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情况汇报

2024-09-22

建设单位情况汇报(精选7篇)

1.建设单位情况汇报 篇一

商都嘉园安置小区C-03-02地块三标段工程

建设单位工作情况汇报

商都嘉园安置小区C-03-02地块三标段工程由河南卓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勘察,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河南建达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施工。

一、工程审批程序与责任主体产生情况:

该工程立项审批后,建设单位及时委托河南卓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和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地质勘察和施工图设计,经相关部门审批并取得有关手续后,建设单位对该工程的施工、监理进行了公开招标,分别由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南建达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中标。

二、总体评价:

在施工中,建设单位制定了较为完整、严格的管理制度,各专业人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并能与其他责任主体密切配合,在工程建设施工中能经常到工地对工程质量监督抽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了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和其他问题,能够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按有关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要求自己和其他责任主体。在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能全面履行相关合同,并能及时拨付工程款,并在工程建设各环节无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条文的情况。

三、对参建各方的评价:

郑州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对商都嘉园安置小区C-03-02地块三标段工程进行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做出了详细工程勘察报告。在工程建设阶段能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及时参与地基验槽、地基基础结构验收、主体结构验收,工程施工过程中无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行为。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对商都嘉园安置小区C-03-02地块三标段工程进行了施工图设计,在安全、适用、经济三大原则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对结构、布局、外观、使用功能等作出了详细的设计,设计内容均符合现行国家规范及强制性标准要求,设计人员能深入现场,并根据施工进度,对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等各环节进行验收,圆满完成了设计与服务任务。

河南建达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中标后组建了以程光明为总监理工程师的驻工地监理部,依据监理大纲,结合各专业工程编制了《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明确

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造价控制三大控制目标,能认真地对设计变更、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特殊工种上岗证、整改报告及形象进度报表进行审核。密切配合施工单位,坚持见证取样和旁站监理,完成了本工程的监理任务。

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同业主签订合同后,委派了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员组建工程项目管理部,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和专业化施工保障,按照企业成熟的项目管理模式,严格按照GB/T19002--ISO9002模式标准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来运作。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使质量保证体系延伸到各专业、各班组,项目质量目标通过严谨的管理予以实现。通过明确分工,密切协调与配合,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地控制。能在规范、规程要求内组织施工,质量控制资料和工程管理资料真实、齐全、及时、完整,无违反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行为。整个施工过程中,能严格履行合同。

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建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2.建设单位情况汇报 篇二

近日,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陈际瓦在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张宣东的陪同下, 到自治区建设厅听取城乡风貌改造进展情况汇报。

陈际瓦副书记对前一阶段开展城乡风貌改造所做的努力给予了肯定, 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出了部署, 明确了要求。陈际瓦副书记强调, 城乡风貌改造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资金缺口大, 目前的工作进度离既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工作任务, 各级领导要亲临一线指导工作, 到一线督促检查, 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强化工作计划的引导, 明确工作进度, 倒计时组织工程攻坚, 保证项目的落实;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因素, 抓好关键环节, 多渠道筹集资金, 组织技术力量, 加强结对帮建工作, 强化督促检查;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动员, 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的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以良好的城乡风貌喜迎百色起义80周年。

自治区建设厅厅长宋继东、副厅长韦力平在会上汇报了城乡风貌改造进展情况。

3.建设单位情况汇报 篇三

关键词:城区;征地拆迁资金;专项调查

一、拆迁资金的基本情况介绍及发现的相关问题

城区政府的征地拆迁工作任务较多,除本市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任务外,还承担了自治区项目部分项目的征地拆迁任务,因此城区收到大量的征地拆迁资金。对于征地拆迁工作的开展,城区制定了相应的流程,在资金的管理上,做到了专户存储,专账核算,财务核算管理水平近两年来有了较大的提升。但调查过程当中,仍然发现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城区拆迁资金记账方式主要是财政代理记账

目前,城区拆迁资金的记账是由财政局来代理记账,征地办和征收办只作为报账形式参与财务活动,而城区财政局财务也未参与征地拆迁工作具体业务及内部管理决策等具体事宜,未能对资金使用的合理合法性进行审核,也就未能体现会计法规定的 “财务监督”职能。

(二)拆迁公司的选择未实行公开招标,且拆迁公司存在挂靠的现象

根据我市房屋拆迁工程招标投标试行办法第九条规定:“依本办法应当进行招标的房屋拆迁项目,除房屋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10000平方米以下的项目可采用邀请招标外,其余一律实行公开招标,工作量比较大的项目,可分区招标。”通过查看,有的项目达到文件规定的公开招标标准,但均未公开招标,其结果没有充分体现市场竞争机制。通过走访个别拆迁公司,现场查看其营业执照,了解其资料存档、资金财务管理情况后,发现他们对该本拆迁公司的情况并不了解,后来他们承认只是挂靠拆迁公司的一个临时拆迁组,并不是真正的拆迁公司。

(三)合同的签订存在合同要素不完整,未严格执行合同条款——取得相关影像资料

通过对部分合同的抽查,发现存在合同要素不完整,签订日期、经办人签名、单位公章等为空白的情况。每一个时期的补偿标准是不一样的,合同缺少签订日期,存在补偿标准的争议风险,也不利于在工程结算时对补偿标准政策的选择认定,其他要素不全同样存在法律纠纷的风险。城区与拆迁公司签订的协议书中明确规定,对被拆迁房屋和大型设备及货物,乙方必须拍照或录相作为相关依据后方能拆除或搬迁,但我们在走访拆迁公司的时候,大部分都没有找到影像资料。没有影像资料,审核人员无法复核补偿标准是否属实,以后工程结算或决算也无据可查。

(四)房屋征收补偿标准现场认定监督程序不合理、不完善;测绘面积存在不真实情况;法定补偿以外的费用未见执行的具体标准

“房屋拆迁货币补偿核定表”是补偿认定的重要依据。经查看,在该表签字的人员均为拆迁公司的人员,作为付款方的业主方和征收办没有参与签字认定,并且该程序作为现在认定的重要环节,过后就很难进行复核和监督。

按规定,对于无证房屋及构筑物面积的确定,委托有资质的测绘公司出具测绘报告。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存在由项目指挥部自行测绘后交由测绘公司盖章而不是测绘公司亲自测绘而出具的报告。这样不相容的工作职责由一个部门负责很容易出现舞弊现象。

征地补偿经费的支出除了法定补偿金额以外,还有很大部分是扶持费、奖励费等法定补偿以外的支出,对于金额的认定,未见相关的集体决策或论证程序及标准,仅附申请报告或协议。

(五)资金支付审计跟踪的力量不足

个别项目是市审计局委托城区审计局跟踪审计的项目,资金支付流程中有审计人员的参与,资金支付前须经审计人员审核签字,审计监督在这些项目资金的使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一程序并未得到严格执行,存在未经审计审核支付资金的情况。而对于更多的其他征地捭资金支付流程上,审计部门则未参与监督,使得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六)征地资金通过出纳人员大额使用现金支付,不相容职务未相分离

征地拆迁资金的大部分开支不是直接打到收款人本人的银行账户,而是由征地办的出纳人员作为征地办资金支付的中间环节。通过此方式支出的资金有征地办工作经费,有支付给农民的补偿资金,单笔金额最高几十万元。如此大金额现金开支,不符合现金使用管理相关规定,且存在较大的资金风险。支付凭证后仅附领款人个人签名,没有其他佐证,支出依据不全。另外,该出纳人員又作为业务的经办人,补偿金额也由他们负责洽谈,又直接负责支付资金,不相容职务未相分离。

二、对存在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将具体会计核算职能下放到征地办征收办,加大财务监督力度

征地办,征收办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应设置独立的会计部门或专职的会计人员,征地办,征收办的单位负责人应对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承担责任。但代理记账弱化了征地办、征收办的财务管理意识,也导致财务核算与业务跟踪的脱节。建议将具体会计核算工作下放到征地办征收办,使财务人员更好地履行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参与重大合同审议,重大决策。

(二)完善拆迁公司的选择程序

拆迁公司的选择是拆迁工作的重要环节,建议按照政府有关文件的规定,达到公开招标的应当公开招标,公开公平公正地择优选择拆迁公司,以便进一步规范拆迁的管理,降低拆迁的成本。

(三)规范合同管理,明确各方责任,严格执行合同条款

对于合同要素不完整的情况,建议进一步规范合同的管理,在合同中明确各方责任,完善对拆迁公司、测绘公司等相关方的监督约束条款。影像资料应为拆迁调查认定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资料,建议完善拆迁档案的管理,特别是影像资料,应作为必备资料。

(四)建立健全征地拆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征地拆迁资金与其他资金相比有其特殊性,建立健全具体详细的管理办法,以使得资金使用管理及监督有章可循,各岗位各部门职责明确,完善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征地补偿中法定以外的奖励费扶持费等补偿,建议制订金额论证制度及集体决策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偿标准。在房屋征收拆迁补偿的现场复核认定程序上,建议业主方、征收办以及跟踪审计加强对现场的复核认定,定期或不定期对拆迁补偿程序执行的真实性进行检查或抽查,加强对拆迁公司的监督。

(五)跟踪审计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建议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监察等监督力度

征地拆迁资金不仅量大,且使用管理方面没有成熟的制度规定可供借鉴,因此加强监督力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城区审计局基于市审计局的委托目前个别征收项目跟踪审计,并在监督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显著。对于征地补偿资金和其他征收资金未参与审计跟踪。由于征地拆迁资金不属于城区本级财政性资金,且城区审计局人员编制少力量有限,难以承担更大的工作量。建议由市级的财政、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征地拆迁资金的监督力度,并将跟踪审计这一做法在全市推广。

(六)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资金支付流程,减少中间环节,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4.建设运行情况汇报 篇四

建设运行情况汇报

省住建厅考核组:

首先,欢迎省住建厅考核组各位领导莅临安阳市塘沟垃圾综合处理场检查指导工作!

按照省住建厅《关于开展2011年度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运营管理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省住建厅和安阳市委市政府、市行政执法局的大力支持下,我站结合安阳市塘沟垃圾综合处理场实际情况,认真完善场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作业管理,积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为提升城市品位,服务经济建设,打造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现将安阳市塘沟垃圾综合处理场建设运行情况汇报如

下:

一、基本情况

安阳市塘沟垃圾综合处理场位于安阳市龙安区马投涧乡齐村西侧,距市中心15公里,占地349.41亩,设计容量2378500立方米,处理方式为卫生填埋,日处理生活垃圾900吨,使用年限10年。该场于2001年3月开始建设,2004年元月,通过安阳市工程质量监督、环保部门的验收,被评为安阳市优良工程。2004年10月投入运行,截止目前已填埋处理生活垃圾155万吨。

二、项目建设情况

根据国家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技术规范》和《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安阳市环境卫生规划》,该场严格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实地现场勘察论证,场址建设符合CJJ17-1998《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中有关选址方面的规定。

该场项目可研和初步设计由北京市政设计研究总院编制,项目环评由安阳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项目地质勘察报告由安阳市豫北水利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施工图设计由安阳市建筑设计院设计,设计、建设审批手续完备。

该场建设主要内容有:垃圾填埋区防渗工程、垃圾渗沥液导排工程、服务监测工程、场区道路等。场区防渗工程,按照工程初步设计、环评和施工设计的要求建设,填埋区场底及边坡全部铺设了2毫米厚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膜和工程无纺布,并根据地形走向在防渗膜下铺设了地下水导流系统,做到了垃圾渗沥液和地下水双导流,有效地避免了地下水受污染,防渗工程建设达到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的要求;垃圾渗沥液导排系统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设计组织施工建设,通过场底、边坡整形,使垃圾填埋区场底自南向北形成1%-2%地坡地,在场底铺设了300毫米的卵石构成了导流层,中间铺设了长为1250米,直径315毫米的高密度聚乙烯导流管,形成了系统、完整、规范的垃圾渗沥液导排系统;地下水监测在填埋区上游、中游两侧、下游布置了5眼地下水监测井,定期全方位监测,密切关注地下水和场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每年委托市环保监测部门对场区大气进行定期监测。该场按照部颁标准配置了垃圾压实机、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自卸卡车完成取土、运土、摊铺土、碾压等作业,同时还配置了生产辅助设备洒水车、吊车、消毒车,保证了全场垃圾填埋作业的顺利进行。

三、垃圾处理运行情况

该场功能分区齐全,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区、垃圾渗沥液处理区、行政办公服务区等。全场配有干部职工45人。其中场长1人、书记1人、副场长1人、场地工13人、机械车辆驾驶人员12人、计量、化验、门卫等人员17人。年工作经费336万元。

垃圾场运行以来,严格按照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等规范、标准要求,制定了《岗位职责》、《垃圾填埋操作规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垃圾场检查考核标准及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按照分层、分区域填埋的原则,组织垃圾填埋作业,垃圾运入填埋区指定的作业面后摊平、压实,垃圾填埋作业规范、科学,达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要求。

场区消杀和污染物控制达标,配备有消毒车辆、消毒器和专职消杀员,每年4月1日—10月31日为消杀时段,对场区、办公区、调节池等5万多平方米的场区面积实行一日两消杀,定期投放鼠药,定期现场检查,随时调整消杀方案,有效地降低了蚊蝇密度。

填埋区周围设置有3.5米高的防飞散网,有效地控制了垃圾漂浮物的飞扬,大大降低了白色污染。

垃圾场内建有良好的雨水导排管和垃圾渗沥液导流收集及处理系统,渗沥液收集后进行集中处理。

场内建有计量、上下水、污水处理、电源、通讯等设施,并建有监测井,能够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垃圾处理场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每季度由安阳市疾控部门对地下水进行一次水质检测,地下水水质经检测符合饮用水标准。

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在垃圾场安装了避雷针,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和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培训,加强消防工作,配备消防器材,在场区设置了指引、限速、防火、防电等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场区垃圾填埋作业安全。每日填埋生产作业量由地磅测量、微机记录进场车辆数量及垃圾量,保证了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为打造安阳市现代化城市垃圾处理系统,促进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步入了无害化的轨道。

四、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1、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

①、基本情况

该场垃圾填埋气项目位于塘沟垃圾综合处理场内,占地4亩,由上海百川畅银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建设运营,总投资2860万元(人民币)。该项目选用5台500KW发电机组并网

发电,其中:一期为2台。填埋气发电项目一期投产后,通过在垃圾填埋区域内铺设沼气收集管网,收集填埋场产生的垃圾填埋气用于发电。

②、运行情况

2011年5月,项目进行空载试机,5月29日,实现并网发电。7月5日,举行剪彩并网发电仪式。7月7日,2台机组开始运行。截止目前完成发电量共计178.948万度。

2、垃圾渗沥液处理项目

①、基本情况

该项目位于场区三号坝北侧,占地面积5.85亩,投资概算2449万元,日处理规模为200吨,处理工艺为;垃圾渗沥液预处理—膜生化反应—反渗透系统处理,使垃圾渗沥液经处理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后进行排放。

②、建设情况

项目可研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由天津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编制。整体工程已于2011年8月竣工。主要建设内容为:垃圾渗沥液调节池、污水处理车间和厌氧罐、反硝化罐、硝化罐等建筑物、构筑物。

③、运行情况

试运行之前,设备供应方对我场渗沥液处理项目配置的18名各岗工作人员进行了两次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同时我市组织渗沥液处理部分工作人员到郑州进行为期5天系统的培训学习。

2011年8月,现场设备调试工作全部展开,活性污泥培养效果良好,污泥成活率高,外观形体佳。通过实验发现其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好,BOD、COD、氨氮等数据显示均符合进入下一阶段的膜处理系统。2011年10月下旬,项目正式投入试运行,目前正在申请项目环保验收工作。

作为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塘沟垃圾综合处理场为有效解决安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该场垃圾填埋气项目和渗沥液处理项目投入运行后,必将促进全场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进一步改善场区周边环境。下一步,我们将在省住建厅的大力支持下,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水平,为实现安阳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5.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篇五

XX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汇报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

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

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

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

(2006年4月23日)

各位领导:

今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的各位领导和专家来我县评估指导沼气国债项目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XX县四大班子和20万人民,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真诚的欢迎和感谢。下面,我就我县基本情况、沼气建设情况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们XX县是甘肃中部20个干旱贫困县之一,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库区移民重点安置县。全县辖17个乡镇,149个村(居),总人口20.33万人,总农户3.6万多户,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总耕地56万亩,其中山旱地占70.5。年平均降雨量在26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根据地理和自然条件可划分为川塬区和东西山区两大块:东西山区11个乡(镇),自然条件严酷,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川塬区6个镇条件相对优越,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但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和库区移民遗留问题突出。

二、农村沼气建设情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我们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为契机,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创新模式,狠抓落实,促使全县农村能源建设步入了一片全新的天地,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底,完成国家投资378万元,建成“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户3150户。

1、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确保项目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县上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近两年全县重点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县四大家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按月抓进度,全力抓落实。去年,县上把县能源办由原来的二级单位调整为县政府主管能源工作的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充实和规范了工作职能。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村检查督导,及时解决沼气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指定包村领导和干部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动员、进度管理和质量监督。县政府与项目乡镇、项目乡镇与项目村、项目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书,县能源办与工程技术人员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两个层面上明确了职责,落实了任务。县能源办采取领导干部包乡镇,一般干部包村、包池的办法,长期驻守项目村,进行技术指导。州、县人大代表先后三次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项目实施期间,国家农业部、省农村能源办等单位领导先后多次深入到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场视察指导,有力地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广泛宣传,深入动员,营造大搞沼气建设的浓厚氛围。在项目实施之初,因历史的原因,部分群众怀疑沼气的综合效益,不愿搞这一项目。县能源部门和乡村干部挨门逐户进行思想发动,还利用广播电视、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法宣传,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由要我建到我要建、抢着建得思想转变。省广电局离休老干部王达专程到刘家峡镇红柳台村个人捐资1.9万元,住到农户家里,亲眼看着建成了高标准“一池三改”示范户8户,激发了全村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热情;太极、西河等乡镇的群众不等县上安排,自筹资金自发建成沼气池140座,现已全部产气使用。后来我们重点宣传沼气安全使用和综合利用知识,使建池户家喻户晓,非建池户普遍知晓,广大农民建设生态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综合利用沼气、发展庭院经济、清洁家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积极探索生态能源新模式。紧紧抓住群众眼见为实,注重实效的心理特点,典型引路,辐射带动农村生态能源模式建设。一是抓示范。县上筹资20万元,在四个村高标准修建“一池三改”、“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示范户40个。二是树典型。在各项目点选择建池积极性高的农户先行试点,技术人员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三是促推广。组织村社干部、农村党员、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有典型户现身说法,介绍经验,算收入、比效益,激励、引导和调动群众建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上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到北京学习引进秸秆发酵新技术,购进揉搓粉碎机、铡草机等机械设备,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沼气发酵原料不足的问题。还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取经”,并结合我县实际,探索农村沼气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一池三改”农村沼气项目为纽带,带动养殖、促进林果业和蔬菜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能源模式。在蔬菜产区,形成了沼气、厕所、暖圈与蔬菜温室有机连接的模式;在花椒、果品产区,形成了沼气池、厕所、暖圈与果园连为一体的“猪—沼—果”模式;在蔬菜果品综合产区,形成了沼气池与厕所、暖圈、水窖、果园(蔬菜温室)相配套的“五配套”模式。通过这些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日常生活用能,更为重要的是拓展了“三沼”综合利用的空间和方式,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

4、建管并重,优化服务,建立沼气建设长效管护机制。为避免“重建轻管”和“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的发生,我们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作为沼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全力推行社会化、自主性、物业化管理。一是抓培训。从项目村选拔1—2名热心沼气建设的青年,参加全省沼气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培训沼气池维修技术人员40名,为后续服务提供了技术力量。包村技术干部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训5—8户,指导他们熟练掌握日常管护要领,帮助进行“三沼”综合利用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二是抓服务。县上给县能源办配备农村沼气后续服务车一辆,巡回各项目点开展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户定期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了产气不足、零配件损坏、有安全隐患等问题,做到了“小问题不出社、大问题不出村”,使群众明明白白建池,放放心心用气。三是抓网络。建成了县农村能源服务部和2个农村沼气服务站,配备各种沼气零配件,常年为项目户开展有偿服务。成立县农村能源协会,动员项目户自愿入会,适当交纳会费,享受全年免费维修和技术咨询服务。已在4个镇成立分会,设立18处沼气维修管护服务点,聘用村级沼气管护员24人,从日常管理、维护检修、技术培训到“三沼”利用实行一条龙服务。县协会有《章程》、《沼气服务管理办法》、《沼气管护员工作职责》、《乡镇分会工作职责》等制度,明确了县协会与各乡镇分会、会员、管护员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沼气管护的长效机制。

三、农村沼气建设取得的成效

沼气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问题,而且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人居环境,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农村沼气,不仅带动养殖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而且从多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建一座10立方米的沼气池,年节省燃煤0.7吨,节电100多度,合计节省的开支400元,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又可大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可增收节支800元,合计增收节支达1200元。全县3150座沼气池年可增收节支378万元。

2、改善了生态环境。农村沼气建设促进了农村秸杆、畜粪等生物能源转化,大幅度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业污染,改善作物品质。同时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而破坏植被的问题。一座沼气池相当于当年造林3亩,3150座沼气池相当于年造林9050亩,生态效益非常显著。

3、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农村沼气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把沼气池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对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死寄生虫和绝大部分有害病菌,基本达到粪便无害化标准,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了农民的身体健康。沼气的使用还改变了传统的做饭方式,把农村妇女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其它农村经营活动。

四、农村沼气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经过近几年的农村沼气建设,经济条件好、生活相对富裕的大部分村社和农户已经完成了“一池三改”,今后实施的对象主要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东西山区,而且多为贫困户、特困户。从我县近几年实施“一池三改”的情况看,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完成“一池三改”需投资3500元,其中沼气池需投资1600元,完成“三改”需投资1900元,这里面国家仅补助1200元,需群众自筹资金2300元。由于群众生活困难,无力筹集自筹资金,请求国家提高对贫困农户的补助标准,为每户补助2000—2500元。

2、我县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群众具有发展养殖业的优良传统,非常适合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建设,而且通过近几年的实施,广大群众从中得到了实惠,建设“一池三改”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为此,请求国家继续加大对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力度,扩大“一池三改”覆盖面,力争80的农户用上沼气。

3、从近几年农村沼气发展的情况看,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普及滞后,后续服务缺乏长期有效的措施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建设的效益。为此,建议国家加大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加强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按规模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配置必须的服务设备,确保项目能够长久的发挥效益。

6.重点镇建设情况汇报 篇六

县溪镇是我县老县城,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区域,位于通道县北部,素有“通道北大门”之称,通道转兵会址——恭城书院所在地,枝柳铁路、209国道、县洪公路交汇于此,渠水河贯穿全境,地理和交通条件得天独厚,是我县的工业重镇,红色旅游镇,湖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1997年元月,原地阳坪乡并入县溪镇,全镇总面积166平方公里,下辖21个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2.6万人,侗民族人口占总人口68%以上。镇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1.2万人。2006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第二轮重点建设镇,现将这五年来的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会经济方面

2006年至2010年5年,各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5亿元、2.87亿元、3.48亿元、4.01亿元,同比增长11.6%、14.8%、21.2%、15.2%,其中农业总产值分别完成了3512万元、4028万元、5013万元、5526万元,同比增长16.7%、14.6%、24.5%、10.2%,工业总产值分别完成2.01亿元、2.28亿元、2.75亿元、3.15亿元,同比增长9.8%、13.4%、20.6%、14.5%,第三产业总产值分别完成1501万元、1713万元、2212万元、2933万元,同比增长25.1%、14.1%、29.1%、32.6%,二、城镇规划方面

为了正确指导县溪镇的建设和发展,合理地规范县溪镇的建设行为,满足县溪镇健康持续的发展建设要求,由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县溪镇总体规划》对县溪镇未来20年的建设做了详细的规划。

1、2009年1月,县溪镇政府委托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县溪镇镇进行总体规划编制。

2、2009年9月1日镇政府接到规划单位的规划蓝本;次日上午马上召开党委政府会研究规划的具体情况,提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意见、建议,下午召集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镇区相关村(居)书记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介绍规划的具体情况以及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3、2010年3月29日,政府再次召集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镇区村书记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研究规划的问题,要求大家再多提提有用的建议,为规划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该规划的通过创造了通道县建制镇总体规划的先河,为今后乡镇规划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为县溪镇今后20年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和法律保障。该规划把我镇定位为通道县的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红色旅游重镇,为我县做好两篇文章的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今后我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4、3月29日,县溪镇人大主席团召集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征求对该镇小城镇建设规划的意见。县人大副主任李时学,县人大、统战指挥部成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镇政府有关小城镇总体规划纲要和工业发展区、行政商住区、红色旅游景点区、铁路贮运区四大功能板块筹建情况说明,并就规划方案的科学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代表们建议小城镇要高起点规划,要考虑好与靖州、黎平的接轨,接受靖州、黎平的辐射;红色旅游景点区的建设要充分利用恭城书院这个品牌进行整体考虑,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小城镇建设既要重视硬件建设,也要考虑软件即群众的素质提升的问题等等。代表们还就如何

推进旧镇改造、推进商贸三产发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5、在4月20日县溪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全票顺利通过了《县溪镇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规划》)。县人大副主任李时学参加了会议并针对规划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意见和建议。

四、城镇建设方面

1、道路建设:镇辖区路网基本建成,道路硬化率达到90%,形成了以正街、火车站路为主干道以市场路、志诚路、老街为次干道的路网体系,紧抓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县溪镇红色旅游的机遇,将对现有道路进行拓宽改造。

2、给水排水:镇区实现统一供水,供水普及率达到95%,合格的水压、水量、水质保证了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的有效开展;排水系统畅通且运转正常,无大面积积水情况发生。

3、电力电信:截至2010年全镇各村均实现通电、通邮、通电话,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95%,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0%。

4、燃气:镇辖区有标准液化气站2家,60%的居民均以燃气为主要燃料。

5、房屋建设:镇区建有影院小区和农行小区两个标准住宅小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农行小区双坡披檐构造是典型的侗族建筑风格。

6、园林绿化:县溪镇做为一个山区小城镇四面环山,渠水河穿城而过,山清水秀,城区绿化率达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5平方米。

7、空间特色:抓亮化工程,投入10万元对损坏了的街道路灯进行更新维修,亮化了城镇环境,8、环保环卫:县溪镇垃圾处理场位于恭江村6组龙尾巴壕,面积约为10亩,垃圾采用焚烧、填埋方式进行处理,现有堆存量约为2500吨,县溪镇城区日产生垃圾近5吨,垃圾场还可以服务28年。垃圾处理场周围环境状况为:东靠山坎,南靠水田坎,西靠山坎,北靠进屯里村分道。镇区汽车站建有垃圾中转站1座,容量为10立方米;镇区设置垃圾池7个,每个垃圾池容量为5立方米;街道两旁设有果皮箱50余个,此外给每个临街店面发放了垃圾桶,为300余个;垃圾一天两运。

9、防灾减灾:,投入2.5万元更换了年久失修的消防栓,并配备了800米的消防水带,四、城镇管理

县溪镇党委政府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做好“两篇文章”开发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加强队伍建设,严格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有作为的高素质城管执法队伍,集中整治城区马路市场的“六乱”现象,规范城区主干道车辆停放秩序,彻底改变县溪城区脏乱差现象,给市民创造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干净卫生的人居环境。

(一)城管中队职责:根据建设部《城建监察》规定:

1、实施城市规划方面的监察;

2、实施城市市政工程 设施方面的监察;

3、实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方面的监察;

4、实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方面的监察;

5、城区交通秩序的管理;

6、城区环保、水域污染环境等方面的执法;

7、人民政府委托的其他事项。

(二)环卫工作:城区(包括河西主干道、书院路等近3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任务,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建立门前三包落实制度,加大防尘降尘力度,切实改变城市环境卫生。

(三)岗位设置。

1、城管中队:中队长:杨绍平;副中队长:莫进伟(抓业务)、张碧宏(抓市政设施)、龙章健(抓城区环卫工作)

2、中队上班实行两班制,城管队员和协管员组合上班,严格按规章制度管理

3、环卫分段包干清扫保洁,即河西、大桥—新华书店、新华书店—城管岗亭、城管岗亭—火车站。

7.建设单位情况汇报 篇七

2009年4月10号, 四川省政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四川省行业协会座谈会。在全省100余个行业协会中, 有包括四川省皮革行业协会在内的20个行业协会应邀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黄小祥副省长、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省工商局、省统计局等单位的相关负责同志。

座谈会的主要内容是:省政府相关部门调查了解金融危机对全省重点行业生产与发展的影响, 各行业应对当前危机的新思路、新举措;在灾后重建加快发展上, 各行各业对政府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有哪些意见与建议;各行业在调整、转型、升级、发展工作中, 要求政府在支持产业发展上有哪些措施与建议。四川省皮革行业协会是被指定发言的7个行业协会之一, 理事长李开华在汇报发言中, 首先代表行业对省政府领导历来关心和支持四川皮革工业发展表述感谢。并根据会议的要求, 结合行业实际重点汇报了三方面的情况:一是当前危机影响, 行业发展处于低谷。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日趋扩大, 外贸市场需求放缓, 出口受阻, 内需市场竞争激烈, 使全国皮革行业处于历史发展低谷。四川皮革行业的情况更为特殊, 不但承担着全国皮革行业共同性的巨大压力, 还面临着全国性猪皮供应紧缺造成的猪皮成倍涨价和“5.12”汶川大地震的巨大影响;二是行业自救, 苦练内功。在行业“洗牌”过程中被淘汰的并不一定是小企业, 只有积极调整转型、上档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葆有活力。省内皮革行业中在应对当前危机做得好的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应对危机的主要方式有:走出去, 加强调研, 了解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努力降低生产成本。调整产品方案, 扩大内销比例。加强内销渠道建设, 扩大市场销售。引进人才, 加强科研与设计, 开发新产品以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极大多数省内皮革企业找到了化解危机和持续发展的“抓手”;三是请求省政府采取“应急”措施给以拯救:1.落实2008年已经上报省政府关于帮助皮革优势产业渡过难关的有关政策措施。2.给予“5.12”特大地震灾区的皮革受灾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3.给予全省重点皮革企业调整转型、上档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黄小祥副省长在听取完协会的发言后做了重要讲话, 从宏观上概括了全省的经济形势, 同时阐述了协会在国民经济中的性质和地位。他肯定了协会在联接政府与企业, 促进行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并要求各行业协会还要在全省各行各业中加强自律发展, 提高服务水平, 在促进我省产业发展中更加有所作为。同时表态要把代表们的发言做成专题报给省政府, 给予解决、答复, 并与相关协会及时沟通。

上一篇:常见中国式英语及纠正下一篇:银行招聘面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