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问题总结

2024-06-13

电力系统问题总结(精选9篇)

1.电力系统问题总结 篇一

上半年电力安全及问题存在总结

加强外包工程队安全管理,强化基建、多经、交通安全管理

加强了对外包工程队伍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做好施工合同的管理工作,工程部与每个施工队都签订了施工合同、安全协议。每项工程开工前都进行了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和现场安全交底。集团总公司坚持每月定期召开外包工程队安全工作月度会议,总公司领导坚持下现场进行安全监督的制度,并指派专人到当天最为复杂的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存在的问题

⒈在保护电力设施方面的.工作需进一步进行,我公司今年的设备事故,特别是由于外力造成的事故较多,必须加强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的宣传,充分发挥农村电工的作用,同时提高普通百姓的安全意识,充分按照保护电力设施的法律武器,搞好保护电力设施方面的工作。

⒉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危险点重点把握不明确,重点突出不够。执行防范措施少数作业人员不注重细节,对现场发现的危险点,个别工作负责人预警不及时。

⒊“三措”、作业指导书编制,结合相应工程实际情况,针对性还需加强,在作业人员层面对“三措”、作业指导书的交底、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还不能保证每位作业人员熟悉和掌握。

⒋班组控制异常、未遂的目标没有实现、设备异常、事故、障碍得不到有效控制。~月份农配事故共发生起,其中,外力破坏造成的农配事故起,其他方面原因造成的农配事故起。上半年及以上线路发生输电线路事故次,原因为龙卷风将物体吹上线路所致;一类障碍次。其中外力破坏起,雷击闪络起。

⒌违章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还比较严重。有些事故中,虽然职工工作热情很高,但却忽视了安全防护,有些事故中,职工安全意识差,预控措施没有全面落实,自己违章了都不知道。

⒍外包工程队在危险点预控管理方面还有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⒎行车交通安全隐患越来越多。兼职驾驶员行车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2.电力系统问题总结 篇二

中国石油 (集团) 电子文件系统的实施范围包括集团总部机关及附属单位、油气田企业、炼化企业、全资公司、专业公司、控股公司、科研及事业单位、挂靠及其它单位等, 总计76家单位, 预计用户数在10万人左右。因此, 电子文件系统标准化的建设需要分阶段、分步骤进行, 目标是在2年时间内, 在集团公司内全面推行统一的电子公文应用系统, 在推行电子公文系统的同时, 完成员工桌面标准化配置工作。

按照《中国石油 (集团) 公司OA系统试点单位实施推广方案》的部署, 已于2006年在兰州石油化工公司 (炼油与化工) 、中国石油运输公司 (专业公司) 、大庆石油管理局 (油气田勘探开发) 三个地区公司进行了系统的推广。

经过对这三个试点单位的电子文件系统推广实施工作, 项目组积累了推广经验,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项目组提出了电子文件系统部署的建议。

2 试点单位推广工作情况

试点单位推广工作于2006年10月开始, 分别在兰州石油化工公司、中国石油运输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三个地区公司进行。实施项目组在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搭建了2台web服务器, 2台数据库服务器, 1台报表服务器, 1台代码测试服务器;在大庆石油管理局搭建了1台web服务器, 1台数据库服务器, 1台代码测试服务器。

经过了项目启动和需求分析、技术培训, 在试点单位的推广实施工作顺利进行。在三个月的时间内, 顺利完成了试点单位机关的推广实施工作, 主要工作内容 (见表1) :

系统上线运行后, 得到了公司本部机关所有员工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 在试运行期间, 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3 实施技术架构及问题分析

3.1 兰州石化和运输公司集中部署

为节约硬件的投资, 便于系统维护, 在硬件设备和网络允许的情况下, 兰州石油化工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这两家OA系统试点单位, 在硬件上采用两家集中的方式进行, 即硬件环境搭建在兰州石油化工公司, 使用集团公司统一的AD服务和证书服务, 使用千兆交换机与磁盘阵列进行连接。

结构示意图如图1:

3.2 大庆石油管理局单独部署

考虑到兰州石化服务器所能容纳的数据量限制等原因, 大庆石油管理局的采用单独部署的方式, 但仍然使用集团公司统一的AD服务和证书服务。

结构示意图如图2:

3.3 分散部署存在的问题

项目组在对三个试点地区公司的推广过程中, 发现这种分散部署方式存在许多问题, 有些问题已经暴露了, 有些还是隐含问题。比较其它国内成功的大型OA项目建设经验, 这些隐含的问题都将可能在放任中爆发, 对整个项目将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主要有:

1) 不符合集团公司的“六统一”精神

由于分散部署方式以各地的业务为中心, 难以做到集团公司对电子文件系统实施的“六统一”原则。

2) 投入大

分散部署可能需要在一个试点单位或者在几个试点单位集中的数据中心架设相应的系统服务器、数据服务器、报表服务器等一系列硬件设备, 因此在服务器及相关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总体上比集中部署大得多。

3) 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

由于电子文件系统是一套基于网络的办公系统, 对网络的依赖性相当大, 而地区公司网络环境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如公司总部, 因此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也相对欠缺。

同时由于各地情况有差异, 具体表现在服务器配置不同, 网络状况不同, 人员水平不同等因素, 造成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系统集成的稳定性也有很大差异, 使得总体可靠性降低。

4) 系统升级难度大, 升级及时性降低

电子文件系统毕竟是一套反映单位内部管理思想的系统, 由于各地区公司内部管理的差异性和个性化, 对系统的需求也不一致。而分散实施方式由于没有对某些规范进行界定, 各地区公司就会极力要求系统向单位现存的不规范的管理模式靠拢, 导致系统各地版本可能不一致, 将来系统升级难度大。

再加上系统本身的更新升级工作较复杂, 需要各地相关维护人员各自进行升级, 不能保证升级的及时性。

5) 技术支持力量分散

在技术支持方面, 由于各地区公司的技术力量不一, 对系统的运维支持力量也不同。而对于北京项目组而言, 由于不是所有的服务器都集中在北京, 各地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多数可能都需要到现场去, 而无法通过远程解决, 导致技术支持的力量分散, 需要投入的人员、经费都要大得多。

6) 行文标准不统一

由于各地区公司各自按自己的行文习惯走, 集团公司没有明令要求统一行文规范, 将可能造成不同地域间的行文标准不统一。

7) 不利于项目推广

对于项目本身而言, 分散部署的实施推广力度及系统产生的影响力都会削弱许多, 无法造成一种趋势, 全面推广的周期会被拉长, 无法形成批次性和地区范围内的集体推广实施。

4 项目部署建议

4.1 总体部署

由于这种各地分散部署存在大量已经出现的问题和潜在的问题, 因此我们建议集团公司仍然采用“集中部署、统一维护、分散管理、分布使用”的方式:

1) 集中部署

集中部署优势在于节约大量成本, 包括:硬件成本、运行维护成本, 便于系统更新升级和系统集成。

2) 统一维护

由专门的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 打破地区公司负责制。

3) 分散管理

系统虽然采取集中部署, 统一维护的方式, 但是系统是为业务的开展服务的, 所以针对业务方面的管理还是采用分散式管理方式, 也就是地区公司自己管理业务的方式。

4) 分布使用

最终用户将不受集中部署的影响, 在各自环境下使用系统。

4.2 实施技术架构 (见图3)

5 总结

中石油集团公司电子文件系统硬件系统采用集中部署方式能够避免分散部署的许多不足, 在提高公文流转效率的同时, 集中部署更加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管理的统一。

摘要:介绍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电子文件系统在三个试点单位实施的概况, 对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电子文件系统采用集中部署方式, 能够避免分散部署的许多不足, 在提高公文流转效率的同时, 集中部署更加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管理的统一。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问题研究 篇三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电力设备;电力网络;电力负荷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2-0127-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2.062

在电力系统当中,继电保护装置属于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发生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设备容量在不断增加,电力负荷也在不断增加,因而大大提高了对继电保护装置高效运行的要求,因此,对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电力网络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点要求:第一,选择性。就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性而言,指的是继电保护装置不能够出现某些误动;第二,灵敏性。就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性而言,是指针对故障的处理,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快速而灵敏,而且要能够准确地查找到故障范围,最大限度避免电力系统的故障范围不断扩散;第三,快速性。就继电保护装置的快速性而言,指的是一旦电力系统出现某种故障,继电保护装置能够立即做出相应的反应动作,以便相关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第四,可靠性。就可靠性来说,指的是当电力系统出现某种故障问题时,继电保护装置必须能够及时对故障问题进行可靠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故障可能带来的危害。由此可见,继电保护装置的以上特性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将这些特性充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充分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设备问题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系统主要是由微机处理装置(微机保护与外界通信连接示意图如图1所示)、数据收集系统以及一些管理装置组合而成,它们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因此,一旦其中的某一项运行出现异常,则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的装置,从而导致继电保护出现问题,最终给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具体而言,设备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

方面:

2.1.1 电压方面的问题。无压、同期重合闸线路检测是继电保护装置的重要内容,在主变压不符合充电条件的情况下,电力系统必然会出现某些继电问题。

2.1.2 触点方面的问题。触点属于继电器的重要部件之一,然而,通常情况下,继电器的触点会直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工作频率、制造材料、工作电压、工作负载以及实际电流值等,因而极易导致触点问题的发生。

2.1.3 数据收集装置方面的问题。通常情况下,继电保护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某些参数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准确有效地收集这些数据则是数据收集系统的主要作用,它会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转换成数字信号之后再传输到微机处理装置进行有效处理。

2.2 人为问题

从人为方面来看,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问题主要包括认知态度问题、缺乏扎实的知识技能以及经验办事问题等,具体分析如下:

2.2.1 认知态度问题。相关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是导致电力系统出现继电保护问题的重要原因。比如,相关人员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管理当中,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不断优化,可以使继电保护装置实现智能化操作和自动化操作,这样一来,便使得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放,但是,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并不能够正确理解自动化的含义,通常情况下,他们往往喜欢依赖于计算机来开展自己的本职工作,使人工的重要性被逐渐忽视,这样一来便很容易导致电力系统出现继电保护装置事故。

2.2.2 缺乏扎实的知识技能。在电力系统当中,由于某些工作人员,尤其是新进的工作人员本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非常有限,因此,一旦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某种故障问题,他们往往不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或者是即便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实际操作技能,也容易导致故障问题处理的延误。

2.2.3 经验办事方面的问题。电力系统的某些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时间比较长,在长期的实际工作当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因而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判断和处理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问题,但是,部分员工由于过分自信,使得他们往往会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出判断和处理继电保护问题,从而延误了最佳的处理时间,最终导致较大的损失。

3 解决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问题的有效措施

3.1 人为问题的解决

要想使人为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则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3.1.1 应该不断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并且应该积极开展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1.2 应该积极帮助相关工作人员逐渐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使他们正确认识到继电保护问题的重要性,最大限度避免故障的发生。

3.2 设备问题的解决

近年来,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问题进行处理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3.2.1 拆除二次回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继电保护问题当中,以回路故障的出现频率最高,如果没有非常明显的故障点,而为了明确继电保护故障问题的具体位置和范围,则应该采用某些相对比较原始的处理方法将二次回路拆除之后再进行一次安装,当充分明确故障点之后,再将各个构件依次安装起来。

3.2.2 采用置换法进行处理。置换法指的是将怀疑有问题的设备采用已经证明良好的同类型设备予以置换,准确判断元件的好坏,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故障范围缩小。

3.2.3 通过采取参照对比的方式进行处理。顾名思义,参照对比法就是指以检验报告为重要依据,在相同型号和相同规格的技术参数之间,对正常设备和不正常设备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则表明该处就是故障点。通常情况下,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实际安装运行过程当中,往往采用的就是参照对比法。

4 结语

综上所述,选择性、灵敏性、快速性以及可靠性是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只有集合这些特性于一身,才能够充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设备方面的电压问题、触点问题、数据收集装置问题和人为方面的认知态度问题、缺乏扎实的知识技能、经验办事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继电保护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许彩娟.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可靠性问题的研究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6(15).

[2] 陈光灿.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技术分析

[J].科技致富导向,2010,66(33).

[3] 王迎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77(10).

作者简介:焦岩(1984-),女,天津人,天津市泰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4.电力系统问题总结 篇四

V2.0版本

1、因人手比较紧张,M 从正在从事编程工作的高手中选择了小张作为负责软件自项目的项目经理,小张同时兼任模块的编辑工作。

 项目管理岗位是管理岗位,对技术的要求不高,小张仅仅从事过编程工作,对项目管理工作不熟悉,没有及时得到相关岗位工作培训。

 小张同时兼任模块编程,导致其工作精力分散,不能集中于某一项工作。

2、该开发人员就直接对系统软件进行了修改。 软件测试计划编制不合理。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应该避免自己测试自己的产品,自己修改自己的产品,应有别人来修改,这样更有利于保证质量和测试的准确性。 没有遵循变更控制流程。开发人员修改模块,应该通过变更控制流程,得到 CCB 的批准后,才能修改。

3、在验收过程中,老刘提出了一些小问题。项目经理张斌带领团队很快妥善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的问题似乎不断。时间已超过系统试用期,但是客户仍然提出一些小问题,而有些问题都是客户方曾经提出过的,并实际上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 没有确定清晰地变更控制流程,项目有了新的需求,发生变更后没有及时的 告知项目干系人,导致需求重复的出现。

 变更发生后应对结果进行评审,保证项目实施与计划一致协调。 沟通管理不到位。没有重视和及时的处理和记录客户提出问题,4、项目经理小丁做过 5 年的系统分析和设计工作,但这是他第一次担任项目经 理,小丁兼任系统分析工作。

 人员调配不合理。项目经理岗位是管理岗位,对技术的要求不高,小丁仅仅 从事过编程工作,缺乏项目管理经验。 小丁同时兼任系统分析工作,导致其工作精力分散,不能集中于某一项工作。 应该对小丁有足够的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以提高项目管理知识,以利于更 好的开展工作。

5、因此他要求项目组成员无论如何每周都必须按时参加例会并发言,但对例会具体应如何进行,老张却不知道如何规定。很快项目组成员就开始抱怨例会的不明,时间太长,效率太低,缺乏效果等等,而且由于在例会上意见相左,很多组员开始相互争吵,甚至影响了人际关系的融洽。 团队沟通管理未做好,会议目的不明确。

6、在该项目合同中,简单地列出了几条项目承建方应完成的工作,据此小李自己制定了项目的范围说明书。

 合同内容不清晰,应明确规定项目进度、成本、质量等要求。 范围说明书应该有项目组全员参与,而不是项目经理独立制定。

7、合同的相应条款作为依据,而这些条款要么太粗,不够明确。

 合同条款约定不清晰,模糊。应明确规定项目的应明确规定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双方违约责任承担方式等要求。 不能仅仅以合同为依据编制计划。

8、以往项目销售经理的过度承诺给后继的实施工作来带了很大的困难。 销售经理对公司的技术能力不清晰,过高的估计了公司技术实力。 组织内部沟通管理没做好。导致销售人员过度的承诺给客户。

9、期间项目经理田某因故离职,其工作由系统集成商 B 的另一位高级项目经理鲍某接替

 人力资源安排不妥当。核心岗位应该有 A、B 角色。

 项目团队的建设经历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发挥阶段、结束阶段。当有了新的成员加入或者成员离职,又会从 5 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开始,曾 加了成本。

10、项目承建单位的一名副总裁承揽了一个新项目,他把程序员、测试工程师从该项目上调走,去执行他新承揽的项目。

 人力资源安排不妥当。程序员、测试工程师随便调离不后续工作的开展。 项目团队的建设经历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发挥阶段、结束阶段。当有了新的成员加入或者成员离职,又会从 5 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开始。

11、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方案遗漏一项基本需求,有多项无效需求,没有书面的需求调研报告;在项目的工期、系统功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过度承诺现象。

 对需求没有进行评审和确认。导致遗漏了一项基本需求,多了几项无效需求。 项目相关信息了解不深,对自己实力评估不准确,没准确的定位。 沟通管理没有做好。过度的给客户承诺。

12、章某建议从在公司工作 2 年以上业务骨干中选拔项目经理。结果李某被章某选中负责该项目的软件开发子项目。

 人力资源安排不合理。项目管理岗位是管理岗位,对技术的要求不高,李某 仅仅是技术骨干,对项目管理工作不熟悉。

13、他领导的团队因经常返工而效率低下、团队成员对发生的错误互相推诿、开会时人员从来 没有到齐过,甚至李某因忙于自己负责的模块开会都迟到过。大家向李某汇报项目的实际进度、成本时往往言过其实,直到李某对自己负责的模块进行接口调试时才发现这些问题。 沟通管理没做好。

 人力资源安排不合理。李某身兼多职,项目成员职责不明确  质量监控不力,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

 缺乏里程碑进度计划和报告,不能及时掌控项目进度。

14、这次和以往不同的是强某还是同时管理着另外两个项目,而这个人口管理系统项目的工期要求紧,他能调动的人少。

 小张同时兼任两个项目的领导岗位,导致其工作精力分散,不能集中于某一 项工作。

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15、张工认为此项目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与系统地进行测试。

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且过程检查优与时候检查。

16、新毕业的大学生小吕负责项目的质量保证。 人员安排不合理。新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相关经验,需要得到相应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 质量保证工作岗位是一个特殊的工作,质量控制组织是一个独立的部门,应该由经验丰富的质量控制专职人员担任。

17、而 WBS 则由小刘自己依据以往的经验进行分解。 分解 WBS 不应由一个独立完成,应该全员参与。

 以往的经验不足以体现现在项目的特征,应该根据项目实际特点进行分解。 WBS 分解后应通过评审和确认。

18、因为项目的验收日期是合同里规定的,人员是公司配备的,所以进度里程碑计划是从验收日期倒推到启动日期分阶段制定的。在该项目计划的评审会上,大家是第一次看到该计划,在改了诺干错别字后,就匆忙通过了该计划。该计划交到负责质量保证的小吕哪里,小吕看到计划的内容,该填的都填了,格式也符合要求,就签了字。

 里程碑计划制定不对,里程碑计划应该是项目有重大可交付物完成交付的阶段,而不是按照验收日期倒推分阶段制定。

 开会评审时过于草率,走过场,没有详细评审其内容。评审后与会人员应签字确认。

 计划应该是项目组成员都参与制定,且在开会之后应该下发到相关人员手中。(19)在需求分析时,他们制作的需求分析报告的内容比合同的技术规格要求更为具体和细致。小刘把需求文档提交给了甲方联系人审阅,该联系人也没提什么意见。

 需求应得到确认和评审。20、甚至有关技术指标不符合国家电表标准等等,而此时 S 公司因内部原因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 未做可行性研究分析。

 没有充分调查 S 公司的资信,近几年及未来几年内公司的市场运营策略。 在合同中没有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违约责任。 对风险认识不足,没有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21、由于此客户为 A 公司的重要客户,为维护客户关系,A 公司同意了建设单位的要求。为了完成项目建设任务,A 公司将应用软件分成了多个子系统,并分别组织开发团队突击开发,为提高效率,尽量采用并行的工作方式,在没有全面完成初步设计的情况下,有些开发组同时开始详细设计与部分编码工作;同时新招聘了 名应届毕业生加入开发团队。

 人力资源安排不合理。新员工加入到项目,项目经历应保证新员工得到足够 的培训。

 整体管理不到位。应用软件分成了多个子计划,应该编制各子系统计划。 对风险的认识不足。项目工作并行就会带来风险,应做好风险的应对工作。 沟通管理不到位。不能一味的口头答应建设单位的要求,应根据自己组织的 实力。

(22)然后参考项目管理教材和国外一些大型项目管理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定以及奖惩措施,针对正在开发的项目分别指定了技术骨干作为项目的项目经理。 计划应该结合本组织的项目特点制定,而不仅仅是参考项目管理教材和国外 的一些大型项目管理经验。 人力资源安排不合理。项目经历岗位是管理岗位,对技术的要求不高,技术骨干,对项目管理工作不熟悉,不宜承担此工作。

23)认为“公司规模小没有必要进行项目管理”,与其花费了大量时间开会、写文档,不如几个人碰碰头说说就可以了。实际开发工作中总是以开发任务重等原因不按照规定履行项目管理程序。 沟通管理不到位。

 配置管理不到位,没有对文档清晰的编码和存档。

 整体管理不妥当。不管项目的大小,都应针对项目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24)因此决定从公司工作 3 年以上的业务骨干中选拔一批项目经理。张某原是公司的一名技术骨干,编程水平很高,在同事中有一定威信,因此被选中直接担当了某系统集成项目的项目经理。

 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选拔项目流程不正确,应该通过相应的培训考核合格 后上岗。

 项目管理岗位是管理岗位,对技术的要求不高,张某是技术骨干,对项目管 理工作不熟悉。

(25)他领导的小组有 2 个新招聘的高校毕业生,技术和经验十分欠缺,一遇到技术难题,就请张某进行技术指导。有时张某干脆亲自动手编码来解决问题,因为教这些新手如何解决问题反而更费时间。由于有些组员是张某之前的老同事,在他们没能按计划完成工作时,张某为了维护同事关系,不好意思当面指出,只好亲自将他们未做完的工作做完或将不合格的地方修改好。该项目的客户方是某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客户代表是该部门的主任,和公司老总的关系很好。因此对于客户方提出的各种要求,张某和组内的技术人员基本全盘接受,生怕得罪了客户,进而影响公司老总对自己能力的看法。张某在项目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也感觉处倾诉。项目的进度已经严重滞后,而客户的新需求不断增加,各种问题纷至沓来,张某觉得项目上的各种压力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而项目组的其他成员没有一个人能帮上

 新进的大学毕业生没有得到足够的专业知识培训。 沟通管理不到位。

 需求蔓延,没有进行详细的评审和确认。 项目经理和项目成员职责不清晰。

 没有确定清晰的变更流程应对客户的新的需求。(26)王某带领原来的项目团队结合以往经验顺利完成了需求分析、项目范围说明书等前期工作,并通过于审查,得到甲方的确认。由进度紧张,王某又从公司申请调来了 2 个开发人员进入项目团队。项日开始实施后,项目团队原成员和新加入的成员之间经常发生争执,对发生的错误相互推诿。项目团队原成员认为新加入的成员效率低下,延误项目进度;新加入成员则认为项目团队原成员不好相处,不能有效沟通。王某认为这是正常的项目团队磨合过程,没有过多的干预。同时,批评新加入的成员效率低下,认为项目团队原成员更有经验,要求新加入成员要多向原成员虚心请教。项目实施 2 个月之后,王某发现大家汇报的进度言过其实,进度没有达到计划目标。[问题 1]

请简要分析造成该项目上述问题的可能原因。问题 2]

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建议采用哪些方式来进行团队建设。问题 1:

• 王某没能很好地处理项目团队组建过程中的震荡阶段进行有效的管理;

• 沟通管理存在问题,新老成员没有较好的沟通渠道,未能很好的沟通,与项目 经理王某也没有有效地沟通;

• 王某未能秉公对待新老成员之间的冲突,对新成员的批评加剧了新老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管理处理不妥。

• 王某未对项目成员进行绩效考核,对项目成员的工作进度与绩效缺乏监控与管理;

• 王某对项目进度控制的力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进度延误; 问题 2: 团队建设活动 • 绩效考核与激励

• 集中安排,加强交流 • 培训提高团队技能

(27)小方根据在学校学习的项目管理知识,制定并发布了项目章程。因工期紧,小方仅确定了项目负责人、组织结构、概要的里程碑计划和大致的预算,便组织相关人员开始各个网站的开发工作。 整体管理不到位,组织结构不清晰。

 没有对成本预算进行评审,成本预算不够细致

 项目章程应有项目发起人以外的人发布,而不是小张发布。 制定项目章程仅仅根据学校学习的知识,缺乏实践经验。

 应制定完善的里程碑计划,概要的里程碑计划不能有效掌控项目当前状态。(28)项目经理召开项目组内部会议将任务口头布置给了小组成员。会后,主要由编码人员按照会议备忘录的要求对已完成的模块编码进行修改,而未完成的模块按照会议备忘录的要求进行编写。

 变更流程不清晰。变更发生后,没有及时的反映到项目管理计划中。

 不能按照回忆备忘录开展工作,应该按照正式的评审通过的计划开展工作。 会议结束应该形成正式的会议记录,而备忘录适合在非正式的环境。 口头布置任务是错误的沟通方式,缺乏有效的证据。

(29)需求分析完成后,项目组编写了《需求分析报告》,项目经理小赵召集部分骨干人员召开评审会。为了尽快进入下一阶段工作,评审会从早上 9 点一直开到晚上 9 点,终于把全部的文件都审完了。评审组找到了几处小问题,并当场进行了修改,项目经理宣布可以进入设计阶段了。设计人员根据需求文件编写了《设计说明书》,并提交给小赵。小赵对设计文件仔细审阅后,便安排程序员开始编程。

 需求评审应该项目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体现全员参与的思想。

 针对评审后的修改,应通过变更流程进行,而不是自行随便的修改。 缺乏监控措施。对修改的问题,没有对其评审就进入下一阶段工作。 开会时间太长,疲劳工作。会议评审走过场,不仔细。

30)由于该高校是公司重要的客户,A 公司领导口头答应了客户的要求。 沟通管理不到位。

 客户的需求应通过书面的方式提交给承建方,有了新的需求必须通过变更控 制流程。(31)李某凭借自己项目管理的经验,认为这些变更在约定的工期内可以完成,因此直接答应了对方的变更要求,随后,李某找到负责变更模块的项目组成员,要求其完成对业务流程变更的修改。

 变更流程不清晰,缺少了变更审核、变更实施后跟踪检查流程。 任务分发时,应建立一个书面的任务书,而不是口头形式。

32)临近外包交工时,对方提出人力资源紧张,要求延长合同期限,如果延长外包期限,将导致无线抄表系统项目进度无法完成,公司将承受很大的损失。 沟通管理不到位。对外包工作监控不力  风险管理不到位。

(33)小王在初步了解了这个项目的基本情况之后,就按照公司的模板与项目组 的几个核心成员共同制订了项目管理计划。

 仅仅了解了项目的基本情况不妥。应该了解了项目详细情况之后制定计划。 项目管理计划不应该由小王和几个核心成员共同制定,应会同项目组全员共 同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34)考虑到刘某第一次管理这种商业性项目,因此对很多管理细节都进行了细化,并将计划重点集中在项目执行计划的制订方面,配置管理计划做得比较简单

 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刘某经验缺乏。

 配置管理和项目执行计划制定的较为草率,应该指定详细的配置管理计划和 项目执行计划,以便指导项目经理开展工作。

(35)项目经理经过与项目组及项目管理部协商,决定去掉详细设计这个环节,直接进入产品的编码阶段,安排开发工程师根据总体设计负责各自模块的开发工 作。

 整体管理不到位,详细设计不能省略。 接口应该统一协调,不应该分开。

(36)5 名开发工程师组成的开发小组进入非常忙碌的编码阶段后,经常加班加点,开发过程中,由于原来制定的计划已完全被打乱,SQA 无法再根据原来的质量保证计划进行跟踪,项目组其他人员也已无法发挥作用。

 整体管理计划未经过评审,制定时未根据项目实际的特点。 沟通管理没做好。

 风险和成本管理不到位。经常加班加点,增加了风险和成本。

(37)这时已有 2 名开发人员因为信心问题而离职,项目经理除了要考虑项目进度外,还要考虑项目资源,由于此时其他项目任务也很重,公司资源很紧张,他不得不重新招聘开发人员。 沟通管理不到位。

 资源分配不合理。没有根据组织自身的实力安排项目工作。 风险管理不到位。缺乏安排核心成员的 A、B 角色的意识。

38)小赵被任命为某软件开发项目的专职质量管理人员,他此前只有过三个月的软件开发经历。

 人力资源安排不合理。小赵缺乏相应工作岗位的经验。 质量管理工作岗位是一个特殊的工作,应该由经验丰富的质量管理专职人员担任。

(39)项目经理李工决定调整计划,不划分测试阶段,将所有模块一次集成后统一开始测试  测试计划调整的不合理。

 测试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制定一个测试周期,周期不能太长,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和改进问题。过程控制胜过事后控制。

(40)由于模块由不同人员开发,需要不同的人来修改,常常是已修复的 BUG,在修复其他的 BUG 之后又再次出现,开发人员不停修改  人力资源安排不妥当,项目成员岗位职责模糊不清。 沟通管理不到位。

 配置管理不到位,模块编码模糊,不清晰。

(41)质量部便借鉴了其它公司的体系文件,对其简单修改后形成了 A 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质量管理体系计划编制不妥当。不能借鉴别人的公司,应该根据自己公司的 实际特点制定。

 质量管理工作不妥当。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该详细的评审而不是简单的修改。(42)鉴于项目已经完成了试运行,李工就组织大家召开了项目总结会。在总结 会上李工表示了对大家的感谢,然后就宣布项目已经结束,项目团队成员可以 各自按照原先的人力资源计划进入新的项目。 项目收尾管理没做好。项目总结仅以完成了试运行为代表是不妥当的,缺乏项目的正式验收。

 项目收尾应有完整的步骤,缺少项目总结环节,不能只召开项目总结会。 缺少项目评估和审计环节。

(43)项目小组在 2009 年 1 月 20 日前完成任务,1 月 21 日至 28 日各模块联调,1月 29 日至 31 日机动。 进度计划不合理,计划太紧,没有冗余的思想。没有充分考虑节假日等等因素。 风险管理不到位。

(44)小李随后在原道路监控项目解决方案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项目的技术方案

 制定技术方案选取的组织过程资产不合适。应该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制定一个适 合本项目的计划。

 编制计划时应该由项目全员参与,而不是由小李一个人制定。

(45)为了赶工期项目组省掉了一些环节和工作,虽然最后通过验收,但却给后续的售后服务带来很大的麻烦:为了解决项目网络出现的问题,售后服务部的技术人员要到现场逐个环节查遍网络,绘出网络的实际连接图才能找到问题的所在。售后服务部感到对系统进行支持有帮助的资料就只有政府网站的网页 HTML 文档及其内嵌代码。

 该项目没有根据要求生成中间交付物,文档不齐。 中间控制环节缺乏缺乏必要的测试和评审。 配置管理有问题。文档编码不清晰。

(46)H 公司同甲方关系比较密切,但也正因为如此,合同签的较为简单,项目执行较为随意。

 合同管理没做好。合同条款中应明确约定进度、质量、成本、违约责任等重要条款。

 执行合同较为草率,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事项执行。

(47)小赵是一位优秀的软件设计师,负责过多项系统集成项目的应用开发,现在公司因人手紧张,让他作为项目经理独自管理一个类似的项目, 人力资源管理不妥当。项目经理岗位是一个管理岗位而不是技术岗位,小赵具有丰富的系统集成项目的应用开发经验,但缺乏项目经理岗位的管理经验。(48)李工按照 4 个月的工期重新制定了项目计划,向公司申请尽量多增派开发人员,并要求 所有的开发人员加班加点工作以便向前赶进度。由于公司有多个项目并行实施,给李工增派 的开发人员都是刚招进公司的新人。为节省时间,李工还决定项目组取消每日例会,改为每周例会。同时,李工还允许需求调研和方案设计部分重叠进行,允许需求未经确认即可进行 方案设计。 沟通管理没做好。

 项目进度计划制定不切合实际。

 在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时,没有考虑冗余的思想,对风险认识不清晰。 需求必须经过确认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工作。

(49)张工在担任此新项目的项目经理同时,所负责的原项目尚处在收尾阶段。张工在进行了认真 分析后,认为新项目刚刚开始,处于需求分析阶段,而原项目尚有某些重要工作需要完成,因此张工将新项目需求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全权委托给了软件质量保证(SQA)人员李工。李工制定了本项目的质量计划,包括收集资料、编制分质量计划、并通过相应的工具和 技术,形成了项目质量计划书,并按照质量计划书开展相关需求调研和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 张工一人身兼多职,导致其工作精力分散,不能专注与某一工作上。

 项目质量计划书不应该有李工一人负责编制,应该有项目成员共同参与制定。 分工不明确,质量控制工作交给质量保证人员。

(50)某网络建设项目在商务谈判阶段,建设方和承建方鉴于以前有过合作经历,并且在合同谈判阶段双方都认为理解了对方的意图,因此签订的合同只简单规定了项目建设内容、项目金额、付款方式和交工时间。

 需求管理未做好,客户提出的需求未经过评审和确认。

 合同签订不完善。应包括:项目建设内容、成本、进度、质量、验收标准、违约责任等条款。

(51)王某是某管理平台开发项目的项目经理。王某在项目启动阶段确定了项目组的成员,并任命程序员李工兼任质量保证人员。李工认为项目工期较长,因此将项目的质量检查时间定为每月1次。

 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李工身兼数值,导致其工作精力分散,不能专注与某一 项工作。

 质量检查的周期太长,监控不力。质量检查的周期应根据项目实际特点,制定 有效的能管控质量的周期。

(52)李工对这个开发人员开具了不符合项报告,但开发人员认为并不是自己的问题,而且修改代码会影响项目进度,双方一直未达成一致,因此代码也没有修改。

 沟通管理不到位。

 针对不合格项,应及时修改,杜绝不良品流入下一阶段,必要时申请变更控制 流程。

53、老陆是某系统集成公司资深项目经理,在项目建设初期带领项目团队确定了项目范围。后因工作安排太忙,无瑕顾及本项目,于是他要求:(1)本项目各小组组长分别制定组成项目管理计划的子计划;

(2)本项目各小组组长各自监督其团队成员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子计划的执行情况;(3)项目组成员坚决执行子计划,且原则上不允许修改。 项目中缺少整体管理计划。 本案例中只做了子计划,而项目经历没有参与制定子计划,也没有形成整体管理计划。项目缺少整体的报告和监控机制,各项目小组各自为政。

(54)在编码阶段,赵工发现需求文件还在不断修改,形成了多个版本,设计文件不知道该与哪一版本的需求文件对应,而代码更不知道对应哪一版本的需求和设计文件。同时,客户仍在不断提出新的需求,有些很细微的修改,开发人员随手就改掉了。

 需求评审和确认没有做好。

 文档管理不妥。编码不清晰,混乱。 没有详细的变更控制流程。

(55)小刘经过详细的需求调研,开始着手制定项目计划,在此过程中,他仔细考虑了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整理出一张风险列表。

 项目计划时不应由小刘一个人制定,应该让项目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制定。(56)项目管理 计划制定完成后,小刘通知了项目组成员,召开了第一次项目会议,将任务布置给大家。随后,大家按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开展了工作。 项目管理计划未经过评审和确认。 分配的任务需要确认。

(57)某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配置管理程序文件中有如下规定: 1,由变更控制委员会(CCB)制定项目的配置管理计划; 2,由配置管理员(CMO)创建配置管理环境;

3、由 CCB 审核变更计划;

4,项目中配置基线的变更经过变更申请、变更评估、变更实施后便可发布; 5,CCB 组成人员不少于一人,主席由项目经理担任。

 配置管理工作不妥当。配置管理计划应该由配置管理员制定。 变更控制流程不清晰,缺少了变更确认和变更跟踪过程。

 CCB 的组成不应有人数上的限定,而是以能否代表项目干系人利益为前提。(58)为了节约时间小陈根据自己在沟通会议上记录的结果当晚组织相关人员撰写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次日便要求设计人员开始进行系统设计,并指出项目组成员必须严格按照进度计划执行以不辜负领导的期望与嘱托 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应有详细的评审过程。

 应该有清晰的变更控制流程。并不是严格按照进度计划来执行。

(59)项目进行了 2 个月后,校方主管此业务的新领导到任,并提出了新的信息化管理要求。小陈进行变更代价分析,认为成本超支严重,于是小陈准备不进行范围变更,并将结果通知客户,引起客户不满。

 没有清晰的变更控制流程,变更发布后,未及时实施。

(60)近期该公司承担了某自然灾害预警系统项目。由于项目时间紧张上线任务迫切经过管理层讨论决定临时简化流程在开发阶段集中对质量进行把关。由于以前做过类似的项目为了节约时间项目经理带领团队套用原有成功项目的 需求和设计思路对历史上类似项目的相关文档进行修改后立即进入编码阶段。编码 完成后为争取系统提前交付匆忙进行测试并上线试运行。

 质量管理计划不合理,应贯彻过程控制优于事后控制思想。

 项目的文档管理不合理,由于项目具有独特性。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不 能根据以前的项目文档制定本项目的文档编码,应根据本项目的特点编制文档 管理计划。

 缺少详细的系统测试环节。

(61)项目组准备了详尽的测试用例,会同业主共同进行系统测试。测试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小张指派项目开发人员小李从测试用例中挑选了部分数据进行测试,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 测试的数据不具代表性。测试应该所有的数据都的测试,包括使用错误的测试 用例。

 测试应该是专职人员,而不是开发人员。

(62)项目组将业主的数据和设置加载到系统中进行正常操作,完成了试运行工作。

 测试的数据不具代表性。测试应该所有的数据都的测试,包括使用错误的测试 用例。

(63)经初步调研,杨某发现该 项目进度紧、任务重、用户需求模糊,可能存在较大风险。但 B 公司领导认为应该先签下该项目,其他 问题在项目实施中再想办法解决。A、B 双方很快签订了一份总价合同。在合同中,根据赵某提供的初步 需求说明,简单列出了系统应完成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杨某根据合同制定了项目的 范围说明书。

 整体管理不好,对项目情况了解不清晰。 需求管理不到位,没有进行需求调研分析。

 范围管理不到位,制定范围说明书不能仅仅依靠合同。(64)杨某将上述情况汇报给了 B 公司主管领导,主管领导认为 A 单位为公司大客户,非常重要,要求杨某利用合同条款的模糊性,简化部分模块的功能实现,以保持成本和进度不变。

 合同管理不到位。签订合同时应清晰的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对质量、成本、进度、违约责任等有明确的约定。

(65)小李为项目制定了整体进度计划,将项目分为需求、设计、实施和上线试运行四个阶段.项目开始后,张工凭借其丰富的经验使开发过程得到了很好的质量保证,需求和设计顺利通 过了张工的把关。

 整体管理计划制定应该不由小李一个人独立完成,项目组全体成员参与制定。 整体管理计划缺乏相应的验收阶段和测试阶段。

 质量保证仅仅依靠经验是不够的,应该根据项目的实际特点去保证质量。(66)A 公司同时进行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比较多,李工在完成生产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说明书后,转到了另外的项目开发组。在赵工带领开发小组进行设计与编码的过程中,客户经常提出一些小的改动,赵工认为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很重要的,所以,能改的就改了,没有与 A 公司的其他人进行协商。 变更管理不到位,没有清晰的变更控制流程。 沟通管理不到位。 人力资源安排不合理。身兼多职,人手不够。核心岗位没有安排 A、B 角色。(67)由于技术人员有限,为保证各个项目的进展,人员在项目间的兼职与交叉很严重。一个技术开发人员在 M 项目上工作 2 天后,很可能转入 Y 项目工作,过了 3天,在转会 M 项目工作。项目的文档一般采用各字的命名方式进行管理,客户提出的修改也各自负责,在技术开发人员的本地机上进行了开发。 人力资源安培不合理,一个人同时兼任多个岗位,容易导致工作精力分散,不 能专注于一项工作上。

 变更控制流程模糊,不清晰,变更很随意。 配置管理不妥。文档编码不清晰。

(68)接到任务后,项目经理小王开始着手编制项目管理计划,根据招标文件,小王列出了一个初步的进度计划,进度计划中的各里程碑点正好是甲方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时间节点。随后,小王估计了项目的各项开销,确定了项目预算。 进度计划的编制不妥。编制进度管理计划时,不能仅仅依照招标文件。 进度计划应该由项目组的全员参与,而不应由小王一个人制定。 进度计划需要进行详细的评审和审核后实施。

5.电力系统总结材料 篇五

一,京东方的供电系统 :

工厂变电所,配电所

1,工厂变电所

高压柜部分:

变压器→PT柜→电源进线→母联→母联隔离→电源进线→PT柜→变压器

(N)

(E)

低压柜部分

低压开关成套设备→低压功率因数校正设备

UPS供电系统

2,电性分类

市电:正常用电(N)

柴电:柴油发电机的电(E)U电:UPS电(U)3,UPS的供电系统(UPS:不间断电源)

注:UPS的工作原理:UPS工作回路中有四个工作开关,一是:整流器的输入开关,二是:电子旁路的开关,三是:UPS电池开关,四是:UPS的输出开关。电流经过1号回路时市电经过整流器(将交流→直流)后一部分直流电给UPS的电池充电电,一部分经过逆变器(直流→交流)后给工厂的设备供电。当市电断电时就可以自动的通过UPS的电池给负载供电。

UPS的2号回路时旁路回路。旁路回路是当1号回路无法工作时2号回路工作(例,UPS开机时UPS的1号回路好没有导通时2号旁路工作,当UPS启动时旁路回路自动被切到1号回路。

UPS的3号回路时的当1|、2号回路在检修时3号回路工作(并且在2号回路上有个开关)。4,变压器

京东方采用了干变变压器。变压器的结构:铁心,低压线圈,高压线圈。

对变压器的内部的结构是铁心在最内部,低压线圈包裹着铁心,最外层是高压线圈。变压器的调压:通过变压器的高压分压联结的接头来改变变压器的匝数(手动)。还有一种是油载调压(此调压的过程是自动调压的过程)

5, 送电步骤及过程

一.检查配电柜及设备铭牌是否挂好,环境是否具备送电条件。当满足上述条件时可用兆欧表测试是否绝缘。

二,合上开关 二,测相序及电压

六,高压柜送电的过程及步骤

1,分断地闸

2,检查地闸的位置 3,摇进小车

4,检查小车的位置

5,合上真空断路器的开关

注:高压柜的地闸的合开采用了连锁装置。(当高压柜的送上电时地刀是分断的,当高压柜断电时地刀是合上的)

七,低压柜送电的过程及步骤

低压柜抽屉式的低压开关柜的的送电(将低压开关柜从分闸状态动作到合闸状态):将抽屉(小车)要摇进工作状态(顺时针时将小车摇进,逆时针摇出),合上开关(注:合开关时首先将开关快速的合上、断开两次当第三次时合上开关)。

八、柴油发电机

柴油发电机的机身的组成部分:风箱,柴油机,发电机。

柴油发电机循环系统:燃油系统,冷却系统,进排气系统,电气系统。

柴油机:柴油从燃油箱经过油水分离器(一次提纯),再经过燃油过滤器(二次提纯)大约1/3的柴油进入柴油机体内,2/3的柴油通过回油箱又流入燃油箱。空气通过空气的过滤器进入柴油机里,之后柴油跟空气发生燃烧(柴油燃烧利用率大约40%)。在柴油机的下体部分有机油的加油口,机油在柴油机里的作用是起到为柴油机里的机械及零部件润滑。在柴油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能,柴油机的散热主要通过水冷系统。

柴油发电机启动时注意要素:

1、燃油进油管的阀门(保证燃油的输入)。

2、观察水位仪的水位位置。

3、检查机油的位置(保证机油的量确保润滑)。

4、查看柴油发电机的触摸屏上的蓄电池的电压(24V—30V)(蓄电池主要是屏供电,还要给加热器供电,加热器主要是给柴油发电机加热(水加热)保持柴油发电机的热启动防止柴发的温度过低而无法启动,而加热器是通过温度接触器控制的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是就自行水加热。

5、检查风箱内无异物(确保风箱的正常启动)。

6.电力系统员工个人总结 篇六

一、安全生产方面

电力企业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控制和防止事故发生,保证人身、设备安全是电力部门首要的工作。我在跟随师傅对设备进行的多次操作及维护工作中,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认真分析安全工作中各类难点,针对各个工作任务的特点,有意识、有目标、有重点地做好各项安全措施。除此之外,认真学习班组组织的安全学习,细心体会,认真讨论分析历年厂内外安全事故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止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二、学习工作方面

1、提高基础理论

在学校里,我们所学习的更多的是理论基础知识,而对现实的实物、实例了解较少。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的不够,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这对深入学习是不利的,是所谓的闭门造车,没有实践的指导,理论不会得到很高提升。而来到大唐太原第二热电厂之后,在校期间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实物的指导,使原本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突出表现在对电机检修、继电保护、照明回路检查等有较大的感性认识。

2、提高专业技能

一是对发电厂电气系统有了整体认识。发电厂电气系统由发电机励磁系统、发电机、主变、GIS、高压厂用变、启备变、6KV配电装置、低压厂用变压器、低压配电装置等组成;电厂变电设备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互感器、避雷器、电容器和接地装置;电厂的主接线方式与机组容量、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和控制方式有关,常用的有3/2断路器接线、单元接线、双母线分段带旁路等接线形式。

二是学习了发电机的定子、转子结构,冷却和通风系统、密封油系统、氢气系统、定子冷却水系统及其检修时的注意事项,需要做的试验(记录现场温度和湿度),包括交直流耐压试验,吸收比,极化指数,层间绝缘,气密性试验等。另外老师对变压器的结构进行了介绍,讲解了变压器的主要结构部件—铁芯、绕组、变压器油、瓦斯继电器、绝缘套管,冷却方式,分接开关的动作原理及其为什么接在变压器高压侧(高压侧电流小,对所接分接开关的容量要求不高)。

三是重点认识了电动机的四种基础接线形式—电动机点动正转控制电路、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Y-△降压启动控制回路(适用于供电容量小、电机容量大的情况,防止启动电流大冲击电网)到△-YY双速控制回路。并全面学习了电动机点动正转控制电路,从低压电器元器件,包括刀开关(熔断器、空气开关)、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保护装置)的型号,内部结构认识,元件作用,主要参数以及连接导线粗细的选择,到如何根据电路原理图绘制元器件布置图、配线图和常见故障的查找。并通过相互设置故障消除的方式,根据不同的现象查找故障并归纳总结。7月19日上午是故障查找考试,考试得分点除能有效查找故障并消除外,还包括安全文明操作,通电次数,工具和万用表的正确使用及消缺完后的工具整理。

通过本次电动机检修技能操作培训学习,我认识到自己动手能力不足,学习能力欠缺,日常工作中对自己要求不严,我将在以后工作中积极调整心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学习:

1.在现场工作中,对遇到的缺陷现象及处理方法进行分类记录,并每月总结学习。

2.工作票、操作票的安全措施和危险点及其控制措施一定要明确并在工作之前确认。

3.除日常工作外,要加强电气专业理论知识和各方面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层次。

4.调整态度,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困难。

三、管理工作方面

自入厂以来,班组让我成长,让我进步,让我提高。2015年2月份,我被当选为班组优秀民兵,参与了班组建设工作、班组教育管理工作。在我自己参与班组建设和教育管理工作着期间,在班组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班组获得了车间和厂里的好评,使我更加全面细致地了解了专业技术生产工作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的重要性,做到全面提高个人技术水平。

四、政治思想方面:

思想上,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与水平,不断地探索与追求。在政治上,我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始终,努力走在前、作表率,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吃苦奉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老老实实为人,本本分做事”是一个立足社会的根本,也是我时刻铭记的一句话。拥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能够忠于自己的单位,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单位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勇于创新,善于开创,能承受较高的工作压力;吃苦耐劳,注重合作,具有年轻人火一样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五、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对火力发电厂生产环节的理论知识学习的深度不够,电机检修工作岗位对员工需要掌握的知识面要求很广,包括了电气知识、热力知识、基本的物理知识等,但是在专业知识方面依然还不够深入,以后在学习中,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争取早日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适应电厂的发展需要。2.在平时的工作中,虽然参与了很多的具体工作,但是鉴于机组运行期间每个人检修工作的不同,对整个系统的认识基本还在停留在理论层面,并且对系统的学习还比较零散,缺乏整体的明晰的认识,还不能够独立的负责重要复杂设备的故障诊断和处理任务。这方面的能力的提高也是我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的主要任务。

3.在对社会科技信息的关注不够,了解不多,要尽可能的多渠道了解同行业信息,跟上当今电力行业科技的更新速度。为我解决当前的问题提供尽可能多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4.“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在工作中坚持与同事和师傅之间的工作交流,吸取他们的工作经验,加快自己学习步伐,提高自己的能力。

7.有关电力系统用电检查问题分析 篇七

1 用电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电力事业尤其经过20年的发展, 无论在电源建设、电网建设和用电客户的增长上, 都向前迈了一大步。有的地方用电容量和客户量比以前翻了一番还要多, 而用电检查人员的数量基本没有增加, 在人员的数量配各上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由于电力出现相对的富裕是从90年代末期开始的, 在长期电力紧缺条件下形成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用电管理思想根深蒂固的留在部分用电检查人员心中, 他们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转变观念的意识上明显落后。随着改革的深入, 各种私营企业、股份合资企业和租赁承包企业的出现, 受利益的驱使, 各式各样的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相继出现。

1.1 电力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差

在电力部未撤消以前, 供电企业具有双重身份, 一方面是企业, 具有企业的一切特性;另一方面, 又代表国家行使电力管理职能, 协调和处理电力供应与使用中发生用电纠纷, 具有管理特性。随着电力管理职能的移交, 电力企业已真正成为一个企业, 同其它企业回到同一个起跑线, 具有平等的法律主体。所以, 电力企业的一切面貌和表现方式只能以企业的形式表现出来, 否则就是越位, 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法律后果。这在电力纠纷案例中尤为明显, 由于目前的《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有很高的法律效力, 但缺乏可操作性, 而原电力部代表电力管理部门出台的行业规章可操作性强, 但法律效力又不高的特点, 使得供用电纠纷在司法处理上, 供电企业较为被动。

1.2 用电检查工作中的程序问题

在日常的用电检查工作中, 检查人员对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事实的判定是较为准确的, 但往往会忽略执行程序的合法性。在供电企业败诉的许多案例中, 有很大部分是由于工作程序不合法造成的;个别特例是在案性的处理、执行过程中供电企业严重越位或严重违规引发新的供用电纠纷, 电力企业由原告变为被告, 最终导致败诉的尴尬局面。因此, 在进行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查处的过程中, 用电检查的工作程序和问题的处理程序与窃电的真实性一样重要, 供电企业要从那些因程序不对而败诉的案例中吸取教训, 避免类似事件重演。

2 用电检查管理工作的策略

2.1 提高对用电检查重要性的认识

要想加强用电检查管理, 首先必须要提高对用电检查重要性的认识, 这样的认识提高不但是供电企业、用电检查人员需要提高, 用电客户同样需要提高。只有提高了对用电检查重要性的认识, 供电企业和用电检查人员才能全面提高对用电检查工作的重视, 用电客户才会理解配合用电检查工作。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需要做一个长时间, 大力度的宣传, 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宣传用电检查的重要性, 甚至可以将其纳入中学物理电学部分的课程, 从小培养人们对用电检查重要性的认识, 最终达到人人了解, 自然用电检查工作就能顺利进行。

2.2 加大对违章、违法用电的监管力度

供电局联合公安机关全面开展用电检查, 力纠违约用电行为, 打击电力设施盗窃行为, 杜绝窃电和“跑、冒、滴、漏”现象, 政企合作共同维护良好的供用电秩序。同时还要对线损异常的区域内用户开展用电检查, 并进行反偷查漏宣传工作。对专变客户主要检查核实变压器容量、计量装置、封印是否正常等, 在检查中同时加强反窃电技术手段的应用, 特别是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进行实时监测, 做到及时发现、立即跟踪、迅速处理, 提高反窃电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工作效率。违约用电可能导致用电事故, 造成大面值停电, 更有甚者甚至导致火灾的发生, 造成人身伤亡。窃电、盗窃电力设施更是严重影响电网稳定、损害供电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 导致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和经济损失, 严重扰乱供用电秩序。开展用电检查, 打击电力违法事件刻不容缓, 然而只依靠供电方开展用电检查难以达到杜绝违约用电、窃电行为的目标。通过携手公安机关共同开展用电检查、打击电力盗窃的活动, 能让各用户了解安全用电、合法用电的重要性, 起到震慑不法分子的作用。同时, 也能使社会各界发现违约用电、窃电、盗窃电力设施事件及时给予制止或举报, 公共维护公众利益, 打造和谐供用电秩序。重点针对违章使用电取暖设备、私拉乱接、违章用电、偷漏电、树障等情况进行彻底排查。检查中发现隐患及时进行处理, 对产权属于客户的隐患下发整改通知书, 向客户讲解安全用电知识, 对检查中存在的部分室内隐患当场进行更换。

3 结论

综上所述, 窃电现象属于一个复杂、社会化的现象, 要维持用电用户的安全用电, 就必须要将用电检查作为一个长期永久的工作去做, 只有通过进一步地的定期检查, 才能防范于未然, 才能为电力系统的用电检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辉.谈做好用电检查工作对降低线损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14) .

8.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建议 篇八

关键词: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建议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电力系统的市场竞争程度也不断增大,而传统的电力企业在行业宏观发展的背景下,还面临着管理理念不完善,专业人员素质不合格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如何对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加以处理,从而为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必要的核心竞争力,值得相关的管理人员进一步深思。

一、现阶段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尚有待完善

现阶段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完善是其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其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缺乏有效的市场意识,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现代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越来越需要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作为支撑,但由于电力企业自身的历史遗留原因,很多电力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仍具有浓重的国有企业色彩,未能与现阶段的市场经济体系相匹配。其二是缺乏有效的身份管理理念,包括国有电力企业用工身份改革难以推进,竞争淘汰机制面临诸多阻碍等等。

(二)相关规章制度制定缺乏合理性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不断推进和实施,电力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面临着新的难题,但就现阶段而言,整个电力系统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还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包括对于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往往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私自制定,未能与《劳动合同法》的明细相匹配,相关的竞争机制和考核机制不完善等等。

(三)电力系统岗位管理与设置较为混乱

电力系统岗位管理与设置较为混乱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电力系统的相关岗位设置较为单一,特别是作为基层的生产岗位系列和岗位层次,往往扁平性严重,既不能满足电力企业多种用工形式的多样化需求,也不利于基层员工建立起未来的职业发展战略目标,致使员工缺乏积极性。其二是普遍存在的混岗现象容易引起多方面争议,在农村地区的电力系统中,集体职工、临时用工、劳务派遣用工、农村电工等一系列类别员工混岗工作的现象远高于城市地区,这就使得因员工类别不同,工作方式不同引起的矛盾被进一步放大,相关的劳动合同主体争议、工伤争议、薪资争议等问题也变得难以解决。

二、解决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建议初探

(一)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无论是电力市场竞争的加大,还是《劳动合同法》的不断推进,都意味着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已成为了电力企业解决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重要手段,相关的管理人员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应对新的挑战。其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随着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不断转变,电力企业需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而在了解基层员工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工资分配、绩效管理、员工福利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工作进行有效的健全与完善。其二是建立起依法治企的管理理念,针对擅自聘用员工、混岗用工、未能依照相关法律条例签订劳动合同等一系列现象,采用加强劳动用工考核、劳动合同签订监督等一系列方法,维护企业员工和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劳动合同法》为基础,对于员工福利待遇、用工合同管理、员工培训考核等规章制度中不合理的条例进行修改与完善,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合法性。二是推行民主协商机制,当相关的电力企业面临涉及到员工切身利益的战略目标变更等事务时,应当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让对于相关事项的员工能够提出自身的意见,共同促进规章制度的完善。

(三)制定企业岗位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岗位管理制度的建立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是加强混岗人员的清理,对于在主业岗位工作的不符合身份的工作人员,应当要求原用人单位进行岗位安排或是劳务派遣,对于电力企业清洁、保安、绿化等后勤工作人员,则应当结合工作特性采用非全日制用工方法,避免混岗现象的产生。其二是在岗位管理方面体现出员工的能力差异,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依据电力系统不同工作的技术复杂程度和技能要求,对相关生产技能和工作岗位进行层级划分,有效延伸岗位序列,让企业员工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获得精神满足与物质满足。

三、结语

电力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电力市场竞争程度不断加大,全社会电力需求不断上升的背景下,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复杂性更是不言而喻。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立足于此,在了解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让电力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有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边秀玲.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研究[J].中国电力管理理论,2013,9(11):67-68.

[2]袁永和.试论政治理论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J].江西社会科学日报,2012,4(20):190-191.

9.电力系统自动装置总结 篇九

2.备自投启动方式:保护起动方式、位置不对应起动方式、独立低电压起动。3.备用电源备用方式分为(明备用)和(暗备用)。

明备用是备用方式是装设有专用的备用电源或设备。

暗备用是备用方式是不装设专用的备用电源或设备,而是工作电源或设备之间的互为备用 4.采用AAT装置后的优点:

1)提高供电的可靠性;2)简化继电保护;3)限制短路电流、提高母线残余电压。5.对AAT装置的基本要求:(前三条都要问为什么看书第3页)1)保证在工作电源或设备确实断开后,才投入备用电源或设备。

2)不论因任何原因工作电源或设备上的电压消失时,AAT装置均应动作。3)AAT装置应保证只动作一次。4)当别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动作时,如别用电源或设备投于永久故障,应使其保护加速动作。

6.微机型备用电源自投装置可以通过逻辑判断来实现(只动作一次)的要求,但为了便于理解,在阐述备用电源自投装置逻辑程序时广泛采用电容器“充放电”来模拟这种功能。备用电源自投装置满足启动的逻辑条件,应理解为“充电”条件满足。

7.厂用电源的切换方式:按 运行状态、断路器的动作顺序、切换的速度进行区分。

按运行的状态分为:正常切换和事故切换。

按断路器的动作顺序区分分为:并联切换、断电切换、同时切换。按切换速度区分为:快速切换、慢速切换。

8.输电线路的故障有(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两种。

输电线路的自动重合闸按功能和结构等分类常可分为:三相重合闸、单相重合闸、以及综合重合闸,一次动作的重合闸和二次动作的重合闸,单侧电源重合闸和双侧电源重合闸。9.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实现三相自动重合闸时都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1)自动重合闸可按控制开关位置与断路器位置不对应起动方式起动。对综合重合闸宜实现同时由保护起动重合闸。

2)用控制开关或通过遥控装置将断路器 断开,或将断路器投入故障线路上而岁即由保护装置将其断开时,均不应动作重合。

3)在任何情况下(包括装置本身的元件损坏以及继电器触点粘住等情况),重合闸的动作次数应符合预先的规定。(如一次重合闸只应动作一次)4)重合闸动作动作应自动复归。

5)应能在重合闸后加速继电保护动作,必要时可在重合闸前加速保护动作。6)应具有接收外来闭锁信号的功能。

10.重合闸的动作时限是指从断路器主触头断开故障到断路器收到合闸脉冲的时间。

重合闸复归时间就是从一次重合结束到下一次允许重合之间所需的最短间隔时间。(32~34页书仔细看看)

11.无电压检定和同步检定的三相自动重合闸,就是当线路两侧断路器跳闸后,先重合侧检定线路无电压而重合,后重合侧检定同步后在进行重合,前者常被称为无压侧,后者常被称为同步侧。同步侧同步检定投入,无电压检定退出,无电压侧则将同步检定和无压检定同时投入。

12.重合闸前加速保护是当线路上发生故障时,靠近电源侧的保护首先无选择性瞬时动作跳闸,而后借助自动重合闸来纠正这种非选择性动作。

重合闸后加速保护是当线路上发生故障时,保护首先按有选择性的方式动作,跳开故障线路的断路器,然后重合断路器,如果是永久性故障,则利用重合闸的动作信号启动加速该线路的保护,瞬时切除故障。

13.输电线路综合重合闸有四运行方式,分别说明之。综合重合闸装置一般可以实现以下四种重合闸方式。

(1)综合重合闸方式:线路上发生单相故障时,实行单相自动重合闸,当重合到永久性单相故障时,若不允许长期非全相运行,则应断开三相并不再进行自动重合。线路上发生相间故障时,实行三相自动重合闸,当重合到永久性相间故障时,断开三相并不再进行自动重合。

(2)单相重合闸方式:线路上发生单相故障时,实行单相自动重合闸,当重合到永久性单相故障时,一般也是断开三相并不再进行重合。线路上发生相间故障时,则断开三相不再进行自动重合。

(3)三相重合闸方式:线路上发生任何形式的故障时,均实行三相自动重合闸。当重合到永久性故障时,断开三相并不再进行自动重合。

(4)停用方式:线路上发生任何形式的故障时,均断开三相不进行重合。

14.电力系统并列操作一般是指两个交流电源在满足一定条件行啊的互联操纵,也叫同步操作、同期操作或并网。

15.准同步并列操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准同步并列操作的基本要求为:(1)并列瞬间,发电机的冲击电流不应超过规定的允许值。(2)并列后,发电机应能迅速进入同步运行。

16.准同步并列是先发电机励磁,后并列;自同步并列是先并列后励磁。17.准同步并列的条件:

1)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的电压相序必须相同; 2)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的幅值相同; 3)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的频率相同; 4)发电机电压与系统电压相位相同。

18.电力系统中把可以进行并列操作的断路器称为同步点。

按并列的特征不同分为:差频并网和同频并网两类。差频并网的特征是:在并网之前,同步点断路器两侧是没有电气联系的两个独立系统,它们在并列前往往是不同步的,存在频率差、电压差。同频并网的特征是:并列前同步点断路器两侧电源已存在电气联系,电压可能不同,但是频率相同,且存在一个固定的相角差。19.准同期装置由那几部分组成?

1)合闸信号控制单元:其作用是检查并列条件是否满足,当待并机组的频率和电压都满足并列条件时,合闸控制单元就选择合适的时间发出合闸信号,使并列断路器QF的主触头接通时,相角差接近于零或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

2)频差控制单元:其作用是当频率条件不满足要求时,进行频率的调整。3)电压差控制单元:其作用是当电压条件不满足要求时,进行电压的调整。4)电源部分:为装置提供电源。

20.准同步并列装置可分为:恒定越前时间式准同步并列装置和恒定越前相角式准同步并列装置。

21.发电机自动励磁调节系统的任务是什么?

1)系统正常运行条件下维持发电机端或系统某点电压在给定水平。2)实现并联运行发电机组的无功功率的合理分配。3)提高同步发电机并联运行的稳定性。4)励磁系统能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条件。

22.对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基本要求:

1)励磁电压响应比,2)励磁电压强励倍数,3)应有足够的强励持续时间4)应有足够的电压调节精度与电压调节范围。5)励磁系统应在工作范围内无失灵区6)励磁系统应有快速动作的灭磁性能。

强励倍数是在强励期间励磁功率单元可能提供的最高输出电压与发电机额定励磁电压之比;励磁电压响应比是反映发电机转子磁场建立速度的参数,通常将励磁电压在最初0.5秒内上升的平均速度定义为励磁电压响应比。

23.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类型:直流励磁机系统,交流励磁机系统,发电机自并励系统。24.励磁调节器的组成:调差环节,测量,综合放大,移相触发,可控整流。25.发电机外特性指的是发电机无功电流Ir与端电压Ug的关系曲线。发电机的调节特性是指发电机励磁电流Ie与无功负荷电流Ir的关系。

26.调节系数δ是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运行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调差系数也可用百分数表示。调差系数表示了无功电流由零增加到额定值时,发电机电压的相对变化,调差系数越小,则电压变化越小。所以调差系数大小表征了励磁控制系统维持发电机电压的能力大小。

27.励磁调节控制器的辅助控制与调节器正常情况下的自动控制的区别是,辅助控制不参与正常情况下的自动控制,仅在发生非正常运行工况、需要励磁调节器具有某些特有的限制功能时,通过信号综合放大器中的竞比电路,闭锁正常的电压控制,使相应的限制器起控制作用。

28.最小励磁限制(也成为欠励磁限制):同步发电机欠励磁运行时,由滞后功率因数变为超前功率因数,发电机从系统吸收无功功率,这种运行方式称为进相运行。吸收的无功功率随励磁电流的减小而增加。发电机进相运行受静态稳定极限限制。

瞬时电流限制:由于电力系统稳定的要求,大容量机组的励磁系数必须具有高起始响应的性能。当励磁机电压达到发电机允许的励磁顶值电压倍数时,应立即对励磁机的励磁电流加以限制,以防止危及发电机的安全运行。

最大励磁限制是为了防止发电机转子绕组长时间过励磁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28.调差特性:δ>0称为正调差系数,其外特性下倾,即发电机的端电压随无功电流增加而下降,δ=0称无差特性,端电压不受无功电流的影响,电压恒定。δ<0称负调差系数,特性上翘,发电机端电压随无功电流的增大反而上升。29.分析两台机组并联运行的情况

1)一台无差特性与一台有差特性机组并联运行,2)两台无差特性的机组并联运行,3)三台正调差特性机组并联运行。

30.当发电机在公共母线上并联运行时,若系统无功负荷波动,机组的无功电流增加与电压偏差成正比,与该机组的调差系数成反比,要使并联机组的无功电流增量按机组容量分配,则要求各机组具有相同的调差系数,即两机的外特性相同。如果δ不相同,则调差系数小的机组承担的无功电流量的增大,为了使无功电流分配稳定,调差系数不宜过小。31.发电机电压出现大幅度下降时增大转子励磁电流到最大允许值,称为对发电机进行强励。32.一般发电机配置的自动励磁调节器都具有强励功能。33.灭磁的含义:发电机灭磁,就是把转子励磁绕组中的磁场储能通过某种方式尽快地减弱到可能小的程度。

34.对自动灭磁装置的基本要求:1)灭磁时间尽可能短;2)当灭磁开关断开励磁绕组时,励磁绕组两端产生的过电压应不超过允许值Um。3)灭磁装置动作后,要求发电机定子剩余电动势不足以维持电弧。4)灭磁装置的电路和结构应简单可靠装置应有足够大的容量,能把发电机磁场储能全部或大部分泄放给灭磁装置,而装置不应过热,更不应烧坏。

35.灭磁的方法:1)线性放电电阻灭磁;2)非线性电阻灭磁;3)采用灭弧栅灭弧;4)利用全控桥逆变灭磁。

36.在实施系统的频率调整时,通常采用调速器和调频器(或称同步器)两种调节器。37.当频率变化时,系统负荷消耗的有功功率也将随着改变,这种有功负荷随频率而变化的特性称为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

当系统中有功功率失去平衡而引起频率变化时,系统负荷也参与对频率的调节。38.限制频率下降的措施:

1)动用系统中的旋转备用容量。2)应迅速启动备用机组。3)按频率自动减去负荷。39.电力系统由于有功功率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系统频率发生变化,频率从正常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稳定值所经历的(时间过程),称为电力系统的(动态频率特性。)40.接于自动按频率减负荷装置的总功率是按系统最严重事故的情况来考虑的。

上一篇:初三第一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心情感悟生活随笔:不惑之年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