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楼》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2024-09-10

《过秦楼》全文注释翻译赏析(共8篇)(共8篇)

1.《过秦楼》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篇一

江城子古诗全文赏析及注释翻译

原文

江城子

作者: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释:

1.张先:字子野,北宋词人,有《子野词》。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之句,世称诵之,故号张三影。同赋:用同一词牌,取同一题材填词。

2.筝:古弹拨乐器,因最初流行秦地,又称秦筝。

3.凤凰山:在杭州之南。

4.芙蕖:即荷花。

5.盈盈:轻盈美丽的样子,此处用来映衬弹筝姑娘的姿态。

6.白鹭:鹭的一种,又称鹭鸶。此处暗指爱慕弹筝人的男子。

7.娉婷:形容女子美好的姿态。

8.弄:弹奏。

9.遣:使,教。

10.烟敛云收:仙人在天上驾云而行,所到之处烟云缭绕。烟敛云收,是指仙人收起云雾,下凡到人间,此处是把弹筝姑娘比作下凡的仙人。

11.湘灵:即楚地崇拜的神祗湘夫人,此处暗指弹筝姑娘飘渺超绝。

12.“曲终”句:是化用唐诗人钱起《湘灵鼓瑟诗》中的末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人数峰青”。

翻译:

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一朵荷花,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什么地方飞过一对白鹭,它们也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忽然听见江上哀伤的调子,含着悲苦,又有谁,忍心去听。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这曲子,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一曲终了,她已经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

赏析:

此词为苏轼于熙宁五年(1072)至七年在杭州通判任上与当时已八十余岁的有名词人张先(990-1078)同游西湖时所作。

作者富有情趣地紧扣“闻弹筝”这一词题,从多方面描写弹筝者的美丽与音乐的`动人。词中将弹筝人置于雨后初晴、晚霞明丽的湖光山色中,使人物与景色相映成趣,音乐与山水相得益彰,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手法。

开头三句写山色湖光,只是作为人物的背景画面。“一朵芙蕖”两句紧接其后,既实写水面荷花,又是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收到了双关的艺术效果。从结构上看,这一表面写景,而实则转入对弹筝人的描写,真可说是天衣无缝。据《墨庄漫录》,弹筝人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此处用“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的比喻写她,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接着便从白鹭似也有意倾慕来烘托弹筝人的美丽。词中之双白鹭实是喻指二客呆视不动的情状。

下片则重点写音乐。从乐曲总的旋律来写,故曰“哀筝”,从乐曲传达的感情来写,故言“苦(甚、极的意思)含情”;谓“遣谁听”,是说乐曲哀伤,谁能忍听,是从听者的角度来写;此下再进一步渲染乐曲的哀伤,谓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最后再总括一句,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奏瑟在倾诉自己的哀伤。湘灵,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词写到这里,把乐曲的哀伤动人一步一步地推向最高峰,似乎这样哀怨动人的乐曲非人间所有,只能是出自像湘水女神那样的神灵之手。与此同时,“依约是湘灵”这总绾乐曲的一句,又隐喻弹筝人有如湘灵之美好。词的最后,承“依约”一句正待写人,却又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不仅没有正面去描写人物,反而写弹筝人已飘然远逝,只见青翠的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乐曲仍然荡漾在山间水际。“人不见,数峰青”两句,用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那样的自然、贴切而又不露痕迹。它不仅意象动人,而且在结构上还暗承“依约是湘灵”一句,把上下用典结合起来。“数峰青”又回应词的开头“凤凰山下雨初晴”描写的雨过山青的景象,真可谓言尽而味永。

2.辛弃疾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篇二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释】

①作期同上。此“漫兴三首”之三。上片平叙故实,以李广和李蔡作比,影射比附,借古喻今之意甚明。下片自赋,一代英才志士,却归耕山林,锄草浇园,令人浩叹不已。结韵语出《孟子》,而反其意用之,不惟愤懑之气溢于辞表,且是对朝廷用人政策的讽嘲。

②“千古”两句:言汉将李广英勇善战,功勋卓著。据《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重伤被俘。匈奴人置广于绳网上,行于两马之间。广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李将军:即李广,参见前《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③“李蔡”两句:言李广虽功勋卓著,却终无封侯之赏。而李蔡人品不过下中,名声去李广甚远,却得以封侯赐邑,位至三公。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④芸草:锄草。芸:同“耘”。陈根:老根。笕(jiǎn剪)竹添新瓦:剖开竹子,使成瓦状,以作引水之具。笕:引水的长竹管。此作动词用。

⑤“万一”两句:如朝廷诏令举荐“力田”,则非我莫属。朝家:朝廷。力田:选拔人才的科目。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两科。中选者受赏,并免除徭役。舍我其谁也:除了我,还能是谁呢?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赏析】

这首词被邓广铭收集在《稼轩词编年笺注》(编于光宗绍熙五年至宁宗嘉泰二年之间),这时辛弃疾正处于人生的低潮时期:因遭小人算计诬陷而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别墅。这首《卜算子》就是他这时写成的。题曰“漫兴”,是罢官归田园居后的自我解嘲之作,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胸中有郁积,腹中有学养,一触即发,一发便妙,不可以寻常率笔目之。此词通篇都是在发政治牢骚抒发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失意,但上下两阕的表现形式互不相同。

上阕用典,全从《史记·李将军列传》化出,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西汉名将李广四十余年中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英名远播,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小令篇制有限,不可能悉数罗列这位英雄的传奇故事,因此词人只剪取了史传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断: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广军败被擒。匈奴人见广伤病,遂于两马间设绳网,使广卧网中。行十余里,广佯死,窥见其傍有一胡儿(匈奴少年)骑的是快马,乃腾跃而上,推堕胡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归汉。匈奴数百骑追之,广引弓射杀追骑若干,终于脱险。斯人于败军之际尚且神勇如此,当其大捷之时,英武又该如何?司马迁将此事写入史传,可谓善传英雄之神。作者从浩潮以史料中选取这一片断,是见其匠心独运。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史记》叙李广事,曾以其堂弟李蔡作为反衬。词人即不假外求,一并拈来。蔡起初与广俱事汉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官至二千石(郡守)。武帝时,官至代国相。元朔五年(前124)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右贤王,有功封乐安侯。元狩二年为丞相。他人材平庸,属于下等里的中等,名声远在广之下,但却封列侯,位至三公。词人这里特别强调李蔡的“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一“却”字尤值得品味,上文略去了的重要内容——李广为人在上上,却终生不得封侯,全由此反跌出来,笔墨十分节省。

四句只推出李广、李蔡两个人物形象,无须辞费,“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的慨叹已然溢出言表了。按词人年轻时投身于耿京所领导的北方抗金义军,在耿京遇害、义军瓦解的危难之际,他亲率数十骑突入驻扎着五万金兵的大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渡淮南归,献俘行在,其勇武本不在李广之下;南归后又献《十论》、《九议》,屡陈北伐中原的方针大计,表现出管仲、乐毅、诸葛武侯之才,其韬略又非李广元所能及。然而,“古来材大难为用”(杜甫《古柏行》),如此文武双全的将相之具,竟备受猜忌,屡遭贬谪,时被投闲置散。这怎不令人伤心落泪!因此,词中的李广,实际上是词人的自我写照;为李广鸣不平只是表面文章,真正的`矛头是冲着那人妖不分的南宋统治集团来的。

下阕写实,就目前的田园生活抒发感慨,满肚子苦水都托之于诙谐,寓庄于谐。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二句对仗,工整清新。上下文皆散句,于此安排一双俪句,其精彩如宝带在腰。“芸”,通“耘”。“笕”,本为屋檐上承接雨水的竹管,此处用作动词,谓截断竹管,剖作屋瓦。既根除园中杂草,又修葺乡间住宅,词人似乎准备长期在此经营农庄,做“粮食生产专业户”了。于是乃逗出结尾二句:“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朝家”,一作“朝廷”。“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两汉时行推荐制,凡努力耕作、成绩显著者,可由地方官推举担任“力田”之职。二句言:有朝一日恢复汉代官制,选举“力田”,看来是非我莫属了!话说得极风趣,不愧幽默大师,然而明眼人一看即知,这是含着泪的微笑,其骨子里正不知有多少辛酸苦辣。“舍我”句本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虽大言不惭,却充满着高度的政治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说得何等壮观!到得词人手中,一经抽换前提,自负也就变成了自嘲。尽管词人曾说过“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见《宋史·辛弃疾传》)的话,并不以稼穑为耻,但他平生之志,毕竟还在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旌旗万夫,挥师北伐,平定中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词以寄》)呵!岂仅仅满足于做一“农业劳动模范”呢?读到这最后两句,我们真不禁要替词人发出“骥垂两耳兮服盐车”(汉贾谊《吊屈原赋》)的叹息了。

南宋腐朽不堪,始困于金,终亡于元,非时无英雄能挽狂澜于既倒,实皆埋没蒿莱之中,不能尽骋其长才。千载下每思及此,辄令人扼腕。惟一切封建王朝,概莫能外,盛衰异时,程度不同而已。观辛弃疾此词,其认识价值就在这一方面。

本篇的写作特色是,上阕使事,就技法而言为曲笔,但从语意上来看则是正面文章;下阕直寻,就技法而言为正笔,但从语意上来看却是在正话反说。一为“曲中直”,一为“直中曲”,对映成趣,相得益彰。

又上阕“李蔡为人在下中”、下阕“舍我其谁也”,皆整用古文成句(前句,《史记》原文为“蔡为人在下中”,词人仅增一原文承前省略了的“李”字),一出于史,一出于经,都恰到好处,后句与“万一朝家举力田”这样的荒诞语相搭配,尤其显得戏谑而妙不可言。格律派词人视“经、史中生硬字面”为词中大忌(见沈义父《乐府指迷·清真词所以冠绝》),殊不知艺术中自有辩证法在,化腐朽为神奇,只要用得其所,经、史中文句不但可以入词,甚至可以作到全词即因此生辉。本篇就是一个雄辩的例证。

3.《过秦楼》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篇三

[先秦]诗经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注释:

【1】载(zài):始。

【2】辟王:君王。指周成王。

【3】曰:同“聿”,发语词。

【4】厥:其。

【5】章:典章法度。指车服礼仪之文章制度。《郑笺》:“此诗始见君王,谓见成王也。曰求其章者,求车服礼仪之文章制度也。”

【6】龙旂(qí):画有蛟龙图案的旗,旗竿头系铃。《郑笺》:“交龙为旂。”

【7】阳阳:鲜明。一说即“扬扬”,旗飘动飞扬之貌。

【8】和:挂在车轼(扶手横木)前的铃。

【9】铃:挂在旂上的铃,一说挂在车衡上的铃。

【10】央央:铃声和谐。

【11】鞗(tiáo)革:马缰头的铜饰。

【12】有鸧(qiāng):鸧鸧,铜饰美盛貌。一说铜饰相击之声。《郑笺》:“鞗革,辔首也。鸧,金饰貌。”

【13】休:美。《郑笺》:“休者,休然盛壮。”

【14】有:同“又”。

【15】烈光:光亮。

【16】率:带领。

【17】昭考:皇考。此处指周武王。

【18】享:“孝、享”,都是献祭的意思。

【19】介(gài):通“匄(gài)”。求。

【20】永言:即“永焉”,长久貌。言,语助词。

【21】思:发语词。

【22】皇:大。

【23】祜(hù):福。

【24】烈文:辉煌而有文德。烈,有武功。

【25】辟公:指诸侯公卿。

【26】绥:安抚。一说赐也。

【27】俾(bǐ):使。

【28】缉熙:光明,显耀。

【29】纯嘏(gǔ):大福,美福。

作品赏析:

按周时庙制,太祖居中,左昭右穆,文王为穆,则武王为昭,故称昭考。因此,“载见辟王”的辟王便是成王。“载”训始,助祭诸侯的朝见则在成王即位之时。成王是由周公辅佐即位的,只是名义或形式上的君主,实权则掌握在摄政的周公之手,诸侯助祭的隆重仪式当亦是周公一手策划安排,其用意自然是让成王牢记先王遗训,继承并光大先王遗业。周公极尽摄政之职,时时注意对成王的规劝乃至管教,《尚书》中的一篇《无逸》便是明证。诸侯“曰求厥章”,恐怕年幼的成王也无法应付,只能由周公作出权威性的答复。旧说《周礼》为周公所作,法度典章他当了然于胸。如此看来,《周颂·载见》的祭祀对象与《周颂·雝》不同,祭祀时的背景也大不一样。《诗经传说汇纂》所说“一以显耆定之大烈弥光,一以彰万国之欢心如一”的祭祀目的,便道出了成王新即位的`时局特点与急务。

和《周颂·雝》所描写的“肃肃”“穆穆”的神态不同,《周颂·载见》重点在于描写助祭诸侯来朝的队伍,朱熹评之曰“赋”也。诗中“龙旂阳阳”四句,确实具有赋的铺叙特点:鲜明的旗帜飘扬,铃声连续不断响成一片,马匹也装饰得金碧辉煌,热烈隆重的气氛,浩大磅礴的气势,有声有色;八方汇集,分明是对周王室权威的臣服与敬意。周颂中的许多祭祀诗,是只求道出目的,不惜屡用套语,丝毫不考虑文学性的,而《周颂·载见》却安排了极为生动的铺叙,在一般说来枯燥乏味的颂诗中令人刮目相看。这也足以说明,在有助于实现政治目的的情况下,统治者不仅不排斥,而且会充分调动积极的文学手段。

4.《过秦楼》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篇四

作品简介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作品原文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⑵起一经,干戈⑶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⑷,身世浮沉雨打萍⑸。

惶恐滩⑹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8)照汗青(9)。

作品注释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作品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创作背景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作品鉴赏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因读音相近,讹为皇恐滩。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赣江中,文天祥起兵勤王时曾路过这里。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外面,现名伶丁洋,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

名家评点

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四溟诗话》

苏者聪:(首联)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吕师孟、贾余庆、刘启等一伙的谴责。“寥落”,一作“落落”,其意相反,则是指作者自己频繁的战斗生涯,但所揭示的内涵远不及“寥落”广阔。……(颔联)“身世浮沉”并非是指个人仕途的穷通,而是概括着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挚烈。……(颈联)特别富有情昧,“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可谓诗史上的妙笔。……(尾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宋诗鉴赏辞典》

作者简介

5.苏轼全文注释原著赏析 篇五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释:

【1】二毛人:黑白头发兼杂的老年人。

【2】十八滩:在赣江险处,惶恐滩即其中之一。

【3】孤臣:失势无援之臣。

【4】帆腹:帆受风,鼓起像肚腹,故称“帆胰”。

【6】知津:《论语·微子》:“使予路间津焉。”问津,夸义为询问渡口,后人常借用作请求指点。这里“问津’即识途,语意双关。

作品赏析:

这首诗首联写出了当时极其艰难危险的处境,在远离京都七千里外,水流湍急的险恶的惶恐滩上,诗人仿佛像一叶小舟,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巧妙的数字,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觉。诗人用“七千里外”和“十八滩头”、“二毛人”和“一叶身”形成强烈的对比,将诗人晚年被贬谪的凄凉孤苦,生动展示在读者面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这一名对大概是受苏轼这联诗的启发才写出来的,而两人的心情确有不少相似之处。但苏轼绝没有柳宗元“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那么凄惨,毕竟还有家乡的“远梦”,这喜欢虽是淡淡的,却可抵销一些孤臣的惶恐。谐音双关修辞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许多机趣,一语双意,并蒂同枝,妙合无垠,令读者产生无穷的兴味。

颈联两句所写不只是行船的情境描写,又有象征的暗示,轻快旋律,恰好显示出诗人顺风行舟观赏美景的快意。诗上半篇的低沉凄凉一扫而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的诗句浮上诗人的脑海,虽然此时他没有李白那么充满信心,却也不乏坦然自适,不乏达观豪放。

尾联苏轼充满自信地说:“我一生长途行船,经历多少大风大浪,岂止是知道几个渡口而已。”所以,诗人没有愁眉苦脸,却有诙谐和幽默,说自己可以为官家当“水手”,这官船要走的路早以娴熟在心,还要向谁去问津。蔑视与嘲笑到此融为一炉,真是嬉怒笑骂皆成诗。倘若苏轼能过像宋仁宗所希望的那样,早早就成为水手长──宰相,恐怕宋徽宗、宋钦宗也不至“坐井观天”于异域他乡。

6.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篇六

飞鹊台前晕翠蛾,

千金新换绛仙螺。

最难加意为颦多。

几处睡痕留醉袖,

一春愁思近横波。

远山低尽不成歌。

注释:

【1】翠蛾:美人之眉。

【2】横波:比喻女子眼神流动,如水横流。

作品赏析:

7.《白帝》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篇七

作品简介

《白帝》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前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描写雨中白帝内外、高山江水的景象,暗写时代的**,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作铺垫。后两联抒写雨后感受,借萧条的原野和遭到洗劫的荒村,反映了在横征暴敛、兵连祸结的战乱时代人民的那种悲伤苦痛的生活情绪,充满着郁愤不平之气。这是一首拗体诗,诗中融入了古调或民歌的风格,意境变化参差错落,大开大阖。

作品原文

白帝

[唐]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作品注释

⑴白帝:即白帝城。这里的白帝城,是实指夔州东五里白帝山上的白帝城,并不是指夔州府城。

⑵翻盆:即倾盆。形容雨极大。

⑶戎马:指战马,比喻战争。归马:从事耕种的马。出自《尚书·武成》“归马放牛”,比喻战争结束。

⑷诛求:强制征收、剥夺。

⑸恸哭:失声痛哭。秋原:秋天原野。

作品译文

团团乌云涌出白帝城门,白帝城下立刻暴雨倾盆。

高涨的江水和陡峭的峡口似雷霆般相斗,古木苍藤遮蔽群山,天昏地暗。

出征的马不如归田的马走得轻逸,战火后的城邑千家只有百家尚存。

家中余下的寡妇被横征暴敛得一贫如洗,那哀哀的哭声来自秋原何处的荒村?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期间。当时西川军阀混战,烽烟不断,吐蕃也不断入侵蜀地。诗人亲眼目睹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极端痛苦,内心充满了忧愁。于是,站在白帝城上,望着到处流浪的百姓,诗人感慨万千,写下此诗。

作品鉴赏

诗的首联即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觉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此极言山城之高峻。往下看,“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再次衬出城高。这两句用俗语入诗,再加上音节奇崛,不合一般律诗的平仄,读来颇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种劲健的气骨。

下一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联的拗拙,写得非常工巧。首先是成功地运用当句对,使形象凝炼而集中。“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上下相对。这样,两句中集中了六个形象,一个接一个奔凑到诗人笔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势,有声有色地传达了雨势的急骤。“高江”,说明长江此段地势之高,藏“江水顺势而下”;“急峡”,说两山夹水,致峡中水流至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猛涨,水势益急,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从音节上言,这两句平仄完全合律,与上联一拙一工,而有跌宕错落之美。如此写法,后人极为赞赏,宋人范温说:“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潜溪诗眼》)

这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后半首境界陡变,由紧张激烈化为阴惨凄冷。雷声渐远,雨帘已疏,诗人眼前出现了一片雨后萧条的原野。颈联即是写所见:荒原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这里一个“逸”字值得注意。眼前之马逸则逸矣,看来是无主之马。虽然不必拉车耕地了,其命运难道也是可悲的。十室九空的荒村,那更是怵目惊心了。这一联又运用了当句对,但形式与上联不同,即是将包含相同词素的词语置于句子的前后部分,形成一种纡徐回复、一唱三叹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无穷的`感喟和叹息,这和上面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景色惨淡,满目凋敝,那人民生活如何,这就逼出尾联碎人肝肠的哀诉。它以典型的悲剧形象,控诉了黑暗现实。孤苦无依的寡妇,终日哀伤,有着忧愁和痛苦。她的丈夫或许就是死于战乱,然而官府对她家也并不放过,搜刮尽净,那么其他人可想而知。最后写荒原中传来阵阵哭声,在收获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况可以想见。“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

在艺术上,这首也很有特色:首先,此诗在意境上的参差变化很值得注意。首先是前后境界的转换,好像乐队在金鼓齐鸣之后奏出了如泣如诉的缕缕哀音;又好像电影在风狂雨暴的场景后,接着出现了一幅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一转换,展现了经过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其次是上下联,甚至一联之内都有变化。如颔联写雨景两句色彩即不同,出句如千军万马,而对句则阻惨凄冷,为转入下面的意境作了铺垫。这种多层次的变化使意境更为丰富,跌宕多姿而不流于平板。其次,借景抒情。在诗歌中,诗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

作品点评

明·胡应麟《诗薮》:崔曙“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老杜“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虽意稍疏野,亦自一种风致。

明·唐汝询《唐诗归》:钟云:奇景,移用不得(首句)。谭云:此句丑,下句不然(“戎马”句)。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子美七言律……至如“黄草峡西”、“苦忆荆州”、“白帝城中”……等篇,以歌行入律,是为大变。

明·王嗣奭《杜臆》:前四句因骤雨而写一时难状之景,妙。二字写峡中雨后之状更新妙。然实兴起“戎马”以写乱象,非与下不相关也。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杜诗起句,有歌行似律诗者,如“倚江楠树草堂前,古老相传二百年”是也;有律体似歌行者,如“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是也,然起四句,一起滚出,律中带古何碍,唯五、六掉字成句,词调乃稍平耳。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唯七言律,则失官流涉之后,日益精工,反不似拾遗时曲江诸作,有老人衰飒之气。在蜀时犹仅风流潇洒,夔州后更沉雄、温丽,如……写景则如“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树苍藤日月昏”……真一代冠冕。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一气喷薄,不关雕刻。拗格诗,炼到此地位也难。“惊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险怪夺人魄,却自文从理顺,与鬼窟中伎俩有天渊之别。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自是率笔,结语少陵本色。

清·杨伦《杜诗镜铨》:邵云:奇警之作。不曰“急江高峡”,而曰“高江急峡”,自妙于写此江此峡也。

清·卢麰《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五、六反是婉笔。故作白话,不见俚率,结转痛切。此篇四句截上下如不相属者。评:起二末三字,最作异。三、四,写得奇险。徐孟芳曰:前四写雨,后四言情。妙在绝不相蒙而意仍贯。

清·刘濬《杜诗集评》:吴农祥云:起横逸。三、四苍老雄杰,不易再得也。后四语稍减,然比《滟滪》作似过,彼拙中之拙,此拙中带工也。

清·范大士《历代诗法》:前四句写雨景凌壮,后四句写离绪惨凄。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树谓:此所谓意度盘薄,深于作用,力全而不苦涩,气足而不怒张。他人无其志事者学之,则成客气,是不可强也。《暮归》首结二句亦然。

作者简介

8.《过秦楼》全文注释翻译赏析 篇八

[唐]李峤

别业临青甸,鸣鸾降紫霄。

长筵鹓鹭集,仙管凤皇调。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

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注释]

(1)长宁公主:唐中宗李显的女儿。

(2)甸:京城的近郊。

(3)鸣銮:皇帝的.车驾。

(4)鹓[音:“冤”]鹭:两种鸟,它们群飞而有序,因以喻朝官齐集,列队班行。

(5)北渚:渭河。

(6)镳[音:“标”]:马嚼子,代指乘骑,此处指皇帝的车驾。

[译文]

长宁公主的东庄别墅在遍地青青的城郊,皇上的御驾好像从天而降来到这里。举行盛宴,百官有如鹓鹭齐集班行;很小管奏鸣,曲调优美动听。别墅树木高耸,要与终南山相接,显得很近;庄园烟霞缭绕,欲与渭水相映,显得很远。得到皇上的恩泽,群臣都已醉;皇上留恋东庄美景,要继续欣赏,还没有回宫。

[赏析]

上一篇:高中军训拉练心得体会年度热门参考下一篇:我发现生活就像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