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级动漫技术组 教学大纲

2024-09-12

09级动漫技术组 教学大纲(3篇)

1.09级动漫技术组 教学大纲 篇一

社会保险知识手册

社会保险费交纳的标准

社会保险费用由个人、单位依据规定的标准进行交纳,所缴纳的社保费用进入社会保险账户,社会保险账户由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组成。个人交纳部分计入个人账户,单位交纳部分计入统筹账户。

缴费基数

社会保险费得交纳原则上是以个人工资为交纳基数,按相关保险的缴费比例进行交纳。所谓基数是指计算应缴社保费用所依循的计算标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地社保缴费基数也有很大的不同。

社会保险交纳的基数基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按实际每月个人工资作为每月社保费交纳基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实缴”,二是按当地社保机构公布的最低交纳基数交纳社保。后一种方式,是我们现在采用的最主要的交纳方式。

前一种方式由于个人工资的不同,所缴纳的社保费用也不同。工资高的,缴费也多。但也并不是工资多少就按多少作为缴费基数。法律规定:月缴费基数不得低于当地全省上月平均工资的60%,不得高于当地全省上月平均工资的300%。

后一种方式是社保处根据实际情况每年7月份对最低社保交纳基数进行核定,按此种方式交纳的社保,其所有员工的社保费用均为一样,是不与个人工资挂钩的。缴费比例

社保缴费比例各地规定标准不一,湖南省具体缴费比例如下:

1养老保险

1.1养老保险参保手续的办理

长沙市社保局规定,参加养老保险需提供以下材料:

参保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参保人员1寸照片一张

《企业社会保险参保人员登记表》,填写单位社保账户信息及参保人员信息,并加盖公章有效。

将以上材料提交长沙市社保局办理即可。

1.2养老保险关系的异地转移

养老保险关系转入遵循原则是:自愿原则,先参保再转移。

1.3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办理:

1、养老保险关系接受单位向社保处提出接受养老保险关系转入的申请;

2、养老保险关系接受地社保处向转出地出具养老保险关系接受函;(接收函注明社保账号信息等)

3、转出地社保处转移个人账户到转入地社保处账户,并出具缴费明细及转移明细和缴费基数的清单。

4、经转入地社保处审核、确认转入无误后,原社保关系转入新社保参保地,其缴费年可以接续计算。

5、转移就业人员,可以凭离职证明或身份证到社保处开具社保参保凭证和缴费明细,带入新工作地参保。

1.4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有中断记录的处理

中断缴费人员,中断缴费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经社保机构核准,可以补缴。

转入的养老保险关系可以与先参保的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合并计算缴费年限。

其次,在社保中断后可以以个人名义交纳,具体缴费基数及费率依据当地政策。

1.5 保险关系的中断

员工离职需中断与原单位的社保关系,员工当月离职需当月中断社保关系。当月离职时因扣除当月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中断社保关系需提供以下材料:

个人办理中断需提供: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中断人员身份证

单位办理中断需提供: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或社会保险参保人员申请表(注明中断时间,并加盖公章)、中断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1.6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有中断记录的处理

中断缴费人员,中断缴费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经社保机构核准,可以补缴。

转入的养老保险关系可以与先参保的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合并计算缴费年限。

其次,在社保中断后可以以个人名义交纳,具体缴费基数及费率依据当地政策。

1.7 保险关系的中断

员工离职需中断与原单位的社保关系,员工当月离职需当月中断社保关系。当月离职时因扣除当月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中断社保关系需提供以下材料:

个人办理中断需提供: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中断人员身份证

单位办理中断需提供: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或社会保险参保人员申请表(注明中断时间,并加盖公章)、中断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1.8 缴费年限不满十五年的处理

参保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经本人申请,社保机构核准,允许向后顺延缴费时间。延缴期间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延缴费后年限仍不满15年或不愿延缴的,一次性支付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按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一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一次性支付),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1.9 基本养老金发放标准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和缴费年限、缴费金额密切相关,缴费时间越长,缴费金额越高,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越高。

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缴费满15年及以上的,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医疗保险

2.1 哪些人可以参加参加医疗保险:

(1)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含退休、退职人员,下同);

(2)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人员),企业改制后继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自谋职业人员和失业人员;

(3)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4)已在本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本市户籍的各类灵活就业人员

2.2 企业、个体工商户首次办理人员参保

携带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证副本及复印件、参保人员一寸彩照一张、填写《社会保险参保人员登记表》(企业需加盖公章)

2.3 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首次参保

携带居民身份证、一寸彩照1张,银行活期存折(建行、农行、工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到社保处业务窗口领取《自谋职业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费按月征缴通知书》。

2.4 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

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其中用人单位以全部在职职工上月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按6%的比例缴纳;在职职工以本人上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2%的比例缴纳,由用人单位从其工资中代扣代缴。

自谋职业人员、失业人员和个体参保人员以上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之和缴纳。本参加工作或调入本市工作的职工,工资总额不明确的,以上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

2.5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规定

参保人员退休(职)时,其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满25年的,可享受退休(职)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不足年限的,须由本人一次性缴足所缺年限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后,方可享受退休(职)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补缴标准一年一定,由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提出,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失业保险

3.1 失业保险参保及缴费

参加失业保险必需先参加养老保险,否则无法办理失业保险,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失业保险缴费由个人和公司共同缴费,个人缴费比例为1%,公司缴费比例2%。

3.2享受失业保险金的条件

1、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的;

2、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3、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4、愿意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

3.3 失业金申领

参加失业保险,缴费满一年以上并在停止缴纳失业保险后60天内进行失业登记,并申请失业金。

申请失业金需提供的材料:

1、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证明;

2、参加失业保险起止月份地税发票;

3、失业保险手册或社会保障卡;

4、本人一寸照片一张;

5、工商银行账号。

失业人员本人于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限内的每月1-15日到市就业处办理领取失业金手续,同时接收失业状态的确认。失业保险金不得由其他人带领。工伤保险

4.1工伤保险缴费及参保原则

。工伤保险缴费由单位缴纳0.5%—2.5%,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采用全员参保原则。

4.2 发生工伤事故申报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受伤职工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3、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

4、医疗诊断证明或病历;

5、与职工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等相关材料。工商

4.3 工商保险事故备案

职工发生事故受伤后24小时内电话备案,5个工作日内书面备案。

4.4 工伤认定申请

首先须提出申请,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由本人签字,用人单位加盖公章,同时用人单位申报时应提供证明材料;接着申请受理;认定为工伤事故的会予以赔偿。

5生育保险

5.1 生育保险费用缴纳

生育保险由单位缴纳,个人不缴纳,缴费比例为0.6%。参保范围是政策明确规定的,没有年龄、性别之分。生育保险待遇只有女职工方可享受。

5.2 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1、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按照规定参加生育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满6个月;

2、符合法定生育条件。

5.3申请生育保险待遇应提供的材料

申请生育保险待遇应在产后或术后3个月内向指定的生育保险经办机构申请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申请时需提供下列材料:申请生育保险必须提供以下材料复印

件,并加盖单位公章:

1、本人身份证;

2、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

3、医疗机构出具的出生医学证明、婴儿死亡证明、流产医学证明、引产证明(计生部门出具)等;

4、病历及发票。

6住房公积金

6.1 住房公积金缴纳

住房公积金由单位和个人一起缴纳,各自缴费比例都相同,缴费比例范围5%—12%。

6.2 住房公积金领用条件

1、够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房可以领用

2、离休、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户口迁出或出境定居的返还住房公积金。

3、偿还购买贷款本息的4、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

6.3 住房公积金的办理1、30天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开户。

2、填表(住房公积金汇缴单位登记表,住房公积金汇缴清册)

3、带填好的表格办理开户登记手续

6.4 住房公积金的的变更、转移:

1、变更:封存、启封

2、填写住房公积金转移申请书,到调出单位盖章

2.09级动漫技术组 教学大纲 篇二

(2009版)

目 录

1.《系统解剖学》考核大纲„„„„„„„„„„„„„„„„„„„1 2.《组织学与胚胎学》考核大纲„„„„„„„„„„„„„„„„„„„6 3.《生物化学》考核大纲„„„„„„„„„„„„„„„„„„„„„„12 4.《生理学》考核大纲„„„„„„„„„„„„„„„„„„„„„„16 5.《医学免疫学》考核大纲„„„„„„„„„„„„„„„„„„„20 6.《医学微生物学》考核大纲„„„„„„„„„„„„„„„„„„„25 7.《病理学》考核大纲„„„„„„„„„„„„„„„„„„„„„„32 8.《病理生理学》考核大纲„„„„„„„„„„„„„„„„„„„35 9.《药理学》考核大纲„„„„„„„„„„„„„„„„„„„„„„38 10.《健康评估》考核大纲„„„„„„„„„„„„„„„„„„„46 11.《人体寄生虫学》考核大纲„„„„„„„„„„„„„„„„„„„50 12.《医学遗传学》考核大纲„„„„„„„„„„„„„„„„„„„52 13.《预防医学》考核大纲„„„„„„„„„„„„„„„„„„„57 14.《护理应用解剖》考核大纲„„„„„„„„„„„„„„„„60 15.《护理管理学》考核大纲„„„„„„„„„„„„„„„„„„„62 16.《护理教育学》考核大纲„„„„„„„„„„„„„„„„„„„„65 17.《护理伦理学》考核大纲„„„„„„„„„„„„„„„„„„„„66 18.《护理美学》考核大纲„„„„„„„„„„„„„„„„„„„„„„70 19.《护理学导论》考核大纲„„„„„„„„„„„„„„„„„„„„71 20.《护理学基础》考核大纲 „„„„„„„„„„„„„„„„„„73 21.《妇产科护理学》考核大纲„„„„„„„„„„„„„„„„78 22.《护士形体训练》考核大纲„„„„„„„„„„„„„„„„„„„82 23.《老年护理学》考核大纲 „„„„„„„„„„„„„„„„„„„83 24.《皮肤性病护理学》考核大纲„„„„„„„„„„„„„„„„85 25.《社区护理》考核大纲„„„„„„„„„„„„„„„„„„„87 26.《外科护理学》考核大纲„„„„„„„„„„„„„„„„„„„90 27.《外科护理学总论》考核大纲„„„„„„„„„„„„„„„„97 28.《传染病护理学》考核大纲„„„„„„„„„„„„„„„„„„„100 29.《儿科护理学》考核大纲„„„„„„„„„„„„„„„„„„„103 30.《护理研究》考核大纲„„„„„„„„„„„„„„„„„„„„„106 31.《精神病护理学》考核大纲„„„„„„„„„„„„„„„„„„108 32.《康复护理学》考核大纲„„„„„„„„„„„„„„„„„„„112 33.《内科护理学》考核大纲„„„„„„„„„„„„„„„„„„„114 34.《危急重症护理学》考核大纲„„„„„„„„„„„„„„„„121 35.《五官科护理学》考核大纲„„„„„„„„„„„„„„„„124 36.《营养护理学》考核大纲„„„„„„„„„„„„„„„„„„„128 37.《中医护理学》考核大纲„„„„„„„„„„„„„„„„„„„1

31《系统解剖学》考核大纲

课程编号:14010021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数:80学时 学 分:4学分

一、考核要求

通过考核了解学生掌握系统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程度,正确认识各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结构的正常位置与形态,并能正确应用解剖学术语描述;了解学生自学、观察、综合判断、思维表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

绪论

解剖学标准姿势。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第一章 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3.颅的组成和功能、颅底内、外面观、前面观、侧面观的重要形态结构。4.躯干骨的组成、重要的骨性标志。5.四肢骨的组成与排列。

6.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7.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8.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及其运动。

9.肩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肘关节的组成、形态结构和运动。桡腕关节形态、结构和运动。

10.骨盆的构成、形态、结构及大、小骨盆分界线。髋关节、膝关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11.掌握脊柱的组成功能,掌握脊柱整体观的形态与机能的特点。12.胸廓的组成、形态和功能。骨性胸廓的运动。13.足弓的形态、组成和功能意义。

14.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的起止、作用。膈的位置、形态结构及运动。三角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臂肌的分群、层次及功能。大腿前、后、内三群肌的位置及各群肌的功能。

15.前锯肌、肋间肌、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腹前外侧壁肌群的层次。16.臀大肌、臀中肌的位置及作用。小腿后三群肌的位置和功能。

第二章 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上、下消化道的组成。

2.口腔的分部。咽峡的组成。牙的形态和构造。乳牙和恒牙的牙式。舌的形态和粘膜,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口腔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和各部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咽淋巴环的位置。食管的分部,生理狭窄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胃的形态、位置、分部及各部主要特点。十二指肠形态、位置及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 的位置,十二指肠悬肌的位置及意义。小肠的分部及特点。空、回肠的区别。大肠的分部及解剖特点。结肠的分部及特点。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回盲瓣的构成及意义。直肠的形态、位置和弯曲。肛管粘膜的特点、齿状线的意义。

3.肝的形态、位置、分叶及体表投影。胆囊的形态、位置、机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胆汁的排出径路。胰的形态、位置和分部。

第三章 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

2.鼻的分部。鼻腔的分部,鼻腔外侧壁的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各窦的形态特点、其临床意义。

3.喉的位置,喉的软骨、连结。喉腔的分部,喉粘膜的结构。4.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5.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6.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壁胸膜的分部及胸膜窦。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7.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区分及境界。

第四章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肾的形态、位置及肾的构造与功能,肾的被膜。输尿管的分部,输尿管的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膀胱的形态和位置,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女性尿道的特点及开口位置。

第五章 生殖系统

1.睾丸和副睾的形态、位置及功能。前列腺的形态、分叶、位置。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的临床意义。输精管的行程及分部、射精管的合成和开口。阴茎的形态结构。睾丸的构造。精囊腺的形态、位置及机能。尿道球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阴囊的形态结构。精索的组成及位置。海绵体的构造和阴茎皮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及临床意义。子宫的形态、位置、分部和固定装置。阴道的位置,阴道穹的构成及意义。

3.乳房的形态和位置、构造。

第六章 腹 膜

腹膜、腹膜壁层和脏层、腹膜腔的概念及腹膜的机能。腹膜与器官的关系。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网膜、系膜、韧带、陷凹)。

第七章 脉管系

1.脉管系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及途径。

2.心的位置、外形。心的各腔的主要形态结构。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和机能。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重要分支及其分布。心包、心包腔的概念及特点。

3.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的行程,动脉韧带的位置、临床意义。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分部。

4.主动脉弓的分支。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程,颈内动脉窦、颈动脉球位置

与功能概念。颈外动脉的行程及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的行程、分布。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程。胸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分支、肋间后动脉行程、分支及分布。腹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分支。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的行程。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程。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布。

5.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程。头臂静脉的组成、行程。颈静脉角的构成及意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程及临床意义。下肢的浅静脉、足背静脉弓、小隐静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和临床意义。肝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分布及属支,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及其临床意义。

6.胸导管的行程及其收集的范围。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脾的形态、位置。7.乳腺、子宫、胃、肝、直肠等器官的淋巴回流。脾的功能概念。

第八章 内分泌系统

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松果体的形态、位置。

第九章 感觉器官

1.眼球的构造及功能。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及视网膜视部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眼球折光装置的名称、结构特点及功能。房水的产生及循环。结膜的形态结构。泪器的组成及泪道的形态结构。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肉名称及作用。眼睑的构造及其临床意义。

2.前庭蜗器的组成及功能。外耳的组成,外耳道的位置,分部及新生儿外耳道的特点。中耳的组成。鼓室的位置、六个壁及其主要结构和临床意义。咽鼓管的位置、分部、作用及幼儿咽鼓管的特点。鼓膜的位置,分部和形态。内耳的位置和分部。骨迷路的组成。膜迷路的组成及其与骨迷路的关系。听小骨的名称、位置和连结。声波传导的途径。

第十章 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的区分。白质、髓质、纤维束、灰质、皮质、神经核、神经和神经节的组成概念。反射弧的基本组成情况。反射的概念。

2.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横切面上灰、白质的配布及各部的名称。掌握脊髓灰质的主要核团及功能。脊髓主要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的位置和机能性质。脊髓主要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侧、前束、红核脊髓束)的位置和机能性质。

3.脑各部的区分。脑干的组成,脑干各部的主要外部结构,并了解其与内部结构的关系。脑干内部结构的概要情况,重要的脑神经核与其它核团、其功能概念和主要联系情况,各主要上、下行纤维束在脑干各部位的位置概况。第四脑室的位置与联通。小脑的位置与分部;小脑扁桃体的所在部位及其临床意义;间脑的位置和分部,第三脑室的位置、联通情况。背侧丘脑的位置。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脑回等表面结构及分叶情况。基底核的位置、组成;内囊的位置、分部通过内囊各主要纤维束的局部位置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侧脑室的位置、分部,侧脑室脉络丛的组成及功能。大脑皮质主要的机能定位中枢。第一躯体运动区、第一躯体感觉区、视觉、听觉区的位置。运动性、听觉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内脏活动皮质中枢的部位和功能。新、旧纹状体的概念、主要机能。半球白质的总体情况,胼胝体的位置与联系概况。边缘系统的概念。

4.脊神经的构成、分部和纤维成份及走行分布的规律。颈丛的组成、位置、浅支的浅出部位。膈神经的主要行程和分布。臂丛的组成及位置。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发起、行程,主要分支和分布。肌皮神经、腋神经的分布。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在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主要表现。腰丛的组成及位置。股神经的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骶丛的组成及其位置。坐骨神经的发起、行程和分布。胫神经的行程、皮支分布区及所支配的肌群。腓总神经的行程、位置;腓浅、腓深神经皮支分布区及所支配的肌群。胫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腓总神经不同部位损伤后的不同表现。

5.动眼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行程和分布及损伤后的主要表现。三叉神经的纤维成分、半月节的位置、三大主支在 头面部的感觉分布区。面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主要分支的分布概况及损伤后的表现。迷走神经的纤维成份,主干行程及分布概况。喉上神经的位置、分布。左、右喉返神经的行程与分布。舌咽神经的主要分支

6.内脏运动神经的概念、区分和结构特点。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分布的一般规律。交感干的组成、交感神经节的椎旁节和主要的椎前节的位置。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与分布概况。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双重分布概念及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内脏感觉神经的形态结构特点和机能概念。

7.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深部感觉传导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及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丘系交叉的水平、皮质投射区。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的部位、纤维走行和越边的位置、皮质投射区。头面部痛、温度和触觉传导通路障碍的特点。骨骼肌随意运动上、下两级神经元管理的基本情况。皮质核束发起及通过内囊的部位,其对脑神经运动核控制情况(双侧控制与对侧控制)。皮质脊髓束的发起及在内囊和脑干名段的位置,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与皮质脊髓前束的走行终止情况。视觉传导路的组成,纤维部分交叉(视交叉)的情况与在内囊的位置。皮质投射区。瞳孔对光反射径路。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的结构基础及反射径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表现。核上瘫与核下瘫不同表现的形态学基础,面神经、舌下神经核下瘫的主要表现。锥体系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不同表现。听觉传导路的组成及其特点,纤维行程和投射情况。

8.蛛网膜及蛛网膜下腔的概况。硬膜外腔的联通与内容物,其与硬膜外麻醉的关系。脑室系统的组成,位置与联通概况。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9.颈内动脉系统与椎 ─ 基底动脉系统的概念。颈内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概况。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其机能意义。

三、考核方式

(一)理论考核

1.考试类别: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3.考试时量:120分钟 4.试题总数:约55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全面考查学生对系统解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掌握的情况。基本知识占65%左右,稍微灵活的题目占20%左右,较难题目占15%左右。

6.题目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约 45.分)(2)填空题:(每空1.分,约 15.分)(3)名词解释题:(每题 4.分,约 20 分)(4)问答题:(每题 3~5.分,约 20 分)7.各类题目的特点及考试要求

(1)单项选择题。从似是而非或意义相近的几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一般具有简单、明确、客观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

(2)填空题。填写内容一般较简短,要求十分准确。答案具有唯一性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是否准确掌握并记忆。

(3)名词解释题。解释内容较少,但要求答案比较规范。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4)问答题。属于中型题目。主要是要求学生简要地回答出一些基本原理。用这类题目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8.答题要求:

同学们拿到考卷后,首先要把各类题目的要求和意思弄清楚,切忌看错题目,答非所问。对于各类题目的回答要求如下:

(1)对于单项选择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2)对于填空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

(3)对于名词解释,要求答出定义、它所包括的内容及实质。有字母表示或有计算公式的也应写出来。但是由于各个名次的含义不尽相同,因此,所回答的内容也各有区别。

(4)对于问答题,只要求答出要点,如果本身所表示的意思不明确,则需要对要点稍作说明。若要点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则无须再作说明。

(二)实验考核成绩

1.考核方式:标本考核20个结构,分2次进行,取平均成绩。具体见本专业的《实验考核大纲》。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20%。

(三)平时考核成绩

由学生完成适量的课堂回答问题、实验作业、课外练习等,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10%。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 材: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1 参考书目:[1] 吴先国主编,人体解剖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0 [2] 席焕久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1 [3] 张朝佑主编,人体解剖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98 5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核大纲

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Histology and Embryology)课程编号:14020021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数:52学时 学 分:3学分

一、考试要求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考试,旨在使学生掌握组织学和胚胎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结合实习课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标本和观察电镜照片以培养学生辨认组织和器官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能力,并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胚胎学实习主要是观察人和高等动物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实物、标本和模型等以对胚胎学基本知识得到具体的理解, 为进一步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1.熟悉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医学课程中的地位。

2.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常用研究技术, 作为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3.了解本学科近代发展概况。4.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上皮组织

1.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2.熟悉被覆上皮的结构和功能。

3.熟悉微绒毛和纤毛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及其功能。4.熟悉细胞连接和基膜的结构与功能。5.了解腺上皮和腺的概念以及分类。

第三章 结缔组织

1.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2.掌握疏松结缔组织各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熟悉三种纤维的结构和性质。熟悉基质主要化学成份和生理意义。

3.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基本结构特点和功能。

第四章 血液

1.熟悉血液的组成。

2.熟悉各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正常值和功能。3.了解淋巴的概念和基本成分。4.了解红骨髓和黄骨髓的结构。

5.了解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基本概念。6.熟悉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发生规律。

第五章 软骨和骨(自学)

1.掌握透明软骨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弹性软骨与纤维软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2.掌握骨组织的结构及功能。了解长骨的结构。

3.熟悉骨组织发生的过程, 了解骨的发生方式及其基本过程。

第六章

肌组织

1.熟悉肌组织的特点和类型。

2.掌握三种肌纤维的光镜、超微结构和功能联系。3.了解骨骼肌收缩的肌丝滑动学说。

第七章 神经组织

1.熟悉神经组织的组成。

2.熟悉神经元的基本形态和类型。掌握神经元光镜和超微结构特点及其功能联系。3.熟悉突触的构成和类型。掌握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及其功能联系。4.了解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5.掌握神经纤维的类型和结构。熟悉周围神经的结构。

6.熟悉神经末梢的概念、分类和几种代表性的神经末梢的结构与功能。

第八章 神经系统(自学)

1.掌握大脑皮质、小脑皮质、脊髓灰质的组织结构和功能。2.了解神经节、脑脊膜和血脑屏障的结构和功能。

第九章 眼和耳(自学)

1.掌握眼球壁各层结构与功能。

2.掌握视网膜及其中感光细胞和神经细胞的结构和联系。3.了解黄斑、中央凹、视神经乳头和视神经构造。4.了解晶状体和玻璃体的结构, 房水循环途径。5.了解眼睑和泪腺的结构。

6.了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一般结构。

7.掌握内耳几个特殊感觉器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第十章 循环系统

1.熟悉血管壁的基本结构。

2.掌握毛细血管的类型、结构和功能联系

3.掌握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联系。

4.掌握心壁的结构。了解心瓣膜的结构与心传导系的细胞类型和结构特点。5.熟悉静脉的结构特点。6.了解微循环的概念。

7.了解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的结构特点。

第十一章 皮肤

1.熟悉皮肤的组成和一般功能。

2.掌握表皮的结构。了解皮肤的角化过程。

3.了解黑色素细胞, Langerhans细胞和Merkel细胞的分布、结构和功能。4.熟悉汗腺、皮脂腺的结构和功能。5.熟悉毛发的结构和毛发的生长。

第十二章 免疫系统

1.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的概念。

2.了解中枢和周围淋巴器官概念。

3.掌握淋巴结和脾脏的结构及功能联系。

4.熟悉扁桃体的结构特点。

5.熟悉胸腺的结构、功能和年龄变化。

6.了解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

1.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掌握其基本结构特点, 含氮类激素及类固醇激素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2.掌握甲状腺的结构特点、细胞类型和所分泌的激素。3.了解肾上腺血管分布的特点及功能意义。4.掌握肾上腺的结构特点、各部所分泌的激素 5.了解各内分泌腺所产生的激素。

6.了解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组成, APUD系统的概念。

第十四章 消化管

1.熟悉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2.了解口腔粘膜、舌、牙的一般结构。

3.掌握食管、胃、小肠、大肠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4.了解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5.了解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和结构特点, 几种主要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功能。

第十五章 消化腺

1.熟悉唾液腺的一般结构, 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的结构特点及功能。2.掌握胰腺的结构和功能。

3.掌握肝脏的结构, 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功能。熟悉肝的血循环特点及胆汁排出途径。

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

1.熟悉呼吸道的一般结构。2.了解鼻粘膜、喉的结构和功能。3.掌握气管和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

4.掌握肺的组成、肺导气部和呼吸部的结构, 肺泡的超微结构和功能。5.了解肺的血管和淋巴管。

第十七章 泌尿系统

1.熟悉肾的一般结构。掌握肾单位各段的分布、结构和功能。熟悉集合小管的分布、光镜结构和功能。

2.掌握近血管球复合体的组成、结构和功能。3.熟悉肾血循环的特点。4.了解输尿管、膀胱的结构。

第十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

1.熟悉卵巢的一般结构。掌握卵泡的发育和排卵, 各级卵泡的结构与功能;黄体的形成、结构与功能。

2.掌握子宫的结构,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各期子宫内膜的结构特点。3.熟悉卵巢与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关系。4.了解输卵管、阴道、乳腺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十章 胚胎学绪论

1.掌握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了解胚胎学发展简史及现代胚胎学研究现状。

第二十一章 胚胎发生总论

1.了解生殖细胞的成熟和精子的获能。2.熟悉受精的条件、地点、过程和意义。3.掌握胚泡形成、结构及其植入。4.掌握三胚层的形成并熟悉其分化。5.了解胚胎外形的建立。

6.了解蜕膜的结构及分部, 了解胎膜的形成、功能和演变。7.掌握胎盘的组成、结构与功能。8.了解孪生和多胎。

第二十二章 颜面和四肢的发生(自学)

1.了解鳃弓的发生。

2.了解颜面、腭的形成过程。

3.熟悉常见的颜面畸形。

4.了解牙和舌的发生。

5.了解四肢的发生和常见的四肢畸形。

第二十三章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自学)

1.了解原肠分化, 牙和舌的发生。2.熟悉咽囊的发生和演变。3.了解食管和胃的发生。

4.了解肠的发生, 泄殖腔的形成和分隔。5.了解肝、胰的发生。6.了解喉、气管和肺的发生。7.了解消化和呼吸系统常见的畸形。

第二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1.了解血管的形成和原始心血管系的建立。

2.熟悉原始心管的发生和心脏外形的演变, 掌握心脏的内部分隔。3.了解静脉窦及其相连静脉的演变。4.了解弓动脉的发生和演变。

5.熟悉胎儿血循环的途径和出生后的变化。6.了解常见的心血管畸形。

第二十六章 神经系统和眼耳的发生(自学)

1.了解神经系统的发生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

2.了解神经嵴细胞的迁移与分化。

3.了解脑垂体、肾上腺的发生。

4.了解眼与耳的发生及其先天性畸形。

第二十七章 畸形学概述(自学)

1.熟悉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原因。

2.掌握致畸敏感期。

3.了解先天性畸形的预防和产前检查。

4.先天性畸形的预防和产前检查:羊水检查、绒毛膜活检等。

三、考试方式

(一)理论考试

1.考试类别: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3.考试时量120分钟 4.试题总数:约45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全面考查学生对组织胚胎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掌握的情况。最基本知识占70%左右,稍微灵活的题目占20%左右,较难题目占10%左右。

6.题目类型:

(1)填空题:(每空1.分,共 10 分)

(2)名词术语解释题:(每题 5.分,共 20 分)或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3)选择题:(在下列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的正确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 2.分,共 20 分)

(4)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7.各类题目的特点及考试要求

(1)填空题。填写内容一般较简短,要求十分准确。答案具有唯一性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是否准确掌握并记忆。

(2)名词术语解释题。解释内容较少,但要求答案比较规范。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3)选择题。从似是而非或意义相近的几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一般具有简单、明确、客观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

(4)判断正误题。它实质上与选择题相似,主要是给一些正确或错误命题,让学生指出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它具有简单、明确、客观的特点,也是容易的得分丢分的题目。用这类题目考试,也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5)简答题。属于中型题目。主要是要求学生简要地回答出一些基本原理。用这类题目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8.答题要求:

同学们拿到考卷后,首先要把各类题目的要求和意思弄清楚,切忌看错题目,答非所问。对于各类题目的回答要求如下:

(1)对于填空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

(2)对于名词解释,要求答出定义、它所包括的内容及实质。有字母表示或有计算公式的也应写出来。但是由于各个名次的含义不尽相同,因此,所回答的内容也各有区别。

(3)对于选择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4)对于判断正误题,要求判断要准确。

(5)对于简答题,只要求答出要点,如果本身所表示的意思不明确,则需要对要点稍作说明。若要点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则无须再作说明。

无论是简答题还是论述题,凡题目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名词,都要求答出它的定义(不过,这样的名词在一般情况下都只有一个)。

(二)实验成绩 1.考核方式: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20%。

(三)平时成绩

由学生完成适量的课外练习等。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 材:卫生部规划教材 邹仲之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参考书目:[1]成令忠,钟翠平,蔡文琴(主编):现代组织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2]刘斌,高英茂(主编):人体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成令忠,冯京生,冯子强,钟翠平(主编):组织学彩色图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唐军民,李英,卫兰,崔彩莲(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彩色图谱。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5]蔡文琴,李海标(主编):发育神经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6]李正,王慧贞,吉士俊(主编):先天畸形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7]杜卓民(主编):实用组织学技术(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生物化学》考核大纲

课程编号:14040021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数:64学时 学 分:4

一、考试要求

《生物化学》课程的考试,旨在检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是否掌握了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一种综合性的考察。通过理论考试检测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综合分析与运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考核和实验报告成绩检测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技能掌握程度。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掌握肽键、肽、蛋白质一级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概念。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及实际应用。蛋白质的变构概念及特点。蛋白质的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2.熟悉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与重要性。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掌握DNA、RNA的主要核苷酸。DNA一级结构的概念及双螺旋模型的结构特点。tRNA二级结构特点。真核生物mRNA二级结构特点。核酸的变性、复性和杂交的概念,核酸的紫外吸收。

2.熟悉核酶概念与功能。核酸的变性增色效应、Tm的概念。

第三章 酶

1.掌握酶的概念、组成特点、活性中心、酶原激活的概念及生理意义,同工酶,别构 酶。酶的活性调节。

2.掌握酶促反应的特点,酶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激活剂、抑制剂及其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及特点,抑制剂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四章 糖代谢

1.掌握 糖生理功能。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与激素对糖代谢的调节。无氧酵解、糖的有氧氧化概念、反应过程及生理意义。磷酸戊糖途径生理意义。.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的概念。糖异生的概念、生理意义。

2.熟悉糖原合成的关键酶,糖原分解的关键酶,糖原合成、糖原分解的生理意义。.第五章 脂类代谢

1.掌握营养必需脂酸、脂肪动员的概念,抗脂解激素的概念。脂酸的β-氧化。酮体概念、酮体的生成和利用过程及意义。

2.掌握脂酸合成原料,磷脂的重要生理功能。胆固醇合成的原料,关键酶。胆固醇在体内的转变。血脂的概念,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生理功能。

3.熟悉甘油的氧化分解与糖代谢的关系。载脂蛋白的种类、组成特点及其生理功能。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第六章 生物氧化

1.掌握生物氧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概念,NADH氧化呼吸链与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排列顺序,传递H和递电子的机理。

2.熟悉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甲状腺激素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磷酸肌酸。磷酸甘油、苹果酸穿梭系统概念及生成的ATP数。P/O比值的概念。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1.掌握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氮的总平衡、正氮平衡、负氮平衡、必需氨基酸的定义,体内氨基酸的三种主要的脱氨基方式及意义。体内氨的来源与去路。鸟氨酸循环的概念、过程、关键酶及生理意义。

2.熟悉α-酮酸的代谢,氨基酸脱羧基产生γ-氨基丁酸。一碳单位的定义、载体及生理功能。蛋氨酸循环的生理意义。谷胱甘肽的生理功能。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

1.掌握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原料,dTMP的生成,嘌呤核苷酸代谢的终产物。

2.熟悉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物。核苷酸的补救合成。

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复制)

1.掌握中心法则的概念,DNA半保留复制,参与DNA复制的酶类和蛋白质的作用。逆转录。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的概念,复制延长的方向,端粒酶的组成和作用,DNA损伤修复方式。

2.熟悉DNA复制过程,突变的概念。

第十一章RNA的生物合成(转录)

1.掌握转录的概念、转录与复制的异同、不对称转录的概念。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组成及各亚基的作用、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种类及其作用,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后加工剪接。

2.熟悉反式作用因子、顺式作用元件。原核生物的启动子结构,原核生物的转录的起始、延长、终止的特点。

第十二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

1.掌握mRNA、tRNA、核糖体在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作用。遗传密码的特点。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特点。翻译的起始、肽链的延长、肽链合成的终止。

2.熟悉真核生物翻译的特点,翻译后加工,蛋白质合成与医学。

第十三章 基因表达调控

1.掌握基因表达概念与方式,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及调节机制。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的概念和作用。

第十四章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1.基因工程技术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2.基因诊断与治疗的概念。

第十五章 细胞信息转导

1.了解第二信使的概念,通过G蛋白联系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系统的组成,第二信使cAMP,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介导cAMP效应。

2.了解脂溶性细胞外信号分子介导的信号转导系统组成及特点。

第十七章 肝脏生物化学

1.掌握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胆色素代谢,三类黄疸的鉴别。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及其生理意义。

第二十章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1.熟悉原癌基因、病毒癌基因、细胞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的概念。2.了解癌基因活化的机制,原癌基因的产物与功能。

三、考试方式

(一)理论考试

1.考试类别: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3.考试时量:120分钟 4.试题总数:约45~50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全面考查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掌握的情况。最基本知识占70%左右,综合性题目占20%左右,较难题目占10%左右。

6.题目类型:

(1)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的正确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30分)

(2)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3~4分,共15~20分)(4)简答题和/或分析综合题:(每题5~10分,共30分)7.各类题目的特点及考试要求

(1)选择题:从似是而非或意义相近的几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一般具有简单、明确、客观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

(2)填空题:填写内容一般较简短,要求十分准确,答案具有唯一性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是否准确掌握并记忆。

(3)名词解释题:解释内容较少,但要求答案比较规范。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4)问答题:要求学生回答一些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及对所学基本知识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的分数一般不会全部丢掉,但也很难全部得到。

8.答题要求:

同学们拿到考卷后,首先要把各类题目的要求和意思弄清楚,切忌看错题目,答非所问。对于各类题目的回答要求如下:

(1)对于选择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2)对于填空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

(3)对于名词解释,要求答出定义、它所包括的内容及实质。有字母表示或有计算公式的也应写出来。但是由于各个名词的含义不尽相同,因此,所回答的内容也各有区别。

(4)对于问答题,要求答出要点,每答出一个要点,就要求对这个要点加以比较详细和充分的解释和说明。如果只答要点不作解释和说明,就要扣分。

(二)实验成绩

1.考核方式:实验报告与操作考核成绩。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20%。

(三)平时成绩

1.考核方式:考勤、回答问题或布置作业等。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10%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 材:查锡良.生物化学.第七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参考书目:[1]贾弘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周爱儒.生物化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3] George M.Essentials of Molecular Biology.3th ed.San Diego :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2002 [4] Robert K.Harper’s Illustrated Biochemistry.27td ed.Toronto: McGraw-Hill Press, 2010

《生理学》考核大纲

课程编号:14030021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数:80学时 学 分:3.5学分

一、考核要求

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的主干课程之一。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产生机制、意义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它的影响,从而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为防病治病、增进人类健康、延长人类寿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生理学》课程的考试旨在检测护理学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对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及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考核内容

第一章

1.生理学的概念、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和研究方法。

2.兴奋性、阈强度的概念;刺激引起反应的条件;反应的基本形式。3.内环境与稳态的基本概念及生理意义。

4.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的概念、过程及特点)。5.负反馈、正反馈的概念、生理意义,举例说明机体内哪些功能活动属于负反馈或正反馈。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的概念、转运的物质及影响扩散通量的因素。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概念、过程及特点。原发性主动转运的概念、特点,钠泵的本质、激活条件、作用及生理意义;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实例。出胞、入胞的概念及实例。

2.静息电位的概念、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动作电位、阈电位的基本概念,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特点。局部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动作电位传导的原理及特点。

3.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及特点。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基本步骤。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1.血浆与血清的概念及区别。血细胞比容的概念、正常值。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2.红细胞的数量、血红蛋白的正常值。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红细胞的生成(生成部位、生成原料、成熟因子及生成调节)。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计数。血小板的数量、生理功能。

3.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基本步骤。血液凝固的概念和基本过程,加速与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

4.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及鉴定原理。Rh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交叉配血试验与输血原则。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室肌细胞、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和特点。心肌自律性的概念、正常起搏点;心肌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及生理意义;心脏内兴奋的传播途径、特点、意义;心肌收缩的特点。

2.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过程中各时期的心室压力和容积变化、瓣膜的开关、血流方向的变化。第一、第二心音的区别。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心指数的概念;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心率)。

3.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概念及正常值。中心静脉压概念及意义。微循环的组成,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生理意义。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4.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及交感缩血管神经的递质、受体和作用。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过程、特点及意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作用。

第五章

呼吸

1.熟悉呼吸的概念、三个环节。

2.呼吸运动的概念,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中肺内压、胸膜腔内压的变化及胸膜腔内压的形成和生理意义。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生理作用及意义。肺活量、用力呼气量与肺泡通气量的概念及意义。

3.影响肺换气的因素,通气/血流比值的概念及意义。

4.氧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特点、血氧含量、血氧容量、血氧饱和度的概念;影响氧解离曲线的因素。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

5.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动脉血液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肺牵张反射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1.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及测定的意义。

2.体温的概念、正常值。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产热形式。皮肤散热的几种方式。体温调节中枢。

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影响因素。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的概念及正常值。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方式和途径。Na+、Cl-、H2O、HCO3-和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与机制,肾糖阈的概念。H+、NH3和K+的分泌及H+-Na+交换与K+-Na+交换间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渗透性利尿的概念及机制。

2.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水利尿的概念。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化学性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的概念,突触后电位的概念及形成机制。中枢抑制的分类、机制。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布和生理功能。兴奋在中枢传播的特征。

3.感觉投射系统的生理功能。内脏痛的特征,牵涉痛的概念。

4.骨骼肌牵张反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去大脑僵直的概念。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大脑皮层运动区及传出通路的作用。

5.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功能特征。6.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

第十一章

内分泌

1.激素的概念及一般特征。

2.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3.应激反应与应急反应的区别

三、考核方式

(一)理论考试

1.考试类别: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3.考试时量:120分钟 4.试题总数:约50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全面考查学生对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掌握的情况。基本知识占70%左右,稍微灵活的题目占20%左右,较难题目占10%左右。知识点分配:绪论占6%,细胞的基本功能占10%,血液占15%,血液循环占20%,呼吸占17%,能量代谢与体温占5%,尿的生成和排出占14%,神经系统的功能占10%,内分泌占3%。

6.题目类型

(1)选择题:(在下列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的正确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2)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3)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20分)(4)简答题:(每题6分或7分,共20分);(5)论述题:(每题10分,共10分)7.各类题目的特点及考试要求

(1)选择题。从似是而非或意义相近的几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一般具有简单、明确、客观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

(2)填空题。填写内容一般较简短,要求十分准确。答案具有唯一性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是否准确掌握并记忆。

(3)名词解释题。解释内容较少,但要求答案比较规范。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4)简答题。属于中型题目。主要是要求学生简要地回答出一些基本原理。用这类题目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5)论述题。在多数情况下,这是比较难的题目。它具有内容多、广、活的特点,用这类题目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的分数一般不会全部丢掉,但也很难全部得到。

8.答题要求

同学们拿到考卷后,首先要把各类题目的要求和意思弄清楚,切忌看错题目,答非所问。对于各类题目的回答要求如下:

(1)对于选择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2)对于填空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

(3)对于名词解释,要求答出定义、它所包括的内容及实质。有字母表示或有计算公式的也应写出来。但是由于各个名词的含义不尽相同,因此,所回答的内容也各有区别。

(4)对于简答题,只要求答出要点,如果本身所表示的意思不明确,则需要对要点稍作说明。若要点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则无须再作说明。

(5)对于论述题,要求答出要点,每答出一个要点,就要求对这个要点加以比较详细和充分的解释和说明。如果只答要点不作解释和说明,就要扣分。

无论是简答题还是论述题,凡题目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名词,都要求答出它的定义(不过,这样的名词在一般情况下都只有一个)。

(二)实验考试

见护理学专业《生理学实验考核大纲》

(三)平时成绩

由学生完成全部的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15%。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 材:唐四元主编.生理学(第2版,卫生部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参考书目:[1]姚 泰主编.生理学(七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卫生部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岳利民主编.生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姚 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王庭槐主编.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朱大年主编.生理学(第7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医学免疫学》考核大纲

课程编号:14050021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数:32学时 学 分:1.5学分

一、考核要求

《医学免疫学》课程的考试,旨在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进行一种综合性的考察。它包含两层含义:即包括学生对于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于临床疾病的免疫性分析、解决相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

理论部分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免疫的现代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的特点;Burnet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免疫学的现状及前景。

第二章 免疫组织和器官

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的基本概念,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第三章

抗原(Antigen)

抗原的概念、特性,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决定因素;抗原的特异性,T表位、B表位的特点及其区别;抗原的分类及医学上的重要抗原;TD-Ag与TI-Ag的特点和两者的区别;普通抗原与超抗原的区别及佐剂、丝裂原的定义、种类、作用及应用。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Immunolglubulin)

抗体的概念、分子结构、功能区及其各功能区的生物学作用;抗体的水解片断及其意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作用;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五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的定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主要的基因工程抗体的特点。

第五章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

补体系统的概念,补体的组成、命名及其理化特性;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及其激活片段的生物学意义。血清补体水平的临床意义与补体成分缺陷等。

第六章

细胞因子(Cytokine)

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理化特性以及分类,重要的细胞因子的功能;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细胞因子受体。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CD抗原、黏附分子的概念及分类,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一些重要CD抗原,黏附分

子的主要结构和功能、黏附分子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MHC、HLA的概念; HLA的分布、分子结构、功能及其在医学中的意义;HLA复合体的基因遗传特点;HLA复合体的基因结构。

第九章

B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过程。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B细胞的亚群与主要特征及其功能。

第十章

T淋巴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过程,T淋巴细胞胸腺内发育的阳性选择与阴性选择。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亚群与主要特征及其功能。

第十一章

APC与抗原提呈

抗原递呈细胞的概念、抗原递呈细胞的分类、主要特性与功能;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递呈的基本过程。抗原的交叉递呈方式;抗原递呈的生理意义;CD1分子提呈途径。

第十二章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1.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过程、特点及其生物学作用;效应性CD8+T细胞杀伤靶细胞的过程及杀伤特点;

2.重要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及其作用;

3.CD4+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与CD8+T细胞免疫应答之间的关系;MHC(HLA)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第十三章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1.B2细胞对TD抗原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特点及其生物学作用;第一、二信号,Th细胞的两次识别,在生发中心中发生的事件。

2.细胞因子在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Ig类别转换、抗体亲和力成熟过程中的作用; 3.体液免疫应答的免疫效应;

4.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点及再次应答的意义; 5.B1细胞对TI抗原应答的特点;

第十四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机制;固有免疫识别抗原的特点。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第十五章

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

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的定义及特性;中枢、外周免疫耐受的机制;免疫耐受的现象、形成条件及免疫耐受的意义。

第十六章

免疫调节(Immune Regulation)

1.免疫调节的概念;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2.独特型网络学说的内容;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免疫-内分泌-神经系统调节。

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1.超敏反应的概念,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特点与临床常见疾病; 2.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3.超敏反应与正常免疫应答的关系。

第十八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1.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的概念,自身免疫病的共同特点; 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及典型疾病

3.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4.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5.抗原方面的因素 6.免疫系统方面的因素 7.遗传方面的因素

第十九章

免疫缺陷病

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表现及分类原则,临床特点;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学发生机制。

2.原发性B、T细胞缺陷;补体系统缺陷、吞噬细胞缺陷; 3.诱发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

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HIV特点;HIV损伤免疫细胞机制;HIV免疫逃逸机制;AIDS临床分期;AIDS的检测与预防;

5.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Immunity to Tumors)

肿瘤免疫的概念、重要的肿瘤抗原,机体抗肿瘤免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制;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肿瘤的免疫学治疗方法,肿瘤免疫学检测原则。

第二十一章

移植免疫(Transplantation Immunity)

移植免疫的概念、移植排斥的类型,各型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及防治。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和器官移植相关的免疫学问题。

第二十二章

免疫检测

1.体液免疫(抗原或抗体)的检测原理、方法、意义;

2.细胞免疫检测原理和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治疗和预防

1.免疫治疗的概念,免疫预防的概念和种类;

2.免疫学预防的常用制剂及其作用机制;常见的免疫抑制剂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3.新型疫苗的种类、制备和优点。

实验部分

目的: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在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医学免疫学基本操作技术,树立科学思维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认识免疫系统的基本形态学特征,掌握常用的医学免疫学检测技术及其临床意义。2.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实验一 凝集反应、沉淀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玻片直接凝集试验、胶乳凝集抑制试验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环状沉淀反应、单双相琼脂扩散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实验二

免疫标记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ELISA的原理及应用。ELISA的操作方法。

实验三

淋巴细胞分离技术 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技术。

三、考核方式

(一)理论考试 1.2.3.4.5.考试类别:闭卷、笔试

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量:120分钟 试题总数:约50题 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全面考查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主要知识点的学习、理解、掌握情况。基本知识点占70%左右,稍微灵活的占20%左右,较难题目占10%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题目及客观性题目。

6.题目类型

(1)单项选择题:(在本大题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入本大题的答题框序号下方。多选不给分。每题 1.分,共35分。)

(2)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3)名词解释:(每题 4.分,共20分)(4)简答题:(每题6-10分,共25分)7.各类题目的特点及考试要求

(1)单项选择题。从似是而非或意义相近的几个答案中,选择最佳答案。一般具有简单、明确、客观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

(2)填空题。填写内容一般较简短,要求十分准确。答案具有唯一性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是否准确掌握并记忆。

(3)名词解释题。解释内容较少,但要求答案比较规范。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4)简答题。属于中、大型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及

学生对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的分数一般不会全部丢掉,但也很难全部得到。

8.答题要求

同学们拿到考卷后,首先要把各类题目的要求和意思弄清楚,切忌看错题目,答非所问。对于各类题目的回答要求如下:

(1)对于单项选择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2)对于填空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

(3)对于名词解释,要求答出定义、它所包括的内容及实质。对于英文缩写应先写出中文含义。

(4)对于简答题,只要求答出要点,如果本身所表示的意思不明确,则需要对要点稍作说明。若要点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则无须再作说明。

(二)实验成绩

1.考核方式:学生实验课到课情况、课堂表现以及实验报告质量。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20%。

(三)平时成绩

由学生完成适量的课外练习、实验报告质量、到课情况等评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 材:金伯泉主编,《医学免疫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2009 参考书目:[1]龚非力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第1 版第6次),2005 [2]高晓明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医学免疫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版第1次),2006 [3]陈慰峰主编,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2003 [4]本教研室主编,医学免疫学实验指导,2004 [5]司传平主编,医学免疫学实验(本科配教),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4

《医学微生物学》考核大纲

课程编号:14050051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数:48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12学时)学 分:2.5学分

一、考核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考试,旨在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进行一种综合性的考察。它包含两层含义:即包括学生对于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包括对于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性分析、解决相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

理论部分

绪论

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 2.熟悉: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内容和任务;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巴斯德、郭霍、伊凡诺夫斯基、琴纳、贝林、弗来明等科学家对微生物发展的贡献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掌握:细菌的概念;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特殊结构及其功能;革兰染色的医学意义

2.熟悉:肽聚糖的结构;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L型细菌的形成特点;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

3.了解:观察细菌形态结构的常用显微镜;微生物的鉴别方法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细菌产生的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合成代谢产物;培养基的概念;细菌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

2.熟悉:细菌各个生长时期的比较;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根据对氧需求,细菌的分类;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生化反应的原理;培养基的分类方法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

1.掌握:基本概念(消毒、灭菌、无菌、防腐的概念);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紫外线消毒的原理和应用;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应用

2.熟悉:生物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3.了解: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第四章 噬菌体

1.掌握:噬菌体的概念、主要应用;毒性噬菌体的概念与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及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

2.熟悉:噬菌体的形态、化学组成;前噬菌体的概念及与宿主的关系 3.了解:噬菌体的应用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第六章

细菌的耐药性

1.掌握:细菌的遗传物质:染色体、质粒;耐药质粒及与耐药性的关系;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的几种方式,包括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的概念和机制

2.熟悉:遗传变异的原理;细菌的变异现象

3.了解:转座子的概念;细菌基因突变的规律;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七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1.掌握:感染的概念;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医院内感染的概念;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细菌的毒力,包括侵袭性和毒素;外毒素的定义、种类及特点;内毒素的结构组成及生物学活性;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细菌感染的来源;细菌全身感染的类型及区别

2.熟悉: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3.了解:吞噬作用的机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方式;胞内感染和胞外感染的机制

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1.掌握:标本的采集原则;检验程序;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人工免疫的概念和常用的免疫制剂

2.熟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 3.了解:常用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种类

第九章 球菌

1.掌握:葡萄球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分类、葡萄球菌的致病性;链球菌的分类及主要生物学性状,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ASO试验;肺炎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特性;淋球菌的致病性;淋病奈瑟菌的防治原则

2.熟悉:葡萄球菌的分布;微生物学检查法;葡萄球菌的免疫性和防治原则;肺炎球菌致病性;链球菌的免疫性

3.了解:球菌的分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致病性;肺炎链球菌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其他链球菌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的免疫性

第十章 肠道杆菌

1.掌握: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肠道杆菌的主要生化反应;志贺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沙门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血清学诊断和肥达试验

2.熟悉: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微生物学检查法;沙门菌的防治原则

3.了解:大肠埃希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意义;志贺菌的防治原则;志贺菌的免疫

性;沙门菌的免疫性及分类

第十一章 弧菌属

第十二章

螺杆菌

1.掌握: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2.熟悉: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与防治原则;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3.了解: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及所致疾病

第十三章 厌氧性细菌

1.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及无芽孢厌氧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2.熟悉: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和无芽孢厌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3.了解:艰难梭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无芽孢厌氧菌的种类

第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

1.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与变态反应关系,结核菌素试验原理,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2.熟悉:麻风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 3.了解: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组和致病性

第十五章

嗜血杆菌属

熟悉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第十六章

动物源性细菌

1.掌握:炭疽芽胞杆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

2.熟悉:布氏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免疫性和微生物学检查法;鼠疫耶氏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防治原则;炭疽芽胞杆菌的免疫性与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3.了解:布氏菌属的防治原则;炭疽芽胞杆菌与其他需氧芽孢杆菌的区别 第十七章

其他细菌

1.掌握: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白喉棒状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2.熟悉:铜绿假单胞菌的诊断和防治原则;白喉棒状杆菌的免疫性及锡克实验原理和结果判定;白喉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

3.了解:空肠弯曲菌等其他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诊断与防治;棒状杆菌属的分类和分布;了解其他的棒状杆菌。

第十八章

放线菌与诺卡菌

了解:放线菌属和诺卡菌属的生物学性状及致病性;放线菌属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第十九章

支原体

1.掌握:支原体的概念、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肺炎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脲原体的致病性

2.熟悉:脲原体的生物学性状和微生物学检查法 3.了解:其他支原体;支原体与细菌的L型

第二十章

立克次体

1.掌握:立克次体概念及共同特点,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微生物学检查法,普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及引起的的疾病。

2.熟悉:立克次体病的防治原则。

3.了解:贝纳柯克斯体和汉塞巴通体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所致疾病。

第二十一章

衣原体

1.掌握:衣原体的主要概念和共同特征;沙眼衣原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包括形态及发育周期、培养特性、抵抗力、抗原构造和分类)、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2.熟悉: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3.了解:衣原体的主要区别。

第二十二章

螺旋体

1.掌握:钩端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因素和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法;

2.熟悉: 旋体的特点和分类;对人有致病性的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回归热疏螺旋体)的种类、传播媒介和所致疾病。

3.了解:奋森疏螺旋体;回归热疏螺旋体致病机制

第二篇 病毒学

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1.掌握病毒的概念及特点;病毒的大小与形态;复制周期及异常增殖现象。2.掌握病毒的化学组成;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3.了解:病毒的分类原则;病毒核酸复制的方式;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掌握:病毒感染的机制;病毒侵入机体的方式及传播途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病毒感染的类型;抗病毒感染免疫的组成;干扰素的定义、分类、诱生和抗病毒作用机制。

2.熟悉: 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

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

1.掌握:病毒培养的主要方法;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指标;

2.熟悉:病毒标本采集的方法和原则;病毒分离的方法;病毒血清学检查的方法; 3.了解:病毒的快速诊断方法;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抗病毒感染的治疗。

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

1.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2.熟悉: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疫苗的制备及使用现状。3.了解:其它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种类、致病特点。

第二十七章

肠道病毒

1.掌握:肠道病毒的分类、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各类肠道病毒的相关疾病。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特异性防治。

2.熟悉:轮状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

3.了解: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

第二十八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

1.掌握:轮状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

2.熟悉: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及星状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

第二十九章

肝炎病毒

1.掌握:甲、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致病性及特异性预防。2.熟悉:丙、丁、戊行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及致病性。

第三十章

虫媒病毒

第三十一章

出血热病毒

1.掌握:虫媒病毒的概念及共同特性。汉坦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点、传染源、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2.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流行环节、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第三十二章 疱疹病毒

掌握:人类疱疹病毒的分类、共同特点及常见人类疱疹病毒的致病性。

第三十三章 逆转录病毒

1.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2.熟悉:人类嗜T细胞病毒的致病性。

第三十四章 其他病毒

1.掌握:狂犬病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传播环节、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2.熟悉:人乳头瘤病毒、朊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第三十五章

朊粒

1.掌握:朊粒、PrPSC、PrPC的定义。

2.熟悉:朊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第三篇 真菌学

第三十六章

真菌学总论

第三十七章

主要病原性真菌

1.掌握: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2.熟悉:皮肤藓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的致病性;深部感染真菌、白色念珠菌及新型隐球菌的致病性与微生物学检查。

实验部分

通过微生物学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微生物形态学检查方法,无菌操作技术和实验室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及常用血清学检查方法。

细菌学实验

1.掌握:通过示教和独立操作使学生掌握细菌分离培养、染色及鉴定技术。2.熟悉:细菌致病性检查的方法。3.了解:细菌的快速诊断方法。

消毒灭菌技术

1.掌握:通过示教和独立操作使学生树立无菌观念。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2.熟悉:常用消毒灭菌的工具。3.了解:消毒灭菌的适用范围。

病毒学和真菌学实验

1.掌握:通过示教和独立操作使学生掌握病毒的鸡胚培养技术;真菌的菌落特点和培养方法。

2.熟悉:病毒的几种培养方法;真菌的分类和培养条件。3.了解:病毒的快速诊断方法;真菌的标本处理和临床诊断技术。

三、考核方式

(一)理论考试

1.考试类别: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3.考试时量:120分钟 4.试题总数:约50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全面考查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学习、理解、掌握的情况,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感染性疾病进行病原学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的原则是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客观性题目占比较重的份量(占55%);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主观题允许自由发挥。最基本知识占60%左右,稍微灵活的题目占20%左右,较难题目占20%左右。

6.题目类型:

(1)选择题:(单选题:有一个选项答案是正确,每题 1.分,共 30 分;多选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多选少选不给分,每题 1.分,共 5.分)

(2)填空题:(每空1分,共 20 分)(3)名词解释题:(每题3~5分,共15~25分)(4)简答题或问答题:(共 25.或30分)7.各类题目的特点及考试要求

(1)选择题。从似是而非或意义相近的几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一般具有简单、明确、客观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

(2)填空题。填写内容一般较简短,要求十分准确。答案具有唯一性特点。主要考查

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是否准确掌握并记忆。

(3)名词解释题。解释内容较少,但要求答案比较规范。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4)简答题或问答题。属于中型题目。主要是要求学生简要地回答出一些较系统的基本知识。用这类题目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8.答题要求:

同学们拿到考卷后,首先要把各类题目的要求和意思弄清楚,切忌看错题目,答非所问。对于各类题目的回答要求如下:

(1)对于选择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2)对于填空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

(3)对于名词解释,要求答出定义、它所包括的内容及实质。对于英文缩写应先写出中文含义。

(4)对于简答题或问答题,只要求答出要点,如果本身所表示的意思不明确,则需要对要点稍作说明。若要点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则无须再作说明。

(二)实验成绩

1.考核方式:进行实验操作技能考核,不同的考核项目依不同的步骤和方法来评定。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20%。

(三)平时成绩

由学生完成适量的课外练习、实验报告质量、到课情况等评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 材:李凡、刘晶星主编,医学微生物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参考书目:[1] 陆德源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 刘晶星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 周正任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黄汉菊主编,医学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病理学》考核大纲

课程编号:14070021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数:56学时(理论36,实验20)学 分:2.5分

一、考核要求

《病理学》课程的考试,是对病理学护理方向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一种综合性的考察。它包含两层含义:即包括学生对于病理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包括应用病理学知识对临床病例进行的基本分析能力。通过这两个方面,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病理学知识、是否具备分析临床病例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内容

绪论

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任务和内容,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和分类 2.变性的概念、分类和各主要类型的形态学改变 3.细胞的死亡和凋亡的概念,形态学特点及二者的区别 4.坏死的概念、分类、病变特点及结局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1.再生的概念、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2.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作用和结局

3.疤痕组织的形态特点、作用,纤维性疤痕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4.创伤愈合的概念,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及骨折愈合的过程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淤血的概念及后果。

2.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形态、结局。3.栓塞的概念及类型、对机体影响。4.梗死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第四章 炎症

1.炎症的定义、原因和基本病理变化。2.炎症的临床表现、炎症的经过和结局。3.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5.炎症介质的类型、作用。

第五章 肿瘤

1.肿瘤的一些基本概念

2.肿瘤的异型性及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3.良、恶性肿瘤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 4.肿瘤的命名原则

5.常见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1.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主要脏器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2.冠心病的概念、类型,心绞痛的概念,心肌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局。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特点及诊断标准及并发症。

2.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的发病机理和病变特点及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关系。3.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肺炎和军团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1.胃炎、胃溃疡病的病变及合并症。

2.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其病因及发病机理。3.肝硬化的类型及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1.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2.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3.肾盂肾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十五章:传染病

1.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

2.原发性肺结核与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X线特征及转归。

三、考核方式

(一)理论考试

1.考试类别: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3.考试时量:120分钟 4.试题总数:约60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全面考查学生对病理学理论的基本概念、疾病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联系和转归的掌握的情况。最基本知识占70%左右,稍微灵活的题目占20%左右,难度较大的题目占10%左右。

6.题目类型:

(1)选择题(在下列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的正确答案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 1.分,共 40 分)

(2)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分)(3)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 15.分)(4)简答题:(每题 5.分,共 15.分)(5)论述题:(1题10 分,共 10 分)7.各类题目的特点及考试要求

(1)选择题。从似是而非或意义相近的几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一般具有简单、明确、客观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

(2)填空题。填写内容一般较简短,要求十分准确。答案具有唯一性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是否准确掌握并记忆。

(3)名词解释题。解释内容较少,但要求答案比较规范。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4)简答题。属于中型题目。主要是要求学生简要地回答出一些基本原理。用这类题目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5)论述题。在多数情况下,这是比较难的题目。它具有内容多、广、活的特点,用这类题目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的分数一般不会全部丢掉,但也很难全部得到。

8.答题要求:

同学们拿到考卷后,首先要把各类题目的要求和意思弄清楚,切忌看错题目,答非所问。对于各类题目的回答要求如下:

(1)对于选择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2)对于填空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

(3)对于名词解释,要求答出定义、它所包括的内容及实质。有字母表示或有计算公式的也应写出来。但是由于各个名次的含义不尽相同,因此,所回答的内容也各有区别。

(4)对于判断正误题,要求判断要准确。

(5)对于简答题,只要求答出要点,如果本身所表示的意思不明确,则需要对要点稍作说明。若要点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则无须再作说明。

(6)对于论述题,要求答出要点,每答出一个要点,就要求对这个要点加以比较详细和充分的解释和说明。如果只答要点不作解释和说明,就要扣分。

无论是简答题还是论述题,凡题目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名词,都要求答出它的定义(不过,这样的名词在一般情况下都只有一个)。

(二)实验考核 见相应专业的《实验考核大纲》

(三)平时成绩

由学生完成适量的课外练习等。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 材:王恩华主编.病理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参考书目:[1]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李甘地主编.病理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病理生理学》考核大纲

课程编号:14080021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数:32学时 学 分:1.5学分

一、考查要求

《病理生理学》课程的考查,旨在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病理生理学》知识进行一种综合性的考察。它主要了解学生对病理生理学基本概念、发病机制、疾病时机体的功能代谢等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还包括了解学生运用病理生理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查内容

绪论

掌握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脑死亡的标准。疾病的病因和条件。

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水肿的概念、发生机制。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反映酸碱平衡常用指标的意义,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方法。代谢性酸中毒的概念、原因,血气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呼吸性酸中毒的概念、原因,血气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代谢性碱中毒的概念、原因,血气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章 缺 氧

缺氧的概念;常用血氧指标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四种类型缺氧的原因与发生机制、血氧变化特点。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第五章 发 热

发热、内生致热原的概念。发热的发病机制。发热时各期热代谢特点。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发生机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诱因及其分期。

第十章 休 克

休克的概念、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休克各期微循环变化特点及其发生机制,微循环变化对机体的影响。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第十四章 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和紧张源性扩张的概念。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心力衰竭的病因、心脏代偿反应。肺循环淤血、体循环淤血导致的临床表现。

第十五章 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血气变化特点。呼吸衰竭时机体主要代谢功能变化。

第十八章 肾功能不全

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临床经过和功能代谢变化。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功能代谢变化。

三、考核方式(一)理论考试

1.考试类别:笔试、闭卷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80%。3.考试时量:60分钟 4.试题总数:约15-50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掌握的情况。命题的原则是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内容基本知识占70%,稍微灵活的题目占20%,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占10%。

6.题目类型:(选择一种考核方式)1)选择题:(每题 2分,共 100分)2)多种题型

(1)名词解释题:(每题 5分,共 30 分左右)(2)填空题:(每空2分,共 40分左右)(3)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分左右)

7.各类题目的特点及考试要求

(1)选择题:从似是而非或意义相近的几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具有唯一性。一般具有简单、明确、客观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记忆、理解、分析能力。

(2)名词解释题:解释内容较少,但要求答案比较规范。用此类题目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认识。

(3)填空题:填写内容一般较简短,要求十分准确。答案具有唯一性。用此类题目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是否准确掌握并记忆。

(4)简答题:主要是要求学生简明扼要地回答一个原理或一个知识。只作简单说明,无须详细论述。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和应用能力。

8.答题要求:

同学们拿到考查试卷后,首先要把各类题目的要求和意思弄清楚,切忌看错题目,答非所问。对于各类题目的回答要求如下:

(1)对于选择题,要求选择准确。

(2)对于名词解释,要求答出定义、它所包括的内容及实质。

(3.)对于填空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

(4)对于简答题,只要求答出知识要点,如果本身所表示的意思不明确,则需要对要点稍作说明。若要点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则无须再作说明。

(二)实验成绩 实验报告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10%。

(三)平时成绩 由学生完成适量的课外练习,占总成绩的10%。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 材:肖献忠主编,病理生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参考书目:[1]金惠铭、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8 [2]肖献忠主编.病理生理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2004.[3]王迪浔、金惠铭主编.人体病理生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8 [4]吴伟康主编.病理生理学,第二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北京:2004

《药理学》考核大纲

课程编号:14090021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数:80学时 学 分:3.5学分

一、考试要求

《药理学》课程的考试,旨在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进行一种综合性的考察。它包含两层含义:即包括学生对于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包括对不同疾病的药物选择和解决相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

(一)理论考核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1.了解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任务、在医学教学中的地位、药理学的发展史。2.了解基本的药物治疗原则和方法及新药开发。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1.了解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2.掌握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量效关系、药物作用靶点,药物作用机制、受体动力学受体类型。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了解药物在机体内的过程;

2.掌握药动学基本参数的意义及相互关系;掌握药物消除动力学规律、连续用药血药浓度变化的规律在指导用药的意义。

第四章 影响药的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原则

1.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了解滥用药物的危害及合理用药原则。2.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危害。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1.掌握各型受体及其亚型的分布及兴奋时的生理效应。

2.掌握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作用的环节;根据药物作用的效应与机制掌握传出神经药物的分类。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1.乙酰胆碱的M、N样作用

2.掌握毛果芸香碱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

3.了解房水的生成与回流过程,掌握缩瞳药降低眼内压的机制。

第七章 抗胆碱酶药和胆碱酶复活药

1.了解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的意义;

2.掌握新斯的明对骨骼肌、胃肠道和心血管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禁忌证;毒扁豆碱的临床应用。

3.掌握有机磷酸酯的中毒机制,阿托品和碘解磷定(氯解磷定)的解毒机制。

第八章 胆硷受体阻断药

1.理解M受体阻断药对腺体分泌、眼(瞳孔、眼压、视力调节)、平滑肌、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了解NN胆碱受体阻断药对心血管、胃肠道、眼和膀胱平滑肌的影响了解除极化型肌松药和非除极化型肌松药产生肌肉松弛的机制

2.掌握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熟悉中毒表现、中毒的处理及禁忌症。

3.掌握山莨菪碱、东莨菪碱对外周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对眼、腺体作用的区别,它们的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掌握NM受体阻断药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作用特点、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4.熟悉合成扩瞳药对眼扩瞳作用及调节麻痹作用的差异,合成解痉药的特点及应用。熟悉NN胆碱受体阻断药治疗高血压的原理、临床适应征、作用特点、不良反应。

第九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了解该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构效关系,化学结构与体内过程的关系及其分类。2.掌握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对受体的选择性、体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3.区别三类肾上腺受体激动药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及其在休克治疗中的应用。

4.了解麻黄碱、阿拉明、新福林等的作用与应用。

第十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1.熟悉α受体阻断药及β受体阻断药的分类。

2.掌握α受体阻断药和β受体阻断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作用、作用

机制、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第十一章 麻醉药

1.掌握吸入全麻药乙醚、氧化亚氮、氟烷、恩氟烷、异氟烷及静脉麻醉药硫贲妥钠、氯胺酮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2.理解主要复合麻醉方法的药理基础。3.了解麻醉意外的主要预防措施。

4.了解局麻药的体内过程及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5.掌握局麻药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的特点及临床用途。

第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

1.掌握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的分类、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2.理解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药物的药动学特点、药理作用机制及量效规律。

第十三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1.掌握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乙琥胺、丙戊酸钠、苯二氮卓类、卡马西平的作用特点及临床用途,主要的不良反应。不同类型癫痫的合理选药

2.了解抗惊厥药硫酸镁。

第十四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1.熟悉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作用方式。

2.掌握左旋多巴和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特点及主要不良反应 3.了解卡比多巴、金刚烷胺、溴隐亭、司来吉兰等的作用特点。

第十五章 抗精神失常药

1.掌握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2.了解其他抗精神失常药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第十六章 镇痛药

1.了解阿片受体分型及意义。

2.掌握吗啡、哌替定的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3.掌握喷他佐辛的作用特点及临床用途。熟悉其他镇痛药的应用。4.理解阿片受体拮抗药的临床意义。

第十八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

1.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及其机制。2.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特点、用途及常见不良反应。

3.了解其他类别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用途及不良反应。

第十九章 钙拮抗药

1.熟悉钙离子和钙通道的生理作用以及钙通道拮抗剂的药理作用及应用。2.了解钙拮抗药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

第二十章 抗心律失常药

1.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应用及各类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肌电生理活动的影响。

1.掌握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学机制及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2.掌握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选用。

第二十一章 抗高血压药

1.掌握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2.掌握可乐宁、甲基多巴、利血平、哌唑嗪、肼苯哒嗪、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剂、卡托普利等药的作用、不良反应。

第二十二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1.熟悉治疗CHF药物的分类。

2.掌握强心甙的作用,毒性及临床应用。

第二十三章 抗心绞痛药

1.掌握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药、钙通道阻滞药的作用与应用。

2.熟悉心绞痛发病与心肌供氧,耗氧平衡的关系;第二十三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

1.掌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Ⅰ抑制药及AT1受体阻断药的抗高血压机制,临床用途,主要不良反应。

第二十四章 调血脂药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熟悉调血脂药、HMG-COA还原酶抑制药、苯氧芳酸类、考来烯胺、烟酸、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多烯脂肪酸类、粘多糖及多糖类及其他药物的调血脂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临床用途。

第二十五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1.了解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基础;熟悉各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掌握利尿药临床应用及应用原则、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2.了解脱水药的作用机制,熟悉其临床用途。

第二十六章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

1.了解抗血小板药的应用;氨苯甲酸、氨甲环酸、叶酸和右旋糖酐的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

2.熟悉双香豆素、华法令、维生素K的抗凝作用、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链激酶、尿激酶、t-PA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红细胞 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

3.掌握肝素、低分子肝素的抗凝作用特点、机制、应用、不良反应。铁剂的体内过程及影响铁吸收的因素、制剂选择及应用。叶酸和维生素B12的作用、用途。

第二十七章 组胺和抗组胺药

1.了解组胺受体分布及效应。2.熟悉H1受体阻断药作用与应用。3.掌握H2受体阻断药作用及应用。

第二十八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1.了解痰、咳、喘三者间的辨证关系,2.熟悉平喘药物分类及其临床应用。

3.熟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茶碱、M胆碱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及 肥大细胞膜稳定药的作用与应用。4.了解镇咳、祛痰药的作用及应用。

第二十九章 作用与消化系统的药物

1.了解抗溃疡药、助消化、止吐药、泻药、利胆药,掌握各类抗酸药的特点,各类泻药导泻原理及适应症。

第三十章 子宫兴奋药

1.了解催产、引产、产后出血不同的选药原则。掌握催产素,麦角的作用,应用、不

良反应与用药注意。

第三十一章 性激素类药和避孕药(自学)

1.了解性激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分泌调节机制;熟悉性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主要临床用途。

2.熟悉避孕药的避孕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第三十二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1.掌握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理效应及药理作用、作用特点、分类、临床用 药原则及指征、用法与用量、不良反应与药物滥用的危害。2.了解皮质激素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

第三十三章 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

1.了解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分泌调节。2.熟悉甲状腺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用途。

3.掌握抗甲状腺药物的作用原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用药注意事项。

第三十四章 胰鸟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1.掌握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第三十五章 抗菌药物概论

1.掌握抗菌药物的常用术语、各类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及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2.熟悉化学治疗的含义及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三十六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掌握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制及细菌耐药机制。

2.掌握青霉素与半合成青霉素的抗菌谱、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3.熟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特点。

4.了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发展概况及非典型β-酰胺类抗生素的特点。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1.掌握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制及应用。

2.了解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及林可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的抗菌特点、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第三十八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掌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2.掌握常用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的抗菌谱,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第三十九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1.掌握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的抗菌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2.熟悉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特点。

第四十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1.掌握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抗菌谱,体内过程,临床应用。2.掌握甲氧苄啶的作用机理与应用,与磺胺类合用的根据。3.了解硝基呋喃类药物及甲硝唑的临床应用。

第四十一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1.熟悉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灰黄霉素,唑类抗真菌药,特比萘芬,氟胞嘧啶的抗菌作用特点,主要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

2.了解常用抗病毒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第四十二章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1.掌握第一线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及吡嗪酰胺的抗结核作用及应用,不良反应,耐药性;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2.了解抗麻风药的临床应用。

第四十三章 抗寄生虫药 第一节 抗疟药

1.掌握各类抗疟药的作用机制、适应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

1.掌握甲硝哒唑体内过程,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2.了解依米丁、二氯尼持、巴龙霉素、氯喹的作用及、应用。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1.掌握吡喹酮、乙胺嗪的抗虫作用,疗效与不良反应。第四节 抗蠕虫药

1.掌握常用抗蠕虫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第四十四章 抗恶性肿瘤药

1.了解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及其与提高药物疗效的意义以及各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

2.掌握各类抗癌药的适应证及主要不良反应。

第四十五章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自学)

1.了解免疫抑制药和免疫增强药作用机制,用途和不良反应。

2.免疫抑制药:常用免疫抑制药(环孢素,他克莫司,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霉酚酸酯及来氟米特等)的主要适应证,不良反应。

3.免疫兴奋药:常用免疫兴奋药(卡介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依他西脱、转移因子、胸腺素、左旋咪唑、异丙肌苷)的主要适应证,不良反应。

第四十六章 基因治疗(自学)

1.了解基因治疗与基因药物的概念,基因治疗类型和基因治疗条件及基因治疗的应用。2.基因治疗与基因药物的概念。

3.基因治疗类型和基因治疗条件(目的基因的准备,靶细胞的选择,基因治疗的途径)。4.基因治疗的应用(遗传病基因治疗,恶性肿瘤基因治疗)。

第四十七章 消毒防腐药

1.熟悉消毒防腐药的概念,作用机制,影响因素。

2.熟悉常用消毒防腐药的作用及应用,不良反应,用药护理要点。

(二)实验考核 见护理学专业的《实验考核大纲》

三、考核方式

(一)理论考核

1.考试类别: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70%。3.考试时量:120分钟 4.试题总数:约50题 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全面考查学生对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学习、理解、掌握的情况,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药物选择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的原则是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客观性题目占比较重的份量(占55%);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主观题允许自由发挥。最基本知识占60%左右,稍微灵活的题目占20%左右,较难题目占20%左右。

6.题目类型:

(1)选择题:(单选题:有一个选项答案是正确,每题 1.分,共 30 分;多选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多选少选不给分,每题 1.分,共 5.分)

(2)填空题:(每空1分,共 20 分)(3)名词解释题:(每题 4.分,共 20 分)(4)简答题:(每题 5.分,共 15.分)(5)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10 分)7.各类题目的特点及考试要求

(1)选择题。从似是而非或意义相近的几个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一般具有简单、明确、客观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

(2)填空题。填写内容一般较简短,要求十分准确。答案具有唯一性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是否准确掌握并记忆。

(3)名词解释题。解释内容较少,但要求答案比较规范。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4)简答题。属于中型题目。主要是要求学生简要地回答出一些较系统的基本知识。用这类题目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5)论述题。在多数情况下,这是比较难的题目。它具有内容多、广、活的特点,用这类题目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这类题目的分数一般不会全部丢掉,但也很难全部得到。

8.答题要求:

同学们拿到考卷后,首先要把各类题目的要求和意思弄清楚,切忌看错题目,答非所问。对于各类题目的回答要求如下:

(1)对于选择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2)对于填空题,要求填写要准确、无需解释。

(3)对于名词解释,要求答出定义、它所包括的内容及实质。对于英文缩写应先写出中文含义。

(4)对于简答题,只要求答出要点,如果本身所表示的意思不明确,则需要对要点稍作说明。若要点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则无须再作说明。

(5)对于论述题,要求答出要点,每答出一个要点,就要求对这个要点加以比较详细和充分的解释和说明。如果只答要点不作解释和说明,就要扣分。

(二)平时考核

由学生完成适量的课外练习、实验报告质量、到课情况等评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三)实验考核

1.考核方式:进行实验操作技能考核,不同的考核项目依不同的步骤和方法来评定。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10%。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 材: 娄建石主编,药理学(护理学专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1]金有豫主编,药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周宏灏主编,药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杨世杰主编,药理学(七年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5

《健康评估》考核大纲

课程编号:15010031 课程类别: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必修课 总学时数:88学时 学 分:4学分

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

一、考核要求

《健康评估》课程的考试,旨在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一种综合性的考察。它包含两层含义:即包括学生对于《健康评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考察,还包括临床常见症状的分析、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及临床意义,评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项目在护理诊断中的作用。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健康评估基本理论和基本诊疗技能、是否具备科学思维的习惯。

二、考核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掌握健康评估的概念、内容

2.熟悉健康评估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3.了解健康评估的起源和发展

第二章 问诊

第一节 概述

1.掌握问诊的基本内容与技巧。

2.熟悉问诊的目的,特殊情况的问诊。

第二节 临床常见症状问诊

1.掌握发热、水肿、咯血、呕血与便血、发绀、呼吸困难、黄疸、意识障碍的概念,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护理诊断。

2.熟悉发热、水肿、咯血、呕血与便血、发绀、呼吸困难、黄疸、意识障碍的问诊要点。

第三章 体格检查

第一节 概述

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检查方法

2.熟悉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目的第二节 全身状态检查 第三节 皮肤

第四节 浅表淋巴结

1.掌握生命征检查的方法、正常值;浅表淋巴结检查的方法、内容

2.熟悉其他全身状态检查的方法、皮肤的检查

3.了解全身状态、皮肤、浅表淋巴结检查的临床意义

第三章 头部

1.熟悉头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

2.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六节 颈部

1.熟悉颈部的检查顺序与方法

2.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第七节 胸部

1.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四种基本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

2.熟悉肺部异常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3.掌握第一与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鉴别要点,了解其增强、减弱的临床意义。

4.熟悉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正确掌握其听诊要点

5.正确测量血压,并了解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6.熟悉脉搏检查方法及血管体征。第九节 腹部

1.掌握腥部检查的内容简介、方法及顺序。

2.熟悉腹部检查的常见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3.了解腹部体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第十二节 神经系统检查

1.重点掌握面神经和舌下神经的中枢形损害与周围型损害的特点。

2.掌握感觉、运动和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3.了解植物神经功能的检查。

第四章

实验室检查

1.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2.血液一般检查:WBC,RBC,PLT, Hb、Ret、Hct、RDW、红细胞三个平均值 3.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溶血检查、溶血性贫血的诊断和分类

4.骨髓细胞学检查: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

5.血栓与止血相关检查:血栓与止血筛选试验的应用 6.血型相关检查: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7.尿液分析:尿液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

8.排泄物、分泌物、体液检查:粪便、脑脊液、浆膜腔积液、阴道分泌物 9.肾功能检查:肾小球、肾小管功能试验

10.肝功能检查: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胆红素代谢、胆汁酸代谢、血清酶学检查 11.临床常用生化检查:血糖、血脂、电解质、心肌酶和心肌蛋白 12.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13.病原生物学检查:临床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查

第五章 心电图检查

1.掌握正常和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

2.熟悉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第一章 影像学检查

第一章 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 第一节 X线成像 第二节 计算机体层成像

第三节 超声成像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

第五节 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

第二章

骨关节系统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二、基本病变表现

三、疾病诊断

第三章 呼吸系统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二、基本病变表现

三、疾病诊断

第四章

消化系统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二、基本病变表现

三、疾病诊断

第五章

泌尿生殖系统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二、基本病变表现

三、疾病诊断

第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二、基本病变表现

三、疾病诊断

第七章 超声

第一节

超声成像原理及图像特点

第二节

各系统正常超声表现 第三节

各系统正常超声表现 第四节

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

第八章

护理诊断与思维

1.掌握护理诊断的概念和构成 2.熟悉护理诊断的步骤

3.了解诊断性思维方法、护理诊断中的评判性思维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为考试(一)理论考试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3.09级动漫技术组 教学大纲 篇三

2009级北京(通州)班、天津(商工委)班

区域经济学专业

《区域经济发展前沿问题》教学大纲

第一讲区域和空间经济学基本理论

一、空间经济学的发展

(一)空间经济学强调地理学、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内在联系

(二)空间经济学的三个发展阶段:从经济地理学到新经济地理学

(三)空间经济学是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的有机结合二、新贸易理论简介

(一)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

(二)新贸易理论的历史背景、内涵和发展过程

(三)新贸易理论的一些重要观点

三、新经济地理学展望

(一)新经济地理学的目标

(二)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思想

(三)新经济地理学与古典学派经济学的比较

(四)新经济地理学的未来

四、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模型

(一)区域模型

(二)国际贸易模型

(三)城市体系模型

第二讲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格局

一、中国的区域划分

(一)中国宏观区域的比较差异巨大为世界罕见

(二)中国区域划分的标准

(三)中国的区域划分

二、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三)要高度重视区域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

三、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格局

(一)四大板块的结构和主要经济指标

(二)东部沿海构建了三大经济增长极和城市带

(三)西部大开发开局良好

(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条件基本具备

(五)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初见成效

思考题:

1、建国后中国区域划分的历史脉络是怎样的?

2、为什么我国区域发展存在着不平衡问题?

3、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是什么?

第三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一、“三区”问题

(一)“三区”问题

(二)落后病

(三)膨胀病

(四)萧条病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新古典自动均衡理论

(二)循环累积因果论

(三)“钟”型发展理论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十一五规划》内容解读

(二)六大战略思考

思考题:

1、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2、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3、怎样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四讲西部大开发问题

一、西部概况

(一)西部的区位特征

(二)西部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分析

(三)西部发展的难点和面临挑战

二、西部大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

(二)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三、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模式

(一)坚持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思路,突出重点,合理分工,加强协调,有序发展

(二)依托资源比较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延长产业链

(三)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一体化步伐,积极推动西部城镇化进程

(四)依托“新丝绸之路”的发展战略,加快与周边国家经济一体化步伐

(五)创新体制,确立有利于西部资源开发和特色经济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

(六)中央和西部的关系要从经济总量为导向转向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要放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

思考题:

1、简述西部发展的潜力和优势?

2、西部大开发的难点是什么?

3、联系实际,谈谈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现实意义?

第五讲新型城市化问题

一、什么是城市和城市化

(一)城市和城市化的起源

(二)城市化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

(三)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四)城市化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

(五)城市化水平和测算方法

(六)城市化发展的S形曲线

二、关于城市化的基本理论

(一)城镇地理学的经济理论基础

(二)城镇形成的五个理由

(三)城镇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四)城市群或都市圈理论

三、中国的城市化问题

(一)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大发展时期,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潜力巨大

(二)中国城市化面临的突出问题

(三)中国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思考题:

1、谈谈对城市化发展的S型曲线的理解?

2、城镇地理学的经济理论基础是什么?

3、中国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第六讲京津冀环渤海湾经济圈发展问题(案例分析)

一、空间定位

(一)经济圈的范围

(二)地理区位特点

(三)基本经济数据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第三极

(一)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思路

三、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

(一)京津“双核型”城市(或“大北京都市圈”)

(二)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

(三)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

(四)山东半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

思考题:

1、京津冀环渤海湾经济圈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2、京津“双核型”城市(或“大北京都市圈”)的基本设想?

3、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对三地未来发展方向的定位?

第七讲中国模式和亚太区域合作

一、走向世界的中国模式

(一)中国经济崛起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一大亮点

(二)中国模式正在走向世界

(三)中国模式的六要素分析

(四)不成熟的中国模式

(五)中国模式需要进一步发扬光大

(六)中国模式、亚洲价值观和东西方关系的调整

二、亚太区域合作

(一)亚洲和亚太的经济地理环境

(二)充满希望的亚太区域合作

(三)中国与周边国家合作

(四)区域合作存在的问题

思考题:

1、解读中国模式及其对亚洲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中国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3、亚太区域合作有哪些特点?

第八讲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

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理论

(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在实践中的产生和发展

(二)为什么会出现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概念

(四)全球化的理论争论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二、欧盟的区域一体化模式

(一)欧盟的发展历程

(二)欧盟一体化模式的启示

三、世界主要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一)区域经济组织的类型

(二)世界主要区域经济组织一览表

(三)世界主要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发展趋势

(四)其他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思考题:

1、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2、欧盟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上一篇:解决工资拖欠情况范文下一篇:《守望教育》的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