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4-10-28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精选8篇)

1.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一

小学一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语文学科的教育地位大幅度提高。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语言理解与应用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年级,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开启时期。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其它语言能力形成的重要保障。开发丰富的阅读能力培养方法,会让小学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小学语文;一年级;阅读能力;现状;培养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学习,小学生可以理解文字的字面意思,发现文字背后的情感,对学习内容有更为深入地理解。加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小学生具有自主获取语言信息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实力的提高。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做好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反思教学问题,开发教学策略。

1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1.1小学生缺少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校门,学校的一切学习活动对于他们都是陌生的。在走进学校之前,大多数小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学习习惯还完全养成。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爱打、爱闹、爱玩的阶段,就其自我控制能力来讲,他们很难自觉地安静下来去读书。大部分一年级小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也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这就使得许多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零,给教师的阅读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1.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要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需要开发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仍然青睐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在课堂中引导小学生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逐字逐句地对文章进行讲解。落后的阅读教学模式抹杀了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也限制了小学生的阅读思维,不利于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养成与提高。阅读教学方法单一,对于一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学习来说是一道障碍,更不利于小学生阅读学习观的建立。

2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2.1培养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的小学生,需要从拼音开始学习,从拼音地掌握到汉字的识记,还需要一个过程。在一年级的学习阶段,他们刚刚开始正式接触汉字,接触文章。在这个时候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做好读书选择,是促进他们阅读能力形成的第一步。书籍,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物质保障,促进书籍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小学生阅读的量,更要关注他们头脑中的收获。组织小学生在学校图书馆或者书店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通过自主高效阅读去扩展阅读面,有利于小学生阅读之旅的开启。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不能要求太高。引导小学生精心选择喜爱的书籍,鼓励他们坚持读完,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或者观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为小学生推荐一些童话故事书或者基础的科普类书目,促进小学生爱上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自主阅读行为中去提高阅读能力。

2.2加强阅读与思维训练整合

阅读行为,不仅仅是看完文章中的文字,而是要与文字进行互动,针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阅读行为往往与思考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做思维运动,会让小学生逐渐摸索出正确的阅读方式,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思维训练活动,加强阅读学习行为与思维运动行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如在讲解《小松鼠找花生》的时候,教师可以一改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阅读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引导小学生去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课文的讲解,而不是让学生在自己的讲解中对文章进行阅读。以学生的阅读代替自己的讲解,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去启发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思考,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流畅度,也会让课堂更加生动。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先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去思考小松树一心要找的花生身在何处。在朗读过后,让学生一起讨论,自由发言,促进课堂氛围的热烈,也让学生积极思考。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小学生阅读时的思维是活跃的,阅读是为了解决问题,发现信息,而不只是阅读。将阅读教学活动与思维训练进行结合,会让小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提高,也会让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提升。

2.3加强阅读与看图训练的整合

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要远远好过于抽象思维能力。与文字相比,图片对于他们有更大的吸引力,在二者之间,他们对于图片的理解力更强。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发挥图片在教学中的作用。将阅读教学与看图训练结合起来,有利于阅读教学过程的形象化,也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去了解文字的大概内容。在阅读前,让小学生针对图片内容进行讨论,有利于调动其好奇心。

比如在讲解《夏夜多美》的时候,教师先引导小学生文章的插图,让他们对自己所看到的东西进行描述。图片的形象性以及小学生正处于夏季,他们的描述会十分真实,想象力也能得到发挥。这时,教师再引导小学生进行文章阅读,有利于他们将图片中的信息转化为文字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快速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尽可能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去开发小学生的阅读潜能。引导小学生将读书当成一种乐趣,享受于阅读活动中,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慧,崔文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学周刊,2012,35:92-93.

[2]朱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34.

2.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二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如果缺乏必要的阅读兴趣, 学生便难以展开有效的阅读, 阅读能力也无法提高, 更无法通过阅读能力的提高来提升习作能力。因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首要的一点便是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幼小, 心智尚未成熟, 认知上偏好于新鲜有趣的事物, 并且有着较强的表现欲, 此外, 小学生缺乏耐心, 注意力也难以长时间集中。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 游戏法。小学生正处于喜爱玩游戏的年龄阶段, 教师可以在阅读环节中引入游戏因素, 通过举办读书比赛、读书接力等形式不同的小游戏, 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展开阅读,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 表演法。针对小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 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 让学生单人朗读或多人对读,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改变课文内容,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表演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而想象力正是学生习作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3) 情景法。针对小学生缺乏耐心与注意力的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来吸引学生, 增添其学习兴趣。情景创设就是要求教师根据语文阅读材料, 创设相应的生活情景, 通过生活情景来展开阅读活动。情景创设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 加强学生对生活与阅读之间关联的认知, 从而间接地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重视朗读与背诵, 增强学生的语感

朗读与背诵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 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低年级小学语文的阅读内容大都短小精练, 富有童趣, 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因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与背诵能力。首先, 教师在课文讲授之前, 可以先做一个示范性的朗读, 为学生接下来的阅读减少障碍,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领读的形式, 来带领学生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模式, 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 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学生写作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其次, 能够入选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性的范文, 这些文章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对小学生而言都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因此,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 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背诵能力, 凡是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片段一定要学生认真背诵, 并通过课堂抽查、学生互查等形式来检验学生的背诵效果, 与此同时, 教师也可以积极拓宽学生的阅读资源, 从课外阅读中撷取那些文字优美、富含童趣的教育性文章, 作为小学生的课外背诵内容。广泛的文章背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量以及句法使用准则, 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词汇与句法也是学生习作所必不可少的。

三、读写结合, 以阅读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阅读与习作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体两面,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 阅读与写作能够分开吗?因而,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推行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这对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就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而言,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比如, 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按照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通过仿写来训练学生的写作意识与写作技巧。又如,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文阅读完之后, 尝试着改写课文。仿写仅仅是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而改写则能够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乌鸦喝水》是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寓言,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乌鸦的角度入手, 想想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能够喝到水, 并将这种写法用语言表述出来。此外,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文阅读之中或课文阅读之后, 续写课文。续写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笔功力, 还需要学生对文章有深刻的了解, 这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总之,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小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保障, 因而教师要从多个渠道入手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朗读与背诵以及读写结合则是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

参考文献

[1]于鑫.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阅读与习作[J].读写算, 2011 (53) .

3.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 阅读能力 培养 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小学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乃至终身的阅读习惯都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其在阅读学习阶段必须要掌握的。

一、重视阅读的意义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基础性能力,同时也是学生生涯中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其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直接联系。因此,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任务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教学分为三个学习阶段:1-2年级为“识字”学段、3-4年级为“阅读”学段、5-6年级为“写作”学段。然而语文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多方面教学内容有机统一的过程,以识字为重点的低年级学段,也不可能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完全排除在外。相反,低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是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关键,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的各个方面。一方面,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促进和巩固识字教学的最重手段;另一方面,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普通话、学习书面语言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所以,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意义,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引领学生去发掘阅读的乐趣,让他们的阅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的层次。

二、阅读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其阅读行为和阅读理解。愉快的情绪能使孩子乐于看、愿意听,并与成人进行信息上的交流。所以把阅读活动建立在他们感兴趣的基础上,这是指导学生阅读的关键。语文教师应当做到以人为本,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课本上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让学生多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图文对照后进行教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用表演的形式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另外,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课外阅读书籍。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入学后主要学习汉语拼音,为了提高阅读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段特征选择一些图文并茂并且有注音的儿歌、童话、故事等读物。学生边阅读边提高巩固拼音知识,不仅能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还可以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营造阅读环境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

很多人都听说过《孟母三迁》的故事,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低年级的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显得更加巨大。语文教师应该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中读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立读书角,摆放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共同阅读,共同讨论书中的道理。

(三)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

阅读能力的重点体现在语感上,朗读则是培养语感能力最重要、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手段。然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并不容易,除非从低年级抓起,特别是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因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朗读技能几乎是从“零”开始的,很多学生不会说普通话,甚至一些学生口头表达比较混乱(有的学生吐字不清晰)n所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在课内、课外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辅导,培养他们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传达的意韵,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体悟其中的人生哲理,领悟学习方法和写作技巧,从而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获得情感体验。

(四)思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保证

阅读是为了利用前人的著作去丰富自己的见识和思维,如果只是光读别人的文章,自己不去思考,就不能形成自己的情感认知,就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和效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联想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共同之處,逐步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

(五)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是培养阅读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

如果把阅读的读比喻为对信息的输入过程,那么口语表达就是阅读的输出过程。只有当输入过程的读与输出过程的口语表达完美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口语表达是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自信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培养,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加强训练。

4.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四

李金梅 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中心学校 电话***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源自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多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英语 高年级学生 课堂教学 阅读技巧

在这个信息技术时代,阅读已经成为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培养,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按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二级目标中,读的要求有: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那就是说,小学生也应该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能够轻松、独立地阅读相当于该年级水平的读物。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垫定牢固的基础。

现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普遍都很差,特别是乡村学校的孩子,是因为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忽略了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将对目前小学生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培养阅读能力的对策和指导学生阅读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小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

1.心理障碍引起兴趣低落

缺乏英语学习语境是导致英语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学生英语知识不够广泛,经常因为不理解故事背景而无法顺利阅读。词汇的扩展是阅读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高低。根据数据调查,90%有英语阅读困难的学生都存在着词汇量不足的问题。由于小学生词汇量不够广泛,在阅读中“拦路虎”较多,虽然读了,但不能理解其内容,往往使小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恐惧心理,对英语读物可望而不可及,造成

恐惧心理,而越紧张就越难以读懂,造成学生无法顺利阅读读物,也就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阅读材料不够丰富,阅读方法单一

学生能接触到的英语阅读材料基本上只是课本、试题,这样复习材料不免有些单调,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阅读状态,失去了自己的想象力空间和思考能力范围。

3.缺乏有效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年纪小,阅读经验不够广泛,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如:不会抓Where ,What ,when ,Who ,How,不会找关键词,不懂得词义猜测,当面对文章里的一些新单词,就显得没有信心,变得害怕阅读。不懂得通过上下文联系、插图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意思等。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帮助那些在词语认知和词语辨别、阅读的流畅性、回忆阅读内容以及理解力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

4.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因为缺乏系统的阅读指导和训练,学生形成了各种各样不好的阅读习惯,如机械性地阅读,用手指点着单词。一个接一个地阅读,头部来回摆动。由于缺乏速度和技巧的训练,很多学生见到生词就查字典,以至于阅读效率较低。

5.教学重心偏差

许多教师在阅读文章时,把重心搞错了。阅读教学,顾名思义,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好多教师把阅读材料分解成孤立的语言知识点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英语材料的应有功能。

二、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1.英语教学的正确定位

(1)目标定位

英语教学的真正目标是说要学生综合的使用英语,而不是系列的考试。综合应用英语,是要借助英语进行口语交际,通过英语了解国内外的文化差异。

(2)地位定位

英语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语言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英语教学对其他模块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

(3)师生角色定位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是积极的阅读者。因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真正学会阅读,领会阅读的真正意义,享受阅读的乐趣。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的指引人,示范者。

2.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1)跳读,即快速查找某一相关信息,读时要一目十行,对不相关的内容一带而过。

在教学中本人就着重培养学生的跳读能力,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问题,要求他们抓住文章主要的、重要的信息及主题思想或重点句。带着教师引导的问题去阅读。这不但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语感。有时本人还会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己设计提出一些问题,与其他英语能力的培养相互渗透。这些能力的获得有利于学生顺利地阅读短文、理解短文、提高阅读效果。

(2)战胜“拦路虎”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你都会遇到一些生词,这时候他们不应该犹豫不前,而是尽快完成快速阅读后再看第二遍,遇到生词把它们做好标记,阅完全文后再根据上下文所提供的语境来猜,反复推想,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好胜心和好奇心,又能增加他们的单词词汇量,因为只有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成绩学生一定会印象深刻、更不容易忘记。猜词意的方法很多,比如根据语境、同义词、反义词或现实等。有时候教师直接告诉他们反而没什么用,很快忘记。通过这样慢慢积累,学生不仅能积累词语,而且又加快了阅读速度,最好的是更能提高了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指引小学生英语阅读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朗读,加强朗读训练

英语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有声的朗读,富有感情、流利、有声有色地朗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只有在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才能读得流畅、有情。通过朗读,学生会进一步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达到自我欣赏和感染他人的情景。因此,在阅读课上教师要经常示范朗读带读,并传授朗读技巧,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

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英语语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要求学生把一些音韵优美、节奏明朗的语句背诵下来,让他们达到语句流利出口的境界。

2.注重阅读材料,激发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真正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在因素。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材是关键。教师可对已学的语言材料,重新进行组织。

把原本零散的语言知识组成了一段完整的话,但是对学生来说意义却不一般,因为他们能读懂这么长的一段文字了,这会给他们带来很强的成就感,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3.注重课外阅读

仅仅靠书本上教学的材料是远远不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我会建议学生们选择一些适合他们英语程度而又有趣的阅读材料,使他们看得明白,读得有趣。并且还尽可能帮他们解决疑难问题。通过长时间课外阅读的积累,学生们不仅增加了更多的英语知识文化素养,还拓展视野,激发了他们对英语学习更多的热情。

4.注重习惯培养,共享阅读时光

良好的习惯是一辈子的财富,而不良的习惯则会成为一辈子的绊脚石。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对其阅读习惯的培养。所以我们强调阅读教学首先是要培养每天读点简单英语的习惯。

5.注重兴趣,设计丰富的语言活动

语言不是教会的,任何成功的教学都以激发学习者自身的兴趣为基础。因此应该设计丰富的语言活动。如:判断正误,选择填空,回答问题,寻找重点句子,寻找时间、地点、人物,并做好笔记,听写部分重点句子,复述课文(Retell),表演等,使学生能全部的了解课文内容,也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下面介绍几种阅读活动:

(1)拼版阅读(小组活动)

把完整的短文分割成几小块,分发给小组几个成员,每个人都只能阅读自己的一小块,阅读后要口头向其他组员介绍所读内容,小组所有成员根据各自口头汇报的内容小块还原成整体。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2)分角色阅读(至少四人)

根据课文的需要给同学们分角色,分完以后自己读自己的,阅读后互相进行对话,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多彩的评比、展示活动

在校园里设立英语日常用语标志语,为各种教室配上中英文标志语

办好教室里的英语角。比如,利用手抄报宣传英语;利用教室的一角展览英语图书角,为学生交流阅读提供场所,并向学生推荐难易程度合适的读物。

懂得了进行英语阅读的方法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实践。朗读要养成习惯,要贯穿于学生学习英语的始终,良好的朗读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我们要注意激发小学生英语阅读兴趣,改正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耐心地对他们进行英语阅读辅导,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也将大大地提高。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很多。通过本文的研究,本人认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加强对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英语阅读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这样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参考文献:

《小学英语新标准》

5.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五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关键在于怎样才能使学生提出问题。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让学生具备提出问题的能力,在阅读中产生疑问,在阅读中设疑,就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生疑”能力,才能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一、为学生创设质疑环境,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学生的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的,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样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质疑的情境。课堂上要根据具体文章,根据设置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动脑筋,想办法,集思广益。为了使学生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质疑的范围。为学生开一个头,让学生由此去生疑。例如对《白杨》一文,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全文以“白杨”为线索,突出了白杨树的特点,作者借树表白自己的心,歌颂扎根边疆的建设者的博大胸怀,对课文这种安排,你有什么疑问?准备怎样解答?在读中你还想到什么?此外,教师设置悬念,抛砖引玉,举名家之说,甚至有意提出相反认识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质疑的条件。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声像等手段为学生创设质疑的环境。

裴斯泰洛曾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阅读中的质疑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思维过程。因此,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对于培养质疑能力非常重要。提高思维水平,主要是提高具体思维、整体思维、联系思维和多角度思维的水平。具体思维,是指就具体问题进行思维。培养学生学会具体思维,实际是为了克服 1

在阅读中容易出现脱离阅读内容,进行抽象推断的现象。整体思维,是指从全局着眼进行思维。学会整体思维,有助于克服学生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现象。联系思维,是指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进行思维。让学生学会联系思维,是为了克服学生思考问题时容易产生的片面性。多角度思维,是指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这样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思维,有助于克服学生思维的狭隘性。如果既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环境,又能够从具体思维、整体思维、联系思维,多角度思维等方面去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就会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这些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中的质疑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二、启发、诱导,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质疑也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了学生独立钻研课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有针对性地启发、诱导学生质疑尤为重要。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小学生好问,但是刚开始进行质疑时,又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来,只会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这时,就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试着回答,很多问题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或回答得不准确,这时学生才明白原来自己还有很多问题不理解,只是没有提出来。问题没有提出来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学生的求知欲不强吗?是学生没有积极思考吗?我想,不是的。究其原因,学生一定是不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怎样提问题,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逐步引导,层层深入,让学生质疑。借此教给学

生从文章题目、概览全文、深入阅读、课后练习等质疑的方法,然后启发学生小到对文章的题目,对遣词造句,对标点符号进行质疑,大到联系全文内容进行质疑。经过逐步地训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就会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启发、诱导,学生疑点的思考价值也会越来越高,学生的思维就会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创造性,学生的质疑能力就会得到逐步培养。

三、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质疑是以思维的形式而出现的,但质疑的重要基础是丰富的知识。没有知识做基础,质疑一定是空泛的,或者是不着边际的。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可以提供有关材料,鼓励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当学生的知识逐渐丰富之后,质疑的水平也就一定会日渐提高。要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还必须为其做出一定的示范。例如,以《夜莺之歌》中小夜莺形象分析为例,为学生做出示范。对于小夜莺这个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学生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教师以这个人物形象分析作为质疑示范,可以抓住课文开头和结尾都写“他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河岸边削什么东西”这一点。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小夜莺他在干什么?为什么总是在哪里?从此是否可以证明小夜莺是一个坚守岗位的人呢?接下来教师可以联系全文,对这个疑问进行回答,把这样一个质疑过程展示给学生,实际上就是告诉学生,质疑先要从具体内容入手,然后要联系全文,最终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的示范多了,学生就会在模仿中去学习如何质疑。教师的示范也可

6.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小学语文一、二年级教材文章篇幅较少,无法满足孩子的阅读需要,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文章来给予补充,但孩子如何正确阅读课外文章呢?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语感,传授读法,培养孩子掌握、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让孩子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我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种阅读方法,以求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一、带着问题阅读。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就拿《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来说吧,通常情况都是请孩子带着“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样的问题来进入课文的阅读学习。而我是这样设计开头的,首先问小朋友们:“你们了解狐狸和乌鸦吗?”有个孩子讲了一个动听的故事,说乌鸦原来叫“五彩雀”,很漂亮,因为它很懒,不爱打扫房间。有一次,房子失火了,乌鸦美丽的羽毛被烧成了黑色,嗓子因着急喊得嘶哑了,才会变成今天这种样丑、叫声又难听的鸟儿。听了孩子们精彩的故事,真叫人吃惊。可见,在课前对孩子的阅读已做了充分的铺垫,让孩子学会自己找与本文相关的资料,而不是仅仅拘泥于教材。这样,孩子的阅读知识面拓宽了,眼界也高了。

读书的时候让孩子带着什么样问题去读,也是要反复推敲的。如在教学《英英学古诗》这篇看图文章时,我在上课前几分钟就让孩子观察课文插图,让他们自己提出疑问,如:①图上描述的人物是谁呀?②她们在说些什么呢?③她们的动作、表情怎么样?等等,让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是有目的的去读。在学完古诗后,课后还推荐孩子们选读《唐诗三百首》,以拓宽知识面。

二、换位思考法。

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时,应该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移位中获得知识。如在教学《小鹰学飞》一课后,学生体会到了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虚构出如此催人奋进的童话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小鹰多次展翅向上高飞、它的种种努力都是作者的想象,这些想象都是很合理的,符合小鹰的愿望和她当时的心理,但学生只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未必能够体会到“展开合理的想象”写话的重要性。这时,我就推荐《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集》等给孩子们阅读。在学习《秋游》后,我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了一些写景的文章给孩子们阅读,之后结合我班组织孩子们到碧湾渠游玩的情景,让学生真正掌握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技巧。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拓展指导学生描写冬天的景物时,明显感觉到孩子们的写话、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圈画与摘录结合法。

古人言: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圈圈画画,圈出本课生字;画出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自己心里有数的特殊符号。通过阅读,在课本上留下自己圈画过的痕迹。当然,阅读时也可以对优美的词句作适当的摘录,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如在阅读《秋天到》这首小诗时,我请孩子把小诗中的优美词句抄在专门的好词好句本上:“枝头结柿子,架上挂葡萄”等。这些优美的词句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为他们的写话垫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眼看心到”的默读法。

古人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默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课标》规定从小学二年级起开始默读。默读时只需用眼睛看,不必用手指着字一个一个读,更不需读出声来;要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边看边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看懂,读完一段就想一想,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大意连起来,概括出全文的大致内容。如阅读《狼和小羊》这篇童话故事,篇幅较长,内容又是浅显易懂的,用默读的方式,有利于孩子们加快读书的速度。这样,他们获得的知识多了,写话水平也就自然提高了。

五、《读书笔记》笔记记录法。

孩子们阅读文章时,常常只注意故事的情节,对文章的思想和语言却一知半解。我认为做读书笔记能加深对所读文章内容的理解、记忆,锻炼孩子们的思维和写话能力,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做读书笔记呢?因为一、二年级的孩子年纪较小,如读童话故事《狐狸列娜》,可做这样的读书笔记,即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书中写什么,你喜欢书里的什么。当然,有个好词好句本来记一记也是不错的。根据他们对故事的兴趣,把自己认为好的或老师推荐的词句一一记下来,就这样长其坚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一定会拓宽孩子知识面的。

7.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七

(一) 是新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很显然, 这里的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并不能片面地理解成对阅读文本主题内容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还应该包括对阅读文本表现形式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新课标在不同的学段都提出了相关要求, 如“能联系上下文, 阅读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思考文中关键词句在描写事物与场景中所描写的意境。”“在仔细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够领悟文中所用的表达与描述方法。” (第二学段) “学习说明文, 要在阅读中抓住文章重点, 学习课文中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独自研读文学作品时, 能有一定的感情体验, 对文学著作中感人的意境和树立的形象, 能有自己个人的理解;学习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文字” (第三学段) 等等。

(二) 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的有效方法

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为将来的文学鉴赏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有许多文学作品, 体裁、题材多样, 文中人物形象, 语言及文中思想, 需要教会学生去揣摩, 去体会和理解, 因此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对文字的欣赏水平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有机部分,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则必须先提高其审美能力。由此可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可以加强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对小学生欣赏审美能力的培养, 应注重作品形象的感受能力, 注重情操的渲染, 不宜采取流水型的文字分析与思想概括, 为小学生提高语言欣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做好基础性的培养。

(三) 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学习文章的表现形式, 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写作内容和如何写的问题, 写作内容主要靠学生在日常生活和阅读中进行累积; 如何写属于方法的范畴, 涉及基本的写作知识和必要的写作技能, 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词汇的积累, 了解词语应用和写作形式, 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 阅读教学的本质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作文的表现形式和写作知识。将揣摩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学习应用其中的写作形式、语言的表现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 才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一)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普通教学模式是老师根据教材内容, 将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划分段落, 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 分析作品的特色, 一个流程下来, 生硬地将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 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实际上, 阅读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让他们在课堂上, 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老师传授方法引导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理解。为培养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点拨、启发学生,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法, 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理解、学习、感悟。

(二)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所以,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 应着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 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静心阅读, 切勿三心二意; 还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字里行间的理解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 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以达到理解文章内涵与中心思想的目的。当然, 还要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阅读习惯, 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段落, 可以在读后练习写作读后感。学生形成良好阅读笔记习惯之后, 会让阅读教学取得更加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学习。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阅读, 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丰富起来, 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然而在阅读教学中,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 教师要通过文章背景解说, 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当学生带着一种求知探索的心情进行课文阅读, 其阅读效果必然是最好的。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围绕课文的时代背景与中心思想, 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 使学生不断产生求知渴望。当学生怀着渴望的心情进入阅读活动时, 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思索和求知欲望, 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教学结束后, 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 将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进行拓展。这样, 学生就会始终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与求知渴望。这对于拓展知识面, 提高阅读能力, 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总之,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以新的理念、新的策略进行阅读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这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 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实质是一种对话教学。阅读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 更是一种教育思想,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与作品情感理解,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并会使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对教师而言, 阅读教学要求树立语文教学过程的对话观念, 变“灌输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 这是新课程教学的题中应有之意。

8.浅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语文阅读的方式,从中可以获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知识,提高他们的阅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阅读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生活,开启人的智慧,更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一个人的学习活动、交际活动、认识活动,都离不开阅读。由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强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就能获得成功。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离不开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之后,他们的学习欲望就会迸发出来,他们也会自主地去积极阅读了,他们也会自觉地寻找书籍来阅读,这个时候教师要引领孩子们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去选择一些书来读,并且以自身的阅读经历和经验鼓舞孩子们积极读书。

二、授予学生阅读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去阅读,只顾数量的阅读而忽视质量的阅读,这样就要要求学生会读,懂得阅读的方法,当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之后就会不断得到提高,阅读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教师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可以让学生进行略读,即让学生有选择地去阅读书报的相关文章。当然也要精读,也就是对一些好的文章进行认真而细致的逐词逐句地阅读,这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精读法,是指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还有速读法,速读法就是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总之,读书的方法很多很多,要根据实际选择运用。

三、培养阅读习惯

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决定成绩高低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必须从培养他们的养成习惯开始。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边读边思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学生联系上下文的习惯,通过习惯在语言环境中来阅读课文,就能更加确切地理解课文;形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习惯使用工具书,会提高读书和写作的效率;培养学生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总之,通过各种习惯的培养会很好地发挥阅读的效益。

总之,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是我们语文教师考虑的教学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一定要很好地研究其阅读方法,使语文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王贺玲.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34(12).

|

上一篇:秋游记800字优秀作文下一篇:迷茫的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