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谐建设(精选10篇)
1.企业和谐建设 篇一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建设和谐现代企业
潞安集团常村煤矿
创建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开展以来,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几年来,公司先后被授予‚企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优胜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达成对创建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共识
活动伊始,针对部分人员对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了解甚少,存在顾虑的状况,我们结合公司开展的‚企业建家、和谐发展‛创建活动,广泛宣传,使大家认识到了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重要性,达成了公司发展壮大的前提必须紧紧依靠职工,企业发展成果必须与职工共识,形成了更加和谐融洽的创建活动氛围。
为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我们成立了由公司领导为组长,分管副矿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的创建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领导组,设立了创建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坚持把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公司目标考核责任制,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量化细化目标,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与本单位的考核挂钩;在创建工作中,工会积极协调好劳资双方关系,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激励职工为集团的发展发挥聪明才智,为创建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开展提供根本保证。
二、完善机制,狠抓落实,切实搞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创建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作为一项新的系统工程,既无经验可循,又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为确保创建活动的深入扎实开展,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职工为本的创建原则,正确看待人、充分重视人、有效激励人、全面发展人,做到创建活动明晰化;注重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与制度审查等方式推进各项创建措施的落实。特别是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职工劳动保护、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等重大问题,做到创建活动制度化;坚持把创建活动融汇于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重大决策、业务流程、激励机制等诸多工作之中,做到创建活动规范化。
一是规范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多年来,我们坚持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内容详实、全面、合法,签订程序规范,做到了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解除和终止等各个环节依法运作,劳动合同的期限根据职工所在岗位、工种和年龄,分为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和履约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按照上级有关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的规定,在工会与行政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分别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并坚持每年在职代会上进行续签,维护了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
为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集体合同》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我们成立了由工会牵头,有关处室(部门)参加的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小组,每年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形成书面意见,向有关部门反馈,协商解决,并积极与行政进行协商,在下次续签集体合同进行修改完善。多年来,集团公司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的履约率、职工满意率均为100%。
二是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中,我们认识到了‚充分重视人、正确看待人、有效激励人、全面发展人‛的深刻内涵。根据广大职工意愿和有关规定要求,修订完善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办法和考核细则》,使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认真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各项权,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制度。
三是构建职工建言献策新平台,努力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在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积极为职工建言献策搭建平台,营造新空间,开辟新渠道,确保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多年来,我们坚持通过每年一次的合理化建议月活动,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让全体职工共同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充分调动了公司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2.企业和谐建设 篇二
关键词:和谐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形成
一、 建设企业和谐文化的主要任务与意义
党中央把“建设和谐文化,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作为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之一, 同时强调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 在建设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我们应当注意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是两个既有内在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层次, 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等同起来。也就是说, 不能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取代建设和谐文化;同时, 在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十分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因为在和谐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起指导作用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如《决定》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我们在建设和谐文化的时候必须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那么, 作为我们煤炭企业, 要构建的和谐社会,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组成部分;我们要建设的和谐企业文化, 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的这一性质, 是由居于指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根本所决定的。具有整合的意义。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文化, 我们坚持用和谐文化引领和谐企业建设, 是煤矿企业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战略任务。它包括: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开展以和谐为特色的文明创建活动, 更大程度地促进人文环境和谐;组织好以标准化、精细化、市场化为主线的安全生产经营活动, 把矿区建设成为职工生活明显改善、求助保障体系更为完善、人文环境和谐富美的矿区。
二、企业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我们所说的义和谐文化, 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融为一体, 反映企业职工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 体现了企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政策导向和实践基础, 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企业和谐文化, 是一种以和谐思想为内涵, 融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企业文化形态, 是和谐企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的源泉之一。一要注重思想道德建设。一个企业能否和谐融洽发展, 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能否持续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全体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 企业和谐文化首先应该是一种道德文化, 要求我们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企业思想道德体系。二要注重体现包容性。当代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各种思想文化也随之涌入并相互激荡,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建设企业和谐文化必须面对这一客观实际。只有一种声音不是交响, 只有一种味道不是盛宴, 只有具备了众多性、多元性, 和谐才有了必要性、重要性。三要注重体现普遍性。把注意力和着力点放在职工身上, 让全体职工在共同建设的过程中共享发展的成果, 最终通过和谐文化的构建, 使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 进而以企业小环境的和谐推动整个矿区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在我们企业来说就是以人为本, 就是要把职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切为了职工, 一切依靠职工, 不断满足职工群众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不仅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指针, 也是文化进步的重要动力。把企业开展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三、用和谐文化引领和谐企业建设
要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 建设好企业和谐的文化, 不断提升企业职工的人生价值观。当前的企业改革已从以“破除传统”为主, 转变到以“破”、“立”并重和寓“立”于“破”之中, 有一部分企业实现了主辅分离, 要处理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就必须用和谐理念引领发展, 用和谐态度对待问题, 用和谐方法改善管理, 最重要的是推进“三个转变”, 即推进工作由经验型运作向科学化引领转变, 由灌输式操作向民主化设计转变, 由模式体现向艺术表现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同时, 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用和谐理念引领发展。首先, 要有科学定位, 把握正确导向, 切合自身实际。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要以建设环境友好型, 资源节约节约型及可持续发展和谐矿区为重点, 调整管理思维
3.注重企业的和谐建设 篇三
充分认识企业和谐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和谐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企业先进生产力的创造和运用可以给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丰富的物质基础;企业先进文化理念的建设可以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企业对所有劳动者人格的尊重并履行各项劳动保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企业对污染切实有效的治理,从而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是和谐社会建设必不可缺的重要方面;企业对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以及对产品和服务品质的保证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企业数量和体量的不断扩展,持续增加了就业机会,缓解和减少了就业方面的不安定因素,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根据中央的总体要求,要实现阶段性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当前关键要将企业对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的责任机制、企业治理环境污染的责任机制、企业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确保产品品质的责任机制建立起来,真正做到“劳必保、污必治、品必正”,这是企业眼前应尽的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唯有企业履行好这些社会责任,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才会有可靠的基础。
企业的和谐建设,需要企业管理者、政府、公众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要依靠法规的制约手段,发挥政策的行动准则作用,运用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使企业的和谐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明显特征。
充分发挥企业管理者的主观能动作用
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理念、社会责任感等主观能动性对企业的和谐建设至关重要。首先,要谋求企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企业管理者要有现代市场经济的经营意识,把握新科技,利用有效信息开拓市场,用先进文化理念凝聚人心,以追求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要善于整合科技资源,利用各方面的科研力量,有针对性地解决市场上的技术难题。其次,要处理好劳资关系。劳方由广大的普通职工构成,他们在生产要素中主要体现为劳动要素,资方由企业投资者、经营管理者以及技术支撑者构成,他们在生产要素中不仅体现为劳动要素,而且体现为资本要素、技术要素和管理要素。现代企业按照劳动合同制用工,企业资方有招聘和解聘职工的权利,职工亦有应聘与另选企业的权利。这种用工制衡机制可以使双方达到相互比较认同的友好相处的状态。不过,资方因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应更加注意善待普通员工。新型的劳资关系的处理应当讲求相互合作,共同收益,避免对立。第三,要处理好收入分配关系。企业的收入分配关系与企业经营状况直接相关,并与劳动力市场行情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方的收益水平几乎完全取决于企业市场经营效益状况,不同企业因资本、技术、管理等贡献不同会形成很不相同的收益,差别甚至会很大。只要是合法经营,这种差别是正常的,对激发社会活力是有益的,社会上是能够认同的。企业家对资方的收入分配关键要把握好要素贡献与收益相匹配。劳方的收益水平与资方有所不同,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的效益和分配状况,另一方面则取决于社会劳动力市场水平。现在企业劳方收入水平较难提高,主要有几方面因素制约:一是企业本身给普通职工加工资的动力不够;二是劳动力供应市场竞争激烈,新职工的工资水平低,对老职工的收入提高也形成了制约;三是城乡劳动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不到位。由于广大职工所代表的劳方是社会的主体部分,劳方的收入水平虽然关系到社会总体劳动力成本竞争因素,但更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如果劳动者收入水平总体上长期低下,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些情况,现代企业应当建立普通职工收入的内生增长机制,并发挥工会和行业协会的服务、监督作用。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制作用
企业的行为受利益的驱动,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行为,需要用法律规章予以约束和规范。尤其在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方面,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律制度约束。现在涉及企业的主要社会责任都需要从立法和执行环节上加以完善和确立。一是企业对所有职工的社会保障必须履行。这方面重点需要解决企业对所用的农民工给予同样社会保障的问题。必须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对他们的社会保障收支在较高层次上进行调节。二是企业的生产必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必须严格确立企业的法律责任,使企业不再能不治污而获利,对违反者进行严厉的经济制裁。对地方政府的职责也要有特别要求并严加考核,使地方政府领导不能凌驾于法规之上、游离于法规之外去决定或纵容严重污染项目上马。三是从法律上规定企业在遵守和维护经济秩序中的责任。
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推进作用
在企业和谐建设中,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是很多的,既可以从推动立法上开展工作,也可以从加强执法上给社会带来收益,并且可以从政府直接掌握的政策手段和行政权力上强力推动。政府应当利用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工具,使社会共同的有效需求得到有力的支持。比如,采取积极的投融资方式,对企业运用世界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所需资金给以必要的帮助。又如,制定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促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政府也可对企业的和谐建设进行综合考评,评出不同等级,奖优罚劣。企业和谐建设如果不合格,企业的效益也不会好,应该予以淘汰,进行关闭或者重组。总的看,需要企业做好的事情,政府要积极加以引导,大力予以推进,加快企业的和谐建设进程。解决普通职工收入提高难的问题,有赖于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而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的市场需求,也使企业有外在的压力来提高职工收入。政府也可通过提高最低劳动工资水平和行业工资指导线促进职工整体收入水平上升,通过公共财政政策使劳动者普遍受益,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城乡职工在同一企业享受相同的劳动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推出不断跟进的共同收益的政策举措,让人民群众比较快地普遍分享发展成果。
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企业和谐建设应当达到的境界是:技术先进,运营良好,产品服务质量高,污染治理到位,循环经济搞得较好,职工收益和权利得到保障,企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比较复杂,市场竞争压力也比较大,企业行为往往会出现偏差,这就需要公众的监督,需要舆论的监督。社会公众的监督可以给企业的和谐建设增添动力和压力,使企业行为更加符合整个社会和谐建设的需要。就国际经济发展经验看,环境保护事业的最初推动力量正是来自公众,只有公众的参与,环境立法以及环境执法才能奏效。职工自身利益的维护,更离不开职工的监督。因此,应将企业和谐建设中涉及的相关主要问题用明晰的法律法规告知公众,使社会公众的权益及其真正享有得到有效的保障和监督。
总之,和谐社会离不开企业的和谐建设,建设和谐企业是社会对企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因为企业只有在致力和谐建设中才能追求自身最大的经济效益。即将召开的十七大将进一步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在这迎接十七大之际,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加自觉和积极地投身和谐企业的建设,为构建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累经验、作出贡献。
(作者系省财政厅副厅长)
4.企业和谐建设 篇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为规范劳动关系双方行为,保障双方正当权益,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和生产工作秩序的基石,企业内部的沟通和企业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创造条件。同时,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是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
新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在1994年劳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对员工的保护力度,提升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新法出台后,必将给实施多年的各地劳动合同条例和已确定的劳动关系立法模式带来重大调整,同时,将对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和推动和谐企业建设,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产生深远影响。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方的“互利共赢”、“双赢共生”,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应当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员工权益”的原则。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需要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努力,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一、以公平促和谐,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当前部分企业的劳动关系不太和谐,员工不积极、有怨气,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公平造成的。在资强劳弱的形势下,公平最直接体现在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责任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的利益。其中,员工利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也可以这么说: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员工问题。
这是因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并非是个创新概念。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而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诸如贫富分化、社会穷困特别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而被提出的。
企业社会责任之员工权益问题,在员工的基本劳动条件上主要集中表现在生产条件、生产安全、职业中毒、加班、劳动关系紧张、员工基本权益保障这六个方面。
1、建立平等的劳动关系。为了充分保证劳动者知情权,企业在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2、强化和完善企业的民主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企业的员工达表大会或员工大会制度,强化与企业工会组织的沟通,积极支持企业工会的活动,保障并尊重工会组织在调整劳动关中的职权,遵循平等合作原则,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形式在实现劳动关系稳定中运行机制中的功能。进一步健全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劳动争议调解等制度,民主管理可以实现劳动关系运行中的自行协调和事前协调,预防劳动争议。
3、完善劳动关系管理体制,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员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员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员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员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企业应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4、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
二、以发展促和谐,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相协调。
企业的发展是和谐的重要前提,企业的和谐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根本因素。
企业效益和员工收入必须同步增长,确保员工坐下来气顺、干起来带劲,同时,应积极打造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实现企业效益和员工素质的共同发展,在发展中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1、积极为员工创造干事业的平台,引导员工不断增强能力和提升技能,在为企业发展做贡献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身利益。通过了解员工的认知动机、期望等心理与员工沟通思想和情感,使员工理解企业发展的远景,进而凝聚群体合力,焕发出员工的自主创新精神,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一方面,企业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员工自身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心系群众,全面了解员工的诉求,特别是工资发放、奖金分配、福利待遇等利益冲突方面的诉求,使企业与员工真正互相理解,双赢共生。
2、积极教育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劳资一家亲”的经营理念,真正把员工作为企业的财富来看待,积极为员工提供贴近生产工作实际的素质、技术、技能培训,实现员工个人能力的提高。
3、营造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精神激励的主要手段,应充分发挥激励、沟通、内聚和导向功能,促进形成企业和员工共同的宗旨、理念和价值观以及道德行为准则,引导企业和员工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以稳定促和谐,积极帮助员工解决后顾之忧。
5.企业和谐建设 篇五
摘要:电力行业的作风建设,是加快电力行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构建和谐供电企业的重要保障。电力行业作风建设是一项基础工程、形象工程和民心工程,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加强电力行业作风建设,不只是党和政府提出的要求,也是供电企业追求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部分。加强电力行业作风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且意义重大。关键词:供电企业,作风建设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构建和谐的社会, 就必须构建和谐的企业。供电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覆盖了城市乡村各个角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中责任尤为重大。只有加强电力行业作风建设,我们的企业才能长盛不衰,才能实现构建和谐供电企业的目标。
一、加强供电企业行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
加强作风建设不但可以提升员工们的政治素质,还可以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是实现供电企业“一强三优”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是实现科学发展发展的必然需要,是推动构建和谐供电企业的客观需求,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到作风建设对电力行业的重要意义。
1.1加强作风建设,是我国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日,电力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供电企业应该不断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形势。把行业作风建设作为加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市场经济最基本特点就是竞争,供电企业如果想在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电力行业的作风建设,不断提高电能服务质量,塑造供电企业良好的形象,来获得更多客户的青睐。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企业要想占领市场,不仅要保证产品的质量,更要有优质的服务才行,加强电力行业的作风建设不单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也是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行风建设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关系到职工们切身的利益,要让全体职工们自觉的行动起来,积极的参与到行风建设中来。
1.2加强作风建设,是加快供电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目前,电力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如果要实现电网坚强、产品优良、服务优质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否则目标就难以达到。加强行业的作风建设,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加强供电企业的作风建设,供电企业员工将能深刻认识到自己肩上的历史使命,努力提高自身觉悟和素质,把自身精力完全放在工作中,那么一定会形成一派团结奋进、争创佳绩的良好局面。
1.3加强作风建设,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要求。经营不断达到新水平,产业迈上新的台阶,这都依赖于供电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电力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深化改革阶段,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员的加入。加强企业的作风建设,就要求我们站在推进电力行业科学发展的高度,切实消除企业当中存在的种种不良作风问题,为构建和谐供电企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加强供电企业行风建设要正确处理的联系
2.1一定要正确的处理全面抓和重点抓两者的联系,加强供电企业的行风建设是每个部门、各个单位和全体员工共同的责任,需要供电企业员工上下,一齐行动,共同整治。与此同时我们要善于抓住工作中主要的矛盾,在全面部署的基础上,还应该集中主要力量去抓重点单位和重要环节,以便达到重点突破一个点,来推动作风建设的整个局面。其中经常和客户打交道的部门比较容易出现作风问题,把这些部门作为加强行风建设的重点对象,符合广大用电客户的要求。
2.2一定要正确的处理治标和治本两者的联系,加强供电企业的行风建设不但需要在出现的问题上下功夫,还需要在根本原因入手,以彻底杜绝这类问题的再次发生。这需要我们
不但要严厉查处电力行业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还要从问题发生的源头处理,争取从思想上、制度上改变电力行业中的不良作风问题。
2.3一定要正确的处理集中力量和齐抓共管两者的联系,加强供电企业的行业作风建设,涉及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这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不可能只靠少数人,或几个专门机构就
可以完成作风整顿的,这必须要求在企业领导的带领下,由某个部门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广大员工都积极的参与进来,通过新闻舆论、供电企业行风监督员的监
督及广大的用电客户的监督,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把作风建设这项工作不断深入,终会取得实质效果。
三、加强供电企业的行风建设方法策略
3.1加强作风建设,各级领导干部应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因为领导在行风建设中有着主
导的地位和作用。还要做好广大员工的教育,员工是搞好供电企业作风建设的主体,在加强
行风建设过程中最能动、活跃的因素。必须使员工充分的认识到搞好行业作风建设不单单是
供电企业的责任,还和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不断引导员工克服不良作风,加强供电企业的作风建设,打造一流素质的供电职工。
3.2完善制度建设,树立长效机制。完善三个方面的制度:规范性制度,以供电企业标
准化建设为核心,规范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和怎样做,都要以标准
来衡量。再者监督性制度,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加强督查并完善监督的途径、内容等。最后
考评性制度,以树立健全长效机制为目标,加强整改力量。
3.3加强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形成良好氛围。企业文化是公司内在的约束力,和企
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同,能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以及行为。加强企业文
化对员影响力,激发员工勤奋做事的热情,加强贯彻落实公司部署的自觉性,指引员工的行
为,利用身边的典型来引导员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3.4管理创新对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从当前状况看,影响行业作风建设的三个主要因素包括供电体制、管理机制以及工作制度。所以,随着电力体制自身的不断改革,需要不断进行管理上的创新,应该建立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信念,以此来指导内
部的管理体制、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建立一个完善的现代化的供电服务体系。
3.5加强中层人员管理,供电企业里的中层人员作为公司管理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企业作风建设的中坚力量。各部门里管理人员特别是部门一把手,一定要做到带头
模范作用,积极主动的开展领导部署的工作,坚决支持和维护好企业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要加强对企业所有的中层人员的日常管理以及培训力度,以便不断提高中层人员的管理能力
和工作水平。
3.6完善企业评价制度,验收工作成效。通过实践证明,客户评议、员工民主测评相关
评价活动的开展,不但加强了干部人员的对工作的责任感,而且推动了上层管理人员作风的的规范。一定要结合实际,不断的完善作风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评价结果要予以重视,先进的典型员工要给予表彰鼓励,认真解决来自基层和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对群众评价比较靠
后的部门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整改。把集中评价与日常监督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把来自外部的监督与自我监督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来自各个方面监督对作风建设的作用,努力推动各个
部门切实的加大加强作风建设的力度。
四、总结
供电企业的作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企业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一个企业的作风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形象,企业的作风建
设是推动企业进步的力量。目前,供电企业各项工作正处在深度改革的阶段,拥有一支作风
优良的员工队伍是顺利完成工作目标的前提保障。我们要始终坚持企业作风建设的整顿,以
领导的优良作风带动部门作风及员工作风的转变,促进供电公司整体工作跨上一个新的台
阶。只有加强电力行业作风建设,我们的企业才能长盛不衰,才能实现构建和谐供电企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海涛.新形势下建设和谐供电企业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2]沈涌.浅析电力行业作风建设[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
6.加强诚信建设 构建和谐企业 篇六
【摘要】“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长,国无信不强。” 我们本应将诚信操守发扬光大,然而我们的社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信用缺失造成的巨大伤害和损失,暴露出中国的经济生活正面临着诚信的危机,一些企业已走到信用崩溃的边缘。只有加强诚信建设,企业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飞跃。【关键词】企业 诚信建设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长,国无信不强。”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博大而精湛,礼、义、仁、智、信历来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仅诚信之论,我们的先辈不知给我们留下了多少谆谆教导。思想家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韩非子曰:“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诚信是一切美好的珍贵原色,是道德与法律的底线,是个人、家庭、组织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石。对诚信的坚定信念与充满智慧的实践,一直是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核心旋律。
在现代文明如此昌炽的今天,我们本应将诚信操守发扬光大,然而我们的社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毒大米、黑心棉、注水肉、假红心蛋„„还有豆腐渣工程、虚假信息与账目;无孔不入的骗子、花样翻新的骗术,以次充好的产品„„还有贪污腐败与幕后交易。这些暴露出中国的经济生活正面临着诚信的危机,一些企业已走到信用崩溃的边缘。
一、被扼杀的诚信
企业诚信建设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内企业不断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诚信建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诚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有力支持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从总体来看,我国企业诚信管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企业诚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企业诚信经营意识不断提高,诚信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企业诚信经营已经突破了道德规范的范畴,转变成为新的管理职责,诚信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企业职业道德管理得到进一步完善等。我国企业诚信建设虽然有了明显的进展,但企业诚信建设现状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发展要求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据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受到多种失信行为的困扰,主要包括拖欠款、违约、侵权、虚假信息、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欺诈等。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每年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为1800亿元,企业“三角债”金额高达上万亿元,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由于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
企业失信现象的出现在企业经营的多个环节。如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最大的水剂生产企业,药品生产的采购、进厂、生产、出厂、销售等多个环节都存在失信现象,为了贪图原材料的便宜,竟然在长达三年的时间中不惜使用假原料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直至2006年造成多人严重不良反应和4人死亡。为追求暴利,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将本来对人体内脏功能容易造成损害的克林霉素注射液换上欣弗这一“洋名”,并通过渠道商在10个省份大量销售,最终在2006年8月造成3人死亡,其中最小的生命只有6岁,与此同时,全国因欣弗而产生不良反应的病人81例。还有白酒市场的例子。当前,白酒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厂家为了争得客户的订单,发展壮大销售队伍,不惜向商家承诺种种优厚条件:如巨额的广告支持、高额的返利、年底的“大红包”,一些财大气粗的厂家甚至以奥迪、凌志等高级轿车为奖品来引诱商家。于是在厂家所谓的“零风险经营”的承诺下,商家将大把大把的货款汇了出去。然而,接到商家的货款后一些厂家并不是马上派人去帮助商家做市场、建网络,而是一发货就万事大吉。配套的广告宣传迟迟到不了位,促销品不是数量太少,就是质量太差,当初承诺的送货车也只能是画饼充饥。于是,商家为了减少损失,清货甩卖,企业的牌子砸了,市场就这样做死了,正因为此,白酒市场一年喝倒几个牌子的现象比比皆是。而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最新消息称,中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据中国外企业协会调查,外商认为在华投资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信用,一些在华外商反映,这两年最头疼的一件事不是如何赚钱,而是如何打假。外企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的几十家跨国公司,产品在中国被仿冒率有的达到50%-60%,各公司用于打假的费用一度高达每年50-200万美元。类似上述的例子不胜枚举,城门失火,殃及城鱼。诚信危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远非如此。企业的诚信打破了市场竞争秩序的平衡,其结果不但使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整个市场也出现了萎靡的情况。当市场没有诚信,人们每天处于高度质疑的空气中,迟早会被窒息而亡。如果不能防微杜渐,终将劣币驱逐良币,无假不能成市,那么人人都将处于危险之中,健康的市场更无从建立。
这些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暴露出目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国家安全监管存在严重缺位。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标准不
一、法规不全、监测手段落后等等,难以形成常规化的有效的监管;而事后更是乏力,对肇事者处罚力度小,无法形成足够的震慑力。“信用已经变成最为稀缺的一种资源”,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大声疾呼:“从长远来看,中国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的期待中包含着批判。
二、建立诚信管理体系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以诚为本,诚以信为基”,对企业而言,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还是财力。诚信是财富,是指它有助于企业的开拓,市场的占有;诚信是财源,是指它不仅可以是使客户增多,扩大实力,而且可以使合作者取得利润;诚信是财力,是指诚信品牌是一种极大的无形资产。诚信一旦缺失,就意味着失去了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通行证”。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竞争就是公平竞争。如果把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比喻成“舟”,那市场就是“水”,载舟覆舟,根本在于信用。因此企业若失去了诚信,也就关闭了通往市场的大门。如果老百姓买东西时总担心买了假烟假酒毒米毒菜,炒股时害怕会碰上“郑百文”、“科龙电器”那样的事件,出门旅游不知是否会上当挨宰,人们怎么会有安全感,怎么会痛痛快快地花钱呢?让顾客满意仅仅只是一个起码的界限,真正的服务是能够超越顾客的期望值的某些意外举措,只有让我们的消费者体验到一种超越自己想象的愉快购物过程,我们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
企业跟人一样,是一个社会的组成部分,企业的一言一行,代表了一家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品格。国外有很多企业在创立之初,都会制定公司的使命和企业的价值观,使命是一家企业回答“公司为什么要存在”的问题阐释,价值观是企业的经营哲学,也是企业如何对待社会、对待顾客乃至对待自己员工的一套行为准则。西方将信用管理称作“最能使企业产生直接效益的管理措施”,作为企业立足市场的通行证,诚信铸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企业的资源一旦具有了稀缺性且难以模仿,也就具有了竞争力的价值。正如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专家所认为的那样,难以复制并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有形或无形资产是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在企业的资源集合中,处于伦理层面的诚信以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模仿性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进程,企业之间竞争已非单纯的产品竞争、资本竞争,取而代之的是品牌、信誉这些无形资产的竞争。企业有了这种宝贵的资源,就有了参与市场竞争的根本。
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再到信誉经营,这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更是企业经营境界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诚信作为企业信誉的基石,它构成了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诚信营销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了它,企业在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成本,赢得了长久不衰的市场认同。消费者靠品牌识别商品,而品牌又与信誉休戚相关。于是,“信誉—品牌—利润”三位一体,构铸成商业运营的“金三角”。企业要对产品质量做到精益求精,对服务质量完美追求,对顾客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来赢得顾客的高度满意和忠诚,并与之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只要做到“信誉—品牌—利润”三位一体,企业自然财源广进。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商业运作已进入到一个微利的时代。不少企业哀叹:“企业难办,产品难销,生意难做,日子难过。”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树立自己的诚信形象。
诚信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加强诚信建设,不仅可以促进职工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而且还可以带动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健康发展,并起到净化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和稳定社会的作用,从而达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建成和谐社会。
三、企业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的途径
企业的资金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全部需求,加之市场供求关系、竞争状况、用户状况的变动,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取得高于竞争对手的收益,就要整合市场。整合市场最注重的是交易关系的持久和稳定,而这种持久和稳定是建立在长期信赖和互惠基础上的。以信用为基础的双边交易,要求企业必须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转向互惠关系的最大化,并在经营战略和策略中贯彻诚信原则。
1、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必备的道德理念和法律意识,是整个社会实现正常交往的基础。建立企业信用体系的目的,一是规范企业自己的经营行为,杜绝本企业的失信行为。二是减少和制止企业经济交往关系中对方失信的问题,规避交易中的信用风险。企业信用体系包括: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资金信用体系,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资金信用关系,企业与税务部门的资金信用关系。例如,建立一套流程和制度保证贷款及时如数回笼,合理使用银行贷款,按时按量清还银行贷款的本息,按照市场上通行的还款周期及时付清供应商的货款,按照税收法规及时缴纳税款,进行税收筹划但不偷税漏税,等等。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应当是维护社会信用的主体。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证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没有健全的信用管理,就没有竞争力。所以,推动企业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增强风险防御能力,是当前我国企业走出信用困境的根本出路。
2、努力提供完美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的诚信不是来自自我表白,而是在与广大消费者的接触沟通中体现出来的。一些企业百般努力创造出品牌,而产品却昙花一现,关键就在于忽视了内部的积累。消费者是通过产品的质量(有形的物质实体和无形的服务)来体验企业的诚信观的。如果产品质量低,就会有更多的维修、退换事件发生,也就需要更多的服务人员,增加更多的成本支出。因此,高质量是高经济效益的保证,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在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消费者选择、购买产品,选择的是现在,购买的是未来。而且企业服务质量的高低也会给企业的业绩带来显著的影响。因此,诚信建设还需要企业经营力的支撑。没有好的产品和服务,销售上不去,企业亏损严重,就会产生赖帐,失信于各方。
3、树立“诚信双赢”的企业文化理念
诚信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向顾客传递的信息不止是产品形象、价值理念,它更能使顾客体会到被尊敬的愉悦,同时又反过来使企业受到顾客的青睐与推崇,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把“诚信双赢”作为企业的文化理念,作为全体职工追求的目标应当成为中国企业的必修之课。只有企业相关人员特别是企业内部员工坚定诚信理念,养成讲诚信的行为习惯,企业作为人的契约体才能讲诚信。因此,企业通过树立“诚信双赢”的企业文化理念,建立诚信制度、加强诚信教育,为员工建立诚信创造条件。
4、建立诚信获益、失信受损的机制。
这些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体系也已初步建成,但是某些领域内的法律还不完善,约束功能还不强。中国目前信用危机的根源不是国民素质不高,也不是信用意识薄弱,而是我们没有一套衡量个人和企业信用的系统,没有一套对失信行为进行界定和惩罚的法规。农民扶贫信贷的推广和创业贷款的试点就证明了这一点。贫苦农民和下岗工人看起来信用不是很好,但是他们在扶贫信贷、下岗创业贷款中的还款率却达到90%以上。这样高的还款率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信用意识突然得到提高,而是因为扶贫信贷和下岗创业贷款中的“联保机制”发挥了作用,失信的行为受到了约束。正如同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所言:这(信用危机)不是因为中国(国民)的信誉不好,也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情况,而是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机制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信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信用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在股票和企业债券发行中能够优先安排,还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额度和更为优惠的利率价格。企业如果数次不能如期偿还债务,就会被吊销营业执照。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应当注意奖励守信行为,惩罚背信行为,鼓励企业和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通过诚信获益、失信惩罚机制,做到“闯红灯者受罚”,且要罚得让“闯红灯者心痛”,加大企业或个人失信的成本,让守信成为市场的“通行证”。
5、大力发展社会团体,打造社会的诚信印章
在市场经济中,社会团体是社会信用的承载者和信用违轨者的制裁人。没有社会团体的发展,就没有高信用度的市场经济。美国的信用管理更多的是靠非政府性的信用管理行业来完成的。美国的不良信用惩罚机制是由民间社会团体运作并自愿执行的。信用经营机构、信息管理机构将有不良信用记录的责任人和处罚意见,通过信用信息、资信评估报告等形式向社会公告,并载入相应的信用信息数据库,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很难再与社会各界进行正常的信用交易。中国的“企业印章”非常多,有2000多万家企业组织;“政府印章”也不少,乡镇以上政府部门在上百万个;但我们的“社会印章”太少,社会团体只有30万个。这意味着我们的很多企业都没有“社会印章”,没有“社会印章”的企业是不可能讲信用的企业。发展“社会印章”应该大力发展各种社会团体,发展非政府组织(NGO),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发展各种富有特点的俱乐部组织,使任何一个企业组织都被“社会印章化”,被打上多枚“社会印章”,由社会团体与中介组织来监督其信用。如此一来,信用破产的现象就会逐步减少。
诚信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行政环境是企业诚实守信所必要。作为政府,应当努力维护市场秩序,建立公平竞争的环境。发达国家的经验提示我们,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必须立法先行。立法包括多个方面,如银行信用方面的立法、规范商业信用和消费者信用行为的立法、规范商业行为的立法等。政府要确保全国市场政策的统一和要素畅通,制定统一的企业诚信建设评价体系,并从政策上堵塞企业短期内可能获得暴利的漏洞,引导企业维护信用的自律行为,同时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切除企业短期行为,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以及对公共与私人产权的有效保护。
当市场日益成熟起来之后,市场的选择功能和淘汰功能也随之增大:微利取代暴利,消费者主权取代生产者主权,买方取代卖方,企业只有在社会的认同下,社会的需要下,才能寻求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只有加强诚信建设,企业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飞跃。而那些因缺乏诚信而得不到民众承认的企业和企业家,最终将会被淘汰出局。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诚信状况调研报告》 [2]张锐.中国企业距离诚信有多远?,企业管理,2006,(12)[3]卢根鑫.同铸企业诚信根基,企业管理,2006,(12)
7.对建设和谐企业的思考 篇七
一、和谐企业的特征
“和谐”是指事物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状态。和谐在内涵上有多方面的内在规定。首先, 和谐是多样性的协调和统一。和谐不等于同化, 事物及其内部各要素依然会保持自身的独立和个性, 即和而不同。其次, 和谐是对立统一关系达到的某种状态。具有不同性质、特征和发展趋势的事物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统一的, 同时也是对立的, 其间依然存在矛盾。第三, 和谐是动态的。由于每一事物及其内部各要素都处于变化之中, 其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也会随之不断变化。第四, 和谐是相对的, 不和谐是绝对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基于此, 和谐企业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 和谐企业应该具有公平的特点。公平, 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对企业而言就是要通过努力积极争取和维护自身权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公平竞争, 合法经营, 为促进社会公平多做贡献。
(二) 和谐企业应该具备诚信友爱的特点。诚信友爱, 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一个和谐的社会, 必然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和谐社会是用道德与法律来维系的, 道德的核心便是诚信友爱。诚信友爱, 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核。和谐企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诚信, 坚持以法律为准绳, 以爱为责任开展企业各项运营。只有坚持诚信友爱, 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与社会、政府、员工、公众等和谐共处。
(三) 和谐企业应该充满活力。我们党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 要善于引导和激发人民的创造热情, 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 尊重政革和发展的创新实践, 使社会活力永不衰竭。就企业而言, 如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这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正确对待的内容之一。
(四) 和谐企业应该是活而有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 和谐企业作为和谐社会的细胞, 不但要充满活力, 而且要稳而有序, 活而不乱。这里所讲的有序就是说企业在开展经营过程中要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企业的活而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和谐企业的有效途径
(一) 坚持科学发展, 增强发展能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 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必须把发展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 坚持科学发展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转换经济发展方式, 确立生态经济观和绿色消费观, 努力实现企业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统筹好企业与员工,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 积极促进企业全面发展。因此, 必须把发展作为企业的主旋律。
(二) 坚持以人为本,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构建和谐企业必须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 让以人为本成为和谐企业建设的经营哲学, 成为核心理念和宗旨。这里所讲的人就是企业的广大员工, 也包括与企业相关的其他人。员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主体, 企业只有依靠广大员工, 才能众志成城, 才能激发员工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我认为, 一要加强员工培训。企业要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加强员工培训, 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 人只有掌握先进理论才能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企业通过培训能够更好地提高和完善员工的素质, 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 发挥自我。二是努力营造一个民主的和谐环境。民主是现代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元素, 其实质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就企业而言就必须维护和保障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扬民主, 就是要充分尊重并维护员工对企业的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和民主监督权, 在民主得到充分发扬的基础上, 使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广泛调动。
(三) 建设企业文化, 为和谐企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 “关于发展, 三流企业靠生产, 二流企业靠营销, 一流企业靠文化。”单纯依靠制度的硬管理不能有效地指导员工自觉行为, 企业文化构建才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和谐企业需要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具体的历史环境下, 将人们的事业心和成功欲转化成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 形成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为企业的共同奋斗目标努力。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辐射作用。和谐的企业文化在于尊重广大员工的主体地位, 目的在于激发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实现员工全面发展。因此,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 企业必须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氛围, 注重思想引导, 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努力实现人尽其才的工作氛围。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党中央根据新时期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所提出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企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物质载体, 其对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具有特殊和重要的角色和责任。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企业, 需要企业的和谐发展。本文基于此, 展开自己的思考, 对如何构建和谐企业提出自己的见解, 以供交流。
关键词: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略论企业文化管理的构建与意义[J].企业改革与发展, 2008
[2].殷一平.论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J].商业现代化, 2007
[3].丁军.发展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管理[J].企业管理, 2009
[4].张明玉.企业和谐文化——试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企业文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5].陈晓林.创新企业管理文化, 推进企业诚信建设[J].湖北电业, 2008
[6].潘江楠.浅谈中外合资企业管理文化融合再造[J].市场论坛, 2010
8.企业和谐建设 篇八
从西山煤电集团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致力于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先后出台了多个指导性文件,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肯定,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迈上了企业文化促治理、企业治理推动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轨道。
但在建设具有西山特色企业文化的前进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切实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向更深、更高的层次稳步推进,必须做好以下四点:
一、领导带头,全体行动
公司及各部门领导要以身作则,忠实履行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职责,不断探索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内在规律,做到真用、善用。既要完成好指导者的任务,又要演好被教育者的角色。既要把握住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进度和力度,又要自觉成为企业文化内涵的典范。各行政职能部门要把文化建设的内涵融入企业治理中来,不断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积极倡导并大力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企业文化促治理水平提高、通过治理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基层班组、基层党组织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干部、基层党员、班组长直接参加企业的生产、治理工作,和广大一线职工接触最多,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职工,他们的整体表现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具有西山煤电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好,这需要他们在良好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带头用企业文化指导自己的行为,把领导集体的行为规范辐射作用做到等力的传递。各部门要注重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激发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鼓励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二、抓住要害,突破难点
企业文化的要害是深入人心,尤其是数量占绝大多数的广大一线职工的心灵。只有让企业文化精神扎根到了每一个员工的内心灵魂,让广大员工自觉运用企业文化的精神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才能形成强大的文化倡导力、指导力和凝聚力。这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难点,也是企业文化走向成熟的要害和必不可少的一步。要把具有西山煤电特色的企业文化向更高的层次推进,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好。各部门要充分吸取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良好经验,结合各自实际,借助合理的载体,想方设法地把西山煤电企业文化的精髓植根于每一个员工,不断推动企业文化向先进化、科学化、人文化的目标前进。
三、丰富载体,注重实效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开动脑筋,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内容,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不断挖掘广大员工喜闻乐见的企业文化表现形式;要善于采它山之石,积极学习其他单位在文化建设中好的做法,将别人的东西通过创造性地吸收为我所用。要善于自我总结和提高,将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些好的做法、方法提炼出来、固定下来,并加以推广。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对每一次文化活动都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使员工愿意接受,乐于参加,积极互动,搞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效果,使职工在娱乐中接受企业文化的教育,在玩闹中得到企业文化的滋润。要认真探索能真正打动员工心灵、引起心理共鸣的事物,紧紧抓住福利、待遇、能力的展现、人生价值的实现等广大员工关心的问题,通过浅显易懂、广大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文化建设对西山煤电发展的深刻意义诠释出来,将企业文化建设和这些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联系起来。通过不断拨动员工的心弦,不断撞击职工内心的灵魂,让企业文化扎根于每一员职工的心灵,并自觉用企业文化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使西山煤电特色的企业文化尽快扎根于每一位职工的心灵。
四、常抓不懈,日积月累
9.建设职工之家构建和谐企业 篇九
公司自改制成为全资企业以来,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力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贴市场化要求,围绕经济建设等中心工作建设职工之家,连续八年实现了经营盈利和无重大事故差错,被省总工会评选为“模范职工之家”。总结公司创建职工之家的经验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强化组织建设。企业要和谐,首要党政工团率先垂范,做到齐抓共管,为此公司成立了建立“职工之家”领导小组,围绕建设“职工之家”这个核心,思想上重视,措施上得力。其次坚持以“职工”为本,无论是正式工还是劳务工,凡是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现都已发展为工会会员,团结到“工会”这个大家庭中来。目前,公司工会下设2个工会分会和5个工会小组,职工入会率100%。
二、强化民主管理。一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参与公司重大经营管理和决策事项。二是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将企业重大经营事项提交职代会讨论和向职代会报告制度,在近两届职代会上,公司共收到职代会提案42件,合理化建议83条,党政工会协调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改革发展。三是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制订《厂务公开实施细则》,设立厂务公开栏,坚持每月通报员工关心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利润分配情况。四是推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坚持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征求群众意见和年终民主评议管理人员制度,为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供群众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民主政治建设。
三、强化职工参与管理。一是坚持拓宽管理层与职工群众沟通渠道,通过设立总经理信箱、召开领导班子与职工代表面对面恳谈会等形式,适时征询广大职工群众对公司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并制订《合理化建议奖励办法(试行)》,其中有些合理化建议获得了的嘉奖,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三是坚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涌现了像、等一批全国级或级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四是积极开展“安康杯”、“安全生产月”等劳动竞赛,强化制度建设,保障了公司健康发展。
四、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一是不断建立健全平等协调、签订集体合同制度,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立了和谐的劳动关系。二是严格执行劳动保护三个《条例》,加强劳动保护,坚持每年组织员工健康体检和女职工妇检,保障员工身心健康。三是在企业盈利的基础上,坚持实施企业年金制度,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四是积极开展“送温暖”工程,改善单身员工宿舍生活条件,坚持重大节假日慰问生产一线职工和退休职工,看望生病职工和重病家属,为职工送生日蛋糕,使广大职工切身感受到“家”的温暖。五是贯彻《妇妇发展纲要》实施意见,保障女职工的特殊权益,组织全体女职工参加“南航员工重大疾病互助基金”和组织66名女职工自愿参加“民航女职工大病互助基金”。
五、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生活。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形成了风正气顺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各类球赛、拔河竞赛、节日晚会,开展读书征文比赛和艾滋病科普知识教育,组织职工外出旅游和参观学习,职工队伍综合素质逐年提高。
10.企业和谐建设 篇十
要求
建设和谐企业 促进企业发展
建设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下面我与各位领导一起研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建设和谐企业,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二、构建和谐企业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本文出自大秘书网-http://-找文章到大秘书网]
一、建设和谐企业,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保持蓬勃活力,创造最佳效益。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不断涌现的社会财富作支撑,而社会财富的涌现是以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基础的。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更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关键。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运行质量,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企业的发展和职工的进步都有赖于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只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抓经营、促管理,努力成为充满生机活力、不断创造最佳效益的企业,才能为建设和谐 企业、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关广大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对发电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和谐企业也就无从谈起。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为基础,以精细管理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保证,以企业文化为支撑,筑牢安全“长城”,打造安全型企业。应把安全生产作为职工的根本利益、最大幸福,认真研究人体生物节律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正确处理安全工作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人本管理与科技保障“双轮”驱动,实现刚性制度约束和柔性管理的融合,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三是推进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利益。职工群众是建设和谐企业的主力军,建设和谐企业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就要求把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长期、公开的信息交流通道,收集职工的意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关心职工生活,推进送温暖工程,做好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扎扎实实地为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实现企业盈利长期稳步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职工的福利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是建设学习型企业,发挥人才作用。培养人才、人尽其才,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动力源”。因此,建设和谐企业,必须充分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创造力。应坚持管理创新,切实抓好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真正建立起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营造读书求知氛围,开展以学知识、学技术、学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培养更多的一专多能的职业技术复合型职工。
五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的强大精神支撑。把企业建设成为人际关系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应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氛围,营造鼓励人干事、支持人干成事的工作环境,通过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广大职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应以稳定保和谐,以发展促和谐,以创新推和谐,以公正求和谐,以优秀的企业文化育和谐,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坚持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以科学理论武装广大职工,保持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特别要加强思想引导,帮助广大职工认清形势、顾全 大局,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激发他们旺盛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发展、社会和谐尽心尽力。
二、构建和谐企业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和谐企业指的是企业内部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和谐,职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和谐,以及企业与社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和谐。按照这个要求,建设和谐企业应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新型的人际关系。新型人际关系,就是公平合理的利益关系和关心他人、互相帮助的互助关系。
调节利益关系是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根本。马克思指出,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这一利益关系处理的妥善与否,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企业的和谐。要妥善处理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职工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努力保持职工利益关系的平衡与稳定。在工资改革、确定岗位工资和奖金分配系数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首先想到“利益关系的平衡”。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胡总书记指出,社会和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要大力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同时要大力宣传和发扬“艰苦创业、爱厂如家、求严务实、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使干部职工
始终保持蓬勃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要建立职工教育体系,大力开展培训兴企,自学成才、争创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的活动,大力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使广大职工自觉尽好职工对企业应尽的义务。
2、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利益关系之一,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环节。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既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和前提。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关系到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关键是及时签订和认真履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明确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法律制度,是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手段,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一定要认真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千万不能存有反正是鲁能的企业,大家都是鲁能的职工,签不签无关紧要的错误思想。通过签订合同,是企业与职工自主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双方在决定工资和其它劳动条件过程中,充分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并达成一致意见,实现企业与职工互利双赢。
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不能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办法,要重新构建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协调、职工参与的管理格局,这是新型劳动关系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保持劳动关系长期和谐的条件,这一管理格局有利于妥善处理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关系,预防和解决利益矛盾,有利于引导劳动关系的双方增强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实现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协调平衡。
工会组织在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中,要加大工作力度,及时签订和认真履行劳动合同以及劳动保护协议、女职工保护协议;不断完善和充实劳动合同、两个协议的内容;逐步扩大劳动合同和两个协议的覆盖面,使劳动合同和两个协议成为劳动关系的“稳定器”,使劳动关系按照平稳的轨道运行。
3、融洽的干群关系。建立融洽的干群关系,关键是各级干部要转变观念和作风。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理念。要经常深入基层、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关心职工的疾苦,解决职工的困难,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一心扑在工作岗位 上,一心一意地为企业工作。只有我们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职工才会一心一意为企业拼搏。我们一定要用真情来对待职工,要象对待亲兄弟一样关心职工,为职工诚心诚意办好事,长期不懈办实事,竭尽全力解难题。人是有感情的,企业对职工好一点,职工会用百倍的工作回报企业。
各级干部一定要转变思维方式,学会用和谐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学会用全局的视角审视问题。一项政策出台,不要先想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顾职工的利益;不要以为自己能承受的东西,职工也能承受。一定要考虑到广大职工的愿望和广大职工的利益。这样考虑问题,才会处事公平,让职工满意。三、八荣八耻与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副作用也同样明显:拜金主义尘嚣日上,不少人盲目崇洋媚外,片面追求个人自由主义的思潮也在一些地方开始流行,同时令人痛心疾首的贪污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违法犯罪现象也明显增加。。。在这理想与现实间的冲突不断加剧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和党中央把握全局,审时度势,先是在去年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纲领性目标;今年两会上总书记又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 人民为荣,以背叛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如果说胡锦涛总书记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是给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定下了价值取向的话,那么“八荣八耻”就为建设和谐社会定下了标准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八荣八耻”的历史意义所在。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究竟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在我看来,建设和谐社会的设想针对的不仅仅是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以及阶级与阶级之间的不和谐,更有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生态平衡之间的不和谐,想的与说的、说的与做的之间的不和谐,等等等等。因此和谐社会的关键不但在于推进社会公平,建立一套满足人民需要的能够体现公正公平的社会准则;同时还需要完善社会组织,让公民真正参与到社会管理和社会矛盾的解决中来,而国家则通过各种政策进行支持,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量体裁衣,在公民中推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在这些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之中,最难做到的同时也是最根本最需要的,无疑就是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 观,因为和谐社会必然首先是个法治社会,而法治社会最需要的不仅仅是完善的制度,而是有着正确价值观的公民。公民的价值取向,可以说是直接影响着能否成功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问题。试想,如果公民价值取向是如我在一开头列举的那样,或崇洋媚外,或片面追求个人自由,或以金钱为万能,那还谈什么和谐社会?
这八荣八耻,乍一读去,似乎无甚了得,但细细审视,则不得不佩服于其简练有力同时又全面概括了当前社会问题的各个方面。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针对的是一些人的媚外心理,以为国外的月亮最圆,洋人的臂弯最暖和,以我在国外看到的一些人为例,不但出国以后乐不思蜀,有的更发展到背弃国家与人民,甚至搞起了所谓的游行向祖国挑衅,和谐社会无疑不应该有这样的人存在。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叛人民为耻”则针对了一些人在国有制企业转制时利用自己的小聪明和制度上的缺陷以人民的利益为代价中饱私囊,大肆偷窃国有财产的现象,顾稚军就是一例。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绝对不能容忍这样的硕鼠的。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说明了我们的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全民“活到老,学到老”的知识型社会。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向适应,社会对于各种各 样的人才的需求是水涨船高,所以说和谐社会需要以崇尚科学为荣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针对的是一些人坐在祖宗留下的余荫里不思进取,成日花鸟虫鱼的糜烂生活。自古以来不管哪种理想社会,从老子的小国寡民到陶潜的桃花源,都提倡辛勤劳动,安居乐业,社会主义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当然也不例外。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可以说是直接迎合了“和谐”二字,这里就不需要多说了。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指出了“诚信”二字在和谐社会中的分量。法治社会难有完美,而裂痕就在于一些人可能有的见利忘义的行径,而诚信正是弥补这一裂痕的重要原料。
正如前面所说,和谐社会应该首先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当然需要公民都能够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律作为自己行动的戒尺,所以“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当然应该是和谐社会荣辱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针对的是一部分人在生活条件改善后把中华民族和我党的优秀传统----艰苦奋斗抛到了脑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斗富现象。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富裕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平等的社会,一小部分人的骄奢淫逸理当为之所不容。
八荣八耻可以说是高度概括了当前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同时也为“和谐社会”定下了一个标杆。知道了这看似简单的112个字的重要性之后,我们需要的不光是学习,更要实践,在实践中加深认识,把八荣八耻真正变成我们的荣辱观价值观,为建设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以上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企业和谐建设】推荐阅读: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09-25
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和谐职工队伍06-08
对加强工会民主管理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的探讨11-30
创建和谐企业 推动企业发展10-02
简析企业文化与企业和谐发展06-16
构建和谐企业材料07-20
积极构建和谐企业11-25
企业和谐源自温情管理09-27
浅谈构建和谐企业11-13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