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立意

2024-10-08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立意(共11篇)

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立意 篇一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好文章要有好立意

北京人事考试网:

在申论文章写作中,立意是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怎么确定文章的立意,关键在于找到给定资料的主题。历年的申论考试文章都是要求“根据给定资料写文章”,所以要想文章不跑题,能让考官看出文章来源于给定资料,找资料的主题并在标题中体现出来是很重要的。

究竟如何找准资料的主题?纵观历年考试真题,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为,主题就是资料的主要问题。这个主要问题在材料中出现的位置大体上常见有四个:

一、出现在段首。一篇八千字左右的材料,段首往往会有开启下文的中心句。考生要仔细研读第一段,重点观察是否有承上启下的语句。

二、着重看段尾。在段尾处,观察有没有总结全文的话。如“综上所述”“总之”“总而言之”这些标志性词语后面的往往是文章的主题。

三、当段首和段尾都没有出现主题时,那就要仔细观察文章中有无理论政策或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比如是否有十八大报告或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理论政策。这些理论及领导人讲话不是随便引用的,往往都和材料的主题有直接关系offcn版权。

四、看小题目的题干中有无高频词汇。因为小题目的题干往往是对前文的高度概括,所以只要看小题目的题干基本就能了解整篇材料所讲述的大体内容。因此,看小题目题干的高频词汇,考生就可以判断这个高频词语有可能就是资料的主题。除此之外,还可以看作文题目的题干部分,如果是半命题作文,如“围绕XX”或“以XX为主题”,这时主题就已经有了。如是命题作文,那么考生直接就可以从题干中判断出主题。

一篇文章,立意最为重要。中公教育建议考生要重视寻找文章主题的方法,结合模拟题进行训练,提高给文章立意的能力!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原文地址。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醒您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阅读资料: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人事考试网

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立意 篇二

●试卷变化特点

考试时间增加, 申论成熟使然。国家公务员招录, 自考申论以来, 连续14年未变的考试时间今年增加了30分钟, 由原来的150分钟变为180分钟。这一变化引发舆论和考生热议。其实, 这种调整是多年来考试实践经验的总结, 是申论科目考试更加科学和成熟的标志。打开试卷我们就会看到, 阅读“给定资料”的参考时限由原来的40分钟变为50分钟, 作答参考时限由原来的110分钟变为130分钟。在“给定资料”的字数总量和试题数量未变的情况下, 就答卷来说, 我们自然会看到阅读和理解“给定资料”的重要性。当然, 由于时间延长, 考生答题的字数要求也有一定增加, 这是合乎情理的。无疑, 申论测试的时间调整, 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人文关怀, 更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心态问题入卷, 关乎发展热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 矛盾问题多发、竞争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快, 随之必然产生社会浮躁与焦虑心态, 这种心态的有害聚合, 不仅影响经济发展, 而且会导致社会的某种断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将社会心态这个热点问题引入试卷, 意义非常重大。这不仅是让考生思考的问题, 而且是全社会每个成员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经济社会要健康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必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这就涉及到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 即要“慢下来”, “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只有妥善解决心态平衡等社会问题, 让公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 社会才能科学、和谐、健康发展。

资料则数减少, 内容更趋清晰。试卷中的“给定资料”, 一改以往十几则的惯例, 只选六则, 显得十分精辟、醒目。另外, 阅读每则给定资料, 我们都会感到有别于以往资料阅读的“轻松感”, 因为每则资料的内容都相对比较清晰, 基本围绕一个中心展开, 尽管表现的形式不同, 也不会使考生“堕入云雾中”, 毫无疑问, 这样的“给定资料”自然让考生拍手叫好。要看到, 这样设计组织“给定资料”, 是一种明显的改革和进步, 无不体现出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其实, 这种清晰的“给定资料”, 更能测试出考生的真才实学和能力素质。

作文重在辨思, 跳出定式范围。A卷中作文题的设计, 给人一种“再上一层楼”的感觉。虽然2013年A卷也考过以往笔者多次提到过的“画线资料作文”, 但是, 那只是“试水”的尝试而已, 况且, 其是命题作文。随着考试时间的变化, 作文题的设计已经跳出了定式的范围。从文题中我们不难看到, 就“给定资料”中画线富有哲理的一句话进行思考后, 自拟题目作文, 这里无疑大大增加了考生“思辨”的成分, 以及缜密思考后进行选择和论述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另外, 题中“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参考‘给定资料’, 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已经成为申论作文走向开放创新的例行条款。为考生写作拓展了更大的空间。总之, 在这样的文题下, 能写出高水平的申论作文, 是优秀公务员脱颖而出的哲理思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

测点直接地气, 强调社会实践。本卷试题设计科学、合理, 测点直接地气。卷中五道大题, 既有通常的概括题和概念解释题, 也有延续去年的应用文写作题, 还有思辨类作文题。从题中我们看到, 每道题的测点都强调社会实践。试题设计中, 试题与资料紧紧结合, 每题的资料指向都非常明确, 这为考生答题提供了便捷的“绿色通道”。第四题写短评首次出现, 扩大了申论题型的含量, 有些让考生始料不及, 有一定难度、也较难把握。笔者认为, 此题实践意义最强, 不亚于申论作文, 其篇幅虽短, 但最能测试出考生的文字素养和论证能力。

●试题简要析解

一、“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 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 (10分) 要求:全面准确, 分条归纳, 不超过150字。

这是一道概括题, 内容限定“给定资料2”, 只要认真把握资料, 回答并不难, 只是需要简明扼要, 因不能超过150字。具体作答:一是轻松感缺失。职业群体压力大, 易紧张、焦虑, 宣泄渠道少。二是公平感缺失。资源、机会、成果事实上不公平, 加之信息快速传递, 产生心理失衡。三是安全感缺失。传统观念生活方式变化, 对未来缺乏安全预期, 造成信任危机。四是幸福感缺失。生活环境变化, 心理“无根”, 陌生迷茫恐惧, 归属感降低。五是同情感缺失。社会对心理疾病存在偏见和歧视, 缺少同情。

二、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 (10分) 要求:全面、准确, 不超过200字。

这是一道概念解释题, 要认真分析“给定资料4”中的相关阐述, 紧紧围绕“依赖”与“跟风”来组织答案。具体作答:所谓“预先失败”是一种心理状况, 是指人们过度依赖媒介导向, 比如“权威讲座”、“专家指导”等, 从而弱化甚至丧失了自主选择能力的现象。在现代社会中, 跟风现象愈演愈烈便是这种心理状况造成的后果。正是由于人们一味地期待和依赖权威系统, 在任何活动之前习惯假定自己是失败者, 总是在参考外界意见之后, 来决定自己的选择行为。“预先失败”现象, 鲜明地折射出,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浮躁的“亚健康”问题, 无疑, 这种盲目地相信“权威”, 必然导致个人的迷失、焦虑, 甚至影响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三、“给定资料3”介绍了S大学举办心理健康节活动的情况。假如你是该省教育厅的一名工作人员, 全程观摩了这次活动, 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总结会上发言, 请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 (20分) 要求: (1) 内容具体, 符合实际; (2) 目的明确, 切合主题; (3) 语言生动, 有感染力; (4) 不超过500字。

这是一道应用文写作题, 要求写一篇简短的发言稿, 即讲话稿。在国考申论试卷中, 写讲话稿早有先例。诚然, 讲话的要求不尽相同, 但考生必须把握讲话稿的行文格式, 这是答好应用文写作题的重要前提, 考生决不可掉以轻心。今年的试题限定条件非常清晰:讲话人的身份是该省教育厅的一名工作人员, 场合是在全程观摩“活动”后的总结会上发言, 讲话内容是S大学举办的心理健康节活动 (资料范围是“给定资料3”) , 行文要求也非常清楚。具体作答:第一, 写出标题, 即:在S大学心理健康节活动总结会上的讲话。第二, 写出称谓, 即“尊敬的各位老师、全体同学们”, 要顶格写, 表示尊重, 句尾用冒号。第三, 写出正文:首先写开头, 开头可直奔主题, 简要对“活动”表示赞赏, 并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其次写主体, 主体是讲话的中心, 可从本次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一一展开:相声艺术的笑声连接大家的心声;心理运动会精彩纷呈、创意无限, 既体现个人智慧, 又展示团队精神;不同类型的讲座, 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方式, 服务师生, 深受欢迎;给灾区募捐, 奉献爱心, 是体现师生心理健康的真正底蕴。再次写结尾, 结尾要对“迎校庆、健心灵、献爱心、促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节活动进行升华、提出希望、结束全文, 即让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促进大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四、某地方报纸根据“给定资料4”和“给定资料5”的内容做了一版关于“跟风”的专栏, 请你以“告别跟风, 走向成熟”为题, 为这个专栏写一篇短评。 (20分) 要求: (l) 观点明确, 简明深刻; (2) 紧扣材料, 重点突出; (3) 语言流畅, 有逻辑性; (4) 不超过500字。

这是一道短评写作题, 它的出现, 在国考申论中首开先河, 在一定程度上导引着申论的发展趋向, 增加了写作能力的测试。短评, 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单一、分析扼要、使用灵活的评论。它介于评论员文章和编者按语之间。而专栏短评是特指在报纸等固定版面所设的专栏中发表的短评。从题中可以看出, 要求考生写的可属时评。正因其短小, 较难把握, 会使一些考生手足无措。其实, 文章写作没有定体, 尤其是短评的写作, 不拘一格。结构上可采用“总—分”、“总—分—总”、“分—总”等。行文也可用“起、承、转、合”的表现手法。具体作答可参照以下层次进行:第一步, 归纳资料, 引出问题。简要概括资料中的“跟风”热现象愈演愈烈, 引出要评述的问题;第二步, 进行评论, 分析原因。社会上形成这种“跟风”热的根源在于人们过度依赖“专家指导”的“预先失败”心理状况;第三步, 深刻析理, 揭示危害。紧承上文, 在分析原因之后, 一针见血地揭示出“跟风”热的严重危害, 即人们缺乏独立思考, 丧失文化个性, 降低创造力, 造成千人一面的社会环境, 直接影响国家的创新和社会的发展。第四步, 提出对策, 扣题结束。仍承上文, 必须观点鲜明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简要对策后结束全文, 即加强引导, 克服自卑心理,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鼓励个性发展和创新, 告别盲从跟风, 走向成熟振兴。

五、“给定资料”结尾写道:“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 要‘慢下来’, 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 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 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 (40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 见解深刻; (2) 参照“给定资料”, 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 思路清晰, 语言流畅; (4) 总字数1000~1200字。

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立意 篇三

暑期临近,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备考序幕正徐徐拉开。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申论考试的本质是以文字为载体对机关工作进行的“模仿show”,要想秀出特色,秀出高分,就必须树立打持久战的信念,仅靠临考抱佛脚,投机取巧难以成“公”。那么,在备考中如何才能攻克文章写作这一壁垒,从而让公职梦想扬帆启航?归结起来就三个“多”字--多读、多写、多改。

一、多读

若想下笔如有神,必须读书破万卷。很多考生都有这样的感受,看申论材料感觉枯燥无味,写申论文章半天憋不出几句话。这导致了近80%的考生在备考中错失申论练习的良机,最终草草上场而无缘面试。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平时对申论材料积累不够,没有与材料擦出感情的火花,相见时都感觉对方面目可憎,写作时缺乏驾驭材料的能力。

事实上,申论材料大都来源于媒体报道、评论文章、理论著作、政策法规等,只要事先多看资料,多积累,就能达到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从而提高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在哪里看理论热点,积累申论素材呢?除了依靠新闻网站外,还有一个不错的选择,即中公教育申论热点频道和时事政治频道,这里不仅有最新的热点标准表述,还有规范的范文可供参考。最关键的是,这里的资料经过了中公教育专家的精心筛选、整理和加工,可有效避免考生们学习时的盲目性。另外,平时要多关注人民日报等媒体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模仿文中气势磅礴的排比句写法,看到好句子可以找个小本抄下来,平时多看多背。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发现自己平日也能出口成章了,这说明你已经在逐渐消化和吸收申论材料了。

二、多写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申论作文是写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只有多写多练,才能把自己积累的东西灵活调用起来。至于写什么?怎么写?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各位考生最好循序渐进,先从新闻短评开始练起,可找出最新舆论热点和政府工作重点,结合自己的储备和积累,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写出一篇200-500字的短评。等练了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直接做申论真题了,最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完后去看看关于此话题的相关文章,积累相关素材,有灵感后(包括对观点、句子、段落、框架、逻辑之类的感悟),再回过头来对文章进行修改,使之完善中公.教育版权。

除内容外,形式也至关重要。根据公务员考试阅卷标准和中公教育收到的无数考生的反馈发现--“卷面就是生产力”。毫不夸张地说,赏心悦目的卷面可以帮助考生提高5到 10分。而好的卷面靠什么?一靠字体,二靠认真。建议各位考生备考时练练字,即使字体不漂亮,也绝不能满纸涂鸦,胡改乱画。

三、多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憋出来的。申论中的其他题目很重要,但文章比重几乎占到分值的半壁江山,各位考生必须予以重视。而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与其低水平重复写作,不如静下心来改成精品。相信大部分考生对于自己刚写出来的文章都拿不出修改方案,要么觉得文章完美无缺,无从改起,要么认为自己写的东西惨不忍睹,一无是处,恨不得当即撕毁。对此,中公教育建议考生,可以把写好的文章暂时搁置,等自己对该文没有特别的印象也没有新鲜感时再来看,这时通常就会发现文章漏洞百出,从而有了修改方法。如果考生觉得自己对文章修改无能为力,可以找朋友或其他人帮忙,或来中公教育批改,通过不同视角观察分析,定会有所帮助。

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立意 篇四

一、叙开式

顾名思义:通过记叙事件引出文章中心主旨。

典型样式 1:

最近,„„事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简明阐述事件。通过该事件,使我们认识到„„。引出文章中心主旨。

近年来,„„现象频发,如„„。究其原因„„。„„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社会问题,亟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引出文章中心主旨。

【例】

做好水资源这篇大文章

——合理利用 有效保护

最近,“36 天停水事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某市一栋297 户的居民楼,12年不交水费,给当地政府管理出了一道难题,也让亏损的自来水公司雪上加霜。对此有关部门做出了决定,对该栋楼停止供水。为了保障已经缴纳水费居民的生活,自来水公司把桶装自来水送到了他们家中。此事经社会媒体报道后,社会舆论一致遣责欠费居民,36天后,欠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通过该事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水既有公益性,更具有有偿性,只有全民积极参与、共同支持水价改革,水资源才能得到合理利用,造福于民。

典型样式 2:

目前(近年来、媒体报道),„„问题或现象屡禁不止(频频发生、日益严重)。„„还在总结,又闻„„,再传„„;„„不久,„„接踵而来;„„仍在处理,„„又出现。„„事件屡屡敲击着我们紧绷的神经,同时也在警醒我们,„„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例】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

岁末年初,历来是安全事故多发期。黑龙江七台河矿难教训还在总结,又闻河北唐山刘官屯矿难,再传河南寺沟煤矿透水事故;吉林辽源医院大火刚灭不久,广东中山酒吧火灾接踵而来;震惊全国的松花江水污染仍在处理,广东北江又出现令人惊忧的污染事件。血淋淋的矿难、逝者家属的悲痛、火烧医院的惨烈,屡屡敲击着我们紧绷的神经,同时也在警醒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刻不容缓。

二、引开式

顾名思义:通过引用名言警句、效应原理、政策套话等开头。

典型样式 1:引用名言警句

多措并举 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其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那么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富不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亦或是未来,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然而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因此,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日益关心的课题。

典型样式 2:引用政策套话

立于中国而怀远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论断是对“文化自信”在整个民族和国家发展中地位的阐明。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我们的文化自信应该是与生俱来的,也应该是传承创新的,更应该是开放共享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自信需要立于中国而怀远。

典型样式 3:引用效应原理

农村文化建设

“木桶原理”认为一个木桶的容水量的决定因素不是最长的一块板,而是最短的一块板。它告诉我们劣势决定优势,不能忽视事物的薄弱环节。当前国家提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但是对于农村文化的保护却滞后了不少。农村文化成为农村社会发展的一块短板,对于农村文化的保护决定了农村经济能否走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三、设问式

典型样式:

形势/现象再一次引发了世人的震惊/警惕:„„;面对如此现状,我们禁不住涌出深深的忧虑:时下的„„问题为什么还是„„;有人乐观解释说:从„„上看,„„;可是,如果转换一下视角,从„„角度去重新审视、去深入思考,我们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引出中心主旨。

【例】

共享文化资源 打造美好精神家园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再一次引发了世人的震惊。面对如此现状,我们禁不住涌出深深的忧虑:时下的教育公平问题屡屡强调,为什么还是不能根除流动人员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有人乐观解释说,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终将会得以解决的。可是,如果转换一下视角,从现实状况去审视、去思考,我们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四、释义式

顾名思义:通过对主题词的理论解读引出文章中心主旨。

【例】

弘扬科学精神 提升科学素养

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立意 篇五

根据“给定资料”,结合首都实际情况和发展定位,围绕“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这一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主题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语言流畅,字数控制在800-1000字。

【题型】:文章写作

【审题】

题干要求根据给定资料,结合首都实际情况和发展定位,围绕“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表明该作文是半命题作文,需要考生自主拟定题目,题目的设定必须要围绕“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两方面有效展开,切忌参考个别材料提出题目甚至盲目根据自己的空想提出题目,全文的写作要特别注意,1、要根据给定的全部资料明确主题,不能只从个别或若干材料提炼主题,全部14个材料围绕着科学普及展开,这是微观层面的内容,题目的主题不是直接写科普而是要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两方结合,因此进行写作时可以把科普作为具体工作,通过科普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精神,最后宏观落到科技创新。

2、题目要求结合首都实际情况和发展定位进行写作,这意味着在整个文章的内容中要涉及北京的实际情况,用科学知识、科学精神联系北京现实,实现北京未来发展,不能泛泛而谈大而空的国家内容。

3、题目要求内容充实,则指出在写作该文章时,论述或者对策都应言之有物,最好要提出实际事例,能切实紧扣北京情况来说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两者的关系与发展。

【答题思路】

通过审题,我们知道本篇文章必须围绕“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这一话题展开,写作的逻辑依然是“提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角度的选取要取决于对给定资料的分析。

材料1谈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偏低的现状;材料2谈了北京市民对于科普活动的关注程度;材料3谈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主要举措;材料4谈了华罗庚从事科普工作的案例;材料5谈了我国科普人才队伍工作的现状;材料6分析了我国高校的科普教育工作的现状;材料7分析了我国农村的科普现状;材料8谈了我国媒体和科学工作者的科普现状;材料9谈了科普工作的滞后性;材料10谈了北京市媒体的辟谣、科普举措;材料11谈了科普工作的重点在于民众的科学精神;材料12谈了宇航员太空授课普及科学知识的案例;材料13谈了国外成功的科普案例;材料14谈了焦裕禄科学治沙的案例。

因此,可以整体关照,以“让公民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精神”为主题,分析公民科学素质面临的问题、提出具体举措的思路行文;也可以细节切入,以“打造专业的科普队伍是提高科学精神的关键”为主题,分析公民素质和科普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的思路行文。

【参考范文一】

掌握科学知识

提高科学精神

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3.27%。这个数字意味着:每百人中,仅有3人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首都在全国科学素质的省市排名中并非首屈一指,不少市民不关心科普、很少参观科研院所实验室,更有甚者根本就不关注最新的科技信息。由于缺乏基本科学知识而盲目追崇愚昧迷信,致使世风日下、道德失范、各种不科学的观念行为沉渣泛起。科学精神匮乏、科学知识不足、科学水平低下也就成为构建创新型国家的最大阻碍,更成为具有示范功能的北京加大创新发展的硬伤所在。因此要振兴我国创新能力,实现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战略目标,提升北京综合竞争力实力必须要重视民众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精神!#p#副标题#e#

习近平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没有科学知识的提升、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出现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要提高民众科学精神,必须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加大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培养才能涌现出创新型人才,实现技术创新驱动发展。普及科学知识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要依靠科普工作,而目前由于政府在科普投入中不足,没有引导专家、社会各方参与,社会氛围营造不到位等导致科普工作没有充分展开,致使科学知识不能全民普及,科学精神不能有效弘扬,为此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政府支持,加大投入。政府要对科普工作全面支持,要精心规划好科普工作的顶层设计,改革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科普工作体系,落实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并积极推动国家级科研院所的的建立,让高校、科研院所充分享受到创新性产业链带来的益处,主动配合政府进行科学创新的普及与投入;政府还要加大对科普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基础性的科学普及更需要资金注入,鼓励支持科研院校进行全民科学普及,把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精神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其次:专家主动,社会参与。作为掌握最先进最权威科学知识的科技工作者应该身体力行主动进行崇尚科学的工作,积极参与基础科普工作,踊跃地投身到科普工作中,传播科学知识,实践科学方法,倡导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社会要营造科学民主、宽容包容的学术氛围,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普及,要树立科普的代表人物,以学习科学为荣,愚昧无知为耻的社会环境,以促使全社会转变以往的偏见而主动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精神。

最后:媒体宣传,舆论导向。要发挥媒体宣传对孩子思维的引导作用,充分挖掘现代媒体的传播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崇尚科学反对愚昧无知的良好氛围,培养青少年以及社会大众的科学兴趣;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集聚教育、举报、公示、互动等一体化功能,对民众进行科学知识普及;要大力宣传华罗庚、焦裕禄等重视科普的做法,从社会舆论方面多方普及科普,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只有在社会中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形成人人懂科学,人人爱科学的良好氛围,才能早日涌现出大量科技人才,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提升,提振北京的综合竞争力,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参考范文二】

人才是掌握知识和提升精神的关键

当2003年“非典”肆虐带给人们的恐慌还令人心有余悸时,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件又让我国民众陷入“全民抢盐”的**;虽然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不时对各种所谓“养生秘诀”进行辟谣,但是依然有很多群众对此趋之若鹜······这一切都在警示我们,民众科学常识和科学知识的匮乏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更不要谈科学素养、科学精神。

早在201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就对北京市公众科学素质达标率提出了要求和目标,总书记今年2月考察北京时提出的第一点要求便是“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然而,一面是民众科学素质达标的严要求、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硬指示,一面却是民众空有科普兴趣缺乏主动参与、政府科普微弱、滞后的实际问题。我们必须清楚:对民众普及科学知识、让民众具备科学精神是一项迫切的任务,而完成这件工作的关键则在于拥有一支“专业”的科普队伍。#p#副标题#e#

专业的科普队伍是对民众普及科学知识、让民众具备科学精神的关键。在英国,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非学校教育,都是在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主力军”,这是其科普工作的重要特点;反观我国,仅大学教育而言就让我们自惭形秽,有些高校分不清“风水”与科学的区别,肆意开课,在我们身边,也不乏一些高校学子参加司法考试之前去雍和宫“求上一签”的怪象。当然我们也有像发表10余部科普着作的华罗庚先生一样的专家学者,我们所缺少的就是更多的华罗庚。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的科普工作激励机制,让科普工作者能够有兴趣、有动力去从事科普工作。“科普无名无利无效益”是很多科普工作者最大的隐忧,我们要把科普激励、科技知识宣传改革等鼓励创新的政策和机制推广到更大范围,开花结果,让科普工作者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才能凝聚到更多的科普力量。

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这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这种“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的精神恰恰是我们这支科普队伍的追求,这样,对民众普及科学知识、让民众具备科学精神将指日可待。

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立意 篇六

同学们,2018省考已经拉开帷幕。很多考生反映在申论备考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尤其是作文板块,总是处在雾里看花的阶段,看起来会,写起来不行,成为了很多考生的真实写照。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送福利来了,教你三招作文通关秘籍,助你省考一考成“公”。

第一招:了解“敌情”

了解考情是写好作文第一步。首先,作文分值高,一般在40分左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次,字数多,近年来基本上都要求在1000字左右,对于很多考生而言,简直压力山大;最后,难度大。既有紧贴社会实际的创新创业话题类作文,也有“归零”类的哲学性较强的作文。对于大部分考生而言,确实很难写得出彩。

第二招:摸清“套路”

对于命题组而言,可谓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出不了的作文,真可谓“满满的套路”。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提醒广大考生,以下“套路”考生必须注意,唯有此,才能对症下药,满足命题人需求。

套路一:重颜值。字迹和卷面是作文阅卷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标准之一。字迹潦草、卷面不工整的作文很难获取考官的“芳心”。

套路二:重论点。总论点和分论点的正确与否基本上决定了这篇作文的得分档次,总论点错误的文章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分论点错误的文章到达高分的巅峰。

套路三:重逻辑。作文关键在于言之有理,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严谨直接影响了这篇文章的说服力,而说服力是议论文写作的关键。

第三招:百炼“成公”

中公教育

没有人的成功是没有理由的。对于考生而言,作文想要拿高分,必须经过千锤百炼,这是一条没有捷径的道路,唯有埋头苦练,方能成就人生。但练习是有方法的,以下建议,考生不可错过。

第一,多读。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广泛阅读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这里重点推荐《人民日报》,尤其是其中的评论员文章,有很多标题、论点、语句都十分值得考生学习和摘抄。

第二,多写。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很多考生对于作文写作方法其实已经十分熟悉,但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好的作文绝对是写出来的,只有多写多练,才能挖掘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库,才能将方法和实际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第三,多改。很多考生反映,作文写了很多,但是还停留在起步阶段的水准,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修改。不修改文章,就很难发展自身写作中的问题,自然也就很难提高和完善。因此,建议各位考生,写一篇文章60分钟,修改一篇文章180分钟。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写,去改,相信不拿高分都难。

中公教育专家相信通过以上讲解会对大家有所帮助,衷心祝愿广大考生直挂云帆济沧海,早日成功上岸。

7.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立意 篇七

2015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创新写法打破作文高分壁垒

如今的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当中,十分强调“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实际”这个词其实包罗万象,既包括自身的感受实际,也包涵社会热点的积累使用,后者对于深入论证文章的作用相对比较明显,因此比较受考生青睐。但是在真正的考试中,很多考生往往因为掌握不好具体写法,运用热点的能力不强,而导致作文的分数受到影响,最终更是成为申论文章写作的瓶颈。有鉴于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百尺竿头,才能更进一步”,在热点层面学会创新写法,对获取作文高分意义巨大。

比如大家都在使用的“微信朋友圈”,作为十分切合生活实际的事例,既能体现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又能体现陌生人社会的人情冷暖、还能体现如今碎片化信息导致的人们情感过度透支等,可以写进不同的主题作文当中。那么,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如何运用到作文当中呢?中公教育专家为你支招。

一、运用排比,增强气势,提升作文新高度

排比是作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不但能增强气势,还能解决考生无话可说的难题,还以“朋友圈”为例:

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有痛心质问“传统文化怎么了”,也有娓娓道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脑残体”„„,文化其实已经写进了每一个人的生活里。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透过“朋友圈”这样一个生活常见的案例,可以引起阅卷人的共鸣,增加亮点,同时也增强了气势,提升了文章的高度,突破了无话可说的瓶颈。

二、巧用设问,切入主题,优化作文旧模式

修辞手法有很多,设问也是常见的一种。很多考生常常提出一个设问就草草了事,没有案例支撑,这样的设问比较单薄,其实结合一个反面案例,就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以今年比较火的电影《小时代》为例:

去年以来,《小时代》系列电影持续掀起话题,抛开其内容不论,这票房和舆论的“双重风暴”也让人思考:电影创新该如何传递正能量、讲述好故事?电影产业如何营造一种正面的文化氛围?文化的发展应该是社会中每一个人,肩负起来的责任,其中媒体人要树立起弘扬中华文化的意识。

这个案例中的电影只是一个切入点,估计《小时代》很多人都看过,但是能否通过电影,发出一种设问,上升一定高度,看到事件后面的本质,其实也是体现考生能否深入论证的能力。

三、活用白描,承接地气,凸显作文个性化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5楼

江西分校(jx.offcn.com)

白描的写法其实在我们的高中时代就很常见,在散文中的使用尤为突出。白描就是对于某一行为或者细节进行突出的描写,这种方法能够凸显考生文采,但是在议论文中,最好使用在开头和结尾,不要用在论述部分,因为会影响文章的论证效果,以如今的书店为例:

暮春,子夜,北京一角。毗邻王府井大街、24小时营业的三联韬奋书店内,依然灯火通明。几张书桌,数盏灯光,秒针滴答有声,手指划过书页,颇有“夜深还照读书窗”的意境。一些学者感慨:“找到阅读的价值,才有文化的回归。”

这样的写法尽量是引出总论点的时候使用,读起来能够让人心中沉静,“接地气”,也是个性化表达的较好方式之一。

考生对于如何获得好的作文分数一直较为困扰,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关心身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从简单的写法开始,加强练习,不断增加亮点,凸显个性,论证深入,凸显新写法、新思路、新内容,高分其实已经在慢慢向你靠近!

文章来源中公江西公务员考试网:http://jx.offcn.com/

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立意 篇八

2015临沂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指导:副省级以上申论考试五大备

考策略

先明“道”,再思“术”。在了解国家公务员申论副省级考试的特点后,各位考生接下来的任务就需要思考如何备考,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四书》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而这几个递进的阶段也恰恰适用于备战国考申论副省级考试,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将为大家详解介绍备考策略。

1.博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国考主题选择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材料更是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囊括社会热点问题等,加之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出现具有哲学性、思辨性的著作及论断,这就要求广大考生必须通过广泛地猎取,来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方能在紧扣国家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与国家政策共同前进,为下一步的复习夯实理论基础,“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自身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副省级考试中申发论述题目一般会明确要求考生“视野开阔、见解深刻”,而唯有做到博览勤学、兼容并包,才能站到更高的层次去看问题,才可能对事件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因此博学是备考的入门阶段,越过这一阶段,备战公考便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通过近五年国考副省级主题的展示,可以看出国考主题的选择领域覆盖面之广,近几年申论主题越加关注精神文明领域,是因为文化建设属于我党和政府当前工作的侧重点之一。所以我们讲的“博学”,是指与国家政策共同前进意义上博览勤学,而非一味地理论堆砌、贪大求全。

2.审问——勤思多练,举一反三

“审问”为备考的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在国考的给定资料和题目中,总会出现各式的“问题”,如“道德失范”“非物质遗产保护”等等,对于参加副省级考试的考生们来说,要求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要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估和权衡,还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这种能力如何培养,这就需要考生在日常生活和备考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问题、透析问题、解决问题,要能够举一反三,才能在真正的考试中面对“问题”对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如:

(2012年副省)“给定资料1”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要求:条理清楚,所提措施具体、有针对性。不超过400字。

简析:“资料1”反映的问题并未直接给出,需要考生通过整合材料进行界定;结合资料考生也能对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进行提炼,但如果在日常备考中对于相关问题及解决流程谙熟于心,那么对于提升答题质量将大有裨益。

3.慎思——提升材料信息转化能力

“慎思”即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站在备考的角度来讲,就要思考材料如何为自己所用、如何才能合理利用。

案例型材料从来都是在国考申论中担纲主角,近来更有全盘占领的趋势,案例之余,专家学者点评一二往往成为当前的主要材料组成形式。这就需要考生对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对主要内容完成一次加工,然后分析案例背后揭示的核心问题或者道理二次提炼。这就要求考生要强化对案例的转化能力,能够透过案例找出“背后的故事”。熟练掌握基本作答方法,多阅读多训练是提升这一能力的根本途径。

如:

(2014副省)(一)“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分)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简析:给定资料2全部都是案例,需要考生从案例中提炼出要点,如“归属感缺失”、“安全感缺失”等等。

4.明辨——提高创新题型应对能力

“明辩”为备考的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即使“博学”也会鱼龙混杂。近三年接连出现了编者按、观点反驳题、专栏短评等新颖的题目形式,不同题型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同一题型中出现对多个能力要素的考察。其实,应对这种情况并不难。考生只需要仔细审题,抓准题型的本质,新题型往往是一种类型题在形式上的变化,其实质是不变的。然后理清不同的作答对象,按照相应的作答方法,依次答题即可。不过考生也要保持警醒,题型混合、能力交叉的情况可能越来越多,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点是根据题目要求,找准找全要点,按照一定的逻辑组织答案,规范书写。

如: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2012副省)“给定资料8”介绍了最近社会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某单位党委决定编印一期《内部学习资料》,宣传他们的事迹,号召本单位全体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请你为这期《内部学习资料》撰写一则“编者按”。(10分)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超过200字。

简析:撰写“编者按”在当年的考试中难住了不少考生,面对类似新的题目形式,关键就是审清题干和要求。根据题目要求,编者按只需涉及两方面内容,即人物事迹+人物精神实质。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揭示各位先进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超过200字。5.笃行——坚持不懈,知行合一

“笃行”是备战公考的最后阶段,也是需要从始至终一以贯之的二字。就是既然复习过程中已经广泛猎取了知识,坚实了理论基础,勤思多练,掌握了方法技巧,那么接下来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拥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才能在公考之战中笑到最后。

虽然近年来国考副省级考试不断有一些创新,例如在题型设计和考查要求方面,但总体而言,较之市地级仍然是比较稳定的。只要在能力要求不出现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其最根本的规律和方法,相信万变不离其宗。备战国考的时间已经愈发紧迫,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各位考生坚定信念,在最后的百米冲刺中保持马力,最终成功“上岸”。

9.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 篇九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加快城乡一体

化发展

由于公务员考试已经近趋白热化,因此过去的“裸考”已经不适合现阶段的情况,最好能够多看看相关的辅导教材,了解申论考试的本质,掌握作答的技巧。历年公务员考试中不指定教材,但结合实际考情及市面反馈,考生一般在复习时登录正规公务员考试教材中心选购合适的教材,里面教材覆盖公务员录用考试内容,包括省情、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及历年真题回顾等,具有突出的实用性、及时性与系统性。考生还可以凭书后面的防伪码下载增补资料,包括:公务员考试大纲分析、职位表分析;最新时政、申论热点及范文;备考指导、专项训练;全真模拟卷。众所周知,“教材、真题、模拟题、时政热点”是众考生备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四个元素,优秀的申论范文对考生来说也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专家根据近期申论热点,提供有针对性的申论范文供考生参考。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强健经济发展筋骨

【真题链接】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你认为应该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请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独到,认识深刻;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充实;3.语言流畅,字数1200左右。

【参考范文】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根本要求,是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紧紧围绕这一发展战略,树立新型的农村变革观念和发展理念,探索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将扩大内需、增加政府投资的重点放到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工作重点要放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发挥扩大内需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加快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要重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科学确定投资方向,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加快发展作为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要加强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一个统一的体系中来进行规划,利用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道路、广播电视、互联网、自来水等设施的投入,加快“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并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有效解决农村基础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实现城乡交通、通讯、信息、供水供电、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的联网对接。

第二,要发挥工业、企业对农业、农村的反哺和支持作用,加快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思路,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大力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做好企业和农民的对接,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支撑龙头企业壮大,从而加快构建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格局,促进农民与企业的双赢。

第三,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教育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卫生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文体服务体系、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居民更多地平等享受公共服务。当前要重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改善其市场竞争状况、提高劳动报酬创造条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尽快建立覆盖全体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在民生方面的基本需求,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网http://

因此就需要我们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

10.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 篇十

国的经济综合实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也在飞速发展,成为技术革新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中国国民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在国民中的普及程度远远不能与我国的科技实力相匹配。君不见地摊算命学手相学大行其道,祸害百姓骗钱害命屡禁不止;君不见高校学术造假学术剽窃日益猖獗,影响恶劣毒害青年浮躁浮夸求实风气越来越少;君不见我国的假货水货冒牌货横行世界,价格便宜质量不好难成品牌。-------种种现象说明,我们不得不弘扬科学精神,全面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科学精神是一种执着的探索精神,是创新改革的精神,是求实求真的科学理性的精神,更是民主协作团结互助的精神。新时期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弘扬科学精神是我们面对任何事情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科学精神就是求知和探索精神,是人们从事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原动力。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特征就是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科学精神是科学认识活动中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基于科学本质而产生的内在理念和精神气质。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学术界出现的编造事实伪造实验数据、还是剽窃他人论文进行学术造假,都是严重背离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阻碍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必须坚持弘扬科学精神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提升科学素养是当今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科学素质是公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先进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新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根据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结果,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必须不断加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无论是无中生有的“水变油”,夸大其词的“基因皇后”,还是肆意炒作的“纳米”、遍地开花的“国内首创”,这些与科学精神相悖的不正常现象被炒的沸沸扬扬,都是由于公众缺乏科学修养和理性的判断,因此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必须成为国家的重中之重。

11.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立意 篇十一

一年一度的上海公务员考试即将拉开帷幕,在所有笔试题型中,申论的作文可称得上是最有分量的一道题目了,无论是从分值还是从难度上看,这道申发论述的题目都值得广大考生花费时间细细琢磨。作文写作过程要注意标题、开头结尾写作和分论点展开,现在中公教育专家从标题角度进行解析。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阅卷人对考生的分数判断。在写好标题,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何为好标题。好的文章标题一定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简短:标题要矮小精悍、言简意赅。

(二)、明确:标题要准确且明确地体现文章的中心论点。

其次,我们要注重标题的规范格式:

(一)、标题要居中或者左空四格:标题要写在第一行的正中间,保证左右两边有相同的所余格数,切勿出现顶格的情况,或者前空四格来写标题。

(二)、标题中无标点:题目中不出现标点,题目中间切勿出现逗号,用空格即可;题目后切勿出现句号、叹号和问号。

最后,我们要明确写作标题的方法:总体来看,标题有两种形式,分别为直接的标题和生动的标题。所谓直接的标题,是指言简意赅表达中心论点的标题。例如主谓宾结构,即主语加上动词和宾语的形式,如“政府要以群众监督为准绳”

而生动的标题是指运用修辞手法使得标题表达更加富有色彩。如运用比喻或者引用的方法修饰标题如:

行业协会要“刮骨疗伤”

文化强国需“造血” 民族之“根”要保护

信访“通”社会才能少些“痛”

撑起政策的保护伞

——完善法律法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齐之以礼 德之以德

——保护文化遗产 推进文化建设

上一篇:汽车4s店活动策划案下一篇:后勤专员职位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