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数学公开课教案

2024-06-10

五年级上数学公开课教案(共10篇)(共10篇)

1.五年级上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一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任教者:陈清景公开课时间:2011年10月17日上午第一节任教年级:一年级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10以内加减计算。

2、初步感觉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6、7的加减法正确迅速的计算

教学准备:小棒图,小黑板,水果图

一、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颗智慧星打算奖给同学,同学们看一看,有几颗星星? 出示5颗星星

还有一颗忘了拿出来,看看现在有几颗?

你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说板书算式:5+1=6

将展示图倒过来还能怎样列式?生说1+5=6

二、新授

1、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来摆学具,然后看着图写出算式(拿出6个)谁来说说你们组写出了几个加法算式?

老师这里有7朵小红花,发给同学们,(师板书虚线,虚线表示从中去掉,你能看图写出减法算式吗?)

独立写算式,谁来说说你的算式,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2、分组活动

分组摆学具并写算式

3、课后练习45页看图写出算式

4、师出示图看图想一想,你能怎样列式?

三、练习

1、在田字格里写算式

只写半格注意书写整洁2、46页做一做,49页5、6、7

四、语言练习

说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数字?

2.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篇二

第 9 课: 鲸

时间:2016年10月 12 日 第7周 星期三 第3节

执教人: 陈登德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教学准备:鲸进化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齐读课题。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鲸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能告诉大家鲸可以分哪两类吗?(须鲸、齿鲸)

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三、学习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作者一上来就向我们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体形大)

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说明鲸的体形大的?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归纳说明方法并指导朗读。

过渡: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

(二)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示学习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他是怎样介绍的?

2、生自学。

3、汇报交流:哪组先来说,你们一组都读懂了哪部分的内容。

吃食

(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到鲸吃食有什么特点?(食量大)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吸

(1)鲸呼吸时有什么特点?(用肺,喷水柱)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4)师引读。

睡觉

(1)鲸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

(2)出示鲸的图片,指明上台摆败看。

(3)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长

(1)通过这一段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齐读课文。

(三)学习进化过程

你们知道吗?很早以前鲸并不是这样的?出示鲸的进化图片,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陆地——浅海——海洋)

鲸的进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指导朗读。

默读全文:说说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四、片段练习

通过课文,我们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知识,如果你是鲸,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知识。

我们就来写一写

出示图片:

鲸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鲸,来自大海深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你所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学生练笔。

3.五年级下册公开课分数的意义教案 篇三

课题 :分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知道一个分数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的。

2、让学生知道分数生活中的广泛用途,能运用分数的意义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单位“1”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具 准备:大圆片1个,小圆片8个,图片一个。

一、情境图引入

师:指导看教材18页分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找到中国的位置,并找出图中小朋友们的对话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后引入。

二、教学新课 1 理解单位“1”

(1)师出示小圆片(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1/4)(2)师:这个1/4是把谁看着整体?(月饼)

师:下图,小英又买回一盒月饼共8个,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月饼的要求:

把这8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圆片代替月饼,帮小华分一分吗?并画出分法示意图。

等学生独自完成后,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展示展示。师:每个人分得这8个月饼的几分之几?(1/4)

提问:刚才分出1个月饼1/4,现在又分出8个月饼的/4,这两个1/4一样吗?(不一样)

师追问:为什么不一样?(学生交流后师总结)

(3)练一练: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每个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师:通过上面的研究,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分数都是由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总结板书单位“1”的含义:像这样由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它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2、分数的意义

(1)完成“试一试”。师:在黑板上画出10根小棒,抽学生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其中的1份是10根小棒的几分之几?其中的3份呢?(抽学生表示出来)

师:想想自己操作的过程,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

(学生讨论后可能这样表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但是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几份”,所以我们一般把前一个“几份”说成是若干份。归纳并板书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2)师:你能说一说3/5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吗?它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学生回答)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说一说”。(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评讲)

三、巩固拓展

教材19—20页“课堂活动”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小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4、6题

备课教师:周帮奇

4.五年级上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四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俺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俺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同学反馈并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1.教师配乐朗读,同学闭目想象。

2.同学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同学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竞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上节课俺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俺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小朋友,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俺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同学描述画面,引导同学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同学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小朋友说的话写在下面。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局部同学的画,并让同学加以解说。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同学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同学受到美的熏陶。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原本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同学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

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身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同学解释重点词语: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相互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青丝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同学质难问疑

1.教师配乐范读,同学闭目想象画面。

2.请同学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同学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

4.请同学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定、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5.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五

授课人:吴春璋2005年10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计算,提高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投影)

1、口算× 4125 ×815×235×245 ×212 × 3018 × 2016 × 502、把下列名数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15=()×()18=()×()24=()×()

36=()×()28=()×()72=()×()

3、算一算

(1)7×5×2(2)4×6

7×(5×2)4×2×3

比较每组两小题的异同,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出示课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计算27×25×4

(2)学生观察,指名试做,找出规律

(3)比较,强化

(4)应用反馈(出示练习题)

3、教学例2

(1)出示例2 :计算35×18

(2)学生观察,问:算式有什么特点?

(3)学生试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拓展:还有其它算法吗?

(5)应用反馈

三、巩固深化

(出示投影)

1、指名填空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小结,布置作业

1、指名小结

6.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六

1、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出示主题图后;

师: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师: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生说)

师:这里不仅快乐多多,还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组长记录解决问题的算式)

然后小组汇报.......

这一活动的展开,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当学生发现算式的共同规律是:同数相加时,我就引导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用同数连加解决的数学问题。比如:一个小组有几个小朋友?2个小组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指名回答列式)

师问:你还能从身边发现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联想到了很多,有的说:我们坐的凳子4条腿,2个凳子一共有几条腿?有的说吃饭的时候一个人用2根筷子,那么一家三口人一共用几根筷子?还有的:教学楼一层有4个教室,那么3层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能用到同数相加解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了数学的价值,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3、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

在“画设计图”这个环节,我请小朋友们来当小小设计师,为小动物的家设计栽树方案,怎样栽小树既整齐又美观?这样设计,为学生的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

7.五年级上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英雄行为的赞美和敬佩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引导同学交流普罗米修斯受难的情景给自身留下的印象,加深同学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3、培养同学的自学兴趣,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

二、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英雄行为

三、教学准备

收集“普罗米修斯”“宙斯”的资料

四、课时布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学习课文的第一局部,体会普罗米修斯很有同情心

二、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板书:神话。抽生说想到了什么?

2、板书:希腊神话。抽生说这又让你想到了什么?

3、板书: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希腊神话。

(二)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检查字、词

2、抽生读文

(三) 学习1---6自然段

1、分男女生读,读完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结:天神普罗米修斯向主神宙斯请求赐给正过着可怜生活的人类,宙斯不肯,天神普罗米修斯下决心协助人类。

8.小学数学三年级公开课教案 篇八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教科书77页例一,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至少”的含义,并进行正确解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要在食堂搞一次聚餐,你能帮他们吗?2、出示例一图,让学生仔细观察。3、你从图中获取了那些信息。4、今天我们就根据上面的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一:我们年级有95人,准备在食堂聚餐,每桌坐8人,至少要准备多少张桌子?

条件:有95人每桌坐8人问题:至少要准备多少张桌子?(你认为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这道题该怎样解答。请一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试做。95÷8=11(张)7(人)

因为剩下的7人也要准备1张桌子,所以至少需要12张桌子。

11+1=12(张)答:至少需要12张。

2、即时练习:李叔叔购买了38千克的苹果,如果每个袋子限装3千克,至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袋子?找一学生读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8÷3=12(个)2(千克)

因为剩下的2千克也需要一个袋子,所以至少需要13个袋子。3、算一算,填一填:

1.滨江小学有51位同学去沙坪公园划船,一条小船限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x条这样的小船。

2.小红妈妈买回48个桃子,如果每个盘子只能放5个,至少需要x个盘子才够装。

三、巩固练习:1:摆沙发,有26位来宾,每张沙发限坐3人。至少要摆多少张这样的沙发?2:有15位叔叔阿姨要乘坐出租车到市政府开会。每辆出租车限坐4人,至少要多少辆出租车?

四、发展练习:李师傅加工了50个玩具熊,如果每个盒子装6个。至少需要几个盒子才够装?这些玩具熊只够装满几盒?

50÷6=8(个)2(个)

8+1=9(个)

答:至少需要9个盒子才够装。这些玩具熊只够装满8盒。

五、全课小结:

给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在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快实际问题时,特别要理解清楚“至少”这个词在题中的意义。

课后反思:

本堂课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完成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难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基本抓好了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整体教学流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特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良好。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在教学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不够灵活,应变与调控能力不强;如何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还需深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并不断改进!

9.七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九

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前后的坐标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图形平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什么叫平移?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2、平移有什么性质?

(1)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中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问:一个点平移后的坐标会发生变化吗?

二、新授

1、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有一点a(-2,-3)

1将点a(-2,-3)向右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点 a1的坐标是什么?

2将点a(-2,-3)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点 a2的坐标是什么?

2、归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 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

简称:横移纵不变,纵移横不变。

3、问:线段ab两个端点的坐标分别是a(-5,3),b(-3,0).将线段ab两个端点的横坐标都加上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 、 b1 , 连接a1 、b1 ,所得线段与原线段的大小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4、例题: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4,3)b(3,1)c(1,2)

(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各点,所得三角形a1 b1 c1与三角形a b 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 、b2 、c2 ,依次连接各点,所得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5、归纳: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

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 )平移 a个单位长度.

6、思考:如果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减去6,同时纵坐标都减去5,这时图形在哪儿?把它画出来!(有几种平移方法)

7、p53t1:图中三架飞机p、q、r保持编队飞行,分别写出它们的坐标。30秒后,飞机p飞到p`位置,飞机q、r飞到了什么位置?分别写出这三架飞机新位置的坐标。

8、课内练习:

1p53练习;

2口答:p53习题t2、3、4、6。

9、小结: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 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

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 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 )平移 a个单位长度.

10.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篇十

《15.1全等三角形》

授 课 人 王 文 菊

授课时间 2012年 10月25日

班 级 八(1)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意义和性质,知道全等形,能够辨认全等形中的对应元素;

2.使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这一重要性质。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理性推理能力,体会本节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在几何图形中寻找全等三角形及对应元素。教学方法 演示法等。教学手段 课件等。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探索 1.全等形。

利用课件给出全等形的定义。

2.通过全等三角形向学生介绍全等形中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概念。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是指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互相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边和角(利用课件说明)。

3.“全等”用符号“≌”来表示,读作“全等于”,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课堂演练1 例1 如图:⊿AOC≌⊿BOD,∠A和∠B、∠C和∠D是对应角,说出对应边和另外一组对应角。

C

D A O

B与学生共同完成例1。

(三)课堂演练2 例2 如图:⊿AOC≌⊿BO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C

B

A

A

O

D 3

(四)牛刀试 如图,△ABC≌△DBE。问线段AE和CD相等吗?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知识。

1.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上一篇:工作总结(人事资源部)下一篇:一上语文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