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说明

2024-07-08

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说明(12篇)

1.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说明 篇一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开始重新考虑,并由此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持别是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住宅条件的改善,“室内设计”已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普通百姓参与设计或自己动手布置家居已形成风气,这就给广大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设计师, 不但要从专业的高度为广大群众设计出优美的环境, 同时还肩负着对普通百姓进行引导和教育的任务。可见,设计是一种计划,是一种组织程序或一种思维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某种计划、组织和思维活动、将可以利用的各种类型的元素、符号及形态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空间场所,获得一组组来源广泛、取之不尽和变化无常的视觉形态,如把握得当,并应用自如,是不可多得的有效方法,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而联想、引申、思考、提升等构成了设计思维的核心内容。以物达意,以物睹情,以物造型又是设计升华之形式体现。针对本方案业主的特点,我采用简约明朗的线条,将空间进行了合理的分隔。面对都市生活,一处能让心灵沉淀的生活空间,是本房业主心中的一份渴望,也是我在该方案中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关于居住空间的构造和安排,应该通过空间的数量和类型来了解空间的构造,并通过空间之间的联系来了解空间的安排,并按照住宅活动的内容来给生活空间分类,再通过这种分类来划分居住空间。居住空间的构造有个一体化的的计划,这个空间计划始于空间和构造的分析结果,并在同类活动中进行必要的装备和连接。所以居住空间可以划分为公共空间,私人空间和服务空间。当这些空间被有机地连接后,有效的活动也就得以保障,如果空间被过度重复,生活效率也就降低了。考虑到建筑方向,建筑尺寸和空间功能,各部分空间都应以入口为中心来安排,因此,空间的结构和安排的划分风格成为了空间计划的基础。

1简约风格

是近来尤较流行的一种风格,追求时尚与潮流,非常注重居室空间的布局与使用功能的结合。室内布置整体设计就两个字概括简约。不要繁琐的装饰,不要附加物,只要能表达出意图即可材料多为磨砂玻璃和不锈钢等。这样的室内崇尚少即是多,装饰少,功能多,十分符合现代人渴求简单生活的心理。因而很受那些追求时尚又不希望受约束的青年人所喜爱。

2 介绍我的设计思想

本方案为三室两厅的居室设计,业主为一对年轻夫妇,妻子是音乐教师,丈夫是工程设计师,还有一个十三来岁的女儿。针对上班族的业主,设计师采用简约明朗的线条,将空间进行了合理的分隔。面对扰嚷的都市生活,一处能让心灵沉淀的生活空间,是本房业主心中的一份渴望,也是本设计在该方案中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因此,开放式的大厅设计给人以通透之感,避免视觉给人带来的压迫感,可缓解业主工作一天的疲惫。

没有夸张,不显浮华,通过过于干干净净的设计手法,将业主的工作空间巧妙地融入到生活空间中,符合实际的工作需求,使男主人可以在家中随时随地捕捉设计灵感,并将其附注于之纸上。

朴素无华的材料,几何线条的运用,以及自然的穿插,使生活空间可以贴近自然的三个元素,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点采用陶瓷系列中的“田园牧歌”,以大自然的手笔变化的光彩丰富的色彩,描绘出回归自然的乡间田园诗篇,突显生命的渴望与追求。

3 国内外设计趋势

3.1 室内设计总趋势

环境艺术设计,包括了城规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广场设计、雕塑与壁画等环境艺术品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所进行的理想的内容环境设计,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以至于迅速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十分实用的新兴边缘科学。

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从构成世界之三大要素的自然、人与社会这三个座标体系出发,现代设计已从产品设计拓展到环境设计,由生存意识进展到环境意识,正如加拿大建筑阿瑟、埃利克森所说的:“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美国建筑师们认为:八十年代的重要发展并不是这个主义或者那个运动,而是对环境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普遍认同。现在我将现代室内设计大致归纳为七个新趋势:

3.1.1 回归自然化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和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流派由此兴起,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在住宅中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不断在“回归自然”上下功夫,创造新的肌理效果,运用具象的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

3.1.2 整体艺术化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要求室内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统一整体之美。室内环境设计是整体艺术,它应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许多成功的室内设计实例都是艺术上强调整体统一的作品。

3.1.3 高度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设计中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

3.1.4 高度民族化

只强调高度现代化,人们虽然提高了生活质量,却又感到失去了传统、失去了过去。因此,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是既讲现代化,又讲传统。我们在日本考察时,看到许多新的环境设计反映了日本设计人员致力于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结合的设计体现。日本各地的大、小餐厅、菜室及商店装饰食器均进行了配套设计,人们即使在很小的餐馆用餐,也同样感受到设计者的精心安排。因此,“处处环境美,处处有设计”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1.5 个性化

大工业化生产给社会留下了千篇 一律的同一化问题。相同楼房,相同房间,相同的室内设备。为了打破同一化,人们追求个性化。一种设计手法是把自然引进室内,室内外通透或连成一片。另一种设计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以此来打破水平垂直线求得变化。还可以利用色彩、图画、图案,利用玻璃镜面的反射来扩展空间等等,打破千人一面的冷漠感,通过精心设计,给每个家庭居室以个性化的特性。

3.1.6 高技术高情感化

最近,国际上工艺先进国家的室内设计正在向高技术、高情感方向发展,这两者相结合,既重视科技,又强调人情味,在艺术风格上追求频繁变化,新手法,新理论层出不穷,呈现五彩缤纷,不断探索创新的局面。

3.2 以人为本的家居理念

居住空间的公共空间指起居室,餐厅和入口,就像一个包含全体家庭成员的社会空间。它是通过主要通道和美学的协调性去安排空间位置,设施以及家具的。居住空间的服务空间是进行家务劳动的地方,如厨房,仓库,洗刷间和烘干室。由于居住空间的风格和意识的变化,这样的空间正在减少,而交际空间和私人空间正在日益增加。

2.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说明 篇二

1 排水系统的选择

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都建有城市污水外理厂, 生活污水在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前按地方主管部门的要求均需设化粪池简单处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版) (以下称“规范”) 第4.1.2条规定当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时, 其粪便污水宜与生活废水分流。笔者所设计的建筑物的排水系统采用的都是分流制, 生活废水在化粪池后与粪便污水合并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从提高建筑物的卫生标准来讲, 这种做法是合理的, 污、废水分流还可以减小化粪池的容积, 有利于厌氧菌腐化发酵分解有机物, 提高化粪池的污水处理效果。由于城市 (尤其是居住小区) 的快速发展,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要求, 污水处理构筑物处于超负荷的运转, 为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也应设置化粪池。在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 其室内排水系统是采用污水、废水分流还是采用污水、废水合流, 应根据所在城市室外排水制度、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要求来确定。

2 排水管道布置和敷设

在建筑设计时, 笔者建议卫生间楼板降低40~50cm, 上设水泥焦渣垫层, 原地面标高不变, 排水支管直接埋设在垫层内。这样就可以避免排水支管穿楼板, 减少了渗漏的可能。在结构施工期间, 由于穿楼板管道预留洞较少, 也容易做到留洞位置准, 同时这也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好作法, 可以实现“本层的故障应在本层解决, 避免上下左右干扰”的设计观念, 减少了用户在生活中的相互干扰, 再者, 装修时也省去了吊顶及管道防结露。

对商住楼建筑, 如裙楼部分作为架空层、商场或商铺的情况, 商住楼的住宅排水立管必须在架空层进行汇总, 以不影响底层的使用功能。汇总后的出户管不应少于二根, 宜控制在4根左右。排水横干管的管径采用DNl50为宜。在实际工程中发现有的设计将一栋楼的排水立管均汇到一根排水横干管上出户, 若发生管道堵塞或破裂将影响整栋楼的用户, 是不安全的。另外出户管过多时, 在地下室外墙上所预留的防水套管 (设地下车库的住宅楼) 及室外的检查井均增多, 给施工及室外环境带来不利。

住宅内排水管道在使用过程的复杂性, 排水管道内有固体废物的存在, 影响排水的通畅, 使与排水立管底部连接的卫生器具有溢水的可能, 此现象在实际工程中也有发生。因此, 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不接到排水立管上为好, 应单独排出。

3 通气管

建筑标准要求较高的多层住宅和公共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高层建筑的生活污水立管宜设置专用通气立管。“规范”第4.4.条表4.4.11-1、表4.4.11-2给出了生活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 对流量超过表中的规定值, 应设专用通气立管。在广州市及深圳市, 排水立管设在建筑外墙上, 立管的布置不受管井大小限制, 一般多采用设专用通气立管, 排水立管每隔二层与专用通气立管以H管连接。在工程回访中发现, 不设专用通气立管的住宅, 最下面一层卫生间的大便器内有翻气泡的现象发生, 住户对此投诉的较多。设专用通气立管的住宅, 基本上无此现象发生。由于污水立管的水流流速大, 污水排出管的水流流速小, 在立管底部管道内产生正压区, 这个正压区使靠近立管底部的卫生器具内的水封易受破坏, 卫生器具内发生翻气泡。专用通气立管的设置可平衡排水立管内的气流, 减少正压区的正压值, 使其不足以对卫生器具内的水封形成威胁。

4 屋面雨水及阳台雨水排放

屋面雨水立管内的压力分布是由负压到正压的一个变换过程, 将阳台雨水地漏接到屋面雨水立管上部负压区, 将通过地漏吸人大量的空气, 影响雨水立管的水量;阳台雨水应设专用的立管由无水封地漏来收集, 而不应接到屋面雨水立管上。将阳台雨水地漏接到屋面雨水立管下部正压区, 则有返水倒灌的可能, 在实际工程中发生的频率是很高的。屋面雨水与阳台雨水各自分开是必要的, 不能因为在建筑立面上增多了几根雨水立管而将其合并。阳台雨水应排到室外雨水检查井中, 而不应排到污水检查井中。有的工程为了解决住户将厨房洗涤盆移到服务阳台并将洗涤污水排到阳台地漏内的问题, 将阳台雨水立管排到污水检查中, 这种做法是不安全的。对于起居室及卧室的阳台是不存在有污水的排入, 阳台雨水地漏是无水封的, 即使采用有水封的地漏, 水封由于长时间得不到补充, 会逐渐蒸发掉, 污水系统内的废气就会跑到起居室内, 污染环境。

5 空调冷凝水排放

近几年, 空调逐渐进入千家万户, 空调冷凝水无组织排放污染建筑物外墙, 已是影响生活区美观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给排水设计时应考虑空调冷凝水的有组织排放。具体做法可在预留空调外机位置旁设置冷凝水排水管, 排水立管选用PVC-U排水管de40, 在每层空调机高度预留排水三通, 便于空调机排水软管直接接入。

6 管材及地漏

管材的选择是经济技术的比较过程, 技术上应从压力、温度、使用环境、安装方法等方面进行考虑, 同时结合业主的要求和住宅的档次, 进行经济技术综合考虑后确定。目前UPVC排水塑料管已在住宅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取得了成功经验, 但也存在缺点及不足。最大的问题是噪声远大于铸铁管, 管壁隔音效果较差, 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为解决噪声问题, 在UPVC管内壁增加了凸起的螺旋型导流线, 使水流条件得到改善, 有效的降低了噪声, 即目前市场上的UPVC螺旋管。为解决管壁隔音效果较差的问题, 又开发了UPVC芯层发泡管 (PSP管) , 不仅具有传统UPVC实壁管的优点, 还具有高抗冲击、隔音、阻燃、绝缘、热稳定性好的特性。排水管道设于室内时, 应优先选用螺旋管、芯层发泡管或离心铸造排水铸铁管。在实际工程中, 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选择。

地漏的功能就是排除地面的积水, 在住宅建筑中, 地漏主要设在卫生间, 厨房可不设置。这是由于在厨房中, 地面不可能形成积水, 只有少量的溅水, 用抹布即可保持地面的干净。规范规定地漏的水封深度不得小于50mm, 是依据排水管道系统内压力的波动值和水封蒸发等因素确定的。水封的深度越高, 越有利于防止因管道内压力的波动对其的破坏。

7 结束语

设计人员必须以整体设计的观念和方法, 综合考虑厨房、卫生间给排水管道和设备的安装等。正确的选择系统的形式、卫生设备、合适的管材及附件, 满足人们对居室内环境的要求。

摘要:根据工程设计经验结合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版) , 以及《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2003版) , 阐述了住宅建筑设计中排水系统的选择, 排水管道的敷设要求, 设备、管材选用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住宅,建筑排水,设计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版)

[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2003版)

[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2003版)

3.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说明 篇三

摘要:生态理念对现阶段的建筑设计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提倡绿色健康、持续发展等,符合生态经济的发展需求。以下本文就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展开探讨,并着重对生态住宅的设计概念、设计要点和实际应用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促进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能够得到有效的推广,提高住宅建筑资源的利用率,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实现住宅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住宅建筑;生态住宅;住宅设计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随着生活品质的逐渐提升,人们对住宅建筑的功能、质量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在实际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合理的将生态住宅设计引入,促使住宅建筑能够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实现住宅建筑能够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既满足人们对住宅建筑基本功能的需求,又能构建良好的居住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实际的生态建筑设计时,需要合理的对生态建筑设计中的技术进行应用,有效的提高生态住宅设计质量,促使生态住宅建筑的构建与发展。

一、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的相关概述

(一)生态住宅设计的涵义

生态住宅设计是住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住宅建筑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并降低住宅建筑对环境的破坏,构建自然和谐的建筑空间,并实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有效利用,促进建筑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生态住宅设计主要是将可持续作为住宅建筑的设计理念,结合自然环境,合理的对住宅建筑进行布局和规划,有效的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结合生态住宅设计的相关技术,营造一个健康、舒适、自然美观的居住空间。

(二)生态住宅设计的相关技术

(1)能源规划与利用,在实际的生态住宅设计时,需要合理的对各类能源进行利用,并合理的对能源进行规划,降低能源的浪费。例如:太阳能是生态建筑中常用的可在生资源,合理的对太阳能进行利用,科学的进行住宅室内的采光设计,对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应用。

(2)生态住宅中节能技术,节能是生态住宅的重要组成。在实际的生态建筑设计时,需要合理的对节能技术进行应用,降低资源的浪费。科学的对生态建筑中的节水、节电等节能技术进行应用,提高生态建筑设计的质量,充分体现生态住宅建筑的节能优势。

(3)生态住宅中可再生技术,可在生技术主要是将资源的循环利用,可再生技术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生态住宅对资源的损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例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合理的对水资源进行应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要点

在实际住宅建筑中的生态住宅设计时,需要合理的对住宅建筑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提高生态住宅设计质量。

(一)以人为本

在实际的生态住宅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需要确保生态住宅设计能够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以人为本是住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是整个生态住宅设计的核心部分。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安全性、功能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促使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通过生态住宅设计,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

(二)整体设计

生态住宅设计需要与外界环境有效的配合,促使住宅建筑能够与生态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主体。在生态住宅设计时,需要兼顾环境整体,规避生态住宅设计局部大于整体的情况。例如:在实际的生态住宅的门窗设计时,需要合理的对整个建筑的情况进行分析,合理的对门窗和墙面进行设计,规避不合理材料的应用,科学的对生态住宅的经济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促进住宅建筑整体能够达到生态住宅的效果。

(三)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生态住宅设计的设计要点之一,需要合理的对住宅建筑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合理的展开生态住宅设计,促使生态住宅设计能够符合生态环境的需求。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重视生态环境和住宅建筑的有效结合,促进生态建筑设计质量的提升。

(四)生态化设计

生态化设计是生态住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建筑的生态设计时,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的损害,合理的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并加强对绿色材料和绿色技术的应用,促使生态住宅设计能够符合生态环境的特点。首先,需要重视各项生态技术的应用,合理的将各类生态技术应用到生态住宅設计中,促使生态住宅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的浪费,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其次,加强生态设计与地区气候、温度等的配合,有效的提升生态住宅的合理性,并科学的对各类自然资源进行应用。例如:合理的进行采光设计,降低生态住宅的采光电能消耗。又如,合理的配合外部环境中的各类生物,有效的改善生态住宅建筑的外部环境,降低对外部环境的破坏。

三、住宅建筑设计中生态住宅设计的应用

结合生态住宅设计要点,科学的展开生态住宅的应用,提高住宅建筑设计的质量。

(一)合理展开生态布局设计

结合生态设计中的因地制宜与整体性设计要点,合理的对生态化建筑进行设计。(1)结合建筑的走向和科学的采光设计,促使生态住宅能够获得大量的自然光,结合建筑的不同高程,布置建筑之间的间距,降低其他建筑对采光的影响。(2)针对建筑的空气流通情况,需要合理的对建筑的通风条件进行控制,促使建筑能够具有良好的通风能力。针对气候不同的地区,炎热的地区需要促使室内风流畅通,寒冷地区,需要加强建筑的保温能力,并具有良好的通风能力。(3)科学的进行生态布局,促使生态布局具有良好的整体效果。

(二)节能、节地设计

节能设计生态住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首先,合理的对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针对不同的资源采用不同的利用模式,并切实将各类节能技术应用到生态住宅设计中。并将“5R”应用到生态住宅设计中,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科学的对一些绿色材料进行使用,促使生态建筑建设时,能够有效的降低对环境的损害。科学的节地设计能够有效的改善住宅的外形和占地,合理的对生态住宅的间距进行控制,降低环境的负荷,并促使生态住宅设计能够符合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

(三)绿化配置

绿色配置是生态住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的合理布局能够有效的提高生态住宅设计的绿化效率,促使生态住宅设计能够更加符合生态环境的需求。通过绿化配置促使生态环境与生态建筑之间衔接更加贴切,促使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能够有效的增加绿化面积。并配合绿化设计,对住宅建筑周边景致进行调节与控制,增加住宅的绿色景观,并通过绿色植物调节住宅建筑的温度、湿度等因素。

(四)生态住宅系数的控制

生态住宅系数的控制质量和控制水平会对生态住宅设计的整体生态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合理的对生态住宅系统进行控制,对住宅建筑的形体系数进行控制,促使生态住宅的散热系数达标,避免能源的消耗,从而有效的发挥生态住宅的设计质量。

结束语: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是构建友好型住宅空间的重要设计理念,合理的将生态技术应用到生态住宅设计中,降低住宅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构建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居住环境。针对生态住宅设计的相关技术、设计要点等内容进行分析,切实将生态住宅的设计要素搭配到生态住宅设计应用中,促使生态住宅设计的应用更加合理与可行,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实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红召. 浅谈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J]. 门窗,2013,12:221+223.

[2]宋涛. 论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02:133+159.

[3]张耀珑. 建筑与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分析[J]. 住宅产业,2015,11:43-45.

作者简介:

4.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设计说明 篇四

一.概况

本住宅小区地处西安市东城区,位于东五路与康复路交汇的十字路口西北侧,东临西京医院,附近为康复路服装批发市场,加上小区的建设,形成一个十分钟的生活圈,人流量大,商业氛围浓厚,交通便利。

二.设计理念

本设计中自然生态的理念一直贯穿始终,体现了尊重自然而不仅仅是改造自然的现代设计思想,追求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密切结合,相互辉应,相得益彰,进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规划设计

关于道路系统

在充分研究了小区现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分布后,贯彻人性化的设计思想,从交通、消防等多个方面精心考虑,主要道路系统与建筑密切配合,明晰了然,将各大分区通达顺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流主要交汇处均设有较大面积的活动空间,体现了良好的疏通性和引导性。次要道路系统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化,并沿其设置别有情趣的坐凳、雕塑和小品。所有道路系统两旁均合理设置异域风情浓郁的指示牌和路灯,在充分发挥其功用性的同时亦强化着主题,为小区增色不少。

关于绿化配置

5.住宅建筑规划设计说明 篇五

住宅区的建设方兴未艾,创造一个高品质的住宅社区,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住宅区发展的趋势。用爱心帮助人们释放终日的疲劳和紧张,用灿烂的阳光、树林去培育和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住宅区的品质和空间素质,是景观设计的目的。住宅区的景观特色,区域性的体现,文脉感的发掘以及与现代化社会的有机融合是此次景观设计的关键。

一、项目概况及现状条件分析

1.工程概况东南大学江宁校区住宅区(以下简称江宁住宅区)位于江宁开发区西北部,占地342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1560套住宅。按住宅区规划设计说明,容积率0.91,建筑密度14.97%,绿化率77.08%,是一个低密度,高绿化的纯住宅小区。

2.规划依据

(1)东南大学江宁校区住宅区规划设计

(2)东南大学江宁校区指挥部“关于对住宅区景观设计方案的调整意见”。

(3)国家及地方有关设计规范。3.区位条件 江宁住宅区位于机场路以西,秦淮西路以南,麻田路以北,将军北路以东,距江宁开发区中心(百家湖)2.5公里,其北侧为“左岸名苑”别墅区,西侧为香港运盛房地产开发的美之国花园商场,西与东侧分别是金陵饭店和万科集团开发的高档房地产项目。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是整个江宁高尚住宅区集团中重要的一链,是东南大学进入江宁区的第一站,也是南京大都市延伸发展的重要一站。

4.自然条件此区四季分明,属季风气候。动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均气温,最低气温,月均最高气温,日均最高气温,年降雨量,降雨期一般集中于5—7月。场地大部分为平地,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唯其东南侧有一土丘。5.人文资源东南大学是一所蕴含百年历史文化的传统名校,自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发展至今,已形成自身殷实的校园文化底蕴,求实创新的校风,开放能动的开拓精神,科学理性与人文浪漫的情怀等校园品质,给作为校园延伸的江宁住宅区注入丰富的文脉精神。

二、规划设计原则及目标

1.规划设计原则江宁住宅区景观规划设计,是为在满足现代生态学、美学和场所的精神特征的理想生活家园外,探索住宅空间环境与景观文化意境结合的表达方式,使之不仅满足业主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更为业主提供广阔的沟通平台和人性化的情感空间。

(1)因地制宜,凸显地方特征。通过采用适地适树的种植原则,及地方材料的选用,突出地方性特征。用地的条件和特征是景观设计的素材来源。(2)以人为本,满足多方需要住宅区景观应对不同人群的多方面需求作出积极响应,以环境和空间特征对人实现主动的接应,争取最大程度的亲和,使之成为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思想的户外空间。

(3)以绿为主,倡导生态建设。以多层次的绿化生态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交融的生态空间,提倡多种乔木,合理搭配花灌木及地被。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使行为环境与形象环境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生态环境。

(4)贴和时代,彰显现代社会生活文明特质。作为生活在现今社会环境中,景观设计在思想及形式上应符合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情趣,体现住宅区中人与自然的重新思考和定位。

(5)放眼未来,注重可持续发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主题,节约能源,保护自然生态,尽量采用生态技术。

2.景观规划设计目标

立足于住宅小区的景观空间,通过自然条件的改善,人文环境的设立以及绿化空间的形成等多元素交织和介入,实现绿色自然的人居环境,构建出一个意趣生动,内蕴丰富的人与自然及文化的多角度、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及休憩场所,让繁华都市的人们回到有自然意味的家中平静地获得甜蜜,使之不仅有平静浮躁心灵的功能,还兼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三、总体构思 1.总体景观环境整合

江宁住宅区以校区文化的延伸作为精神线索,以绿地、自然、阳光的人居环境为主题,对小区的中心绿地,各组团的绿地环境进行统一规划设计,以达到充分整合环境资源,提升小区环境品质的目的。江宁住宅区将山、林、风、景四方面的环境进行整合。

·山:结合现有地貌条件中的山丘,充分利用竖向高度,使景观具有强烈的控制性和空间层次的叠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形象和城市山林的美景。

·林:结合绿化树种的多样性,常绿和落叶乔木的对比特征和丰富的季相变化,以乔木、灌木,低矮灌木,草皮四个竖向层次全方位的反映自然生态特征,满足绿色自然阳光家园要求。

·风:注意各空间的穿透与连通,形成空间走廊,较好地解决环境小气候的问题,为住宅小区赋予强烈的自然环境的色彩。

·景:设计景观时考虑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觉空间效果,处处有景、步步有景,步移景异,为住宅小区打造出高品质的园林化美丽家园。

2.景观设计的空间脉络结构

(1)整个江宁住宅区在总体景观布局上由一心三纵两横的空间脉络结构组成,形成“点、线、面”有机组合的各式景观空间。

· 一心:“面”的景观绿化,指住宅区东南侧的小山丘,依其地势特征及景观形象,命名为枫鸣山,山上广植高大枫场,形成绿荫蔽日的山野景象,以象征志向高远之人聚集之地。此区以自然风貌为主,山路蜿蜒,草茂林深,是整个江宁住宅区的中心绿地。此区有凭栏拾梦,红叶叙秋,林森鸟鸣景点。

· 三纵:指由住宅围合而成的南北向的狭长景观空间,是住宅区内人们主要的交往空间和景观共享空间。这部分景观空间由绿化和硬地交错而成,同时设置众多小品建筑,并赋予其不同喻意,为不同人群的多方面需求提供不同的活动场所。既有自然美景的再现,又有阳光居室的感受,是可赏、可玩的优美景观空间。根据位置、形式、内容的不同分别设置野岭滴翠、青枫绿屿、风华正茂、翠碧连廊、香榭遐思、环野戏石、琴音鸣石、横林戏沙、飞泉映月、翠园幽曲、雅乐畅春等众多景点。

· 两横:指住宅小区内东西向两条主要道路及其形成的绿带,它不仅将三条纵向的景观环境空间相互连接,还是园区内主要的交通空间,为方便到达任一组团的住宅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区以行道树为骨干,穿插小广场和小型集中绿地。其间有吟林花苑,翠龙入海,楸林绿巷,碧野芳庭等景点。

四、设计手法及景观特征 1. 设计手法与实践

(1)寻找视线的延伸线,最大限度地扩展小区内部空间渗透力。景点紧靠视线的延伸线,让人们感到小区景点的丰富多样。(2)大量运用错景、对景等设计手法,让小区内各景点能够相互借用,多层次地烘托小区的庭园气氛。

(3)充分运用小区现有自然地形及空间的多样组合,完成对小区景观的多元化定位及多功能约定。

(4)在优势地点采用“水”的动态处理手法,增添小区园林的活力。2. 景观特征

(1)对比统一景点处理——突出虚实对比、动静对比、人工与自然的对比;植物配景——突出季节对比,色彩对比。造景材料——突出强烈的质感对比。软硬体处理——建筑物等硬体规划的排列与环境软体自由曲线美的对比。

(2)生态设计,运用植物、地被、天然块石等自然要素对主题景观进行衬托,使环境更具亲和力,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3)景观空间丰富,有曲线、有直路,有精致的小庭,又有开敞的沙地,有木质的场地,又有儿童活动的软土,不同的景观空间留给人们不同的空间感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五、种植设计

植物景观设计在整个景观环境设计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整个环境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1. 原则

(1)注重物种的多样性,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林木的生长习性,形成乔、灌、地被、草的多层次,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的多样绿化景观。(2)因地制宜,塑造多变景观。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多方面着手,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创造出丰富的植物空间围合形态。

(3)注重植物种植的文化性原则,通过植物配植和群体寓意,强化园林空间的景观感受,提升整体景观空间的文化品味。

(4)树种选择以适地适树为原则,注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结合,强调近期与远期兼顾的绿化效果及特色景观空间的形成。(5)有效地减少日后的维护成本。

2.目标:美化、彩化、香化、净化;四季有花,四季常绿,春花秋叶。3.分类

(1)车行道:以常绿乔木为主,下植耐荫常绿开花灌木,营造浓郁的带状景观。以香樟、广玉兰、杜鹃、金叶女贞等植物为主。(2)人行道:以落叶开花、观叶的大乔木为前景树种,常绿乔木为背景树种,营造人行景观路,达到春季观花,夏季遮荫,秋季观叶,冬季有充足的阳光的效果,以樱花、银杏、白玉兰、马褂木、合欢、榉树、栾树等为主。

(3)块状绿地的背景树以常绿树为主,雪松、香樟、女贞、广玉兰、杜英等。

(4)宅间景观:以落叶大乔木形成上层界面空间,常绿阔叶树种为背景树种,选择花色鲜艳的植物作为主要景观树种,同时通过不同组团间的植物搭配的不同,塑造不同的季节景观。以紫薇、海棠、西府海棠、丁香、月季、杜鹃、山茶、琼花、木槿等为主。

(5)地被花卉:采用可上人草坪与缀花草地相结合的形式,增加人们亲近自然的机会。主要景观植物有:百慕大、黑麦草、高羊毛、马蹄金、过路黄、萱草等。

六、景点设计

6.住宅建筑弱电设计 篇六

一、住宅建筑智能化系统由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等组成。

二、住宅建筑信息设施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 50846-2012、《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201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的规定。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的设计,必须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用户可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要求。

在公用电信网络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

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线管网、电信间、设备间等通信设施,必须与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同步建设。

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应选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未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设备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住宅建筑通信设施工程建设分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用户接入点设置的配线设备:

1)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住宅建设方共用配线箱或光缆交接箱时,由住宅建设方负责箱体的建设;

2)电信业务经营者和住宅建设方分别设置配线箱或配线柜时,各自负责箱体或机柜的建设;

3)交换局侧的配线模块由电信业务经营者负责建设,用户侧的配线模块由住宅建设方负责建设。

2、用户接入点交换局侧以外的配线设备及配线光缆,应由电信业务经营者负责建设;用户接入点用户侧以内配线设备、用户光缆及户内家居配线箱、终端盒、信息插座、用户线缆,应由住宅建设方负责建设。

3、住宅区内通信管道及住宅建筑内配线管网,应由住宅建设方负责建设。

4、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的安装空间,应由住宅建设方负责提供。光纤到户工程一个配线区所辖住户数量不宜超过300户,光缆交接箱形成的一个配线区所辖住户数不宜超过120户。

地下通信管道的管孔用户接入点处预留的配线设备安装空间、电信间及设备间面积,应满足至少3家电信业务经营者通信业务接入的需要。

地下通信管道的总容量应根据管孔类型、线缆敷设方式,以及线缆的终期容量确定,每一条光缆应单独占用多孔管的一个管孔或单孔管内的一个子管。地下通信管道应预留一个到两个备用管孔。

配线光缆、用户光缆及配线设备的容量应满足远期各类通信业务的需求,并应预留不少于10%的维修余量。

用户光缆各段光纤芯数应根据光纤接入的方式、住宅建筑类型、所辖住户数计算。用户接入点至每一户家居配线箱的光缆数量,应根据地域情况、用户对通信业务的需求及配置等级确定。

每套住宅应设置家居配线箱。家居配线箱宜暗装在套内走廊、门厅或起居室等的便于维修维护处,箱底距地高度宜为0.5m。距家居配线箱水平0.15m~0.20m处应预留AC 220V电源接线盒,接线盒面板底边宜与家居配线箱面板底边平行,接线盒与家居配

线箱之间应预埋金属导管。家居配线箱的引入导管不宜少于2根。家居配线箱至终端盒的暗敷设导管不应穿越非本户的房间。

住宅建筑应设置信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 50846-2012。每套住宅内应采用RJ45信息插座或光纤信息插座。信息插座应暗装,信息插座底边距地高度宜为0.3m~0.5m。每套住宅的信息插座装设数量不应少于1个。书房、起居室、主卧室均可装设信息插座。

住宅建筑应设置电话系统,电话系统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 50846-2012。住宅套内宜采用RJ45电话插座。电话插座应暗装,且电话插座底边距地高度宜为0.3m~0.5m,卫生间的电话插座底边距地高度宜为1.0m~1.3m。电话插座缆线宜采用由家居配线箱放射方式敷设。每套住宅的电话插座装设数量不应少于2个。起居室、主卧室、书房应装设电话插座,次卧室、卫生间宜装设电话插座。

住宅建筑应设置有线电视系统,且有线电视系统宜采用当地有线电视业务经营商提供的运营方式。每套住宅的有线电视系统进户线不应少于1根,进户线宜在家居配线箱内做分配交接。住宅套内宜采用双向传输的电视插座。电视插座应暗装,且电视插座底边距地高度宜为0.3m~1.Om。每套住宅的电视插座装设数量不应少于1个。起居室、主卧室应装设电视插座,次卧室宜装设电视插座。住宅建筑有线电视系统的同轴电缆宜穿金属导管敷设。

三、智能化的住宅建筑应设置信息化应用系统,主要包括:

物业运营管理系统,对住宅建筑内入住人员管理、住户房产维修管理、住户各项费用的查询及收取、住宅建筑公共设施管理、住宅建筑工程图纸管理等功能。

信息服务系统,包括紧急求助、家政服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保健、娱乐等,并应建立数据资源库,向住宅建筑内居民提供信息检索、查询、发布和导引等服务。

智能卡应用系统宜具有出入口控制、停车场管理、电梯控制、消费管理等功能,并宜增加与银行信用卡融合的功能。对于住宅建筑管理人员,宜增加电子巡查、考勤管理等功能。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应能保障信息网络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

家居管理系统,应根据实际投资状况、管理需求和住宅建筑的规模,对智能化系统进行不同程度的集成和管理。家居管理系统宜综合火灾自动报警、安全技术防范、家庭信息管理、能耗计量及数据远传、物业收费、停车场管理、公共设施管理、信息发布等系统。家居管理系统应能接收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社区发布的社会公共信息,并应能向公安、消防等主管部门传送报警信息。

四、住宅建筑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宜包括周界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区域安全防范系统、家庭安全防范系统及监控中心。

周界安全防范系统主要采用电子周界防护系统。电子周界防护系统应与周界的形状和出入口设置相协调,不应留盲区;电子周界防护系统应预留与住宅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联网接口。

公共区域安全防范系统包括电子巡查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

离线式电子巡查系统的信息识读器底边距地宜为1.3m~1.5m,安装方式应具备防破坏措施,或选用防破坏型产品;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的管线宜采用暗敷。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在住宅建筑的主要出入口、主要通道、电梯轿厢、地下停车库、周界及重要部位宜安装摄像机;室外摄像机的选型及安装应采取防水、防晒、防雷等措施;应预留与住宅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联网接口。

出入口控制和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应重点对住宅建筑出入口、停车库(场)出入口及其车辆通行车道实施控制、监视、停车管理及车辆防盗等综合管理;住宅建筑出入口、停车库(场)出入口控制系统宜与电子周界防护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联网。

家庭安全防范系统:访客对讲主机宜安装在单元入口处防护门上或墙体内,室内分机宜安装在起居室(厅)内,主机和室内分机底边距地宜为1.3m~1.5m;访客对讲系统应与监控中心主机联网。每户应至少安装一处紧急求助报警装置;紧急求助信号应能报至监控中心;紧急求助信号的响应时间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入侵报警系统可在住户套内、户门、阳台及外窗等处,选择性地安装入侵报警探测装置;入侵报警系统应预留与小区安全管理系统的联网接口。

监控中心应具有自身的安全防范设施;周界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区域安全防范系统、家庭安全防范系统等主机宜安装在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应配置可靠的有线或无线通信工具,并应留有与接警中心联网的接口;监控中心可与住宅建筑管理中心合用,使用面积应根据系统的规模由工程设计人员确定,并不应小于20m2。

五、住宅建筑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能耗计量及数据远传系统等。

智能化住宅建筑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宜具备下列功能:监测与控制住宅小区给水与排水系统;监测与控制住宅小区公共照明系统;监测各住宅建筑内电梯系统;监测与控制住宅建筑内设有集中式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监测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

六、住宅建筑的机房工程包括控制室、弱电间、电信间等。

控制室包括住宅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安全防范监控中心、建筑设备管理控制室等。弱电间应根据弱电设备的数量、系统出线的数量、设备安装与维修等因素,确定其所需的使用面积。弱电间及弱电竖井应根据弱电系统进出缆线所需的最大通道,预留竖向穿越楼板、水平穿过墙壁的洞口。

7.关于建筑住宅规划研究 篇七

1 建筑规划设计的原则

1.1 整体性原则

必须要坚持整体性的原则,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来体现出建筑的艺术性, 避免出现单一呆板兵营式的组群布局, 充分的体现出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相应国家提倡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号召。在进行建筑规划的时候应该充分的体现出建筑亲切宜人的尺度和风格, 进而让使用者能够体会到设计者的关怀。必须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活动需求, 并且提供相应的场所进行服务, 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精神生活, 促进住户之间的相互交流, 进而有助于提高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 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1.2 满足多元化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往往会采用新型的技术和材料来满足当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对生活方面的需求。住宅使用者的家庭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逐渐的朝着多元化、小型化以及智能化等方面进行发展, 并且对建筑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突出生态质量

必须要提高建筑的生态效益, 提高绿化率, 增加绿地的面积, 在进行建筑规划的时候, 应该重要关心的是绿地率, 而不是绿化率。绿地率主要就是指绿地与组团绿地占建筑群体用地的百分比, 其不包括宅前和公建绿地的面积。绿化率主要就是指空地绿化的百分比, 另外, 在提高绿化率的时候, 其设计和规划必须要与建筑规划相协调, 为人们提供一种具有文化气息的生活场所。

2 建筑规划设计现状

2.1 建筑规划缺乏经济性

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 不仅仅是对建筑的规划, 还必须要对建筑群体内的空地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设计。目前, 我国很多地方所谓的绿色建筑往往只是对建筑进行了规划和设计, 在建筑单体方面着重强调了节能性、环保性以及绿色建筑, 在一些公共建筑方面并没有相应的规划设计, 无法体现出节能型以及环保性, 甚至为了一味的追求建筑的外观造型, 往往会抛开建筑设计初期的经济性原则。在进行绿地规划设计的时候, 虽然考虑了节能环保, 但是在后期的维护方面存在着极大的浪费现象。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 相关的设计人员仅是考虑了房地产开发的造价, 忽略了建筑投入使用之后所需要的运营成本, 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运营维修成本极高。所以, 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 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保证其具有着较高的经济性。

2.2 建筑功能定位不准确

建筑规划主要的内容就是建筑设计、公共建筑配建以及建筑道路设计等方面, 一个良好的建筑群体, 不仅需要有合理的建筑物, 还必须要拥有集娱乐、休闲以及工作为一体的公共社区。根据多年来的实践工作经验表明, 当代人们对建筑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 并且大部分建筑不仅具有着生活功能, 还具有着工作、享受等功能, 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不同功能的需求。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竞争愈演愈烈, 为了能够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上稳固自身脚跟, 对专业人员进行了细分, 导致许多新建建筑的主要规划设计并不是建筑的舒适度, 而是公建配套设施以及建筑群体内的环境等方面。进而导致无人关注建筑质量以及设计是否经济合理, 并且建筑的主要功能不管多么复杂和多元化, 其必然会将生活功能放在首要位置, 其他功能属于附属部分。

2.3 建筑配套设施不完善

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 由于调查的不够仔细, 导致高档建筑越建越大, 功能越来越复杂, 导致许多配建设施并不能及时的跟上, 而一些中低档的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 虽然注重了经济合理性, 但是公共设施根本没有配置。所以, 导致我国建筑规划陷入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 建筑与配套设施并不完善, 亟需进一步解决。

3 建筑住宅规划设计

3.1 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 应给给建筑师更多的自主权, 进而才能够给予建筑师更多的发挥空间。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 应该以人为本, 主动的与其他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 能够将角色互换, 从建筑使用者的角度来优化规划, 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转化为现实作品。

3.2 组织好南北穿堂风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 必须要对其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形成南北穿堂风, 自然通风并不是有窗户就能够达到的, 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和控制, 才能够实现内外空气的直接流通。为了能够避免一单元多户的布置, 不应该设计单朝向的户型。并且需要控制进深, 避免无法采光以及通风等状况的发生, 门窗位置不仅需要保证功能空间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起到组织穿堂风形成的作用。在进行门窗尺寸以及选型设计的时候, 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设计, 保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3.3 公共部位的采光与通风

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 需要注意楼梯、电梯以及走道等地方的采光和通风, 尤其是建筑层数比较低的建筑, 比如11 层以下, 采光以及通风条件一般都会比较容易满足, 如果是高层, 在进行封闭以及防烟楼梯防火门选型的时候, 必须要保证其足够的宽度和间接采光面积, 并且随时保持开启状态, 能够保证日常生活中能够充足的进行采光和自然通风。目前建筑一般都需要设置防烟楼梯以及消防电梯, 为了能够提高使用面积和减少公摊面积, 往往会将一些房间设计到中间的位置, 并不会靠外墙布置, 在尽量满足相关规定和防火设计技术标准的时候, 往往会导致其卫生健康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 不利于用户日常的方便和安全。所以, 在进行高层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 应该尽量减少单元内的户数, 进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无法通风而导致的一系列的问题, 在进行楼梯间、电梯厅以及前室设计的时候, 应该靠外墙布置, 并且设置相应的外窗, 从而能够保证自然采光和通风, 不仅需要保证建筑的舒适度和安全感, 还应该满足相关规定和标准。

3.4 重视洁污分区

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 目前规划中十分重视动静分区以及公私分区, 但是对洁污分区还不够重视。洁污分区在建筑结构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其主要可以分为厨房附近的近入口, 避免生活垃圾影响到建筑的正常使用, 还有重视玄关的设计, 其十分的重要, 涉及到内外空间和公私空间的过度场所, 同时也是洁污空间的过渡场所。一个好的玄关必须要有足够的面积, 对各项工作进行好的规划和设计,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将生活垃圾与日常生活和工作进行区分, 进而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建筑的舒适度和洁净度, 有利于建筑功能的顺利开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 人们生活水平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 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需求, 必须要对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 既要保证建筑的功能, 又要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的舒适度, 从每个细节开始抓起, 真正的提高建筑的规划设计质量, 不仅有利于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 也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李云淑, 闫丁丁.居住建筑设计节能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18) .

[2]陈龙.小区和住宅的可持续发展途径[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 2009 (9) .

[3]刘继国, 孟胜国.浅谈建筑的可持续发展[J].山西建筑, 2012 (7) .

8.绿色住宅建筑设计 篇八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住宅建设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然而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在纷繁的房屋建筑形式中,设计出经济适用、富有个性且能满足业主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的新型住宅,成为房屋设计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新型住宅;设计;可持续发展

1 与时俱进,建筑设计要将美观大方和经济适用进行有效结合,凸显时代气息

1、注重住宅外观打造,做到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住宅建筑应该从总体大局出发,考虑外观设计与周围建筑环境想协调,彼此协调且能容入周边的环境,避免只考虑自身的立面效果,忽略周围环境的因素。群体住宅小区的设计应当注意色彩与小区主题的协调一致,平面、立面布局赋有变化,在满足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错落有致,相得益彰。从单体效果上,应该注重和谐,在造型上、色彩上、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努力挖掘主题的元素符号,突出造型、色彩、材质的特点,丰富住宅建筑的主题表现力,体现出人文、文化的特色。对色彩加以提炼,体现色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塑造建筑风格。

2、平面方案合理分区,确保设计的功能质量。

首先要注意黑分区,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书房、健身房要合理布局,在满足居户居住舒适性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采光的因素。此外在住宅建筑中还应该适当考虑公共空间的分区,注意满足家庭成员进行绿化或者饲养宠物等个性爱好的需求。其次注意平面方案的质量功能,首先是采光,不同地区应该按所在气候分区满足日照要求,避免无直接采光住宅的户型,在北方寒冷和严寒地区犹为重要。其次是通风,尽量采用自然通风的住宅户型,防止局部死角造成的通风不畅。按规范设计通风道,其中卫生间尽量做到自然通风。

3、完善公共设备系统,以便充分发挥建筑各部的功能。

现代化的新型住宅必须要有完善的公共设施系统,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如变电所、水泵加压房、交换站、消防控制室、燃气调压站等,还应该考虑数据交换站、保安监控室的合理位置布置,另外物业服务、垃圾处理方面应给与足够重视。

2 以人为本,综合考虑住户因素,满足住户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1、充分考虑居住者生活习惯,尽可能让居住者方便舒适

住宅设计平面布局的合理性体现在户型面积标准规定下的配套合理性。如设计较大的起居室、厨房、卫生间和贮藏空间,并体现开敞与私密分离、饮食与寝居分离的原则。又如住宅单元设计以宽敞明亮的起居室作为家庭活动中心,将大大方便家庭成员的学习、家务和进行情感沟通交流。从居民生活习惯考虑,住宅单元设计应通过注重细节设计来满足居住者的方便与实用。

2、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尽可能减少居住者购房费用

进行住宅设计时,应对住宅室内的现有空间加以充分利用,在满足居住者更多需要的同时,还可不过多增加造房费用,减少购房者的购房支出。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以多年薪金积攒购房的购房者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在住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储藏空间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建造内置壁柜,从而节省空间。此外还可对大空间进行灵活分隔,这样既有利于空间的充分利用和家具、房间的重新布置,又有利于人口变化和房间的调整。

3、充分重视生态环保,尽可能为居住者提供健康的室内外环境和空间

进行住宅设计时应注意要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以满足建筑物使用者居住生活的舒适和健康要求,进而使人和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和谐状态。设计时要注意尽量保护原生态系统,尽可能使用再生资源,并能尽可能利用生物能、地热、太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能源。做到建筑环境舒适,日照及通风良好,有效控制室内各种化学污染,其中建筑废料排放要做到尽量无害,并能采用生态技术实施废水、废物的净化和再利用。

4、注重人文设施建设,细节之处体现人文关怀。

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尽量考虑到居住者的基本居住需求,进行符合人性化的设计。小区内可进行完全无障碍通道和完全遮雨通道的设计。例如在南方地区,由于日照时间比较长,尤其是一些大盘小区应该考虑局部遮阳通道,避免进入自己的家园还被晒的大汗淋漓。设计人员应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自己的生活感受,并尽量考虑到老弱病残和婴幼儿,这样才能设计出更为人性化的住宅区。

3 积极运用新兴科技,设计新型智能化房屋建筑

1、整体设计要做到与时俱进,具备适当超前意识。

智能住宅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各个专业,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将这些因素密切配合,才能使设计更完善,布局更合理。此外,住宅智能化建设还应当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要求。

2、综合考虑设备要求,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

在住宅设计的全过程要注重和各个设备专业的沟通协调,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种类型信息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线埋设、结构化综合布线的要求,留出足够的管道井和设备空间。设备安装遵循“整合、隐蔽、配套”的观念和设计原则,并做好设备管道的集中布置,这样可以大幅降低住宅智能化建设成本。

3、充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新型、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为了瞒住住宅的节能环保和舒适性,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要尽量采用新型的結构、墙体材料和构造技术,建筑节能环保的“绿色住宅”。住宅的屋面、墙面,地面采用保温隔热的新材料如隔热墙和自控光热层面板,节点构造采用无热桥设计;开发双玻或三节能窗,提高塑钢窗的密闭性、保温性、耐久性及装饰效果。此外,在住宅的日照、通风、隔热、防潮、采暖、照明、空调、供水等各个方面,都应适当高于目前实行的标准。

4 节能降耗,建筑设计要走可持续发发展之路

1、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

住宅区的规划布局应根据各地不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使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和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保留自然水域面积,增加植被绿化形成小区微气候。设计时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使建筑冬季可以增加太阳辐射得热,夏季可以减少太阳辐射得热,且与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

2、注重使用节能的绿色建筑材料,提高房屋建筑的保温隔热功能。

注重实用新型的墙体材料和有利于环保的建筑材料,目前影响建筑能耗最直接的因素是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优劣,我国现有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室内热舒适度。处于夏热冬暖地区的福州,夏天普遍需要空调,冬天甚至需要采暖,建筑整体的耗能量大。因此,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建筑节能的最有效手段。

3、充分采用新型节能科技,使用可再生能源。

注意推广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建筑节能,一方面通过降低建筑能耗的各种手段,另一方面要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保持生态平衡。在我国中西部的广大地区,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却是各种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这就要求在住宅设计中,充分利用太阳能、风力、沼气、地热和有机废弃物的再生资源,从而在不影响住宅功能的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5 结语

9.住宅建筑设计有哪些建议? 篇九

针对住宅建筑存在的问题,结合细部的设计原则,根据实践经验住宅建筑设计采用如下的方法,可使住宅建筑更适合于居住,

1.套型的功能空间分离

居住水平的提高,反映在居民功能上的一大特征,就是功能空间专用程度的提高,功能空间的专用程度越高,功能的使用质量也就越高。文明的分室标准要求是食寝分离,起居与主卧室分开,工作同学习空间独立。 公私分离。就是把家庭生活空间分为私密区和公共区,把卧室、工作室、专用卫生间等私密性要求高的房间划分为私区,把起居室、餐厅、厨房、公用卫生间、门厅等划分为公区,按公私分离原则进行生活行为单元组合设计。 餐寝分离、居寝分离。将用餐功能从卧室分离出来,同时又将起居功能从卧室分离出来,

起居、进餐、就寝分离,在面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设置专用的餐厅。也可将用餐空间附带在起居空间内,或附带在厨房内形成餐室厨房,也可附带在门厅内。

2.平面布局面的多元性、变异性和差异性

居住者层次不同,审美意向和价值取向不同,家庭结构各异,对住宅要求就不同;同一居住者不同时期对空间的使用也有不同的要求与选择,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时,除了提供丰富多样的套型平面外,同时也要求住宅的平面布局能适应这种变异性和差异性。“部分灵活”的单元大开间,虽有固定的厨房、卫生间、入口和单元的形状,但可划分成不同的平面布局,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3.厨、卫布局完善合拍

10.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论文 篇十

不论是什么样的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山地建筑当然也包括在内,在进行施工之前必须要认真的进行施工现场的勘察,山地建筑与平地建筑一个较为明显的不同就是,在进行设计方案的敲定时,必须要亲自去施工的场地进行一系列的测量与观察,这项工作,必须要全面、具体,因为山地住宅小区的建设的核心就是山地的地形。想要采取准确的地形的相关信息,使设计师们能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辅助,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做到地形与建筑物的完全契合。就算是有了各种辅助工具的帮助,设计师也依然是设计的主要核心,他们的首选任务就是要探讨建筑所处地方的平面,依据平面的具体内容制定建筑物所建造的实际的方位与基本的形状。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能够适当的改造一下原本的地形,以便有助于工程的前进,为施工的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3.2突出山地住宅小区建筑的特点

为了使山地建筑变得更加的美观,使居住的人们心情更加的愉悦,设计人员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应该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表明山地建筑的主要特点,从根本上提升设计的质量,而要真正的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实现山地住宅小区建筑与自然环境、地形等元素的完美的融合,最大程度的激发以及运用山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多种自然的优点,用这样的形势来突出山地住宅小区建筑的最主要的特点。例如,假如我们即将进行建设的山地中水源较多,那么对于这个山地住宅小区的建筑来说,实现山水融合这一理念是非常有优势的,设计师们能够借助天然的水资源建造一些美丽的景观,如设计瀑布与喷泉等人造景观。我相信,这些风景都会成为以后这个山地住宅小区建筑的一个标志性的景观。把重心放在突出住宅区域的绿色建设上,从古至今,山水结合都能够使人们感受到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除此之外,台地连接的形势山地的起伏状况在其中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所以,设计师们就能够充分的利用已有的材料,使山地的空间感更加的突出,从而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的融合。

3.3做到室内外实际的整体统一

设计师们在对一个建筑进行设计时,要考虑的可谓是方方面面,他们不仅仅要考虑住宅小区整体的设计风格、格调,还需要把不同单元的户型安排好,严格的做到部分与整体的完美融合。人们利用外在的建筑造型以及户型的合理的安排更好地增进各个住户之间的感情的交流。为了有效的提升山地住宅小区的识别性,也为了使人们更好地进行娱乐,同时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与水平,设计师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地段建造一个休闲娱乐广场,这个场地的存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为施工单位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但是在设计时必须要遵循环保、绿色、接近自然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工作,充分的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3.4合理的规划山地住宅的空间

11.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设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也赋予了多方面的要求,人们要求的不再是简单的安身之所,而是要求生活在一个健康的宜于生存的绿色生态居住空间。可以说,现在的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建筑的平面设计与功能结构。下面就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

1.未来住宅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要求

(1)健康住宅的要求。

将围绕人居环境与人类健康的相关问题,在居住环境的健康和社会环境的健康性上找出相应对策和解决方法,来实现人类居住与健康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控制居住条件的恶化及环境的污染,人际关系冷漠等‘城市病”的蔓延。

(2)绿色住宅的要求。

人类发展带来的生存压力催生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住宅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资源与环境负荷,最大限度利用已有资源,创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3)住宅的规划与设计,首先以人为本,要结合城市的自身特色,小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对小区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创造良好的小区环境的基础,布局要求功能合理,结构清晰,让居住者能在其中方便、安全、卫生、舒适地生活。住宅空间应以居住生活行为规律为准则,满足居住者生活,生理,心理的需求;居住功能空间应齐全,动静分开,洁污分离;主要居住的房间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各种设施齐全,能满足节能的要求。同时满足居住者私密性,交往空间,使用灵活性以及日常安全的要求。

(4)地域性要求。

住宅是地域性极强的建筑。人类居住活动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和人文历史是密切相关的,所以住宅的规划设计和空间设计以及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必然有其极强的地域性。没有地域文化的建筑会使人居系统缺少特点,特色,特质,使其丧失了人居系统中除自然生态,经济生态以外的另一重要生态要素——社会生态。

2.环境规划设计

生态园林住宅环境发展的大趋势,环境规划已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必须和建筑一起整体考虑。小区环境设计主要包括道路、绿化、健身、休闲、观赏、智能等几个方面,要视小区的特征、附近相邻街道、建筑风格进行综合设定小区环境的主体风格,再对其进行功能性分区,按小区面积、本地环境进行综合布局,做到人与自然、住宅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同时应在空气环境,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水环境等方面进行专业考量,充分改善居住环境。

3.小区功能性设计

建筑用地应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用地配置合理,布局结构清晰,整体协调有序,容积率控制得当。

3.1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主要是指在小区内分为居住区、休闲区、商业区等一些区域的划分。功能分区我们应明确,结构融洽但互不干扰,同时也应有机的结合,避免生活上使用的不便。

3.2用地布局

用地布局应做到清晰明确,协调有序。有效控制噪声污染,光污染,水污染等。规划时应注意群体建筑的布局,使建筑与建筑、楼群与楼群、区域与区域之间都能做到充分协调。

3.3绿色生态道路系统应以方便居民出行的需求为前提,保证无障碍通行

能方便消防、救护等抗灾设施车辆的进入通行。人车的分流,是要通过对人行道和车行道的合理设计,创造一个有生机活力的体系。降低机动车对环境的消极影响,恢复道路的人性尺度。

4.住宅生态文化规划设计

它是以创造舒适的人居环境为主题,从空间、环境、文化、效益4个层面进行综合性组织与合成,争取人、住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恰当地融合与共生,它主要体现在:

(1)总体规划注意与城市空间、用地环境的良好协调。

(2)布局的方式与整体合成要注意造就阳光普照、空气清新、绿地静美的生态环境,有赏心悦目的空间、绿地,人车分流的安全通道,富有人情味的休闲地方、健身活动的公共场所。

(3)密切邻里关系,建立社区群体认同,确立归属感,提高防范性。

(4)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摒弃糟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注与自然和环境的整体关系,丰富住宅的生态,文化和心理内涵。

5.倡导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要素

下边着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要素的实现进行分析,并给出其实现方法:

5.1建筑内部结构设计要素的实现

5.1.1能源利用的实现

绿色生态建筑能源利用的实现,不但要对常规能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更要注重绿色能源的利用,要将建筑节能放在了首位。本文作者认为绿色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人员要做好三大方面工作:①把建筑设计提高到比较高的水准。②找到合理的优化的新能源的解决方案。③寻求建筑艺术与能源方案的完美结合。

5.1.2声光环境的实现

在绿色生态建筑平面没计时,没计师应考虑将卧窜设置在背向噪声源的方向,这样可降低噪音30dB;采用隔音窗也能显著阻隔室外噪音;在住区沿路适当栽植绿色植物对降噪也有一定效果。针对光环境设计来看,提倡使用新能源提供的绿色照明,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可解决部分日常照明。其次,室内应尽量采用自然光,鼓励使用节能灯具,节约能耗。另外,还要注意避免由附近建筑的玻璃折射以及其他的光污染。

5.1.3水热环境的实现

绿色生态建筑的建没关键是节水,同时要考虑水质和水量两个问题。一般的,绿色生态建筑可采取的节水措施有:采用节水节能型供水设施;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就地将污水处理成中水(中水意为城市污水或生活用水经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景观用水要专门设计并将其纳入中水系统一并考虑。

热环境的实现更为重要。建筑区的热系统应满足居民的供热舒适度的要求, 以及建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冬季供暖的室内温度宜在20~24%,夏季空调的室内适宜温度为22~27℃。可采用采暖、制冷、生活热水三联供的热环境技术,或在各户安装散热器温控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5.2建筑外部结构要素的实现

建筑外部结构要素主要是体现在环境绿化上边来。一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建筑周围环境的环境绿化。应该尽可能的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的面积,并尽可能的多种植一些高大的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要高几倍。当前,大多数住宅小区常常采用水泥砖来铺地,这对小区环境是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革等一些。在另一方面,绿化可以有创造性的思路,可以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互的结合,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现已有的条件。 (下转第318页)

(上接第232页)6.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生态、环保,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住宅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提高住宅建筑的适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环境性能和经济性能,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突出本地域的特色,既要与所规划设计地区的周边环境相协调,又要做好小区建筑内部的环境规划设计,既要以人为核心,又要做到人与自然环境、倡导绿色生态建筑,人文景观的和谐,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莹.建筑设计浅见.山西建筑,2003.

12.刍议住宅小区的建筑规划设计 篇十二

1 设计构思

该项目是集交通、居住、商业为一体的综合居住区。用地面积19513 m2, 总建筑面积52198.1m2, 容积率3.7, 建筑密度35%, 由1栋32层 (底部3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 、2栋28层 (底部3层商业、上部单身公寓) 、1栋25层住宅及1栋3层幼儿园组成, 其建筑形式以单身公寓和住宅为主, 并配以高档的商业形成情景式商业内街, 高低错落, 形成城市道路的新制高点, 完善城市形象。

2 规划设计目标

根据特定的区位条件, 规划设计目标通向现代化、园林化, 创造充满时代感和高品质、将内外部和景观形象有机统一协调, 确定调整住宅的布局与开发强度, 建设富有特色和文化韵味的现代化、人性化、生态型城市住区。

3 设计理念

3.1“自然”的概念。

树立“都市化、生态化”的整体环境形象。本住宅小区拥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作为开发建设的现代城市居住社区, 基地内部及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在此基础之上规划形成的、充满生态自然异趣的居住氛围是区域内重要的城市景观资源之一。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 进行适度改造与重整, 使居民环境的自然化, 将原本有可能对不利的因素转变为优势特色, 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 树立城市居住社区“生态、雅居”的整体环境形象, 一种经过人工处理了的优化的、与居住紧密结合的自然环境。

3.2“社区”的理念。

通过围合内向聚合空间, 为住区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形成持续发展自勺社区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因此, 居住小区以及居住组团必须在环境、场地以及住宅的设计与空间布局中反映这一居住理念。并通过相应的物质实体配置来实现住宅区内部“社区”归属感。

3.3 环境景观均好性理念。

环境的均好性是商品化住区的典型特征, 强调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与共享。规划中绿地和公共设施安排尽量做到比较均衡, 尽可能使各个组团、每户居民都能获得良好的居住环境, 每个住户都能方便的使用。当处于不能均享的限制条件下, 则应做出弥补措施, 创造必要的景观环境。

强调居住物理环境的均好, 要使每个家庭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光、通风、隔音和朝向, 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就要保证有效的日照间距, 引导夏季主导风向的流通, 隔绝外来噪音的干扰以及创造具有温馨、朴素和亲切的视觉环境。

4 规划设计原则

4.1 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 考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居家生活模式的转变, 形成一种绿意、自然、艺术、和谐、舒适、高效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数量上、质量上均以高标准、高起点为原则, 强调方便居住人群的使用。

4.2 绿色生态原则。

在局部地带, 将景观轴线与地形结合重整, 与绿地的有机结合, 形成住区整体的景观轴线, 调节优化整个居住社区的局部条件, 成为该居住环境优势与亮点。贯彻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概念, 把建设绿色居住空间环境作为目标, 满足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活家园。

4.3 操作性强原则。

面对规划基地内的现状景观资源, 在充分调查、分析现状地形条件的基础之上, 合理有效地、适度地对地形重整, 从而创造出既宜于人们居住生活, 又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资源的居住社区。

在户型配备方面, 充分考虑多样化的需要, 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满足不同居住群体的生活需要。

在配套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中, 根据城市商业发展的宏观需求来确定经营项目与运作方式,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 以达到对土地的最优化利用。住宅区建设以科技为先导, 加强新技术的利用, 使住区建设新技术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同时促进住区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 注重物业管理与安全保卫。

4.4 高科技原则。

努力将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与传统居住生活模式有机结合, 提升住宅功能质量与环境水平, 在确保生活模式宜人的前提之下, 提供舒适、安全、经济、科学、超前的现代化居住空间。

4.5 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处理上注重整体性与融合性, 形成中心围合、空间交融的景观形态。在核心位置设置景观步道以增强小区空间景观的层次感;在住宅的规划设计中, 为了避免建筑形象的单调和围合空间的压抑感, 将部分住宅组群做了分段处理和微小的错落变化, 以加强整体的节奏感和空间的变化, 形成良好的空间感受, 并与绿化相融合。

5 规划设计手法

5.1 整体统一。

(1) 强调小区建设的整体性和节约性, 以公共空间优先, 有效控制建筑密度, 节约公共空间、自然生态空间与绿化环境。 (2) 将绿化渗透有机组织住宅的院落空间, 与中心绿化与景观环境充分联系与融合, 形成布局合理的生态环境。 (3) 空间轴线与自由布局相结合。以空间轴线控制与自由布局相结合的手法, 在强调空间景观轴线的同时, 并通过步行线的组织在人行活动和视觉感应有机结合。

5.2 空间形态。

整个小区以东侧住宅入口和西北侧商业内街入口贯穿的轴线为空间中轴, 形成整个住宅区的环境识别特征;在景观界面的道路系统, 穿行于各规划住宅院落之间, 创造步移景异的宜人生活环境与多样化的活动空间, 并与各公共设施有效的联系。商业区部分设置完整的步行商业内街和外街, 形成内部商业的对话, 完善了本区域的商业配套设施。

6 建筑设计

6.1 平面设计。

户型设计上均考虑自然通风,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以60~90m2单身公寓为主力房型, 配以110~150m2的大户型, 户型多样正满足了如今市场的需求。

6.2 立面造型设计。

住宅建筑造型以古典简约, 精致为主要格调, 且明快富于变化, 立面设计以灰色、白色涂料和面砖为主要饰面材料, 表达典雅, 温馨的基调。各部分结合处利用简洁大方的线脚处理, 竖向线条, 精致细腻的光影变化, 彰显出高尚小区特质。商业建筑造型体现热闹、活跃的建筑特征, 采用现代式的建筑风格, 有不同颜色和材质的变化, 对比效果强烈而醒目, 符合商业建筑特征。

上一篇:电梯井整体专项方案下一篇:汉字王国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