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社区信访工作要点

2024-06-21

街道社区信访工作要点(精选8篇)

1.街道社区信访工作要点 篇一

2013社区建设工作要点

2013年,东湖街道社区建设按照“12341”的社区建设工作思路,即“1”是一个标准即社区服务管理水平高标准;“2”是社区自治和社区服务两条主线;“3”是以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为龙头,组织发动志愿者(和促员)、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抓三支主要队伍建设;“4”是通过建设“六型”社区、规范型(美丽)社区、智慧社区、社区自治共治四个途径;最终实现一个居民民生幸福感提升的总体目标。

一、社区建设四个重点途径

以“六型”社区为龙头,从规范化社区向美丽社区发展,从服务型社区向智慧社区发展,通过以下四个重要途径,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实现最终的民生幸福指数提升。

(一)“六型”社区建设

2013年,按照区社会办的统一部署和《东湖街道六型社区创建实施方案》的要求,采取重点申报和全面推进相结合的方式,申报两个北京市“六型”社区示范社区,即望京花园和南湖东园北两个申报社区,并在另外3个社区全面开展创建工作。依托街道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由各社区将“六型”社区222条标准逐条梳理自查,已创建完成的望京西园和望湖社区“一帮一”全过程指导;请格长统筹支持力量,街道指挥中心监督职能科室完成指标中的缺项补充,实现以评促建,持续改进,确保7个社区全面达到“六型”社区标准,2个申报的社区高分通过北京市第三方 1

验收。

(二)社区规范化建设

一是硬件建设。2013年重点完成办公用房项目的购置任务,顺利完成房产的交接、过户和装修使用。对2012、2013两年申报的两个北京市级规范化试点社区望京西园社区和南湖东园北社区进行装修装饰改造,加入人性化设施,营造家庭化环境,建设成为“美丽社区”。二是制度建设。重新梳理规范社区各项工作制度和社区工作者各项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补充调整社区管理考核办法,使街道、社区工作更具互动性和协作性。三是试点推行社区“顾问式”服务模式。坚持错时工作制,做实两访四账,依托社区服务平台知识库优势,引入商业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将社区规范化建设、社区自治和社区服务三大方面工作相结合,从服务对象和服务需求入手,推行社区“顾问式”服务,即充分发挥具有社工师资格的社区工作者作用,组建社区顾问团队和督导团队,应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采取“首问接待、全程陪同、分组签约和延伸联系”的方式,针对不同需求人群,提供服务、联系分享、动员参与。

(三)智慧社区建设

在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深化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拓展服务商、增设“农社对接”站点、打造社区服务亮点品牌等工作的基础上,走前沿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社区服务管理道路,依托街道指挥中心四网融合优势,在社区服务管理平台和社区网站建设基础上,加入物联网、宜居

通、智能交通等信息化管理服务手段,将便利、优惠的服务,精细化、人性化的管理让东湖居民率先享用,快速提升东湖民生幸福指数,让公共服务发展水平领先一筹。2013年,东湖街道将按照区社会办的要求,约束性指标全面推进的同时,上半年重点完成望湖、望京西园、南湖东园北3个社区的智慧社区创建工作,做好“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一刻钟”等试点工作,;下半年实现7个社区的全面达标,形成全面推进、多点突破和特色亮点。

(四)建设“自治+共治”的社区治理体系

进一步推进、做实东湖街道“5613”自治体系建设,以契合大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实际需要为目的;按照街道网格化、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研究探索居民自治体系与行政管理服务体系、党政群共商共治体系的对接融合,以多途径征集民需而知忧,各层面依法商讨而议忧,社区居委会、六大委员会按职责依法执行、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执行、行政立项执行而解忧等方式,实现自治、共治的互补互促效果,使得东湖街道的社区治理具备一定的创新优势。

二、社区三支主力队伍建设

以抓好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引领,做好和谐促进员队伍的组织发动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工作。

(一)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社区干部队伍进程,建设

一支有活力、肯奉献、能战斗的队伍,组建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社区班子。东湖街道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除按照区社会办下发的社工队伍建设工作要点不折不扣执行外,还设想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尝试。

一是加强日常管理。加强周社区全体例会和月自评考核机制,试点推行每日党居站各自的晨会制度;要求社区居干负责的重要工作闭环式,从计划、实施、总结,“一事一表”存档,并在周例会上交流经验教训。

二是密切居民关系。制度上保障社区居干与居民的密切的关系,除走访数量要求外,创造和约定入户时间,试点每名居干每周至少有一整天的时间与居民沟通,问需问计。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按照《东湖街道2013社区工作者培训方案》要求,加大培训组织和自学监督力度,坚持学分制管理,从统一登记法改为“一人一册”登记法确保每名居干达到80学时以上的培训时间。

四是抓好班子建设。做好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工作,为社区干部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探索社区人才多岗位锻炼和多社区交流制度,拟进行社区干部轮岗调整。

五是推进社工专业化进程。鼓励参加社工师(助理)学习考试,使持证人员年递增6%以上;充分发挥专业作用,利用专业理论和社区、小组、个案等专业方法,研究解决社区的难点问题,并指导普通居干和社区志愿者工作,并将专业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专项评估,与职业补贴挂钩。

六是支持自发团队和职业文化建设。调整健全青年社工

俱乐部的内设构架、分组,将各种活动制度化,给与更多的机会承办活动、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开展学习、调研、文化、娱乐等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社区之歌、社区精神、晨会分享等方式建设社区团队文化,凝聚队伍,提高素质。

七是完善保障激励机制。坚决贯彻按照市区相关精神制定的《东湖街道关于规范调整社区工作者待遇的实施办法》和完善带薪休假等各项福利制度;设立“东湖街道爱岗敬业模范社工小蜜蜂奖”,将蜜蜂勤奋、团结、敬业、奉献的品质与社区工作者的精神特质相结合,参加朝阳区“金蜜蜂奖”评选;依托街道网格化管理中机关干部与社区的协作共担机制,强化社区居干的被尊重感和职业荣誉感。

(二)和促员队伍建设及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

调整扩充社区和谐促进员队伍,促进其“五大员”作用发挥;依托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组织建设指导和内部治理规范监督,加大社区社会组织核心人员培训和资源供给,采取购买服务项目方式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并使其在社会动员、社区网格化管理、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二O一三年四月

2.街道社区信访工作要点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及方法

根据上海市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测评问卷及满意度调查表, 对康健社区所有的“送康复服务上门”签约残疾人进行入户调查。共入户调查154人, 调查有效率为100%。调查员由4名本中心的康复医师担任。

1.2 调查内容

残疾人的基本情况、“送康复服务上门”的工作内容、效果评价、对社区医师康复服务评价、满意度等项目。

1.3 统计学分析

调查问卷由专人负责审核后输入计算机, 应用专业方法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到残疾人154人, 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层次以40岁以上居多;文化程度初中所占比例最高, 高中以上占21.75%;在职 (包括退休) 居多, 占65.27% (表1) 。

2.2“送康复服务上门”效果评价

2.2.1“送康复服务上门”服务内容开展情况

基本保健 (测血压、听心肺、触诊肝脾等) 最多为96.76%, 康复知识咨询为57.26%, 康复知识宣传为52.80%, 防病知识宣传为38.89%, 营养卫生指导为36.38%, 心理咨询为29.19%, 针对您需要的康复训练最少, 为27.50%。

2.2.2“送康复服务上门”服务效果评价

对自身健康状况更加了解占78.12%, 认为心情更为舒畅的为73.18%, 对药物使用更加了解有57.00%, 对疾病防治知识更加了解有57.87%, 生活自理能力有所加强有54.66%, 对饮食营养、日常卫生知识更加了解有51.78%, 对自身残疾的康复方法和预防知识更加了解的有48.90%。

2.2.3“送康复服务上门”开展满意度评价

满意的有88.11%, 基本满意的有11.89%, 不满意的为0%, 满意度 (满意+基本满意) 为100%。

2.3 社区医师服务评价

2.3.1 医师能否按时上门服务

85.10%的人选择能够按时上门, 12.90%的人选择基本按时, 2%的人选择不按时。

2.3.2 医师的服务态度

141人认为医师服务态度认真, 占91.66%, 13人认为医师的态度比较认真, 占8.33%, 没有人认为医师服务态度不认真。

2.3.3 医师的服务内容

8 3.8 7%的调查对象认为医师基本掌握了服务所必须的技能, 16.13%的人认为医师部分掌握了服务所必须的内容。

2.4 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将残疾人的人口学特征和残疾类别、康复内容需求、医师上门服务时间、医师的服务态度、服务是否提前预约、是否每月按时上门、是否提供所需康复服务等为自变量, 不同情况的满意度为因变量,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送康复服务上门”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康复项目, 一个单纯的服务形式, 是发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最有效的形式。康健社区开展“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3年多, 覆盖率达到持证残疾人总人数的1/3, 影响之大, 覆盖之广, 社会效益之显著, 在残疾人康复工作各种康复项目中是首屈一指。通过送康复服务上门, 残疾人的康复意识得到了增强, 开始了解自身的康复需求;处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残疾人能够率先享受到医师上门服务, 体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爱, 这是一种被尊重, 被关心的感觉;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 上门服务可以帮助社区卫生机构完善“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 也是符合卫生改革发展方向。

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使残疾人感到温暖, 认为社会没有忘记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 从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给予的关爱;残疾人迫切希望得到康复服务;认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比较灵活和经济实用;同时使残疾人和其家属得到了满足和尊重。此项工作效果得到了残疾人一致的认可, 满意度达到了100%。

送康复服务上门要求社区医师运用康复知识技能开展康复训练指导、心理疏导、咨询服务、健康教育等方式, 满足了残疾人康复的基本需求;就近就便解决一些困难, 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但目前社区医师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残障康复服务不够, 大部分局限于量血压、测心率等医疗常规检查。能提供比较专业的康复知识的只占60.12%, 提供相关心理咨询的只有32.18%, 残疾人掌握对自身残疾的康复方法和预防知识只有47.15%。现在基层医务工作者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 针对家庭康复的培训更少, 适当增加针对家庭康复及相关心理知识的培训, 对提高医师的服务质量、满足服务对象的康复需求有较大的帮助。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为残疾人“送康复上门”工作落实到各个全科团队, 各团队再把康复服务对象具体落实到每位社区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了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力度, 形成较为规范的工作方法、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在工作时, 社区医师从154名残疾人中挑选出20人组成“助残员志愿者”队伍, 他们在医师与残疾人之间组成桥梁, 残疾人如有难言之隐, 可通过志愿者间接告诉社区医师, 医师再主动提供贴切残疾人的服务方式, 接受服务的残疾人员有了深切的体会和理解, 也能自觉地配合社区医师, 康复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 通过“助残员”的协助, 残疾人能更具体, 生动, 形象地了解相关的情况和政策, 要求也更趋于合理, 社区医师, 助残员和残疾人之间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机制。

所有调查对象对医师的服务表示满意。在多数情况下, 医师都能够按时上门服务, 服务态度也很认真、热情。针对个别评分较低的康复医师要进一步加强工作质量考核制度, 并且定期召开康复工作联席会, 及时发现问题。根据残疾人的具体情况, 进一步实施分类康复, 按需服务。适度增加康复服务项目, 特别是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生活比较孤单的残疾人增加送药上门、心理康复等方面的服务内容。

对残疾人而言, 社区康复方便、便捷, 而且低廉, 并有利于他们回归家庭和社会, 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最主要的载体。残疾人康复是助残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康复也是每位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社区康复将坚持上海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所提及的“以社区康复为平台, 继续开展残疾人受益面大、经济实惠、公平可及的康复服务工作”, 坚持以街道残联为主体, 以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康复需求为目标, 充分利用家庭资源、社会资源、社区资源, 不断拓宽服务的领域, 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残疾康复服务工作, 努力提高残疾人员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进行的为残疾人“送康复服务上门”工作效果全面评估, 对社区康复进行评价, 了解其满意程度。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式, 对康健社区2007年154例送康复上门残疾人对象入户进行调查。结果“送康复服务上门”内容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为27.50%, 使残疾人对自身残疾的康复方法和预防知识更加了解的有47.15%。所有调查对象对此工作和医师的服务表示满意。结论社区康复应增加针对家庭康复的培训, 提高医师的服务质量、满足服务对象的不同康复需求。

3.街道社区文化创新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社区文化 意义 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38-01

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街道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基。文化建设的创新最终要表现在街道社区文化建设上。街道社区文化创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首先需要在社区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俗话说“人熟了好办事”,各种对社区文化的宣传必须做到位,使居民能真正认识社区文化,逐渐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变成为居民的一种自觉行为。今天的社区不仅是居民居住的地方,还是人们学习、娱乐的主要场所,越来越多的社区,正在逐渐蜕变为学习型社区。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基本要求,休闲时间的增加与合理利用,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怎样合理充分利用好这部分时间,是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就近得到休息娱乐,对于提高居民的精神境界、文化修养、道德情操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这些,就需要通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来实现。

二、街道社区文化创新对策

1.建设好社区文化设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地政府要将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社区文化建设规划,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完善社区文化建设财政投入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好相关部门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所承担的工作,避免多头各管、缺乏协调所带来的行政资源浪费,从政策、资金、制度上推动社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老旧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要进行改扩建,要采取新建、扩建、改建等办法,加快推进以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文化广场、社区文化活动室等为主体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社区文化设施网络。要千方百计地用活用好用足现有的社区文化设施,提高社区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杜绝外包私用,将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变成低俗文化和有害文化的传播基地。要倡导社区内的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文化设施,实现文化设施资源共享。在规划、建设、改扩建中要注重将远程教育的设施条件纳入到社区文化建设中,使远程教育资源变为社区居民提高素养素质和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

2.实施共驻共建共享,增强合作性

第一,在基础条件较好的街道社区,由政府和街道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新建、置换、购买等途径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通过辖区共建的形式,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建立共驻、共建、共享的管理模式,变单位资源为社区资源,变单位文化为社区文化,变单位人才为社区人才。

第三,协调好与物业企业的关系,通过制度安排、政策引导和感情沟通等途径,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响应,无偿使用房产物业。

第四,发动辖区群众,自愿捐书捐物和购置演出服装等文化用品,共建社区文化,做到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形成多赢的局面。

3.创新社区文化产业的经营业态与经营模式

一是经营理念、经营业态与模式最终决定着社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在社区文化产业发展中,我们首先强调治理结构的现代化,这是所有社区文化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只有正视和改变当前绝大多数社区文化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粗放式经营、低水平松散式管理等现状,社区文化企业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条件。

二是尊重和维护社区文化企业的多元复合性。基于社区的多层次服务面向定位,既鼓励高端、新型、附加值高的社区文化产业形态发展,比如社区高端文化休闲业、养生保健咨询业等,也积极倡导普及层次的社区文化表演娱乐、文化观赏业的发展;同时创造条件,发展社区特色手工产品、创意产品制作,特色文化内容资源整理与开发等产业。既鼓励建立规模适度、对市场反映灵敏、集约精悍型的社区文化企业,也尝试创造条件组建跨社区、跨地区的连锁文化企业;既鼓励以新创办企业的形式从事社区文化产业经营,也探索对符合条件的原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进行改制,转化为经营性文化实体的可能性;既鼓励具有较高层次、智力密集的创新项目引领社区文化产业发展,也允许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下岗职工再就业项目投身社区文化产业发展浪潮,满足社区建设与发展、社区受众多层次的文化物质与精神需求。

三是萃取和提炼社区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不同类型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解读。对于社区从事经营性活动的文化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是与社区内在文化需求与市场结构紧密契合的产业形态。这种产业形态包括主业经营内容、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等与社区受众需求的匹配性,使得社区文化产业发展深深介入到社区受众的深层文化心理满足与社区发展与运行中,形成融合精神与物质层次的“紧密型、一体化”发展格局。

4.创新宣传载体强化舆论氛围

大力推进“互联网+社区文化建设”,搭建网络平台,发挥社区媒体在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的作用。重视发挥网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传播作用,既注重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建设好网络思想教育平台,又突出抓好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社区主流网络媒体在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的作用。

5.推动社区文化服务创新

要根据社区区位、社区内单位、社区居民的文化优势,举办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开展特色文化社区创建活动,创建各种有品位、有特色的历史文化社区、科普社区、生态社区、园林社区等。要组织文化艺术团体开展高雅艺术进社区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欣赏水平,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品位。要以信息化为基础,搭建社区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和传播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让社区文化信息化服务融入社区居民生活。

结语

总之,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如果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到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努力探寻社区文化建设的新途径,那么,我国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虞敏.关于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技财富,2009,(08)

4.街道人大年度工作要点 篇四

街道人大年度工作要点

**年,XX街道人大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余杭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和余杭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各项决议,按照“服务大局、强化监督、贴近群众、反映民意、务实创新、改进作风”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街道党工委核心, 支持办事处各项工作,丰富人大工委工作内涵,关注民生,为打造“田园城镇、美丽乡村、和谐家园、品质生活”作出应有贡献。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工作中心,不断提升工作效能

街道人大工委要根据工作职责,找准人大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发挥街道人大的作用,认真履行人大工作的各项职责。要继续围绕党工委、办事处工作中心,服务大局,动员和组织人大代表关心、支持和参与经济建设,在重点工作中提升人大代表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

二、组织代表视察,提高监督实效

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坚持将监督寓于支持之中,做到既依法开展监督,又能更好地支持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运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等方法,积极提出建议和意见。

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大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实事工程的监督力度。组织代表开展对实体经济、重点项目、民生项目、实事工程建设情况的视察、检查活动,密切关注事关实体经济和民生问题的项目,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年重点开展代表视察活动4次,一是围绕良渚街道卫生工作,开展区人

代会会前视察、调研,征集梳理代表建议,提高建议针对性和质量;二是组织代表开展城市防洪体系情况视察活动,加快水利在建项目施工进展,确保汛期前投放使用;三是针对良渚街道重点项目多、任务重的特点,组织开展对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视察活动,助推项目推进;四是组织代表视察多层公寓建设和安置情况。同时,配合区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开展好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活动。

组织代表听取和审议街道办事处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半年财政预算调整情况的报告,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街道财政健康有序运行。

指导和督促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制订年度活动计划,一般一年不少于4次;召开人大工委例会,一般一年不少于6次,认真处理和落实代表活动中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三、创新工作思路,发挥代表作用

代表来自全社会各条战线,接触到的选民也来自不同的层面,反映的问题涵盖了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方方面面。因此,街道人大工委将结合代表的工作实际,充分发挥代表优势互补的作用,使代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服务于街道中心工作的需要。一是积极组织开展代表视察、检查、调研等活动,发挥代表建言献策的作用;二是开展代表联系选民活动,深入基层,收集民情民意,服务民生,发挥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发挥代表的职业所长,即对企业、农村、社区、部门等行业的代表,因人而异,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并结合实际做好代表扶贫帮困等公益活动。

四、注重提高素质,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5.街道妇联2005年工作要点 篇五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大力发展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按照创造新业绩、树立新风尚、争做时代新女性的总体要求,积极创建新岗位、创建新业绩、创造新生活,把全国、区、州妇女九大和XX市第五次妇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把握和服务大局的能力。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新时期妇女事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与贯彻落实全国、区、州妇女九大和XX市第五次妇代会精神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自觉地在党委、政府工作的大局中思考、规划和推进妇女工作。要加强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重点围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妇女工作开展调研,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服务。要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妇女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的思维、发展的办法、发展的成果解决妇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的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通过维权妇女权益,进一步促进妇女发展,把广大妇联干部和妇女群众的思想与行动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形成万众一心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动局面。

(二)以组织动员妇女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重点,努力搭建“三创”服务平台。市委五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全局,继续围绕争创经济强市、争当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排头兵这一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以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以工业现代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路子,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为我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基础。这是XX市2005年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也是我处妇联工作必须把握的中心。各村、辖区企业妇联组织要认真贯彻这一会议精神,把动员引导妇女学习新知识、创造新岗位、创造新业绩、创造新生活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要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提高农村妇女科技致富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紧紧结合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深化“三学三比”活动和“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的新途径、新方法,培育和发展为农村妇女服务的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合作经济、扶贫救助“五大网络”。大力普及农村妇女学习,广泛开展“万名农家女、百项新技术”推广培训计划,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综合能力。指导和推进农村妇女专业技术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妇女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坚持“城市农村统筹、外输内转结合、创业就业并举、培训服务齐抓”的工作思路,配合政府大力推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拓展农村妇女的发展平台。大力推进“巾帼扶贫行动”,继续开展拉手结对、科技扶贫、对口帮扶工作,以多种形式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积极落实州、市妇联“东西姐妹手拉手、小康路上一起走”的实施计划,与奇台县妇联开展携手共建活动。二要认真贯彻市委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战略决策,加大促进下岗失业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工作力度。积极引导下岗妇女继续转变就业观念,广泛参加“三创造”实践。协助有关部门为妇女就业和实施办法。要千方百计的为妇女创造就业岗位,优化妇女就业和再就业的就业环境,以岗位帮扶、技能帮扶、社区就业帮扶、法律与政策帮扶为重点,大力推进“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大力开发妇女社区就业岗位,组织创办服务性、技能性经营项目,为妇女就业、再就业和创业搭建平台。进一步动员各行各业妇女参与“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提高职业女性的综合素质,促进妇女岗位建功、岗位成才。积极动员妇女参与城镇化建设,投身旅游业、服务业发展,在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中大显身手。围绕优化XX市投资与发展环境工作,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凝聚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按照州妇联《关于营造投资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做‘四有、四自’新女性,建现代文明新XX”的口号,开展好各项活动,为XX市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实用技能培训力度,根据下岗女工的创业和再就业需求,充分发挥各类培训基地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职能、技能培训,完成指导、培训、安置下岗失业妇女“三个100万”工程的阶段性目标,鼓励和扶持妇女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的创业。开展“关爱打工妹行动”,在政策、信息、培训、维权等方面提供服务。

6.街道社区年终工作小结 篇六

这篇关于《街道社区年终工作小结范文》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办事处所辖11个自然村、8个社区,共有1个中心校,1所中学,8所小学,6个企业团组织。青年总数为32190人,其中团员845人。我办团委下属35个团支部(含办团委所属的明江酒店、女子医院等6个企业团组织),1个少先总队,9个校级团委,18个少先大队;有35名团委支部书记;、办团委被授予“区五四红旗团委”和“市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一直以来,办团委在办党委、办事处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团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密围绕办党委的中心工作,遵循“服从大局、服务社会、教育青年”的原则,大力加强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注重外来青年的教育管理,全面拓展团的各项工作,开创了共青团各项事业的新局面。紧密结合我办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针对青少年身心成长特点,积极探索新阶段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了各种活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思想教育富有成效

以来办团委在思想教育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青年团员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并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团十六大会议精神,做到“团干带头学、团组织帮助学”;二是联合宣传、文化、妇联等部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三是召开团干部会议,集中学习团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为广大青年团员做好表率作用;四是联合司法部门在学校开展法制讲座,通过教育,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自身团建,延伸工作层面

一是组织机构建设。办党委严格按照“1+1+”的要求,完善了团组织机构改革,由办党委副书记担任团委书记,另设1名专职团委副书记,7名团委委员,办事处团委成员平均年龄27.5岁,学历均为大专以上。办团委下属的团组织有14名团支部书记由大学生村官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由年轻骨干教师担任,企业团支部书记由高学历业务能手担任,其它五个没有大学生村官的村、社区团支部书记职务由党支部成员兼任。两年来,我办推出十佳青年2名,优秀团干部1名,市级优秀青年志愿者1人,优秀共青团员5名。他们在各条战线上积极工作、勇于承担重任、发挥带头作用,树立了新时期优秀青年的良好形象!

二是制度建设。从团员管理制度、团员活动制度、团内工作制度建设抓起,使团的工作向制度化正常发展。建立了团委例

会制度,基本做到了一个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工作,布置任务,紧跟大局,服务发展。

三是团队建设。为壮大队伍,扩大影响,办团委一方面积极要求各团支部抓好新团员发展,另一方面,又严把入口关,注重年龄结构,突出模范表率,先推荐后考核,坚持高质量吸纳优秀青少年加入共青团组织,两年来发展了新团员43名,加强了团组织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增强了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抓好各项主题活动,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1、积极开展“帮贫助学献爱心”活动,资助山区教育,扶助贫困学生。办始终将帮贫助学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点工作来抓,多方筹集资金,救助贫困学生。办团委联合团区委多方协调由知名企业“箭牌”集团资助40余万元的“箭牌希望小学”在我办水田沟村建成投入使用,为方便当地儿童求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两年来,办事处团委联合妇联、民政等部门多方筹资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使20余人圆了大学梦;今年4月,江苏企业家在我办帮扶“孤儿”2名,切实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帮助他们顺利继续自己的学业;办事处团委还联系安康市高新区争取了为李家嘴村二、三组失地农民子女求学帮扶计划项目,受益家庭有70余户,为他们创造了摸的着、看的见的切身利益。

2、大力开展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办团委每年的元旦、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七

一、国庆等节日都精心组织主旨鲜明的大型文艺活动,两年来累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10余次,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和赞赏;办团委还针对“双创”工作开展“小手拉大手”、“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等知识竞赛活动宣传“双创”相关知识,增强民众“双创”意识;“七一”前夕,办团委专门召集全办青年,为他们举办“学党史知党性跟党走”大型知识讲座,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7.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点浅析 篇七

当然,并不能认为简·雅各布斯的观点是详尽和完美的。但至少有一点,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无法单一用行政官员负责制和图纸式的所谓理性规划方式来很好地解决目前的城市问题时,我们需要简·雅各布斯这种充满感性、热情,甚至有点唠叨的方式来看看我们的城市出现哪些问题,心怀一种人文心态来观察我们生活的城市,给城市注入更多的感性色彩。

1 现代城市街道的尴尬

现代城市街道是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和交通方式的必然产物。现代街道在以车行交通为先思路下成为城市道路规划的附属物,原来以步行、自行车为主的交通方式转变为以汽车为主的交通方式。因而,现代城市街道大多数建筑整齐划一且平行街道,两侧界面空间缺少进深变化,缺乏空间场所应具备的要素和特征。

1.1 城市街道的趋同性

现代的城市街道,是“城市化”热潮的产物。城市之间,存在很多抄袭现象,城市的个性、传统文化在城市街道的体现和展示也越来越弱,城市的差异性越来越小。

1.2 城市街道的非“人性”

人们在街头匆匆而过,忙着赶路,无法久留甚至歇息,更不可能长时间交流,而且还要时不时警惕身边的汽车。外地的来客在忙于寻找目的地,一天的游览疲惫不堪也很难找到一个歇脚处。在广场、城市火车站,你随时可以发现栅栏上、消防栓上,凡是任何能坐的物体上,都坐满人。“以人为本”更多的体现在拥有大面积草坪的绿地却无法进入以及城市街道的整齐美观上。城市街道缺乏有效的识别系统,对于外地或者外国游客来说,是真正的“异地”“异国”,难以快捷地辨认方向。

1.3 城市街道的设计“空白”

很多街头空间只是街道、建筑物的附加品,其中大部分街头空间没有经过专门的设计,缺乏场所功能。即使经过设计的街道也缺乏深度和特色,有的仅停留在视觉美的绿化层次上,有的则因为建筑功能要求成为停车场。街道缺乏统一设计,缺乏“与时俱进”,导致街道功能越来越单一,甚至仅停留在通道功能上。

1.4 城市规划管理的“机械性”

除了上述几点原因外,城市管理观念的滞后和管理方法的“机械性”也是现代街道趋同和缺乏特色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街道的空间面貌,本应是城市控制详细规划和街区城市设计的产物;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至关重要。引导性强而具有弹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会鼓励开发商开发沿街地块时,预留一定的公共开敞空间,为市民提供公共休闲的场所,保证城市街道的变化和特色。但由于规划管理的实施,细节往往流于形式,而城市街道规划的道路红线“一刀切”机械式的管理,在开发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面前,现代街道两侧建筑整齐划一,空间没有变化;这也是导致城市道路景观单一性的原因。

2 现代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点

现代城市街道应有效解决3个基本问题:1)市民能方便舒适地使用街道,满足人性需求;2)外地或外国游客能快捷地辨明方向;3)街道环境个性化。

通过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对这一重要的城市功能的解决起积极作用。

2.1 街道设计手法多样化

传统街道界面空间,由于临街界面形态多样化,结构多样,空间层次丰富,加上临时建筑、构筑物的设置,使得街道空间层次丰富,再加上交通对汽车的依赖程度低,因此传统街道为市民生活的多样化和丰富度提供了可能性。现代城市发展,应该多鼓励个性化、多样化的建筑界面,采用合适的建筑材料构筑临街的多层次、亲和性建筑,创造能令人产生兴趣、容纳多种活动的空间。同时注重对原有临街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各街道的功能划分和安排不能过于限定,应保障各功能区域存在开展其他功能活动的可能,确保街道活动的多样化。

2.2 街道设计细节化、人性化

街道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景观设计各要素的细节处理,只有通过细节化、人性化的处理,才能真正实现街道空间的丰富与活力。

2.2.1 高密度植物覆盖率

减少草坪面积,尽可能利用有限绿地增加植物层次,增加上层乔木的数量,特别是树冠大的树种,宏观上有利于大的城市线形绿道的形成;在小环境中,则形成室外空间的顶界面,增加街道空间的内聚力。乔木下不留空,增加中下层灌木,灌木既增加植物的绿量,也能起到很好的空间分隔作用,保护行人的安全。

具体种植设计上要“见缝插绿”,充分利用小尺度的绿化空间,营造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实现很好的人车分流,实现高密度、高覆盖率的街道绿化,克服片面追求指标的问题,是保证城市生态质量的重要手段。

2.2.2 有序高效的标识系统

城市街道有疏散人流、引导行人清晰快捷地辨认方向的责任。城市街道是标识系统主要的体现场所,为了满足行人的需求,标识设计应朝人性化、智能化、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等方向发展,为行人提供有序高效的城市标识系统。

城市道路标识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有交通标识、地名标识、引导标识、地图、规章制度的说明等。标识设置的形式、具体位置、高度、文字大小、颜色都需要经过仔细考虑,便于行人根据自己的意图高效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此外,政府应加强对户外广告招牌的设计和统一管理。根据具体街道的功能和特色,结合标识,统一风格;根据道路级别设置不同级别的标识。

街道标识设计是复杂的系统,需要交通、文化、道路、景观等各部门、各专业的协调与合作。除了能方便辨认方向外,更是展示城市面貌、城市特色的有效载体,是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

2.2.3 富含人情味的细部设计

道路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利益和需要,认真考虑每一个环节,表现人性化、人文化的关怀。街道细部设计直接反映城市个性和城市品质。

道路铺装除了保证道路通行的基本功能外,还应考虑材料的环保性、排水透气性,而且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调和、地域个性的表现。具体设计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石材,实现地面铺装丰富,铺装样式的变化可实现视线的有效引导,起地面标识的作用。街道上的井盖,各种市政变电箱也应该结合铺装、花坛及周边绿地广场的风格进行一定的装饰。

街道细部还包含道路缘石、排水沟、绿地防护栏、街灯、雕塑、坐凳等道路附属物。在设计中,除了注重这些细部的基本功能外,还应该考虑耐久性、美观性、功能的多重性。经常发现不坚固的绿地护栏、足够宽度的路缘石和一些挡车石成了落足点。我们不能单纯责怪我们市民的“不文明”,而是我们的设计缺乏基本的人性关注,设计思想美观性占主导,实用性、功能性反处在次要地位。我们也应“换位思考”,回想我们在街道的行走感受和行走需要,设计出“大众需要什么”的作品,而不是“应该是什么”的作品。

作为城市,我们的经济能力也许和国际标准差别不大,但是在细部上和人性化实现上,我们还差得很远。我们的设计显得过于“政府”“形象”“刻板”,一切都是统一和规整,缺少人情,缺少情趣。这需要政府和设计师打破思路、摆脱“一本正经”的心态,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同时,解放思想,活跃思维,甚至“孩子气”来设计我们的城市,毕竟城市是我们的城市,使用者的城市,应该让城市更加人性化、生活化、情趣化。

3 结语

在城市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城市道路是重要部分;在主要关注城市面貌、城市形象、城市交通的大工程时,绝不应忽略城市街道人性化设计。需要从前提控制规划、建筑规划考虑并预留足够场地,到后期道路、建筑、景观细部设计,都应遵循生态、人性、个性、细节的原则,更多从行人的角度和心理需求出发,本着关注、人性的心态,来观察、设计我们的城市。街道设计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规划部门、设计者协调和合作,亦需要我们多思考,多关注,把我们的视野逐渐“缩小”,从基础做起,方能营造出富有城市特色、有序健康、人性化的城市街道景观。本文从对城市街道设计进行粗浅的分析和总结,希望对中国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从细节和感性的角度出发,对城市街道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点进行了总结研究,提出了创造自然、绿色、人性的城市街道的景观途径,旨在更好地进行街道景观设计。

关键词:街道景观,人性,感性,细节

参考文献

[1]方明,土井幸平.景观引导制度与城市景观环境形成——中日两国在城市道路景观中景观引导手法的比较[J].城市规划,2002(2):48-55.

8.街道社区信访工作要点 篇八

关键词 社区居民 调查问卷 吸烟

国内外很多研究已经证实,吸烟可以导致肺癌、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等。通过各种手段来降低吸烟率可以极大程度地避免吸烟带来的风险。目前我国有超过3亿的吸烟者,占世界吸烟者的1/3,是吸烟人数最多的国家。所以,为了解克拉玛依区社区居民吸烟情况现状,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内全面控烟,建立无烟家庭、开展预防慢病等创造条件,在克拉玛依区开展吸烟情况调查很有必要。

资料与方法

在银河街道随意抽取两个距离间隔较远的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乐园社区居民655人次、向阳北社区居民621人次,年龄16~69岁。最后收回乐园社区有效问卷590人次(50.9%),向阳北社区有效问卷570人次(49.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选择克拉玛依市乐园社区和向阳北社区居民为调查社区,采用KISH表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以上两个目标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社区居委会协助下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前先由项目组成员与居委会工作人员给居民普及了此次调查问卷的目的和意义,调查表均为实名,真实电话号码,取得了居民的配合。

调查内容包括:族别、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日常生活场所、家庭年收入、吸烟情况知晓率、吸烟对健康影响的知晓率、吸烟者对在某些公共场所能否吸烟的知晓率等等,周围人对吸二手烟的感觉,今后是否考虑戒烟。

统计学处理:调查表经检查后,應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核对。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

结 果

人口学特征:①本次调查1160人次,其中乐园社区居民590人次(50.9%),向阳北社区居民570人次(49.1%)。②被调查者年龄: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16~69岁,均值44.39±12.219。③被调查者性别:男560人次(48.3%),女600人次(51.7%)。④被调查者民族:被调查者中汉族79.8%,反映出克拉玛依市居民主要是以汉族为主。⑤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大专及大专以上35.5%,高中或中专32.6%,大部分人群的文化水平较高,对今后的控烟教育有一定的教育基础和文化素质,便于进行教育和管理。⑥被调查者日常生活场所:大部分时间在室内42%,所在场所有禁止吸烟规定69.1%,其中规定任何地方都不允许吸烟40.2%,说明目前克拉玛依市控烟基础环境较好,便于通过控烟场所创建形成控烟氛围,进一步为吸烟者戒烟形成良好的无烟环境。⑦被调查者家庭每年收入:10000~49999元21.1%,50000元以上18.5%,说明克拉玛依市居民收入水平较高。

吸烟行为:①被调查者中吸烟330人(28.4%),说明目前克拉玛依市居民吸烟状况较好。②通过男女吸烟情况比较可知,男性吸烟者占男性总调查人数55.4%,女性吸烟者占女性总调查人数3.3%,进行卡方检验后得出X2=385.132,P=0.000,由此可知男女吸烟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③不同民族吸烟情况比较:汉族中吸烟257人(27.8%),少数民族中吸烟73人(31.2%)。进行X2检验,X2=1.088,P=0.297,不同民族吸烟者无统计学差异。④尝试吸第一口烟的年龄:年龄6~50岁,年龄在20岁和18岁是尝试吸第一口烟的高峰年龄。⑤吸烟量:吸烟者中吸足100支烟或3两烟叶82.4%。⑥过去30天每天都吸烟61%,说明吸烟者中大部分人群有每天吸烟的习惯。⑦什么时候每天吸烟:年龄9~45岁,高峰年龄是18岁和20岁开始每天吸烟的。⑧现在主要吸哪种烟:吸过滤嘴香烟者占吸烟者总人数94.3%。⑨吸烟量统计:每天吸烟最大量可达50支/日,均值10.32支/日。

被动吸烟暴露:被动吸烟情况:每周几乎每天吸入吸烟者呼出的烟雾(即被动吸烟)超过15分钟14.8%,1周中有7天吸烟者当着被调查者吸烟占比最高,每天吸烟者有8小时当着被调查者面吸烟的占比最高。

基本知识和认知:①被动吸烟的认知:知道有危害,但不知道危害程度487人次(42.3%),仍有1.1%的人认为吸烟没有危害,9.7%的人群认为吸烟有轻微危害,不知道被动吸烟者更容易得心脏病32.3%,丈夫是吸烟者的女性比其他女性更容易得肺癌20.7%,和吸烟者生活的孩子更容易得哮喘或呼吸道疾病19.8%,居民的吸烟有害健康的意识尚待提高。②对禁烟的态度:对以下场所认为应该完全禁烟的占比较高,但仍有部分居民人认为应该部分禁烟。③对以下控烟措施中认为非常赞成者占比最高,有较好的控烟意识。④过去30天,是否在以下地方看到或者听到了有关控烟的宣传。见表1。

控烟活动知晓情况:过去2年,对控烟宣传知晓情况(是否从以下途径听说或看到过控烟宣传):有时从以下途径他说或者看到控烟宣传活动者占比较高,但控烟宣传活动仍需努力。

对控烟的态度(听说或者看到以上信息的宣传是否赞成),见表2。

对本市场所控烟了解情况:知道我市没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有效14.5%;知道我市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有效65.8%;不知道19.7%。

问卷质量情况:被调查对象合作程度:完全理解76.8%,说明合作程度较好。

讨 论

通过这次银河街道2个社区的问卷调查充分反映了克拉玛依区吸烟现状,男性多于女性,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有些吸烟者从6岁开始尝试吸第一口烟,且大多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第一口烟后成瘾,由此我们认为控烟工作应立即开始。先选取向阳北社区为控烟干预社区,乐园社区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银河街道控烟措施如下:①与街道社区居委会协商联合请专家进入社区为居民进行吸烟及二手烟有害健康的知识普及。②发放各种控烟小册,在社区宣传栏内张贴吸烟有害健康的图片。③在每个楼道内张贴控烟宣传画。④选取40个居民代表自愿加入控烟队伍作为控烟劝导员,并对这40名控烟劝导员进行多次培训,由控烟劝导员进行社区内吸烟干预。⑤在社区中创建无烟家庭。

上一篇:酒店主管年底述职报告下一篇:一年级 张海燕 教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