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释义

2024-11-08

十七大报告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释义(精选2篇)

1.十七大报告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释义 篇一

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从而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这是十八大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亮点,是十八大的历史性贡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过程中,有过多次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把毛泽东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是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在党的旗帜上,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如果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加以细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则有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行动指南,第二次是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行动指南,第三次是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行动指南。

报告明确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反映了十年来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客观要求,顺应了时代发展和人民的要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四个“必须更加自觉”

报告对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要求,指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提出了四个“更加自觉”,一是“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二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三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四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四个“更加自觉”,不仅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核心内涵的认识,而且彰显了党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迫性的强调,必将使科学发展观在中国未来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落实。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这一高度概括,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这一精神实质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之中,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解放思想的要求,勇于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体现了实事求是的要求,不断探索,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现了求真务实的要求,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八个坚持

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怎样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要求,既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涉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时还涉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对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正确指引。党的十八大对各项工作的谋划和部署都是遵循和体现这些基本要求的。抓住了这些基本要求,就能更好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2.中共十七大报告的新表述(推荐) 篇二

[作者:钟君

来源: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

点击数:2052

更新时间:2007-11-6

十七大报告这些天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报告中出现了诸多新名词和新表述。

1.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党的十四大开始使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间的“的”字去掉,表明我党在理论上不再把“中国特色”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特征,而是作为本质属性。党的十六大,第一次使用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去掉“有”字,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新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且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走5条中国特色具体道路,即“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经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已经形成并且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2.进一步肯定改革开放——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十七大报告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历史功绩进行了崭新的总结和评价。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报告关于改革开放的新评价有力回应了理论界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论,为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的到来做出了理论铺垫。

3.丰富统筹兼顾内容——中央和地方、三对利益、国内国际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党的文件的形式,首次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十七大报告在5个统筹的基础上,对统筹兼顾的内容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指出“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4.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目标

1979年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小康”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任务;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为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了精炼的概括。

5.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报告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正式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消除GDP崇拜,改变过去某些方面“有增长无发展”的情况,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治理腐败经验的新概括——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十七大报告提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十五大以前在反腐方面强调“标本兼治、侧重遏制”;十五大开始加大治本力度,强调“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十六大以来,形成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阳光”是治理腐败最好的武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对预防和惩治腐败基本经验的最新概括和形象总结。

7.首次出现“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和“软实力”

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提法,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新举措的应用,势必扭转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十七大报告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表述形式也是首次出现,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政府已确立从国家层面推动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

8.民生愿景新描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十七大报告首次用单独的部分对社会民生建设进行了系统论述。“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些词以前都没有出现过,实际上是对解决教育、就业、医疗、保障、住房等民生问题愿景的精炼概括和形象描绘。

9.有关分配制度的新提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上一篇:中国梦我的梦主题班会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包含点金的成语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