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优秀教案(精选13篇)
1.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篇一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品味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移觉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理解关键词句,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2)美读课文,通过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涉及的社会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两位同学分别用几句话描绘一下自己印象中的荷塘景色,然后引入课文。(板书课题)
二、解题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三、写作背景
[提问]:本文写于1927年,这段时期中国历史上发生什么事情?
[解答]:朱自清在青年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向往过俄国十月革命,后来也投身过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汪精卫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
专心
爱心
用心 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荷》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四、初步感知
1、作品结构分析
教师启发指导:从作者行踪变化看,让学生提挈每段内容,进行归纳。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6段 第7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观荷塘,写荷塘美丽的景色。写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写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第7—8段由现实而思古,再返现实收束全篇。所以全文结构为: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
2、了解行文线索
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服务,而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情—景—情,这正好像一条经线,而对荷塘景色的描写犹如一条纬线。因此,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
明线:游踪(带上门——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江南旧俗——回家)暗线:情感(心中颇不宁静——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乡愁——不宁静)
五、找出全文的文眼、脉络,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眼:心里颇不宁静
脉络:心里颇不宁静——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事 找出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赏析:
1、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起笔的目的是什么? 可联系撰文时间启发学生讲讲有关大革命失败情况(结合教材98页4),说明作者思想状况,弄清他为什么要写荷塘月色之美,发思古之幽情。
2、第3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此段抛开了写景,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痛楚心态,蕴含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实际上,这“情”离不开“景”,正是在那幽僻路上,抒发“独处”之情。
3、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呢?析:“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没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
专心
爱心
用心 想到江南采莲的情景,作者说这是一个“热闹”和“风流”的季节,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莲赋》描写当时“嬉游”的光景,作者有没有被这种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没有。“可惜现在我们早已无福消受了,”依然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4、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本是用来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却借用来表达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个句子可以表明?析:思乡之情——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5、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此时此刻的作者为什么会惦着江南呢?析:触景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排遣忧愁。)
6、——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从荷塘回到家里,心绪如何?析: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梦。)
分析小结思想感情:
对黑暗现实不满(反映淡淡的哀愁)——寻求超脱、不肯同流合污(得到淡淡的喜悦,又透出一丝淡淡的哀愁)——回到现实——对美好追求的寄托(仍是淡淡的哀愁)
六、课堂小结
本文写夜游的动机、夜游的联想。从出门到回家,叙述线索清晰而有变化,结构自然严谨。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喜悦和哀愁交融在一起。令人回味。
七、布置作业
1、重点阅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选出你最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2、背诵第4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梳理了课文的结构、线索,理解了作者在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这节课我们就着重来鉴赏朱自清笔下的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
二、品读·体悟
1、要求学生带感情朗读四至六段。
2、提问:四至六段分别写了什么景色?(月下荷塘、塘中月色、荷塘四周)
3、安排学生逐段谈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4、教师点拨引导:
专心
爱心
用心 第四自然段:
作者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1.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茂密荷叶→多姿荷花→缕缕荷香→叶.花颤动→流水
2、深味作者匠心:
抓静态与动态的结合作者笔下景物都是“动”的,“静”不过是“动”的瞬间表现。抓可见与可想的结合,写出散文神韵。荷叶田田,满遮塘面,塘水看不到,却断定叶下的水“脉脉”有情,这由叶子的“风致”引起的想象。
认识“通感”: 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感觉的转移”。相似处: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捉摸不定。作用:用“歌声”比“荷香”真切、新奇。荷香本是嗅觉的可感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把视觉、嗅觉、听觉交织在一起,启迪读者更加深远地想象和联想。)
这也恰恰说明“人在景中”。再引出第5、6段中“通感”的句子,也可引导鉴赏 5、6段中比喻、拟人句。(此环节可采用讨论式)第五自然段: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若换用“淌”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泻”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淌”虽也有往下流的意思,但一般是表示水、泪或汗等顺着或依附着某物流下来,而月光是从空中照下的,并无依附任何事物)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2、薄薄的青雾浮(若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飘”虽与“薄薄”相呼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含蓄静谥之美,而且“雾”之所以“青”是因为雾贴近田田、密密的叶子而成,飘高飘远了,便无“青”的感觉)起在荷塘里。
3、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牛乳”和“轻纱”的本体是什么?梦的本体又是什么?析:薄薄的青雾;叶子和花)
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本句描写了哪两种树影的哪些特点?“画”字对表现这些特点有何作用?析:灌木——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杨柳——稀疏的倩影;“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象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也让读者更易联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
5、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本句运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格,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似点是什么?是从哪两种感觉的互相转移?析:本体——月色;喻体——名曲;相似点:和谐;是视觉与
专心
爱心
用心 听觉的互换。)
(评:这一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有正面描写,如流水,泻;也有用景物进行反衬,如写青雾、叶子和花、黑影、倩影等;写出了光与影虽不均匀,却和谐如名曲,光与影融为一体,荷塘与月色融为一体,心境与物景融为一体,整个天地浑然一体,如梦似幻,如诗如画,令作者与读者如痴如醉,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悦。)第六自然段: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描写出树的哪些特点?析:连绵成片、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在总体写树中又着重写了杨柳的丰姿,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析:点面结合)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是怎样由景写到人的?作者的心景又有了什么变化?析:由路灯光联想到人的眼,由人的眼自然会联想到人的心,一想到个人,热闹的蝉声与蛙声自然会惊扰了荷塘和作者内心的超然境界,作者终于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作者的心绪又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哀愁。)
三、美读课文
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段,反复诵读,读出景色的美。
(注意语音的轻重、高低、长短的变化,充分把作者的“淡淡的喜悦”或“淡淡的哀愁”传达出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荷塘月色的优美景象。这些描写中有勾勒,有细描,有渲染,有衬托,笔法灵活多样,井井有条。语言准确生动,富有神韵,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与苦闷。文字清丽典雅、凝练传神、韵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本文词语。
2、背诵第5、6段。
专心
爱心
用心 5
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篇二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现代散文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过程中将散文的意象和象征这一鉴赏散文的入门方法充分利用起来, 使学生对散文的意境之美及本质和旨意之实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品悟。本课学习目标则定位:感知《荷塘月色》的意境美、语言美、风格美;学习散文的鉴赏方法。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让学生对散文的语言美进行欣赏和掌握;B通过教师的指导鉴赏让学生从散文的意象入手对鉴赏诗歌的方法进行熟练的掌握。
人类精神生活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优秀的文学作品, 而鉴赏主客体在不断的相互适应、相互契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文学鉴赏活动, 一方面鉴赏主体具有某种精神需求, 另一方面客体受到鉴赏主体的一定程度吸引。文学鉴赏活动在教学条件下有自身独特的特点, 首先, 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知识背景进行清晰的认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 很容易对文本的表层意思进行有效的读解, 但是无法对内容的本质和旨意进行深刻的认识, 进而盲目产生满足感, 进一步鉴赏的兴趣和动力严重缺乏。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充分重视对学生鉴赏活动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强化并将其有效保持下来的方法, 可以使教学内容陌生化, 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拉开, 让学生生疑生惑, 进而将学生的鉴赏需求充分调动起来, 同时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发现文本的魅力, 进而对文本的本质和旨意进行深入的探究。
针对这种情况, 本案例设计的起点定位学生的自我鉴赏,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主要采用诵读的形式, 始终贯穿可见, 将音乐、画面、朗诵等试听手段有机融合在一起, 让患者对散文的优美境界进行充分的感受, 进而对文本意义进行自主探索和理解, 将知识建构起来, 最终促进自身鉴赏能力的显著提升, 并将整体的发展获取过来。
【案例实录】
将新课导入后, 让学生对配乐朗读的《荷塘月色》进行欣赏, 然后提问:在你心中, 你对《荷塘月色》的印象是什么?它的美体现在那些方面?让学生展开讨论, 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使其对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进行鉴赏。
老师通读全文, 我们能从文字里感受到作者的何种情感?学生回答, 一种浓浓的忧郁、沉思的情感。老师问, 这种情感具体是怎样在文中体现的呢?学生回答说, 文中写到“: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 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的好……”、“可见那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 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作者运用对比方法, 用脑中的热闹衬托现实中的孤独和凄凉, 进而将自己忧郁、沉思的情感想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案例分析】
自主、发现、探究是现代教育学中极力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 本案例力图将这一教学理念有效体现出来。
首先, 在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学生的鉴赏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寻找文本意义、感悟意境, 而不是直接将这些告诉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鉴赏权、思考权较为充分, 这就有效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精神调动起来, 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 策动并促成学生鉴赏是教师在教学条件下的鉴赏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案例中教师始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采取有效措施问题化一定的教学内容, 用问题对学生进行驱动, 使其积极参与到鉴赏实践中去, 而不是和盘托出、全盘授予学生知识, 更不是将学习目标简单地设置出来或用指令性任务去对学生的鉴赏进行驱动。采用的主要途径归纳起来就是:展开或解决问题, 进而有效探究问题, 最终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学生的鉴赏活动中给予其帮助的方式是对难度进行有效的调整, 将有效的支持提供给学生, 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 并对其思路进行有效的疏导等。
再次, 将关键词式教学和声音意象式教学贯穿到鉴赏教学中。在关键词式教学方面, 陈正喜的《自由的光辉———〈荷塘月色〉教学记》给予了课文的教学内容以充分的重视和关注, 将教学的切入点和主要内容设定为“自由”, 给予学生与作者和文本的心灵交流以充分的重视。但是, 该教学处理没有并没有给予写作背景分析以充分的重视, 极易引发学生的主观随意性,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该倾向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 将其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在“声音意象”式教学方面, 张国彦《寻觅耳中圣地, 获得目下净土———〈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给予引导学生对课文以声写静的特色进行深入的品味以充分的重视, 促使学生对作者清幽、高雅的情趣进行切身的感受, 从而对学生的性情进行有效的陶冶。该方法具有创新精神, 但是只给予了声音意象以充分的关注, 很少有效分析视觉及嗅觉等, 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弥补。
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篇三
下面谈谈我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语文单元教学离不开教材,那么怎样才能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呢?让我们看看叶老是如何看待教材的 ,他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由此我们要明确一个认识: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起点,语文教学要从这些例子出发,以求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追求高境界的人生。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特别关注文本的典型性,读写的一体性。以文本为范例,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力求达到学会一篇文,带动一类文的目的。为此我把单元教学分成四步骤来进行。
一、统筹安排,目标明确
(一)单元伊始,教师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让学生目标明确,心中有数。
(二)要求学生通读本单元的全部课文,画出重点字词,明确其读音、词义;记住课文的作者,如果是以前学到过的作家,要能够回忆起曾经学过的作品,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风格等;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比如梗概、中心论点、写作目地;了解文中主要表现手法。
(三)反馈学生在通读中出现的问题,以便确定讲读课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二、有的放矢,重点突破
精心设计每节讲读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时的依据首先是教学大纲,在大纲的指导下揣摩编者意图,其次是学生的反馈信息,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力争最大限度地将教材的知识结构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这一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教师通过精讲,不仅要为学生释疑,还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总结出本单元文体在阅读和写作中规律性的东西。布置片段写作练习,为完成单元作文要求做好准备。精心设计教学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大容量、提纲挈领的作用。在课堂上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主体交叉教学结构,引导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互动、交流。力争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每一位学生通过讲读课,不仅能对文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且还能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复习巩固、举一反三
在讲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讲读课上学到的知识规律、方法进行自读,以获得新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学能力,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针对学生的现状,老师要加强对自读课的辅导,精心设计自读提纲。
自读课要以训练为主线,重视检查学习效果,从反馈信息中分析学生自学程度的强弱,上自读课时要注意适当向课外延伸、拓展,可布置一些同类体裁的阅读篇目,使学生不仅仅学到课本知识,而且使课本知识得到了充分的迁移,达到复习巩固、举一反三、自学有路的目的。
四、总结归纳,纲举目张
总结本单元的知识,探索其规律,使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思辨能力。
总结课运用的主要手法是比较,重在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教材中单元的组合,是把文体相同的文章放在一起,同样文体的文章,在写作手法上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对单元进行总结时,不仅要总结出文本的共性,使学生牢牢掌握这类文体的共同特点,做到触类旁通,还要求异,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写作中的不同作用。比较时,可以是段落比较,也可以是篇章比较,甚至可以是词句比较,这样通过比较,再次突现单元的纲,从而既能查漏补缺,又能加深提高,做到纲举目张。
五、读写一体,整合教材
写作课:有了前面四个环节的完成,再指导学生写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便是水到渠成的一步了,这是总结课上理论、规律的再一次运用,是知识上的又一次飞跃。
4.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 篇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景物描写赏析,把握作者在现实世界与梦的世界之间辗转中力求超脱的努力,灵魂挣扎的凄苦与无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关注社会生活,追求理想。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表自己的思想感情,没绕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
2、作者怎样从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教学方法:
情景再现法
范读法
学生 诵读
合作交流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资料链接: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
四 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周敦颐笔下的《爱莲说》吗?“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那么我们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朱自清先生在荷塘畔,月色下自己的心情抒写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正音,积累词语。
2、学生听范读,赏美景,初步感受作者心情。
三、主旨探究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心理感受的句子,梳理出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的变化过程?
(1)学生讨论交流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2、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3、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4、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2)教师补充
1、作者感慨自己平日身不由己,现在暂得宽余,流露出作者对黑暗环境不满但又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
2、“且”表明了作者虽只是暂得解脱可又不能不立即逃离现实的心态,流露出一丝喜悦。
3、蝉蛙如此“热闹”也不能感染作者‘作者依然难以摆脱绵绵的愁绪,照应了文眼“颇不宁静”。
四
4、梁元帝的《采莲赋》描绘了一个热闹欢快的境界,让读者置身于江南的采粮盛况之中,作者也想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离痛苦的现实世界,去感受有趣的事。“可惜”一词告诉我们作者又从热闹的采莲盛况中返回现实,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2、作者回忆江南旧俗的作用?
思考讨论:作者回忆江南旧俗的内容可否删去?为什么?
交流后明确:不可删去。因为采莲是江南的旧俗,是热闹欢快的,作者回忆采莲的事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平静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3、抒情手法:
思考讨论:如此细腻复杂的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交流后明确:(1)直抒胸臆(2)间接胸臆(借景抒情和联想江南采莲的旧俗)
4、小结:
作者以“心里颇不宁静”开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通过描写如诗如画的荷塘月色,惦念热闹欢快的江南采莲,表现了作者因不宁静,而去荷塘寻暂时的平静和自由,但最终不得解脱而回到现实的矛盾和无奈的心路历程,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哀愁 淡淡的喜悦。
第二课时
一、多样式,个性化阅读
1、学生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文字,认真揣摩,写一段赏析文字(可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技巧等方面赏析)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修改并补充自己的赏析短文。
3、全班讨论交流。
学生先声情并茂地诵读自己喜欢的文字,随后有条理地赏析自己喜欢的文字。教师有针对性的点评,在学生个性化的赏析中尽量寻找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部分学生可能主要赏析第4、5、6段的画面美和语言美。通过师生平等对话,重点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作者运用了什么娴熟的语言技巧,描绘了景物的什么特征,营造了什么样的艺术境界。
赏析第4段:本段描写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荷韵,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动静结合、叠字等手法,描绘了一幅朦胧静谧的月下荷塘图。
赏析第5段:本段描写了月光、雾气、荷叶和荷花,主要运用比喻、虚实结合等手法,描绘了一幅朦胧柔和的荷塘月色图。
赏析第6段:本段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主要写了杨柳、远山、灯光、蝉声和蛙声,主要运用衬托、以动衬静(反衬)等手法,描绘了一幅朦胧淡雅的荷塘四周图。
四
二、叠音词、动词的选用
1、叠音词: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蓊蓊郁郁”写树木的繁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用“曲曲折折”表现了荷塘的广度,用“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
叠音词运用的效果:(1)传神描摹出眼前之景:情态美、色彩美;(2)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节奏明朗,韵律和谐。
2、动词(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动词使用精当,富有表现力。
三、小结:
在作者眼中,幽静安宁的荷塘美景“恰是到了好处”,不浓不淡,正是作者为摆脱心中的“不宁静”而寻求的精神避难所。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为读者营造了似真似幻的艺术境界,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板书设计
家————荷塘月色————惦念江南————回到家中(不宁静)
(暂时宁静、自由)
(不宁静)
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哀愁 画面美
情调美
语言美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教学反思: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清雅脱俗,行文典雅,意境开阔。只是我在讲解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把握不到位,可能是学生对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认识不足造成的吧。不过,课后我做了相应的调研,出现这类问题是与学生接触名家散文太少,对作者的处境和当时的社会现实了解不够。
5.高中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优秀 篇五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所使用的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2.通过赏析重点语句,掌握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感受作者当时心境,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语句的分析,学会文中所用修辞的表达效果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体会作者复杂的心境,理解当时所处背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手段
图片教学法、问答法
五、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用PPT课件展示荷塘景色。请学生用四字词语去概括出来。
“同学们,刚才大家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了荷塘月色的美好画面。在若干年前,有位作家在观赏了月色的下的荷塘后也描绘了他心中的景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
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描写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展示。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明: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
(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1.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去找出文中每种景物所用的修辞,并在小组间讨论这些修辞的表达效果。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将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和讲解。
2.结合学生回答,学生分小组一起赏析以下重点句子。
(第1组)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第2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第3组)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提示学生参看“练习二”)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第4组)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第5组)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3.结合PPT讲解本段写景重点运用的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更绝的是全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
(四)迁移拓展
1.教师播放“小夜曲”音乐伴奏,学生跟随音乐朗读喜欢句子和段落。
2.谈谈对情景交融写作方法的理解。师指导补充深化。
(六)作业小结
以你是作者的朋友的身份给他写一段话,要求感情真挚可以疏导作者郁结的心情、可以探讨文章的写法。
6.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篇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难点: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设问法、比较法、联系法和创设情景等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经济和城市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是亘古不变还是流变纷呈?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它们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探究商业、城市发展、繁荣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历代统治者因对商业不同的态度而产生的不同后果。【讲授新课】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先秦时期:商业兴起
(1)商周时期:商人、商业的出现
(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商人地位提高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如吕不韦(“奇货可居”)、范蠡(陶朱公)等。
战国时期各国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1)重农抑商政策
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2)商业的艰难发展:“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合作探究】1:秦汉时期商业有所发展的原因是是什么?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3)两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3、隋唐时期: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1)原因和条件: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唐代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合作探究】2:阅读P12【学思之窗】,思考: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解题关键:使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思路引领:柜坊类似于后世的银行,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答案提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总之,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4、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
(1)条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
【合作探究】3:两宋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 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2)表现:宋: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交子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北宋发行的纸币“交子”。
【合作探究】4:北宋交子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交子商业发展有何作用? 交子出现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它的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5、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和问题
(1)问题:统治者征收重税,压制政策(2)发展:
A、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B、出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团体:商帮(如徽商、晋商)。
徽商: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有一支商帮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那就是徽商。在辉煌的数百年间,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的的百年老字号,有的至今还熠熠生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如安徽绩溪湖里村人“红顶商人”胡雪岩。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尽管徽商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但是今天的“徽商”面临着尴尬的境地:在目前各类财富排行榜中,少有安徽人的身影。(以家乡的文物景观现身说法)
晋商: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 逐渐增大。二是北宋以后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市、镇、大城市为单位形成了中国古代商业三级市场体系,有力的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合作探究】6:引用《木兰辞》中的诗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提问: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买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木兰能在短时间内把东西买齐,说明了什么? 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政府的行政管理。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1.市的变迁
(1)宋以前: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特点: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市、坊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2)宋:
特点: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2.古代大都市的发展
(1).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特点: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2).扬州、成都 特点:商业中心
原因: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南移。
【合作探究】7:阅读课本P13唐代长安城平面图和历史地图册P17北宋东京城平面图
问:观察下图,说一说北宋东京城和唐代长安城相比较,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方面有什么变化? 城市布局上:突破坊市空间限制;突破坊市时间限制;分布范围在逐步扩大。商业活动方面:出现专门市场;商业活动更为频繁。【合作探究】8:古代城镇发展的特点:
(1)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2)政府的限制逐渐放松,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变;(3)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4)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西汉: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3)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的既是个国家进行贸易。(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5)明清:中国对外贸易萎缩。(原因:海禁、闭关锁国)
海禁:中国明代政府禁阻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又称洋禁。始于明初,直至明末,未曾撤销。清朝延续了这一政策。它阻碍了中国与邻近国家的商品交流和国内工商业的发展。表现为仅广州一处通商,“十三行”;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2、政府对商业的政策(1)朝贡贸易的特点: ①官府控制
②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 ③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2)闭关锁国”政策 含义:“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清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是“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
②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
③清朝统治的需要。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合作探究】9:影响商业发展有哪些因素?
(1)经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2)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3)中外交往、民族交往
(4)交通发达、统一通用的货币等(5)人民的辛勤劳动
【合作探究】10:政府对商业实施怎样的管理?(1)商周:商业由官府控制。
(2)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3)汉:城市设“市”,政府设专职官员对市进行管理,市区与住宅区分开,市的活动有时间限制。(4)东晋南朝:商业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5)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合作探究】11:隋唐时期商业概况
原因:农业、手工业发展、运河的开通、国家统一,政局稳定、政府开明的政策 表现:金融方面:柜坊和飞钱出现
城市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
市场发展:城市中“市”“坊”分开,农村集市发展
对外贸易: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唐设市舶使 【合作探究】12:宋元时期商业概况
①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②商业交换品种迅速增加,许多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开始转向市场 ③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并推广
④各族政权之间的边境贸易(榷场)发达 ⑤海外贸易发达
【本课小结】
本课主要探讨了古代商业的发展,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空前繁荣);
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6.货币问题始终掺杂其间。【练习巩固】
本课测评: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1、我国商业兴起较早。
2、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
3、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
4、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5、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B、学习延伸:按顾炎武的看法,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顾炎武认为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徽州人有经商的传统,成年男子结婚不久就外出经商,有的人几十年都不回去。徽州人很团结,注意互相帮助,一个大商人能够得到许多同乡的帮助,在帮助的过程中,这些同乡也学到了经商的本领。徽州人还崇尚节俭,不奢华。
7.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篇七
第1课主要从宏观角度概括,时间跨度几千年,因此学生必须具有宏观概括能力。同时应该加强微观能力的培养,介绍每个朝代农业发展的情况,可以结合历史地图册,分为原始社会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两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宋代、明代。原始社会时期,通过重要考古遗址,如黄河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等,证明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这些遗址都在大河流域,体现出大河文明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以及“废井田、开阡陌”这种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建立,再加上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的兴建,这些都促进农业的进步。
两汉时期,有二牛一人耕作方式、代田法,这些都促进了农业的进步。两汉时期农业主要分布在山东、山西(山为崤山)、巴蜀地区,北方还有许多地区是畜牧区或者半农半畜区,整体上农业发展极不平衡。
在东汉末年,由于战乱和饥荒,人口大量南迁,江淮地区和益州地区成为南迁的主要地区。南迁带来新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经验,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人口迁移对农业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专题。之后三国两晋的南迁、唐末南迁都促进江南进一步的开发,也改变了中国经济的结构。到了宋朝,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唐朝农业比以前发展更快,长江流域和黄河下游(河北)发展很快,桑、茶广泛种植,成为主要的经济作物。
宋代在农作物方面主要增加了棉花,插秧图说明统治者对农业生产依旧重视。
明代,农作物品种有所增加,除了传统的桑、茶、棉花外,还增加了玉米、甘薯、花生、烟草等,为什么这些作物大量地从东南亚传入呢?这与当时新航路的开辟有关。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主要从宏观角度来概括,从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三类分别来讲述,最后总结手工业的特征,其中包括最后三段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古代占据主导地位,官营手工业部门有冶炼业、制瓷业、丝织业等;家庭手工业简单地讲述,之后讲述民营手工业过程,其中重点是资本主义萌芽。
第2课也需要从微观方面来讲述,从各个时期来讲:
原始社会就有了陶器,如仰韶文化的彩陶,到了商周最重要的为青铜业,有司母戊鼎——至今最大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手工业为冶炼业、制盐业、丝织业,其中冶铁中心主要为各国的都城,如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楚国的宛等。
汉代的手工业部门分布从北方扩展到江南一带,如益州,手工业部门也增多了,包括制铜业、器具业等。东汉杜诗水排(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后汉书》中记载:杜诗任南阳太守,造福一方百姓,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唐代手工业发达,丝织业遍及全国,丝织业产品十分精美,陶瓷业中的精品是唐三彩,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同样采矿业、冶金业、金银制造业等发展很快。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
宋代制瓷业(五大名窑、八大窑系)、采煤业(太原)、造船业、印刷业、丝织业十分发达。宋代瓷器在当时具有世界影响。英语的china意思是瓷器,其发音是由“昌南”而来。昌南即今天的景德镇,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因其盛产瓷器,以皇帝的年号将昌南更名为景德镇。唐代,江西省昌南镇出产一种青白色瓷器,这种瓷器巧夺天工,享誉海内外,很受欧洲人欢迎。从此,欧洲人就以china来代称昌南和它的瓷器。逐渐China就成了“中国”的英文。
明朝的青花瓷、清朝的彩瓷,在当时大放异彩,如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简洁高雅,清代道光时期彩瓷百鹿尊,画面中群鹿活现,树枝枝干苍劲,笔绘十分生动、犀利、细腻。
8.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篇八
近年来,语文教材变化较大,涌现出许多版本。自2003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编写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高中语文教科书,最终通过教育部审查的有五部教材: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鲁人版、粤教版。其中使用版本最多的仍旧是人教版教科书,地方版本以苏教版为主。本文以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的范文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高中语文范文系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共有79篇范文。其中古诗文39篇,约占课文总数的49%;现代诗歌4篇,约占课文总数的5%;现代散文6篇,约占课文总数的8%;中外小说戏曲和话剧9篇,约占课文总数的11%;各种实用类文章21篇,约占课文总数的27%;带有星号的自读文章有23篇,约占课文总数的29%。从现代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选文具有如下特点:
一、结构合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课程重在掌握课程结构,他说:“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1]”而掌握课程结构,就是要理解构成课程知识系统诸多要素之间有意义的联系,也就是一门课程的基本观念,不仅包括掌握一般原理,也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此来看,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掌握教材结构的安排,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改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时,布鲁纳还指出,为了将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化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学习方法上应该运用发现法,要重视引导学生按照教材由浅到深的编排序列进行自我发现学习。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注重对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发,强调求知是主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开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教科书的编写要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学科知识结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水平,采用螺旋式序列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一改旧版本每个单元范文体裁驳杂的面貌,而是每个单元的范文体裁都相同,总体上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结构形态。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知识点分布在各篇文章当中,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例如,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单元主要是现代新诗,该单元有三课共四首诗歌,第一首较为短小且容易理解,其他三篇的篇幅依次变长,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刚入高中的学生适应高中语文的学习;第二单元主要是古代文言叙事散文,共三篇范文,第一篇依然是短小精悍的范文,其他两篇的篇幅的长度和难度都逐渐增加;第三单元主要是现代写人记事的散文,共有三篇文章,写人记事散文的各个知识点散布在这些文章中。知识点融汇在几篇文章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学习、复习和迁移;第四单元主要是现代新闻和报告文学,同样也体现了上述的编排规则。这四个单元的范文包括现代诗歌、文言散文、现代写人记事散文和实用类范文等,可以说是整个高中语文学习的基础,必修二至五的教材在此基础上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以此形成螺旋上升的结构。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2]。同一单元,同一个知识主题,同一个图式。多篇在语言、结构或内容方面相似的典型例文被安排在一起,有利于学习者作为图式学习的例子,自己发现知识的结构和规律,也有利于学习者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必修一选择的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诗歌、小说、短小精悍的优美散文,这样的安排符合高一新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帮助他们适应高中生活,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内在动机。
二、适应发展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最近发展区,其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3]。用维果茨基的理论来看,语文教科书的主要任务在于为学生创造一个个“最近发展区”,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要以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努力编写出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科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范文和其所包含的知识结构,是在学生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设定的,既承接初中语文知识,又有所提升,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必修二是在必修一的基础上设定的,以此类推每册课本的编制都是在前一册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到最后达到整个高中阶段所要学习的总目标。这样的范文安排和知识结构排列,使学生跳一下才能够得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古诗文占整个高中阶段范文将近一半的篇数,可见古诗文在高中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从诗歌方面来看,必修一选择了一首毛泽东的词和三首现代诗歌,用这些高中新生易于理解的范文把诗歌引入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难度,选择了7篇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古诗。必修三按照螺旋上升的形式,选择了7篇高难度的、经典的律诗,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诗歌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这种选文的安排符合学习者循序渐进展开语文学习的规律,也成功地为学习者创造了“最近发展区”。
三、便于学习
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接受过程,而是学生自主生成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主动的建构者。学生都是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情境中建构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因此,教科书的编写要把“以学生为本”作为选择范文的出发点,创设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提供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的范文系统[4]。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范文在单元的安排上很有特色,每个单元都有一篇或者是两篇自读课文,一般这些课文都分布在单元的最后一篇或者是两篇(有的一篇文章包含两篇范文)。这给学习者创造了充分的自学条件。例如,必修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写景状物散文,共三篇文章,第一篇《荷塘月色》和第二篇《故都的秋》是精读课文,第三篇《囚绿记》是自读课文。学生在精读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掌握了写景状物散文的一些基本知识,也拥有了一定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学习第三篇文章,用已经掌握的认知结构来建构其文本意义。不仅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加深对写景状物散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注释:
[1][3]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2页,第39页。
[2]何更生,金艳艳:《认知心理学与语文课程——现代心理学派与语文课程研究之三》,学语文,2006年,第一期。
[4]严晓婕:《人教版与粤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之比较》,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5月。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何更生,林晨.人本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现代心理学派与语文课程研究之一[J].学语文,2005,(5).
[3]何更生,方婉莹.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语文课程——现代心理学派与语文课程研究之二[J].学语文,2005,(4).
[4]何更生,金艳艳.认知心理学与语文课程——现代心理学派与语文课程研究之三[J].学语文,2006,(1).
[5]严晓婕.人教版与粤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之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12.
[6]于淼.人教版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诗文编选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9.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篇九
必修2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Ⅱ卷请务必用直径........
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题(2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袅(niǎo)娜敛裾(jū)涸(hã)辙煤屑(xiâ)....
B.霎(chà)时一椽(chuán)梵(fán)语混(hùn)沌 ....
C.愆(qiān)期杂糅(róu)自缢(yì)芰(jì)荷 ....
D.谣诼(zhuó)乘(chãng)凉溘(kâ)死匝(zā)道....
2.下列各选项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蓊郁丰姿落寞斑驳陆离没精打采
B.点缀馍馍闲暇众志成城杯水车薪
C.陨落青衿笙箫呦呦鹿鸣溘然长逝
D.婆娑迁徒瞥见揠苗助长物事人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格处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的路;白天也少有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不到十足。③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A.幽静品尝软弱B.幽僻品尝柔弱
C.幽僻赏玩柔弱D.幽静赏玩软弱
4.下列各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救援队上下一心,夙兴夜寐,克服困难,为灾区人民排忧解难,救死扶伤,....
赢得好评。
B.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C.我疲累于灰暗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之鲋盼等着雨水!....
D.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国内各大奶制品公司纷纷信誓旦旦地对自己产品的质量作出....
保证,但消费者却并不买账。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感动中国”将镜头对准生动的现实生活,聚焦于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解读了平凡中的伟大。
B.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来,广为传布,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C.近视患者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而不戴眼镜。
D.孔卡这个名字对没看中超联赛的人可能还有些陌生,但对那些足球迷是很熟悉的。
6.下列的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其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都脍炙人口。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沉沦》《迟桂花》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内容可以分为风(民间歌谣)、雅(祭祀乐歌)、颂(宫廷乐歌),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诗经》里的《国风》与《楚辞》中的《离骚》并称为“风骚”,分别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所选编的《文选》。
7.下列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謇朝谇而夕替幸可广问讯
B.咥其笑矣偭规矩而改错何方圜之能周兮
C.士之耽兮还部白府君忳郁邑余侘傺
D.契阔谈讌进不入以离尤兮终老不复取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改变 .
B.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 .
C.于嗟鸠兮,无与士耽耽:沉溺 .
D.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无,没有 .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含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逆:预料 .
B.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
C.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遗:遗留 .
D.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出嫁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君家妇难为B.戒之慎勿忘/慎勿违吾语....
C.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D.苟余情其信芳/自可断来信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②偭规矩而改错....
③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④汝岂得自由....
⑤怨灵修之浩荡兮⑥佩缤纷其繁饰兮....
⑦芳与泽其杂糅兮..
A.③⑤⑥B.①④⑦
C.②⑥⑦D.②③④
二、古代诗歌鉴赏(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汉乐府,选出理解赏析不当的一项()
长 歌 行
《乐府歌辞》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A.
一、二句表现了植物茂盛的园圃里充满生机。但末尾“晞”字,暗寓着旺盛之中时光将一去不返的微妙意思。
B.
三、四句写温煦的春天传播着光和热,以德惠恩泽施予万物,从而使大自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C.
五、六句写出了大自然的另一面,由盛而衰,由生长而消亡。但其中也暗含第二年春天一到,它们又会蓬勃地生长。
D.
七、八两句用百川东流入海不再西归为喻,既将道理加深,也加强了说服力,从表现上是一种“蓄势”,从而水到渠成地用最后两句点出主题。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3—17题(12分)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灞水),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野鸡叫的声音),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一种落叶乔木)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山殊可过过:越过 .
B.足下方温经方:正在 .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间:疏远 .
D.轻鲦出水,白鸥矫翼矫:矫健 .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近腊月下,景气和畅B.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
C.此时独坐,僮仆静默D.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⑴ 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⑵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
B.⑴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⑵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
C.⑴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⑵ 以我应他人 ..
D.⑴ 因驮黄檗人往⑵ 因求假暂归 ..
第Ⅱ卷
16.第二段中哪些句子写的是视觉形象?哪些句子写的是听觉形象?(迁移原句作答,17.请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四、填空默写(8分)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淇水汤汤。女也不爽,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九死其犹未悔。
⑶ 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_______________。⑸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⑹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
五、阅读文章,回答19—21题(17分)
报 秋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得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迁移过程中错一字扣1分)(4分)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住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9.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⑴ 作者为什么吃惊?(不超过8个字)(2分)
⑵ 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不超过10个字)(3分)
20.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8分)
⑴ 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⑵ 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
六、语言表达运用(6分)
22.下面是一则请假条,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不妥当的地方,请指出并加以改正。(3分)
请假条
昨天下午放学后,我在骑车回家途中,不慎跌倒,扭伤足踝,不能到校学习,需要请假,务必批准。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学生:李明
2013年12月13日
23.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水”“花”“月”的诗句,你能想到哪些?请任选一个主题,写出三个诗句。(3分)
七、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痕 迹
把每一个黎明看作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作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和痕迹,只是这脚印和痕迹中,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又有些什么感悟呢?
10.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字音教案 篇十
恼怒
努力
剑拔弩张 ....C.裨益
稗草
脾脏
纵横捭阖 ....D.空洞
箜篌
控股
戎马倥偬 ....【答案】 C(bì、bài、pí、bǎi;A项bīn、bìn、bīnɡ、bìn;B项nú、nù、nǔ、nǔ;D项kōnɡ、kōnɡ、kònɡ、kǒnɡ。)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骨气(ɡǔ)
.功成名遂(suí).B.聒噪(ɡuō)
.噤若寒蝉(jìn)
.C.信笺(qiān)
.称心如意(chèn)
.D.琴弦(xuán)
.恣意妄为(zì)
.
肖像(xiāo).
暴殄天物(tiǎn).尽管(jǐn).
斐然成章(fěi).讣告(bǔ).
浑金璞玉(pú).渐怍(zuò).乘人之危(chèn).【答案】 B(A项肖像xiào、功成名遂suì;C项信笺jiān、讣告fù;D项琴弦xián、乘人之危chénɡ。)3.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卓越 茁壮 着重 弄巧成拙 ....B.忤逆
藏匿
溺爱
泥古不化 ....C.捐赠
倦容
眷属
卷帙浩繁 ....D.分外
氛围
吩咐
纷至沓来 ....【答案】 B(A项“弄巧成拙”的“拙”读一声,其余读二声;C项“捐赠”的“捐”读一声,其余读第四声;D项“分外”的“分”读第四声,其余读一声。)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脊梁(jǐ)
.白炽灯(zhì)
.B.伶人(línɡ).一沓纸(dá).C.伺机(sì).刽子手(ɡuì)
.D.昵称(nì)
.撂挑子(liào)
.然长叹。)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剔透 赐予 踢踏 警惕 疆埸 .....B.歆羡
韶华
黯然
喑哑
谙练 .....C.保镖
剽窃
鱼鳔
缥缈
骠勇 .....D.络绎
烙印
咯血
骨骼
奶酪 .....【答案】 B(读音分别为:xīn、sháo、àn、yīn、ān;A项读音分别为:tī、cì、tī、tì、yì;C项读音分别为:biāo、piāo、biào、piāo、piào;D项读音分别为:luò、lào、kǎ、ɡé、lào。)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弱冠/夺冠
..竭诚/竭泽而渔 ..B.亲切/亲家
..提供/供认不讳 ..
呼吁/长吁短叹 ..几何/窗明几净 ..炮制(páo).
一叶扁舟(piān).悭吝(jiān).
寡廉鲜 耻(xiǎn).噱头(xué).
畏葸不前(xǐ).攻讦(jié).喟然长叹(wèi).【答案】 C(A项白炽chì灯,B项悭qiān吝,D项,喟kuìC.熨斗/熨帖
..脉搏/含情脉脉 ..D.嗔怪/瞋视
..翁媪/面带愠色 ..
标识/博闻强识 ..渎职/买椟还珠 ..【答案】 B(A项冠ɡuàn;几jǐ/jī;竭jié。C项熨yùn/yù;识zhì;脉mài/mò。D项嗔/瞋均读chēn;渎/椟均读dú;媪ǎo/愠yùn。B项亲qīn/qìnɡ;吁yù/xū;供ɡōnɡ/ɡònɡ。)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各有一处错误的一组是()A.角色(jiǎo)
.山清水秀(qīnɡ)
.B.噱头(xué).潜移默化(qián)
.C.论语(lún)
.关关雎鸠(jū)
.D.琥珀(bó)
.流觞曲水(shānɡ)
.
塞擦音(sè).
引吭高歌(hánɡ).吊书袋(diào).
杀一儆百(jǐnɡ).歼击机(jiān).
蓬荜生辉(pénɡ).
压轴戏(zhòu).力能扛鼎(kánɡ)【答案】 A(A项角色jué,山清水秀;B项掉书袋;C项蓬荜生辉;D项琥珀pò,力能扛鼎ɡānɡ。)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全相同的一组是()A.和谐 采撷 胁肩谄笑 度长絜大 挟嫌报复 .....B.拓片
趿拉
安稳踏实
纷至沓来
大加挞伐 .....C.旋风
渲染
头晕目眩
炫耀武力
文采绚丽 .....D.枕藉
押解
应届毕业
心存芥蒂
借尸还魂 .....【答案】 B(A项,全读xié;C项,全读xuàn;D项,全读jiè。B项,“趿”“踏”读tā,“拓”“沓”“挞”读tà。)9.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发酵(xiào)
.内讧(gònɡ)
.B.讣告(bù)
.恪守(kè)
.C.慰藉(jì)
.懦弱(nuò)
.D.联袂(mèi)
.腼腆(tiǎn)莘莘学子(shēn)..【答案】 D(A项发酵jiào,内讧hònɡ;B项讣fù告,歼jiān灭;C项慰藉jiè,戛jiá然而止。)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笨拙 茁壮 相形见绌 咄咄逼人 ....B.菁华
倩影
技艺精湛
俊男靓女 ....C.哄抢
烘托
供不应求
众星拱月 ....D.纤维
歼灭
见异思迁
阡陌纵横 ....【答案】 A(拙zhuō,茁zhuó,绌chù,咄duō;B项菁、精同音,读jīnɡ,倩qiàn,靓liànɡ;C项哄、烘同音,读hōnɡ,供ɡōnɡ,拱ɡǒnɡ;D项迁、阡同音,读qiān,纤xiān,歼jiān。)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募捐
蓦然
暮鼓晨钟
庄严肃穆 ....B.糯米
偌大
上马搦战
一诺千金 ....C.绦虫
叨扰
韬光养晦
惊涛骇浪 ....D.差劲
古刹
叱咤风云
歃血为盟 ....【答案】 C(C项都念tāo;A项“蓦”念mò,其余念作mù;
参与(yù).同仇敌忾(kài).歼灭(qiān).
垂涎三尺(xián).谄媚(chǎn).
戛然而止(gá).
创伤(chuānɡ).B项“偌”念ruò,其余念作nuò;D项“差”“刹”念chà,“咤”念zhà,“歃”念作shà。)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勾当/勾搭 吐露/露马脚 勒索/悬崖勒马 ......B.着凉/着想
血迹/血淋淋
劲歌/疾风劲草 ......C.削发/剥削
关卡/卡脖子
攒射/人头攒动 ......D.血泊/停泊
馈赠/溃疡病
跻身/济济一堂 ......【答案】 C(A项ɡòu/ɡōu,lù/lòu,lè;B项zháo/zhuó,xuè/xiě,jìnɡ;C项xuē,qiǎ,cuán;D项pō/bó,kuì,jī/jǐ。)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粗犷nɡ
.kuà量体裁衣liànɡ
.B.埋怨mán
.暴殄天物tiǎn
.C.气氛.fēn
打家劫舍
.shèD.傅粉fū
.相形见绌
.chù
镌刻juān .
卷帙浩繁zhì .载体zài .
戛然而止jiá .应届yìnɡ .
擢发难数zhuó .熟稔.rěn 物阜民丰fù .【答案】 B(A项犷ɡuǎnɡ;C项应yīnɡ;D项傅fù。)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污秽 讳饰 晦朔 群英荟萃 ....B.感喟
匮乏
瑰宝
功亏一篑 ....C.琵琶
裨将
枇杷
稗官野史 ......D.钟磬
亲家
靓妆
罄竹难书 ....【答案】 A(A项都读huì;B项kuì/kuì/ɡuī/kuì;C项pí/pí/pí/bài;D项qìnɡ/qìnɡ/jìnɡ/qìnɡ。)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渐染jiān
.迤逦yǐ
.B.地窑o
.jià狙击zū
.C.混沌hún
.拽出zhuài
.D.颤动chàn .旗杆.ɡǎn
给予jǐ .
翘首以待qiáo .召唤zhào .
箪食壶浆shí .涨价zhǎnɡ .
唯唯诺诺wéi .数落shǔ .
荷枪实弹hè
【答案】 A(B项狙:jū;C项混hùn,唯wěi;D项杆ɡān。)1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卡片/卡具
..蹊跷/另辟蹊径
..B.落笔/落枕
..伺候/伺机报复
..C.似的/相似
..模范/大模大样
..D.称谓/相称
..
宿仇/星宿 ..差可告慰/差强人意 ..刹那/古刹 ..犯而不校/校本课程 ..提防/提醒 ..
层见叠出/瑕瑜互见 ..哽咽/吞咽 ..奇绝/奇货可居
擢发难数/数见不鲜 ....【答案】 C(A项kǎ/qiǎ,sù/xiù,qī/xī,chā;B项luò/lào,chà,cì/sì,jiào/xiào;C项shì/sì,dī/tí,mó/mú,xiàn/jiàn;D项chēnɡ/chèn,yè/yàn,qí,shǔ/shuò。)1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症结/症状 哄闹/一哄而散 成见/图穷匕见 ......B.剽窃/缥缈
胼胝/民脂民膏
岱庙/严惩不贷 ......C.络子/联络
谄媚/陷害忠良
拮据/诘屈聱牙 ......D.评判/频率
琢磨/卓有成效
契约/锲而不舍 ......【答案】 B(A项zhēnɡ/zhènɡ,hōnɡ/hònɡ,jiàn/xiàn;B项piāo,zhī,dài;C项lào/luò,chǎn/xiàn,jié/jí;D项pínɡ/pín,zuó(zhuó)/zhuó,qì/qiè。)1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拥挤 侪辈 济世安民 光风霁月 ....B.悲怆
寒伧
沧海桑田
踉踉跄跄 ....C.惬意
楔子
锲而不舍
提纲挈领 ....D.灰烬
觐见
噤若寒蝉
劲头十足 ....【答案】 D(A项jǐ/chái/jì/jì;B项chuànɡ/chen/cānɡ/qiànɡ;C项qiè/xiē/qiè/qiè;D项都读jìn。)1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吮吸yǔn
.相形见绌
.chùB.悭吝qiān
.潸然泪下shān
.C.朔方shuò
.天崩地坼
.chèD.曲折qū
.如火如荼
良莠不齐yǒu .tú.【答案】 D(A项吮shǔn;B项识zhì;C项笺jiān。)2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幡然 藩篱 番号
蕃息 ....
煞尾shā .
浑身解数xiè .筵席yán .
博闻强识
.shì便笺.qiān 呕心沥血ǒu .捆扎.zā B.悔悟
侮辱
晦涩难懂
诲淫诲盗 ....C.浚河
峻峭
忍俊不禁
调教唆使 ....D.落枕
落榜
丢三落四
大大落落 ....【答案】 D(A项fān/fān/fān/fán;B项huǐ/wū/huì/huì;C项jùn/jùn/jùn/suō;D项lào/luò/là/luō。)2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晕.车 酝.酿 愠.怒 韵.味 含蓄蕴.藉 B.枢.纽
倏.忽
蔬.菜
贤淑.
不辨菽.麦 C.地壳.
俊俏.
诀窍.
翘.楚
愀.然不悦 D.间.谍
饯.别
进谏.
僭.越
直栏横槛.
【答案】 C(A项都读yùn;B项都读shū;Cqiào/qiào/qiào/qiáo/qiǎo;D项都读jiàn。)2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驰骋.chěnɡ
露.
面lù 一宿.xiǔ
触.目惊心chù
B.绮.丽qǐ
斡.
旋wò 媲.美pì
呱.
呱坠地ɡuā C.沏.茶qī
恫.
吓dònɡ
债券.quàn
一哄.而笑hònɡ
D.俘虏.lǔ
鸟瞰.kàn 悖.论bèi
强.
词夺理qiánɡ
【答案】 C(A项露lòu;B项呱ɡū;D项强qiǎnɡ。)2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单.纯 阐.明 箪.食壶浆 禅.宗说法 B.卑.鄙
裨.益
纵横捭.阖
偏裨.
副将 项C.伶俜
聆听
高屋建瓴
身陷囹圄 ....D.经典
茎叶
泾渭分明
不胫而走 ....【答案】 B(A项dān/chǎn/dān/chán;B项bēi/bì/bǎi/pí;C项都读línɡ;D项jīnɡ/jīnɡ/jīnɡ/jìnɡ。)2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磨难/磨坊
..拐弯抹角/涂脂抹粉 ..B.胡同/相同
..如法炮制/炮烙之刑 ..C.参禅/禅让
..绿水青山/灯红酒绿 ..D.分外/分量
..螳臂当车/独当一面 ..【答案】 A(A项mó/mò,dènɡ/chénɡ,mò/mǒ;B项tònɡ/tónɡ,hénɡ/hènɡ,páo;C项chán/shàn,ní/nì,lǜ;D项fèn,chēnɡ,dānɡ。)2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伯bó
伯父 伯乐 大伯子 伯仲叔季 ....B.泊bó
漂泊
泊位
梁山泊
淡泊明志 ....C.红hónɡ
红尘
女红
红领巾
灯红酒绿 ....D.看kān
看护
看门
看家戏
看守内阁 ...【答案】 D(A项“大伯子”的“伯”应读作bǎi,这是口语中的习惯读音;B项“梁山泊”的“泊”应读作pō;C项“女红”的“红”应读作ɡōnɡ。)2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
无足称道/称兄道弟 ..深陷泥淖/拘泥事实 ..妙趣横生/专横跋扈 ..把水澄清/澄清事实 ..是()A.sè
瑟缩 瓶塞 色厉内荏 不稼不穑 ....B.hónɡ
彩虹
弘扬
鸿篇巨制
洪钟大吕 ....C.jiù
马厩
臼齿
一蹴而就
引咎自责 ....D.qì
收讫
栖身
修葺房屋
亟来问讯 ....【答案】 B(A项塞sāi;C项蹴cù;D项栖qī。)2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试卷n
.juà恒心hénɡ
.B.戳穿chuō
.茶水chá
.C.杯子bēi
.粟米sù
.D.放肆
.sì缘故yuán
.
国库券n .juà断壁残垣n .yuá杀戮
.lù荼毒生灵tú
.一抔土póu .不寒而栗
.sù肄业sì .
不容置喙
.huì【答案】 B(A项券:quàn;C项栗:lì;D项肄:yì。)2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庇护 辟邪 奴婢 敝帚自珍 刚愎自用 .....B.驾驭
与会
翁妪
卖官鬻爵
毁家纾难 .....C.古刹
诧异
岔路
叱咤风云
姹紫嫣红 .....D.反诘
拜谒
拮据
残碑断碣
孑然一身 .....【答案】 A(A项都读bì;B项yù/yù/yù/yù/shū;C项chà/chà/chà/zhà/chà;D项jié/yè/jié/jié/jié。)2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酝酿 谕旨 面有愠色 意味蕴藉 ....B.栖身
凄楚
欺世盗名
休戚与共 ....C.侮慢
怃然
忤逆不孝
妩媚多姿 ....D.窗棂
羚羊
高屋建瓴
活灵活现 ....【答案】 A(A项yùn/yù/yùn/yùn;B项都读qī;C项都读wǔ;D项都读línɡ。)3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峥嵘
狰狞
慎重
缜密周全 ....B.诅咒
趔趄
狙击
神情沮丧 ....C.诮呵
眉梢
俏丽
峭拔刚劲 ....D.辍笔
啜泣
拙劣
11.高中人教版必修演讲辞教学计划 篇十一
单元序号 课题 文体
必修2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演讲辞
12我有一个梦想 演讲辞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演讲辞
表达与交流 演讲 活动
关于演讲,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第四单元设有演讲辞3篇,另在“表达与交流”部分设有演讲专题活动。
二、课程标准相关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中“阅读与鉴赏”部分没有明确提出关于阅读演讲辞有哪些能力要求,在“表达与交流”部分指出:
1.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2.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者设计意图
单元序号 课题 文体 教学方向
必修2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演讲辞 1.抓住文章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
2.理清文章的结构。
3把握其深刻透彻的说理方法。
4.了解演讲辞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学以致用。
12我有一个梦想 演讲辞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演讲辞
表达与交流 演讲 活动 在演讲中注意把握听众情绪,运用好语气、语调、语速、手势等。
(二)课后练习中涉及的知识点
单元序号 课题 题号 教学方向
必修2第四单元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三 说理的深刻、结构的特点
12我有一个梦想 二
三 排比句式在演讲中的效果,尝试自己演讲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二 通过关键语句揣摩情感
表达与交流 演讲 在具体情境的演讲中注意把握听众情绪,运用好语气、语调、语速、手势等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发现:在教材编写意图上,第四单元在教学中侧重演讲辞的阅读,而“口语交际”部分则侧重演讲的操作。我们在此主要讨论演讲辞的阅读教学。
演讲辞,“对谁说”是前提,“说什么”是重点,“怎么说”是关键。在演讲辞阅读教学这一单元,依据教材单元提示语,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训练学生:“抓住文章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其深刻透彻的说理方法”、“了解演讲辞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学以致用”。这些都侧重于教演讲辞的“怎么说”。而演讲辞的“怎么说”又是取决于“对谁说”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演讲辞的“怎么说”,我们建议将“怎么说”建立在“对谁说”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换而言之,也就是在本单元演讲辞的教学中介入“听众意识”这一概念。
此外,因为教材“表达与交流”部分的演讲专题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语速、语调、表情等口语表达方面的指导,所以,在第四单元演讲辞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妨将写作演讲辞作为“学以致用”的重要内容。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受到写作演讲辞的训练,也可以训练演讲这一口头表达能力。
四、学情分析
(一)学前检测
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请概括: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对北大学子提出了哪几点希望?
2.圈划作者表达对北大学子殷切希望的句子,并说说这篇文章作为演讲辞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说说作者是怎样打动北大青年学习的。
阅读《我有一个梦想》
4.概括马丁路德金这次演讲的目的。
5.圈画出这篇演讲辞中打动你的句、段。
(二)学生检测情况
用以上问题对高一年级的学生做学前检测,共下发问卷568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学生检测结果如下: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第1题,所有学生都能够准确地概括出蔡元培对北大学子的期望。
第2题,398名学生能够全面地圈划,发现了蔡元培在演讲每一点期望时都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其余学生只能够圈划出“一曰”、“二曰”、“三曰”。
第3题,171名学生认为蔡元培是通过演讲中的谆谆告诫、自己的见识来打动北大学子;123名学生认为蔡元培是通过对当时北京大学的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剖析来懂得在场的学子;89人认为蔡元培是通过说理的严密来打动在场学子。很多学生在完成该题时没有设身处地想象北大学子在听这次演讲、接受校长教导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绪反应。
《我有一个梦想》
第4题,所有学生都能够准确地概括出马丁路德金本次演讲的目的。
第5题,489名学生圈划的句子段落都集中在指向黑人的句、段,学生在完成该题时将自己想象为被压迫的黑人。没有认识到马丁路德金的这次演讲听众不仅仅是被压迫的黑奴,还有白人、对黑人友善的白人、政府执政者等群体。
总的来说,高一的学生对演讲辞的一般结构特点有所了解,对把握演讲者的主要观点也没有障碍,但是没有意识到演讲辞具有鲜明的听众意识,没有意识到演讲“对谁说”决定了这次演讲“怎么说”。在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学生大多没有想象北大学子在听这次演讲中的情绪反应,因而不能够准确、全面地说出蔡元培何以能够打动北大学子。阅读《我有一个梦想》时,大多数学生都不自觉地将自己的阅读角色定为被压迫的黑奴,没有明确意识到马丁路德金这次演讲的听众的多元化。而《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的成功之处,必然绕不开马丁路德金在演讲过程中对不同群体的情绪的有效把握。
五、教学目标
1.发现演讲辞中鲜明的听众意识。
2.了解演讲辞的一般结构,知道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3.能够从听众意识的角度说出排比、比喻等表达技巧在具体演讲中的效果。
4.能够有听众意识并运用多种表达技巧写出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演讲辞。
六、活动建议
1.在本单元阅读教学完成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几种不同的语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写作演讲辞并尝试着进行演讲。
2.可以将教材“表达与交流”部分,“演讲”专题活动穿插其中,组织演讲活动,指导学生关注演讲中的语速、语调、表情、手势等。可以利用正常教学时间,也可以利用课余活动时间。
七、课时安排
教学顺序 教学篇目 课时安排
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课时
2 我有一个梦想 1课时
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课时
4 演讲辞写作展示 1课时
八、作业与反馈
(一)提供几种不同的语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写作演讲辞;
1.有人说,16岁是生命之花绽放的季节。她美丽,充满梦想;她灿烂,充满活力;她有困惑,但从不放弃;她有迷茫,但决不后退。现在你要以“花季宣言”为话题给新同学做一次演说,请你写一篇演讲辞,写作时注意分析你的听众。
2.生活中,我们被爱包围着,父亲的呵护,母亲的叮咛,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这一切都是爱。然而,这些爱又常常被我们忽略。在生活中我们要有一颗感激的心,这样,才会感受更多的爱,体会更深的爱。请以“学会感激”为话题,自选演讲对象,写作演讲辞。
(二)组织一次演讲比赛活动,可以是校级的,也可以是班级的。用以上两个情境下的演讲辞进行演讲。
1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优秀教案 篇十二
一、教学设想
本堂课是阅读课的第一课时, 旨在通过PWP教学法, 以fast reading (skimming) , careful reading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达到加深学生对课文篇章结构的理解, 同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在备课时,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等情况, 结合课文相应的练习对本节课进行了设计。
二、教学步骤
下面笔者就将修改之后的教学设计 (主要是教学步骤) 简要呈现如下:
Teaching procedures of Unit 2 (Book 1 Reading) :
Step I:Warming up (3 mins)
Asking-and-answering activity:
Q:Do you like English? Can you give me an exampl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in spelling?
Step II:Pre-reading (4 mins)
Asking-and-answering activity:
Q1:Do you know which countries in South Asia use English as an official language? Please tell me the names of the countries, OK?
Q2:Which country do you think has the most English learners?
Q3: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 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
Q4:Can you guess what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from its title?
Step III :While-reading
Task 1:Skimming (fast reading) (4 mins)
※ Ss read the passage,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and tell the reason.
Task 2 :Careful reading (8 mins+5 mins+4 mins)
※ Ss read the passage again carefully and complete the tabl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in their exercise book on page 83. (8 mins)
※ Group work :Ss check their answers with their group members. (5 mins)
※ Ask one student to show his/her answers to the rest of the class. (4 mins)
Step IV:Post-reading (6 mins+2 mins)
※ Ss follow the tape to read the passage aloud and then do exercise II (“T”or “F”) on page 83. (6 mins)
※ Check the Ss answers by the way of rushing to answer. (2 mins)
Step V Summary and homework (4 mins)
Q: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
三、教学反思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课型结构完整, 可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很多的细节问题需要注意。反思整堂课, 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一) 设问不够具体
在导入环节部分, 笔者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学习。但是设置的问题比较宽泛, 学生不太好回答, 没有充分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把问题改成:Can you give me an exampl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in spelling?相对来说, 学生更容易理解, 也就更能清楚明白地回答这个问题。
(二) 不能有效利用机会设置问题
在Pre-reading部分, 应该针对课文内容 (课文标题) 充分利用机会设置问题, 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和口语能力, 再逐步引入到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这里的听力, 主要指的是学生是否能听懂教师提出的问题, 而后针对问题组织语言进行回答。这样既能很好地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 又能从一定程度上达到训练学生听力和口语的目的。因为从2017 年开始, 高考英语需增加口语测试环节。所以,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训练。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备课更具有针对性。
(三) 缺乏对时间的限定
在各项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 应该注意时间的限定。不管是fast reading (skimming) , 还是careful reading, 包括读后的练习都应限定学生阅读和做题的时间。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训练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 缺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需特别关注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真正得到培养和提高, 教师应注意对学生阅读技巧的传授。所以, 在fast reading (skimming) 这一环节, 让学生找每一自然段的topic sentence时, 应注意对学生的追问。如:“Why is it the topic sentence of this paragraph?”“ How do you know that?”“Can you tell me the meaning of this sentence?”事实上, 追加这几个问题, 不仅能让学生明白如何找到主题句, 更能让他们清楚主题句大多出现在文章的哪个位置 (主题句主要是能概括本段自然段大意的句子, 主要出现在首句、尾句或自然段中首句的后一两句) 。同时对主题句意思的理解也可以检测学生是否理解这一自然段的大概内容。
Careful reading这一环节, 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完成练习册中的表格内容, 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笔者先让学生自主阅读, 而后小组讨论得到一致答案, 再让个别学生展示。如果在展示的过程中, 学生能讲解原因, 说出在课文中哪个位置找到的答案, 这样会更好。因为这时班级里找不到答案的学生不仅问题得到解决, 而且了解了如何找到答案的方法, 从而真正达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总之, 在学生答题时, 多问他们几个“为什么”, 有利于学生“知其然, 也知其所以然”。
13.《荷塘月色》高中语文教案设计 篇十三
1、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本文意境。
2、鉴赏并学习本文写作语言的艺术技巧。
3、在朗读与鉴赏中探究本文所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鉴赏、学习本文语言的艺术特色。
2、探究本文所流露出的作者的的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
“品读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思路:
一、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掌握文中多音字、生僻字的字音、字形。
2、查阅资料,回忆作者朱自清的大致概况。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说到荷花,宋代诗人杨万里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感叹(PPT展示荷花远景图),而周敦颐看到的是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PPT展示荷花近景图),可见,不同人眼中的同一事物也是有区别的。那么,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眼中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通过《荷塘月色》来感受一下。
2、课文品读
(1)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现在找几位同学分别来读一下1-3段、4-6段以及余下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做出相应的纠正)
(2)《荷塘月色》作为一篇写景散文,文中有大量写景篇幅,下面请同学们通读全文,找出文中都写了那些景?你感觉这景色怎么样?
明确:
第四段:写月下的荷塘,描写了荷叶、荷花、荷香等景物。
感受:花叶茂盛、美
第五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描写了月光、青雾、云、月影等景物。
感受:幽雅、宁静
第六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描写了树、远山、路灯光、蝉声与蛙声等景色。
感受:朦胧、阴沉中夹了些许热闹
第二段:写小煤屑路边的景色。
感受:沉寂、阴郁、冷清
(对于感受,不做固定要求,可见仁见智,全凭学生的鉴赏。)
3、语言鉴赏
刚刚我们感受了一下这些景的意境,那么,为什么这些语言会传达出这样的感受呢?下面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写景的这几段,选择几句你喜欢的,从语言艺术特色方面分析一下它们好在哪里或者为什么这些语言会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学生先自由发言,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做出相应的总结与补充。)
总结讲解:
语言典雅,动静结合,充满诗情画意,运用了多种修辞。
(1)比喻、拟人,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的状态描写的生动、形象。“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刚出浴的美人”一句连用三个比喻写静态的荷花,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
(2)通感,就是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凭借人们各种感觉间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官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官上,使“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文中通感的使用使文章的语言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例如,“微风过处····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本属于嗅觉的,作者却将它转化成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令人联想到若有若无、轻淡幽香、沁人心脾的感受,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象的跳跃。
(3)叠字,文中叠字的运用不但传神的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如“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隐隐约约”的远山,“亭亭”的荷花、“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密密地”挨、“静静地”泻、“重重”围住等,比比皆是,独具匠心。
以上这些句子及修辞手法大家可以积累起来,学着仿写,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4、情感探究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散文的同时,又是一篇抒情散文,那么文中到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细细体会,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1)全文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种情感有变化吗?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发言)
明确:
(1)对于文章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表现了愁闷心境,有的认为表现了闲适的心情,下面我们看一下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以助于体会作者的感情。(PPT展示本文的写作背景)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的优秀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大学西院。文章里提到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原因是什么呢?他曾经对夫人陈竹隐说:“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陈竹隐《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活写照。
总的来说,全文中处处流露着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在忧愁的笼罩下,因看见荷塘月色的美景,生出了短暂的轻淡的喜悦之情。
(2)作者的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回归现实,感情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开篇“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作者的烦闷之情,于是走出家门以求静;小煤屑路上的景物描写如“寂寞”“蓊蓊郁郁”“阴森森”“淡淡的”,恰巧反映了作者低沉的心境;看到月下荷塘,“便觉是个自由人”,渐生出淡淡的喜悦之情(提示:“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随着走出荷塘,心情又开始回到忧愁(提示:“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又联想到江南,生出了怀念之情(提示:“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最后回到家中,无奈回归现实。
5、总结
通过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领略了月下荷塘的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同时又感受到了作者那淡淡的忧与淡淡的喜相融合的复杂感情。全文从情到景,复又归情,是记游又是抒情,结构安排恰到好处地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效果。此外,在写作技巧上,文中多处使用比喻、拟人、叠字及通感等修辞手法,使得全文语言典雅,充满诗情画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最后,让我们欣赏一段《荷塘月色》的电视散文,再次品味一下那景那情。
6、作业
(1)背诵课文第四、五、六段。
(2)任选校园中一处景物,仿照文中写景部分,写一段写景文字。
7、板书设计
《荷塘月色》
朱自清
SHAPE MERGEFORMAT
《荷塘月色》说课稿
一、 说教学目标
高中与初中相比,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本单元——现当代散文单元学习重点就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二、 说教材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荷塘月色》优秀教案】推荐阅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 教案09-0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10-14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08-29
2022高中数学教案 2.4 等比数列(第1课时)(人教A版必修5)08-14
高中语文 虞美人教案3 苏教版必修06-25
高中语文必修2说课稿07-16
高中语文《读书的艺术》教案鲁教版必修一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