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注重德育(共14篇)
1.数学课堂注重德育 篇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总的要求,也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指挥棒。新的课程标准在总要求的指导下,分别就数学学习内容、数学学习活动、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现就这三方面结合小学数学第三册《8的乘法口诀》一课,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信心培养的问题。
一、通过数学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其生活的环境不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决定了我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多样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单一模式的学习内容,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和疲乏,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导致学生不能积极有效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8的乘法口诀》是在1-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学习乘法口诀的一定基础,也逐步摸索到乘法口诀在文字叙述上的一些规律。因此,我们先采用电脑显示:从岸边跳入水的`一只、二只……青蛙,学生跟着朗诵在幼儿园时就已熟悉的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来复习已学过的口诀和揭示本堂课的新知“8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用问题的形式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现实的、有意义的,更富有挑战性的内容便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了已学的旧知识作保障,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充分的自信,积极参与的渴望,自觉主动地融入教学学习之中。
二、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应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数学,在这些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学生的个体需求也呈现多样化,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穿插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以满足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需求。《8的乘法口诀》一课的重点是记忆8的乘法口诀及其应用。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无意注意仍是学生的主要注意,因此设计了让学生数1只螃蟹几条腿,2只呢,怎样列式,并根据以前的知识学着编口诀。学生编出来以后给予充分的肯定,剩下的8的口诀让8个学生组成一组,每人手里一只螃蟹来共同合作完成,在抽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完成8的乘法口诀。这时发现全班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抽了几个平时成绩稍差些的学生,回答正确后脸上露出颇为洋洋得意之色,一是为自己找到了新知识的答案,二是为自己学会了新知识而从心里感到快慰,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自信得到了培养,更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下一项学习活动中。教师再因势利导,开展“买东西”的活动,学生们更是大胆踊跃地参加,让整堂课达到了高潮。
三、通过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们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由老师来一肩承担,造成了评价模式的单一性。在《8的乘法口诀》中,我们在这方面作了有效的尝试;学生评价学生,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从同学的角度发现自己的成长。在小组编口诀时,我发现一个学生在做“4只螃蟹几条腿时,是这样做的:列式8×4,四八三十四条腿。”这时我没有急于作出评价,问旁边的学生:“你觉得他的回答怎样?”“老师,他的式子对了8×4,但计算结果错了。应该是在8×3的基础上多了一个8,用三八二十四加8等于32。”学生的回答太妙了,我不仅为他鼓起了掌。在买东西的活动中,有个学生付错了钱,我问:“你觉得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这个学生低垂着头说:“很不好,糟透了。”我再让他的同桌评价一下,“他虽说付错了钱,但他是第一个冲上讲台参加活动的,他真大胆!”这时,付错了钱的学生用怀疑的眼神望着我,我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开展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不仅能从教学模式上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更关键的是还能发掘老师所忽略的细小环节和微弱的闪光点,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信心。
在人的一生中,要经历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无论我们身处何境,自信,都会促使我们奋勇向前。我们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正值培养自信心的好时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在生活和学习中时时处处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要持之以恒。
2.数学课堂注重德育 篇二
关键词:课堂教学,理论建设,德育水平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 都在为建设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孜孜不倦地探索前进。我们在教学中要将课堂还给学生, 将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从学生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从理论方面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 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 他的这种教与学同步进行的教学理念对于我们打造思想品德教育、建设德育高效课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认为, 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建设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实践。教学中, 学生的学才是中心, 所以, 我们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学生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明白了学习的最终目的, 才会主动地去学习、研究问题, 如果学生不明白这个道理, 那他们就是被动的学习。因此, 在这点上, 教师必须明白, 否则教学行为就是单方面的行动。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 只有这样, 才会在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建设上不会走弯路, 才能有所作为。
二、从教学方法上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一) 从学校层面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保障建设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任何一项教学工作的实施都离不开学校的制度建设, 科学合理的制度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无限激情, 使他们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也就是说, 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方面, 制度是保障, 是指路灯, 是催化剂。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学校必须成立考核领导小组, 制订一整套的方案, 然后结合方案的实施力度、教育教学取得的成效、学生的素质、教师的积极性等方面来考核和评价制度的优劣与不足, 以此来修正制度, 并在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检验中完善制度。制度完善了, 那么对于每位教师的量化打分、评先、晋级等就有章可循、有理可据了。
(二) 从教师层面开展各种教研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集体备课是传统的教研活动形式之一, 这一活动开展好了, 可以迅速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为建设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确保思想品德高效课堂能够顺利开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我发现有的学校没有将这一活动很好地执行下去, 往往是虎头蛇尾。要打造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学校就必须把集体备课当作一项制度, 长抓不懈。每周应确定一个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来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时, 教师可以畅所欲言, 对教学内容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相互交流。在集体的智慧下, 教师把握了教学的方向、考试命题的动向。这样, 教师心中明白了, 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除了集体备课外, 还有很多的形式,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 从学生层面掌握学习的技巧, 提高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 我们才能说教学的目的达到了, 否则教师教得再好, 都是纸上谈兵。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几个经常用到的学习技巧。需要注意的是, 不管采用哪种方法, 一定是自己所熟悉的, 能够灵活运用的方法, 一知半解或者是完全不了解的方法忌用。也就是说, 所采用的方法务必要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相一致, 这样才能发挥其效应。另外, 方法很多, 适合自己的很少, 教师要慢慢找到切合自己情况的方法, 如此反复试验研究, 这样用起来才得心应手, 学生也才容易学到知识。
三、建设德育高效课堂的远景
对建设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研究其实是一种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是基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教学研究, 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方面有独特的效果。所以说, 建设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意义是深远的。我在教学中体会到, 德育高效课堂的建设很不容易, 教师感觉很好的课, 在学生那儿恰恰不是最好的;教师在那里津津乐道, 而学生却昏昏欲睡。所以, 建设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要真正掌握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内涵和精髓。建设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可以培养优秀的教师,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增强教师的教改能力, 巩固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效率上去了, 学生的负担就减轻了, 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一旦提高了, 课堂气氛也会很活跃, 这样, 学生的学风就正了, 学习的积极性就强了。
总之, 教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 而学生的学又是教师教的出发点, 这种循环往复的教学过程全靠建设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来支撑。所以, 打造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就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我们必须把它做好、落实好。
参考文献
[1]许方豹.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讨[J].阅读与鉴赏旬刊, 2011 (9) .
3.注重数学应用 延伸有效课堂 篇三
一、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应用意识
一些数学问题的引入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如采用实物、模型、挂图,或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便让学生接触有关的对象,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在教师生动形象地描述的基础上,对今后学习、生活、工作有用的内容,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中特别要使学生了解所学价值和背景。学生应当看到数学什么时候被应用,以及如何应用,而不是得到它们将在某天被用到的许诺。在提出和研究问题时,教师应强调把数学应用到现实世界中以及与中学生有关的其他环境中的问题上去。例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修建某扬水站时,要沿斜坡辅设水管,这实在是一个施工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从剖面图看到,斜坡与水平面所成的∠A可用测角器测出,水管AB的长度也可直接量得,当水管铺到B处时,设B离水平面的距离为BC,如果你是施工人员,如何测得B处离水平面的高度?有的同学提出从B处向C处钻个洞,测洞深。有的同学反对,因为根据实际情况,这样做费力。有的同学又说,因为这不是费力问题,C点无法确定。教学时应该注意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去解决:BC=AB·sinA(AB、∠A均已知)。
二、强化引导,增强自主应用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学习数学的方法仍习惯于上课听老师讲解,忙于不停地做笔记,到做作业时,同笔记上的内容进行对照,问题也就解决了。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学习模式,老师上课讲得越多、覆盖面越广,则自己会的就越多。学生在学习中虽然有所感知,基础知识却不扎实,被动硬性地接受大量数学知识信息,但理解却不深不透,识记也不够全面和准确,灵活运用更谈不上到位,导致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效果不够理想。一旦脱离了老师,遇上一些富有拓展性或是研究性的问题就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了,于是放弃者居多。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不妨交出“权力”,多给学生留出时间,加强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加强对知识的应用,让数学应用落到实处。例如,在复习轴对称的知识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条河的同侧有一个村庄A和一处仓库B,某天仓库突然失火了,村民们从家里出发,提着水桶到河边拎水去救火,那么应选择怎样的路线比较合适?因为前面做过类似的习题,所以同学们很快给出答案。作出点A关于小河l的对称点A′,再连结A′B交l于点P,则折线APB即为村民行走的路线。我问同学们:“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我也没说什么,只是说:“你们还可以再交流交流。”刚开始,教室里嚷声一片,都说:“这有什么好讨论的,不就是APB吗?”慢慢的,教室里的声音小了一些,同学们开始投入思考交流当中,再后来,教室里的声音又渐渐大了起来,这时我问:“同学们有没有新的看法?”有十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我请其中一个同学发言,她说:“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发现还有更合适的路线,考虑到装满水的水桶比较重,提着桶行走不便,应该缩短提水的路程,我们的做法是作BQ⊥l,垂足为Q,连结AQ,折线AQB为更合适的路线。”我:“同学们赞同她的看法吗?”绝大多数同学都表示了同意。经过这样的问题的讨论,同学们加强了实际应用的意识。
由此我感到学生感知、理解和掌握教材,还只是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只有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了实际问题,才真正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整个过程。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才符合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学生学得的基础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加深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已具备的各种数学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也只有在运用的操作中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与提高。
三、拓展课外应用实践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在上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后,我布置学生自己完成《课题学习:吸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适当的主题,自主设计调查方案、开展调查活动、进行数据的处理并写出调查结果。教师在这期间起组织作用,并不做具体工作,但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调查活动。在学生亲身经历调查活动的全过程的基础上,再一次提高认识,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统计观念,会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有关的问题,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篇四
作为数学教师,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要重视发挥任课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作用,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努力促进学科知识教学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寓德育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现行的数学新版教材中,拓展阅读介绍了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及一些相关的数学家的故事,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素材。此外,笔者在平时讲授时,结合国情,在生产总值、钢产量、粮食产量的增长等国情资料上寻找接合点,编拟富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了解国家经济增长,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二、利用相关的数学问题渗透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
数学应用在生活中经常可见,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应用联系,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思想教育。当前,在青少年中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比较淡薄,颂扬公民美德,渗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需提倡发扬。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编拟这方面的应用题,有助于渗透这种传统美德教育。如为鼓励节约用电,某地对用户用电收费标准做如下规定:如果每月每户用电低于100度(含100度),那么每度电价按0.53元/度收费;如果月用电量在100度—400度的部分,电价每度加0.03元;月用电量超过400度的部分,电价每度加0.10元。某户居民在两个月分别用电98度和280度,他这两个月应分别缴纳电费多少元? 在讲解这个例子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计算以上例中的结果,对照不同的收费标准,会采用哪个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是省电的那种情况。然后笔者要求学生以后要节约水电,提倡低碳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数学是一门系统严谨、论证严格的学科,要求运筹有章、计算有法、应用有方、分析有规,要求人们不可违背数学的科学规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着意引导学生分析、推理、概括、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做到步步有据可依。通过对数学规范解题的训练,严格要求书写认真,有错必改,使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作风,明白数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欺诈,需要的是诚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笔者在讲授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画函数图像的知识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确定点位置的工具,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就可以将这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确定下来。在上课时把教室当做一个平面坐标系,每个学生给定自己的坐标。笔者指出,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可以认为存在着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像平面内的点一样,都有自己的位置,也都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位置来发展自己。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成为有用的技工类人才而努力学习。
四、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技工学校的数学教材中含有极其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授业与传道有机结合,不仅让学生深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还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不仅能用静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更能用矛盾分析的观点全面地看待周围事物。数学教学中可渗透以下观点:(1)运动、发展的观点。在数学中,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而产生、归纳、发展、应用的。(2)对立统一的观点。如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在解某些系数中会有字母的方程组时,可视未知数为已知数、已知数为未知数;这些方法就是对立统一观点在数学中的具体运用。(3)量变质变的观点。数学对象的运动、变化过程,往往也是一个量变质变的辩证过程,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尽量创造条件,如使用彩色粉笔作图,或利用电化教学手段,把其间的关系表现得更为生动逼真。(4)普遍联系的观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内部的诸因素都是互相联系的。在我们充分展示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过程中,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悄悄地注入学生的心田。
五、重视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德育教育
要求学生做到学习上自我检查,行为上自我修养,活动上自我组织,纪律上自我约束,生活上自我管理,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任务,使他们能较早地形成集体主义观念。教学活动是我们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途径,也是我们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每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我们向学生渗透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时机。
5.数学课堂注重德育 篇五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数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灿烂的发展史,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在数学教学中,许多生动有趣的例题都有着丰富的资料与素材。小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要向学生展示我国博大精深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圆周率”“分数除法法则”,要使学生知道我国的“圆周率”的发明者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祖率”的值,并且要比西方国家早一千年之久。还要使同学生知道“陈景润”“华罗庚”等在数学领惑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在数学课堂上渗透这些人在数学领惑做出的`杰出贡献并树立起榜样,发挥榜样的作用,使学生们通过数学的学习,认识我国的五千年文化,认识到数学领域领先于世界的创造与发明,使同学们升华起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起从小立志报效祖国的宏伟大志,从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起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热忱。
6.数学课堂注重德育 篇六
摘要:德育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基础。小学是奠定人生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基础的时期, 因此, 在传授知识之前, 这个阶段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传授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精神。”这实际上是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德育要求, 也就是要求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启蒙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科学文化的素质。数学课堂和德育教育进行有机整合, 不仅是纸面要求, 更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德育活动; 小学数学; 有机整合;
新的课程目标对九年义务教育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小学这个人生中最初接触社会的阶段里, 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操要远比传授前人的知识和经验重要得多。这种精神在教育目标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 在数学学科方面也提出了德育要求。很多人一直认为, 所谓的德育教育就是思想品德课程, 是很多学校一个星期只有一节、很多时候还会被主要科目的老师占据的可有可无的课程, 但这绝对是误解。德育教育并不是单纯干瘪的思想品德课, 也不是只有在品德课上才能进行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上, 德育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德育活动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小学的德育教育很少接触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样看起来“高大上”, 而实际上相当空泛、不容易理解的内容, 而是更基础一些的诸如树立正确三观、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道德准则等平凡而普通的事情。而小学数学课程设立的目的中教导知识是次要的———比起更高深的知识内容, 课本里安排了更多的应用题、奥数题正是明证———最重要的还是希望学生在这个时间段里能够培养出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和优秀的科学文化素养。双方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 德育活动和数学教育绝不应该被割裂开来看待。
二、学校德育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
(一) 教师的重视
在学校的数学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 首先教师必须改变自己固有的偏见、修正对德育的认识。德育教育是必要且方式多样的, 关键还是要看教师是否能认识到德育教育存在的必要性和方式的多样性。只有老师重视起来并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学生才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逐渐成长为心地善良、能力优秀的人。
(二) 课堂教育
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课堂和作业, 因此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最主要、最重要的地点和方式。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并不是空泛的谈论某些跟学生距离遥远的政治偶像、也不是说那些没有实际支撑的大道理, 德育教育本身就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教导的内容也可以涉及很多方面, 如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通过合作解开困难的题目, 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利用数学严密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观点;利用提出困难的问题令学生学会面对困难的态度、培养坚持不懈解决问题的毅力;备课出题时本身就采用具有德育教育功能的`习题, 例如一些计算长江、黄河长度, 喜马拉雅山的高度, 青藏高原的面积等有关祖国壮丽河山的问题, 在教师讲解问题的同时对学生科普祖国美好山河、不同民族习惯等知识, 让学生拥有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内心萌芽最初的爱国精神。
同时, 教师可以在问题中设置问题, 例如说在学习乘法的课堂上, 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两个班级打球赛, A班赢了B班。获胜的A班请B班一起喝饮料。如果一个班的球队里一共有7个人, 裁判一人, 饮料一瓶3元钱, 那么A班的队员平均每个人要出多少钱?”在学生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获胜的A班要请失败的B班喝饮料?”让学生回答诸如“相互尊重”“和平相处”“运动精神”等答案, 在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进行润物无声的道德教育。
(三) 课外的资源
1。 社会调查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在课外, 也可以布置相对应的作业,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德育教育。例如, 在学习统计方面的知识的时候,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类似于统计家里用过的塑料袋、统计自己某段时间内用过的方便筷子等涉及环保问题的物品, 在讲解的时候统计一个班级在这段时间内制造的垃圾队自然环境的污染、进一步计算全国造成的环境污染, 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灌输保护环境的思想内容。
2。 实践操作
课堂上教师能够教导的知识是死的, 只有经过学习、使用、反复复习后得到的东西才属于学生自己。教师在进行课后动手作业的布置的同时就可以进行相对应的德育教育课堂教导的知识有限, 学生自己动手的话能得到更多, 此为万古不变之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课外搜集资料、社会调查等活动中学到更多知识, 如在学习计算面积的时候, 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实地去测算某片土地的面积, 在全程动手测量的同时, 不仅可以学习如何计算不规整土地的面积, 更可以与此同时学习到农业的相关知识, 进一步学到应该珍惜粮食的道理。
(四) 学生实践成果
教育并不是单方面的教师输出知识、道理、价值观, 学生被填鸭般的被动吸收。单方面输出的教育得不到最优的结果, 互动是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数学课堂上, 学生德育的反馈主要途径在于考试活动中的诚实与否。考试不作弊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而在试卷上很容易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这个学生是否是个爱偷懒的人、爱耍小聪明的人、诚实守信的人、勤奋刻苦的人, 这些内容在试卷上很容易体现出来。从中教师相对易于得出平时进行德育教育的成果究竟如何。
(五) 创新评价方式
因为中国的考试制度, 对学生的评判标准很容易陷入“成绩就是一切”的怪圈。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 然而在应试教育下很难有其他更公平的评价方式。在我国现阶段社会背景和国情的前提下, 想要改变这一点是不可能且不现实的, 盲目跟风西方, 只会越改越糟。因此, 最重要的还是教师需要改变平时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尽量避免做出类似于“你真聪明”这样强调了天赋的评价, 而是应该改为“你真努力”“你真善良”等称赞学生后天的努力、为人和所得到的成果的评价。
教师需要更重视学生能够做出改变的后天因素, 如勤奋、认真、严谨、善良, 因为这些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做出改变或变得更好的要素, 而天赋则是无法改变的。重视后天因素的学生才能够比别人更加积极地砥砺自我, 最终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三、总结
德育活动是培养一名学生人生价值的重要教育行为, 这种教育不应该仅仅只存在于一两节不受学校重视的课堂上, 而应该是每一科目、每一位教师都注重的重点。数学是一个看似理性冰冷的学科, 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学课上就不可能进行德育活动了。在数学课堂上能够进行的德育活动有很多, 这需要每一位教师重视起来, 正确而积极地看待德育活动和智育活动之间的关系, 在课内和在课外双管齐下, 最终能够做到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同时进行知识和品德的双重培养。
参考文献
[1]焦辉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点点滴滴[J]。科学咨询, , (06) :39—40。
[2]石生有。小学数学课程中渗透德育的践行与思考[J]。小学时代, , (11) :44。
7.数学课堂注重德育 篇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 实施了新课程标准, 教材建设的权力在逐步下放, 编撰教材的任务各省市地区都有很强的独立性, 从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数学教材来看, 就是在一标多本前提下的省编教材. 纵观我们的册册教材其最为明显的特色是颇具地方性, 区域性很强的教材从内容的生活性角度去思考是极为利于学生进行广泛而又深入探究的. 对此, 我们必须把教材的极具生活化的内容挖掘出来, 好让学生积极主动解决数学问题, 形成数学思想. 笔者所在学校数学教研组的同仁们, 平时的教学总去认真思考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问题, 如, 有教师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 就把学生生活中所涉猎的现象演变为教学的内容: 学校举行拔河比赛, 由初中三年级两个班各组成一个代表队, 并要求每队胜一次得两分, 败一次也是可以得分的, 不过是只得胜一场得分的一半. 要求学生去思考: 本班是想要获取好成绩的, 也就是说22场的比赛中要争取拿到40分, 那么你能够知道我们的胜负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也就是说本班的胜负场数分别应当是多少? 学生对探究这样就发生在身边的生活数学极为感兴趣, 从实际的探究过程看, 学生也显得能够尽快入门, 获取探究的结果也相当的快速. 这样的课堂给人们的启迪意义是深刻的, 因为学生的探究有熟悉的生活做了铺垫就显得便捷多了.
二、过程优化的推进是教学资源力求充分生成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无非就是学生与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以往的课堂教学也离不开教学流程的有效推进, 但那都是教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往前走, 或者就是教师在强行的向学生灌输, 教学的过程不是优化的. 即使教师把课堂预设得十分的精彩, 但我们总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课堂教学过程的学生出彩了吗? 应当说是很少有学生去出彩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永远是毫无生机的课堂, 课堂一片苍白, 学生一直被动, 总不可能露出灿烂的笑容. 应当说如果我们注意了一些课堂细节的处理, 初中学生是极易兴奋起来的. 这需要注意的细节是何从诸多教学实践看, 那就是我们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生成出来的资源. 倘若说我们充分利用这资源, 将这资源再予以发挥, 那么就能够生成出更为理想的资源来. 如, 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课时, 出示了有这样一道题: 某服装厂原有4条成衣生产线和5条童装生产线, 玉树地震服装厂接到生产帐篷支援灾区的任务决定转产并用3天时间赶制1000顶帐篷. 若启用1条成衣生产线和2条童装生产线, 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05顶;若启用2条成衣生产线和3条童装生产线, 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78顶.
( 1) 每条成衣生产线和每条童装生产线平均每天生产帐篷各多少顶?
( 2) 工厂满负荷全面生产, 是否可以如期完成任务?
思考之后, 学生说出不一的说法和答案 ( 答案略) , 多有其道理. 应当说这是学生合作探究所生成的资源, 我让两位学生进行表述, 然后, 再由学生思考后陈述自己的见解, 有的学生说第一种解法符合题目的要求, 用列方程组的方法解答不容易出错有的学生说第二种解法简单, 一目了然, 可以口算出答案, 而且还可以锻炼人的思维等, 经过一番激烈的点评之后, 教者都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
三、过程优化的提升是教学对象力求互动创新性
在学生互动创新的过程中, 最需要做的事情是设计学生互动环节时要摸清学生情况, 对可知之者无须去互动的, 就不要让学生去互动; 而学生没有这个能力去互动解决问题的, 那也不要安排学生互动. 笔者认为找准让学生互动的切入口显得十分重要, 教育教学实践比较有意义地告诉我们: 一般说来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往往多是我们学生进行合作的切入点. 如, 教学平方差公式, 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最需要让学生去合作的, 而事实上这个时段的学生也是十分乐意去合作的. 教学中先出示四道存有一定规律的计算题, 学生很快就计算出结果. 然后让学生进入合作探究的角色: 找出这四道题之间所存有的规律. 很容易发现, 学生这个时候确实是热情高涨的时候, 无论是开始探究, 还是获取到探究结果, 都表现得兴趣盎然. 也同样使我们大家意识到这个时候的互动是最容易出成果的.
教学的过程是动态发展的, 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只要我们从具体的学情, 从发展学生让学生学到有价值数学的高度去思考应对的策略, 教学的过程将会是绽放亮丽奇葩的过程.
摘要: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流程充满活力的推进应当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学工作者所必须努力探求的话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阵地应当还是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益智、高效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1].课堂教学学生的活力呈现依赖于课程学习过程的优化, 作为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学过程优化推进的相关话题, 并去进行充分实践.
关键词:学生生活化,充分生成性,互动创新性
参考文献
8.数学课堂要注重教学交流 篇八
【关键词】数学 情感 交流 和谐 调整 方法
数学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因势利导,及时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学生始终与教师保持紧密的配合。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了解自己的授课效果,以便随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自己的讲授方法和进度。教学艺术的情感性方面,要特别注意师生之间感情的培养。注意用教师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用科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去培养学生的情感。
1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师生
要加强教学的情感性,首要的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师生感情。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上,课堂上都会有积极的反馈,都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师生关系融洽的班级中,老师爱学生,学生敬教师;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积极配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教师往往从学生欣喜的眼神中看到自己的教学效果,会进一步受到鼓舞,使精神保持在最佳状态。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在师生关系比较紧张的班级,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甚至反感。在课堂上,学生一般表现得冷漠麻木,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作反应,教师虽然费劲很大,但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这种氛围中,教师的情绪往往会受到压抑,很难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有的学生往往存在偏科现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与任课教师教学的艺术情感性有关,学生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那位老师的课,这一科目成绩就好。这里有很重的感情因素。
2注重情感交流,妙有情感艺术
日常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交往更多地发生在极平凡、细锁的接触之中。上课时,教师尽量将目光放在学困生身上,让他们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关注;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胆怯、畏缩,用目光去鼓励、支持,批评教育是常事,在批评时我尽量让学生感受教师的一片拳拳之心,真挚之情。批评学生时,根据各人的特点,把握时机,选择不同形式,注意语气、语调,对自尊心强的学生,尽量不公开点名批评;对学困生,不讽刺打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其心服口服。
3以严谨的教学态度感染学生
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思维的活跃程度。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科学地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落实到每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时刻要思考“如何让学生用自己的脑子读书”,克服思维惰性。首先应让学生在听课中产生“共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还要有机地沟通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用学生学过的其它学科的知识来增加教学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使之成为教学的闪光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是一项细致长远的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习,以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
4以和谐融洽的氛围激励学生
什么才是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呢?一言以蔽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课堂气氛就是和谐融洽的氛围,即支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发挥学生互动作用,教师持引导姿态,而不是放手不管,模糊的一团和气。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教师不应把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单纯地看成是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而应视为师生之间情感的和谐互动。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努力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对学生的指导要有计划地进行,在开展活动时,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完成学习过程,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各种积极表现,鼓励创新,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或幼稚的想法,也要给予热烈的赞扬。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诱导学生去探讨问题,多对学生提供一些感兴趣的、并有适当深广度的问题,还要以期待的心情等待着学生思考面临的问题,以帮助的态度给学生点拨和启迪,以饱满的情绪讲解新知识,以关切信任的态度聆听学生的回答。总之,老师应发扬“民主、自由、平等、合作”的精神,在学生之间、在师生之间,共同探讨研究,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学相长,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达到培养学生的合作、集体观念之德育目标。
5以优美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
9.注重德育创新 巧挖源头活水 篇九
钟凯同志,男,1980年6月出生,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南田坪中学教科室主任和学校团支部书记。在德育工作这片沃土上,钟凯老师兢兢业业勤勉劳作,同时,不断思考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崭新内涵,不断摸索德育新途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注重以身垂范,寻求心灵沟通。
在德育工作中,该同志深知,一味的要求学生不许这不许那,由于中学生特殊的心理特点,逆反心理导至德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而教师在学习生活当中如果能以身示范,学生模仿能力强,如此一来,有时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停钟中学当104班班主任的时候,他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完成一篇日记,因为部分学生对每天一篇日记的要求存在抵触情结,所以很长时间写日记的效果不尽人意。苦口婆心的规劝仍是无济于事。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自己每天完成一篇日记,并在适当的时候,交给学生“检查”。在日记里面,钟老师用饱满的热情写下了与学生交往的点点滴滴的故事,记录了同学们的成长过程,记录了老师在工作中的喜怒哀乐。可贵的是,他坚持了一学期,整整一个学期,学生终于明白,日记原来可以这样写。也渐渐的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日记原来是自己的心灵成长史。如此一来,慢慢的,同学们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其实,有人说,班主作的性格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性格的养成。这是有道理的。有一段时间,因为家庭变故,钟老师心情一度很失落。谁知,那一段时间,不少学生受此影响,课堂上出现了少有的沉默。他马上意识到这点,在班队课上,他向学生道歉,说明了原因,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他知道,将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是错误的。以后不管是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他都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从不将不良情绪带入课堂。
二、真诚与否,关乎德育工作的成败。
因为真诚,所以有爱;因为有爱,所以有了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走进了学生心灵的德育,才真正承负起“素质教育的灵魂”的重要使命。2005年停钟中学105班廖艺同学有次在上课的时候,忽然晕倒,家人将她送入湘雅医院,经医生检查,廖艺同学得了肺萎缩这种疾病。面对高昂的医治费用,家人面隅而泣。得知情况后,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的钟老师认为自己责无旁贷。于是和学校领导一商量,决定在全校广泛宣传,号召全校师生向廖艺捐款。钟老师先是写了一份言辞肯切的《告全校同学书》并首先捐款一百元。同学们行动起来,老师们也行动起来,500师生都行动起来,总计捐款达四千多元。受此影响,廖艺的邻居们也组织了捐款,终于大家的努力让一位花季少女得以重返校园。在活动中,学生深切感受到了爱心与责任的份量:心中有爱,脚下有路。在德育工作中,钟老师逐渐总结出:只有对学生满怀爱心,德育工作才不至于走过场,流于形式。因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三、构筑德育平台,探索德育新形式。
去年,钟凯同志调入南田坪中学,和赵凌云校长商量:创办一份学生喜欢的校报。设想很快付诸实践。
1、开展话题讨论,搭建师生交流平台 《今日南中》在一个星期后刊发了第一期。其中《话题讨论》引人注目。第一期的话题是《交笔友的是与非》,事先学校团支部组织了部分学生就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讨论会上学生反应很热烈,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并邀请邹文校长就这一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本来,这一话题学生的观点是五花作门,通过讨论辩论,学生达成了共识:交笔友本来无可厚非,但这应该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适度发展自己的笔友。这是一种新颖的德育形式的探索,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师生各自亮出自己的观点,在争辩中形成共识。在不经意间,学生明辨了是非,知晓了美丑,思想境界有了质的提高!在随后的几期《今日南中》,钟凯老师相继策划了《今天你尽孝了?》、《我心中的好班主任》、《父母进城务工以后》等话题供师生进行讨论。由于主题切合了学生内心的倾诉渴求,这样的话题很受学生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且在讨论中,钟凯老师还有意识的邀请家长同志参与,并且在《今日南中》刊发。更是将这一活动的外延得以拓展!
除了话题讨论收到了意料不到的效果,《今日南中》策划的一些栏目同样也成为师生喜闻乐见的样式。比如《师生文苑》,给喜欢作文的师生预备了一个可以大展身手的舞台,很多学生凭籍这一舞台,成长很快!如82班的吴晗同学基础不是很好,可是这个同学喜欢作文,钟老师有意识的在《今日南中》为其刊发了几篇作文,谁也想不到的是,这个同学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进步之快让人惊讶!还有钟亚名同学,思想表现不是很好,自从《今日南中》邀请他参加了几次话题讨论之后,师生评价钟亚名同学宛如换了另外一个人。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2、抓住德育契机,有的放矢收成效。
2005年恰逢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一次不经意的机会,钟老师发现了学校后面的一处荒冢。经调查这里竟然是原国民党99师抗日烈士的荒冢。这样一处不为人知的角落,钟老师却如获至宝,走访了大量群众,翻阅了大量资料,他知道自己发现了一处极好的德育基地。《今日南中》以《英雄荒冢惊现南田》进行了报道。引发很大反响。原宁乡一中副校长彭选勋同志得知情况后,主动与钟老师联系,他愿意为这块荒冢出资重砌英雄碑。一块德育基地已是初见雏型!洪战辉的先进事迹见报后,学校团支部马上召集班主任开了一个德育研讨会,会上,老师们畅谈洪战辉的优秀事迹是一个极好的德育典型。于是,在学生当中,掀起了一鼓学习洪战辉的热潮。团支部顺应时机召开“我与洪战辉一起成长”话题讨论,洪战辉敢于担当责任的精神让学生深受感动!2005年母亲节的时候,《今日南中》策划了班队活动《今天,你尽孝了吗》。事先作了精心准备,这次活动在82班取得圆满成功。《今日南中》刊发同学们的观点言论之后,在校园内外引起很大反响!有家长打来电话,称学校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3、巧借校友典型事迹,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南田坪是一块人文沃土,一些南中学子凭籍坚忍执著的努力,成为各行各业脱颖而出的精神翘楚。他们的先进事迹于南中学生的进步是大有教益的。《今日南中》以《如椽之笔描绘精彩人生》报道了湖南一师书法教授,知名书法家万应均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事迹。以《晚霞如火》报道了原宁乡一中副校长彭选勋老人为家乡人民的建设不遗余力殚精竭虑的感人故事。采访湖南省卫生厅副厅长陈小军的事谊也正在联系之中。用身边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学生是钟老师的一次崭新尝试,收到了始料未及的效果。先进校友的事迹有如标杆,指引南中学子奋勇前进!
10.数学课堂注重德育 篇十
更新时间 2011-2-1 15:38:48 点击数 567 [打印本文] [收藏本文] [收藏到:QQ 百度 雅虎]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因此,在我的日常工作中也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家校合作、德育教育、作用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渐渐在实践中发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校和家庭至中国古代起就是一体的,在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下,家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途径,而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只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使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最终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当然,在家校合作教育的过程中,注意正确的方式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首先,我认为应注意与家长平等沟通。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要非常注意自己的态度问题,应该与家长平等沟通。如果老师与家长联系过程中态度生硬,神情倨傲,每时每刻都是一副好为人师,长者气派,动辄教育、教训人的语气和态度,往往不能与家长平等交流,老师即使与家庭联系的再多,恐怕都得不偿失,甚至适得其反。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老师是平等的,只不过是不同场合的教育者而已。不能因为学生的学校表现不好,一味地批评家长,甚至把家长也当成挨批的对象,或对家长大发怒气,应该平等地与家长探讨。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真正尊重每一位家长。教师应该充分调动他们中的积极因素,多与家长讨论教育问题,并积极利用家校路路通、家访或单独见面时的机会征询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意见或建议。应该虚心向家长学习,努力与学生的家长共学习、同成长,这样才能在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合作伙伴的整体素质,为真正提高合作效果打下基础。
其次,发现问题应及时沟通。我认为,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寻找每一位学生的“苗头”,并及时告知家长,是优点就让它白天、晚上不间断的扩大影响,若是缺点就得引起家长的重视,并要求配合教育,让缺点不间断的受到控制,直至被消灭。另外,我还经常把班级里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方式,或者班级近阶段的德育目标通过家校路路通告知家长,有时也会提出小建议,指出哪些方面需要家长配合。这样做,一来让家长感觉受到了重视,增加家长的责任感,让他们更加主动教育孩子;二来引导家长思想,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全面配合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三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班级,也了解班主任的处理方式,了解学校做了哪些工作,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从更大的范围宣传了学校的教育。实践证明,大部分家长非常赞同这样的方法。他们纷纷回复了感谢短信,也对孩子进行了有效的监督。之后我再对家长的有效的监督,及时地送上“表扬短信”,并向家长汇报教育成果,不但激励了孩子继续努力,也激励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通过与家长沟通,信息得到及时反馈,随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方式方法,让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的同时也让家长学会教育孩子。一来一往,家校联系逐渐密切起来。
第三,注意多报喜、巧批评。打个电话、发条短信让家长知道学生取得的进步,对其进行表扬,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同时也能激励家长进一步配合学校的教育。再有问题的学生,其身上总有闪光的地方。
因此,在与家长联系的过程中,我都本着以表扬为主的宗旨。即使某一个电话、某一次谈话、某一次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出学生的不足,开场白都应以表扬为主。因为教师一旦先表扬了,再提出批评也好,建议也罢,家长从心理上都比较愿意接受,教师联系的目的也最终可达到。如果一开头就是一顿埋怨,一气批评,家长哪怕嘴上服了,心里也不服。就算教师讲的都是真话,家长也认可了这些批评,教师下次再与他联系的时候,他会担心再吃一顿批评,有些胆寒,有些不情愿,就更别指望家长与教师主动联系了。这样教师与家长联系的意义就逐渐丧失,家长也可能会离得越来越远。
以下是一个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德育教育案例,从中正体现了家校合作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生基本情况: 个性活泼开朗的女生,关心班级集体,劳动表现优异,学习不够自觉,成绩一般。父母对其有比较高的要求,她的表现总是不能让父母亲满意。本学期发现存在借同学的钱不归还的现象。
教育经过: 对这个学生引起重视源于其来到振华不久后的一次数学测验不及格,当时找她谈了话,希望她对在进入初中后的学习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此后的教育过程中,在与家长的联络中,发现这名学生的家长对其有很高的要求,她在学校的表现一直不能让家长感到满意,甚至在有时家长觉得她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孩子,会责骂数落孩子的不是。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学校经常对她取得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并帮助她改正学习习惯上存在的不足,使她对学习的信心增强了,学习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还是不能得到家长的认同,在家长眼里她依然是个差生。在取得了一定的提高后,她又出现了严重的起伏,学习成绩再次退到了后面。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始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受挫,并主动与家长再次取得联系,希望他们能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看到她一点一滴的进步,不要操之过急,不要给孩子提出达不到的目标。家长接受了我的建议,在家里给她提供了比以往容易接受的学习氛围。在共同的努力下,终于又见到了她在学习方面取得的进步。
正当我为她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时,在无意间听到几个同学的谈话涉及到她,经过多方打听,发现其存在着借了同学的钱不归还的现象,数额有百余元。据几个同学反应,从上学期末到现在,该同学屡次向其他同学借钱,有些归还了,有些到现在还没有还,借给她的同学几次问其要,她拖欠了好一阵子。
经过向她询问,她承认自己向别的几个同学借了钱。而不能归还的主要原因是家长为了锻炼她的理财能力而给她自己保存的压岁钱存折上的几百元钱已经用完,除了每周家长给的10元钱,她没有可供自己支配的钱了,更不敢开口向家长要更多的钱。针对这个情况,我给予了她严肃的批评,让她主动向家长说明情况,及时归还钱款。批评的同时,我还对她在零花钱的使用上进行了教育,希望她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要和别的同学攀比,更不要胡乱花掉零花钱,对自己的零花钱要有合理的安排,不能从小就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她面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流下了悔过惭愧的泪水。
该学生走出办公室后,我马上想到她回到家后将面临的家长的指责。于是,我先跟其家长说明了情况。其家长对此事表示一定配合学校的处理。正当我想提醒她爸爸不要过多的责骂孩子时,电话那头她爸爸问:“哎呀,老师,这孩子我真想揍她一顿,您说我要揍她吗?”对这样的提问,我突然觉得有点安慰,这充分说明了家长已经改变了过去教育孩子的方式。在与家长的配合之下,该学生的这个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相信老师家长的循循善诱,对其已经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
教育体会:
11.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五注重” 篇十一
一、注重应用意识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也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学生的应用意识淡薄.绝大多数都是凑好数据编好题型直接塞给学生的.学生做了千百道应用题,还是只会按类型解题,不懂得怎么应用.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又不知道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怎样获得数据.很多学生只在考试时感到数学有用,而走出课堂,离开考场,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积极倡导应用意识,根据教育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欲望和意识,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当讲到的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相近的地方时,应采用对比的教学法,讲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特别要突出讲清相近、相似知识的概念、法则、定理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用实例证明新旧概念、法则、定理的恰当运用,使学生能很清晰地辨别新旧知识的运用特点.例如,在讲授乘法公式“(a+b)(a-b)=a2-b2”时,应使学生理解当由积的形式化为和的形式时是乘法运算,把式子倒过来为“a2-b2=(a=b)(a-b)”时,则是因式分解的形式.
除了在教学中突出讲清新旧知识的相近之处外,还可通过特殊例题,以变式的方法有意去改变学生头脑中某些传统的思维方法,让学生产生新的思维方法,从而避免盲目套用已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三、注重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是指教师创新的欲望和信念,其核心是自我批判的意识,不受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勇于立新.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从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尽管许多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钻研精神,但无论在教学的模式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是“继承多于创造”,也很少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主要包括:(1)教学内容组织的创新.例如,对教材内容的建构与重组;对概念、命题赋予不同的现实模型或不同的数学模型;对例题、习题的改造与扩充等,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2)教学模式构建的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更注意综合一些教学模式,创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3)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4)教育技术的创新.主要是多媒体的合理组合,课件编制更富创意等.
四、注重主体意识
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的课堂教学又如何呢?尽管许多教师在理性上承认: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一种内在的精神,在自主性上,不能根据需要主动地发展自我;在主动性上,缺乏主动参与、大胆竞争、勇于表现的意识和能力;在创造性上,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课堂教学必须倡导鲜明的主体意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而不仅仅是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于自己讲得舒服,讲得痛快,而要关注在45分钟里学生的变化和发展.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五、注重自主探索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身的探索、发现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众所周知,学习数学离不开多做习题.而要想快而好地做题,必须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把握学生做题数量和做题质量时,要调动学生解题的思维.不但解题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还要让学生能从多角度,采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这样可以开拓和调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思维,自然克服思维的逆向定势现象.在布置数学题时有意让学生用同一种方法解多个相似的习题,也要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同一个问题.题目要与所学的实际内容相结合,发展学生的逻辑和想象推理能力,开创其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在克服思维逆向定势的前提下,自觉服从思维的规律,达到不断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境界.教材上传统的习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熟练的解题技巧,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师还应当适当编设一些课堂练习题:(1)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使之一题多变,一题多解.(2)设计开放题(题目的条件不充分,结论有多种性)例如,“比较大小:5a与3a”,就是一道很好的开放题.以上两种题目需要学生通过多向立体思维选择信息,全方位观察思考,运用多种知识来重组解答,无疑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充满思考性的练习题即使学生没能完全正确解答出来,也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去编设习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将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史炳星,刘晓玫.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柳菊兴.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湖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周小山,严先元编著.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12.数学课堂注重德育 篇十二
一、营造宽松的质疑氛围
高效的数学课堂是问题的交汇地, 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这个问题空间里, 如果学生新的想法得不到提出, 新的观点得不到表述, 各种见解不能实现碰撞, 那对于一节数学课来说, 无疑是毁灭性的。所以,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营造利于质疑生成的宽松氛围是尤其重要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质是交往, 是互动, 是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它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 更是一种师生间的交流过程。宽松的课堂氛围会变现得轻松自如、流畅生动。教师放下架子、摆正位置、走近学生, 与学生融为一个团体, 并进行和谐的交流, 才利于观点的提出和质疑的生成。当教师与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里平等交流、共同探索时, 学生会解放思想、敞开心扉、放开顾虑、大胆质疑, 在这种课堂氛围中, 他们才能勇敢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二、设定明确的质疑目标
数学课程是带有鲜明学科特点的, 有明确的知识概念体系。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与形式可以设计得丰富多样, 但是在活动中所要提出并解决的问题是一直不变的, 有着明显的目的性。在课堂活动进行当中, 有学生会提出不同意见, 有学生会坚持个人立场, 随着不同观点的碰撞, 学生会渐渐进入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心里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愤悱”境地。此时, 疑问会随着部分学生的反诘与坚持而慢慢滋长, 但所有成员的质疑必须紧紧围绕质疑的目标展开猜测与想象, 并在交互的同时越来越贴近事实、接近真相。无根据、无来由的乱疑既耗时又费力, 会使学生的思路紊乱, 甚至会把全体学生带上歧路, 造成认知错误。所以在组织课堂活动的时候, 诱发的质疑要有目标性、指向性, 学生围绕明确的质疑目标而形成争辩的气氛, 才是热烈、真实、高效的讨论。
三、引导多元的质疑方式
知识无穷, 疑问无限。在平等的课堂活动中,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应该认可并接受多元的质疑方式存在。质疑方式参与者角度可以划分为:老师质疑学生、学生相互质疑、学生质疑老师三种情况。其当中前两种最普遍, 也最容易实现, 而学生质疑老师往往比较少见, 原因自然是“灌输式”教学或“填鸭式”教学带来的弊病, 因为在“满堂灌”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已经把对老师的绝对认可当成了一种习惯。因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故意设计并抛出一些精妙的错误观点, 这样利于引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培养质疑习惯。按照处理数学问题特有的策略不同, 质疑方式还可以分为:变式质疑、反例质疑、判断型质疑。变式质疑就是根据教材中经典题型, 变编成同类问题, 拓展学生思路;反例质疑就是依据原例举出一个或多个反例, 通过反例来引起对原例的质疑, 从而探寻得出真理;判断型质疑是指学生依据自己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来对某句概括性语句进行甄别判断而发生的质疑。多元的质疑方式以参与者活动行为的不同还可以划分为:动作质疑、表情质疑、语言质疑。在课堂小组合作活动时, 成员间的所有肢体信息都在互相产生影响, 教师应该敏锐地捕捉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切, 及时参与到他们中去, 一起讨论、一起辨析、一起总结。
四、体验完整的质疑过程
对于教师来说, 完整的质疑教学过程包括设疑、导疑、释疑;对于学生来说, 完整的质疑活动过程包括乐于思考、善于表达观点、勇于提出意见、敢于质疑创新。体验的基点虽然有所不同, 但是教师与学生都是数学课堂的共同参与者, 两者缺一不可。教师要通过课堂活动实现自己的教学技能专业化发展, 学生要通过课堂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学习水平提升, 二者又是这么相辅相成。完整的质疑过程既能促使教师把握教材教法, 还能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课程改革至今, 在百花齐放的教学模式之中, 质疑教学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使学生学会质疑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前提与保障, 正如陆九渊所说:“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有质疑才有创新。勇于改变观念, 敢于提出问题, 勤于探索发现, 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赵光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处理艺术[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
[2]朱维宗.数学质疑式教学的研究[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2.
13.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篇十三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关键在于怎样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1.注意把有关内容同实际问题或具体活动联系起来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比较强调概念教学要从实际引入,强调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来认识和理解概 念。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但这只是把实际问题作为理解概念的工具,而从培养学生数 学意识的角度来看,还应当把通过实际问题或具体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作为教学目的 之一,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问题,并可以用这些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此就要求教师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计和运用与有关概念、原理有联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能够从实际问题中获得必 要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所学的概念、原理,而且还要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倍数概念和与倍数有关的应用题时,可以从一些具体活动引入倍数的概念,让学生具体地理解数量 之间的倍数关系。如,第一行摆2个小方块,第二行摆4个小方块。可以说,第二行的小方块数是第一行的2 倍,也就是说4是2的2倍。第三行再摆6个小方块,第三行的方块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学生在这样的活动 中,初步地理解了什么是倍,怎样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并学会解答与倍数有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还应当进一步让学生把倍的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如,教室左边有2扇窗户,右边有6扇窗户,右边窗户数是左边的几倍?想一想周围的事物,哪些可以表示成 倍数的关系?学生可能说出许多与倍数有关的问题。像班级的人数,手中的文具数等。经常把所学的知识与周 围的事物建立联系,就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用数学的方法来看待和处理周围事物的意识和能力。
2.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许多数学概念、原理都能在现实中找到相应的模型。而我们所学的书本 上的数学知识,是经过数学化和抽象化了的。数学教学是一个压缩了的认识过程,完全没有必要让学生重复人 类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结合有关的内容 ,给学生提供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的机会,也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把现实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 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 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在学习“统计初步知识”内容时,让学生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男生的平均身高,女生的平均身高, 并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不是一个直接计算的问题。解这个问题需要运用统计知识,但又不像一般问题那样 ,给出数据,直接计算。需要学生先搜集数据,然后确定怎样把数据分组,必要时可先画一个统计图,然后再 观察和计算数据的特征。学生用这样的思路、这样的方法解答问题,不仅应用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增强学 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在一个微机活动小组里,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火车站行李房为旅客托运行李的收费规定,当 行李重量不超过20千克时,每千克0.5元;当行李重量超过20千克时,超过的部分每千克1.0元。编 一个适用于所有情况的计算行李运费的程序。为了编制程序,学生首先要用一个数学公式把题中的数量关系表 示出来。但这个问题显然不能用所学习的数学方法直接写出一个运算公式,学生需要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找出合理的运算方法,并结合计算机编程的要求来完成这个任务。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这个实际问题,建立一个 计算的模型。这对于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用数学知识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都是有益的。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加强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同样是培养学生 的数学意识的重要方法。数学中的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包括动手操作,实际测量,自编应用题等。适当地运 用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践的联系。这样,有利 于学生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
如,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时,让学生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量一量书桌、课本、文具盒的长和宽,回到 家里量一量各种家具的尺寸。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亲自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学习“行程问题”、“平均数问题”、“工程问题”等典型应用题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周围的实际问题,并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编相关的应用题。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但能使学生学会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 也增强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4.注重细节创造高效英语课堂 篇十四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中学教师 孙平
“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过于鸡毛蒜皮,但这就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这是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精辟语言。英语课堂教学中关注教学细节,教学行为就能不断改善,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就会不断提高。我认为在英语教学细节上下功夫,注重每个英语教学的细节去打造高效英语课堂是非常关键的。
细节,就是细微具体的环节。在英语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细节就是那些能够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具体的教学行为。我们应该关注那些细节呢?我个人认为必须:一是教学目标设计,二是教学过程,三是教学效果的反馈。
一、教学目标设计的细节
教学目标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即: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知道多少;学生能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学生能够体验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这些体验和感受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等。也就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就是通过学习,学生变化了没有,学生有变化,有多大变化,没有变化学习就没有发生。我们知道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知识、技能和情感。每一个领域的目标有不同的学习细节。如在知识领域,最小的学习细节是“识记”然后“理解”“运用”“分析”“评价”。这些应该有层次性教学目标设计时必须注意高一级目标学习必须以低一级目标学习为基础。
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中:如牛津英语8A unit3 Reading(1)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学会应用各种阅读方法、读懂文章,了解英美国中学生的学校生活。理解和掌握文中的语言点。这样的目标是不适合笼统。因此必须对课时教学目标进行细化设计: 通过阅读学习词汇:1, a mixed school2,inYear 8, 3, do things for oneself, 4, a Reading Week, 5, have driving lessons, 6, drive somebody to, 7, twice a week.通过阅读应用语言知识:1 spend…..somebody something.2 have a great time doing something.3 how to cook healthy and tasty meals.让学生识记目标,教师围绕目标导学,教学中重视这些细节教学目标的设计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目标是否可操作、可实现?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确定一节课的教学起点。要让目标可操作,可实现,就必须从细节上考虑创造同化,顺应平衡的条件。同化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个体感受刺激,纳入头脑中、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顺应是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的过程。平衡是指学习者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向另一个平衡过渡的过程。
【数学课堂注重德育】推荐阅读: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10-24
初中数学课堂效率08-19
改进数学课堂练习09-25
聚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构建智慧高效课堂07-02
浅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课堂检测06-25
“赢在课堂”小学数学名师课堂观摩有感11-02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07-08
生涯教育融入数学课堂07-10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现状08-09
数学高效课堂活动总结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