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精选10篇)
1.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一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天津市大港区第一小学 王瑞华
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精心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在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总要扭过头来看着他,不仅要听其音还要观其颜),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更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可以看出,“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和学习情况以及课上的表现每4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天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合作意识。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学习笔算加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之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因此可以互相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 -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如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一中的第4题先让学生看图,然后我问学生: “你能解决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这时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X4+3,4X4-1,5X3。通过这种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再如学习了长度单位后,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一个人无法完成,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四种物体的长度,一人记录,两个人测量,还有一个人监督测量并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例1时,对于水管的弯头有的学生认为它是角,有的学生认为它是圆的不是角,对于这种情况我让小组开展讨论“怎样认识水管的弯头的角”。通过讨论学生真正理解角的概念。
三、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只听见了一部分,或者根本什么都没听清楚就盲目地围坐在一起,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比如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在摆图形之前我提出: “先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几个相同的图形,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用几根小棒、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再如,二年级上册总复习的第16题,要求根据游乐项
目价格表分别给小东、小平和小芳设计游乐计划,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再指名读要求,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我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做记录,其他同学按要求,分别为三位小朋友搞出游乐设计,然后在组内评价,看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
四、及时指导
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 “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在用小棒摆图形时,我把给每个人的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棒,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人的表现,发现有的小组的学生在争抢,这些小组在活动时不仅秩序乱而且任务完成得也慢,但是也有几个组表现得很好,任务完成得很快,这时我就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让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表现好的小组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做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五、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发给一些小奖励,如小红花、金苹果、小旗子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
小组合作学习于1970年兴起于美国,1980年起在世界范围取得实质性进展,1990年起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实践证明,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能提高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合作精神,锻炼交际能力……使课堂焕发生命力。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切身的体会。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是要给学生合理分组
1.在组建小组时,分组时考虑到学生的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纪律等方面的因素,组内一般要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搭配。教师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认知水平、组织能力、性别比例等基本情况,依据自愿组合与合理搭配的原则,一般以4~6人为一组,把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一定要 注意小组组员结构的合理性,这是实现小组合作的前提与基础。每个小组设组长、观察员、记录员和资料搜集员,其中,观察员负责监督小组成员参与合作讨论的情 况,资料搜集员负责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这种小组合作需要打破平常的座位排序,依小组安排座位,缩短学生的空间和心理距离,便于学生交流。
2.让小组成员给自己的组起名和制定奋斗目标。小组的名称和奋斗目标紧密相连,每个小组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教师可引导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学生才能产生为之奋斗的动力。当集体的成员产生不良行为时,大家会共同帮助纠正。当成员遇到困难时,大家也都会伸出手来帮助成员。
二、调动积极性,培养合作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师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给学生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合作,然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分析他人的想法,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及合作后全班同学交流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他评、自评,教会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鼓励他人,进而尊重他人,正视自我,欣赏自我,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品味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对他们的学习和人格的完善都有积极作用。
三、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发展的不足之处,如思维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等,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要特别注意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辅导,让他们树立起信心;教师给学生的任务应该是有层次性的,使弱势学生也能够找到能胜任的工作,并在完成任务中树立自我成就感,增强信心;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时,教师要强调整体的进步,让小组内形成主动帮助较差学生的氛围,教师也要在观察、巡视或参与中,特别关注他们,发现他们的困难,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1.教师应注重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但也不忽视对小组个人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是注重个人的考试成绩,关注的是个体的发展,而忽视了整体的发展,这种评价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学生小组之间的竞争,把学生个人计分改为学 生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 标。侧重于集体评价可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是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
2.小组评价采用积分制,计分可采用百分制,十分制或五分制
在课堂上,对于小组成员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等作出恰当的评价。课前预习和
课后作业,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按照学习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的优点是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合作意识强,容易形成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3.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就过程和结果两者而言,应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每周结束和学期结束时,可计算出每组学生的总分和个人总分。评选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学习个人时,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
4.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与合作学习评价结合起来
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品、表扬卡、过失卡等。小组学习过程评价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学习结果评价依据学生平时的测验,期中、期末成绩,通过几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意识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具体的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真正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开放分组,多向交流
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1、创设学习情境。
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三、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2)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3)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6、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为了这一目标,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一个突出的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表面热热闹闹,为合作而合作,学生根本没有投入到学习之中,少数优生投入了,也只停留在读读课文,读读生字、词语这样肤浅的层面,明显让人感到是在走过场,白白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导致课堂散乱无序,效率低下。那么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呢?
一、分组前目标任务要明确。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明确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有奋斗目标,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在分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给学生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只有学生明确了方向,有了奋斗的目标,才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例如:东北师大附小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在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前是这样明确目标任务的:“下面就请同学们针对谈水浒、讲碰壁、救车夫、怜女佣四个小故事,想想你准备研究哪部分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安排,既落实了学生的“三个自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又给了学生明确的目标任务,学生热情高涨,互相提问,争相讨论,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无所事事、无处下手的现象发生,使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然而,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分组合作学习前,既不给任务,又不给方法,学生分组后坐在那儿,老虎吃天,无处下手,如果这样的局面不及时扭转,我们的改革就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分组后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一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是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每个小组成员要参与其中,不能只是少数优生的展示台,否则,小组合作学习也将失去本身的价值。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后,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谁是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谁负责整理、记录;谁负责交流汇报;谁又负责补充等都应该有分工,这样才能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才能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三、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其他成员应该认真倾听,及时补充
汇报交流可以说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是各组成员所研究的内容不全面,二是学生获取的知识是零星的、不全面的,只有通过汇报交流,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零星的知识整理、汇集到一起,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既然是知识体系形成的过程,就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其他学生汇报交流时,认真、仔细地倾听,在倾听过程中,一是积极获取知识、完善知识;二是对其他学生说的不足或不对的及时补充或纠正,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层面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对一个一个知识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否则,小组合作学习就只是个别优生的表演,只是教师设计的一个教学程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只是零星的、肤浅的。
四、小组成员汇报交流时,教师应该适时点拨、引导。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材、教法、学生的研究方面狠下工夫,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激励,启发思维、开阔思路、疏导疑难。因为学生的知识积淀和认知水平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时要么出现困难,要么只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和引导,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例如:我校冯老师在六二班所上的综合实践课《聚焦航天》,学生在课前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获取了丰富的知识,但是那都是零星的、肤浅的、不完整的,在各小组围绕:“中国航天史、世界航天史、宇航员杨利伟”这三个研究主题进行汇报交流时,教师就应该在疑难处为学生拨云见日,在关键处为学生抛锚导航。比如学生在汇报交流时,一会儿说到这个主题,一会儿说到另一个主题,这时教师就要立刻为学生导航,引导学生一个主题一个主题汇报完毕,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然,学生一堂课下来,思路是混乱的,获得的知识也是零散的。再如:学生在汇报中将“航天飞船”、“航天飞机”、“火箭”等几个概念弄混了,此时教师及时利用学生做的各种航天模型进行比较,立刻为学生解决了疑惑。课快结束时,学生汇报完大量的相关资料,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感,思维处于极其兴奋状态,此时教师及时抛出问题:“中国为什么要耗费巨大的财力与人力去搞太空飞船的研究开发呢”?这样,就将学生引向一个更高层次的探究性学习之中,教师的点拨、引导作用也发挥到极至。
2.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二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撑、配合, 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助;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 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首先教师要确立正确的执教意识。
长期以来, 传统教学方式, 已根深蒂固地驻扎在人们的心底, 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的速度要快, 理念要新, 只有用新型的教育思维工作, 才能创建新型的课堂, 才有可能培育新型的人才。可见, 教师是决定着学习方式的转变, 影响着课改的实施进程。
第二, 教师要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当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来到课堂时, 他们不会拥有与生俱来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他们的能力主要是我们老师通过长期的训练培养起来的;他们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也主要是我们老师循循善诱渗透的。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是当下, 我们每个老师应该秉承的重要理念。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 有利于提高学生交流、沟通等能力。但, 在小学阶段, 老师给予的方法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法指导中, 我认为:一、在小组分工方面, 教师要做到“异组同质, 组内异质”。二、在培养小组长时, 要用“以点促面”的方法, 着力去培养一批, 继而的工作就应该可以省时省力了, 相信通过长期的训练, 每个同学都有机会, 甚至能够胜任小组长这个角色。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习惯养成。可以按照“自学———交流———倾听———总结———反思”的程序去尝试。四、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提出个案的特殊要求。五、教师要适时对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 以利于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三, 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回想我的学生时代, 那种老师的“谆谆教导”“苦口婆心”和学生的“认真听讲”“反复练习”的模式总也挥之不去。曾几何时, 感觉那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教学模式, 老师就应该讲, 而学生就应该学和做, 无可争议。然而此时想想, 数学课上, 我们除了老师教的方法外, 还会什么?还能会什么?有机会去学什么?记忆里更多的是课下与伙伴们嬉戏时残留的欢愉, 至于说, 从学习中获得过什么快乐, 实在搜索不到, 哪怕是支离破碎的, 也很难记起。如果说, 多年之后我的学生在回想小学的学习生活时, 能够谈及这段快乐的时光;能够想起, 在小组讨论时他们是如何争论得面红耳赤;哪个同学的观点令他至今难忘;谁的解题发法比老师讲的还经典……这些就是我现在的追求。所以, 在数学课上, 我一直在思考着———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
“自行车里的数学”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综合应用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里的问题, 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并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该内容知识的综合性较强, 表面上好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近, 但它所涵盖的知识面较多, 靠学生独立学习、琢磨既需要较长的时间, 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研究问题的信心。所以, 课前我安排好同学带自行车的模型, 上课伊始, 就安排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他们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先让他们去发现、研究、解决。短短5分钟的时间, 孩子们就真正地“走进”了自行车:有的从结构上探讨, 有的从种类上划分, 有的从功能上研究, 有的从原理上交流……看到他们热火朝天的学习情景, 很是欣慰, 因为他们已经能够把已有生活经验同新知识的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 这样一来, 如果研究“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前后齿轮的关系”就应该迎刃而解了。果然, 当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 有几个组的同学, 经过激烈的讨论、理性的思考、独立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幸福的笑容告诉我, 他们明白了。我想, 他们能够总结出规律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 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这种感觉, 一定会影响他们许久, 甚至一生。
3.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三
一、优化小组、确定角色
建立均衡、科学的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之基础。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特长习惯穿插分组,才能使每个孩子在小组合作中有事可做,成为小组合作的主人。
案例1:二(4)班共35人,分成7组。每组中的成员特点分别是:画画好、口语表达佳、记录速度快且字迹端正、组织能力强、表演能力高人一等;5名孩子中有2名男生,3名女生或者相反;5人中有性格外向的和内向的;有成绩比较优秀的和稍微薄弱的。
这样的分组,可以达到三个预期的效果:
1.减少差距,共同竞争。让他们大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奠定公平的基础。
2.发挥特点,焕发活力。著名教育学专家叶澜教授的“生命学说”理论倡导“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3.接到任务,有的放矢。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组里面都有了明确的分工,组织能力强的可以先来当组长,表达能力强的可以先进行汇报。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只要我们肯下功夫多去了解学生,在分小组的时候注意小组成员的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就能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二、确定内容、明确目标
一位专家说过:“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注意多样性、适时、适量和确定性。”教师应该事先精选内容才能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案例2:《自选商场》
目标:1.联系生活实践,交流认识的商品名称,理解短文内容;2.如果你是记者,会向图上的小朋友提出什么问题?3.如果你是图上的小朋友,会怎么回答呢?
学生活动: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思考问题);2.小组讨论、交流 ;3.自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小组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内容是不是适合所有学生的发展?是不是能够人人参与?是不是能够发挥小组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指导方法、学会思考
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技能、技巧,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尝试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范学指导、有样可依
低年级的孩子对于阅读的方法还有待逐渐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某个新的内容时,不妨教师先来做个示范。尤其是那些学法有点相似的环节,教师的示范能够更准确地为学生指明方向。
案例3:《北京亮起来了》
这篇文章的第2到第5自然段的内容是并列的,描绘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教师先让学生选择一个他们喜欢的自然段进行学习。学好以后再让学生在小组里挑选剩下的三个自然段中的一个进行仿学。
这样的教学,由于教师为学生示范了学习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就不会愣在那里无从下手了。
(二)创设情景、帮助理解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小组合作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图片、视频、导语等形式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帮助他们理解、感悟。
让我们记住:只有“灵魂”才能塑造“灵魂”。
四、巧用竞赛、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去合作?乐于去合作呢?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在合作之前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每个人的表现关系着整个小组的成绩。竞赛的内容除了学习结果以外,更重要的还要看小组之间团结与否,小组之间合作学习时效率如何,组长的领导能力怎样,组员间合作意识如何,每个组员是否经过独立思考等一系列因素。
这样的竞赛,不仅激发兴趣,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荣誉感和合作精神,使合作学习的意义更加深远。
五、汇报成果、评价学习
小组合作的最后就是给学生机会进行汇报和展示,没有汇报或展示的小组合作我们可以称之为是无效的合作。
案例4:《笋芽儿》
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请几组雷公公和笋芽儿来读。在表演过程中感知雷公公是“轰隆隆”,春雨姑娘是“沙沙沙”的响声,体会雷公公是用“粗重的嗓音”,春雨姑娘是“低声呼唤”。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刚才的合作学习中发扬了互相团结合作的精神,在你们自己的努力下把这两个自然段学会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小组汇报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选取一个代表来汇报,也可以通过整组来演一演。教师此时此刻就应该拿出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对汇报的小组进行评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帮助学生搞好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激情的兴奋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正确适时地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交流,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次合作学习中都能得到锻炼;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凸显语用课堂的一条有效途径。
4.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四
新课程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合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意义是深远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总之一句话,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但纵观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1、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有些老师过分追求时尚技法,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贴在课堂上,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时,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2、注重“议论的热闹”轻视“深层次的思考”。有些教师出示问题之后,马上要求学生讨论、合作,并没有腾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个体进行思考,致使部分学生不动脑筋思考,讨论不深刻,甚至作为旁观者聆听而已,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以“议论”代替“自我理解性的朗读”。有些教师误以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讨论,以“议”代“读”,把它的外延缩小了,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促进的积极作用。
4、放任自流。主要是指有些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殊不知,如果学生的学习失去了教师的引导,就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成为一群无的放矢的聊天者。
5、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6、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太多。
7、评价重整体、轻个体。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要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采取措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把握得不好,仅流于形式,这种合作收获甚微。那么,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真正落到实处呢?
1、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深刻理解新课标。
《课程标准》提倡的是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改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但有些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等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整体,教学组织形式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精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3、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兴趣是上好课的前提,当然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第一,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尊重,敢于提出自己见解,大胆发言。即使回答错了,也不要刺伤其自尊心,要让其得到鼓励,使其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二,创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4、小组合作学习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时所要研究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那么,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不懂的问题,就是语文课“学什么”的问题。如果“学什么”能由学生决定,必定焕发起学生学习极大的热情,这就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围绕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5、有效组合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的有效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这就涉及到组内成员的分工,首先是组内成员要有角色分工。在小组构建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推荐并培训好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小组成员分好工,如四人小组中设召集人(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当然,每次合作时的角色,也应该是轮换的,而非固定不变,以期望学生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其次,是任务分工。有些活动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不同的任务。
6、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第一,预习时合作。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既能收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语文教学中需要的课外知识资料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时经常会叫学生课下查找一些资料,并且每次都可以比比谁查到的多,哪个小组查到的又多又好。
第二,练习时合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如生字生词、古诗积累、重点篇目的重点段落等,要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掌握,提高正确率。这时就可以开展练习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比如低年级的生字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组员之间轮流当小老师,把自己的记字词方法教给同组的其他人,看谁的方法好,推举到全班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合作练习中掌握了生字生词。
第三,读议中合作。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教学,“读”是很重要的,“读”是理解讨论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认识不到“读”的重要性,老师让读了,就在那儿“休息”,等到老师问:“都读完了么?”也会随声附和“读完了”,其实根本没有读,在后边的讨论中也不会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如果开展小组合作下的“读”,组员之间互相监督,彼此之间认真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在讨论时也会有所见解。我在教学时经常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下完成阅读,可以分角色朗读,可以分段交换朗读,分别记下对方的错误,这样学生会积极地参加阅读,并且很认真。另外,在讨论时,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监督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在相互合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
第四,活动表演中合作。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喜欢一些游戏活动。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组织课外语文活动,如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编课本剧、诗文朗诵、成语接龙等形式,让学生的参与面更广一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合作的默契、参与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7、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第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要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仅自己动脑筋,而且还要和大家一块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会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并且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二,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逐步让学生知道该怎么样听别人讲话,使注意力慢慢变的集中起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在组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的发言做出判断,要有自己的补充和独到的见解。要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品质,是对他人的尊重。
第四,培养学生交流习惯。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引导学生虚心倾听同伴的发言,特别要认真思考和自己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思,善于听取其正确的部分,补充或修正自己的认识。在发言时,要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深入。当学生发言不普遍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教给他们一些发表意见的语言,随着不同情况的出现教师要随时进行调控。
5.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五
低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袁喜梅
《语文课程标准》(版)中明确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合作学习是课改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它增进学生合作意识和提高社交能力,激励后进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形成一种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它有助于让学生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学生的团队精神。那么,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呢?
1建立合作小组,营造合作氛围,激发合作兴趣
首先组建学习小组,让孩子们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前,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男女生比例,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并让各小组谈论给自己的小组起名并推选小组的组长,当然组长也不是固定的,今后要竞聘担当的。为了更好的交流每过一段时间再结合各小组的合作水平进行恰当的调整,力求营造一个愉悦的合作氛围。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2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小组一旦确立下来就要经常运用形成习惯,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改进、完善。而教师在课堂上各个环节中都要考虑到如何展开有效的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农村的学生不比城里的孩子,由于环境的不同,孩子的见识比较少。接触的人和事也很有限,所以有的孩子胆子小,不敢说。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会特别强调,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我还要求孩子们注意倾听。
因为倾听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尊重别人的一种品质。最后学会评价。在低段语文课上,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讨论问题通常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读生字,朗读课文时,我不仅要求其他成员倾听,还要学会评价别人,发表自己的意见。
比如,在读生字、朗读课文时,别人读错了,能主动为他找出来。这点,大多数孩子都比较踊跃,尤其是在低年级,一旦有人读错了,全班的`小手立马举了起来,非要把错误揪出来不可。而别人读的好的地方,却不被孩子们关注。这要靠老师的引导,我通常会问:“有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呢?”在每一次的评价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自然就会去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这对别人是一种肯定、帮助,对自己也是一种学习。
3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兴趣,提高小组合作质量
低年级语文教学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外,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中,多的是孩子之间的互动学习,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质疑;少的是教师的引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的环节时,充分挖掘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愿意在合作学习中把任务完成。
如:识字教学的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读字音、记记字形、给生字找找朋友、用生字说说句子。当教完某一课的生字后,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复习、巩固,小组成员间互相帮助,一人讲读音、字形结构等,其他成员进行检查、纠正;一人读,其他成员听写等等。这样,不但可以让教师腾出时间对困难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合作互助的精神。
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我们尝试让学生小组合作或由学生找自己的伙伴去自己体会摸索,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比如,初读课文时可以两人一组,一个朗读,一个仔细听,如发现对方读错的字、句子等及时纠正,然后再互换角色,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理解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读、分角色表演等,这样,就避免了朗读指导的机械性、模仿性。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应时刻牢记以人为本,做到目中有“人”,让学生在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的合作学习中共同提高。这样,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潜能得到开发,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老师们要舍的花时间,手把手的指导,让小组学习落到实处,引领孩子们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精彩。
6.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六
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为
学习群体。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快乐中收获
是我上四边形这节课的一大特色。让学生在想一想,找一找,涂一涂,折一折,分一分等
一系列教学活动中认识四边形、感受四边形,从而获得新知。
一、创设熟悉的情境因为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沟通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四边形的图形,物体,能有效的引起学生对图形的思考。所以当我用自己学校校园场景图引入新课时,学生很快就能从熟悉的主题图中找到
许多关于图形的信息,丰富了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同时也马上激起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接着让学生按照边的数量不同把四边形与其他的图形区分开来,为下面的教学起
到了很好的铺垫。创设熟悉的情境,学生很快就能接受新知。
二、重视动手操作
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后,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
什么。四边形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学生通过操作能探索究竟怎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同时又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概念。上课时出示图形,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
形,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一涂,初步感知了四边形的特征,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看
一看,指一指,说一说,然后折一折。总结归纳出四边形的特征。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四边形分类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安
排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对折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自主探索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促进学生
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方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科
7.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更多交往互动的机会。实践证明, 小组合作讨论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措施, 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也是促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综观目前的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比得到比较普遍地使用, 课堂从一言谈变成了群言谈, 但还存在以下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有的流于形式, 如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 几个学生就围在一起, 满教室嗡嗡作响的声音, 每个人都在说话, 谁也听不清谁的声音, 讨论后, 教师请他们回答, 学生张口便说自己的“高见”, 其实并不是他们组“讨论的结果”, 而且优生占据发言大权, 中差生只能是当“配角”, 学生之间往往竞争过多, 合作不够。为了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保证合作的实效性, 我们从四方面着手。
1.合理搭配合作小组成员。如何发挥每个学生个性特长与群体合作的功效,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格、成绩、能力的差异优化组合, 通常为4~6人为宜, 小组内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控噪音员各1人。选好小组长, 这样组内成员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既避免了优生以自我为中心, 又避免了学困生在合作中的“搭车”现象。
2.具体确定合作学习内容。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学习的目标。安排恰当的具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活动内容、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一般来讲, 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组织小组合作讨论。 (1) 讨论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 (2) 讨论内容应围绕教学的重点和关键; (3) 讨论的内容要有探索性和开放性。
例如, 我们在教学“乘数中间有零的简便算法”时, 对用零乘这一步, 不乘行不行?意见不统一。一方认为必须乘, 另一方认为可以不乘, 争论不休。此时, 安排学生小组讨论, 便可引导学生在分析讨论中理解知识、消化知识, 不仅统一了学生的认识, 而且使课堂生机盎然, 充满活力。
3.充分关注合作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的过程, 不仅仅是认识的过程, 更是一个交往的过程与发现问题的过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年、月、日有关知识, 我们让学生把收集到连续9年的年历, 按小组合作, 把各月份、天数填在总表中, 从表中发现每月31天的有7个月, 30天的有四个月, 二月特殊, 有28天或29天。并发现四年就出现一次29天, 电脑课件闪动, 从而得出闰年和平年的变化规律。在这个互动中, 学生人人参与, 一个也没有冷落, 经过动手实践, 自己探索、合作交流, 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4.准确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而不断变化角色。课堂上我们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参与者”等多种角色, 进行科学的调控, 以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一是掌握独立思考的时间, 出示讨论题后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的空间, 诱发学生对问题思考, 让学生做好小组合作讨论的物质和心理的准备。二是抓住合作的契机, 讨论源于教学的需要,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一般来讲,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组织小组合作讨论:在学生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在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在学生的意见分歧较大时;在揭示规律性知识时;在选择解题策略时;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
二、小组合作技能的培养
学生拥有良好的合作技能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 但学生合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却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它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地、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
1.收集的技能。一般说来, 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的难度, 有时需收集一些资料, 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 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2.表达的技能。教师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 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组内交流。讨论时, 要有次序地发言, 声音要轻, 不影响其他组学习, 要训练说完整话, 做到条理清楚, 这样既能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 又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3.倾听的技能。倾听也是一种学习, 首先, 要训练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不能插嘴打断, 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其次, 要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 边听边想边记;最后, 要对别人说的话作出思考与判断, 并反思自己的观点, 能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
4.交往的技能。教师多设计一些一个人操作不方便, 需两个人以上才能操作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8.复习课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八
现针对历史学科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依托我校“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就复习课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谈我的做法。
一、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内容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并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归纳,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结构。
我校“问题导学”复习课的模式为:问题导入,呈现目标;知识梳理,整体建构;典题引导,点拨深化;达标测试,提升能力;盘点收获,拓展延伸。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设计了如下自主学习的内容。
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导火线、开始标志、领导人、重要事件、重要文献、意义(影响);
二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时间、导火线、开始标志、领导人、重要事件、重要文献、意义(影响);
三是法国大革命的时间、导火线、开始标志、领导人、重要事件、重要文献、意义(影响);
本环节,在学生自主复习的同时还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因为复习内容具有相似性,我是以表格比较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上述三项有针对性和代表性问题的解答,回归课本,自主梳理,加深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解。
按照教师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强化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整合意识、归纳意识以及分析、比较意识。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组内互助明确答案。教师点拨后,在落实知识点时,组内还要进行一对一互查,即1、2号同学绩优生检查5、6号同学学困生,3、4号同学中等生互相检查,这可以强化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通过自查互查,学生逐步突破了重难点,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预定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打造了高效课堂。
二、合理设置合作学习问题
依据表格归纳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点(提示:性质、领导阶级、原因、结果、影响等)。
问题提出后,先给学生2分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他们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再组织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学生运用课文所提供的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反思。然后根据时间长短,请各组派代表(或者采取教师随机指定的方法),就本组所讨论的问题发言,最后全班交流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要做好学生话语范围的有序调控,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师生共同研讨中,似“剥洋葱”般地逐层显现出来。这样做也给那些不爱动脑筋或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经过合作探究、思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了旧知识,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逐渐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分享到了合作学习的喜悦。
三、分层次、按梯度设计当堂检测题
检测题的选择力求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阶梯排列,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变通性。同时,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能力得到提升。本节课我设计了三关当堂达标检测题,分别是基础知识、能力延伸和思维拓展。题型有选择、填空、材料等,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这节复习课的设计目的是,旨在有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展示反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以期实现高效率的复习效果。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团队意识为合作学习保驾护航。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团队,塑造团队精神,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本节课,把每个小组的整体学习情况作为课堂复习检查评价的目标,小组内部先进行知识梳理,自我检查,组内过关后再接受教师的抽查。我们可以感受到小组内“一帮一”热烈而有序的气氛,看到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后相互鼓励的表情。也就是说,明确具体可行的小组整体目标,能够激发小组成员积极合作的团队精神。
其次,小组长(1,2,3号即绩优生)的作用至关重要。组长不但是小组成员,还是课堂上的学习者,这就决定了教师不能把组长完全当做自己的助手,什么事情都让组长去做。因此,教师应给予小组长适当的关注,强化1、2、3号三位学生的责任。小组长学习任务不但不比别人少,反而又多了组织工作的任务。
再次,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监控、干预与指导。学生合作时,教师要在巡视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进程,并在不同时段加以提醒和激励,如起始阶段对学习要求的明确,自主学习时具体方式的提醒,合作开始时秩序的关注、异质思维的角度、总结者的角色与任务、全组的参与度等。总之,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有目标地“穿行”,适当地干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科学有效的评价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是这个小组的一个主体,每个主体努力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学习进程,如学习的努力程度,合作的如何,成绩怎样,有没有游离于小组合作学习之外等。课堂“一对一”的自查互查,如互相检查背诵、互批作业等,不但调动了优秀生帮扶待优生的积极性,还调动了待优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学生(尤其是5、6号)不仅使自己的知识更加扎实了,还为小组挣了分。这样,优化了1、2号,催化了3、4号,转化了5、6号。如此循环往复,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互帮互助、相互交流中成长,自然也就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复习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面积学业成绩的提高、学习动机的激发、责任感的增强等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总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9.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九
隆德县第四中学
张耀乾
新课程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注意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新型的地理课程。当前,我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地理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目的在于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的形式化
著名合作学习专家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的课堂听起来应该像一个蜂巢,而不应像田径场。教师首先应重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甚至课堂上常常出现较大的喧哗噪音;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增强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地理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地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时,可以引导小组合作制作地球仪,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把它当成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为合作而合作,过一会儿用一次,以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作为一堂课的主导,也就说整节课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但要看这节课的类型,一般情况,我们在一堂课上最多用一至两次小组讨论就可以了。
有时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时,走到前面浏览教案或是在学生堆里晃两晃,摆摆样,并不知道讨论的情况如何,进展到哪一步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作为一个参与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讨论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肯定优等生,同时帮助和鼓励中等生及学困生参与到合作中去,平等的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探究,完善正确的结果,在参与过程中还能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点拨,指明方向,因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都处在发展阶段,所以讨论时容易偏离方向,在不必要的问题上纠缠不清。
因此,我们说在合作性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仅要给学生架设学习的桥梁,指点学习目标,更要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听取学生的讨论意见,参与其中,适时的评价、引导,恰当的提醒。
二、提问随意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合作而合作,有时候不能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主观想象随意提问。有时候抛出的问题内容比较简单,没有多大的探讨价值,激发不起学生的讨论热情,学生讨论无实质内容而言,容易出现讨论的“一分钟热”的现象。而问题太难,外延太大,讨论往往不着边际,结果胡诌乱扯,费时低效,降低了讨论兴趣。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节中,针对“我国人口密度图”,有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怎样的?如果想让你选择自己最想居住的地方,你会选择哪里呢?”
要避免“一分钟热”现象,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在提出任务时必须对学生的认知情况有较准确的认识,提出有价值的、有一定难度而需要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的问题,简单了就不值得讨论,太难了则解决不了。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三、用时主观化
教学中,我们还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比如需要有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环节,于是教师就将学生的讨论看成是一种表演,在抛出一个明明是很有价值的问题后,只给学生一两分钟就宣布讨论结束,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来不及对问题进行思考,更何况深入的探讨,这样的合作学习往往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种教师怕“耽误”教学时间,急于进行下一环节教学的现象,使师生的共同学习匆匆忙忙走了过场。
所以,在提出问题后还应注意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给予适当的合作讨论时间,以避免在其他同学思维还未成熟时优等生已包揽讨论内容、进度的现象,给中等生学困生思考的空间,这将更有利于他们参与到讨论中去,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参与失衡化
在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中,有时候教师过于强调个别学生的发言,而忽略了调动小组中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即知识基础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成了小组的主角,甚至包办代替了一切,而学困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失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了陪衬、附庸,形成了懒于动脑、动手的习性。还有一些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容易受别人的影响,逐渐失去了主见,缺乏自我意识。个别学生显露出抵触情绪和封闭倾向,教师很难时常对其给予关注,使之感受不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无法形成合作意识,以上问题导致了参与的失衡。实际上,合作性学习是通过小组组员的合作达到每个学生参与,每个学生都获得机会的学习方式,如果只注重个别学生的回答,很容易将中等生和学困生摆在不受重视的角落,出现讨论时优等生一言堂,发言时优等生一手包的现象,这在无形当中形成了优等生的骄傲情绪,也给他们增加了心里压力,更剥夺了中等生和学困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机会。
这些情况都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表面文章遮掩了合作性学习的实效性,实际上不仅不能解决学习问题,更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搞好合作学习有几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有效沟通和相互间对讨论同一问题的共同责任等。好的合作小组,应该有共同的合作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能够相互信任、积极配合去完成共同的任务。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很重要,这个组要分得科学,分的合理。在进行讨论分组时,小组规模一般由2——6人组成,不超过6人。最常用的是4人组,为了使优差生共同发展,通常由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成绩差的学生和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组成。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分配角色,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一部分任务,每个人都是所属小组必不可少的人物,使得小组成功依赖于小组成员的个人成功。合作小组的分配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是固定分组,随机进行,节省时间;第二是自由组合,依照兴趣爱好相投,感情融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个性;第三混合编组,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性别等方面编成的正式性的合作小组。
实际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限制,许多合作小组长期不改变形式,加之班额过大,有的合作讨论失去了意义,部分学生将讨论变成了玩耍、嬉戏,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低效甚至无效化,所以在小组合作形式上也不要过于固定化。
五、形式固定化
其实,小组合作有很多种形式,可以是小组讨论的形式,小组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这一教学形式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也就是在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通过组织和指导小组成员展开讨论,从而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这其中可以人人在小组中自由发言,让全班充满争论的气氛。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也可以面对一个中心问题先由一人发言,然后由他本人请组内一个同学补充,若未完成,依次接续。还有一种形式,我把它叫做“一帮一”。因为每个学习小组的素质基本均等,在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小干部多少、智力基础能力等方面每个组做到了基本均衡,所以,每组既有优秀生也有学困生,那么如何让学困生也能在小组里占有一席之地呢?就必需有人去帮助、指点他,这个任务就落在了优秀生身上,从而形成一帮一的讨论类型。另外我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我叫它“小组长轮换型”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核心。小组学习的成败,往往与他(她)有很大关系。但我们不提倡小组长“终身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于是我们选派每个组的每个同学都担任组长。这样做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需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事实上,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不仅于此,合作性学习如何真正走进我们的学习中去,如何在学习中发挥好其功用,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还有很多,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步调,设计过程,发现问题,寻求方法,才能使合作交流真正内化为学生自觉的、主动的行为方式。
总之,要真正实施小组合作化教学,教师必须真正的改变教学观念,努力接受新的教学思想,敢于放手,勇于放手,并精心钻研教材,设计典型的小组合作化问题,对小组合作进行正确引导,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优化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真正实现合作化。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成长的田园。
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隆德县第四中学
10.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
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重要的。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从一年级就要开始抓好。从初步的常规教学,准备课开始培养学生初步合作意识。形成与班级相应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有意义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 聋校; 一年级; 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我校开展《聋校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课题研究综述,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的互助性的沟通学习,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重要的。要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从一年级就要开始抓好。我从事一年级数学教学有几个年头了,以往也开展过一些不太规范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这次学校统一要求和安排,全校所有班级都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我在一年级数学中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抓好一年级的小组合作性学习,要从初步的常规教学,准备课开始培养学生初步合作意识。形成与班级相应得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下几点是我在一年级数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浅谈:
一、培养学生初步合作意识
1.在常规教学中,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合作意识。对一些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就鼓励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并及时的加以指导。如在打扫教室卫生时,我有意识的安排3个同学打扫教室,2个同学擦桌凳,2个同学拖地板,完后共同把教室的桌凳摆放整齐。在这个看似普通的环节,就必须有合作的意识才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如果有其中一个同学不做或者偷懒,那么将影响整个打扫教室的工作。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很快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同时还帮助别的同学完成还未做完事情。这样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
2.准备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合作学习意识。刚入学的聋哑学生,他们从沟通到和别的同学相处,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他们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不同条件的环境,所掌握的手语是他们借助自己内心对事物表象的自我所创造的手势,而并非规范的手语。所以互相之间存在着沟通障碍,此时我们就要制造机会让他们从沟通开始信任和学习。我上准备课的第一组词语“大、小”时就让学生开始合作,会写的同学写完后帮助困难的同学来手拉手的练习书写词语。如此下来,学生从心里就开始互相信任,互相合作。我便在此关键时候介绍同学们,以后学习和生活中要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二、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对于的聋生来说,他们不了解什么是合作,更不知道怎样去合作,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更缺乏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逐渐形成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
1.发现学生资源,初步形成小组学习模式。一个人的组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初始的班集体建设中教师就会发现有能力的学生并培养这些学生成班级里的 管理者和领导者(即班级委员),组织好一个完整的班集体。学习中也如此,老师会发现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这样可以让这些学生作为临时的学习小组的组长,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可以组建班里的小组。我所上的是一年级(3)班的数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我们班的管聪聪、李文飞、管庆冬和李旭这4名学生很优秀,我就把班里的12个学生分成每3人一小组,由他们4人来担任组长,共4个小组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初步形成小组模式。以小组合作学习来开展班级课堂学习。
2.完善班级小组学习模式,全面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初步组建好班级小组,经过几次对学生学习的观察和了解,一个小组长要顾及两个小组成员,他的压力很大,有时顾此失彼。还没有来得及处理完小组里的学习问题。又接着有新的学习任务。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的赵才静和苏桂英也例如小组长重新分组学习小组,原来的4 组变成6组,每3人一组变成2人一组的一对一帮护模式。我引导所有小组学习外,又特别注重赵才静组和苏桂英组。这样以来,学生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能进行有效地沟通。
班上的夏慧琴、龙支浪和李锦华三位同学是很特殊的学生,夏慧琴和龙支浪除了聋哑残疾外,还有智力障碍,李锦华智力正常,但是左手手指残疾带来学习上的不方便和心理压抑。所以在小组学习或者全班学习时,只要求他们在不同层次上的学习,达到所预想的目的就可以了。比如,夏慧琴同学只要跟着其他同学比一比手势,会数数,学习时不玩就行了。其他两个也是只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很不错了。
三、课堂教学中培养小组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1.复习导入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及时完成导入复习的任务,为导入新课做好铺垫。在这个环节里,老师板书导入复习内容,小组进行合作性练习,做好复习题目。老师让学生展示练习结果,然后对此评价,导入新课。如学习“6的加法”时,用6可以分为5和1,、4和2、3和3作为复习导入,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老师以此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探究学习问题,解决新课出现的问题,得出所学习的知识结论。结合新课改的倡导,我们的新知识由学生和老师合作性的、探究性的去学习得出的,所以在新课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聋校班级里的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声动的语言装扮课堂氛围,让人觉得是很枯燥,很低沉的气氛。聋生不主动的发音说话,只用无声的手势表示,造成课堂气氛不好,师生成了各自为营的分裂状况;有的学生没有注意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玩耍。如此老师要随时提醒才把学生的心思转到老师这里。所以老师再怎样注重课堂纪律或学生再如何注意听看都显得课堂活跃性不够。新课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部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3.练习中注重学生合作性学习。学习了新课知识后,就是运用新知识的方法去做练习。在学习新课时,只有40%的学生学会,有40%的学生处于模糊状况,20%的学生没有学会。此时在练习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弥补和引导不会的学生进一步学习新课的知识点。同学之间通过合作性学习,可以提升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培养了他们相互团结进步的学风。
四、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有意义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一年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给小组确定学习任务后,大家有一个共同追求的,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小组的负责人(小组长)在整个学习进程里担负着协调者的角色,善于聆听、反馈、解决不同类型的学习成员之间的信息,处理好人际关系。然后,进行学习分工,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尊敬、互相信任、互相宽容、互相协调;大家在协作探索、协作表述中完成任务,进行交流。及时面向小组同学,甚至面向其他小组,更重要的是面向全班同学和老师做小结、汇报,适时修正自己的小结、汇报的内容。
例如我教学《加减混合计算》这一课时,要求学生明确“要进行的是两步计算:(1)先用‘---’连接前两个数,算出第一步;(2)再用得出的结果和第三个数计算”的学习目标,然后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5+3-6= 的计算方法:在5+3-6= 中,先算5+3=8,再算8-6=2.计算时,需要有小组长进行查看是否按步骤连线计算,组内计算情况如何,小组之间方法是否相同。这时就需要学生合作,通过解决问题促进小组内要建立民主协商的氛围,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教会学生合作性地去解决问题。
一年级的数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有目的的分阶段,分层次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愿意合作,自主探究。通过老师正确的指导,长期的熏陶,不断探讨,不断总结和反思。把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学生的良好学习品质、合作意识上,才能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范允龙,特殊儿童心理学[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9.[2].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3].刘娟娟.有效教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4].韩立福.有效上课[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5].赵玉池.参与式教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论文题目:浅谈聋校一年级数学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姓 名:马海刚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推荐阅读:
大班额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07-11
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分组11-27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能的小组09-03
如何培养小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学科主持人09-12
招商工作如何开展08-24
如何开展内部监管09-09
如何开展特色课堂10-26
如何开展教师论坛12-05
如何开展智慧城管工作08-16
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活动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