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共12篇)
1.小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篇一
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一、指导思想
为使广大青年教师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大批会教学、乐研究、懂管理的青年骨干教师,根据校本教研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培养目标
尽快使青年教师在思想、师德、业务等方面取得进步,努力实现“一年试用合格,三年胜任教学,五年成为骨干”的培养目标。
三、方式方法 1.岗前培训
每学年第一周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教案书写及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2.导师制
学校帮助青年教师聘请一位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有丰 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中、高级教师作为其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负责教材分析、教案设计、双师课堂实施,考试命题,校本 教研,教学案例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3.听评课
(1)青年教师每周至少听2节同科老教师指导教师的 课,并写出听课笔记,每学期听歌不少于20节。指导教师 每周至少听青年教师1节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2)每学期期中考试前两周教研室组织“青年教师研 究课”活动,每学年期末考试前两周组织“青年教师达标课” 活动。课后主讲老师需将备课教案复印交教研室备案,教研 室老师需收集“评价表”备案。4.教学反思
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不断反思,其内容包括:教学后 记、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和教学疑点解决方法等。每学期期末要上交教研室以备查验。5.教研室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
四、考核办法:
1.每学期期末教研室将组织人员对青年教师的备课、听课、授课、教学反思,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汇总,汇总结 果进入青年教师成长档案。
2.每学年评选出优秀年轻教师3名,给予物质奖励,指导教师享受同等奖励。3.附:青年教师考核表
2.小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篇二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制度的变迁
1.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制度的恢复与重建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制度恢复与重建时期。改革开放之初, 经济体制的改革虽然为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但当时的教育仍然面临着“文革”遗留的众多历史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适龄儿童人数骤增以及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对此, 国家急需恢复和重建师范学校以培养中小学教师。1978年, 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 要求大力发展师范教育, 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 并要求各地要努力办好中等师范教育。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 通过一年的恢复与发展, 全国中等师范学校达到了1053所, 学生人数达到48.4万[1]。1980年, 教育部召开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 出台了《关于办好中等师范教育的意见》、《中等师范学校规程 (试行草案) 》、《中等师范学校教学计划 (试行草案) 》以及《关于基础教育师资和师范教育规划的意见》等政策, 明确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学制、课程、领导与管理体制, 为我国中等师范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标志着我国中等师范教育重新走上健康发展之路。同时, 为了促进我国师范教育健康发展, 国家还在经费上积极支持师范学校的恢复和重建。据统计, 从1986~1992年, 全国中师基本建设投入达到22亿元, 全国中师基建面积接近1419万平方米, 设备总价值约5.39亿元, 图书总数2920万册。[2]此外, 国家积极恢复和增设了一批师范院校, 1978年恢复和增设169所普通高等学校, 其中师范院校77所, 占恢复和增设学校总数的45.56%, 到1980年又增加了15所, 师范院校总数达到172所, 相当于1977年59所的3倍[3]。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充分肯定并强化已经建立的师范教育体制, 并要求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措施。在此背景下, 我国师范教育得到了恢复和重建。截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独立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体系。
2.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制度的调整与改革
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末, 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制度调整和改革的时期。在这个时期, 一方面, 国家积极调整中小学教师培养的办学层次;另一方面, 师范院校自行探索综合化发展模式, 教师培养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20世纪80年代后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我国政治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基础教育也在改革的春风中不断壮大, 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优质的教育需要优质的教师, 因而调整和改革教师培养制度势在必行。为了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 诸多师范学校纷纷升格, 中师升格为高师, 高师升格或合并为综合性院校。据教育部师范司统计, 1992~2000年, 我国师范院校调整情况如表1所示[4]。
从表1可以看出, 20世纪90年代, 我国师范院校无论办学层次还是办学模式, 都做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当然, 在努力调整师范院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模式的同时, 国家还积极鼓励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和促使师范院校综合化。1986年, 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师资和师范教育规划的意见》, 要求综合性大学和有条件的其他高等院校应把为中等教育培养师资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此政策鼓励下, 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延边大学等综合院校尽管已经改制或合并, 但仍然保持师范教育的职能不变。199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非师范院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这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
3.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制度的深化与完善
进入新世纪,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制度正不断深化与完善。历史车轮进入了21世纪, 人们对教育的需求逐渐从“能读书”向“读好书”转变。“读好书”即接受优质教育, 需要优质的教师, 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于是, 教师教育政策取向悄然地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在此背景下, 中等师范学校开始进行历史性的重大调整, 或升格为师专, 或并入其他高校或培训机构, 逐渐淡出历史舞台。2001年5月29日, 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首次在国家层面使用“教师教育”这一概念, 确立了我国教师培养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变。2002年, 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要求促使教师教育机构的办学层次适时地由“三级”向“二级”过渡。2003年, 教育部提出“加快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 提高办学层次, 推进师范院校改革, 鼓励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5]。同年11月11日, “全国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工作研讨会”在厦门顺利召开, 进一步调动了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培养的热情。2007年, 为了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 (试行) 的通知》, 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构建教师教育创新平台。2011年, 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 颁布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 进一步规范教师培养制度。目前, 我国开放的教师培养制度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
1. 招生基准不断提高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在于培养, 而培养的前提是招生。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师培养的质量, 从而决定了教师质量。改革开放之初, 为了解决中小学师资短缺问题, 各地积极恢复和发展中等师范教育。1978年, 全国共有中等师范院校1064所, 在校师范生30.0万人[6]。然而,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 人们对教师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中等师范毕业生不能继续胜任基础教育教学工作, 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准入门槛不断提高。同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中小学教育的师资结构, 中小学教育中的综合性课程比重增大。如小学“综合实践课”和“科学课”等, 那些仅仅接受相当于三年高中水平教育的中等师范毕业生是根本无法承担的;高中阶段的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也对那些仅有专科或本科学历的中学教师提出挑战。因此, 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的招生基准势在必行。
1996年, 为了满足基础教育发展对优质师资的需求,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确定了北京师范大学等16所高校为首批试点培养单位。次年9月, 第一批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员入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 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育招生层次, 有效提升了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和学术涵养, 为推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9年, 我国开启大规模的师范教育院校结构调整, 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师范院校的办学层次和招生基准。2002年, 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布局和层次调整, 使教师教育办学层次由“三级”向“二级”过渡, 提高新教师的学历层次。2005年, 中等师范学校由1999年的815所降到250所, 2007年又降为196所。在中等师范学校减少的同时, 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逐年增多, 自1999年到2007年, 我国高等师范本科院校由87所增加到97所, 培养教育硕士的院校由原先的29所增加到57所, 本专科师范毕业生总数大幅度增加, 全国教育硕士累计招生约6.5万人, 近3万人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7]。2008年12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 确定了15所首批试点培养单位。2010年9月, 首批攻读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学员入学。总之,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努力, 我国教师培养由原来“中师—大专—本科”的培养层次, 逐步转向了“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培养层级, 教师教育的招生基准不断提升, 有效提升了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
2. 培养体系由封闭走向开放
改革开放之初, 为了扭转“文革”对师范教育造成的破坏, 促进各级各类师范教育健康发展, 国家一方面大力恢复和发展中等师范教育, 另一方面努力恢复和增设了一批高等师范院校。于是, 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得到重新确立。不可否认, 师范院校的恢复与重建为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 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迅速发展, 中小学师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教师需求从“数量满足”向“质量保障”转变, 这对专业设置狭窄、培养模式单一的“封闭式”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 师范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1996年9月, 第五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提出了要充分发挥非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中的协同作用。1998年,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允许综合大学建立教育学院, 培养师资。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 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8]至此, 一种走向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悄然诞生。2001年,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教师教育”代替了长期使用的“师范教育”概念, 并提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 其他高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 许多非师范类院校纷纷参与教师教育, 截至2009年底, 我国培养师范生的非师范类院校增加至369所[9]。当前, 我国正在形成以师范院校为主体, 其他高校共同参与的开放型教师教育体系。
3. 教育类课程比重逐渐增大
改革开放之后, 师范院校得到恢复和重建, 教育部委托有关高等师范学校修订师范教育教学计划。1980年, 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 (包括教育专业课程) 、专业必修课、教师实践课和选修课, 要求总学分在四年内不低于160分。其中, 教育专业课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三门, 为师范专业公共必修课。到了上世纪90年代, 为了加强师范性, 高师院校对课程设置做了调整。首先, 把心理学、教育学和学科教学法等教育专业课程由公共必修课调整为专业必修课;其次, 增设教师职业基本技能系列课程, 要求师范生必选普通话、班主任工作和书法三门公共选修课, 并在美术基础、音乐基础、应用语文以及电化教学概论等选修课中自由选修;再次, 将教育实习由原来的六周增加为八周[10]。然而, 尽管此次调整增加了教育类课程, 但总的来说, 我国师范教育课程仍然沿用公共类课程+专业类课程+教育类课程的课程模式, 教育类课程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三门。2011年10月, 为继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推进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出台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 要求从儿童发展与学习、教育基础、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以及教育实践六个学习领域设置教师教育课程, 并对每一个学习领域提出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本次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增加教育类课程在整个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比重。
总之,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制度经历了恢复与重建、调整与改革以及深化与完善三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尽管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并非泾渭分明, 但它可以从纵向上大致勾勒出我国中小学教师培养制度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招生基准不断提升, “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培养层级基本取代了“中师—大专—本科”的培养层级。同时, 教师培养机构由独立、封闭的师范院校向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校共同参与的开放型教师教育体系转变。此外, 培养课程中的教育类课程比重逐渐增大, 教师教育逐渐走向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葳.教师教育体制:国际比较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 (1991~1997) .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3.
[3]金长泽.师范教育史.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2.
[4]张乐天.我国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相关问题的探讨.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 (11) .
[5]教育部2003年工作要点.中国教育报, 2003-01-02
[6]朱旭东, 胡艳.中国教育改革30年.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7]管培俊.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中国高等教育研究, 2009 (2) .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人民教育, 1999 (6) .
[9]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201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3.如何培养好青年教师 篇三
关键词:青年教师培养教师专业化 师德修养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后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补充到教学一线,青年教师与日俱增,如何培养好青年教师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要激发青年教师的热情,增强信心
青年教师的学历高、知识层次高、时尚元素多、富有激情,很重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目标。但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他们因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无论是在教育思想还是在教学方法上,相对稚嫩、笨拙,从学生到教书育人的教师的角色变换过程中,会出现现实与期望的巨大反差,使学生时代的种种远大抱负,在适应社会化的过程中灰飞烟灭,感到渺茫,热情大减、丧失信心,甚至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因此要用宽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青年教师消除这种压力和困惑,培养他们勇于挑战、善于挑战的精神,不断超越自己。学校要紧紧抓住新教师刚刚入校的机会,根据青年教师活泼好动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把思想教育、形式教育、传统教育寓于有组织的活动之中,使青年教师在丰富的活动中加强合作与交流,陶冶情操,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针对青年教师有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进取心理,一方面引导青年教师把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远大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为青年教师要选配好“师傅”,对青年教师要做到“带”、“领”、“抓”、“帮”、“扶”;再者,还要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激发青年教师对学校、对事业的蓬勃热情。学校对青年教师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该做到充分肯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必要的奖励,在评优、提干、晋级、考核等方面多考虑青年教师,使青年教师在事业上往往有成就感与功效感,激发起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增强他们实现预定目标的信心和勇气,体会到教育教学工作是充满创造性的,是艺术,是富有魅力的,体验到“日日新”的生命境界。
其次,要加强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培养,提高业务水平
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过程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且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如教育组织和学校要积极地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的职前教育、在职的培训、与外校学习交流的机会和条件;确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制度和任用标准;建立教师专业组织和形成教师专业规范等。
以“职业观”为指导,工作就是干活挣钱;而以“专业观”为指导,工作就是要靠智慧、精神、理念创造性地去开拓事业。能否把一种职业当作一门专业去看待、去钻研,这关系到一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在专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专业能力能否得以提高,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更丰富,生存状态得到改善。对于新教师,一是要根据地区、城乡的差别,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对教师的培训考核;二是要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分门别类地开展对教师的培训考核;三是要以理论指导实践,注重实际操作,加强知识的应用。学校要结合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制定明确的业务目标,在制定具体目标时,要做到主次兼顾,不同层次结合,多方面结合,使青年教师明确努力的方向,全面有效地发挥目标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达到游刃有余的水平,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和最优化。
再次,要树立榜样,培养良好的师德修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的教师队伍中选拔出一些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特别要从青年教师中发现榜样,为青年教师树立做人的榜样、事业的榜样、生活的榜样。通过榜样的示范,潜移默化,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化,高深的道德理论具体化、人格化,使青年教师从这些富有形象性、感染性、可信性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影响。学校还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团委等组织的核心作用,做到正确引导,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每名党员要各联系几名青年教师,帮助思想,促进学习,带动工作。团组织要结合青年教师特点,团结青年教师,调动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青年教师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
总之,青年教师是新鲜的血液,是振兴民族教育的希望。一大批有志有为的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是学校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学校只要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就能极大地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就可以建立一支政治思想先进、教育思想端正,业务能力过硬,有创新意识和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旭东.《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杨志恒、高岩.《教育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
4.东川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培训制度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法》综合素质教育教师向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发展的要求,落实学校关于对青年教师培养的“一三五”(即一年成型、三年成熟、五年出师)方案和“定尺子,结对子、压担子”的思路,坚持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培养符合青年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使青年教师早日成为我校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
二、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细则和要求:
1、培训对象: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教师
2、培训途径和要求:
(1)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陈习亮 副组长:汪盛芳
组员:田 广 王兴强 黄国勇 冉 霞 吴海燕
(2)青年教师必须100%参加县级的教研活动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培训。
(3)新参加工作教师必须参加完成县教研室要求的“五个一”工程,即上交一篇教学设计、一篇教学论文,一节教学公开课、一份试卷和一份工作总结。
(4)每位青年教师与学科组内老教师结成“帮带师徒”关系:相互间每学期听课必须在10节课的记录。老教师要定期抽查青年教师的教案并给予教学意见。
(5)每位青年教师每学年必须上一节全校性的汇报课。由青年教师培训领导小组对汇报课进行评定。
(6)定期开展学校内的校本专业培训(专题讲座、教学个案分析、观看VCD光盘等。)(7)作为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方面:进行每学年的评比活动。(8)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共同探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问题。(9)青年教师每学年必须有一个教研课题,学期结束由领导小组评审教研课题结题情况。
(10)建立青年教师培训档案。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生力量,经过几年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青年教师在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已经成为骨干力量。如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培养青年教师的行为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特制定计划如下:
1、全体学校领导要提高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要意义的认识,以领导的学习带动青年教师。以领导的行动带动青年教师们的行动。
2、加强学习,注重转变观念
学习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境界,特别是在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关键。学校要建立每会必学制度,并坚持做好;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自学习惯,加强对青年教师自学情况的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校量化考评之中。
3、全面开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青年教师入校后,一般来说职业技能均不能满足需要。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是当务之急。首先抓好大练教学基本功,因为教学基本功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教学的需要。把教学基本功转化为课堂教学能力,就会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开展好“过三关”活动(即过大纲关、教材关和教法关),提高青年教师准确掌握大纲、正确处理教材和灵活运用教法的能力。三是配合“三功三评”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素质。课堂教学功是一项综合功,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主功”,教育科研功和信息技术功练好都会对课堂教学功起促进作用。练好信息技术功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增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练好信息技术功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感知,丰富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容量,可以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操作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4、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青年教师成长不仅依靠自身的不断努力,而且外部环境将直接制约着他们成长的速度和方向。具体做法:
一是以老带新,拜师结对,每位青年教师都有指导教师,校内没有可向校外聘请指导教师,明确师徒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二是言传身教、具体指导,学校领导和指导教师不仅帮助青年教师备课,深入课堂听课,而且还为他们作示范课、领路课。
三是创造条件让他们做公开课,在教学实践中锻炼他们成长。
四是让他们参与科研实验,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
五是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联谊活动,丰富其业余生活。
东川镇中心小学
5.小学青年教师培养规划03 篇五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青年教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将取决于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近年来我校青年教师队伍逐渐扩大,(1~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1%,因此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市局精神指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教师自主发展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以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能和专业素养重点,以教学实践为载体,以在实践中反思,在学习中进步,在工作中创新,在合作中发展为途径,努力提高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使他们成为课改的主力军和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要求,制订如下青年教师教育行动计划。
二、培养目标
在新一轮学校发展中,要加大教师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初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教师队伍。
(一)、总体目标要求: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胜任一门及以上学科的教学工作。
3、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教研为先导,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独挡一面,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教材、教法研究,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力争有教科研文章在区级及以上刊登或获奖。
4、能尽快适应教学的需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不断改善教学行为,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并熟练应用于教学实践,争取更多青年教师成为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部分青年教师成为区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5、具备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能胜任班主任工作,并不断的提高,总结班主任工作经验,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并通过对班主任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练,培养一支形象好、师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班主任队伍。
(二)、分阶段实施目标要求:
1、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教学上要达到“站稳讲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初步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常规,熟悉教学内容,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2、教龄满一年的教师,教学上要 “入门”,达到“入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和科研意识基本“入门”,能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教龄满二年的教师,教学上要 “胜任”,达到“升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胜任本职岗位业务要求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4、教龄三年以上的教师,教学上要成为“骨干”,形成“风格”,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发挥在教育教学中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尽快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或骨干力量。
三、培养对象
本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非市级骨干教师)。
四、具体要求:
(一)理论学习要求
建立读书制度。青年教师认真阅读各类教育教学名著和杂志,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理论,大量搜集多方教育教学信息,做好教学摘记;每学期到学校图书馆借用或自购,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学专著,并写好读书笔记。
(二)业务提高要求
1、每月一次教学汇报课:学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听课剖析。(新上岗教师)
2、每学期期初、期末两次常规检查,备课(知识类)一律使用“工字型”手写备课,其中还包括随堂听推门课。
3、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每学期拟出一份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试卷,提高自己的命题与评估能力。
4、新上岗青年教师,每天练习一张钢笔字,每周一次汇总到教导处,直到考核合格。
(三)教育科研要求
1、每年参与一项课题研究,三年内至少承担或参与一次课题研究,熟悉教育科研基本流程与方法。
2、寒暑假分别撰写一篇有观点的论文或案例交分管领导处,并争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各级评比中获奖。
3、每月撰写一篇有质量的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每年至少在校及以上各类报刊杂志(或教育网)上发表一篇教学论文、案例等。
(一)政治素质要求:
1、青年教师要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人民教师高尚的人格,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作风民主,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组织的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师德规范、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学习。
3、党员青年教师要发挥好模范作用,自觉与非党员青年教师交朋友,协助支部共同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积极参加党团组织的活动。
(二)专业素质要求:
1、教学工作:
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能力,较好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方法知识,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要熟悉所教科目的课程标准、教材,准确表述教学任务及要求,掌握教学的环节,熟悉课堂常规,规范使用教学语言,较好地设计和运用板书,能较好地进行教材分析,能独立承担公开课,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和应变能力。
2、班主任工作:
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正确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正面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了解班主任工作的一般规律并能运用其中的规律指导工作,能较顺利地建立起班集体优良的班风、学风,较圆满地组织班内教育活动,自觉地开展学生思想工作,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真开展班级日常管理,能妥善处理班级学生中的突发事件,解决好班内一般问题,所带的班集体秩序稳定。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不断协调本班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三对关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师德和社会公德修养,敬业爱生,具有正确的法制观念和劳动纪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开展主题班会和心理健康教育。
3、教科研工作:
有较强的教研能力,能独立承担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开展教研和科研中有成果、有创新。每年撰写一篇教学经验总结文章,有教科研立项课题,有教科研成果获奖或发表。
五、主要措施
1、健全组织,构建管理网络。成立“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加强对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领导,坚持把教师培养工作放在学校工作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并实行教师培养工作负责制,把培养工作成效列为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的考核内容之一。
2、订规划。尽力挖掘青年教师的自我实现需求,引导青年教师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真正领悟生活和工作的真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要求青年教师为自己量身定制成长蓝图,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并扎扎实实落实个人成长计划,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个人发展规划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自我分析优势与不足,二是确定未来三年自己的成长目标,三是提出实现目标的措施、途径等,四是提出需要学校提供什么帮助。这份计划由青年教师自己制定,由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督促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对落实情况优秀的青年教师进行适度激励。
3、结对子。严格执行教师“师徒”结对制度,学校采用“自我培养、外力援助”的方法,实施分层培养,确立“队伍强校”之攻略。把教师队伍建设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三格”(入格、升格、风格)培养,帮教模式分为“师徒”接对制,新教师与市级骨干教师接对,落实青年教师专人指导和培养目标管理,促进各层次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化水平。(学校制定了“师徒”具体的职责),由学校组织签订协议和发聘书。学校每考核一次,对带教青年教师有突出表现的指导教师,给予适当表彰奖励。
a.“师徒”结对后,指导教师每学期初与指导对象共同制订好学习计划,期末应写好学习小结,并按时交教务处存档。
b.指导教师需耐心指导,尽心尽职。平时应多关心青年教师的日常工作,包括备课、批改、业务知识学习、班主任工作等各个方面。对青年教师的备课、讲课要把好关。每月至少听取结对青年教师一节课,并及时进行评课、指导。
c.青年教师要好学多问,勤思多写。每月至少听指导教师示范课 一节,并写好听课反思。每月至少向指导教师汇报一节研究课,要结合 指导老师的评课及自已的思考,及时写好教学案例或教学反思。
d.青年教师要全程参与学生管理,向优秀班主任学习并实践各项班主任教育及管理工作,尽快适应班主任工作。
4、搭台子。积极搭建教学评比、案例评比、读书征文等活动平台,尽可能给青年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鼓励青年教师登台亮相,崭露头角,尽显才华,大胆使用德才兼备,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担当教育教学重任,为他们的成长铺平道路。
a.优先考虑青年教师参加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另外,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些优秀教师的讲课实况录像,教研组长在校本研训活动中为青年教师进行课堂分析,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b.积极开展各种业务素质练兵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各种教学信息,推荐优秀文章在各类刊物上发表。
c.争取机会承办市级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推出一批师德修养好,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特色明显的青年教师。
d.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教师专业化成长”论坛、专题沙龙、“爱岗敬业”演讲赛、青年教师座谈会等提高教师的师德、业务素养。e.教师的业务进修、培训,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适当向优秀的青年教师倾斜,对有发展潜质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压担子,优先给予外出学习机会等手段促进其尽早成熟成为骨干教师。
5、压担子。以校本培训为抓手,加大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和密度。对他们提出特殊的教育教学要求,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学校教学工作。
六、考核评价
1、考核对象:学校指定的指导老师和培养对象均列入考核。
2、根据培养规划的要求,对培养对象单独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教师考核挂钩,具体考核条例另行下发。
3、指导教师的考核可根据其指导培养教师的得分而定,并加倍计分,与考核挂钩。
6.三家中心小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篇六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挑起工作重担,争当教书育人的骨干,争创第一流的工作质量,我们特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二、成立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刘 杰 副组长:杨效军
组 员:张凤铎、白 雪、张红艳
三、培养目标
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总体培养目标是: 一年基本规范,两年形成特色,三年成为骨干。
第一年,青年教师要用较短的时间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情况和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常规要求。尽快熟悉所教年级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掌握“语文单元整体学习”和数学“三段六步”课堂模式及其他学科课改的理论体系,熟练掌握备课、书写教案以及教学的基本方法。担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掌握学校在班级管理方面的要求和制度,并认真学习管理好班级的工作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思路。
第二年,青年教师要在教学各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对“模
式”的系列课型要全部达标。课堂教学能在模式思想的指导下达到教学目标明确、传授知识准确、教学步骤合理、教学效果良好的效果。担任班主任的能较好的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形成班级特色。
第三年成为我校的骨干教师。
四、具体措施
1、创造氛围。学校领导对青年教师要热情关怀,严格要求,积极创造一切条件,培养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的教书能手、育人行家。
2、提高思想。定期召开青年教师会议,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政治理论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
3、传、帮、带。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为每一位青年教师指定一位老教师。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履行教师规范,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4、展开竞赛。在青年教师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开展“三比、四心”活动,培养青年教师良好师德。三比:即一比管理育人;二比为人师表;三比育人质量。四心:对学生一片爱心,了解学生一片诚心,教育学生真挚耐心,服务学生周到热心。
5、督促到位。随时深入课堂听青年教师的课,定期抽查青年教师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并及时反馈指导。
五、实施细则
(一)结对子,拜师学艺
青年教师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或其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结对子,拜师学艺。
(二)明确师徒职责:
1.共同备课。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吃透教材重点难点。青年教师新课教案每周至少有一篇详案要经指导教师批阅(要有修改痕迹),修改后,再上课。
2.互相听课。帮扶对象之间相互听课,指导教师及时对青年教师进行评课,对于优点要及时表扬,并指出不当之处,提出改进意见,青年教师要认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青年教师听指导教师的课,要认真记好听课笔记,写好听课后的感受。
3.每周指导教师听新教师课不少于1节,听课后要在听课记录上留有对青年教师上课过程中优、缺点的记录;青年教师听指导教师课不少于1节,每次听课后要写好听课笔记。
4.学期末青年教师须向学校上交本学期听课笔记、本人经指导教师修改的教案、指导教师评课意见及自己的教学反思。5.青年教师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成为课堂达标教师,并能够在年级中获得较好的成绩。6.学校积极为青年老师提供外出听课的机会。
六、对指导教师的职责要求
1.制定指导方案及时间安排,经学校同意后实施。
2.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师德、人生观、价值观教育。3.指导青年教师搞好各教学环节的管理,如备课、教学方法等。4.及时向学校反映青年教师各方面的情况,期末写出总结材料。
七、各组帮扶对象
王龙梅(骨干教师)------田丽娜 王龙梅(骨干教师)-----陶宏伟
吴云飞-(学科带头人)-----常东华
三家中心小学
7.浅谈如何培养青年教师 篇七
一、学校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青年教师刚跨入教师行列, 身份由学生突然变为职业教师, 不是每个青年教师都做好了一切准备, 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学校在热情接纳他们的同时, 既要告知他们近期要做哪些准备, 又要将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向他们说明, 让他们尽快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校的《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1. 指导思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育教学能手。
2. 培养对象:
毕业分配到我校, 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
3. 培养目标:
一年合格、三年骨干、五年成才。
4. 具体要求:
本年级指定一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结对指导, 并签定师徒协议。师傅要经常给徒弟上示范课, 并作好详细的记录。徒弟要听好师傅的每一节新课, 作好听课记录并由师傅签字。每一年对结对效果进行考核, 三年为一个周期, 作为师傅晋级评优、评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指标参考。
指导教师要求:全面关心青年教师成长, 指导做人、做事、做学问, 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能力:钻研新课标, 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命题和分析试卷的能力、撰写教学工作总结和论文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培养青年教师教育管理能力:班级组织管理能力、组织集体活动的能力、主持班会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与政治思想工作的能力、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班级工作的能力。
青年教师要求:尊敬师傅, 主动交流, 努力增强教育管理能力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参加进修和教研活动, 如听各级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学术讲座等;常写教学反思和读书笔记;积极参加学习组织的各项教学、非教学活动;担任班主任工作或见习班主任三年。
5. 评价奖励:
学校成立评价检查小组, 德育处对青年教师的班主任工作负责进行定期和随机的跟踪检查, 教务处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负责进行定期和随机的跟踪检查, 每学年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给出优秀、良好、合格的评价。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各项竞赛获奖, 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奖励。
二、处室落实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有了制度的保障, 青年教师可以在指导教师的关心下静心成长, 但对于求知若渴的青年教师们, 仍然需要更多的培养、表现机会。因此, 各处室要做到“三给”:给机会, 要多给青年教师展露才华的机会, 让他们利用机会来挖掘自身的潜力;给动力, 要借助于不断的鼓励来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给时间, 对青年教师的成才不能急于求成, 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 允许他们失败, 给予他们奋斗发展的一定时间。我校各处室设计活动方案如下:
1. 教务处活动计划。
青年教师专业考试:未教满一届的教师随本校高三学生一起参加半期、期末考试。通过参加本学科考试, 促进青年教师钻研考纲, 把握高考动向, 教学跟上高考节奏。我校各年级还规定青年教师每周要完成一套高考题, 以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
青年教师校内公开课:每年上学期一次教研组内公开课, 由教研组听评课并作出评价;下学期一次全校性验收课, 由学校行政、教研组听评课并作出评价。通过准备公开课的过程, 了解公开课的评价标准, 对以后参加各类公开课比赛打下基础。实践证明, 对青年教师校内公开课的要求, 提高了我校公开课的质量。近几年来, 我校不同学科青年教师多次获得市级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每两年举行一次教师基本功大赛, 大赛内容为普通话演讲、钢笔字、粉笔字比赛, 分类别评出一、二、三等奖。通过基本功比赛, 学校可以从中发现青年教师的闪光点, 为学校储备各类人才打下基础, 被选出来的青年教师在市县级比赛中均有大收获。
2. 德育处活动计划。
青年教师班主任培训:每年秋季开学前组织班主任为期一周的培训, 培训地点选在师范大学内, 班主任培训期间, 要求全体青年教师参加。通过理论指引、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分组讨论等形式学习, 青年教师完成学习心得, 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管理能力, 为将来当好班主任打下良好的基础。
青年教师见习班主任:年级组将青年教师分到各个班级见习班主任, 与经验丰富的班主任结成师徒对子, 要求青年教师随师父参加每一次班主任会及班会课, 做好参会记录。每期独立完成一次主题班会, 由德育处、指导班主任共同考核, 三年为一个考核期, 考核合格发给见习班主任合格证书。
8.谈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 篇八
关键词:青年教师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042-01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振兴学校的希望在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成长一方面要靠自主努力;另一方面要靠学校多渠道培养,培养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主要是: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
1 校本培训是促使青年教师上道的切入点
校本培训是从本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出发,根据教师的需求,开展以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教师培训活动。当前,根据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和青年教师的成长需求,学校要校制定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校本培训计划,使校本培训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并在培训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校本培训形式和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研究课例。组织教师听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观看新课程示范课光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青年教师每周听一节骨干教师示范课,听课后由骨干教师谈自己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总结这节课的得失,使青年教师从中有所感悟。教研组坚持每周观看一次光盘,先看后讨论,使老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2)专题讲座。对青年教师开展每月一次的专题培训,内容应包括:教育法规、职业道德、新课程理论、组织管理能力、教学基本功等。例如:班主任工作,各类计划制订,听课、评课、说课艺术,论文案例撰写,课件制作等专题讲座。促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常规,教学技能等方面提早进入角色。(3)名优教师帮教。学校要制定青年教师导师培养方案,开展拜师学艺、师徒结对活动,让骨干教师起到传、帮、带作用,促使青年教师专业上的成熟和发展。“传”主要是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备课,共同命制试题,同上一节课,向他们传授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帮”主要是对其进行爱岗敬业上的感染、专业发展方向上的引导、教学工作上的指导。“带”主要是通过上示范课,让其随堂听课以及带领他们进行课题研究等形式,在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等方面对青年教师作具体指导。力争让青年教师在一年内站稳讲坛,二至三年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四至五年脱师成才独挡一面。(4)钻研教材。钻研课标、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如果由于教师对课标和教材不熟,领着学生绕圈子,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摧残了学生的身体,这不仅是教师的基本功问题,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因此,我们要求青年教师要“煮”教材,煮熟煮透。不管是教哪个年级的,都要把握本门学科整个学段的教材。只有这样才能高屋建瓴,从整个学段的高度来讲授一篇课文、一节教材。青年教师要把本学科整个学段的教材全部拿到手,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的研读,在理解的基础上画出知识树,写出教材分析,这也就是王敏勤教授提倡的说教材。
2 校本教研是拨动青年教师成长的支点
如何使青年教师更好地胜任角色,尽可能地缩短青年教师由新手成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乃至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加速其成长呢?关键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也就是把培训与学校的教研活動结合起来,做到研训一体化。一是开展课堂教学专题研究活动。坚持新分配教师上岗一周后上亮相课,一月后上诊断课,一学期后上过关课,一年后上比武课,两年后上全校公开课。并通过开展教育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优质课评赛、普通话比赛、论文评赛、教案展评等活动,调动青年教师参与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促使青年教师成长,达到一年站稳讲台,三年胜任教学的培养目的。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互相听课,总结、交流、反思教学情况,用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感染、熏陶青年教师,体验教学相长之乐,使青年教师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完成由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创造型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推动新课程的改革实验。二是推广集体备课。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欠缺。针对这一现象,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尤为重要,通过集体备课共同钻研单元或章节教材和教参;确定单元教学计划;确定每一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确定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发现和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三是开展教后反思。教后反思可以帮助青年教师从自己的教学中发现自身的教学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要引导青年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作为着眼点,将反思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一是反思自己教学的特色,即在教学上的成功之处,如教材的恰当处理,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等。二是反思自己教学精彩的教学片段,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等。三是反思自己教学的缺失,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交流时间不充分,那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等。四是反思自己教学效果,每一节课教学之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今后再教这一内容提供借鉴。
3 校本科研是青年教师成功的阶梯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很多,进行校本教育研究是提高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为使青年教师更快成长,我们要多方面创设机会,搭建平台,给青年教师更多的表现、参与、实现能力的机会。首先,要求青年教师每年至少写出一篇论文(或经验总结),必须参与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已经成为名优骨干教师的要有自己主持的课题,以增强科研意识;其次,是建立外出培训汇报制度。青年教师要有优先外出培训、考察的机会,但回来后必须在教研组、备课组或相关的范围内作专题讲座或上模仿课等,写出学习培训书面总结。既锻炼了青年教师,又发挥了培训的最大作用。三是,建立教科研成果奖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对教师取得各级各类的教科研成果给予表彰和奖励。
青年教师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培养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只有通过多管齐下,才能更好地促使青年教师从思想上和业务上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个拥有先进理念的教育者,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者,一个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构建的研究者。
9.中小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篇九
四、培养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成立培养领导小组:王淑莲何创立赵银萍王丹凤刘保胜张黎明谭肖 2、重视青年教师的目标引领,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要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使自己有攀登目标、有发展行动、有详实要求。 3、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使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利用各种形式,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以先进教师的事迹,教育激励他们,使他们真正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4、组织开展系列性专题培训,使他们掌握教育教学常规,了解教育教学规律。每两周至少学习一篇教育教学文章,观看一堂优质课视频,并分别写好感触最深的体会;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每学年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 5、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上一堂围绕主题的研究课,积极开展研讨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全方位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6、重视抓教学反思,要求青年教师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每周选择一堂成功课或不足之课最少写两篇反思随笔。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 7、抓教学基本功比赛,组织演讲、粉笔字、软笔字、制作课件、板书比赛,以赛促练,掀起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的热潮。 8、继续实施“师徒结对”活动,通过自己认师傅、自己确定提高目标,通过师傅针对性带教,使青年教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言传身教,健康成长。担任师傅的教师则要切实搞好“传、帮、带”,督促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尽快入门并缩短走向成熟的路程。 9、加强考核。每学期对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教育业务能力进行相关考核,<莲山课件>考核结果与评优、评模挂钩。 10、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为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等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障。 11、依据各级教学主管部门的安排,及时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外出人员要谈学习体会并上移植课。 12、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踊跃投稿。凡在校、区、市、省、国家级刊物发表或获奖的论文,一律计入本人考评成果;投稿所花费用学校均报销一半(全校老师均可享受此规定)。 13、凡在学校、年级、学科竞赛中取得前三名的教师,在区、市以上教学能手、教学骨干推荐中均有优先权。 14、凡本年度在校、区、市、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三篇论文、案例等文章者均按区统考统评奖励方案对待。 五、本学期具体安排: 二、三月: 1、组织发动、提出要求。 2、培训一:学习二期课改理念、青年教师成长的路径与策略 四月: 1、培训二:主题: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教益 2、青年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3、青年教师师徒结对:青年教师自己认师傅,自己确定成长需求。<莲山课件> 五月: 1、培训三:主题:如何驾驭课堂,提高调控应变能力,组织观看优质课视频,结合视频研究讨论。 2、部分青年教师上研究课。 3、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诵读展示。 六月: 1、部分青年教师上研究课。 2、粉笔字、软笔字比赛。 3、青年教师恳谈会。
中小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希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学校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尽快建立一支高质量的,能适应我校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提高全体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将把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作为一项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努力使青年教师能早日进入角色,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长为我校教育教学可持续发的展骨干后备力量。 二、培养目标: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引导刚进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由学生转为教师,对他们加强工作责任性教育以及组织能力的培训。 3、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4、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5、实行师徒结对,我们对每位新教师配备1─2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傅,在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中进行传、帮、带。 6、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够独挡一面,胜任毕业班工作。 7、建立学校考核制度,考核项目有:写一份合格的教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心得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写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 通过努力,力争使每位青年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具体要求一年常规入门,二年上课过关,三年业务达标,五年成为具有良好师德、较高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校级以上教学能手。 三、培养措施 1、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上积极引导,使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利用各种形式,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以先进教师的事迹,教育激励他们,使他们真正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2、加强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为青年教师的校内外培训铺路搭桥,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力度。 3、明确具体工作和努力目标,对青年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使我们的青年教师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关心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求青年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保质保量完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 4、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落实培养规划,为他们聘任思想作风好,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并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基本的教学关。导师对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严格把关继续开展导师带教工作。使广大青年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和提高。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每周集体备课。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多交流,在工作、生活上多关心指导,督促青年教师爱岗敬业,自我加压,开拓进取,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骨干教师。 7、抓教学基本功和教育常规,通过组织竞赛,以赛促练,掀起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的热潮,同时,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全方位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8、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青年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的业务素质。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派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支持与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博士、硕士研究生、针对某一学科进行进修学习等,提高自身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 四、定期抓好几项工作: (1)开展四查:查对《新课程标准》的熟知程度,查备课,查作业批改,查辅导学生。 (2)抓业务培训:抓教学“六认真”工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实情况。 (3)利用教研组活动,为青年教师创设教学平台,抓好一些活动。如:钢笔字、粉笔字比赛,创优课评比,说课、研讨课等等。 五、主要活动安排: 1、制订工作计划。 2、教师上岗前培训(结合每年区教育局教研室:新教材培训、新教师培训)。 3、拜师活动(师徒结对)。 4、随堂听课,指导青年教师做好教学工作。 5、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请专家、校级交流)。 6、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10.小学青年教师培养措施计划书 篇十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的主力军,是学校的希望所在。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年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根据学校教师培养的要求,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青年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青年教师队伍。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的带头人,带动全校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的整体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任务及目标
1、市级及以上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使培养对象在教育观念、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知名度。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科研专长,能在本校乃至市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逐步使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过渡。
2、校级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有一定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科研能力,在本校范围内具有指导、带头作用,为高一级青年教师评选储备人选。
3、根据教育局要求,新毕业的老师能够顺利通过“一二三”考核工程;能够有一批人获得“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市优秀班主任”、“桦甸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三、具体培养措施
(一)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理论的学习
科研兴校,必须发挥全校教师的聪明才智,同时确立“因地制宜,业余为主”的原则,推动工作着力点的转变,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自身素质较高而又懂得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新型师资队伍。
1、通过教研组有计划地学习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理论材料,并做好摘记。
2、每学期聘请专家开设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专题理论讲座,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理论水平,青年教师要做好记录,写好心得。
3、每学期在教研组开展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沙龙,做好记录,写好心得,以便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展视野,取长补短,增长见识。
5、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包括上岗培训、教科研培训、新课程改革培训、班主任培训等。
(二)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水平
1、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级、片级或市级以上各类评优课比赛,如“二优”“四优”课评比,语文、数学老师会教;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等。
2、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市级及以上课改观摩课,如昆山市百节优秀展示课等。
3、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教改实验课,在组里展开评课,有主评人。
4、新毕业的老师上好汇报课和教研课和精品课,并组织老师进行评课。
5、为培养语文青年教师,本学期继续和三中心小学联合举办“青苗工程”,聘请教研室顾治民老师做特约专家,每月来校一次,指导语文青年教师。
6、对于刚毕业的老师,在学校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传帮结带。具体安排:张晓梅负责指导迟玉艳语文教学;吴春柳负责指导张华丽音乐方面的技能,尹立群负责指导王振宇英语教学方面;徐传忠负责指导刘芳霞数学教学。(具体要求见师徒结对活动)
(三)加强青年教师教科研水平
1、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科研沙龙,请有经验的老师谈谈,学习理论专著,展开讨论,撰写心得。
2、在教研组中展开青年教师沙龙活动,青年教师理论学习活动,年长的老师发表观点或意见。
3、每月写好教学反思,要参加“一二三工程”的工程按具体要求写,并在“新教育专题贴”上发表观点、参与评论。
4、扎扎实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青年教师每人承担课题,学期初写好方案,学期结束写好课题总结报告。
5、组织青年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论文,教学案例,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或刊登。
(四)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业务进修
为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鼓励年轻的老师参加成人高考,进行本科函授,甚至向高层学历进修。
11.三年内青年教师培养管理策略 篇十一
为切实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首先,幼儿园领导层高度重视,每学年初制定好全园青年教师一年发展计划,将青年教师“一二三”培养考核作为重点工作。这个考核,根据青年教师的工作年限,内容明确具体,目标逐渐提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次,三年以内教师高度重视,他们能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园青年教师一年发展计划,结合考核要求制定好个人发展规划,目标明确清楚、措施扎实有效。由于幼儿园和青年教师高度重视,为我们培养青年教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知识学习,突出“提升”
(一)非学历培训。
1.加强自培。对于这些教师进行上岗培训,有备课、游戏讲座、业务知识学习等。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听课、听专家讲座,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技能。
2.加强自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我们对青年教师的要求是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并在全园会上向全园教师推荐,大家共读,读后交流,共同提高。读书,成了青年教师的职业必修课,书中的精神营养,及时滋润着教师的心田。
(二)学历培训。
园领导要求教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相对来说各方面负担轻一些,更是经常鼓励,对参加学习和考前辅导的教师少压重担,并给予一定时间的灵活性。另外还采取激励措施,让教师努力提高学历水平。
(三)师德教育培训。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师风。青年教师首先能按照《中小學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自己,奉守公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其次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学习身边人的事迹,进一步强化师德修养,增强工作的义务感、责任感、自豪感,更加热爱关心每一个孩子,全心全意为幼儿、为家长、为社会服务。最后通过参加系列活动,包括我为幼儿做好事、我工作我快乐等,在活动中、在实践中提升师德。
三、注重分层培养,突出“实效”
(一)青年教师培养—抓好青蓝工程。
青年教师是主力军,为雕琢好青年教师这块玉,我们一直致力于抓好“青蓝工程”这项工作,进行师徒结对,实行定人帮教,制定切合实际的帮教目标,采取具体扎实的措施,或师徒相互听课、探讨,或深入班级,或检查交流,对各位徒弟给予直接的指导,使他们对班级管理、教学业务少走弯路,迅速适应、成长。
(二)新教师培养——抓好常规培养。
新教师刚刚从学校毕业,一下子从学生的身份转换为教师的身份,除了不适应外还无从着手,于是我们针对情况从规范抓起,如半日活动的组织、教学六认真工作、家长工作等等。与此同时,结合新教师的考核内容“一年基本规范”,能组织开展“亮相课、过关课”,使一年内的新教师能在教学业务上提高。
四、细化各项管理,突出“落实”
(一)“六认真”管理促规范。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六认真”工作管理,采取检查和抽查结合,比赛和考核结合的方法促使教师有效落实“六认真”工作。
(二)听课、指导促提高。我们园领导能经常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认真的评价,找出适宜的行为,下次继续实施;找到不适宜的行为,分析原因,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彻底改进。在一次次的听课中、在一次次的指导中逐渐提高青年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
(三)加强检查促发展。根据幼儿的年龄,依据《纲要》中各领域的教学目标,扎实落实保教常规。在平时,领导层对教师的备课、教育活动,室内外游戏活动等加强检查,使教师的各项工作正规化、常规化,使一日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体现教育观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四)分析反思促研究。教学反思是教师在实践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表现进行“异位”的分析和修正,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求青年教师做好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做好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后的反思,幼儿园再利用园本教研活动能组织大家一起交流,各位青年逐渐在反思中不断分析,更有效地促进这些青年教师获得新的认识,并在未来的实践中作出新的尝试,进而实现专业上的共同成长。
(五)集体备课促合作研究。开展以年级组、课题组为单位的“多人一课”合作型实践反思研究活动,为青年教师的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提供了机会。
五、提供展示舞台,突出“参与”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管理者正确对待各位成员,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业务爱好,注意她们的自信心、自觉性等个性品质以及竞争、创新意识、不断进取精神的培养。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优质课、教学论文的评选活动,有计划的安排各种规模的公开课、比武活动,进行自我激励。千方百计的为青年教师架设舞台,扶她们上台,促使他们不断成熟,尽早脱颖而出、满足其创造、成就的需要。对有较高成就的工作将满三年的青年教师,可根据她们的意向安排到有一定挑战性、开拓性的岗位上,让她们在改革实践中能较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其创造、成就的欲望。
三年内青年教师培养管理对于我们各所幼儿园来说都是至观重要的,一路的培养也很漫长、艰辛。当代管理决策论者西蒙曾说过,“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领导者,领导艺术的核心在于激励下属积极主动地工作。”因此,幼儿园的管理者要随时了解青年教师在想什么,有哪些需要,根据青年教师的需要特点与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合理需要,从而激发积极性,为培养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素质,为青年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 (编辑李沁)
12.小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篇十二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要培养高技能人才, 就需要一支素质优良、教学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加快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 重视和培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而实行导师制目前已成为青年教师培养的一项有效措施。导师通过“传、帮、带”, 对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 能有效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但从我院导师制实施情况看, 该制度偏重于对青年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培养, 对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不利于青年教师的均衡发展, 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教师的培养效果。
近年来我院对导师制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探索导师制在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笔者几年来数次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 在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导师制的创新与实践
几年来, 我院在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的过程中, 为加快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对导师制的实施条例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培养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
一是对导师的选聘要求方面进行了调整, 探索导师制在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如对原有的导师必须具备教授、副教授、学科带头人等条件中, 加入可选聘具有高级实验师职称的教师担任实践教学型导师。实践教学型导师要求由具备丰富实践教学、科研及临床经验和能力, 能负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德才兼备、为人师表, 并且乐于承担导师职责的高级实验师担任。二是实行青年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轨制”导师培养模式, 采取“先实践、再理论”的导师轮换培养制。三是要求青年教师必须要有专业实验室的实践和锻炼过程, 各类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均需按计划、分批次进入专业实验室进行实践能力锻炼。四是导师在制订培养计划时应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则, 认真了解和分析青年教师的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特点、能力特长和其本人的职业规划, 制订适合青年教师发展的培养带教计划。实践证明, 导师制的此种创新, 能有效帮助青年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将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进行整合链接, 加快青年教师的能力提升。
二、导师制在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中的探索
(一) 加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
实践教学是青年教师全面掌握和融会知识, 培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学院规定青年教师必须有在专业实验室和临床工作实践的经历, 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制度保证。青年教师进入实验室工作, 导师应介绍实验室基本情况, 包括实验室布局、仪器设备、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人员组成和分工情况, 实验室所担负的各项工作任务, 包括实验教学、教研、科研、社会服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 帮助青年教师熟悉工作环境, 适应工作内容。
参与实验教学是锻炼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一个比较容易实现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医学类高职院校专业实验室所担负的实验教学任务十分繁杂, 特点是专业多、课时多、人员少, 且技术要求高。因此, 导师可根据锻炼培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让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到实践教学团队中, 参与实践教学。导师要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基础和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合理安排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任务, 做到既要全面培养, 又要有所侧重, 统筹安排, 合理分工。可以采用“听一门专业理论课、跟一门专业实验课、上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协助一门选修课”的方式,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
导师要从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对青年教师严格带教, 实践教学培养可包括实践教学常规、实验计划制订、实验课程安排、实验内容和方法选择、实验重点难点把握、实验准备、预实验、实验带教、实验操作考核评分细则等;专业技能培养可包括基本操作、技术操作程序、操作规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实验室安全保障措施、意外情况的防范和处置等, 保证实验操作规范、正确。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导师应督促、指导青年教师认真执行学院教学管理规范, 及时检查指导对象的教案、备课笔记、课件等教学文件;导师应向指导对象开设示范课、说课和听说课、随堂听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听课, 指导青年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 促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实践教学环节, 掌握教学规律, 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在实验室的锻炼培养阶段结束后, 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课堂教学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核, 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培养学习。
(二) 良好的教科研能力是对青年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
青年教师参与教科研项目对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无疑是很有帮助的。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较高, 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 较浓厚的科研氛围已经形成。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 导师应介绍本专业科研团队的科研工作进展情况, 并根据青年教师自身的专业和研究方向, 推荐其参与到相关项目和课题的研究中去, 承担具体工作任务。加强与行业专家学者的联系, 借助于实验室的科研平台, 积极开展项目申报与实验研究工作, 积极参与学生科研指导工作, 如指导学生申报“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等科研项目, 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技能竞赛等。通过以上多种培养途径, 达到强化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意识, 锻炼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 指导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它对于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教科研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导师要培养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参与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建立及安全措施的落实;参与实验室设备申购的调研论证;参与新老实验室的规划和改造;强化生物安全理念, 为改善实验环境条件出谋划策。同时, 导师也应很好地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放手让他们实践和锻炼。如先进的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调试使用、网络及多媒体新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新型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等, 以促使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实践教学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 引导青年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和社会服务
医学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应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青年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 临床实际工作经验相对缺乏。为加强“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培养, 在校内实践教学及技能培养阶段结束后, 导师应根据青年教师所学专业并结合学科建设发展需要, 建议并安排青年教师到医院相应的专业科室进行脱产半年的临床实践锻炼, 使青年教师进一步加深对临床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且在青年教师的工作过程中, 学院可根据教学安排, 轮流选派青年教师到医院对应科室进修学习, 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年必须到医院参加顶岗实训满一定时限, 并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等。
导师在培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 应强化其社会服务意识。高职院校的专业实验室可以成为对学校和社会服务的窗口, 借助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教学条件和设备, 发挥教师技术上的优势, 主动为学校的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发挥专业贴近行业的优势, 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及行业的技术培训;安排青年教师深入社区等基层一线, 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服务, 如社会调查、健康宣教、疾病筛查、体检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而且可以有效锻炼青年教师队伍, 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 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加快了青年教师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双师型”教师的成长速度。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探索青年教师培养新模式, 通过实施导师制在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采用多环节、多途径、多方法、多元化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 有助于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快速提高, 有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有助于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有助于教师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 有助于高职院校不断提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相信在各院校的重视下, 在广大青年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随着青年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必将进一步增强, 人才培养质量也必将进一步获得提高。
摘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医学类高职院校中, 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尤显重要, 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是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方法, 探索实践导师制在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为青年教师培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实践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蓉彬.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11) .
[2]刘立峰.对高职院校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 2014 (23) .
[3]陈瑞军, 刘进强等.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过程中的点滴体会[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4 (4) .
[4]刘庆春, 张峰.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5) .
[5]周杨.中医院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实践模式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 2014 (10) .
【小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推荐阅读:
小学青年教师学习计划07-27
小学青年教师成长总结08-22
培养青年教师10-17
小学青年教师个人述职报告10-24
中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07-08
青年教师培养教学总结07-22
个人培养青年教师计划07-28
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计划10-18
青年教师培养方案11-10
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承诺书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