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杜甫草堂阅读答案(共10篇)
1.游杜甫草堂阅读答案 篇一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去了成都杜甫草堂。
从西门进,就来到一片大草坪。草坪上种着许多的花,五彩缤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的美丽。旁边有几棵高大的松树,不时有几只小鸟飞到树上,欢迎游览的客人。在阳光的照耀下,游客们显得格外有精神。
往前走,就到了湖边。湖水又清又静,水深四米多,过河可以坐船,小船刚好可以坐四个人,大船可以坐六个人。湖边有几棵柳树,那千百根绿色的枝条,就像小姑娘的长头发。湖中还有很多小鱼游戏水中,看,他们在说着悄悄呢。
从湖边往东北方向走,来到一片树林。周围全是树,树叶把天空挡住,几乎看不见一丝阳光。树旁边还有一些奇形怪状,大小不一样的石头。
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杜甫寺。一进寺庙,就看到了杜甫和李白的雕像。旁边还有一排字,大概意思是:杜甫以前是李白的粉丝,杜甫认识李白后他们便成为了朋友,杜甫47岁来到成都并定居在这里。走进寺庙里面,会看到很多首杜甫写的诗挂在墙上,还给每首诗配上了一副画。那首首诗多么有情感,那幅幅画多么的美丽。这些画和诗挂在单调的灰墙上真是锦上添花。
再往深处走,你会看见桌子上有一本书和一支笔,看起来很古老。书很厚,笔很粗,这就是用来签名的,写上自己的名字,就代表你来过或者非常喜欢杜甫这位诗人。上到二楼,你会看到更多的雕像,做的可真好。走到一半,一丝丝阳光就会暖暖地照在脸上,原来到了观景区。若站在二楼眺望整个杜甫草堂,感觉真不一样。我的心里激动起来,满怀期待向里走。“啊”我大叫起来,多么细致的一副画啊,把杜甫草堂全景都画出来了,真让我佩服不已。最后我们下了楼,离开了杜甫寺。
杜甫草堂景色迷人,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哦!
2.游杜甫草堂作文400字 篇二
草堂,顾名思义,是指用茅草作屋顶修建的简陋房屋。杜甫一生因战乱颠沛流离,多在茅草屋栖息度日,其所寓居之所,后人建“杜甫草堂”以为纪念。
如今的草堂全然不是“床床屋漏无干处,两脚如麻未断绝”,“鸟枪换炮”的圣堂,不但楠木参天,竹溪相映,而且亭台楼阁一应俱全。从正门开始,以此建了大庙、诗史堂、柴门和工部祠,原先的草堂反被“喧宾夺主”,成为了陪衬的茅屋,看起来怎样也经得起八级大风的折腾。杜甫他老人家也不要担心“卷起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罩长林梢,下者漂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扔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蓊蓊郁郁,古树参天,流水蜿蜒,小桥横卧,好一派田园风光,和比战乱蹂躏的长安。洛阳相比,这儿简直是个世外桃园。
伫立堂前的一段碑文前,杜甫的生平一目了然:
杜甫,安史之乱后于公元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就是在这里写的。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北宋以来,就有人在诗人故居处建园立祠,拱人瞻仰。当年杜甫居住的草堂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草堂,实际上是后人为纪念杜甫而建的一所优美园林……
3.《草堂诗魂》阅读答案 篇三
7. B D (5分)
8.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⑵杜甫的苦寒人生 ⑶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一个要点1分,共3分)
9.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 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 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2)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对比4分,效果2分)
4.游杜甫草堂阅读答案 篇四
草堂
作者:杜甫朝代:唐体裁:五古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今我归草堂,成都适无虞。
请陈初乱时,反复乃须臾。大将赴朝廷,群小起异图。
中宵斩白马,盟歃气已粗。西取邛南兵,北断剑阁隅。
布衣数十人,亦拥专城居。其势不两大,始闻蕃汉殊。
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
义士皆痛愤,纪纲乱相逾。一国实三公,万人欲为鱼。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无辜。眼前列械,背后吹笙竽。
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
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国家法令在,此又足惊吁。
贱子且奔走,三年望东吴。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复来S榛芜。入门四松在,步淹蛑袷琛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酤酒携胡芦。
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飘摇风尘际,何地置老夫。
5.杜甫草堂:一个中国人的杜甫情结 篇五
和千千万万中国人一样,我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里与杜甫相遇: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稚气的童声在老师的引领下朗朗而读,韵律和节奏、工整的对仗、美好的意象、明快的情绪……从这首《绝句》中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阅读的快感和文字的美感,那是最早的文学启蒙。
后来,我读到了更多的杜甫诗作:《春夜喜雨》、《望岳》、《春望》、《石壕吏》、《江畔独步寻花》、《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没有统计过,但杜甫很可能是入选语文教材诗歌最多的诗人,伴随了我的整个校园生活。巧合的是,我最喜欢的杜诗都是他在成都草堂中留下的作品,比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今年初,西南遭遇百年不遇大旱,我便在心里默默念诵这首诗,而每次去草堂我也喜欢选择下雨或雨后时分,好雨滋润下的草堂最美。同样被这首诗感染的还有老外,,韩国导演许秦豪来到草堂拍摄电影,片名就叫《好雨时节》。
毛泽东将杜甫的诗歌称为“政治诗”,《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的“政治诗”出现在稍高年级的课本中,那个清新明快的杜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苦难忧伤的愤怒老头儿,太沉重,离一个学生的生活太远,我很快淡忘了这些诗。
后来就工作了,和杜甫一般流浪南北,居无定所,在6年的租房生活中我搬了10多次家,买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无奈囊中羞涩、捉襟见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千万间广厦中哪里是我的一间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脑海浮现,我感同身受,与杜甫心有戚戚焉!相信这也是广大中国房奴的心声。感动于他为了让千万广厦大庇天下寒士,自己受冻死亦足的博大情怀,如果活在当代,他一定是最受房奴拥戴的城建部部长。
后来我终于买了房,而且被“草堂”了——我住的小区名叫“盛世草堂”。今天的草堂是成都二环路内环境最美的地方,周边的房地产纷纷沾光,取名必带“草堂”二字,尽管其环境、建筑风格和草堂没有任何关系。比如我的小区,和草堂的唯一联系大概就是入口处墙壁上的杜甫浮雕像,与一旁的门卫一起每日迎来送往业主。这小区临二环路,车声嘈杂,好在距离草堂只有步行20分钟的路程,拜访草堂、融入杜甫气场就成为我逃避喧嚣、平静内心的最好方式。
这么看来,杜甫将要伴随我一生了。这也是众多中国人的情结,何以见得?两个数字足以说明:1000多年来,杜甫粉丝收集、刊印的杜诗版本多达700多种;而中国各地修建的杜甫草堂则多达37处,在中国文人中,只有杜甫享有如此殊荣。究其因,杜甫以饥寒之身怀济世之志,由自身的苦难推及人民疾苦、国家安危,悲天悯人的情怀感动了中国人;而他在成都隐逸生活时描写的田园和自然之美,不仅与成都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方向一脉相承,更是当下中国人的向往,正如那句话所说: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隐居梦,或隐于野、或隐于市。
成都的杜甫草堂是全国草堂中最有名的一处,以至于一提到草堂,毫无疑问,那是指成都的草堂。所以曾5次游览草堂的邓小平说:到成都不游草堂,等于没来成都。
在成都的草堂中,一些细节让我感受到中国人对杜甫的深厚情谊和良苦用心。
大廨是草堂的第二重建筑,廨,指官员办公的厅堂,杜甫一生颇不得志,心向仕途却大官当不上、小官当不长,当然没有什么像样的官署,后人修建大廨,寄托了让他永生为官的愿望。
大廨中立着一尊杜甫塑像,瘦骨嶙峋、满面愁容,苦难生活将他的腰压成弯月,这是他的晚年形象;在他后面,诗史堂中的另一尊杜甫像则英气勃发,是壮年形象,这两尊像都非常写实,是当代作品,敞放着任人抚摸拍照。而最后一重建筑工部祠中的杜甫像塑造于清朝,因为是文物,置于龛内高高供奉,这是杜甫的中年形象,面容饱满、细皮嫩肉、白白净净、神色轻松,标准的官员和成功人士模样,与杜甫的境遇完全不符,他是人们愿景中的杜甫形象,同时也寄托了大众的祝愿:他这一生够苦了,让我们为他实现抱负,过上想要的生活吧!
杜甫生平*颠沛流离的一生
杜甫于公元7出生于河南省巩县(现巩义市),适逢唐朝盛世,杜甫的十三世祖上杜预是晋代有名大将军,父亲、祖父都是唐朝县级官员,母亲也出身望族,家境不错。
杜甫从小就表现出文学天赋,中国文人素有游学传统,以开阔眼界、结交名流。杜甫从19岁开始云游晋豫(山西、河南一带)、吴越(江苏、浙江一带)、齐赵(山东、河北一带)各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公元744年,他与李白、高适相会,三大诗人把酒论诗、携手同游,成为文坛千古佳话。
35岁那年,杜甫前往京师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因昏官污吏玩弄权术而落第,自此旅居长安十年,此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他靠卖药和朋友接济勉强度日。39岁那年,杜甫作三大礼赋直接投给朝廷展示才华,虽得到唐玄宗赏识,但唐玄宗沉湎于杨贵妃温柔乡,疏于政事,朝廷腐坏,杜甫并未获得机会。直到公元755年,44岁的杜甫才谋得一小小官位。此时安史之乱(叛军攻打长安,从公元755持续到763年,是导致唐朝由盛而衰转折的战争)临近,民不聊生,年底,杜甫的孩子被饿死,安史之乱暴发,唐玄宗逃到成都避难,杜甫则在举家逃难途中被叛军抓回长安,后逃出拜见流亡途中的唐肃宗,先被封为左拾遗高官,后因仗义执言触怒肃宗而被贬,杜甫深受打击,拖着病身弃官举家辗转甘肃入蜀。
从公元759年底开始,杜甫在四川生活了近五年半,其间除因蜀中官员叛乱而流亡川北一年多外,其余三年零九个月均居住在成都西郊草堂,因朋友严武提携,杜甫曾在蜀中做了半年官,其余时间均归隐草堂,过着朴素安宁的生活。
公元765年4月,朋友去世,杜甫再度漂泊,下重庆,出三峡,入潇湘,晚年的他半瞎半聋,于公元770年59岁时病死在湘江的破船上,一生漂泊流浪,但遗作中依然渗透出浓烈的忧国忧民情怀。
杜甫草堂的前世今生
杜甫到达成都后,先客居浣花溪畔的寺院,后在朋友接济下,在万里桥西、百花潭北、“浣花溪水水西头”建成草堂,占地一亩,“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杜甫离开成都后,邻居任氏住进草堂,她是四川官员崔宁的小妾,也就是传说中的浣花夫人,因曾带兵保卫成都而受到尊敬,今天草堂花径旁的浣花祠就是纪念她的祠堂。草堂经任氏修缮扩建后面貌一新,后任氏将房舍施与寺院,即草堂寺。
公元9五代时,前蜀宰相、诗人韦庄寻得破败的草堂旧址,重建茅屋,并居住于此。后来的宋、元、明、清各代,草堂屡建屡败、屡败屡建达13次,从最初的一间茅屋发展到后来的4进院落。宋代时在墙壁上绘杜甫像,立26块石碑,遍刻1400多首杜诗,草堂成为正式祠宇;明代建工部祠及配殿,建立书院,凿池引水,修整园林;明末,张献忠剿四川毁了草堂;清嘉庆(18)草堂重建,确立了中轴线对称的多重院落布局,并在工部祠立陆游、黄庭坚像陪伴杜甫,扩为四进院落,形成今日格局。
民国时期,战乱频仍、军阀割据,草堂一度成为军队驻地,门窗被拆、楹联被毁,凋零颓败。新中国成立后,草堂获得新生,1955年杜甫草堂纪念馆开馆,1984年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
6.杜甫草堂游记作文 篇六
杜甫草堂的美景真是名不虚传。一进们,几棵高大的柳树像士兵似的站在门口,守卫着杜甫草堂。那翠绿翠绿的柳条,像是一道道绿色的飞流直下的瀑布,向下流去。微风一吹,柳条就会摇摆几下,我知道这是它在和我们打招呼呢。那小巧玲珑的柳叶,像是一只只明亮的眼睛,正好奇地看着我们呢!柳树下有两只黄鹂鸟,黄色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其中一只身上有着许多黑色的小斑点,像穿了一件花衣裳,变得更神气了。你看!它扬起那高傲的头,不时的往草地远处眺望,好像和我一样也在欣赏风景。另一只黄鹂鸟则悄无声息地飞上树梢,用那优美的歌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黄鹂鸟,唱吧!小河为你伴奏;黄鹂鸟,唱吧!柳树为你指挥;黄鹂鸟,唱吧!全世界为你欢呼!美妙的旋律里只有一个个优美的音符,一曲《杜甫草堂之歌》荡气回肠。
黄鹂鸟的歌唱完了,我也从歌的世界中惊醒过来,更吸引眼球的景物又出现了:白鹭身体洁白如玉,嘴巴又尖又长,整整齐齐地排着队,好像在给我们做列队表演。有人认为美中不足的是它们不会唱歌,可是他们自己本身不就是一首动听的歌吗?天空蔚蓝蔚蓝的,蓝得发亮,就像一个大舞台。白鹭展翅飞上蓝天,在天空中形成了一道新的风景线:黄鹂在空中歌唱,白鹭在给他们伴舞……多么美好的一幅景象啊!
“深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当我进入杜甫草堂,站在窗前往西岭山望去,哇!西岭山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山上的雪为西岭山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近看,那雪十分的洁白,像奶油一样,让人不由得想咬口。远看,它就像一位穿着婚纱的美人,在云端若隐若现。
门前那一叶叶小舟,是不是从东吴漂过来的呢?如果是的话,那东吴的人又去哪里了呢?为什么只留下这一叶叶孤单的小舟?
7.杜甫草堂作文 篇七
就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来到了杜甫草堂。
穿过浣花溪公园,来到一个大门前,一股“诗”的味道飘到了我的鼻子里,透过全身。那是种什么感觉。
走进杜甫草堂只觉得里面空气清新,甜润,看到旁边古树参天,树枝纵横交错。淡淡的芳香扑鼻而来。嗯,还有股诗的味道。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
我漫步在通幽小径,听见河水潺潺声,左边的樱花红中带粉,垂柳细细的枝条,绿得醉人。真是世外桃源啊!杜甫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居住,难怪写下如此绝佳的诗词。
我来到“茅屋”,房间的中央摆着一张木榻。我在想,杜甫与朋友在榻上吟诗作对,饮酒欢歌。该是多么潇洒啊!我也能那样该多好呀,我不就有自己的草堂 了吗? 再来到了“诗史堂”,沿着走廊,我欣赏到了从古今中外,众多书法家,军事家,大文豪书写杜甫诗句的作品,有草书,隶书,行书。真是让人赞不绝口,佩服之 至!再看看 “唐风遗韵馆”,那里面介绍了杜甫的生平事迹。他幼时丧母,靠自己努力奋斗,才取得巨大成就。他一直忧国忧民,为民着想,山水诗中也表现出自己对百姓的同 情和关爱之情。除了“华清池出浴图”杨贵妃,唐太宗,唐玄宗等人的画像,这里还介绍了唐代的许多人物和大事件。我觉得唐朝真是一个繁花似锦的盛世。后来, 我还去了“万佛楼”,“工部祠”等地游览。
8.杜甫草堂对联精选 篇八
现悬挂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正门”门额上,为爱新觉罗允礼(果亲王)所书。允礼爱诗文,好书画,他于雍正十二年(734)赴泰宁,送 喇嘛回西藏,途径成都,拜谒草堂,题就“少陵草堂”四字,后镌刻成碑,此碑现立于工部祠东侧。正门旧匾上之“草堂”二字截取允礼所题“少陵草堂”而镌刻。
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此联出自杜甫《怀锦水居止二首》一诗,楹联曾经被毁,1964年由著名书法家马公愚先生补书。诗句中“万里桥”就是今天成都的老南门大桥。三国时,蜀国大臣费祎出使东吴,此行联吴抗魏,任重道远,诸葛亮在此桥头送别费祎。费祎感慨万千,对诸葛亮说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这座桥由此得名为“万里桥”。
2/ 诗史堂
此匾由邵章先生补书,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草堂竣工,将工部祠前大堂命名为“诗史堂”,诗史堂是杜甫草堂主要的纪念性建筑之一。
诗有千秋 南来寻丞相祠堂 一样大名垂宇宙
桥通万里 东去问襄阳耆旧 几人相忆在江楼
这副对联是草堂的名联,也是馆内唯一一副没有作者署名的对联。原联镌刻于清光绪年间,现今是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叶恭绰先生所补书。
上联“诗有千秋”指杜甫的诗歌流芳千古,“南来寻丞相祠堂”是说杜甫从甘肃来到成都,在草堂稍作安定就去凭吊纪念诸葛亮的祠堂——武侯祠。杜甫在《蜀相》这首诗篇中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充满了对诸葛亮的尊敬之情。“一样大名垂宇宙”同样引用杜甫诗句“诸葛大名垂宇宙”。
3/ 柴门
此匾悬挂于草堂中轴主体建筑的第四重。此过厅式建筑明弘治十三年(1500)题榜为“浣花深处”,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建时题为“药栏花径”,建国后于六十年代重建,取杜诗原句称作“柴门”。此匾由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书。
万丈光芒 信有文章惊海内
千年艳慕 犹劳车马驻江干
此联由明人何宇度所撰书,后原联被毁,现联由晚清翰林院学士陈云诰补书。杜甫曾经在《宾至》里云“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何宇度将上下句各改一字,巧妙地反用杜甫自己的诗称赞杜甫:先生您的大作确实光芒万丈,很多年以后,人们仍愿意将车马停靠在江边,拜谒草堂,凭吊缅怀您。
4/ 工部祠
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草堂,形成了有五重主要建筑的格局,此匾由叶圣陶先生于1963年书。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
这副出自清代四川学政何绍基的对联是我馆保存的四副原联之一。作品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延续至今,联中有关于“人日”、杜甫与“人日”、何绍基与“人日”的许多萦绕在心中的疑问,现在就让我们拨开重重云雾追寻历史的踪迹。
荒江结屋公千古
异代升堂宋两贤
上联意思是说,在成都荒郊茅屋居住的杜甫是千古不朽的,将宋代陆游和黄庭坚配祀在祠堂内,是因陆游和黄庭坚的诗歌创作风格和精神都深受杜甫影响,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若是祠堂里只有杜甫,不免有些孤独,有志同道合的人陪伴,诗人便有了心灵的慰藉。
5/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上联说成都草堂永远留存后世,受人瞻仰。下联指杜甫的诗歌昭著千秋,流芳百世。1957年,朱德元帅来到我馆参观时有感而发,撰写出此联。对联言简意赅,高度颂扬了草堂这块文学圣地和杜甫彪炳天地的诗歌成就。
6 /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陈毅集杜句联,这本来是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正公五首》中的句子。
联中以新松代表美好的新生事物,以恶竹代表邪恶腐朽的势力。在下联的一侧,有当年陈毅元帅所题写的跋语:“此杜诗佳句最富现实意义 予以千古诗人 诗人千古赞之 仲弘又记。”陈毅元帅在 时期再次书写此联并赠与草堂,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他惩恶扬善,嫉恶如仇的高尚情操。
7/
异代不同时 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 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这副对联是由清代大学者顾复初所撰写。这是一副既委婉含蓄又耐人寻味的对联。上联“异代不同时”,意思是顾复初说自己与杜甫虽然生于不同的时代,但没有遇到明君,落魄失意的遭遇完全一样。而“龙蜷虎卧”是说杜甫虽为诗人,却是怀有治国安邦远大抱负的诗人,匡国救世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但是这样的龙虎,却是不得志的龙虎。
下联“先生亦流寓”是说杜甫漂流到四川,作为幕僚,空有一腔的抱负。而“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赞美杜甫虽然没有遇到明君,壮志未酬,但总算留下了一处长存天地之间的美好草堂,受到后人的凭吊瞻仰。
8/
杜陵落笔伤豺虎
爱国孤悰薄斗牛
这副对联是出自于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之手,叶剑英同志在1960年三月来参观草堂以后曾经写了一首绝句赞美杜甫和草堂,为杜甫那独有的爱国主义热情直冲云霄,迫近斗牛,昭示于天地之间。整幅对联诠释的非常有气势。
9/
歌吟成史乘,忠君爱国每饭不忘,诗卷遂为唐变雅。
仕隐好溪山,迁客骚人多聚于此,草堂应作鲁灵光。
9.杜甫草堂作文 篇九
杜甫草堂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浣花溪畔。这里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园林清幽秀丽,建筑古朴典雅,仿佛置身在仙境一般。
踏入大门,一座高大雄伟的石拱桥便呈现在眼前,桥中央有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淌着,溪底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缓步走过桥,便来到了一处高朗明亮、气势不凡的大厅,四周的墙壁为绿宝石色,左侧是杜甫草堂的简介右侧是草堂地形图,我从这里开始传奇般的“草堂解说”。
快看那是史诗堂,那里是充满诗意且肃穆的地方,在它的中心是杜甫的雕像,严肃而端庄,他的眼神充满了时代的沧桑感,他坚定而挺拔的站立着。
回廊的墙壁上用楷书、篆书、狂草等多种字体雕刻着数不胜数的名人诗词,并且新增了许多现代诗词,让人从千年前一路畅游至今,久久无法回神。
再往深处走,是杜工部这座如同山峰般的房子,祠堂为一屋三楹,高台石阶,高窗阁门。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杜甫的石刻像,据说宋代诗人以杜甫为宗,所以清代黄庭坚,宋代陆游配祀于杜甫两侧,又称三贤堂,当你走进那里,一股书香在你的鼻翼缭绕。
10.游杜甫草堂阅读答案 篇十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晚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两首诗中描绘的景物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4分)
答案:
(1)同:都是描绘晚春景物。(2分)
异:钱诗描写的是是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一派空寂、凋零的景象。(1分)韩诗描绘的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杨花榆荚,如雪花漫天飞舞的晚春繁丽景象。(1分)
(2)钱诗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感,“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始终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性。“待我归”是说幽竹保持着一竿绿阴等待我归来的亲情,“不改”与“待我”四字让人顿感一股真气扑面而来。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2分)
【游杜甫草堂阅读答案】推荐阅读:
成都杜甫草堂讲解词06-16
杜甫草堂游记叙事作文600字07-07
杜甫《漫成》阅读答案06-15
杜甫《旅夜书怀》阅读答案12-02
杜甫故里日游攻略10-05
草堂依法执业自查报告08-22
创业公司的财务预测 [创业草堂之21]08-19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阅读练习01-04
《杜甫诗》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08-01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及答案教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