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后习题答案(共6篇)
1.经济法课后习题答案 篇一
绪论。
一. 名词解释:
1, 经济学説史:经济学说史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经济学说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二.问题题
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答:(1)经济学说往往包括一些人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生产力问题的认识和论述,也包括着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论述。而经济学说史则是以经济学说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期经济学说产生、发展的历史。
(2)总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具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A: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情况,检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都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观点,其中哪些经济观点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而具有科学价值;哪些观点只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哪些经济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或辩护性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这些经济学说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B:通过学习经济学说史,判断一下经济学说今后发展的趋向。在回顾和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总结过去经济学说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吸收其中的科学成果和失败的教训,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创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学说。C:帮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加深对其基本原理的内容和意义的正确理解;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提高识别各种不同经济学说的本质的能力;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
答: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总体是按照时代分期的。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二. 名词解释
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他在《政治论》中将生财之道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2,柏拉图的“理想国” :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这三个等级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3,瓦罗的《论农业》 :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他把农具分为:(1)能讲话的农具—奴隶 ;(2)只能发声的农具—牛马 ;(3)无声的农具—马车。
4,公平价格: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
三.问答题
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答:(1)色诺芬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其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之中。
(2)《经济论》中,色诺芬在这本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其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雅典的收入》中,他强调,家庭管理这门学问研究的是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财富不断增加。他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他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他认为,雅典不论在气候、土地、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条件;《居鲁士的教育》中,色诺芬揭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并对农业和分工有更详细和精辟的解释。
2.简述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及其特点。
答:(1)阿奎那是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也被称为中世纪“神学的泰斗”。主要著作:《神学大全》,被认为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
(2)阿奎那主要依据“自然法”的观念来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自然法是古希腊哲学中斯多噶派从所谓宇宙理性中引申出来的,认为“自然法”是超出人为法之上的,由神性支配的不变规律,人类的行为和社会都要服从它。认为人们本质是相同的,应拥有平等和自由的权利,这反映了劳动群众对奴隶制的抗议。但同时,斯多噶派又宣扬听天由命,苦行寡欲的思想,被后来统治者所利用。
(3)阿奎那把社会解释为一个有机体,援引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然不平等的论断,论证上帝创造万物时就有“高级”与“低级”之分。私有制,是人的理性创造出来的,也出自上帝的意志。私有权和地役权也都不是自然所规定的,它们是人类的理性为了人类的生活而采用的办法。这是对自然法的增益。
(4)阿奎那接受了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从宗教伦理角度,强调在买卖中支付的价格必须是公平的。公平价格取决于从物品所得到的利益的大小及对人的效用,所以公平价格不是绝对固定的,要取决于某种评价。公平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提出效用决定价格的观点,开以后效用价值理论的先河。
(5)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他的学说的折衷主义特点。货币是人类发明的工具,货币的价值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但又不得不承认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有内在的稳定性,任意贬损货币价值无异于伪造重量和长度。商业:把商业看成是卑鄙的行业,但同时又断言赚取利润的大商业是合理的。一个人从事贱买贵卖在两种情况下是可以免受道义谴责的:a.一个人用他从商业中获得的适当利润来维持自己的家庭生活,或者帮助穷人。b.买进时并无转手卖出的意图,并对物品作了改进,或因时间地点改变而价格有了变动,或因物品运输担负了风险。
利息:一方面肯定放债取利是罪恶,反驳了关于利息是对时间的支付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认为在两种情况下可以收取利息:a.出借人出借货币蒙受了损失;b.出借人以合伙形式把货币委托给商人和手工业者,担负了丧失本金的风险。
第二章:重商主义经济思想。
一.名词解释:
1.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所以早期重商主义者极力提倡不断吸收国外货币到国内,禁止货币输出国外。此时,国家力图通过行政手段,调节货币的流动,达到使国家贮藏尽量多的货币,积累起充足的货币财富的目的。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2.重金主义:同上。
3.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者虽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但是已开始用资本家的眼光看待货币,初步意识到货币不单纯是货币财富而且是增加财富的手段。这一时期特点是,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4.重工主义: 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5.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阶段。两个阶段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它们都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惟一形态。但是,在如何增加货币财富的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提出过不同的措施和办法。
二,问答题
1.重商主义有哪些基本经济思想?
答:(1)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阶段。两个阶段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它们都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惟一形态。但是,在如何增加货币财富的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提出过不同的措施和办法。
(2)早期重商主义阶段,国家迫切需要增加货币。所以早期重商主义者极力提倡不断吸收国外货币到国内,禁止货币输出国外。此时,国家力图通过行政手段,调节货币的流动,达到使国家贮藏尽量多的货币,积累起充足的货币财富的目的。早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3):晚期重商主义者虽认为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但是已开始用资本家的眼光看待货币,初步意识到货币不单纯是货币财富而且是增加财富的手段。这一时期特点是,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2.试析托马斯·孟的经济思想。
答:(1)托马斯·孟(1571—1641)英国当时的一个大商业资本家,又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董事、政府贸易委员,是英国商业界的重要领袖之一,在伦敦商业和金融界很有影响。
(2)A:比较充分地阐发了晚期重商主义思想,概括地提出了贸易差额理论;
B:孟认为商人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提出了一个全才的对外贸易商人所必需具有的品质;
C:提出应该准许货币输出的主张,认为这是增加货币财富的一种手段,这和输出商品换回货币是一样有利的;
D:主张发展对外贸易,且对外贸易的好坏,是检验一个国家贫与富的标准,为使国家致富,他提出了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做到出超;
E:提出和论证了为保证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孟不要求和每个国家都必须出超,而是要求国家每年出口的商品总值要大于进口商品的总值,实现出超。
F:孟十分关注航运业和转运贸易的发展。他还热中于发展遥远的殖民地、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的贸易。
G:坚持发展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尽可能多地制造在对外贸易中需要的商品。同时提出为了发展工业和转运业,国家必须实施保护关税政策。
第三章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配第的价值论和地租论:认为商品价值的源泉来自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把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工人得到的价值看做两个不同的量,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他所说的地租,实际上也就是剩余价值。
2.休谟的货币数量论:他把金属货币理解成铸币,又把金属铸币理解为单纯的价值符号,认为货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只是单纯的价值符号。货币对劳动和商品的关系,也不过是一种数量关系。休谟对早期货币数量论作了明确的表述,包含三点结论:一国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代表国内现有的全部商品量;如果商品增加,商品价格就降低,或者说货币的价值就提高。
3.诺思和马西的利息论:诺斯明确把利息称做“资本的租金”,并将之与地租相对立。他提出,决定利息率水平的不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量,借贷资本量增加,利息率就会降低。马西提出利润是利息的基础,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总是要由利润来决定。
二.问答题
1.简评从配第到休谟、马西在经济学说史发展中的作用。
答:(1)配第、休谟和马西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初步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价格、工资、地租、利息等问题,从而成为英国古典经济学之父。他的后继者休谟、马西等也对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2)配第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在于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科学中独立出来,马克思称配第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
(3)他的主要经济学论著包括《论商业》、《论货币》、《论利息》、《论贸易平衡》、《论赋税》和《论社会信用》等,这些论著收集在他于1752年出版的主要著作《政治论丛》中。休谟在这些论著中主要讨论了货币、贸易和利息等问题,他关于货币价格的理论,成为18世纪货币数量论的最重要的代表。
(4)他的主要著作是1750年匿名发表的《论决定自然利息的原因》。马西主要对利息进行了详细考察,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利息归于利润的一部分,这一点对休谟、斯密等人的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2.威廉·配第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答:(1)配第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在于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即政治算术的方法,并由这一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经济现象的本质,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科学中独立出来,马克思称配第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
(2)在方法论方面,配第深受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和托马斯·霍布斯的影响,从经验事实出发,注重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事物本身客观的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
政治算术的方法。在经济分析中广泛地运用“政治算术”的方法,比较国家实力、计算各种物品的价值。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是科学抽象方法的初步运用。通过这种方法,使得配第触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方面提出了一些科学的见解,为古典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3)配第的一般经济理论主要包括价值理论,分配理论,货币理论等。价值理论方面: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分配理论方面:工资论是配第分配论的基础,实际上也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他认为工资等于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价值是一个规律,而且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必然如此。如果工资上涨,则利润将损失;地租被看做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配第的地租理论也就是他的剩余价值理论。把工人创造的价值和工人得到的价值看做两个不同的量,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他所说的地租,实际上也就是剩余价值;配第把利息称为“货币的租金”,他给利息下了一个最初的定义,即利息是一定期限内放弃货币使用权的报酬。货币理论方面:他把货币看做劳动所生产的商品,其价值也是由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他已经认识到客观上存在着一个决定货币流通量的规律。认为决定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为全部商品的价格总和与货币流通速度。
(4)配第的经济增长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于国家财富的看法和对于影响财富增长的因素诸如资本、劳动、生产力、财政赋税政策等因素的分析上。配第把对财富源泉的分析,由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并把劳动看做财富的主要源泉。配第考察了影响一国财富增进的因素,主要讨论了三种因素,即劳动生产率、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和赋税政策。他认为: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分工的水平和规模。配第还把科学看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一国财富的规模取决于人口数量、勤勉程度和技艺水平;赋税既能对一国的经济实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并努力论证向土地所有者和贵族课税的必要性
2.经济法课后习题答案 篇二
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使学生思维更深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 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 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由此可看出, 观察对于学生是多么重要。学生观察目的性不强, 有时需要教师的引导才能观察得仔细, 从而使思维更深刻。
例如, 分数除法中有这样一道题:
算一算, 比一比。
这道题看似是比较乘除法计算方法的不同, 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 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是乘法算式中的积, 除数是其中的一个因数。在教学此题时, 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计算第一组题, 然后追问这一组题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 很快得出了被除数是乘法算式中的积, 除数是其中的一个因数。再接着追问商是什么。学生会发现, 商是另一个因数, 紧接着再提问:“就此你能猜测想分数除法的意义吗?”学生很快说出了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此时可趁热打铁:“那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继续做后面的两组题验证一下。通过计算, 学生不但巩固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而且掌握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通过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的步骤, 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转化思路, 使学生思维更严密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学科素养, 即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基本步骤等。习题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 而且还要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极为重要。
例如,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有这样的一道习题:有16支球队参加比赛, 比赛以单场淘汰制 (即每场淘汰1支球队) 进行, 如下图 (图略) , 数一数一共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 如不画图, 有简便的计算方法吗?如果有64支球队参加比赛, 产生冠军要比赛多少场?
这道题如直接出示图, 学生会直接数, 很容易得出答案, 至于为什么是15场, 学生只知道是数出来的。对于第二种倒减的方法:用16-1=15场, 学生也只能是猜测。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 画4个球队产生冠军要比赛几场, 然后猜测8个球队要比赛几场, 因为4支球队要比赛3场, 所以许多学生猜测8支球队要比赛6场。这时我再让学生画一画, 通过画, 学生发现多了一场。这多的一场是哪儿来的?通过思考, 学生发现最后两组的冠军还要比赛一场。那16支球队要比赛几场呢?当学生列出7×2+1时, 请学生说说每一步的意义。这时, 请学生仔细观察球队数和比赛的场次数, 看看有什么发现。当学生说出比赛场次数比球队数少1时, 这时顺势问:“比赛场次数为什么比球队数少1呢?”学生自然联想到因为每场淘汰一支球队, 而冠军球队是不要淘汰的。再请学生根据他的发现说说64支球队各要比赛多少场。这道原本只需学生简单“数一数”便能解决的问题一下子抽象化, 学生不得不调动已有的数学生活经验, 通过观察、分析、类比、实验等各种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 最终获得对问题的解决,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三、引导学生拓展习题, 使学生思维更灵活
在习题教学中, 我们不能就题论题, 而要让习题尽可能广覆盖。在教学时不光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学会联想, 使他们能“举一反三”、“问一知十”。在习题教学中, 适时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延伸知识, 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例如, 在教材中有这样的一道题:
先计算, 再观察每组算式的得数, 能发现什么规律。
在教这道题时, 我先让学生计算, 再说说规律。学生很快便得出相邻两个分数单位的差等于它们的积, 并且很快又写出了几组这样的算式。这时我并没有就此罢休, 接着问:“如果分子是1, 分母是相邻的奇数或偶数, 是否还有这样的规律呢?”学生分组讨论得很热烈, 通过举例, 学生一致回答, 没有。“那怎样才能相等呢?”学生通过计算得出, 它们的差必须乘才能相等, 我继续追问:“那为什么要乘呢?”有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很快发现:由于它们分母相差2, 所以差的分子就是2, 要想成为乘下来的分子是1, 就必须乘。通过拓展延伸, 使学生的认识由表及里, 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更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交流, 实现思维共享,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经济法课后习题答案 篇三
消费=国民收入-投资-政府购买 C=8-0.7-1.3=6 万亿美元
7.假设英特尔公司正考虑建立一个新芯片工厂。
A.假设英特尔公司需要在债券市场上借钱,为什么利率上升会影响英特尔关于是否建立这个工厂的决策? 答:因为利率上升增加了英特尔公司在债券市场上借钱的成本,减少了建立这个工厂预期利润,因此英特尔 公司有可能不会建立这个工厂。
B.如果英特尔公司有足够的自有资金来为新工厂筹资而不用借钱,利率的上升还会影响英特尔公司关于是 否建立一个工厂的决策吗?解释之。
答:也会。因为利率上升意味着英特尔公司自有资金的其他投资方式的预期回报增加,因而增加了建立这个 工厂的机会成本。
8.假设政府明年将借的款比今年多 200 亿美元。A.用供求图分析这种政策。利率会上升还是会下降? 答:
图 26-3 货币市场供求图
当政府明年借款增加 200 亿美元时,它将使可贷资金需求增加 200 亿美元。与此相比,由于政府借款并不影 响在任何一种既定利率时家庭的储蓄量,所以它不影响可贷资金的供给。在图中,可贷资金需求增加使得可贷资 金需求曲线向右从 D1 移动到 D2,可贷资金需求的增长使可贷资金市场的均衡利率从 i1 增加到 i2。
B.投资会发生什么变动?私人储蓄呢?公共储蓄呢?国民储蓄呢?将这些变动的大小与政府
200 亿美元的 额外借款进行比较。
答:可贷资金市场上的利率上升改变了参与贷款市场的家庭和企业行为。特别是许多可贷资金需求者受到高
利率的抑制,买新房子的家庭少了,选择建立新工厂的企业也少了,因此,投资会减少。利率上升后,家庭会增 加他们的储蓄量,所以私人储蓄增加,由于公共储蓄不受利率的影响,所以公共储蓄不变,最后国民储蓄会增加。
C.可贷资金供给弹性如何影响这些变动的大小? 答:
(a)可贷资金供给弹性大(b)可贷资金供给弹性小
4.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篇四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共十五章)第一章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中国在马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时代背景。中国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个代表”重要思想。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体系,又是需要从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中国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三大已将其概括为十六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思想是中国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二,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必须现在国际国内的形势比起当年有很多新的变化,但是邓小平理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依然有着现(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必须长期坚持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国际战略等重要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第二章思考习题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同年12月,毛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误的,完全不是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2.邓小平、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他还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经过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的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进入21世纪,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2004年1月,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哲学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和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中国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坚持这个精髓,提出了“建设有中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为代表的中国人继续坚持这个精髓,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构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提出“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等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贯彻这个精髓,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实事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决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态度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求真务实。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加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6.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路。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走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7.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的与时俱进,要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要使党和论上不能停顿。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在理论创新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第三章思考习题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中国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也使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随着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尤其是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了艰辛探索。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毛泽东系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抗日战争胜利后,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种前途的战略决战。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总之,没有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农民和手工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随着土地改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3.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的内在要求。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事实上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三,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改造的最初步骤。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第四,当时的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开始和缓。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4.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但是,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义。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西。”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
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实践证明,党坚持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6.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五章思考习题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是同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考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1]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道路。他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在这个探索中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比如,党的八大的正确思想、毛泽东在1956年和1957年先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以及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涉及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都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初步探索中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尽管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有也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做了开创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同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良好的开端,为我们在新的思主义提供了基础。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和时代内容。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邓小平强调: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其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阐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其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在逻辑关系。
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理”的著名论断。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2)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任的需要。
中国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改革开放20跃升,是人民得到最多实惠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极大增强的时期。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中国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的理论。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生产力”,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主要标志”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择其要者: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的飞轮。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
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5.电商法规课后习题答案 篇五
一、单选
1、下列哪个不完全属于电子商务法的调整范围(C)
A、数据电文 B、网站建设 C、消费者权益保护 D、网上无形财务保护
2、以下不属于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A)
A、药品商标 B、联众游戏服务 C、公安机关安全监控行为 D、软件
3、当前,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感到最担心的是电子交易中的(B)问题。A、支付 B、安全 C、财产保护 D、身份认证
二、多选题
1、电子商务中法律关系的要素主要包括(ABD)A、主体 B、内容 C、物 D、客体 E、行为
2、电子商务法的基本法则中中立原则主要包括(BCDE)方面的中立。
A、主体中位 B、技术中位 C、同等保护 D、媒介中位 E、实施中位
3、电子商务法律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CE)A、物 B、行为 C、权利 D、智力成果 E、义务
三、判断题
1、电子商务法的开放性特征主要是针对因特网的国际开放性而言(错)
2、电子商务法的调整对象是电子商务立法的指导方针,是一切电子商务主体应准循的行为准则。(错)
3、在我国,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调整主要由电子商务法律来进行(错)
四、简述题
1、电子商务法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国际性,技术性,开放性,安全性,复杂性。
2、当前电子商务法的调整范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a.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及其相关的法律问题 b.在线交易主体及市场准入问题 c.数据电文引起的法律问题
d.电子商务中产品交付的特殊问题 e.特殊形态的电子商务规范问题 f.网上电子支付问题
g.在线不正当竞争与网上无形财产的保护问题 h.在线消费者保护问题
i.网上个人隐私保护问题 j.网上税收问题
k.在线交易法律适用和管辖冲突问题
第二章
一、单选
1、全球第一个官方正式发表的关于电子商务立法的文件是(B)
A、电子商务示范法 B、全球电子商务纲要 C、电子交易法 D、电子商务基本法
2、电子商务立法高速发展时期的起始标志是(A)的出台。
A、电子商务示范法 B、全球电子商务纲要 C、电子交易法 D、电子商务基本法
3、电子商务基本法是由(D)制定并颁布实施的.A、美国 B、日本 C、新加坡 D、韩国 E、欧盟
二、多选题
1、国际电子商务立法的主要内容包括(ABCE)
A、税收 B、市场准入 C、电子合同 D、电子签名 E、电子支付
2、全球电子商务立法中争议较大的问题有(BD)
A、对电子通信记录的法律效力的确认问题 B、电子签名技术方案的选择问题 C、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 D、电子认证机构的管理与选任问题
3、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ABCDE)A、立法层次偏低 B、电子商务法与网络立法界限不清 C、法律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D、现行法律的修订相对滞后 E、大多针对表层问题
三、判断题
1、我国第一个电子商务方面的专门法律是2005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电子签名法》。(错)
2、OECD是联合国贸易法律委员会的英文书写(错)
3、目前,电子商务涉及的技术标准实质上是由发达国家的工商垄断企业制定的(对)
四、简述题
1、了解国际电子商务立法概况有哪些作用? a.有助于推动我国电子商务法进程 b.有利于各国间的电子商务交往
c.对我国在电子商务纠纷的处理上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全球电子商务立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市场准入;税收;电子合同;安全与保密;知识产权;隐私权保护;电子付。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网络信息服务合同:是网络服务提供商与特定用户之间通过明示合同或注册登记的形式达成的以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单选
1、与公民对称的另一主体是(B),其与企业的关系非常密切。A、公司 B、法人 C、自然人 D、合伙
2、电子商务法人类主体的特征主要有(A)
A、产权数字化B、管理开放化C、活动虚拟化D、经营场所电子化(经营场所虚拟化,管理数字化,产权数字化,活动开放化)
3、根据《公司法》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D)万元。A、50 B、40 C、30 D、10 E、3
4、ICP的责任主要是(D)责任。A、服务 B、质量 C、违约 D、侵权
三、多选
1、在我国非法人企业除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办事机构外,主要是(BC)A、企业的分支机构 B、合伙企业 C、个人独资企业 D、公司
2、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ABCD)等人员,不得作为投资人申请设立个人独资企业 A、国家公务员 B、商业银行工作员 C、党政机关领导干部 D、检察官
3、一般认为,判断网上交易的合同主体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DE)
A、主体真实 B、主体合法 C、主体客观存在 D、主体资格法定 E、主体公示
4、我国的(CDE)出台了自己的地区性法规,以规范当地的网上企业交易主体的认定。A、广州 B、深圳 C、北京 D、上海 E、江西
5、ICP的义务包括(AB)
A、服务行为合法 B、保证信息内容合法 C、监控 D、主动审查 E、应请求止
6、ISP的义务包括(CD)
A、服务行为合法 B、保证信息内容合法 C、监控 D、协助调查
四、判断题
1、任何社会组织只要具备了法人的必要条件,尽管未以法律程序设立,也得法人资格(错)2、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公司法》规定,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对)
3、合伙与法人的最大不同是其成员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对)
4、作为网络交易平台的提供者,其所承担责任的前提条件是对违法商品及其提供者的“明知”。(对)
5、ISP充当主动传输内容的角色,而ICP充当被动传输信息的角色。(错)
五、简述题
1、我国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管制大致分为哪几种情形?
答:分为:经常性网络信息服务许可制度;非经常性网络信息服务备案制度;特殊行业服务审批制度;特殊信息服务专项备案制度。
2、什么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它是如何分类的? 答:(1)是指专门为他人设立、经营网站或为其他网络通信提供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
(2)分类:按网络服务提供商在信息传输中的作用或者网络服务提供商对信息内容 控制的角度分为: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和网络中介服务提供商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的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
电子认证:是指特定的机构对电子签名及其签署者的真实性进行验证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服务。
二、单选
1、提供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需取得(C)发放的许可证。A、信息产业主管部门 B、国家密码办 C、商务部 D、科技部
2、在买卖双方进行电子交易过程中扮演确认双方身份角色的是(A)A、认证中心 B、网络交易中心 C、网上银行 D、国家工商行政机关
3、关于提供第三方电子认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电子签名需要第三方认证的,由依法设立的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认证服务 B、所以电子商务都需要第三方认证 C、所以电子政务都需要第三方认证 D、不需要第三方认证
4、《电子签名法》于(C)开始施行。
A、2004年 B、2004年8月28日 C、2005年4月1日 D、2005年1月1日
5、(C)是一个包含证书持有人、个人信息、公开密钥、证书序号有效期、发证单位的电子签名等内容的数字文件。
A、身份证 B、企业认证 C、数字证书 D、认证中心
6、《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的有效期为(A)A、五年 B、三年 C、八年 D、十年
三、多选
1、电子认证中心的功能主要有(ABCD)
A、接收注册要求B、处理、批准或拒绝请求 C、颁发证书 D、提供信用担保
2、《电子签名法》中规定,不适用电子签名法的情况有(ABC)A、涉及婚姻、收养、继承等人身关系的 B、涉及停止供水、供热公用事业服务的 C、涉及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权益转让的
D、法律、法规规定的不适用电子文书的其他情形
3、电子认证的作用是(BC)
A、对内防止欺诈 B、对外防止欺诈 C、对内防止否认 D、对外防止否认
四、判断
1、认证机构与证书持有人之间的服务关系主要表现在认证证书上。(错)
2、认证机构有权向认证证书签署者收取费用。(对)
五、简述题
1、《电子签名法》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应满足的条件有哪些?
答: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有电子签名人控制;
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2、论述电子认证机构在认证业务中的义务和责任。
答:审查的义务;提供数字证书应该是准确的,完整的正确及时发放证书;安全保密义务;业务规则的说明告知义务。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数据电文:是指经由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类似手段生成、储存或传递的信息,这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电报 电传或传真。
电子合同: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通过电子信息网络,以数据电文形式达成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电子协议。
二、单选
1、电子合同签订过程中,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A)A、电子要约 B、电子承诺 C、邀约邀请 D、广告
2、在接收人收到发送的信息时,由其本人或指定的代理人或通过自动交易系统向发送人发出表明其已收到的通知的是(D)
A、要约 B、承诺 C、要约邀请 D、确认收讫
3、承诺只能由(B)作出。
A、要约人 B、受要约人 C、要约邀请人 D、承诺人
三、多选
1、确定数据电文法律地位的文件有(ABC)A、《电子商务示范法》B、《合同法》C、《电子签名法》D、《民法通则》
2、下列哪些情形属于要约失效(ABCD)A、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 B、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C、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做出承诺 D、受要约人对对要约的内容做出实质性变更
3、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ACD)的合同,当事人一方可以请求变更或者撤销。A、重大误解 B、合适合同 C、显失公平D、欺诈
4、电子合同的免责事由主要有(BCD)
A、网络中断 B、文件感染病毒C 非因自己原因的网络中断 D、非自己原因引起的电子错误
四、判断题
1、目前,在电子合同签订过程中,电子要约和电子承诺的撤回是可以实现的(错)
2、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数据电文属于书面形式。(对)
3、我国电子合同违约的归责原则主要采用过错责任原则(错)
1、电子合同对传统合同法提出的挑战有哪些?
答:合同的书面形式和签名问题;电子合同的成立问题;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签订的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 答:待定性
第六章
一、单选
1、下列属于金融机构在电子支付中的权利的是(A)
A、拒绝交付指令 B、信息公开 C、建立并遵守电子支付的安全程序 D、保留电子支付过程中相关的交易记录
2、下列不属于网上银行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方式的是(D)
A、返回本金,支付利息 B、偿还余额,补足差额 C、赔偿相关损失 D、赔礼道歉
二、多选
1、电子支付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分为(ABCD)
A、付款人 B、收款人 C、网上银行或金融机构 D、电子认证机构
2、下列属于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业务是(ABCD)
A、信息披露的义务 B、保密义务 C、使用可信赖系统的义务 D、妥善保管自身私钥的义务
三、判断
1、电子货币是可以完全独立地作为通货的一种货币(错)
2、发放电子证书即是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权利,又是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义(错)
四、简述题
1、简述网络银行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答:电子资金划拨风险的承担问题;市场交易规则的变化;网上银行监管的法律制度。
2、电子支付法律责任主要有哪几种?
答:认证机构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客户方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方式。
第九章
一、单选题
1.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C)权利 A.质量 B.生产者 C.真实情况 D.安全性
2.所谓隐性广告,就是以(B)形式出现,采用公认的广告方式以外的手段,使广告观众产生误解的广告
A.广告 B.非广告 C.链接 D.BBS 3.《北京市网络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5条规定,一些大型的经营性网站实行(B)制度。A.备案登记 B.经营许可 C.限制性规定 D.登陆监管
二、多选题
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AD)不受损害的权利 A.人身安全 B.隐私安全 C.网络安全 D.财产安全 2.网上消费者的选择权包括(BC)的选择权
A.商品 B.浏览信息 C.支付方式 D.交易条款 3.隐私权的内容包括(ABCD)A.隐私隐瞒权 B.隐私利用权 C.隐私支配权 D.隐私维护权
三、判断题
1.数字化商品与普通商品一样,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退货(错)
2.非法进入个人计算机系统就如同非法侵入住宅进行偷窥、盗窃或搞破坏一样,是对个人隐私权的粗暴干涉和严重侵害(对)
四、简述题
1.网络消费者应有的权利有哪些?
消费者的安全权;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消费者的选择权;消费者的退货权;消费者的损害赔偿权
2.简述电子商务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订购商品质量、数量、价格的公平性;事先获悉及审阅格式合同条款的权利;格式条款内容的公平性
3.网络系统在收集和利用私人信息与隐私权的保护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找不着答案
4.谈谈垃圾邮件的现状及给消费者带来了哪些问题?我国现在对垃圾邮件采取了哪些对策?
在网络环境中,电子邮件广告的骚扰给网络用户带来了很多麻烦,大量未经请求的邮件广告不仅占用了互联网的宽带和资源,增加网络的操作成本,而且严重的可能会破坏电子邮件服务器,造成网络堵塞,人为的导致了其他一些重要邮件的延误,从而给消费者造成重大损失。
因特网使用者利用电子邮件发送商业信息应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不得侵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电子邮件发送商业信息应遵守以下规定:未经收件人同意不得擅自发送;不得利用电子邮件进行虚假宣传,不得利用电子邮件诋毁他人商业信誉;利用电子邮件发送商业广告的,广告内容不得违反《广告法》的有关规定;违反上述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作出相应处罚。
5.网上广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法律问题?
网络中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法律界定问题;网络广告的审查问题;隐性广告的法律问题;网上虚假广告问题;网络广告发布载体的规范问题;网络广告合同的订立问题;网络广告的责任问题;垃圾邮件广告的问题。
第十章
一、单选题
1.通过(D)搭名牌企业或名牌产品的“便车”,是电子商务中常见的一种不正当竞争。A.挂牌经营 B.贴牌生产 C,仿冒商标 D.主体混同
2.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和(C)的、损害其他经营者的行为。A.市场竞争 B.竞争原则 C.竞争法则 D.行政法规
二、多选题
1.链接是网上不正当竞争中常见的一种技术手段,主要表现为(BCD)三种形态 A.利用搜索技术 B.利用超级链接 C.利用视框链接 D.利用关键字技术 2.对于各种模仿他人网页设计的行为,司法实践中主要适用(AB)
A.《著作权法》 B.《反不正当竞争法》 C.《消费者权益法》 D.《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三、判断题
1.以低于成本价出售商品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对)2.《反不正当竞争法》只适用于经营者的行为(对)
四、简述题
1.什么是网上不正当竞争?怎样理解网上不正当竞争? 2.简述网上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 3.网上不正当竞争的认定要素有哪些?
6.关注并创造性地使用课后习题 篇六
一、解读文本时, 关注课后习题
拿到一篇课文, 应教什么, 是我们解读文本时首要关注的问题。但是许多老师在解读文本时不去钻研课后练习中隐藏的价值, 使课后练习形同虚设。其实, 仔细推敲, 你就会发现, 每篇课文所要教学的重点大都隐含在课后练习中, 课后的许多训练题目或多或少提醒本篇课文应教什么。比如《天鹅的故事》课后有这样几个题目:
1.朗读课文, 复述描写天鹅破冰的几段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读读下面的词语, 注意读准带点字的音。
4. 老人为什么没有向天鹅开枪, 却把枪挂到肩头, 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5.你在生活中, 或在电影、电视中, 看见过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吗?先说一说, 再写下来。
仔细推敲一下, 这些题目就提示了我们本课教学的重点。如果把第1、4、5题整合起来思考会发现, 不仅提示本课教学的重点———天鹅破冰的过程, 还提示了本文中作者写作的密码———第6节中整体场面描写, 这也是学生感悟、习得文本语言的重要凭借。其中, 第4题就可以作为引导学生深入走进重点段的一个中心问题。可以这样稍加修改:斯杰潘老人喜欢打猎, 而正是这群天鹅, 却使他的猎枪再也没有动过, 一挂就是30年。究竟是什么感动了老人呢?这样, 抓住老人“喜欢打猎”和“猎枪一挂就是30年, 再也没有动过”的矛盾点提问, 更能激发学生深入读文的欲望, 然后再抓住让学生感动的天鹅的英雄壮举进行深入感悟。于是, 我把本课教学第2课时的重点目标预设为: (1) 学文第5、6节, 通过抓关键词反复朗读, 模拟体验, 感悟天鹅团结、奉献的壮举, 激发学生关爱生命。 (2) 仿照第6节的写法, 写一个齐心合力完成任务的场面。
二、教学过程中, 改进课后习题
1.适当补充
有些课后习题, 类型很好, 但有点限制学生思维, 有的不能贴合学生实际, 这时应适当加以补充。例如《我不是最弱小的》课后有这样一个迁移训练题目:
读读抄抄, 选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闷热旷地雷声大作
附近纤弱大雨如注
这个题目是训练学生积累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话。对于雨景, 学生都有亲身体验, 可教学这篇课文时正值春季, 又刚刚经历过几场春雨, 如果只让学生根据这几个词语来写雨景, 他们只能凭着回忆写夏天的雨景。这样, 思维就会被文章中描述的雨景所束缚, 学生刚刚经历的写作素材———春雨, 也白白“溜掉”了。而补充一些描写春雨的词语, 如“春雨如丝、春雨如油、细雨绵绵、淅淅沥沥、细如牛毛”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有选择地去写, 并且提示他们还可以加上人物的活动、心理。下面是几个学生的语句:春雨淅淅沥沥, 从空中洒向各个角落, 雨滴很像一颗颗晶莹透明的珍珠, 好看极了;刚才还是晴朗的天空, 不一会儿就乌云密布, 我们赶紧躲进凉亭里。没过几分钟, 豆大的雨点就从空中飘落下来, 打在地上“啪啪”响。紧接着, 风雨交加, 电闪雷鸣。整个世界变得阴森恐怖起来……适当补充一下, 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 写出来的片段也有真情实感了, 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变换形式
课后训练有很多是用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的, 教学中如果换一种方式呈现, 就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经历思维的挑战。“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后的最后一题, 作为对爱因斯坦形象的正确认识, 我在引导学生读完课文后, 适量补充了爱因斯坦的成就及故事, 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 围绕“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在班级内进行了小小的辩论赛。学生们情绪高涨, 唇枪舌剑, 在教师的点拨中, 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应用能力得到了训练与提升。
体会加点词语的妙用, 也是课后常出现的训练类型。如果能在教学中通过对比, 或设置与课文内容、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情境, 就能真正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 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例如《埃及的金字塔》课后习题2“读一读, 注意带点的部分,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我在教学中是采取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训练的。
对比出示: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引导:
(1) 读一读这两个句子, 感觉有什么不同?
(2) 进一步引导想象:我们的教学楼有4层, 想一想, 金字塔相当于多少个教学楼那么高?把它的高读出来, 把你的惊叹表达出来。
(3) 作者为了把金字塔的宏伟体现出来, 不仅列举了数字, 还用我们熟悉的事物做了比较, 使遥远而又陌生的金字塔离我们近了。你能学着写一写吗?
迁移训练:
我们学校门前的杨树真高, () 。
周末, 我和妈妈一起去爬山, 越往上爬越陡, () 。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悟, 抓住数字联系身边事物, 再引导想象, 学生走进了文本, 体会了常见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的妙处, 最后再通过训练强化了学生的理解、感悟。这样, 把课后题的形式变了变,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了列数字、作比较方法的妙用。
3.巧搭台阶
许多课文的课后练习中都有背诵、复述这两项重要能力的训练, 而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被重视, 有的放在课外, 有的课堂上匆匆而过, 致使训练“虚化”。如果在教学中能巧搭台阶, 教给学生背诵、复述的方法, 学生学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同时减轻了学生课外的负担。例如背诵《大江保卫战》第5节时, 就可以出示几个排比句中的排比词让学生填空背诵;《灰椋鸟》第4节, 就可以抓住一些表示顺序的词 (一开始———没有几分钟———先回来的———后到的———) 来背诵;指导学生复述《祁黄羊》这篇课文时, 就可以引导抓住晋悼公的心里变化来复述或表演。这样学得灵活, 记得牢固, 文本的语言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三、教学活动后, “活化”课后题
课后练习中有部分就文本内容进行课外拓展的训练, 主要是搜集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故事, 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培养学生搜集运用信息的能力等。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后, 许多老师都是布置学生“搜集伊伊资料讲给同学听、家长听”“课后阅读伊伊书籍”等, 听话的学生可能会搜集来很多资料应付作业, 更多的学生无从下手, 根本不去做。这样, 此类的课后习题形同虚设, 教师没有准确领会编者的意图, 更没有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有目的的搜集和多样易变的搜集都会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如《月光启蒙》课后让学生搜集家乡的民歌童谣, 我布置学生跟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周围的老年人学唱民歌、民谣;《梦圆飞天》课后让学生搜集关于“神舟号”飞船信息的资料和同学交流, 让学生和家长合作办一份关于“神舟飞船”的手抄报, 在教室内展评……这样, 学生再也不把搜集作业当成一种负担, 不知不觉中训练了能力, 在轻松的方式中获得了最有分量的收获, 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
【经济法课后习题答案】推荐阅读:
经济法习题1答案06-24
经济法练习题集和答案08-17
管理经济学习题及答案06-12
经济应用文习题以及答案06-13
经济学练习题与习题答案09-28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必做:练习题及答案08-21
2022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精编练习题第4章答案08-09
世界经济地理课后小结07-12
经济法期末复习习题集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