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作文教学(15篇)
1.写人作文教学 篇一
写人作文的教学反思
金得祥
写人作文是最常见的作文题目之一。表面上看,写人作文是一种类型的文章,但是它却是贯穿了整个小学阶段各种类型中。只有将人物写好了,其他类型的文章才能更加的深入。
首先,我讲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几种描写形式。我将这一环节的重点放在怎样安排人物的外貌描写。
我总结了小学作文外貌描写中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1、描写要细致,即用放大镜来写人,将人物外貌的细微之处写出来。打个比方:小学生写人物外貌就像是画漫画: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画出大概的轮廓就可以了,从人物外貌很难推测人物经历。初中生写人物外貌就像是画素描,对画画的功底又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人物脸上的皱纹,胡须等轮廓要进行细致的描写,人物衣着和身上附着物都要进行仔细的刻画。这样,我们可以从这幅画上面看出人物的年龄,猜出他的职业甚至他的某些不为人知的经历。
2、对人物有特色的地方,需要进行具体且详细的描写,一些与文章主题关系不是很大的其他地方可以忽略不写。外貌描写主要是为了突出人物性格和隐藏人物经历等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东西。
3、人物外貌描写安排详略要得当。我们在写的时候也可以让同样的描写贯穿到文章的各个地方,使之成为文章主题的一条线索。
为了加强学生的写作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专门让学生任选一个人物(班级内),还给学生展示了卡通人物,将其外貌写出来。大家猜猜看他写的是谁。这样,学生就会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去写,刻画出来的人物也往往比较成功。
这样,通过精心的准备和积极的引导,学生写人物的兴趣和欲望不知不觉就被激发出来了。通过这种授课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写人的方法和技巧,更能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乐趣,真正寓教于乐。
2.写人作文教学 篇二
一.运用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 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 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描是描绘, 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在运用肖像描写, 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 要区分描写与记叙。
描写不同于记叙, 这点学生还需明白。可通过举具体的例子, 让他们有形象化的感受。案例:请辨别下面两例中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1) 藤野先生是一个质朴随和而博学的人。
(2) 进来是一个黑瘦的先生, 八字胡须, 带着眼镜, 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他把书放在讲台上, 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说道:“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二) 注意抓人物特征。
特征, 是“某一物质自身所具备的特殊性质, 是区别于其他物质的基本征象和标志”。人物描写忌脸谱化, 只有凸显特征, 才能让人物形象立体化, 让读者印象深刻。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特征: (1) 抓住“五官”特点, 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2) 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 体现人物个性; (3) 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 用词准确; (4) 注意生活经历, 符合人物身份; (5) 注意经常习惯的动作神态; (6) 表现喜怒哀乐, 和神情变化; (7) 用比喻、夸张、联想等修辞手法, 突出特征。
当然, 这几个方面, 可以选择重点写, 不必面面俱到, 但在写的时候注意安排好顺序。
如,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一文中这样写孔乙己的外貌“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文章选取了身材、脸部、胡子、衣着五方面来写人物外貌。“身材很高大”, 表明他原本具有谋生的条件;“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表明他生活状况不好, 时常遭受生活的折磨和别人的凌辱;“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显示了他的衰老的年龄, 潦倒的境遇;“长衫”表明读书人的身份;“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既说明孔乙己很穷, 只此一件长衫, 又说明他很懒, 连洗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 是唯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份, 展现了他自命清高、懒惰的思想性格。简短的外貌描写, 却反映了人物生活经历、年龄、身份地位、思想性格等。
二.选取典型事例
为展现人物形象, 表达中心, 选取典型事例是必不可少的。典型事例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事例。选取典型事例, 就是选取人物身上最具代表性, 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 表达中心的事例。
如,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一文中, 通过写与藤野先生相处时的四件事: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等, 表现了藤野先生的认真负责、严谨、求实、正直热诚, 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在写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安排事件的详写与略写, 突出重点;事件与事件之间要有恰当的过渡衔接语, 以保证全文的连贯性与条理性。如《我的母亲》一文分别从教子、待人、对己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我”的影响。三个方面的事例, 详写教子和待人方面, 略写对己方面的事情。每件事叙述完毕后都有恰当的过渡衔接语, 引入下一件事情的叙述。
三.进行侧面描写
对人进行肖像描写以及选取典型事例, 这些都属于通过对人物正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除此之外, 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 来达到使人物形象丰满的效果。方法如下:
1、借写他人的印象:
如《藤野先生》一文“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 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寒颤颤的, 有一回上火车去, 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 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通过写鲁迅所听闻的学生对藤野先生的印象, 写藤野先生生活不拘小节、俭朴的一面。
2、借写他人的反应: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一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 微笑, 默叹, 以为妙绝”“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通过写宾客听到口技表演后的反映, 侧面烘托出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
3、借描写景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社戏》“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通过描写江南水乡的清新优美的图景, 烘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而迫切的心情。
四.适当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 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 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
写人时, 适当地穿插议论抒情, 是一种极好的点染, 会使细节得到点化, 情感得到渲染, 主旨得以明确, 主题得到升华。
当然, 在穿插议论抒情时应注意选择时机。大体上表现在六个方面: (1) 对典型的事例进行抒情议论,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阿长与<山海经>》“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 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 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2) 在动人之处进行抒情议论, 如《阿长与<山海经>》“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 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 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3) 在作者感情最激动的时候进行抒情议论, 如《藤野先生》“中国是弱国,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4) 在点示全文的意义时进行抒情议论, 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如果我能宽恕人, 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爱母。”; (5) 在对文章的结构起重要作用时进行抒情议论。如《我的母亲》“我母样待人最仁慈, 最温和, 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侯也很有刚气, 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总之, 写好写人作文的策略应该还有很多, 笔者所总结的几个策略:运用肖像描写;选取典型事例;进行侧面描写;适当议论抒情等还只是其中一部分, 希望这些策略对作文者能有帮助, 也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以及理论学习中, 能不断探讨出新的、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3.写人作文范例谈 篇三
[关键词]写人作文 漫画 取舍 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87
小学阶段,写人的习作每个学段都会涉及,翻看学生的作文本,写人的外貌无外乎“大大的眼睛,小小的鼻子,红红的嘴唇,扎着一个马尾辫……”。怎样将写人的文章写出特色呢?近期,我校就三年级写人文章展开了研讨,数位教师上了研究课,现在笔者就三年级下册“习作二”的几个指导片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妙用漫画,激发写作兴趣
(课堂伊始,老师故作神秘走进教室)
师:现在,老师展示几幅图,你们猜猜他们是谁?
(图片一:红太狼)
生1:这是红太狼。
师:你怎么看出来是红太狼的?
生2:我从她手上抓着的平底锅看出来的。
生3:我从她脸上的黑痣看出来的。
师:对,这些就是红太狼的特点。(板书“特点”)
(图片二:《西游记》中介绍猪八戒外貌的一段文字)
师:这个人没有画图,而是用一段文字介绍他,他是谁呢?(猪八戒)
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4:从他的肥头大耳、五齿钉耙看出来。
师:瞧,这些是猪八戒独有的特点。(板书“独有”)
用画漫画的方法,让学生将自己想要写的人形象地画出来,巧妙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两个动画片和名著中的人物——红太狼和猪八戒的形象,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在“猜一猜”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说出是怎么猜出来的,突出了作文的一个重点要求:写人要抓住特点。
二、巧用范文,避免邯郸学步
师:让我们看看赵建设同学是怎么介绍他的好朋友——武建设的。看看武建设的画像,再读读范文,看看赵建设画的像不像。
生1:我觉得他的外貌写得很形象。他喜欢留小平头,眼睛不大,一笑起来几乎看不见眼珠,但视力很好。
师:是的,这些地方让我们看出来。那么你的朋友是什么样的外貌呢?谁来说一说?
生2:我的朋友×××眼睛不大,笑起来几乎看不见眼珠,但他的视力很棒。
生3:老师,我有意见,我虽然眼睛不大,但是他说的太夸张了!
师:是呀,我看他的眼睛也不小啊,为什么你会这么说呢?
生2:(不好意思的)我是模仿范文说的,老师,你不是说可以模仿范文吗?
师:是的,我们可以模仿范文,但是也要巧妙地运用,不能照抄,要真实。×××同学的外貌到底是什么样的?你现在能准确地描述一下吗?(学生沉思)
师:你们瞧,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关于眼睛的词语和句子,你们可以看看,说不定能用得上。
范文常常被用来教孩子写作与表达。但是,有的孩子只会机械地模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范文之所以写得好,是因为它流露出真情实感,描绘了真实的生活。借鉴范文里好的地方,再加上自己独特的视角,一定能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优秀作文。
三、学会取舍,选材新颖独特
师:大家都有眼睛、鼻子、耳朵、头发、身材,是不是都要写上去呢?
生:(齐声回答)不是。
师:例如猪八戒,你会怎么写?
生1:我会写“他长得肥头大耳,鼻孔朝天,肚子大大的”。
生2:我会写他背着一个九齿钉耙,好吃懒做。
师:为什么你们只写这些内容呢?
生3:因为这些是猪八戒的特点。
师:说得好,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写,一定要选取别人没有的,或者特别的地方写,这就是有取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有些材料人人皆知,当学生就同一题目写作文时,许多人往往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这些材料。用雷同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缺少新意。因此,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想到的材料。
总之,教师应该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通过多种形式,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同时注意避免千篇一律现象的出现,写出个性鲜活的人物形象。
4.写人作文教学设计 篇四
公主岭市岭西小学
刘新楠 教学目标:Let the students write a passage of people.教学重点:Can use the sentence patterns: He/She is...(表示外貌特征或性格特点的形容词)He/She has...(形容词+名词)He/She is good at(sth/doing sth)He/She likes...He/She wears...(穿戴...)He/She can do sth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描写人物性格特征与外貌特点的形容词,如:nice,clever,lazy /hardworking, quiet/active,friendly, strict /kind, shy, lovely,brave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1.Led-in: T: Before the new class, let’s play a little game“Guess who it is?” T: Look at the scream, I have 3 points on it, behind each point you can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eople.If you guess it according to the first point, you can get 10 scores.The second point will be 5 scores.And the third one will be 2 scores.Each point you can guess two times.Are you clear? T: OK, stop here, can you tell me how do you guess? Why? Yes, you got some speci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people.And put the three points together, it is a short passage of people.Today we will learn how to write a passage of people.2.The new lesson: How to write a passage of people?(怎样写好一篇写人的文章?)
T: First I divided it into four steps.(读一下四个步骤)(1)Make sure a title of the passage(确立主题)T:If let you write a passage of people, who is first in your mind,your family members or your relationship in school?(提问几名同学)(2)Introduce the gent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eople who you want write to.(要对人物绍的概况进行介)T: You can tell u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eople who you want to write.Such as the name, age and job.First, tell me what’s his/her name?(叫几名同学回答)Second, tell me how old is he/ she? If you don’t know the age, you can use some adjectives.Such as young, old and little.Third, tell me what does he/she do? For example, she is a teacher.…… 总结职业名词(略)大屏幕出示
Look, today I will introduce my favorite actor to you.(大屏幕出示例文)How about yours? Let the students say their first paragraphs.(找几名同学口头作文)
(3)Describe the one in different ways, such as appearance and disposition.(要对人物进行多方面描写,如外貌、性格等)T: look, who is he? He is Yao Ming.He is young.He is a basketball player.Let’s try to describe his appearance.Look,here are some adjectives and phrases about appearance.(出示一些描写人外貌特征形容词和短语,找生泛读)例词略,大屏幕出示。
T:Look, who are they? You all know them.What is Sun Wukong like? He is clever.What is Tang Sanzang like? He is kind.What is Zhu Bajie like? He is lazy.What is Sa Wujing like? He is hard-working.Look, I summarize some words about disposition.(出示一些描写人性格特点的形容词,找生泛读)例子(略),大屏幕出示。
This paragraph should be a little longer than first one.So I summarized some useful patterns for you.Who can read it?(大屏幕展示一些常用的句型结构和例句,找生泛读)T: OK, I will go on write mine.(大屏幕出示例文)师范读,或找生泛读。It’s your turn now.(找一些同学口头叙述他们的描写)
5.六年级写人作文教学 篇五
抓住特点表达具体——写人记实作文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写人记实作文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它以记叙和描写人物为主,叙写的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并且具体、形象、生动的描写,最能激发学生习作的情感,使之感受深刻,乐于习作练笔。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习作练笔,帮助学生夯实记叙和描写的基本功,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写人记实作文的教学目标是:(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真正让习作练笔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抓具体事例和抓人物特点写入的习作方法。(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回忆,确定习作素材
为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教师可采用“迂回”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习作的要求,启发学生从回忆自己的生活人手,帮助确定写作的素材。
1.启发谈话,唤醒学生记忆的表象
教师可采用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经常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在这些人中,有你熟悉的人,有你喜欢的人,有你讨厌的人,有你敬佩的人……能不能把他(她)们介绍给老师呢?今天先介绍你认为最需要尽早告诉老师的那一位。你所要介绍的这个人的哪些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请你按要求写下来:
最需要告诉老师的那个人
这个人给你印象最深的事情(可以几件)
2.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习作题目
教师先组织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以上填内容,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并允许学生调换所要介绍的那个人。然后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所要介绍的人,自拟习作题目。必要时,教师可提供一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自拟题目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有关拟题的方法。如:可按人物性格特点拟题,可按人物品质特点拟题,也可按典型事例拟题等等。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
学生的习作素材有了,紧接着教师要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领悟写入文章的一般规律。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2.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读了许多有关介绍人物的优秀习作,想一想:哪些习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向大家介绍一下。
3.指导学生从习作“病例”中领悟写法。
把写人的文章写成叙事的文章,人物特点不鲜明,内容不具体,这是学生写人习作中常见的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1)启发谈话:最近老师收到一篇介绍人物的习作,老师看了不够满意。现在我把这篇习作带来了,请你们当小老师,给这位同学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行吗?
(2)出示“病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小组(或同桌)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篇习作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3)引导学生归纳写法: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以及从刚才讨论修改的“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方面呢?然后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
三、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创设情境,激发构思起草的兴趣: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都想把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个人介绍给老师,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可能听同学们一个一个来介绍。如果你们将自己最需要告诉教师的那个人写下来给老师看,不就行了吗?现在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然后再起草,凡能在25分钟时间内完成初稿的同学可获得“耕耘奖”。(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快速表达的能力)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对在25分钟内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授予“耕耘奖”。没有完成习作初稿的同学可以继续写,已经完成习作的同学可以尝试修改。
4.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启发谈话: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你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你有信心把自己的习作初稿修改得更完美些吗?改得好的同学还可以获得本次习作的“百花奖”呢!
(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4)课堂交流。指名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5)评议“百花奖”。先分四人小组评议,再进行全班评议。
四、指导评赏,成就激励
1.启发谈话,激发评赏的兴趣。
启发谈话: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二句优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
你的`习作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成功之处。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欢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断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断。对评赏得好的同学,老师将授予“浪花奖”。
2.示例评赏,启发自我评赏
教师先选择具有代表性优秀习作或片断组织学生评赏,然后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功的乐趣。
3.教师组织学生评议班级“浪花奖”。
4.创造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1)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或学校同年级内)传阅。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寄给远方的亲人。
(3)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向学校广播站或学校画廊投稿。
(4)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发表。
(5)当学生的优秀习作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后,教师可鼓励学生编自己的优秀习作集,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评析]
以上作文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三性”:
1.情意性。首先,教师采用“迂回”的方式巧妙地向学生提出习作的要求,让学生领悟到“我需要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使学生有了宽松的写作心境,变教师“要我写”的外在要求内化为“我要写”的内在需求。其次,教师采用评奖、提供发表条件等多种激励措施,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习作训练的过程中受到情绪的激励、情致的唤醒和情感的熏陶。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他们才能在自己的作文内容中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语言。
2.自主性。学生是习作的主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启发学生乐意写和学会写上。从以上作文教学设计来看,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回忆和选择习作素材、自主构思起草、自主领悟写法、自主修改和评赏过程。并且,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全体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维持、强化学生的习作兴趣上,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的和谐共振。
6.写人作文动作描写教学设计 篇六
执教人:李和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通过动作写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写好连续动作
(2)、动词前加修饰语
(3)、精选动词
2、让学生体验掌握通过动作把人写活技巧的成功喜悦。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通过动作写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写好连续动作
2、动词前加修饰语
3、精选动词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指导学生回忆写人作文的基本步骤。
(1)确定要写的人是谁。(选题)
(2)明确所写的人是什么样的人。(选调:精神风貌、思想品质、性格特点)
(3)用2件具体的事例证明写作对象。(选材:事实胜于雄辩)
2、发动作描写的片段,要求学生划出表示动作的词,并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教师做引导。
二、动作描写的教学
1、教师个人表演,提示所有同学注意观察教师表演时动作速度的快慢、力度的轻重、发出的部位以及语言和表情等。
2、分组讨论
(1)、分组讨论刚才老师表演是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以及表情变化等。
(2)、小组中心发言人发言并展示
(3)、学生互相评价,哪组讨论的最棒,棒在什么地方。
三、教师分析板书
1、让学生了解通过动作把人写活要注意:(齐读)
(1)、写好连续动作
(2)、动词前加修饰语
(3)、精选动词
2、要求学生作笔记
四、结合学生所写片段进行分析
五、教师设计动作表演的场景,学生结合所写知识进行描写。
六、作业布置:用2--3件事写一个人,注意动作描写
板书设计:
通过动作把人写活
1、写好连续动作
2、动词前加修饰语
3、精选动词
他发现塘边的狗尾草上,正停着一只红色的蜻蜓。只见弟弟瞪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掐就把蜻蜓捉住了。蜻蜓拼命挣扎着,弟弟乐得又蹦又跳。他用一根细线扎住蜻蜓的长尾巴,一手掐住细线的另一端,放开蜻蜓,蜻蜓就飞起来了。他跟着蜻蜓飞跑,口里还大声嚷道:“我坐飞机了,我坐飞机了。”
爷爷把鱼放在菜板上,左手按鱼头,右手握刀柄,逆着鱼鳞迅速刮去,接着敏捷低剖开鱼腹,掏出内脏,把鱼肉片开,裹上芡糊。
他跑到竿前,脚用力一蹬,右腿一跨,划出一道弧线,奋
力一跃,轻巧地过了横竿。
张婆婆颤抖着,把钱数了又数,用就布包了一层又一层,放到枕头下。(生活无靠时)
7.写人作文教学 篇七
关键词:课外阅读,写人作文水平,提高策略
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 让老师和学生倍感苦恼的就是作文了。老师苦恼学生的作文平铺直叙, 无病呻吟, 味同嚼蜡;而学生则苦恼自己怎么也写不好作文, 视写作文为头号天敌。越是苦恼, 我们越要研究, 怎么才能解决这一苦恼呢?最近, 从中高年级段学生关于人物描写习作着手, 我简单梳理了一下, 认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无外乎这样几点:外貌描写千人一面, 事例选取缺乏典型性, 人物描写方法欠缺。总而言之, 汇成一句话就是:学生对人物的描写不能凸显个性。很多优秀的语文老师都注重从课内阅读中学写法、品写法, 然后在习作中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法。这我完全赞同, 但我认为想要让学生的人物描写凸显个性, 仅靠几篇课内阅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课文只是个例子, 教师要在这个例子外, 提供适合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与课内阅读相辅相成的课外阅读。我认为课外阅读的作用和重要性是课内阅读无法替代的。
一、鼓励读整本书, 以点带面, 开阔学生视野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我一直重视向学生推荐阅读跟课文有关的原著。新课标中有这样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同时, “读整本书”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曾说:“试问, 养成读书的习惯, 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 那习惯怎么养得成?”从叶老的这句话可以看出, 叶老先生十分重视读整本书, 因为读整本书才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具体来说, 读整本书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外, 更主要的是可以扩大阅读空间, 应用阅读方法, 开阔学生视野。
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时, 在课前、课外, 我有意识地利用班级的图书角、学校的图书室等多种渠道, 向学生推荐并鼓励他们读一读相关原著, 如《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徐光耀的《小兵张嘎》,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这一单元相关的原著还有曹雪芹的《红楼梦》, 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这些都是与课文内容联系的整本书, 属于内容的延伸阅读。同时, 根据实际情况, 可以向学生推荐《小王子》、《毛毛》、《爱德华奇妙之旅》、《长袜子皮皮》、《淘气包埃米尔》等, 学生可挑自己感兴趣的读一读, 看看作者是如何把人物形象写生动的, 属于表达方式的延伸阅读。这样, 以书中课文为切入点, 以点带面, 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认识作家笔下更多形形色色、个性鲜明的人。阅读之后, 组织好读书交流会, 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精彩片段, 也可以交流自己的课外阅读感受或者启发。就这样,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补充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到的东西。当然, 也大大开阔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在学生头脑里储存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写人习作时, 头脑中储备的材料信手拈来, 用起来得心应手, 也就不会出现学生写人作文时抓耳挠腮、挤牙膏似的难受状了。如此鼓励学生读整本书,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丰富体验, 把学生的眼光放远、放宽, 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
那么, 向中高年段学生推荐读整本书, 该怎样选择呢?我认为整本书的选择一定要达到这样三个目的:一要能增进学生知识, 二要能锻炼学生阅读能力, 三要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选择整本书还应该本着中西合璧、古今结合的原则, 而且要尽量和教科书内容结合起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的“课外书屋”栏目向学生推荐了与本单元有联系的整本书, 教师可以有选择地让学生阅读。注意的是, 教师在选择整本书前, 一定要自己先读一读, 认为有价值的, 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的, 再推荐给学生。选整本书的最主要标准是看学生是否喜欢, 是否感兴趣。
二、加强课外阅读, 丰富语言, 培养良好语感
“不学《诗》, 无以言”, 缺乏语言素养的学生, 笔下的人必然呆板, 毫无灵气可言。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增加语言积累和素材积累。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不知不觉积累了大量词汇, 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次感性地接触语言规律, 虽然大多是一些模糊的、直觉的感性体验, 却在无形中锤炼了对语言规律的感觉, 即语感。语感是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领悟能力, 它是在长期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它的特征是直觉性, 一般不需要以理性思维为中介, 就能敏锐地识别语言的内涵、情感、正误和优劣。如阅读冯骥才《俗世奇人》中关于“泥人张”的一段描写, 只见他“左手伸到桌子下边, 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 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 这左手……几个手指飞快捏弄……随后手一停, 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截, 起身去柜台结账”, 眨眼工夫, 一个核桃大小的泥人就捏成了。寥寥数语, 学生很容易能从人物简单的几个动作描写中感受到泥人张单手捏活人嘴脸的绝技, 甚至在脑海中想象当时妙趣横生的画面, 体会到作者是怎样把泥人张的绝活写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 感受到语言的魅力。通过类似大量课外阅读, 既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厚积薄发, 培养良好语感, 让学生在写人作文中有话可说,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把目光由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迁移到自己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 细致观察、触类旁通, 对学生写人物时的选材有一定的帮助, 从而写作文时摆脱“无米下锅”的苦恼与尴尬。
要想让学生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作文中的语言必然要活起来, 语言生动了, 人物形象自然就生动了。学生语言的积累、良好语感的培养就在大量课外阅读中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形成, 这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 一定不能操之过急。
三、有效课外阅读, 发展智力, 提高学生素质
鼓励学生进行大量与写人有关的课外阅读, 除了上述作用外, 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往往会让学生写写人作文时, 即使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极平凡的小人物小事件, 也能有所触动、有感而发, 有更深刻的挖掘与理解, 从而凸显人物个性。
记得两年前我接手了一个班, 是五年级, 刚接手时着实让我着急, 大部分学生写人物不是借橡皮, 就是送雨伞, 不是吵架, 就是闹别扭。可能有的老师要说了, 这不正是鲜活的儿童生活吗?如果他们能将这些生活小事写得妙趣横生也就罢了, 可他们多是“他说我说……”之类的词语, 三言两语就打发了一篇作文, 洋洋洒洒, 字数够了, 可过程却写得稀里糊涂, 根本分不清主次, 更不用说细致地描写和深刻地刻画了。这些孩子对身边的人和事缺乏必要的观察和思考, 对事物的认识过于单纯, 没有深度, 脑子里装的东西如果没有深度, 下笔写出来的东西怎么会有深度呢?于是, 我决定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习惯, 否则, 他们的心理年龄只能停留在低年级阶段, 那如何要求他们写出符合中高段要求的作文呢?我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产生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 学生常常会受课外作品中的一些正能量形象的影响与感染, 身临其境, 和他们一起经历悲欢离合, 与书中人物同哭同同喜同悲。虽然书中某些人与事在孩子们身边不可能出现, 可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 书中的种种情感及表现形式都会对孩子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外阅读过程中, 不仅有助于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灵, 还能转化成强大的动力, 促使学生主动辨别生活中自己身边的真善美和假恶丑, 并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力量。这种力量在不断地积蓄后, 在某一时刻孩子就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方式自然地流露、表达出来。他们会喜欢上课外阅读里面的一些人物形象, 并积极模仿, 也会在不经意间在自己周围人物身上寻找每个人身上不同的闪光点。“阅读———学生———习作”, 情感的传递功能会在这三者的相互作用中自然而然得以实现。
原来, 阅读的积累还有益智、育人的作用, 能造就一种智慧, 更能造就一种精神。“腹有诗书”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 而是人生的智慧、是精神的感悟、是生命的成长。学生在内心成长之后再写写人作文时, 就不会如饮一杯白开水, 无滋无味了, 因为, 他们在作文前内心已有了情感、细节、深刻, 下笔时自然就把人物的个性凸显出来了。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总之, 课内阅读是有限的, 而课外阅读却是无限的, 有着课内阅读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 只有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课外阅读, 才能取得一定效果。吕叔湘先生也说过, 学习语文, 三分得益于课内, 七分得益于课外。所以, 要想让中高年段学生把人物写活, 凸显个性, 我认为除了课内学写法, 最主要的是引导学生阅读大量写人文章, 为真正动笔写做好素材准备、语言积累和写法内化, 甚至是情感熏陶, 这样写起作文来就会“下笔如有神”。
参考文献
[1]姜祖衍.写人不能“目中无人”.小学语文教学, 2014 (30) .
[2]谢美霞.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小学语文教学, 2014 (26) .
8.写人叙事类散文教学内容初探 篇八
一.以情感作为教学灵魂
巴金先生说:“我的任何散文里,都有我自己。”冰心先生说:“散文创作必须从真挚的情感出发,抒真情写实境。”两位先生告诉我们散文的核心就是书写真实自我,对写人叙事类散文来说就是书写我所见的真人、真事、真感、真情。我们常说散文“形散神聚”,这里的“神”就是“我”的真情实感。在这点上,小说与写人叙事类散文有着明显不同,小说中的“我”是其中人物,而非作者本人。小说创作的核心是虚构,小说中的人物常常是作者杂取种种人合而为一。而小说的情感也被作者巧妙的隐藏在人物身上。因而教师进行写人记事类散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见所闻,体会作者所思所感,进而再有所悟,感悟的前提是对作者当时当地情感的理解,而不仅是对所描述的人物或事件的简单把握。
对杨绛先生的写人叙事散文《老王》,如果单从老王“送冰块”、“送先生”、“送鸡蛋、香油”几件小事分析,进而将主题概括为对人性善良的歌颂显然就偏离了整篇文章的主旨。而从“我”的角度进一步审视这篇散文,会得到更多的感悟。“我”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我”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等几件事,再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文革”,不难发现,在文中关心、平等、同情、尊重这些人道主义精神才是文章的情感核心。因而,在写人叙事类散文教学中,从“我”的角度把握文章情感是该类散文教学的灵魂
二.以情节和人物作为教学核心
小说对情节与人物的处理侧重完整性与真实性。通过环境描写真实再现生活,从开端到结局,各情节之间环环相扣,具有强烈的内部张力,进而通过情节产生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对人物的塑造也会调动多种手法,如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让人物动起来,多角度展现人物性格,进而表现小说主题。
写人叙事类散文对情节与人物的处理侧重灵活性和情感性,它并不强调情节的完整,而是会选择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部分进行描写,有时甚至只有寥寥数笔,同时写人叙事类散文的各情节之间侧重自由逸出,对人物的描摹也多侧重从某个角度进行。因而在鉴赏写人记事类散文的情节与人物时,应从情节与作者的情感的衔接入手,让学生学会选择最能表现作者主观情感的情节表现人物,同时对各部分情节的结构进行鉴赏时,让学生体会各部分情节之间如何或并列或互补多角度表现情感,进而体会文章在布局上互相配合的艺术。
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对母亲的描写,只写了“母亲默送我拐出小院”、“母亲呆立在院中”、“母亲到园中找我”等几处情节,几处情节之间并没有强烈的因果关系,而是一种并列关系,从几件小事中表现母亲“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而且在具体的情节中也只是抓住最能表现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描写,如“母亲呆立在院中”部分,作者只写“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但就是这样一个动作细节,就传神的写出了母亲无尽的忧虑。这正是因为作者饱蘸情感,抓住了最能体现母亲性格的几处细节,就把这种情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悟这种情节处理方式,进而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灵活运用这种对情节与人物的处理方式。
三.以语言作为教学媒介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要准确把握文章情感,对语言的品味鉴赏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朱自清用温婉纯朴的笔触带我们走进月下荷塘,郁达夫用清新明快的笔触带我们品味故都之秋,沈从文用灵动多变的笔触带我们漫游湘西风光。不同的作家都用个性化的语句,描写出自己心中的细腻甚至细微的人和事。要想深入把握作者情感,必须贴近文章语言,通过语言和作者来一次亲密接触。
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却常脱离文本,在让学生初读文章的基础上概括归纳情节,进而通过对归纳出的情节进行总结,得出某些思想情感或精神。如教授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请学生将刘和珍的事迹概括为“预定《莽原》”、“反抗校长”、“听先生授课”、“心忧母校前途”、“徒手情愿”几件事,进而通过概括内容得出刘和珍是一位“渴求知识、追求进步、富有责任感”的学生的形象。但一篇散文的真正的价值在于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如果离开了语言,那这些感悟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行文中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可是我无话可说。”“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通过这欲言又止、欲止又言表现出内心的痛苦之情。通过“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这样长短结合、整散结合的语句,对敌人的暴行进行控诉,这样的语言就像匕首一样,直刺敌人的心脏,充分体现了鲁迅先生语言的战斗性,进而体现出他内心的情感态度。
此外,在写人叙事类散文的语言教学中,我们还要关注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如何巧妙的进行议论与抒情。相比于小说作者将情感巧妙的隐藏起来,通过小说人物表情达意,散文更强调“心口相应,信口直说”,刘半农甚至认为“散文要赤裸裸地表达”,而这种情感的直接表达很多时候就是通过议论与抒情的语言实现的。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方式。
四.以结构作为教学结点
冯骥才曾说:“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而写人记事散文中的人和事来自于生活,取材十分广泛,大事小情皆可入文,形式也灵活自由,但这并非说此类散文散漫无序,无需作者经营。恰恰相反,由于该类散文的情节不像小说的情节那样围绕塑造人物展开,而是具有“形散”(也有部分散文神聚形也不散)的特点,常选取生活中作者所见的点滴片断串联起来,因而更需作者为其选择一个恰当的容器,通过该容器将作者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在进行写人叙事类散文教学的时候,应注重对文章结构的梳理,通过结构感悟作者的情感走向。
首先教学生识文眼。文眼是散文的窗户,是整篇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全文的结点,透过文眼可以更好把握文章的情感。《金岳霖先生》以“有趣”作为全文的文眼。金先生的有趣既表现在外貌与行为举止上,更表现在其对专业的独特理解、对感情的独特珍惜、对生活的独特热爱上。而散文的文眼常出现在标题、篇首和篇末处。
其次教学生抓线索。优秀的散文都有明晰的线索,或以时间为线索,或以空间为线索,或以情感为线索,或以事物为线索。一篇看似“散乱”的文章,一旦抓住线索就能提纲挈领,将全文的结构理顺,从而感受文章主题。同样在《金岳霖先生》一文中,以“金先生有点怪”为线索,串联起了金先生“提问方式别出心裁”、“幽默的答问”、“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等几件小事。让我们感受到金先生“怪”的背后的那份单纯、真诚和坦荡。
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写人叙事类散文作为散文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除具有散文的共性外,还具有其独特性,与小说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在该类散文教学中,我们应从情感、情节与人物、语言、结构四方面入手,去除该类散文教学的小说化倾向,不断探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写人叙事类散文的教学方法。
吴守宇,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海盐。责任编校:王 玲
9.写人作文教学 篇九
圆明园是我国着名的皇家园林,不,应该说是世界着名的皇家园林,里面收藏着非常多的历史文物,且建筑也很宏伟。里面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美丽漂亮的田园风景,有仿照各地名胜而建造的,也有按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而建造的,不管怎么说,圆明园绝对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园林,而里面收集的历史文物,更是多不胜数,美丽漂亮了。
可是,就在1860年的10月1日,英法联军侵入了圆明园将院内凡是能拿走的,就一个不留的给你拿走,拿不走的,就任意的毁坏,之后,3000多名侵略者进入院内放火焚烧,3天后,圆明园就成了一片灰烬。
凭什么让英法在我国土地上胡作非为,凭什么我国的东西就要让他们拿走,凭什么我们非要听他们的话,凭什么我们要把土地割让给他们!因为,我们当时的中国太瘦小,太瘦小,而英法就以大欺小吗?想到这里,我就希望把英法联军剁成肉酱,杀了他们!
哼,英法来抢我们的土地,那我们也抢他们的土地,但是,又怎么可能。
哼,这些强盗,简直就是被贪婪蒙蔽了双眼,成了财富的走狗!
可是,清政府竟然置之不理,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现在落得这样个下场,现在只能成为强盗的走狗,签订那个不平等条约,用严厉一点的词来说,就是汉奸!
圆明园,再怎么说都说不完我心中的痛惜,再怎么说都说不回来圆明园的辉煌,再怎么说都说不出那些强盗的贪婪、无耻、残暴!
10.写人作文教学 篇十
这篇课文我一口气读了三遍。文章写了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失去了孩子极度悲痛的情况下去儿子昔日的学校不停的挖掘。在他挖掘的过程中,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来到这里,痛苦的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喊完后便绝望的离开。也有许多好心人来劝他,但都被他拒绝。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我!在他不停的挖掘了38个小时后,听见了孩子的声音,并最终开辟了一个出口,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14个同学,表达了这位父亲对儿子多有责任心啊!而他的儿子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时候让同学们先脱险,这个儿子又又是多么无私啊!
我读后心潮澎湃。这位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儿子为了救同学,让他们先脱离危险。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啊!如果这位父亲仅是来到这片废墟绝望的大喊我的儿子!那他的儿子和14个同学就只有长眠于地下了;如果这位这个儿子畏惧死神而先上去了的话,那他的14个同学就有可能升入天堂了。如果人人都能像这对了不起父子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或许就能得救。记得我小时候,只知道让大人给我买玩具,而不顾大人的重重困难,大人们也无可奈何,只好给我买。自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我绝不会在像小时候那样做了。
如果大家能把文章中那对父子的精神用在学习和生活上,我们一定会天天向上,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彻底的破坏与混乱之中,有位父亲将他的妻子在家里安顿好之后,跑到他儿子就读的学校,而触目所见,却是被夷为平地的校园。看到这令人伤心的一幕,他想起了曾经对儿子所作的承诺:不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在你身边。至此,父亲热泪满眶。目睹曾经的学校成为了一堆瓦砾,真叫人绝望。但父亲的脑中仍然牢记着他对儿子说的诺言。
他开始努力回忆每天早上送儿子上学的必经之路,终于记起儿子的教室应该就在那幢建筑物后面,位于右边的角落里,他跑到那儿,开始在碎石砾中挖掘,搜寻儿子的下落。当这位父亲正在挖掘时,其他束手无策的学生家长赶到现场,揪心地叫着:我的儿子呀!我的女儿呀!一些好意的家长试图把这位父亲劝离现场,告诉他一切都太迟了!他们全死了!这样做没用的,回去吧,这样做只会使事情更糟。面对种种劝告,这位父亲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你们愿意帮我吗?然后继续进行挖掘工作,在废墟中寻找他的儿子。消防队长出现了,他也试图把这位父亲劝走,对他说:火灾频频出现,四处都在发生爆炸,你在这里太危险了,这边的事我们会处理,你回家吧!对此,这位慈爱、关切儿子的父亲仍然回答:你们要帮我吗?警察赶到现场,对他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着急,但是你这样未必能找到你的孩子。回家吧!我们会处理一切的。这位父亲依旧回答:你们愿意帮我吗?然而,人们无动于衷。为了弄清楚儿子是死是活,这位父亲独自一人鼓起勇气,继续进行他的工作。他挖掘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8小时后,父亲推开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听到了儿子的声音。父亲尖叫着:阿曼达!儿子的回音听到了:爸爸吗?是我,爸,我告诉其他的小朋友不要着急。我告诉他们如果你活着,你会来救我的。如果我获救了,他们也就获救了。你答应过我,不论发生什么,我永远都会在你的身边,你做到了,爸!你那里的情况怎样?有几个人活着?
父亲问。我们有14个活着。爸,我们好害怕,又渴又饿,谢天谢地,你在这儿。教室倒塌时,刚好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洞,救了我们。快出来吧!儿子!不,爸,让我的同学先出来吧!因为我知道你会在和我在一起的!不管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永远都会来到我的身边!
中心小学五年级:张欣昕
11.写人作文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写人叙事类文章;教学方法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写人叙事类文章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四段式阅读导学法”。即把阅读教学步骤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本文主要以《飞夺泸定桥》为例谈谈这种学法的运用。
一、通读课文理思路
揭示课题后,要求学生或范读,或默读,或自由轻声读,搞清课文写了什么事,弄明白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读懂各自然段大意,了解写作顺序,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作者思路分辨重点等。这是基础环节,主要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如学习《飞夺泸定桥》时,我让学生先默读课文,用“( )”号标出交代事发时间的词句,用“〔 〕”标出交代事发地点的词句,用序号标出自然段,并知道事情中人物涉及敌我双方。再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说说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沪定桥,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夺桥的结果怎样,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样自然地使学生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达到了理清思路的目的。
二、精思导路知学法
这是对知识重点、学习规律等方面最高层面的理性思考,通过“精思”指导学路,明确学法,提高学习的能力。这是关键环节,旨在领会某篇课文的实质。也就是在初步搞清最基本的内容后,讓学生仔细研读课文重点段,掌握学法,明了事理或人物特点。记叙文中写人与叙事虽然侧重点有分别,但人与事是不能分离的,所以明事理也要感形象。而人物形象的刻画一般离不开其语言、动作、内心、外貌的描写,所以对这类文章的阅读重点还是教给学生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这就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内心等的描写去领会。如学习《飞夺泸定桥》第三、四段时,我让学生反复默读课文,先说说红军行军和夺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接着重点让学生用“ ”线划出写红军行动的语句,使学生通过“红四团翻山越岭”,“击溃”,“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去”,“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等词句,体会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再指出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的英雄主义精神;最后指导学生用激昂的语调朗读有关内容,使之受到感染。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程,归纳学法:读重点段→找人物描写句→品味精神→朗读感染。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阅读此类文章就有了经验,等到学习《将相和》理解蔺相如的个性特点时,学生已能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中有关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描写自觉体会到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爱国志士。
三、点面结合学写法
这一过程是在品读重点段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两大任务:一是体会中心,一是感悟写法。也就是紧扣重点,纵观全文知晓写人叙事的方法,为作文提供指导。一般可围绕下面的目标完成:(1)课文写这样一个人(一件事)的目的是什么。(2)主要通过对这个人的哪些方面的描写完成写作目的的(事情的经过是什么)。如《飞夺泸定桥》一文,作者为什么要写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过程?文中表现红军战士的精神主要通过什么描写完成的?你认为文章在写法上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当然针对不同的课文,还可有不同的目标,但感悟写法是共性的。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必然会知道,要写记叙文就要写人记事,要写人就要写人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要叙事就要叙清前因后果,特别是经过,这样文章才充实具体。除此之外,学生还会积累起一些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方法。
四、实践应用成能力
阅读的重要目的是写作。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要及时让学生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要重视语言的积累与强化,将语言实践活动做进一步延伸,深化语言实践活动。采取语言的何种延伸与强化方式,应根据课文而定。如故事性强的课文像《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之类可采用复述法;语言优美,描写精彩的课文像《草原》《月光曲》中的片段等可鼓励学生背诵;学了《难忘的一课》后,则可启发学生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将相和》《詹天佑》等学后可让学生选取一个人的两三件典型事例试写一个人;《飞夺泸定桥》学完后我让学生以“过马路时”为题写了一个片段,要求写好人的动作,效果良好。
12.写人咏物总关情 篇十二
一、借物咏人增色彩
有时候, 为了让文章形象更丰满、内容更丰富, 可以在写人之前先对某物极尽生动详细的描绘, 水到渠成之时引入与之有相似品性的人。咏物是为了咏人, 物与人之间有着某种相似的精神, 于是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人与物巧妙结合, 文章就显得意蕴丰厚, 主题也得到升华。比如, 冰心的《小橘灯》, 小橘灯用微弱的光芒照亮了山路, 就像小姑娘用她柔弱但勇敢的双肩、稚气但坚定的话语给“我”鼓舞、给“我”力量;小橘灯渺小但给人光明, 小姑娘柔弱但给人希望, 让人奋起, 让人自信。这样, 小橘灯就不单纯是一种自然之物, 它已经象征一种品质、一种精神。小橘灯就象征着小姑娘的自信勇敢、乐观坚强, 小姑娘与小橘灯相互映照、相映生辉。
再如, 《幽兰》, 先写闻到浓烈的幽香, 再写细瞧之下才发现隐匿在叶子身后米粒大小的桂花, 她毫不显眼、毫不张扬。作者由此想起读书时家穷, 为了省电, 每晚十一点才回家, 门卫老大爷并没按规定十点关门, 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 而他却直到老大爷去世换了一个门卫才知道。老大爷为他做的一切多像桂花隐匿在叶子后面散发出浓烈的幽香, 悄悄地释放、悄悄地奉献, 毫不张扬。这样, 对门卫大爷的思念与感激、尊敬与怀念, 就融合在对桂花的描写与赞美之中。
二、环境烘托显真情
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 他一定处在某个环境之中, 即使是同一环境, 不同的人在其中感受亦不相同。这是由一个人的心情决定的, 所谓境由心生, 不同的心情决定了他不同的行为, 也决定了景物在他心中的感受。
因为渴望丈夫归来, 因为心中还有一份美好的期待, 《望江楼》中的女子“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而李清照则“日晚倦梳头”, 因为家破人亡, 身世飘零, 哪有心情去梳妆打扮呢?因此, 在浪迹天涯的游子眼里, 他们会强烈地感受到“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古道西风瘦马”的孤寂, 而“小桥流水人家”虽依稀是家乡的模样, 却只是他魂里梦里遥远的思念与温柔的渴望。
一代诗仙李白, 意气风发时, 高唱“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其豪迈大气, 黄河向他诉说;前途渺茫时, 则低吟“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其落魄无奈, 冰川雪山为他表白。
文学作品非常讲究意境深远空灵, 追求余音袅袅, 常会留下一片空白, 给读者想象空间, 即“言已尽而意无穷”, 切忌无病呻吟、空发感叹。为了避免这一点, 我们就应带着感情去观赏景物, 写出披情入景的文字, 把内心的情感不着痕迹地附在客观景物上, 让读者看景即能读出人物的心情。
“观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情溢于海。”说的就是要把个人内心的情感转移到外在景物上, 借景来抒情。“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就是典型的例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们在写人时, 不要忘记写景, 应根据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选择适合的景物, 运用恰当的修辞, 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人物的感情通过景物显露出来, 可以增加文章语言的情味性, 做到情景交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人物形象必然更加丰满, 意境也必然更加深远。
三、质朴之中重描写
高尔基说:“艺术的作品不是叙述, 而是用形象、图画来描写现实。”质朴的语言让读者易于理解, 但质朴不等于浅陋粗俗。注重描写, 尤其是特定的细节描写, 能让语言生动形象, 更赋于表现力, 人物形象更丰满, 文章也就显得鲜活灵动、神采飞扬, 大大增强了其可读性。
根据内容, 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又可分为肖像描写、行为描写、言语描写、心灵描写等;环境描写又可分为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场景描写。
根据角度, 描写又可分为正面、侧面描写和多角度描写;根据着墨的浓淡深浅, 描写有白描和细描。描写的技巧有很多:细节法、比照法、特写法、反常法、渲染法、点缀法等。
只要我们在平常做个写作的有心人, 多留几个心眼, 多学多练, 注意各种描写方法综合应用, 就能让描写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13.小学六年级写人作文教学设计 篇十三
和晓玲
教学目的与要求:写出有真情实感想能打动人的作文。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在我们的一生中都会遇见无数步履匆匆的人,或陌生,或熟悉,或快乐,或忧伤。画家用他们神奇的画笔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摄像师用他们有魔力的相机为我们定格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我们,只能用手里的笔,去描绘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人。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去探讨写人作文的写法。
二、同学们,经过我的观察我发现在考场上同学们一般都比较慌乱,拿到作文题后,提笔就写,下笔如神,洋洋洒洒好几个自然段后突然发现离题万里,此时啊,真让人哭笑不得。同学们,“冲动”是魔鬼,我们在作文的时候首先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才能杜绝冲动呢?
学生交流。
对,首先要审题。
审题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把题目中的每个字每个词看清楚看明白,这样才能弄清楚题目的要求,到底是写人的还是写事的。
我这里收集了一些作文题,请同学们读读这些作文题,然后说说这些作文题是要求我们写什么的呢?
讨论交流。
同学们,看来平时不是你们不会审题,而是你们过于粗心,同学们请切记啊,粗心是我们学习中的拦路虎,一定要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认真审题中还有一个诀窍就是要“抓住题眼”,确定作文的重点。很多作文题仅仅只是一字之差,一词之别,但是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却相隔万里。请看这里的三组作文题,和同桌讨论讨论,每组作文题对作文内容的要求有什么不一样的。
交流讨论。
作文题没能逃过你们的火眼金睛,细微的区别你们都能一眼如故。有些作文题是要我们补充的,那如何补充才算好的作文题呢?在这里我送给你们一个字,“新”,就是要让你的作文题与别人的不一样,使看你作文的一看就有读的兴趣。
请看看这些半命题作文,你怎么补充才显得别具一格呢?
三、同学们,你们的作文题让老师大开眼界,看来你们都具有创新思维。现在我们接着讨论第二个问题,怎么选材。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请同学们欣赏3篇优秀习作。
是啊,同学们,在我们身边的都是平平常常的平凡人,做的也是平平常常的平凡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小事正是同学们习作的好素材。我们平时的作文就要从这些小事着眼。
对,写真实的事情非常重要。“我手写我心”只有写真实发生的事情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他人。因此,同学们在选材的时候一定要选真事。
选材除了从小入手,以真为本外,还要注意写新事。有好多同学的作文已经成了思维定势,写到妈妈就是冒雨送生病的你去医院,说到同学就是截断尺子掰开橡皮帮助你,说到老师就是做了错事后先严厉批评你然后语重心长教育你„„这些是,在王老师看来只是“古老的故事”,虽然它们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是,没有任何新意了。
好了,掌握了选材的3个法宝,我就来考考同学们,会不会选材了。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如何围绕这两个作文题选材。
交流。
会选材不是一朝一夕就行的,它需要我们平时睁大眼睛,做有心人,遇见了新事有趣的事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样选材才不会遇到障碍。
选材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围绕你要表达的中心选择有用的材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要少写或者不写。而且,我们在组织材料的时候更要注意详略得当。
四、同学们,说到写人,我们不能不说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写。尽管外貌描写不是在每篇习作里都必须需要的的,但是,适当的外貌描写可以让你的作文更生动具体。如何进行外貌描写呢?我们先来欣赏几个片段。
你认为好在哪里?为什么?
在此之前我还想教给同学们外貌描写的两板斧,看来,同学们自己都领悟到了。是的,写外貌描写第一板斧就是要抓住特点描写,其次就是要善用比喻。比喻是我们写作方法里一朵靓丽的奇葩,会用比喻可以让你的文字犹如插上了彩色的翅膀,流转出绚丽的旋律。
既然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外貌描写的两板斧,那好,请同学展示展示的时间到了。请用三言两语写班上一个同学的外貌,然后读了让同学们听了后猜猜你写的是谁。猜对了就说明你是成功的。
五、学生自又写片段。分小组朗读片段并评价,然后找出好的片段在全班交流。
六、同学们,好文章不但要内容充实而且要有好的开头结尾。什么样的开头结尾就称为好呢?请同学们先欣赏几个片段。
自由读这些片段,然后思考,你读了这些片段有什么感受?
对啊,写开头和结尾不但要注意言辞优美,而且要围绕中心去写。
七、小结
14.写人作文教学 篇十四
我没有令人过目不忘的娇好面容,所以努力让自己显得不那么不起眼,因而我更努力地学习。我那光洁的额头上挂着不浓不淡的一对弯月眉。眉毛的下面自然是一双不大但带着无尽神色的有神双眼。第一次见我你可能会觉得我的眼睛较小,但当你认识我后便能够发现我眼睛里闪烁着的睿智与成熟。
接下来要说的是扁扁的鼻子,但一点也不妨碍它挺立在我脸庞中央,那一定是拔地而起的珠穆朗玛了吧?笑的时候,我的嘴角微微的向上挑起,笑容总是先在唇边绽放然后慢慢地在脸上荡漾开来。所以这张脸虽不十分漂亮但也是生动有趣的。
父母给我起了一个不太常见的名字DD唐小胖(化名)。英是花的意思,銮是铃铛,把花和铃铛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提到一起,父母真可谓用心良苦。我想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一定是希望我既像鲜花一样妩媚多姿,又像银铃一般的激扬清越吧。
15.“四个特定”写好写人记叙文 篇十五
一、特定的环境营造氛围
在记叙文写作中,环境描写往往能营造一定的氛围,特定的环境描写还带有特殊的含义,使得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具有鲜明的形象。在具体写作中,环境描写要注意客观、合理,有一定的寓意,针对性要强,要结合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有目的、有选择地氛围营造,不能为了写环境而写环境,在佳作《别样的辉煌》一文中,作者开头这样写道:
窗外朦胧的月光照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上,干枯的老树皮记录下的种种沧桑,即使在月光下也清晰可见。顺着蓬松而又挤挤挨挨的树枝的方向,我又一次清楚地看见了年事已高的奶奶用她艰难而又平凡的一生写就的别样的辉煌。
作者在文中塑造的是奶奶这个人物形象。在文章开头,作者巧妙借助窗外的老槐树,干枯的树皮,朦胧的月光,以此来喻示奶奶的沧桑人生,为全文定下一个带有淡淡忧伤的抒情基调,暗示人物的善良与不幸。可以说,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到作者的叙事世界,进而去探寻人物的故事。同样,在结尾,作者再次写道:
风吹过院子里的老槐树,发出沙沙的声响,月色越发纯净,越发祥和。接着四叔的越洋电话,奶奶的脸上如绽放的年轻的菊花。奶奶就如那窗外的老槐树,用她的艰难而又平凡的一生刻录下一圈圈充满爱与奉献的年轮,也在我们全家人的心里刻录下一种别样的辉煌。
作者首尾呼应,老槐树沙沙的声音,虽无语却道出心声;月色纯净、祥和,这不正是奶奶形象的物化吗?环境描写在全文中为塑造人物形象营造了氛围,预设了情感,和人物形象互相映衬。
二、特定的背景赋予内涵
除了自然环境描写外,记叙文写人要善于把人物形象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加以塑造,以特定的时代或故事背景,来赋予人物特定的内涵。在不同的时代或故事背景下,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内涵。在具体写作中,对人物的背景设置要科学、合理,符合逻辑。如在这篇作文中,作者将奶奶的故事放在文革中知青上山下乡的时代背景下,使得故事具有特别的意义:
楼下的电话铃响了三声停了,过了一会儿又响了起来。不用问那是四叔从大洋彼岸向奶奶问候报平安。说是四叔,却和我们家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听说他是文革中一个上山下乡的未婚知青被人抛弃返城无望而自杀后留下的遗孤。当一个弱小而又无助的五岁男孩的哭声打破村庄的宁静后,谁也不愿意收留这个孩子,毕竟在那样家家吃住都很艰难的日子里,多一张嘴多一份负担,更何况又是个半大的孩子,还是那样的身世!
文中几句话交代了“四叔”的来历,也就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奶奶接下来对四叔的收养故事就截然不同于今天的收养孤儿了,为奶奶这个形象赋予了勇敢、善良的内涵。
三、特定的语言塑造人物
语言是反映人物心理和形象特质最直观的形式。记叙文写人,要善于运用特定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特定的语言不仅仅是反映人物的个性化语言,还是能够反映人物品性的语言,不需要太多,但一定对于故事情节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能够鲜明深刻地表现人物的光芒或者与之相反的特质。如文中,奶奶抚养“四叔”的事件中,语言并不多,但却能够直接展现奶奶的鲜明特质:
某天早晨,“四叔”被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和我的伯伯叔叔走在一起时,全村人愕然了!“反正我是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奶奶微笑着解释,“家里三个公鸡猴子,不在乎多一个了”。其实当时的奶奶已经守寡多年,独自一人拉扯三个半大的儿子,走在年代艰难的日子里。收养四叔后,奶奶比原来更辛苦了,连院子里的这棵老槐树也不时沙沙作响,似乎在诉说着奶奶内心的憔悴。
“大妈,眼看你家老大老二快上高中了,你招一个人回来,好帮你一把。”“不了,四个儿子呢!我自己苦也就罢了,何苦再连累别人!”奶奶起早贪黑侍弄七八亩责任田,隔三差五步行二十多里地赶次集,卖掉一些瓜果蔬菜、鸡蛋鸭蛋贴补家里。儿子们到了上学的日子,一个不落全都送进了学校。
文中收养“四叔”前后,奶奶的语言只有两处,第一处看似奶奶说得轻松,却足以看出奶奶的勇敢与乐观,在那个特定时代中,奶奶的行为愈发可贵。第二处奶奶拒绝再嫁,更是看出奶奶的坚忍和爱心,一方面不忍拖累人,另一方面更是怕几个孩子委屈,奶奶的形象在特定的语言中愈发光彩动人,质朴却极不平凡。
四、特定的细节刻画形象
写人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也很重要,精彩的细节会说话,精彩的细节能传神。可以通过具体的肖像、动作、心理等特定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细节越具有特征性,人物形象愈加鲜明、生动、可感。如文中奶奶的一些细节即是如此:
当大伯接到一张中专录取通知书时,奶奶因长期劳累过早衰老的脸上,流下了第一滴幸福的泪。二伯、我爸也相继顺利考上了大学,奶奶的泪水变成了笑脸与幸福的哀愁,为儿子们高兴,也为学费发愁,但还是挺了过来。等到四叔最后捧回一张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四叔的生父带着一摞钱来了,奶奶不知所措,面色灰黄。四叔最终还是拒绝了,只淡淡回了一句“我大哥工作了,能帮我妈了,以后我还能勤工俭学。”奶奶的皱纹舒展开来,“儿子真的都大了,我等着享后福了!”那是奶奶这辈子说过最高调的话。
文中,奶奶最具特征性的细节是神态描写,大儿子录取时“幸福的泪”,二儿子、三儿子考上大学的“笑脸与幸福的哀愁”,四叔考上大学和其生父拿钱时的“面色灰黄”,四叔拒绝后的“皱纹舒展”,一系列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奶奶的真实心理、喜怒哀乐,将奶奶这样一个虽然平凡,却始终善良、坚忍,充满大爱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