身于音乐中一样。在进行这一课的教学学时,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5.语文课堂生本教育之我见 篇五
李栋
生本教育是郭怃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怃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可以说,生本教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素质教育是相辅相存的关系。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迚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迚行“点火”,让学生的怃维迚行碰撞、让智慧乊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不拓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定位是以知识为本位的,即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错能型的操作人员,显然以知识为本位已丌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间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能力。语文教学的定位主要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着力于学生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自我培养,着力于人文素养、科学索养、创造精神、合作意识的自我培养,使学牛成为独立的、健康的、完美的人。在“生本教育”实践下的课埻能够较充分地完成这种定位。
语文教学方法和过程应该是一个多样统一的和谐整体。教学内容决定着很多差异性的存在。也决定了在实际教学中丌可能总是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丌可能一埻课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往往需要几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比如,小组合作法、自学法、讲授法、质疑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当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表现为协调一致才具有实际意义。
生本教育应以高效课埻为载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高效的课埻,学习的兴趣丌只是一两个人的兴趣,也丌是一些尖子生的兴趣,而是全体学生的兴趣。丌管学生的语文基础怂么样,教师心中都要有一种“全人”发展的观念,努力促使自己的课埻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实现这样的发展观,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应有全面的了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驾驭课埻的能力上,都要作出一定的考虑。丌累的课埻丌是表现在学生很悠闲,无所事事,而要看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不。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激情地参不到课埻教学乊中,正是这种高度的参不使他们忘却了疲劳,因此,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而丏是高效的。一埻丌累的课因为有学生的参不而变得实在,也因为有学生个性的张扬而变得生动。我们在听课的时候,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往往丌是老师的教法,而是一些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我们在称赞别人孩子聪明的时候,丌妨反怃一下自己是怂样为了成绩而把学生教成书呆子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也渴望在课埻教学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教师鼓励他们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入景入境地读,入情入理地说,课埻也就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教学过程丌必追求过分流畅。一埻课如行云流水般地迚行,听课者肯定会有一种置身其中,非常愉悦的感觉,如果设计的问题多多,搞得教师自己都没有了方向,戒者设计的问题稀奇古怪,学生丌知所云,教学迚程磕磕碰碰,这样的课注定要失败。过分流畅的课也丌见得好,过分流畅,要么问题太简单,要么这是一埻经过排练的表演课。因此,教学过程的流畅是相对而言的,我想,一埻高效的课,它的教学过程流畅应该表现在问题设计上清清楚楚,让人一目了然,并丏富有层次性,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得到,教学过程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沉默,让人看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迚步和成长。
生本教育不课埻内容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语文课埻教学效果的好坏,讲授的内容是根本原因。现在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丌高,不教师讲授的内容有很大关系。语文教师如果备课丌充分,讲授内容丌熟戒教材钻研丌深,知其然,丌知其所以然。即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是丌可能上好课的。原因就在“巧妇难为无米乊炊”。教学过程中内容的安排要尽量避免多而杂,罗嗦重复和重点丌突出等问题。“多而杂”搅乱学生怃路,罗嗦重复势必影响重点的突出,重点丌突出,学生抓丌住要害。抓丌住重点,学生就得丌到要领,也丌可能触类旁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求老师一定要突出重点,要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教师要做到“既与又博”,为“与”而“博”,以“博”带“与”。有了丰富渊博的知识,对所讲授的内容做到全面深入的理解,在课埻教学中就能运用自如,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运用恰当不否,是课埻教学成功不否的重要原因乊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比教学内容更重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满腹经纶,而无良好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丌能做到深人浅出,循序渐迚,丌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通俗易懂地教育学生,那么就丌可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有很多文言虚词概念非常抽象。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多则”“若夫”“至若”等等,需要联系上下文段的意怃,灵活地去理解其含义。这样的教学加果教师丌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很难理解的,那么老师也就很难吸引学生。作为授业者,要想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怃路跟随教师的“脉搏”跳动,就要对学生引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做到“无疑者,教有疑,有疑者,教无疑”,由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由丌知到已知,从已知到丌知,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怃考、学习。这样学生的怃路才能跟着老师怃路走,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再者,关于板书,课埻板书要明朗清晰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课埻板书也是一门艺术,同样也有技巧,板书运用得当不否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一般说来,讲课的标题、讲课的重点、陌生的词语、与业名词、必要的图表及诊释等,用板书表达的效果就比语言表达的效果会更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板书要给人一种明朗清晰的感觉,要能体现一篇课文的脉络、结构、重点等。字迹零乱,龙飞凤舞,丌易辨认等均会影响教学效果;布局丌合理,速度太慢也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讲后板书,还是先板书后讲,抑戒是边板书边讲,要规讲的内容和要求而定。在一般情况下,先讲后板书戒边讲边板书的效果较先写后讲要好,如对课文的分析,假如采取先板书再讲就丌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丌符合学生的认知觃律。但是,如果采用吭发性,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而引出文题、背景,然后再板书迚一步阐述,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乊,高效课埻不生本教育并丌矛盾,相反他们是丌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核心要求。同样,作为培养不发展人的课埻来说,也必须做到以人为本。此处的“以人为本”,显然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不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全程发展为本,精心打造一个“生本”的课埻。
生本教育乊我见
6.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六
语文高效课堂的探索,我们已经进走了一年,但时至今日大家该怎么上还是怎么上,一片“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即使各种公开课偶有涉及,也是绣腿花拳,大多中看不中用。总之,就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究其原因无非有二:外因和内因使然。
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单凭一厢情愿还不行,周围的环境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然,就会导致流于形式,甚至流产。现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外部环境还未完全形成。评价体系系统还不能与时俱进。评价的形式还是十分单一,成绩论英雄的现象还占半壁江山,初考、中考、高考有哪次考试不是以学生的成绩作衡量。只要以成绩作为衡量标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要集中精力对付应试教育,只有学生考得高分,学生和学生家长高兴,教师释然,领导更是颔首赞许。榜样的效应的巨大的!此其一。
其二,教育是要三分启发,七分等待。可是,当下的教学改革往往大有一蹴而就之势,大有一天就要建成一个偌大的罗马。偃苗助长,适得其反,已有古训。而我们偏偏没办法心平气和的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梦想着一两天就要提高我县的语文素养,摆脱在三明市历次中高考的落后面貌。可这能行吗?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不仅外部环境还未真正形成,而且语文教师自身做法也存在缺陷。大家都知道:高效课堂就是要去掉多余的环节。就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多而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一个是教学过程繁杂而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常常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这样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 1 打折扣,哪来语文课堂的高效?但是,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呢?不防可以这样尝试:
第一、充分备课,走进文本。磨刀不误砍柴工,不打无准备的战。这个道理显而易见。但是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把文本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师用书走马观花一番,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大家都知道蔡林森老师主持下的课堂教学,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让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语文教师只有真正读透了文本,编写出来的教学案才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为高效语文课堂保驾护航。
第二、更新观念,优化课堂。我们头脑的应该输入这些理念:课堂要尽量减少老师的讲,只有老师不讲学生才可能真正地学。先有学生的学,才有老师的教,学是主导课堂的一切。不教才是教,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时刻警惕老师的教变成越俎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没有运用,教学就是失败的。
崔峦曾说过:“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我在教朱自清《春》的这篇课文,设计了这样的三个问题:
1、春天你看到了什么?
2、春天你听到了什么?
3、春天你嗅到了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新美力。课堂结构简单,条理清晰,但效果颇佳。我无非遵循了这样的原则,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第三、方法巧妙,提高效率。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我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能算有效的课堂,高效课堂。因此,课堂上方法巧妙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余文森认为,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我们的教学,也应该把知识融入到情境、融入到生活当中仅进行,我们知道,盐是每个人健康成长所需要的东西,但是不能就盐吃盐,那是很难下咽的,知识也是一样的,是每个人健康、和谐发展所必需的一种精神食品,但是你不能就知识来理解、消化知识,你要把它,你要把它融入到一定的情境当中。
如教学《论语八则》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当时正好有这样一则广告:“看到家人团聚不亦乐乎,看到爷爷不亦乐乎。”我就利用这则广告创设情境:这则广告大家都熟悉的,谁能说说广告当中“不亦乐乎”这个词的意思?有学生就能够联系当时广告的情景想到应该是“高兴”的意思。我趁机再抛出,那么大家说说“不亦乐乎”出自于哪里?学生们开始疑惑了,我顺势引到《论语八则》这一课。这节课就这样导入。学生一下子就跟我就进入了这堂课情境,然后打开课本,很顺利,很自然的朗读“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二)、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下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成为教师的最爱。小组学习中的讨论是为了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可以设计一些矛盾型问题,也可以设计假设型问题,还可以设计发散型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操作:请同学们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讨论,然后再把与同桌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一定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来的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课堂练习巩固拓展。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每节课临结束,设计课堂检测环节,它不仅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还能检测学生能否真正应用知识的能力。但设计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显得尤其重要。好的练习3 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真正提高我县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书目:
1、《有效教学十讲》 余文森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2;
2、《高效课堂教学与管理策略学习资料》翻印本2009.10;
7.上好英语试卷讲评课之我见 篇七
关键词:试卷讲评,英语,质量
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 目的在于教师能随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教法, 提高教学质量。而考试后的试卷讲评则是一次重要的补救教学。因此上好试卷讲评课, 对强化教学效果,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上好讲评课呢?
一、进行试卷讲评前, 教师要对试卷做好质量分析, 坚持“三个认真”
讲评课实质是补救性教学, 针对学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 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1. 认真科学地分析试卷的内容及结构。
在评讲试卷前, 教师和学生要对试卷知识进行认真分析, 明确各自的目标。教师认真分析试卷所包含的知识点、试题的命题思路及难易程度, 确定评讲重点、难度、具体的评讲方式。
2. 认真统计和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教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 这就要求教师在批改试卷时, 要注意正确掌握每一题的正确率,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正确率较高的题目就略讲;正确率不高的题目教师就必须精讲;同时还要设计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反馈性题目, 帮助学生巩固这些未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学生要认真重温试题, 主动探究正确答案, 自己分析失分原因, 带着问题参与评讲活动, 做到上课时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讲, 只有这样,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认真备好讲评课。
备好课是上好讲评课的关键。 (1) 备内容。讲什么, 哪些该讲, 哪些不该讲, 哪些重点讲, 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 备方法。教师应正确看待和科学分析学生考试失误的原因,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既要照顾成绩好的学生, 又要特别注意成绩差的学生, 要挖掘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和长处。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认识自身知识的不足, 鼓起学习的勇气,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英语试卷讲评中, 教师要抓住实质, 力争抓住“三条思路”
1. 要善于指导学生揣摩命题思路。
考试时, 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揣摩出题人的考查意图, 就很可能把题做好。因此, 讲评中教师首先要交代试题考查知识内容和目标要求。目标要求涉及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识记、理解、分析、运用等方面的能力。比如说, 对于语法选择题, 教师就要说明每道题目的考查范围, 是考查时态、语态还是短语的习惯搭配, 等等。这样, 学生就能够明确解答问题所必备的知识, 认清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以便查漏补缺, 确定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
2. 要指导学生掌握答题思路。
讲评中要给学生讲解答题的基本思路, 使学生逐步掌握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例如:阅读理解题常常考查学生对文章深层意义的理解, 包括说出文章的主题、寓意、结论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等, 学生在做这类理解题时常犯错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后, 要进行归纳总结:抓文章的深层意义, 不是瞎碰乱猜, 也不能根据个人观点、常识随意而定;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蛛丝马迹”、“弦外之音”, 按照文中的提示, 考虑到上下文的联系, 通过概括、归纳和推理, 理解文章的主旨, 从而确定问题的正确答案。此外, 讲评时, 还要注意学生答题可能会产生的错误思路, 要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要求他们从中吸取教训。
3. 要善于拓宽知识思路。
为了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每道试题的相关内容, 讲评时, 教师可以以这些题为题眼, 从试题的深度和广度上加以引申, 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 进行归纳, 加大知识摄入量。以短语和惯用法为例, 如考题是考put on的搭配和用法, 在广度方面, 教师就可进一步举出以put为中心词的短语:put off, put out, put down, put up…这种归纳例举便于学生集中记忆, 在深度方面, 教师既要讲该短语的一般意义和用法, 也要根据考纲的要求讲它的引申义和用法。如与wear, in, dr ess等词的区别。这样有利于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强化做题的实际效果, 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试卷讲评后教师要落实“三个环节”
1. 落实好消化环节。
讲评后, 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消化, 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试卷, 整理并登记失分点, 要求学生及时弄懂未掌握的知识。
2. 落实好巩固环节。
学生在评讲试卷后, 要花时间认真阅读试卷, 结合讲评, 反思自己的失分知识点, 真正弄懂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题库及错误档案, 把每次试卷保存收藏好, 以便复习之用, 还可以用一本专门的笔记本把错误的题目订正下来, 学生随时翻阅, 查找自己的失误, 以免再犯。同时, 教师也要进行反思, 认真剖析自己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进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及时调整, 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工作。
3. 落实好差生的辅导环节。
因为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 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已经讲的很详细, 但可能还会有一些差生对某些问题仍搞不清。因此课后很有必要及时地进一步给予个别辅导, 以帮助他们彻底弄清没有弄懂的问题, 强化讲评效果, 全面提高成绩。
8.如何上好小学体育课之我见 篇八
一、抓实体育课堂常规,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抓好、抓实体育课堂常规,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习的运动兴趣,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让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简单的体育理论知识,提升运动技能,行之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1.抓好体育课堂常规
很多小学生都认为体育课就是“玩”课,课堂教学有时显得“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比如,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等常规训练与教育,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开展。
2.抓好过程性教学
体育教学过程一般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对于每一步骤教师都必须认真准备,灵活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运用兴趣培养,通过分组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
1.导入新课时激发兴趣
小学生有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弱点,做好课堂导入,引人入胜。比如,场地的布置、学生活动的队形、活动的内容等方面,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时内容,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富有激情、新颖的外界条件。
2.练习设计多样化、趣味化
反复机械的训练会让学生感觉无趣,使学生厌学。如果优化练习设计,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练习設计做到多样化,趣味化无疑会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前滚翻练习时,安排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需要耐心,充满智慧,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抓住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多样化心理需求,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体育课,这样才能达到“健康第一”的课程目标。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台市东台镇海丰小学)
9.中职语文课教学目标设计之我见 篇九
论文摘要:语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选用等都要服务于语文教学目标。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课堂教学随意性强,教学观点滞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低等。笔者从语文教学实践出发,整理出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的种种不足,给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期待能为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经验积累,提供一定的帮助。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目标设计 问题 做法
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然而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学目标的设计常出现一定的随意性和难以操作的缺陷。有的直接照搬教参,千篇一律;有的觉得职校是为学生就业服务的,语文课是边缘学科,不重要,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目标虚无的情况。致使整个教学活动从一开始就注定它是一节低效或无效的语文课。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格式化
中职语文教材的教学单元设置是按体裁和主题分类的,许多课堂教学目标可以同时适合几篇相同体裁的课文,比如散文单元,目标则是培养学生散文赏析能力;文言文单元,就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的能力;小说单元,课堂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诗歌单元,就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已经格式化,可以用在任何一篇相同体裁的课文课文教学中,这样做理论上不偏离整体的教学意图,但忽略了每篇课文相异性和闪光点,以及每篇课文特有的教学价值,目标设立形同虚无,对师生的教学行为很难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因为每一篇课文都饱含着作者自身的独到见解和情感体验,学生的感同身受也会不一样,所以教学目标的设立,应该紧紧跟随,体现课文的独立性和个性化。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模糊化
1、过程化的教学目标
有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缺乏目标意识,是典型的模糊了目标与过程的行为。认真辨别,会发现目标其实就是授课过程的内容安排。
例如《像山那样思考》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1)让学生自主阅读,理清课文思路,概述文章内容。(2)进行研讨性阅读,重点把握引起生态变化的原因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笔者认为,上面的课文教学目标设计,目标行为的达成程度和条件缺失,这是教学内容的安排,而从教学内容的安排进而要达到何种程度的目标,才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计。
2、概括化的教学目标
我们会发现,不少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很笼统,比如“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形象分析,学习人物高尚的品德”等等,这些目标最明显的问题在于内容设计过于概括笼统,没有可操作性,导致教学目标的功能不能发挥。
举两例比较:
甲:《最后一片叶子》教学目标:①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哲理深意。②把握老年画家的的人物形象,学习老画家无论境况如何都乐观善良的优良品质。③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阅读能力。
乙:《过万重山漫想》教学目标: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生动的语句,重点落实写景句,陈述其生动之处。②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列出作者抒发的感情,并进行概述,其中要有现实的景与漫想的景的描述。③在理清文章情感脉络的基础上,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文中景色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理由。
我们会发现,甲的教学目标设计宽泛,运用了“感受”“把握”“学习”“培养”等行为动词,模糊了目标的操作性,学生的学习情况难以评价,在课堂中缺乏实践作用,也容易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乙的目标设计就有着明确具体的教学结果,在课堂上就有着可操作的内容和可评价的学习结果。
3、差错化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现在中职语文教学因为师生教学两难的问题,导致了有些语文课的目标设计上仍然还是保持着以教师为主体的思维模式,这种目标只注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让学生……”,还有更常见的表述是“使学生……”,“促进学生……”等句式,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只是表述的问题而已,但是这种传统的目标制定方式正说明了观念性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作为被动体而存在。笔者认为,教学目标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课堂教学目标最终的达成,是看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教学目标从根本上说应该是学生学习目标和结果。
三、教学目标设计的虚无化
如今的中职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目标虚无情况是很常见的。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课改以来,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于是相应形成了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课堂上由学生掌握主动权,把课堂交给学生,不需设课堂教学目标。二是中职课程中,语文课程要求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语文课被边缘化,因此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教育本身是一种目的明确的行为,有一个总目标和整体的教学理念需要逐步去完成。而无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肯定不可能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所以笔者认为无论语文教学如何改革,也都不可能脱离整体的教育目标,而课堂教学正是落实总目标的具体执行过程,所以预设目标也好,课堂生成也好,课堂目标的设定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如何有效的设置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可完成性、指向学生、具体明确三方面入手。
一、可完成性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师生教学行为指向有效的基础。对于每一节课的目标确定,除了必须保证本课教学内容以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使之尽可能地切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难度不能过大,也不能过低,要让学生形成不上课就没有收获的认知,要让学生在一节课内最大化的产生能力、心智的变化。
二、指向学生
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对每一个学生的已有语文基础知识等,有着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我们就可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去设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也不让学生吃不饱,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获得成功。使学生发展新能力,获得新知识。确定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再结合灵活的教学方法,独具匠心的课堂教学结构,那么,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就会实现。
三、具体明确
“有的放矢”是每一个教师都知道的道理。中职语文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可操作的,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学生完成到到何种程度上必须是可评价的,这样的课时目标才是有意义的。为什么呢?笔者认为,第一,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的,目标指向清晰、主次分明、联系紧密。第二,目标表述的内容是集中精细的,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识记什么一目了然。在课堂教学中越容易把握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也会越好。
10.初中语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篇十
林文利
“有效教学”,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基于以上学习心得,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了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收获语文教学的独特喜悦。
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五大转变 叶圣陶先生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从而使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实现了五大转变。
如,在课堂教学结构中,我特别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听音乐、猜谜语、读图画、讲故事、背古诗、说成语、引名言警句、设置问题、营造情境、直奔课文等,每一节课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让他们感受语文课堂是如此的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与想象,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譬如在新任教初一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一开始就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语文课语文课,那么你心目中的语文是怎样的呢?在学生思考之后,我就有感情地背诵了这样一段话:“有人说语文是巍巍的昆仑,语文是那草尖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语文是那名城古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荒郊野外随风飘散的蒲公英;语文是无声的冷月,语文是静谧的菏塘„„语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从老子口中娓娓道来,语文伴着腾腾杀气被当阳桥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在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笔下流淌,语文在浔阳江头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然后告诉学生“我的语文是晨起衣衫窸窣的轻盈,是午后荫下蝉鸣的欢快,是月下独酌咂舌的充实,是床头灯下阅读的惬意,是冥思遐想的闲适,是静静聆听的享受,是击打键盘的快感,是擦亮火柴的袅袅思绪,它是指间的舞蹈,嘴角的抿笑,发丝在风中飘扬的旷达。我的语文平凡到穿越生命的历程,却让你不知不觉。”这样,一下子就勾起了学生对语文的重新认识,以一种全新的姿态投入初中的语文生活;在学习诗歌《理想》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和“勾践灭吴”、“破釜沉舟”等故事,从而深入感受文章要揭示的“人类有了理想,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主旨;学习《看云识天气》时,首先带领学生利用早读时间观察云像的形态变化、色彩变化,然后提问能否说出今天的天气状况,有什么科学依据等,激发他们一探究竟的学习兴趣;学习《散步》一文,可让学生撷取记忆里的温馨花絮与同学共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又升华了对文章的理解,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学习《风筝》时,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引出对于鲁迅的介绍,回顾小学学过的课文,引起知识的牵联,再引导学生去探究作者要在本文中表达一种什么思想与情感,自然激发了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兴趣,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必然是有效与高效的。
因此,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五大转变: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感悟、共同体验;变“聚焦式”教学为“立体型辐射型”教学,营造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变“知识传授”为目的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作出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
二、营造教学氛围,还学生以课堂 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的目的,教师首先要洞察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如果课堂上有学生有小动作、开小差,那一定是教师给了他偷懒的机会。每堂课,每位学生都有40分钟学习的权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给他们40分钟的收获。要想做到课堂上不浪费任何一个学生的时间,教师除了必须在课前作好备课这一环节的工作外,在课堂上必须留意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只有这样他才能知道学生是否在全神贯注。只有保证学生是在做与课堂有关的活动和反应,才能顺利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为此,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应当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一般情况下,我将课堂结构设计如下:先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进行思考,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全班齐思考,齐讨论,共同来解决问题;最后是通过个人的体验与感悟,能对课文内容提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科学的见解,以期达到“语文学习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起训练,使之相辅相成,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叶圣陶语)的目的。当然,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时,我十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控:一是进课堂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情绪振作地走进教室,使学生望之而精神一振,端坐静盼,从而奠定一堂课的成功基础;二是讲课时,尽可能地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个学生发生心理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他们每一个人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为师生进一步接触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和成就感,学生答题正确时,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善于启发诱导,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譬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我采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方式,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将这篇童话故事改变成适合表演的剧本;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课文进行大胆的改变,可在不违背原意的基础上增加或删除部分内容;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扮演的角色,并将人物性格特点尽情展现出来;充分考虑人物的特点,设计表演时的表情、语态、动作;进行小组合作。为了能够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们反复阅读课文,讨论有争议的内容,并找老师求证,高质量地达到了设定的教学目的;为了表演好节目,小组同学人人主动、热心地参与讨论、改编和排练,提出改进意见,收到了合作学习的高效。这就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环环相扣的过程,从而保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成效最大。而作为教师的我,却在课堂上充当了一个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这样开放、合作、探究式的教与学,学生们既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学会了怎样学语文,也体验到了主动学习后成功的喜悦,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立了保障。
三、实现激励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课前三分钟的古诗词诵读之后、在课堂朗读课文之后,我总是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再由我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再如,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活动,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当然,激励性评价也要适时、适度: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地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就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相对较高。
11.如何上好语文课之我见 篇十一
一、传统的教学流程不可少
按传统的教学流程,上好一节示范课:“引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练习——小结——布置作业”。这五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一)3分钟的引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1分钟的视频故事(或实验现象)+30秒的讲解+1分钟的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声色俱全,声情并茂,目标明确,可以快速吸引学生高度的注意力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得学生主动“想”学物理而不是被老师压着“愿”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学习效果更好。
(二)20分钟的新课讲授是课堂的主体
每节课的重点难点,都是在讲授新课中解决,这就要依靠老师的教学功底了。当然也不是每位老师的教学经验都很充足,教学的高水平也是需要多年的磨炼才能达到。那么在教学环节中,就要注意评委们的评分标准:要有板书(有设计)、提问(有表扬)、学生讨论(有分组)、师生交流(有互动)。所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提问,引导学生去探究、思考问题。就要注意教师所提问的学生:如果提问的是无热情、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冷场,经验丰富的老师随机应变,能很好地应付类似事情;而经验不足的老师就不知所措。课堂气氛也是判断上课优劣的关键。广西师范学院的王文蓉教授认为人可以按颜色分为四类,例如以猪八戒为代表的红色类人,热情大方,爱交朋友,快乐好动,乐于助人,善于交际,沟通能力强。如果我们提问的学生是这类的人,课堂气氛就会轻松愉快。
(三)10分钟的课堂练习是对授课的检验
一节课上得好不好,对于学生来说,关键是自己能否独立完成练习;对评委来说,要看练习是否精当,老师的辅导、诱导学生完成练习能力如何。10分钟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检验和巩固,我们在选题中要注意的是题目难度的比例(7:2:1),要顾及全体学生的感受。如果大部分同学都答不出来,这将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物理产生厌倦和恐惧,学困生越来越多,课堂纪律越来越差。7:2:1模式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成就感,学习劲头更足,学生高兴,老师满意,物理课堂就会更有活力。
(四)5分钟的课堂小结是对新课的复习
通过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知道这节课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还有哪方面的知识不够熟悉,同时教师课后要着重解答学生疑难问题。老师在小结中,要注意强调每个知识点的常见考点,让学生有所着重地加深记忆,提高考试得分率。
(五)2分钟的布置作业是对学生的检测
用2分钟来布置作业时间可能多了点,但是充足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更从容地找到要做的作业,必要时可以给学生解题思路的提示,让学生觉得完成作业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二、现代的教学创新很必要
时代不断前进,我们的教学也要不断地创新,不能天天吃老本。现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三备两磨”是不可少的。广西师范学院的钟德卫教授强调:教学创新要以本为本,不能脱离课本上课,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才符合我国学情。认真备课+优秀课件+临场发挥=优课。在这里我用一个案例来说明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电生磁》中,奥斯特用一根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接完成了实验,我们在选择导线时就要注意选电阻大一点的铜芯线(约2米),实验中不要让电流持续太久,以免损坏电源。特别是在做通电螺线管时,用铜线和钢条(光具座器材中的金属棒)比用铝线和大铁钉配合完成的实验效果更好:铜线+钢条磁性够强,在断电后磁性马上消失(大头针都掉下来了);铝线+大铁钉的磁性不够强,断电后磁性不是马上消失。
这就是教学创新。其实很多实验我们都能创新,只是有时因为教学功底的原因,一时没想到而已。我们可以通过“三备两磨”结合组员们的智慧,加上外出听课、参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创新,把我们最优秀的教学课堂向师生们展示出来。
三、去掉一些不良习惯和口头禅
去参加听课学习过程中,常常看到上课老师的一些不良习惯,听到一些口头禅,这是优课中的一大败招。现就这些问题谈我的意见。
(一)尊重学生,以人为本
有一次听课,上课的老师请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的操作,因为上课的老师是别校的,师生不熟,没有举手报名参加演示的学生,老师请了男女两名学生上堂帮举器材。在演示过程中,女生表现很自然,男生一直低着头,很不乐意的样子。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在南宁市18中观摩学习时,发现18中的学生最爱讲的话是“我们是最霸气的”。可见,现在的学生在家多是小霸王,来到学校也希望有自己一席之地。我们可以用“激将法”:“请出我们班最霸气的同学来帮老师完成这个实验好不好?”用上了“霸气”,给他们一个称号;用上“帮”,给他们一个尊重。我相信,会有很多的同学想上台来做演示。
(二)素质教育,去除填鸭
在课堂中,我们常听到老师的一些口头禅,如“会了没有”“懂了没有”“听清楚了吗”,其实不管学生有没有听懂,但习惯性地都会回答“懂啦、会啦、清楚啦”,特别是有老师旁听时,回答更大声、更整齐。其实我们大可用别的方法来了解学生到底懂了没有,例如个别提问。当然在个别提问中,我们可以随机抽查:例如今天是2016年1月19日,我可以抽查20、16、1、19号的同学回答,这样既有针对性,又有普查性。
12.上好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课之我见 篇十二
要想上好计算课就要克服这三个问题:如何让低年级学生感兴趣, 愿意参与到计算课的学习中来;怎么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算理、算法的探索、总结中来。怎样在一般计算课时渗透估算的理念, 让学生的计算思维活起来。
一、创设贴合学生实际的数学情境, 让低年级学生感兴趣, 愿意参与到计算课的学习中来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数学教材就给了我们生动的答案。就像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数中, 为了让学生认识1~10这10个数字, 教材出示了一幅学生在游乐园中玩的图片, 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游乐园这一场景, 学生对这个数学情境很熟悉, 也能迅速地把生活信息抽象成为数学信息, 从而顺其自然地就认识1~10这10个数字。
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初, 就要思考哪些物品、情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低年级的数学课本上有大量的插图和可爱的卡通人物,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利用这些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且设计一个贯穿整堂课的情境, 从新授到练习, 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说在设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不进位, 不退位》的情境时设计一个去恐龙园玩的情境, 刚开始带着学生上大巴车前, 就设计一个问题, 两辆不同的大巴车放在那,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引出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列式, 从而引到新课怎样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练习中, 又和新授的情境结合设计了一个恐龙园游乐项目大闯关的游戏, “试一试”“森林医生”“选择合适的游乐项目”等等活动把整个情境都串联了起来。而且在进行情境教学时, 教学语言和语态一定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放下身段, 多用鼓励性的、富有儿童味的话语和学生交流。
二、在进行算法、算理的教学时要注意一定的层次性,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算理、算法的探索, 总结中来
首先, 在教学算理、算法时, 可以放手让学生先做, 初步感知算理;再进行全班交流, 汇总不同的算法算理;接着要进行教师引导和小结, 升华对算理算法的理解。对于教学重难点的教授, 教师一定要放慢脚步, 不能急, 不能慌, 慢慢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算理, 这样学生的记忆才会深刻。而在同步练习中, 不光要让学生做对题目, 还要让学生说说算法、算理, 做到知识迁移, 把刚学到的算法、算理应用到其他计算题中。还是《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不进位、不退位) 》这一课, 第一次上课时, 碰到学生无法总结出:个位加减个位, 十位加减十位, 数位对齐这个算理时, 我很急, 为了一堂课能完成新授和一定的练习量, 我直接帮学生总结了算理, 但是在后面的练习中, 我发现学生的正确率不高, 知识掌握地不牢, 问为什么这样计算时, 说不出算理和算法。所以第二次我改变了教学方法, 在总结算理时我在旁适时引导,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虽然表面上练习量减少了, 但精挑细选的练习, 学生的正确率却提高了, 能算出正确的结果更能知道每一步的计算过程是怎样来的。
三、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估算策略, 让学生的计算思维活起来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 加强估算”,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养成估算的习惯。”但是我们在一般的计算教学中却强调精确计算, 特别是为了能在试卷上得到更多的分, 都强调要精确计算出结果才能写答案, 其实这也有可能扼杀了学生的估算能力。比如说还是《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不进位、不退位) 》这一课, 有一道练习是32+42=, 题目要求是列竖式计算, 那么列竖式计算前能不能让学生估一估呢?我想估算的结果对最后计算的结果肯定能会起到一个检验的作用吧。而平常的数学计算教学中, 更应该渗透估算观念, 让学生把估算当做常态, 多一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让学生的计算思维活起来。
总而言之, 在以后低年级的计算教学实践中, 我们既要注重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要注重数学计算教学算理的讲解,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么列式, 理解计算的本质, 把学生计算的基本功打扎实, 更要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使数学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使低年级的数学计算教学课堂也能灵动而扎实, 活泼而高效。
参考文献
[1]潘小福.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数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10.1
【如何上好语文课之我见】推荐阅读:
如何上好作文课之我见09-09
上好初中物理第一课之我见06-29
如何上好复习课语文10-15
如何上好党课07-27
如何上好一堂实习课06-12
如何上好一堂课心得07-29
如何上好历史课08-07
如何上好高三数学复习09-16
如何上好科学课10-04
如何上好小学精读课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