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翻转课堂设计(精选13篇)
1.小学数学翻转课堂设计 篇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发重视教育教学,而其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谓的翻转课堂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同教学相互融合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为现代课堂教学注入更多活力,本文根据现阶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情况及其优势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更多更好的改善措施,以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一定的作业,而学生回家自行完成,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仅仅是被动地学习,而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家自行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而课堂仅仅成为学生同教师或者是同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越发广泛,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更多资源,而教师也不再是教学的主体,逐渐转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翻转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翻转课堂教学是不同于传统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一定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学生可以充分结合教师的教学安排进行自己学习计划的安排,在翻转课堂之后,学生可以更多地利用教学视频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便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控制学习进度,当然,学习地点也不再受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外或者是家中进行视频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氛围是相对较轻松的,不用担心自己在课堂学习中无法跟上教师的进度。同时,学生在观看学习视频时,能够自行掌握学习节奏,并且能够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不懂地方可以进行反复学习,记录重点,甚至可以通过网上平台寻求帮助。其二,翻转课堂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互动,这一情况主要表现在,学生同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加了。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教师能够有更多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改变家校沟通方式
长久以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情况主要是向教师询问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例如:学生听讲是否认真,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行为是否规范之类的,而翻转课堂教学的引入能够促使家长和教师共同培养学生,让学生感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教学的辛苦。
3.学习时空的巨大转变
在引入翻转课堂教学之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删减,这样使得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减少了,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翻转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1.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了,而其运用的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机智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提升教学机智,能够有效提高翻转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应当全面提升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让教师教学过程中能够敏锐地感知到学生学习所遭遇的困惑,及时针对教学计划作出调整。二是应当全面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翻转课堂教学主要是进行教学视频的学习,教师首先应当学会如何制作教学视频,有效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视频。
2.加强家校合作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强化家校合作教学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及学校领导应当对翻转课堂的优势进行宣传,鼓励家长能够更好地理解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的优势所在,鼓励学生和家长能够积极投身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除此之外,家长应当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开展有针对性的翻转课堂教学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例如:在“三位数的加减乘除”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预先自行复习两位数的加减乘除,然后再自行预习三位数的,之后在课堂上再进行交流,让教师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情况,或者是在“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在家进行预习,通过视频进行学习,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先出一道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没有掌握或者是掌握得较薄弱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学改革是日新月异,教师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积极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深入探究学习技巧,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楠.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刁守娣.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课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小学数学翻转课堂设计 篇二
一、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
首先,教师的角色由之前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传递数学知识的主导角色,转变为了辅助的教学引导者。而翻转课堂让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更多的是引导者、监督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合理的课堂关系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断通过合理方式加快课堂效率,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使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任课教师的帮助,高效解决教学问题。
其次,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翻转课堂的模式,学生能够更加灵活的选择学习的时间与地点,而且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内容和知识。翻转课堂的出现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活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再次,翻转课堂拓宽了教学的广度、灵活度,特别是对教学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并对课上教学内容展开时间进行了调整,充分利用与课余时间,课上课下相结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是对宝贵教学时间的最大化的利用。学生能够与教师与同学之间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了小学数学的实效性。
二、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首先,在授课之前,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等特点提前设定好相应的数学教学工作目标与内容,并确定相应的探究式主题,让学生们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这样一来,数学学习不单单只能在课上,打破了老师现场教学的局限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能力情况及薄弱知识环节,利用视频或微课随时随地的进行数学学习与演练。
其次,相较于之前单一、呆板的学习模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反复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不用担心因为走神而没有理解教师的知识讲授或者遗漏知识,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接受能力“调节”学习的速度和节奏,甚至可以说学生可以像看影像资料或视频的一样,对于不理解的知识进行反复学习,对于知识重难点进行多次反复学习,或者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直接获得教师或同学的帮助。而对于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可以快速浏览,大大节约学习时间。
2.促进家校沟通
传统的家校沟通,大多都是通过定期的家长会或者是家长与教师电话沟通,沟通效率较低。而且从沟通的内容来看大多是学生成绩是不是进不了,上课是否认真学习,作业完成质量如何,课堂表现怎么样,跟老师及学生关系是否融洽,等等。翻转课堂的出现,让学生课堂更加生活化,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教室内课堂,校方更希望能够与家长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越来越注重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与此同时,家长与学校沟通机会多,沟通内容更为深入,更符合学生的特性,能够及时的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处理。
3.转变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课本、教室为中心的呆板模式,而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进行了颠覆。知识的引入在课前通过信息多媒体手段导入,而知识的理解、深化与巩固基本上都在课上通过师生交流与学生协作共同完成,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灵活、多样的课堂学习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进入教学情境,更加专注的学习,提高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与灵活度。而且教师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也对学生创新提供了动力。
三、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
1.明确目标
目标明确是教学工作开展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步骤。在授课前,教师就应当对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做出全面、细致的了解,分析本班学生特点,并根据小学生所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针对视频教学的内容,教师应当合理的进行优化与配置,注重启发式的教学。例如,笔者在进行小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教学时,让学生对其进行体积计算。笔者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首将教学目标确定为通过实践课程的模型试验,让学生自己谈就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先前学习的圆柱体积计算方法,推算出圆锥体的计算公式,并进行实践验证。在翻转课堂开课前,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空间模拟对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关系有了一定的猜想与假设,进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并通过亲身验证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
2.小组讨论
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应用适宜的方式进行小组探究与合作学习。很多数学教师已经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小组讨论”这一教学过程。比如,笔者在进行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时候,首先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观察,如汽车、洋娃娃、铅笔盒等,而后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物体的感受,以及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物体形状。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之后笔者还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不同物体,从而帮助学生将抽象知识与具象知识予以融合,正确引导与指导学生找准分析的重点与突破点,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3.客观评价
教学评价与反馈应当是公正、客观、合理的。因此,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也应当遵循该原则。评价主体应当是教师自身、学生及教学评价小组,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评价的内容与标准应当注重过程性评价,而不能片面的看重教学成绩这一结果,这样才能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比如,笔者在进行小学数学三年级《测量》教学时候,同学们使用同样的方法但是测量的数据却出现了不同,我并没有简单的对学生进行对错评价,而是让学生们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其中可能产生这样结果的原因有哪些。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多次测量,通过多次测量的结果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这样可以让评价更加客观,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提升。
四、结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其在应用过程中还有很多特点需要挖掘。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其应用过程中进行不断总结,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让翻转课堂能够更好地推动数学教学的进步,能够让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获得提升。
摘要:新课改要求中小学教学要在模式上不断创新,而且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翻转课堂等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基础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阐述了当前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分析了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相关可行性教学策略,具有较强的实践参考价值。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翟树红,于跃.“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亚太教育,2016,(04):25.
[2]曲茜美,缪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学习策略研究——以小学课外英语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6,(03):114-119+130.
3.关于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探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50
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趋势也随之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改革,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现状,将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入课程教学过程章改进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科成绩和学科素养,改善教学状况,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成为小学数学课程现阶段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学界和教育者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小学数学是学生进行数学学科学习的起始阶段,对于学生进行初步的数学知识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课程学习也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小学生本身的智力发育水平和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相当低的程度,对于数学课程而言有着一个较大的障碍,同时,数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从其学科特性上来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学习难度较大,这就使学生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的培养和提升。
而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在课程教学中往往习惯于采取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一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样也会导致学习氛围的枯燥和压抑,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和消化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数学知识,导致知识点的积压,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并且对数学课程的学习采取一种排斥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改进。
针对这种教学现状,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便成为该门课程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解决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问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根据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将翻转教学模式更好的引入课程教学之中,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翻转教学模式也称为颠倒课堂,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传统的课堂教学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安排,在课程开始之后带领学生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学习,学生在课程中所占据的位置不突出;而翻转课堂则是扭转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所占据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对课堂中的内化知识进行相应的翻转和颠倒,对教师的课堂地位进行合理的调整,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是一种具有先进性和改革性的教学策略。从具体的实施策略上来看,则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授之前,先向学生进行学习任务的布置,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给的问题,去独立的进行学习材料的搜集和知识点的分析;在课堂上教师再和学生一起,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知识点的分析和学习。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革,采取翻转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内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数学知识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另一方面,则可以督促教师加深对于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学生的课下自主探究和学习材料的搜集整理,树立起明确的目标,使学生能够围绕这个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和搜集,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避免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和消磨。可以说,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之前,要对学生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师在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目标进行设计时,所包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教师在进行学习目标的设定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明确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从而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学习目标的设定和规划,提升学习目标的设置质量,避免对学生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无法真正的投入到翻转课堂教学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加入课堂讨论环节,突出学生在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地位,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扭转,使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重视和提升,充分认识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因此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堂讨论环节有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就自身的学习体会和心得或者是就自身的学习成果等,和班级内的同学进行讨论和分析,在分享个人学习收获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将自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在课堂上提出来,从而和同学一起分析和解决,提升课堂效率。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发散思维,应该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给学生以足够的讨论时间,使学生能够抒发自身的想法和看法,说出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分歧或者争论,教师则可以对这种分歧和争论进行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对于学习模式的感受,鼓励学生积极的和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使学生能够向教师进行学习感受的反馈,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从而根据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不断提升翻转教学的教学质量。
4.小学数学翻转课堂设计 篇四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对教育模式的革新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其中,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点科目,其教学模式的转变备受社会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角度出发,对现阶段我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翻转课堂的应用进行探究分析,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与发展。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教育;数学;人教版
伴随着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换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新时代下教育体制所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因此,不断加快教学模式的转变与革新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发展任务。小学生正处于思维结构组建阶段,在这一重要发展时期,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中的不足,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为例,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优化课堂教学、实施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教育改革不断的推进下,我国教育机构逐渐对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弊端进行梳理,总结出更明确的教育纲领,伴随着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新课改对我国校园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其中,数学教育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点科目,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型发展思维,更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而通过数学成绩的提高而推动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充分实现新课改的教育目标,不断推动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目标来整合教学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对课程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进而提高教学质量[1]。例如在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高”这一章节时,教师要适当的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分好的小组内进行相互交流,教师引导各小组的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并将任务进行逐组分配,如第一小组画直角三角形的高,第二组画等腰三角形的高等,以此类推,由于每个小组的任务具有差异性,便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探究能力便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二、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具备针对性
子曰:“因材施教”,足以证明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这种教学理念在现代教育体制中依然适用,由于数学知识结构较为生涩、抽象,加之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故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与问题便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必须加强教学模式的针对性,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改变传统数学教学中缺乏针对性的弊端,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来选择个人青睐的学习方式,亦不用担心个人学习情况跟不上教学进度。
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中的“针对性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例如,在“圆柱体积”这一章节,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中,无法保证学生们对其公式能够百分之百的运用,便可以通过课后的微视频、博客等网络媒体方式对学生进行重复推送并讲解,学生亦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进而提高对知识的掌控能力,这种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查缺补漏”[2]。
三、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不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明确提出的发展要求,因此,在当前教学背景下,就不能只注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教会知识”作为教学的目标,而是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数学学习思维的建立。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底*高/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熟练的掌握,亦能通过公式解答出课本中的题目。但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不仅要明确公式的运用,更要学会公式的推导,明确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是用这个方式进行计算的。
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将学生这种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展开,课程开始之前就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并通过查看互联网的教程来对相关数学公式进行自主推导。对无法得出推导公式的同学,在课堂上亦不要对其所存在的困惑进行直接指导,依然是以引导的方式为主,让其通过实践来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3]。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思维建立的引导者,进而提高其综合素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改对教育模式的革新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为了能够顺利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就要不断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弊端,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突破,不断将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与数学教育相对接。这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体制迈向更完善的发展阶段。
5.数学翻转课堂 篇五
由于翻转课堂的课下和课上联系很密切,如果课前不好好预习,是无法进行课中的讨论学习,基于这一点,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能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学生还可以在课前同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课中的时候,将问题一一抛出,与同学、老师讨论,对大多数人都有疑问的问题,老师还可以录制成微课的形式,同步发给学生。
制作详细的教学评价量规
制定详细的评价量规,要求老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不仅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课前预习,还需要关注他们学习的重难点在哪里,这一点有助于老师更加了解学生所处的阶段。
创建学生交流讨论的社区
6.幼师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论文 篇六
一、幼师数学翻转课堂的尝试
(一)视频制作
课前教师自制视频,也可利用开放式的教学资源中的已有视频,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二者有机结合。例如,将空间几何体中圆柱、圆锥、圆台的结构特征及其表面积等几个知识点制作成视频。视频的制作突出圆柱、圆锥、圆台的旋转性质及侧面展开图的呈现,视频播放时间3-7分钟。课前要求A、B两个班的学生提前1~2天时间,通过视频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学生留言,教师和同学可以通过回复进行讨论。教师就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互动解答的同时做好统计归类,得出学生提出问题的主要集中点,以便在课堂教学时相对确定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答,以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圆锥的表面积,A、B两个班级中提出最多的问题是侧面展开图求法。那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将此作为重点进行分组讨论。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协作、会话、创设情境等方法的运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习惯,然后通过协作、沟通、交流学习得出结论,并且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及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互动,注重分组讨论等方法的应用,增强学习兴趣,加快学生对知识吸收内化的速度,提高学习效率。例如,结合观看视频后学生的留言,将A、B每个班同学分成6个讨论组,就圆锥侧面展开图面积求解方法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各组给出讨论结果。根据讨论结果最后教师总结圆锥侧面展开图面积的两种求解方法,这两种方法均为学生提出,教师只是归纳这两种方法使用时的条件。
(三)建立学习档案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没有有效掌握相应知识,在课后还可以进行回放再学习,对课堂教学中的疑问可以再梳理总结而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教师对每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通过针对学生独立学习的表现、沟通协作表现、自主学习的计划性、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等建立学习档案。学习档案中还包括教师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过程性、及时性、针对性的综合评价,学生可以即时得到反馈,并对自己学习的情况进行及时准确地定位,以及有效及时地反思总结。对课前提出问题的同学和没提问题的同学记录,并记录提出问题的次数及问题的关键性。将课堂上讨论热烈、积极沟通协作、主动思考的小组成员记录下来,下次分组时考虑以强带弱等,然后形成过程性的评价。
二、幼师数学翻转课堂在尝试过程中几点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在尝试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个优点:增强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计划性、自主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教师改善教学方法。但推广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教育理念有待转变
由于我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原因,大部分教师在理念的转变上还无法主动积极跟上,依然停留在教书匠的角色上,教师还是坚持课前写备课笔记、填鸭式上课、布置作业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因家庭教育、经济条件、基础知识、社会发展等多种原因,越来越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没有兴趣,他们渴望创新式的生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要在之前对教学知识进行先录制视频资料,然后放在学习网站,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将主动教授为主变为辅助指导为主,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变为主动学习为主。这一思想理念的转变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非一日之功,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大力引导,广大教师主动迎接挑战。实际在尝试教学的过程中这一挑战最大,首先我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在摸索着选择哪些知识点要制作,哪些内容不制作成视频。我从主观意识上就没有准备把每节课都制作成视频的想法,因为制作视频的的确确需要老师花费很大的精力。其次,学生一开始对翻转教学很感兴趣,但随着翻转教学的经常化,学生课前对视频的观看意识也随之下降。再次,A、B两个班的学习情况也存在差异,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A班相对B班课堂氛围、学习效果更好,那么在翻转课堂尝试教学的过程我本以为会出现B好过A,然而无论是从自主学习观看视频的兴趣度还是从学习效果来看,实际情况依然是A好过B。
(二)教育资源有待均衡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条件因素,各地的教育资源分配也不均衡,翻转课堂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挑战就是视频录制上传网络等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的挑战。比如没有摄录设备和软件,网络上传下载速度慢等。在录制拍摄视频、上传文件、软件开发等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而在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和教育技术力量不够的前提下制约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普及。由于我校有信息技术中心这一专门部门,在尝试的过程中拍摄、编辑与上传视频这都不是问题。但由于没有专门的翻转课堂的服务平台,于是我将视频上传到了自己的博客来供学生学习与下载。这从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方面讲有些不便利。另外博客不是为翻转课堂专门开发的,这一平台只适用于交流与沟通使用,没有专门的分类统计模块,这就无法在博客上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我还需要另外单独统计,为每位学生建立电子档案,而这就削弱了翻转课堂学生对评价的及时性。今后如果能建设专门的翻转课堂网络平台,并在平台上开发专门的统计模块,那对我校翻转课堂教学的推广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翻转内涵有待深化
7.小学数学翻转课堂设计 篇七
关键词: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所谓的“翻转课堂”( 译自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 ) ,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翻转课堂中,时空得到了充分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新媒体、新技术得到了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让课堂“翻转”起来?笔者以《圆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为例进行了初步探讨。
1. 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翻转
新版《义务教 育数学课 程标准》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结论性知识被压缩,过程性内容得到彰显,这就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了更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诸如概念教学、计算教学、简单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公式的应用、整理等,这些知识内容都适合于通过微视频来进行自主学习。所以,笔者选择了北大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认识》这一课来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课前制作微课,以微视频的形式将圆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外形、性质、半径、直径、面积等要素逐一演示。
2. 有效制作和展示微视频
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是关键环节。教学视频的制作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心理,既要生动有趣、画面感强,又要科学严谨、逻辑性强。这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笔者在《圆的认识》这一课的微视频制作中,在圆的外观形态这一内容上,采取从生活中学数学的理念,拍摄了车轮、奥迪车标、钟表、饭桌、扣子、碟子等物体,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不同的圆形物体,感受其存在的广泛性。
另外,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学生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学习指导。首先,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新课内容,明确要学习的内容。其次,指导学生仔细观看视频,理清知识脉络,理解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再次,对重、难点内容进行精看,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发现问题、记录问题,以便集中解决问题。最后,自测练习,检验学习效果。通过微视频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主观感悟,发现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对教学重、难点的集中教学与突破。
3. 翻转后教师演绎课堂的方法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但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课堂演绎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演绎课堂中必须注重三个方面:
( 1) 善于倾听。小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一定层次的思维能力,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微视频进行自学,实现对知识的自学自悟。比如,在《圆的认识》这一内容中,对于圆的特点、圆半径、直径、周长、圆周率这几个要素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并理解,然后教师通过问题让学生汇报自学所得。这样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2) 适时点拨。有些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小学生难以独立完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合作互动的方式加以解决。例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学生对于圆的特征难以深入掌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多个研究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知识疑难点,收获新知识。
( 3) 合理补充。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仅仅依靠视频资料,学生的认知可能仅仅浮于表面。所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隐性知识,教师必须合理补充,透过教材学习一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圆的认识》中,关于圆面积公式的极限推导,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将圆形纸片裁剪成若干等的近似的小三角形,再拼接成一个长方形,进而得出圆的面积公式,使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8.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篇八
[关键词]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实践与思考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作为一门逻辑学科,数学教学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特点,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仍然没有意识到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而只是被动地接受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的灌输,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难以掌握自己的节奏,数学学习的效率也难以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对于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策略的总结研究,不断地提升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进行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实践与思考的重要意义
在进行小学生数学知识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督促学生改变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打破教师占据大部分课堂中心内容的情况,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而完善翻转课堂的实践体系。与此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通过对翻转课堂实践模式的应用,促进学生进行自主的小学数学知识学习和应用,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针对这样的情况,开展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形成正确的认识,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体系建设,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除此之外,在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体系建设过程中,教师为了保证学生都处于学习数学知识的高效率状态,就要充分地考虑翻转课堂实践体系的建设问题,抓住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率的数学学习方法,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体系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的设定,合理地发挥出翻转课堂实践体系的真实作用。
二、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策略探析
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体系构建过程中,所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地对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策略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进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1.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体系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小学生足够的教学鼓励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教学目的,提升教学效率。
首先,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体系要对学生数学兴趣状况进行深度了解。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的查询可以看出,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关系到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体系的应用效果。笔者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查询发现,班级内部对小学数学学习有着极高兴趣的学生并不多。而另外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难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发挥出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实践体系的真实作用。
其次,要对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构建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这就需要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体系构建过程中,充分发掘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并形成对于教学体系的稳定性维持,持续性地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应首先总结研究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特点,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进行总结,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督促学生进行数学应用实践问题的总结研究,帮助学生创建数学知识的应用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研究,进而行之有效地翻转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体系中的地位,重塑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核心地位。
2.创设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环境
首先,小学数学翻转课堂需要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态度。为了达到这一学习目的,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环境优化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注重听取学生意见,持续进行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环境优化设计,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其次,要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构建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空间,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并且,教师要充分重视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诉求的分析研究,给予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思考的足够空间。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作用,提升小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小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小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
3.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在进行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还要给予自己的学生足够的信任,提升小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构建翻转课堂的目的就是帮助小学生形成独立自主地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地寻找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建设新路径,利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到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进而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出和小学数学基本逻辑相似的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研究,并最终形成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4.建立多元化的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实践体系
在构建小学数学翻转课堂过程中,为了更加有效地展现出这一教学体系的自主性特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能够紧紧地跟随新大纲的要求,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体验,不断地总结出属于自身的小学数学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翻转师生之间的教学地位,并为小学数学教学设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以便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实际学习问题,发挥出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真实教学作用。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过程中,为了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实际特点,深刻地把握教学规律,优化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实践策略,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先富,王金荷,张治安.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2003,(06).
[2]王佑勋.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04).
[3]刘春梅.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J].青海师专学报,2005,(S1).
[4]陶瑞忠,李庆丰.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6,(S2).
[5]梁碧湘.基于学生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6).
[6]张亚伟.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与策略[J].才智,2009,(16).
[7]董凤昕.多方参与合理评价综合提高——小学劳动教学评价的几点尝试[J].成功:教育,2010,(08).
9.翻转课堂下小学美术课堂的构建 篇九
摘 要:为了确保美术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也为了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更为了促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在课改下,教师要认真学习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并有效地将翻转课堂与小学美术课堂结合在一起,以确保学生在高效、自主的美术课堂中掌握基本的美术技巧,同时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美术;情境;绘画过程;鉴赏
所谓的翻转课堂是指让学生在课下完成相关的学习,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变成了教师的答疑解惑,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见,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地贯彻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而且对学生自主鉴赏能力的形成以及绘画技巧的锻炼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应用翻转课堂模式,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n上交流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真正高效的美术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自主而高效的美术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微视频创设美术情境
所谓的微视频创设美术情境是指借助微视频组织学生在课下学习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并带着学生走进绘画的相关情境,一来能够将抽象的绘画形象直观化,二来能够降低学生对动手画的畏惧心理,进而使学生在翻转课堂活动中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同时也为高效美术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做好微视频的制作,要借助有效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绘画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组织学生画“自行车”时,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绘画能力,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翻转课堂,首先,在课下我借助微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一些自行车的图片,包括一些成型的自行车还有一些自行车的构件图,之后,我组织学生在课下观看,并完成以下任务:
(1)观察视频中所有的自行车,并结合自己的认识,总结自行车的特点。
(2)自主绘制出一幅具有个性的自行车。
可见,在这样的课下活动中,我们准备的自行车视频能够将学生带入情景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自行车有直观的认识,而且对学生个性的展示,对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促使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养成自主绘画的能力。之后,在正式上课时,我与学生一起来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说一说创新体现在哪里,哪些需要改进等,这样不仅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微视频展示绘画过程
借助微视频展示绘画过程说简单了就是让学生仿照着进行绘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微视频的反复观看或者是暂停等操作中掌握绘画的过程,进而为学生绘画技巧的掌握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通过微视频的绘画过程来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提高绘画质量。
例如:在教学“卡通画”时,我借助微视频向学生一步步展示了“小兔子”的绘画过程,引导学生在课下按照视频的展示过程进行描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反复观看中形成基本的绘画素养,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质量。之后,在上课时,除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外,我还组织学生自己绘制一个具有个性的小兔子,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同时对学生美术基本素养的形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制作微视频的绘画过程中,教师的绘画过程要慢、要清楚,不能模糊地一带而过,因为小学生的绘画能力是有限的,教师技术性带过会让学生理解不了,从而出现无从下笔的现象。所以,教师要发挥翻转课堂的作用,但也要制作有效的微视频,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课下能够真正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
三、微视频组织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这就有老师和家长产生疑问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是没有鉴赏能力的,让他们进行自主鉴赏就是浪费时间。即便是现在学生对美术作品只能评价出“好”,但也是学生鉴赏意识逐渐形成的过程。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下好的美术作品,以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以微视频的形式在课下观看一些山水画,之后,在授课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自己的鉴赏能力,都能感悟到作者在作品中赋予的情感,进而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通过有效应用翻转课堂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进而也为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0.翻转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篇十
关键词:翻转课堂;数学教学;微课;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436;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37-01
在信息化全面推进的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翻转课堂逐步应用到数学教学当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学生回家练习;翻转课堂则是学生在家或课外借助教师制作的微课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答疑解惑和探究交流的互动场所,有利于突破数学重难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翻转课堂的应用和实现依靠微课,本文将重点研究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选择制作微课的教学内容
翻转课堂的应用,首先需要确定好适合做成微课的教学内容,因为在数学知识体系当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成微课。如果学生通过类比迁移、猜想验证或者是辨析交流等方式就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点的教学内容,就不需要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适合制作成微课的数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第一,讲述性特点显著的内容。比如数学定理定律或者数学概念等可以制作成微课,这些内容,学生观看动态视频会比自己看书学习效果更佳。例如,在讲解角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呈现出一个角,然后动态化地显示角形成的过程,并配上声音和文字。学生通过认真学习微课,能够牢固地掌握这个知识点。第二,数学中的知识难点可以制作成微课,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解决相遇问题或者背向行驶等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动画展现方式,用动态线段图的方法为学生展现数量关系,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第三,对于操作性较强的数学知识点,可以借助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操作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例如,在讲解角度的测量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加入亲手录制的视频,视频中教师亲自示范手里拿着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整个过程,这样可以将角度的测量方法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在录制的时候可以加上教师的讲解,这样学生可以边看边听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二、完善微课制作的准备工作
为了将微课科学有效地应用在数学翻转课堂中,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微课制作的水平以及应用的效果。第一,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微课制作。对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除了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更好地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第二,微课全面应用的数学翻转课堂,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因此,教师要将先学机制设置为教学常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通过先学的方式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和质量。第三,教师要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需要,逐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从整体上提高学习成效。在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创建过程中,教师也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小组活动规则及评价机制。第四,要从根本上提高对翻转课堂的重视程度,理解微课设计的重要性,认识到微课制作的过程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研读和理解的过程,同时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讲解能力来丰富和完善微课内容。例如,教师在制作微课前,要认真学习收集到的优秀教师的微课资料,在吸收借鉴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全面落实数学教学目标。
三、重视和加强微课设计制作过程
微课的设计制作和实施,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把握整个教学内容包括哪几个重要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需要怎样去推进,哪些方面可以用微课的方式体现,哪些需要在实际的课堂中讲解。以垂线的绘制教学为例,先要知道本课共有三个知识点,即垂线段最短、如何过直线上一点作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垂线、如何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垂线。然后针对这三个知识点,制作三个简短的微课,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在垂线段最短这个微课中,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增加一些对比元素,让学生比较之后得出垂线段最短的结论。另外,还可以在微课中增加动画演示以及自己做垂线的具体操作步骤,并在操作过程中对一些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第二,制作与微课相对应的学习单和自学报告单。学习单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够让学生自学微课的时候有一个良好的指引,进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在积极参与和合作探究学习中得到知识的升华。自学报告单的作用是能够反馈学生观看微课之后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能够对今后的微课改造和完善打好基础。
四、结束语
11.小学数学翻转课堂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视频;学习单;平均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4-0027-03
一、案例背景分析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与实验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突出其统计意义,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例题2通过“两队人数不同,不能用总数比较”这一思维矛盾,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本课教学形式属于翻转课堂形式,通过“预览学习单——看视频——填写学习单 ——小组讨论”等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探索计算的方法,学生从录像视频中高效地获取了平均数的计算要求与方法,那就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探究思想方法预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关注与学习的面就一下子变宽了。课堂上通过小组口算比赛收集信息,引入“哪一组的成绩更好”教学问题,让学生首先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求平均数的方法也就在学生理解意义的过程中发现并学会。通过“什么是平均数”、“如何求平均数”两个微课的片段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二、翻转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分析
1.课前试学
课外:
视频介绍:《“公平”的平均数》
在小组投篮比赛当中,小红、小刚、聪聪分别投进了6,7,2个。这一组的投篮水平如何表示呢?(如图1所示)
按语音指示暂停视频,学生利用学具(小圆片)动手操作,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首先得到5;(视频解说)5是 6、7、2的( )。把不同的数变得( ),我们就称这个数是这组数据的( )。学生填写学习单,整理收获。
环保小队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收集了很多废旧的饮料瓶。哪个小组表现得更好一点呢?(如图2所示)
对话形式出示:
(1)第二小组人数多,所以第二小组收集矿泉水瓶情况好。(人多不代表小组整体情况好)
(2)小明最多收集了15个,小芳最多收集了16个,所以第二小组收集矿泉水瓶情况好 。(一个人并不能代表整个小组情况)
(3)第一小组一共收集了52个,而第二小组一共收集了55个,所以第二小组收集矿泉水瓶情况好 。(第二组比第一组多一个人,算总数不公平)
提出疑惑,那有什么公平的办法来比较两小组哪个更好点呢?
暂停视频,学生按照学习单提示,采用画一画(移多补少),或者是算一算的方法。
思考:(1)平均数必须在( )和( )之间。
(2)平均数是指每个人的实际数量吗?它相当于把 ( )平均分成几份。
两个微视频的片断学习,给予学生一定的生活体验,如“平均成绩”、“平均速度”等,通过课本例题变式“两个小组收集矿泉水瓶的对比圖”,让学生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在微课设计上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思考、探究的机会,通过微课学习让学生进行片段学习,让学生自主摆圆片、小组成绩对比图等学习活动,以学习单为辅助形式,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究和思考的空间与时间,避免“填鸭式教学”。学生对于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应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2.课堂展学
(1)检测自学情况,提出自学困惑
“通过微课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学习的自学情况。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
生2:“我知道了怎么求平均数。”
“关于平均数,你还有什么困惑?”“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求平均数要注意什么问题?”……
课堂上笔者通过让学生与小组内成员交流收获,并派代表展示汇报,达到复习微课知识的效果,并通过评价学习任务单,了解和检验课前自学的成果。在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后,让学生提出自学的困惑,教师整理突出问题。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小组口算比赛开始,“昨天老师给同学们进行了小组口算比赛,想不想知道哪个小组获得口算冠军组呀?”
“想”,简单的话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来看看第一组的口算”。(一个一个出示)“聪聪答对了6题,丁晓2题,周玉4题,李丹4题”学生整齐地把信息读出来。再来看第二组的口算,也数一数(5道、4道、6道)
师:口算比赛完后(课件跟进),你觉得哪一组的口算成绩好?联系微视频的学习,说说你的理由?”(如图3所示)
生1:“应该把他们的总分加起来看谁的高。”(有想法,不错)
生2:“应该总分加起来后除以人数。”(很好,这是你的想法)
生3:“看平均数。”(不错,有同学联系到视频学习的内容了。)
师故作疑问:“为什么不比较两组的总分呢?”
生4:人数不一样,比较总分不公平,看比较两组的平均数。
师:要对比一组数据,我们应该要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才能进行比较。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平均数(板书课题)。利用我们视频的学习内容,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汇报,解决困惑。
通过“两个小组口算成绩比较”引导学生整理微课学习的知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起点并不是未知,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起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问题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引出学习“平均数”的学习目的与意义。
(3)生活实例对话,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①佛山市气象站在一天的中午13点测得最高温度24摄氏度、凌晨1点测得的最低温度是17摄氏度。当天的平均温度( )摄氏度。
“你觉得平均温度有可能是多少度?请你想一想,猜一猜。”教师顺势提出问题。
生1:21摄氏度 。
生2:20摄氏度。
师:你的理由是?
生: 我认为平均温度应该要高于17摄氏度,不能超过24摄氏度,有可能是20摄氏度。
“下面我们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选一名天气预报小主持人,谁愿意上台试试”,未等老师说完,刷刷的举起了一对对小手。
②聪聪来到平均水深1.3米的河边,聪聪身高是140厘米,聪聪想:我的身高比平均水深高,下去肯定没有危险。
“你们认为聪聪下河游泳会有危险吗?”教师提出问题。
生1:“没有危险,聪聪的身高比较高。”
生2:“有危险,平均水深并不是全部都是这么深,可能有些地方比较深,超过140厘米。”
小组讨论,辩论。出示泳池的水深切面图,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劝一劝聪聪不要下水。
利用校园的三组对话以及两个生活实例,生动形象地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到平均数的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4)巩固应用,丰富认知
平均数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其实很常见,今天老师也跟同学们走进聪聪的课堂与生活来感受一下。有兴趣吗?出示《聪聪的一天》
①聪聪喜欢上手工课,聪聪有三条丝带。第一条长4厘米,第二条长8厘米,第三条长6厘米。你能提出一个相关数学问题吗?
②音乐课,聪聪同学参加歌唱比赛。根据比赛规则请计算出他的最后得分。(先猜猜规则是什么?出示: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算平均分)
师:以四人小组形式开始完成这两个问题,有疑问和不同意见的,小组内相互讨论和帮助,限时5分钟。
生1:我提出的问题是三条丝带平均长多少厘米?
生2我观察到评委4和评委2的分数要去掉,两个数据相差太大了。
通过“聪聪的一天”层次练习设计,丰富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练习环节采用小组合作完成,汇报交流的方式,更能体现出翻转课堂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谈论思考、探究交流的机会和时间。
(5)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你认为应该给自己布置什么样的作业?”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生1:“这节课我学到了平均数应用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
生2:“今天的学习很有趣,我喜欢小组一起讨论解决问题。”
生3:“在小组讨论中我没有积极地参与,下次要改进”。
三、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
翻转课堂不仅要重视教师作用、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引起教学评价的改变及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整合等方面的思考,更多要还原学生知识生长的过程和探究的空间。融入微課后,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理解平均数——联系实际、拓展应用这样一个教学结构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给予学生更多的小组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安排此课,给孩子们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小学统计与概率的概念教学融入微课后的几点教学反思:
1.课堂重心转移到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前学生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对平均数有了基本的认识。在课堂上教师就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通过列举生活实例和小组谈论以及小组讲练等自主学习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2]。
2.利用生活系列情境,搭建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的练习是以“聪聪的一天”串起来的,通过手工课、数学课、音乐课等课堂的情境串联起有层次性的练习,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在玩中学。
3.不足与改进之处
本课给予学生探究交流机会较多,但动手操作机会少了,可以通过派发学具小圆片让小组摆一摆理解求平均数的过程和方法。在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方面例子还不够生动丰富,可以先让学生先说一说生活中的平均数,然后通过四组的平均数生活实例展示,以对话形式生动展示出来,易于接受理解。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3]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J]. 基础教育课程, 2012(12).
12.小学数学翻转课堂设计 篇十二
经过全课题组成员的合作, 我们的教学研究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课题研究不断深入, 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顺利结题, 并获得辽宁省教育学会一等优秀课题。
一、“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在数学导学策略中的初步应用
导学策略, 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主动、热情、高效地投入学习的教学系统, 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内容, 其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会学知识的同时, 提高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的各种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 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 是指一种教师创建的学习视频, 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 回到课堂, 师生面对面地交流和完成作业的教学形态。它将知识传授放在课外, 学生借助视频和开放的网络资源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 而课堂成为强化知识、探讨问题或得到个性化指导的地方。“翻转课堂”的学习需要四大支柱:灵活的教学环境、学生的积极参与、精心编辑的课程内容、专业的教师。它的实质就是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
传统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第一阶段, “信息传递”。通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第二个阶段, “吸收内化”。通过课后学生的复习和作业来实现, 此阶段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 常常会让学生有挫败感, 从而丧失学习的动机。而“翻转课堂”重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信息传递”是在课前进行的, 教师不仅提供了视频, 还可以提供在线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 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 在课堂上给予有效地辅导, 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吸收。
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应用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最初尝试是在三年前。当时, 我接手四年级新班后, 打算为学生每学期做一本导学案, 目的是培养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提示研读教材, 养成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在学习新课前按照导学案的要求进行独立学习和思考, 课堂上带着独立学习的收获或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整个新知学习的过程, 主要是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过程, 再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来调整教师的教学策略。
然而, 导学案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第一, 导学案的学情反馈过于匆忙。学生在授课的前一天完成导学案, 教师在授课的当天早上才能看到导学案, 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 时间上过于紧张。第二, 导学案作为纸面的学习提示, 不能与多媒体教学相融合, 在有些知识的提示上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进而影响后续的学习。
对于导学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一直苦苦寻求解决的办法, 但效果一直不太理想。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接触到了“翻转课堂”, “微视频”对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开始借助“微视频”这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学习新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学生们独立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微视频的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面对纸质材料时的厌倦情绪, 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自微视频引入后, 学生按照“导学案———微视频———进阶式习题”的程序学习新知, 解决了在完成导学案布置的新知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阶式习题完成的过程则是对新知巩固的过程, 这三个步骤循序渐进, 相互补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 教师再根据作业反馈的真实学情调整新知学习的节奏, 选择最佳的难点突破方法, 从而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更高效。
二、“翻转课堂”教育理念应用于数学导学策略的积极作用
(一) 构建了一种全新优化且富有实效的小学高年段数学导学策略
与传统教学相比较, “翻转课堂”教育理念下的小学高年段数学导学策略有如下几个实质性的改变:一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 从完全“以教师为中心”走向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二是改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 教师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成为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者, 学生从被动的接收者走向学生主动的自主学习者;三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流程, 从要求所有学生在课堂同步学习新知识, 课后再进行以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 翻转到课前充分开展自主学习, 课堂上教师因材施教地开展活动, 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在课前学到的新知识与技能;四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化背景下, 巧妙地将在线学习与面对面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新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以及其应用和迁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 构建的小学高年段数学课教学效果显著, 师生能力均有本质提升
从学生的角度看, “翻转课堂”理念下的数学课,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 通过完成导学案养成了独立学习的习惯, 借助“微视频”提高了学习新知的能力, 提高了生生相互答疑的能力, 碰撞出师生更为精彩的对答, 实现了当堂及时有效的验收反馈, 让学生在知识内容和学习策略等多方面都有所收获。新型的数学课, 不仅能高效传授新知识、还能进一步激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 活跃思维, 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不断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
从教师的角度看, 教师要上好一堂新型的数学课, 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调整。例如, 首先要明确, 导学案在学生课前对新课内容的预习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学生是否是带着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没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其次,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与合作探究的深度如何, 学生的反映如何, 学生真正学会了多少, 收获有哪些, 能力有什么提高;再次, 导学案上有没有漏洞及导学案对学生有没有什么束缚, 学案的导航作用在课前课中的媒介作用发挥的如何等;最后, 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方法是否得当。总之, 课后的不断反思和完善, 使导学案能真正处在动态的优化中, 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 也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三)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全新学案导学与“翻转课堂”一体化的导学实施方案, 探索出一条“学本高效”课堂新路径
13.小学数学翻转课堂设计 篇十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如果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剧烈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正所谓有效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相反,如果教师的提问很肤浅,看似场面热闹,老师一问学生齐声回答,表面学生全会,实则没学到什么,还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如果问题模棱两可,学生则会云里雾里,一脸茫然,根本摸不着头脑。因此,只有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一、捕捉“三种”契机,提升提问时效
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1、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及时提问。
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教学重点所在之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通过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我们在引导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时:“学校把360 本故事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1/4等于中层的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多少本书?”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都在冥思苦想,思维发生了障碍,这时教师点拨提问:“这三层书架中每一层书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数都相等吗?为什么?这三层共有多少份?”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 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层占故事书总本数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这道难题就这样被解决了。可见教师这个问正是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既疏导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当学生的思维产生“模糊”时,及时提问。
所谓思维“模糊”,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教师在学生思维产生“模糊”时,应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能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运用正确思维规律,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如,一位教师教了整数加减小数后,要求学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4;另一个学生先计算2+1.4得3.4,再从被减数5中减去3.4,结果在退位过程中又出现了问题,得2.4。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存在着片面性,有些模糊不清。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适时引问: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2.4,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加减小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当学生思维缺乏深度时,及时提问。
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及时提问,步步探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纵深拓展。探究性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水平。例如,教学“认识二分之一”一课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一个正方形纸上找1/
2、1/
3、1/4,再观察比较得出1/2>1/3>1/4,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一位学生答:“我发现数越多那个数就越小。”这位老师听到这样回答时立刻否定,使学生的认识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水平上。其实老师只要启发性地引导就可打开学生的思维。如问:你发现哪个部分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为什么?最终得出结论:同一物体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份的数就越小。这样的及时提问,步步深究,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得到拓展。
二、加强“四大”认识,提升提问素养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是连接认知目标和学生学习需要之间的桥梁,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去的催化剂,更是诱发学生从现有认知水平上升到高一级认知水平的助推器。因此,必须加强对有效课堂提问的重新认识。
1、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功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讨论一般都有一个确定的、标准的答案,任何与这个答案不相一致的回答都将被老师否定。由此可见,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主要功能就是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跟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思路走下去,如果长此以往,学生对老师课堂所提问题,就不再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分析,而是猜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这样就使得课堂提问所起的作用就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提问的过程实质上就简单成了知识的搬运(教师—学生)过程。这种提问,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有悖于新课程的。因此,必须对课堂提问的内涵有一个新的认识。新课程下课堂提问应更注重帮助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素养。在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获得了一些体会、心得和结论,对学生来说,这种知识是极其宝贵的。
2、重新认识设计问题的角度。
新课程理念要求设计问题的角度要有所创新。课堂提问由低到高有六个水平:知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据统计,目前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属于第一第二水平占80%,而其中要求学生回忆(或掌握)知识点的问题占到80%中的60%,与之相对比的是第五第六问题微乎其微。由此可见,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多属“低水平”的,而缺乏高水平认知的问题,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而恰是后者最能启发诱导学生的,也是促使学生形成新型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点。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注意从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密度上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活跃。
有这样一道题:小明的爸爸今年暑假准备带全家参加“西湖一日游”,安排小明去买票,小明来到旅游公司售票处,只见窗口写着:西湖一日游门票价格:A种: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B种:5人以上团体,每位100元。老师提出以下问题:(1)这两种不同的买票方法你能理解吗?(2)你是怎样理解的?(3)如果你是小明,你准备怎样买票?(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创设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在富有挑战性问题中,不断发展多角度,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对课堂提问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使问题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和清晰的层次性,减少低水平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思维含量。
3、重新认识回答问题的评价。
新课标要求我们对回答问题的评价要有新思维。学习不是简单地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体验知识和感悟知识的过程。教师不能简单地按照自己或课本中的逻辑来对学生的理解做出非对即错的评价。教师应当要鼓励学生质疑,从不同的角度、多层面、多渠道地分析问题,独辟蹊径。
比如,课堂中学生回答对了,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答得妙极了!”、“你真棒,答得真好!”、“你真聪明,答得好极了!”;学生答得不完全正确,教师就评价说:“你肯动脑,答得较好,只差那么一点点,不然就更好了!”,并补上一句:“谁来为他补充一下?”即使有答错了的,微笑着评价说:“你真肯动脑,换个角度,继续想想看,相信你肯定能想出来,老师在期盼着呢?”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以学为乐的最高学习境界。
4、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调控。
课堂提问要注重艺术性。提问时要注意哪些细节,提问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情况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应考虑好并做好充分准备,以便教学中及时调控,实现师生和谐互动。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引起注意:
第一,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师生互动的过程性。教学过程中,要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要改变过去教学中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的简单做法,教师应成为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的促进者。把课堂提问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探索上,使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技能由未知到已知或由不掌握到掌握的过程,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能够运用知识,妥善处理信息,学会分析推断,进行表达交流。
第二,问题提出后,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回答应有充分的估计并事先想好应对的策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既要精心分析教材、设计课堂问题,考虑问题的设计表述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简明易懂;同时更要花主要精力去分析学生情况。特别是分析所教学生的学习特点,包括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地考虑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做好应对措施,把握提问时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第三,考虑问题的提出是否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设计问题时,要考虑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思维,问题要包含多种水平。要防止出现优生活跃、差生兴趣不高现象,也要防止因教师传递不当的期望或者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表现出的歧视,给学生带去教学机会的不平等或致使学生因教师的低期望而导致学习动机降低。总之,课堂问题的设计要能够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各尽所能,各有所得。
第四,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手段。兴趣是学生发展的根基,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学习才有积极性,才肯动脑筋想问题,才会钻研问题。因此,加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是实现师生积极互动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改变过去靠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打天下的形象,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手段,在生动、直观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实现课堂效益化。
四、加强“五项”优化,提升提问实效
1、加强问题结构的优化,提升提问实效。
问题结构应该逻辑严密。数学知识结构严谨,系统性强,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要素,相近的问题情境,相似的思维方式,只要找到具有沟通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就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这种由浅入深,以旧引新的提问方式,可称为迁移法,是数学教学常用的提问策略之一。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由于学生广泛掌握了长、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了用割补法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策略,所以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解决问题。①分别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②用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能否拼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怎样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③动手测量数据,填写操作实验报告,找出求一个三角形面积的一般方法。
2、加强问题情境的优化,提升提问实效。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的、需要学生克服的带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能促使他们去主动思考、去探索。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个性、水平存在差异,教师要针对这些差异,创设不同的任务情境。如果提问对象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问应多以认知性问题为主,直问直答。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问题。对尖子生可适当“提高”,对普通学生可逐步“升级”,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适当“降级”,满足不同胃口的需要,从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时,教师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这还是能做到的。
3、加强提问策略的优化,提升提问实效。
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①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②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③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④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4、加强提问方式的优化,提升提问实效。
课堂提问要因题而异、因人而异,在方法上力求灵活多样,不能使用一种固定模式,这就是“大体须有之,定体则无之”。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掌握更多的提问艺术,并不断优化提问的方式。提问的方式很多,常用的有:①开放式提问;②突破式提问;③比较式提问;④猜测式提问;⑤启发式提问等。
5、加强引导技巧的优化,提高提问实效。
问题提得好固然十分重要,但这仅是成功的一半,还有更为重要的一半,那就是怎样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设计得十分巧妙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却收不到应有的启发思考、发展思维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问题提出之后,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或进行了引导,但“启而不当”、“启不得法”。只有“启而得当”、“启而得法”,课堂提问才不流于形式,才能落到实处。教师可以运用以下优化对策:①铺路架桥。当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影响思维暂时受阻,无法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铺路架桥,予以疏导。当有些问题因为难度太大,学生一时无法讲清时,教师要适时“架梯”,在终结性问题的前面,补充一些易回答的问题。②引向、指津。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时会出现“东拉葫芦西扯瓢”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适时地给学生引向、指津。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设计10-13
浅谈初中数学别样的翻转课堂07-16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07-10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设计08-10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12-10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07-08
小学数学课堂情景导入10-15
小学数学课课堂操作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