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科技特色工作总结

2024-07-03

教师科技特色工作总结(9篇)

1.教师科技特色工作总结 篇一

城关中心小学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总结

城关中心小学小学拥有66年建校历史,科教工作正推动该校向“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发展。

我校科教工作的迅猛发展的主要秘诀就在于狠抓了“三大系统”工程:一是动力系统,即解决科教工作的认识问题,形成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二是管理系统,即解决科教工作的建设问题,构建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三是教育系统,即解决科教工作的载体问题,铺设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教育平台。

一、准确认识科教工作,科学定位学校发展,形成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教工作对学校教育和学校发展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我校从“高度”和“效度”上进行了认识,并定位了“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发展方向。

1.战略性认识学校科教工作。

我校在教育发展道路上充分认识到,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战略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学校更是以《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指导,自觉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因此,在实践中,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科技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科技教育制度为保证,以学校、家庭、社区为辐射点,以科学课程为突破口,形成了一个科技教育网络,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科技教育,推动了学校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性认识学校科教工作。

学校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学校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需要,是教师向成功发展,学生向成才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需要。所以,学校明确提出了“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目标,确立了“转变观念,学习提高;管理机制,科学有效;科研引路,以点带面;打造精品,形成品牌,努力实现科技教育一体化”的工作目标,以科技活动、学科渗透、兴趣小组、三大板块为主阵地,努力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形成了统一领导、责任到人的科学有效管理体制,延着“总结梳理——探索提高——彰显特色”的科技教育模式发展。

二、加大科教工作投入,营造科技教育氛围,构建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学校在科教工作的管理上,狠抓了“人、财、物”的投入和管理,优化了科技教育工作的条件,营造了科技教育工作的氛围。

1.以人为本,加强科教队伍的建设及管理。

为了为落实科技教育的重点工作,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成立了科技教育组织机构。在管理上,这些小组承担以下职责:一是科学规划,负责制定科教计划和发展规划,宏观调控指导全校科技活动的开展,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学校科教特色;二是培养师资,加强科教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对科普教育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三是管理激励,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督导与评估机制,使科技教育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2.优化条件,营造科技教育氛围。

营造科技教育环境、优化科技教育氛围是现代教育向学校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我校注重创设“科技教育”环境,一是建立校园科技教育阵地,通过设立校园科技展览室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二是加大了科学活动室建设力度,对原有科技教育设备进行了优化组合和更新添置,确保学校基本科学探究活动能正常开展。

三、设置科技教育载体,探究科技教育策略,铺设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教育平台。

科技教育工作需要载体,也需要平台。学校以科普教育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在科技教育中,依托学校传统特色,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力争在多学科、全方位渗透科普教育,创造性地开展科普活动,注重“四个结合”。

1.科普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培养科普意识。

科普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技意识、提高科技能力应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学校倡导教师从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观点、一个问题入手,捕捉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分析内隐的科技含量。老师们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中探究、领悟、运用、创意四个目标的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更加注重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科技教育成分,让学生亲自去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科普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实践能力。科技教育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我们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内的延伸,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系列活动,小学生年龄小,年龄跨度大,科技教育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学校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及认识水平开展科技教育:低年级掌握简单科学知识,了解

一、两位科学家的事迹,参与“四个一”(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小设想)的活动;中年级主要掌握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如发明的方法、探究的方法),了解五位科学家的事迹,;高年级,主要掌握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并能讲给同学听,帮助、辅导低年级学生开展活动。由于学校开展系统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率达到了100%。

3.科普教育与艺术教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科技教育中蕴含着艺术和劳动教育,而艺术教育、劳动教育又促进科普教育的实施和发展,三者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因而,学校又进一步提出了学校以科技、艺术、劳动修德、激趣、启智、健体、陶情、促能,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把学校办成融科技、劳动、艺术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心。如:在科技绘画比赛中,举办科学幻想画创作讲座,绘画展览,在创作作品时对学生提出构思独特创造性;画面丰富有艺术性;同学合作有协作性等要求。这样,通过一个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相互渗透、互相促进,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4.科普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发挥科技示范校的辐射作用。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科普知识,引导家长协助学校开展科普教育,支持孩子搞发明创造,可以说在科技制造过程中,已经有不少家长已经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他们与孩子共同研究,一样的好奇,一样的参与,使孩子们受到科技熏陶。

对照区内外的科技先进学校,我们深感科技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全体教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科技特色一定能坚持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2.教师科技特色工作总结 篇二

行业特色大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学科分布相对集中,形成了与行业紧密相关的完整学科专业体系,其优势学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2],相比之下,行业特色高校的通用理科专业因缺少强势学科支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因素,在人才培养方面处于明显劣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本科各专业是典型的行业特色高校中的通用理科专业。近年来,理学院不断创新学生工作思路,整合师生资源,积极搭建平台,努力营造氛围,多渠道促进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自身优势,有力地提升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社会竞争力。

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层次优秀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要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是把握全局、放眼世界、面向未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正确选择,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高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直接承担科技创新这个时代使命,另一方面又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国家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持。只有加强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平台对大学生进行锻炼和培养,才能使高校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依托和支撑。

增强专业认知,促建优良学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一所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8年保持在90%以上,在每年学校举行的多场大型石油石化专场招聘会上,石油主干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然而对于理科通用专业学生来说,对口就业单位较少,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困难”的现象。近年来,学校为了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低年级大学生实施选拔性的转专业政策。对于部分通用专业学生来说,从一入校就打算转入就业“容易”的石油石化等主干专业,甚至出现跟风转专业情况,影响班级学风建设;出现放松专业基础课学习,一心只学习转专业考试所要求的几门课程的不良现象。

通过开展多层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让新生踏入校园就沐浴在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之中,通过主题讲座、典型事迹报告会及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尽快让新生找到合适的科技创新活动平台。通过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理解,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加深对专业的理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从而对于稳定专业情绪、建设优良学风班风都有着直接促进作用。

养成良好自我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强调了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最新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养成自我学习能力,适时接受和更新知识,只有这样在大学毕业后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在校期间,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主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是本科教育的根本目标[3]。

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不但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深入了解与研究课题内容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大学生要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自觉学习和探索。通过不断地实践锻炼,自我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取得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利于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培养具有团队协作意识的大学生,能够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4]。从大学生个人角度来讲,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践证明,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是新时期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在科技创新研究过程中,为共同完成目标往往需要一个团队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交流以及灵感碰撞,从而使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角色转变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强化,逐步形成团队协作意识。

为就业和个人发展储备资本。

当今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个人能力和素质,大学生为了长远进步与发展,就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得以不断的提升,高端发展的愿望也越加强烈。据统计,近3年理学院本科毕业生中,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无一例外选择在科学的殿堂继续深造,绝大部分以保送的方式进入更高层次的学府深造或留学,为今后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大门。另外,在目前行业特色高校中通用专业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情况下,那些曾参与或取得优秀科技创新成果的大学生,却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在就业和人才竞争中处于明显优势,为今后的个人发展储备了良好的素质和雄厚资本。

营造氛围,助推大学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出台政策,全心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保障工作。

为进一步鼓励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以及学有余力的优秀大学生投入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学院特别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定期跟踪、汇报、总结和商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相关工作事宜,并出台相关政策,对科技指导教师和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保障了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

全员育人,潜心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指导工作。

为积极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学院积极整合教师资源,全力推动大学生科技指导教师的聘任工作,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学院主动开展与指导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工作,聘任有积极性且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担任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充分利用学院资源,如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的实验设备和大量的师资力量,特别是在寒暑假期间,更是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工作的宝贵时间。

环境育人,细心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保育工作。

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科普和科技前沿讲座、优秀学生代表座谈、大学生科技成果展等宣传渠道,对新生进行立体化的教育引导,积极营造氛围,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在大学可以参与的科技活动,从而激发学生投身科技创新的兴趣,树立高端发展的意识。每一项科技竞赛结束后的成果报告会,是对学生最好的科技指导,参赛学生通过演示自己的作品和交流参赛心得体会,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科研的过程,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宣传作用。适时将大学生科技竞赛获奖情况和优秀学生典型以展板、网站、表彰等形式进行展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鼓舞了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

搭建平台,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热情

结合专业特点和现实情况,通过创新工作载体,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结合,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科技竞赛为载体,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适合特色高校通用理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培养体系。

开展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组建学生科研兴趣小组。

大学生科研团队是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5]。为激发大学生科技创新热情,给热爱科学、喜欢科技创新的学生提供一个平台,我们开展了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指导学生组建了科技创新兴趣小组。科研兴趣小组由专业成绩优秀、基础知识扎实且具有良好科研潜质的学生组成。在组建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时候,充分考虑科技创新活动的延续性,按照年级和项目特点组建团队,以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建立了不同的科技活动小组和科技活动梯队。

科研兴趣小组每周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并适时开展对外的学习和特邀指导,共同讨论科研过程中的问题和进展,小组的成员成为申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主力军,为全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2010年至今,科研兴趣小组共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31项,校级项目立项63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科研学术论文60篇,其中包括核心期刊45篇,国家级期刊3篇,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9项,培育出了一批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

举办大学生学术论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科学扎根于讨论”,创始于2008年的大学生学术论坛,目前已举办五届,该论坛依托《原子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等课程,通过形式生动活泼的学生学术研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不仅提高了大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研究报告、分析评论等各类学术论文的能力,而且对大学生了解学术会议流程,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和氛围已然形成[6,7,8]。

经过5年实践,学生学术论坛已形成自己的鲜明的特色:一是严格参照学术会议组织形式。从会议通知的信息发布、论文题目的征集、论文的提交和审阅、正式举行会议、主论坛和分论坛的主题确定与组织、会后工作总结,到最后形成《学生学术论文集》,都按照学术会议流程进行。二是全程由学生组织。由骨干学生成立的论坛组织组委会,承担了与会议有关的各项工作,包括发布公告、论文收集、论文整理、邀请嘉宾、联系媒体、会议安排、会场布置、会议总结等。三是本科生登台做学术演讲。本科生登上学术讲坛做学术报告,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体会。四是获专家学者广泛赞誉。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陈佳洱教授认为:举办学生学术论坛,增强专业兴趣,锻炼交流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都很有意义。

依托科技创新竞赛,构筑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平台。

科技创新竞赛是展示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山东省物理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2010年至今,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和活动达900人次,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100余项,学院荣获校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优胜杯”荣誉称号。

科技网络信息平台化,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软实力。

学院制作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网站,总结优秀成果案例,及时发布科研、竞赛、指导老师需求等信息,利用网络信息渠道建立高效的培训、工作、宣传一体化平台,为大学生科技创新信息的需求和检索提供便利。

结束语

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仅注重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取得的成果,更加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在科技创新浓厚氛围的熏陶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确立了高端发展的学习目标,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梯队化建设引领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节节攀高。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培养特色高校通用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形成了一套完善培养体系:核心———全员开展创新型教育,关键———提供有效平台,特点——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梯队化建设,值得行业特色高校理科专业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时借鉴。

摘要:总结分析了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结合多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通用理科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阐述了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探索出一套适合行业特色高校借鉴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特色高校,通用理科专业,科技创新

参考文献

[1]王剑峰.论计算机基础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0(32):129-130.

[2]孙涛,张永宁.行业特色大学的文科发展路径[N].中国石油大学报,2012-4-11(7).

[3]马仲岭.本科教育应注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1(4):90-91.

[4]胡宝.论团队精神及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方法[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07.

[5]尹仕,肖看.构建大学生多学科竞赛平台培养新型拔尖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121-124.

[6]刘超卓.指导学生举办学术会议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2(2):56-58.

[7]王大勇,刘超卓.学生学术论坛让大学生提前科研练兵——第二届“原子与核科学”学生学术论坛举行[N].中国石油大学报,2009-6-12(6).

3.教师科技特色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教师发展;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一直都是各国教育界热议的话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也随之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师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大学教师的质量和水平自然成为衡量一所大学质量与层次的核心因素之一。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是美国高等公立学校中的佼佼者,对美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公立高等教育有着深远的、变革性的影响。该校自1863年建校起,就非常重视学术的发展。为了促进教师更好地发展,1986年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将前教学中心(the Center for Teaching)和教师发展办公室(the Office of Faculty Development)合并,成立了专为教师提供各种教学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教师发展机构——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the Center for Teaching & Faculty Development,CTFD)。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非常注重教师的个人发展,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平衡工作和生活,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提供了很多服务,比如利用互联网辅助手段为双职工家庭的教师提供各种资源和信息,帮助其配偶在学校周边找工作;对于初为父母的教师(即孩子在五岁以下的教师),其终身聘任考核可以延期进行,延长时间甚至长达一年,体现了该中心极具“人性化”的一面[1]。此外,该中心在保证教师生活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为其提供特色活动项目,为全体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以及未获得终身教职的老教师提供职业发展指导,为其职务的晋升和终身教职的获得做准备。

一、创新指导模式,助力教师成长

在有关教师发展的文献中,“指导”(mentor)被引用的频率很高。而且,“指导”被认为是美国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帮助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

1.传统指导模式

传统的指导模式主要表现为两种:自上而下指导模式和一对一指导模式,其共同点是有经验的教师为新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这也是多数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常采用的基本指导方式。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自成立以来主要采用“一对一”的传统指导模式,帮助新入职教师发展,其指导领域涉及学校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新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规划,新教师对课堂环境的适应、处理和应对,新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指导,新教师与其他教师关系的处理等。这种方式促使新老教师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连接,老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凭借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对新教师的工作和个人生活进行“传、帮、带”式的综合管理,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提升。

然而,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和教师都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这种传统指导模式下老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已不能满足新教师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彰显新教师的“个性化”。为此,美国各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纷纷创新适合自身学校发展的指导内容,保证满足每名教育者的发展需求,促进其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平衡发展。

2.共同指导模式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以新教师和未获终身教职教师为主要服务对象,采用新型的“共同指导”模式(Mutual Mentoring)[2],鼓励他们充分利用指导资金以及各种指导资源,选择本校或者外校各职业等级的教师作为指导合作伙伴,建立专业化的教师发展指导网络,促进自身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发展。该模式帮助新教师以及未获终身教职教师建立积极的“共同指导网络”,在公平协作的环境下,结成指导合作伙伴,共同解决包括科研、教学、终身教职以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问题,获得相关教学知识和经验,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满足实际教学中个人对指导的多样化需求。

由于在“共同指导”模式下开展的各种指导项目和活动都是建立在“共同指导网络”结构之上的,可以说,“共同指导网络”也是“共同指导”模式的核心。

一般来说,完整的共同指导网络结构应包括同辈指导合作伙伴(Peer Mentoring Partners)、近辈指导合作伙伴(Near Peer Mentoring Partners)、资深教师指导合作伙伴(Senior Faculty Mentoring Partners)、专职人员指导合作伙伴(Professional Staff Mentoring Partners)、学生指导合作伙伴(Student Mentoring Partners)、校外指导合作伙伴(Off-Campus Mentoring Partners)、管理者(Administrators)和其他。其中,同辈指导合作伙伴指的是同等级职位的教师结成的指导网络;近辈指导合作伙伴指的是新晋升的高一级职位的教师结成指导网络;资深教师指导合作伙伴指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所有的副教授和正教授结成的指导网络;专职人员指导合作伙伴指包括图书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专职人员结成的指导网络;学生指导合作伙伴指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校外指导合作伙伴包括马萨诸塞大学五所分校和其他大学在内的所有教师——也可能被视为同辈、近辈或者资深教师指导合作伙伴;管理者包括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主席、校长、院长、副院长等;其他指超出以上范围之外的指导合作伙伴,如某基金会项目负责人等(见图1)。

“共同指导”模式是在安德鲁·W·梅隆基金会①出资支持的条件下,以“指导促发展”为核心,通过项目的形式,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科研、职位晋升以及自身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提升新教师的教学和专业发展水平,促进教师职位晋升。不同于“一对一”的指导模式,该模式多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具体针对新教师的某一问题进行指导。这里的“指导者”并不充当“管理者”的角色,而是与新教师结成“伙伴”关系。“指导合作伙伴”被视为“良师益友”,他们不仅能够给新教师的教学献计献策,同时能够为新教师的各项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指导。此外,有力的资金支持使教師能够更多地参与校外各种专业指导会议。

二、整合各方资源,平衡教学与科研

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美国高校就一直重视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②,认为科研能力是一名大学教师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教师的重要标志,是高校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尤其在当前,学术研究越来越成为评价一所大学是否“一流”、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重要准绳。因此,很多大学甚至教师本人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1.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教师学术水平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自成立以来,就很注重教师学术能力的发展。科研成果自然也成为该校聘用教师、评估教师晋升与否以及教师工资水平的主要准则。据2014年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一项调查,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仅这一年中就有8位教师在其各自的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拥有杰出的研究成果,被誉为“世界领先的思想者”[3]。

的确,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积极调动各方面资源,全面促进本校教师的学术发展。

比如,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创建设备齐全的教师写作室,使其毗邻图书馆,以方便教师查阅文献资料。同时,写作室内舒适的休息室和免费的咖啡给教师提供了安静舒适的环境,让其能够潜心研究、整理和修订书稿。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定期举行的教师写作研讨会在确保教师正常学术写作时间和规划之余,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此外,暑期网络写作培训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随时随地对教师的学术研究和写作进行指导,也成为促进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学术发展的助力器[4]。可以说,无论是从软件(如知识和技术指导),还是硬件(如设备齐全、舒适的写作室)上,学校都为教师开展学术工作创造了优质的环境和良好的服务,加速了教师的学术进步。学校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不仅能为教师学术创作提供便利,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教师养成积极的、良好的学术写作习惯,使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全体教师终身受用。

2.加强教师管理和激励机制,提升教学质量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在保證学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学校的教学工作。比如,礼来卓越教学培训计划(Lilly Fellowship Program for Teaching Excellence),以青年教师为主要对象,旨在通过教学研讨会、学生反馈和评估、与资深教师交流互动等方式,帮助他们获得教学能力的提升,促使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此外,学校采用各种措施激励各职业等级的教师司其职、尽其责,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例如,“优秀教学奖”(the Distinguished Teaching Award)面向包括担任本校教师助理的研究生在内的所有教师,是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学领域最高级别的奖项。学校还设立“杰出大学教师奖”(College Outstanding Teacher Award),作为优秀教学奖的延伸奖项。特别强调的是,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设立的这些奖项都遵循严格的标准,这些标准同时成为马萨诸塞大学全体教师教学的根本性准则,主要有四点。第一,教学的有效性和创造性。有效性就是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技能技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创造性就是要熟练掌握和使用新的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知道学生是存在差异性的,一成不变的教学不可能满足每名学生的需要。第二,对学生的影响力,即要求教师拥有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第三,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出色的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积极参与与教学相关的各种研讨,反思性的教学能够不断促进教学的进步。第四,总揽大局,即要求教师在做好相关教学工作的同时,具有较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很好地将自己的研究融入教学,寓科研于教学,科研与教学并重。

由此可见,在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学术与教学并不是对立的。“重教学轻学术”现象的出现,与学校的组织管理和奖惩机制相关。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在重视教师学术的同时,设置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为调和学术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做出了不懈努力。为此,高校应该立足于本校实际,有效整合学校资源,同时兼顾学校教师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促进教学与学术的平衡发展。

三、强化教师教学评估,促进教学发展

几乎所有有关“教师发展”的书籍以及高校开展的促进教师发展的项目都反映了一个基本命题:教学,是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史蒂文·菲利普斯(Steven R.Phillips)认为:“一个有效的教师发展项目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促进教师教学的发展”[5]。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高校一直重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强调有效教学。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则主要通过评估实现。[6]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采用中期评估(the Midterm Assessment Process),即学生问卷调查的形式,实现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估。

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进行的中期评估是一种间接评估法,评估对象是教师,旨在从学生那里获得有关教师教学的反馈信息,把握教师的教学动态。需要指出的是,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顾问在中期评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收集和整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将评估结果直接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则会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综合调整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推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根据班级规模的不同,中期评估选择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问卷调查,即小组教学问卷调查和个体教学问卷调查。评估内容涉及教师个人、课程和教学整体效果三个部分,采用半封闭式问卷。教师可以从封闭式问题直接获得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整体反馈,明晰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和弱势。而对于开放式问题,教师可以直观、有效地捕捉到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建议和看法,能够帮助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反思教学,进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较于一般的学生评估,中期评估可以缩短教师教学评估的周期,不断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另外,中期评估的过程和环境类似于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真实的课堂环境中分享自己的评估观点和看法。评估氛围轻松,却不失严谨。学生在交流中,对教师教学做出更加全面、准确、合理的评估和反馈。最后,中期评估在实现对教师教学评估的同时,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教师评估和把握学生学习动态的双赢目的。

四、创建新平台,培养未来教师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作为一所好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每年有来自美国50个州及100个其他国家的约18000名本科生和6000名研究生就读,并在大学的10个本科学院和研究生院获得各级学位[7]。根据2015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World Report)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进行的排名,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在美国600所公立大学中位列第29名,被称为美国最好的公立大学之一[8]。2015年,该校本科生数量达到22748人,但研究生数量仍保持在6000人左右[9]。可以看出,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十分重视本科生教育,但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衡量一所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水平,研究生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都应该成为评价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意识到这一问题后,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学与教师发展中心下设分中心——科研、教学与学习集成中心(the Center for the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Teaching, and Learning)[10],专门为该校的研究生和博士后提供服务,帮助其学习,提高大学教师的教学水准,成为未来教师培养的核心平台。

顾名思义,“科研、教学与学习集成中心”,是一个集科研、教学和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机构,通过集成中心网络为研究生和博士后提供大量公开网络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学习。此外,学校每学期会为学生举办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该集成中心以提升学生的能力为其开展各项活动的核心目标,提倡“教学即研究”(teaching-as-research)的教学理念,要求建设学习型社区,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帮助学生进行多样化学习。“教学即研究”是一种系统有效的教学理念,以研究为基础,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是一种极佳的学习和教学方式。此外,“教学即研究”还强调学生可以随时对教师的教學进行评估,教师能够时刻进行教学反思,是一种动态的、持续的教学。

总之,科研、教学和学习集成中心专门为研究生和博士后提供学习和教学指导服务,在关注教师发展的同时,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倡循证教学,注重教学实践;建设学习型社区,强调合作学习和教学的重要性;开展多样化学习,促使教师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群体多样性的基础上,积极支持、促进学生学习。

五、结论

总的来看,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学和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项目来帮助教师发展和成长,紧紧依托本校教学资源,全面分析学校优势和不足,立足于教师发展和高校实际,开展特色教师发展项目,创新激励机制和教学评估机制等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此外,高校也应该注重将外在的教学评价标准内化为全校教师日常教学工作所坚守的基本理念,从根本上改变有些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避免“机制形式化”。最后,高校还应该考虑到教师的个人生活,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为教师能够专心进行科研和教学提供保障。

注释:

①安德鲁·W·梅隆基金会(the 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是美国的一家非营利性组织,依据美国纽约州的州立法律而创办,成立时间为1969年,是由两个基金会合并而成,包括阿瓦隆基金会和奥多明尼昂基金会。

②美国学者索西奈利将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美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分为5个发展阶段:重视教师学术能力提升的“学者时代”;开始关注教学有效性的“教师时代”;设立各种专门机构促进教师发展的“开发者时代”;开始关注学生学习的“学习者时代”;目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协统时代”。

参考文献:

[1]The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Faculty Development, about CTFD[EB/OL].http://www.umass.edu/ctfd/work/index.shtml,2016-02-12.

[2]The Center for Teaching & Faculty Development: Mellon Mutual Mentoring Grants[EB/OL].http://www.umass.edu/ctfd/mentoring/guidelines.shtml,2015-12-05.

[3]UMass Amherst: The Commonwealths Flagship Campus[EB/OL].http://www.umass.edu/gateway/about/points-pride,2016-02-17.

[4]The Center for Teaching & Faculty Development: Scholarly Writing[EB/OL].http://www.umass.edu/ctfd/scholarly/index.shtml.2015-12-18.

[5]Steven R.Phillips,William H.Bergquist.Components of An Effective Faculty Development Program[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75(2):184.

[6]刘剑虹,吕杰.美国高校如何开展师资培训与管理[J].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1(12):39.

[7]高芬.美国高校研究生教学中的“教”与“学”——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教育学院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73.

[8]UMass Amherst Continues Rise in U.S.News Rankings, Advancing to No.29 Among Public Universities[EB/OL].http://www.umass.edu/newsoffice/article/umass-amherst-continues-rise-us-news.2016-02-20.

[9]UMass at A Glance[EB/OL].http://www.umass.edu/gateway/about/umass-glance.2016-02-21.

[10]The Center for the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Teaching, and Learning, about CIRTL[EB/OL].http://www.umass.edu/ctfd/teaching/cirtl.shtml.2015.

4.蒋集幼儿园科技特色活动总结 篇四

蒋集九年制幼儿园

蒋集幼儿园科技 特色教育活动总结

我校幼儿园为丰富少年儿童课余文化生活,更好地发展他们的个性,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此成立了科技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为主要目标,现将本学期兴趣小组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兴趣,筹建小组

在全校各班广泛宣传,形成一股踊跃报名、争入科技兴趣小组的热潮,在报名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挑选出一些有兴趣特长的学生参加各科技兴趣小组,同时添置必需的器材,并制定好活动工作计划,为下一阶段的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扎实工作,丰富内容

围绕计划我们有步骤地深入细致地开展了工作,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改变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盎然高涨的情绪下参加了各种活动:

1.生物观察活动

我们带领学生观察了不同植物的叶,池塘生态系统等,还组织学生开展了生物标本制作活动,制作生态瓶等,通过观察和实践,大家对我们周围的生命形式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对各种小生命有了更多的关怀和关注,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我们渗透了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了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模型制作活动

这是深受广大青少年所喜爱的一项科技活动。通过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各种工具发展的历史、种类、用途,了还了解了有关现代制造方面的知识。在实践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孩子们大胆设计,采用多种形式设计。这大大加强了新加入学生的兴趣,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3.简单电路、双向开关双控灯制作活动

我们通过渐进的学习,让孩子们逐步了解熟悉了电和电路,逐渐掌握了电路工作的原理,并能通过对原理的灵活运用达到实际制作运用的目的。从而消除了孩子们开始有的陌生和神秘感,慢慢地孩子们觉得乐趣无限。

三、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我经常利用实验室的器材给学生做一些教材外的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让学生也勤于动手,善于从自然界、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办法,这些办法如果能做成实物就是发明创造。不要以为发明创造是科学家的事情,小学生也能成为发明家。

5.优秀科技教师总结 篇五

本人吴磊,男,于2004年6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本科专业,2004年9月,在常州武进湖塘桥小学参加工作,并于2005年6月被评为小学一级教师。2006年9月,到二板桥小学参加工作。从2007年开始任职学校科技辅导员,组织全校科技活动的开展。任现职以来,我时刻不忘科技教师的神圣职责,始终保持着对学生的热爱之心、对教育的忠诚之心、对工作的谦虚之心,全面负责开展学校科技活动及管理工作,组织全校学生参加了省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和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

2008年,作为主要负责成员之一进行了省级科技活动展示。2009年正式担任科技工作的我,所辅导并组织学生参加市区的多次科技活动,在活动中荣获各级优秀奖项,其中:

参加的省教育厅批准的第二十一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科学大众杯金钥匙科技竞赛中,为学校赢得省优秀组织先进集体,1名学生获省特等奖,1名学生获得省一等奖,数十名学生获区一二三等奖。连续参加了四届市师生科技创新大赛中,为学校赢得市“优秀组织”奖,个人也被评为区组织工作先进个人,个人作品也多次获奖,其中获得科幻画类作品市一二三等奖多篇,信息技术作品市一等奖一件。同时组织参加区综合实践比赛,2名学生获得一等奖,2名学生获得二等奖,自己参加的科学赛课也获得了二等奖。

做为科技辅导员期间,在学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预防地震”为主题的科普周和“爱鸟护鸟”为主题的爱鸟周两项活动。和学校美术组合作组织开展了科幻画指导展示活动。

展开了5年的科技活动,自己也在总结经验,力求突破,同时也感觉自己在科技工作中专业知识的缺乏,也自愿主动的参加了南京市各类科技辅导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技能,也收获了创新意识。

6.太原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工作量条例 篇六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教学工作量是衡量教师履行职责、对教师进行考核的依据之一。教学工作量是发放教学工作量酬金的依据,完成教学工作量也是教师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实行教学工作量制,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我校教学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合我校目前的实际情况,对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条例(98年修订稿)》作了进一步修订。

第二条 贯彻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各学院(直属系)教研室要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对无故不接受教学任务的教师要给予批评教育,甚至予以处罚。各教学单位应较多地安排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要兼顾本、专科、研究生和成教院的教学任务;要合理均衡地安排教师的教学工作,以保证教学质量。

第二章 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

第三条 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以教务处、研究生部、成教院分别制订的教学计划时数为准,根据各种情况所对应的工作量系数进行计算。

一、课堂教学

下述教学计划时数为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时数(不能超过教务处、研究生部、成教院分别制订的教学计划时数)。若为选修课、双学位课、重修课等,班人数按35人计算,每增加10人,按比例增加0.1的系数。

1.讲课

工作内容:备课、讲课、课外辅导、答疑、测验、出题、判卷、监考和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上机和听音等。

工作量 = L×M

其中 L:教学计划时数,M:合班系数

一个班:M =1.2;二个班:M =1.6;三个班:M =1.9;四个班:M =2.2;五个班:M =2.4;六个班:M =2.6;单班重复:M =1.0。

说明:

(1)无助教的主讲教师必须批改全部作业,有助教的主讲教师至少应该批改一个班的作业;

(2)五个班及其以上班级原则上应该配备助教;

(3)助教每辅导一个班从主讲教师授课的合班系数中减去0.1;

(4)新开课在按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乘以1.2、新设课乘以1.35、研究生课乘以1.2;研究生听课人数5人以上每增加1人,M增加0.01。(新开课指该教师第一次上该门课程(包括为本、专科、研究生以及成教院上课,更换教材不属新开课),新设课指学校从未开设过的课程)。

2.助课 工作内容:随班听课、上习题课、课外辅导答疑、实验辅导答疑、批改全部作业、上机辅导、收集学生意见、监考、判卷等。

工作量 =(0.4 + 0.2×A)×L

其中 L: 教学计划时数,A:辅导班数

说明:辅导班数指助课教师自己所辅导答疑、实验辅导答疑、上机辅导、批改作业的班数。

3.体育课(1)课堂教学

工作内容:备课、上课、测验、考试等。工作量 = 教学计划时数×0.9

(2)组织指导院运动会(含准备)

工作量 =(1 + 院运动会实际天数)×2.0(3)指导训练院代表队

常规训练:工作量 = 0.5/小时

赛前训练及比赛:工作量 = 0.8/小时(4)组织早操活动

工作量 = 实际天数×0.2 说明:

(1)训练代表队、常规训练、赛前训练及比赛等必须提前报计划,在教务处办理审批及备案手续。常规训练与赛前训练一般每天不多于2小时;

(2)早操每次派2名教师。4.教学专用周

(1)外语等级考试专用周

工作量 = [20+10×(A-1)] ×N(2)制图专用周

工作量 = [15+10×(A-1)] ×N(3)讲座形式上课的专用周 工作量 = 2.5×讲座课时

(4)其它专用周依据实施的具体情况参照执行。

说明:A为所带班级数;N为专用周数。

二、实验、上机

工作内容:备课、实验准备、上机准备、上课、辅导、批改实验报告、考查、考试等。

1.实验

每次半个班:工作量 = 教学计划时数×(0.85+0.7×重复次数)

每次一个班:工作量 = 教学计划时数×(1.0+0.8×重复次数)

2.上机

每次一个班:工作量 = 教学计划时数×(1.0+0.8×重复次数)

每次二个班:工作量 = 教学计划时数×(1.2+1.0×重复次数)说明:

(1)列入教学计划总学时,但在教学计划中未标出的课内实验,所开实验学时数不得超过总学时的l/7。

(2)只计教师系列人员的实验课工作量。对于在教学计划学时内安排的少量实验,任课教师应负责指导,不另算也不扣减工作量。教师上实验课的情况应由实验室主任核实。实验室系列人员实验教学的工作量,由实验室管理中心计算。

(3)教学计划安排有上机的课程,任课教师必须到场指导,原则上上机学时列入总学时内,按总学时计算任课教师课堂教学及批改作业工作量,不再另记指导上机工作量。

(4)当任课班级大于一个班又无法同时安排上机,且工作量卡上把上机与讲课学时分开填报者,其上机部分的工作量按上机计算。

三、指导课程设计

工作内容:课程设计的准备、指导、评阅、答疑和成绩评定等。

L≤17时:工作量 = 0.7×L×N

L>17时:工作量 =[12+0.4×(L-17)]×N 说明:L为指导的学生人数,N为课程设计周数。

四、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准备、答疑、指导、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等。工作量 =计划周数×学生人数×1.2

说明:一位教师指导学生数原则上不超过10名,确因工作需要,所指导学生需超过10人者报学院院长(系主任)审批。超出部分每增加5名系数减0.1。

五、指导实习

工作内容:准备、指导、批改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等。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1.整班实习:

(1)市外实习:工作量 = 25×周数(2)市内实习:工作量 = 20×周数(3)院内实习:工作量 = 15×周数 2.分组实习:

工作量 =周数×学生人数×1.0 说明:

(1)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原则上每班配备2名指导教师。

(2)院内实习原则上每班派一名指导教师。

(3)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原则上每班给4教分作为实习准备与带队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补助,教研室要在工作量卡上把实习准备注明在具体教师名下。

(4)毕业实习若按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分组实习,工作量按分组实习计算。(5)若每班配备两名以上的指导教师,工作量按分组实习计。

(6)分组实习不分地点,也不给实习准备工作补助。

六、指导青年教师

工作内容:指定学习计划、指导、检查学习、答疑等。每学期工作量 = 被指导人数×5 说明:

指导青年教师,一般指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指导助教及以下职称的教师。

七、指导研究生

工作量计算方法按《太原科技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实施细则》执行。

八、选修课、双学位课

选修课、双学位课、重修课的课堂教学、实验、批改作业和专任辅导工作量,依据学生的实际选修人数按35人折合成相应的班数计算。学生人数20人以上(含20人)35人以下为单班。对于20人以下不开班(只做辅导)的课程按以下办法计算工作量:

(1)当学生人数小于等于5人时,工作量为教学计划时数×0.6(系数);

(2)当学生人数大于小于20人时,每增加一个工作量计算系数在0.6的基础上增加0.02。在工作时卡片上要如实填写实际选修的学生人数。

九、教学法研究

凡承担有教学任务并能按时参加教研室及学院(直属系)一切教学活动的教师,教研室主任可在教学法研究栏内填入4教分教学工作量,否则记入0教分,不得漏记。

十、其它

1.因特殊情况变更课表中的任课教师,要及时办理备案手续。

2.工作量条例未能做出明确规定的教学计划内教学任务,其教学工作量由教务处视情况而定。

3.对于违反教学纪律,出现教学事故的教师,将扣减其教学工作量。

4.编写讲义性教材,在院内印刷使用的当年由本人申报、经教务处核定后,按每千字1教分记入虚工作量;正式出版的教材或专著不属于此范围。

十一、成教院教学

成教院应在每学期计算工作量以前将成教院的学期教学计划及教师课表各一份提供给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核算工作量,按虚工作量记载。没有成教院提交的核算依据,教务处不承认其工作量。

第三章 工作量填报 第五条 每学期要按时填报工作量,工作量卡片由教研室主任统一填写,教师任外教研室或外学院(直属系)课程,由教师所在教研室负责填写。卡片经教师本人核实、分管教学学院院长(直属系主任)审核签字后,由学院(直属系)教学秘书统一送交教务处。卡片签字处不得漏签或者代签;否则卡片将被视为无效。教学安排如有变动,教研室主任要在核对工作量之前来教务处修改。工作量的核对工作由教研室主任负责。核对工作量时,只核对应得的教分是否漏算或错算,不受理临时更改或补报。

说明:

1.凡在编教师均应填卡;进修、读研、公派校外工作及产假等在卡片上要加以说明,以作为晋升职称时减免工作量的依据。

成教院教学工作量要单独填写在一张卡片上,并要加以注明,以便按虚工作量记载。

2.各教研室要按规定认真填卡,不得虚报或重复填报。因故实施的学时数或周数少于教学计划时,要按实际数填报,未能实施的不得填报;不得把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填报给非承担该项教学任务的教师。如发现弄虚作假,将取消其教师本人该学期工作量,并扣减所在部门的教学组织酬金。

3.教师晋升职称时的工作量以工作量卡片为依据,任何部门或个人的临时补办均视为无效。4.处理工作量及卡片中的有关问题,均由分管教学的教研室主任负责。

5.教学工作量经教研室主任核对并签字以后,一律不再予以更改或补报。

6.教学工作量的填报,计算及酬金的发放,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全体教师都享有监督的权力。

第四章 其它

第六条

1.依据教研室(研究室)教师人数,并兼顾总工作量数,每学期按学院(直属系)发给教研室主任适量的教学组织工作酬金,各学院(直属系)可根据教研室主任工作实际酌情发放。教学组织工作不到位,出现教学组织事故,将扣减该项酬金。

2.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属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考虑到有非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教师任答辩委员的实际情况,按毕业生人数发给适量毕业答辩补助金,不再另行记入毕业答辩工作量。

3.监考属于课堂教学工作,考虑到有非任课教师监考的实际情况,凡教学计划规定的考试课,发给监考人员适量的补助金,不再另行记人监考工作量。对于玩忽职守的监考人员将扣发监考费。

7.科技中心打造特色战略 篇七

发展战略建设

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中心自身的实际情况, 该中心采取以下发展战略:

集中化。集中优势资源于某个培训细分市场, 比如: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城镇建设、环境保护等, 构建、强化自身的核心业务。在细分市场上争取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从精简培训项目和侧重目标市场两方面进行。

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培训细分市场一但确定之后, 也要本着精简培训项目的原则, 因为即便是属于培训细分市场内的项目, 也不是每个培训项目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应遵循“扶持优势项目, 淘汰弱势项目”的原则, 根据市场需求对培训项目进行精简, 保留有特色、有优势、自身资源和能力能够加大投入力度的培训项目, 力求在师资、课程、服务过程上进一步强化优势和特色, 逐步建立培训中心的竞争优势。

精简培训项目的同时, 侧重保留培训项目的目标市场, 使培训更能针对最需要的目标客户群。

差异化。特色取胜。利用中心优势资源开展培训。如, 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部和中心的重点工作以及掌握的专家、技术、信息等, 在培训市场中, 要别具一格, 独树一帜, 方能占有一席之地。

提高培训质量。学员的满意程度取决于对培训的期望和培训后实际所得的接近程度。如果二者接近, 学员就会满意, 因此, 差异化策略最重要的一个实施方向就是提高培训质量。对每一个培训项目都要科学筹划, 周密安排, 精心工作, 优质服务。

科学筹划, 周密安排: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科学可行的培训方案, 编辑精品教材, 邀请精英老师, 根据需要, 选好现场参观或实际操作演练场, 提前下发培训题目、研讨题目等, 让学员精心准备, 有备而来, 做好各项会务安排, 确保培训顺利进行。

精心工作, 优质服务:培训期间, 重视各个环节工作, 做到细致、周到、有序、工作人员分兵把口, 各尽其责;培训后, 认真做好善后服务和培训效果跟踪、反馈工作。

低成本。以廉取胜。制定合理的价格收费标准, 不以盈利为目的, 略有盈余。 (目前市场存在诸多乱收费和高额培训费。)

合作共赢。同政府、同协会、同名企、同名校、同国外培训机构合作, 可以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可以使客户资源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同时提高学员的满意度。

为部各业务司局作好培训服务。部业务司局在开展工作时, 经常会配合搞一些培训活动, 要主动同部业务司局建立联系, 积极为部各业务司局作好培训服务。

与地方政府和协会合作, 取得地方政府和协会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可以发挥行业资源优势。

同名企、同名校合作, 借助他们的资源和优势, 提升我们培训水准和档次。

同国外培训机构合作, 借鉴发达国家培训经验和方法, 使我们的培训工作与国际接轨。

培训体系建设

培训体系由三个系统组成:培训管理系统、培训支撑系统和培训运行系统。

培训管理系统。主要由培训理念、培训管理体制、培训管理制度等组成。

培训支撑系统。主要由培训中心、培训课程与教材、培训老师等组成。

培训运行系统。主要由需求分析、设计与策划、组织与实施、考核与评价等组成。

培训体系建设要以推广科技成果应用为战略导向, 不能“为培训而培训”, 要整合中心资源, 发挥整体优势, 才能将培训服务于中心落在实处, 建立培训体系是一个长期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 要循序渐进地开展进行。

培训品牌建设

培训市场已由过去杂牌混战到现今品牌对杂牌的淘汰战, 培训中心如何依托部和中心的平台和优势, 有效整合各种培训资源, 塑造特色培训品牌, 是赢得培训市场竞争的战略思考点。

1、建立符合科技中心特色的培训理念, 培训理念是建立品牌的灵魂。

科技培训中心的培训理念:“专、精、强”的培训指导原则, 专:指专业领域, 如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精:指培训服务质量和水平;强:指市场占有率。

2、加强培训中心队伍素质能力建设。

这是塑造培训品牌最重要的支柱。主要体现在:良好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清晰的经营战略和工作思路;和谐的人际关系协调公关能力;自觉的团队协作精神等。这些正是培训中心员工努力的方向。

3、建设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 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建立一个结构合理、水平高超、使用方便可动态调整的培训专家和师资队伍。

4、培育忠诚学员队伍。

培训品牌的两个基本维度:知名度, 美誉度。知名度是被公众知晓的程度;而美誉度则反映认可程度, 即“口碑”。因此, 确保培训质量, 为学员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服务, 发挥学员的媒介传播作用, 对于提高培训中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塑造教育培训中心的品牌形象有重要意义。

5、打造以重点培训项目为核心的品牌项目群。

8.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品牌 篇八

本着以上教育理念,学校在“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致力于打造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在打造学校的特色教育品牌——科技教育这一共同愿景的激励下,围绕学生成长目标,自觉而富有创造性地推进科技教育课程开发、科技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和学校科技教育文化建设,促进学校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形成了全校一盘棋,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上下联动,步步有招。

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品牌,需要精心营造科技教育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在每班设立科普图书角,定期将订购的科技图书在各班图书角展示;组织学生参与设计、编辑、制作班级科技园地板报,参加各种科技兴趣小组;各班进行“六个一”工程:每周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每月读一本科学家的书,每学期组织看一次有关科技的电视,出一期科技活动手抄报,搞一项科技小制作,提一个创意金点子;设立了一栋教学楼作为科技楼,分层展出相关科普知识及学生的科技小作品,如学生的创意金点子、科技小制作、科幻画、手工小作品、电脑绘画作品、电脑机器人制作和操作过程等;开设和开发科技综合实践课。通过这些文化展示营造了浓厚的科技教育文化氛围,引导全校师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奥秘,激发了全校师生对科技教育的热情与兴趣。

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品牌,需要一批专业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为此,学校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工作积极性高的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每年为他们订购科普书籍和杂志,提高科技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派科技辅导员参加各级培训活动和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触发创造灵感。几年来,教师的素养得到了飞快的提升,涌现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骨干教师,如科技创新辅导教师刘智达、阮小红,电脑绘画辅导教师占志强,电脑机器人辅导教师、全国机器人大赛裁判员谢小平等。

开展科技教育的关键不在于结果,而重在过程。让学生在科技教育中形成良好的素养,接受良好的科学教育,参加科技活动锻炼,养成实事求是、顽强刻苦、勤于钻研的科学态度;形成乐于研究、勇于创新、善于思考的习惯,不断地创造、发明;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这才是学生真正所需要的教育。

9.科技特色校汇报材料 篇九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改革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一流,把科普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点,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成果显著,社会反应良好,目前已成为天山区乃至全市知名度较高的、家长、社会认可的学校之一。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级英语实验学校”、“区级精神文明单位”、“区德育示范校”、“全国少年军警示范校”、首批“区少年军警校示范校”、“自区青年文明号”、“口腔健康小学”、“市级科技特色学校”、“市级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校”、“市级教科研先进集体”、“市级红十字会示范学校”、“示范小学”、“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以提高师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以造就21世纪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不断加强科技教育的实施与管理,大力实施“科教工程”。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统一规划,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做到常规教学与活动载体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环境熏陶相结合,实现科技教育 内容系列化,管理规范化,方法多样化,活动主题化。逐步走出一条切合学校实际、富有特色、实效性强的科技兴教的新路子。现将基本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科技是兴国之源,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教兴国是使我国永远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战略决策。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夯实基础教育,如果不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去总揽全局,部署工作,让科技活动全方位地渗透、辐射、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就会影响科技人才的培养,影响四化伟业的实现。我们今天面临着二十一世纪教育整体改革的实践中,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也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我学校被命名为市级科技特色学校,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为出发点,始终坚持科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优势,用科技带动教育,组织各种科普教育活动,放飞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调动了全校师生热爱科学的热情,使我校科普活动蓬勃开展。开展科普教育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开拓了学生科技知识领域而且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科技教育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领导重视,强化管理

学校对科技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视,在强化了管理方面,我们努力做到:

一抓机构建立。学校建立了由校长为组长,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教导处、德育办、各年级组负责人、科技辅导员为成员的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网络,这为开展科技活动在组织上给予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抓制度建立。为了规范科技活动的管理,我们把科技活动纳入学校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了必要的管理制度。一是坚持周周召开行政会的制度,开学第一周,行政会就要专题研究科技活动的开展;二是坚持了教师业务学习制度,开学第一周的业务学习就要向教师宣讲全校开展科技活动的要求及活动安排;为使开展科技活动有章可循,我们建立了各类人员职责和制度,如分管领导职责、德育主任、教务主任职责、辅导员职责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领导及教师参与科技活动的自主意识和群众意识。教师认识的提高,增强了开展科技活动的责任感、紧迫感。

三抓计划安排。计划是实施的起始环节,是确定学校科技发展目标和方略的过程。为了制定计划,我们注意了三点:第一坚持召开三个会,即召开各部门负责人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会、征求大家对开展科技活动的建设;召开行政会审议并修改活动计划;召开全校教师会,由校长宣讲科技活动计划;第二,坚持由校长亲自审定科技活动计划,并将计划目标要求分解到各个年级,各学科教学领域之中。这样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所制定的计划,教师易于接受,实施时配合默契。

四抓科技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注重提高科技教育教学的质量。让全体教师认准课堂这一主渠道,利用课堂教学有机渗透科技教育。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管是什么课,教师们都注意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与保护,让学生大胆去想,大胆去说,大胆去做。因为教师们知道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就是科技意识的萌动、创造能力的萌动。一堂堂新颖、活泼、生动的科技教育渗透课,使科技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于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科技意识与实践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课堂教学总要求积极渗进:加强教学直观性、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知识准确性、指导书法规范性、手脑并用实践性、各项训练渐进性、每堂要有创造性,面向全体普及性。

五抓过程检查。多年来,我校开展了以争创科技校造为主线的科技活动,要求各班做到“六个一”即红领巾广播站每次播诵一条科技要闻,学生每周讲一个科学故事,每月读一本科学家的书,搞一项小制作,各班每学期组织学生看一次科技电影或电视,出一期科技活动小专刊。为了检查这些活动是否落实,我们组织行政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班级进检查,检查后,行政人员及时进行综合评议,并及时与年级组、与教师交换意见。通过检查,使科技活动的开展趋于经常化、正规化。

六抓激励表彰。为了调动教师开展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学校采取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全方位、多途径地促进科技活动的开展。一是把科技活动的开展纳入了评选先进班,先进教研组的重要内容,对评出的优秀者,学校给予了表彰和奖励;二是在每年教学工作考评中将科技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综合评定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以此作为评选先进、晋级、评职的重要依据。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为保证科技活动的顺利进行,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对科普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进行科普教育提供先进的物质条件,学校加快科技活动室、科学仪器室、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室、多功能电教室等功能室的建设,建设了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室、宽带校园网等使科技教育的手段实现现代化。并购买了大量航天航模、船模、车模器材、机器人套件、数码相机、刻录机、采集卡、摄影摄像器材等科普教育所需器材。此外,学校也重视科普教育软环境建设,开辟科普知识宣传橱窗,科普文化展示走廊、班级文化,“幸福娃娃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普教育校园环境。同时,学校注意科普教育向社会延伸,挖掘、利用推广科学技术教育社会潜在资源。确立为科普教育基地,为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近科学开创一个广阔的天地。为科技教育活动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使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四、加强培训,健全队伍

科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有一批热爱科技活动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必须拥有一批素质高、热爱科学的辅导员队伍,它是开展好科技活动的前提保证。因此,我们在抓队伍建设上,首先健全了三个辅导员队伍:即校外辅导员队伍;少先队辅导员和各科任教师组成的辅导员队伍;以专业教师为主的辅导员队伍。

1、加快转岗培训工作,配足配齐科学课程专职教师。多年来,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科学课程教师、科技辅导员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进修、培训。为鼓励转岗教师能安心开展科学技术教育工作,我们不仅把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时间计算为教师工作量,还把科技教育业绩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评先评优的参考条件之一。这一切为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学校按要求配足科学课程专职教师,还邀请了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李亿祖、郭来清老师等社会热心人士担任学校的校外科技辅导员,加强学校科普教育力量。从而,确保学校能严格按照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开齐上足科学课程、活动类课程。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综合实践课程,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朱向东老师任组长。落实社会实践总课时,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在科技辅导员的带领下,赴硫磺沟、柴窝堡湖水源地、西山、三屯碑水库水源地、乌拉泊水源地、米东区的东道海子水源地等地进行考察活动,在街道和社区为社会为群众宣传地震、环保各类科普知识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2、创新校本教研机制,重视课题研究,加强教师专业引领。学校确定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加强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学校在总结继承原有校本教研宝贵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积极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开设个人教育博客等进行自学、教学反思、交流研讨,逐步建立起校内校本教研网络平台;确立《乌鲁木齐周边水源地调查》校级科学课程课题研究,并在第24届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科技实践活动优秀项目二等奖。

3、发挥骨干教师引领带动作用。培训一批,影响一批,带动一批。学校要求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学习结束回校后利用每周教师学科业务学习进行二次培训,让全体教师共享培训成果;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一节示范课或讲座。贺莉莉老师执教一堂题为《岩石》的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等等都取得很好的反响。

五、活动扎实,特色鲜明。

1、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形成办学特色。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气象日等纪念日,学校每年均组织开展相应普及宣传活动,努力做到科普教育“七结合”:(1)科技与专家指导相结合。学校每学期都邀请科技活动专家来校进行指导和策划科技活动和科普知识讲座。如:先后邀请了乌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李亿祖老师来校进行“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我国淡水资源概括”、“我国湿地概括”等科普知识讲座;乌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郭来清老师进行“探讨岩石的奥秘”科普知识讲座和“探讨化石的奥秘” 等科普知识讲座,在两位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我校科普教育活动取得了很高的飞跃。

(2)科技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科技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培育办学品牌。学校将科技教育列为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一~六年级开展了科学知识知多少、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小发明等科技校本教学。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计划、定指导教师,确保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落到实处;科技教育成效显著,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科技创新大赛、电脑作品设计制作、学科知识等竞赛,近几年学生有百人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取得优异的成绩。

(3)科技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学校积极为学生成长开辟广阔空间,开设了车模、航模、船模、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幻想画、科技实践、养殖、摄影、机器人等兴趣活动小组。每周四下午活动,辅导老师有课时计划、课时备课,期末有兴趣活动小组汇报及总结。教师在授课中注意学生主动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震减灾》、《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科普知识讲座及图片展, 同时科学教师坚持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动手动脑的科技制作与训练等,促进了学生从身边的科学出发,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从而去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感。同时。学校通过开展不同的科技活动,把学生引进科技活动的大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技意识,普及科技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科技与各级青少年科普竞赛活动相结合。几年来,我校紧密配合自治区科协、市科协、天山区科协开展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并同步开展学校科技活动,如少先大队组织学生参加“六个一”活动(读一本科技书,看一部科普电影,写一篇科普小论文,出一期科技小报,做一件科技小制作,召开一次科普主题班会活动);请专家和校外科技辅导员来校面对面和学生交流共话科学,达到进行科普传播活动的目的;参加自治区、市级、区级的各级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进行科学创新的欲望。2008年10月,在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第十届“飞向北京”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比赛及第八届“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比赛新疆总决赛中,共有十名学生获奖;学校获综合团体二等奖。2008年11月,在天山区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作品及车模航模船模比赛中,学校获团体第五名,共有25 名学生获奖。2009年5月30日,我校学生参加尚德电力杯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新疆赛区选拔赛我校获团体三等奖。2010年11月,参加了天山区第二十五届青少年科技作品及车模航模船模比赛,共有105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比赛,学校获团体一等奖。2010年12月,参加了第十五届“驾驶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新疆赛区的比赛,学校获团体一等奖。

(5)科技与班队活动相结合。每学期各中队都会召开一次以科普知识为主题的班队会,班主任及小干部们精心准备,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出一期以科普知识为主题科技板报,向学生宣传科普知识。

(6)科普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学生利用废料易拉罐、雪碧瓶、橡皮泥、绒线编结、布艺粘贴、剪纸绘画等制作作品,充分显示了学生聪明智慧,丰富的想象及动手制作的能力。(7)科技与街道办事处科普工作相结合。我校每年和幸福路街道办事处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普基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幻画的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车模航模比赛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2008年5月联合举办首届幸福路地区青少年航空模型和车辆模型比赛,我校共有40名学生获奖。2010年5月,与幸福路街道办事处组织学生参加参观了新疆科技馆。2010年6月,与幸福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第二届幸福路地区青少年动漫画比赛,有1000名参加,共有100名学生获奖。2010年10月,与幸福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了幸福地区青少年科学幻想画比赛。2010年10月,与幸福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了幸福地区青少年“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科普知识竞赛活动。2010年12月,与幸福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了青少年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沙盘模型比赛。

(8)科技与“手拉手”活动相结合。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普知识传播活动,通过专家校外科技辅导员的大手拉小学生的小手,使学生的科普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同时,学校坚持举办每年一度的科技周,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小制作作品展,举行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科幻画、手抄报比赛和展览。使科学技术教育活动在我校如火如荼开展,形成我校办学特色。科技教育逐渐成为我校办学一个亮点、一张品牌。

六、培养特长,成效显著

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各种能力的同时,教师充分保护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科技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中还能创设出课堂教学中无法达到的氛围,学生能够表现出激情,实现自我;学生还会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尝试全身心地投入,甚至为了解决问题改变学习的态度;学生也会在科技活动中悟出科学态度看问题的好处,而引起自身理念上的更新。科技活动还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在开展各种科技活动中的过程中,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富有个性的学生。

我们在各类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上,还积极地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参加中、省、市、县举办的各类竞赛活动。通过参与,集中反映了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是高的。如我校四(1)的马鸣霄制作的《电子钟》、六(4)班的黄婉蓉发明的《自动喂鸟器》、六(1)班的苏勋泽发明的《简易画线嚣》、六(1)班的黄若薇发明的《自动升降窗帘盒》、五(1)班的樊培尧发明的《电光笔》、三(2)班的李昕睿制作的“简易凉衣架”、四(5)班薛涵钰制作的沙盘模型等同学在天山区、乌市科协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小发明、小创作的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既拓宽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使得学生喜爱,家长支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昆虫记的读后感怎么写600字下一篇:西小景村党支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