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共9篇)
1.三年体制机制改革方案 篇一
孝感市实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指导、监督、检查、评估作用,加快教育督导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步伐,促进我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组织申报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的通知》(鄂政督〔2011〕1号)精神,特制订《孝感市实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教育督导条列》为指导,按照国家行政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相对独立协调运转的改革方向,通过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着力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效能,推进区域内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健康发展,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工作目标。
通过教育督导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权威、更加高效的教育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工作新模式,全面推进国家和湖北省及孝感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①督导体系更加科学。建立全市教育督导组织体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教育督导工作网络体系,依照法律法规,在全省率先开展对本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下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本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督导检查工作。
②督导工作更加权威。通过构建“统筹有序、相对独立、内外监督、上下结合、协调运行、定期公告”模式,着力提高教育督导工作可信度和权威性。
③督导工作更加高效。通过建立督学责任区“零距离”督导,引入第三方督导、督政督学相结合、监测和评价相结合等新机制,降低教育行政管理社会成本,努力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二)阶段性工作目标。
改革创新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自2010年至2016年,按照“制订规划、加强统筹、分县(市、区)分项、先行先试、整体推动”的原则,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
2010—2012年为第一阶段:
①以孝昌县为试点,组织人员到江苏无锡市和我省利川市考察学习,进行教育督导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改革试验,引导其他县(市、区)开展改革试验。
②以应城市“零距离”督导经验推进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教育督导运行机制的改革试验。③以市督学责任区为龙头,全面推进区域内分类分级分区督导工作机制试验。
2013—2014年为第二阶段:在孝南区、汉川市、应城市、安陆市率先推行教育督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
2015—2016年为第三阶段:在全市实施新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创新,基本实施全市教育督导工作新的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
三、改革内容、实施区域
(一)改革创新教育督导管理体制
1、积极推进教育督导管理体制相对独立运行改革创新。选择孝昌县等有积极性的县市区进行教育督导工作相对独立运行试点,积极进行教育工作党委政府决策、教育行政部门和
学校执行、教育督导部门监督的各自相对独立运行的探索,以提高教育工作的独立性、针对性、实效性和权威性。
2、逐步推进引入“第三方”参与教育督导的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选教育规模大、基础较好的孝南区、汉川市等县市区进行引入“第三方”参与教育督导的试点。成立“教育咨询督导评估事务所”,聘请高校教授、“8+1城市圈”知名教育专家和本地知名校长、局长、教科研人员,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列》等法律法规成立社会团体法人,接受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机构的委托,独立开展教育政策咨询、教育质量监测、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同时,接受教育督导部门的管理、指导,以解决教育行政管理和教育督导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使教育督导更加公正、公平,更具权威性。
(二)改革创新教育督导运行机制
1、建立和完善督学教育督导工作责任区制度。市级要继续充分发挥由35名高校教授、教育专家、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市政府督学、特约教育督导员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八个教育督导责任区的工作运行、学习培训、工作目标考核、奖惩机制。各县市区都应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各自的督学责任区,使全市形成全覆盖的教育督导工作网络。
2、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零距离”工作机制。总结推广应城市“零距离”教育督导工作经验,在县市区区域内建立专兼职专业督学、督导员资源库,积极开展事先不打招呼、自带车辆、随机抽调、随时督导、面对面指导工作试验,以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体现督导的随机性、真实性和公正公平性。
3、建立和完善分类分层分级教育督导工作机制。为了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教育督导资源,必须进行分类分层分级督导。一是孝感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承担以督导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职责和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教育督导工作。二是县市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承担本区域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的教育督导工作。
4、建立和完善“8+1”武汉城市圈教育督导责任区交叉督导工作机制。要充分利用“8+1”武汉城市圈教育资源和教育督导责任区的督学力量,定期或不定期地联合开展教育专项督导工作和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督导工作。
5、建立和完善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定期督导与随访督导相结合,监测和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四、改革措施、配套政策、保障条件和进度安排
(一)改革措施。
1、加强领导。开展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必须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相关部门支持配合下进行,拟成立孝感市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副市长王芳同志担任,成员由教育、编制、人保、财政等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由市教育局局长蔡诗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2、出台支持政策。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将本次实施的改革创新内容和相关要求纳入其中,科学决策,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此次改革创新工作,力争取得实效。
3、细化相关方案。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本项目的实施,在《孝感市实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案》出台之后,按照方案的实施内容,相关县(市、区)要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工作细化到人,到相应的责任科室。
4、建立考核奖惩机制。为扎实推进此项试点工作,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育局将此项工作列入县(市、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和教育局年度工作考核目标,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考评、奖励。
(二)配套政策:
1、市政府制定《孝感市实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加强指导、统筹协调和科学有序开展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建立统筹协调管理机制、信息通报制度。
2、市政府制定《孝感市〈义务教育法〉实施意见》,建立新的义务教育督导机制;建立督学选聘制度、督导公告制度、限期整改制度、问责制度等。
3、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库和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库;建立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作为评价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重要依据的新机制;建立义务教育阶段经常性、过程性、客观性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督导机制,加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三)保障条件
1、健全机构,充实干部。各地要把此项试点工作作为推进本区域内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各地要按照《国家教育督导条列》和省政府第225号令的要求,健全督导工作机构,充实督导干部,努力建设一支作风正派、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育督导队伍。
2、加大投入,保障有力。教育督导人员是履行国家对教育督导、监督、检查的重要职能,履行行政执法类的公务员。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落实公务员的工资福利的前提下,每年要安排一定的教育督导专项工作经费,全额保障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的经费支出需要;同时,为教育督导人员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现代监测工具、办公设施设备等工作条件。
3、加强统筹,有序协调。逐步理顺教育督导和教育行政管理的工作关系,保证教育督导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加强全市统筹,逐步消除县(市、区)各自为政的行政管理体制障碍,逐步促进教育督导工作的业务垂直管理,构建统一协调“一体化”的孝感“8+1”武汉城市圈区域内教育督导工作机制。
4、总结经验,加强指导。一是积极争取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的领导和“8+1”武汉城市圈专家的支持。二是各县市区先试先行,边改革创新,边总结经验,边推进;加强本工作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并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论证;总结推广各地开展试验工作经验,在总结表彰和争取项目、经费等方面给予安排和倾斜。
(四)进度安排
1、深入调研,制订方案。2010年10月-2011年3月份召开专题会议,正式提出孝感市实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试验,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统一思想认识;各县市区提出改革创新实施工作方案和步骤,由各地上报孝感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孝感市教育局综合后上报省教育厅。草拟《工作方案》或《意见》上报市政府。
2、开始试点,实施改革。2011年4月-2012年9月完成启动实施工作。2011年5月前,组织孝昌县、汉川市、孝南区作为第一批试点县市区外出学习考察,请有关专家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对试点县市区进行指导和研究、论证。争取省、市、县(市、区)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
3、总结经验,完善措施。2013年全年。对第一批试点县市区开展教育督导工作及成效进行总结、评估和验收,巩固提高,努力实现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目标的总体要求。争取市政府领导听取教育督导改革创新工作情况汇报,争取以市政府名义印发进一步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以形成整体推进教育督导改革创新的政策保障体系。
4、扩大范围,区域推进。2014年-2015年。召开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推进会。加强指导,整体推进,联动实施。
5、深入总结,全市实施。2016年,全市剩余县市区全面实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基本实现全市教育督导工作按新体制新机制运行的目标。
五、风险分析及应对预案
创新重点:
1、督导重点:以督学为主,以督政为辅。
2、督导方法:以原有的“零距离”督导模式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方式方法,契合均衡发展的要求。
3、督导内容:从原有的督规范办学行为为主转到督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督导方式方法的五大创新
1、督导队伍的创新
2、督导内容的创新
3、督导方式的创新
4、督导过程的创新
5、督导结果的创新
一、督导队伍的创新
•组成(整合全市资源)
1、专职督学
2、兼职督学
3、督导专家
4、社会知名人士
•(目前全市各类督导人员248人)
•督导队伍的管理:
1、开放性
2、竞争性
3、随机性
传统的督导内容
•《湖北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等级标准》4A,36C
•《湖北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等级标准》新版5A,48C
•湖北省实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大工程:队伍、质量、建设、关爱;两大机制:投入保障、督导评估机制。
二、创新督导内容,针对性,时效性,操作性
三、创新督导方式,随机性督导(随机抽查督导学校,随机抽查督导专家,随机抽查督导内容)
四、创新督导过程(1)随机性督导,专题性巡查,规范性整改
4、创新督导过程(2)
1、督导过程是个规范的过程
2、督导的过程是个提高的过程
3、督导的过程是个相互监督的过程
5、创新督导结果
1、评分细则公开
2、评分依据公开
3、评分结果公开
几点思考:
1、均衡教育试点县市认定的标准、方式、级别、形式是什么?
2、均衡教育大背景下督导工作如何开展,相互促进?
3、县市均衡教育真的三年就能达成吗?
谢谢
2.三年体制机制改革方案 篇二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县乡政府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为目标, 逐步提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水平, 实现县级政府财力与保障责任相匹配;进一步改善县级财力均衡度,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加强县级财政管理, 在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规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主要原则。首先, 明确责任主体。按照财政分级管理的原则, 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省以下财政体制主要由省级政府确定, 实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责任主体为省级政府。其次, 动态调整保障水平。实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既要确保县乡政府履行职责的基本财力需求, 又要充分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 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 动态调整保障范围和标准, 逐步提高困难地区县级财力保障水平。三是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对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予以表彰和奖励, 对工作滞后的地区予以批评和处罚。
基本思路。财政部统一制定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国家保障范围和标准, 要逐步加大奖补资金支持力度,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引导和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加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工作。省级政府要逐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 加大财力调节力度, 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强化县级财政预算监督和支出绩效评价, 确保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资金稳定增长。县级政府要加强县域经济发展, 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强化预算管理, 按照财政部、省级政府规定范围和标准落实保障责任, 切实履行基层政府职能。
一是明确责任,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根据《预算法》和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省以下财政体制主要由省级政府确定, 实施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责任主体为省级政府, 强化属地管理责任。二是健全机制, 注重改革的系统性。通过提高保障标准、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构建县级财政良性运行的制度保障, 优化财力分布格局。三是强化管理, 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引导县级政府改进预算管理, 合理安排预算, 优化支出结构, 按照规定范围和标准全面落实保障责任, 切实履行基层政府职能;依法实施收入征管, 清理财税优惠政策, 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提高自我保障能力。四是注重绩效,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绩效评价体系, 重点考核县级财力保障水平、县级财力均衡度和县级财政管理水平, 对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予以表彰和奖励, 对工作滞后的地区予以批评和处罚。五是推进改革, 努力实现县级政府财力和事权相匹配。中央财政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合理划分政府间支出责任, 理顺收入划分关系,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为根本解决县级财政困难问题创造条件。六是保障民生, 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动态调整保障范围, 提高保障标准, 增强困难地区的财政保障能力, 落实国家统一制定的重大民生政策, 把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民群众的关心落到实处。
3.创新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机制 篇三
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反腐败体制机制的最核心内容之一,其关键是明确、细化党委和纪委的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全党合作,形成强大合力。2010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修订并下发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明确规定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各级党委(党组)应履行主体责任,各级纪委(纪检组)履行监督责任,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但在实践中,不少党组织、纪委对于自身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职责不清、定位不准,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看成是纪委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不重视、不关注、甚至不过问;一些纪委(纪检组)常常越位错位,“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影响了反腐败领导体制机制特别是纪检监察体制机制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和完善党内法规,对党委和纪委的责任进一步予以明确和细化。
强化和充实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成立反腐败专门机构,是世界各国(地区)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国(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法制传统,反腐败机构设置模式不一,主要有三种:一是单一机构模式,实行垂直领导、集中统一指挥,组织机构严密,层级管理简单,如新加坡贪污腐败调查局、香港的廉政公署。二是多机构模式,实行各机构分权负责、相互制约,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均有反腐败机构,但全国没有最高的反腐败机构。三是综合机构模式,即在全国统一的反腐败机构领导下,设立或者赋予一些的机构和部门拥有一定的反腐败权力,如俄罗斯、越南、印度尼西亚等腐敗易发高发的新兴经济体国家。
完善党的纪律检查工作领导体制;完善党的纪律检查工作领导体制是完善我国反腐败领导体制的重要内容,是改革和创新纪检监察体制机制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党章还明确规定“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党的中央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从总体上看,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是基本符合党情和国情的,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这种领导体制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纪委既要接受服从上级纪委的领导,又要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有时往往把同级纪委当作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有的党委和政府给纪委交办了不少与反腐倡廉建设无关的任务,使其主业主责不突出、疲于应付;同时,纪检监察机关的干部任用、经费开支等人权、财权、物权,也掌握在同级党委、政府手中。
二、改革和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机制
建立和健全日常联系工作机制;目前,上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大多数是不固定、松散式联系沟通,没有形成制度化的联系工作机制,不利于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和指导。从实际来看,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定期工作报告制度。下级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人至少每半年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全面汇报工作;也可不定期汇报专题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定期述职制度。下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每年须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述职,并接受考核和评议。三是建立健全约谈汇报制度。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可就有关问题或工作,不定期约谈下级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或责成其进行汇报有关情况。
健全和完善查办案件工作机制;查办案件是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是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当前,健全完善查办案件工作机制,要从规范案件线索管理、推动案件查办、强化办案人员管理上下功夫。一是建立案件线索报备制度。下级纪检监察机关管辖的案件线索,须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备;对报备的案件线索,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进行抽查初核,确保案源不流失、案件不放过。二是建立案件查办情况限期报告。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对管辖的案件,要在查结后限期向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告。三是建立干部定期轮岗、联系单位定期调换制度。目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大部分都是某个案件检查室联系固定的地区、部门和单位,负责这些地区、部门和定位腐败案件线索收集和案件查办工作,容易存在人头太熟、甚至形成不正当利益关系,可能产生压案不办、瞒案不报的问题。因此,要对案件检查室的干部实行定期轮岗,对案件检查室的联系单位实行定期调换,这既有利于加大腐败案件查办力度,又能够更好保护干部。
改进和完善巡视制度;巡视制度作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自上而下的监督,一定程度上切断了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利害关系,有利于巡视监督工作的独立开展,强化了对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监督。这项制度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监督难题,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一是在巡视对象上,要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即对所有单位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纳入巡视范围,确保行使权力都要接受巡视监督。二是在巡视内容上,重点放在着力发现违纪违规问题上。各巡视组都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中心,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促进问题解决,遏制腐败问题出现。三是在巡视队伍上,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巡视组长不固定、一次一授权,巡视组与巡视对象不固定,巡视的地区、部门和定位不固定,巡视组的干部定期轮换等做法,并使之制度化,确保巡视组和巡视对象无法形成利益关系。
三、建立和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内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内部权力制约机制;防止权力滥用,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合理分解、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合理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保证权力正确规范行使。从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实际来看,主要有信访受理、问题线索处理、案件调查、案件审理四类权力,与之相对应的内部机构是信访室、案件监督室、案件检查室及相关业务室、案件审理室。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健全内部权力制约机制,重点是形成这四类权力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并通过完善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权力运行。一是统一和规范信访受理权。即将各类信访受理集中归口到信访室管理,由其统一分拣后交由内部相关室查办、督办;同时要禁止信访室对受理的信访件进行初核、督办,做到受理信访件的只监督、不核查,查办的不受理、受监督,实现受理权与查办权相互监督制约。二是统一和规范问题线索处理权。要将所有的问题线索集中归口到案件监督室管理,由其定期监督各案件检查室和有关业务室核查问题线索情况;但要严格禁止案件监督室参与核查问题线索,做到管理的只监督、不核查,核查的不管理、受监督。三是规范案件调查权。要着力规范案件调查相关程序,严格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并定期接受案件监督室的监督检查。四是强化案件审理权。案件审理是对案件事实、证据状况、定性量纪和办案程序等进行审核,其实质是对案件调查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案件审理权是对案件调查权的监督制约,必须进一步予以强化。
4.财税体制改革机制的建立 篇四
关键词:新形势;财税;体制;改革
在我国新形势下财税体制改革机制存在着发展必要性。第一,基本完成财政的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增加了预算的透明度,强化了预算支出的约束性,加强了财政对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二,通过积极的运用财政制度,完善了财政收支体系,规范了政府管理和国民收入分配的秩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应存在如下措施。第一,调整好政府间的收入分配,确保收入政策达到统一性,加强相关领域的改革研究,建立监督机制。第二,进一步转化财政职能,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管理,调整好规划与稳步推进的关系。
一、新形势财税体制改革机制的必要性。
(一)基本完成财政的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增加了预算的透明度,强化了预算支出的约束性,加强了财政对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新形势下建立财税体制改革机制具有重要的必要性。有助于基本完成财政的支出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加强税收部门的职能和执行力度使财税的收取得到了重要的保证。同时通过加强法治执行力度和加强税收的管理制度使财税的缴纳过程得到了制度上的支持,使财政的支与出两种制度得到了改革,各领域人员也加强对制度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整体财税体制改革可以取得丰硕的成果,能够基本完成对框架的设计,完成整体的布局建设。
要增加预算的透明度,使整体的`收支数据得到有效的统计,并且把各执行的概况向社会公众公开,确保财税的整体过程透明的展现在公众的面前,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追求其责任,要严格处理偷税漏税的行为。要强化预算支出的约束性,对收与支的税金要合乎法律规定,收取和缴纳的资金要符合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并要符合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对金额的确立要受到社会大众的约束,确保财政发展和经济结构发展协调发展,平衡各体制的结构,加强财政管理的主导性地位,适当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带动财税体制改革机制的发展。
(二)通过积极的运用财政制度,完善了财政收支体系,规范了政府管理和国民收入分配的秩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新形势下建立财税体制改革机制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可以通过运用积极的财政制度,在保证制度在合理、科学、规范的运行中取得积极的应用效果,并且机制围绕着制度来发展,使建立的机制可以带动制度取得高效的发展。在体制的改革中完善了财政收支体系,使税款的征与收都得到政策上的保证,体系在发展中得到优化和升级,整体的收支体系得到完善和成熟,体系在改革中能够符合经济发展大环境。
在改革中规范了政府管理的秩序,通过对各环节构建框架使财税的征收过程有了明确的指导,社会公众根据指导缴纳税金,使政府的纳税管理具备秩序化特点,防止在收与支过程中出现环节上的错误。同时有助于规范国民收入分配的秩序,管理部门通过计算出国民收入的各种数据,对不同收入层次缴纳不同的资金,使国民收入的分配制度取得了秩序化的发展优势。通过财税体制的改革发挥了政府对市场的调节关系,使市场的行为符合财税制度的发展,在制度的执行中增加了市场的交易次数,使市场交易更具法制化。
二、新形势财税体制改革机制建立的措施。
(一)调整好政府间的收入分配,确保收入政策达到统一性,加强相关领域的改革研究,建立监督机制。
在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机制的未来发展中要调整好政府间的收入分配,要平衡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对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政府机构要加入政策扶持,使政府的收入分配起到良好的作用,使各政府都取得联系,在不断合作和集中改革中取得最优异的成绩,使各级政府都具备财税体制改革的实力,都具备建立新型机制的水平。
要确保收入政策达到统一性,要平衡各级政府的收入关系,重点对边远地区进行政策和资金的扶持,要统一性的发放工资和收取税金,要在扶助困难地区的基础上公平的制定纳税额,要根据纳税人的收入合理的收取税金,要保证税金的收取日期统一化,要保证政府财税行为符合社会公平发展和和谐发展。
要加强相关领域的改革研究,对相关不合理的领域要进行改革,对行业之间的差距要进行拟补,要改革各领域的纳税政策,确保相关领域享受到税收改革的成果,并且通过税务改革提高行业的竞争力,提高行业的经济发展水平。要向全社会宣传依法纳税的好处,使人人都坚持合法缴税,使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在执行中取得好的效果,促进我国财税发展取得法制化和健全化发展。
(二)进一步转化财政职能,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管理,调整好规划与稳步推进的关系。
在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机制的未来发展中要进一步转化财政职能,使财政为财税发展提供保障作用,要转化财政职能的不合理问题,使优势得到发展,职能上的问题得到转化,使财政取得稳步发展,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财税建设中去,使财政体制可以带动财税体制改革机制,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对出现的结构问题进行调整,使收支达到平衡的状态,要优化结构的整体性发展,使税收的结构和各布局都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性。
要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国家不断集中管理税收职能部门,使权利掌握在中央手中,国家可以对出现的问题集中调整和处理,使整体的税务发展不出现问题。国家应把税收管理权力分放到几个领域内,通过分开治理,使各布局都取得好的税收成果。在分权和集权的共同管理中使税收取得长足的发展,不会出现国家掌控不了的问题。要调整好规划和推进的关系,要在一定时期规划好财税的管理过程,在征收期间对政策进行推进和管理,使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机制可以在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管理下取得好的成果。
在新形势财税体制改革机制的不断建设中,通过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努力取得了好的发展效果,国家职能部门还将不断投入改革力度,确保我国财税朝着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带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财税机制的文明发展,用最优异的改革机制为财税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为社会的财税文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5.三年体制机制改革方案 篇五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全方位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文化体制改革历程多艰,问题尤存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92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范式,我国开始了文化市场化建设与文化体制的所有制变革阶段,文化市场的地位得到了承认。第二阶段(1992年-2002年),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文化产业与财政投入机制变革阶段。十五规划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标志着我国对文化产业的认可,对文化体制改革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十六大第一次将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随后在全国铺开,北京、重庆、广东、深圳、沈阳、西安、丽江在内的九个省市和39个宣传文化单位参加了改革试点。2005年12月,《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发,2008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文化产业迅猛发展。
通过改革,我们逐步形成了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了一大批新型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市场更加活跃,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8071亿元。但同时,也存在着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条块分割等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投入不足、机构设置不合理、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等突出问题。
其次,文化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大融合时期,世界交往与人类活动越来越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居于强势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其既定利益、既定价值,造成所谓的“同质化”、“一体化”,甚至“美国化”、“西方化”。当前,美国文化向世界各国强势辐射,对其它国家进行着近乎“单方面”的输出,“美国制造”充斥全球。电影、电视、音乐、美国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在年轻人中市场极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思维方式。美国基辛格同仁公司总裁曾宣称:“美国应确保:如果世界向统一语言方向发展,那么这种语言就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逐渐被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那么节目的编排就应该是美国的;如果世界正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那么这些价值观就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这种近乎强制的文化渗透,是对全人类的文明、民族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安全的及其严重的威胁。
可见,全球化不仅是经济战略问题,更是文化战略问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应有的市场份额,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建设。
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完善文化管理体制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内在要求,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一要加快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当前,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统筹“放”和“管”的关系,做到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齐推进、相协调,不断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
二要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当前,要着力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与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我国有5.38亿网民、10亿多手机用户,据2013年6月份的一项统计,此前一年时间,全国有6000万网民因网络欺诈损失300多亿元。在这一网络平台上,不仅需要“自我净化”,也需要他律机制,厘定行为边界,依法加以监管,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消除阴暗面,正确引导舆论,更多地释放“正能量”。
(二)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文化繁荣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市场,越来越需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一要加快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继续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同时,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二要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当前,我们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它们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同时,要支持各种形式的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三要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当前,要重点发展图书、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综合交易平台。
(三)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当前,要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广泛享有更多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一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着力统筹市、区、街道(社区)和县、乡、村这两个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推动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二要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当前,要按照国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逐步树立起公共文化服务观念,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采用全员聘用、岗位工资、业绩考核、项目负责等办法,深化内部改革,提高服务质量。
(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要走出去,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既要深化政府间文化交流,又要构建人文交流机制,鼓励民间交流,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国际舆论话语权。
二要引进来,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必须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益的经验、一切积极的成果、一切好的管理理念和机制,大力加强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的引进,强化文化市场监管,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
6.论农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篇六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和难点,也是将农业银行改革为规范化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关键和难点。这个根本性问题解决得早、解决得好,就会早些为全行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必将大大缩短向商业银行转变的进程;反之,则会贻误战机,制约全行的生存和发展,进一步加大转轨的难度,延长转轨的进程。我们认为,要紧紧抓住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业银行经营格局大调整的契机,把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作为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突破口,在广泛借鉴国际商业银行的体制、机制和全面总结农业银行几年来商业化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与商业银行运行要求不相适应的部分,边革边改、边破边立,尽快建立起符合商业银行运行要求、具有农业银行特色的新体制、新机制,为农业银行的生存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一、建立‚统一策划、分级经营、统分结合、‘四自’一体‛的新体制、新机制
(一)强化总行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各级行行长在经营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农业银行是实行一级法人下的总分支行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总行是全行的首脑机关,担负统一制定和组织实施全行经营发展战略,统一组织全行业务经营管理和调节系统运行,统一承担全行的民事责任。各分支行不具有法人资格,必须紧紧围绕全行经营发展战略目标,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开展业务;必须保证全行政令畅通和整体功能的发挥。要健全和完善以行长为中心的决策系统,把全国农行分行长会议作为全行的最高决策机构,具有类似董事会的职权。全行经营发展战略的制订和调整,全行性经营管理的重大部署和举措等,必须经全国分行长会议充分研究讨论和慎重作出决策。在行长领导下,可设立若干委员会和专家组作为决策的参谋和咨询机构。同时规范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保证重大决策的质量。要强化行长负责制,下级行行长要对上级行行长负责,分支行行长要对总行行长负责,总行行长要对全行负责,各级行职能部门要对各级行行长负责。
(二)建立分级经营、统分结合的集约经营网络体系。要实行‚四级联动、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集约经营发展战略和策略,彻底打破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格局。总行、省级分行、地市级分行要加快由管理型分别向管理经营型、经营管理型和直接经营型转变。要加快自身的财务计划部、放款部、营业部等直属经营执行机构及其网点建设,着力拓展城区业务、国际业务,实行本外币一体经营,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一体经营,城乡业务一体经营,形成、巩固和发展一批与各自经营实力、管理水平相称的较高层次的基本客户,尽快提高三级行在全行经营总量的比重和在城区金融商品市场的份额,提高全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县支行要适应农村产业化的发展和城乡金融格局的变化,适时调整经营重心,逐步向县级经济、城乡结合部、中心集镇等经济发展快,经营环境好,经营效益好的区域、产业集中,同时注意选择和稳定一批在农村长期经营中新形成的较好客户,机动灵活地开展经营,巩固农村基本阵地。
(三)建立健全具有农业银行特色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目标责任制和综合业绩考核制,推行等级行管理,建立一级法人、多级经营的经营动力机制,增强全行自主经营意识,促进盈利行多盈利、上规模、快发展,激励亏损行多扭亏、快转盈、求发展。建立以省级分行为基本监控单元的全行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以资产形成前后全过程为监控对象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实行体制制约、制度制约,促进全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和改善,提高稳健经营、风险约束水平。建立资金内部计价、费用统支共管的成本管理体系,增强全行、全员的财务核算意识,促进增收节支,搞活业务经营,提高总体经营效益。
二、充分发挥总分支行制的体制优势和规模效益
(一)把总行真正建成统揽全局、驾驭全行业务经营的领导核心。总行是全行的经营指挥中心和管理调控中心、资金调度和资源配置中心、经营核算和联行结算中心、信息传输和同业联络中心、干部管理和人才开发中心。要充分发挥总行的五大中心作用,为全行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提高整体运行效率。总行要超前思维、高位思维、加强发展战略研究、市场开发研究和经营效益研究,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和竞争局面,善于集中全行的智慧,审时度势地推出新招、高招,尽可能使全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要切实改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有效地动员全行一切资源和一切积极因素,以求得最佳经济效益。要加强对各级分行的分类指导,充分发挥省级分行承上启下、组织推动所属行开展业务经营的职能作用。
(二)强化省级分行的经营管理职能。为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要减少管理层次,省级分行要逐步过渡到直接管理县级支行。地市分行不再管理县支行,其级别不变,但要办成经营行。与地市分行同在一地的城郊支行可仍划归地市分行管理,城郊支行以及地市分行原辖各办事处的人事、工会、审计、监察等行政管理职能统一上收到地市分行,其精简人员充实到业务岗位。
(三)要一行一策采取措施搞活县支行,切实增强县支行的经营活力,充分发挥县支行的基础作用。对经营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县支行,要作为发展的重点;对发展潜力大、目前已达到或接近保本点的县支行,也要量力给予必要的扶持,促其加快发展壮大;对基础薄弱,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县支行,要降格为办事处,收缩编制,收缩网点,实行收支报帐制,促其实现保本经营。县支行尤其是不具备资产业务拓展条件的县支行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资金和盘活资产存量,为全行集约经营服务。
(四)把各级行的营业部等各种直属经营机构,作为业务发展的增长点、集约经营的着力点和实现规模经营的最佳点来抓。起点要高,机制要新,经营要活,管理要强,硬件软件要齐跟上。要完全按照商业银行的模式运作和管理,率先把直属经营机构办成农业银行商业化经营管理示范基地和窗口。要加强乡镇中心营业所和城区多功能储蓄所建设,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不断扩充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潜在优势。
三、按照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有效经营原则,改组内部经营管理运作体系
(一)调整总行的一些部室和职能。办公室应主要承担决策委员会办事机构的职能,起核心参谋部的作用,同时搞一些行政管理;建立业务市场开发部,可将发展规划部与代理业务部合并,主要承担全行对外机构的设置和调整的管理、业务市场调查和开发、金融产品的创新、开发和营销、总行直接与全系统经营的客户公关和联络、农行形象宣传等职能;建立计划财务部,形成全行以投资、成本、利润为主体的业务经营责任中心,主要承担业务经营计划的编制、资产负债结构的监控、资金的调度和营运、经营成本的核算和经营成果的考核等职能;强化国际业务的策划、推动和管理的职能,推进全行本外币有机结合和一体化经营,进一步快速稳健高效地发展农业银行国际业务。合并建立一个贷款部,主要承担全行贷款制度办法的制订、总行直接或牵头办理的贷款项目的审查、贷款资产的管理等职能。调整和改进信息电脑部,把信息部分划归业务市场开发部,组建一个单一的电脑开发部或电子化建设部,承担统一规划和开发全行电子化手段的功能,改变各搞一套的作法。加强稽核监察的作用,将来可直属农业银行监事会领导,主要承担制度执行监督、业务财务稽核检查、经营成果审计等职能。
(二)省级分行原则上比照总行模式设置内部管理职能部门。要适应直管到县支行的需要,特别要充实和加强稽核保卫部门,加强电子化和办公自动化建设。
(三)县级支行按‚三部一室‛设置内部经营管理职能部门。即设置市场开发部、业务经营管理部、稽核保卫部和办公室(人事、监察、纪检等)。地市分行业务量小的,可按县支行模式设置职能部门;贷款业务量大的,可将业务经营管理部分设为计划财务部和贷款部。
四、围绕质量和效益提高全行经营管理水平
(一)加强资金营运管理。要讲究资金组织的质和量,不断增加总量和优化结构,增强全行的资金实力,为牢牢掌握资产业务开拓发展的战略主动权创造基本条件;讲究资金的优化配置,真正把资金配置到那些能给全行带来规模效益、关联效益和稳定利润的区域、产业、行业和客户群体;讲究资金的营运成本,加强资金成本的核算和控制,促进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资金成本的降低和经营净收益的提高;讲究资金营运的效率,加强资金的灵活调度和头寸管理,严格控制非盈利资金占用和不利于资金优化配置的强拆强占,加强行内外资金供求的预测,充分利用资金的时间差、空间差,去获取更多的收益。
(二)加强贷款经营管理。现阶段要全方位推行培植优质资产和消化不良资产两手抓战略,实行双向考核和管理,建立健全贷款资产质量优化机制。贷款操作要以风险管理为主线,把好硬化贷款条件、严格贷款审查、推行合法有效担保、加强贷后监测评价和风险预警、健全贷款风险补偿等各道关口,建立贷款全流程的风险控制防线,同时全面推行风险度管理,量化贷款风险,大力推行审贷分离和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严格实行程序制约和体制制约,提高贷款决策质量。要建立贷款经营的法律保护体系,完善贷款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贷款操作规范化程度,依法办贷、管贷、收贷,依法维护债权安全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各项新业务的经营管理。要着力开发和拓展表内外各项新业务,逐步改变资产单
一、收益单
一、风险过于集中的状况,促进资产多元化、收益多元化、风险分散化。经济发达的省区行、城市行以及其它条件较好的行,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服务网络优势、资金和人才优势,率先从资产多元化方向突破,尽快提高非贷款资产占全部盈利资产的比重,非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全行资产结构、收益结构的优化闯出新路。
(四)加强财务核算和管理。要健全和完善经营成本核算和控制制度,提高全行、全员经营核算意识,促进勤俭办行、效益兴行。各级行都要加强经营成本管理,建立成本会计核算系统,划分和建立成本、投资、利润三大核算中心,制订资金内部转移价格、各项费用指标和定额,把增收节支目标分解到每个职能部门、每个员工,同时加强监控和考核,调动全行、全员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促进年度财务目标的实现和全行经营状况的根本好转。要依法如实反映财务收支,杜绝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提高财务核算的质量。
五、从改革分配制度突破,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一)建立新的分配制度。总的原则是根据经营业绩和贡献大小,拉开行际间、人际间分配上的差距,彻底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激励全行、全员争优创先,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农业银行的生存发展多做贡献。要在进一步完善经营目标责任制、综合业绩考核制和等级行管理办法的同时,抓紧出台员工岗位作业规范和考核考勤考时办法、等级业务员管理办法,为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提供操作工具。
(二)要积极创造条件,完善行员工资制度,进一步拉开级差工资额。要加强正常的晋级管理,严格按条件考核,不搞照顾,不够条件的坚决不予晋级。要用好奖励晋级指标,真正奖给那些贡献突出的领导和员工。实行等级行管理要与行领导班子成员工资挂钩,保持一级行的可上浮一级工资、连续评为等外行的要下浮一级工资。要全面实行干部聘任制并与工资和福利待遇挂钩,低级高聘的可以相应上浮工资和福利待遇,高级低聘的要视情下浮工资和福利待遇,落聘待业的只发生活费,直至重新聘用上岗。对新入行员工实行合同制,并相应执行浮动工资制。
7.三年体制机制改革方案 篇七
关键词:体制机制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国家战略,是一项事关京津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重大决策。2014 年2 月26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就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要从加强顶层设计、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等七个方面着手,做好前瞻性、重构性的设计,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京津冀全方位合作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濒临渤海,背靠太岳,携揽“三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协同发展各有优势、互为补充。北京、天津两市实力雄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优势明显。2014 年分别实现了生产总值2.13 万亿元和1.57 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0 万元和10.5 万元。河北省外环渤海,内环京津,历史文化厚重,区位交通优越、产业体系完备、发展幅地广阔、人力资源丰富,有着明显的后发优势。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在以往的发展中,三地的定位不够清晰,分工不够合理。特别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人口增长过快、交通拥堵、水资源短缺的“大城市病”日益凸现。二是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过大,经济联系较为松散,产业协同发展的难度大。三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京津两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资源存在“虹吸”的现象。河北环京津还有很多贫困县和贫困人口,京津两市的人均生产总值是周边保定、张家口等城市的三倍以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水平差距更为突出。
2015 年4 月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实施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主要着力点也已清晰明确。规划纲要落地,协同大幕开启,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操作阶段,现在的关键就是要凝众心,集众智,聚众力,抓好推进和落实。民建作为参政党,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点和优势,围绕如何更好地推动规划纲要的落实,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当前要着重在功能定位与体制机制改革、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四个方面下工夫。
第一,功能定位与体制机制的改革。功能定位是科学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遵循,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制度保障。《规划纲要》已经对京津冀区域整体和三省市各自进行了明确定位。区域整体定位体现了三省市“一盘棋”的思想,突出了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三省市定位服从和服务于区域的整体定位,增强整体性,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需要。在明确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地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全力推进定位目标早日实现。目前,京津冀三地围绕协同发展已经谋划出台了许多重大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三地之间市场壁垒仍然存在,协同发展还存在诸多障碍。为此必须消除隐性壁垒,破解制约协同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把国家层面的重大举措与京津冀地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改革措施,下决心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制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尽快地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打造区域性体制机制高地。
第二,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有效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为摆脱长期面临的“大城市病”的困扰,北京应该主动地“瘦身”,积极调整疏解转移一部分非首都功能,着力优化提升其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核心功能,同时还要注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不能简单化地切蛋糕,而是要统筹考虑北京与津冀等地的承受能力,做到转得安心、接得舒心,互利共赢,有序地推进。
第三,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其中又以河北的产业发展最为关键,因此,京津冀应通过产业链的合理分工,发挥各自优势,差别化发展,使区域经济深度地融合。北京应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先导和突破口,着重发挥好科技、人才、国际交往的优势,提高新技术的研发能力和水平,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天津作为北部航运中心和北方经济带的龙头,应着力加强先进制造业和金融业发展。河北可以利用好地域的空间、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等优势,做好京津两地的产业转移承接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总之,京津冀三地要通过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合理分工,共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为协同发展夯实产业基础。
8.以体制机制改革聚天下英才而用 篇八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人才是综合国力竞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复兴伟业,关键都在人才。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新的历史特点,当下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然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一些深层次障碍,仍然严重阻碍着人才的引进和流动、人才的培养与成长以及人才活力的充分解放,人才结构与整体状况不能完全适应新常态、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清障开路”,构建起一个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
此次颁布实施的《意见》,围绕人才领域深化改革的主要目标,精准聚焦施策,直击人才体制机制中的“顽疾”,抓住了全面推进人才事业改革的四个关键抓手。
第一就是要以“简政放权”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和培育机制。建立政府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行政干预;破除各类陈旧观念和机制,使各类用人主体在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流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权;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加强人才管理体制的法制化建设;改进和完善各类创新人才尤其是战略科学家的支持保障机制,创新方向的自主选择,简化优化相关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加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其次是以“创新育优”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长期以来,不合理的考评机制、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以及普遍存在的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对青年人才、创新人才的发展危害尤深。《意见》明确,要改革不合时宜的人才评价机制和职称制度,建立人才的多元评价机制;要创设针对青年人才的普惠支持措施,促进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第三,要以“开放灵活”的胸怀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和流动制度。不拒众流,不拘一格,“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柔性汇聚全球英才,畅通人才“上下左右”的流动机制,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政、企、社、军、民各方向的人才流动渠道,真正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重要抓手,就是要全面优化“党管人才”的工作布局。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坚持正确导向,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坚持对人才的团结、教育、引导、服务,加强政治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人才的作用;要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在全社会形成选贤任能、知人善任、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9.三年体制机制改革方案 篇九
整合一切资源 巩固和发展市场营销网络
从组建队伍到拓展销售渠道和网络,已经有几年时间了,总体来说,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份额比前几年有比较大的提高,这与在座的各级管理干部和一线营销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特别是一直坚守在重要管理岗位和多年来奋战在一线的老人,他们为公司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带好了一批营销骨干队伍,这一点应该给予肯定。
还有一部份新加入公司的营销人员,也能够服从大局、听从指挥,并做到了以公司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快速地建立了新的市场渠道和网络,在这里,我也表示对他们的欣赏和肯定。
多年来,公司对销售工作都是十分重视和支持的,我个人也一直在密切关注销售工作的开展情况,对于每个区域市场的变化和每个人的工作表现,我都在关心和了解。我的愿望是公司搭建好平台,大家发挥出能力,尽快尽早形成销售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和市场营销行为的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整体销售工作也就会做稳、做扎实。
这次会议召开的规模比较大,公司花费的精力也比较大,但是会议的意义要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前段时间,公司派出市场督查组巡回到各地进行了调查和了解,也听取了新人和老人对销售工作的看法和建议,通过总结和分析,既看到了大家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也发现了销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管是原来遗留的问题,还是现在新出现的问题,都成了牵制销售工作正常展开的因素,如果不从根源上解决,将会对下半年销售指标的完成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这次会议要以改革、简化、创新为主线,做到:改革管理体制、简化办事程序、创新用人机制,整合一切资源,巩固和发展市场营销网络。
一、改革是形势所逼,同时也符合公司发展的实际需要。
在座的大部份都是与营销工作相关的人员,特别是一线的营销人员,对市场竞争形势应该有比较深的感受,外部的竞争环境和内部的销售压力都在逼迫我们要顺应形势,加大销售工作的改革力度,不能再抱着观望和犹豫的态度,必须从内部管理抓起,坚决果断扭转被动局面。
(一)改革销售管理体制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以前实行的销售管理体制曾经发挥过明显的作用,在执行过程中公司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得到一些深刻的教训。特别是销售区域和营销队伍逐步扩充以后,原有的管理体制达不到工作节奏的要求,造成总部机关对下面的管理出现了脱节,基层营销组织向上反馈意见的渠道不通畅,各个经营机构也感到压力巨大,大家都处于紧张的应付当中,减弱了市场维护和开发的力度。
1、总部机关职能虽然具备,但在执行中缺乏力度。
从设立销售总公司开始,机关各职能部门的设置是健全的,部门职能也制订得比较完善,但是在具体执行中缺乏力度,包括行政、后勤、指导、监督等,都没有完全深入到一线营销机构,以至于到最后前方听不到指令,2 而后方指挥又不灵。
2、各经营机构两边兼顾,工作精力不能集中。
各经营机构处于中间层,一方面要配合总部机关的指令和制度标准;另一方面又要照应一线营销机构的操作步骤和具体行动,这样总处在两边协调、两边兼顾的紧张应付当中,而真正的问题和矛盾又难以集中精力去解决,致使自己压力加大,经营思路无法展开。
3、一线营销机构的灵活机动能力没有充分发挥。
作为最前线的营销机构,是直接面对客户和终端市场的,在收集市场信息和了解行业行情方面具有最大的优势,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往往在等到具体指令后,又错过了最佳出击的时机,使工作延误下来,积极性也降低了,给全局销售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4、各级管理机构没有发挥服务职能。
作为销售市场,管理和监督是必需的,但是各级管理机构只偏重于形式上的管理,而忽视了指导和服务职能。对于一线营销人员在做好思想稳定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和畏难情绪,化解彼此工作中的小矛盾和小误会,锻炼一批优秀的人才队伍。
公司非常爱护和珍惜一线的营销队伍,不管是干部,还是普通员工,在以后工作中,对于实实在在为公司创造财富,争取利润的营销人员,各级管理机构一定要把服务精神落到实处。
(二)良性窜货和恶性窜货没有分清,使销售管理工作的压力加大
在市场的开发初期,良性窜货对公司是有利的。一方面,在空白市场上公司不需要投入,就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不但可以增加销售量,还可以节省运输成本。对于这种空白市场的销售价格,大家只要把握好尺度,不给周边的区域市场造成冲击就行了。但是,如果是恶性窜货,就会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更会影响公司营销工作中的所有环节,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带来产品价格的降低,导致公司整个价格体系混乱,利润指标受到严重影响。
在这里,我要求大家从五个方面认清恶性窜货的危害性,杜绝自己工作中恶性窜货的行为:
1、恶性窜货会使客户失去信心。
客户销售产品的直接动力是利润,一旦出现价格混乱,客户的正常销售就会受到严重干扰,利润减少了,客户对产品的销售就失去信心,最终会放弃经销公司的产品。
2、对恶性窜货行为要迅速及时处理。
如果对恶性窜货行为处理不及时,就会降低公司的威信,同时也助长了个别人的不良心态,使其他营销人员产生不满,甚至效仿,互相进行报复行为,留下更多的市场混乱。
3、恶性窜货会降低终端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忠诚度。
恶性窜货带来的价格混乱,会损害终端消费者的利益,使他们对公司产品产生不信任感,降低了对产品的忠诚度,要修补这种关系,公司在终端推广促销上将会付出更高的成本。
4、恶性窜货将严重损害公司形象和企业品牌价值。
树立一个品牌不容易,我们目前还只是在品牌建设阶段,大家都要珍惜和爱护。恶性窜货带来的价格波动,会让客户和终端消费者对公司的品牌形象产生怀疑,我们的品牌经营战略也会受到沉重的打击,这不只是某个产品销售量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的问题。
5、恶性窜货将导致整个市场价格混乱。
在销售渠道管理过程中,关键是要严格执行公司的价格政策,维护合理的价格体系,确保每个层面价格的稳定,杜绝和限制任何有可能引起价格混乱的行为。
公司目前已拥有相当规模的销售渠道和网络,要维护价格的统一和稳定,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必需要想办法做到。
二、以改革、简化、创新为主线,巩固和发展市场营销网络。
这次会议的基本原则有三条:一是人员队伍基本不变;二是销售政策基本不变;三是区域市场划分基本不变。
目前,公司要着手进行调整的有三个方面:
(一)改革管理体制
以往的三级管理层次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形势和工作需要,牵扯了大家的大部份精力,存在一种多头管理、重复管理,而且管理又不顺畅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全局销售工作的前进步伐,对公司和大家都是一种损失。
管理模式的初步定位是:各办事处直接面对销售总公司,原来的各经 5 营公司作为独立机构自主经营。
总部机关要在加强力量的基础上,合理设置部门,制订工作职责,切实承担起管理、服务、监督、指导的四大职能,保证上下政令畅通,指挥有力、执行到位。
这次管理体制的改革是顺应大家的要求,采取垂直对接的方式,便于整体的协调运作和问题集中解决。
(二)简化办事程序
简化办事程序要具体体现在发货、验货、出库、账物核对、货款回笼、费用结算等各个方面。在手续齐全的前提下,杜绝人为地设置障碍,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避免产生工作环节中的个人腐败行为。
大家要注意两个问题:
1、简化办事程序不等于简单交接。
这次改革主要是减少中间环节,在上下交接和办理工作手续上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对所有工作环节不能马虎对待,特别是货物进出、货款结算、库存与销售、账目与实物等方面,手续必须规范,流程必须明确。
2、简化办事程序不能成为拒绝监管的借口。
办事处直接面对总部机关以后,总部机关的管理工作更加细化,职能变得更加清晰,为加强服务和监管力度,保障各办事处工作有条有理进行,总部会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但在执行中,各办事处不能以简化办事程序为借口,拒绝或拖延应该履行的义务,必须在规范管理的范围内遵守和服从工作安排和部署。
3、简化办事程序不是个人之间的对等交易。总部管理机关的工作职能是整体全局性的,办事处的工作要在全局部署下,负责本区域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工作过程中,不能以个人对个人的形式或者口头协商的形式来代替简化办事程序,困难和问题要集中归纳,以集体名义呈报总部机关,总部机关要综合意见,以民主讨论的形式,进行科学决策后下达指示。
(三)创新用人机制
这次改革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是为了更好地激励一线营销队伍的工作积极性,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发挥得更加出色,塑造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营销骨干。
在创新用人机制上,要本着三条原则进行:
1、对于业绩突出,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品行的人员,要大胆提拔使用,作为公司管理人才着力培养。
2、坚持能者上、平者让的用人思路,精炼营销队伍。对于不适合做营销工作的人员不能勉强,可以根据其平时的工作态度和表现,转移到其他合适的岗位。
3、坚决杜绝投机取巧、借用别人的资源显示自己能力的“假营销人员”。公司要求每个人真实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提倡公开、公平的竞争,不能因为个别人的不良表现而挫伤一大批人的上进心和进取精神,这种现象要在认真查实的基础上,坚决辞退。
三、关于对今后销售工作的四点要求
(一)完善营销政策
销售总公司在不改变原有政策的基本思路的前提下,要针对前段销售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销售政策,包括产品策略、价格政策、促销政策、返利政策等,从根本上改善整个内部的营销环境。
1、产品策略。
就目前市场形势来说,公司有些品种虽然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是还有其他品种的销售进度达不到要求,大家要结合各地的市场情况,努力找到解决的办法,力求带动整体的销量提高。上半年公司曾经要求产品进行搭配销售,起初有一些难度,但是也有人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耐心的解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面对市场行情的变动,大家的思路要有所调整,要确保每个品种的市场份额,这样的工作业绩才算达标。
2、价格策略。
公司的价格政策不仅要考虑出厂成本,还要考虑各个层面价格的制定,利润的设置要合理,首先要保证公司的利益不受损失,并严格监控流通环节的价格变化,每个层面浮动的幅度要均衡,不要造成客户与客户之间的恶意竞争,影响产品的销售。
3、制定完善的促销政策。
大家在制定促销政策时,不但要注重结果,还要重视促销的过程和质量,以免造成促销一次就降价一次的不良后果。
促销政策的作用是为各地经销商创造平等的经销环境。在执行过程中,要考虑合理的促销目标、适度的奖励额度、合适的促销时间、有效的 8 市场监控,确保促销活动在受控下进行。
4、合理的返利政策和市场政策。
窜货的根源是因为有利可图,如果把返利政策制订合理,并做到以每个月、每个季度、整个年度综合考评后,进行分期分批兑现,就会对杜绝窜货起到关键性作用。
市场政策要做到严格约束窜货行为,鼓励大胆举报,以奖罚相结合的形式,促进业务人员对自己管控区域的市场防范能力。
(二)稳健的经营作风
打开销售市场不能单纯地依靠有奖销售和广告宣传,大家要具备稳健的经营作风,实实在在的走好每一步棋。
1、制定符合实际的营销目标。
大家要对现有市场进行认真总结和对自有资源进行整合,规划自己的营销目标,但不要过于保守。在具体操作中,稳扎稳打,占有一个市场稳定一个市场,积极扩大市场份额。
2、严格市场管理。
公司总部和各办事处要对市场上出现的各种情况严格把握,认真监控,建立及时反馈的信息渠道,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拿出对策,保证市场的营销秩序正常进行。
3、良好的售后服务。
客户资源需要长期维护,要努力培养经销商的责任感和忠诚度,与所有客户要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只要客户资源不流失,公司的产品就有竞 9 争力。
在OTC市场和保健品市场,良好的售后服务就是营销竞争的最有力手段,所以大家要通过服务手段的竞争提高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三)加强销售渠道的管理
以前销售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销售渠道的管理有直接的关系,也证明了公司在销售渠道的环节设置上不够科学合理,造成了销售行为不规范和价格不稳定。
要理顺和规范销售渠道,必须加强有效管理:
1、对公司内部销售渠道的管理
总部机关对内部销售渠道的管理,还要有一套健全的监督制度。对各办事处要用制度来约束市场行为,禁止跨区域销售,各办事处的销售活动严格限制在自己的市场区域之内,另外,业务员之间也要清楚各自的销售区域,不能随意进入对方的市场营销范围。这项工作由市场督查组具体落实。
2、对销售终端的管理。
销售终端的管理很容易被忽视,而这个环节又最容易出问题,特别是窜货行为最常见。
各办事处营销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销售终端的价格变化,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彻底清查后拿出处理意见并及时上报,以切实保证销售终端的管理不乱套。
3、对营销队伍的管理
今后必须严格营销人员的招聘、选拔和培训制度,要挑选真正符合要求的最佳人选,并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对公司的忠诚度。
同时,还要合理制定绩效评估和奖惩制度,通过与考核挂钩,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增强个人的成就感和危机感。
四、在营销资源整合中要注意的七个问题
从这次销售工作的改革思路上,大家可以看出,销售总公司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了前线指挥部,在加强机关管理力量的同时,所有营销资源将向一线营销机构倾斜,为了保障这次改革目的顺利实现,突破原来的僵持局面,变不利为主动,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七个要注意的问题:
(一)抓住关键客户
由于这次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变动,会对公司原有的客户群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应该是短暂的,大家要拿出信心和干劲,首先抓住关键客户,保证主要的客户资源不流失。我相信,对有营销经验的人说,这不会是一件难事。
(二)把产品的亮点卖出去
公司所有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既使市场上同类产品再多,生产工艺、产品功能、主治重点等方面总会有一些区别,这需要大家去挖掘和发现,只要有一点与众不同,就可以成为我们说服客户的依据。
卖药要卖出亮点,营销公关要找到重点。
(三)善于发现空白市场
大家不要只满足于眼前的市场网络和销售渠道,要更多的了解和走访整个市场。严格地讲,在各自的区域市场内,只要哪个地方没有公司的产品,这就是空白市场,既使有其他厂家的同类产品进入,也不代表我们没有机会,市场本来就是竞争,善于运用营销技巧的人,就能抢占市场份额。
(四)寻找销售的突破点
产品进入市场只是第一步,销量不断提升才是硬指标。大家每突破一个市场都离不开营销资源的支持,产品不能提升销量,营销资源就是在浪费。所以你们要加大对营销资源的利用,找到销售提升的突破点,解决最关键的制约因素,凭能力和水平把销量抓上去。
(五)学会控制销售渠道
大家一旦选择了合适的经销商,并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基础,就要学会控制销售渠道,否则,市场网络的稳固性就难以把握。控制销售渠道不仅仅是兑现利益承诺,还需要有更深层次的互相沟通,与经销商之间达到坦诚交流的互信程度。
(六)不要等问题出现以后再想办法
在这一点上,主要强调的是销售回款问题。在营销行为中,大家要提前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调查摸底,不能为了完成销售指标和任务,不顾一切地盲目铺货。内部应收账款毕竟是摆在账面上的数字,督促落实要靠具体经办人去办理,不要等到产品存放过期或者经销商消失了,再去处理,这样日积月累,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七)用管理提升营销效率
按照改革后的营销组织结构,公司的营销成本会有效减少,同时更有利于营销效率的提高。但是大家还必须防范内耗的产生,作为两级管理机构,内部管理机制和人员要尽快磨合,做到人员思想稳定、工作局面稳定,各自要迅速适应管理体制转换后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使每一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五、勇敢地接受使命,大胆工作,坚定不移向前迈进。
作为原来的三级管理体制和模式,几年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使公司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但是我们面临的是整个市场的大环境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明天,我们必须修正今天,希望在座的每一位管理干部能从大局出发,理解和支持公司所决定的改革举措,并做到一如既往,立足本职岗位,坚定不移向前迈进。
这里,我向大家提出四点希望:
(一)每一名营销骨干都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这是北生事业发展的动力
公司要造就一大批营销人才,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与市场全面接轨。只有全心全意、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才会全力以赴去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从公司的市场拓展速度来看,没有老人为新人铺路,就不会有今天的基本队伍和市场规模。
因此,任何人都应该开放自己,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有能上能下的心胸。只有能屈能伸的人,才会大有出息。希望每个人调整自己的状 13 态,按不同时期找准自己的位子,丢掉患得患失,在各自岗位上继续大步向前走。
(二)以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敬业精神大胆工作
公司提倡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进取精神,而是大家领导的群体的进取与敬业精神。今后公司要形成一个制度:在基层没有做好工作,又缺乏敬业精神的人,不能提拔重用;同样,没有敬业精神的高级管理干部也要调整职位,这样才能保证公司永远充满活力。
各级管理干部要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事,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做事,那种只说不做或只会做表面文章的人终究会被公司淘汰。
(三)团结、沟通是大家工作中永远不变的主题
如果一个部门不愿意与别的部门协调,或者部门中的个别人不愿意别人来帮助调整多边关系,这个部门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并且部门中的个别人也不能做主管一级的干部。不能搞好团结的人,不仅不能做部门领导,而且作普通员工都有困难。
大家既要团结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人,也要团结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这样才能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共同前进和发展。
公司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方法要继续保持下去,不管是对上级或是对下级,都可以提出自己真实而客观的想法。如果人人都顾及影响,都做“好人”,企业管理的进步就无从谈起。
(四)杜绝贪污和浪费,反对假公济私和任人唯亲
任何一名高中级干部一定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也要严格要求部属,同时还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符合优秀的准则,只有自觉地不断改造自己,才会树立自己高尚的人格。
各级管理干部都要关心公司的管理改革和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并积极投入到具体工作中去。对恶意侵占公司财物或者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要追究责任并给予严厉处罚。
最后,我希望大家以公司利益为重、以公司发展为重、以公司全体员工为重,在积极响应和支持这次改革举措的同时,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把销售管理工作做稳做扎实!
【三年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评价机制与体制改革论文10-29
坚定不移真抓实干确保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效08-09
试论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管理中体制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改革的思考10-02
在烟草行业完善机制体制08-26
不断创新机制体制 强化权力运行监督09-17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07-01
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郑州跨越式发展08-25
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11-01
农村工作运行体制机制的几点思考和建议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