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期末复习

2024-06-2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期末复习(13篇)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期末复习 篇一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新技术》复习题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并分别简述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结构、分类

4.微机继电保护的硬件构成及各部分功能P1 P2-4 P4-5 P7

5.采样定理及其内容P9

6.逐次比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P12-145

7.三段式电流保护的各自整定原则P45-57

8.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P57

9.距离保护中阻抗继电器为什么广泛采用0°接线方式(从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两相接地短路等三个方面来说明)P62-64

10.三段距离保护的整定原则P65-66

11.零序电压过滤器和零序电流过滤器P80-82

12.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单相接地时的特点P95-98

13.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中单相接地时的保护方法P98-99

14.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及各自特点P100-102

15.输电线路高频保护所用的载波通道,其主要元件及作用P104-105

16.高频信号、闭锁信号、允许跳闸信号、无条件跳闸信号P105-106

17.纵联差动保护中环流法和均压法的基本原理P119

18.系统振荡和三相短路的主要区别P142

19.应对系统振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P142

20.在电力系统中采用重合闸技术的技术经济效果和不利影响

21.重合闸带有时延的原因

22.重合闸前加速保护的原理及其优点和缺点

23.重合闸后加速保护的原理及其优点和缺点P146-147 P149 P150-151 P151-152

24.单相重合闸常用哪几种选相元件P152-153

25.单相重合闸的优点和缺点P155

26.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概述P157-158

27.变压器纵差保护产生不平衡电流的因素P159-162

28.母线保护在母线上故障、正常运行和母线外故障时的特点P219 29双母线同时运行母联相差保护分析P222-223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期末复习 篇二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概述

1.1 继电保护基本概念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 由于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都可能引起各种故障及不正常运行的状态出现, 常见的故障有:单相接地;三相接地;两相接地;相间短路;短路等。电力系统非正常运行状态有:过负荷, 过电压, 非全相运行, 振荡, 次同步谐振, 同步发电机短时异步运行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和不正常运行情况时, 用于快速切除故障, 消除不正常状况的重要自动化技术和设备。

1.2 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

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 是根据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前后电气物理量变化的特征为基础来构成,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后, 工频电气量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1) 电流增大。短路时故障点与电源之间的电气设备和输电线路上的电流将由负荷电流增大至大大超过负荷电流。 (2) 电压降低。当发生相间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时, 系统各点的相间电压或相电压值下降, 且越靠近短路点, 电压越低。 (3) 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改变。正常运行时电流与电压间的相位角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角, 一般约为20°, 三相短路时, 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是由线路的阻抗角决定的, 一般为60°~85°。 (4) 测量阻抗发生变化。测量阻抗即测量点 (保护安装处) 电压与电流之比值, 正常运行时, 测量阻抗为负荷阻抗;金属性短路时, 测量阻抗转变为线路阻抗, 故障后测量阻抗显著减小, 而阻抗角增大。利用短路故障时电气量的变化, 便可构成各种原理的继电保护。

1.3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

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 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 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 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 能够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 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发出信号, 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 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

1.4 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备的基本性能

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具备的基本性能有: (1) 安全性:在不该动作时, 不误动; (2) 可靠性:在该动作时, 不拒动; (3) 速动性:能以最短时限将故障或异常从系统中切除或隔离; (4) 选择性:在自身整定的范围内切除故障, 保证最大限度地向无故障部分继续供电, 不越级跳闸; (5) 灵敏性:反映故障的能力, 通常以灵敏系数表示;不拒动不误动是关键。

2 继电保护发展历程

继电保护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最早的继电保护装置是熔断器。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末, 在40余年的时间里, 继电保护完成了发展的4个阶段, 即从电磁式保护装置到晶体管式继电保护装置、到集成电路继电保护装置、再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智能化等先进技术相继在继电保护领域的研究应用, 继电保护技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一体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力系统发展迅速, 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 短路容量不断增大, 到20世纪产生了作用于断路器的电磁型继电保护装置。1928年电子器件已开始被应用于保护装置, 在50年代迅速发展。静态继电器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动作速度、维护简单、寿命长、体积小、消耗功率小等优点, 但环境温度和外界干扰对继电保护的影响较大。1965年出现了应用计算机的数字式继电保护, 出现了单板机继电保护装置。到了21世纪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快, 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的普遍应用, 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式继电保护技术的开发, 大规模集成化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应用非常广泛。

3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

3.1 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 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 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 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 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 强大的通信能力, 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 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一台PC机的功能。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 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尚需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3.2 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 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 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 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 继电保护的作用主要是切除故障元件, 缩小事故影响范围。因为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 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 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 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3 智能化

随着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数字化技术及应用在各行各业的日益普及也为探索新的继电保护原理提供了条件, 智能电网中可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集、整合和分析。利用这些信息可对运行状况进行监测, 实现对保护功能和保护定值的远程动态监控和修正。

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 继电保护技术由数字时代跨入信息化时代, 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 也开辟了技术创新的广阔天地。只有了解和掌握继电保护技术, 才能解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遇到的各类问题, 更好地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高亮.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2]霍利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8.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期末复习 篇三

关键词:同杆双回线路;继电保护;原理;应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电力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要想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整体竞争力,电力企业还必须而结合世纪发展状况,不断进行电网系统改革和创新,力求为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动力保障。同杆双回线路输电技术同时具有输电容量大、输电效率高以及投资回报率大的特点。在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取得广泛应用。由于同杆双回线路导线数量非常多,双汇线路之间的距离较短、运行方式多种多样,如果线路发生故障见很难完善后期修理工作。下文从同杆双回线路继电保护的特点着手,对其应用效果作了简单介绍。

一、同杆双回线路继电保护的特点

(一)线间互感及跨线故障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互感不仅存在于同一线路之间,同杆双回线路也存在互感效应。当系统产生故障时,电压和电流受线路实际状况的影响,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很有可能引发保护装置发生拒动和误动问题。另外,如果线路发生了故障,点气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

(二)不同运行方式下保护灵敏度的差异

同杆双回线路的实际运行方式非常多,常见的运行方式由双回线同时运行、单回线运行、双回线和全相运行以及双回线或者单回线非全相运行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的运行方式将会产生不一样的效益,由于线路之间存在互感效应,在不同运行方式下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性将会呈现出不不同的姿态。

(三)跨线故障选相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同杆双回线路还会发生异名跨线故障,此时保护装置可能存在误切双回线的问题,对配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线路设计人员必须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线路的跨线故障进行探索,通过选择合适的跨线故障保持两侧系统的联系。

(四)自动重合闸

当同杆双回线路发生跨线故障时,这时候产生的故障通常具有永久性的特点,实际保护工作中应该将两回线分开处理,减少两回线重合引起的故障问题。另外,如果两侧的系统在完成双回线联系工作时,还必须选择最合适的重合闸方式,在保证准确切除跨线故障的同时,还能够保持两侧系统的有效运行,为提高配电网系统的安全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更高的可靠性要求

与单回线路相比,同杆双回线路所承载的传输功率更高,两侧系统必须具有较强的联系,才能进一步提高同杆双回线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这就对同杆双回线路的可靠性提出了更好高的要求,保护装置不仅要快速又准确地切除故障,还要保障原有系统的稳定性。

二、同杆双回线路继电保护原理及工程应用

(一)纵联距离保护

纵联距离保护是同杆双回线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保护形式,这种形式可以有效满足通道条件较差情况下保护动作的实际需求。由于同杆双回线路继电保护中存在互感效应,双回线路纵联距离和纵联方向保护的配置方案显得十分复杂,如果系统中出现跨线故障,将会出现保护系统误动或者错动等问题,因此,可以采用两回线路的六组的电气量计算出阻抗值,保障保护动作的正常运行。

(二)分相电流纵差保护

分相电流纵差保护是同杆双回线路继电保护中效益最高的保护形式。这种保护形式通常通过比较电路两端电流的幅值和相位,判断动作值的实际范围,判断过程中还可以有效切除系统中的故障问题。分相电流纵差保护中系统负荷及振荡不仅不会对保护系统产生影响,还能准确判断系统中故障的位置,能有效提高保护系统的实际效益。下图1是分相电流纵差保护结构图。

图1:分相电流纵差保护结构图

(三)横联差动保护

横联差动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是在同一侧位置比较双回线的电流,不需要依靠增加额外的保护通信装置。横联差动保护以电流的方向作为判断依据,通常可以分为横练方向差动保护和电流平衡保护两种类型。横联差动保护装置必须借助双线路的电气量才能顺利完成保护工作。

(四)基于六序分量的保护

如果同杆双回线路继电保护采用六序分量保护方式,双回线路的对称分量将被细分为同序量和反序量两种类型。六序分量对改组行的诊断有严格的先行条件,只有保障六序故障分量发生故障后才能使用六序分量保护形式,此时同杆双回线路的幅值和相位关系相互保持独立。为了确定保护安装位置的序电压故障分量符合保护要求,并明确故障分量与序电流故障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必须明确保护装设位置到系统中性点之间的阻抗值,此时选相具有较高的灵敏性,通常不受短路点过渡电阻的影响。

(五)纵联零序保护

纵联零序保护是同杆双回线路在继电保护装置中的主要应用形式之一,在配电网系统职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纵联零序保护具有反应迅速的特点,被国内外众多电力系统防范应用。但是,纵联零序保护状态下同杆双回线路产生的互感效应会对继电保护的整定和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纵联零序保护模式下,将很难实现故障选相跳闸功能,电网系统的安全性也会受到影响。

(六)工程应用

目前,同杆双回线路继电保护在我国配电网系统中已经取得广泛应用,并且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在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我国1500kv电压等级和2300kv电压等级已经综合使用了同杆双回线路继电保护工作原理。以2300kv电压等级同杆双回线路保护配置为例,该电压等级在应用同杆双回线路继电保护后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基本能在第一时间确认改组行位置,其应用为提高该等级配电网的实际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想同杆双回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效益,工作人员首先应该明确同杆双回线路继电保护装置的实际特点,只有针对特点才能进一步提高应用效果。由此可见,同杆双回线路继电保护在配电网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瑞生,鄢安河,樊占峰,曹丽璐.同杆并架双回线继电保护工程应用实践[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05).

[2]李斌,李学斌,丁茂生,薄志谦.特高压同杆双回线的环流不平衡及其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12,(04).

4.编译原理期末总结复习 篇四

机器语言: 由0、1代码构成,不需翻译就可直接执行其程序。

汇编语言: 机器指令助记符(伪代码)形式,汇编后才可执行其程序。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类自然语言和数学公式形式

(2) 基本术语

源程序(Source Program):用源语言写的程序。源语言可以是汇编语言,也可以是高级程

序设计语言。

目标程序(Target Program) :也称为“结果程序”,是源程序经翻译程序加工以后所生成

的程序。目标程序可以用机器语言表示,也可以用汇编语言或其它中间语言表示。

翻译程序(Translating Program):是指把一个源程序翻译成逻辑上等价的目标程序的程序。

源程序为其输入,目标程序为其输出。

汇编程序(Assembler):是指把一个汇编语言写的源程序转换成等价的机器语言表示的目

标程序的翻译程序。

编译程序(Compiler):若源程序是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所写,经翻译程序加工生成目标程

序,则该翻译程序就称为“编译程序”,也可称为编译器。

解释程序:是高级语言翻译程序的一种,他将源语言书写的源程序作为输入,解释一句

后就提交计算机执行一句,并不形成目标程序,就像外语翻译中的“口译”一样,不产生全文的翻译文本。

运行系统(Running System):目标程序执行时,需要有一些子程序(如一些连接装配程序

及一些连接库等)配合进行工作,由这些子程序组成的一个子程序库称为运行系统。 编译系统(Compiling System):编译程序和运行系统合称编译系统。

(3) 程序的翻译

除机器语言程序外,用其它语言书写的程序都必须经过翻译才能被计算机识别。这一过

程由翻译程序来完成。

编译方式是一种分阶段进行的方式,包括翻译和运行两部分。

前一阶段:翻译

后一阶段:运行,由运行系统配合完成。

(4) 过程

1、词法分析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从左到右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读入源程序,对构成源程序的字符流进行扫描和分解,从而识别出一个个单词(也称单词符号或符号TOKEN)。

某源程序片断如下:

begin var sum, first, count: real; sum:=first+count*10 end.

保留字 begin var real end

标识符 sumfirstcountsumfirstcount

界符 .

逗号,逗号,冒号:分号;加号+乘号*赋值号 :=整数10 10

2、语法分析阶段

是编译过程的第二个阶段。语法分析的任务是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将单词序列分解成各类语法短语,如“程序”,“语句”,“表达式”等等。一般这种语法短语,也称语法单位,或语法成分,或语法范畴。

语法分析所依据的是语言的语法规则,即描述程序结构的规则。通过语法分析确定整个输入串是否构成一个语法上正确的程序。

3、语义分析阶段

依据语言的语义规则,对语法分析得到的语法结构分析其含义以及应进行的运算,审查源程序中有无语义错误,为代码生成阶段收集类型信息。

4、中间代码生成

在进行了上述的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阶段的工作之后,有的编译程序将源程序转变成一种内部表示形式,这种内部表示形式叫做中间代码。

所谓“中间代码”是一种结构简单,含义明确的记号系统,这种记号系统可以设计为多种多样的形式。

重要的设计原则:一是容易生成;二是容易将它翻译成目标代码。

5、代码优化

任务:对前阶段产生的中间代码系列进行变换或改造。目的是使生成的目标代码更高效,即省时间省空间。例如上例四个四元式可优化为下面两个四元式。

6、目标代码生成

任务:将中间代码变换成特定机器上的绝对指令代码或可重定位的指令代码或汇编指令代码。它的工作与硬件系统结构和指令含义有关。

7、表格管理

编译过程中源程序的各种信息被保留在种种不同的表格里,编译各阶段的工作都涉及到构造、查找或更新有关的表格,因此需要有表格管理的工作;

8、出错处理

如果编译过程中发现源程序有错误,编译程度应报告错误的性质和错误发生的地点,并且将错误所造成的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使得源程序的其余部分能继续被编译下去,有些编译程序还能自动校正错误,这些工作称之为出错处理。

(5) 前端与后端

参考上面的图,目的是为了在多种源语言和多种目标语言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灵活搭配组合,消除重复开发的工作量,提高编译系统的开发效率。

(6) 遍

所谓遍,是对源程序或源程序的中间形式从头到尾扫视并完成规定任务的过程。

每一遍扫视可完成一个阶段或多个阶段的功能。

一遍的编译程序:以语法分析程序为核心 。

多遍扫描的优点:

可以减少内存容量的需求,分遍后,以遍为单位分别调用编译的各个程序,各遍程序可以相互覆盖。

可使各遍的编译程序相互独立,结构清晰。

能够进行充分优化,产生高质量的目标程序。

可将编译程序分为前端和后端,有利于编译程序的移植。

多遍扫描的缺点

每遍都要读符号、送符号,增加了许多重复性的工作,降低编译效率。

(7) 程序设计语言范型(从支持的计算模式)

1. 强制(命令)式语言:是面向动作的,即一个计算过程看做是一系列动作,其动作是命令驱动,以语言形式表示。

也称过程式语言,如C,FORTRAN等;

2. 函数式语言:注重程序表示的功能

也称应用式语言,如ML和LISP等;

3. 基于规则的语言:检查一定的使能条件,满足时执行动作

也称逻辑程序设计语言,如PROLOG。

4. 面向对象语言:提供抽象数据类型,支持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

如C++和Java等。

(1) 符号和符号串

1、字母表:元素的有穷非空集合。

2、符号串:由字母表中的符号组成的任何有穷序列。

3、符号串的头尾,固有头和固有尾:如果z=xy是一符号串,那么x是z的头,y是z

的尾,如果x是非空的,那么y是固有尾;同样如果y非空,那么x是固有头。 如:设z=abc,那么z的头是,a, ab, abc, 除abc外,其它都是固有头;z的尾是, c, bc, abc, z的固有尾是, c, bc。

4、符号串的运算

(1)符号串的连接:设x和y是符号串,x和y的连接xy是把y的符号写在x的符号后得的符号串。

如:x=ST, y=abu, 则xy=STabu显然有x=x=x。

(2)符号串的方幂:设x是符号串,把x自身连接n次得x的几次方幂xn。

如:设x=ab则x0=x1=abx2=ababx3=ababab

(3)符号串集合的乘积:设A和B为符号串集合,则A和B的乘积定义为AB={xy|xA且yB}

如:a={a, b}, B={00, 11} 则AB={a00, a11, b00, b11} 显然:{}A=A{}=A

(4)符号串集合的方幂:设A为符号串集,则A的n次方幂An定义为:An=AA……A=AAn-1=An-1A

(5)符号串集合的正闭包A+:A+=A1 U A2 U … U An U …

(6)符号串集合的闭包A*:A*=A0 U A+ = {} U A+

如:设有正字母表={0,1} 则*=0 U 1 U 2 U … U n U …={, 0, 1, 00,01, 10, 11, 000, 001,……}

(2) 文法

文法G定义为四元组(VN ,VT,P,S)其中:

(1)VN 为非终结符号集

非终结符号表示一个语言短语(或语法成分、语法单位)。 如 程序、语句、表达式等。一般用大写字母或用〈 〉括起表示非终结符号。

(2)VT 为终结符号集

终结符号:组成语言的基本符号。是文法中不属于非终结符号集合的符号。一般用小写字母或不带〈 〉的符号表示。如程序设计语言的.单词符号。

设V=VN U VT,称V为文法G的字母表。

(3)P 为产生式(也称规则)的集合。

产生式的形式:→或∷=,其中∈V+,∈V*

(4)S 称作识别符号或开始符号,是一个非终结符号。

一般表示此文法定义的最大语法短语,至少要在一条产生式 中作为左部出现。 句型、句子的定义

设G[S]是一文法,如果符号串x是从识别符号推导出来的,即有S*x, 则称x是文法G[S]的句型。

若x仅由终结符号组成,即S*x, xV T ,则称x为G[S]的句子。

句型:在一棵树生长过程的任何时刻,所有那些端末结点自左至右的排列,就是一个句型。

语言的定义:文法G产生的语言记为L(G),它是文法G产生的全部句子的集合。 文法等价定义:若L(G1)=L(G2)则称文法G1和G2是等价的。

(3) 文法的类型 N.Chomsky

0型文法:定义0型语言,对应Turing机;

1型文法:定义1型语言,对应线性限界自动机;箭头后面的要比前面的长或相等 2型文法:定义2型语言,对应非确定下推自动机;箭头前面的是非终结符,后面是串 3型文法:定义3型语言,对应有限自动机。非终结符可以推出一个终结符或一个终结符和一个非终结符

最右推导也称为规范推导,所得句型称为规范句型。

如果一个文法存在某个句型对应两棵不同的语法树,则说这个文法是二义的。或者说,若一个文法中存在某个句型,它有两个不同的最左(最右)推导,则这个文法是二义的。

上下文无关文法是否具有二义性是不可判定的。

但有些特殊的2型文法[例如LL(1)、LR(0)、LR(1)等文法]是无二义性的。 一个文法兼有左递归和右递归是导致二义性的常见原因。

排除文法二义性通常有两种方法:

(1)在语义上加些限制

(2)重新构造一个无二义性的文法

(4) 句型的分析

句型的分析:就是识别一个符号串是否为某文法的句型。是某个推导的构造过程。 分析方法分两大类:自上而下分析法和自下而上分析法推导与归约,最右推导是规范推导,逆过程为规范规约

若S*A+(由A+得)则称是句型相对于非终结符A的短语。

若S*A(由A→得)则称是句型相对于A→的直接短语(也称简单短语)。 一个句型的最左直接短语称为该句型的句柄。

一棵子树(至少要有父子两代)的所有端末结点自左至右排列起来形成相对于子树根的短语。若子树只有父子两代,则得到直接短语。

(5) 有关文法

(1)有害规则 文法中含形如U→U的产生式。

它对描述语言没有必要,且会引起文法的二义性。

(2)多余规则 文法中任何一个句子的推导都用不到的规则。

(3)无用规则 文法中含形如U→V的产生式,即单产生式。

为保证文法G的任一非终结符A在句子推导中出现,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A必须在某句型中出现,A。

(2) 必须能够从A推导出终结符号串t。

有关文法的化简和改造,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1)无用符号和无用产生式的删除。

(2) -产生式的消除。

(3)单产生式的消除。

(4)左递归的消除。

(1) 词法分析输出

单词符号(TOKEN) 是一个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符号。程序设计语言的单词符号一般可分成下列5种:

1.基本字,也称关键字,如PASCAL语言中的begin,end,if,while和var等。

2.标识符,用来表示各种名字,如常量名、变量名和过程名等。

3.常数,各种类型的常数,如25,3.1415,TRUE和“ABC”等。

4.运算符,如+,*,<= 等。

5.界符,如逗点,分号,括号等。

词法分析程序所输出的单词符号常常采用下二元式表示:(单词种别,单词自身的值) 可用整数码或助记符等表示。

(2) 单词的描述工具

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单词(TOKEN)是基本语法符号。单词符号的语法可以用有效的工具加以描述。

正规式和它所表示的正规集的递归定义如下。设字母表为∑,辅助字母表∑ ={ |, ·, *, (, ) }

定义(正规式和它所表示的正规集):

设字母表为Σ,辅助字母表Σ`={Φ,ε,|,·,*,(, }。

② ε和Φ都是Σ上的正规式,它们所表示的正规集分别为{ε}和{ };

② 任何a∈Σ,a是Σ上的一个正规式,它所表示的正规集为{a};

③ 假定e1和e2都是Σ上的正规式,它们所表示的正规集分别为L(e1)和L(e2),那么,(e1), e1|e2, e1·e2, e1*也都是正规式,它们所表示的正规集分别为L(e1), L(e1)∪L(e2), L(e1)L(e2)和(L(e1))*。

④ 仅由有限次使用上述三步骤而定义的表达式才是Σ上的正规式,仅由这些正规式所表示的字集才是Σ上的正规集。

(3) 有穷自动机

有穷自动机(也称有限自动机)作为一种识别装置,它能准确地识别正规集,即识别正规文法所定义的语言和正规式所表示的集合,引入有穷自动机这个理论,正是为词法分析程

5.马克思原理期末复习总结 篇五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具有的各自的特点,个性,不同实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既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既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食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性离不开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华所在互联网,思想观念,影响

实践在人们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时间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是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互相交往联系的距离,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身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摄取有用的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知识,长期解除其中不好的部分则会对自己的思想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当代大学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避开其负面影响,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正确价值观

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等,树立这样的价值观不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队以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两种对立历史观及历史观基本问题

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历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机器辩证关系

6.《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篇六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2.政治学的学习意义(理解)——第一章第二节

1.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政治和制度环境。2.政治学提供了行政管理的政治哲学基础。3.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及其发生和发展的根源。4.政治学指明了行政管理的基本依据及其发展规律。

3.利益的含义(理解)——第二章第一节

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4.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理解)——第二章第一节

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是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的矛盾。因为这一基本矛盾决定和影响着利益内含的其他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它使社会利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要和可能,而人们在利益关系中形成的共同利益和利益矛盾,则是人类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的基础。此外,它还铸造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基本特性,所以,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的矛盾是利益内含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

5.利益的内在矛盾(理解)——第二章第一节

1.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矛盾。2.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的矛盾。3.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的矛盾。4.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的矛盾。

6.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第二章第三节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3.利益关系规定了社会政治活动的范围、内容和职能。4.利益是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5.利益是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源泉。6.利益矛盾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7.政治权力的含义、本质及特性(理解)——第三章第一节

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利。

1.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利益。2.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利益关系。3.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是在力量对比关系中产生了制约其他力量的力量。

特性:

1、制约性;

2、能动性;

3、动态拓展性;

4、垄断性。

8.政治权力的作用(理解)——第三章第三节

1、政治权力在政治关系中的作用:(1)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借。(2)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2、政治权力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而展开的;(2)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3)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4)社会政治权力的发展是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3、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1)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分配共同利益,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生活。(2)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反作用;(3)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4)政治权力还能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等社会生活其他方面。

政治权力的本质是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其形式是特定的社会公共权力。

9.政治权利的定义(理解)——第四章第一节

政治权利,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10.政治权利的特性(理解)——第四章第一节

1.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具有规范性。2.政治权利意味着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3.政治权利是不断发展的。4.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实现政治利益的手段。

11.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运用)——第四章第二节

1.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政治权利是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它体现着这种权力主体的意志和要求,对于政治权力主体的每个成员来说,政治权利又是他们作为个体参与政治生活,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的资格。2.有利于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政治权利具有规范性的特征,它以法定的形式规定着社会政治成员政治活动准则,因而有利于保障政治生活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意愿有序地进行。在社会主义社会,它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按照人民的利益要求而正常进行。3.有利于发挥政治权力主体成员的政治积极性。政治权利是其享有者的法定政治自由,为谋取自己的利益,政治权利的享有者必然要在权利的法定范围之内进行积极的政治活动,因此,政治权利的确定,会为政治权力主体成员进行政治活动提供有效的空间和积极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权利是人民发挥政治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的必要前提。4.有利于社会政治的建设和发展。政治权利的明确规定和有效实现,意味着社会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明确规定和有效实现,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政治向着规范化、法制化、责任化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的政治权利则使得广大人民有可能通过政治生活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12.政党的作用(理解)——第六章第一节

1.凝聚和集中阶级的利益和意志。2.动员和发展政治力量。3.领导和影响社会政治生活。

13.政治统治的特征(理解)——第八章第一节 1.阶级性。2.强制性。3.秩序性。4.最高性。

14.政治参与的含义、特征及作用(运用)——第十章第一节、第四节 政治参与,指一个社会中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且影响政治体系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是社会政治生活中公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基本方式。

特征:1.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必须是公民,而不可能是臣民。政治参与的主体必须是普通的公民。2.政治参与本质上是公民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不仅有服从的义务也有参与的权利,政治参与实际上是公民行使以普选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由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政治参与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过程。3.政治参与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进行。政治参与的目的,是普通公民为了明确表达自己对于公共事务的看法和意见,表达自己对于政府和公共权力的要求,实现自己或者特定社会群体的利益,以影响政府和政治过程,并不破坏和摧毁现有政治制度,推翻和颠覆现有政权为目标,因此政治参与以合法的手段和方式进行。4.政治参与的范围包括一切公共政治生活。政治参与其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它包含多种层次、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的参与活动,包含围绕着各种公共事务活动展开的参与活动,尽管如此,政府重要公职人员的产生、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却是政治参与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作用:1.政治参与的政治作用。(1)政治参与促进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民主化的标志是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平等、真实和广泛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市政府管理行为按照广大社会成员的意志和要求进行。只有充分的政治参与,才能明确表明公共利益的内容和公民的利益所在,才能使得政府管理和决策按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进行,才能实现其科学化的目标。(2)政治参与有利于强化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公民的制度化的、普遍的政治参与,是政权稳定的重要标志和对政权合法性的实际肯定。(3)政治参与有助于推进民主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进程。公民只有在政治参与的实际活动中,才能逐步提高政治责任感,强化权利义务意识,形成明确的民主观念,提高自己的参与能力,感受政治价值,进一步激发和加强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意识,而这种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又恰恰是政治参与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政治参与的社会作用。(1)政治参与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参与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盲目的和超发展阶段的政治参与,可能对于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2)政治参与影响社会公平的实现。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有助于推动社会公平的发展。

15.政治文化的含义、特点及作用(运用)——第十一章第一节、第三节

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治体系中的社会政治成员或政治群体,在既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作用下,通过对政治生活实践经验和感受的概括、总结和综合而形成的,具有某种稳定性、普遍性的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模式的总和。

特点:1.政治文化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与鲜明的民族性。建立在客观政治实践活动基础上的政治文化,是对客观政治关系所构成的现实政治制度的反映,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带有鲜明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具有民族性。2.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在传统的政治文化以及现实的特定政治环境的双重作用下,经过长期的心理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和思维定势,具有某种惯性而不会轻易改变,但是社会的生产方式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社会的政治关系也会或迟或早地发生改变,因此政治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而言的。3.政治文化具有内部结构性。一个政治体系中政治文化内部通常存在着:主导型政治文化;次主导型政治文化;反主导型政治文化。这三种亚文化的存在,构成了政治文化的内部结构性。

作用:1.政治文化规定着政治生活的方向。一定的政治文化既反映了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取向,也反映了他们对政治关系的本质和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并且政治文化支配者政治行为主体的活动方向,进而规定着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2.政治文化规范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直接影响着他们行为的性质、类型和目标,同时,政治文化形成的政治原则、规则、制度规范着政治行为主体的活动模式。3.政治文化影响着社会政治的变革。政治文化中包含着对现实政治制度的性质及其运行机制的认识,对于旧有制度和运行机制有正确的认知,并形成改革的政治动机与价值取向,这时,政治文化就成为促进政治生活变革的力量,反之,政治文化就会阻碍变革。

16.政治民主的特征(理解)——第十二章第一节

1.政治民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立为其前提特征。2.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3.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4.政治民主以多数决定作为基本规则。5.政治民主以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为基本实现方式。6.政治民主以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

1、政治管理(第九章第一节)按照马克思主义有关论述,在政治活动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统治,需要履行特定的社会

职能,需要把社会中的阶级冲突和其他利益冲突控制在秩序允许的范围之内,这种出于政治统治要求而承担社会职能,对于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就是政治管理。

2、政治团体(第七章第一节)政治团体,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按照特定利益结合在一起,通过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的政策

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以实现自己利益目标和要求的团体。

3、国家机构(第五章第四节)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完成政治权利的职能,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各种国家机关的总和,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政治权利组织实体的体现。

4、政治统治(第八章第一节)政治统治是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对抗和斗争的结果;是在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中取得统治地位和政治权力的阶级,对敌对阶级和社会政治秩序破坏者的强制和压迫行为;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和政治生活进行支配和控制,使之处于秩序范围之内的行为。政治统治本质上是阶级统治。

5、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请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简述现阶段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途径。(第十二章第四节)

7.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期末复习 篇七

输电线的纵联保护是利用某种通信通道将输电线路两侧的保护装置纵向连接起来, 将两侧的电气量传送到对侧进行比较, 以判断故障是在线路范围内还是在线路范围之外, 从而有选择地快速切出全线故障的一种保护装置, 是线路的主保护。由于它可以实现全线速动, 具有绝对的选择性, 充分满足继电保护“四性”的要求, 其缺点是不能作为相邻线路的后备保护。目前湖南省网220kV线路均配置利用两端电气的纵联保护和利用单端电气量的后备保护, 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

湖南电网220kV线路主保护均为闭锁式纵联高频保护和光纤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这里主要介绍这2种保护的原理和整定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 闭锁式纵联高频保护

闭锁式纵联高频保护由起动元件、保护方向元件配合收发信机进行工作。在通道中传送的是闭锁信号, 当两侧中任一侧收到闭锁信号时保护不动作于跳闸, 因此闭锁式保护若要动作出口的必要条件是收不到闭锁信号。起动元件动作后, 收信8ms后才允许正方向元件投入工作, 反方向元件不动作, 纵联变化量元件或纵联零序元件任一动作时, 停止发信;当本装置其它保护 (如工频变化量阻抗、零序延时段、距离保护) 动作, 立即停止发信, 并在跳闸信号返回后, 停信展宽150ms。但是外部保护 (如母差保护) 动作跳闸时, 立即停止发信, 并在跳闸信号返回后, 停信展宽150ms。停信的4个条件是:高定值的起动元件起动;反方向元件不动作;曾连续收到8ms的高频信号;正方向元件动作。发跳闸命令的条件:停信、收发信机没有收到高频信号满8ms。

2 光纤电流差动保护

电流差动保护是比较被保护线路两侧工频电流相位的纵联保护。当两侧故障电流相位相同时保护被闭锁, 两侧电流相位相反时保护动作跳闸。

2.1 电容电流的影响

由于电容电流是从线路内部流出的电流, 它构成动作电流。负荷电流是穿越性的电流, 它只产生制动电流。所以对长距离输电线路, 线路分布电容比较大, 在空载或轻载下最容易造成保护误动, 因此对于较长的输电线路, 为提高经大过渡电阻故障时的灵敏度, 需进行电容电流补偿。电容电流补偿由下式计算而得:

UMф、UNф、UM0、UN0为本侧、对侧的相、零序电压;XC1、XC 0为线路全长的正序和零序容抗;

按上式计算的电容电流对于正常运行和区外故障都能给予较好的补偿。对于较短的线路, 电容电流很小, 差动保护无需电容电流补偿功能即可满足灵敏度的要求, 可通过控制字“电流补偿”将电容电流补偿功能退出。

2.2 TA断线的影响

TA断线瞬间, 断线侧的启动元件和差动继电器可能动作, 但对侧的启动元件不动作, 不会向本侧发差动保护动作信号, 从而保证纵联差动不会误动。非断线侧经延时后报“长期有差流”, 与TA断线作同样处理。

TA断线时发生故障或系统扰动导致启动元件动作, 若控制字“TA断线闭锁差动”整定为“1”, 则闭锁电流差动保护;若控制字“TA断线闭锁差动”整定为“0”, 且该相差流大于“TA断线差流定值” (整定值) , 仍开放电流差动保护。

2.3 不同步采样的影响

不同步采样造成线路两侧电流值不等, 产生动作电流,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由于区外故障导致保护误动。对这类影响一般采用时刻调整法, 即同步端将采用时刻作多次小步幅调整, 逐渐逼近参考端, 最终达到两侧同步采用。两侧装置采用同步的前提条件为通道单向最大传输时延不大于15ms。

3 不同通道方式对保护的影响

(1) 采用专用光纤方式。其优点是通道连接简单, 不需中间转换环节, 可靠性高。其缺点是:保护装置的光端机发光功率受限制, 传输距离受限制, 一般以50km为限;当专用光纤传输距离超过80km时, 需配用激光器件。受光缆故障影响大, 不能自动切换;当仅有的一根光缆故障且不易恢复时, 保护会长时间退出运行, 直到通道恢复。

(2) 采用64kbit/s复用连接方式。其优点是可利用现有通信网进行信号传输, 传输距离远。其缺点是通道连接最复杂, 本侧保护信号需经光电转换设备、脉冲编码调制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 设备、同步数字系列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设备进入光纤通讯网, 再由光纤通讯网经对侧SDH设备、PCM设备、光电转换设备到达对侧保护装置, 中间转换环节多, 通道可靠性较低。

(3) 采用2Mbit/s复用连接方式, 通道连接较64kbit/s复用连接方式少了PCM设备环节。其优点是传输距离远, 传输速率高, 可靠性较64kbit/s复用方式大为提高, 能充分利用SDH光纤自愈网的自愈功能, 抗光缆故障能力强。

(4) 双通道2Mbit/s都复用的连接方式。其优点是相当于有2套差动保护在同时工作, 均采用2Mbit/s通道, 可靠性又较单通道2Mbit/s复用方式高。双通道2Mbit/s通讯接口可灵活采用专用光纤, 复用2Mbit/s方式, 具备双通道冗余功能, 也可工作于单通道方式。其缺点是每侧增加1套光电转换设备, 保护装置增加l套2Mbit/s通讯接口。

4 保护整定若干问题分析

4.1 突变量启动电流

电流突变量启动是作为程序总启动和各个中央处理单元电流启动的, 须按躲过正常负荷电流波动最大值整定。目前湖南电网整定该值时是在保证线末故障有4倍灵敏度的条件下, 以线路两侧0.1倍的TA二次额定电流对应的一次电流中大者为定值, 且必须保证线路两侧定值一致, 保护中每个CPU的突变量启动电流定值应整定相同。对整定时出现的灵敏度不够的情况须在年度方式中备案。举例来说若线路A侧TA为1200/1, B侧TA为1500/1, 则突变量启动电流定值一般取一次电流150A, B侧定值 (二次值) 整定为0.1A, A侧整定为0.125A。

4.2 零序启动电流

有些装置又称为零序辅助启动电流, 这种电流启动方式是保护启动元件的另一种方式, 零序启动元件在线路经过渡大电阻接地短路且突变量启动元件灵敏度不够时作为辅助保护装置启动, 启动电流值按躲过最大零序不平衡电流整定。目前湖南电网整定该值时是在保证线路末接地故障有2倍灵敏度的条件下, 以线路两侧0.1倍的TA二次额定电流对应的一次电流中大者为定值, 且必须保证线路两侧定值一致, 对整定时出现的灵敏度不够的情况须在年度方式中备案。零序启动电流定值必须小于纵联零序方向电流值, 保护中每个CPU的零序启动电流定值应整定相同。

4.3 纵联零序方向电流

纵联零序方向电流值是作为纵联零序停信值, 按躲过最大负荷时不平衡电流整定, 保证高阻接地故障时有灵敏度。目前湖南电网按零序启动电流的1.4倍取值, 也必须保证线路两侧定值一致。

4.4 纵联距离阻抗定值XDZ

目前湖南电网对该值的整定主要有以下2个条件:

(1) 保证线末故障有2倍灵敏度。

(2) 按线路阻抗 (ZL) 的大小, 给出不同的推荐值:ZL≤10欧, XDZ≥30欧;10欧<ZL≤20欧, XDZ≥50欧;20欧<ZL≤40欧, XDZ≥60欧;ZL>40欧, XDZ≥1.5ZL。

4.5 TA变比补偿系数KTA

在光纤差动保护中, 都会引入“TA变比补偿系数”这个定值, 以避免由于线路两侧TA变比不同引起不平衡电流, 使保护误动。此定值根据各厂家装置制造的原理不同而整定方法也有所不同。当线路两侧TA变比相同时, 两侧保护的KTA均为1.0;当线路两侧TA变比不同时, 两侧保护的KTA的整定方法按不同厂家的保护装置归纳分为以下3种情况:

(1) 两侧KTA都为本侧TA与对侧TA变比之比值, 与TA二次额定电流无关, 例如型号为LFP-931, CSL-103的保护装置。

(2) 将TA电流一次值大的一侧KTA整定为1, 另一侧KTA整定为本侧TA电流一次额定值与对侧TA电流一次额定值之比值, 例如型号为RCS-931、CSC-103的保护装置。

(3) 两侧KTA都为对侧TA电流一次额定值与本侧TA电流一次额定值之比值, 例如型号为PSL-603的保护装置。

4.6 通道方式

RCS931系列保护装置采用同步通信方式。差动保护装置发送和接收数据采用各自的时钟, 分别为发送时钟和接收时钟。保护装置的接收时钟固定从接收码流中提取, 保证接收过程中没有无码和滑码产生。发送时钟可以有2种方式, 一种采用内部晶振时钟, 称为内时钟 (主时钟) ;另一种采用接收时钟作为发送时钟, 称为外时钟 (从时钟) 。两侧保护装置的运行方式均采用从时钟方式、主时钟方式或一侧装置采用主时钟方式, 另一侧装置采用从时钟 (不推荐采用) 方式。对于不同的通道方式, 两侧保护装置的整定内容不同。

(1) 采用专用光纤方式, 两侧保护装置的“专用光纤 (内部时钟) ”控制字都整定成“1”, 即两装置都采用内时钟 (主时钟) 方式。

(2) 采用64kbit/s复用方式。若两侧PCM直相连, 则PCM设备一侧选主时钟, 另一侧选从时钟;若两侧PCM设备经SDH数字通信网连接, SDH设备中的2Mbit/s通道“重定时”功能关闭时 (湖南电网220kV线路保护通信通道中该功能是关的) , PCM设备一侧选主时钟, 另一侧选从时钟;SDH设备中的2Mbit/s通道“重定时”功能打开时, PCM设备两侧均选从时钟。

(3) 采用2Mbit/s复用方式, 当保护信息直接通过同轴电缆接入SDH设备的2Mbit/s板卡时, SDH设备中的2Mbit/s通道“重定时”功能关闭时, 两侧保护装置均选主时钟 (推荐采用此方式) ;若SDH设备中的2Mbit/s通道“重定时”能打开时, 两侧保护装置均选从时钟。当保护通过2M通道切换装置接入SDH设备2Mbit/s板卡时, 两侧保护装置的“专用光纤 (内部时钟) ”控制字整定需与其他厂家的设备配合。

5 结束语

光纤电流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不同于闭锁式纵联高频保护, 光纤电流差动保护相比闭锁式纵联保护有着明显的优点:原理简单、整定简单、保护可靠, 采用分相电流计算差电流, 具有天然的选相功能。但因光纤差动保护对光纤通道的高度依赖, 使得保护专业人员必须加强对通信知识的掌握和了解, 否则很容易导致整定计算过程中出现差错。而且随着智能化变电站的不断推广, 其保护装置中也融合了很多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概念和知识, 因此加强保护专业人员对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显得越来越重要。

8.期末复习题计算机网络基础原理 篇八

1、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中,一个计算机网络包含多台具有_自主_____功能的计算机;把众多计算机有机连接起来要遵循规定的约定和规则,即_通信协议______;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特征是__资源共享_______。

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_总线型结构_、___星型结构_______、环型结构____和_、树型结构和混合型结构___。

3、常用的传输介质有两类:有线和无线。有线介质有_双绞线_______、_同轴电缆___、__光纤__。

4、网络按覆盖的范围可分为广域网、_局域网__、_城域网__。

5、TCP/IP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了_4__层,其中3、4层是_传输层_、_运用层_。

6、电子邮件系统提供的是一种__存储转发式_服务,WWW服务模式为__B/S____。

7、B类IP地址的范围是____128.0.0.0----191.255.255.255__。

8、目前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拓扑结构主要有__点对点式_、_多点式_______、__中继式__。

9、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网络所覆盖的范围、根据网络上主机的组网方式,另一种是根据__信息交换方式____。

10、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有两种:_同步传输____和异步传输。

11、用双绞线连接两台交换机,采用_交叉线______线。586B的标准线序是_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__。

12、多路复用技术是使多路信号共同使用一条线路进行传输,或者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以充分利用信道的容量。多路复用分为:__频分多路复用__、_波分多路复用_、__时分多路复用___和码分多路复用。

13、VLAN(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从__逻辑上划分网段,而不是从__物理上划分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

14、最常用的两种多路复用技术为__频分多路复用FDM _____和__时分多路复用TDM ______,其中,前者是同一时间同时传送多路信号,而后者是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4、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__B_______。

A、联机关系 B、结构关系 C、主次关系 D、层次关系

15、双绞线由两根相互绝缘的、绞合成均匀的螺纹状的导线组成,下列关于双绞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A___。

A、它的传输速率达10Mbit/s~100Mbit/s,甚至更高,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公里甚至更远 B、它既可以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C、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易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线路本身也产生噪声,误码率较高 D、通常只用作局域网通信介质

16、ATM网络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传送数据,信元长度为__B___。

A、1024B

B、53B

C、128B

D、64B 17、127.0.0.1属于哪一类特殊地址__B___。

A、广播地址B、回环地址C、本地链路地址D、网络地址

18、HTTP的会话有四个过程,请选出不是的一个。__d___

A、建立连接B、发出请求信息C、发出响应信息D、传输数据

19、在ISO/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__B___。

A、提供可靠的端—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

B、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

C、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D、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20、下列哪个任务不是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任务?__A__

A、明确本地资源与网络资源之间的差异

B、为用户提供基本的网络服务功能

C、管理网络系统的共享资源

D、提供网络系统的安全服务

21、以下选项不属于以太网的“543”原则是指?_D___

A、5个网段 B、4个中继器 C、3个网段可挂接设备

D、5个网段可挂接

22、既可应用于局域网又可应用于广域网的以太网技术是__D___。

A、以太网

B、快速以太网

C、千兆以太网

D、万兆以太网

23、交换机端口可以分为半双工与全双工两类。对于100Mbps的全双工端口,端口带宽为__D___。

A、100Mpbs B、200Mbps C、400Mpbs D、800Mpbs

24、要把学校里行政楼和实验楼的局域网互连,可以通过__A___ 实现。

A、交换机

B、MODEM C、中继器

D、网卡

25、以下哪一类IP地址标识的主机数量最多?__B___ A、D类

B、C类

C、B类

D、A类

26、子网掩码中“1”代表__B___ A、主机部分 B、网络部分 C、主机个数 D、无任何意义

27、给出B类地址190.168.0.0及其子网掩码255.255.224.0,请确定它可以划分几个子网?__B___ A、8 B、6 C、4 D、2

28、TCP/IP体系结构中与ISO-OSI参考模型的1、2层对应的是哪一层__A___

A、网络接口层

B、传输层

C、互联网层

D、应用层

29、能保证数据端到端可靠传输能力的是相应OSI的__B___ A. 网络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30、不属于分组交换网络特点的是__C___ A.延迟不确定

B.按流量收费

C.需要建立物理连接

D.容错能力强

31、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约定称为__D___ A. 接口

B、服务

C、对等体

D、协议

32、协议被广泛使用的网络参考模型是__C___ A. ATM模型 B、ISO/OSI参考模型

C、TCP/IP模型

D、以太网模型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共 10 分)

29、UTP非屏蔽双绞线

30、DNS域名系统

31、FTP文件传输

32、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33、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三、简答题(共 30 分)

34、简述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6分)

35、试论述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异同和特点。(8分)

36.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有哪些。(6分)

37、某A类网络10.0.0.0的子网掩码255.224.0.0,请确定可以划分的子网个数,写出每个子网的子网号及每个子网的主机范围。(10分)

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总计30分)

1、自主,通信协议,资源共享2.总线型结构、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树型结构和混合型结构。

3、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4、局域网、城域网 5、4,传输层、应用层

6.存储转发式、B/S 7.128.0.0.0—191.255.255.255 8.点对点方式,多点方式,中继方式

9、信息交换方式

10、同步传输

11、交叉线,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12、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

13、逻辑,物理

二、选择(每题2分,总计30分)

14-28: B A B

B D B

A D D

A D B B

A

三、名词解释

29、非屏蔽双绞线

30、域名系统

31、文件传输

32、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33、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四、简答(总计30分)

3.4、1双协议栈技术2隧道技术3网络地址转换技术。(6分)

35、相同点:两个协议都分层;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与TCP/IP互联网层的功能几乎相同;以传输层为界,其上层都依赖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与网络环境无关的传输服务。

不同点:TCP/IP没有对网络接口层进行细分;OSI先有分层模型,后有协议规范;OSI对服务和协议做了明确的区别,而TCP/IP没有充分明确区分服务和协议。

36.1系统漏洞2黑客攻击3病毒入侵4网络配置管理不当(6分)

37.、由子网掩码可以判断出主机地址部分被划分出2个二进制作为子网地址位,所以可以划分出2*2-2=2个子网。(5分)

每个子网的网络号和主机范围如下:

② 网号为192.168.0.64,主机号范围为192.168.0.65~192.168.0.126(5分)

②子网号为192.168.0.128,主机号范围为192.168.0.129~192.168.0.190(5分

1给定一个信息位串K(x)=10111010和生成多项式G(x)=11101,问:冗余码应该是几位的?请计算出冗余码R(x)。

答:生成多项式G(x)是4次的,冗余码应该是4位的。(5分)

x4K(x)=101110100000,用长除法得冗余码R(x)=1101(5分)

2.自己设计一个CSMA/CD网络,信息传输速率100Mb/s,网络最大长度为10km,电缆中信号传播速度为1km/5us,网络设备的处理时延共10us,要保证网络正常进行冲突检测,最小帧长度应该是多少?若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呢?

答:信号在总线上的往返的最大时间2τ=2×(10km÷1km/5us+10us)=120us 100Mb/s×120us=12000b=1500字节(3分)1000Mb/s×120us=120000b=15000字节(3分)

因此,当数据速率100Mb/s时,最小帧长度应该是1500字节,当数据速率1Gb/s时,最小帧长度是15000字节。(4分)

9.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期末复习 篇九

第三章

1、谈谈你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认识。19页

2、翻阅资本主义早期小说一本,从中总结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取向或小说的时代背景。<<红与黑>>

3、试述你对马克思的理论有哪些了解?

4、辨析:哲学就是世界观是否科学?不科学

5、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辨析“世界统一于存在”这一命题正确吗?

6、用学过的原理谈—割下来的手还是不是手?不是

7、如何理解吃亏与占便宜的关系? 用你亲身经历谈谈你是怎样处理吃亏和占便宜关系的?

8、大学教育你认为应该注重科学精神还是人文精神的教育? 两者都要

9、中国改革开放30年你认为成就有哪些?存在问题吗?你就某一问题谈谈应如何解决? 10.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二者是怎样的关系?144页

1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什么关系?你认为企业怎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扩大自己份额?145页和146页

12、劳动价值论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是要解决价格的形成问题吗?如何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151页,152,153页

13、结合现代市场经济实际谈谈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147页,148页

14、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成为资本的前提条件?153页154页

15、如何认识资本和剩余价值?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16、货币与资本有怎样的区别?158,148

17、你认为劳动力商品特殊性是什么?154

18、试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58 你知道调节经济两只手是什么吗?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你有了解吗?

19、不与富为邻

英国广播公司有一个系列剧,叫做《保住面子》这部剧描述了一种人人皆知的现象,叫巴凯特现象。说的是,有个中产家庭的主妇叫做巴凯特,她老观察邻居有什么收获。每当发现邻居的财富或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她就会感觉到非常不舒服;而一到穷邻居面前,她又表现出强烈的优越感,感到自己非常幸福。在西方这种现象很普遍。这叫“不与富为邻”现象。结果富人就不张扬自己的富,挣多少钱都是隐私。结合材料请你谈谈中国有仇富现象吗?你对如何理解“仇富”现象有怎样的认识?

20、你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种新变化是否改变了资本主义的本质,谈谈你的认识?198-204页

21、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是一把双刃剑?197页

第一章

问题 • 1谈谈你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认识。• ㈠人的素质高低受制于人生观 • ㈡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的价值观 • ㈢当今不乏错误人生态度者存在

• ㈣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的意义最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人生观

• 1.帮助我们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认识工具 • 2.增强我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 3.增强我们签别各种理论和路线是非能力

• 4.帮助我们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 创造者

•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观点和学说的 • 体系。•

2、阶级属性

•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科学理论。•

3、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 马克思主义是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 • 规律的学说。主要内容是资本主义发展、灭亡,社 • 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产生普遍规律的学说。

• 马克思主义研究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 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灭亡,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产生的普遍规律。

•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创立了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创立,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对未来社会做了科学描述。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

• 翻阅资本主义时代小说一本,从中总结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取向。

• 你对马克思的理论能否有些了解?

第二章

问题

• 意识中的东西能直接变成现实的东西吗? •

• 那么怎样才能使意识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 意识的东西能够成为现实的东西,这是否说明意识可以产生物质?

• 1.什么是哲学,它有什么功能或作用? • 哲学一般是指是“爱智慧”。

•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 是对世界的普遍本质、一般规律进行探讨总结概括的学问。•

• 哲学是智慧之学 • 哲学决定人的命运

• 哲学是教人超越自我提高境界的学说 • 哲学试图在现实中找反常识的东西 • 哲学是介于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学问 • 哲学是不确定答案的学问 • 功能;

• 哲学就是培养智慧 • 哲学就是发现真理 • 哲学就是印证价值 •

• 2.辨析:哲学就是世界观? • 不是,必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哲学 •

• 3.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辨析“世界统一于存在”这一命题.......正确吗?不正确。

• 4.你认为马克思主义物质论的学习意义何在? ........了解哲学的唯物主义理论,重要的是掌握: 一切的人、事物以及人的观念和想法,都在起起灭灭,所以从空而有,由有归空,不必为了成败得失而起烦恼。

既然生活于此世间,一定是在成败得失的现实之中,都是由于自作自受;不论与否,你必须面对现实,改善未来。

• 5.用学过的原理谈—割下来的手还是不是手? ....................系统由若干要素组成 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系统的结构使它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系统具有开放性。

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

• 整体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 联系层次有序性原则。• 最优化原则。

• 模型化原则。即把真实系统抽象为模型。

6人们常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雨后春笋”、“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超旧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等,• 这些都表明了怎样的哲学原理?你能表述这一哲学原理的基本内容吗?

• 发展是标志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总趋势和方向的哲学范畴。• 是物质运动中前进的变化和进化的趋势。• 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 6.如何理解吃亏就是占便宜? .............用你亲身经历谈谈你.........是怎样处理吃亏和占便宜关系的? ...............• 7.你遇到过与人沟通的难题吗?你是怎样对待的? ....................•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2)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

•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是什么? .....• 辩证法

• 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用全面、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世界、事物、问题。• 形而上学:

• 认为世界静止不变和孤立存在的。用片面、孤立、静止、单一的观点看世界、事物、问题。•

• 10.用你的体会试述学习辩证法原理的意义? .................•

• 11.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舍己救人”、“见利忘义”、“水火相克”等等反映斗争性含义是那.....些字? • 材料分析题

• 12.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 进入1000 美元到3000 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己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谈谈你的体会。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与发展的根本内容和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 对立统一也叫矛盾,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 1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对这一段话加以哲学的分析。

第一,新事物萌发、产生于旧事物内部,是在旧事物的“母腹”中孕育成熟的,因而它是旧事物所无法消除的东西。

第二,新事物比旧事物更能适应发展的条件和要求,因而更富于生命力。

第三,新事物吸取了旧事物中合理的成分,克服了消极的成分,又有新的创造,因而具有更丰富、更高级的内容。•

14、辨析人的认识是有限的。71页 .................•

15、在人们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元”即“本质” ......................72页页 ...73...16.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67页 ...• 17.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5页页页 ...77...78...18.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79页 ................19.大学教育你认为应该注重科学精神还是人文精神的教育? ............................85页 ...•

• 20.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 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 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 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 而且这种证明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 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参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页)。结合以上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64页 ......................• 21.在我们这个时代, 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 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 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 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阶源泉。技术的胜利, 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 个人却似乎愈益成词人的奴隶翩翩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 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 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 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

参见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10.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期末复习 篇十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核心归宿)。

3,马克思主义产生条件:经济条件,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对科学理论指导提供了强烈的需求。科学依据:以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为代表的科学成就揭示了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以及与社会内在联系,从而突破了形面上学的思维认识。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最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5,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6,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

7,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创新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8,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9,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维护)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10,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11,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已经适应了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败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量变——质变——新的质变。

12,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13,度是保持是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范围,度的两端叫节点和临界点,超过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14,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式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书p53图 15,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其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实践的结构)

16,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不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1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对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8,认识路线,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哲学颠倒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吧认识看做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东西。

1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论文论文 篇十一

内容摘要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电力系统的安全屏障,同时又是电力系统事故扩大的根源,做好继电保护工作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当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系统通过寻找故障前后差异可以迅速地,有选择地,安全可靠地将短路故障设备隔离出电力系统,从而达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本文从继电保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出发,论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任务对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特性;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继电保护装置的继电器特性,以及继电保护是怎样在由二次设备来控制保护一次设备的,并论述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继电保护;发展前景;短路故障;四性;二次设备;继电器

讨论方面

第一部分 继电保护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现状 第二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与意义 第三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第四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原理及组成 第五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的前景展望 第六部分 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认识和结论

第一部分 继电保护的历史背景及发展现状

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装于断路器上并直接作用于断路器的一次式的电磁型过电流继电器,本世纪初,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器才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这个时期可认为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端。

1901年出现了感应型过电流继电器;1908年提出了比较被保护元件两端的电流差动保护原理。1910年方向性电流保护开始得到应用,在此时期也出现了将电流与电压比较的保护原理,并导致了本世纪29年代初距离保护的出现。随着电力系统载波通讯的发展,在1927年前后,出现了利用高压输电线上高频载波电流传送和比较输电线两端功率或相位的高频保护装置。在50年代,微波中继通讯开始应用与电力系统,从而出现了利用微波传送和比较输电线两端故障电气量的微波保护。早在50年代就出现了利用故障点产生的行波实现快速继电保护的设想。经过20余年的研究,终于诞生了行波保护装置。显然,随着光纤通讯将在电力系统中的大量采用,利用光纤通道的继电保护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以上是继电保护原理的发展过程。与此同时,构成继电保护装置的元件、材料、保护装置的结构型式和制造工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50年代以前的继电保护装置都是由电磁型感应型或电动型继电器组成的这些继电器统称为机电式继电器.本世纪50年代初由于半导体晶体管的发展开始出现了晶体管式继电保护装置称之为电子式静态保护装置.70年代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在我国大量采用的时期满足了当时电力系统向超高压大容量方向发展的需要.80年代后期标志着静态继电保护从第一代(晶体管式)向第二代(集成电路式)的过渡.目前后者已成为静态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形式。

在60年代末有人提出用小型计算机实现继电保护的设想由此开始了对继电保护计算机算法的大量研究对后来微型计算机式继电保护(简称微机保护)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70年代后半期比较完善的微机保护样机开始投入到电力系统中试运行.80年代微机保护在硬件结构和软件技术方面已趋于成熟并已在一些国家推广应用这就是第三代的静态继电保护装置.微机保护装置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潜力因而受到运行人员的欢迎.进入90年代以来它在我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将成为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型式.可以说微机保护代表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未来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保护控制运行调度及事故处理的统一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第二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与意义

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向着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测量、控制、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方向进一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理论将应用于继电保护领域,这要求我们继电保护工作者不断求学、探索和进取,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1、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的主要做用

1.1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如保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等)。

1.2对电力系统的不正常工作进行提示。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1.3 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继电保护不仅仅是一个事故处理与反应装置,同时也是监控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装置。

继电保护的顺利开展在消除电力故障的同时,对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化,经济生产的正常化做出了贡献。不仅确保社会生活和经济的正常运转,还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前些年北美大规模停电断电事故,就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了社会的动荡,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可见,电力系统的安全与否,不仅仅是照明失效的问题,更是社会安定、人们生命安全的问题。所以,继电保护的有效性,就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第三部分 继电保护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任务

1.1 监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脱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当系统和设备发生的故障足以损坏设备或危及电网安全时,继电保护装置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系统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如:单相接地、变压器轻、重瓦斯信号、变压器温升过高等)。

1.2 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发出信号,提示值班员迅速采取措施,使之尽快恢复正常,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允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1.3 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远程操作,以及工业生产的自动控制。如: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动投入、遥控、遥测等。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这四“性”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又统一。

2.1 动作选择性。指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切除故障,当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才允许由相邻设备保护、线路保护或断路器失灵保护来切除故障。上、下级电网(包括同级)继电保护之间的整定,应遵循逐级配合的原则,以保证电网发生故障时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切断系统中的故障部分,而其它非故障部分仍然继续供电。

2.2 动作速动性。指保护装置应尽快切除短路故障,其目的是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故障设备和线路的损坏程度,缩小故障波及范围,提高自动重合闸和备用设备自动投入的效果。

2.3 动作灵敏性。指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时,保护装置应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规程中有具体规定)。通过继电保护的整定值来实现。整定值的校验一般一年进行一次。

2.4 动作可靠性。指继电保护装置在保护范围内该动作时应可靠动作,在正常运行状态时,不该动作时应可靠不动作。任何电力设备(线路、母线、变压器等)都不允许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运行,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最根本的要求。

第四部分 继电保护的原理及组成

1、基本原理。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提起和利用差异。即区分出系统的正常、不正常故障和故障三种运行状态。选择出发生故障和出现异常的设备,寻找到电力系统在这三种运行状态下的可测参数的差异,并提取并利用这些可测参数差异实现对三种运行状态的快速区分。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组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一般由测量元件、逻辑元件及动作元件三部分组成。

2.1 测量元件。测量从被保护对象出入的有关物理量,如电流、电压、阻抗、功率方向等。并与已给定的整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给出“是”、“非”、“大于”、“不大于”等具有“0、或“1”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是否应该启动。

2.2 逻辑元件。根据测量部分输出量得大小、性质、输出的逻辑状态,出现的顺序或它们的组合,是保护装置按一定的布尔逻辑及逻辑工作,最后确定是否应跳闸或发信号,并将有关命令传给执行元件。

2.3 动作元件。根据逻辑元件传送的信号,最后完成保护装置所担负的任务。

第五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展的前景展望

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电力系统对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就要求继电保护技术做出革新,以应对电力系统新的要求。熔断器是我国最初使用的保护装置,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这种装置已经不再适用,而继电保护装置的使用,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始。我国的继电保护装置技术经历了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的发展历程。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也开始走向了科技时代。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继电保护的技术主要是朝微机继电保护技术方向发展。

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微机保护有其新的特点。一是全面提高了继电保护的性能和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其有很强的记忆力,可以更有效的采取故障分量保护,同时在自动控制等技术,如自适应、状态预测上的使用,使其运行的正确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结构更合理,耗能低。三是其可靠性和灵活性得到提高,比如其数字元件不易受温度变化影响,具有自检和巡检的能力,而且操作人性化,适宜人为操作。而且可以实现远距离的实效监控。

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这些特点,使得这项技术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在计算机高度发达的21世纪,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将会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在未来继电保护技术将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的趋向发展。

我国应当在继电保护技术上增加投入,以便建立一套适应现代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保障要求的继电保护技术,在继电保护装置的使用上要注意及时的更新,适应我国各方面对电力安全使用的要求,为在未来切实的做好继电保护工作提供最基本的设备支持。同时还应该掌握世界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在微机继电保护技术上进一步的增强研究引进的力度,使我国的电力系统的安全系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强势的经济增长速度提供更完善的电力支持。

第六部分 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认识和结论

12.电力继电保护1 篇十二

交卷时间:2016-03-01 18:16:59

一、单选题

1.(5分)

YΔ—11接线的变压器差动保护的稳态不平衡电流采取措施完全被消除的是()

    A.有载调分接头

B.YΔ—11接线的变压器两侧电流的相位不一致 C.两侧电流互感器的计算变比与实际变比不一致 D.电流互感器的误差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5分)

相差高频保护出现相继动作是因为()

   A.区内单相短路,当被保护线路长度大于175km B.区内两相短路,当被保护线路长度大于175km C.电力系统振荡  D.区内三相短路,当被保护线路长度大于175km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3.(5分)

方向阻抗继电器的α值为()

    A.α=0 B.α=0.1 C.α=1 D.α=∞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4.(5分)

距离保护中阻抗继电器需要采用记忆电压和第三相电压的继电器为()

  A.全阻抗继电器 B.偏移特性阻抗继电器   C.方向阻抗继电器 D.多边形特性阻抗继电器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5.(5分)

用标幺值制计算电力系统电路电流,系统的电压级为

.容量基值选()

   

。电压的基值为 A.110kV B.220kV

C.各电压级的平均额定电压 D.10kV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6.(5分)

自动重合闸的后加速是()    A.加速高频保护

B.继电保护动作后加速Ⅲ段 C.继电保护动作前加速Ⅲ段 D.继电保护动作后加速Ⅰ段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7.(5分)

单相接地短路,若,当时,接地点的零序电压为()

 A.B.

 C. D.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8.(5分)

高频阻波器的作用()

    A.制短路电流

B.阻止高频电流向变电站母线分流 C.消减高频电流 D.补偿接地电流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9.(5分)

零序方向电流三段保护有死区。()

  A.正确 B.错误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10.(5分)变压器差动保护中采用BCH-2型差动继电器,两侧电流互感器的计算变比与实际变比不一致产生的不平衡电流由()来减小。

    A.平衡线圈 B.差动线圈 C.制动线圈 D.短路线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11.(5分)

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死区和反应零序功率的方向为()

    A.零序功率的方向为正零序功率 B.零序功率的方向为负零序功率 C.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无死区 D.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有死区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12.(5分)

功率方向继电器采用 

接线是为了()短路没有死区

A.B.都无死区 C.D. 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13.(5分)

发电机相间金属性短路时,短路电流()

    A.机端短路电流最大 B.机端短路电流最小 C.中性点短路电流最小 D.中性点短路电流最大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二、多选题

1.(5分)

种发电机那些保护有死区()

    A.发电机的横差保护 B.发电机的纵差保护 C.发电机的失磁保护 D.发电机定子100%接地保护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5分)

一台三相变压器,容量S=100kVA、额定电压10kV/0.4kV.。估算原、副边的额定电流()

 A.   B.C.D.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3.(5分)

一般三段式保护它们的保护特性为()

    A.Ⅰ段保护线路全长 B.Ⅱ段保护线路全长 C.Ⅲ段保护到下一线路全长 D.每段不确定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4.(5分)

阻抗继电器相电压接线能正确反应()  A.B.所有短路 C.D. 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5.(5分)

YΔ—11接线的变压器差动保护两侧电流互感器的接线应为()

    A.YΔ—

11、YY-6 B.YΔ—

11、YY-12 C.YΔ—

5、YY-6 D.YΔ—

5、YY-12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6.(5分)电流三段电流互感器的接线为()

    A.Ⅲ段采用两相两继电器式接线 B.Ⅲ段采用两相两继电器式接线 C.Ⅰ,Ⅱ段采用两相两继电器式接线 D.Ⅰ,Ⅱ段采用两相两继电器式接线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7.(5分)

阻抗继电器采用相电压 

接线能正确反应()

A.B.所有短路 C.D. 

纠错

13.08春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篇十三

第一部分 考试方式及考试时间

1.考试时间及题型

单项选择(6题×2分=12分)

多项选择(4题×2分=8分)

判断正误(5题×2分=10分)

简答题(2题×10分=20分)

计算题(3题,5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闭卷考试,可以带计算器。

2.考试成绩:

平时作业和期中测验占30%(中央电大四次作业和期中测验的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70%。把形考的比重加大,强调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不是把所有的精力放到期末的死记硬背上。形成性考核成绩不及格的学生不得参加本次终结性考试。

3.复习的时候如何利用资料进行复习。

教材是最基本的复习依据。一定要根据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当中所规定的考试的范围认真复习和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然后做学习指导书和作业的题目。大家知道每一种指标的计算公式是固定的,但是出题的形式和类型是有所变化的,平时的形成性考核作业篇幅有限,同时考试到大家的实际情况,一些经典的题都是以作业的形式给大家了。大家在复习中会发现总做练习的题练习的数量就不够,这样你反过来在学习指导书中做相应的题目,它有足够的数量的题帮助你练习。最后我们下发的期末复习指导,它分为考核说明和各章的复习题。考核说明规定了你所学的内容当中哪些是属于一般的了解的,哪些是掌握的,哪些是熟练掌握的。这样你就用这这四种复习资料就完全够了。

另外,请大家注意:在试卷的后面我们把所有的课程所涉及的常用公式都附上去了。实际上也是课程进行考试改革的一种尝试。统计学原理课程有它的特殊性,既有概念的理解,也有方法的掌握。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要求大家掌握方法的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很多时候都是落到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上。相关公式的记忆不是很关键的,而在于要根据资料和研究目的进行恰当的公式选择。

第1页

在平时的四次作业中每一章重点掌握的公式以名词形式出现,其目的就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同学们对公式本身的建立和应用的理解。

第二部分 各章复习内容

第一章 统计总论

1.统计一词的三种含义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4.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变异与变量、统计指标概念、特点及分类。

5.国家统计的职能 第二章 统计调查

1.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2.统计调查的种类

3.统计调查方案的构成内容

4.统计调查方法: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第三章 统计整理

1.统计整理的概念和方法

2.统计分组的概念、种类

3.统计分组的关键

4.统计分组的方法:品质分组方法、变量分组的方法

5.分配数列的概念、构成及编制方法

变量数列的编制基本步骤为:

第一步: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

第二步:确定变量的类型和分组方法(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分组)。

第三步:确定组数和组距。当组数确定后,组距可计算得到:

第2页

组距 = 全距÷组数 全距 = 最大变量值-最小变量值。

第四步:确定组限。(第一组的下限要小于或等于最小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要大于最大变量值。)

第五步:汇总出各组的单位数(注意:不同方法确定的组限在汇总单位数时的区别),计算频率,并编制统计表。

间断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下限均包括在本组内”的原则汇总。

重叠式确定组限:汇总各组单位数时,按照“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汇总。

因为有了“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对于离散型变量也经常采用重叠式确定组限的方法。

6.统计表的结构和种类

第四章 综合指标

1.总量指标的概念、种类和计量单位

2.相对指标的概念、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相对指标包括:

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3.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4.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第五章 抽样估计

1.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和内容。

2.有关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样本、参数和统计量 样本容量、样本个数

3.抽样误差的一般概念及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教材P178

4.抽样平均误差的含义及计算:抽样平均数、抽样成数平均误差

第3页

5.抽样极限误差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6.抽样误差概率度的含义及确定方法。

7. 总体参数区间估计的要素及估计方法。

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

总体参数(平均数及成数)区间估计的方法:

抽样推断中有关的内容最后都集中在根据具体资料对总体参数(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进行区间估计(给定抽样误差范围,求概率保证程度;给定置信度要求,推算抽样极限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方法上。在根据资料对总体参数进行区间估计时,首先要对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概率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要清楚,然后是有关区间估计的概念、方法。

8.简单随机抽样重复抽样条件下必要样本单位数的计算。第七章 相关分析

1.相关分析的一般概念、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的概念和相关的种类。

2.相关系数的作用、性质和计算方法。

计算相关系数的简化式:教材P276

3.回归分析的概念、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方程参数a、b的含义。

回归直线方程

式中:y是y的估计值,a代表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b表示直线的斜率,又称为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涵义是,当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y的平均增加值。当b的符号为正时,表示两个变量是正相关,当b的符号为负时,表示两个变量是负相关。a、b都是待定参数,可以用最小平方法求得。

第八章 指数分析

第4页

1.指数的概念、作用和种类。

指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情况;

(2)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

(3)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

2.总指数的作用及编制方法。总指数的编制方法有两种:

综合指数: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综合变动情况及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化引起的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综合变动情况及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化引起的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

3.平均指数: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及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化引起的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及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化引起总量指标变化的绝对额。第九章 动态数列分析

1.动态数列的概念及种类

2.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时期数列

间断时点数列条件下计算的两种情况:

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3.各种速度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速度指标包括:发展速度、增长量、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的形式表现的动态分析指标,它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指标对比的结果。说明的是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若干倍。

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第5页

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是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之差。

平均增长量

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

第三部分 题型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的复习

在复习时首先对各种题目所涉及到的学科内容有基本的理解和掌握,所以以教材为依据。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的题型、难度、出题的样式可以看学习指导书,那上面所列的所有的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是你复习的参照依据。

二、判断题的复习

判断题的难度及内容可以以中央电大编辑部下发的期末复习指导蓝色小册子、学习指导书及平时作业为复习的范围和样本。

三、简答题的复习

1.简述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2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

3.简述抽样调查的特点及优越性

4.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

5.什么是统计分布?包括哪两个要素?

6.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明

7.变异系数的概念及应用条件。

8.抽样误差的概念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9.简述指数的作用

10.举例说明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特点。

四、计算分析题的复习

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计算参考作业及期末复习指导。

第6页

1.根据所给资料分组并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根据整理表计算

算术平均数.

2.根据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指标、计算变异指标比较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3.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计算平均数(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根据要求进行平均数(成数)的区间估计。

4.计算相关系数;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指出回归系数的含义;利用建立的方程预测因变量的估计值。

5.计算总指数、数量指数及质量指数并同时指出变动绝对值、计算平均数指数。

6.根据资料计算各种发展速度(环比、定基)及平均增长量指标;根据资料利用平均发展速度指标公式计算期末水平。

上一篇:我总也忘不了这句话作文400字下一篇:尊干爱兵专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