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诚信价值和责任意识(共17篇)
1.大学生的诚信价值和责任意识 篇一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论文题目
论人的社会责任
所在院系: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
年级专业:级行政管理系
姓 名;张博
学 号:01131029
完成日期:11月22日星期二
论文题目:论人的社会责任
【摘要】人的首要属性是社会性,人的社会责任是指人对社会应负的责任,社会责任是社会法和经济法中规定的.个体对社会整体承担的责任,是由角色义务责任和法律责任构成的二元结构体系。责任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指份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这种责任实际上是一种角色义务责任或者说是预期责任。第二种是因没有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没有履行角色义务)或没有履行助长义务而应承担一定形式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即过去责任,如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等。
【关键词】
社会责任,角色责任,法律责任,履行社会责任
【正文】
当代人的社会责任深析
(一)当代人的责任意识,责任行为弱化。
(1) 自我意识浓重,责任行为淡化。
一些人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在非典蔓延全国期间北京一些学生因为害怕,恐惧非典病毒,不顾禁令纷纷出逃
2.大学生的诚信价值和责任意识 篇二
1 就业失信现象及成因分析
1.1 就业失信的主要表现
高职毕业生就业失信行为常发生在求职期、签约期和就业后期三个不同阶段。
1.1.1 求职阶段
企业在招聘时, 就业推荐书自然成了人才筛选的第一块敲门砖。于是一些毕业生在填写简历时避实就虚, 成绩差的就不把成绩附上;有的就言过其实, 甚至造假, 夸大学习成绩;有的甚至无中生有, 复印更改他人的荣誉证书。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学生干部特别青睐, 于是, 少数毕业生投用人单位所好, 自行填写的各种干部头衔充数其中, 以此提升简历的含金量。在面试中, 一些学生为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 常常会在面试过程中夸大事实去表现和评述自己。
1.1.2 协议阶段
一是毕业生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甚至不约定违约惩罚条款的情况十分普遍。据调查, 80%以上的毕业生都不会与用人单位约定违约金, 而在20%有约定违约金的学生中, 大部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担心学生违约而提出的要求, 学生主动提出的很少。二是部分毕业生签订协议时十分随意, 没有将协议当作一个契约的法律行为, 潜意识里认为协议只是种形式, 随时都可以放弃。在某高职院校学生诚信调查问卷中, “在签约之后, 如遇更好的企业时”, 只有不到14%的学生选择“坚持与原单位的协议”;有40%的学生认为就业违约行为是“人往高处走, 正常”。
1.1.3 就业阶段
高职院校一般在最后一学期都安排毕业生参加顶岗实习, 一些就业较好的院校, 毕业生在最后一学期基本已经到用人单位去预就业实习。许多毕业生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三方协议, 但是, 仍有部分毕业生身在曹营心在汉, 出现了各种违约的现象:一是部分人本来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随大流, 到了企业之后, 感觉与自己的期望值不符, 一心想要跳槽, 在没有获得学校同意也没得到用人单位准许的情况下, 私自联系另外的用人单位;二是当又遇到条件、待遇更优越的单位来校招聘时, 少数毕业生则不遵守协议, 单方面毁约, 不打招呼就走。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 给企业留下“该校毕业生缺少诚信”这样的坏印象, 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对下一届毕业生的就业也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
1.2 不诚信的原因分析
上述现象之所以会大量出现, 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2.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 在经济生活中不诚信现象最为突出, 无论在产品信用、商业信用, 还是金融信用上, 皆有种种不诚信的恶劣表现, 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各种制假售假手法花样百出, 先是“毒大米”, 接着“毒瓜子”、“黑心月饼”、“瘦肉精”……;同时, 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违反诚信的处罚措施不够严明, 监督执行不够严密,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信成本小于守信成本, 失信获益高于守信获益的现象;以及这些年社会上“假文凭”、“假证件”泛滥的现象, 都给大学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一项大学生诚信调查中, 关于对不诚信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近80%的人认为“与社会风气有关”。
1.2.2 学校层面的影响
一是学校诚信教育弱化的影响。高职院校教育仍偏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就业指导倾向于实用性, 诚信教育相对弱化, 导致了部分高职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急功近利, 缺乏自律;同时对日常违纪、考试作弊、欠缴学费等不诚信行为缺乏制约, 处分不严, 尽管有失信行为, 却不影响就业推荐,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学生的不诚信。
二是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要么挂靠在学生管理部门, 其工作人员对学生所学专业不熟悉, 无法深入指导;要么单纯交给各专业负责, 专业教育指导加强了, 然而却容易突视了职业道德品质的教育引导, 造成高职生另一方面能力素质的缺失, 导致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质量不高。调查显示, 50%以上的高职毕业生表示未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
1.2.3 招聘单位的影响
用人单位招人先看个人简历, 然后再从中筛选, 求职者如果不把个人简历做得显眼些, 就算很有实力但不具备某些招聘条件, 根本就得不到面试的机会。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 如实说明情况常常难获考官垂青, 而一些制造假简历的学生反而顺利就业, 客观上让人觉得诚实的不如弄虚作假的。用人单位的一些过高的要求使部分毕业生不得不在简历上加点“包装”, 简历包装扬长避短, 突出重点, 淡化不利因素。另一方面, 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抬高招聘条件, 对身高、视力、英语、计算机能力等过高要求。这样做, 不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也在一定程度上诱使部分大学生假造履历。一些用人单位讲人情, 讲社会关系, 面对社会竞争的不公平, 导致个别学生虚拟自身社会关系, 用“赌一把”的心态吸引招聘人员注意。
1.2.4 学生自身的影响
一是契约意识淡薄。求职者契约意识淡薄, 不想签订就业协议。毕业生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一方面是学生职业规划不太明晰, 不想自己被早早套牢,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缺乏契约意识和自我保障意识。如招聘者、求职者仅凭双方的需求、相互的理解、认可就建立实际劳动关系而不签定劳动合同, 一旦发生纠纷往往拿不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 造成企业或学生的损失, 甚至致使有的学生在诉求得不到兑现的情况下走了极端。企业为了不用负责任, 不用购买相关保险, 所以不签订用人协议;而部分学生为了免于束缚, 随时想跳槽, 也不愿意签。然而一旦用人单位情况发生变化, 自身的合法权益便得不到保障。
二是就业定位不准。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适应各职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要求学生毕业后直接充实到生产一线, 成为生产一线的主力军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者及实践者, 所以学生必须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良好的工作热情。而当前部分毕业生不能对自己准确定位, 总认为自己受了高等教育, 不愿意做普通劳动者到生产一线去。但面对就业现实, 在不得已而选择一线的职业岗位后, 并不安心工作, 随时都可能二次择业;许多毕业在首次就业时, 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这种观念上的错误均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及就业后的工作。
除了学生个人主观原因之外,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如有的用人单位招聘时间过早, 有的用人单位面试后迟迟不定, 有的用人单位与原来承诺不符等等, 这些也会导致毕业生违约。
2 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诚信的对策
2.1 加强诚信教育
加强诚信教育, 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高职院校应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活动、环境等多途径开展诚信教育, 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培养和提高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素质, 使他们认识诚信做人做事是修业之本、谋事之基, 教育引导学生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将诚信内化为自身素质, 并在就业过程中彰显, 从而形成诚信的职业理念、职业态度和职业作风。通过对诚信考试的宣传教育、考试违纪行为的处理、学生按时缴纳学费的义务教育、助学贷款的按期还贷教育等, 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诚信教育。同时请请企业人员到校开办就业讲座, 阐述职业道德标准和选人用人要求, 摒弃不诚信就业的观念。
2.2 增强契约意识
普及法律知识, 提高就业契约意识。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指导、普法教育工作中负有更大的责任, 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法、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并用一些典型案例及身边的事例教育、警示学生。让学生学法、知法、用法、守法, 做法制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用人单位违反法律, 毕业生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要敢于说“不”;另一方面, 毕业生也应该自觉守法, 依法处理和用人单位的问题、矛盾, 确保用人单位的利益。
当然, 如何解决求职中的诚信问题, 仅仅靠大学生的自律、靠学校的诚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学生的诚信问题, 实际上是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诚信问题的反映。因此, 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诚信的氛围, 用一整套信用机制来约束缺乏诚信的行为。
2.3 严格就业管理
一是严把推荐关。为确保毕业生就业推荐材料的真实性, 学校一定要严把毕业生推荐关。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必须经过相关老师的客观评价、学院的严格审核, 统一由学院相关部门打印学生成绩单, 并盖章确认;同时对于有不良诚信记录的毕业生, 不予优先推荐, 把好质量关。
二是指导学生慎签协议。就业协议书每人一份, 自行更换就业单位不予换取新的协议书。要对毕业生进行必要的法制教育, 要让学生充分明白, 签订就业协议是一种法律行为, 它是双方达成的民事合同, 违反协议则要承担违约责任;要确立严格的签约、毁约制度, 明确违约责任, 防止签、毁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尽量杜绝恶意违约。保护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合法权益。
2.4 制订约束机制
培养诚信意识应将道德的规范与制度的约束有机地结合, 道德自律是基础, 制度建设是保证。在大学生诚信调查中, 有60%以上的学生认为, 加强大学生诚信应从“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入手。为此, 制订诚信约束机制, 通过科学的诚信考核, 以建立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为载体, 对促进大学生守信行为的养成尤为重要。诚信档案既有涉及学生本人的日常违纪、考试作弊、缓交学费、助学贷款等基本内容, 还包括好人好事、守信纪录等。把学生平时的诚信状况作为各项奖学金评定、三好学生评选、困难补助发放、助学贷款、党员发展、毕业生推荐等的重要参考指标。让诚信档案约束其行为并尽可能让诚信成为其自觉的意识和行动, 形成有效的道德约束力量规范学生的各项行为, 让诚信的人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 让不讲诚信的学生付出代价。
2.5 优化就业指导
首先, 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己, 认识社会。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还不成熟, 往往不能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有的学生盲目自以为是, 在择业过程中期望值过高, 不切实际地追求超出本身能力的职业岗位;有的学生缺乏自信, 不积极主动地参加双向选择, 过分依赖学校;有的学生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在就业过程中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采用不正当的方法谋取私利。
其次, 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 大学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象牙塔”, 大学生也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天之骄子, 应帮助毕业生摆脱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 克服过分看重大城市、大单位, 片面追求薪酬待遇和工作条件的倾向, 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就业观, 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就业, 调整心态, 准确定位, 理性地确定就业期望值, 愿意并努力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普通劳动者, 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发展之路, 拓宽就业视野, 到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到基层、到一线技术岗位就业。提前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 调整好个人心态, 要有吃苦耐劳精神, 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适应社会。
再次, 指导毕业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历程的计划。它要求劳动者结合自己的情况、面临的机遇和制约因素, 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职业道路, 并确定学习、训练和发展计划, 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方案。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 设置合理的人生目标, 制定积极行动的方案, 拓展自身的潜能, 脚踏实地地追求理想, 避免虚度光阴, 一事无成。
高职院校要教育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增强契约意识, 更新就业观念, 借助学校这一平台, 不断充实自己, 完善自己, 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增强就业竞争力, 把就业的主动权更多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最终实现个人、学校、用人单位三赢的良好就业局面。
参考文献
[1]金安娜.高职毕业生诚信就业问题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12) .
[2]葛峰.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成因及应对策略[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5) .
[3]吴荣华.高职毕业生就业法律问题探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 .
[4]陈君枨.高职院校毕业生诚信就业问题及对策[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
[5]赵东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3.大学生的诚信价值和责任意识 篇三
关键词:体育课堂;责任意识;综合素质
所谓“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哪怕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也可以毫无怨言地承担,并且认认真真地做好,责任意识是新时期人才必须具备的一种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等方面能够更好地成长,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在小学体育课堂实践教学中融入责任意识的原则,能够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改善体育课堂实践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必要性
当一个人具备了强烈的责任心就会拥有强烈的自信心与使命感,从而会不断地进取,对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与热情,具备这样的品质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在教育教学体系中应当重视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懂得自身所要肩负的责任,使学生能够具备对他人以及集体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从小养成责任意识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体育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渗透责任意识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具有责任心,可以为自身的行为负责。此过程可以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品格,让学生的身心更全面的健康发展。让学生从小开始接受责任意识的熏陶,可以使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更加完整,在小学体育课中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地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增强。
二、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具体方法
1.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责任感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应当丰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进而可以跟随教师的思路,对体育课程的教育精神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为每位学生都分配一定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体育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能力。例如,在学习“跳绳”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解进行跳绳活动时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跳绳时可以运用的技巧,然后将几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为每个小组设定一定的跳绳任务为目标,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且进行合作完成任务目标。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对跳绳更为熟练,懂得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2.运用竞技比赛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荣誉感是促进学生进步的重要方式。在小学体育课堂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满足学生的荣誉感,通过荣誉感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地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竞技比赛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进而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跑”时,教师可以将站立式起跑与高抬腿跑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讲授,并组织一次田径比赛,可以进行单人赛、双人赛或多人赛,学生自行组队,共同竞争,设立多种奖项对学生给予鼓励,从而满足学生的荣誉感。
3.运用体能训练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责任意识需要优秀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在小学体育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责任意识。例如,在学习“跳跃”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承受能力,在学生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适当地增加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强度,培养学生坚韧的性格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并且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懂得毅力与坚持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责任意识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是蕴含着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有利因素,相关教育机构与人员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责任意识教育,培养我国现代科学化社会所要求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平.海尔森“个人和社会责任教学模式”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11(03).
[2]刘野.浅析小学体育教育中团队意识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2(35).
[3]徐云华.素质教育视阈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探究[J].才智,2014(15).
4.5.认识自我价值,增强责任意识 篇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履职尽责,人所必为。人生在世,必然要与“责任”打交道,因此,责任心和责任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责任意识的确立,是“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为人父母,养儿育女是责任;身为儿女,孝敬老人是责任;经商开店,诚实守信是责任;悬壶行医,救死扶伤是责任;站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是责任;头顶国徽,秉公执法是责任。时时处处,人人须臾不可缺失责任意识。责不分大小,任无论轻重。只有人人担当起各自的责任,我们才能建设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才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仁人志士对履责的坚定信念;“好汉做事好汉当”,是老百姓对担责的最快意的回答;“铁肩担道义”,是责任的形象展示;以血荐轩辕是责任内秀的迸发。责任,是对自身生命的珍重,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对他人命运的尊重,是对国家人民的承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是责任心。”可见责任心是热情长久的动力。人若一旦没有责任,就会放弃现在;忽略责任,就会贻误机会;背弃责任,就会埋没事业;失去责任的约束,就不会成为合格的公民。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对家庭都没有责任心的人,会对集体、国家尽责。因此,责任心的培养,无论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都具有重大意义,绝不能等闲视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责任心,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应该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和义务,都有其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毕淑敏曾写过一篇《我很重要》的文章,其大意是说,我很重要,对于我的母亲而言,我是女儿,我是无可替代的;对于我的女儿而言,我是母亲,我是无可替代的;对于我的工作而言,我就是我,我是无可替代的。我想这番话能帮助我的理解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必须确立我的存在是他人的需要的信念,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必须珍爱生命,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第二,增强责任意识,应从培养家庭责任感入手。我们应该体谅父母工作的辛劳,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排扰解难。一个没有家庭责任感的人,是不可能有社会责任感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第三,增强责任意识,应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负责;认真做好值日,对班级负责;自觉遵守纪律,对学校负责;节约水电粮食,对劳动和劳动产品负责;切实走好眼前的每一步路,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等等。
总之,我们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逐步完善自身修养,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富有责任心的人,能够为家庭幸福、国家富强、社会和谐、历史进步做出贡献的人。
5.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调查分析 篇五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系:完成日期:指导老师:
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调查分析
内容摘要:墨子曾说:“言不信者,行不果。”当代大学生信用意识薄弱,违反诚信的现象屡见不爽。如考试作弊,拖欠助学贷款,论文抄袭,伪造证件,信用卡恶意支透等等,曾几何时,诚信一直是被中国人视为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人们广泛地实践到修身立业之中。为此,党中央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首次把诚信列为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要求全体公民律已慎独,诚实守信,强化诚信的呼唤。当代大学生是文化水平、思想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他们的诚信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纲要》提出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我国现阶段社会的整体道德状况,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未来。
关键字:大学生 诚信意识 诚信意识的培养
一、诚信意识的内涵及诚信意识失范的实际表现。
所谓诚即是诚实,是一个人自己的道德水平要求程度;信即信用,是一个对他人所承担的义务。诚信连在一起就是诚信,它既是人的内在价值的外部表现,又是对人的内在价值的客观评价。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诚信更为重要,她即是对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石。要想走出校门后能真正服务社会,回报祖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诚信”应是大学生的立足之本,成功之本。因此大学生应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务实自己的信用基础。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之中存在严重的诚信失范,这己经向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面对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利益分配关系多样的趋势,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考试作弊,晌取成级。一些大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考试采取作弊手段,企图蒙混过关。一项调查表明有五分之一的大学生承认曾经有过作弊的行为,更有的学生为了考试过关,不惜找路子、拖关系、打招呼,希望老师能够在分数上“放自己一马”。分数造假现象现在已引起教育界的注意,许多高校已提出分数打假的口号。粗制滥造,剿窃文章。有的学生写文章不是下功夫打好基本功再下笔,而是东拼西凑,对别人的文章粘贴复制,剿窃抄袭,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把别人的文章拿来稍加修改就变成“自己的文章”。弄虚作假、编取荣省。一些大学生受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在学校的各种荣誉面前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采用欺骗的手段。编造事实,用虚材料欺骗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一些优点和成绩肆意夸大,甚至添枝加叶,编造事实,以达到某种目的。充当‘.枪手”.赚取实惠。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或为了所谓的“友谊”、“面子”一些大学生充当“枪手”,替人考试,代写论文等。不守承诺.拖欠贷款。助学贷款是国家帮助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种带有政府行为的助学工程,体现了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爱。但有些学生毕业后以种种借口拖欠助学贷款不还,甚至采取隐瞒工作单位,不告诉联系方式等手段逃避还贷。虚假材料,骗取岗位。在就业应聘的过程中为找到一满意的工作,有的大学生在简历中一味突出介绍个人某方面的能力,有的甚至信口开河,无中生有,欺骗用人单位,以达到应聘的目的。
二、大学生诚信意识失范的根源。
大学生诚信道德所存在的问题是由多种消极因素合力的结果,既有的社会、学校等外在的客观影响,也有家庭及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1、社会因素。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在极大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人民的生活领域和认知领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首先,价值观念和道德评价机制的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被运用于人际关系中,效率的优先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人们评价一切的准绳。经济上的急功近利,必然造成道德上的惟利是图,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些人社会责任感弱化,公德心淡漠和行为方式失范,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被物质化、庸俗化、功利化。其次,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对大学校园的影响。目前,社会上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滋生蔓延,经济至上的主义和实用主义成为一些人为人处世的杠杆,诚信作为做人的基本准则,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此的苍白无力。短期利益的不良影响等,对整个社会诚信发起了严重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第三,媒体的影响。媒体的舆论导向是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个别媒体只追求自身利益,忽视社会责任,从而带来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作为正在崛起的“第四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的主要窗口,虚拟的网络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好像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高校德育主体的传统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2、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提升道德水平的董要阵地,学生的诚信状况与学校自身的因素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受转型期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及我国高校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固有的缺陷,学校诚信道德教育整体效力在下降。在学校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诚信教育的手段和形式的选择上,存在被动性和滞后性的缺陷。现在已进人网络时代,网络和现代化传媒已深人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评价机制上,存在重知轻德,以分取人的弊端。虽然一直提倡把德育放在首位,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一些学校却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而对学生诚信等基本的道德评价则没有硬性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些误导,这也是大学校园频频发生违背诚信道德的一个原因。
3、学生自身的因素。家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作为孩子第一位老师的父母,对孩子的诚信道德教育不仅言传而且身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进人大学的门,培养、教育孩子的事就全交给了学校,自己就万事大吉了。从一定程度上也为大学生的诚信滑坡留下了空间。大学生诚信道德滑坡除了外在因素外,与大学生自身也有很大的关系。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思维活跃,易接受新思想,但又有任性好强,辨别能力差的一面。对社会上良芬不齐的现象难分真伪。少数大学生不注意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持逆反心理,以工具化态度对待诚信。
三、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
对大学生加强诚信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城信教育。
首先,应高度重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过去我们一直把共产主义、集体主义做为
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对“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要求却不够重视。殊不知离开诚信道德是不可能培养出志存高远、无私奉献具有远大理想的人。因此,应重新审视今天的高校教育,把诚信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把诚信教育贯彻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强化诚信意识,创新诚信教育手段,从大学生的生活小事抓起,把诚信落实到一言一行上,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
其次,尊重学生在诚实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大学生是诚信教育的主体,诚信教育能否奏效归根结底依赖于教育的“自我”作用。因此,在诚信道德教育中,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诚信道德的自我认识能力和感受能力。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践行诚信,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第三,形成诚信守信的良好校园风气。积极营造校园诚信氛围,通过校园广播、网络等舆论进行宜传教育,宜传树立典型、歌颂正面,抨击不诚信的人和事,在校园中形成“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共识。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身示范,做学生的诚信榜样。党、团、学生会等组织应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学习系列活动,号召大学生争做实践诚信的楷模。第四,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实现学校和家长的良性互动。对学生进行诚信道德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做为主导方的学校应协调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使双方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共同营造诚信环境,指导、监督学生的诚信实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南京师范大学今年在全国首次推出的大学生家长会,把家长会开到学生家庭所在地,实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性互动,改变了学校和家长分立两端的局面,缩短了校方和家长的距离,使家长成为知情者和参与者,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开辟了一个新路子。
参考文献:网址
百度文献
6.增强干部责任意识和作为意识 篇六
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委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我认为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通过参加学习活动,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对干部责任意识和作为意识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一是认识到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们日常的理论和业务学习的过程,是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是从量到质逐步转化的过程。通过学习活动,我从思想的深处增强了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工作的成就感和事业感;增强了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计名利的大局心态,增强了主动干好本职工作,真正把责任心落实到工作实践中,落实到检验工作的成效中去的作为意识。
二是认识到了工作态度决定工作的热度。良好的工作作风是责任心的具体体现,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要高度重视思想作风建设,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中注意顾全大局,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方法,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工作。
三是认识到了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党的宗旨要求我们党的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多做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的事,始终心系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的忧虑和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吃苦在前,奉献在前,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次是党员干部本身涵义的基本要求。党的干部既是党的路线、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是完成党和政府各项工作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责任就是第一位的,因为,在党的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制定以后,如果没有一大批既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又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干部去积极地组织和发动群众为实现党的路线和政策而奋斗,党的路线和政策再好也会落空。岗位的责任要求我们必须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干事创业上,放在为人民服务上,只有做到了心系群众,真抓实干,才能做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要做到不断提高工作责任意识和作为意识,不断增强责任感,我今后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知责。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把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作为行动准则,特别是要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清醒认识自己肩负的职责,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既经得起风浪,又抗得住诱惑,始终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行使权力,使自己植根于人民群众,切实做到谨言慎行、克己奉公、勤勉敬业。
第二、要守责。排解困难、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是人民公仆的重要职责。履行好这一职责,主要取决于其谋事的能力。谋,在做事的所有环节至关重要,谋得对、谋得好,就能推进事业顺利向前,尤其是对那些事关各项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工作,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谋划,科学求证,努力克服谋的过程中的官僚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防止盲目决策、武断拍板。
第三、要尽责。埋头苦干,尽力工作,既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品质,也是党和人民对各级干部的殷切期待。履职不尽职,做事不尽力,怕苦怕累、安逸度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既是觉悟不纯的表现,也是人民群众所深恶痛绝的。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的实干精神,有得“十分力”,不发“九分功”,以昂扬奋发的姿态,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办好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情。
古人云:俯仰不愧天地,褒贬自在人心。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是党员干部的天职,作为党员干部绝不能图虚名,只有脚踏实地工作,坦坦荡荡做事,清清白白为人,组织自有公认,群众自有评说。
总之,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将不断增强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执行理念,不断提高执行能力,认真履行职责,勤奋努力工作,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以不辜负各级领导和同事的信任。
7.大学生的诚信价值和责任意识 篇七
一、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讲, 就是要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和现代法治观念,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适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的一代新人, 造就一大批依法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的现代化合格人才, 使他们在观念和行为上与国际接轨,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依法维护国家的利益, 切实担负起兴国强国的重任。
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内在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 法律意识的提高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现代大学发展的趋向来看, 很多大学都开设法学专业, 这也印证了法学是集社会科学最高成就的学科, 医学是集自然科学最高成就的学科理论;哲学 (含神学) 、法学、医学并称为现代大学的三大支柱, 没有法学专业的大学是不完整的, 全国的综合性大学甚至是各类专门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法学专业, 提高办学档次, 从总体上影响、推动大学生法律意识层次和水平的提高。
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引导和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 辨别是非观念比较差, 自控能力比较弱, 可塑性很强, 容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 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教育产业化、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深入, 在校学生人数迅速增长, 使高校治安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时有发生。“据调查2005年上半年, 北京有25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 其中自杀10人。2003年,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信息, 自杀已成为15岁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2003年, 卫生部发布数据, 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16%~25.4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康树华教授曾做过一项调查, 结果显示, 近几年青少年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比例上升到了70%~80%, 其中大学生犯罪已上升到17%。”[1]这个统计表明, 大学生违法犯罪人数在明显增加, 提高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 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已刻不容缓。
二、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现代法律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大学生的成长与社会的大背景息息相关, 同时又与学校的教育紧密相连。目前, 绝大多数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积极向上, 遵纪守法, 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较弱, 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弄清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是培养他们法律意识的基本前提。
1. 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错位是问题的根本原因
有些大学生认为学习法律知识只是与那些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有关, 与己无关, 学习它、研究它没有多大意义。另外, 《道德与法律》是高校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主渠道, 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但由于学生普遍对公共课不重视, 所以对道德与法律课抱无所谓的态度, 为的只是拿学分, 混个文凭。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仅处于感性阶段。据一项调查表明, 21%的大学生对法的印象是“阶级的、严格的”, 仅14%的大学生认为法是“民主的”。这表明大学生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认识, 仍然秉持一种作为统治工具的传统意义上的法律观;对人权现状等问题的理解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尚未将自己乃至普通公民看成是立法乃至法治的主体, 对人权保护这一法治核心表现出一定的麻木与漠视。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人治”的社会, “德主刑辅”是历代统治者标榜的口号, 给大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觉, 以为在中国只需要“德治”, 这对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起弱化作用, 并且对当前立法、执法、司法也缺乏信任, 对法治整体现状不满。认可“法律面前不是人人平等”者占68.9%, 认为“权大于法”者占78.1%, 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24%, 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73.3%[2]。这说明大学生法律意识消极。由于传统法律意识的思维惯性, 也由于教育与宣传舆论的局限,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处于一种被动的守法状态。据调查, 大学生对“因广告误导吃亏上当, 权益受到损害”做出反应, 选“向法院起诉”的占18%左右, “新闻媒介”的占20%左右, “政府有关部门”的占14%左右, “找厂家要求赔偿”的占23%左右, “通知广告审查部门”的占25%左右[3]。可见, 法院并不比其他部门更具吸引力。
2. 学校法制氛围的缺失直接削弱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学校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主要表现在: (1) 学校对道德与法律课不够重视。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保证, 教学方法陈旧, 因为在多媒体资源有限的状况下, 这种课根本不可能安排。 (2) 教材内容不尽合理。多数法律基础课教材的内容只简单地讲法学基本理论。 (3) 课堂设计有缺陷。由于是公共必修课, 通常是几个班一起上课, 这使得课堂纪律无法保证, 同时教师很难与学生很好地沟通, 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学校缺乏依法治校氛围, 这主要表现在: (1) 学校自身对法律重视不够, 有的老师对法律知之甚少, 没有起到带头作用, 甚至自身有违法行为存在。如有的学校以虚假广告和其他欺骗手段来招生、乱收费等。 (2) 学校有关规章制度不健全, 有的领域出现无“法”可依的状况。 (3) 学校对师生违法行为以及影响学校声誉的事件一遮百遮, 不愿揭露, 也不采取措施。即便采取措施, 也是做做样子, 打击力度不够, 效果不明显, 从而助长了违法犯罪气焰。 (4) 由于学校的保卫部门隶属于学校, 各种关系错综复杂, 所以一旦学生之间真的发生什么纠纷, 根本得不到尽快有效合理合法的解决, 给原本一腔热血的学生心理造成很坏的影响[4]。
三、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思考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社会、学校、学生个人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当前形势下, 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 提高大学生法制观念, 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要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 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 能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违法犯罪行为, 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自觉将自己的行为纳入法制轨道。
第二, 强化权利义务意识的培养, 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一方面,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积极开展法律实践活动, 不断加深大学生对法律法规权威性认识和对具体法律条文的理解;另一方面,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使大学生对法律公正、公平充满信心, 摒弃他们头脑中权大于法等观念, 真正让他们懂得法律至上, 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从而懂得尊重法律, 能够运用法律的准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严格守法, 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第三, 加强高校道德与法律课建设, 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实践活动。健全的法律意识必须以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为基础, 道德与法律课是高校系统传播法律知识的主渠道, 所以发挥好道德与法律课的作用尤显重要。这就要求:学校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法制教育, 保证充足的教学资源, 增加教学时数, 充实教学人员;采用案例教学方法, 精选典型的与大学生生活接近的案例, 正确剖析, 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实用性及教育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 如幻灯、投影、电视等, 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教师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启发式教学, 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
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 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各方面因素, 积极探索, 不断总结经验, 就一定能使他们主动学习法律, 接受法律, 增强依法治国的信心, 将来参加工作, 才能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贡献。一个国家国民法律素质水平的高低, 反映了国家法制化、民主化的程度。因此, 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现代法律意识培养, 不仅对中国的法治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而且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摘要: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现代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由于大学生自身价值取向的不明确、法律意识的错位、学校法制氛围的缺失和各项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原因, 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不正确、法律意识淡薄。因此, 探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结构状况, 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对加快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取向,现代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胡纬文, 郭毅玲.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高[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36.
[2]贾应生.论法律意识[J].人大研究, 1997, 9:19.
[3]张中秋, 杨春福.法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252.
8.小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 篇八
这真是令人担忧诚信问题,对未来的公民而言,诚信意识首当其冲。这需要我们正视现实,寻求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从根本上推进诚信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呢?
身教重于言教,树起诚信大旗
诚信是绽放于人类之树的美丽花朵,是做人之本,立事之根。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无论面对怎样迷离的尘世,始终应是一面诚信的大旗!教师要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廉洁从教,让全社会满意。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看看他们的眼睛,如星星般明亮,如泉水般清澈,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坚定,在这样的纯洁面前,哪怕说错一句话,都是对他们的亵渎;在孩子这样的坚定里,更多的是对老师无比的信任。所以教师要咬住“诚信”不放松,言行举止要让孩子感受到诚信,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不歧视,不体罚,以自己的诚信去洁净千万学生的心灵。
学习古今榜样,培养道德自觉
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道德学家塞缪尔·斯迈尔斯说:“当人的性格处于可塑阶段并且容易受影响时,最好是激励他们去崇拜伟大的品格。” 自古我国就以诚信为本,古今中外诚实守信的故事也很多。笔者曾组织学生广泛搜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在班里开展讲故事比赛。从“曾子杀猪”到“商鞅立木为信”,再从“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的故事”到“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砸冰箱以承诺”。学生被这些榜样的伟大品格所吸引,并为之向往,继而模仿学习。榜样的树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争当诚信人,学做诚信事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树立“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观念。
诚信教育,不应把起点仅仅放在要不要诚信上,而应让学生思考,怎样建立诚信,让社会多些诚信。让学生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设计诚信社会,由此培养学生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培养学生道德上的自觉。
组织多样活动,增强诚信意识
通过班队活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增强他们的诚信意识,明白诚信做人的重要性。 笔者班里曾有部分同学互相送点小卡片,这本无可厚非。但事后,有的人却把送出去的小礼物硬要回来,闹得同学之间很不愉快。这件事看似简单,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教育隐患。孩子不讲信用,就会失去同伴的友谊。面对这一不良现象,我在班里设立了小论坛:我怎样对待送给同学的礼物?怎样对待同学送给我的礼物?然后组织了一次“言必信、行必果”的主题班会。班会上,我讲述了宋庆龄奶奶言出必行的故事,讲了守信带来的好处。然后组织同学们对论坛中的两大问题进行讨论发言,使孩子们懂得了要从小讲信用,不出尔反尔,使他们明白了送出去的东西不能轻易收回,要尊重别人,珍惜友谊的道理。
建立学生档案,加大失信成本
“狼来了并不可怕,失去诚信最可怕”。信用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基,谁都不愿也不敢与没有信用的人打交道。我们通过建立学生个人的信用档案,对学生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和监督,把“失信者”曾经的“失信”行为记录在案,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学生进行处罚。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加大失信成本,可以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从而建立起“失去诚信,寸步难行”的新风尚。
一滴水,能够折射出太阳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以显示出一个人道德素养的高下优劣。同学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不说谎、不抄袭作业、不作弊、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做起——见微知著,只要在诚信的道路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相信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培养完善的人格将会达到,而迈好诚信的第一步,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家校密切配合,促进习惯养成
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如今孩子的诚信缺失,固然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与社会大环境的熏染有一定的关系,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源于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第一所学校是家庭。
诚信是一个养成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诚信不仅是道德问题,更是一种法律意识,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修养。漫漫人生旅途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无论途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千万别忘了诚信。孩子是稚嫩的花朵,思想和品德的可塑性很大,应从小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让诚信之花在孩子的心田常开!
9.为增强干部和职工队伍的责任意识 篇九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和考察湖北结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开展治庸问责工作。通过抓精神鼓士气、抓学习提能力、抓效能优环境、抓作风严纪律,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能力席位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奋发有为意识,形成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敢抓敢管、真抓真管的良好氛围,促进全站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大改观、干部作风大转变、服务效能大提升、发展环境大改善,为全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作风保障。
二、方法步骤
坚持把思想教育、检查整改、树立典型、责任追究、完善机制贯穿始终,突出抓好宣传发动、自查整改、督查问责、总结提高四个环节,采取集中检查、明查暗访、群众举报、公开承诺等方式,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能力平庸、业绩平庸,思想懒惰、工作懒惰,纪律作风松散、班子软弱涣散等“庸懒散软”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宣传发动(8月15日—8月31日)
充分利用会议、网络、专栏等媒体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形成强大的推进态势和浓厚的教育氛围,引导全站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活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厅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为全站推进治庸问责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召开动员会议。8月29日上午,召开“省农业环保站强力推进治庸问责工作动员会议”,组织传达学习省委《关于推广武汉市经验,在全省开展治庸问责工作的决议》、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力推进治庸问责工作的实施方案》、《省农业厅强力推进治庸问责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安排部署全站治庸问责工作,使全站干部职工了解活动背景、熟悉活动内容、领会上级指示精神,做到全员参加、全程参与。
2、制定工作方案。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对治庸问责各阶段工作进行细化分解,突出工作重点,体现工作特色,规定完成时限,明确评价标准,增强实施方案的针对性与操作性。
3、组织专题学习。重点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和考察湖北结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九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省领导在省直机关治庸问责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等,组织对口学习考察武汉市农业相关部门的经验做法,对干部职工进行爱岗敬业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正面示范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
4、开展专题讨论。结合我厅正在开展的“农业强省建设”征文和“高峰论坛”活动,研究探索我省农业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投身“农业强省建设”实践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履职尽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以“治庸提能、治懒提效、治散提神、治软提劲”为主要内容,开展作风建设大讨论,对照“农业强省建设”要求找差距,明确努力方向,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自查整改(9月1日—10月15日)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和厅治庸问责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组织全站干部职工,结合农业环保工作特点和岗位职责要求,深入开展自我剖析,全方位、多渠道查找在思想品质、能力素质、履职尽责和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问题整改贯穿于治庸问责工作的全过程。
1、集中排查问题。9月1日至10日,针对农业环保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民意调查和群众评议,集中排查全站在“庸懒散软”方面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五查五看”:一查思想观念,看思想观念是否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有无墨守陈规、按部就班及在体制机制上制约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突出问题。二查工作业绩,看本职工作是否创先争优,看业务工作是否存在工作业绩平淡,不作为等问题。三查日常管理,看日常管理是否严格,工作秩序是否正规,有无违反“六个严禁”(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办公场所,严禁无故迟到早退,严禁在办公场所进餐或吃零食,严禁上网炒股、打牌、下棋、玩游戏,严禁串门闲聊、嬉闹,严禁办理其它与工作无关的事项)的问题。重点是查上下班纪律,上网炒股、玩游戏等问题。四查工作作风,看干部职工是否存在精神懈怠、萎靡不振、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问题;五查制度纪律,看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干部职工是否严守纪律,有无违反各项管理制度的问题。
2、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9月30日前,召开一次领导班子和党员专题民主生活会,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党员精神不振、工作平庸、能力弱化、作风漂浮、纪律松懈等问题,深刻剖析原因,严肃问责追责,提出整改措施。开展党员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促进治庸问责工作的深化。
3、开展公开承诺。将集中排查和民主生活会查找出来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分类,结合实际制定整改措施。要以群众最关心、与群众联系最密切的问题为重点,进行公开承诺。
4、学习先进典型。组织学习“荆楚农技推广先锋”李文英先进事迹,激发全站干部职工献身湖北农业环保工作的热情,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争创一流工作业绩。通过绩效评估、能力测试、群众评议等形式,曝光反面典型。通过限期整改承诺、组织教育、先进模范帮带等措施,鞭策激发后进,形成奖优罚劣的良好氛围。
5、加强学习,提升能力。以治庸问责工作为契机,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解决理想信念淡化、精神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开展岗位练兵、在职培训,提升工作素质和能力,解决能力平庸、业绩平庸等问题;通过作风纪律整治,强化责任意识,解决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工作拖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6、形成整改报告。对自查自纠中找出的突出问题,结合单位业务工作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10月15日前形成专题整改报告。
(三)督查问责(10月16日—11月30日)
采取明查暗访、集中检查、调查核实、责任追究等方式,对“庸懒散软”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开展督查问责。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明查暗访。由一名站领导牵头,综合科派人参加,组成明查暗访小组,不定期通过电话抽查人员在岗在位情况,建立抽查登记。对干部职工精神不振、无所事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进行暗访调查。
2、集中检查。对干部职工的履职尽责情况进行考评,建立考评登记,作为年度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
3、调查核实。对群众投诉举报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认真梳理归类,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站领导报告。
4、责任追究。推行首问责任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和调查核实的问题,视其情节轻重和影响程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问责追责,进行领导约谈和通报批评,给予相关人员诫勉谈话、待岗学习、调离工作岗位等组织处理,情节严重的予以纪律责任追究。
(四)总结提高(12月1日—12月15日)
全面总结开展治庸问责工作的情况,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治庸问责工作的长效机制。
1、建立完善机制。按照《湖北省直机关公务员能力席位标准(试行)》和《省农业厅强力推进治庸问责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确定每名员工的岗位职责,建立和完善工作行为规范、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责任监督管理机制。
2、及时上报总结。对治庸问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于11月30日前报厅治庸问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3、通报表彰先进。治庸问责工作结束后,对工作业绩突出,履职履责考核优秀的个人予以通报表彰,并作为年度考核考评的重要依据。
三、保障措施
(一)成立专班,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活动有效开展,决定成立环保站治庸问责工作领导小组,由甘小泽站长任组长,樊丹副站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王功英、李志红、谭勇、范修远等同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范修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根据厅里的要求,我站必须把治庸问责工作列入全站重要议事日程,确保领导力量到位、落实措施到位、工作责任到位。在全站树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用人导向,营造敢负责、敢问责的氛围。
(三)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科学谋划,突出特色,注重实效,把治庸问责工作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做好党建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结合起来,确保治庸问责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四)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坚持面向“三农”,面向基层和群众,开门治庸问责,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作为衡量治庸问责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充分发挥群众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治庸问责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宣传在优化发展环境、转变工作作风、服务基层群众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营造治庸问责的浓厚氛围。
(五)强化制度建设,加强检查督办。在每个办公室张贴“六个严禁”宣传画,在每张办公桌上放置席位牌,附上“六个严禁”要求,时刻提醒每个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建立上班考勤制度,由综合科负责考勤登记,请假须按要求办理请假手续,坚决杜绝无故矿工现象,并定期通报干部职工上下班考勤情况。对严重违反“六个严禁”要求,特别是长期违反考勤制度,长期上网炒股、玩游戏的个人,取消年内各项先进评比资格。对屡教不改的,三年内不考虑提拔推荐。
10.自我意识的内涵和价值 篇十
1什么是自我意识(内涵)?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种心理成分:
(1)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认识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
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
(3)自我监控。
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2自我意识的价值
首先,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基础。
自我意识作为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在自我意识的统领之下,通过自我意识的监督、调节作用相互影响,从而整合为有机的统一体。自我意识指引着个性发展的方向,规划着塑造个性的具体行为,调节着个性发展中的矛盾冲突,把个性发展的全部进程都纳入到自我意识之中。个性的塑造自始至终都是通过自我导向、自我监督和自我激励实现的,自我意识的水平越高,对个性的影响、调节与统合作用越大。甚至可以说,自我意识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
其次,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
人们总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处理与他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大量的心理学实践表明,许多人际关系不协调是由于自我意识不健全造成的。如果一个人自我评价过低,在与人交往时就会表现得胆怯害羞、敏感多疑、自我封闭;如果自我评价过高,在人际交往中就难免盛气凌人、孤芳自赏,不懂得理解、尊重别人,这两种倾向都会使个体在群体中陷入孤立境地。
第三,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做好人生规划的前提。
科学的人生规划首先取决于对“现实自我”的准确把握。大学生选择职业方向、规划人生道路都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要对自己的需求动机、能力倾向、气质性格、兴趣爱好有全面客观的认识,才能减少选择的盲目性,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其次,科学人生规划取决于对“理想自我”的合理定位。“理想自我”是自我意识在个体成长目标方面的一种形象表达,是个体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动力。
11.大学生的诚信价值和责任意识 篇十一
关键词:思想道德;诚信伦理;诚信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2—0105—02
儒家视诚信为立人之道、立政之本和进德修业之基。我们要建立的全社会诚信体系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批判传承,又是对全人类先进文化的开放吸收,更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自主创新。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主体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客体涉及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与其他行为主体的经济社会交往活动中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获得其他行为主体信任的具体言行。诚信既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又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基础的行为规范,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文化的实践基础。
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以及社会诸多方面,贯穿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历史时期。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之所以称为体系建设,需要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这三大主体的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诚信伦理两大层面的诚信道德、诚信经济、诚信文化三个方面构架起诚信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的体系框架。
一、全社会诚信体系的科学內涵
诚信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与自己相关的其他行为主体交往活动中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获得其他行为主体信任的范畴。要建设全社会诚信体系,首先必须明确它的基本内涵。诚信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思想信念、传统教育和风俗习惯等途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基本内涵包括诚信的道德内涵、诚信的经济内涵和诚信的文化内涵。
(一)诚信的道德内涵
我国传统道德将诚信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品质,认为诚实是取信于人的良策,是处身立命和成就事业的基石。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诚信道德发挥着更大的社会价值。现代人对“诚信”的使用,不再过多地探究超越“诚信”基础层面的本体论意义,而是从规范层面上取其“诚实守信”的基本含义。
现代社会中的“诚信”不仅是个人道德的评价尺度,而且是含有物质利益的精神和法律诉求,它与高度发达的现代经济生活的本质相联系,成为维护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效的宝贵的经济伦理。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突出作用,表现为社会生活契约的普遍化,在现代契约社会的诸多伦理道德观念中,诚信处于契约社会的基础性地位,是其内在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
(二)诚信的经济内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市场经济下的逐利原则是市场行为主体违背诚信原则的强大内在驱动力量,如果没有相应的惩罚约束机制,使得失信者失大于得,行为主体可能会抛开道德原则,以失信的方式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失信行为就会泛滥。诚信是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对诚信的约束不再停留在道德层面,而是提升到了制度化层面。诚信决不是外在于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良好伦理愿望,而是内在于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之中的客观因素,是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秩序所必需的前提条件。作为经济规律的诚信具有独特的社会作用。它可以减少甚至消除经济领域或由经济领域引发的社会磨擦,缓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三)诚信的文化内涵
只有诚信理念融入了文化之中,诚信才会真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因此,对于诚信建设而言,形成诚信文化是十分必要的。诚信文化是一种讲诚信的群体意识,是社会成员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是社会公众在社会实践中心理定势的主导意识,是诚信价值准则的集中体现。
中国具有悠久的、深厚的诚信文化传统,中国传统的诚信文化主要是一种道德规则,它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属于“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德体系中的一环,其价值追求是人伦关系的和谐和奉行道德规则的意志坚定性,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教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熟人文化,并没有转化为一种制度。
西方的诚信文化对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着重强调了诚信对于人们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便利,信用的不断扩大不仅便利了商品生产、交换和流通,而且还产生了以信用活动为基础并成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西方诚信文化主要是建立在地缘关系基础上的陌生人文化,它逐步地上升为一种制度。
二、全社会诚信体系的现代价值
诚信作为中国的传统道德,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但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诚信”无论从具体内涵到形式都不可能再完全适用,但它作为一项基本不含阶级性的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值得继承和弘扬。本文在作为一种长期积淀的意识形态的流变过程基础上,从现实价值角度出发探讨诚信的理论意义。
(一)诚信是党和政府的立政之本
公共生活领域中,国家政权和政治秩序的维系,通常来说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是道德,二是法律。但在这两者的背后,还有一个基础性的东西,这就是诚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长期执政的党,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改革的伟大实践其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从而更好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靠国家管理者的诚信和国家制度政令的信用运转的,更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制度有信,使法规有信,使政令有信。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安定和繁荣。
(二)诚信是企事业单位的立业之基
建立在单次博弈基础上的重复博弈能够建立起社会有效信用机制。经济活动中,参与者们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总是进行重复博弈,长期合作。重复博弈是建立市场关系的必要条件。每一次的博弈都以相互守约、彼此信任为基础。在重复博弈中建立起自己的好名声,减少道德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较低的边际成本获取较高的边际收益。这就是市场交换得以正常、顺畅运转的前提。
从某种意义上,市场经济其实是契约经济,故现代企业,一刻也离不开诚信。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置身于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一旦失信,必然遭到无情淘汰。必然指出的是,现代企业在经济运行中讲究诚信,不是守旧僵化,而是在开拓进取精神支配下的人类经济理性的表现。现代企业只有以诚信为本,才能牢固树立品牌形象,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因为在成熟的市场条件下,诚信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内化成资本,是竞争力,甚至比有形资产更重要。
(三)诚信是现代人的立人之道
马克思主义在认识论上为诚信的道德和经济伦理研究指明了方向,制度经济学的博弈论则论证了诚信的经济意义。在博弈论的“囚徒的困境”中,当事人双方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却并没有获得最好的结果。这个结论颠覆了古典经济学“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可以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的教条,表明只有建立在社会信誉基础上的经济运行才能实现经济的最优均衡。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全社会诚信体系是实现整个经济最优均衡、使得交易主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从微观角度说,诚信是个体道德的基石。一个人能够长期地坚持以诚信待人处世,就会形成诚信的人格。具有诚信人格的人,自然能够赢得公众的普遍信赖。“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是说人要践诺。诚信的表现就是人们对其言行负责。古人云:“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人无信,则不立,这对现代人具有极大的警醒作用。事实上,历经数千年的道德实践,诚信作为一种伦理规范已深深积淀于现代人的生活和意识中。作为现代人,不仅需要拥有出类拔萃的专业技能,博学多闻的才识,还需要拥有一颗诚信之心,惟其如此,才能在激烈竞争脱颖而出,在人生舞台展示个人的才智,实现自我价值。
(四)诚信是现代社会的立善之要
一个认为其成员是诚信的社会,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无忧无虑的、宜于生存发展的社会,而一个把每个人都当作罪犯来对待的社会,则是一个残酷无情的、担惊受怕的、多疑的惩罚性的社会。校园惨案后的草木皆兵,虽会使校园惨案减少甚至杜绝,但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得到的结论除了认为暴力是经常的、普遍的和预期的行为,还能有更好的作用吗?它会使我们的下一代患上集体多疑症从而迫使社会由第一种向第二种转变。毕竟,人们往往是按照别人的期待去行事的。如果一个社会盛行的设想是“人是好的和诚信的”,那么总的来说,他们绝大多数会是好的和诚信的。如果盛行的设想是暴力和欺诈,那么他们中的暴力倾向就会很明显,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骗子。所以,好的社会假设和诚信体系建设是现代社会的立善之要。
讲究诚信,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理念支撑,诚信应成为现代社会的伦理规范。因为不讲诚信,势必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更影响人们的心理,使整个社会缺乏安全感,导致全面的“诚信危机”,其后患无穷。只有在现代社会中弘扬诚信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人与人之间才能沐浴在诚信的阳光下,社会才能稳定和繁荣。
参考文献:
[1]李苏琴.诚信的内涵、现代价值及构建途径[J].学理论,2009,(25).
[2]罗必良.新制度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12.代价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篇十二
化工行业一直是我们认为的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行业。在当前这一形势下, 我们的化工企业更要树立三个意识。
第一, 要真正转变发展观念, 树立代价意识。我们一定要有这么一种理念, 就是抓节能环保也是抓发展。我们要以发展快、效益好来论英雄, 来评价我们的各项工作。我们在做规划、谋发展的时候, 一定要在考虑增加了多少产值、增加了多少利润的同时, 还要看多消耗了多少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占用了多少土地;在上项目、搞改选时, 要计算资源生产率, 不但要算我们的产品的单耗, 更要算我们的土地、能源、水资源甚至二氧化碳排放的生产率。这是我们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最大, 也是发展潜力最大之处。
第二, 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强化责任意识。目前, 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是前所未有的, 作为化工企业, 对环境保护的状况、污染治理的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它不仅事关企业的发展, 更关企业的生存。企业治污达标排放是我们的责任, 是化工企业依法生产、依法经营的重要条件。我们一定要树立治污为我、我要治污的意识, 企业要有更高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而且这个标准要高于你所在地区的标准, 甚至高于国家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现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13.大学生的诚信价值和责任意识 篇十三
孟慧慧12008001024
一、对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的理解
1、党员的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人类思想和觉悟的具体表现,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对应承担的职责、义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它要求每个组织、团体和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责任范围和要求。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铸就党的事业;作为企业职员,我们要恪守职责,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特别是身为一名党员,不能把自己混同普通的老百姓,更应勇挑重担,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高标准、严要求地工作,用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周围群众,增强团队的责任意识,才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完成党的宏伟事业。
2、党员的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作为执政党的一名党员,我们都应该有强烈的使命感,为党的宏伟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执政党党员,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认识到党的领导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党通过革命实践获得的,是人民的选择。
人民群众选择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执政党,是对党的最大信任、支持和拥护。首先,作为执政党的一名党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这是时代和人民的选择和要求。其次,作为执政党的一名党员,我们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要增强使命感,增强对党的归属感,要把自己的进退荣辱同党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要有“党兴我荣、党衰我耻”的这种强烈意识。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上判断是非,坚定地捍卫党的事业和形象。最后,作为执政党的一名党员,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要把这种使命感转化为自觉行动,每个党员的使命感与我们党所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是紧密联系的。
二,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1、抓好思想理论建设,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全党不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时间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坚定不移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教育引导党员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一方面,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2、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自觉遵守《党章》的要求。
党章集中表达了党的理想、使命、任务和责任,宣示了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也是党向社会作出的承诺。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党组织必须按个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党章对于每个党员都具有约束力,全党所有的党组织和党员,都要用党章来检验和衡量,共产党员是否真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充分履行党员的义务,言论行动是否符合党章的规定,这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增强党性观念,执行党章是每个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熟悉党章的内容,牢记党章的规定,树立党章的权威,明确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自觉按照党章的规定办事。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执政党的党员,我们应当树立崇高的政治荣誉感,不断增强责任感,要有强烈的使命感。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更要在行动上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
14.加强学生责任意识的探索 篇十四
第一阶段总结报告
吉林省洮南三中课题组
去年十月,学校科研小组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总课题组的科研立项活动,申报了其中子课题《加强学生责任意识的探索》。十二月,获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批准。
从二0一0年十月至二0一一年三月,为课题科研实验的准备阶段。课题组在这期间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科研小组,保证课题科研的顺利进行。
十月初,学校责成科研室成立科研小组,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科研主任组织参与科研的教师完成立项填表的科研程序。接着,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反复分析论证,得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结论,为实验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使实验增强了可信度,为科研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申请科研立项,论证课题充分的科学依据。
申请科研立项,是科研实验工作必须遵循的程序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科研工作的严谨与缜密,求实与创新,踏实与强干的工作作风,课题论证的充分,详实,可靠,更为科研工作的展开找到了可信的科学依据。
一个课题能否适合学校搞科研实验,关键在于它能不能与现实学校教育所遇到的问题相符。如果不相符,即使再好的课题也不会被选中的。如果相符,就有研究价值,就有研究之必要。要知道,今天的教育与昨天的教育不同,所遇到的教育对象不同,所遇到的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也是不同的。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教育科研应遵循的最高准则。除此而外,概无说服力。科研课题的论证,是科研顺利进行的前提保证,不能有丝毫的疏忽与懈怠。
对于课题的论证,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去研究的,让学生:
(一)学会观察,独立体验。从校内外的观察与体验生活中,增强责任意识,使学生明白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和对集体负责的道理,感受并明确自己的责任,自觉学习与践行,从而达到预定的实验目标。
(二)感悟责任,增强意识。在校园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历练自己,在学习,娱乐,劳动中健康成长,在彼此接触,交往,和谐的氛围下,逐渐提高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感悟责任之重,重于泰山,从而为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三)加强实践,提高素质。引导学生以个体或集体的形式参与文体或社会活动,主动,自觉践行责任教育,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实践之中,从理论学习到思维能力,从言到行,都体现出责任意识的增强,使学生主体行为和综合素质向最优秀的方面发展,延伸。这样,不但课题的研究有了客体的参与保证,而且也使科研的科学依据有了充分的立足之处,有了稳健、持续、夯实的可能,科研工作确实落实到实处。
三、学习理论定向,把握先进教育科学与理念。
学习责任教育理论,是做好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科研实验的基本保证。因为没有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就没有一系列科研实验的展开,就不会有教育科研的前瞻性。
现代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我们所研究的课题,正是基于这一点来选题的。因而科研兴校、立校、强校,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过程。这个过程不管它经历多么长的时间,都是教育发展史上必然经历的一个历史进程。因此,理论学习是我们必须把握的科研方向问题。
(一)学习“十五”省级“青少年责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论文结集《责任教育》一书,从中汲取责任意识培养的科学方法与责任教育的精神文化营养。
(二)《吉林教育》近几年中有关责任教育的论文,是科研展开前必读之文。
(三)网上关于责任教育方面的论文、心得、体会均可作为研究学生责任意识增强的理论来源之一。这样,就为科研工作的展开,构建了理论上探讨研究与认识上高屋建瓴的态势。
学习理论,是为了获取打开科研之门的一把钥匙,是为了寻找课题实验的突破口,是为了解决未来社会公民综合素质之一。责任意识增强与提升的大问题,也是涉及整个中华民族综合素质极大提高的问题。所以,理论学习是科研实验的必要前提。不容置疑,缺它不行。这是科研实验实施,不可缺少的具体环节之一。
四、宣传落实定音,为课题顺利开展鸣锣开道。
二0一0年十二月末至二0一一年三月,学校科研小组在校内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宣传。通过学校的播音室、电子滚动屏幕,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系列宣传与引导,结合“十五”、“十一五”青少年责任教育的典型材料,要求广大青少年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提高自己作为未来公民的道德水准与民族综合素质必备的优秀素养。
在宣传过程中,呼吁社会各界广泛注意此项科研实验,并给予大力支持。同时,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共同建立培养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的精神桥梁,搞好课题实验研究,实现立项所定的各项目标。为此,全体教师达成共识,通力合作,为科研的各个阶段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目前,实验第一阶段已圆满结束,取得了阶段性的预期成果,如科研实施方案,理论学习笔记、研讨会议记录,宣传记实,阶段报告等,为实验的第二阶段展开铺好了路,可以说水到渠成。
洮南三中课题组
15.大学生的诚信价值和责任意识 篇十五
房地产业支柱产业地位的形成, 房地产开发企业实力的增加, 房地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的提高, 我认为从根本上讲, 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发展的特定的时期所提供的历史机遇所造成的。我觉得这是个大前提。这个时期是个快速发展、全面转型的时期。由于我国市场法规体系的覆盖还不全面, 有空白, 制度之间的衔接有漏洞, 行业自律缺乏自觉性, 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比较单薄, 诚信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 因此也使得房地产业暴露出一些在这个时期难以避免的许多问题。
加强行业自律, 树立企业诚信是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的主要职能和任务之一。本届房协换届后的第一次常务理事会上, 我们把加强行业自律、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加以部署, 我们把诚信品牌和社会责任作为协会工作的永恒主题, 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 协会通过建立行业诚信体系, 完善制度和运行机制, 把“守信用、讲信誉、重信誉”作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和建立中房协的目的。
我们根据当前行业诚信建设的需要, 结合目前市场状况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特点, 征求部分企业的意见, 准备在这次座谈会上发出“和谐社会, 责任地产”的倡议, 郑重向社会表明, 房地产企业构筑和谐社会、诚信合法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 并愿意接受社会监督。这里我就房地产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一起讨论。
第一, 房地产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首先要履行法定责任, 就是说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依法开发经营, 使房地产开发项目在程序上、质量、面积、功能、配套设施方面要符合国家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土地出让也是一种合同。而且要依法纳税, 这是个底线。国家的多部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都涉及到房地产开发经营, 我们必须学好法、守好法, 依法经营管理, 这是我们必须要履行的法定责任。
第二, 房地产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切切实实的对广大消费者负责, 要实现和谐社会住有所居的目标, 中央提出要关心广大群众, 特别是中低收入的住房问题。我国房地产开发一定要着眼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合理的住房要求, 重点要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房, 让有限的资源能够解决更多的老百姓住房问题。房地产业既要执行国家的标准规范, 保证工程质量, 又要严格企业管理, 控制并降低成本, 让老百姓能够得到实惠。
第三, 房地产开发企业履行责任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负起责任, 特别是在建筑节能减排方面要认真贯彻节能标准, 开发建设节能省地公共建筑, 为完成节能降耗指标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16.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 篇十六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249-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人们享受成果的同时,社会转型也带来的一定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使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金钱至上与个人中心的拜金主义思想为许多人所推崇。大学生作为能够迅速接触新思想、新事物的群体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也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在思想上则突出表现为责任意识的淡化。当然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还是很强的,这种情况只是出现在一部分人当中。但是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是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
“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只有人才能对他们所做的事负起道德上的责任”。然而在现今学生的整个教育生涯中,责任意识的培养并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值得我们深思。所谓责任意识,就是行为主体对自己的行为、疏漏、情绪承担后果的意识,是一个人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去承担道德责任的意识,也就是一个人在承担责任、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产生的并指导以后行为的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不仅能够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精神品质,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还对促进大学生与他人之间、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能够不断提升个人整体素养
责任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从而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行为,为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提供了思想保证。一方面,责任意识为大学生努力学习提供强大动力。学习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这时责任意识的激励作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责任意识还能完善大学生道德品质。大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更是不断提高个人道德素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过程。想成为一个拥有良好品格的人,首先要成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人”。
(二)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责任意识的培育可以使大学生明白责任并不是仅仅意味着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负责。人的社会性决定着人在生活中避免不了要与他人进行交往,而人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会因为个人利益等原因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个人的责任意识发挥其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关爱他人、信任他人。不论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是“除了自己谁都不相信”的心理都是对他人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所以责任意识的培育在促进人与人的和谐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此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现代社会的认同危机
处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人们对于责任意识的認同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负责任、守信用在人们眼中似乎不再是十分高尚的事情,反而象征着一个人很“傻”。不仅如此,社会上甚至还出现了利用人的责任心为自己谋利的现象。例如前一阵沸沸扬扬的好心人扶起老人却反而被讹诈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令人寒心的同时也在不断淡化着人们的责任感,让人们不敢去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另外,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对责任意思的重视程度不够。例如很多媒体违背了传媒的工作宗旨,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更多地关注那些更容易吸引人们注意的东西,然而在主流的责任观、价值观的推广中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这也容易造成很多辨别能力差的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过程中出现迷茫,更严重的则可能造成责任意识的完全缺失。
(二)成长模式的直接造就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模式对其责任意识的淡化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在此从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家庭环境影响
“90后”一代的大学生,家庭基本上是以“421”的结构存在的,即子女1人,父母2人,祖父母、外祖父母4人,这种现代家庭结构是学生们“自我中心”责任倾向形成的天然土壤。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从小就是家庭的希望,享受着成倍的关心和照顾。家长们对孩子一味地宠爱纵容,生活条件稍好一点的,几乎是有求必应。这种在物质上的“无私奉献”、透支性付出,与精神上的忽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传统家庭教育模式,使大学生从小就淡化了责任意识。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容易形成感情上的“自我中心”,养成任性、执拗的坏脾气,他们只是被别人关照的对象,却不知道,甚至没有机会去关心别人,加上家长的过度保护,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上从“我很特殊”演变成“我要特殊”,从而凌驾于家庭之上。
2.学校教育的缺失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中,缺乏具体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体系。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学校历来习惯于用一些外在的社会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德育活动的成果以及学生的精神面貌,对于学生真正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则不够重视。
学校教育的应试化、片面化也应该为当代大学生“自我中心”的责任倾向承担责任。多年来,高考的指挥棒使得我们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沦为升学的工具,教学成绩成了学校唯一的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真正的育人变得微不足道。学生到了大学以后,就业又成了高等教育的指挥棒,学校将重心放在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上,关心最多就是就业问题。一些高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纵深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个人本位和金钱至上的思想开始充斥于整个社会,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再加上大学生这个群体社会经验不足,认知水平有限,很容易受到一些腐朽思想的影响,动摇自己的价值观,这是社会转型期的正常现象。
市场经济是以竞争为主导的,自我的彰显和竞争事实的影响,是当代大学生“自我中心”责任倾向形成的关键因素。市场经济是以能力和个体为本位的经济,它使自我能力和自我劳作的态度得到了彰显,把自我推向了至高的顶峰。这种现实,一方面促进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使人们关注自我的能力、自我的劳作态度和自我的品行在现实中的意义;另一方面,也导致自我的膨胀,使一部分人不能正视自我,陷入自我中心的境地。大学生的“自我中心”责任倾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他们不仅目睹了市场经济竞争的事实,而且在自己求学发展的过程中也体验了竞争对“自我”的宠爱。尽管大学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但现实教育资源的相对紧缺使大学生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在现实中的意义和价值,这是社会所希望和期待的。其实,靠自我并不意味着自我是中心,自我只是自己的中心而不是他人的中心,人人都是中心,中心和中心之间就有了相互理解和协调的问题。
三、高校教育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
1.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保证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强化,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鉴于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成果的同时价值观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变化。大学生作为对新鲜事物接触最快的年轻群体尤其容易产生价值观的异化,这也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所以,高等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导向,并以此指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确保大学生价值观始终不会产生太大的偏差,从而进一步指导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大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是,正确价值取向的保持并不是靠喊口号或者枯燥的说教来保证的,它是需要高等教育把它融入整个教育活动中,把责任意识的培养和道德价值观的强化当成一项重中之重对待。
2.增强责任意识的自觉,把强化责任意识同实现个人利益相结合
很多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在于他们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同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相对立,得出了如果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个人利益就会受到影响的结论。所以,要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首先就要改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错误观点,从而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自觉性。
人是社会的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不可分割,个人利益是不可能脱离集体利益而得到实现的,集体利益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个人利益的实现程度。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源”,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的“流”。个人利益实现的唯一途径是通过集体利益实现的,这也就要求着人们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推动集体利益的发展实现自身利益的获得。只有使大学生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自觉性。大学生在集体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社会整体利益发展个人利益得到了实现,大学生责任意识自觉性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3.造就一支高素质教育队伍,为大学生培育责任意识树立榜样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无以及强弱与高校教师有着正向的关系。如果教师在承担责任方面能够以身作则,就会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高校必须着力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保证教师本身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进而影响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教师的责任意识也应该得到不断强化。高校需要努力增强教师队伍的责任意识,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责任心为全体学生树立榜样,不仅在知识上做到为人师表,在德行上同样要做到,“厚德”与“博学”缺一不可。
作为教育者,要明白权利和义务从来都是统一的,脱离权利的责任是不存在的。因此,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必须从赋予一定的权利入手。具体来说,教育方式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努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鼓励他们积极思考,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改正时也要注意方法,绝对不能盲目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所以,高校首先应当着力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争取使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只有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速责任意识的学生来。
四、结语
责任意识的培育和完善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人们在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上,在主观、客观各种因素是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尤为重要。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他们肩上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约翰·马丁·费舍,马克·拉维扎.责任与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朱桂英.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17.大学生的诚信价值和责任意识 篇十七
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半成品,是一群正处在进入社会而又未完全融入社会的人,在心智不完全成熟时期,对社会的认识还有模糊性,盲目性和不完全性,稍不注意就会受到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消极方面。大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而言是很强的,如果对自身认识不大到位或是受一些影响力较大的人消极的影响,那么后果是很严重的,所以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建设思想认识是很重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力量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因为能完全融入社会而对社会充满幻想,同时也向往自己将来能有所作为,因此很多人都对自由一个很好的定位,但是当社会黑暗的一面暴露在他们面前时,他会以一种不成熟而显得不理智的心态去省视世界。会很理所当然的认为社会就是这样,因为他们的不成熟而对社会存在这种不理性的认识,所以当代社会不应该存在过多的消极现象,而是应该树立好的方的像不至于社会腐败的恶性循环。
诚信是社会的主题,古有画地为牢之说也有拾金不昧的典范,更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同时也有包公掷端砚;还有陶渊明的两袖清风。这些典故无疑不是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为后人精神力提供强有力的依托。
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特别是廉洁奉公和诚信这一主题直接影响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社会学要好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诚信,人们的交流已离不开诚信。诚信是做人之本,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如过说21世纪什么最贵,很多人会说是人才,我想应该是诚信。没有诚信就失去了交流的意义和基础,没有诚信就不会使人对你放心,没有诚信将随处都可见尔虞我诈。诚信对人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对社会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群人,所以他们的思想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但是他们未完全融入社会,对社会的认识不全面所以需要社会对他们有一个好的引导。
现在很多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比如说冷漠,无情,看客心理,乃至只置之不理等等,一个个让人寒心,坑蒙拐骗也随处可见,之所以如此就使人们失去了诚信,对社会以冷漠态度处之。更为可恶的是贪污腐败现象的滋生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甚至学习,直接影响社会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所有人都希望有一个安定舒适的生活环境,作为上层人物更应该做一个好的榜样,因为这些人是大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同时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所以可以看出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了。
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员,我对社会风气,特别是诚信和廉洁这方面感受颇深,还有处在学生这方面,我的感受——社会现在就是,纵然不舒服。但我们也无能为力,而对贪污腐败现象也习以为常了,认为这就是现实,是我们必须接受而又无力改变的,不得不承认甚至接受,我想我们中很多人都是这样认识的吧。
这种社会认识已经是一种价值观念的扭曲,是社会冷漠和破坏诚信廉洁的根源,当然认识到只是在一个层次上。但现实如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社会力量的强大,因此也不得不臣服。所以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对社会各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很好的面。
大学生的世界观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必须要有社会的良好引导,在注重经济建设等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如果大学生在诚信和廉洁这方面建设没有得到加强,社会就不能称之为健康和谐的社会了。可以说如果社会在这方面能有一个好的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就有一个积极的认识和改变,否则后果将是难以想象,消极影响是必然的,在这消极影响的背后又潜藏着多少危机,多少矛盾,这结果是难以想象的。
【大学生的诚信价值和责任意识】推荐阅读:
关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调查问卷06-22
大学生如何培养厉行节俭的习惯和意识09-14
论述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意义和途径07-29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0-03
国内一流大学校长的责任和担当10-05
大学生的个体道德意识09-30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06-11
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调查问卷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