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12篇)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12+8-13 16-4+21 16-4+21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
导学释疑,合作探究:
1.出示例1:
学生汇报:
(1)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例1内容。
(2)问题1: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的几分之几?书中的森林部分指的是什么?怎样列式?
(3)对于分步通分和一次通分你更喜欢哪一种?
(4)问题2“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是降水量的几分之几?书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5)列式后比较良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在混合运算中该怎样计算?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小括号应先算小括号里的。
3.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基本题:
完成118页“做一做”
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1----4题。
2.拓展练习: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二
学生计算错误多固然和他们的能力差异、做题习惯等有关,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很多时候教师在计算教学中没有带领学生深入理解算理,设计练习时没有做精做透,导致学生运算能力薄弱,计算兴趣不浓。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运能力与兴趣呢,笔者认为要从“吃透算理”和“做精练习”两方面着力,唱响计算教学两部曲。下面就结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的教学来谈谈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指导学生吃透算理,精心设计练习。
一、层层递进,吃透算理
1. 运用几何直观,初识算理。几何直观是数学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研究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而算理往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所以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及掌握仍有一定困难。在计算教学中,运用几何直观,能将原本抽象的算理形象的展示出来,清晰地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这么算。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借用图示说明(图1),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借用图(图1),学生就能清楚出“2/8+3/8就是3个1/8+ 2个1/8= 5个1/8”,从而直观地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所以要分母不观地感分数加减法之所以要分变,分子相加减,是因为分数单位相同。因此,尽管三年级学生就已经有了充分的借助图计算分母是1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经验,五下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仍然要让学生去画,这是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媒介,如果舍弃这个媒介只在脑子里想,有些学生就会想不明白。
2. 勾连多种方法,理解算理。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考方式与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如果只是原生态的反馈,往往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发现与新知的生成,所以需要教师注重反馈顺序,进行方法间的沟通、比较提升。
【片断一】
反馈组成的方法 :3个1/8+ 2个1/8= 5个1/8
反馈画图方法 :让学生结合图说明想法。
师 :这些不同的图相同的是什么?
生 :都是3个1/8+ 2个1/8= 5个1/8。
反馈举例子的方法 :
生 :有8颗糖,小明吃了这些糖的2/8,小红吃了这些糖的3/8,他们一共吃了5颗,也就是5/8。
师 :也就是几个几?
生 :3/8是3个1/8,2/8是2个1/8,5/8就是5个1/8
师 :看来虽然验证的方法不通,但是都是因为 3 个1/8+ 2个1/8= 5个1/8,所以3/8+2/8=5/8。
师 :3/7+2/7呢?请你用简洁的方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 :3/11+2/11呢?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在这一片断里笔者进行了两次沟通,第一次是不同图的沟通,通过沟通让学生抽象出这些图的本质都是“3个1/8+ 2个1/8= 5个1/8”,也就是与抽象的算理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不进行比较沟通,那么很多同学仍只能用画图来验证,显然还仍停留在三年级的认知上。第二次沟通是对不同方法的沟通,通过算理、图、举例子这些不同方法的比较、沟通,让学生的认知从具体到抽象,头脑里也就建立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初步认识。
3. 捕捉追问契机,内化算理。计算教学,一般教师得出算理后就会进入练习,校对答案的模式,这种得出算理便停止脚步的教学方式,就不能让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的理解,时间一长就会淡忘。那么,如何真正深刻地理解算理?笔者认为追问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在知识理解的关键处追问,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处,使理解更到位。反馈并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后老师追问“为什么分母不变”,得出“3/8+ 2/8、3/7+ 2/7、3/11+2/11这三个算式82727311311283的共同点是它们的分子都是2和3,2+3=5”,追问“为什么可以2+3”,这就将思维引向了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子相加,因为分数单位相同这一算理上。在反馈“1-2/3”一题时,32追问“为什么要将1变成3/3,是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将1转化成3/3”,多次进行类似追问,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分母相同就表示分数单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分母不用变,从而让学生对于算法知其然而更知其所以然。
4. 构建知识体系,做透算理。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课标要求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就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广泛联结,数学知识的联结可以丰富知识模块,加深知识的理解,使得知识节点具有“繁殖力”,不断追寻事物内部之间的联系,建立模型,就能构建出越来越丰富的知识体系,这是认知的提升,也是学习能力的提升。这种新知与旧知的建构不仅要让学生体会而且要力求让学生形成主动建构的意识。得出算法后很多教师只是依照教材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进行比较,显然,只比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本质挖掘出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本质应是“相同单位相加减”,怎样才能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本质的探索呢,初次尝试时笔者提供了“400+300、0.04+0.03、4/9+3/9”这一题组,然后让学生比较,再通过“为什么可以4+3”来引出相同单位相加减,尝试之后感觉这样的方式老师扶的太多,重新思考后进行了如下修改。
【片断二】
师 :3/8+2/8、3/7+2/7、3/11+2/11这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 :都是同分母的。
(引向让学生举例子,得出算法。)
生2 :分子都是3和2,3+2=5。
师 :为什么可以3+2。
生 :因为分数单位相同。
师 :还可以3 ( )+2 ( )=5 ( ),括号可以填什么?
(生独立解决后反馈)
生 :3个苹果+2个苹果=5个苹果
生 :30+20=50
师 :那你是3个( )+2个( )?
生 :3 个 10+2 个 10=5 个 10
生 :3 个1/39 + 2 个1/39=5 个1/39
生 :3千克+2千克=5千克
生 :3厘米+2厘米=5厘米
……
师 :括号里填的有什么要求?
生 :要填一样的。
师 :为什么要填一样的?
生 :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
师 :看来不论是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还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道理是一样的,都要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
通过“还可以3 ( )+2 ( )=5 ( ),括号可以填什么”充分地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兴趣,不仅有数的计算还有量的计算,学生们自觉地沟通了所学知识,将计算法则建立了模型,将算理的理解深入到了本质。
二、步步为营,做精练习
有效的练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的各种数学思维得到发展。然而,不少教师在练习的选择上通常只局限于课后练习与作业本练习,没有结合学生实际对课本习题进行合理的拆拼、组合、增减,所以常常出现问题才补课,事倍功半。做精练习就要紧紧抓住知识的本质,知识的要害,做到题题有用,练一得三,要拓展习题的本质点,让习题不仅仅是知识的巩固与运用,还应该是认知的提升,思维的发展,要拓展习题的发展点,与已学知识建立联系,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1. 明重点——设计针对性练习。老师们在设计练习时常常会看题选题,觉得题目好就拿来用,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所以常常造成题目的简单堆砌,已经会的知识重复练,还没掌握的却没有练。因此,教师在设计时要借助对往届学生的错误了解,与学生之前学习的经验,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设计练习,针对学生理解的难点设计练习,针对学生理解的盲点设计练习,更好地突破重、难点,理解掌握知识。比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约分是学生容易遗忘的,从前测中发现只有18%的学生能够主动的将结果约分或化成整数,因此笔者设计了“11/12-9/12”与“6/14+5/14+ 3/14”。约分这个知识点教材是通过例1“1/8+3/8”来达成的,考虑到约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83在实际运算中常常被学生忽略,因此我将其改为例1改为“3/8+2/8”,让例题主要就承载算理的理解这一目标,而在习题练习中重点讨论,学生更容易记忆深刻。
2. 谋全面——设计全面性练习。课本练习是广大教育研究者紧扣教学大纲精心编写而成的,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蓝本,但是由于教材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体现的是教学中的共同要求,难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教师需要通过补充练习,使得习题内容既覆盖面全,又为后继学习作好铺垫,避免知识上的断层与出现问题后的反复补课,既花时间又收效甚微。
课本上有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缺少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题目,这将是学生六年级学生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基础,同时学生在之前学习分数基本性质时,将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时,也常常出现将分数直接乘以一个数,考虑到此,我们需要在教学时补充此题。而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问题中,问题情境都是求“一共”或“还剩”,只需要学生加起来或减去,没有设计一些需要同学考虑分数加法的结果大于1时可否这种结合实际情况的题,题目形式单调,思维含量较低。根据学生情况及之前的教学经验设计了如下练习题组。
3. 分层次——设计层次性练习。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条件不同,发展的水平也不相同,要为学生设计有层次的练习,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练习的层次既指习题与习题之间要有层次,比如“— + —、—-—、—-—、— + —+ —、— + —、1-—、— + —”这一题组就是从易到难。练习的层次也指同道习题的问题要层层深1211129515454545232717453146145143入。
图2这一题的3个问题对应着三个层次,第一个问题的猜一猜,让每个学生都能想出一个数,第2个问题的选择既是对第一个问题的补充与提高,又为解决第三个问题作了铺垫,通过1/4与9/20的比较,学生知道了如果其他类占每天播出时间的1/5 ,计算教育类节目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就要将1/5变成4/20。
4. 巧反馈——计算练习更有效。有了精心设计的习题,再加上智慧的呈现方式与反馈方式,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做题兴趣,从而让重难点的突破更加有效,也会让课堂有更多有意义的生成。
(1)精设问题,凸显重点。计算练习的反馈普遍采用较对答案的方式,比如“1/5+3/5、4/7-1/7、11/12-9/12、6/14+5/14+3/14、4/5+ 2/5、1-2/3、4/5+4/5”这一题的反馈通常就是让学生报答案,哪里出现问题了,其他同学纠正,老师强调。这样的反馈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于重点留下深刻印象。有时教师只要改变一下反馈要求,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如反馈上述题组时笔者问学生“你觉得这些题哪道最与众不同,为什么 ,”这样的提问就让学生去关注每道题的特点,也就更加容易达成目标。
(2)互动反馈,加深理解。报答案评对错的反馈方式太过直线化,这样的反馈既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甚少有新的生长点,在反馈的过程中加入生生辨论,教师追问可以将学生的思考更深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反馈4/5+2/5时,通过课件演示从圆形图和数轴两种媒介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解决了有些同学觉得和是假分数是不可能的或无法用图表示出来的困惑。对于“1-2/3”,教师追问“那是不是我们以后碰到的所有计算中的1都把它看成是3/3,应该怎么来解决计算中的这个1的问题”进一步认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质就是相同单位才能运算。而“图2”一题教师也一改往日的用笔答题,让学生在猜一猜、辩一辩的过程中不仅复习了本节课的内容,还复习了估算,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建立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初步认识。
由此,计算练习的反馈我们要创设更多的反馈方式,猜一猜、选一选、说一说原因、当医生找错误,方式的改变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将会彰显出练习题更大的价值。
以上种种实施策略深得学生喜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在完成作业本的相应作业时只有6%的同学忘记约分,92%的学生全对,在六下学习《分数乘分数》时全班学生都能主动地借助图研究分数乘分数的算理,课后只有4%的学生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会受影响。
算理理解是计算教学的核心,只有让学生经历算法形成的过程,了解算法的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运算能力。只有让学生不断地重构认知结构,将已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地比较、整理、合并、建立模型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建立清晰而又深刻的认识,也只有精心选择习题才能让学生的练习更为有效而有价值。这一堂课的锤炼让笔者对计算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尽管不同的计算内容有不一样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但相信吃透算理,做精练习应该是我们不变追求的目标。让计算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定会让学生享受到更多计算的乐趣,提高计算的能力。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技能,也是解决众多数学问题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计算教学。在现实中,学生计算兴趣不浓,运算能力薄弱,这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学重算法轻算理、练习量大欠精”的现象有关。本文力图结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从“吃透算理”、“做精练习”等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与兴趣。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三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80~81例1、“练一练”以及练习十五第1~5题。
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用运算律进行整数的简便计算,也已经有了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推广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就有可能联系实际问题,自觉地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推广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因此,教材在编排上创设了需要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类推,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通过两种解法的比较,发现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照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体会简便计算的优越性,增强简算意识。
3.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的严谨性与系统性,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灵活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 激活旧知,引发质疑,准备知识迁移
1. 复习分数四则计算。
口算: ÷ 1÷ ×2 -
× ÷ 0÷ +
(指名口算,重点交流÷、1÷、÷、+的计算方法)
【设计说明:分数四则计算是学习混合运算的知识基础,口算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基本的计算法则,为后续学习做知识和技能上的必要准备。同时,针对有学生在计算时套用法则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和交流不同算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到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又培养了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效率。】
2.引发质疑、猜想。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过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知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仅运算顺序相同,而且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也同样适用。猜想一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也和它们相同呢?整数的运算律或运算性质是否也适用于分数运算呢?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让我们通过具体问题来验证。
【设计说明:当教师提出疑问之后,学生会很快根据经验做出有根据的猜想。“引发疑问——合理猜想——实例验证”,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应经历的基本过程,也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创设情境,引起讨论,自主建构新知
1.创设情境,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多媒体出示例1,学生读题、思考后写出算式,教师将两种不同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指名说两种算式的意思)
师:根据表示的意思,这两个算式各应按什么顺序计算?(同桌讨论、交流,指名口答)
师:这两个算式都含有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它们都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现在我们能得出“分数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这个结论吗?
生:能。
师:祝贺你们验证了自己的第一个猜想是正确的。
【设计说明: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在理解算式意思的基础上,自主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引导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比较,使学生对运算顺序形成更具概括性的认识。】
2.自主类推,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分数运算中。
(1)计算竞赛,体会简便计算的优越性。
师:在验证第二个猜想之前,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怎么样?第一和第二两组与第三和第四两组各推一个代表板书两种算式的计算过程,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完成。(强调:要按照刚才说的运算顺序计算)
(2)顺势利导,体会整数运算律适用于分数运算。
师:同学们,这两个算式不同,计算过程也不同,但是结果相等。(教师在两个算式之间板书“=”)看到这个式子[(+)×18=×18+×18],你想到了整数乘法的哪个运算律?
【设计说明:两种解法的结果相同,不但相互印证解答正确,还为理解运算律创造了具体的背景。计算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简便计算的优越性,激发了学习运算律的欲望,增强了简算意识。】
(3)自觉应用,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分数运算中。
师:整数乘法分配律适用于分数运算,那其他运算律或性质也适用于分数运算吗?
(多媒体出示:++ -- ×× ÷÷)
师:你想怎样算?(同桌讨论、交流算法,指名口答,出示简算过程,重点强调:第3小题既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又可以直接交叉约分;第4题既可以运用除法性质,又可以将除法转化成乘法,运用结合律简便计算)
师(小结):根据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我们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也可以运用整数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设计说明:有了将整数运算律推广到小数运算的经验,无需逐一验证,学生就能自觉应用整数运算律进行分数运算。这一环节既是对整数运算律的推广,也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了解分数简便计算的特点,灵活地选择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3.回顾小结,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师: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不仅运算顺序相同,而且运算律或性质也同样适用。过去在计算时,有的同学总是出错,都有哪些原因?(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计算时,看错一个符号、写错一个数字,都会让你前功尽弃,满盘皆输。因此,计算的过程就是培养认真的态度和细心习惯的过程。在下面的计算练习中,看谁更细心,更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引导探究,感受内在联系
1.运算顺序练习。
多媒体出示: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 +×+
师(指第2小题):能不能先算乘?能不能先算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通过实物投影出示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问题,提醒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设计说明:在计算中,不少学生容易受数据和符号的影响,不按运算律(性质)进行计算,错误地进行简便计算。这一环节,既是运算顺序的练习,又让学生理解简便计算的应用条件。】
2.乘法分配律应用练习。
(1)简单应用,夯实知识基础。
师:在过去的学习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时有点困难,想不想来研究研究乘法分配律?
多媒体出示:30×(+) ×+×
师:观察两个算式里的数据和符号,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应用什么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找出计算正确和不正确的作业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灵活应用,促进技能形成。
多媒体出示:×-×
师:方框里填几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填?(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师(将方框前的乘号改为除号):这时候方框里应该填几呢?(学生回答后追问理由,并强调:除以等于乘)
出示:×+÷9(让学生口答计算过程和结果)
师(将算式改为÷ +÷9): 方框里填几?可以怎样简便计算?
师(小结):在学习过程中,只掌握知识还不够,还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善于观察、思考、分析、比较,总结出知识间的联系,举一反三才能融会贯通,才能让学习更轻松、更有效。
(3)拓展应用,发展数学思考。
多媒体出示:× + × -
师: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指名口答并说明想法)
【设计说明:所有运算律中学生最难理解,应用中最容易出错的是乘法分配律。根据分数乘除法可以相互转化等特点,利用“变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开放性因素,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与系统性。同时,在逐层深入探究中深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特征,达到举一反三与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批判性的目的。】
3.综合练习,增强简算意识和应用意识。
(1)÷(1-) (-×)÷
-(÷+) 5-(÷+)
(2)练习十五第4、第5题。(要求学生先列出综合算式,结合题目要求理解算式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解答)
【设计说明: 综合练习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按运算顺序计算、运用运算律简便计算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四、课堂总结,引用名言,关注习惯养成
师:请同学们用1分钟时间静静地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把自己在本课学习中最大的收获说给同桌听。
师(小结):在很多人看来,计算是简单的,但又总是出错,所以老师想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从最简单的做起”(国际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语)。
【设计说明: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更是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及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数学家的话旨在教育学生无论学习还是做事都要从小处做起,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
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篇四
教学内容:教材117页---119页。
教学重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出示目标: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三、自学提示
自学教材117页—118页例1及119页例2.思考:
1.例1中的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2.试着算一算,你想到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3.认真观察、理解118页表格及例1的第二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4.针对第二个问题的两种列式方法你又是如何计算的?说说并总结你的运算顺序。
四、自学检测
118页“做一做”
(挑人板演)
五、对改
交换----讲评板演习题------对改
六、小结: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和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关键是:做好通分。
七、堂清(对改)第120页第1题。
八、盘点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篇五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常常是多样化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都应该给与肯定。学生列出计算方法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计算,然后进行比较,从而让他们发现最优化的算法,无形中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处最好的方法,这是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学生如果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一般不必作具体的解释,更不应要求其他学生也掌握这样的方法。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教学找最小公倍数和通分的时候,遇到过找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给三个分数通分的练习,教师讲解过方法,有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快而准确地给一次通分,所以,对学生的要求是“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计算中同样适用,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教学,也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迁移。
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以往的计算教学中,常常忽视计算的现实背景,为了教计算方法而教,削弱了计算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不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围绕已有的条件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信息为解决问题服务,使问题的解决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巩固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在体会计算价值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6.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P83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分析把总数看作单位“1”,求剩余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之类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分数减法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这类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出示下图:
1、估计一下各部分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出示例题:
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二)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选择典型的解法让学生板演
1-1/4-1/3 1-(1/4+1/3)
(四)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让学生独立计算
(六)问:通过解答这一道题目你有什么体会?
(七)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样适用于分数的计算
三、运用知识,加深理解
(一)计算下面各题
5/9+2/3-2/5 1-(1/2+1/6)
1、生独立计算
2、指名板演,集体评议(注意让学生感悟不同的算法)
(二)解答下面各题
1、有一块2米长的布,第一次用去2/5米,第二次用去1/3米,还剩多少米?
2、有一块2米长的布,第一次用去它的2/5,第二次用去它的1/3,还剩几分之几没用?
四、本课小结
7.《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篇七
本课时主要是通过对例题的探讨、分析,得出一个关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比较全面和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精心设题,复习铺垫。
上课伊始,根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题,充分复习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将解决问题与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合作交流,独立尝试及理解算式表达的意义,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3.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在巩固练习阶段,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尝试交流中发现方法,总结经验,促进思维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1.填空。(课件出示)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 )法或只有( )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 )法又有( )法,应该先算( )法,后算( )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 )里面的,再算( )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936+72÷8-21×4(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
(2)120÷(13+17)×25(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和叙述运算顺序来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教材33页例3。
这盒药共12片,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可以吃几天?
(2)读题,理解题意。[已知这盒药共12片,每次吃半片(即片),每天吃3次。求可以吃几天]
(3)汇报解题思路及所列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解题思路:①可以先求每天吃多少片,即×3=(片),再求可以吃几天,即12÷=8(天);②也可以先求这盒药可以吃几次,即12÷=24(次),再求可以吃几天,即24÷3=8(天)]
(4)列综合算式。
①12÷
②12÷÷3
(5)探究有小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完成计算。
①12÷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学生试算,小组内讨论运算顺序。
③小结: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④计算:12÷=12÷=8(天)。
(6)探究分数连除的运算顺序。
①课件出示算式12÷÷3。
②小组内讨论运算顺序。
③指名叙述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④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12÷÷3=24÷3=8(天)
⑤师生共同订正。
2.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在一个分数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
8.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八
让学生了解代数和的定义以机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二:教学重点
将加减混合运算理解为加法的运算。三:教学难点
把省略加号与括号的形式按照有理数的加法进行运算。四:教具
小黑板。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我们以前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的都很好,我们来看看几道题还记得怎样做?(出示小黑板)(1)(-32)-(-8)-(+15)+(-16/2)(2)(-6/4)-(+5/2)-7+(-12)(第一题薛明星,第二题吴俊,其他学生练习本上写)
师:好,他们写好了。下面的同学也写完了吗?我们一起看看他们两人做的。你们和他们做的一样吗?(讲解:还是先找简便方法,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还有互为相反数的,把他们先放到一起,然后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减法法则计算结果。)正解:
解:(1)=-32+8-15-16/2(2)=-6/4-5/2+7-12 =-47 =-9 师:我们还来看第一题,(板书到黑板上)。
(-32)-(-8)-(+15)+(-16/2)我们看到这个式子里面既有加法也有减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到黑板上)。
师:如果我说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我们可以把它改写以下,怎么写? 生:一起回忆减法法则内容: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式子为:-32+8+(-15)+(-16/2)师:那再去掉括号呢? 生:-32+8-15-16/2
师: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式子看做是-32,+8,-15,-16/2的和。我们把几个正数或者是负数的和叫做代数和。(板书,让学生更清楚)在一个和里面,通常加好和括号都可以省去,就变成了几个正数与负数的和了。同学们说一个既有正数又有负数的式子。生:(-11)+(-7)+(-9)+6(根据学生说出的式子做改变)。师:我们如果把这个式子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怎样写?
生:-11-7-9+6.(找两个学生说自己的答案,讲解之后给出正确答案)
师:我们把这个式子读作:(板书)负11,负7,负9,正6的和;从运算上还可以读作:负11减7减9加6.我们省略括号以后就变作了-11,-7,-9,+6.讲解例题
板书:(-20)+(+3)-(-5)-(+7)将其写成省略括号的形式。师:这道题该怎样解?(朱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练习本)生:直接写出-20+3+5-7
师:(集体讲解)我们采用把剑发辫位加法的运算过程,这是就变成了-20,+3,+5,-7的和。加好跟括号都可以省略。就读做:负20,正3.正5,负7.小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当中,几个正数或者负数的和叫做代数和。我们也知道了他的读法。
巩固练习
9.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九
张渚二中
屠萍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
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
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
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
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
-9+(+6);(-11)-7.
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
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教法说明】为了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必须先对有理数加法,特别是有理数减法的题目进行复习,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这里特别指出“+、-”有时表示性质符号,有时是运算符号,为在混合运算时省略加号、括号时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师:把两个算式-9+(+6)与(-11)-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2.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
教学说明:由复习的题目巧妙地填“-”号,就变成了今天将学的加减混合运算内容,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组成.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讲评(-9)+(-6)-(-11)-7.
(1)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师:看到这个题你想怎样做?
学生活动: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
【教法说明】题目出示后,教师不急于自己讲评,而是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有的同学可能是先把减法都转化成了加法,然后按加法的计算法则再计算……这样在不同的方法中,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
师:我们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9,+6,+11,-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
原式=(-9)+(+6)+(+11)+(-7)
=-9+6+11-7.
提出问题: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9+6+11-7仍表示-9,+6,+11,-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
学生活动: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教师纠正).
【教法说明】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写成省略括号代数和的形式后,通过让学生练习两种读法,可以加深对此算式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
(1)(+9)-(+10)+(-2)-(-8)+3;(2)+()-()-(). 判断
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
A.负
7、正
1、负
5、负9;
B.减
7、加
1、减
5、减9;
C.负
7、加
1、负
5、减9;
D.负
7、加
1、减
5、减9;
学生活动:1题两个学生板演,两个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结果,其他同学自行演练,然后同桌读出互相纠正,2题抢答.
【教法说明】这两题旨意在巩固怎样把加减混合运算题目都转化成加法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这里特别注意了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
2.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
师:既然算式能看成几个数的和,我们可以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通常同号两数放在一起分别相加.
-9+6+11-7 =-9-7+6+11.
学生活动:按教师要求口答并读出结果.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填空:
1.-4+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9-1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3+2-4=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2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
【教法说明】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时,很可能产生“-9+7+11-6”这样的错误,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纠正,又做一组巩固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把同号数放在一起时,一定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这一知识点.
师:-9-7+6+11怎样计算?
学生活动:口答
[板书]
-9-7+6+11 =-16+17 =1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计算(1)-1+2-3-4+5;
(2).
2.做完前面两个题目计算:(1)(+9)-(+10)+(-2)-(-8)+3;
(2).
学生活动:四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教法说明】针对一道例题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组相应的巩固练习,这样每一步学生都掌握得较牢固,这时教师一定要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使分散的知识有相对的集中.
师小结: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的步骤为:
1.减法转化成加法;
2.省略加号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三)反馈练习
(出示投影4)
计算:(1)12-(-18)+(-7)-15;
(2).
学生活动:可采用同桌互相测验的方法,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教法说明】这两个题目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测验的方式来达到及时反馈.
(四)归纳小结
师:1.怎样做加减混合运算题目?
2.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的两种读法?
学生活动:口答.
【教法说明】小结不是教师单纯的总结,而是让学生参与回答,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将本节的重点知识纳入知识系统.
八、随堂练习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1)(-5)+(+7)-(-3)-(+1);
(2)10+(-8)-(+18)-(-5)+(+6).
2.说出式子-3+5-6+1的两种读法.
3.计算
(1)0-10-(-8)+(-2);
10.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教案 篇十
1、结合具体情境,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能够正确计算。
3、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2、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咱们了解到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五颜六色的布,为小猴做背心、裤子,为洋娃娃做裙子,做方便实用的书信袋,做漂亮的蝴蝶结。你知道,今天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做什么吗?(边说边出示信息窗)
生: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圣诞帽。
二、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你还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布艺兴趣小组用6米布制作一批帽子,每顶帽子用布五分之二米,将这些帽子的三分之二送给幼儿园。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独立思考,后同位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
6米不可以做多少顶帽子?
还剩多少顶帽子?
三、解决问题
师:提的问题非常合理,咱们来解决“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这个问题。(板书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先独立思考约一分钟)
师:请在练习本上做出来吧。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指导。选择列分步算式和列综合算式的同学各一位到展台前,结合着自己做的进行思路的分析,计算方法的介绍)
生1:我先用6除以五分之二算出一共制作了15顶帽子,然后用15乘三分之二,算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
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生:求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问题提得有水平!请回答!
生1:要求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实际就是求6里面有多少个,所以用除法计算。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要求一共制作了多少顶帽子?实际就是求6里面有多少个,所以用除法计算。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就是求15的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师:这一问一答,我们就把数量关系弄得更明白了。请你再来讲讲你是怎样做的。
生2:我也是先用6除以算出一共制作了15顶帽子,然后用15乘,算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
师:那你们做的不同在哪里?
生:一位是列的综合算式,一位是列的分步算式。
师:你更喜欢哪一种列式方法?为什么?
生:列综合算式更好一些,因为列综合算式计算起来更简便。
师:怎么个简便?
生:第一个等号后面变成了分数连乘法,这样就可以变成连乘法,能够一次性约分。
师:理由充分,有说服力。
四、练习
师:那咱就做几道计算题试试?(出示四道计算题)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后集体订正)
(生逐一汇报)
师:咱们来看一位织手套的阿姨给大家出了一个问题。(师出示第74页第4题)
生:独立完成。(师在巡视时,发现这个问题学生不好理解,于是引导学生利用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来解释。)
五、小结
师: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会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来解决问题了。
生2:我明白了以后再遇到难题时不要着急,要静心思考。
1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设计 篇十一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加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
-3-4表示-
3、-4两数的代数和,-4+3表示-
4、+3两数的代数和,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
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
12-5+7 应变成 12+7-5,而不能变成12-7+5。
教学设计示例一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2.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3.应用: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体现了数学的统一美.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2.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算式理解为加法算式.2.难点:把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练习讨论,总结归纳加减混合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练习反馈.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学们学得都很好!请同学们看以下题目:
-9+(+6);(-11)-7.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2)(-11)-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12.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篇十二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在学习探索中积极合作与交流的精神,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连加连减的算法。
教学重点:
连加连减的算理。
教具准备:
挂图、小方块、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创设情境,发现信息
漂亮的花果山上,调皮的小猴子还在跳水嬉戏,今天又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兔子。
引导:仔细看(出示挂图),把画面从上到下观察完整,你发现了哪些跟小兔子有关的数学信息?
预设:原来有4只小白兔,先来了3只小黑兔,又来了2只小灰兔。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引导: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引导:“一共有几只小兔子?”是什么意思?
(如不能回答动态演示兔子变化过程,引导“第三幅图中的兔子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
预设:把小白兔、小黑兔、小灰兔合起来。
引导:合起来用什么法来计算?谁来试一试?
预设:4+3+2= 追问: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引导:4+3+2等于多少呢?咱们借助学具来摆一摆。如果一个方块表示1只小兔,小白兔用几个方块表示?小黑兔呢?小灰兔呢?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理解算理)
(1)小组合作
同位边摆边说一说你的想法。
(2)展示交流
引导:谁上投影仪上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边摆边说。我是一个一个的数的。4+3+2=9 预设2:我是算出来的。先算4+3=7,7+2=9 追问:划横线的7 是哪来的呢?
预设:4+3的得数。
引导:谁听明白这位同学的想法了?你能向他这样说一说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吗?
多找几位同学说。
同位互说。
师引导齐说,师板书。4+3+2=9 7 (3)小结
引导:请观察今天学的算式跟前面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像这样把3个或3个以上的数加在一起的运算就叫“连加”。
谁能说说连加的算式怎么计算?
三、沟通联系,促进发展
引导:你能像说小兔子的信息那样,用一句话把跟小猴子有关的信息说给大家听吗?
预设:原来有5只小猴子,第一次跳下来1只,第二次跳下来2只。
引导: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预设:还剩几只猴子?
引导:“还剩几只猴子”是什么意思?
预设:从5里面减掉跳下来的就是还剩的。
引导:你能列个算式吗?
预设:5—1—2=
追问:5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1是什么意思?2表示什么?-2又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5-1-2等于多少呢?自己像刚才那样通过摆学具看一看。
(1)小组合作
同位边摆边说一说你的想法。
(2)展示交流
引导: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先算什么,在算什么?请边摆边说。
预设:先算5-1=4;再算4-2=2 追问:4是怎么来的?
师生共结:5-1-2= 4 你能给类似这样的算式起个名字吗?
(3)总结
仔细观察连加连减这两道题,他们的运算顺序有什么共同点?
四、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1、P54 1 P55 2 2、你能讲一个连加的数学故事吗?
例如:我有3只铅笔,妈妈又给我买了2只,爸爸又给我买了4只,一共有多少只?
2、你能讲一个连减的数学故事吗?
例如:我原来有10块糖,给了弟弟3块,又给了哥哥4块,还剩几块?
五、感悟收获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推荐阅读: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案06-26
分数混合运算复习教案11-18
分数混合运算课件08-09
六上数学分数混合运算09-24
《分数混合运算》优秀教学反思10-07
《分数混合运算》练习题12-07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学设计解读10-05
2024年新版北师大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