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2025-01-13

金融改革创新心得体会(精选11篇)

1.金融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一

**县金融改革创新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书记**的安排。7月31日,县金融办组织县人行、县银监办、县内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召开座谈会的形式,重点围绕地方金融改革创新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在综合了监管部门和各家金融机构的意见建议后,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金融机构的基本情况

“十二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地方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市场营销,全县地方金融业实现了较快发展。目前,我县金融体系构成有银行机构、保险机构、非银机构三大类,其中:银行机构有8家、保险机构有5家、非银机构有3家(2家小贷公司和1家担保公司)。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县的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我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县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为激发和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支持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了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协调解决问题。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基本形成。13年10月,我县成立了金融工

作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协调驻**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落实中央、省、州的金融政策,协同有关部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成立及其职能的发挥,对我县金融业的统筹协调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是金融改革创新亮点多。

一是在州人行的指导下,在全县积极推广全国首创的“支农再贷款+配套贷款+利差补贴”的“双加”模式。2014年已实现发放贷款金额1亿元。二是农信社改制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目前相关的改制材料已报送到国家银监会,2015年将顺利实现改制农商行目标。三是普惠金融让百姓共享改革成果,县内普惠金融形成以法人机构灵活多样的网点布局为主体,各行为补充的基本格局。实现了159个行政村的金融服务全覆盖,有效推动了城乡金融服务的全面升级。

三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得到较快发展。

通过不断探索具有**特点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模式,非银行金融机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7月底,相继成立了1家融资性担保机构,2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金融改革创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虽然近几年我县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有了较快发展,但受自然、历史、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我县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金融改革创新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创新能力不足,还存在实力相对较弱,风险防范能力

不强,产业与金融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给下一步改革发展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

1.县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属于授权经营,没有自主创新权,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上受制较多。

2.县内各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种类多、品种齐全,已基本能满足县内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求。但由于宣传力度仍不够,企业知晓率不高,金融服务创新上有欠缺,导致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3.地方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状况下仍处于弱势地位。截至2013年7月末,我县2家地方金融机构除农信社外,贷款余额在全县的比重不到10%,1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保责任余额不到1亿元;2家小额贷款公司平均贷款总额仅0.5亿多元。地方金融机构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人员素质相对较差、发展水平偏低、发展速度缓慢,非银行金融机构市场化程度低,加之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水平不高、融资难、抗风险能力弱,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和防控等制度措施缺失等因素,对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地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有限。

4.信用信息体系不健全,法制宣传工作亟待加强。金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好的生态环境。目前,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完善主要表现是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滞后,社会信用体系的各个环节相互整合不够,社会信用信息广泛分布于多个部门和机构中,尚未建成统一的信息处理和查询系统,没有做到资源共享,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失信现象严重,迫切需要法律层面的规范和引导。在今年贵州省组织的全省金融生态县测评中,我县

综合测评得分不高,综合排名处于全省中下游位置。

三、几点工作建议

金融改革创新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更具有较强的地方资金投向引导作用。因此,加快发展地方金融业,对于推进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金融意识,提高金融工作领导能力。

要广泛宣传金融法规,有计划地对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开展金融知识培训,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掌握利用金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本领。充分认识金融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真学习现代经济、现代金融的基本知识,加深对金融工作、金融法规和金融政策的了解,认真研究金融问题,努力掌握金融规律,积极运用金融服务于经济发展。不断探索金融发展规律,提高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能力。进一步完善县金融办的职能,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密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建立健全与金融相关部门的联络协调机制,积极促进银企对接。根据国家金融产业政策,结合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具有**特色的促进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简化审批手续。

针对县内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各金融机构对企业融资授信环节进行合并或同步进

行,简化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审批程序;建立小微企业信贷考核奖励制度,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信贷人员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对业务岗位人员的定期培训机制,推行岗位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等制度,提高从业人员金融服务能力。

(三)三是注重“借力”谋求发展。

“贵园信贷通”、“银政通”业务是工行、信用社、贵州银行三家行的一项典型的创新用新业务,该业务依托财政注资成立的“助保金池”,按比例放大融资总量,可有效化解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无抵押、无担保,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市场前景巨大。贵阳银行的“平滑基金”和“3P基金”则是解决政府存量债务和PPP合作项目中的资本金问题,对于实现政府债务平稳过渡和推进政府性融资项目有积极的意义。县委、县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县金融办要配合几家金融机构积极争取各项配套工作举措的快速落地,加速“贵园信贷通”、“银政通”、“平滑基金”和“3P基金”项目的实施。

(四)完善金融体系,引导非银行金融机构成长壮大。

要根据金融发展的趋势和中央、省、州关于发展金融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丰富和活跃我县金融市场,营造功能齐全、竞争充分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针对目前我县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市场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集中财力完成对金诚担保公司的增资扩股,发挥龙头带头示范作用,同时要大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非银市场体系建设,支持和引导非银行金融机构成长壮大。

(五)加强信用信息体系建设,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改革创新的推进,需要良好信用环境的有力支撑。要加大诚信宣传力度,深入推进我县农村金融信用县的创建工作,积极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加快联合征信体系建设步伐,建立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局面,依托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扩大工商、税务、法院等部门的信息采集面,逐步统一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信用信息,实现互联互享。

(六)合理实施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金融改革创新和金融监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在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金融监管要做到宽松灵活、有的放矢,不断激发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

2.金融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二

近年来, 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推动下, 厦门人民银行中心支行把握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动两岸金融合作改革创新, 大力建设厦金两岸区域性服务中心, 不断拓展两岸金融合作新渠道, 创新成果日益凸显, 两岸区域性服务的中心影响力和辐射力显著增强, 共同缔造美丽厦门, 努力创建厦门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区。

1. 优化机制, 进一步明确金融管理职责

为统筹谋划推动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步伐, 厦门市委、市政府把原市金融协调服务办公室、发改委等相关金融管理部门职能有效整合, 新组建厦门市金融工作办公室, 明确职责范围。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总行政策扶持, 大力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2. 出台政策, 聚大力营造金融生态环境

近年来, 厦门市政府相继出台《关于支持厦门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若干意见的通知》和《厦门市经济特区促进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条例》等, 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总行政策扶持, 为金融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3. 培育市场, 快速壮大新兴金融业态

至今, 全市已经拥有互联网金融60多家、”新三板”挂牌公司30多家、私募机构150多家, 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300多家。协助配合人民币清算行清算, 完成49.3亿元人民币铺底资金额度核定工作, 增加铺底资金总额度100亿元, 支持台湾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开启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群, 推进两岸人民币现钞调运清算, 办理现钞调运124批次达46.56亿元。推动两岸证券投融资, 开立外汇QFII托管账户。推动两岸股权投融资, 筹建厦门片区股权投资基金。推动两岸双向直接投资和跨境融资, 有效拓宽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推出台资集团人民币双向资金池、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等两岸特色金融产品。

4. 强化指导, 快速推动两岸金融合作

厦门市一行三局强化金融监督管理, 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协调预警机制, 加强防控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发展氛围, 稳定金融发展环境, 开启两岸金融深度合作。实施厦台两岸人民币现钞调运办法, 启动厦金“两门”金融创新合作。大陆两岸特色金融机构集聚厦门, 在厦设立“两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和“离岸银行业务分中心”。构建两岸金融同业定期会晤平台, 积极主办海峡金融论坛, 论坛已成为两岸金融政策发布平台、同业交流平台和业务合作平台。

二、亟待解决存在深层次问题, 促进自贸区金融改革再破坚冰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 传统银行业乱收费等方面的保守诟病尤为凸显,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难于去除, 抵押物不足贷不到款、利率过高, 企业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项目业务流程多, 现代金融服务改善民生水平仍有待提升。

2. 跨国企业集团难于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投资便利化程度不高, 主体境外融资受限, 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困难, 流程繁琐, 人民币资本项目兑换和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难于实施。

3. 金融创新和两岸金融合作推进缓慢, 金改30条虽已出台, 但一系列细则仍未明确, 厦门自贸试验片区的金融改革再破冰之旅仍需继续启航。

三、继续探索推进金融创新, 打造厦门两岸金融中心

2015年, 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 重点突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中国 (福建) 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正式挂牌成立。对此, 金融市场的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 厦门市中心支行将立足对台区域特色和优势, 积极推动对台金融改革综合创新, 强自贸区金融产品创新优化和项目储备, 助推两岸金融服务业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开展创新深度合作, 确保自贸区金融改革高效、快速推进, 开启大力推动对台金融合作创新新篇章, 为自贸区和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机遇。

1. 要充分体现“两个特色”, 即:深化两岸金融合作和支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两个特色”。

要充分发挥厦门片区在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创新中的先行先试作用, 深化两岸金融合作创新, 加强两岸金融监管合作, 完善反洗钱、反恐融资监管合作和信息共享机制, 促进两岸经贸交流和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创建厦台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 大力支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 积极服务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跨境贸易和投资活动。

2. 要确实做到“六个新突破”, 即:

一是跨境人民币业务实现新突破。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区内企业提供直接投资项下人民币结算服务, 创新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开辟企业人民币自主境外借款新渠道, 扶持自贸区内金融机构向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使用, 支持跨国公司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 鼓励跨国公司在厦建立运营中心, 支持跨境人民币投资基金建立和跨境人民币双向投资业务开展, 发挥资金的集聚优势,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支持个人开展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 促使个体经济获得更大的盈利空间和自由度。主要创新点:一是创新性探索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二是突破区内主体境外融资限制,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二是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实现新突破。突出简化外汇业务流程, 确实减少外汇管理行政审批手续, 简化业务办理流程, 大幅度提升投资和贸易便利化程度, 使企业境内外投融资规模得到迅速扩张。企业外债资金可以意愿结汇, 更加便利高效地开展境外投融资活动;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门槛更低, 提升跨国公司资金使用效率, 推动厦门总部经济集聚发展, 促进总部经济集聚;拓宽金融机构外汇交易业务服务范围, 提升企业经营能力。主要创新点:一是在自贸区内可兑换限额内资本项目, 探索境内个人跨境投资新路径, 实现跨境双向投融资便利化, 提升企业经营能力, 二是实施外债宏观审慎管理, 更加便利高效地开展境外投融资活动。

三是创新拓宽金融领域服务实现新突破。提高现代金融服务能力, 有效改善民生。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 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融资结算便利化;支持发展跨境电商和互联网支付业务, 支持符合条件企业依法申请互联网支付业务许可业务, 支持金融机构与符合条件的支付机构合作开展跨境电商跨境本外币支付结算服务;创建金融电路卡“一卡通”示范区, 加大移动金融在自贸区各种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水平, 提升现代金融服务水平, 将金融创新工作打造成厦门自贸片区一张亮丽的名片。主要创新点:一是扶持自贸区内符合条件企业依法申请互联网支付业务;二是可以为跨境电子商务实施跨境本外币结算业务;三是创建金融“一卡通”示范区, 提升现代金融服务水平, 将金融创新工作打造成厦门自贸片区一张亮丽的名片。

四是制度创新实现新突破。坚持简政放权, 推进依法行政和职能转变, 简化企业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项目结算业务流程;探索主体监管责任, 使得监管体系更加透明、规范、便利、高效, 实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创新联合监管机制, 优化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 助推自贸区建设深化金融改革“试验田”, 示范带动和服务全国金融创新。

五是两岸金融合作实现新突破。准许境外企业和个人开设新台币账户、自贸区内金融机构和台湾金融机构之间开设新台币同业往来账户结算业务和自贸区内区域性银行间市场交易, 促进两岸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 推动两岸金融密切合作发展。完善两岸金融同业定期会晤机制, 促进两岸金融合作与发展。

六是建设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实现新突破。制定符合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发展要求的长远规划, 构建自贸区金融创新与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联动机制体制, 推动厦台两岸金融合作创新先行先试, 同步发展, 发挥好自贸区对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强政策的联动性、协调性和统一性, 努力实现立足“闽三角”, 辐射“长三角”和“珠三角”, 充分发挥厦门战略支点作用, 共同开辟两岸发展共赢的新篇章。

摘要: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 积极探索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金融改革综合创新, 是建设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中心任务和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 笔者从厦门市金融管理的现状出发, 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金融改革创新过程中仍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进一步研究提出加快推进金融创新步伐, 打造厦门两岸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

3.关于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农村金融;土地金融市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5-0045-03

一、引言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就是做好农村金融的服务工作。由于中央、国务院对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视,近些年,正在逐步健全农村的金融体系和不断增加涉农贷款的投放规模。然而,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差距还很大。尤其是我国目前已进入农村城镇化与现代化发展阶段,农村经营主体、农业发展方式及农村要素配置都在变,这就需要加大对农业技术改造与农机设备投入等方面资金的投入。当然,这样做既为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给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尤为重要。

二、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思路

依据“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1]的农村发展指导思想与“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2]的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方向,需要为农村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积累新经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探索新出路。

2003年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制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金融体系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资本充足率不断提高,资产质量持续好转,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内部管理逐步完善,经营风险得到控制。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创新仍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三农”需要金融支持与金融资源结构优化之间存在矛盾。尽管各类银行机构的存贷比不算低,但是金融服务还是相对不足的,因此要在农村的金融领域建立新的金融资源配置机制;

其次,农信社单一的金融服务品种与可持续发展的“三农”要有多层次金融服务之间存在矛盾,这就要求建立一站式、社区性、综合化金融服务体制;

再次,农村金融机构财务的可持续性与农村经济主体高风险、低收益经营现状之间存在矛盾,这就需要建立以风险管理为主体的金融主导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第四,高度垄断集中的农村金融管理体制及现代金融标准化运行机制与农村金融需求多样化和差别化之间存在矛盾,这就需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和差别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第五,农村的生产要素和资本结合与社会金融资源体外循环之间存在矛盾,这就需要建成农村生产要素的资本化市场。

从农村经济改革只有自下而上才可能获得成功的历史经验看,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坚持贴近“三农”、立足县域的方针,从农业区和城市化、工业化的起步地区试点,按照依托金融改革有序改造传统小农经济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并举,再逐步推向各地。

三、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具体设想

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需着重解决两个根本问题:一是如何用好用活现有农村金融资源,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如何动员城市和外部金融资源返流县域,探索财务可持续的农村金融发展道路。

为此,从目前来看,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改造升级征信体系

第一,进一步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可以依托央行当前的企业与个人征信系统的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研究与开发,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农村农户信用评级框架;鼓励、引导信用服务机构开发更多的信用产品,对农村信用市场提供服务。新的信息系统应详实地记录每个农业企业与农户所有的社会记录,除信贷交易记录外,还应包括其学习、就业、房贷等各方面的情况。新系统应建立客观可行的信用评级制度。依据企业与个人的历史信用记录情况,依照客观的评级标准,给予相应的等级。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与个人申请贷款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第二,信用产品的金融化和社会化。征信体系要向外出、外来务工人员覆盖,以此突破乡村、户籍及必须在本土从事经济社会活动人群的限制。这就需要,首先引进金融机构网络系统实现信息的金融化,使金融服务从融资再延伸到向异地资产管理的扩展;其次把信用产品扩展到社会管理领域。建立乡村治理模式——以信用为基础多元化组织参与,把农村金融延伸到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建设与创新上。具体包括:一是要依托产业链,使农业龙头企业的党组织建立健全起来,使其代替目前的村镇治理,种苗及定额回购的产成品就由农业龙头企业向农户提供赊销,从而逐步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工人群体,完成以块为主的治理模式向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型。二是要创新农户间的社会关系,建立联保互保型利益共同体,基层农村金融组织应从对农户的信贷管理与激励转向对村镇事务的有效参与。

(二)建设农村土地金融市场

土地既是农户的主要生产要素,还是农村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产,所以推动土地资源并最终撬动金融资源进入资本市场,这是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较长远目标,更是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伴随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土地的市场价值必然逐步走高,可是现在的土地交易机制并没让农户获得其增值部分的收益,为了真正让农户享受“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就要逐步改革目前按照土地产出来核定补偿标准的征地模式,探索集体土地可以用获得的可持续分红的权证形式参与城镇建设投资,这既能减少城镇建设中成本的一次性支付,还可使农户获得持续的收入来源。

考虑到农村地区土地要素盘活面临关于所有制的各项法律法规限制,在不可能改变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情况下,可以用股份合作制来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从城郊向农村腹地推进,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村镇内部的划分机制进行改革,同时,按照标准化、单位化方式,等额分割集体土地,用土地用益权证方式量化到每一农户与农民。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交易市场。金融市场是可以对土地用益权进行交易的,所以用建设土地用益权的OTC市场和标准产权交易市场,来推动城市金融资源投资农村土地,并以此形成金融资源对农村的返流。其中,利用商业银行和产权交易市场都是可行的探索和创新。这项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户获得更多的、可持续的财产性收益,其中主要是土地收益。

(三)建设农业产业化间接融资体系

根据目前商业银行融资还是农村地区正规金融交易主体的实际,农业产业化又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有必要考虑通过大型金融机构联系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面向农户的批发与零售相结合的间接融资体系,以此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来自金融方面的支持。在批发层次上,大型金融机构可向央行获得低利率支农再贷款,以此为主要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融资,并为其提供一揽子金融和财务方案。在零售层次上,农业龙头企业给农户提供低利率的短期的生产经营性贷款,并依托其低成本融资为农户提供土地用益权抵押建房融资及中长期消费贷款。

(四)建设农业产业化直接投融资市场

第一,由农业龙头企业和全国性金融机构共同发起并设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投资基金通过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各地销售。引进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开发针对大型农业和生态旅游业项目的信托项目、投资基金或理财产品,利用商业银行渠道与网点实现资金归集。

第二,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应开发面向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的直接投融资产品。通过按照农产品品种或行业分类,建立多支专门化投资基金,如果业、蔬菜、茶业、绿色禽畜投资基金,打破县域限制,由专业合作社以联保形式确保资金投入的安全性,农村信用社作为基金托管人负责投资基金对农户的投放和收益归集。

(五)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第一,支付结算体系建设

在人民银行统一规划下加快农村金融支付结算体系建设,为农村的商品劳务交易、资金汇划等提供快捷便利的通道;合理布局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增加农村金融服务自助设备。

第二,担保体系建设

由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发起,农村中小企业参与的构建农村产业协会发起设立的农村小企业担保基金。主要为那些有真正的生产投入和有贷款需求又解决不了担保问题的农户与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提高农村信贷机构的信贷投放积极性。

第三,农村金融资产管理体系建设

由于农村经济主体面临较高的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风险,农村金融机构必须重视和应对较高的信用风险。因此必需要建立农村金融机构能持续经营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这就要研究引进民间资本组建农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设定相应规章制度,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其他在县域以法人形式存在的类金融机构在改革创新进程中出现的特定不良资产进行市场化处置。

参考文献:

[1]李延钢.我国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7):55一59.

[2]徐薇.我国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体系构建研究[J].对外贸易,

2013(6):106一107.

[3]丁红.我国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J].

北京农业,2013(11).

4.金融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四

一、“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现状

元江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意见》,统筹规划、大胆创新,采取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政策支撑机制、风险补偿机制、资金激励机制、统计监测机制等措施,稳步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并取得农村金融支付结算基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农户及涉农微型企业得到贷款资金支持、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深入推进、“三农”保险产品不断创新等工作成效。截}卜3月底,成立乡镇(街道)金融服务站2个,建立集镇营业点12个,创建信用乡镇(街道)1个、信用村委会7个、信用村民小组56个、信用户2760户,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7870户、微型企业经济档案4户,设立自助银行(ATM机)40台、布放POS机409台、开通惠农支付服务点55个、发放惠农35746张;办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101件、保费收入0。5%万元、理赔支出0。 45万元,办理农村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150件、保费收入5。 76万元;“三农”贷款余额261282万元,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30件,抵押宗地361宗,抵押而积32336亩,抵押贷款金额7467万元(其中:农户个体25件、宗地43宗、而积4563亩、贷款金额1027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滞后

目前,全县除林权确权颁证全部完成外,其他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进展缓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只在试点街道开展资料收集、实地踏勘、技术设计编写、航拍等基础性工作,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发证39056宗(发证率较小),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办理1413宗,农村房屋权属登记发证数很少约有110户。

(二)未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农村产权抵押物登记交易难 目前,元江县尚未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因此,农村产权抵押物登记交易手续办理困难,产权价值认定没有形成合理合法的评估价值体系和办理评估费率标准,规范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还存在诸多困难。

(三)扩大“三权三证”抵押贷款有法律限制

《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四条和《担保法》第三十一七条规定,除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外,耕地、宅基地、自留山、自留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国家政策对农村宅基地等集体非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没有放开,规定“不得进入市场”。

(四)农户及涉农微型企业的金融意识、信用意识、创新意识有待增强

大多数农户缺乏应用信贷资金自主创业发展经济的意识,存在按时不能偿还银行贷款风险;大多数涉农微型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自有资本偏少,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创新意识、信用意识不强,企业发展定位不明,市场营销思路不清,进而难于取得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五)风险防范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元江县只有四家担保公司,其开展担保业务范围不广,只涉及大型企业和政府性基础设施领域,加之收取的担保费用高,而大多数涉农微型企业承受不了;由于农户及涉农微型企业保险意识不强,自愿购买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少之又少 。

(六)“三农”金融服务水平不高

一是没有独立设置金融管理部门,只以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形式来组织开展相关金融工作;二是乡镇(街道)除了农村信用社和农行元江支行设置营业点外,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设置营业点,也没有发展成立村镇银行;三是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不够,有些金融机构从贷款的经营成本出发,很不愿意发展农户及微型企业贷款产品,且金融机构设置贷款条件门槛高、办理程序烦琐,导致大部分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及微型企业融资难。

三、解决对策

(一)加快推进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

各涉及履行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职能部门,提高认识,加强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使农村产权具有法律效应,为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创造条件,促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进一步发展。

(二)积极建立农村产权抵押登记及产权交易机构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成立农村产权抵押登记及产权交易中心,搭建农村产权抵押物登记及市场交易变现平台,有效解决农村产权抵押物登记及交易难问题,为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创造条件。

(三)创新以“三权三证”为重点和突破口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

建议中央、省、市出台政策解决农村居民房屋所有权抵押贷款与法律有抵触的问题,创新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实现资源向资本、资本向资金转变。

(四)加强宣传工作力度

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活动,利用宣传册、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平台,广泛宣传“三农”金融保险知识、政策、产品,经营管理知识,信用体系建设,提升社会公众对金融保险知识、政策、产品的认知度,调动并引导公众增强金融保险意识和信用意识,用好用足金融保险政策和金融保险资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五)完善涉农贷款风险分担机制

引导保险机构与涉农金融机构建立覆盖广、多层次、政策互补、风险共担的银保合作机制,开展与借款人相关联的各类保险业务,建立银保合作新模式,分散信贷风险,继续推进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试点和小额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试点。鼓励和支持组建涉农专业融资担保公司,进行“三农”融资信贷风险担保。

(六)提高“三农”金融服务水平

5.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五

一、注重学习是我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

对于基层的我而言,受阅历所限,无论是在理论素养方面,还是在工作方式方法以及对业务知识的了解掌握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和欠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向身边同事们学习,不仅要在总结成功经验中获得提高,也要在汲取自身不足方面中获得进步。

二、敢于担当是我扎实成长的必备素质

对于自身的我来说,要勇于担当,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把勇于担当作为干工作的基本要求,以担当作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激情去努力拼搏;还要善于担当,具备担当重任的能力,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只有将勇于担当和善于担当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平常时看得出,关键时站得出,危机时豁得出”。

三、脚踏实地是我快速成长的最佳捷径

6.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心得体会 篇六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我们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国防、外交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政治生态由“乱”转“治”,经济发展由“疲”转“兴”,各方面建设和发展迈上新征程。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一个崭新时代,我们要把握新时代扩大改革开放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开拓工作新局面。

我认为必须做到筑牢理想根基。理想信念是我们的底气,只有底气足,才能干劲儿足。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定理想信念,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守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四个意识”,对党忠诚、永不叛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工作实际,继续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学懂弄通、学以致用。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观,从高处着眼,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凝聚共识,凝心聚力。弘扬改革创新。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巨大腾飞,还铸就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特别是有些干部群众长期形成了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陈旧思想和落后观念。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在发展理念、思维方式、知识水平都存在极大差距。少数干部的理念不新、思路不新、作风不新,不作为、不善为、不会为、慢作为,无法适应新时代、自身没有新作为、工作没有新气象,不能引领经济新常态。一些村干部小富即安、小进即满,守着一亩三分地,缺乏战略眼光、缺乏忧患意识、缺乏发展理念。一些群众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小农意识严重,小商品意识强烈,固步自封,影响发展。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篇二】

经过集中学习、专题培训、分组讨论、解答提问和总结交流,结合实现“两个一百名”战略目标和我所在党支部的实际工作情况,我深刻认识到“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重要性。基于“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要求,结合我所在党支部的实际工作情况,我党支部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破除僵化保守,着力解决改革意识不强问题,坚持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要深刻认识发展的差距实质是改革的差距,切实把改革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形成允许改革有失误、但是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开展工作、推动发展。大力弘扬敢闯敢试、勇于探索精神,抓好中央和省委重大改革部署的落实,使更多改革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从我所在党支部的实际情况来讲,就是要打破多年来一直使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方法、同样的教学模式,因为过去的这种教学习惯容易使老师的发展跟不上学生和时代的发展,这样就迫切要求我们去改革,不要再使用形式单一的教材,而是使用数字化的教材、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信息化、网络化的教学模式,而这样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具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具有自发自觉的求知欲,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技巧、新实践,这样就能解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同时达到老师和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总之,我们要认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用改革的思维和办法开展工作,推动发展。

【篇三】

追梦新时代,奋进正当时。品读两会后,我们读出了过去一年风雨兼程的艰辛、攻坚克难的坚守,也收获了新的一年直面挑战的勇气、奋勇追梦的底气;

于我而言,更是一次自我革新的升华、善于作为的补给。

要筑牢理想根基。我们要高度重视坚定理想信念,深刻宣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定理想信念,要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守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牢牢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四个意识”,对党忠诚、永不叛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要弘扬改革创新。我国历史上经历无数的改革与变更,最终开创了适合我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我们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做改革创新实践者,拿出推动创新发展、浴火重生的勇气,拿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担当,拿出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劲头,让新时代改革创新成效落到实处,更要大力弘扬并勇于实践改革创新精神。

要善于担当作为。我们要切实增强使命感,铸牢担当之“魂”;

首先来自思想上的觉悟,来自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内在的动力,这是善于担当作为的前提条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肩负起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肩负起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肩负起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要积极主动加强学习,勤于思考,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理论水平、管理能力,提升“善为”的本领,克服本领恐慌,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抓重点,抓要害,抓关键,真正做到“脑里有想法,干事有办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姿态投身工作发展的火热实践中。

改革创新这条路上,有你也有我;

奋发有为这份理想,靠你也靠我。时代召唤使命,使命承载梦想。而每一位追梦人,请勇立潮头、锐意进取,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奠基人,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螺丝钉!

【篇四】

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山西省委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肩负实现“三大目标”的重大使命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省委从全省发展需要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对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一次有效检验。

习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全体党员干部要直面挑战,始终保持攻坚克难,奋斗拼搏的主动性和进取心,努力增强斗争本领,面对压力要迎难而上,以激流勇进的胆识,促进改革创新。

基层支部要紧扣“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主题,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县委总体安排部署,以“六个着力”“六个破除”“六个坚持”查摆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按照规定动作,抓好前期动员工作,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专题组织生活会,参观改革开放先进典型事迹,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凝聚思想共识,在本职工作中奋发有为做贡献。

【篇五】

坚定改革之路。这世上本没有路,人走得多了,也便成了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我们走过的,是一条长征路、井冈山之路、改革开放之路。这4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科技、军事、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中国奇迹”,通过学习习总书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话,更使我牢牢树立了改革永不停步的决心。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庞大而分散的党员群体,我们要创新教育模式,通过新兴媒体互动,远程视频会议等方式,破解党员集中难的问题。

明确努力方向。“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民生保障、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五个方面”的重大任务要求,紧密结合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逐一研究部署,逐一细化落实。

转变工作作风。这种精神更需要一辈又一辈的人传承和发扬。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让今后的工作开出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篇六】

开展大讨论,就是要引导全省党员干部群众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以积极向上的干劲、敢闯敢试的拼劲、不懈奋斗的韧劲,强力促改,主动求新,深入谋转,勇于任事,进一步打造山西的新优势新动力新形象。;

就是要进一-步引领各级领导干部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内,逐一破题,真正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就是要在全省来一场学习的革命、思想的革命、工作的革命,来一次理念的大提升、本领的大提升、作风的大提升,高质量地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把中央及省委的重大决策落实好。

7.金融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七

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范围包括昆明市、文山州、红河州、保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市、怒江州、德宏州9个州市, 总面积为22.07万平方公里, 占云南省总面积的56%, 而人口为2514.9万人, 占云南省总人口的54%。经过两年半的建设, 沿边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将来的复制、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昆明金融创新

2010年7月, 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昆明建立区域性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2011年5月,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中明确了把昆明打造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2013年12月出台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了把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昆明在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处于核心枢纽和龙头地位作用。

二、德宏金融创新

(一) “瑞丽指数”创新

2015年3月31日, 中国首个中缅货币兑换中心在德宏州瑞丽市姐告边境贸易区挂牌成立。以兑换中心为载体, 在整合已有的瑞丽大通、瑞丽台丽、云南亚盟、天津渤海通汇4家货币兑换机构力量的基础上, 首创发布区域性中缅货币兑换中间指导价——瑞丽指数, 形成中缅货币汇率机制, 对于逐步规范人民币与缅币兑换市场、推动中缅双边经贸发展、加大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金融创新力度、服务和助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截至2015年末, 兑换中心业务量已达2.02亿元人民币, 是2011~2014年4年业务量总和的2倍。

(二) 金融服务产品创新

首先, 随着中缅经济往来的日趋频繁, 在德宏工作的缅籍人员也越来越多, 为了消除语言障碍, 并向他们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州内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缅语叫号、缅语提示等金融创新服务。其次, 允许境外机构和个人在瑞丽购房的政策出台后, 跨境贷款业务也实现破冰。

(三) 跨境金融生态创新

首先, 在云南成立了首个外籍人员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投诉站, 为州内外籍人员提供金融维权的法律渠道。其次, 中缅双方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创新。中缅双方银行通过举行定期会晤, 增进了双边的沟通与互信, 并分别与缅甸经济银行、C B银行、环球财富银行、K B Z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 开创中缅跨境金融生态新局面。

三、普洱金融创新

(一) 与境外银行创新搭建结算平台

自2012年农行孟连县支行与缅甸邦康市商业银行搭建起结算平台以来, 4年期间结算业务量及结算金额逐年双双创出新高。其中, 2014年结算业务量为186笔, 涉及结算金额合计达到5.93亿元, 比2013年增长200%。随后孟连县农村信用社也加入该平台, 使得该平台业务量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并成为进出口企业防范和规避汇率风险的新渠道。

(二) 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创新

2014年8月, 孟连县农村信用社率先成为全市首家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2014年, 全市跨境人民结算量、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服务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量分别为761笔、624笔和30笔, 涉及金额分别达到13.63亿元、11.87亿元和2141万元, 比2013年分别增长95.83%、168%和72.94%。

(三) 金融服务产品创新

首先, 两个全省首创。澜沧县和墨江县农村信用社分别推行农户资产公证贷款、境外替代种植农户订单合同质押贷款和“烟草合作社贷款授信”模式。其次, 两个率先。一是率先开展咖啡仓单质押融资业务探索实践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创新途径。二是全省率先推行“工会会员普惠卡”, 营造支付服务新平台。

四、西双版纳金融创新

(一) 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

首先, 2014年9月23日, 勐腊农村信用社在老挝磨丁经济开发专区通过金融服务终端PO S机设立首个在老挝的金融支付服务点。截止2015年5月末, 该服务点共发生人民币交易笔数2454笔, 金额405万元。其次, 推动境外边贸企业开立人民币N R A账户 (Non-Resisdent Acountment) , 用于跨境贸易结算, 截至2015年5月, 境外企业在州内银行总共开立人民币N R A账户72户, 其中, 在2015年1~5月期间, 账户涉及清算的人民币资金达到2.54亿元。再次, 境外机构或企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办理现金业务实现零的突破。

(二) 货币兑换业务创新

首先, 在2015年7月, 由勐腊县农村信用社与天津渤海通汇货币兑换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合作成立的全国首家“特许机构+商业银行”的货币兑换点在磨憨联检楼内开设, 截至2015年10月末, 总共办理兑换业务232笔, 其中人民币分别兑换老挝基普、美元和泰铢的金额为89.79万元人民币、8.35万元人民币和10.87万元人民币。其次, 实现本外币兑换业务范围和对象由个人延伸和扩大至贸易业务和机构对象。

(三)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首先,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15年4月末, 完成辖区内10.93万户农户经济信用档案采集, 占总农户数的75.28%, 同时创建78832户电子化农户信用档案。其次, 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全州农村信用社推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仓单质押贷款等绿色农业生态贷款, 截至2015年4月末, 该类贷款共38笔, 涉及贷款余额7 75万元, 从而使得20个绿色经营主体从中受益。

五、临沧金融创新

(一) 跨境金融支付服务业务创新

采用“惠农支付服务业务”运行模式, 率先在全省开展跨境金融支付服务业务。2014年6月24日, 通过移动PO S机具在缅甸开设3个跨境金融支付服务点, 提供小额取款、转账汇款和刷卡消费等金融服务。2015年7月23日, 又相继在与沧源、耿马、镇康三个边境县接壤的缅甸佤邦、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掸邦北部省腊戌县布放12个跨境金融支付便民服务点, 全市跨境金融支付便民服务点达到15个, 布放数量居全省首位, 占全省布放总数的75%。截至2015年末, 累计办理业务1535笔, 涉及金额141.59万元, 服务区域辐射范围由以前的边境线30公里延伸至70公里, 惠及境外居民12万余人。

(二) 全国创新试点企业大额人民币现钞跨境携带证业务

2014年, 在镇康县南伞口岸成功办理全国首笔外经企业大额人民币现钞出境携带证结算业务。截至2014年4月末, 全市3个边境口岸共受理3家外经企业大额人民币现钞出入境携带证结算业务10笔, 涉及金额2261.91万元。

(三) 创新推动跨境人民币账户使用范围

沧源县农行、信用社开展对持有缅甸佤邦身份证的居民到市内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试点, 解决境外居民到我国境内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难的问题。

(四) 创新实践国际结算业务

农行临沧分行与缅甸经济银行滚弄分行合作互开账户、缅甸佤邦银行到沧源县农行开立同业往来清算账户, 积极推动国际结算业务的开展。

六、保山金融创新

(一) 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创新

农行保山市分行与缅甸板瓦开发银行互开人民币结算账户, 截至2015年6月末, 累计发生业务19笔, 涉及金额3765万元。腾冲农村信用社实现辖区内农村信用社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零的突破, 截至2015年6月末, 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5笔, 合计金额518万元。

(二) “三农”金融改革创新

保山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和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创新双双实现突破。市内首家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在施甸县诞生, 而10个乡镇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则在龙陵县建立, 通过资源整合, 提高以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所有权等“三权三证”为主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办理的便利化程度。昌宁县以核桃林收益权进行抵押贷款, 实现经济林果权抵押贷款零突破, 龙陵县成功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实现零的突破。截至2015年末, 全市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1.61亿元, 余额7.05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48笔、287万元, 余额192.5万元。农村房屋 (宅基地) 抵押贷款累计发放81笔、691.8万元, 余额479.7万元。

(三) 农村金融服务产品创新

市政府出台《保山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 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以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为突破, 开展农村金融创新。现今, 全市各家银行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相继推出“贷免扶补+合作社+农户”贷款模式、“烟草公司+合作社+农户”烤烟封闭贷款模式、“担保公司+合作社”贷款模式, 以及“企业+合作社+林权”联保贷款模式等农村创新金融产品。截至2015年末, 全市信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155个, 比2014年末的100个增长55%, 贷款余额2.70亿元, 当年累计发放金额2.63亿元, 带动农户数21792户, 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七、红河金融创新

(一) YD指数创新

2016年3月17日, 云南省首个区域性人民币兑越南盾指导性汇率在河口4家外汇指定银行及1家外币兑换公司同时发布, 简称Y D指数。Y D分别代表人民币代码C N Y和越南盾代码V N D的尾字母。Y D指数是由河口地区各主要结算银行及货币兑换公司统一发布的人民币兑换越南盾指导性汇率, 该指数由河口地区各成员单位采用轮值方式, 通过每个工作日采集报价样本计算得出并公布。2016年6月起, 文山州参与到指数的发布, 由文山州麻栗坡与红河州河口成功联合发布Y D指数, 参与发布的机构达到8家, 进一步扩大Y D指数的影响力。Y D指数的发布有利于规范人民币与越南盾兑换市场, 为逐步形成独立、统一的人民币兑越南盾汇率机制奠定了基础。

(二) 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

首先, 中越两国间人民币现钞调运的重任由农行河口支行承担。其次, 推动境外企业和个人人民币结算账户的开立。再次, 2014年3月6日, 河口县对外经济贸易公司成功办理了第一笔贸易项下越南盾兑换人民币业务, 此举标志着河口乃至红河州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从个人扩展到所有贸易及服务贸易业务, 而范围则由个人扩大到境内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三) 跨境保险创新

一方面, 积极探索开展跨境旅游保险和出入境人员保险等跨境保险合作业务, 另一方面, 因地制宜扩展机动车保险服务, 并在河口县实施机动车使用补充保险方案, 实现我省跨境保险业务零的突破。

(四) 城乡产权交易中心创新

2014年4月15日, 开远市成立了云南省首家县级城乡产权交易服务中心, 随后还将在全州其余县市建立城乡产权交易中心, 此举将进一步促进农村产权的流转和交易, 为全面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文山金融创新

(一) 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

首先, 跨境人民币结算渠道创新。2014年5月, 农行麻栗坡支行与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实现互开本币账户, 开创了文山州境内外银行边贸结算新渠道, 结束了之前与越南进行跨境结算需通过河口转汇的历史。创新业务积极推动了全州跨境人民币业务量逐年攀升, 累计人民币结算量由2014年8月末的5055万元, 增加至2015年末的10885.09万元, 一举突破亿元大关。其次, 在麻栗坡县天保口岸实施跨境移动金融惠边应用创新。

(二)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首先, “三农”金融改革创新。2014年7月1日实行的全国首个地方金融条例《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条例》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服务“三农”、推动“三权三证”抵押贷款提供制度保障。累计发放“三权三证”抵押贷款由2014年8月末的9.9亿元增加至2015年末的55.8亿元。其次, 村镇银行相继开业。2016年3月底, 由武汉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行, 在州内砚山县、马关县、丘北县和广南县发起设立4家长江村镇银, 提供更便利的“三农”金融服务。

九、怒江金融创新

2015年9月4日, 农行怒江分行成为全州首家在泸水县片马口岸境外的缅甸克钦邦大田坝和岗房两地布设两个跨境金融支付服务点的州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跨境金融支付服务点的设立, 大大提高了缅甸边民在当地服务点办理人民币存取款、转账汇款和缴费等金融服务的便利化程度, 对推动人民币跨境业务的创新、扩大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和结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经过两年半的建设, 沿边9州市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并在全国或全省首创独具云南特色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创新、跨境金融支付服务业务创新、货币兑换业务创新、“三农”金融改革和金融产品创新、跨境保险创新等金融创新。通过先行先试的金融创新研究, 对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推动云南金融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郑艳玲.“瑞丽指数”:领跑中缅货币汇率机制形成——德宏中支在全国首创中缅货币兑换汇率机制[J].时代金融.2016 (1) .

[2]罗本祥.德宏州加快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5 (11) .

[3]陈文玉.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探索创新努力提升区域人民银行服务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工作水平——对普洱市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辖区工作的实证研究[J].时代金融.2015 (10) .

[4]孙翌.云南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思考——以西双版纳为例[J].时代金融.2015 (8) .

8.金融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吉林省;金融;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F8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2.024

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导向及调整下,吉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一直致力于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农村金融是保障农村经济增长发展的关键,是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1]。如何应对广大农民的资金需求,以及如何在金融改革与创新过程中不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都是全面推进吉林省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的改革与管理创新所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1 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现有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不完善

在我国未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时,只有中国农业银行在乡镇设立了相应的农村金融机构,而其他诸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均未设立,也很少提供农村金融服务业务。随着我国加大“三农”建设的推广及发展力度以后,这些银行便积极的参与到农村经济大开发过程中来,逐步的从城市走向农村,在乡镇网点机构的布设、农村金融业务的增设上都有所增加,但受制于银行的获利和风险问题,这些网点和业务范围都极其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农村金融建设的实际需求。

我国虽然在不断加强农村金融建设,很多金融机构都开通了农村金融业务,而其发展时限有限,组织机构、网点分布和业务数量、服务质量等方面难以符合广大农村金融的实际需求[2]。

2.2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受阻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保障农村金融发展,抵抗自然灾害带来损失的一项重要举措。自然灾害往往会对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收入损失,而农业保险可以将这一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吉林省近年来一直在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但收效甚微,一方面是因为农业保险补贴费用低。国家保赔补贴损失的25%,省级保赔补贴损失的25%,县级至少要承担30%,这样将会造成县级组织投保的积极性降低,无法有效的大面积的推广农业保险制度[3];其次,当较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发生时,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不论是对政府还是对农民来说都难以承担。加之农民的投保意识薄弱,农业保险知识匮乏也是阻碍农业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农村金融机构收益偏低

由于有国家政策的规定及农民收入水平的限制,从事农业信用贷款的机构给农民发放贷款时定制的利率比较低,同时贷款的期限也比较短,难以有较高收入的贷款收益。农民的信用度不高且可抵押担保贷款的物质也比较少,获取的农贷数额比较有限,这些因素会造成金融机构不乐于为农民办理农业贷款,这种恶性循坏进一步降低了金融机构所能获取的利益,使得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发展缓慢。

3 解决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发展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3.1 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

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是推动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组织机构和职责权限。对此可以全方位实行理事长、主任、监事长的“三长”分设制,实现所有权力、监督权力、经营权力“三权”分离,并以此为基础梳理产权关系,健全信用合作社的法人管理结构,继而把信用社建设成一个经营独立、约束力强、盈亏自负、风险自控的市场主体,从而全面提升信用社的支农能力和发展潜力。

3.2 继续推进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设

吉林省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现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想在此基础上继续保持金融改革与创新的不断发展,就要继续推进金融组织的建设工作。对此,吉林省政府可出台相关的政策进一步开放吉林省农村金融市场,保证所需的农村金融发展资金的有效流入。在资金满足的基础上,加强风险的分析及预测,努力让多种经济主体为“三农”服务,成立形式多样的、不同所有制的金融机构。

乡镇银行金融组织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门户,乡镇银行自设立之日起就受到了广大农民的信任和支持。乡镇银行可以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资金,同时能保证这些积累的资源能有效的流入到广大农村中去,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资本留置的问题,带动了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快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与发展的节奏。

3.3 完善农业风险补偿机制

健全完善的农业金融保险体系是进行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想要发展农村经济首先需要有一个完善的风险保障体系。吉林省现阶段存在的与农业发展、农民息息相关的险种主要有:农业保险、失地保险、农民人生财产保险等。除此之外,为保障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还应健全互助合作保险与商保等业务。

在险种齐全的情况下要考虑提高风险补贴比例或风险补贴费用。这些风险补贴资金可由中央财政部门承担,减少乡镇、县级政府所承担的财政压力。中央财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农业风险的特性设立专项风险补偿金,应急于发生的巨大自然灾害。如此不仅提高了降低巨灾损失的能力,也大大加快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进步伐。

再保险是可以有效抵御风险的防范机制,而在我国此类保险机制还未建立健全。据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再保险机制,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制定和设立,这样可以降低当巨大自然风险来临时保险公司承担的压力,有利于推广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刘锡良.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创新研讨会观点综述[J].西南金融,2005,(10).

[2]刘月国.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J].河北金属,2006,(05).

[3]何广文.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机制创新路径的探讨[N].金融时报,2007,12,(07).

9.金融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九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开展以来,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积极投身于大讨论学习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深入学习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会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山西等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坚定了理想信念和发展信心,树立了历史眼光,剔除制约转型发展的陈旧观念、惯性思维,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工作再落实。

一是要充分认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意义。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是贯彻中央、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的必要要求,是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提振干部精神,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良好契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雒惠宁书记讲话精神,围绕“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要求,坚持以身作则、亲力亲为,认真履职尽责,开动脑筋谋创新,敢于涉险滩、破坚冰,认真抓好分管领域工作,坚持以市场打开发展新通途,牢牢把握市场化改革方向,围绕市场需求谋发展,练就研究市场、发现市场、培育市场、开拓市场的本领,带领和指导离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展现本领、抢占先机、赢得发展的信心,破除资源依赖。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以积极向上的干劲、敢闯敢试的拼劲、不懈奋斗的韧劲干事创业。

二是要解放思想,坚持开放,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大讨论活动中我区组团赴江阴对标考察学习,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江阴市发展意识新,开放意识强,处处体现出发展不止,开放不止、创新不止的劲头。在发展领先的情况下,依然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开放发展是观念、是体制、是格局,是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的先进理念,是发展的“源头活水”。对我区来说,目前开放比改革更迫切。学江阴,就要像江阴人那样不断打破“怪圈”困扰,坚持从离石的实际出发,不搞“南橘北枳”,不照抄照搬当“收发室”,要敢闯敢试敢冒,敢于把被改革开放的实践所证明、发达地区早已利用的有利于发展的做法,结合我区区域产业实际进行反思借鉴“再加工”,为我所用。

当前的竞争是全球性的,偏安一隅是不现实的,市场竞争的规则是冰冷的,不讲情义的,以我们所认为的应该的规则参与竞争,势必会碰壁、失败。如果宏观调控政策、产业发展动态趋势把不准、无预见性、无超前性,对政策和业务知识学习钻研少,就会导致在推进产业、项目的时候步伐缓慢、工作被动。所以要树立全球视野,主动适应规则,参与竞争,通过竞争促进本地企业健康成长。要善于从国际产业格局、国家宏观政策与本地产业发展优势的结合上谋划,探索一条既符合产业发展趋势政策导向、又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参与全球竞争的产业转型发展道路。

三是要实干担当,彰显作为,创优环境,提升竞争力。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党员领导干部,面对每一项工作,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抓实抓细每个环节、每项任务的落实,认真履职,勤奋工作。全面对标全国百强县江阴市,学理念,学思路,学经验,在对标找差中汲取先进理念,化作务实创新工作举措。以贵阳大数据为“标杆”,加快推进我区大数据产业发展步伐,积极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合肥、淄博、黄石的转型升级模式为“标杆”,坚定不移加大招商引资,新上一批标志性、翻身性转型项目,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加快发展上,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用好历史机遇期、掌握发展主动权。“环境是生产力,环境是竞争力,环境是吸引力”,江阴无论在硬环境还是在软环境建设上都做得非常出色,这为江阴市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在硬环境方面,要力求以完备的基础设施、优美的投资环境吸引各方客商前来投资。在软环境上,凡是应该由企业和市场来办的,政府决不插手干预,凡是需要政府办的,就一定快办、办好。下一步,着重对我区出台的各项招商引资政策和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检查,看看哪些已经兑现,哪些还存在不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哪个部位卡壳,主要原因是什么,切实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家信心,培养一批有眼光、善创新、敢担当、乐奉献的优秀企业家队伍,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创造财富、多作贡献。进一步反思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认真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提供更优惠的政策,增强吸引力。注意操作技巧,实行“一企一策”,有政策按政策办,没政策争取政策,争取不到变通处理,变通不了商量办,千方百计把事情办成。对招进来的企业要认真做好“店小二”“妈妈式”服务工作,使其留得住、能赚钱、长得大、发展快,不搞招进来就了事,真正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10.教师改革与创新培训体会 篇十

我在nyp所感受的改革与创新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决策超前化、发展优先化、工作创新化、管理智能化、制度人本化、执行绝对化、组织灵活化、教学工厂化、合作无界化、学习终身化。

(一)理工学院(nyp)超前的办学思想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是我们这次参加培训的所有学员印象最深和感触最大的一点,他们具有始终超前的意识、敢为先驱的精神、专注发展的理念、处处创新的思维、精益求精的态度、合作无界的组织,这些集中表现和体现在四个c上,即组织文化(culture)、创新理念(concept)、能力开发(capability)、校企合作(collaboration),因此也造就了理工学院(nyp)独特的“教学工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通过项目将两者紧密结合,使学校在企业的项目研发过程中完成实践教学。教学工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过程,鼓励和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确保了有关培训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也是学院能力开发和教师专业培训的重要途径,促进了学院和企业的紧密联系。这比我国提出的“产学研结合”、“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更加具体和实际,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nyp在决策上创新了一个“发展专注指数”的概念,他们认为,如果将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的专注时间和精力分为六等份的话,那么,二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应该用于未来的规划,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考虑下一步的工作,六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才用来处理现在的事务。即:

这个发展专注指数充分说明了“发展是第一要务”,nyp的超前和应变理念已经形成共识,也正是因为nyp所具有的这种超前意识,才使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始终处于前列。

基于“发展专注指数”的理念,nyp始终把发展放在优先的地位,在他们的组织架构中,有一个部门叫“策划与发展部”,专门负责跟踪国内外高校最新的发展动态,研究对自己的借鉴和帮助,真正的与世俱进、与时俱进。

(二)理工学院(nyp)给我的另一个较深的感受就是其组织的无界化和学习的终身化。

nyp组织无界化的概念是:现实中的问题是不分界线的,因此,工程之间的界线或学科之间的界线也是无法看到的。基于这个原则,nyp把团队协作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不同部门、不同学系之间有求必应,反应迅速,在实践教学和项目研发中的密切合作,使不同学系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得到充分交流,促进了资源与人才的共享,在效率上、效果上、效益上取得了多赢。

学习的终身化指的是nyp不断地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培训和拓展延伸,最大程度地保证教师希望能力提高和能力转向的诉求,及时或提前满足了学院对专业教师能力的要求。这是nyp面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以创新为主导的知识型时代的挑战所作出的富有战略性和变革性的重要举措,使学院专业的发展和转向与师资队伍的培养实现无缝对接。

(三)nyp的行政管理组织架构、学术管理架构、校企合作平台与模式、教职工评估体系、学生的发展与管理、学生潜能的开发等先进的教学与管理经验,也使我们这期学员感受颇深。

nyp给我的启发

在理工学院(nyp)短短5天的学习培训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切身感受,对我以前的思维和观念有一个较大的颠覆,使我的理念得到全面的刷新,认识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和拓展,启发较大,体会颇深。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眼未来,着力发展。古人说:“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作为一个团队或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如果想让自己的团队或单位永远保持旺盛的活力和绝对的竞争优势,首先必须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全局,着眼于世界和市场未来潮流的走向和发展趋势,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本单位未来的设计和规划上,思考将来的发展途径,制定将来发展的步骤和措施,同时,还必须有独特创新的意识,要创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要具备“同行不可模仿,市场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时刻让自己走在世界的前列,时刻使自己保持领先的地位。

(二)组织无界,协作无间。组织之间的团结协作是不少中国团队所缺乏的一种精神,日本在几十年前对中国就有了“一个中国人是条龙,几个中国人是条虫”的看法,这一方面说明中国人的独立精神,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人团队里普遍存在相互猜忌的内讧现象。而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一个个人是不可能独立完成一项科技创新的,任何一项创新上的团队协作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构建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建立团队中各个部门之间无界化的协作机制,是一个优秀团队必须具备的起码素质。

11.金融改革创新心得体会 篇十一

陈云贤副省长在致欢迎辞时指出,广东已经进入新一轮转型期,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为广东“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2007年以来,广东围绕以金融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发挥金融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金融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引擎发动作用;深化和拓展金融功能,发挥对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的服务促进作用。广东省将紧紧围绕实体经济,把推动金融创新作为推动加快转型升级的主要着力点之一,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的重要机遇,大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力争在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民生金融取得新突破。

唐双宁董事长作了题为“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背景下的广东金融”的精彩专题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产生的根源,研判了下一步发展趋势,并对广东金融改革创新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他认为,广东金融创新应该着眼于“三性”进行,一是地理位置的外向性:特别是在毗邻港澳、东南亚方面做足文章。二是经济模式的多样性:广东经济有大有中有小,有国有民有外资,为金融创新多样性提供了基础。三是改革开放的先发性。在当前中西部正在做货币金融文章的时候,广东要做足资本金融的文章,让直接融资比重在全国大幅领先。

夏斌参事介绍了国家金融改革政策及未来的改革方向,并对广东金融改革发展提出了建议。他认为,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是本轮宏观调控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要支持小贷公司发展,“要拿出‘干货’来大力支持小贷公司发展,尽快把小贷公司明确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由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统一监管;取消融资率不能低于公司注册资本50%的限制,提高小贷公司经营的杠杆率,给中小企业提供发展资金。对于在温州试点中取得进展的经验,尽快在全国推广”。

陆磊院长作了题为“着眼于未来十年的结构性革命”的专题演讲,提出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和金融的重大结构性变迁及下一轮金融改革的方向,并提出了广东金融改革创新方向的建议。他提出,对当前及未来广东金融体系建设的规划布局上,首先要考虑到国有金融占比过高,应该以民营金融发展为主线;其次应该从非银行、准资本市场入手,结合正在经历的贸易顺差收缩和资本输出,抓住货币和资本的国际化机遇,汇聚智力和人才,确保融资收益和社区满足度。“广东的金融改革应该首先从粤港金融市场融合寻找突破口,从双币种信贷到汇率形成机制自发性改革,以及从债券市场到股票市场的全方位融合”。

广东将于2020年建成现代金融体系

6月27日的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金融强省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对全面建设金融强省提出了总思路和总目标。

总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立足点,以市场化改革创新为推动力,以防范化解风险为生命线,完善金融管理体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民生金融,进一步提高金融产业在现代产业体系中支柱产业的地位,显著增强金融对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惠民生的支撑推动作用,有效提高金融业的国际化水平、综合服务水平,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实力,为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与保障。

总目标——

到2015年,金融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提高,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8%和15%以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能适应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新建2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市场交易平台,直接融资比例提高到30%以上;金融服务社会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保险深度和密度分别达到4%和3000元,社会建设、民生保障、中小微型企业、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质量全面提升;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突破,粤港澳金融合作更加紧密,建立科学合理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形成全国领先的金融政策、法治和信用环境。

上一篇:台风真可怕的作文下一篇:抖音很火的结婚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