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术语精简

2024-06-21

国际会计术语精简(精选9篇)

1.国际会计术语精简 篇一

常用国际贸易术语

SCO:SCO=SOFT CORPORATE OFFER 软发盘或责任供货函的意思,外贸单证是指进出口业务中使用的各种单据和证书,买卖双方凭借这些单证来处理货物的交付、运输、保险、商检和结汇等,单证工作主要有审证、制单、审单、交单和归档五个方面,它贯穿于进出口合同履行的全过程,具有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间性强和要求高等特点。

ICPO:不可撤销意向书 LOI:购货意向书

POP: Proof of Product 产品证明 产品证明也就是货物证明 PB: Performance Bond(履约保证金)POF: Proof of Funds(资金证明)FCO: Formal Change Order(合同正式更改确认书)Q88:

BG:银行保函

BCL:银行资信证明。DLC:跟单信用证 SBLC:备用信用证 MT103:是电汇

MT103-23: 这个MT103有个形式为MT103-23,也就是有条件支付形式.MT760: BG/MT760/SKR是根据ICC458见索即付和ICC500有条件付款等条款制定的。而且,这种在国际贸易中新兴的付款方式近年来已被美、欧及香港地区多数国际知名大银行所广泛采用,其发展的态势将全面取代国际贸易中传统的付款方式“跟单信用证”。开证行:在此程序中,开证行(或买方银行)对于执行的合同扮演两个角色,一是开证行是这笔交易的第一付款责任人,二是买方银行又是这笔交易的“第三方委托人”。银行付款保函:在这个程序中,保函内容“无条件的、不可撤消的、保兑的、全款的”是完全保护卖方的(见附件一和二),而且开证行为第一付款责任人。在整个过程中,正本银行保函一直存放在开证行安全帐户直至卖方按照合同规定履约其全部责任。

MT760:是银行保函的通知函,这个通知函是根据合同第九章和附件四内容开立的,是用来保护买方和买方银行的(见附件三、四)。安全帐户/安全收据在开证行开立的“第三方责任人”/信托帐户存放正本保函,只把安全收据提供给卖方作为收据。BG/MT760/SKR操作程序(买方银行)

1. 买方银行向卖方(而不是卖方银行)发出保函的预通知函,供卖方确认,卖方同意后返 回买方或买方银行。

2. 买方银行/联系行通过MT760密押向卖方银行通知保函生效,通知上没有保函的具体内 容,但包括合同第九章(付款所需文件)和附件四的内容。MT-760通知函包含以下内容:A.本保函只对合同#XYZ有效;B.买方银行在银行保函到期时有足额的资金;C.卖方必须按合同#XYZ规定完成交货并按合同第九章和附件四规定提供全部付款文件。3. 买方银行/联系行将保函正本存放在其银行开立的安全帐户中。

4. 买方银行/联系行只需要将保函的安全收据和正本保函的复印件提供给卖方或卖方银行。总之,开证行(买方银行)既是合同的第一付款责任人,也是合同“第三方委托人”,从中起到保护买卖双方的作用。保函注明“无条件的,不可撤消的,保兑的,全款的”是根据ICC458保护卖方在保函到期前能收到全额货款,但是在保函到期前,卖方没有完成合同所规定的相关条款,即MT760通知函中根据ICC500所规定的相关条款,卖方是索取不到任何货款的。SKA/SKR又分别进一步保护了买方和卖方。

MT799:是一种信用证的格式,MT799(银行资金证明)是带密押的自由报文格式,内容主要是对信用证相关的说明.MT799是自由格式,可用于修改信用证的电文.MT799是自由格式电报,是因为前面开证的时候因为银行的错误,所以信用证需要修改,这样的修改,一般银行就发一个799,我们叫更正电报,所以受益人不必支付额外的通知费,开证人也不用支付修改费。但如果因为开证人的原因而修改信用证,则银行发一个700或者701,作为信用证修改件,开证人就要修改费,受益人就要出通知费了。

CIF:到岸价格 FOB:离岸价格

LOI格式:LOI 采购意向书格式

LETTER OF INTENT(LOI)

We,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reby that we are ready willing and able under the act of perjury to purchase the following commodity as specified below and that funding is available.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我们准备好了愿意并且能够依据伪证法购买下列商品和资金是可用的

1、PRODUCT: 产品

2、SPECIFICATIONS: 规格

3、QUANTITY: 数量

4、DESTINATION PORT: 目的端口

5、DELIVERY TERMS: 交货条件

6、SIZE OF SHIPMENT: 装运的大小

7、PACKING: 包装

8、DISCHARGE RATE IN PORT DESTINATION: 在目的港卸货率

9、TERMS OF PAYMENT: 付款条件:

10、PERFORMANCE BOND: 履约保证金:

11、BANK COORDINATES: 银行坐标:

12、TARGET PRICE: 目标价格:

13、COMPANY DETAILS:公司详情

2.国际会计术语精简 篇二

一、国际贸易术语的产生及主要变化历程

(一) 统一规范国际贸易术语的产生。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 不同国家对贸易术语的多种解释引起的误解阻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基于便利商人们使用, 在进行涉外买卖合同所共同使用贸易术语的不同国家, 有一个准确的贸易术语解释出版物是很有必要的。最早规范国际贸易术语的有关成文管理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主要宗旨是为了解决各国对贸易术语理解上的分歧。国际商会、国际法协会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等主要国家的商业团体倡导并制定出了解释贸易术语的规则。国际商会于1921年在伦敦举行的第一次大会时就授权搜集各国所理解的贸易术语摘要, 得到各国的积极协助, 并广泛征求了出口商、进口商、代理人、船东、保险公司和银行等各行各业的意见, 以便对主要的贸易术语作出合理的解释, 使各方能够共同适用。摘要的第一版于1923年出版, 内容包括几个国家对下列几种术语的定义:FOB, FAS, FOT或FOR, Free Delivered, CIF以及C&F。摘要的第二版于1929年出版, 内容有了充实, 摘录了35个国家对上述6种术语的解释, 并予以整理。几乎与此同时的1928年, 国际法协会在华沙举行会议, 制定了关于CIF买卖合同的统一规则, 共22条, 称为《1928年华沙规则》。后又经过1930年纽约会议、1931年巴黎会议和1932年牛津会议修订为21条, 定名为《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该规则是为了对那些愿按CIF条款进行货物买卖但目前缺乏标准合同格式或共同交易条件的人们提供一套可在CIF合同中易于使用的统一规则。《INCOTERMS》和《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被普遍认为是规范统一国际贸易术语诞生的重要标志。而这些规则逐渐被所在国家采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 随着贸易的扩大和认识这些规则的商业组织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采用了这些规则, 进而使其成为在全球贸易范围内规范的国际贸易惯例。

(二) 国际贸易术语的几次重大变化。

1.《INCOTERMS 1936》。

经过十几年的磋商和研讨, 终于在1936年制定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贸易条件, 国际商会首次公布了对国际贸易术语的统一解释, 定名为《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即《INCOTERMS 1936》) , 规则将贸易术语分为11种, 每一术语订明买卖双方应尽的义务, 以供商人自由采用。该11种贸易术语如下:Ex Works、FOR、Free、FAS、FOB、C&F 、CIF、Freight or Carriage paid to、Free or Free Delivered、EX Ship、Ex Quay。

2.《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1940年, 美国商会、美国进口协会所组成的联合委员会对其在1919年发布的《美国对外贸易定义》进行了修订, 使买卖双方的责任更加明晰和可操作性, 于1941年实施, 称为《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该修订本对Ex、FOB、FAS、C&F、CIF、Ex Dock做了详尽解释, 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 该惯例一直沿用至今, 特别是与美国的贸易中, 很多贸易商会援引该惯例中的条例作为交易条件。

3.《INCOTERMS 2000》。

《INCOTERMS 1936》实施后, 在贸易实践中不断的修订, 1953 年、1967 年、1976 年、1980 年和1990 年分别作出了补充和修订。1999年, 国际商会广泛征求世界各国从事国际贸易的各方面人士和有关专家的意见, 通过调查、研究和讨论, 对实行60多年的《通则》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为使贸易术语更进一步适应世界上无关税区的发展、交易中使用电子讯息的增多以及运输方式的变化, 国际商会再次对《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进行修订, 并于1999年7月公布《INCOTERMS 2000》, 于2000年1月1日起生效。《INCOTERMS 2000》只对销售合同中买卖双方关系中一些方面加以规定, 只涉及与交货有关的事项, 包括货物进口和出口清关、货物包装的义务、买方受领货物的义务、提供证明各项义务得到了履行的义务等, 对于在货物买卖过程中的有关货物所有权和其他产权的转移, 违约的后果或由于各种法律阻碍导致的免责事项等不加以规定。一般贸易术语惯例主要用于跨国界的货物销售交付行为, 但越来越多的贸易商开始在国内交易中援引有关《INCOTERMS 2000》的内容, 这表明保证交易秩序的稳定性和交易规则的统一性日益成为所有贸易行为共同追求的目标。

二、国际贸易术语的最新发展及趋势

(一) 国际贸易术语的最新发展和特点。

2010年9月27日, 国际商会正式推出《INCOTERMS 2010》, 并与《INCOTERMS 2000》并用, 新版本已于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INCOTERMS 2010》的变化体现了当前国际贸易术语发展的主要新特点:

1.术语及分类新变化。《INCOTERMS 2000》将贸易术语根据开头字母划分为E, F, C和D组, 共13种, 且卖方对买方的责任大小依次排列。《INCOTERMS 2010》中贸易术语由13种减少为11种, 创设DAT和DAP两个新术语, 取代了DAF、DES、DEQ和DDU。贸易术语由原来的四组术语减为两组用语, 一组是适用于所有运输方式的用语, 包括EXW、FCA、CPT、CIP、DAT、DAP和DDP, 另一组是仅适用于水路运输的用语, 包括FAS、FOB、CFR、CIF, 贸易术语更为简化, 分类也更加科学和清晰。

2.义务表述新变化。《INCOTERMS 2010》每种术语项下买卖双方各自的义务虽然仍列出十个项目, 但与《INCOTERMS 2000》不同之处在于, 卖方在每一项目中的具体义务不再“对应”买方在同一项目中相应的义务, 而是改为分别描述, 并且各项目内容也有所调整。第一项和第十项改动较《INCOTERMS 2000》明显, 尤其是第十项要求卖方和买方分别要帮助对方提供包括与安全有关的信息和单据, 并因此而向受助方索偿因此而发生的费用。如在EXW项下, 卖方协助买方办理出口清关以及在DDP项下买方协助卖方办理进口报关等, 也包括为另一方清关而获得必要单据所涉及的费用。在第二项中也增加了与安全有关的清关手续。这主要是考虑到美国“9.11”事件后对安全措施的加强。为与此配合, 进出口商在某些情形下必须提前提供有关货物接受安全扫描和检验的相关信息, 这一要求体现在A2/B2和A10/B10中。在《INCOTERMS 2010》指导性解释中, 要求货物的买方、卖方和运输承包商有义务为各方提供相关资讯, 知悉涉及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能否满足安检要求。此举将帮助船公司了解船舶运载的货物是否触犯危险品条例, 防止在未能提供相关安全文件下, 船舶货柜中可能藏有违禁品。

3.风险界限的新解释。《INCOTERMS 2000》针对传统的适用于水上运输的主要贸易术语如FOB, CFR和CIF均强调卖方承担货物至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时为止的一切风险, 买方承担货物自指定装运港越过船舷之后的一切风险。《INCOTERMS 2010》为与这三种术语中所涉及的风险、费用以及“On Board”术语相对称, 不再设定“船舷”的界限, 只强调卖方承担货物装上船为止的一切风险, 买方承担货物自装运港装上船开始起的一切风险。以“船舷”来划分买卖双方的风险长期以来饱受争议, 而该争议在修订《INCOTERMS 2000》时就已存在, 但当时还是保留了“船舷”的规定。而实际上“船舷”只是个买卖双方活动领域之间假想的界限, 长期以来已不能反映各国港口的惯常做法, 具体操作时的风险界限应遵循码头公司在进行装船时的习惯做法, 而最实际的问题则是码头公司需要确定谁将负责他们的服务费用。此次修订最终删除了“船舷”的规定, 强调在FOB, CFR和CIF下买卖双方的风险以货物在装运港口被装上船时为界, 而不再规定一个明确的风险临界点。

4.术语兼容性扩大。一方面, 《INCOTERMS 2010》与《INCOTERMS 2000》并不具有前后的延续性, 也就意味着《INCOTERMS 2000》仍然可以使用, 只要交易的双方愿意并在合同中注明, 因此《INCOTERMS 2010》与《INCOTERMS 2000》是并行存在的。另一方面, 考虑到对于一些大的区域贸易集团, 如欧洲单一市场而言, 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手续显得不太重要了, 《INCOTERMS 2010》首次正式明确这些术语不仅适用于国际贸易, 也适用于国内贸易。特别是两方面的因素促使国际商会确信在这个方向上作一个改动:一个强有力的证据就是事实上很多交易者将《INCOTERMS》普遍运用于纯粹的内贸合同。另一个原因就是在美国人们更愿意选择《INCOTERMS》而不是统一商法典装运和交货条款运用于国内贸易。

5.多式联运风险新变化。由于集装箱在国际物流中越发充当主流角色, 很多货物即便使用海洋运输方式也往往在集装箱堆场进行交接, 甚至进行“门到门”的交接。因此, 《INCOTERMS 2010》删除DEQ, DES, 而增加了DAT和DAP。对于进出口商来说, 尤其是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货物贸易, 可多采用D组的术语以便更加明晰风险和费用, 毕竟在C组的术语中始终存在两个临界点, 即风险和费用的临界点分别在装运地和目的地。国际商会也多次强调FOB、CFR和CIF术语越发不如FCA、CPT和CIP等术语更加实用, 尤其是在集装箱带来的多式联运条件下, 后三种术语更加方便当事人对货物的交接。我国很多进出口企业, 无论是沿海地区, 还是内陆地区, 长期固有的习惯使用FOB、CFR以及CIF三种传统的贸易术语, 而不习惯采用FCA、CPT、CIP等术语, 随着运输业技术的不断革新, 特别是集装箱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的迅速发展, 传统贸易术语FOB、CFR和CIF的弊端显现, 特别是我国一些内地省份外贸也非常发达, 如采用FOB、CFR、CIF等, 直接导致卖方的交货风险扩大, 费用负担增加, 影响收汇时间, 增大了收汇风险。

(二) 国际贸易术语的发展趋势。

1.规则的多边机制。

贸易术语的形成是多边贸易的结果, 是世界各国组织和商业企业在贸易中不断总结和沉淀下来的交易规则, 它是保证贸易顺畅进行的重要约束力, 也是全球贸易领域多边机制下的重要成果。在贸易逐渐扩大的趋势下, 国际贸易术语的变化和发展也更多呈现出了多边协调的特点。

2.电子化交易。

随着近年来电子数据系统在贸易中的广泛使用, 信息传递、单据流转、贸易结算等越来越多的使用电子方式, 电子化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重要趋势。《INCOTERMS 2010》亦因国际贸易市场的电子货运趋势, 指明在货物买卖双方同意下, 电子文件可取代纸质文件。《INCOTERMS 2010》赋予电子通讯方式完全等同的功效, 只要各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或者在使用地是惯例。在2010的生命期里, 这一规定有利于新的电子程序的演变发展。

3.更加注重交易安全。

当前, 欧美各国对对货物在转移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关注度很高, 因而要求检查并确定货物不会因除其自身属性外的原因而造成对生命财产的威胁。因此, 《INCOTERMS》不断提高对货物安全性的要求, 特别是《INCOTERMS 2010》在各种术语的A2/B2和A10/B10条款内容中明确包含了取得或提供帮助取得安全核准的义务。

参考文献

[1].程德钧.国际贸易惯例新发展——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2].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1

3.国际贸易术语教学方法研究 篇三

关键词:贸易术语 高职 教学方法

1 国际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术语就是用一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字母来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说明交易地点、确定买卖双方的责任、费用、风险划分等问题的专门用语。国际货物买卖中,交易双方分处两国,相距遥远,所交易的商品在流转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储存、装卸、长途运输,可能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各种外来风险,需要办理进出口清关手续。因此,交易双方除了在成交时卖方要交货,买方要付款,并各自承担自己控制货物时的风险外,还有许多应该分别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若双方交易每次都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商讨,必会拖长本笔交易的洽商时间,通过贸易术语的使用,可以大大缩减买卖双方交易磋商的过程,简化交易手续,争取国际贸易中的时间和价格优势。

贸易术语的功能介绍理解贸易术语的含义后,学生很自然就理解了贸易术语的功能,就是贸易术语定义里体现的三点:确定交易地点;确定交易条件;表明交易的商品价格构成。

2 国际贸易术语在高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际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十分广泛,但由于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国际贸易活动少,经济知识薄弱,加之国际贸易术语本身的特点,使国际贸易术语这一部分知识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

2.1 术语数量多、知识点多,学生掌握难度大。由于国际贸易相比于国内贸易,情况复杂、受国际局势变化影响、风险大、线长面广等特点,因此产生的国际贸易术语的数量很多,虽然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对贸易术语的数量进行了缩减,但总量也达到了11个,外加不同的国际惯例对术语的解释不尽相同,这就加大了与术语相关的知识点总量。

2.2 国际贸易术语源自西方,对英语能力要求高。国际贸易术语源自西方,每个术语都是一些英文单词的集合,这就对英语能力有较高要求。但大多数高职学生英语能力并不高,一些国际贸易的专业词汇更是从来没有学习过,这也加大了学生学习国际贸易术语的难度。

2.3 对术语理解不深入,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效果差。术语数量多,每个术语涵盖的知识点多,包括风险、费用、买卖双方的基本义务以及一些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大多数学生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难、忘记快,有时上节课讲的内容下节课又忘了。

3 提高国际贸易术语教学效果的方法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总结多年国际贸易术语教学经验,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善。

3.1 透彻理解术语的含义。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术语的掌握情况不理想,记错、记混等现象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对术语的理解不够透彻。例如FOB术语,学生把关注点放在了“F”“O”“B”这3个英文字母上,但忽略了这3个英文字母背后的含义,不能透彻理解“Free on Board船上交货”的含义。只要对术语的含义理解清楚,那么与这个术语相关的其他内容,例如适用条件、价格构成、风险划分点、费用划分点、买卖双方的基本义务等内容就可以延伸出来。再对相近术语进行扩展,比如CRF、CIF,再明确他们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就可以了。最为常用的3个术语,这3个术语有共性,就是它们都只能用在水上运输,那么与这3个术语相似的另外3个术语就可以被引出,即FCA、CPT、CIP,这3个术语与前3个术语的最大区别即它们不限制运输条件,任何运输方式都适用。按照此种方法,就可以把《2010通则》中解释的11个术语进行分组比较学习。所以,学好术语的基础就是对术语的透彻理解。

3.2 以国际贸易操作流程基础,学会使用术语。术语本身就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对术语的解释,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也在根据国际贸易方式、条件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改进和完善,因此术语的学习离不开实际交易。如果仅仅依靠课本,学生对术语的理解是抽象的,不真实的,对术语的学习也只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在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喜欢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但分析案例始终是分析别人的事情,所谓旁观者清,到底某个术语在实际使用中应该怎么用,使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情况是简单的案例分析无法体现的。

如何以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虚拟交易。以国际贸易中进出口业务流程为指导,将一班学生以组为单位组建外贸公司、运输公司、保险公司、海关、银行等国际贸易相关单位,在小组间进行模拟的国际贸易交易,利用虚拟货币进行支付。同样一笔交易,让学生选择不用的贸易来报价、洽商合同、履行合同,让学生在不同的术语下体验买卖双方不一样的履约责任和内容。

国际贸易术语作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重点知识章节,不论是对本课程而言,还是国际贸易、报关、运输、物流、货运代理等行业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必须对这一部分的教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讨,最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不但知道术语,还要会使用术语。

参考文献:

[1]乔伟丽,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中贸易术语教学的创新实践[J].商场现代化,2012.6.

[2]冯钰洁,高职课程中关于贸易术语的教学思考[J].价值工程,2012.31.

4.成本会计 英文术语 篇四

非正常毁损Abnormal spoilage 生产成本法Absorption costing 账户分析法Account analysis method 会计回报率Accounting rate of return 权责发生制下会计回报率Accrual accounting rate of return 作业Activity 作业基础的预算管理Activity-based budgeting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作业管理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实际成本Actual cost 实际成本法Actual costing 调整分配率途径Adjusted allocation-rate approach 允许的成本Allowable cost 鉴定成本Appraisal costs 拟构成本Artificial costs 注意力导向Attention directing 自治Autonomy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平均等候时间Average waiting time 反冲成本法Backflush costing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批次级成本Batch-level costs 观念系统Belief systems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 账面价值Book value 瓶颈Bottleneck 边界系统Boundary systems 盈亏平衡点Breakeven point 预算Budget 预算成本Budgeted cost 预算松弛Budgetary slack 预算间接成本分配率Budgeted indirect-cost rate 捆绑产品Bundled product 业务功能成本Business function costs 副产品Byproducts 资本预算Capital budgeting 储囤成本Carrying costs 现金预算Cash budget

因果图Cause-and-effect diagram 财务管理认证Certified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注册管理会计师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

财务总监Chief financial officer

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共谋定价Collusive pricing 共同成本Common cost

完整往复成本Complete reciprocated costs 合成单位Composite unit 商讨会法Conference method 遵循质量Conformance quality 常数Constant

固定毛利率NRV法Constant gross-margin percentage NRV method 约束条件Constraint

滚动预算Continuous budget, rolling budget 贡献收益表Contribution income statement 边际贡献Contribution margin

单位边际贡献Contribution margin per unit 边际贡献率Contribution margin percentage 边际贡献比例Contribution margin ratio 控制Control

控制图Control chart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可控成本Controllable cost 主计长Controller

加工成本Conversion costs 成本Cost

成本会计Cost accounting

成本会计标准委员会Cost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成本汇集Cost accumulation 成本分配Cost allocation

成本分配基础Cost-allocation base 成本分配基础Cost-application base 成本归集Cost assignment

成本-收益权衡Cost-benefit approach 成本中心Cost center 成本动因Cost driver 成本估计Cost estimation 成本函数Cost function 成本层级Cost hierarchy 成本流入Cost incurrence 成本领先Cost leadership 成本管理Cost management 成本对象Cost object 资本成本Cost of capital 产品制造成本Cost of goods manufactured 成本库Cost pool 成本预测Cost predictions 成本追溯Cost tracing 质量成本Costs of quality, quality costs 本量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CVP)analysis 累计平均时间学习模型Cumulative average-time learning model 当前成本Current cost 客户成本层级Customer cost hierarchy 客户生命周期成本Customer life-cycle costs 客户盈利分析Customer-profitability analysis 客户回应时间Customer-response time 客户服务Customer service 分权Decentralization 决策模型Decision model 决策表Decision table 经营杠杆水平Degree of operating leverage 分母水平Denominator level 生产数量差异Denominator-level variance, Output-level overhead variance, Production-volume variance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 产品或服务设计Design of products, services, or processes 设计质量Design quality 设计锁定成本Designed-in costs, locked-in costs 诊断控制系统Diagnostic control systems 差异成本Differential cost 差异收入Differential revenue 直接分配法Direct allocation method 直接成本法Direct costing 成本对象的直接成本Direct costs of a cost object 直接生产人工成本Direct manufacturing labor costs 直接材料成本Direct material costs

直接材料存货Direct material inventory 直接材料混合差异Direct material mix variance

直接材料产量差异Direct material yield variance

直接法Direct method 折现率Discount rate

现金流量折现法Discounted cash flow(DCF)methods

酌量性成本Discretionary costs 发送Distribution 减少规模Downsizing

向下需求旋转Downward demand spiral 双重定价Dual pricing

双成本分配率法Dual-rate cost-allocation method, dual-rate method 倾销Dumping

次优化决策制定Dysfunctional decision making, Incongruent decision making, suboptimal decision making

经济订单数量Economic order quantity(EOQ)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 有效性Effectiveness 效率Efficiency

效率差异Efficiency variance, usage variance 努力Effort

技术成本Engineered costs 约当产量Equivalent units 事项Event

预期货币价值Expected monetary value, expected value

经验曲线Experience curve

外部失败成本External failure cost 设施支持成本Facility-sustaining costs 工厂间接费用Factory overhead costs 有利差异Favorable variance 反馈Feedback

财务主管Finance director 财务会计Financial accounting 财务预算Financial budget

财务计划模型Financial planning models 产成品存货Finished goods inventory 先进先出分步法First-in, first-out(FIFO)process-costing method 固定成本Fixed cost 固定间接费用弹性预算差异Fixed overhead flexible-budget variance 固定间接费用耗费差异Fixed overhead spending variance 弹性预算Flexible budget 弹性预算差异Flexible-budget variance 产品全部成本Full costs of the product 目标一致性Goal congruence 毛利率Gross margin percentage 增长构成Growth component 高低法High-low method 同质的成本库Homogenous cost pool 基本报酬率Hurdle rate 混合成本核算系统Hybrid costing system 空置时间Idle time 假设成本Imputed costs 增量成本Incremental cost 增量成本分配法Incremental cost-allocation method 增量收入Incremental revenue 增量收入分配法Incremental revenue-allocation method 增量单位时间学习模型Incremental unit-time learning model 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 成本对象的间接成本Indirect costs of a cost object 间接成本分配率Indirect-cost rate 间接制造成本Indirect manufacturing costs 工业工程法Industrial engineering method, Work-measurement method 通货膨胀Inflation 价格差异Input-price variance, price variance, rate variance 内制Insourcing 检验点Inspection point 管理会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ants 交互式控制系统Interactive control systems 截距项Intercept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 内部失败成本Internal failure costs

内含报酬率法Internal rate-of-return(IRR)method

产品存货成本Inventoriable costs 存货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 投资Investment

投资中心Investment center 批次Job

分批成本记录Job-cost record, job-cost sheet 分批法Job-costing system 联合成本Joint costs 联产品Joint products

即时制生产Just-in-time(JIT)production, lean production

即时制采购Just-in-time(JIT)purchasing 改进法预算Kaizen budgeting 人工时间记录Labor-time record 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

生命周期预算Life-cycle budgeting 生命周期成本法Life-cycle costing 业务管理Line management

线形成本函数Linear cost function 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 主产品Main product

自产/外购决策Make-or-buy decisions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 例外管理Management by exception

管理控制系统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 制造单元Manufacturing cells

生产周期时间Manufacturing cycle time, Manufacturing lead time

分配的制造费用Manufacturing overhead allocated, Manufacturing overhead applied 制造类企业Manufacturing-sector companies 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

市场营销Marketing

市场分额差异Market-share variance 市场规模差异Market-size variance 全面预算Master budget

全面预算生产能力利用Master-budget capacity utilization

材料需求规划Materials requirements planning

用料单Materials-requisition record

商业类企业Merchandising-sector companies 混合成本Mixed cost, semivariable cost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动机Motivation 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 多变量回归Multiple regression 净利润Net income 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NPV)method 净可实现值法Net realizable value(NPV)method 名义回报率Nominal rate of return 非线性成本函数Nonlinear cost function 非价值增加成本Nonvalue-added cost 正常生产能力利用Normal capacity utilization 正常成本法Normal costing 正常毁损Normal spoilage 目标函数Objective function 准时表现On-time performance 一次性特殊订单One-time-only special order 经营预算Operating budget 营业部门Operating department 营业利润Operating income 经营杠杆Operating leverage 经营Operation 经营成本核算系统Operation-costing system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资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of capital 采购订单成本Ordering costs 组织架构Organization structure 结果Outcomes 产出单位成本Output unit-level costs 外部采购Outsourcing 分配过多的间接成本Overabsorbed indirect costs, Overapplied indirect costs, overallocated indirect costs 加班奖金Overtime premium 帕累托图Pareto Diagram 局部生产力Partial productivity 回收期法Payback method 最大负荷定价Peak-load pricing 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 期间成本Period costs 实物计量法Physical measure method 计划Planning

现实的生产能力Practical capacity 掠夺性定价Predatory pricing 预防成本Prevention costs

转入成本Previous department costs, transferred-in costs

价格折扣Price discount

区别定价Price discrimination

价格恢复构成Price-recovery component 主要成本Prime costs 预测报表Pro forma statements 概率Probability

概率分布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

分步成本核算系统Process-costing system 产品Product

产品成本Product cost 产品成本互补Product-cost cross-subsidization

产品差异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 产品组合决策Product mix decisions 成本高计的产品Product overcosting 产品支持成本Product-sustaining costs 成本少计的产品Product undercosting 生产Production

生产部门Production department

生产量水平Production-denominator level 生产力Productivity

生产力构成Productivity component 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

按比例分配Proration

采购订单提前量Purchasing-order lead time 采购成本Purchasing costs PV图PV graph

定性因素Qualitative factors 质量Quality

定量因素Quantitative factors

真实回报率Real rate of return

交互分配法Reciprocal allocation method, reciprocal method

业务流程再造Reengineering

精练化成本系统Refined costing system 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相关成本Relevant costs 相关范围Relevant range 相关收入Relevant revenues 再订购点Reorder point 要求的回报率Required rate of return 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剩余收益Residual income 剩余项Residual term 责任会计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责任中心Responsibility center 投资报酬率Return on investment 收入分配Revenue allocation 收入中心Revenue center 收入动因Revenue driver 收入对象Revenue object 收入Revenues 返工Rework 合适规模Rightsizing 安全库存Safety stock 销售组合Sales mix 销售组合差异Sales mix variance 销售数量差异Sales-quantity variance 分离点销售价值法Sales value at splitoff method 销售数额差异Sales-volume variance 业务记录Scorekeeping 废料Scrap 销售价格差异Selling-price variance 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 可分离成本Separable costs 阶梯法Sequential allocation method, step-down allocation method, step-down method 顺序追溯Sequential tracing 服务部门Service department, supporting department 服务类企业Service-sector companies 服务支持成本Service-sustaining costs 单变量回归Simple regression 单一成本分配率法single-rate cost-allocation method, single-rate method 斜率系数Slope coefficient 原始凭证Source document 设定分析Specification analysis 分离点Splitoff point

毁损Spoilage

人事管理Staff management

单一个体成本分配法Stand-alone cost-allocation method

单一个体收入分配法Stand-alone revenue-allocation method 标准Standard

标准成本Standard cost

标准成本法Standard costing 估计系数标准差Standard error of the estimation coefficient 标准投入Standard input 标准价格Standard price 静态预算Static budget

静态预算差异Static budget variance 阶梯式成本函数Step cost function 脱销成本Stockout costs

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 战略Strategy

沉没成本Sunk costs

超级变动成本法Super-variable costing, throughput costing 供应链Supply chain

单位目标成本Target cost per unit

单位目标营业利润Target operating income per unit

目标价格Target price

目标投资回报率Target rate of return on investment

理论生产能力Theoretical capacity 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 物料贡献Throughput contribution 时间动因Time driver

货币时间价值Time value of money 全要素生产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全部间接费用差异Total-overhead variance 转移价格Transfer price 触发点Trigger point 不确定性Uncertainty

分配不足的间接成本underabsorbed indirect costs, underapplied indirect costs, underallocated indirect costs 不利差异Unfavorable variance 单位成本Unit cost 未用生产能力Unused capacity 价值增加成本Value-added cost 价值链Value chain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 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 变动成本法Variable costing 变动间接费用效率差异Variable overhead efficiency variance 变动间接费用弹性预算差异Variable overhead flexible-budget variance 变动间接费用耗费差异Variable overhead spending variance 差异Variance 加权平均的分步法Weighted-average process-costing method 在产品存货Work-in-process inventory

5.国际贸易专业术语 篇五

世界贸易World Trade[treid]

全球贸易Global Trade[`gləubəl]

国内贸易Domestic Trade[də`mestik]

出口export[`ekspo:t]

进口Import[im`po:t]

再出口Reexport [`ri:eks`pot]

再进口Reimport [`ri:im`po:t]

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vǽlju:,-ju] [`forin]

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kwontəm]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bǽləns]

贸易条件Terms ofTrade,简称TOT [tə:ms]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s

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GNP(国民生产总值)或GDP(国内生产总值)

 国际贸易的分类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rǽn]

有形贸易(Tangible Trade)

无形贸易(Intangible Trade)

货物贸易(Goods Trade)。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

总贸易(General Trade)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现汇贸易(Spot Exchange Trade)

易货贸易(Barter Trade)

陆路贸易(Trade by Road)

海路贸易(Trade by Seaway)

空运贸易(Trade by Airway)

邮政贸易(Trade by Mail Order)有证贸易(Documentary Trade)

6.国际贸易术语通则解析 篇六

在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通则中,对各种贸易术语采用上述分类排列方法,更为科学和合理,使人一目了解,便于理解和使用。

在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通则中,指出,清关手续由所在国的一方或其他代表办理,通常是可取的。因此,出口商应办理出口清关手续,进口商应办理进口清关手续。而《1990年通则》中的FAS术语要求买方办理货物的出口清关手续,DEQ术语要求卖方办理货物的进口清关手续,这种办理进出口清关手续的规定与上述原则不一致。因此,《2000年通则》中的FAS和DEQ术语将办理出口和进口清关手续的义务分别改变为由卖方或买方办理。这种改变更为合理、办理更加方便。而表示卖方承担最小和最大义务的EXW和DDP两种术语未做改动,EXW术语仍规定由买方办理出口清关手续的义务,DDP术语的字面含义为完税交货(DeliveredDutyPaid),采用该术语即表示由卖方办理进口清关手续并交纳全部相关费用。

《2000年通则》明确了适用范围,该《通则》只限于销售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中与交货有关的事项。其货物是指“有形的”货物,不包括“无形的”货物,如电脑软件等。《通则》只涉及与交货有关的事项,如,货物的进口和出口清关,货物的包装,买方受领货物的义务、以及提供履行各项义务的凭证等,不涉及货物所有权和其它产权的转移、违约、违约行为的后果以及某些情况的免责等。有关违约的后果或负责事项,可通过销售合同中其它条款和适用的法律来解决。

为使贸易术语更进一步适应世界上无关税区的发展、交易中使用电子讯息的增多以及运输方式的变化,国际商会再次对《通则》进行修订,并于1999年9月公布《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简称《INCOTERMS2000》(以下简称《2000年通则》)。《2000年通则》于2000年1月1日起生效。

7.国际会计术语精简 篇七

一、《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简史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最大的区别在于贸易手续更加繁琐。为了顺利完成交易, 出口商与进口商双方必须经过多轮磋商;在每一轮磋商与每一次交易过程中, 使用贸易术语可以大大简化进出口商双方的沟通程序。每一个贸易术语, 都是对一笔交易中多个贸易条件的概括, 如FOB, 即概括了一笔交易中的国际远洋运费, 保险费由进口商负责, 而内陆转运费, 单据制作等责任由出口商负责等多个贸易条件的职责划分及费用和风险的划分。

“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黎孝先, 1994) , 鉴于此, 国际商会 (简称ICC) 于1936年出版第一版的《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用以规范每一个贸易术语的具体涵义。这一版INCOTERMS仅收录了九个术语。之后,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交通方式的日新月异, INCOTERMS几经改版, 目前的最新版本是INCOTERMS2010, 共收录11个贸易术语。

对贸易术语的解释, 世界上至少存在三套不同的释义通则, INCOTERMS是其中之一, 另外两部释义通则分别为美国的《美国对外贸易定义》和国际法协会的《华沙—牛津规则》。也就是说, 针对不同国家的贸易对象, 到底适用哪一套术语释义通则, 还要看具体每个进出口商的所属地区的习惯做法, 我国一般推荐选用ICC INCOTERMS。

既然ICC的INCOTERMS并不是具备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力的律法典籍, 只是一本释义通则, 那么, 其外贸术语工具书的职能就非常明显, 因此, 将此书的职能向“术语词典”延伸, 有何不可?

二、从辞书学角度分析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2010)

1. 收录词条及释义

INCOTERMS 2010共收录11个贸易术语, 之前的版本收录了13个贸易术语, 2010版删除4个贸易术语 (DAF、DES、DEQ、DDU) , 又新增了2个术语, DAP和DEQ。也就是用DAP取代了DAF、DES和DDU, 用DAT取代了DEQ。

为了解释每个贸易术语, 国际商会对每个术语进行A和B各10项释义。如果借用英语辞书分析中大词条和小词条的计算方法, 那么, INCOTERMS 2010共有大词条11个, 小词条220个。

2. 英语释义细析

为了解释每个贸易术语, 国际商会在2010版里沿用了为每个术语进行A和B各10项释义的方法。每个术语项下都分成了A和B两大系列释义。A指的是卖方义务 (THE SELLER’OBLIGATIONS) , B指的是买方义务 (THE BUYER’OBLIGA-TIONS) 。每个系列项下各细分为10个小点 (A1-A10, B1-B10) 。这些释义以国际贸易程序步骤的顺序排列, 方便业务员查阅和操作;每一项释义语言风格简洁, 易懂, 非常具体, 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例如EXW术语项下A1的释义是:The seller must provide the goods and the commercial invoice in conformity with the contract of sale and any other evidence of conformity that may be required by the contract.Any document referred to in A1-A10 may be an equivalent electronic record or procedure if agreed between the parties or customary.意思是:卖方必须按照销售合同提供货物和商业发票, 以及合同可能要求的、用以证明货物符合合同规定的其他任何凭证。所有在A1-A10条款中提及的文件, (均) 可采用经当事人协定或约定俗成、具有同等作用的电子记录或者手续。

这个释义字字珠玑, 释义清晰, 既竭力解释了术语的涵义, 又规范了术语使用。该项狭义上指向贸易双方签订合同和执行合同这一贸易行为。作为双方开展贸易的第一步, 只要贸易中买家卖家经谈判确定了适用的贸易术语为EXW, 并在合同里注明“双方贸易所用贸易术语遵循ICC INCOTERMS2010”, 那么, 双方就会受到这一释义的约束。

贸易术语的使用被称作“国际惯例”, 并不是律法, 但是, 一旦被写进贸易合同, 依照各国的相关合同法规, 便会对合同各方起到约束作用。但是, 正如我在前言里提到的, IN-COTERMS 2010具有很明显的辞书功能, 因为整本《通则》详细解释了每一个贸易术语, 还有图解版说明这些贸易术语的具体使用方法, 具备了辞书的“定义”、“描述”和“规范语言使用”三大职能。

2010版在释义上还增加了GUIDE NOTE, 即对每个术语的解释增加了一项“使用说明”, 使得每一个术语都有一个明确的总结性说明, 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知晓“什么是贸易术语”。如CIF的使用说明:This rule is to be used only for sea or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CIF means that the seller delivers the goods on board the vessel or procures the goods already so delivered.The risk of loss of or damage to the goods passes when the goods are on board the vessel.The seller must contract for and pay the costs and freight necessary to bring the goods to the 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这段英语原文的意思是:CIF术语适用于以国际远洋运输或国内内河运输为货物运输方式的贸易。CIF的意思是卖方船上交货, 货物的运输风险于货物装运上货船甲板后从卖方转移到买方。卖方必须负责签订装船合同并支付运费……

这段使用说明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也就是说, 读者能够很清楚地了解到具体的操作要求。但是, 这段话如果作为CIF的定义, 则略显不足。我自己刚入行时, 自觉迷茫, 虽说很清楚具体的操作要求, 可是不明白CIF到底是什么。如果, 在这段说明前, 再添加一个名词定义会更好:“CIF, 即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这一术语既是对货物总金额组成的描述, 又是对买卖双方在运输和风险责任的划分。货物的总金额包括了成本, 保险费和国际远洋运费的总额, 货物的运输风险于货物装运上货船甲板后从卖方转移到买方。”实际上, 所谓的贸易术语, 国际惯例, 每一个术语都具备这两层含义, 一是指明价格成分, 二是明确买卖双方所承担的货物国际运输段的费用和风险。

作为初学者和外贸业务员必备典籍之一, INCOTERMS不仅有其约束行为的职能, 而且具备明显的术语释义和使用指南的功能, 也就是辞书功能。像词典一样, INCOTERMS可以供读者查阅每一个术语的意思和使用方法。那么, 在每一个术语的释义上, 再适当添加一个必要的定义 (definition) 势在必行。

3. 辞书功能评析

“宗旨是否明确, 收词是否全面, 立目是否合理, 义项是否分明, 释义是否精确, 注释是否完备, 术语是否标准, 参见是否严密, 例证是否典型, 检索是否便捷”, 根据陈楚祥的“词典评价标准十题” (陈楚祥, 2001) 评价INCOTERMS (2010) , 这确实是一本很实用也具有很好的规范作用的术语词典。

第一, 宗旨明确。该书标题确定了辞书功能:ICC OFFI-CIAL RUL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中文译名为《贸易术语解释通则》。“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 意为“贸易术语释义”或“对贸易术语的理解”, 换言之, 就是像词典一样, 对贸易术语进行释义。因此, 我认为, 该典籍宗旨明确, 具备辞书功能。“通则”二字则体现出该国际商会对该书所收录术语的解释具有权威性、唯一性和规范性。

第二, 收词全面。在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中, 《通则》是包括内容最多、适用范围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一种。从1936年第一版收录了9个术语, 到1995年修订版的13个, 又到2010年版的11个, 《通则》所收录的术语和所做的必要的增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既收录了国际贸易市场里所用的术语, 又进行了必要的衡量取舍, 把容易引发纠纷和误解的术语剔除, 对术语的使用起到了推进和醇化作用。

至于其立目的合理性、义项的分明度、术语的标准化、释义的精确度和注释的完备性是毋庸置疑的, 而且作为一部供世界各国立法和执法机构参照的典籍, 它还具备非常严密的逻辑特征。但是, 《通则》页数不多, 英文原版统共只有128页, 内容里并没有参见, 也无应用例证, 目录很简单, 检索并不便捷。

三、与普通英语辞书的比较

我试图论证《通则》的辞书功能, 那么, 将之与其他英语辞书比较, 《通则》的辞书功能显而易见, 而且其术语的定义与规范功能非常强大。但是, 作为辞书, 相比之下, 它的参见、例证和检索功能是不足的。我宁肯相信, 这是一个疏忽。

就参见、例证和检索功能三方面来说, 相比国际商会的另一套出版物UCP600, 《通则》明显不足。同为国际商会出版物, UCP600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配有一整套的案例和实务指南, 有足够的参见, 例证。检索功能非常强大, 一般都有两个目录, 一个是纲要目录, 一个是细则目录, 检索非常方便。《通则》却没有这些。

综上所述, ICC INCOTERMS既是通则, 又是术语释义, 与各国合同法规互补, 是入行新手的行话辞典, 其辞书功能显而易见, 作为术语解释通则, 我觉得, 其辞书功能远远大过于其行为规范功能。但是, 就现有版本来看, 该出版物从设计到排版, 更多地强调其作为通则的功能, 而作为辞书, 作为术语辞典, 尚存有较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ICC rules for the us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radeterms, ICC, 2010.

[2]陈晶莹.《2000年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释解与应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0.

[3]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11.

[4]黄建华.双语词典学导论.商务印书馆, 2001.

[5]李荫华.英语词典初探.商务印书馆, 1985.

[6]徐振忠.英文词典实用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8.国际会计术语精简 篇八

本刊讯 7月11—15日,“2011年国际术语暑期学校”在德国的科隆应用技术大学举行。这次培训由国际术语网(TermNet)和德国科隆应用技术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联合主办,是国际术语网为促进术语学理论研究、术语学学术交流和术语推广应用而提供的国际性术语交流平台。接受培训的术语工作者总计78人,来自不同国家的机构或组织。全国科技名词委委派裴亚军、王小辉、刘金婷、王琪4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工作的授课者均在术语学领域造诣深厚,成果斐然。主讲人为德国科隆应用技术大学的克劳斯-迪尔克·施密茨(Klaus-Dirk Schmitz)教授,他讲授的课程包括《术语工作应用原则》《术语工作中相关在线信息的检索和验证》《术语学与软件本地化》《技术交流中的术语管理》《术语管理工具》。此外,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格哈德·布丁(Gerhard Budin)教授讲授了《术语和其他知识结构系统》,丹麦哥本哈根商业学院的赫伯特·皮切特(Heribert Picht)教授讲授了《术语理论介绍》《对象、概念、术语》,美国肯特州立大学休·埃伦·赖特(Sue-Ellen Wright)教授讲授了《术语管理中的数据模型和数据种类》《术语和版权》《定义和内容:充足和适当的形式》,德国卡尔斯鲁厄应用技术大学佩特拉·德鲁尔(Petra Drewer)教授讲授了《公司里的术语管理》,比利时安特卫普莱修斯高等专业大学弗里达·施特尔斯(Frieda Steurs)教授讲授了《术语和技术文档》《术语管理中的经济方面》等课程。

培训期间,主办方安排了不同类型的项目交流活动,鼓励来自世界各地的术语工作者相互交流术语工作经验,促进术语研究和术语工作。整个课程培训和术语交流显得紧凑而活泼,既让术语工作者们增长了知识,又了解了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术语工作状况,为将来的国际术语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9.2011版国际贸易术语 篇九

2010年9月27日,国际商会正式推出《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2010),以取代已经在国际货物贸易领域使用了近十年的Incoterms2000,新版本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国际商会自1936年起草第一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来,就不断定期对其进行修改以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Incoterms2010的修改考虑了目前世界上免税区的增加,电子通讯的普遍使用以及货物运输安全性的提高,删去了Incoterms2000D组术语中的DDU,DAF, DES, DEQ,只保留了DDP,同时新增加了两种D组贸易术语,即DAT(Delivered At Terminal)与DAP(Delivered At Place)以取代被删去的术语。

Incoterms2010中将贸易术语划分为适用于各种运输的CIP,CPT,DAP,DAT,DDP,EXW,FCA和只适用于海运和内水运输的CFR,CIF,FAS,FOB,并将术语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国内贸易中,赋予电子单据与书面单据同样的效力,增加对出口国安检的义务分配,要求双方明确交货位置,将承运人定义为缔约承运人,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货物贸易的实践要求,并进一步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及《鹿特丹规则》衔接。

张俊勇 石家庄铁道大学

张玉梅 河北科技大学

国际商会在2007年决定对现行2000年版本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进行修订,历经两年半的时间,来自在全球130个国家的国际贸易专家和法学家提供了2000条修改建议,几易其稿,最终落下帷幕。2010年9月27日,国际商会在巴黎召开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版本全球发布会,正式推出了已完成的修订版,宣称新版本将于2011年1月1日在全球正式推行,这标志着被国际经贸界使用了10年之久的2000年版本将被新版本所取代。

一、修订的背景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供应商,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在多数发达国家,货物流动的增多更多表现为货物运输距离的增加而非经济扩张的结果,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的特征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从生产和销售的角度,供应链变得越来越长,技术扩散、资本流动以及劳动市场的放松管制为供应链的延伸提供了保证,导致这一趋势还会持续进行下去。然而发生于2001年的“9·11”事件也为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敲起了警钟,除了一些自然不可抗力因素,人为的因素可能会导致全球供应链的中断,其后果可能会为全球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保障全球供应链的安全成为国际贸易乃至国际物流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21世纪也带来了全球交通运输方式的重大变革。集装箱的大规模使用、多式联运的蓬勃发展,大陆桥的畅通,大批航线的开通,类似英吉利海底隧道等多处跨国交通的贯通,带来了运输的极大便利,也改变了以往国际贸易以海运为主的格局。

随着世界的不断开放,国际分工进一步明显,贸易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尽管WTO谈判受阻不断,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却不断加快,双边以及多边区域性经济组织内部的整合力度在加速,标准化的推行、关税的取消或削减使过去围绕着关税为主的交易条款变得无足轻重,过去属于国际贸易特征的业务正呈现出国内贸易的特征。

国际贸易术语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实践制定的规则,过去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更多是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和以产业间贸易为辅的贸易格局,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明显,产业间贸易的比重正日趋上升。美国基于这种背景,于2004年修订了在北美大陆推行已久的统一商业代码(UCC),在规则制定和操作规范上与国际商会所制定的贸易规则更趋一致。比如未修订前的统一商业代码中也有类似FOB这样的术语,它所确定的买卖双方交货可以是FOB工厂交货、也可以是FOB目的地交货。这样不仅欧洲与北美的贸易操作容易引起歧义或误解,同样即使在北美的公司内不同部门比如采购部门和销售部门对这一术语也有不同的理解和操作标准,即使是其它地区的贸易伙伴与北美和欧洲贸易伙伴交易时不得不采用不同的术语,不得慎之又慎。美国在修订统一商业代码时,对与国际商会所制定术语不一致的地方进行了尽可能删除。

二、国际贸易术语新修订版的特点

决定对2000年版本进行修改的初衷是适应当前或未来贸易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到过去10年来贸易量的增加以及贸易复杂程度的提高,减少术语的数量,使得术语能够在国内贸易中同样适用,对货物运输周转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更为重视,提出了针对电子交易安全的贸易规则,更加有效地确保全球供应链的安全。

新修订版依然保留了1990年和2000年通则中关于A、B两栏来确定买卖双方义务的办法。A1-A10表示卖方需要承担的义务,B1-B10表示买方需要承担的义务。

发生较大变化的是改变了以往以首字母E、F、C、D对贸易类别进行区分的方式,改为以交通运输方式进行分类。把所有术语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那些完全不用海运或者海运正是作为运输方式的一部分的贸易类别;第二类是只能选择海运和内陆水运作为运输方式的贸易类别,交货地点须是沿海或沿江港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贸易术语的总数量进行了缩减,由原来的四组13个术语变更为11个术语。其中,原来的E组、F组、C组术语保留,原来D组的术语只有DDP(完税后交货)保留,其它四个术语DAF(边境交货)、DES(目的港船上交货)、DEQ(目的港码头交货)、DDU(未完税交货)4个术语被删除。新引进两个术语,分别为DAT,DAP,笔者暂把其分别翻译为物流节点交货、地点交货。

贸易涉及到物品所有权的转移,在运输、装卸、搬运过程中难免双方对风险的认定存在歧义,不得不以谅解、索赔、调停、仲裁等办法来解决,耽误了业务,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本次修订充分考虑到贸易双方由于术语选用错误所引起的歧义和争端,对过去术语中的一些变形进行尽可能简化,如FOB的变形有FOB Liner Terms(班轮条件)、FOB Under Tackle(吊钩下交货)、FOB Stowed(理舱费)、FOB Trimmed(平仓费在内)等,尽管FOB条件下双方的交货地点和风险划分已经确定清楚,不过未能就其中的具体事宜如装船费进行确定,不得不附加另外的条件。

过去版本中,FOB、CFR、CIF以船舷作为风险的分界点来确定买卖双方的责任,这就难以确定货物是否在装运过程中受到损坏,本次修订删除了以船舷作为风险参照点的做法,把风险分界点确定为交易货物已经装上船,并得到买方的认可。

就总体而言,本次修订将使贸易双方更方便地操作使用,比如每个术语前都有应用指南,用图示表明货物在贸易双方之间该如何交割,一目了然。在每个术语后面有补充说明,从10个方面解释买卖双方各自的义务。贸易术语的简化和重新分类不仅是当代商业现实的反映,也是指导贸易双方操作、合理界定任务、风险、责任的需要。

三、国际贸易术语新版本的变化解析

(一)术语变化

如前所述,本次修订是有增有减。原来的E、F、C组术语未变动。变化最大的是D组的术语。其中,DAF(边境交货)、DES(目的港船上交货)、DDU(未完税交货)、DEQ(目的港码头交货)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DAP(地点交货)。随着多式联运的发展,原来的DEQ(目的港码头交货)也可以用DAT取而代之。就新增术语DAP、DAT而言,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是关税问题无足轻重;二是国际物流的整合和衔接进一步提高,术语须适应业务运作模式的变化。

DAP(地点交货),交货地点可以是陆地上的某个地点,也可以是边境城市,也可以是双方所确定的地点或港口,运输方式可以是公路运输、也可以是火车运输乃至水上运输。DAP这一术语并未包含关税,在于鼓励在国内贸易以及自由贸易区的使用,因此从这一角度更能体现出新术语适用于国内贸易的适用性。如果交货地点是边境城市,DAP则完全可以取代DAF;如果交货地点是目的港船上或码头,DAP同样有很强的应用针对性。在涉及到关税的贸易,依然买卖双方分别负责进口、出口报关清关事宜,因此DDU已经失去了意义。

DAT,从国际物流的角度,笔者姑且把这一术语翻译为物流节点交货。从专业术语角度而言,Terminal 可以是码头、仓库、集装箱站场,甚至可以是公路、铁路或空运节点。既然是节点就完全可以取代原来的DEQ。DAT对交通运输方式没有界定,也不确定是否采用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因此,从这一角度讲,它充分反映了国际物流中心的兴起乃至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术语分类

按照新的分类方式,第一类分别为CIP、CPT、DAP、DAT、DDP、EXW、FCA,在该组各术语可以采用任何运输方式。第二类分别为FAS、FOB、CFR、CIF,这四个术语严格界定为海运或内河水运。其中前两个确定的交货地点为启运港,后两个为目的地港口。这样操作起来更为便捷,利在于针对不同的物品确定不同的运输方式,通过这种分类,有效地解决了在运输方式的选择上所引起的歧义。

(三)分批出售

以往业务中,商品在运输途中通常通过一系列合同,要出售好几次。因此,同批装运货物不只一个卖方,只有第一个卖方负责运输货物。其它卖方承担部分运费,但纯属免费搭车,相应而言,在货物运输上缺少了话语权,只能按照第一个卖方的意愿行事。

在新的术语下,诸如FCA、CPT、CIP、FAS、FOB、CFR、CIF中,卖方联系货物运输的条款被修改为允许多方卖方进行运输合同洽谈,这样多方在承担义务的同时,也兼顾了各方的利益。

(四)交接点货物处理费用

在2000年术语规则中,比如CIF、CFR,要求卖方负责把货物运抵目的港。卖方的报价中已经包含了运输成本,但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交货地点买方仍被要求支付货物在港口或物流节点相关设施的成本。新的规则对成本进行了界定,减少了买方可能进行双重支付的风险。在CIP情况下,卖方的运输合同包括了在港口或进口节点的理货成本,因此,卖方不得再次向买方索取相关费用。新规则明确采用CPT、CIP、CFR、CIF、DAT、DAP、DDP情况下,卖方负责把货物运动到确定的地点,买方不必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成本。

(五)风险确定

国际贸易中,涉及到环节多、周期长、手续繁杂,也给风险的确定带来了麻烦。过去以船舷作为风险参照点的做法被删除,新规则规定,一旦货物装运在买方的船上才算风险转移。过去在货物向船上转载过程中,不管是FOB、CFR还是CIF装运过程这一环节难以确定风险,因此才有各种术语的变形,通过对风险分界点的重新界定,避免了在诸如理舱费、平仓费等的处理的麻烦。

(六)保险范围

在保险和安全问题上,充分考虑到2009年关于货物安全所修订的内容,明确了有关投保范围和投保责任。比如在CIF、CIP术语下,卖方货物投保的最低额度必须达到协会货物保险条款(C)所确定的内容。新规则要求,比如CIF,卖方不仅要达到最低的投保额度,在买方要求下,卖方有进一步扩大投保范围的义务,诸如协会货物安全条款(A)、(B)方面的险种,或者战争险或罢工险等。如果买方对货物投保,卖方有义务提供有关货物方面的信息,便利买方投保。卖方有义务向买方提供货物安全方面的信息资料,费用由卖方承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新版国际贸易术语规则与中国

国际商会宣布,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将于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正在使用的国际贸易术语废止。首先,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世界各国在国际贸易方面约定俗成的规则,不是国际法律,本身并没有强制性,只是按照这套规则可以使交易变得更为便利。在交易时,贸易双方根据意愿确定是采用新版本还是旧版本,不过在销售买卖合同中一定要注明选用哪个版本的术语。其次,国际贸易的复杂性还表现在运输合同、保险合同、支付方式等方面的确立与履行上,采用哪个版本的术语一定要与国际贸易所需要的各种单证匹配起来。第三,采用新版本的贸易术语是否会带来贸易双方的不适应还有待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版本术语的使用是否带来新的问题也需要国际贸易业务实践来验证。

毫无疑问,国际贸易术语更多是以欧洲大陆的商业实践为基础制定的。即使是美国的贸易商对此也不是完全熟悉。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还不是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因此,吸收、学习、消化、应用西方国家所制定的贸易规则在当前时间内至少是必须的,否则,会对我国的外经外贸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在国际上应该能够体现我国对贸易规则的修改意见。笔者发现中国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修订委员会委员席平提出的关于《2011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陆港)》的修改意见并未体现在本次修订中,很显然,新版国际贸易术语对中国目前蓬勃发展的物流业的应用而言就会大打折扣。

上一篇:我的IT梦下一篇:关爱动物保护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