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基本问题

2024-06-12

艺术的基本问题(精选11篇)

1.艺术的基本问题 篇一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它是一种专门的行业交际语言,对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学实际上是教师把自己内在的知识和意向外化为语言、动作、表情等活动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着显著的相关。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指出:“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产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艺术实践活动,是教学艺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综合地反映着教师的全部教学素养,因此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十分必要。本文仅从各学科共性角度出发,探讨各科教学语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口头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教学口语是教师在课堂这一特定场合,运用有限时间,面对学生这一特定对象,完成教学这一特定任务所采用的口语体式。

(一)寓意深刻

准确明晰

1、深刻的教育性

教师的全部教学活动都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教学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育人”的因素,使学生不但学到专业知识,而且受到启发和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十分诚恳的要求教师“要使青少年心目中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凡是真理都是革命的。”同时,“在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课的讲堂上讲授教材时,不要只是毫无感情的说明真理,而是要使青少年沿着科学艰险道路做一次富有探索精神的、充满为真理而斗争的崇高动机的旅行。”①其目的显然是强调教书与育人要同步进行,课堂教学语言必须体现出教育性,具体地讲,我认为课堂教学语言的教育性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思想性

社会主义课堂的教学语言,必须体现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反映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和高尚情操,要以积极的、健康的语言去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积极向上,成为具有时代精神的新人。

(2)道德性

课堂教学用语要文明礼貌,尊重学生人格,要坚持以理服人、民主治学,要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绝对不能讲粗话、脏话,不能用讽刺的语言或者是奚落的口气对学生讲话,不能讲庸俗的笑话以及用不雅的口头语。

(3)激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激励性语言的使用绝不能吝啬,要不时地给予学生积极的表扬;“你

真棒!”“你真聪明!”“真了不起!”“你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孩子!”“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真为你骄傲!”“全班同学都愿意为你鼓掌!”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激励性语言,会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4)暗示性

这种语言把深刻的教育性蕴含在科学、幽默之中,令其深思、领悟。例如,有的教师在讲柳宗元《捕蛇者说》中“赋敛之毒,有甚是毒者”时,告诉学生:永州的老百姓不怕毒蛇,甘冒生命的危险,在所不辞,为的是逃避赋敛之毒。这样的表达就有力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学生听了深受教育。②又如教学生“骂”字,就要讲“不骂人的骂”,不要讲“骂人的骂”。虽然仅一字之差,却关系到对学生是否坚持正面教育的问题。

2、准确的科学性

教师所教的各门学科,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必须借助于科学的语言来表达。实际上,课堂上学生是按照教师所用的语言形式来学习领会知识和思想的,是沿着教师的语言开拓思路,进行思维和想象的。教师的有声语言作为物质形式的刺激物,它表达的意义只有被学生接受才构成真正的教学活动,才能够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做到准确的知识性、严格的规范性、思维的逻辑性、有序的系统性。

(1)知识性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授是第一要求,而且知识的传播要准确,否则会谬种流传、误人子弟。教学语言要有准确的知识性,教师应当对知识掌握准确、精炼,特别是对那些重要的概念、难点、定理、定律和原理等的表述、解释,来不得半点失真和含糊。要反复掂量所用词汇、句式的意义、内涵,甚至感情色彩,保证传情达意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真正准确精当。

(2)规范性

教师职业口语的规范性,是由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的,青少年学生对教师有崇敬感和信任感,喜欢摹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传身教时刻都在影响感染着学生,如果说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动、无形的楷模。教学口语的示范楷模作用,决定了教学口语必须力求规范。

① 教师的教学语言基本功首先要求教师要使用国家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进行教学。

② 简洁性。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救能牢牢的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因此,教学语言表达要体现简洁性,即要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有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哼”、“啊”、“那么”、“这么”地频繁使用口头语,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③ 准确明晰。要求选字用词科学确切,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教学语言只有做到含义准确、措词精当、不生歧义,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及相互联系,抓住事物的本质,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正确认识,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思之有味,使学生理解、信服、受启发。反之,语言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不感兴趣,甚至引起判断上的失误,把错误视为真理,视真理为谬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二十年前,我去听一位教师的课,观察孩子们怎样感知新教材的理解。我发现,孩子们听后很疲劳,下课简直是精疲力竭了。我开始仔细听教师的语言,使我大为吃惊,教师的语言是那么混乱,没有逻辑顺序,他讲的教材的意思是那么模糊不清,以至于第一次感知这个或那个的儿童,不得不用全部力气,才能听懂一点点东西。孩子们感到疲劳的原因正在于此。”于是,苏霍姆林斯基得出的结论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③可见,语言含糊不清,很容易引起学生概念模糊,思维混乱、疲劳过度,降低教学效果。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做到科学准确、清除明晰。

(3)逻辑性

科学知识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的,它本身有严密的逻辑性。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的。”这就要求,传授科学知识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做到层次分明,句句扣题,简洁明快,不东拉西扯,也不猛然跳跃,使学生听起来脉络清楚,泾渭分明,能启发思维活动,此外要求教师要遵循逻辑要求,不能违背逻辑上的种种规律,如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充足理由律等,论证要周密,不要偷换概念,不要以偏概全,要立论有据而无懈可击,严密的逻辑性会产生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

(4)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就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讲课有条理,头绪清楚,层次分明,不紊乱,把一堂课的讲授记录下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取舍有制,富有系统性。

(二)生动含蓄

活泼形象

1、方式的启发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引导的过程,而不是“给”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也就是说,教师的语言要含蓄隽永、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同时还要掌握好启发的时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在于把握“引而教”和“求而学”的原则,教师要达到“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学语言方式的启发性要通过:巧提问,巧点拔,巧停顿,巧暗示,巧举例来实现。特级教师于漪在讲传统课文《孔乙己》时,开头生动活泼,别具一格,连设三问:“„„鲁迅先生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他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地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道理的。《孔乙己》这篇小说写的是悲剧性的人物。悲剧往往令人泪下,而《孔乙己》读后,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的刺痛。它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呢?文章情深、意深、含蓄、深沉,细细品味,深入领会,就可获得解答。”这种生动的讲法,令人耳目一新,启动了学生思维的机器,创造了学生“愤”、“悱”的情境。

2、直观性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形象活泼的语言进行讲解,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知识,起到直观的作用。教学语言的形象化和生动活泼在课堂上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学语言的形象感愈强,愈能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通过学生的重新组织、加工,还能在大脑里创造出新的形象来。

(1)通俗性

就是以浅显明白的语言形式表达深刻和专门化的学科内容。不通俗,学生就不懂,不懂学生就不能产生对知识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对知识的渴求。

(2)形象性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侵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平淡无味,听起来如同嚼蜡,不仅教学效率不高,还会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痛苦。比如学“极光”时,一位地理教师向学生这样描述:极光像是一条横卧高空的变色龙,最初像是彩虹,一会儿变成紫红色,一会儿又变成淡蓝色,变成浅绿色。极光的形态很诱人,有的似帷幕下垂,有的像火焰跳动,有的似彩练腾空,有的如轻纱淡抹„„千姿百态,变幻莫测。学生在这种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中,似乎能“看到”或“感觉到”极光的美妙与神秘,从而得到丰富的想象与美感,并真正理解极光。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激发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3)趣味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用风趣机敏、情趣幽默的语言,能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① 风趣。风趣是教学语言的调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地在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可逗乐的语言或材料,说些意味深长的话,讲些轶闻趣事,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材料,使教和学都轻松活泼,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② 幽默。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科学规范,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的叙述,形象的描绘,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思的典故、成语和箴言等,使讲授富于趣味性。特别是在讲一些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内容时,可以运用打比方或讲故事的方式。鲁迅在女师大讲到《红楼梦》中人物时竟问同学:“喜欢不喜欢林妹妹?”在充满师生和谐情谊的课间,学生反问:“周先生喜欢黛玉否?”鲁迅说:“我不喜欢黛玉,因为她总是哭哭啼啼过日子。”此话充满趣味,却又耐人寻味,发人深醒。

但是,风趣、幽默绝不是信口开河,甚至低级趣味。风趣、幽默的语言应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的结晶。运用它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减少疲劳,从而正确的掌握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

(4)情感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富有激情,以自身激昂的情绪感染学生,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能煽起学生的思维热情,起到“扇子”作用。例如一位历史教师讲圆明园被焚毁时,采用了控诉性的语言和悲愤的语调:“侵略者焚毁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三天。黑色的云团长达50多公里,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长久不散。大大小小的灰星,落满了大街小巷。到处是一片天昏地暗,就像发生了日食一样。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悲痛和气愤,而强盗们却在歇斯底里地狂呼:‘此景奇伟!’圆明园,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艺术杰作,这座中国历史上最宏伟、最精美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英法侵略者焚毁了。”教师通过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激起他们对帝国主义残暴行径的无比憎恨。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5)节奏性

课堂教学语言要讲究节奏感,做到快慢得当,轻重有度、疏密相间、张弛适宜,教学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就在于它的节奏不同,一般来说,教学语言比生活语言要慢,要有层次、有停顿,发音要洪亮,咬字要准确,发音要规范,说话速度快慢适宜,语调要自然有序。这样,才使学生听起来从容不迫,能思,能记,有板有眼,点点入地。因此,教学语言的运用要掌握好节奏,做到抑扬顿挫、起伏跌宕。

(三)因人制宜

灵活运用

1、针对性

所谓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针对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使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

(1)注意学科语言层次。

根据不同学科所在层次,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充分体现出本学科的风格和特点。如文科教师的语言强调准确鲜明、生动形象,而理科教师的语言则应言简意赅、富有逻辑。

(2)注意学生年龄层次。

对于小学生,教师要多运用形象、直观的情景语言进行教学,而中学生和大学生,教师则应用生动活泼的说理性与逻辑性强的语言进行教学。

(3)注意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优等生,教师的语言要严肃、庄重;而对于学困生,教师的语言要平和、体贴,多表扬而少批评。

(4)注意学生性别差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男生宜采用较直率的语言交谈,而对女生宜采用比较委婉的语言交谈。

2、灵活性

教学语言既不能像闲聊天那样“散”,也不能像作报告那样“板”,更不能像说书或相声那样“虚”或“俗”,而应该像和煦的春风,淅沥的春雨,滚烫的火焰,能吹开学生求知的门槛,能融进学生的心田,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火把。在实际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语言,不能千篇一律,千课同调,把课讲活,唤起学生视觉、听觉和心理美感,让学生在课堂上“如坐春风”。

二、体态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体态语言,又称教态,包括教师的手势、表情、眼神、体态、仪表等若干方面。它弥补了教师口头传授、文字板书等方面的不足,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为一体,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将未见过的事物直观化,将平面图的内容立体化,将死板的图形动感化,从而渲染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机和活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将体态语言恰当配合,要与体态语言灵活运用,构成精妙入微的教态艺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课堂;语言艺术;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在此,希望能与同志着的佳人探讨、非诚勿扰。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学语言需要有它独有的风韵格调。本文就如何形成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谈几点粗略的尝试。

教育家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人们常说:“言如其人。”一个人的语言运用水平如何,能直接反映其精神面貌、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做为教师,无论上课、谈心、写文章都离不开语言表达。因此,我们要正确使用语言,以增强工作效果。

任何一门课程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而语言本身也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而语言是教学过程中情感交流和知识传承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因此,教学的艺术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教学语言的艺术。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要想改变课堂的枯燥、抽象、沉闷,使课堂充满艺术魅力,就必须努力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品位,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艺术,实现教学的艺术化。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教学语言需要有它独有的风韵格调。教师要想讲好课,必须讲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工具,教师语言技巧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政治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语言技巧。

一、在规范的基础上融入生活化的语言

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其内容应是丰富多彩的。这就需要调动各种语言手段,把丰富的思想内容用丰富多彩的语言,灵活自如地表达出来。富于感染力和表现力,能震撼学生的心

灵,使其产生共鸣。语言还要简洁明了,不要故作高深,使人费解,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轻松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

传统的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课堂当成对学生说教的阵地,讲出来的自然总是平板的、干瘪的、严肃的词语,如果加入一些象声词,语调也是刻板单一的要么是宣读文件的发言式,要么是一个调子的平缓式,昏昏然似乎在唱催眠曲。这样自然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在平实的内容讲解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把要讲的内容生动地表达出来,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

生动和形象,是教师语言的最基本要求之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抽象内容枯燥,要想让学生想听、愿听、乐听,教师必须把抽象的知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通俗易懂,可结合名言趣闻、社会热点,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增强课堂效果。

三、在枯燥的理论讲解中加入幽默、风趣化的语言

课堂里,理论性的内容较多,课堂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效、尴尬、僵持、对立等。而幽默就是打开这些问题的金钥匙。

要想大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就很有必要在有限的课堂内高效地配以幽默性语言教学来唤醒学生的思想意识,解除疲劳,激发学生的学习快感、兴趣和动机。因此,为了把先人长期积累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教师就必须要刻苦钻研教材教法,运用幽默性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互动,升华情感,创造一种精神享受的境界,放松学生每一根神经,激发学生每一个细胞,达到愉悦轻松的快感效应,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堂里的一些可以利用的德育因素,引入有关的故事、寓言、成语、歇后语或俗语等,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既让相关的学生愉快地接受了教师的教育,摒弃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

如„..课堂中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一方面可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一些,使单一的教学形式变得生动一些;另一方面则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巩固知识。但要注意的是,我们绝对不能一味地追求语言的幽默性,而落入到俗套的地步。科学知识毕竟是高雅的,它容不得低级趣味,应追求的是它的严肃性、科学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真正的教育者是一种情感丰富的人,他同样强烈感受着喜悦、忧愁、激动和愤怒。”因此,我们可以用豪放的语言来表达积极的情感,以感染学生,提高课堂效果。

此外,课堂上,还应该恰当使用无声语言。即用言词以外的其他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包括肢体语言和沉默。有时,无声的语言能起到有声语言所不能取得的效果。

例如,有一次在讲课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位同学一直低着头在摆弄什么东西。笔者就突然停止了讲课的声音,目光直视那位同学。教室里突然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惊奇地对望着,那位同学也惊慌地抬起了头,接触到我的目光,他了解到了我的意图,便自觉地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课堂上。这样,既纠正了个别同学的不良行为,又不至于影响课堂进度,同时,避免了直接的言语批评会伤害学生自尊的可能性,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科学、艺术地驾驭整个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成为开启学生思维之门、打开学生知识之窗的钥匙,最终实现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艺术的基本问题 篇二

一、绘画艺术作品中的统一性

人的生命既是处在一种不停息的运动中, 又要保持自身形态的相对稳固与平衡。如同高山上的瀑布, 水是在急速流动, 但整个瀑布的外形是相对稳定不变的, 这就是动与静的统一。艺术作品中这样的统一是真是存在的。我们在欣赏绘画艺术品的时候, 往往可以从中感受到激昂、兴奋、恐怖等强烈的情感, 这些都是生命冲动的直接体现, 它是通过视觉的传递让我们所感知;有有些则具有和谐、单纯、优美等形式与造型, 这些是由理性冲动所产生的, 但是理性冲动中也必然具有生命冲动的活力。

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各种感情, 应给观众一种自然流露的感觉, 这样才能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旺盛的生命力的一种追求, 当然也包括对死亡的恐惧等。因为生命冲动是一种最本性的东西, 所以它通常也包含了一些动物性与野性。表现主义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当中, 往往对这种出自本性的情感非常重视, 他们把这种自然流露出的激情称作是“带有动物性野蛮特点的新酒”, 而那种无激情的形式则被称作“艺术在文化的旧瓶中所残留的沉淀物”。艺术的发展, 就是对阻碍发展的、旧的观念的舍弃, 以新的观念呼唤人的本性、点燃人们的心灵之火, 从而为当今艺术、人们的精神生活灌注新的活力。

二、绘画艺术和谐美体现

如果把人的基本生命需求看做是一种蓬勃的精神活力与抗争的话, 那人们对生命形式的基本要求就体现在寻找万物之间的和谐。把和谐美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审美意识。人的基本需要在精神方面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赋予各种感觉耍素以形式, 而和谐, 就是这种赋予形式的活动的基本原则。从赋予形式这个层面上看, 和谐是一种建构、构成。

生命形式与生命力的相互关系只是和谐建筑中最基本的东西, 完整的艺术形式即影应该是和谐的、构建的, 同样的, 它也应附有生命活力与表现性表现性不是别的, 正是生命力与激情的流露与表达。这也是艺术品的生命。

所谓移情冲动, 从实质上分析就是生命冲动的体现, 是向自然灌注生命的欲望。而抽象冲动则是一种把握生命形式的冲动, 是探寻各种形式构成规则的冲动。两者是各种风格和抽象的艺术相对应。事实上在传统写实艺术中抽象冲动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而抽象艺术中也往往以灌注生命的方式张扬个性, 体现生命激情。

人只要没有死亡, 其以生命冲动为主的基本需要就不会间断, 并且以此来推动人的各方面的意识与行动。但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 他们的基本需要的推动作用也是并不相同的, 因素的不同, 有些可能生命冲动占主要部分, 有些则是生命形式的冲动占主要部分。其冲动种类与影响的程度, 是通过大脑的生理机能来决定的, 这些也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等特征所形成的基本原因。

三、绘画基本需求的内在动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认为, 人的需要是由低到高逐渐升级的, 如生理需耍、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与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 较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 才会产生较高一级的需要。某一级需要产生并占优势时, 即将支配一个人的意识, 而那已满足的需要便不再是积极的推动力了。

应当说这种理论对于解释一般的意识动机是普遍适用的, 但对于审美来说就不十分恰当。主要问题在于审美涉及的是整个人性的实现, 其中既有较高的精神层面, 也有最基本的生命本能, 并不是较高的需要层次所能独立推动的。当然, 在一些低级需要得不到满足时, 可能产生不了属于较高层次的审美需要, 但一旦产生了审美需要, 就会调动起整个基本需要, 使之为完整人性的实现而发挥动能。

在作为意识、行为的动力而发生作用时, 两种基本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又相反相成的, 共同构成一种动力合成。对于不同的人来说, 这种合成即形成不同的模式, 有的人有着特别强的生命冲动, 而把握生命形式的冲动则弱一些;有的人把握生命形式的冲动强一些, 而生命冲动就显得相对含蓄一些, 可能也有的人这两方面相对平衡一些, 原则上说, 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需要模式。

对于一般正常的人来说, 两种基本冲动不会只有一方面单独起作用。如果只有一种冲动起作用, 失去动力的合成, 就会使人或者过于疯狂, 或者过于抑郁, 从精神病学上说这都是属于病态。而艺术中虽也有反映病态精神的情况, 但总的说艺术创作还是正常人的行为, 因而任何形式都应是具有动力合成的需要模式的体现。

综上所述。在绘画艺术中, 不仅仅只是看作品表面形式的完美程度, 更重要的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内在含义。因此想要完成一幅优秀的作品, 就要注重内在含义的体现, 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体会。

3.寻找艺术家的基本工作 篇三

2013年3月9日至4月14日,香格纳画廊在H空间的新年第一个群展“基本工作”中,呈现了一系列架上作品,艺术家包括丁乙、黄奎、刘唯艰、没顶公司、浦捷、申凡、孙逊、邬一名、薛松、杨振中、袁远、余友涵、张恩利、周铁海和周子曦。无论是在’85新潮时就已颇有名气的50、60年代的前辈,还是80后的画坛青年,不管是过去倾向于对空间和材料的探索,还是坚持传统笔墨的运用,在香格纳这次“基本工作”展览中,艺术家们全部回到绘画本体,以一种进行式和开放式的心态接受观众的审阅。这无疑是对“影像”、“材料”、“场域”那些艺术界貌似时髦、呼声颇高的新名词发出的挑战,架上绘画真的穷途末路了吗?

摄影术之后,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等等风格流派轮番登场,试图以各自的方式拉开与摄影效果之间的距离,无论是重表现、玩立体还是搞抽象,都是对材料、表现技法和创作意识展开的实验,绘画的诸多功能和社会作用被无情剥夺。纯粹的绘画既然无法依靠功用谋生,就必须突围变革,切入当下社会以影响人们意识和视觉形态甚至是生活次序。

现代主义不得不面对重新选择艺术语言、搭建理论框架的任务。然而尴尬的是:为了彻底摆脱哲学、文学的锁链,艺术和绘画必须寻找到适合现代艺术发展的自律语言,但是新“语言”具有极大的模糊性与不稳定性,因此艺术革命只能在琳琅满目的“非架上”实验中徘徊。消费时代之后,艺术家继续尝试现成品、废弃物,并主动践行起“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在这样一个花样翻新和信息膨胀的时代,架上绘画自文艺复兴、学院派建立起的典范,逐渐被打破。艺术更加偏重于观念领域:即一件艺术品从根本上说是艺术家思想的物化,无论看到得是一张平面作品还是一件小便池,艺术的本身在于观念而非形式。由观念引发的一切物质形式逐渐消解我们熟悉的画面形象、色彩和结构,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在蓄意消解绘画本身。但对绘画的解构并不意味着绘画自身的消亡。

观念盛行以后,艺术变成了文献记录。无论是激浪派、贫穷艺术还是环境艺术,都主张用“偶发”和“装置”突破艺术形式的界限。不但反对传统绘画的方法主题,甚至诅咒、禁止画家用颜料在画布上作画。面对这一局面,艺术理论界也发出了“绘画死亡”、“艺术终结论”的惊呼。

哪怕有毕加索、马列维奇、康定斯基这样的英雄人物开路,时至今日,绘画已然退变成一个陈旧的概念。今天的很多画家们甚至不屑以“画家”自居,反而更青睐“艺术家”的头衔。当一切与艺术有关或无关的媒介都被实验了一圈之后,在形式之外,艺术想要抛弃沉重的哲学包袱,以一种反美学的形态,独自站在被社会认同与赞美的对立面,甚至义无反顾地走向反面,默默地描绘日常生活中被挤压、被丢弃、被遗忘的现场。毕加索就曾断言:探索观念常常使绘画步入歧途,使艺术家在冥思苦想中迷失自我。

艺术归根结底到底是人的艺术。架上绘画在历史演变中沉积下来的物质媒介和清晰脉络,都离不开作为“人”的坐标。’85新潮以后,不论绘画中的复制、挪用、调侃、政治讽刺是否无往不胜,主体性的缺失使得我们往往面对的是丧失独特体验的产物,以“实验”之名进行各种戏谑,这种审美平庸的倾向,让绘画看上去像是失去了庄家的无聊又无序的游戏。但,架上绘画如果没有能力表达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视觉体验,就会沦为缺乏悟性和智慧的工匠手笔。好在还有像“基本工作”这样一批继续留恋架上绘画的行动者们,他们还想要单纯的借由画笔描摹现实世界和挥洒情绪感触。

在丁乙的最新冷抽象作品《十示2012-2》中,两米见方的画布上,“极多主义式”色块并置产生的视幻觉让人眩晕,犹如从不同的高度俯望城市,将诸多维度和震撼推向感官。正如艺术家所说:有关我的作品中色彩的随意性及无序性的唯一解释,就是希望重现自然中色彩的原样:色的平庸、闪烁、光芒,及色与色的并置所产生的新颖。

还有一批如浦捷、刘唯艰、周子曦、袁远等表现现实题材的艺术家。尽管浦捷是一个古典派的艺术家——用油彩在平面的帆布上作画——但他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富有冒险精神。绘画语言从早期作品中的现实主义讲故事的风格到近期波普的华丽色彩,都具有较强的技艺含量。更为很突出的是,他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纪实性表现风格。这也是可以获得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最大门户的尤利希克亲睐的原因。

架上绘画的魅力永远是 “美”与“术”的结合,一味消解原有技术很难回归到绘画的起源于初衷。

与炙手可热的材料空间制造相比,架上绘画如今多少有些郁闷晦暗,还要冒着被批判为过时守旧的危险,但在世界范围内,仍然暗藏着大量对架上艺术如痴如醉的守望者。从美国纽约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到德国德累斯顿到日本东京再到中国北京上海……可以说在只要有人的文化生存空间,都有执着者握着画笔依旧把架上绘画作为职业操守来捍卫。忙忙碌碌的当代艺术,在缺乏稳定语义结构支撑的背景中,转了一大圈,或许还会回到绘画的基本工作中去。

4.英国艺术留学有哪些基本条件 篇四

语言

雅思:一般来说,IELTS 6。0―6。5分是直接入读英国大学的标准。在国内学艺术专业的同学,普遍英语不是很好,对于专业好但语言不好的申请人,可以选择提前去学校的国际学习中心学习有针对性的学术预科或语言课程。一方面可以在国外学到纯正的学术用语,另一方面,还可以找到自己未来的专业老师进行专业课辅导,这样会给你未来的正式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时间

艺术类专业的申请时间和其它专业没有什么明显区别,只是申请周期比较长。一般9―11月份是最佳的申请时间,而作品集的准备则更要提前、花大精力去做好,360教育集团一般建议在9月前完成。一些学校会在每年的春季在国内举办面试说明会,或者对申请人进行电话、视频面试。申请人可以给自己制订一个申请周期表,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的进度,不错过任何心仪的院校。

费用

总体来说,专门的艺术类院校普遍学费比较贵,而综合类大学下属的艺术学院则学费较适中。如果你的留学经济预算不是很充裕,那么,你可以考虑选择一个专业排名不错的综合类大学。也可以选择在大城市就读,虽然大城市会有较高的生活成本,但尤其是针对演奏类(中国乐器演奏在国外尤其受欢迎)专业的.同学,大城市也有更多的打工机会,而且往往薪酬不错。

英国艺术专业留学申请文书要过关

1、推荐信

申请艺术类专业,一般学校都会要求两封推荐信。推荐信的内容包括推荐人的姓名、职称、单位、联系方式、同申请人关系等。好的推荐信不需要很多的内容,关键是要说明你的专业特点和潜力,一个未来能为老师争光的学生相信是没有人会拒绝的。另外,一个很有声望的推荐人往往会起到很好的效果。毕竟艺术圈尤其当具体到某一领域时,业内的认知度都会很高,在一定程度上,这类推荐信也能引起录取老师的关注。

2、个人陈述

由于是艺术类专业的申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以往经历,个性的、有特点的表达出自己对于申请专业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反映你的专业背景、文化背景和相关经历等。

英国艺术专业留学申请作品要合格

部分艺术类专业的申请是需要额外提供作品的。此时,作品的优劣往往成为了申请的核心,是决定申请成功与否的最关键一步。所以,相关作品的准备越早越好,准备地越完备越好,并且要尽可能的突出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优势。切忌作品的准备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因为院校的评审非常严格,一些细微弱点的暴露毕竟不会给你的申请加分。

专业课成绩及奖项

5.艺术的基本问题 篇五

一、背景和必要性

1、艺术设计发展十年的回顾与总结

艺术设计专业是在原建工系装饰专科(1993年开始招生)的基础上,开始发展的;经历了2938、2948、2958、2968四个年度的招生后;开始发展建筑学专业,由于教师资源的不足;暂时停招;后在2000年恢复招生,专业名称正式定为艺术设计,专业性质也从专科变为本科,从2000年开始,一直到2010年的今天,艺术设计又走了整整10年的路程。

10年来艺术设计从两个室内班40人发展到今天,三个专业方向:室内、景观、展示,80人的规模。而且在2010年将招生公共艺术方向,那就是4个专业方向。

回顾十年的风风雨雨,10年前学生的音容笑貌依在;每届学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00级的魏卓、杨涛成为教研室的中坚力量;其他同学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铁道学院争得了荣誉。在校期间他们也曾经交过非常漂亮的答卷!

03年获奖

03年全国手绘图大赛,00级的王晓宇获得了优秀奖;

04年获奖

04年第二届环境艺术毕业设计大赛,00级的张朝获得了优秀奖(指导教师周军);

04年全国新人杯设计大赛,01级李楠获得了入围奖;

04年河北省高校环境艺术巡回展,01级的李楠、耿华远获得一等奖,01级的霍庆涛、张力方获得二等奖,01级的王宇靖、霍庆涛、盖树锐、阎艺沥、刘明洁获得三等奖;

05年获奖

05年全国新人杯设计大赛,01级邓燕获得一等奖(指导教师刘昆);

05年第三届中国环艺设计学年奖,01级的姜明伟(指导教师付杰)、邓燕(指导教师刘昆)、耿华远获得铜奖(指导教师樊海彬),李楠获得优秀奖(指导教师刘华领);

05年河北省高校环境艺术巡回展,02级的黄勇等15位同学获得入围奖;(指导教师付杰、樊海彬、刘昆、马中军等)。

06年获奖

06年第四届中国环艺设计学年奖,02级的邓海潮获得铜奖(指导教师樊海彬)。

07年获奖

07年全国新人杯设计大赛,04级杨柳获得优秀奖(指导教师刘昆)。

07年河北省高校环境艺术巡回展,04级的杨柳获得一等奖;(指导教师马中军)。04级的汪思民获得三等奖;(指导教师刘昆)。04级的其他12位同学获得入围奖(指导教师马中军、刘昆、陈珊); 08年获奖

08年,没参加,没有获奖。

09年获奖

09年第二届河北环艺设计大赛,05级的王静获得一等奖(指导教师樊海彬),05级刘磊获得二等奖第一名(指导教师刘华领),05级鲍文娟获得三等奖第一名(指导教师刘华领);

09年全国新人杯设计大赛,06级张丽霞获得二等奖,07级刘洪涛、梅翼获得优秀奖(指导教师刘昆); 教师获得的荣誉:

新人杯指导教师奖:刘昆

全国环艺学年奖指导教师奖:付杰、刘昆、樊海彬、刘华领

河北省环艺设计大赛:全体教研室

为集体赢得的荣誉:

05年中国环艺学年奖组织奖

04年河北省高校环境艺术巡回展组织奖

05年河北省高校环境艺术巡回展组织奖

09年河北省环艺设计大赛组织奖

2、发展中的优缺点

在发展过程中,艺术设计专业一直秉持着以建筑技术与艺术为基础,强调设计的理性和严谨的精神,形成了我们专业的基本特点和优点,这点比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办学,有着先天的优势,在历次竞赛中也表明,我们的基本办学思想是正确的,应该坚持之。

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暴露出我们的办学弱点。首先是由于原来是铁道院校,所以和地方联系不太多,但是这个专业又是社会性极强的专业,必须紧密和社会联系。在社会上,尤其在河北省范围内,要争取我们专业的话语权,这非常迫切。其次由于师资发展缺乏规划,人员配置上缺乏合理梯队建设,甚而导致专业教师匮乏局面一再出现,迫切解决师资的层次、梯度、合理配置是专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再其次,专业建设的机制不是非常理想,教师在教学上的热情在逐渐衰退,这对专业发展及其不利,迫切需要改变办学机制适应发展需要,把教师的个人发展和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当前头等大事。

3、现在面临的问题与机会

全国经济形势在飞速发展,河北省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铁道学院更名成功,进入大学发展阶段,2010年又是学校60周年大庆,这是非常难遇的发展机会。

从专业上来讲,周边兄弟院校都在大力发展,如果我们不思进步,马上到来的生源萎缩,必将对我们的办学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我们抓住机遇,与社会紧密接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将占领这个高地,必将迎来专业发展的黄金时间。

另外硕士点的建设是专业发展上台阶的一个重要体现,如果不抓紧时间争取成功,等周边兄弟院校都成功后我们将面临更大的困境。如果我们申报硕士点成功,第一改变我们专业、甚至我们分院在学校的地位和声望。第二刚好借这个机会把师资配置合理化,梯队建设也上一个台阶,进而确立我们的未来10年的办学思路和主导思想。

学校进行教室、办公用房的大调整,我们面临的是:大的分院都将有自己的独立场所,唯独我们是把别人整合剩下的位置塞给我们,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给学校提自己的思路和要求,如果我们有合理的要求,学校是会考虑的。因为作为大学的办学来说,我们专业虽然弱小,但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基本设想

1、十年规划目标

到2020年,专业建设将发展为本科5个专业方向(年招生120-150人),硕士点发展为5个方向(年招生50-100人)。专业教师规模为35人(现状为美术8人,室内7人,展示7人,景观3人,合计25人)教授5-7人(现状2人)副教授15-20人(现状5人)

2、5年规划目标

到2015年,专业建设将发展为本科4个专业方向(年招生100人),硕士点发展为2-3个方向(年招生50-100人)。专业教师规模为30人(现状为美术8人,室内7人,展示7人,景观3人,合计25人)教授3-5人(现状2人)副教授10-15人(现状5人)

3、2010年规划目标

1)积极申报硕士点

2)改革课程建设,确立办学思想

3)积极争取学校资源,完善办学基础设施,教室、办公、试验、机房等。

4)总结10年教学,形成结论,确立发展方向。

5)完成10年教学成果综合集,包括学生获奖、教师成果,同时办10年回顾展览(网络和实物),并

在学校、社会上大力宣传。

6)建立艺术设计专业办学基础资料网站,设立服务器,服务于学生和教师。

7)完善教学机制,推进教学机制改革。

8)推进学校对教学成果的认定工作。

三、教学改革具体操作

1、基础条件

经过调整,教学计划基本合理,可以进行长时间实施,课程配置已经比较合理,具备下一轮改革的基础之一。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主线:

第1学期:基础1,6学分。制图基础2学分。合计8学分;

第2学期:基础2,5学分。视觉基础3学分。合计8学分;

第3学期:建筑设计1,7学分。合计7学分;

第4学期:建筑设计2,7学分。辅助设计1,1学分。合计8学分;

第5学期:室内设计1,7学分。辅助设计2,2学分。室内设计原理,2学分。建筑装饰材料,2学分。合计13学分;

第6学期:室内设计2,7学分。建筑装饰构造,2学分。合计9学分;

第7学期:室内设计3,7学分。景观设计(A),3.5学分。建筑装饰施工与管理,1学分。合计11.5学分;

第8学期:毕业设计。

室内设计教师构成副教授:刘昆、付杰、马中军

讲师:樊海彬、魏卓、胡海晓

助教:杨涛

2、操作思路

基本思想:整合教师、学生资源,合理调动教师教学投入,合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引入一定的教学竞争机制,增加教学活力,和可持续推动力。

基本思路:按照大纲把学生课程分为1、2年级的基础段,和3、4年级的提高段。把教师队伍组成核心教师带队的四个教学工作组。学生分成基础段四个学习组,提高段四个学习组,分别与四个教学工作组对应。

教学组与班级对应关系

第1教学组------奇数年级1班(0902-1),负责汇总成绩报成绩,占用对应班教室

第2教学组------奇数年级2班(0902-2),负责汇总成绩报成绩,占用对应班教室

第3教学组------偶数年级1班(1002-1),负责汇总成绩报成绩,占用对应班教室

第4教学组------偶数年级2班(1002-2),负责汇总成绩报成绩,占用对应班教室

基础段教学:

指1、2年级,把1、2年级80个同学分为四个学习组(基本保持原班级人员不动,根据需要可适当调整)但四个学习组仍对应原来班级编号不变;双数年级(例如1002)由第三、第四教学组负责。单数年级(例如0902)由第一、第二教学组负责。每个学习组保持20人规模不变;每个教学组负责基础段(1、2年级)的一个组的全部课程。

提高段教学:

指3、4年级教学,把3、4年级各40个同学分为四个学习组(根据学生报名情况可适当调整但保持每组每年级保持10人)但四个学习组仍对应原来班级编号不变;每学期的设计课程7学分;分为学位分部分3.5学分,由各教学组各自负责自己对应学习组的学生,1-7周执行,严格在自己组教室辅导(老师找学生),每周两次,每次4小时;另外为选修分部分3.5学分,由各教学组负责出题,对全部学生公开,由学

生自由选择,各教学组控制人数,不超过25人,9-15周执行,学生在规定时间到教学组办公室、或指定教室寻求辅导(学生找老师),每周两次,每次4小时;

第8、16周为集体评图时间。作业在展厅4个教学组同时展览、打分。

第8周各教学组宣讲自由题目,时间2小时,同时学生报名、确定人员,以报名顺序报满为止,不允许同时选两个教学组的课。

每个教学组必须至少开一门专业选修课。

每个教学组必须至少开一门专业理论课。

每个教学组每学期必须开一个专题讲座2-3小时,对所有学生公开。

全体设计课程上课时间基础段集中在周1、4上午,固定不变。提高段集中在周2、5上午,固定不变。每个教学组对应两个教室:基础段教室和提高段教室,各20人,相邻或在一个教室,另外必须有一个改图办公室,或在教室劈出专门的改图区(单独,空间要足够)。改图办公室应该与教室相邻。

毕业设计,按照毕业设计守则,由四个教学组执行。

3、应用结果

每组每周固定一个低年级设计课程,1,4上午;一个高年级设计课程2,5上午。利于教学实施。每组设计类课程工作量恒定,利于教学平衡。

每组教学思路可相对固定,有利于持续发展。

每组学生可连续接受每组辅导,容易有持续性,利于解决个体基本问题;同时高年级时每学期有一半时间可以参加其他组的学习,有利于开阔思路。

实际上基础段是个顺序关系,到了提高段变成平行关系,有利于学生基础厚实和综合发展。

有利于形成特色教学团队。

四、展望与需求

1、问题或需求

1)各组负责原班级分数汇报,学生仍然维持班级编号,这个没问题;但是高年级后,每个班里实际

是10个三年级的10个四年级的。教务处查课时,是否有问题?

2)上课前半段1-7在教室,没问题;后半段学生找老师,到各组改图室,教务查课时,是否有问题?

3)每组需要多出1间改图室,需要争取!

4)最好把教研室放在教学区,这样就是真正的教研室了。其实就是4个组的综合改图室。又需要一

间房!

5)四个组需要8个老师,现在连马中军才7个人,需要配备合适的人马啊!

6)初步考虑教学组与教师对应关系(需要反复商量)

第1教学组------奇数年级1班(0902-1),马中军+???

第2教学组------奇数年级2班(0902-2),樊海彬+???

第3教学组------偶数年级1班(1002-1),刘昆+???

第4教学组------偶数年级2班(1002-2),付杰+???

7)多出的工作量,需要和分院商量,各组的辅导类工作量平均;两个人自己调剂。非常好操作。

2、展望

6.论戏曲艺术基本功与表演的关系 篇六

一、艺在“技”外

正如张前先生提到的:“音乐表演是一种非常精确、细致、灵活,需要有高超表演技术与技巧的创造行为,如果没有高超的表演技术与技巧,无论多么美好的音乐设想,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戏曲艺术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扎实的“唱、念、做、打”等基本功,再美好的表演设想也是不能实现的,正所谓“艺在技外”。

俗话讲:“打多高基础,筑多高墙。”基本功的扎实与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艺术造诣的深浅,很多成果的突破是不可能在缺少坚实基础的情况下完成的。在此以京剧刀马旦中“靠”功戏的技巧训练为例。京剧《擂鼓战金山》是戏曲舞台上常见的一出长“靠”刀马旦的重头戏,也可以说是京剧传统戏中最能体现过硬“长靠”功的戏,俗有女《挑滑车》之称。它以载歌载舞的一套大段曲牌如“粉蝶儿”、“石榴花”等精美的舞蹈身段、标准的工架和高难度的武功技艺刻画了一个古代骁勇绝伦的巾帼女英雄梁红玉的艺术形象。当然,如果不具备扎实过硬的“靠”功基础,女英雄的艺术形象就无从体现。因此,由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练此功的演员时常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披上长“靠”,戴上“头盔”,身着二三十斤重的装饰,练习各种技术技巧。如园场功,要做到脚步迅速、快如疾风,练习极强的高度控制力以保证四只靠旗纹丝不动;大下腰、大卧鱼、平转、大小翻身、串、点、蹦子、跨虎翻身等一系列动作甚至于载歌载舞的气息运用等都是舞台表演的坚实基础。由于“靠”功独特的艺术风格,要求在表演的过程中既要鲜明准确地运用所有的身段技巧,又要保证在节奏上快而不乱、稳而不慢,动作要既矫捷又优美,才能体现人物沉着冷静、大智大勇的帅才气概。由此可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上的鲜花与掌声的背后必是一番经年累月、霜打雨淋的苦练。

此外,基本功的练习难度很大且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使一些演员认为只要有了技术与技巧,一切的表演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然,这种重技不重艺的观念是错误的。戏曲中的艺术表现问题不是靠单一的基本功、纯粹的技术与技巧表现就可以完成的,它不应该作为表演的目的而是作为手段,只有在掌握了扎实基本功的基础之上,以研究剧中人物的情感脉络、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为目的,才能塑造出丰满、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为观众们带来戏曲特有的审美体验。

二、基础是共性,表演是个性

正所谓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人性格、阅历不同,对角色的诠释也就不同。对戏曲来说,一个好的角色是由表演者必备的特殊素质、技巧训练以及个人的思想、人生体验与文化修养共同完成的。其中,表演者的人生体验与文化修养是塑造人物性格的关键所在,也是表演者个性的集中体现。

那么,在戏曲艺术的表演中该如何把握这种个性创造呢?

我国的戏曲艺术讲究“意境”,追求表演过程中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而戏曲的本源“戏剧”二字又都具有表演的意味,引用王国维在《戏曲考源》中的一句话:“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也就是说,需要以原有的故事文本为前提,换以戏曲特有的歌舞表演形式获得审美体验,演员可以在不更改人物性格大框的前提下,用自已对角色的感悟来进行演绎,也就是说,个性的施展既要服从于剧情的安排,又不能遵循单一的表演方式。

这是由于戏曲本身的艺术特质决定的。

首先,戏曲的表演精神源于生活。我国的戏曲艺术有着自身的艺术结构,而这种独特的艺术结构特质是呈线性的,这需要艺术家通过对生活进行仔细的观察,捕捉细节进而进行艺术性的处理,运用戏曲独特的表演程式去粗取精,打造成“雕塑美”般的身段。这里线性美即身段美,根据角色各异的性情在手、眼、身、法、步的表演方法中体现不同特质的、呈线性的美感。

其次,戏曲的表演精神要高于生活。由于每一次表演都是再创造,演员将个人情感赋予每项表演的动作,使技巧动作在戏里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语言,再表达给观众,使观众领略到不一样的角色美感,而这种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富于个性的创造是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正如一个好的表演艺术家需要对生活、对艺术有自己深刻与独到见解一样。以往的很多戏曲大师不仅在戏曲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也经常学习诗词、绘画、书法、雕刻等,将各种文化的熏陶和尝试作为自己艺术修养的磨刀石,以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著名京剧大师尚小云先生在思考《梁红玉》的扮相时,曾根据意大利籍清宫画家郎世宁所绘的香妃半身戎装改进了传统的女靠,使梁红玉的形象更加英俊挺拔。此外,自从1919年《昭君出塞》首演成功之后,尚先生仍反复地对角色进行斟酌、修改,把云步、碎步、搓步等几乎所有的旦角步伐研究透彻而且揉进了武生的身段动作,他从自己的阳刚性格出发,极大地发挥了自己的唱念和武功。基础厚实的优势使表演刚中有柔,柔中见媚,尚先生这种独特的表演方式与艺术魅力也使他成为了观众眼中极具特色的“王昭君”。

三、创造是形成流派的基础

前面提到,基本功的掌握是戏曲表演者必备的条件,只有服务于舞台表演并且与舞台表演完美统一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艺术表现的丰富多样性造就了不同的表现风格,逐渐地发展成了各种流派。换句话说,众多表现风格的出现又是形成各流派的基础。

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宋德珠先生以及他创建的“宋派”艺术在京剧界独树一帜,颇受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的青睐。它是在继朱文英前辈的“朱派”和阎岚秋先生的“阎派”之后所形成的在行当特征和艺术风格上一脉相承的武旦流派。宋德珠先生经过大量的舞台实践创造出“美、媚、脆、溜、锐”的独特“宋派”艺术风格。这点从老先生塑造的人物性格中就可以得见。在京剧的传统剧目《扈家庄》中,扈三娘一角色的“起霸”、“见王英开打”等身段强调了古典女性的柔秀之“美”与“媚”;曲牌“水仙子”、“戟下场”、“压马”呈现出了熟练的表演技巧,即称之为“溜”;扈三娘四击头(锣鼓经)的亮相以及一系列静态造型瞬间表现出的“脆”与“锐”给人以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冲而不野的深刻印象,可谓美而不俗。由此可见,大胆的创新是戏曲艺术发展的必经之路,它既是展现性格魅力的方式,也是创立风格流派的根本。

综上所述,在戏曲艺术发展的今天,无论研究者还是表演者都应该深思并重视表演艺术中基础与创造的关系,让古老的戏曲艺术在传承中借鉴各种艺术元素,与世界艺术齐步。更要注意的是,在追求视觉刺激的今天,夺人眼目的炫技表演不属于戏曲艺术的舞台,只有了解与掌握当今各艺术发展的动态并结合中国自身的艺术特色,才能占领戏曲艺术研究领域的高地。笔者相信,以这样积极的观念为指导,结合丰富的舞台实践,我国未来的戏曲艺术必将发扬光大。

摘要:戏曲, 作为我国特有的古典艺术种类, 集音乐、文学、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身, 体现着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并受到各界研究者的关注。从以往的研究来看, 传统戏曲理论的研究占大多数, 而对于明确基本功与舞台表演的关系上提出见解的却不多。本文进一步阐述了基础与创造相辅相成的关系, 谈到了对戏曲发展的看法。

关键词:戏曲艺术,基本功,表演,基础,创造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2]王玉芳.中国戏曲表演意境漫谈[J].社科纵横, 2009 (10) .

[3]李伶伶.尚小云全传[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

7.广告设计中的艺术表现与基本构成 篇七

广告是企业向外界传播产品提供服务信息的一种商业手段。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提高,市场机制进入了精神生产领域,在强有力的企业市场竞争中,企业产品广告宣传不再只是机械地将产品的信息一一罗列出来,而是越来越注重广告本身所附带的文化含量,这也成为当前各广告企业之间最为强大的竞争力。在这种形势背景下,企业广告设计者就必须要寻找一定的艺术表现方法,在正确表达企业产品信息的同时增强企业产品广告的文化内涵。为了达到广告设计的艺术表现效果,设计者在进行广告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项设计原则。

对称平衡在艺术表现中的运用

广告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很多,平衡是广告艺术设计最为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进行广告设计时,平衡的感觉相当重要,它很大程度上给受众带来一种视觉满足。因此,在进行广告整体构架编排时要注意设计对象的合理布局与配置,从而满足消费者的视觉平衡。视觉平衡从空间分布上又可以分为轴对称平衡与非对称平衡两种。

所谓对称平衡就是在中心轴线两边的物体重量相等,形状相同,如人、蜻蜓、蝴蝶等,这些物体从平面图形上看都具有一条中心轴线,且轴线两边大小、形状相同从而构成了物体的对称平衡。对于对称平衡的广告,消费者在第一眼触及到广告界面时,视觉中心通常情况下都处于界面中心点的三分之一处,或者中心轴线的三分之二处,这个视点也就是消费者首先看到的画面中心,因此把握好视觉点部分的广告设计,能够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眼球,激发他们对企业广告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促进消费者通览全文,对广告有个更加全面、广泛的了解;另外,在广告设计时,文字语言、普片色彩、尺寸大小等必须要进行合理安排和运用,一旦运用不当,将会影响到整则广告界面的视觉平衡。例如,有些企业为了充分地展现企业风采,将一系列信息、图片等内容全部放置在企业广告的视觉中心处,这很大程度上造成信息的大量堆积,从而企业广告在整体上视觉失衡,常常会使消费者感到没有安全感,不稳定、不可信赖等感觉。

与对称平衡相反,非对称平衡是一种不以中轴来配置而是利用各种装饰元素进行变化,造成视觉的呼应与和谐的平衡方式。换句话说,对称平衡讲求的是广告结构框架上的形式对称,从而引起消费者的视觉平衡而非对称平衡。尽管在广告的结构形式上并不对称,但通过改变文字大小、色彩的浓淡、标题的粗细等使消费者得视觉产生平衡。例如,有这样一幅广告图片,图片的左侧是一个婴儿,右侧有一匹庞大的马驹,这幅图片从结构分布上看显然是不对称的,婴儿与马驹两者从形状、面积上相差甚远,受众在第一眼看到这幅普片时,马驹的庞大首先就吸引了受众的视线,却忽略了婴儿;而若婴儿的衣服色彩鲜艳,马驹的色彩黯淡,那么就可以从视觉上解决了他们不一样大的问题了。眼睛这时看见的两组拍摄对象就会是一样的了——其中一组是靠大的形状令人瞩目;另一组则以醒目的色彩吸引观看者的注意,从而同样也达到了广告的视觉平衡。

动势特征在艺术表现中的运用

企业广告运用动势特征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就是使消费者在看到广告的第一眼时能够引起消费者对广告的兴趣从而继续看下去;其二是为了让消费者能够通览广告的全景,动势大概基于这个事实来设计。当我们欣赏图片或者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往往习惯性地眼睛由左向右移动,长此以往,人们的眼睛也就形成了一种由左向右移动的动势,在广告设计中,设计者如果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点,就能够恰当地运用动势来提高广告设计的艺术表现。动势运用又分为直接动作和间接动作两种。

运用各种方式抓住和强调产品或主题本身与众不同的特征,并把它鲜明地表现出来,将这些特征置于广告画面的主要视觉部位或加以烘托处理,使消费者在接触广告画面的瞬间很快对其产生注意和发生视觉兴趣,达到刺激购买欲望的促销目的。在广告艺术表现中,这些应着力加以突出和渲染的特征一般由富于个性产品形象的与众不同的特殊能力、企业标志和产品的商标等要素来决定。突出特征的表现方法在广告艺术表现中运用十分广泛,它是突出表现广告主题的重要方法。

想象夸张在艺术表现中的运用

一则成功的企业广告总能引发消费者的强烈赞同,无论是从广告的形式还是内容的创意上都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给消费者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而要实现这一点,广告设计者就必须超脱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或者说是能够走出概念化的思维模式,大力拓展想象力。借助于想象,广告设计便可以将生活中平凡普通的事物变得充满梦幻色彩,勾起他们对产品强大的兴趣和新鲜感,从而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如今,随着广告行业的不断发展,广告市场正逐渐走向成熟,各种各样新鲜有趣而又充满趣味的广告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消费者的视线,充斥在人们的周围。企业要想让广告脱颖而出,拼的就是创意。创意是广告设计的灵魂,而想象则是创意的翅膀,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意根本无法起航。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对于广告设计而言,使用想象对产品的某一特质或者功能进行宣传能够很大程度上加深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特征的印象。“圣象地板”的广告一直以来都让消费者记忆犹新:广告的整个画面只有一双穿着铮亮的黑色皮鞋的脚,结合着音乐和旋律,皮鞋在地板上来回反复不停地摩擦,没有一句旁白和解说,当音乐突然停止,一只脚抬了起来,发现鞋底已经磨出了一个大洞,这时广告给地板一个特色镜头,地板依然光滑如初在广告的结尾,是一声哈哈大笑,道出“原来是圣象地板”。此则广告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准确地把握了产品的特质和优点,即“地板的耐磨性”,运用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富含想象地将企业产品这一特质展现地淋漓尽致。

nlc202309040016

广告设计利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凸显产品的特点、优势,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产品的营销以达到盈利的目的。事实上,夸张与夸大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夸张是企业为了突出产品的某一个优质特性,加深消费者对其的了解和认识而使用一种趣味性的表现手法,对产品的描述幽默滑稽;而夸大则可以认为是夸张的极端表达,对产品性能的描述言过其实,脱离了企业产品的本质,这样的广告掺杂了过多的虚假成分,属于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对广告市场的可信度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广告设计者在进行企业广告艺术设计时,对广告想象夸张表现手法的运用要把握好分寸。

对比变化在艺术表现中的运用

在企业广告艺术设计中,对比变化也是设计者所常常使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对比是指有效地运用一种差异,也是一种趋向于对立冲突的艺术美中最突出的表现手法。在企业广告设计者来说,设计者往往会借助于不同物体的大小、光线的明暗以及情感的变化等方式来达到互相衬托的目的,从对比所呈现的差别中,达到集中、简洁、曲折变化,把消费者的注意力吸引到广告画面主体上。

对比是相对的,它是消费者视觉的作用。在对比的方式上可以将对比分为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从对比的对象上来划分,对比又可以分为自我比较与寄生比较这两种。在这里,笔者分别对这几种比较一一分析和诠释。

1.直接比较与间接比较

直接比较就是企业为了突出自身产品在同行内的与众不同与其他同类产品之间进行一对一的各种对比分析。这种直接对比的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比较直观地将企业产品优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特质展现出来,让消费者一眼就能够了解到产品信息,分辨出产品的好坏。然而,这种对比方式通常情况下并不被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在多数人看来,这种广告设计手段总会给人一种“为一己周全而掘他人坟墓”的感觉。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各项规章制度中,也有明文规定不得贬低和诋毁对手,更不允许编造虚假信息来作对比,因此,企业广告设计若使用直接对比这一艺术表现方式,那么企业就必然要面对触犯各种法律、规章、制度的风险,与此同时企业也将要承受一定的舆论压力。因此,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企业在进行广告设计时并不多用。

间接比较与直接比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企业不直接锋芒毕露地针对特定的某一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分析,而是采用一种较为婉转、含蓄、似是而非的方式凸显自身产品的优势和与众不同。例如,高露洁牙膏的广告设计主打“涂抹式美白洁牙”,而在同行中,“佳洁士”牙膏的广告语:“佳洁士深层洁白牙贴的产品效果是涂抹式美白牙齿液的3倍”、“……美白牙齿液往往于涂上后数分钟便被唾液冲掉而大量流失,洁白成效相对偏低”等,实际上就是针对高露洁捷齿白美白液的间接比较。

2.自我比较与寄生比较

自我比较就是自己和自己进行对比,从而显示企业自身产品的优势地位。企业在进行广告设计时,往往会先人一步对同行业竞争对手可能与自己做对比的某个特性进行预测,并重点把这一可能用来对比的部分的特征展现给消费者,从而使企业始终处于市场的潮流前线。以中国移动的广告为例,中国移动的广告语“关键时刻,信赖全球通”,让不少业内人士直呼广告设计处处与中国联通做对比,然而广告表面却丝毫不露出一点针锋相对的痕迹。在这则仅仅只有时长60秒广告中,共出现了几幅画面:第一幅画面是有一位青年作曲家由于手机信号的问题没能完全的与女友沟通,因此导致其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女友误会;第二幅画面是一位商人由于手机信号差而导致其失去了一次重要的商业机会;而第三幅画面却是一个真实的新闻事件,即去年10月份的一次海难中,北京的梁先生凭借其全球通手机的出色信号拯救了全船128名乘客的生命。中国移动全球通的广告设计既感动了所有消费者,又将其自身较强的手机信号这一独特优势展现地淋漓尽致。因此可以说,这则广告既是自身比较,又是针对联通的间接比较。

寄生比较就是不进行直接的比较,而是将广告主的广告产品与已经具有了良好信誉的产品联系在一起,借后者推销自己。例如,“宁城老窖,塞外茅台”,就是借茅台之名来推销自己,以柔克刚。

除了以上笔者介绍的两种比较广告外,比较广告的表现方式还有很多,但主要的笔者认为就是以上两类,其他的比较方式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 作者单位:河南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编校:韩占雷

8.哲学的基本问题 篇八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

(1)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原因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9.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材分析 篇九

一、知识逻辑框架

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唯物主义何者为本原唯心主义可知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有无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与生活的关系不可知论为什么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从哲学研究看: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对哲学的影响 通过前面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哲学有所了解,知道了哲学的含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本节是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第一节,在哲学的发展和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而如何正确认识各哲学派别的本质,就需要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学习,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及理解为什么。本节从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谈起,通过古今中外哲学思想的交锋,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而学习其包含的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不可知论。在知晓哲学的基本问题后,进而探讨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由于哲学本身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需教师进一步引导。所以,对为什么的学习,就先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说起,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教学生活化的特点,这在基础上,再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的深刻影响,从理论层面上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就更能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本节内容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2)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看,要求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生要不断参加考试,所以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必考点。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来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高二的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但由于其心智水平和经验的限制,对于哲学基本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缺乏理解,不能很好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性分析和思辨能力较差,所以需要教师加强引导,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来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哲学兴趣,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由于哲学本身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加之学生的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富,对哲学的相关知识理解较困难,容易失去对哲学的兴趣。再者因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对古今中外哲学思想探究较浅,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能正确区分,易走进误区。因此,教师要将哲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让学生明白哲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通过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析,让学生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三、教学重点

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看,要求掌握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再者从应试角度看,这也是考试的必考点。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看似简单,但如果学生大意,就容易理解为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所以教师要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进行区分。由于哲学本身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加之学生的知识积累还不够丰富,正确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较难,特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都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三、教学难点

10.音乐艺术课堂应加强基本素养训练 篇十

一、思考素养训练

一直以来,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大都是教师灌输,学生表演。教师习惯于把音乐故事的梗概、情节、乐器等一股脑抛给学生,然后再煞有介事地让他们“用耳朵仔细听”,然而,学生根本就不必用心听,因为教师已经“帮”他们听过了。这种“越俎代庖”式的教育,着实是扼杀了学生的灵性。究其真谛,音乐本身的不确定性已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耳朵去“听”音乐,用自己的观点去评音乐。需要教师做的更重要的事情是,思考如何引发学生去探究、去思考、去创造,去激发起他们的兴趣,长期坚持下去,必将推动学生养成并拥有思考的习惯和素养,在其演绎作品和艺术实践时,会主动不断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悟,而不是仅停留在模仿的层面,这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更高境界。

二、语言素养训练

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说的能力的训练。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问题不属于专业授课的范围,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如何用舞蹈或音乐诠释作品。如果有人问:“谈谈你对这部作品的看法?”这类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要么久久不语,或以一派胡言乱语搪塞了事。我采取的对策是,调整课堂分配和课后作业形式:课堂上腾出充分的时间,保证让半数同学有开口的机会,“逼”学生说出个人的想法、感受、建议、疑问;课后作业增添一项写的部分,“逼”学生们把自己的学习心得随时记录下来,并定期组织交流讨论,以“写”促“说”。开始时,学生说的只是只言片语、毫无修饰的大白话,甚至内容与课题严重不符,但这无妨,只要他们能“说”,就是一种进步。教师只需耐心地倾听、细心地引导、精心地组织,涓涓细流一定会汇成江河!

三、阅读素养训练

学艺者由于专业的需要,在技艺练习上投入大部分时间与精力,但用于阅读的很少很少。我曾对10位熟识的来自不同艺术院校的学生做过一次访问调查,结果,仅仅3人业余时间有阅读的习惯,其他同学要么只读曲谱,要么听流行歌曲,要么上网看偶像剧,要么在宿舍神侃,要么逛街玩耍;有阅读习惯的3人中,无一人读过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校园课堂阅读状况堪忧。

针对阅读“荒漠”,笔者在担任音乐理论、视听练耳等多门课堂教学中,组织“我读、你读、大家读起来!”活动,以此口号向学生灌输阅读精神,把提高阅读素养作为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来抓。措施之一:利用每节课的开始五分钟,将近日阅读到的或有趣或时髦或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闻、消息、故事,采用脱口秀的形式传播给学生,学生经常被这种开课方式吸引住,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他们安静下来认真听讲。起初,学生报以专注或惊奇的表情;后来,点头微笑,因为他们在课后也开始学会阅读了,有了共同的感受;最后,我干脆把讲台交给学生,让他们轮流进行脱口秀表演。虽然在台上只有五分钟的展演,可是,学生在台下至少得用五十分钟的阅读来做准备。措施之二:备课过程中,我习惯对欣赏作品的简介进行扩充,让内容更全面、情节更翔实、故事更有趣。而后把它整理成文,再按班级人数进行复印分发,布置学生在课后阅读、熟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逼迫”学生养成在阅读中听音乐、在音乐中阅读的习惯。一段时间后,学生收获了大量有趣的音乐故事,因为对故事感兴趣,促使他们回过头主动去欣赏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领悟音乐作品。措施之三:不定期将适于学生阅读的各种书籍推荐给他们,并鼓励其在阅读之后进行交流、讨论、辩论。如此持之以恒,不少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和享受,他们互相推荐阅读文章,阅读的素养一点一滴养成。■

11.艺术的基本问题 篇十一

1 课堂语言是一种艺术

有些老师,特别是那些理论知识丰富且热爱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虽然理论知识准备得相当充分,讲得也很辛苦,学生们却听不懂,而形成“茶壶倒饺子——有货出不来!”的被动局面,有的老师自认为天生“嘴笨”,认为自己不适合讲课而自暴自弃。还有一些老师在连“嘴皮子”上下功夫,经常是口若悬河自我感觉良好,而失去主题。

课堂上听课的气氛活跃与热烈与否由什么来决定的呢?当然是看老师的课堂语言运用的效果了。为什么同样的课程,不同的老师用同样的时间来讲,所用的语言字数相当,而获得学生们的评价却有天壤之别呢?实践表明,课堂语言首先是一种艺术。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声声入耳、句句感人、取喻贴切、出言有章。当同学回答问题正确时,你若很直白地说:“好,坐下!”而换个方式说:“恭喜你答对了,很好!”两种语言表达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若应用于课堂中,便可称其为课堂艺术语言,一堂课“演”(讲)下来也就是课堂语言艺术作品了。可见,课堂语言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克服其制约“口才”的一些个性,而以艺术形式很好地表达出来的。

2 对课堂语言艺术作用的关键因素

(1)对语言艺术起作用的首先是丰富的知识。出色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渊博的知识、智慧的头脑做铺垫。教师应注重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视野,建立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让自己赖以教育学生的“一桶水”变为“有源的活水”,有意识地“逼”自己最大限度地调动知识与智能储备,用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征服”学生。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包括广博的常识性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多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样在课堂上,教师说话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味,才会给予学生新的内容,学生也才乐于倾听和接受,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教数学的只掌握数学语言,教化学的只掌握化学语言,上课难免单调,尤其涉及面广的专业课更难免显得枯燥。

(2)对课堂语言艺术起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要饱含激情要具有号召力。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充分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而不至于使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师讲课如同相声演员说相声一样,必须充分进入角色,才能达到“情自肺腑出,方能入肺腑”的境界。这要求教师很熟练地掌握所讲内容,这样才能轻松自如地进行讲解,才能充分地发挥语言技巧,从而达到“情见于辞、情发于声、情触于理”之效果。教师还应该恰到好处地把握感情的流量,应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标准。以自己“灼人”的力量,收到感人的效果。教师应该把握住感情色彩,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上课时,教师应该通过自己语言的抑、扬、顿、挫和面部表情的变化及恰当的手势等等,体现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同时,根据授课内容的发展,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大声疾呼,忽而声色俱厉,忽而婉转动听。这样,以表情、语调作为课堂语言的辅助工具,就使授课内容与讲课激情高度和谐统一。语言的情感产生于教育者对象的无比热爱之中。教师应分析学生的心理,授课时把学生和自己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不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语言一定要真诚。教师在授课时,语言真诚,并且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投入到主动的学习之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如何加强课堂语言修炼

首先,修炼自己的学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语言是否具有说服力、感染力,不只是语言技巧问题,还与教师的本身知识素养有关。“蚕食桑叶而后吐丝,蜂采百花而后酿蜜”。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胸藏万汇凭吞吐”,才能在课堂上应用自如,似信手拈来,却匠心独运。为此,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还要懂得(下转第112页)(上接第108页)一些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逻辑学等百科知识,还要完善和更新知识结构。大量获取所教学科的新知识。这样教学语言才能形式多样、言之有物,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学语言风格。

其次,加强口语练习,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口才和其它才能一样,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和个体的实践,凭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志向和“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毅力。坚持自我训练,人人皆可有口才。教师的口语练习首先要扎扎实实过好“语音关”,根据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主要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方言土话,严禁污言秽语,禁忌口头禅,要自觉清除口语中的杂质,净化语言,美化语言,简练语言。

在备课时要备教学语言。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等等,都要想好顺序,讲究条理,注意遣词造句,力求思路清楚,语言清晰。教学语言要字斟句酌,音量、语调、速度、节奏、句式等,要根据教学需要,调整变换。另外在讲课之前可以进行试讲,发现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对于提高教学语言的效果大有好处。有条件的可以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试讲语言,然后自己听听,或请别人听,把不妥之处消灭在正式讲课之前……这样坚持自我训练,教学语言才能言之有序,生动形象,形成个人的课堂语言风格。

其三,要具备课堂语言的激励性。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其四,教师语言的启发性。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

摘要: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其中部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不感兴趣,作为教师如何修炼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呢?笔者对此谈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认识。

上一篇:工作总结的八种写作思路下一篇:小学《燕子》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