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具体措施

2024-07-19

改进教学具体措施(精选14篇)

1.改进教学具体措施 篇一

改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洪庙中学朱静逸

语文课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新语文课标正式提出了“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主张,要求语文教学要由以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转变,所以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应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意义上的对话者,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境界,如何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如何组织学生交流思想,如何帮助学生总结提高。具体措施如下: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语文课堂中的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中学生来说,良好的课堂气氛的感染胜过长篇的说教。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营造课堂气氛。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只要我们吃透教材深入挖掘,其中就有取之不尽的美的内容,以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思想,感染、感化学生,就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情感得以陶冶,自然能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形成课堂上和谐的教学氛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2、注重能力培养。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要引导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并着重培养他们的能力。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学生才能逐步具备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1)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中培养创新思维,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现代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以往不同,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或课本中的说法,针对问题去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会有一些看似怪异的想法。对此,教师首先应热情鼓励,积极支

持,并随机指导。但不可将学生的思维故意引向教师个人的思维圈内,否则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的独特性会受到约束。如教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中“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善于思考的学生就会问:流星应用“颗”,为什么用“朵”呢?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把“花朵”、“烟花”等现象与流星整合起来,学生思维中呈现出光彩夺目的流星形象,于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对“朵”字产生一种审美的体验,使学生通向创新之路。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反对注入式,师生双方密切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是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而这种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的课改要求,也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难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语文素养。我们应该变传统的“灌输式”、“知识型”为“启发式”、“智能型”教学,转变教育思想,提高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拓宽学习的空间,走出课文,走出课本。

(3)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多媒体教学。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社会,语文课堂教学,应能够适当地应用信息技术综合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使教学内容表现的更为丰富多彩,使教学信息的容量增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的表现力。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更方便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4)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书育人,教书的终极目的是育人,是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人才不仅只体现在“才”上,“德”同样重要,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语文教学有义务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不仅从语文课堂上学到知识,也能学到做人的道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2、渲染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应该充满生机和趣味。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比如我在教授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时,注意运用多种手段,首先导语以学生所熟悉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开始,引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朗读全诗,并配乐,带动学生的感官器官,试着让学生有感情的投入的朗读,试读,全班齐读,男女分别读,抽读,形式多样,并通过想

象,联想加以对全诗进行理解,中间穿插古时天狗吃月的传说,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意境。

3、精心锤炼语言。精心锤炼的语言对课堂气氛的营造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表达应具有示范性、启发性和亲切感,要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态势语言的准确性。经过精心锤炼的教学语言,干净利落,变化有致,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富有生气,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改进教学具体措施 篇二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高中物理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吸收新知识的心理特点, 使用具体手段将抽象知识显性化, 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更加有兴趣、有效率地学习。比如, 在教授自由落体知识内容时,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将学生分为几组, 分别使用计时器、照相机等来记录自由落体的各种数据, 然后通过理论分析, 来演示这些实验数据蕴含的科学规律, 从而将本来抽象而又枯燥无味的自由落体变成学生喜欢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 让他们加深印象、对物理产生兴趣。当然, 在创设情境的时候, 一定要防止将物理教学游戏化, 不能让实验活动名不副实, 要充分珍惜课堂有限的时间, 以便将教学有效化, 引发他们对问题进行有效思考、从而开展观察、实验、猜想、类比、归纳与概括等活动, 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更深入地掌握物理思维。

二、关注个体差异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无论学习能力、兴趣还是家庭教育环境等都是有区别的,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这种广泛存在的差异性, 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和方式开展教学, 以迎合和适应学生这种差异, 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得到尊重和重视, 从而在情感上得到和谐, 对物理教学产生兴趣。比如, 笔者发现, 自己班的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爱好程度是非常不一样的, 同样的一堂课下来, 有的学生不仅能够全部掌握知识, 还能举一反三地对知识进行逆向思维应用, 而有的学生只能掌握一半左右的知识, 对知识点一知半解, 根本不能应用。针对这样的情况, 笔者在班级这个小环境里, 以面向全体、兼顾高低水平的原则, 在教学中因材施教, 尽量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能够赶上整体水平, 同时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帮助, 和教师一起加强其他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这些手段, 确实能够收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每个学生都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成绩和兴趣的目的。在分层教学中, 教师的责任重大, 既要理解教材要求, 又要对学生能力水平有充分的了解, 这样才能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 从而使得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够端正态度、努力学习, 逐步缩小差距, 最终达到学习共进的良好效果。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在新课改中, 学生作为主体之一的地位已经被明确, 这改变了长期以来教师作为主体的认识,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从而在各种活动中更加深刻、灵活地掌握知识,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一般来说,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一是让学生亲手参与实验。学生好奇心强, 动手能力也在培养之中,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 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 不再只是单纯的观摩。通过亲手做实验, 学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 掌握物理知识, 加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是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规律。物理的规律本身都是前人在不断的探究中发现的, 如果只告知学生这些物理知识而不告诉他们过程, 不仅学习效果不佳, 也不能贯彻新课改中关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要求。在实践中, 笔者注重以兴趣引导学生, 让他们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比如, 开展实验, 让学生自己探究输出电压U2与输入电压U1、原线圈匝数n1、副线圈匝数n2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实践活动, 学生们能够整理出很多的科学方法, 并能够深刻掌握知识, 效果是非常好的。

四、积极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随着科技进步, 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手段进入物理教学课堂, 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改观。教师要善于、乐于利用这些设备和手段, 以最大限度地将形象化的物理现象展现出来, 让学生通过这些易于理解的手段发现其中抽象的知识规律。

一是要积极运用这些多媒体手段。例如, 在教学守恒定律时, 可以使用传感器、电脑、投影等多媒体设备, 将速度传感器测量出来的速度形象化地演示给学生看。通过这些效果生动、交互手段灵活的工具和多媒体使用, 就能够优化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二是要注意多媒体使用的一些事项。比如, 要考虑到教学真实需要, 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 也不能喧宾夺主、使得多媒体过多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导致学生对多媒体本身感兴趣而不是对物理知识和现象感兴趣, 等等。总地来说, 多媒体是工具, 要结合与粉笔板书、备课、教师教学实践等相结合, 才能达到其最大的效果。

五、教学活动中及时准确地做出评价

教学过程是一个质量反馈和改正的过程, 是从设计、执行、评估、修订到再次设计、执行的循环过程。因此, 要想进一步教好高中物理, 必须在评价上下功夫, 以总结归纳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发现问题并及时修订, 以便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避免出现, 从而推动教学更加进步、有效。在评价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方面, 要坚持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原则, 即在过程中也要实施效果评价, 并且要评价的不仅仅是教学效果, 还有教学过程是否完整、有效、创新等, 从而能够更全面地评价整个教学过程; 还要注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六、小结

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 注重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符合他个性和需求的发展, 这个理想状态是每个教师的追求, 因此, 探讨如何成功地实施有效教学也就成为每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总地来说, 高中物理教师要结合新课改要求, 在素质教育这一终极目标的引导下, 采取多种措施开展有效物理教学活动, 以确保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 才能对如何改进新课改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等若干重大问题有更多的实践意义, 才能丰富和完善、发展现有的有效教学的理论。

参考文献

[1]陈进明.关于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践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 2013, (03) .

[2]卞爱兰.《有效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的几点做法[J].数理化学习, 2009, (02) .

3.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篇三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发展

设置地理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科目选择。自从提倡素质教育以来,学生的能力培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在施行教育手段中着重注意的问题。地理科目重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常识,旨在通过地理知识的掌握,使学生对事物发展规律有初步的认识。地理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要让学生乐于学习,增强学习效果,就要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变。创新教学模式是对教育理论的挑战,是对教学理念的更新,是倡导开放式教学的重要尝试。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就是使地理学科成为其他主要学科的辅助和调剂,使高中课程配置充满活力。

一、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科地位不明确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地理的学科地位认识都不明确。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从主观思想上认识到地理教育的重要性。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主要学科是学生多年坚持的学习重点,辅助学科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没有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学生更是认为地理学习只是单纯的看字认图,并没有意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对知识体系的开拓理解。学科地位的不明确造成地理教学在教育前提和基础上的认识错误。

2.教学过程单一封闭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大于学生的实践。很多教师在知识传授中,过于重视理论的解释,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培养。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过于单一的教学过程禁锢了学生的主动思考,封闭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无法发挥对知识的体验。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弊端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阻碍。

3.教学目标固定,角度偏低

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是普及地理常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同时形成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教学思想的不统一,造成地理教学的不平衡。教学采用的方式,常常出现角度偏低的现象,就是指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出现差距。学生学到的知识过于肤浅,无法真正起到对自己知识体系的补充作用。

二、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1.图文并茂,创新知识体系的内涵

高中地理学习离不开阅读和识图。阅读的目的是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对课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在阅读中,了解和掌握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发展。识图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内涵。高中地理教育中,识图是重要的能力。有一些优秀的地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就要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手绘制图,在教学时,讲解到哪里,就可以在地图上标注一下,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认识到文字和地图的结合,可以对知识有准确的认知。图文并茂具有明显的优势,既扩大了知识的范围,又开拓了学习的方法,使地理教学成为直观的教学体验。

2.积极指导,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理学习中,教师的讲解虽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实践更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学习的基本能力,掌握了学习的初步技巧。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给予学生想象和实践的空间,尊重学生对新知识的判断和理解。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通过思考,学生锻炼了头脑,检验了知识的拥有量,检查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态度是长期学习过程的积累和养成,学习态度决定了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积极指导、有效鼓励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3.创设地理学习的环境,建立情境式教学模式

地理学科的特征决定地理知识具有庞大的知识体系。高中阶段的学科内容只是地理知识的初级知识。在教学中,应该根据所学的知识创设学习的环境,进行试验性教学。例如:在讲述海洋和陆地知识时,可以利用教学模具,摆放好海洋和陆地的形态,利用海洋的数量和陆地的形体,讲述地理形体的变迁,讲述生物种类的变化等。创设学习环境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课堂活动,需要利用教学工具等多媒体设备,但是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能够通过图形和模具,直接看到山谷和山坡的形态、气候的特点及大气流的形成等。

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教育体制的必然要求。教育是为社会生活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重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知识没有先后,课程没有主次,高中阶段是进行知识系统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对知识的掌握是非常扎实的。在高中阶段形成的学习习惯,也会影响到日后的学习能力。创新地理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尝试,是对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必然会推进高中阶段性教育的实践。

参考文献:

[1]高飞虎.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8).

[2]杨丽娟.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J].华章,2010(20).

[3]任聪.浅析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J].青年科学,2010(1).

[4]冯伟伟.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意识及手段[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6).

4.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篇四

2014年2月18日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及语言表答类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6、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7、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重视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8、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9、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

10、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5.改进教学具体措施 篇五

最近一周,我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质量大分析,大讨论。这次活动是为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形成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数学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1、认真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教学质量的前提,备课不但要备教材,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应以学生为主,教师加以引导,在教学中随时修改和调整教案,绝不上无准备的课。

2、认真上课。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上关注后进生,让他们当堂消化,优先板演,优先提问,优先鼓励。

3、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作业中的问题,注重后进生的作业,要 做到面批面改,稳抓不放。

4、做好课后辅导。全面关心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课后多予关注、辅导,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快速提高学习成绩。

5、认真组织单元测试。测试是检测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手段,又是教学的一

种反馈,是改进教学的一种依据,必须认真对待。每一单元结束后,都要及时测试,检测学生学习质量,以查缺补漏。

另外,还应该和家长多联系,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请家长予以配合。通过以上措施,我相信,我班的数学教学质量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课前准备。

他认为要想抓好教学质量,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磨刀不误砍材功”,全班学生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教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你的教学就会事倍功半。所以他每接一个班,都会走到学生中去,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障碍和困惑,通过各种方式(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学生交谈、个别辅导、家访等)了解学生的实际,除了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外,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兴趣要求、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深入了解,分析学业不良的原因,提供必需的支持与帮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明确自己努力方向。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即使反馈了教学信息,做到了知己知彼,有利于自己改进教学工作,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以提高。同时,教师要全面地认真备好课,、按照教学目标,认真组织、处理和恰当运用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和关键。对于重点内容和关键部分,应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切实掌握;对于难点,可以采用适当分散、预作准备等办法加以解决;对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要舍得花时间,把基础打扎实。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有层次。各层次的教学安排哪些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索活动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应清楚列出;各层次教学中的重点提问和训练内容应简要列出;如何引导学生对各层次及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尝试进行恰当的归纳或小结,在教案中应有扼要说明。

现实中不少教师喜欢抄教案,搬用别人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拿来主义是有害的,不符合实际。由于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同,应该有的放矢才对,课前教师不但要刻苦钻研教材、课程标准,了解知识体系外,更应做到备学生,根据班里的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特点去备课,设计教学方法和过程,这样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备好课。

二、课堂教学。

课堂中要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做保障。没有好的课堂纪律,教师虽然在上面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但学生没有几个认真在听,积极参与,你讲你的我玩我的,老师教的再好,都没什么效果,严重地影响教学质量。大家都知道数学知识学起来很枯燥,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陈老师为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他上课特别注意创设课堂良好的氛围,使用幽默的语言,内容生动浅出,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学起来很轻松,不感到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有趣的娱乐活动,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愉悦地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一个学生如果喜欢这个老师,一定也喜欢他上得每节课。这样学生在上课时不是在熬时间,而是不知不觉就下课了,仍沉浸在课堂中。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了,还愁教学质量不好吗?在数学教学中,他还把许多数学知识编成了顺口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为了让学生记住长度、面积、体积相邻之间的进率,他编成了“长十面百体一千,相邻进率记心间”口诀;为了让学生便于记住年月日之间的进率,把它编成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闰年二月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朗朗上口,总结全面。在名数改写的教学中,学生学起来很吃力,教师教起来很头痛。书中总结的方法表述复杂,用的是专业术语,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陈老师把它概括为“大化小用乘法,小化大用除法”,再加上名数之间的进率口诀,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教师应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教学时应重视向学生揭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背景以及形成的过程。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尝试、大胆猜想、认真推理、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来获取新知。概念教学要重视直观和实际操作;计算教学要重视口算训练和算理理解;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和自觉检验等习惯,使学生在形成认知结构的同时,能力和习惯都相应地得到发展。提倡启发式,反对满堂灌。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和时间;要注意适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儿童在接触客观世界的同时,和学习伙伴一起理解学习任务,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各抒已见,相互启发,交流补充;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使用课本的习惯和能力,指导他们看懂书上的例题、解答方法和过程,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要简单明了,有思考价值,有适当梯度,适当注意因人而宜;提问面要宽,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要耐心启发;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不放过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和含糊之处。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耐心启发,鼓励他们多问、多答,并恰当地评价他们通过努力之后取得的进步,使全班每一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好。每节课都应按时上下课,要合理分配好课堂教学时间。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最佳时间,一般应在前20-25分钟完成主要教学任务,并保证有10分钟左右的学生集中练习,保证课堂作业在课内完成,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根据教学内容及现有条件,充分有效地运用图

三、课后教学活动

1、每节课后应认真分析教学得失,提倡写好教后札记。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练习中的典型错例,要及时做好记录。

2、教师要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作业,原则上是当天批改完毕。应及时讲评学生作业中带普通性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并组织订正。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对错误较多学生的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面改。批改作业要用规范划一的符号,并注明批阅时间。作业分析要有书面记录。

3、要指导学生按规定格式作业,培养学生书写整洁,独立思考,严格认真的学习习惯。

4、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考试等反馈的信息,经常地、及时地、有目的地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要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5、成立一帮一学习小组。排座位时每个后进生旁边都安排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让优等生做他的小老师,负责后进生平时的数学知识的辅导和作业的督促。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出些类似的习题让他做。

6、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补缺补差。辅导的学困生不宜太多,应侧重基础知识,重在人人到位,不走形式。

四、评价与测试

1、适当时教师自己出一两份试卷,试题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命题,既考双基,又考能力,试题覆盖面要大,题型要多样,题材要贴近学生实际,难度要适中。

2、考前教师要做好复习工作,指导学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考后应及时讲评,做好试卷分析。

3、重视平时成绩考查。既要重视书面考查,又要重视口试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应注意通过课堂提问、板演、作业等手段,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4、不断改进成绩评定工作。对全体学生的各项成绩要详细统计、定期分析、综合评价,及时做好成绩记载工作,并根据考试与考查所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

总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全身心投入是前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障,教学方法和艺术是良药,能力培养是灵魂,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是根本。

6.改进教学具体措施 篇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在职高的各个学科都在进行着教学改革, 以便能够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 这一点在职高数学教学过程中体现地尤为明显。当前职高数学教学在进行着创新与改革, 是为了摆脱传统教学对学生的种种束缚, 而能够将一些全新的教学理念带到课堂教学当中,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当中听课的时候提高效率, 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由于职高学生一般数学基础薄弱, 对于数学学习会产生畏惧, 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在教学方法上面加以创新,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达到教学效率提高的目的, 使职高数学教学能够顺利展开。

1 新课改背景下职高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单一

虽然当前新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但是在实际地区落实上面还是非常欠缺, 有些贫困的地区的改革并不彻底, 还是沿用之前的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 就是老师在上面讲, 学生都在底下听的教学模式, 学生们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丝毫没有探讨和说话的权利, 老师还是在课堂上面搞一言堂, 满堂灌, 这样就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再加上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很薄弱, 没有有效的互动交流, 学生就只能是越来越厌烦学习数学, 就导致了数学教学举步维艰。由于老师们普遍受到传统教学的束缚和影响, 老师往往喜欢照本宣科, 并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

1.2 数学教学没有和实际结合起来

在职高数学教学中, 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 一般学生很难理解其深刻内涵。加上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只能就题论题, 并不能将一些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就导致了教学效果很难提升上去, 学生并没有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我们都知道职高学生本身学习基础较为薄弱, 学习数学也是想从数学学习当中能够找到一些指导实际生活的方法, 但是老师由于其自身原因并不能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影响了教学效果, 那么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只能死记硬背一些公式和原理, 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3 学生方面的原因

7.改进教学具体措施 篇七

一、目前中专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 体育教学大纲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提及甚少, 导致学生体育意识缺乏, 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较差, 在学校未能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造成将来一生中既无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又无参加运动的能力。

第二, 现行的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内容重复繁杂、形式单一的弊端,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较多自己不喜欢的内容, 而喜欢的内容却又浅尝辄止, 无法深入提高。在具体教学中, 教师无法自由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 加上场地器材紧张等客观原因, 使学生感到上体育课就是不停地排队, 造成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厌恶心理。

第三, 教师普遍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影响了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影响了教学质量。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 却又不得不为之时, 就会感到厌烦, 产生一种身心疲惫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 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下降, 对工作失去兴趣、无心投入。

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中专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第一, 终身体育意识即在人的一生中实施体育, 经常性地参加体育锻炼和活动, 保持旺盛的工作能力和生命力;视体育运动为生命中的重要内容, 对体育感兴趣, 具有较好的体育知识水平, 参加体育活动时有好感等。这种习惯能伴其一生, 具有持久性和抗干扰性。

第二, 体育课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为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体育在客观上不仅是消遣娱乐的途径, 更是精神的一种寄托和情绪的宣泄方式。学生在快乐中自由发挥所学的体育专项技术, 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乐于坚持锻炼, 最后形成自己的终身爱好。

第三, 中专时期是学生踏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集中接受教育的时期, 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绝好时机。小学及中学阶段, 学习任务重, 时间紧, 体育锻炼时间不足。中专生的锻炼时间相对显得较为充裕, 可以更好地进行体育爱好的培养, 同时中专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定型的时期, 也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

第四,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从事管理、服务、生产等项目工作中, 初级技术工人或管理人员。毕业的学生做蓝领居多, 因此较好的身体素质在繁重的工作中将起着较大的作用, 因此, 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 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 使之终身受益。

第五,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益受到重视和发展, 并把体育作为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对中专生而言, 中专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 作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 因此在中专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而体育意识的培养推动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体育教学专项化的必要性

第一, 运动方法贵在少。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固然不错, 但真正的武林高手却是一招制敌。对学生而言, 体育课中安排过多自己不喜欢的内容, 对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更多的只是干扰。在体育教学中, 应该秉持“贵不再多而在精”的教学理念, 我们开设体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如果在教学中没有针对性, 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大同小异, 样样不精, 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 学生只要掌握一门体育技能, 并坚持终身锻炼, 就真正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第二, 只有体育专项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体育课有兴趣的原因多种多样, 其中对某项体育项目有特长的学生, 最易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也就是说, 如何让学生在中专时期, 掌握他们感兴趣的一项体育专项特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 体育专项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学生体育的行为和追求。体育意识是学生精神领域的一部分, 从体育教学活动过程看, 体育是人身心活动的统一。人的体育活动离不开身体活动, 但不能把体育看成肌肉筋骨活动。它具有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的统一, 其主体是人的需要、目的、动机、观念、知识才能、思维方式等。

四、体育专项教学的可行性

第一, 体育教学内容虽然繁多, 但为专项化教学实行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可以根据场地气候、教师专项素养、学生爱好等情况的不同, 从实际出发科学地选择教学项目与内容, 按专项分班教学。

第二, 教师方面。经过体育院系的系统学习, 每个体育教师都至少有一项专项特长, 并且该专项也是其较为感兴趣的, 因此, 在从事该专项教学中, 兴致较高且显得得心应手,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增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 学生方面。中专生的身体刚刚发育成熟, 身体素质状况良好, 正处于精力旺盛阶段, 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性别、爱好等特质, 针对不同的人群选择相应的专项班学习, 比如针对身高特别突出的学生, 可以专门学习篮球技能, 耐力优秀的学生可以专门进行长跑训练, 经过长期的学习与训练, 把专项体育转变为自己的爱好, 从而自觉坚持锻炼, 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为我国终身体育锻炼打下扎实基础。

总之, 培养中专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其关键是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而兴趣培养的最好办法是提高学生的体育专项技能, 体育教学专项化是帮助学生获得专项技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陈成.由“老人要捧, 小孩要哄”想到的——谈中学体育课堂中的激励教育[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24) .

[2]蒋宜芳.基于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探讨[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24) .

8.改进教学具体措施 篇八

一、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质疑,交流调控

当一个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时,那么他的这种情绪必定会促进他的学习活动,由于这种情绪的感染性,也会带动起周围同学产生同样的情感共鸣,这不仅促使学生产生了积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那么,学生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绪呢?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通过言语和神态将感情传递给学生。在质疑解难的模式之下,学生往往对自己所质疑的问题缺乏评价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做出必要的示范,给学生以点拨,同时为学生设置质疑的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讲解《水调歌头》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背景后,提出问题,有关“问天”的质疑,学生都能在寻找问题答案中提高认识,增强自我评价能力。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启发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质疑解难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发挥群体作用来支撑着整个教学过程。一旦学生不配合,那么教师便无法通过唱“独角戏”来完成教学任务。同样,如果学生缺乏求知欲望,不积极地投入到发现问题之中,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也就无法展开,因此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应当通过哪些途径来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应该是沉稳、自信、和蔼且富有幽默感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亲切和温暖,从而带着一份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语文学科中的知识内容充满情感,且不时地流露出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真挚动人的情感,此时,他们会与教师产生共鸣,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也要善于循循善诱。心理学理论认为,认知过程受人的情绪的影响,当一个学生处于情绪最低潮时,他一定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通过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其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慢慢地去启发学生,釆取台阶式的方法,在降低问题难度的同时逐步提高唤醒学生情绪的水平。

三、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感情和心血的结晶,这些文章或渗透着作者善良的人性,或表达出对正义的追求,或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根据情感因素在教材中蕴涵的状况分类,可把教材内容分为三类:一类含显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一类含隐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一类不含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把文章中内涵的情感,经过自己的提炼加工展现给学生,给他们以情感上的熏陶,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说明文主要在于反应客观事实,是属于不含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说明文是介绍说明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并不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但说明文的作者也是人,作者对其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肯定会有一种感情,或喜好、或厌恶、或赞叹、或批评、或自豪、或遗憾。如在讲解《中国石拱桥》时,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石拱桥的历史特点,体会古人的创造智慧,语言文字中多充满着自豪感,这些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散文是最富有美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教学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让学生抓住美感,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那么如何挖掘散文中的情感因素呢?这就需要运用“诱发、陶冶、激励和调控”这种情感教学模式,如在讲解《散步》一课时,通过设置问题、创造情境、模拟表演等环节,增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使学生接受一次深刻的情感教育。

四、语文情感教育的课外拓展

(一)开展语文主题活动

语文主题活动的种类很多,包括口头化的如诗歌朗诵、话剧表演、辩论赛、演讲等,还有书面化的如日记、周记、摘抄、随笔等等,这些语文主题活动都能将语文情感教育得以有效延伸。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后,我们不妨要求学生在课后带着感情反复朗读,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主线,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可陶冶学生的情操;抑或是让学生摘抄经典的唐诗宋词,让他们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放慢脚步,这样不仅扩展了课外的阅读涉猎范围,还能达到修身养性的目标。教师偶尔还可选取一些尖锐的话题展开班级辩论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才,还可以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课外活动要面向全体同学展开,让人人都参与进来,切忌只关注精英而忽略普通群体。

(二)引导学生观看影视作品

随着传媒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业余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观看电视、电影已成为学生课后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一部积极向上、高雅的影视作品固然会给人以激励,但是充满着暴力、色情、血腥的作品却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思想成熟的过渡期,他们极易受到外界外物的影响,且没有明辨是非真伪的能力,如若盲目模仿影视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以及情节,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课后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观影喜好,适时和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也可将一些蕴涵丰富情感或者励志精神的影视作品推荐给学生。

(三)加强课外阅读

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国内外的名著或者是名人传记,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启迪、情感不断升华,才能感悟人生哲理,心灵也受到熏陶。

9.改进教学具体措施 篇九

具体工作措施

根据《大坪镇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为使大坪镇有效有序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着力解决学生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工作流程

大坪镇实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坚持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为主的工作管理。即坚持以镇中心学校为中心,以大坪中学、大坪小学为试点的两条主线,构建我镇中小学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大幅提高全镇教育教学质量。镇中心学校主要工作职责是指导、督促、落实、服务试点学校工作,中学、小学为全镇推进高效课堂的试点学校,管理模式要求以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教育管理模式为主。

二、加强培训,切实转变教师教育理念

要求试点学校坚持每两周一次专题培训制度,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学员有培训笔记。培训方式为镇内自主培训、请专家培训、网络培训等。通过培训,切实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清楚地认识到:知识是学会的,不是讲会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时间加汗水型教师也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应进入做事业状态,而不是做事情状态;教师课上讲得越多,学生学的东西越少;教师选题越精,学生得到的思路方法越多。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学生敢说、敢问、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积极主动,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

三、倡导导学案教学方法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案,是供教师导学所使用的。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我们都知道教案的编写往往只考虑教师怎么讲,很少考虑学生怎么学。导学案则是以学生的自学线按学生的活动全过程来编写,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教师的导,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要求同年级同学科间尽可能做到统一内容、统一导学案、统一进度。

四、营造高效课堂校园文化,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中学、小学要认真挖掘本校资源,利用好校园的每个时空,将学校打造成一部文化大书,切实发挥“教”与“育”的功能。同时加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做到“每日十问”。即:一问与老师、同学打招呼了没有;二问学习用品、作业带齐了没有;三问个人生活用品摆放整齐规范了没有;四问值日工作到位尽职了没有;五问课前做好准备,课上积极踊跃发言了没有;六问遇到异常情况及时与老师沟通报告了没有;七问校园环境自觉维护了没有;八问“三操”按要求做了没有;九问行走和活动中遵守规则,注意安全卫生了没有;十问放学及时回家并独立完成任务了没有。每天坚持“十问”,其实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每天应该做什么,应当做好什么。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每个人都知道怎样做人做事。

五、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和听、评课制度

人人过关活动,不只是人人讲高效课,人人还要参加备课、听课、评课,只有这样,人人才会有提高。要发挥人人智慧,一个集体才会有活力,也才会有更大进步。要求中学、小学坚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一是规范备课九步骤,即确定内容——确定人员——现场说课——众人相助——设计学案——一式多份——人人修改——形成定案——制作课件;二是规范四个备点,即环节点、切入点、重难点、检测点。坚持听、评课制度,做到:一是实行组内一人一周听、评课,也就是每位教师每周必须听一节课,要求听课教师要有听课笔记。笔记内容有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教学亮点、不足之处及改进办法等并及时点评;二是推行双周一节研讨课,每月一节示范课,要求组内人员人人参与听课、评课、交流。研讨课、示范课由组内自行确定教师上课。

六、加强课堂要求管理

1.课堂时间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要少讲、精讲,教师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2.文本挖掘。要求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表述问题,做到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3.课堂形式。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帮兵,学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声音宏亮,无语病,自信、敢于到板前展示;③点评恰当,突出重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要当即纠正其错误;④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4.课堂流程。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实施互动;⑤穿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5.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活动场面;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七、严格执行周例会制度。中学、小学要严格执行周例会制度,会议形式可为全校大会、年级组会、教研组会。会议内容可为总结上周工作亮点或不足之处并安排布置下周主要工作;组织学习推进高效课堂相关制度,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模式;经验交流学习;网络学习等。

八、重视每周一篇教学反思和每月一篇心得体会的书写 教学反思就是以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与分析,探讨与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产生困惑,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形成对教学问题与现象有独立的创造性的见解,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将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对自身或看到听到过关于别人的教学行为和由此折射或反映出来的教学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一番认真的分析与思考。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二是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三是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四是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五是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等。

九、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和坚持实行月考制度 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量要少,质量要高。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对作业中典型问题进行记载并进行分析,作业评价要及时。要求教师要能科学规范自行命题,实行月考制度,重视考后分析。

十、有效地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1.有活动安排,做到有活动计划、总结、活动记录、兴趣小组成员名单。

2.有活动场地,学生参与面较广,效果明显。

10.化学改进教学措施教学总结 篇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并最终成为一名有科学素养的人。那么实验的改进是值得探索的课题。有些实验的进行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有的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对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是非常必要的。

一、从污染性角度谈实验的改进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造成环境污染的不仅有工业“三废”,还有某些化学实验。据20xx年12月18日《厦门日报》《学校化学实验室也是污染源》一文指出,全国数以万计的高校、中学的化学实验室每天都排放着成分复杂的污染物,所以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进程应进一步加快,把化学实验造成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例如,初三化学中有关燃烧的条件实验中把白磷露置在空气中进行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将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若把实验改成在三支带胶塞的试管里进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现象对比明显,又可防止白烟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还有众所周知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是空气中三大污染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之一,若使用不当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把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改进在一个较大的集气瓶中收集一瓶一氧化碳气体,如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振荡一下,没有现象。用玻璃片盖住,取一带铜片的胶塞先把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变黑色——氧化铜后趁热塞住集气瓶,一会儿看到黑色氧化铜又变成红色铜,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接着取下胶塞,点燃上层的剩余气体一氧化碳,可看到蓝色火焰,至火焰熄灭,至火焰熄灭,体现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这样在同一个集气瓶内即可完成一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性质实验,简单方便又可防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使得化学实验更加绿色化。从实验绿色化的角度改进实验,不仅减少污染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从安全性角度谈实验的改进

安全问题是各行各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实践化学实验的对象是朝气蓬勃的中学生,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课本中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爆炸实验在课堂上进行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恐慌或仪器被炸破的危险,若把“氢气流吹肥皂泡”合并做,即当氢气发生装置中一有气泡,接着不断吹不断地点燃。刚开始几个肥皂泡点燃时有尖锐爆鸣声,因为刚开始逸出的气体混有空气,也就是氢气和空气混合爆炸。把这两个实验改进后既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又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将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加深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从趣味性角度谈实验的改进

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启发指导学生探索总结规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若通过改进把实验变得更有趣,一定会收到更好效果。例如把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改成魔术——“清水变牛奶”,利用人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吹进澄清石灰水并且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当一回“魔术师”,往“清水”里吹几口“仙气”,使“清水变牛奶”,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另外像无色酚酞遇酸碱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改进为:先用毛笔蘸无色酚酞试液在滤纸上画花,晾干,将滤纸挂上墙后,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型喷雾器向纸上喷洒,即有红花显现,再用另一装有稀盐酸的喷雾器向纸上的红花显现,再用另一装有稀盐酸的喷雾器向纸上的红花喷洒,红花随妈消失,通过这种“花现花隐”的趣味性实验,让学生在有趣的实验中掌握知识,知道碱遇酚酞试液显红色,酸碱发生中和反应使“红花”消失。因此有些化学实验通过改进后增加其趣味性,既保证知识的传授,又可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施了实验教学。

四、从显现性角度谈实验的改进

俗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实验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所以实验的显现性是一个化学实验成功的标志。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操作繁琐,氢气还原氧化铜粉末现象不明显,且很容易被重新氧化。可这样改进:把红色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制成黑色氧化铜,立即探入已收集好氢气的烧杯(烧杯口须向下)中,一会儿发现黑色铜丝又恢复原来的学亮红色,且烧杯壁有水雾出现,说明氢气还原了氧化铜,这个实验经改进后不仅现象明显,而且操作非常简单,前后现象对比明显,更适合于做随堂实验。类似的实验改进还有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教材中是通过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往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根据石蕊试液变红色来证明,这时学生还没有具备酸的通性知识,不能很好地领会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是生成了使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根据石蕊试液变红色来证明,这时学生还没有具备酸的通性知识,不能很好地领会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是生成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碳酸,所以学生容易形成这样的结论: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化。这个结论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为此,我们可以这样改进:取两支试管,各取10毫升的蒸馏水,向其中一支试管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分别滴几滴石蕊试液,让学生分别观察颜色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现象对比说明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后与水作用变红色,然后把两支试管同时加热,结果发现红色石蕊又恢复紫色,原来紫色仍为紫色,说明碳酸的不稳定性。改进后的实验有利于学生对二氧化碳这一性质的正确掌握,还能为以后学习酸的性质作一铺垫,这不是一劳永逸吗?

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精神。研究性课题的开设,要求实验室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让学生在实验的开地里自由翱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力求创设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使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11.改进教学具体措施 篇十一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教学质量;具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1-0260-9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87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应突出实践性与直观性,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单一与枯燥。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任课教师应了解和掌握综合实践课的主要特征,并寻找该课程与小学生心理的契合点,将实践课真正融入小学生的生活当中,利用综合实践课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小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真正发挥小学综合实践课的价值与作用。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基本特征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基本特征为:内容整合性、强调学习方式的整合、注重活动过程的开放以及注重结果与过程的相统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在选择实践课题时应突出“整体”。既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以及自然世界等。强调将人与自然相统一,任何实践的选题都突出了人、社会和自然的内在整合。因此,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实践课的“整体性”。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让小学生主动将自己与社会和自然相结合,真正发挥综合实践课的作用与价值。当然,小学综合实践课还要求学生注重整合学习方式,在综合实践课当中,学生会通过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判断现阶段的学习方式是否符合教学的要求,是否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与水平。所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整合学习方式,使小学生适当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综合实践活动还注重活动过程的开放。从综合实践课程目标上看,该课程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需求。从内容上看,教学内容和活动会随着学生的生活变化而变化。从课程教学阵地上看,教师开展实践活动的场所既包括课堂又包括室外,学生可以在课上学习理论知识,再到室外提升具体技能。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为注重过程的开放。除此之外,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不完全倾向于提高学生成绩,而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实践思维。

二、提升综合实践课教学质量的相应措施

(一)选取生活化的综合实践课题

为了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选择生活化的综合实践课题,使选题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培养小学生丰富的情感。小学综合实践课与其他课程不同,多强调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因此,综合实践课的内容应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主,让学生在参加综合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能力。为了实现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要求,教师应适时选择生活化的选题,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其生活相联系,使课程内容不再偏离实际“假、大、空”。

(二)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与社会

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开展综合实践课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培养小学生发现与观察的能力,让小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归回生活与社会。教师与家长不能将学生完全禁锢在学校,而是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交往活动为线索,延伸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时空,将课堂这一主要教学阵地划分为多个组成部分,让室外生活与社会活动、家庭活动等共同组成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课堂”。以此增强综合实践课的生活性与实践性。

教师如果完全将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变为文化的单项传授,或者是灌输式的文化学习过程,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使综合实践活动名存实亡。要想使小学生无时无刻不抱有高度的探究热情,极强的求知欲望,教师就应该掌握综合实践课的主要特征与具体内涵,真正尊重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原则,避免“纸上谈兵”,突出实践课的“动”。让小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体会。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与社会的方式可以真正实现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课的价值与意义。

(三)掌握多种综合实践课教学类型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方式并不是单一的,作为任课教师应主动掌握多种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类型,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适时转换和更新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活动的新鲜感,使小学生时刻保持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主要的实践课教学类型有:活动策略指导课、成果总结整理课、展示分享课这三种。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来适时转换教学类型,多角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开展活动策略指导课是针对学生在开题后的实践过程中遇到困难和策略问题来进行指导。教师开展这种类型的教学就应该主动、及时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策略性的指导。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备的学习工具与设备,为学生解决后顾之忧,并及时疏导学生心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成果总结课主要要求教师应促使学生将自己的实践成果在课上予以展示,并对学生的结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展示分享课主观性较强,开展这种类型的课程主要为了让学生在交流沟通中增进感情,活跃课堂氛围。

12.《大禹治水》教学失误及改进措施 篇十二

一、显示一个“粗”——“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学生“自读自悟”汇报情况时,几个学生把课文复述了一遍,着眼的范围比较大,我缺乏引导和提示。当中心问题“大禹为什么会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被提出后,我直接让学生回答。因缺少感悟和体会,学生的理解支离破碎。这样的教学说明在设计时,我对预设和生成缺少考虑,对新课标、学生、文本三者的关系处理得不到位,只做了粗线条的处理,不够细致。

在教学中,要想“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课前进行学情调研,让课堂预设更切合学生实际,在课堂中提出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把学生的问题分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展开辨析,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较好地解决疑难问题。

二、未落实到“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朱自清先生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朗读教学入手。”可在本堂课中,学生自读一遍课文后,我就再没有引导学生读课文。这样,缺失了书声琅琅的课堂显得沉闷、凌乱。如学生把“叮嘱”读成了“叮属”,把“草丘山冈(gāng)” 读成了 “ 草丘山岗(gǎng)”……在课堂上,学生连基础字词都没过关,何谈感悟?因缺失读,课堂变成了个别学生展示的舞台;因缺失读,文本理解失去了基础和依托,学生的理解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在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将文本理解得更到位,大禹的人文精神才能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印证“熟读深思子自知”的名言,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读。

三、贪求一个“多”——“东风吹着便成春”

在教学中,我贪求多:“交流汇报治理洪水的有效方法”;“了解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故事”;“有关‘奉献’的名言”;“讲故事”等。 问题难、要求多,杂而不精,学生只能泛泛而谈,无法落实到位,是我梳理的缺失。

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重点早一点,给学生呈现的PPT简略一点,学生的回答就会准确一些,理解就会深入一些,课堂就会出现“东风吹着便成春”的生成点。

四、缺乏“巧”引导——“引得黄莺下柳条”

课堂教学重难点没突破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学目标定得太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二是没有随堂应变,缺乏“巧”。

失误一:在引题时,我让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学生的回答说明他们已经对大禹有了深刻的认识。但在突破难点时,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为何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大’的?”

失误二:学生已经汇报过大禹的坚持不懈,而在思考中,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他半途而废,治水能成功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吗?”两次的问题设计重复,造成了时间的浪费。

在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置不能太多太碎,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一步步深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成更多的精彩。

五、舍弃抓住“本”——“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教学的真正使命,是引导学生从文本入手,一步步细细品味,揣摩其中的味道,触摸语言的韵味,获得心灵的滋养和人文的提升。解读文本,是教师应该重点把握的内容。而我在本堂课中却忽视了对文本重点词语、精彩句子的关注,更为失策的是没有抓住文本中体现大禹无私奉献精神的几个数字,导致学生没有能够很好地理解课文的重难点。

13.课堂教学改进措施 篇十三

随着“高效课堂”新型课 的引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明显的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积极踊跃,课堂气氛活跃,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比如说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看起来很热闹,学生也很自主,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究竟如何?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帮助究竟有多大?„„现就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和感受,谈一点自己对当前的课堂教学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1.创建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我们设法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尤其是开放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2.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的讨论式学习。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热闹起来,好像学生都在经历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流。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

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从上述现象中可知,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孩子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孩子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够。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想法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为了课堂的优质高效,针对现在学生的特点,合作过程要有计划地、有序地进行。一次合作过程一般经历以下几个环节:明确交流的主题——制定交流的简单步骤(可以口头确定)——组内成员进行分工——组员的独立思考——组员之间的互相交流——组内形成统一的认识——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全班达成共识。教师在学生合作的整个过程中,要适时地给以帮助。只有合作的过程是踏实的,才能产生喜人的合作效果。

3.多媒体教学手段滥用

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课题的出示、教学板书、问题及结论展示全靠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所有知识呈现都离不开多媒体,各种声音及画面的闪烁有时成了扰乱学生思维的“干扰源”。部分学生被闪动的丰富多彩的电脑画面所吸引,看似聚精会神,实际上可能心思根本不在知识的学习上。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慎用多媒体中的一些特效,减少因多媒体带给学生的一些干扰,给学生创设一个清静的学习环境。

14.初中历史教学改进措施 篇十四

一、老师应该做到的

1、重视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技巧性

确严谨、精练简洁、通俗生动、语言幽默、声情并茂、生动有趣的讲述能拨动人的心弦,陶冶人的情操,使听者乐此不疲。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不断钻研历史专业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著名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授毕生研究历史教学,他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分出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东西能如实表达出来,使学生听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样想得清楚、说得明白,能完整地表达思想。第二境界是声情并茂,使语言、表情、动作配合起来,表达得活灵活现,使之传神而动听。第三境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的讲述,如带领学生到了历史现场,入其境、见其人、闻其声;选词有方,文有限而意无穷;点拨着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尽。”我们教师不妨“对号入座”,按照这“三个境界”的标准进行自我检测,明确自己已达到的“境界”,而后继续努力,向更高“境界”前进。

2、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顶多再有一副历史地图。而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这里只会更加沉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仅限于一张大卷。学生的个性受到了禁锢,他们特有的专长无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历史课堂,因其枯燥无趣而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作业。

而这次的课改,恰恰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于是,在历史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旁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现象。如,有些学生在画房屋,这是学生根据书中文字介绍进行再创造所描绘的半坡聚落的村庄,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课上,学生们发挥想象,设计历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纪年数轴方式的,还有的完全以图画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历史。学生们在用他们擅长的方式叙述着历史口演话剧、讲故事、撰写小论文、绘画,等等,都是他们施展特长的渠道。在历史课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程评价,是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历史虽然讲述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但是我们要看到:历史是有生命的,历史的生命源于生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历史史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1. 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

在历史教材中,不仅包含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还有一些关于社会生活、习俗方面的内容,利用好历史教材本身所蕴涵的“生活”内容,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而且有利于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比如在教学《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我们现在的生活进行联系、对比,找出其中的相同点与区别,寻找沿袭和改革的痕迹,通过对比得出什么结论。通过教师有效、得法的引导,学生将宋代生活与现代习俗做了比较,并且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活跃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学,必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也必然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探索,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 联系时事热点,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中学生年龄小,热情高,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对于时事热点问题具有很高的关注度,他们希望了解这些时事热点,并且希望跟老师和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自古以来就是政史不分家,时事热点问题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时事热点问题与历史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将它们引进课堂,将教材内容与时事热点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不仅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并对一些历史现象、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通过这样的联系教学,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设计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历史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设计特点,利用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每个历史人物身上可以评说的故事及通过活动课的开展,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四、寓教于乐,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会主动学习,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因此,教师必须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充满趣味性。

1. 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

玩是孩子的天性,中学生年纪小,正是爱玩爱闹的时候,而将游戏引进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发挥游戏的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进行自主地探索,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时,关于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让每一位同学都用自己的家乡方言来朗诵同

一段话,结果可想而知,什么样的口音都有,大家的情绪一下被调动起来了,也认识到了统一文字语言的重要性,在欢声笑语中对秦朝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有了深刻的理解。

2. 利用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是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历史教学中最不缺乏的就是历史故事,在日常教学中,如果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插入一些历史故事,将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插入奕山“马桶御洋兵”的故事,让学生在笑的同时感受到清朝将领的愚昧无知,清朝统治阶级的软弱无能,也深刻地认识到战争失败的原因。当然,历史故事只是课堂教学的调剂和使课堂教学趣味化的一种教学手段,要有原则性,不能为了调动学生的兴奋度,而滥用历史故事,导致本末倒置、主次不分,避免出现课堂气氛虽然活跃、但是学生根本没有学到知识的现象。

五、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1. 有效利用教学辅助手段,为历史教学增添“异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走进中学历史课堂,并且发挥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深受师生的欢迎。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声像、图片、文字、视频等手段营造一个动态的历史情境,展示了更加丰富的历史信息,在大量的声电光影信息中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增大了课堂知识的容量,有利于重难点问题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学习八年级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时,教师可以将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内容制成精美的课件,通过原声再现、场景再现等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情绪,就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教学相长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地收集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中,学生的表情、学生的回答、学生的练习、学生的疑惑等都是反馈学习信息的途径,教师要注意观察,将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地分析。这样做不仅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改变教学计划,还能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查漏补缺、巩固知识,也会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上一篇:学院人才培养经验总结下一篇:【精华】小学生滑雪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