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问卷调查(学生)(精选7篇)
1.怀远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问卷调查(学生) 篇一
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学生家长: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市委、市政府决定,2013继续实施民生工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一直是民生工程的主要项目,下面简要介绍以便于您的了解和支持。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意义十分重大。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宗旨的重要举措;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是科学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有力保证,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深远的大事。
主要内容:第一,补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第二,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第三,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并提高补助标准。第四,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补助学校公用经费。第五,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标准:全部免除中小学学杂费并补助学校公用经费,农村初中725元/生.年,小学525元/生.年。为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初中180元/生.年;小学90元/生.年。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初中1250元/生.年,小学1000元/生.年。
祝各位家长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固镇县唐南小学
二0 一三年九月
2.怀远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问卷调查(学生) 篇二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投入责任划分模式存在不足
各级政府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划分问题是该机制的核心内容,也是决定机制运行状况的重要因素。而现行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中央与各省以及省级以下各级政府制定的责任划分模式基本相同,而正是这种整齐划一的经费投入责任划分方式,没有考虑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属性和各地区间的教育差异,反而造成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项目经费一般由各级政府按一定比例配套分担,但有些地方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为了减少配套资金,故意低报生均杂费和公用经费标准,造成这些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较之前普遍减少。其次,地方各级政府不落实或未能足额落实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尤其是不能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各项经费的现象较为普遍。另外,“机制”中要求各级政府在每年新学期开学前,将其承担的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到账,但从实际情况看,各级县财政滞留义务教育各项经费而导致不能按时拨付学校的现象较为严重。
(二)定额定项的学校预算制度制约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实施的学校预算是在政府定额定项的基础上编制,即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事先确立了学校生均拨款定额和经费支出项目,学校所做的收支预算都是在这个既定的框架下展开的。由于省级核定的生均杂费和公用费用普遍较低,按照这个标准向农村学校拨付,导致学校公用经费不足、债务化解难度加大、自主发展缺少经费支持、绩效管理缺少激励资金。
定额的学校经费分配机制使得学校发展缺少资金支持。实行学校预算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维持运转的可支配资金主要是财政补助资金和公用经费拨款,但这两项在当前保障机制下并未显著增加。另外,学校预算将在校人数作为公用经费拨款的唯一依据,忽略了学校规模、原有办学条件和基础、地理条件等差异因素,使得部分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公用经费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
定项的学校经费使用机制使得学校缺少自主发展制度。首先,缺少债务化解机制。农村学校债务主要是“普九”债务和危房改造债务。而学校预算支出项目中除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基建经费外,尚没有学校债务偿还方面的预算,沉重的债务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学校自主发展也无从谈起。其次,缺少绩效管理机制。绩效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农村学校运行效率,是发挥学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但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支出范围中缺少灵活机动的绩效管理激励资金,也没有相关的制度建设。从长远来看,这不仅造成了农村学校效率低下,也会造成农村优秀教师的外流。
二、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进的建议
(一)明确各级政府主体投入比例,强化县级政府主体责任
在中国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各级政府部门应当转变办学理念,不断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增加用于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及时足额供应。同时要建立与国家财税体制相适应的各级政府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即中央和省级政府成为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共同承担80%左右的经费,地(市)和县级政府各承担10%的经费。中央和省级政府可以委托县级财政进行一并管理,由县级政府视实际情况安排使用。
县级财政在安排义务教育经费时,首先要确保全年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其次对年初预算安排的新增教育经费和执行中超收安排的教育经费,应当主要用于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同时切实做到公开透明,面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不断强化县级政府“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主体责任。
(二)加大公用经费筹措力度,规范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
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根据农村学校的具体情况,统一各类公用经费标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方便农村学校编制年度预算,统筹计划公用经费的使用。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可以依此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减少挪用公用经费的现象。国家要根据农村教育教学的需要,加大公用费用筹措力度,督促地方各级政府不断提高公用经费支出水平。在制定经费拨付标准以及实际拨付过程中,应首先确定维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运行的最低基本开支,避免出现虽然公用经费达到按生均标准、却难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行的现象。
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是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缺口进行补偿的制度,其接收对象一般为县级政府,是中国取消农业税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规范当前的转移支付制度,把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增加均等化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数,减少税收返还形式的补助金额。同时要把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决策过程置于法律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加强教育经费监督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在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县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支出的监管,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和运行效率。一是要高效地执行义务教育经费年度预算,使教育经费发挥有效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机制。三是要严格落实农村教育事业费专款专用,保证中小学健康运转。着手构建义务教育经费财政监督体系,目的是加强“三个监督”:加强各级人大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加强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加强对行政机关和学校内部的监督。在监督中互相配合,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用到实处。
(四)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
对于那些地理位置偏僻、生源较少、规模较小或办学成本高的村办学校,可以考虑将其撤并到就近的其他学校,同时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每年拿出一定经费来逐步扩建校舍。要进一步做好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落实教师资格考核,合理配备教师。这样,既节约了教育资源,又提高了办学效益。同时也可建立教育发展基金,积极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减轻财政投入的压力。
实施教育帮扶工程和教师支教工程,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解决城乡教育发展失衡现象。通过城市教师到农村代职教学和城乡教师交流互换,定期组织农村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等活动,切实解决农村教学水平普遍不高的问题。考虑到农村义务教育底子薄的实际情况,中央和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尽快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所需要的音乐、体育、美术、图书馆和配套的实验室等相关软硬件建设,同时改善学校食堂、厕所、活动室等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五)实施绩效管理,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根据国务院2009年发布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的实施极大的带动了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要将教师津贴和绩效工资按照一定比例纳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的预算,同时要明确规定中央和各级政府所负担的比例。
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首先要改善农村教师住房条件,将改善教师住房所需资金纳入学校校舍改造项目范围。其次要提高工资水平,实行城乡教师同工同酬,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甚至向农村教师适当倾斜。要为农村教师解决其家庭生活、医疗保险、子女教育等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立足农村,安于本职工作,从而稳定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何广前.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思考[J].中国财政,2009,(22):39-40.
[2]熊晓花.关于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几点认识[J].中国农业会计,2007,(2):20-21.
3.怀远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问卷调查(学生) 篇三
资金分担:国家和自治区
承担大部分
根据《通知》,相关各项资金分担比例为: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和提高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水平所需资金均由中央和自治区本级财政按8∶2比例分担;国家规定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全额承担,地方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自治区本级财政全额承担;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由中央、自治区本级和市县财政按照5∶4∶1比例分担;农村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机制所需资金,贫困地区由中央、自治区本级和市县财政按照5∶4∶1比例分担,其他地区由中央、自治区本级和市县财政按照5∶3∶2比例分担。
针对以上各项资金分担比例,自治区教育厅财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在落实该项新政策时,明确了地方资金“由自治区拿大头,市县拿小头”的原则,其中:公用经费补助和地方课程免费教科书所需地方资金全部由自治区本级财政100%承担;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和贫困地区农村校舍安全保障机制所需资金由自治区本级财政承担80%;其他地区农村校舍安全保障机制所需资金则由自治区本级财政承担60%。
我区在落实该项新政策时,还体现了分类倾斜支持的原则。首先,在落实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的基础上,从2016年起,我区对城乡寄宿制学校寄宿生按年生均增加200元的标准补助学校公用经费,支持办好寄宿制学校。其次,对农村地区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照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支持办好乡村规模较小学校。再次,对城乡特殊教育学校和有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的学校,按残疾生年生均6 000元标准补助学校公用经费,进一步保障残疾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一视同仁:城乡统一,
民办学校纳入保障范围
目前,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享受“两免一补”(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政策,对城市义务教育学生也免除了学杂费,但城市义务教育段学生仍需缴纳教科书费用。如今,《通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2017年春季学期起,统一向城市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对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这就意味着,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明年春季学期起,也将和农村学生一样,不需再缴纳课本费了。
近年来,随着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义务教育带来很大压力。区内部分地方甚至出现公用经费补助水平城乡“倒挂”现象,即有些城市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反而比农村学校的还要低一些。为此,《通知》严格落实国家提出的相关经费可携带政策,提出“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也就是说,无论学生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可以享受到一样标准的“两免一补”,财政都会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足额安排补助,这将使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益。
此次出台的新政策,对民办学学校也一视同仁。首先,对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就读的在籍学生一视同仁,都可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这是切实履行政府为全体适龄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的职责,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民办学校的扶持,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义务教育,增强学生就学的可选择性。民办学校在籍学生免学杂费标准,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执行,民办学校收费标准高于基准定额部分,由学生家庭负担。其次,学生无论在哪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自治区都会按照不低于全区基准定额的标准对学校足额安排公用经费补助,包括对民办学校也按照不低于广西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补助公用经费(含免学杂费部分)。再次,民办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一样,继续免费获得国家和自治区规定课程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全额承担。
(责编 欧金昌)
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全区统一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政策。
从2016年起,取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奖补政策,各地必须于2016年6月30日前建立城市地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
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向城市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对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
《通知》提出“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但并未明确该项制度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此,自治区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解释,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只是部分科目,不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目。按国家规定,体育、美术、现代技术教育等学科的教材,可以循环使用。我区将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循环使用的教科书由学校保管,不再像现在这样,直接发到学生手中,而是上课需要使用时,学生才从学校领取教材。考虑到教材的折旧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会按30%的比例对循环使用的教材进行更新。
4.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情况 篇四
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根据寿教计【2014】90号《寿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和寿教计【2014】21号关于《印发寿县2014年义保经费保障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的精神,我校积极行动,认真组织,狠抓落实,深入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实施,现将我校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
为落实好、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校成立了以张玉平为组长,教师代表参加的义保经费领导小组。下设民主理财和财务审核两个小组,做到职责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监督。
学校制定并完善了《九龙中心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对象认定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九龙中心学校发票报销审批制度》、《九龙中心学校招待费管理实施办法》等十余项相关制度。学校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使得这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认识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学校组织广大师生学习义保经费政策的有关内容、悬挂宣传条幅、布置宣传橱窗、班级出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等,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得这一政策深入人
心。教师通过学习,掌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具体内涵和精神实质。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及发放学生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宣传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及文件精神。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让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了解知晓义务教育经费机制改革有关内容和政策,起到社会监督作用,有力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加强预算管理,规范经费支出
1、严格编制预算。成立预算编制领导小组,从学校实际出发,按照“二上二下”的原则编制预算,提交教代会研究通过,并在公示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有关部门审批。
2、是严格收费管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杂费后,目前,学校除每生收取20元的作业本费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学校为杜绝违规收费行为的发生,学校收费管理工作与教师的“先、优、模”评选挂钩,实行违规收费一票否决制。几年来,学校未发生一起违规收费行为。
3、是严格支出管理。学校支出实行校长负责制,推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日常经费支出中严格控制招待会、车旅费等非生产线开支,对于大额资金的使用,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公示一周,无异议后实施。
四是严格设备管理。加强校产管理,实行校产登记造册,强化设备的过程管理,严格购置、验收、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细节管理。实行谁主管,谁负责。降低管理成本。
4、做好“免费教科书发放及循环教材使用”工作,学校严格按照免费教科书发放办法,及时一个不少的把免费教科书发放到学生手中。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四门学科的循环教科书,学校按照《九龙中心学校循环教科书管理办法》管理规范有序,实行专人专柜保管。定期消毒。对自然缺损的,向教育局申请增补。
5、做好贫困寄宿生的补助工作,在贫困寄宿生工作中,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进行,程序规范、公开透明、过程合理,受到广大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好评。
6、运行成效:第一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第二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发展。
总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促进了农村学校的健康发展,为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九龙中心学校
5.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篇五
工 作 简 报
第3期(总第53期)
安徽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3月19日
目 录
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王明方副书记作重要讲话
我省开展2008年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督导考核工作,义保改革政策落实情况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省财政厅、教育厅转发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
我省健全治理教育乱收费“四项制度”,2008年取得阶段性成效
黄山市全面部署2009年教育民生工程
6.怀远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问卷调查(学生) 篇六
我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情况
根据姚政办发[2006]30号文件印发《姚安县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文件通知,经过半年来运行,现将实施情况反印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了编制农村中小学经费预算的意义、作用。一方面,编制好
农村中小学预算,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预算体现着国家的方针、政策。农村中小学预算,体现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方针、政策。反映了国家支持什么、限制什么、能办什么、不能办什么,因此,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是否合规、合理,执行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方针、政策的落实,特别是经费保障新机制的落实。一方面,编制好农村中小学预算是进一步巩固“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预算编好了,执行好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也就夯实了。另一方面,预算编制,是增强学校依法理财观念与能力的重要手段。农村中小学,既是预算编制的基本单位,又是预算执行的基本单位。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系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依法编制预算;二是要依法执行预算。
二、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中小学预算。农村中小学预算从形式上看是一个财务计划,是学校一年一度的财务收支计划,但实质是一项法律、一个法案,它从法律上规定了学校可以收到多少钱,可以用多少钱,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如果学校没有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就是违反了法律,是违法行为。预算对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来说,是要钱和给钱的依据和标准;对校长和领导来说,预算是管理的依据;对教师来说预算是领工资的依据和标准;对监督部门来说,预算是评价政府、财政、教育等部门、评价学校、校长、教师等方面行为业绩的依据和标准。通过预算管理,保证了学校的每笔开支都有根据、有来源、有保障、有效益、有监督。
三、学校必须规范预算编制和严格执行预算。学校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实事求是的做预算。预算内容要全,项目要细,数据要实,执行要严。应该用于公用的不能用于人员,应该用于建设的不能用于运转,应该用于学生的不能用于教师。预算批准后学校不得随意调整使用,也就是俗话说的“桥归桥,路归路,打油的钱不许买醋”。
四、预算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我们学校年年都要接触,月月都要接触,甚至天天都要接触,它是融入我们工作各个方面的经常性工作,到处都存在它的身影。所以,做好预算工作,绝不能满足于或停留于一时一地的工作,而是要把它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年年都要抓好,月月都要抓好,时时都要抓好,也就是要常抓不懈。
从我县中小学2006年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情况看,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1、乡(镇)中心学校没有办公经费。乡(镇)中心学校是教育局的派出机构,是联系学校与教育局的纽带和桥梁,现在每个中心学校编制4人,新机制运行后,没有办公经费,使其无法正常运转。
2、各中小学校的校长、总务对中小学实行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预算编制的水平低,预算编制不尽合理,有待于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预算质量。
3、目前,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是由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放,不是由教育系统直接发放,导致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分离,给预算管理带来困难。
4、农村中小学校大部分都附设学前班,管理费应列何科目,不明确。如果列入事业收入,按文件规定,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除收取寄宿生的住宿费外,没有其它事业收入的项目。
总之,通过收看《讲座》,我们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建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是中国教育历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新机制能否成功实施,预算是手段,管理是关键。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细致、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确保学校的每项支出都有根据、有来源、有保障、有效益、有监督,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姚安县财政局文行股
7.怀远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问卷调查(学生) 篇七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内容
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主要政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2]。
从2007年起,免除杂费标准按省定“一费制”标准执行,即农村小学年生均160元、初中年生均235元;县镇小学年生均190元、初中年生均265元。免除杂费所需资金中央财政承担60%,其余部分,省根据2003—2005年三年平均人均可用财力在全省排名情况制定分担比例,在全省排名前三十位的县,省、市、县分担比例为15%、10%、15%,在全省排名后五十位的县,省、市、县分担比例为25%、10%、5%,其他县分担比例为20%、10%、10%。
2. 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1)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央向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的教科书,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2)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除中央免费提供国家课程的教科书外,省级确定使用的地方课程教科书也全部免费提供,所需资金由省级财政承担。(3)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建立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中央财政每年按照循环使用教科书书款的一定比例安排资金,用于循环教科书的补充更新。
3. 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1) 2007年,各级政府按照分担比例和小学年生均15元、初中年生均25元的标准足额落实公用经费。(2) 2008年,中央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即小学年生均300元、初中年生均500元。分两年将基准定额落实到位,2008年和2009年,每年落实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与基准定额差额的50%。
4. 补助贫困寄宿生基本生活费。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给予补助,基本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天2元,初中每生每天3元,每年在校天数按250天计算。从2008年春季开学起,享受面为寄宿生总数的23%。所需资金中央负担50%。
5. 建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逐步对中小学校舍进行维修改造,并建立长效果机制,所需资金省级政府按照1∶1的比例与中央资金配套,不足部分由县级政府负担。
二、实施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一件事关民生的大好事,为了扎扎实实的将这件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事抓好,廊坊市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统筹安排,组织落实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1. 严格预算管理,确保资金足额落实。
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足额落实,廊坊市积极落实各项政策要求,2008年,全市教育支出26亿元,增长45%。各级财政共投入2.15亿元,保障了城乡中小学正常运转,对13 032名农村贫困寄宿生发放了生活补助,对25所中小学实施了校舍维修改造,并免除了43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投入2 538万元,支持了市第十五小学建设;投入4 774万元,对625所农村中小学实施了取暖设施改造工程,共改造取暖面积79万平方米;投入2 184万元,用于购买取暖用煤,保证了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安全取暖,温暖过冬;投入1 200万元,对21所学校实施了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通过各级努力,使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了公共财政范围,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来源得到了根本保障,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消除了农村孩子因交不起学杂费而辍学的现象。
2. 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使用专款专用。
为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高效运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廊坊市先后下发了《廊坊市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廊坊市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廊坊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施管理办法》等,并在县级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专项资金专户,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有效地防止了截留、挪用改革资金现象的发生。
3. 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进行,对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情况进行了逐县的督导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财政部门在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上做到了公开透明,把落实保障责任与投入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教育部门加强了对免收杂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确保免收杂费政策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还积极配合审计、物价、监察等有关部门,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加强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中小学收费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制止和纠正各种违反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的行为,确保经费管理的规范、安全和高效。
总的来看,廊坊市各级财政部门积极落实中央、省有关通知精神,市县两级配套资金都足额落实到位,并按进度将保障资金拨付到位,没有发生弄虚作假、挤占、截留、挪用专项资金问题,保证了此项政策的顺利实施。同时,农村义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任重道远,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目前的发展现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于财力的原因,廊坊市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相对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几年来,虽然廊坊市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与自身相比,是大踏步的前进,但与经济发达地区仍相差甚远。二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欠账较多。截至目前,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负债数额很高,特别是个别困难县,负债已严重影响到财政的正常运行。三是由于学校规模及办学条件不同,还不能满足学校的正常运转。例如,靠自己烧锅炉供暖的学校和已经开通远程教育网络的学校维持运转方面,仅靠市以上的经费补助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等[3]。
三、实施经费保障机制的建议与措施
面对当前廊坊市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更需进一步完善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切实体现教育优先,支持教育改革,强化教育经费管理,为“建设教育强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要依法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即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平均的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要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预算支出的增长,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支出占各级财政支出的比重。二是进一步采取综合措施积极稳妥地化解教育债务。在科学确定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规模、办学条件水平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农村中小学校的新增债务,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努力消除农村义务教育存量债务[4]。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要使农村中小学的各项收支都要统一编入县级财政预算, 并由县级财政部门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资金支付。实行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每个学校都应编有一个预算文本,在资金上给予充足保证。四是进一步深化和强化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机制。严格按照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要求,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各县应建立县级教育集中核算中心,对农村中小学经费实行由县级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方法,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的高效运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五是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研究制定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评估、统计报告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使国有资产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根据现实发展与需要,提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路和办法。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六是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积极推行并不断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制度,深入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坚决制止挤占挪用教育经费,规范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基金的征收管理工作,切实做到足额征收,合理使用,规范管理。
摘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关系重大、意义深远, 其可以惠及亿万农民群众, 可以促进农村中小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提高办学质量, 并有力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归纳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内容, 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现状和问题, 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
参考文献
[1]谢旭人.切实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N].中国教育报, 2007-06-21.
[2]常锡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软预算约束——基于贫困民族边疆地区的调查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2) .
[3]丁延庆, 薛海平, 王莉红.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效果初探[J].教育与经济, 2008, (4) .
【怀远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问卷调查(学生)】推荐阅读:
怀远县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教育语文意识论文选题题目12-06
怀远一中教师十不准09-06
张九龄《望月怀远》教案09-27
张九龄《望月怀远》 教案11-01
怀远物流企业宣传片脚本07-07
张九龄《望月怀远》唐诗赏析12-28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 非金属元素概论教案07-11
靖远县教育局任免通知10-01
安远县电子信息产业情况分析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