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能力建设的检验标准(10篇)
1.领导能力建设的检验标准 篇一
提高领导干部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
30多年蓬蓬勃勃的改革开放,党的执政成就有目共睹。与之相伴随的,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另一方面,对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能力上的要求也日高一日。当年毛泽东在延安的学习运动中提出的“本领恐慌”问题,现在更加突出地摆在了大家面前。在各种“本领恐慌”的背后,都纠结着一个问题——一些领导干部文化储备不够,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有待提高。
文化储备不够、领导文化建设能力欠缺已经影响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些年,我们眼见了太多经济建设、城市规划、教育发展、文物保护等方面急功近利、粗鄙不文的行为。或许是因为我们这个国家经历过太多的苦难辛酸,所以,当历史上第一次有这么好的发展机遇让我们去改天换地的时候,不少地方领导急于摆脱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一切崇尚新的就是好的。这些,都很可理解。但当一些无法恢复的历史馈赠、良风美俗从视野中记忆里消失的时候,我们的遗憾也同样无以形容。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自我认同、自我觉醒,饱含了对家国历史的深深敬意。离开了文化上的储备去做事情,就会丢失很多深藏在五千年文明中的丰富的历史信息。中国人讲的一脉相承、文脉不绝,这样的脉络何其珍贵,由不得承担现代化建设领导重任的各级领导干部不去加意呵护。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文化建设专门做出决定,正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要求我们充分重视,认真学习。
领导干部提高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狭义地来讲,是直接领导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官员们要提高领导能力,他们如果不懂文化,不理解文化发展规律,将直接影响到文化建设的水平。另一方面,文化作为人的主观态度、价值取向,使得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等各方面的领导工作也都不能脱离文化的影响。我们常听得一些领导干部在总结工作时说,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思想观念的东西不正属于文化的范畴吗?因此,提高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是所有领导干部都要正视的命题。
那么,怎样提高领导干部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呢?首先,要提高文化素养。世界上很少有国家像中国一样,有过以诗词歌赋的修养作为录取官员标准的历史。现在对官员的录用当然要科学合理多了,但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们这个民族对官员文化素养的期许是很高的。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领导文化建设难免就要捉襟见肘,就是领导经济建设,也常常因为缺乏对一地文化生态的了解导致生搬硬上一些项目,即便取得了经济成绩,也会招致民怨。提高文化素养的方法,在于读书与实践的结合。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获得一点文化的底蕴。更重要的,通过对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与人文精神的亲身考察来验证经典中的内容。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一方法的体现。
提高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在提高文化素养的基础上,还要有足够的胸怀去理解文化。理解文化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中国文化绵绵不绝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历史上它对各种外来文化的开放包容。面对异域文化的挑战,中国人每每能融古会今、消化翻新。这是文化上自信大度的表现。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的多元交流碰撞势不可当,更需要我们尤其是领导文化建设的官员们有足够的自信心去放开怀抱面对,自觉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而不是固步自封,拒斥抵触不同文化中的优秀部分。
提高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还要以文化的方式来领导文化,不能以抓经济建设的方式领导文化。很多领导干部都很重视文化建设,但为什么领导文化建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这是由文化的特点决定的。文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往往通过时间的养成产生作用,它不像抓经济建设那样立竿见影,一抓就灵,当年投入就有产出,可以通过GDP这样的数字方法去衡量,而是要以极大的耐心长远的眼光来加以培植。文化的交流是人与人交往中的高级形态,是诗与礼那样的文质彬彬的君子往来,有着一套文化的语言、文化的逻辑。只有熟悉并掌握文化的语言和逻辑,充分尊重文化的规律,给文化以足够的空间去成长,才能收获预期的成果。很多时候,文化不是做加法,更需要做减法。中外历史上出现过的百家争鸣、文艺复兴等文化大繁荣时期,都与当时宽松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有关。这一点,对于习惯了抓经济建设的领导干部们来说,是尤其需要记取的。
2.领导能力建设的检验标准 篇二
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在于填饱肚子,更加关注的是食品的健康以及对人体有无危害,能否给人带来幸福感的问题。食品的安全不仅仅跟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密切相关,还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密不可分。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更针对质量问题专门发布了关于食品质量发展问题的纲要。其中明确提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国之根本,相关部门和机关要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食品安全实施有力的监督保障,要加强食品的相关含量的检验特别是进出口食品的检验。在中国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中,食品安全相关检验标准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它是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地管理食品,增强各个监管环节的技术保障。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检验标准体系的建设情况
截至目前,我国政府一直在为全面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作出努力,特别是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显示了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2009年国家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食品法规。其中第三条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其中更是第一次明确指出了食品安全的检验标准,为食品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食品安全检验标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关于食品安全检验的内容主要是检验食品以及与食品有关的产品中的致病微生物、农兽药残留、污染物质,以及重金属污染和其他的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的含量是否超标,是否不满足国家规定的营养要求等。虽然如此,我国已有的食品标准的检验检测体系仍然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还是有一些深层次的影响着食品安全的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食品检验标准体系不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普遍落后。
虽然相比于之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与国外的先进技术相比较,还是可以看出,我国的食品安全检验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我国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可用的检测方法比较有局限性,而且对其中的残留物检测的效果还是不太理想;对于部分保质期短的食品如牛奶等快速检测的方法不够成熟,对样品的前期处理方法比较传统,缺少超痕量分析等高科技的检测手段等。总之,我国的食品质量的检验检测要想做到与国际接轨,仍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第二,机构设置混乱。
虽然我国各省市各部门在食品安全方面都投入了人力、财力,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各部门之间没有进行统一的协调规划,导致有许多机构重复设置,但是有的重要岗位又缺乏人员。这就导致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被浪费,这样一来,即使在食品行业会有一定的要求规范,但是相似度极高的常规性检查对不停变换花样的假劣伪冒食品来说并不能起到多明显的作用。
第三,食品安全信息不能做到资源共享,导致资源的浪费。
食品安全检测要求各部门做到分段监管,并且达到相互衔接,来保证进入市面食品的质量问题。在这种框架管理下,只要在任意环节发现不合规定的食品都能牵涉其他的监管单位。当在生产环节发现不合格的食品时首先要查明流向,及时通知企业召回,同时应该与工商管理,卫生服务部门协调,彻底清查市场并及时通知。
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标准体系建设的措施
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国外先进检测技术
通过对部门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开展专业培训课堂以及外出考察交流等提高食品安全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和业务熟练程度。
提升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化的速度
从食品安全检测的特点出发,借助于食品行业的电子监管平台,提高食品安全建设的信息化道路,同时,统一食品检验检测数据库,尽可能达到数据共建共享。
增强与其他相关食品检验检测部门的合作交流
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应积极与其他与食品相关的不同部门进行沟通,做到资源互用、信息互通,认真利用信息化资源平台进行交流沟通。
结语
3.领导能力建设:战略制定的起点 篇三
“领导”到底是什么?
如果说好的经理能够履行承诺,实现可预测结果,并能时不时有所提高,那么领导就是指能够实现业绩突破,通过推出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或者快速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营,从而创造原本没有的价值。公司领导人员不应仅限于几名高层领导,一般应包括组织内部3%~5%的员工,只要他们能在业绩上产生突破,就算得上领导。
凡大胆的战略都要在若干个领域中实现突破。公司若想获得战略成功,需要各个层面都拥有强势和有力的领导。例如,要进行一桩并购交易,需要组织内部各业务单元与职能部门领导的参与,以整合最佳做法,产生协同效应,实现业务正常运转。另外,双方公司领导不能把合并仅仅当成一项技术任务,更要负责鼓舞员工士气,实现更高层面的沟通。
忽视领导力的后果
如果在战略举措推行之前,没能系统评估领导能力,就会导致高层管理人员在最后一刻还在忙于弥补差距——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公司在推行新的战略举措时,如果在短期内找不到合适的领导,那么现任领导就会被迫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些领导要花时间应对新的挑战,新的日常工作量必然增大,他们做其他工作的时间就相应减少,通常就会放弃那些没有太多明显成果的工作,如员工发展,因为这样的工作效果不会立即显现。如果公司对现任领导的工作量要求过大,他们的整体效率就会急剧下降。所以从一开始,这种取舍就已经危及了战略目标的实现。
长期来看,如果领导差距长期存在,无疑会导致领导数量与质量的下降。公司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好的领导要么工作量过大,要么疲于应付各种临时任务,对年轻人才的培养时间减少。到了他们要交接管理权的时候,就只能面对一些经验不足、准备也不足的接班人了,就可能最终导致公司的核心业务与战略发展都处于危险的境地。
从领导力出发制定战略
为解决这个难题,公司采取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方法。一家成功开展全球业务的美国大企业集团将整合战略与领导力的讨论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制度化工作。每当公司在考虑推行一项战略举措时,总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谁来做这件事情?”如果公司发现没有足够合适的人来领导工作的话,那么计划就不会推行。
第二种方式是,根据公司的领导力来决定公司的战略选择。比如说,一家成功的资源公司希望推行全球扩张战略,这就需要有能够在5年内在运营、扩张现有业务、开发新业务、改善风险管理和推行领导变革等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的领导人。通过比较这些要求与现有领导的素质,公司找到了存在的领导力差距,然后作出若干战略决策,决定走哪条路最有可能实现战略目标:修改远景目标,还是从内部培养领导或外聘。
第三种方式是计划实现一个事先预定的战略目标,计划时要考虑不同选择方案所需要的领导数目、人员配置时间以及人员组合方式。比如说,一家亚洲领先的食品公司希望成为地区的龙头企业。该公司拥有5个全国强势品牌,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有3种清晰的可选方案:采取谨慎方案,在推出其他品牌之前,先在各海外市场推出一个品牌,作为试点;或者将重点放在中国,选择一个城市主打一个品牌,将其作为据点,然后在中国其他地区逐步推广该品牌;在中国某地区市场收购一家公司,获得营销网点和当地专有技术,然后利用这个开口逐渐在中国更多市场推广全部5个品牌。
不论采取哪种方案,都要求明确具备一定的领导力。例如,第1个方案推行初期需要至少5~10名技能全面的领导——有能力建立本地网络,在不熟悉的环境下运作,并能管理所有5个品牌的企业家。第2种方案需要能够开拓业务的领导,要对据点城市非常熟悉,能够带领一个新组建的4~6个人的领导团队为接下来的扩张充当先锋。第3种可能性与以上情形正相反,需要一名专家立即上任,可以组织、评估并进行交易谈判,中期需要在中国各地区市场中安排几名善于运作的领导。公司在仔细评估现任及潜在领导之后,决定采用第三种方案。
这3个案例阐明了事先考虑领导力可以如何影响战略方向、路径以及最终成果。但是,公司能不能做到在更早一些、在决定大方向之前就将领导力因素纳入战略讨论中加以考虑呢?要想做到这一点,公司必须严密考虑其现有领导人的类型,以及他们的能力组合——然后据此制定战略。例如,如果一家制造商的优势是领导人营销能力超强,那么它就可以采取市场导向战略,比如出售另一家制造商的产品。如果到了这一层次,领导力就真正成为战略的起点。
3个时间段框架下弥补差距
公司必须考虑采取手段弥补领导力差距,从而降低战略失败的风险。他们需要在3个时间段框架下处理领导力问题。
长期框架:自我定位
今天的公司需要进行自我定位,以实现它们未来3~5年的战略目标。例如,在18个月内,一家韩国消费品公司成功将其核心业务扩张到了日本,此后多元化进入非核心业务,如低价住宿。它之所以可以如此快速地成功深入日本这个以封闭著称的成熟市场,是因为它事先建立了它的领导平台。在公司推行此举的至少5年以前,公司就已开始雇用经理人将他们派到日本(以和日本友好合作方交换的形式),训练他们如何在日本运作,进而在日本组建起了一支由韩国人组成的领导团队。
在亚洲许多主要的成长型市场中,具有全球视野的本地领导人极为抢手,而且经常是几乎支付任何高价都难以得到。而那些一般在欧洲或美国接受培训之后回国的人,也可以作为另外的选择。但许多公司认为这些人开价过高,而且缺乏在许多公司文化以及他们所竞争领域中成功运作的必备知识。公司必须先于市场需求10年或更长时间雇用和培养潜在的领导人,然后帮助他们建立取得长期成功所需要的内部网络。
中期框架:领导培养
公司还必须开始为未来1~2年培养领导,以适应公司内部的特定职位。这就需要首先确定未来担任职位的领导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工作方式与思维方式。许多高管人员会花数年时间培养技术技能,积累行业知识,却很少培养诸如在管理相关利益方和建立人际网络方面的能力。
一家公司提前通知了被任命者其未来6个月的新任务,然后让他们参加上任前的培训项目。所有领导人都要写一份个人发展合同,内容要与新职位所面临的挑战相关,列出一系列的学习机会及发展举措,让他们为履行新责任作好积极准备。这些任务可以包括向有经验的人讨教建议或草拟新职位上任100天计划等。公司同时提供了4类学习模块:旨在增强自我意识的“自我领导”,以掌握技能和制定发展计划;“领导他人”,目的是在特定情况下实现员工的最佳业绩;“领导环境”,目的是了解和确定竞争环境的发展趋势;“领导变革”,目的是统一主要相关利益方,指导组织实现突破,挑战传统方法与思维。
短期框架:领导匹配
工作经验与任务拓展是培养领导人的主要工具。提供实现业绩突破的机会不但对实现公司业绩目标非常关键,而且对培养公司最佳人才也非常重要。令人遗憾的是,风险厌恶特征十分明显的公司,总是把员工过去的工作记录与工作经历当成他们未来业绩的指标,以此赋予他们相应的机会。这种方式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以前的成功经历和所需要的技能,并不一定是在未来机会中实现突破性业绩所需要的。
一个更好的方式是根据企业的业绩目标与个人的发展目标来给现任或潜在的领导以发展机会。这种多层面的方式可使个人素质与机遇更加匹配。要成功实现这一流程,高层经理需要对每个人都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包括职业能力,如领导素质、工作记录、发展潜力以及主要的个性特点(如个人品位与喜好、性格与动机以及现有的观念与思维方式)。公司可以通过收集此人上级、同事、导师等来源的主观或客观信息来评估这些素质。
要在这3个不同的时间段中帮助领导成长,公司首先必须正确认定公司领导是谁,然后让这些领导认识到这些机遇的潜力。公司常常低估了这种挑战。有一家跨国公司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成长计划,CEO要求他的管理委员会中的20名成员书面提名30项举措的领导人选。多数委员会成员都无法自信地提出超过5~10名候选人,而且提名名单上出现很多重复。每一个人提的都是“常见的人选”——那些在执行官中比较知名的管理人员。如果公司30项举措都同时开展的话,这些候选人的工作量会过大,而那些有可能成长的领导人就失去了机会。企业必须审视3个时间段内所描述的内容,建立一个更加系统的领导引擎。
4.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实施方案 篇四
为贯彻落实总局“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工作”活动的整体部署,确保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工作取得实效,提高履职水平。根据《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结合我所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加强我所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要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局、省局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工作”活动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经济发展情况和我所所情,深入分析影响和制约检验检测能力的各方面因素,理顺我所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促进我所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以提供优质检验检测服务为目标,按总局文件要求全面完成我所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任务,提高检验检测工作整体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工作,健全各项检验工作管理制度,完善检验仪器设备和环境设施,加强岗位培训工作及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在资金和人员方面予以倾斜,切实提高我所科研水平。提高全所职工对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煤化工项目检验能力达到《要求》附件中省级机构的,并满足《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验收实施细则》、《加强质检系统国家质检中心规划与能力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与评估指南》的要求,食品、机轻、建材等项目达到地市级机构的基本要求。我所检验检测工作能够为监管提供技术保障,为维护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三、能力建设工作内容
(一)提高我所检验检测工作管理水平
1、按照总局“质量提升”活动的整体部署,分析在检测工作管理方面思想认识上的差距,检查是否存在重产出轻投入的现象,是否存在重投入轻管理的现象。能否正确履行政府监督和社会服务的双重职能。
2、对《质量手册》进行修订,按照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及《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覆盖其全部要素。制定并采用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稳定。
3、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并实施覆盖检验监测检测工作全过程的管理制度。重点完善《样品管理制度》、《复检制度》及《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报告制度》等,建立并实施可疑结果内部复核、确认、报告等工作程序。通过制度清理和建设,建立健全一整套检测工作管理的制度体系,为检测工作的长远发展筑牢制度基础。
4、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安排专人维护质检所及煤化工中心网站,每周进行维护更新。建立检验业务网络化管理系统,覆盖样品接收至报告发放等检验工作全过程。
(二)全面提升实验室装备水平和环境设施条件
根据《要求》中附件1及附件3的配置要求以及《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要求补充完善检验检测用仪器设备,制定并实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以及检定计划,并保持相应的记录;改造环境设施,使检验室仪器设备布局、试剂及样品存放、通风、排气、防火、防尘、防震等条件符合实验室建设要求及仪器设备运行要求。
(三)加强人员管理工作,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制定并实施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对检测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质量观念和责任意识。检验人员应实行全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培养4名专业对口的硕士研究生。
经建设,我所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人员总数的80%,本科毕业以上人员达到80%以上,中级职称以上或同等能力人员比例,煤化工项目不低于40%,食品检验项目不低于35%,其他项目不低于20%。煤化工项目技术领衔人应为相关专业毕业,副高以上职称,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
新引进人员应报省局批准,招收相关专业全日制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人员。
(四)坚强科研能力建设
1、科研课题方面,在清洁能源、煤化工等领域每年开展1~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
2、标准制修订方面,2010年成立安徽省煤及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承担其秘书处工作,每年完成1~2项煤及煤化工相关的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2011年申请加入全国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的制修订工作。
3、每年有1~2篇专业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
4、采取有效手段,由专人跟踪相关专业文献资料,建立质检所及省煤化工质检中心网站,有效开展宣传工作。
5、研究并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业务部门建立全市生产企业信息档案,针对企业生产及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工作,在企业标准制修订、质量体系咨询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根据行政监管需要,开展新项目建设工作。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能够为监管提供技术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市质检所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对我所能力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总师办、综合部、业务部及各专业检验部等部门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尽其责,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强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根据实际工作需合理安排各项经费,保证新项目建设、仪器设备更新、环境设施改造、科研课题研究等项工作的合理需要。积极向省市局及地方政府汇报,争取专项资金支持。
(三)加强加强领导,建立考核及责任追究机制,保证能力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到“检测是质检工作的基础、准确是质检工作的底线”,以确保检测结果完整、准确、可靠为目的,结合本部门实际,开展能力建设工作。要及时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要严格实施责任追究,督促整改。保证在2011年底,我所检验检测能力满足《要求》规定内容。
5.领导能力建设的检验标准 篇五
(修改稿)
**课题组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是指对领导规律、领导理论和领导方法等等的掌握和熟练程度,以及领导班子自身的素养、思想方法、实践经验和有关知识与技能水平,及其在领导活动中的综合表现。一个企业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好与差、能力素质的强与弱,直接关系到该企业的兴衰成败。当前,就**系统看,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还存在一些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还比较突出,影响了领导班子整体作用的发挥,必须下大力加于解决。
一、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系统看,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不高。目光短视、急功近利,不能按照本单位的性质和发展走向,进行系统地、科学地预测和分析,市场开拓乏力,缺乏相应的对策,导致市场占有率不高。在如何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方面,办法不多,思路不宽,措施不力。以人为本和人才竞争观念树立得不牢,企业高、精、尖人才比较紧缺,员工创造性开展工作不够。二是改革创新的能力不足。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思维,不能及时更新思想观念,不能用全新的理念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形不成富有特色的工作思路,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缺乏创新管理能力。各种问题的解决缺乏具有创新的精神品格、创新的思维方式、创新的工作方法和创新的管理技能。
三是破解难题的能力不强。在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上,形不成正确有效的思路,拿不出切合实际的举措,等、靠、要的现象比较普遍。出现问题、特别是出现棘手问题后,犹豫观望、茫然失措。有的作风漂浮,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工作中习惯于说空话套话;有的敷衍塞责,做表面文章,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促进发展,而是为了应付上级,很多工作往往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
四是团结协调的能力不好。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之间缺乏沟通与理解,缺少容人容事、不计恩怨的雅量和相互谅解、坦诚相见的气度,以及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胸襟。有的甚至明争暗斗,相互拆台。在纷繁复杂的矛盾面前,思路不清,重点不明,不能提纲挈领,抓住要害。在发生问题以后,不能及时地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保持政令畅通。
五是相互监督的能力不实。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存在三种现象:即对自己不愿被监督,对别人不想去监督,对有明显苗头和倾向的问题不敢去监督。**公司、**和**公司出现的问题,从反 面印证了监督的乏力与缺失。
六是选人用人的能力不够。没有确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念,缺乏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缺乏正确的识人方法,不能正确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学历、文凭和能力的关系。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凭印象、凭个人好恶,有的甚至搞任人为亲,导致一些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缺乏科学的选人方法,没有坚持走群众路线,群众在干部选拔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缺失。
二、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领导班子决策能力还不够高,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在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学的决策程序方面还停留在口号上。对航运市场没有能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导致有时对市场判断失误。不能正确认识人才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没有注意发挥专家和智囊人员的咨询作用,相信自身多,相信群众少,员工的聪明才智得不到有效激发与释放。
第二、囿于传统、相信经验、疏于动脑,对新情况、新问题敏感程度不高;忙于事务、荒于学习、知识匮乏,理论底蕴的缺乏导致创新思维能力不高。求稳怕乱、明哲保身、不思进取,习惯于运用从前的、已有的管理模式与经验。
第三、班子结构不合理。在抓领导班子建设中,往往偏重个体因素,对班子结构则重视不够,未能围绕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系统地进行研究。虽然在搭配领导 班子时,也尽量考虑了班子成员在知识、年龄、气质等方面的因素,但由于领导班子成员个体性格特征的复杂性、隐蔽性、可变性以及工作方法、思维方式、生活阅历的不同,工作中产生分歧和矛盾,班子自身往往无法有效解决。
第四、在各级对领导班子监督上,上级监督够不着,同级监督走过场,纪检监督无权威,群众监督不管用,舆论监督很薄弱,组织建设不到位,导致监督工作苍白无力、形同虚设。
第五、选人用人运行机制不科学。从现有的一些运行制度看,存在“三多三少”问题,即:一般性规定多,具体要求少;弹性的多,刚性的少;原则性的多,操作性强的少。从制度的执行上看,执行制度不严肃,抓落实不力,有章不循、不按程序办事的问题往往不能及时纠正。对违反制度问题的纵容,导致已有制度流于形式。
三、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开展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强化培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业务水平。一要认真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做到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优先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坚持改革创新,树立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按照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的要求,遵循干部教育规律,改革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方法。进一步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加大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资金投 入,加强干部培训师资队伍和培训基地建设,有重点地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各级干部所在岗位其素质、知识水平与工作能力的要求,开展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培训。二要抓好专题培训。要从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着力办好各类市场经济知识、WTO知识和有着法律法规知识专题培训班、脱产学习班、研讨班等,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开展轮训,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能力。三要尽快建立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对领导干部培训要达到的目标、培训的形式、经过的程序、需要掌握的内容、师资力量的选配、参观考察的选点、结业的方式等要经过党委组织部门的综合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实质意义的评估报告,在评估的过程中优化干部培训的程序和途径,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培训工作系统性不强问题、培训标准不够明确、培训针对性不强与效果不好等问题,切实提高干部培训的实际效果。
(二)在实践中加强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领导干部要到基层去锻炼。基层工作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点,各种工作十分繁杂,需要多种才能,也可以锻炼多种才能。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说话办事周期短、时间快、回旋余地少,在这种环境下实践,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反应能力、政策水平和工作熟练程度。可以把船舶作为最主要的干部培养基地,将政治素质好、能力强、潜力后劲足的优秀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派到船舶挂职锻炼,作为后备干部。
加强领导干部的交流。领导干部要到艰苦环境去磨炼。选派干部到条件差、效益不好的单位去挂职锻炼,通过磨炼,树立必胜的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获得坚强的意志和品质。
(三)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严格选人用人的标准,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政治标准放到第一位,把是否具有领导才能作为重要内容,做到按标准定取舍,按德才选贤能,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要实行公开选拔、竞聘。根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程度和工作需要,定期选择一些领导岗位面向全体员工公开选拔、竞聘,并形成一种制度,使领导能力强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领导干部要能上能下,加大调整不称职领导干部的力度。逐步建立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度,建立领导干部降职制度,疏通出口,使一些因能力因素不称职的领导干部能够下得去。
(四)优化配臵,夯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基础。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班子结构是增强班子整体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对领导班子成员特长、性格、文化、年龄实现互补,达到最佳组合。针对当前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的实际,尤其要注意选拔熟悉市场经济、懂得金融知识、法律知识资本经营的干部进各级领导班子。要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意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大力选拔培养党外干部,实现领导班子的优势互补。二要全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直管 干部管理办法》的规定,努力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提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参与程度,把那些确有真才实学,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有工作实绩,肯为员工办事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担当重任。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制度,逐步提高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比重,通过竞聘发现和选拔各方面人才。三要拓宽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视野。组织部门在选人用人上要做到“眼界宽、渠道畅、信息灵”,主动深入实际,了解各个层面、不同类型、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专长,为党委用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建立能力测评体系,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评价机制。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正确评价是全面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的依据,更是增强针对性,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所以要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分析,才能得出较为合理的评价结论。
6.领导能力建设的检验标准 篇六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根据新时期党的建设要求,对全县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动员县直机关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强化标准意识、健全规章制度、提升规范管理,进一步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刚才,宣读了《实施意见》,对创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任务明确,标准清晰,责任到位。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奋进“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县直机关作为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的主要阵地,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尤其是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机关党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标准化建设,发挥好示范、带动、辐射作用,整体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下面,就做好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振精神,充分认识推进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做好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各项工作,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准确把握其重要意义。
(一)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从严管党治党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规定越来越细。贯彻好、落实好上级各项部署要求,是各级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开展的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就是将现代管理学中的“标准化”理论,创造性地应用到党建工作之中,实现统一标准和最佳效益,也是贯彻落实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要求的一项具体举措。通过开展这项工作,以标准化促规范化、制度化,可以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完全符合上级精神、顺应群众要求。
(二)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是开展“两学一做”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推进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就是开展“两学一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县直机关各党组织要把标准化建设融入到“两学一做”教育中,切实以标准化建设的成效,促进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具体实践。当前机关党建工作遵循的基本规章,是《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尽管这个条例是2010年修订的,但对于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仍具有极强的引领性和示范性。这次印发的《关于县直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就是根据《条例》要求,在充分调研、广泛听取意见、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是贯彻《条例》精神和落实党章要求的积极创新和有益探索。各级机关党组织一定要按照意见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四)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是全面提升机关党建工作水平的关键措施。多年来,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机关党建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应当看到,我们的党建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通过开展标准化建设,就是要解决新形势下各机关党组织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以标准化为基点促进机关党建工作务实化、科学化、创新化,全面提升机关党组织建设水平。要通过开展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机关党建工作精力投入不足、责任落实不力等问题,促进机关党组织管党治党的自觉性明显提高;着力解决机关党组织运行不规范、党组织书记作用发挥不好等问题,促进机关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着力解决党员纪律松弛、组织生活随意化等问题,促进党员作用发挥和队伍活力明显提升;着力解决机关党组织服务载体不优、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意识不强等问题,促进机关党组织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着力解决机关党建工作经费、人员、场所不到位等问题,促进基层基础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总之,县直机关各党组织一定要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以“重规范、强基础、标准化、促提升”为目标,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机制、强化措施、严格责任,扎实做好标准化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全县机关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切实把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
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机关党建工作的总抓手。要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县乡(镇)直机关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覆盖。要制定方案,排出档期,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确保各项任务目标全面落实到位。
一是要抓好“两学一做”教育,在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上实现标准化。2月底,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对“两学一做”教育做出了总安排、总部署。要按照上级部署要求,立足我县实际,把学习教育和标准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党的思想政治建设长效化、日常化。县直机关工委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阵地,组织实施好党员大培训,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县直机关要以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引导广大党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自觉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各机关党组织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讲党课、作辅导,形成领导带头、党组织负责、支部抓实、党员主动的良好局面。
二是要加强机关基层组织建设,在打基础利长远上实现标准化。今年把打造20个“基层党建示范点”作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重头戏,精挑细选,注重培养,塑造典型,确保立得住、叫得响、经得起检验。要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落实好经常性的党员教育培训规划。要适时组织标准化建设推进会议,发挥标杆支部的辐射作用,不断带动整体工作提升。
三是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实现标准化。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服务,为群众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要打破“就党建抓党建,就创建抓创建”的思维定势,以服务大局为立足点,以充分发挥保障和促进作用为目标来开展活动。今年县直机关党建活动要紧紧围绕“两学一做”教育和“启航十四五,党员做先锋”主题活动来开展,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引导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向群众展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社会树立机关党组织良好形象。
四是要坚持完善各项制度,在转变作风落实从严治党上实现标准化。县直机关工委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将党内监督、机关党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更全面直接地了解掌握机关作风状况,更富有针对性地抓好机关作风建设。要坚决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深化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党员自觉强化“四种”意识。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要持续深入抓作风建设,对机关少数“庸懒散”、不作为现象敢于亮剑、严厉问责,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以作风建设的“新常态”确保干部“在状态”。
五是要推进党员教育阵地建设,在党员活动场所上实现标准化。有的单位党员活动室设施陈旧、制度老化、资料贫乏;有的单位仍没有党员活动室,等等。这都与当前党员服务教育工作很难适应。对这些问题,大家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要按照“六有”标准,切实做好党员活动场所的建设。要按照要求,把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列入行政预算,在财政安排的行政经费预算中统筹解决,保证党组织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形成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各级机关党组织要坚决落实管党治党根本政治责任,把党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坚持把聚精会神抓党建作为根本政治任务,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标准化建设,是机关党建工作打基础、作示范的重要抓手。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能否取得进展、取得实效,关键在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切实担负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对机关党建要亲自抓、深入抓;机关党组织书记是机关党建工作直接责任人,要履职尽责、主动作为,推动工作落实,努力形成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支部书记履行“一岗双责”的党建工作格局。各乡镇(街道)要参照县直的做法,尽早拿出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形成车轮滚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二要深化机关党建改革创新。各部门党组织要贴近机关实际、贴近党员需求、贴近百姓生活,扎实积极稳妥推进党建各项工作的改革创新。要注重发动群众,集思广益,创设有新意、操作性强的活动载体,推动本部门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创出特色、形成影响、取得实效。要注重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创建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好典型、好做法。
三要强化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机关工委要履行好领导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职责,加强与各部门党委(党组)沟通联系,发挥好统筹指导、协调服务作用。要实施党务干部培训工程,分批次进行培训,使各级党务工作者成为抓机关党建的行家里手。各级各部门要在政治、工作和生活上关心党务干部,要把机关党务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注重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拔党务工作者,使党务干部队伍始终充满活力、富有朝气。
7.领导能力建设的检验标准 篇七
检测中心联系方式:
电 话:010-64941131 传 真:010-64812560 联系人:田 帅, 徐 征
8.领导能力建设的检验标准 篇八
关键词:创业领导能力 创业型国家 创业型经济 科学创业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出现了三次大的自主创业浪潮:第一次是以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民创办乡镇企业为特征的“草根创业”;第二次是以体制内的精英人群(科研部门的科研人员和政府部门的行政精英)下海创业为特征的精英创业;第三次是加入WTO以后的伴随新经济的发展以大量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为特征的“海归”创业。当前,神州大地正在兴起以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为主体的第四波自主创业浪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标志着党中央吹响了构建创业型国家的号角。在新形势下,如何审时度势、科学引导、充分激发一切创业主体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才能,持续推动创业型国家建设,成为我们党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为此,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顺势而为,及时提升创业领导能力,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为构建创业型国家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所谓党的创业领导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创业理论、创业路线、创业方针、创业政策,领导制定和实施促进创业的法规体系,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自主创业立业,持续发展创业型经济,切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创业型国家的本领。加强党的创业领导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建设高素质创业人才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创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优化创业环境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社会主义条件初级阶段,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积极构建创业型国家,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各级党委要适应国际国内创业型经济的发展趋势,把握社会主义创业型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统筹发挥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创业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为此,各级党委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十点:
一是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构建创业型国家的战略思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扶持创业、鼓励创业、促进发展、带动就业是党执政兴国的民生要务。各级党委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千方百计促创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就业,不断提升创业质量和就业水平。按照发展创业型经济、构建创业型国家的要求,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转变创业模式,科学统筹我国创业型经济的结构、效益和速度。各级党委要定期全面分析创业形势,增强预见性,准确把握创业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适时提出和有效贯彻应对的方针政策,推动创业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牢固树立科学创业观,更好地推动创业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业观是关于创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创业观的第一要务是创业,科学创业观的核心是创新,科学创业观的基本要求是自主依法诚信责任和谐,科学创业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各级党委领导要定期深入了解创业主体的实际情况,充分把握创业主体的各种意愿,广泛集中创业主体的聪明才智,切实把维护和实现创业主体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创业事业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和鼓励一切创业主体自主创业、充分施展创业才华;支持和鼓励创业主体依法创业、依法纳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支持和鼓励创业主体践行责任创业的承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统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始终做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三是推动建立和谐创业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要科学统筹城乡创业,统筹区域创业,统筹老年、中年和青年创业,统筹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统筹国内导向创业和国际导向创业,统筹男性创业和女性创业的有效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体现科学创业观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巩固率,不断扩大就业。各级党委在贯彻落实科学创业观方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务求实效。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创业审批、创业场地、创业融资、创业风险规避、创业配套服务等问题。
四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创业观的要求积极推动创业模式转型升级。当前,各级党委要按照推动创业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要求,顺应世界创业型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创业型经济发展规律,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快优化创业型经济发展模式:着眼于发挥观念创新先导作用,推进创业发展模式由自然资源依托型向人力资源开发型转变;着眼于充分发挥创业型经济的示范作用,推进创业发展模式由实体经营型向品牌运营型转变;着眼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镇的辐射作用,推进创业发展模式由空间分散型向区域功能型转变;着眼于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先行作用,推进创业发展模式由国内导向型向国际导向型转变。
五是坚持社会主义创业型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党领导创业型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我国的创业型经济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创业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创业型经济体系的任务还很艰巨。为此,我们要尊重创业主体的首创精神,围绕创业领导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闯敢冒,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创业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党领导创业型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各级党委要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区构建创业型社会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创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确保中央的创业政策和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涉及区域创业型经济、创业型城市、创业型新农村的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相关创业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决策和开展经常性管理。各级党委要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创业管理职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逐步深化创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实现“千方百计促创业、千帆竞发创伟业”的良好愿景。
六是大力加强中国特色创业文化建设。创业文化是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和心理意识,它主导人们对待创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国内外的诸多事实表明:创业文化与创业活动、创业型经济呈正相关。中国特色创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构建创业型国家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创业文化建设,统筹抓好创业精神文化层面、创业制度文化层面和创业物质文化层面的协调发展,以先进的创业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创业作品吸引人人,以成功的创业榜样激励人,以一流的创业实绩鼓舞人。
七是大力加强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国运兴衰,创业为本;创业成败,人才为本。为此,各级党委必须重视加快发展创业教育,努力培育人民群众的创业精神、强化人民群众的创业意识、丰富人民群众的创业知识、提升人民群众的创业能力。众所周知,具备创业意识是成功创业的动力,树立正确的创业理想是成功创业的前提、具有完善的创业知识是成功创业的基础、具备较强的创业能力是成功创业的关键、严格遵守创业法律法规是成功创业的保证,五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因此,各级党委当前尤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有创业意识、有创业理想、有创业知识、有创业能力、守创业法规的宏大的创业人才队伍,为构建创业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八是大力加强创业政策体系建设。一般说来,创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容量,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较好的经济环境蕴含着大量的创业机会,但由于我国的创业政策体系尚不完善,对创业的促进效应还很有限,创业的就业带动效应更难以充分发挥。为此,各级党委必须不断加强创业政策能力建设,提升创业政策体系的有效性、针对性、适应性、协调性和系统性,不断提高我国的创业活动水平,切实降低创业企业关闭率,推动我国创业型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九是大力加强创业法治体系建设。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此,各级党委在发展创业型经济和构建创业型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依法治理的基本原则,既要逐步建立完备的创业管理法制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又要加强创业执法和相关司法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蓬勃健康的创业活动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推进、阔步前进。
十是积极借鉴国外创业领导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意味着我们党必须密切关注国外创业领导体制改革的新举措新变化,拓展视野,虚心学习,全面提高创业领导水平。各级党委要既要立足于国内创业的实际情况,又要采取“拿来主义”,积极借鉴国外执政党领导创业事业的有益经验,不断完善创业领导体制,不断提升创业领导水平,科学统筹扶持创业、促进发展、扩大就业和促进和谐的辩证关系,顺利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创业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辜胜阻.创业和就业应为政府当前重要目标.中国城市经济.2009年第7期.第7页.
[2]游孙权.推进泉州创业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研究.2008年第6期.第73-75页.
9.职业能力建设会议领导讲话 篇九
这次会议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建后召开的第一次全省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工作,研究如何应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开创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新局面。厅党组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厅长、书记专门听取汇报,要求积极组织好这次会议,并要求我们要逐步形成大培训格局,扎实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会上,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这次会议将表彰一批先进,他们是我省职业能力建设战线的优秀代表,值得大家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务实作风值得大力弘扬。下午,还要进行经验交流。希望同志们对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狠抓落实;对典型经验要认真学习,创新借鉴。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克难奋进,过去一年全省职业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一)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影响大,效果好
去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就业带来的影响,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省委、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1.8亿,对集中返乡农民工开展特别职业培训。全省上下将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全年工作的重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全力推进。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农民工素质,促进和稳定了就业,而且增强了技工院校的实力和影响力。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空前重视和支持,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反响良好,受到省委、省政府以及人社部的好评。去年4月份,在全国职业培训工作上作了典型发言,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推进特别职业培训视频会议上,得到部里的肯定和表扬。
一是领导重视,高位推进。省委、省政府把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列为全省十件实事之一,省主要领导都亲自部署督办。黄冈市政府去年年初下发1号文件,对特别职业培训专门进行部署,市人大开展专题视察,市纪委提前介入,监督指导。等地的党委、政府重视程度高,人社部门、财政部门配合密切,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市开展特别培训的经验做法,中央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
二是组织精细,规范运作。省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会同财政厅下发了8个文件,组织了4次专项督查。各地及时开会和下发文件进行贯彻落实,普遍都建立了“三本台账”(实名制培训就业台账、学员学籍档案台账、抽查验收台账)。这“三本台帐”是一再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去年大部分地方“三本台账”落实得比较好。实行了“六项制度”(公示制、开班申报制、合同制、台账制、验收制与抽查制)。严把“三关”(开班确认核查关、教学督导关、结业验收补贴审核关)。这“三关”非常重要,希望大家一如既往要严把“三关”。、、、、等地会同财政部门每一个班的现场核查督导,加强监管。省厅下去检查中,有一个新的收获,就是这项工作和财政部门配合的非常好,市、县财政部门的科长和股长们对这项工作非常熟悉,有的情况比我们掌握的还要细。黄冈市高级技校特别职业培训组织得力,台账资料完善,运作规范。在第一批特别职业培训工作总结会上,提出向黄冈市高级技校学习,他们的资料非常规范,完全可以作为全省的范本。技师学院、工业技校制度健全,台账资料规范。
三是创新模式,提高质量。各定点机构紧贴培训需求,改进培训模式,确保培训质量。武汉等地的技校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将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使参训学员听得懂、记得住、会操作。市抓住“深圳工业园”、“台湾工业园”落户本地的机遇,与30多家企业联合,开办冠名班,组织5000多农民工参加订单培训。钟祥、监利等地在乡镇开办的烹饪、面点培训班很受欢迎,期期爆满。不少学校都积极添置实训设施设备,改善教学条件,配备名师讲课。市还专门开展了定点机构师资培训、教学观摩。
四是确保实效,促进就业。各定点培训机构针对农民工培训个体差异,突出技能实训,实现培训就业紧密结合。等地将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与缓解本地“就业难”和“招工难”结合起来,为参加特别职业培训返乡农民工举办专场招聘会。这是一个好的有特色的做法,我们原来经常举办招聘会,但为参加特别职业培训返乡农民工举办专场招聘会还是第一次。二技校与企业合作开办陶瓷工艺班,学员结业后直接进厂工作。高级技校紧贴首届国际温泉旅游文化节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培训,1000多名学员住校培训结业后,全部实现定向就业。全省第一批结业学员中90%都是定向就业。
(二)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建设有成效
去年,围绕高技能人才配套措施建设,创新机制,重点推进四项工作:
一是出台了激励政策。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既靠培养,还要靠激励。我们细化了高技能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措施,报请省政府出台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省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通过首席技师评选表彰活动,激励广大技能人才学技能,争当创优人才。这个《办法》出台来之不易,希望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珍惜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环境、氛围和机会,要用好这项政策,撬动和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
二是推进了企业人才评价改革。去年,召开了全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现场会,推广油田、集团公司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经验。通过全面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有效地撬动了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武汉市组织全市技师统考,为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创造了经验,既是标准化,又是科学化,而且很严肃,既是改革,又能规范到位,楚天都市报专门作了大篇幅的报道。市全面启动了企业人才评价改革工作。目前,企业人才评价改革在全省12个市州已经全面铺开。
四是促进了校企合作。全省统一开展了以“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为主题的宣传周活动,组织技校参加全省民营企业招聘周暨校企合作专项对接活动,现场组织了346家企业和100多所技校对接,达成订单培养和就业意向近3000人。全省校企合作服务平台正在加紧推进。
(三)技工院校“两项改革”势头好,有进展
二是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省厅召开了全省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研讨会,总结推广了市“模块化”教学、东风高级技校“双元制”教学改革经验。目前,全省21所技工学校正在13个专业中推进“双元制”和“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我省提出教学改革意见得到部里的肯定。
三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我们积极争取国家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资金4550万,对15所技校基础能力建设进行扶持。国家审计署、省政府先后四次组织检查,给予了肯定。为规范国家助学金管理,我们组织了300多人参加的国家助学金申报、管理、发放业务培训班,请财政部驻专员办和审计等部门的领导作辅导报告。去年这个培训班办的非常成功,很多同志都反映,通过以会代训,解决了大问题。
(四)职业技能鉴定事业发展上台阶,有亮点
去年,围绕“打基础、管长远”的目标,重点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上台阶。
三是考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去年,考务管理突出了两个重点。一个是统一标准,规范流程。我省有近6万人参加了全国统考,我们在武汉等14个市州精心选择设施完备、交通便利的知名院校作为全国统考考点,确保了每个考生按时参考、顺利参考。武汉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省直属全国统考考点,积极配合,精心组织,高质量的完成了全国统考任务。另外,严肃考场纪律。建立了巡视、监考和试卷传递责任人制度,制定了详细的监考工作守则,狠抓考试纪律。人社部全国统一鉴定质量督导组全程对我省统考工作进行了检查,充分肯定了我省的全国统考工作,并对武汉、黄冈两市统考的组织、考务、便民措施等工作给予了极高评价。
(五)民办培训学校树形象,强管理,办学水平有提高
同志们,回顾过去一年,职业培训工作急事、难事多,特点、亮点突出,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诚挚地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认清形势,准确把握职业能力建设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做好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首先要认清当前面临的形势。应该说,当前我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阶段,面临着我们的工作体制机制、手段方式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强烈反差的挑战,面临着在新的形势下,在新的任务下,要不断创新,突破工作难点的严峻考验。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
(一)党和国家把职业能力建设摆上了重要的战略位置,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和能力不适应的挑战
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提出,没有一流技工,就没有一流产品,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技工教育和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对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者和广大技术工人是巨大鼓舞和鞭策。去年,省厅还专门发了一个通知,要求大家抓住这个机遇,营造工作氛围,要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作抓手。在今年的中央经济会议上胡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全面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温总理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人大会上提出,要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促进就业的资金投入。温总理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因为现在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用于社会保障性的支出约为80%,用于就业促进性支出仅占20%左右,其中用于职业培训补贴的资金不到10%,所以温总理在人大会上强调这句话,是有背景的。为此,人社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召开视频会,要求今年各地在安排就业专项资金时,原则上应保证不低于15%用于职业培训补贴。这次视频会一直开到了市州,在会上,王晓初副部长讲的非常坚决,要求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培训补贴不能低于15%。今年春节刚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人才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摆在突出位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央将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召开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把职业能力建设、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富民强国的重要战略措施,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所谓战略高度,不是权之计,今后是要长期坚持不懈的推进实施。这就要求我们要将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我们的工作只有围绕大局,服务中心,才能争取重视,获得支持,才能有所作为。比如,职业培训的发展、管理和规范问题,在今后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培训是就业之基。目前,职业培训量大面广,大家都在反映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问题,都在反映资金的安全问题。对这“两大问题”,希望大家要认真对待。职业培训工作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加强制度建设研究,建立长效管理、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有两点是要保持清醒头脑的:一个是职业培训所有环节要建制度,细查细管不留漏洞,确保资金不出问题。一个是要真正把职业培训融于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职业培训不能离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说大一点,还要融于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一个地方发展产业,首先要考虑人力资源的支撑,招商引资上项目首先要考虑劳动者用工技能配备。如果没有人力资源支撑,怎么解决技能人才缺口问题,怎么解决有人但没技能的问题。这个观点一定要向当地党委、政府进行宣传。技工院校应该是技能人才培养和开发的主阵地。我们的办学模式、开设的专业是否真正的与产业企业用工需求对接?各个市州是否做到能准确把握各类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这些工作都不做,怎么能解决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所以说,我们讲认清形势,是要首先搞清楚市场,先搞清楚企业需求,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技能人才。技工学校不是象过去那样包分配、包招生,学校现在实质上就象企业一样管理,学生就是产品,产品不合格,社会不需要,学校就没有出路。所以,我们要进行战略发展考虑,不仅要考虑今年、明年的变化,还要制定五年、十年的规划,既要看在眼前,还要立足长远,这就是形势对我们的考验和要求。又如,中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我们如何承接?如何落实?我们准备好了没有?今年,中央首先在中职学校中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的学生实行免学费的政策。这是温总理在人大会上讲的,首先从这里开始,以后对中职教育实行免学费的政策。我们的技校如何具备条件,用足用好用活这一政策?有没有应对、承接的计划?就象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一样,首先要规划场地,要配备师资和设备。另外,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我们对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进行摸底没有?怎样组织落实?我们的学制、实力是否具备条件?大家一定要有战略部署和规划。再如,今年中央和省都要召开第二届人才工作会议,对人才的培养和政策的出台都有一系列的具体部署。我们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进一步营造高技能人才工作氛围,推进党管人才、齐抓共管良好局面的形成。大家常常说,高技能人才工作推进很难,手段弱,基础差,工作协作机制不健全,现在有一个好的机遇来了,我们怎么积极争取?怎么为企业培养合格实用技能人才做好服务?我们的服务手段是什么?我们的工作抓手是什么?我经常说,推进工作,有三个事情是要注意的,一是要有工作思路,工作步骤要搞清楚;二是要有工作抓手;三是要经常开展一些活动。活动也是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和设施的变化。我认为,现在我们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底数不清。因为企业用工本身是动态的,再加上学校和就业部门,和企业衔接不是很严实,所以我们对好多数据统计是估计加分析。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从事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同志们去调研剖析本地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研究如何做好紧缺型人才培养选拔。今天,来了不少企业的代表,我也希望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要和有关培训机构组织衔接好。我们要利用所有的职业培训工作杠杆,撬动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例如,通过鉴定评价,激励企业职工在岗培训,钻研技术,岗位练兵,技能成才。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机遇就是打时间差,打提前量。错过一轮机遇,等于落后一个时代。
(二)我省新一轮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加凸显出高技能人才工作空间的拓展和体制机制缺失的考验
(三)新的“招工荒”再次警示我们:务必加强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校企合作点对点服务的组织化程度
春节过后,、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出现新的“招工荒”,我省也不同程度出现企业“招工难”。不少企业老板反映,新一轮“招工荒”问题更加严重,不仅仅技术岗位缺工,而且连熟练的普工都难以招到。招工难问题虽然有多种因素,但说到底是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同时表明我们的技能人才不能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要,培训质量和实效还不能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招工荒”给我们带来了强烈信号警示: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的有效对接不够。我们的办学思路、专业设置、师资配备、实训操作都必需要紧密围绕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来开展。要在一定范围内点对点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眼光要立足全省乃至全国层面来考虑人才的培养。现在搞培训,首先是看报名的有多少,再来配备师资和设备进行培训。我们能不能设立倒立机制,先摸清市场的用工需求,既要看到当前,又要看到长远;既要看到当地,又要看到全省;既要看到全省,又要看到全国;既要看到全国,又要看到世界。哪些专业受企业欢迎,哪些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的特色专业在全省甚至全国是排在什么位置,这些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我一直说,学校要和企业打成一片,要和企业老总、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和车间负责人交朋友,这样得到的信息就多。事实证明,凡是校企合作扎实的学校,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还没毕业就被企业预订一空。我们要和省内外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当然,首先要和省内企业加强联系。去年,我们要求要推荐就近就地就业,扭转目前我们培养的人才80%外流现象,满足省内企业的用人需求。总体上讲,我省校企合作组织化程度不高,对市场紧缺型技能人才需求状况了解不多,学校和企业深层次合作不够。去年,我们联合省国资委、经信委建立了一个校企合作联系制度,但也只是浅层次的。今年,要制定有关政策制度,推进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到基层调研时,常常听到一些反映,想学技能却不知道到哪里学?这说明我们的服务平台不完善,很多特培生源都是自己找来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各显神通。前不久,媒体报道外省组织专列,送农民工上京从事家政服务。在这里,我提三个“会同”,希望各地要根据省的主导产业发展和用工需求,会同就业系统开展企业用工调查,会同学校建立培训信息发布系统,会同企业做好专业对接、实训操练、就业安置等。如果把这三个“会同”做到位了,那么我们的工作机制、管理体制才会进一步完善,培训的有效性才会进一步增强。这里要强调一点,各地要加强信息网站建设,及时公布区域用工、培训需求情况。可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开展此项工作,同时,也应积极举办招聘会、招生周、技能节等专项活动,打造技能人才成长平台,把技工院校办成企业职工培训、输送后备人才的基地,把企业办成技工院校的实习实训和安置就业基地。
三、强化措施,切实做好今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
关于今年的工作,省厅专门下发了要点,明确了今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根据新的职能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两项工作列入了职业能力建设职能范围。4月8号,部里还将召开全国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会,今年的工作将根据部里的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充实。下面,我先重点强调几项工作:
(一)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扎实推进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实施
最近,人社部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共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13号),并召开视频会议,对今年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做出部署。今年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总体要求是:以促进就业和服务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下大力气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今年的工作重点是:一是要更加注重突出重点,认真抓好企业在岗农民工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等重点培训任务。二是要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和技工院校的职业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强化企业培训机构能力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做好上岗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三是要更加注重培训质量。大力提倡和推广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促使职业培训实现和市场与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今年,张省长提出,要重点抓企业在岗培训,把促进就业和缓解企业用工紧张严峻形势对接起来。四是要更加严格落实资金管理制度。部里刚下发一个通知,要求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监管,职业培训资金都属于就业专项资金。部里通知明确提出资金管理的“五项制度”:即资金拨付管理制度、资金使用监督制度、资金拨付公示制度、资金支出结果报告制度、资金监督管理质询、问责和跟踪反馈制度,这“五项制度”我们要严格执行。各级人社部门分管特别职业培训的同志,一定要严格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管事,绝不能够允许任何机构和个人套取、骗取、挪用、贪污培训补贴资金。最近,国家加大了对就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各地要积极配合财政、审计部门,严格按照中央关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畅通监督渠道,强化信息公开,确保资金安全。我一再强调,希望大家不要出事,一旦有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于己、于事业都不利。今年,全省特别职业培训任务是15万人,省厅将按照人社部13号文件要求对今年的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二)以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
高技能人才工作是引领和带动职业能力建设事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始终是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关于这项工作,我在每年度的工作会上都反复强调,但这项工作没有完全突破,企业主体作用没有发挥;政府主导激励不够;学校培训实力不强;服务平台不通畅。今年要更加强调,重点推进高技能人才工作。
第一,建立协调机制。去年会议布置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三项任务:要召开高规格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要出台高技能人才工作有关政策;要广泛开展竞赛和表彰奖励活动。有些市州工作推进缓慢。希望今年全省都要高举高技能人才工作这面旗帜,而且要利用好国家和省第二届人才工作会议召开的良好工作氛围,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视,建立工作协调机构和督查机制,真正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部门主管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使高技能人才工作高端带动职业培训,促进就业,提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
第二,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实施。今年,我省要召开第二届人才工作会议,组织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具体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一是加快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优质、高效服务平台,提供工作活动支撑。今年,我们要组织技工院校和省内外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校企合作联盟,从招生、教学、实习、就业“一条龙”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校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二是全面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发挥行业和企业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今年,将在我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中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建立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推进评价模式的创新。三是实质性推进技工学校教学改革。围绕技工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学生实习与推荐就业、师资交流与生产实践、职工培训与技能提升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努力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相对接。四是进一步推进在省内大中型企业中建立技工院校学生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作用,加快培养紧缺型技能人才,为提高技能人才对企业的贡献率提供支撑。
第三,开展系列表彰奖励活动。今年,按照部里统一部署安排,组织参加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第二批中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评选活动。开展“省技能大师”、“省技术能手”和“省首席技师”评选表彰活动,做好推荐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专项津贴工作。
(三)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突出技工教育培养特色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又是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的主阵地。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突出特色,提高技工院校对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的基础服务能力。关于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去年召开了专题会,今年要抓好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出台《关于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实质性推进22所技工院校的13个重点专业建设和“一体化”课程改革。二是加强专业设置备案管理,从专业源头上撬动对企业紧缺技能人才的培养。开展“一体化”教师培训和综合素质课教师教材教法培训,开展评估督导检查,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做好“十二五”国家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国债资金项目规划、认真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免学费政策、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和国家助学金资格申报和审批、助学金发放管理等工作。四是拓宽招生思路。目前,技校毕业生出路很旺,供不应求。招生已经成为技工院校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必须进一步拓宽招生思路。技工院校招生生源不应该仅仅是初、高中应届毕业生,还包括企业的保送生、委培生,农村的初、高中肄业生等,高级技工学校要重点以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要进一步加大定向招生比例。现在,我省技工院校定向招生比例达到50%的不多,希望各技工院校学习借鉴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更新观念,打开思路,采取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促进招生。
(四)以“质量”建设年为主题,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社会公信力
近几年,随着鉴定工作的快速发展,鉴定事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鉴定工作越是处在大发展阶段,越是要切实树立“质量优先、兼顾规模”的工作理念,强化“三个转变”的措施,即抓发展向抓规范转变,抓规模向抓质量转变,抓市场向抓品牌转变,确保鉴定过程中的管理质量和鉴定结果上的内容质量。今年要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第一,开展一项“质量”建设年活动。省厅将今年定为全省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建设年,把规范工作程序、加强考试管理、建立督导制度和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这项活动是今年鉴定工作的主线,围绕这条主线,要开展一系列活动。省厅制定下发了“质量”建设年活动实施意见,希望各级鉴定机构按照省厅的统一要求,抓出实效、抓出特色。
第二,健全“两个体系”。一是健全职业技能鉴定多元化评价体系。今年,部里要求进一步健全职业技能鉴定多元化评价体系,推广社会化考评、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和技工院校课程认证等多种模式。省厅今年将选择10家中小型企业、5家民营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全面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二是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鉴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是按照部颁统一标准,采取多项质量监控措施,实行鉴定工作流程规范运行,促进鉴定质量标准化管理。今年,要在全省10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中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目前,全国还没有一家县级鉴定机构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希望我省县级鉴定机构积极申报,首开先河。各级鉴定机构要积极参加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使我省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整体上台阶。今年,还要重点推进在线考务管理工作网建设,实现全省市、州、县与省厅在线考试网络视频链接全覆盖。这是条硬措施,今后通过省鉴定中心智能化考场总控室可以对全省各市、县每个智能化考场考试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联网查询系统建设,加快推进行业企业证书实行备案管理。
第三,积极拓展“三个工作领域”。一是要积极开展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院校设立鉴定所(站)。进一步扩大普通高等院校全国统考规模。积极为高校学生特别是见习高校毕业生提供鉴定服务,根据高校毕业生需要,组织专场职业技能鉴定。二是要做好特殊群体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做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鉴定服务工作,进一步向乡镇和村组延伸。做好农村实用人才鉴定服务工作,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特点和就业需求,推进农民工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三是要大力推广在线考试。在全省推广30个职业在线考试,实现理论考试机考。
(五)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强化整改措施,促进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健康发展
民办培训学校是职业培训的一支重要队伍,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面对日益壮大的民办培训队伍,在发展中抓好规范管理,在规范管理中促进发展,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紧迫。今年,对民办培训学校管理重点是依法规范,强化日常管理。
第一,明确责任,强化监管。目前,我省民办培训学校发展较快,加强日常监管非常重要。按照全省民办培训学校分级管理规定,省厅将出台加强省直管民办培训学校管理的意见,把省直管民办技工学校和民办培训学校评估认定等日常管理工作分别交由省技校教研室和省鉴定中心承担,目的就是通过明确职责,加强监管,促进民办培训学校依法办学、规范办学。各市州可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情况,加强对本地民办培训学校的日常管理。这项工作是根据部里“三定”方案职能调整过程中,把民办培训学校的评估认定交给事业单位和中介机构,省厅按照部里“三定”的要求,也进行了调整。
第二,加强服务,引导规范办学。这几年,民办培训学校在发展中,一些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虚假广告欺诈、恶性竞争、无序转让、违规收费等方面。这里强调一点,对民办培训学校的无序转让要严加管理,有些学校一年转让两次。这些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我省民办职业培训将失去社会的信任,丧失应有的地位。今年,省厅将对民办培训学校实行“星级”管理,推动民办培训学校规范办学,在社会上树立一批管理规范、质量较高、群众信服的诚信办学典型,扩大民办职业培训的社会影响,提升民办培训学校的社会形象。我们作为民办培训学校的主管部门,有责任做好服务指导工作。要帮助民办培训学校在建设用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以及落实教师、学生各项待遇等方面都要做一些有效服务和对接工作,鼓励民办培训学校做大做强。
今年,围绕职能调整,还要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部里马上要开会部署这两项工作,我们要按照部里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做好调整、规范、管理等各项工作。
四、求真务实,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压力更大。在这里,我就工作的落实问题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立足大局,谋划工作。当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和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我省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各地要把职业能力建设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发展战略的大局中来认识、来谋划。首先是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明确工作思路,合理制定规划。如何立足大局,服务中心,我在前面已经讲了,希望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还有各职业培训机构,都要把自己的每一项工作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去,一定要和当地的用工需求、企业发展需求、产业发展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去年,在油田开展了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企业一线职工,对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非常认同,深受鼓舞,大家都希望这项工作能够广泛深入地推进。下一步,要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首席技师选拔、技能状元大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校企合作等方面有所突破。希望今天到会的各位局长,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当地技能人才用工需求,抓好落实,部署安排好工作,通过推进这几项重点工作的突破,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二是要上下联通,提高效率。现在有个不好的现象,工作部署和上情下达、下情上报节奏非常缓慢,有些工作,时间一错过,上级精神没吃透,下面情况没有掌握到位,容易造成工作断档。所以说,工作部署不能停留在会上,我们调研时到基层问情况,一问三不知,情况不明,心中无数。现在有些局长给我提意见,虽然很尖锐,但我很高兴,因为你提意见,说明在思考,他不思考,不提意见,说明工作没有开展,什么也不关心。要强化时间观念,加快工作节奏,破除“拖拉、等一等”的慢作风。首先省厅要做好表率,切实改变工作作风。要上情快下达,下情快上报,任务要快分解,措施要快出手。现在,很多工作布置下去后,落实不力,要严格目标责任管理,进一步强化任务到人。会上还要签订特别职业培训责任状,各地要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推进工作,不能只是走形势,责任状签一时锁一世。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点,今年,按照省委的要求,市州和各县市将分别面临机构改革,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确保职业能力战线的干部职工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因为上半年有几大任务,包括部署安排今年的工作,去年第二批特别职业培训和今年的特别职业培训的落实,首席技师选拔,上半年还要进行机构改革,希望大家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推进。
三是要加强日常监管,规范程序。我省职业培训学校和鉴定所(站)量大面广。现在,关键是不能让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日常监管落空。今年,要把民办培训学校日常监管纳入管理重点,进一步加强诚信建设,在社会上树立一批管理规范、质量较高、群众信服的诚信办学典型。
四是要严肃纪律,确保资金安全。今年,国家加大了对各项资金的专项审计力度。从年初开始,已全面部署对专项资金的审计检查,并对检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最近,媒体也陆续进行了报道。目前,特别职业培训还没有出问题。在这里,我想再次强调。希望各市州分管领导要把资金安全问题放在工作首位,明确有关当事人、责任人,严格管理,规范程序,要切实加强自律,做到警钟长鸣,确保资金安全。希望大家自觉遵守中央和省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自尊自重,接受监督,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不违法乱纪,不踩高压线。关于职业培训的“两大问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是个长期任务,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在不断变化。资金的安全问题是最大的一件事情。
同志们,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新起点,明确新思路,抢抓机遇,务实创新,努力开创职业能力建设事业新局面!
谢谢大家!
10.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实践探索 篇十
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政治支柱。领导班子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与兴衰成败。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并存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就必须要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近年来,尼勒克县委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严格落实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始终把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作为促进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监督一级的建设工作格局,培养出了一批政治敏锐、敢想敢干、求真务实、勇于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为尼勒克县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懈努力,全县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一、主要做法
(一)配班子求精。兵在精不在于多,将在谋不在于勇。多年来,历届县委都将配备一支精干管用的各级党政班子作为抓领导班子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选任、配备高效精干的各级党政班子。一是严把考察关。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要选配进党政班子的人员过好标准关:即以《条例》规定的领导干部的六项基本条件和七项任职资格为标准,作为衡量、评价、选任干部的基本尺度,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作风扎实,领导能力、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干部纳入视野,并突出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程序办事:即按《条例》规定环节,做到一步不缺,一步不错,一步不变通。对没经过规定程序的,一律不考察、不研究、不讨论、不呈报,对违背干部任用程序的现象,及时纠正。把好监督检查关:即坚持将《条例》规定的干部工作十不准贯穿于选任干部的全过程,实施了选任干部《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杜绝了选任干部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二是严把任职配比关。在考察的基础上,在班子成员的搭配上始终坚持将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班子成员优势互补,结构合理,整体合力强。首先是做到班子气质上的搭配合理,即做到刚柔相间,把善于做思想工作、性格稳重的同志配置到党委班子中,把性情刚直的同志放在政府班子中任职。其次,注重文化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合理搭配。依据班子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及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对班子成员进行文化、专业知识结构的合理搭配,达到班子以强带弱,整个班子充满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态势,使班子充满生机与活力。第三注重年龄、民族比例的合理搭配,按照老中青和各民族都有适当比例的原则,使班子在年龄上形成梯次,在民族搭配上形成特色,发挥班子内部的传帮带作用。自2000年以来,先后提拔任用进入班子的128名科级干部,全部进行了任前公示,其中56名新提任的干部实行了一年的试用期,对2名因公示期间群众反映有经济问题的干部暂缓使用,后经查属于诬告而继续上岗;44名30岁的干部进入了各级党政班子,班子成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1,少数民族干部占54,使班子充满了朝气,富有开拓创新思想。
(二)带班子求强。一个班子的党性强不强,工作作风扎实与否,群众基础好不好,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上级部门的传帮带是有很大关系的,之所谓上行下效。多年来,尼勒克县委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身先士卒,在领导班子建设的传帮带中走出了一条独有的路。(1)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在重大问题和决策上充分发扬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一言堂,不搞少数人说了算,充分听取一般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坚持走群众路线。特别是在有关人事变动和事关改革发展重大决策问题上,坚持把发扬民主放在首位。县委在制定2003—2008年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工作中,先后派出3个调查组深入全县13个乡(镇)场、79个村(队)和11个牧业点的1201名党员和3000名群众、120名“三老人员”家中进行实地走访,在广泛听取农牧民群众和生产一线干部职工党员意见的基础上,并特从自治区、自治州邀请农、林、牧专家进行会诊后,提交县四套班子充分讨论,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和广泛的民主性。(2)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县委、政府近年来,在全县各级党政班子中明确表示,无论什么单位、无论什么人,干工作都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能搞异想天开,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于违反工作规定,置党和人民利益于不顾的发现一起查办一起。自2000年以来,对8名工作能力强,工作作风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干部推荐任用到了副县领导岗位。(3)端正学风。县委中心组坚持每月一次集中封闭式学习制度和乡(镇)场党政班子周五
学习日制度,鼓励各级干部职工通过各种学习培训渠道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政治理论水平,坚决杜绝学风不正的现象。(4)狠抓生活作风。自2000年以来,县委先后出台了《尼勒克县党政领导干部及配偶子女廉洁自律暂行规定》、《尼勒克县机关小汽车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和《尼勒克县党政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办法》等七项制度,实行对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的全方位
监督。最近,对全县部分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因违反住房制度改革,多占房占地行为正在进行清退处理,有效地促进了领导班子作风的全面建设和提高。
(三)育班子求活。一是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实施创建“六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支部工作,使全县基层组织建设整体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到2002年,全县共创建达标“六个好”乡(镇)场党委9个,“五个好”村(队)党支部56个。二是培训方式求活。在干部培训工作中,既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培训主阵地的作用,对干部大批集中进行培训,又利用异地交流、疆内外挂职和疆内外考察学习等形式进行多渠道的培训,同时,鼓励党政干部通过电大、函大进行学历进修,达到提高干部的综合能力。自98年以来,通过各级党校培训的党政领导干部达3245名(次),128名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了自治区、自治州的中青班学习,4名县处级干部到内地挂职锻炼,21名科级干部赴疆内外挂职锻炼,先后6批400人赴疆内外进行了参观考察学习,215名干部进行了交流轮岗锻炼。三是培训内容求活。培训内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增强干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适用性。近几年来,先后通过各级党校对1747名(次)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等政治理论性培训,对251名干部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对319名干部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419名干部进行市场经济理论的培训和对509名干部进行了WTO知识的培训。四是培训方法求活。我们通过外出脱产学习、各级党校集中授课、通过远程录像授课、现场观看电教片以及开辟网站等多种形式进行干部培训,改变了以往培训工作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培训工作趋于大众化、经常化,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洞察力,增强了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管班子求明。凡事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本着公生廉、廉生威的思想,对各级党政班子进行公正严明的管理。
(1)抓班子的考核。一是完善考核管理机制:针对干部考绩评价体系存在着不科学、标准不明确、内容不全面、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尼勒克县于2000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尼勒克县直机关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暂行办法》、《尼勒克县乡(镇)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暂行办法》和《尼勒克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暂行办法》等,并依据以上三个《办法》,分别制定了同一班子中不同职位的领导干部的考核细则,使考核机制更趋于合理。通过这种考核制度的完善,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较好。例如2002年,在评选经济建设先进集体中,尽管地处县域西部较贫困的乡——苏布台乡的综合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远低于中、东部属倒排在后的乡(镇)场一大节,按以往的评比标准,当应名落孙山,但它却因各项综合指标排在了西三乡之首而获得本尼勒克县经济建设三等奖。这给西部三乡党政班子带领全乡人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增添了足够的信心。二是狠抓考核制度的落实。每年初,县委、政府分别与各级党政班子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明确各自一年的奋斗方向和奋斗目标,年底,由县委、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责任书的各项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评比验收,针对验收评比情况,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前三名进行奖励,倒排第一的进行重罚,对连续两年倒排第一的,除对班子进行必要的调整外,视责任大小分别给予班子成员予以告诫或待岗处理。近两年来,先后有8名科级领导干部受到了告诫,有1名正科级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职被降为一般干部,对2名副科领导干部给予了待岗处理。
(2)抓班子的管理。一是完善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自2000年以来,县委先后制定出台了《尼勒克县党政领导干部外出请销假制度》、《尼勒克县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暂行规定》、《尼勒克县公众评议党政领导制度》和《尼勒克县党政领导八小时外监督管理办法》等十余项干部监督制度。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效果较好,达到了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约束人的目的。二是疏通干部出口,建立干部下的机制。推行待岗制、聘任制、竞争上岗制等多项疏通干部下的机制,激活了干部队伍的整体效能。2001年,对1名通过竞争上岗后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干部及时从现职中调整了下来,对10名长期政绩平平的领导干部给予了改任非领导职位的处理。三是建立组织人事与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及公安司法等执纪执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并聘请20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作为领导干部8小时外社交圈、生活圈的义务监督员,基本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领导干部全方位监督体系。
二、取得的效果
(一)各级班子政治敏锐性强,具有驾驭全局的能力。近几年,先后在县、乡、村自上而下地进行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教育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教育,投入的时间之多,精力之大,全县各级班子受教育面之广之深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所未有过的。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党政班子成员的政治敏锐性,明确新疆作为反分裂斗争最前沿,进一步增强了各族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为维护边疆的稳定与发展巩固了思想防线。这从在处理受伊犁“2·5”事件影响的我县各个非法宗教活动事件和处理邪教法轮功事件中,表现出了各级党政班子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行动果断的较强政治敏锐性中可以看出。自1997年以来,先后捣毁地下讲经点5个,捕获各类非法宗教活动人员35人,处理8名非法宗教教职人员,破获了一起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地下修炼案,教育转化完38名法轮功习练者,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各级班子整体合力强,思路敏捷,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以县委班子为核心的各级党政班子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呈现出了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强,集体智慧敏锐的特点。县委班子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在全面把握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创业敬业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提出了尼勒克县总体发展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振奋精神,明确思路,突出重点,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按照“围绕一个中心,调整两个结构,培育三条产业链,实现一个目的”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畜产品强县、旅游富县、科技兴县战略,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2002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为47364万元,较上年增长8.4;财政收入达1716万元,较上年增长28.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加100.7元,达到2082元。精神文明取得丰硕成果。2002年,尼勒克县被自治区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先进县。
(三)各级班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意识强,富有朝气。尼勒克县由于受历史和地缘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较慢,自1985年以来被国家列为国家级贫困县,经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后,2001年又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县,面对困难,尼勒克县历届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97年以来的党委和政府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的雄才大略,在贫穷的山城带领14万各族人民与天斗与地斗,向贫困挑战,短短的五年使昔日的贫困景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1)城市建设迈向现代化:自1997年以来的五年,城市道路建设总投资949.16万元;城镇居民住房总投资7040万元;形成了环城路内以水泥硬化路面为骨架的东西二条主街和南北两条主街,各巷道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城市网络。同时,县城供热、供排水、通讯、园林绿化等配套工程也日趋完善,结束了昔日尼勒克“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2)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共投入各种持贫资金1975.3万元,共开发了73项扶贫项目,累计脱贫1098户6728人,其中,将中西部四个乡的近300户贫困户整体移民至木斯乡幸福村一项工程就达700余万元,受到了国家扶贫委的充分肯定;(3)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一、二、三产业已由1997年的67:17:21调整为2002年的46:18:36,种植业结构调整已由1997年的粮经比例88:12调整为2002年的42:58。
【领导能力建设的检验标准】推荐阅读: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10-10
领导应具备的能力07-28
领导干部的工作与能力11-21
论领导者的能力和素质11-02
提高集体领导能力的几点体会06-26
提升领导干部能力07-18
提升领导干部本领能力09-12
领导者核心能力11-30
某大学领导能力协会模拟活动方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