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共11篇)
1.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篇一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一、总体思路:由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的外国商品,引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载体,由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引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进而引出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二、教材地位、作用:《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一框题。经济全球化既是“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又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时代背景,本框内容承上启下。学习本框题内容有助于学生放眼世界,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增强忧患意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说出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和实质和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能力目标:(1)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的分析,提高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2)深入认识经济全球化实质,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学会资源共享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学生确立对外开放的意识,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使学生增强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勇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3)通过中国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并且越来越强大,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经济全球化。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经济全球化,很多学生了解的不深,只看到经济全球化中的商品这一要素,会忽视劳务,资金,技术等要素,对于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载体及推动力没有深入的了解,因此我将经济全球化确定为教学重点,并会选取有针对性的材料帮助学生全面把握经济全球化。
五、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态度,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我们应对的态度是这一框里的高频考点,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很多学生只看到积极方面,对负面影响接触的比较少,而且怎么应对经济全球化对于学生来说会觉得离自己太远,不关自己什么事,所以要改变学生的这一看法,做好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工作是具有挑战性的,因此我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态度作为这一框的难点。
六、学情分析: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接触到非常丰富的知识,社会接触面扩大,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的容易以自我的看法为中心,对我国经济现象的观察、分析尚显幼稚和肤浅,对经济全球化有关知识的了解不完整、不准确,相关事例接触不多。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看,学生生活中几乎处处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尤其是他们比较关注的一些品牌商品,所以应该会对这一框的内容感兴趣,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枯燥的理论问题。
七、教法:这节课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和分析归纳法,通过生活化的情景创设,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就在自己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引起学生的兴趣。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多元的选择,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分析归纳法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图。
八、学法:情景创设法和合作探究法,课堂辩论创设多种情景,将知识活动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这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九、教师课前指导学生就地取材,搜集生活区域内的外国商品的实物或照片、资料。(包括汽车、电器、生活日用品音乐、服饰、外国餐饮店等),上网搜集或实地调查打入外国市场的中国企业。调查了解这些现象给人的切身感受,进而对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利弊得失有个初步的评价和感性的认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展示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了很多的外国事舞,不用出国也可以感受到国外的生活,现在我们玩一个头脑风暴的游戏,从第一桌同学开始,一人说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外国商品和我国在国外畅销的商品?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可口可乐、肯德基、必胜客、辣条、老干妈、、教师:刚才同学们都举了非常多的例子,这些现象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的什么现象?为什么在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经济全球化的问题,首先我们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PPT展示:(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2)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3)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和实质(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二)经济全球化我知道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教师:播放《经济全球化》视频,设问:从视频中,你们感受到了经济全球化有什么特点,以及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老师的问题,并结合课本明确说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以及表现。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展示出经济全球化的定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设问:那在古代的时候,我国人民能享用那么丰富的外国商品吗?这说明了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不能、生产力
教师: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那经济全球化又有哪些表现呢?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生产全球化
教师:展示连线苹果手机各部件与国家的图片。设问,这是经济全球化的那个表现?有何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的理解许多商品的生产都离不开国际间的分工协作,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虽然苹果手机是美国的品牌,其实是许多国家共同完成的,顺利得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生产全球化。通过第二个设问,让学生思考生产全球化的意义,世界各国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国际分工协作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2)同学们每年东盟博览会开幕时,我们都会去逛、在展销会上我们可以买到越南的果干,泰国的芒果、缅甸的玉石等等,外国的友人也可以买到我们国家的商品,这是经济全球化的那个体现?有何意义?
展示图片和材料:“东盟展销会商品图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其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降至0.1%,双方93%的产品贸易关税已降为零。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十国相互开放市场,形成一个拥有19亿消费者、6万亿美元GDP总值的经济区。学生:贸易全球化、、、、教师:是的,商品在全世界自由流动,说明了贸易全球化。设计意图:东盟博览会是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学生比较熟悉。通过了解东盟博览会的相关材料,感受商品在全球范围内交换,明确贸易全球化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满足全球消费者的消费需求。(3)资本全球化
我们生活在南宁,每年的东盟博览会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食美物,更重要的是在投资合作方面。
PPT展示:2003年至2009年,东盟对中国实际年投资额从29.3亿美元增长到46.8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从2.3亿美元增长到30亿美元,增长超过13倍。今年上半年,东盟对华直接投资约31亿美元,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约12亿美元。截至今年6月底,双方累计相互投资总额约694亿美元,其中东盟对华投资累计约598亿美元,中国对东盟非金融类投资累计约96亿美元。设问:这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哪一个表现? 学生:资本全球化
教师:请大家结合课本93页的漫画,资本全球化是以什么为目的的呢?这有什么意义? 学生:利益最大化、、设计意图:通过东盟的材料并结合课本的漫画,让学生理解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不断加快,资本的全球化也可以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教师:那么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是谁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呢?请同学们看视频。
多媒体播放《跨国公司》 学生:看视频,回答老师问题
教师:视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说出跨国公司的含义和作用,并做好笔记。多媒体展示:①跨国公司的含义
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②跨国公司的作用一方面,跨国公司利用世界各国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设计意图:视频播放提供直观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跨国公司发展迅速和其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深化学生对跨国公司的认识。
(三)辩论我最行
教师:经济全球化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快速发展,给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福音,是鲜花;也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祸水,是陷阱。根据你们所感受到的经济全球化,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正所谓理不辩不明”,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绝对挑战”辩论会。全班学生分成两个方阵,正方代表:经济全球化是福音是鲜花;反方代表:经济全球化是祸水,是陷阱。三分钟时间思考讨论,进入你们的对战。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板书)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篇二
进入90年代,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大步伐。这种新型社会现象的出现对外语教育也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在我国, 某种程度上外语教育水平意味着国民素质的高低, 也是对外经济改革开放的需要, 更是提升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必要手段。这种社会发展趋势在外语学习者的知识面、思维能力、创造性、语言应用能力等方面向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成为目前外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20年来, 中国的语言学教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语言与文化、语言与认知相结合的文化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研究不断深入,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深度不断加深, 题目越来越新。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下, 注重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教学模式的位置之重要自不待言, 是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研究内容。多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有了较大的进步, 但其研究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其培养模式还是不够完善与彻底。
纵观目前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不难发现不同程度上有以下几个问题点:单纯地追求大学外语专业考试的通过率, 疏忽外语专业所追求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能的教学理念;个别院校学科内涵不很清楚;指定的学科规划不符合外语学科的基本规律;课程设置与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有一定距离;教学管理比较乱, 质量意识不强, 没有具体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 缺乏语言学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 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决定语言交际成功与否的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尤为缺少。使外语人才提高经济全球化意识, 掌握跨文化交际时所需要的应用语言学理论, 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 并建立其创新教学模式是外语教学急需解决的一项迫在眉睫的课题。
二、研究方法与分析结果
本研究总体上采取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实际调查研究法, 对高校的外语课堂进行仔细的调查, 对外语专业学生进行有关经济全球化的意识调查, 同时也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存在的现行外语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调查。之后, 对这些调查结果进行具有高度科学性的研究与分析, 考核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是否符合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同时也考察作为国际化外语人才所必备的学生的各种素养与条件。
通过对课堂的观察与分析, 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1) 外语学习者只习得所学目的语的语言基础知识结构, 严重缺乏经济知识以及语言应用能力现象极为严重;2) 在外语课堂中, 多数外语教师仍然采用以“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陈旧式授课教学法, 缺乏外语教学中必行的“师生互动”型外语教学;3) 国际化外语人才不仅意味着要掌握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经济、政治、科技等综合性知识, 而且还要懂得本国的人文科技等综合性知识。但经本研究调查结果发现, 很多外语学习者对这两项中的经济、政治、科技等综合性知识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
三、对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有效的几点教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指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通过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 以服务于国家和建设人力资源是外语教育发展的策略。为了达到《发展纲要》中所提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 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法的视角出发, 发现及充分认识到国内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 对我国的外语人才培养建设提出有效的对策性建议, 最终探索与揭示经济全球化视野下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外语教学模式。
1、改变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角色与理念, 从传送式教学转为释疑式教学
人本主义理论的学习原则有十种,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为以下:学习者自我发起并全身心投入的学习, 最深入, 也能最持久;当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为主、他人评价为辅时, 就会促进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现代社会最有用的学习是洞察学习过程、对实践始终持开放态度, 并内化于自己的知识积累。简而言之, 人本主义主张废除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学习原则, 外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 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 应是学生的学习主导者、课程的合理设计者、策略的指导者、解决问题的帮助者以及监督者, 也要从传送 (transmission) 教学转变为释疑 (interpretation) 教学的连续统一体。
传统的外语教育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外语人才的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教学的任务不只是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无人管辖的环境下进行自主外语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力, 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才能进行终生学习 (lifelong learning) 、持续发展自我学习能力, 这已成为本世纪最好的生存方法与观念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 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 基于人本主义的网络化、模块化、个性化, 把学生的自主学习 (autonomous learning) 能力与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建立创新型外语教学模式才是提高外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2、改变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角色与理念, 唤醒和提高主题性意识
在当前的外语教学中, 教师不难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够足、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被动式授课、语言知识结构比较浅薄、语言运用能力有待于提高以及学习策略意识不够强等现象较为严重。在这种背景下, 外语教学的课堂要改变教师为主导的教课模式, 创造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要采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动学习等策略。该方案包括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内的交流、知识输入与知识输出的过程与技巧、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渠道等多种措施。
3、提高团队教研能力
外语教师缺乏扎实的科研能力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等现象较为普遍, 直接影响外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与教学组织能力。教师应该强调教师、学生、课堂环境等信息的交流, 从交际学的视点出发进行各种活动、交往、位置互换的课堂教学方式, 从而达到教学活动不再单一、枯燥、机械化, 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多方向性以及相互联系性等的教学方式。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 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法, 明确教学目标及定位, 提高教材质量, 加快高校师资队伍“教研一起抓”的队伍建设等措施。这样才能对我国的外语教育建设提出对策性的建议, 最终能够探索与揭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教学模式。
4、在教育价值观上, 应把“知识接受型”转变为“知识创新型”
外语人才的培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就必须接受全新的教育价值观, 尽快实现由传统的“知识接受型”向“知识创新型”的转变。为此, 外语教师不应该把外语教学法的重点放在学生如何接受知识, 接受多少知识量的问题上, 而是要放在如何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要改进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管理机制和完善教育体系。
5、在发展观上, 从“单一语言”转变为“复合专业型”
教育发展观直接影响如何发展教育事业的具体思路和观点的形成, 它是人们对教育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所起作用认识的思想反映。为适应新的教育思想的要求, 外语专业必须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此, 外语教育机构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对外语专业的学科类型、专业方向及人才培养模式等逐步进行调整和改革, 巩固和完善其培养模式, 对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现出有效的策略。
6、建立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新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按照汉语语言文化规律指导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定将会出现过于受母语影响的负面现象。如何加大研究力度, 搞清中外两国语言文化的特征, 能够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将是关键技术问题中最大的焦点。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意味着要掌握目的语国家的人文、历史、地理、教育、科学等社会总况, 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好本族语言的社会总况。通常的外语教育有片面地重视外来语言文化, 却忽略本族语言文化的倾向。通过使外语学习者通晓目的语国家与本族语言的传统文化及现代文明, 让外语学习者发现跨文化交际时存在的特点, 习得与明确目的语国家与本族语言之间的异同点。外语教育应该培养出既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又有能力传播中华文化的人才。
7、积极引进多媒体先进教学法, 促进个性化学习及人文化教学
通常的语言教学只能把几十人不同水平的学生当做均等的对象来进行授课, 很难进行个性化教学。多媒体拥有大量的知识库、资料库等资源, 其信息量极其丰富, 学习材料种类繁多, 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水平与趣味性进行选择性学习, 调控学习进度和达到目标的学习途径, 确定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 不仅能够进行自主发现、探索式学习, 还能促进个性化学习, 使外语学习达到进一步合理化、个性化、人文化。
多媒体课件就是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体, 它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不同教学内容, 利用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手段将原来静态的文字变为动态的、无声的教材变为有声的、抽象的内容变为具象的, 使听、说、读、写相互配合, 同时进行, 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 多媒体课件还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通过人机对话来实现自主学习, 这样不但有效地配合课堂教学, 还能延长教学时间, 让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里仍可继续学习。而交互式的使用更是区别了传统的多媒体的单一演示功能, 真正实现人机互动, 充分调动学生大脑的思考活动, 让多媒体课件成为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延续。
四、今后的课题
本文通过对高校本科外语课堂进行了观察、并做了详细的分析与总结, 发现了外语教学中现存的几点问题, 提出了几种经济全球化视野下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作为今后的课题, 为进一步促进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发展, 从人本主义的自主学习视角出发, 研究自主学习与国际化外语人才之间的外语教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界, 1998 (4) .
[2]、孙有中, 金利民.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堂设置改革初探[J].外语界, 2010 (4) .
[3]、鲁苓, 李哲汇.多媒体英语教学:建构主义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J].外语电化教学, 2003 (3) .
[4]、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 (4)
[5]、叶林.素质教育与外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研究, 2002 (2)
3.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高职 商务英语 教学
随着全球贸易往来增多、资金在国际间流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国的经济壁垒不断被削弱,世界各国已渐渐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并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而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这个概念在我国也越来越普及,几乎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日常用语”。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政治、文化、科技,以及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与这些领域的发展有着相互促进的一面,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何应对这一系列冲击,是各个行业领域所关心的问题,当然也是我们高职教育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从世界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看,高职教育的任务与性质应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新技术职业岗位和岗位群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实用专门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及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落户中国,中国经济领域的各个分支也越来越紧密地融入到全球化的背景中,由此,高职毕业生用英语直接与外商、外籍客户交际以及以专业英语作为从事职业岗位基本媒介的需要更为普遍和迫切。人们渐渐认识到:若想在经济贸易领域与各国企业、客户进行有效的交往,仅仅靠原来的基础通用英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如何培养一大批商务英语高级综合人才就成为了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体制的长期制约,我国的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未走出以系统的英语言知识传授为重点,偏重商务英语阅读、写作、书面翻译能力培养的模式,导致了所谓“聋哑英语”现象广泛存在,从而培育出的毕业生也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各商务领域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由此,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全方位重新建构已成为我们广大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共同面临的重大实践性课题。
一、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的特点
商务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性英语。商务英语类人才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结构为:基础英语运用能力+商务知识+商务操作能力+综合能力。高职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英语沟通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并重,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符合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高职商务英语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熟练掌握对外贸易及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相关专业操作技能,应该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基本具备中英文灵活转换的能力与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能力。他们既能使用英语进行一般外贸商务谈判和生活接待,又能使用英语处理外贸业务文电、商务信函等书面材料。此外,还要求他们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中、英文的文字工作。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基本特点。因此,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是: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商务实践能力的相互兼顾; 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语言推动商贸业务发展的能力;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成为商务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二、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现状
1.商务英语教师自身的商务英语水平有待提高
商务英语的教学不仅是语言方面的教学,而且还涉及语言和业务知识的互动以及语言与具体目标任务之间的互动。从事商务英语的教学人员既是“商务”和“英语”两个领域间的“通才”,同时又应该是“商务”和“英语”各自领域内的“专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对我们在教学设置和担任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素质上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商务英语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应该比普通英语教师更胜一筹,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更有说服力,他们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础英语教学功底外,还要拥有非常丰富的商务活动实际业务操作知识与能力。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缺乏从事商务活动的工作背景,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讲解,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都不强。因此,不断提高商务英语教师自身的商务业务知识水平对商务英语教学与应用现状具有无可替代的牵引和推动作用。
2.高职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学习心态有待调整
很多高职商务英语的学习者都希望通过两年至两年半的在校学习,尽快通过考试获得商务英语相关证书, 以便顺利进入较好的外资企业工作或谋得一个与外贸商务活动相关的较好职业。在这样一种心态的驱使下,许多学习者把大量精力放在了如何通过考试上,而不是扎扎实实打牢基础,全面提升商务综合素质。而且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商务英语培训机构对商务英语学习者浮躁的学习心态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很多学习者学习商务英语不是出于对自身未来职业的理性规划来考虑,而是从众心理在作祟。其实许多热衷于商务英语学习的人需要冷静思考一下自身的各方面条件,再来决定是否继续商务英语的学习,抑或选择其他更加适合自己的课程来进行学习。
三、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高职商务英语教育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高职教育既属于高等教育,又承担着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因此,高职教育的目标不是像普通高等教育院校一样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的人才,也不是像中职教育院校一样培养一般技术工人,而是承担着培养能够胜任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所需求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职业岗位的大批量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当今中国的高职教育就是一种直面就业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理念也必须与普通高校做出明确区分。普通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应能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传播沟通信息和交流科技成果、从事各种类型的高层次管理与服务、参与教育与科研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在对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方面,不仅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译基本功,而且能把英语与商务专业知识相结合,成为“复合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是以直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特色的,因此,高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不能照搬普通高校,也不应是普通本科英语教学内容的简单的量的压缩。对高职学生商务英语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夯实基础,更重要的是突出实用性,在他们现有的英语基础上,在较短的受教育期限内掌握能直接服务于商务类岗位工作的语言能力。
2.教学内容职业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第二届国际大会的建议》在“主题3——改革教育与培训过程”中论道:“21世纪学生所面临的挑战,要求对职业技术教育采取革新措施。最明白不过的是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与定向,以便考虑新课题和新出现的情况,如技术、环境、学习外语与外国文化、企业情况,以及与休闲、旅游接待等有关的、迅速发展的服务业的要求。”又进一步指出:“迅速变化的时代会产生许多‘虚拟课程’,学生可凭藉这些虚拟课程来更新快过时的知识与技能,并学到许多通用的新知识与新技能;而在新时代的企业界,各种形式的自谋职业可为经济独立提供许多潜在的机会。”同样,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也必须朝着内容职业化方向尽快完成改革。
职业教育课程整合主要体现在建立实际业务操作技能与基础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整合必须满足 “岗位实践的需要”。从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角度看,项目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组织的必然选择,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亦不例外。
项目课程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以工作项目为中心来组织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课程,这些知识是按照“工作项目完成的需要”进行整合的,因此,实践知识是项目课程的核心,但为了促进对实践过程的理解,促进实践能力的迁移以及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形成,根据实践的需要有选择地学习部分理论知识也是必要的。对项目课程来说,受过教育就意味着能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当课程内容以工作项目为中心而被组织时,这就始终在提醒学生,这些内容是与工作任务紧密相关的。这样,学生就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务,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上,他们会意识到,掌握这些知识仅仅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这样,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便能与岗位能力要求紧密地匹配起来。而高职商务英语项目课程的构建,必须分阶段、分学科、分专业实施,其基本思路可定位于:大一开设高职公共英语,大二、大三则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需求,开设高职商务英语项目课程,使学生所学内容充分职业化。
3.改进实习条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必须要保证足够的实习训练,因此,除在校内应具有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实验室外,同时还应创造条件,争取在校外一些外资企业、外贸公司、合资企业、外事服务机构等建立商务英语教学实践基地。相关学校和企业也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培养协议的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美好目标。
四、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的教学与应用应该围绕我国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来开展。随着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断加强,商务英语的发展在中国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前景。同时,研究和探索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与应用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规律、新特点,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显得更加紧迫,这需要所有商务英语教学培训机构以及商务英语爱好者等各方力量的共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黄伟新.从商务英语到英语商务.国际经贸探索,2005,6
2.黎红艺.基于建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探计.广西教育学院学报,NO.4,2005
3.林添湖.加强理论建设是商务英语学科继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国际商务研究,2005(2)
4.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篇四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设计思路】
紧扣课程标准,密切联系时事,大量运用新闻和漫画创设各种具体的问题情境,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通过三幅意味深长的漫画带领学生分别理解本课三个子目:漫画《全球化无题》引发“全球化是什么”的思考,让学生逐步探究全球化趋势的进程、原因和影响;漫画《谁来帮全球化治病》阐明“全球化与WTO”的关系,让学生逐步掌握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原因、概况和作用;漫画《插上WTO飞翼的中国飞机》揭示“全球化与中国”的走向,让学生逐步探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进程和影响。【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与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与影响,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透过经济全球化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发展中国家如何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
2、过程与方法:漫画情景探究,新闻阅读分析,合作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经济全球化,引导学生树立关注时事面向世界的视野。通过探讨全球化利弊,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世界玩具市场上畅销时间最长的玩具——芭比娃娃图片(设计意图)师生一起讨论芭比趣闻,从而引出对芭比娃娃经营、销售和生产等信息的探讨。
(提问)这些信息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什么趋势?(集体回答)经济全球化。(二)探究指导
(教师陈述)什么是全球化?经济学家们迄今未有一致说法。而小小的芭比娃娃制造,实际上诠释了经济学家们搜肠刮肚得出的定义。在芭比的制造与销售中,既可以看到中、日、美三大国经济的整合,也可以看到中国陆、港、台两岸三地的经济整合,还可以看到跨国公司以全球为视野的生产外源化趋势。(屏幕展示)“探究一:全球化是什么?”
(教师陈述)全球化过程中出现贸易摩擦怎么办?中国每年要从日本、中东等国进口大量芭比原料,同时每年要向美国出口大量组装好的芭比娃娃。美国政府经常声称中国玩具导致本国贸易逆差,要用贸易保护主义惩罚中国企业。国际社会该如何公平公正地处理各国贸易争端?(屏幕展示)“探究二:全球化与WTO”
(教师陈述)全球化下中国处于什么地位?小小的芭比娃娃,从品牌、设计到全球营销,都掌握在美国的跨国公司手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芭比娃娃的总收益中,中国得到 1 的不足总收益的1/40。面对全球化浪潮,中国应该何去何从?(屏幕展示)“探究三:全球化与中国”
(承转)刚才大家对世界经济中芭比娃娃现象进行了思索,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一系列的疑惑和追问,开始探究本课的三个学习主题。先请大家来看一幅漫画。(三)学习探究
探究一:全球化是什么?
(屏幕展示)漫画《无题》
(教师陈述)第九届葡萄牙波尔图世界漫画节的主题是全球化,中国漫画家李润堂获得铜奖,他的作品叫《无题》。半球、隧洞、倾斜的烟囱、齐心合力的人群„„这幅漫画抽象玄虚,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到底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现在让我们共同回顾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提问)如果把全球化比喻为版本不断升级的软件,你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经历了4个版本的演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学生逐步回答,屏幕同步显示。
(承转)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之时,形形色色的时代画面不断呈现人们眼前。下面我们来看观察讨论一些社会场景,这些场景会向我们揭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屏幕展示)场景一:图片荟萃《信息技术在世界各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贸易、技术和金融日益网络化、全球化。(屏幕展示)场景二:图片《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能飞6000公里的的波音737》《能浏览互联网的手机》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交通和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缩短了世界的距离,经济活动走向全球。
(屏幕展示)场景三:图文资料《世界十大跨国公司》
(设计意图)让学生得到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是世界经济主导的结论。(屏幕展示)场景四:历史照片《东德柏林墙倒塌》《苏联八一九事变时红场上的坦克》(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结束促使冷战期间两个所谓平行市场界限消失。(屏幕展示)场景五:新闻图片《市场经济带动中越边境贸易兴盛》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认可推动经济全球化。(提问)上述场景反映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有哪些?
(回答)①根本动力:科学技术进步②技术手段:交通和通讯发展③有力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④扫清障碍:两极格局瓦解⑤制度保障: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承转)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那人们面对这一趋势的立场是否一致呢?我们来看两个有趣的新闻。
(屏幕展示)图片《纽约销售额米老鼠娃娃产自中国》《美国普通人的家庭生活中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商品》《畅销书<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封 2 面》
(教师陈述)萨拉·邦焦尔尼是一位美国家庭主妇,曾经做过记者。一次圣诞节时萨拉突发奇想:如果没有中国产品,美国人还能否活下去?她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带领全家开始尝试一年不买中国货。结果她4岁的儿子不得不买高价的意大利鞋,厨房抽屉坏了找不到工具修理„„最终,在2006年的元旦,萨拉全家很高兴能与“中国制造”重修旧好。
(提问)一个美国家庭在全球化经济中的真实经历,让萨拉感叹:“没有中国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来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以后10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了。”这个故事有何启示?
(回答)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屏幕展示)两幅游行示威图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读图片挖掘有效信息的能力,左图上的横幅标语,字母“O”设计成插上针管的地球,结合英文,理解示威者表达“WTO:全球化是不公平的”之意。右图上把词组“World Terrorist Organization”的每个单词首字母放大,一语双关表达“WTO:世界恐怖组织”之意。
(教师陈述)世界各地的示威游行说明了什么?(回答)说明世界各地反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体现了全球化没有带来利益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承转)面对经济全球化有人赞同,有人反对。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屏幕展示)三幅图片看全球化中的利益失衡
(设计意图)透过图片一了解富国与穷国在全球化中的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
(设计意图)透过图片二了解广东珠海某村庄的村民以分解从欧美进口的废电子零件为主业,导致该村已经没有一处干净的水、干净的土地,洋垃圾毁掉了一个村子!
(学生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
(设计意图)透过图片三了解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际资本运作。(学生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威胁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承转)经济全球化趋势固然是进步的,但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它呈现出“双刃剑”效应。
(提问)分析到现在,大家如何客观全面地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分组讨论,最后各组推举一人陈述,屏幕适时展示)3
(提问)哥伦比亚前总统桑佩尔曾说:经济全球化的“蛋糕”越做越大,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发达国家和富人,其他国家和穷人只得到面包屑。这反映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
(回答)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提问)那么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回答)对策: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不能逃避,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抓住机遇,防范风险,兴利除弊,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谋求发展。
(承转)在经济全球化运行过程中,出现国际经济纷争怎么办? 探究二:全球化与WTO
(屏幕展示)漫画《谁来帮全球化治病》
(教师陈述)经济全球化这个庞然大物也会出现故障,如同机器坏了需要工程师维护修理,全球化进程也需要一个国际性的组织来协调各项事务,世界贸易组织便应运而生。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探究全球化与WTO的关系。
(屏幕展示)《贸易保护主义钢圈压坏全球经济》(教师陈述)漫画反映美国政府经常对从欧盟、日本和中国等国进口的钢材征收巨额附加税,以保护本国钢铁工业的利益,造成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提问)可以让二战后建立的关贸总协定继续有效解决贸易纠纷吗?(回答)不可能。
(提问)为什么关贸总协定不能有效解决新时期的贸易纠纷?国际社会为什么要建立世贸组织代替关贸总协定?我们来比较两者的区别。
(教师总结)可见,关贸总协定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需要,所以世界贸易组织应运而生。
(自主探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概况。
(承转)WTO标识由六道向上弯曲的弧线组成,分别为红、蓝、绿三种颜色。标识意味着充满活力的世贸组织在持久和有序地扩大世界贸易方面将发挥关键作用。
4(提问)请问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化发展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
(回答)①制定国际贸易规则: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逐步取消贸易壁垒:促进了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③努力减少成员间不平等: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强权政治,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
(承转)世界贸易组织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作为全球化大家庭的一员,中国会如何应对呢?
探究三:全球化与中国
(屏幕展示)漫画《插上WTO飞翼的中国飞机》
(教师陈述)中国经济号飞机为什么要插上WTO的飞翼呢?这引发我们对“中国为什么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行思考。
(屏幕展示)图片《我国利用外资情况统计》
(教师陈述)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搞建设不能成功。而大量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发展,2001年我国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而2005年我国已经跃升为第三大经济体。
(提问)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回答)中国需要世界。(教师总结)插上WTO的飞翼,中国经济不仅可以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还能参加规则制定,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所以中国离不开世界。
(屏幕展示)漫画《中国兄弟够意思》
(教师陈述)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西方国家期盼中国参与救市。(提问)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回答)世界需要中国。(教师总结)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各国在很多经济事务上依赖中国的协助,世贸组织几任总干事都说过,WTO亟需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巨大购买潜力为全球各国提供了一个诱人的市场。所以世界离不开中国。
(承转)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及时把握到全球化的脉搏,积极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并开始了长期的、艰巨的谈判历程。
(自主探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历程?
(承转)2001年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兴奋不已的年份,足球出线了!申奥成功了!终于入世了!„„ 13亿中国人翘首以待的经济梦想瞬间化为现实,那么加入WTO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呢?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屏幕展示)海尔全球化战略示意图和漫画《跨国公司侵占中国市场份额》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正反两面认识中国加入WTO的影响。通过“走向世界的海尔”案例,理解WTO是机遇!通过“外资在华垄断市场”案例,理解WTO是挑战!
(提问)对中国来说,加入WTO是利还是弊?(回答)①利: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弊:市场进一步开放,关税大幅度降低,使国内一些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竞争。
(提问)面对加入WTO后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压力与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分组讨论,最后各组推举一人陈述,屏幕适时展示)
(结束语)经济全球化浪潮已经汹涌而来,激荡在地球村的每个角落。它要求中国企业抓住机遇,创新发展,也要求我们每个人扩大视野,锐意进取。新时期只要我们永不止步,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步履将会更加坚实。(四)效果评价
配套选择题5个。【教学反思】
5.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篇五
作者:刘瑞清 文章来源:深圳宝安高级中学 点击数:
2006-8-14
691 更新时间:
第27课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教学设计案例
设计者:深圳宝安高级中学
刘瑞清
一、导入设计案例:
1.方式:以“感受身边的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开展师生互动活动。2.过程: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
看一看:教师在屏幕上打出下列一组图片,营造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从“中国市场国商“中国出国受经济化。
三星中国广告 百事可乐中国广告
海尔北美总部(曼哈顿)
上的外品”和商品走门”感全球
说一说: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就衣、食、住、行方面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身边的外国商品。
议一议:前不久,国内许多城市出现以青年学生为主体“抵制日货”游行,大家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谈谈对这一时事问题的看法。
3.导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迅速,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同学们都以深切地感受到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那么,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应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又如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时代潮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这一课。
4.设计意图:“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时事问题,还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本导入设计力图将这三个方面有机结合,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的师生互动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凝神、起兴”的导入目的;通过“导言”引导学生抓住本课要探究的重点问题,达到“点题”的目的。
二、关于“经济全球化表现”的教学设计案例
1.方式:通过从图片和文字材料获取信息,设计问题,进行探究学习。2.过程:
①教师展示下列图片和文字材料,学生阅读,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一:麦道公司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示意图:
材料二:漫画:资本的跨国运动
明白
去利润最高的地方 这些家伙出境从来不签证
材料三:目前,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年GDP总额的1/4左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2000年,增长速度达到12.5%。
材料四:据联合国《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1980年全球已有15000家跨国公司,35000家分支机构;2000年全球有63000家跨国公司,分支机构达70万家。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已超过工业世界总产值的30%。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的90%。跨国公司的贸易量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40%。
②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检测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把全班分为四个探究小组,各组负责一个问题的探究,然后由各组推出代表汇报本组探究的结论。
探究一:读材料一分析,为什么麦道公司要如此多的国家为其生产飞机零部件?
探究二:读材料二,假如你是一位投资家,你在进行投资时,你将考虑哪些投资条件?
探究三:读材料四,你如何看待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探究四:以上材料说明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请分别依据四则材料说明。
③教师对每组探究的结论进行评述,对每一个问题作出总结: 探究一: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分工客观使生产要求打破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国际分工也使得各国的技术和生产具有比较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高的生产利润。
探究二:提示:投资地的政策因素、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生产与技术的比较优势等,总的原则就是追求“风险的最小化,利润的最大化”。
探究三:提示: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探究四: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
材料一:反映生产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材料二:反映资本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二。材料三:反映贸易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三。材料四:反映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④结语:经济的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导入下一子目内容:“问题与展望”。)
3.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生动的图文材料展示和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活动的设计,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与展望”的教学设计案例 1.方式:围绕“经济全球化的利弊”这一主题开展课堂辩论。2.步骤:①课前准备:学生自由组织两个辩论小组,一个小组为正辩方,以“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为本组的论点;一个小组为反辩方,以“经济全球化弊大于利”为本组论点。各小组成员合作查找资料,围绕本组的论点组织论据。
欧盟公民对全球化支持的调查
经济全球化上海论坛
智利反全球化大游行
②营造辩论情景:教师打出时事新闻中人们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不同反映的图片,或者播放有关视频资料,由此引出辩论主题:
③组织辩论:完全由学生组织辩论,选出一名主持人,各组推选三名辩手,并成立由学生组成的评委。要求主持人控制各辩手的辩论时间,让每位辩手都有发言的机会,总计时间不超过20分钟。
④总结评定:评委代表公布评定结果及其理由,教师作总结发言,强调以下观点:
第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不能阻挡;第二,要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对经济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促进世界共同繁荣;第三,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协调发展,是时代发展的方向。
6.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篇六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紧密地结合在—起,社会的科学化技术化速度不断加快,规模也不断扩大。这种风格的一种倾向,即是以民族、民间的元素与现代设计在冲突中合为一体,以产生感观的刺激。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基础下,工业和科学技术以渐进的甚至惊人的突变速度发展,传统的手工艺设计和艺术美学理念被工业社会和技术变革所打破,设计不得不接受工业和技术的洗礼,产生了多样的设计风格[3]。设计师们也被科技进步带来的崭新的未来景象所打动,这种对技术的新态度促使了新材料和新技术的采用,也使设计从科学中吸取了营养得到了动力。时代是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思想不断充实着我们的思维和生活,也使我们面临更大的挑战。设计风格的多样化表现有设计师的风格、设计作品的风格、设计流派的风格、地区设计的风格等方面。每个设计师的设计风格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审美需求的提高等因素而改变的。
3.2构建本土化的设计语言
首先,“本土化”设计语言的建设,应该把对西方大师的理论在我们自身表达习惯的基础上和适用性问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应该由本土的语言、生存状态中发现西方设计理论的盲点,在西方理论与本土艺术的裂痕与差异间发现新的问题。这我们可以称之为“质疑策略”,也就是通过对西方理论与本土语言之间无法契合的差异的识别与分析,找出西方设计理论作为一种文化上的局限,找出它背后依据的意识形态的症结。其次,我们应该把“本土语言”设计理论的创造看做一项迫切的工作,也就是在对第一世界质疑的基础上,运用本土的新理论创造去理解艺术设计。它不是一种绝对的、替代性的新理论,也不是要“消灭”或“取代”西方的理论,而是一种理论的完善。它是在对第一世界声音的质疑和反思的基础上,重新把理论的东西置于本土文化之中,把来自于本文化语言的特征与新经验中的契机以及有生命力的点加以扩大和升华[4]。
在全球经济社会里有经济的文化,美国、日本对外扩张的表面现象是经济扩张,但实质上却是文化上的扩张。所以我们所讲的设计本土化并不是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肤浅理解即“形”的生搬套用,而是要将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即“神”的融入。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成功,在已有的现代先进技术下,仍将近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如建筑园林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之中,体现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精神。我国的设计发展很慢,这就要求我国的设计师在现代中西相容的设计中,尽可能的将中国文化精髓注入到我们的`设计中。只要我们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世界进步的便不会将我们弃之门外。
4.建立中国艺术设计在全球经济文化环境下的特色
社会的变革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可以直言的说,我们的生活被西化了,但有些根深蒂固的文化思想却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顽强的保留着它们的本质特征。在设计的许多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为中国的设计师提供了大量的养分:在构思上,中国传统美学讲求“以一当十”、“以少用多”虽简却表现出极其吸引人的意境;在构图上,讲究“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中国画在表现时,背景常有不着一笔却意境悠远;在布局上,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规律,我国篆刻书法及绘画艺术中都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法则,疏与密,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常常见到;在造型上,讲究形神兼备,“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夸张形象,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提炼,目的在于对于精神的追求、对于启示的探索[5]。设计创意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了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理念、思潮与经济实践。通过加强设计师、企业、学校、权威专家与其它政策决策者之间的合作,设计必将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社会的进步不会抛弃传统文化,反而更会是传统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而产生新的内涵。
5.结束语
7.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篇七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影响,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 它标志着先进的生产方式, 是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就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而言, 它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化, 主张在世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干预, 充分发挥价格和利润在市场中的作用, 建立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 而全球经济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使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 从而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经济全球化可以说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次产业调整, 不但反映了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 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主要体现在:第一, 国际贸易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二, 国际贸易规摸庞大, 世界贸易依赖度高。国际直接投资全球化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高于国际贸易增长率和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金融全球化是指一国的金融活动跨越国界日益与国际间的金融活动融合在一起, 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运用, 超越国家疆界,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金融全球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水平的相互依赖关系, 即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摸和状况;二是垂直的相互依赖关系, 即利率和汇率的国际联动和影响。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表现在当今约90%的国家都有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 其足迹已几乎遍及全球。
三、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机遇
全球化对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一) 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 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
据统计, 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 (1979—1982年) 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 进入20世纪90年代迅速增加, 到2002年底, 累计达到4416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自1993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二位, 居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在过去20年, 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 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 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 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人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二) 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 优化产业结构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 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 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 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 强化经济竞争力。
(三) 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 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 拓展海外市场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 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拓展海外市场,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 经济全球化拉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尽管发达国家是国际贸易的最大受益者, 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也受益于国际贸易, 其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
(五) 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 发挥后发优势,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 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积极参与, 就能促进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 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是严峻的, 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部分利益的同时, 却承受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甚至对本国经济的严重冲击。
1.发达国家部分企业和工人受到外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竞争的冲击。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陷入困境, 失业增加, 工人工资下降压力增大。
2.发展中国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一,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参与全球化能力较弱、自然资源缺乏的低收入国家, 受到发达国家等的挤压。不少国家债务负担加重, 与富国及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国内两极分化日益加剧。其二, 新兴市场经济体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 与发达国家的经贸摩擦增多, 经济增长和国内金融市场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存在着金融方面的现实和潜在风险。
3.与发达国家相比,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发达国家政府可通过较完备的社会保障和失业救济等机制缓解全球化对其民众的冲击。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未建立或健全全民社会保障机制, 缺乏规避风险和缓冲压力的能力。更严重的是, 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话语权很小, 无力改变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不利地位。
4.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受益不均问题更加突出。在发达国家, 跨国公司、大金融企业主、高级管理人员等是全球化的赢家, 但部分中产阶级, 如美国中西部传统产业密集的业主和工人没有或很少分享到全球化的好处。全球化不仅使发达国家原有的贫富差距拉大, 还使不少中产阶级沦为新的贫困阶层。在发展中国家, 能适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亚洲中低收入国家已从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获益, 低工资、科技传播及进入全球市场等因素使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制快速成长。
5.对全球化进程缺乏有效管理, 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发展中国家的自主权, 并危害其民主进程。面对全球化的冲击, 发达国家缺乏有效的调整机制, 而发展中国家则缺乏有效的缓冲机制。
五、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的对策
(一) 加快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 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
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中逐利, 还是为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发展, 制度改革都是必要的。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 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
(二)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通过参与国际分工, 扩大对外贸易, 发展中国家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大量资金, 提供资本及生产资料, 促进经济结构的演变, 还可以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增强商品经济观念, 提高竞争意识, 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
(三) 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
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 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 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 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 并且注重自主吸收与创新, 从而实观生产力的跨越。
总之,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的不断加深, 世界经济趋向全球化, 各国经济的依存性变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才能使发展中国家更好的应对经济全球化, 在全球中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8.浅谈经济全球化下的国家经济安全 篇八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家经济安全;国际经济
中图分类号:F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9-0154-02
经济全球化是现阶段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以往的国家安全更主要的是指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即便是涉及到经济安全,也是为了保障上述安全。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大大促进了生产、资金、技术等各经济层面的全球发展与扩张。加强了国与国之间贸易、金融等方面的相互依存,使得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马上会反映到外部,进而影响其他国家与地区,导致其他国家也发生危机。以往很多事例证明,这种危机的破坏力不亚于一场局部战争。
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各国的逐步发展,也使得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主题,各国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手段已经不再是军事手段,追求国家经济利益也不是都能用军事手段解决的,经济问题首先要用经济手段解决。因此经济安全的地位也变得日益重要,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凸显出来。
从微观角度来看,人们对经济的安全感下降也是经济安全地位凸显的原因。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矛盾。这些经济矛盾错综复杂,想要解决这些经济矛盾就要对经济形势有整体的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也促使经济不发达群体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这一系列的变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也提高了经济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经济全球化在提升经济安全问题地位的同时,也发展了经济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在国际经济处于封闭或者是半开放的阶段,国家经济安全主要是指保证国内资源供给的问题。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安全问题显得更加立体化,并向横向发展。对经济安全的思考不仅要针对国内情况,也要极为关注国际情况。这就使得现阶段经济安全问题比以往的问题更加复杂。
在全球化之前,一国政府对于本国经济的调整力度要更大。而经济全球化不仅使一国政府对于其经济的政策性调整的可控性降低,而且对于其经济安全的威胁也逐步多样化,主体也逐渐增多。不单是一个主权国家可以对另外一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其他形式的主体也可以发挥作用,比如跨国公司、传媒集团、非政府组织等。甚至是从事跨国活动、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个人,都可以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产生影响,比如国际新闻记者、跨国资本家等。这些因素对于经济安全的影响绝不亚于一个主权国家所产生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得国际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大,经济利益界限变得模糊,也增加了维护经济安全的困难。各国之间的经济渗透把这些国家的经济利益在更大程度上联系在一起。一个国家对于本国经济的保护更加综合,经济无国界的现象也在增加。国家之间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合作关系。企业也很难在形式上绝对地区分是外资还是本国民族产业。更多的需要考虑经济合作共同发展,很难再区分你我,也许今天的对手就是明天的合作伙伴。经济安全问题也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
全球化以前,一个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变化相对较慢,传统强国在国际上占据主导位置。相对较弱的国家仅是对国家内部发展进行调整,很难使得国家地位得到改变。所以往往是战争等剧烈社会冲突才能产生整体态势的变化。现在世界整体形态的变化更多地反映在了经济发展上。无论是经济发展过慢,使得国家处于两极分化的底层,经济安全容易受到威胁,还是经济发展过快发生经济危机,都会产生经济的不安全因素。这些经济变化和国际整体竞争力的快速变化也使得经济安全整体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在经济全球化下的经济安全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经济安全问题,具有不一样的含义。
发达国家面临经济安全问题的时候,更加关心市场的开拓;国家经济利益如何从公司的利益中得到保障;世界能源与资源的状况,特别是对本国的影响;本国各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等问题。
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加关心本国经济如何从受他国影响的状态下有更多的自由发展、自我发展的空间;如何使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得到改变;怎样才能保障自己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而保障经济安全等问题。
经济全球化给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个共同的舞台,无论什么国家都进入到了同一国际贸易体系当中,加入了国际大分工。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在经济安全领域必定也会有不同的策略和发展手段,也必然会有一定的利益冲突。在全球经济共同发展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就造成了集团式的对抗,也就是常常提到的“南北问题”,这也就使得经济安全问题更加能够影响国际社会。
发展中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既有困难又有机遇,经济安全受到更多影响的也应该是发展中国家。
第一,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相对比较落后,金融体系也更加脆弱,在全球化这一过程中就更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的控制与大量外来资本对本国的冲击。一些小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规模甚至还不如一些大的跨国经济体,更谈不上与发达国家竞争的问题。第二,虽然国家的大小、综合国力的强弱不是决定经济安全的根本原因。但是,国际竞争力弱、综合国力不强等一些原因势必会在全球化过程中使弱国处于更加不利的位置,这就使已经得到的经济利益更加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的抢占,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第三,国际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游戏规则”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很难参与到规则的制定过程去,导致制定出来的规则更多的是考虑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安全要求,发展中国家没有发言权,也就很难体现其利益诉求。第四,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的脚步相对较慢,更加缺少经验,应对危机的能力弱,也就更加难以保障经济安全。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安全问题上面临更多的困难,形势也更加严峻,如不能更好地处理与应对危机,经济安全问题将更加严重。
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困难,也相应地带来了机遇。首先,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中国家也参与到了国际分工当中,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本身也是对经济安全的一个保障。其次,经济全球化也使得各个国家经济进行交流与渗透,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在其中得到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这些经验与技术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参照发达国家来健全本国的经济体系和经济管理机制,也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借鉴来完善本国的一些危机应对机制与措施,加强经济安全的保障。最后,经济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渗透的同时,也加大了相互依赖性,从而形成了共生关系。而这一关系,也使得发达国家不得不考虑发展中国家发生的问题,避免本国受到影响,在必要时也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外部援助。这些外部援助也能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应对危机,甚至相互合作从而化解危机,加强世界经济整体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安全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受到了更大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更要针对自己的经济情况,分析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机制与措施。
作者简介:宋萌(1979—),男,河北保定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新闻学;王丽霞(1978—),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新闻学。
9.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 篇九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将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方面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务件,一方面也对中国经济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构建21世纪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机制,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互动中,确保中国经济安全和持续发展.
作 者:崔如波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400041刊 名:探索 PKU英文刊名:PROBE年,卷(期):“”(5)分类号:F0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国家经济安全 保障机制
10.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 篇十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贸易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主要是指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贸易速度不断加快,并逐渐超过了生产的速度。贸易自由化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张,贸易对经济发展起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国际贸易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2.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即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活动逐渐融合成一个整体的国际金融活动,他们在金融政策、金融业务、金融资产等方面相互影响和融合,相互竞争和制约,从而使全球金融市场日趋开放、金融体系日趋融合、金融交易更加自由,进一步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
3.生产与投资全球化
生产与投资的全球化主要体现在跨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分支机构,并借助这些分支机构突破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的生产条件和资本条件,从而获得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4.国际专业分工进一步深化
11.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 篇十一
因为现存的世界经济行动的关联(交易联系)关系,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变化必然会产生对世界经济运行的影响。有鉴于此,国际经济法律体系必须重新对国际经济法律体系进行构建。
可以说,现有的国际经济法体系是以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为核心构建起来的。
国际经济法涉及领域
一部分持“广义说”观点的学者强调国际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综合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即使是各个国家内部的经济运行也必然存在联动关系,所以国际经济法应当有所涉及。法律首先是以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如果涉及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就应当纳入到国际经济法律体系当中。因此,只要是关于国家之间经济交往的国家和私人之间的民事和经济关系都应当属于国际经济法的所涉及到领域。
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根据国际经济法的一般理论,国际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经济关系,它是在两个以上国家共同协调国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而它规范的对象是国家或国际组织的行为。对于私法主体之间跨国地贸易行为是由国际私法加以调整的。国际经济法规范国家行为,国际私法规范私人行为,从学科分类和体系构建上这本身没有什么疑问。但是这种体系划分本身就割裂了国内法与国际法,私人行为和国家行为的密切关系。所以,在经济全球化体系之下,新的国际经济法律体系应当包含国际经济关系的方方面面。
从世界经济一体化角度以及各国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来看,对于任何一个参与到世界经济秩序中的国家来讲,其国内的经济关系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世界经济相连。所以从体系上讲,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除了规范国际经济关系之外,还应当包括间接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国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法除了包括那些直接规范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而且也包括通过规范国内经济关系而间接作用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单纯的国内法律规范。
世界经济法律体系
世界经济法的基本框架由其所规范的目标来描述清楚,而它的目的是用法律规范世界市场秩序。这一任务在原则上区别于法律对国内市场的规范任务:首先,它使世界经济在法律框架内运行成为可能,并形成长期稳定的市场交易秩序,最终在长期稳定的交易秩序下完成的商品交易会成为国际经济主体之间市场分工的基础。对此,应当制定必要的规则作为经济主体之间交易的法则,稳定交易秩序。其次,一旦交易法涉及因为市场失灵而导致国家干预时,特别是为了保护特定的总体利益(国家、公共利益)时,国家、国际组织在法律框架内适度的影响国际经济运行就成为必要,对此所制定的法律制度被称为是干预法。最后,是一项法律的任务,它保障世界经济秩序不因国家干预而导致分裂,它原则上确定在经济交易中的国家干预的界限,并且区分私人因素和公共经济因素,对于这些必要的规范称为是秩序法。 这样,在正常的世界经济运行中就形成了以私法主体之间交易为基础,以国家干预为例外,以规范国家干预为保障的世界经济法律体系。
交易法
世界经济运行的基础不是国家或政府之间的经济交换,而是单个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也就是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关系。世界经济联系从本质上来讲是世界范围内市场形式的私法主体之间的交换关系。对于经济全球化而言,不能不正确地对待世界经济的“私人化”趋势。这一趋势从结果上符合由经济主体组成的世界经济社会的图景,世界经济体系正是通过各国经济之间联系建立起来,并且因此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作为世界私法社会基础来对待。因为,在世界范围内的私法关系中,居于主要地位的是经济关系,其次才是诸如婚姻、家庭等私法关系。
经济交易的标的实际上是经济主体让与和交换对经济资源的支配权(包括所有权和其他支配权)以及经济产品的让与或交换。世界经济法律制度首先是确定哪些可以成为经济主体,而这些法律制度大都来自各个国家自己的法律制度,主要是主体法律制度,例如民事权利、行为制度,主体制度等等。其次,作为世界经济交换的基础性前提条件,在全球范围内制度性地确立和保护经济主体对经济资源的所有和支配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世界经济交换的起点。最后,世界市场上的经济交换是通过世界范围内有效的债权法律制度得以实现的,即全球化的交易规范,它保障了作为经济交易的约定得以执行(主要指向的是合同法律制度)。
干预法
毫无疑问,市场经济需要政府适度干预,目的是消除市场经济自发调节时产生的不利因素,也因此产生了对市场失灵进行国家纠正的问题,特别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等公法利益。国家干预是在市场失灵或者超出国家经济决策者预期的情况下启动的,它与每一位经济主体来讲休戚相关。
各个国家的历史、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的不同使得他们国家干预市场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在世界经济中,每一个独立的生产者承担生产费用并且参加到世界经济交往当中,其目的是要其它国家的经济主体分担生产费用,并获取经济利益。因此,需要公众承认的国家干预,目的是控制私法主体的行为,以至于能够照顾到公共的利益。因为,依靠公法手段实现他国经济主体的私法权益,这本身也是有关于自己国家的公共利益。但是必须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对国家干预加以规范,使国家干预具有全球性的特质,必须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与世界同步。不论是国家干预法,或是国际干预法来讲都是世界经济法的一部份。
秩序法
【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经济全球化发展07-06
经济全球化爱国精神06-18
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06-22
经济全球化的对策08-20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分析范文07-19
浅谈经济全球化的利弊08-07
经济全球化案例材料(华为为例)09-16
论经济全球化下的爱国主义精神09-11
全球宏观经济分析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