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重要议论文(精选12篇)
1.诚信的重要议论文 篇一
诚信的重要
中国加入WTO。“诚信”是走向世界的中国人的一个最重要的素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讲“诚信”和不讲“诚信”的事也时有发生。这不,我也有许多事。
这个月是学校的“才艺月”。学校要进行快板比赛。四到六年级每班要进行表演。我们班的快板词是《礼仪少年看今朝》。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让我们把快板词背会。可到了星期二,还没有一个同学能把快板词背出来。经过略微的思考,老师决定让我们进行“诚信”测试――把快板词放在学校里,回到家把快板词默出,第二天早上交给组长。有些同学立马埋怨起来。沈威说:“我得赶紧再抄一份,拿回家抄进去。”孙晓玮说:“我去查电脑,电脑里一定有。”有些同学说:“我可以去打电话,朋友一定会告诉我的!”老师说:“今天晚上,同学之间不能打电话,不能到别人家里去,否则视作弊行为!”这下,同学们都傻眼了!这怎么默得出来呀!学奥数的高欣立即提出“反抗”意见:“我还要学奥数呢!”“要一小时后才能放学,到时候,我早就忘了!”杨之晓立马接过了话茬。最后,老师还是让我们把快板词默在她发下来的练习纸上。第二天,组长开始收纸。高欣竟然把一张只写了两行快板词的纸交给了组长。有些同学竟然默得八九不离十了,几乎与全文一模一样。我真佩服他们呀!一次有趣的“诚信”测试就这样结束了。
世界上,人人都有不足之处,人人都有诚信的一面,让我们努力去做一个诚信的人吧!
2.诚信的重要议论文 篇二
一、诚信能够使公司经营者享受快乐
诚信, 是文明社会普遍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真实是人生的命脉, 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只有诚信无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讲, 被信任、被尊重会给其带来很大快乐与幸福感。
高尔基名言:走正直诚信的生活道路, 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人对人生价值的自我定位和不懈追求, 一般来讲可以分为对物利的享有、对名位的享有、对道义的享有等几个层次。诚信做人、诚信经营是有效实现“对道义的享有”的最优路径选择, 没有了诚信就会象失去翅膀的小鸟一样没有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二、诚信是企业持续发展壮大之本
1.诚信经营是企业使命要求。价值观, 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来源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是企业实现使命、愿景的动力和源泉。一般来讲, 企业使命主要包括对员工、对客户、对股东、对社会以及对环境保护等利益相关方的承诺, 有承诺就需要讲诚实信用。这已在许多大型、行业典范性企业得到广泛验证。例如, 工商银行以“服务客户、回报股东、成就员工、奉献社会”为使命, 以“建设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为愿景, 坚定地选择“工于至诚、行以致远”为价值观, 强调“我们所从事的就是经济社会中的信用行业, 没有诚信就无法在行业内立足”等。
2.诚信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对于企业来讲, 资产是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各项资源, 它既包括房屋、机器等实物资产, 也包括商誉、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诚实信用意味着企业具有良好的信誉, 它虽不象实物资产那样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市场与利润, 但它是企业的一种非常有用资源。良好的商业信誉、值得信赖的企业形象, 才能使客户信任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成为其忠诚客户, 忠诚客户利用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引荐、影响其他客户, 这样, 企业的客户群就会越来越大, 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从而能够使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3.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 若一旦某项资源具有稀缺性就具有了市场竞争力的价值。在企业的资源集合中, 处理伦理层面的诚信以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模仿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非单纯的产品、服务、资本竞争, 取而代之的是诚信、品牌、信誉等无形资产竞争。诚信作为企业信誉的重要基石, 它构成了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 使企业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成本、赢得了持久的市场认同。为什么大家一说起国内最优秀的商业银行、最好的金融产品, 总会习惯性想起工商银行?这固然与工行良好的产品、卓越的服务有关, 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工行的企业文化取得了广泛社会认同, 其品牌名言“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给广大民众留下非常深刻印象。
三、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信用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 遵守信用是经济生活中对交易者合法权益的尊重与保护。营造诚实信用的社会风尚, 建立诚实信用的市场环境, 符合全体社会成员、全体社会企业的利益。在许多情况下, 作为市场经济两个“车轮”之一的法律是无能为力的, 只有诚信能起作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 缺乏健康的信用关系作为基础, 就难以建立一个高效而完善的市场机制;一个没有诚信机制的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市场经济。前几年, 曾经有人统计, 我国每年因不讲诚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在导致社会交易成本激增的情况下, 还破坏了中国企业整体形象, 影响了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化竞争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 诚信经营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有良知的企业家不可能不将诚信经营作为自己的重要行为准则。
3.诚信: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 篇三
在当前条件下,这一纸“通知”能否完全贯彻实行、能否建立具体而微的个人信用系统、政府能不能且应不应管得如此之细,都还是未知之数,并且不无争议。但不管怎样,此“通知”毕竟表明有关部门对“诚信”的重视,说明了“诚信”的重要。
之所以现在人们开始重视诚信,是因为大量事实说明,由于缺乏诚信,给社会和经济生活造成重大损失。不必说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使“中国制连”全球蒙垢、更使我们身受其害,不必说欺蒙拐骗使人疑心重重、防不胜防,合同得不到执行,债务人想方设法赖账……就是许多原本良好的措施,由于缺乏诚信而无法实行;勉强实行,结果其实更差。例如,高考甚至研究生考试仅凭考分录取,常常更多地录取“高分低能”的学生而忽视学生个性,于是制度设计者想以外国行之有效的“推荐制”来弥补高考的不足;但实践证明,由于诚信缺失,“推荐”实际都是“走后门”,在这种情况下,弊端不浅的“以分取人”就是最好的制度。
再比如,为了让高中生有一定的社会知识,近年规定应届高中毕业生必须有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然而,大多数学校为了让学生“争分夺秒”地“学习”,最后都开出了“实践证明”;学生未出校门,即亲身感受到原以为“神圣”的“证明”可公开作假。
“廉租房”或“经适房”政策是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的有效方法,近年也为我国采用;然而,在相当一部分城市,这种政策却被扭曲成为“有门路”的富人再次“套利”的工具。面对越来越多的各种评估、检查,相当多被评、被查的单位彻底作假,对本单位不愿配合造假者的“经典语言”是:“谁和单位过不去,单位就和谁过不去”;与其这样,不如干脆没有劳民伤财的各种评估、检查。类似事例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显然,由于没有诚信,良好的制度、政策无法实行,实际大大提高了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成本。换句话说,诚信是不可缺少的“社会资本”之一种。这种“社会资本”雄厚,社会就能和谐运转;这种“社会资本”稀缺,社会就会运转失灵;如果根本没有这种“社会资本”,社会就将分崩离析。诚信不仅提高了社会发展的整体效率,其实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是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信用经济。因为在市场经济早期市场、交易范围狭小,大多是“熟人”之间的交易,交易手段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甚至“以货易货”的“即时完成”,欺诈不易发生,因此信用的作用并不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易范围不断扩大,从地方扩大到国家、世界,交易大多是在“陌生人”之间发生,“交”与“易”很难即时完成。因此,现代市场经济也只能是信用经济。如果大家都不讲诚信,不讲信用,收款不付货或收货不付款,交易链条立即断裂,市场随之崩溃。由此观之,当一个社会连“熟人”都要欺骗、以至產生了“杀熟”这一“专有名词”时,诚信缺失已到何种程度。
建立“诚信社会”当然有许多方面,如民间社会的建立、发展,协会、行会的自律、监督,各种信息的透明,个人、集团对自己权益的维护,等等。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违约者、不守诚信者受到重罚,使其不能不重然诺守信用。这种惩罚,要靠一系列的规则、法律和制度来保证实行。也就是说,诚信要靠制度和法规来养成。久而久之,诚信将“习惯成自然”,成为一种文化,成为“国民素质”的一个方面。
4.诚信最重要小学诚信作文 篇四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曾今说过:”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失去信用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远离他,那他也就没有意义活下来了。所以我从大仲马的这句话中体会到,诚信最重要。
现在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肉里面有瘦肉精;蔬菜里面有农药;口香糖里面还有胶等等。在前两年里,有一著名的.火腿肠发现添加了瘦肉精,这一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电视、电脑、报纸上都有这条新闻。可是火腿肠的食品包装袋上写了有瘦肉精这个东西吗?当然没有,这下平明百姓谁还敢买火腿肠这类食品呀?所以说诚信最重要。
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在幼儿园里表现突出,所以妈妈决定给我买一个新的文具盒。当时我很开心,一直期盼着购买新文具盒的时候,可是,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妈妈还是没有提起这件事,我想妈妈是不是忘了这件事呢?这样的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浮现,就像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里。我终于忍不住看口问妈妈了:”妈妈,你说给我买一个新文具盒,什么时候带我去啊?“妈妈说:"下次吧。”我听了以后,心情一下子就从春天到冬天了。我问了妈妈好几次,妈妈都以“下一次”回答。直到一次晚饭,妈妈似乎知道了我的心思,把文具盒买给了我,我很开心。
5.诚信的重要性作文 篇五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家小酒店,由于他们卖出的酒价廉物美,很受顾客称赞,因此生意十分兴隆。有一天,丈夫外出办事,妻子忽然灵机一动,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5元钱。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得意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夸奖。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抱着头痛苦地说:“唉!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只用5元钱就卖掉了!”果然,从此他们的生意因此一蹶不振,并且终于彻底破产。当妻子贫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她悔恨地流着眼泪说:“我明白了……”她明白了,干什么事都不能贪小便宜,做生意不仅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中华诚信网”的一份资料称,我国每年由于信用问题造成的损失高达6000多亿人民币。其中三个主要的方面的损失是:企业每年赖账1800亿,假冒伪劣造成的损失是20xx亿,三角债20xx亿。单说“应账收款”收不回来的问题,一块钱在效用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来回四次,带来4元的收入;可信用不足,只能带来1元钱.
诚信缺失现象已经影响到了青少年一代,中学生的诚信况状不容乐观。现代社会风气不正,虚假事物过多,严重腐蚀了中学生的健康思想,使中学生对社会事物的诚信度逐渐下降。例如,考试作弊的现象就屡有发生,并且日趋严重。几乎每次考试中都能发现作弊的学生,就连高考作弊现象也屡见不鲜,作弊手段层出不穷。另外,学生说谎也成为一个令教育工作者头痛的问题。学生因为害怕承担责任、为了为自己开脱而说谎,成为校园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其实,当学生把说谎当成习惯时,意味着从此不得不以诚信埋单。一个没有诚信的学生,又怎么能成为市场经济中合法的劳动者和经营者?
而且,如果你贩卖有毒食品、卖假药等伤天害理的事,就会遭到投诉、控告、起诉。
6.诚信的重要议论文 篇六
我先谈谈诚信对当今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吧,我认为:
1.诚信是治国理政之道。诚信是规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秩序的运行基础;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我们党历来重视诚信建设,把它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准则。毛泽东同志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要求党的干部永远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邓小平同志把诚信作为党和国家经济政治生活的重要准则,多次强调:“中国是信守自己的诺言的”国家;“领导要取信于民,使党内信得过,人民信得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一切经济活动和行政司法工作,都必须实行信誉高于一切。”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要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加强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诚信的论述,极大丰富了诚信的基本内涵,赋予诚信以时代特色,指明了诚信建设的方向。
诚信是和谐社会之基。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只有政府取信于民、维护人民利益,只有人民自觉遵纪守法、维护国家利益,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能得到切实贯彻,各方面积极因素也才可能得到广泛调动。
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社会健康运行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只有政府为民、清正廉明,只有个人诚实劳动、扬善弃恶,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才能得到正确处理,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
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活力是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激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人的发展活力,才能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才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安定团结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没有安定的环境,社会无法发展,没有良好的秩序,国家无法进步。只有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健全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才能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道义和责任。只有人人信守诺言,从对人类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从自身做起,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方式,才能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从而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
3.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之本。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的基础。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每个有志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既是一种思想认识,又是一种庄严承诺,还是一种实践行动。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在平时不讲诚信的人,不可能在关键时刻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做出牺牲。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国家和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终身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无诚业难立,无信事难成。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塑像道德修养,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需要经济主体诚实守信、遵守契约。民主政治良性发展需要社会主体遵纪守法、相互信任。大学生只有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成为高水平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诚信对当今社会建设的意义固然重要,但是,我们要如何去树立这种诚信观念呢?
胡锦涛总书记特别重视大学生的诚信建设,要求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信意识,使大学生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认识诚实守信的品德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讲诚信、讲道德,言必信、行必果。”
大学生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要把诚信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方面,体现到教师教书育人的各环节。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有目的的培养大学生的诚信观念,有意识地深入挖掘诚信的教育资源,激励诚信意识,培养诚信品质。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体,要率先垂范,以学术和人格的双重魅力,给大学生做诚实守信的榜样。学校的所有干部职工,都要带头示范,处处守信用、时时重承诺,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必须在加强实践上下工夫。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养成。诚信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靠长期的教育培养和实践养成。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全面学习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品质,深刻认识诚信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体会诚信在人的成长、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意识,主动把诚信理念变为诚信行为。
必须在加强管理上下工夫。诚信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通过管理,实现他律与自律相互促进,从而形成诚信受尊重、失信遭鄙视的良好风气。要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大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弄虚作假为耻的氛围。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网管理,严格执行校规校纪,严肃治理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等在一些学校还存在的失信行为,让失信者受罚,使接踵者敛迹,同时也使守信者得到尊重和尊敬,得到鼓励和鼓舞。
7.诚信的重要议论文 篇七
一、什么是诚信
诚信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弄虚作假,讲真话、实话,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是一个具有双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既是人的内在品质,又是人的行为规范。在市场经济中,现代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已作为一种准则。诚信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道德内涵,更具有一种法律和制度的内涵取向,并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诚信是立人之本
诚信属于一种社会资本,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创造和睦、稳定的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诚信显得尤为重要。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诚信是个人或企业进入社会或市场的通行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是整个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基石。
1.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诚信是人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道德人格,是中国先哲共同信守的道德原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大利诗人但丁有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这些明确地告诉我们:诚信是人立身处事的根本原则,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人无信不立。我们每个人要融入社会,成就事业,成为社会所欢迎的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讲诚信,视诚信为立身处世之根本、事业成功之基石。学生要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就应该首先老老实实做人,做到实事求是。
2. 诚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先决条件。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的抉择与定向时期,可塑性强,因此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是形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基础。大学生苦读寒窗十几年,都渴望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成为一个大有作为的人。大学生的成功需要知识、勤奋和机遇,然而最根本的是诚信。正如名牌效应一样,品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企业持续发展、不断壮大的先决条件。诚信是大学生的品牌,如果大学生失去诚信,就背离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很难成就一番事业,更谈不上实现人生价值。诚信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无形的潜在资本。
3. 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诚信是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核心。现代商业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范围、空间大大增加,人们之间也更应该以诚相待,信守承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基本要求。诚信作为现代人的“第二身份证”,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与交际的资本,否则自己将被置于“孤家寡人”的境地,甚至寸步难行。由此可见,诚信道德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现代社会,诚信仍然是调节人际关系,规范经济生活秩序的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和行为表现,也是我们的大学生日后能否成事的道德前提。
4. 诚信有利于身心健康
身体和心理健康健全程度对个体的成材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身体或者心理不健康,那么一切将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加强诚信修养对个人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每个人都渴望被信任,都渴望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诚信交往使人产生愉悦、坦然的心情,使人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使人感到生活充满阳光,生活很幸福。生活中如果没有诚信,则每个人都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物力防止被欺骗,结果人人都生活在紧张和压抑之中,生活幸福感大大降低,心理容易产生障碍,甚至引发心理疾病。这种精神负担和不良情绪必然会引起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干扰人的各种器官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削弱其免疫系统的防疫能力,使其最终在恶劣的心境重压下病倒或早衰。
5. 诚信是就业的“敲门砖”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就业市场的日渐饱和,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大学生能否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不仅要转变观念,响应国家的号召,走出大城市,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且最根本的是要有诚信这块“敲门砖”,否则你就会被社会抛弃,也就谈不上找工作了。现代社会需要一个有诚信的人,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日益规范化,诚信已不仅是一个基本道德问题,它已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它是资本,是财富,是竞争力。一个没有诚信的人,就失去了找工作的资本,失去了竞争力,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也就很难找到工作。
三、诚信从自我做起
总体来看,当前大学生的品质是好的,绝大多数大学生真诚善良、言而有信,能清楚地分辨是非,在认识上是积极的和正确的,并且在努力追求内在的自我完善。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差,责任感不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大学生崇尚诚实守信,却又在追求利益和名利中不知不觉地放弃这一原则。从招生入学的考试作弊开始,到大学期间日常行为的失范,再到毕业找工作时的假文凭、随便毁约等,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表现不一。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造成大学生个人素质缺陷,难以健康成长;使大学生之间人际关系异化;使学校培养目标难以实现,玷污大学生在人们心目中的整体形象,最终将会造成市场规则的无序和社会秩序的紊乱。诚信缺失现象虽然只发生在部分学生身上,但这一问题的出现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长远的。
造成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高校诚信教育等有关。但不难看出,大学生诚信缺失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当义、利发生冲突时,诚信缺失者以自我为中心,见利忘义,站在了利益的天平上。诚实守信与见利忘义反映的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义利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大学生诚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决非一日之功,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等多方面的努力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但大学生诚信品质的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大学生自己。大学生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其各方面的发展受社会的影响,但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只有在体验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并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才能够切实解决诚信缺失问题。大学生诚信应从自我做起。
1. 要正确处理“义”和“利”、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 没有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个人的合法利益就不可能得到实现;个人合法利益的实现也必将促进国家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因此, 个人利益服要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大学生只有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才能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 在义和利面前,诚实守信,而不见利忘义。
2. 要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辩证关系
奉献和索取是人生价值中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没有个人对社会的奉献, 社会就没有可供个人索取的物质条件;没有人们对社会的索取, 个人对社会的奉献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市场经济是以利益为价值取向的经济,它要求以诚实守信为准则,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 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手段, 获取物质利益来满足自己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我们讲究个人利益要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 但并不否定人们对社会的索取,“奉献多少索取多少”与“只索取不奉献”都是错误的,其实质都是个人利己主义。当代大学生要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的辩证关系,摆正奉献和索取在人生价值中的位置, 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诚信做人。
3. 要学会自律
要学会尊重自己的人格,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要深知肩上担负的历史责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诚信原则逐步内化为具有自我约束能力的信念。要学会自我反省。思想家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当代大学生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是否符合诚信原则,要善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唐太宗李世民把魏征当作一面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与过错,大学生要把诚信原则当作一面镜子,像古人那样“每日三省吾身”。要学会自我警示。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往往会使一些大学生因私欲膨胀而突破诚信道德的底线。大学生要经常提醒自己、告诫自己不要辜负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保持诚信品德。要学会自我激励。人需要不断地自我激励,才能增强解决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尤其是面对困难时,面对诱惑时,不为利所动,始终坚持诚信。当代大学生只有不断鞭策自己,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经受住考验。
4. 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法制和诚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诚实守信就是所有经济交往的基础。对于一个公民,守法是其社会诚信的一个重要体现。青年大学生的行为受到法律的保护、监督和约束,同时我们要知法守法,讲法律、讲诚信。大学生要丰富法律常识、强化法律意识,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遵守法规、保护自身权益等,这也有助于对诚信外延的把握。我国己经建立了有关诚信的法律制度,法律为诚信者提供保障,失信必将带来法律后果,讲诚信与实现自身利益是一致的。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法律要求,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
5. 要参加丰富多彩的诚信实践活动
青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思想认识必须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就决定了青年必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这是青年健康成长的基本途径。大学生只有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社会知识,不断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把切身感受内化为信念,逐步锻炼成为有用人才。大学生只有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以诚信为自己行为的准绳,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品质的要求,修正不符合诚信的思想、行为,将诚信理念贯穿于活动中,做到理念和行为相统一,才能使自己真正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
6. 要有社会责任感
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栋梁,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未来生产建设的生力军,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科教兴国、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参与者,是知识创造财富的实践者,是将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大学生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才能真正担负起国家建设的重任,不负国家、社会、家庭的厚望。
摘要:诚信是立人之本,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本文从探讨诚信的内涵入手, 阐述了诚信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并简单介绍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造成的后果及其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诚信要从自我做起。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诚信,诚信缺失,诚信建设
参考文献
[1]郑素玲.变革环境中的大学生诚信危机及敢于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6) .
[2]沈飞.市场经济下大学生义利观的特点[J].法制与社会.2009, (9) .
[3]许厚云.大学生诚信品德养成中的自律与他律[J].闽江学院学报.2004, (3) .
[4]易志明.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发生原因与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5, (1) .
[5]王克真.当代大学生的义利观评析.株洲工学院学报[J].中国教育报, 2005, (3) .
8.诚信是法治精神的重要伦理基础 篇八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使得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有了一定之规,保证了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种矛盾冲突中相对稳定的存在和发展,一个国家法治的水平和程度是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的重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就亲自主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根本大法,并着手调研和制定各方面的法律。“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伴随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反思和探索,中国的法制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作为国家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核心,中国现代法律体系和法治制度的建设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只能在实践中逐步推进。相对于发达国家在数百年间积累起来的近现代法治文化,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中,中国的法制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形成要求建立一系列与此相适应的法律制度,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逐渐滋生的利己主义和商品拜物教等观念通过商品交换原则的泛化渗入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引发了各种各样的违法乱纪。近年来,一些政府官员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多有发生,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贪污腐败、侵犯群众利益的事件屡禁不止甚至逐年增多,已经危及到党的执政基础。这固然与法律不健全所留下的一些“灰色地带”,使事实上的“犯罪”难以进入法律的惩罚范围有关,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的大量存在也说明了中国社会法治观念的淡漠和法治精神的匮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在全社会弘扬敬畏、笃信和践行法律的法治精神,引导人们自觉知法、尊法、守法、执法、护法,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其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能超过了法律制定本身。
法治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对法律权威敬畏的信念,这种信念的伦理基础是诚信,因为法律所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具有“契约性”的社会关系,它要求法律的制定、执行和监督都必须贯彻诚信的原则,这是法律权威性之公正力量的重要来源。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要立足中国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具有崇尚诚信的历史传统。东汉《说文解字》就专门对诚信做了注解:“诚,信也。”意为诚实与守信二者相通,互为印证。“诚”主要是指“内诚于心”,更多地是对个体的内在道德要求;“信”主要是指“外信于人”,更多地是对社会群体之间交往的道德要求。孔子将诚信视为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人缺少了诚实守信的品德,就如同车子没有将车辕与轭连接起来的木销子而无法行进一样,在社会上寸步难行。
做人要讲诚信,治国也离不开诚信。《左传》讲:“信,国之宝也。”孔子认为一个国家可以“去食”“去兵”,但不能“去信”。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何以践行诚信?中国人讲的是以诚达信,即建立在仁爱基础上的知行统一,强调修身为本,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以自我修养为根本,诚为自我修养之要义,孟子讲:“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程颢、程颐指出:“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说明“诚心正意”对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始有真诚之心,方行信义之事。信守诺言、身体力行、表里如一是中国人对以诚达信的基本要求。为政者,要取信于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政府官员诚信,民众才可能诚信。在中国人看来,能否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高下和事业成败。
数千年来,这种诚信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渗透在博大深厚的民族精神中。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它的文化底蕴;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基本道德准则;牢固树立和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既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和本色,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先进政党的道德期盼和要求。正是靠着这种取信于民、说话算话、担当负责的精神和作风,中国共产党才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被赋予了执政的重任。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还需要批判性地借鉴西方诚信观的合理因素。西方诚信观念起源于古希腊,诚信被看作是公民最重要的德性之一。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虚伪是可谴责的,诚实则是高尚的和可称赞的!”在希腊文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古罗马社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诚信是最重要的法理原则,它不仅存在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中,也被要求存在于法律之外的一切可能的契约关系中。
罗马法中的契约诚信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守约被视为是人的本性,有约必践、违约必罚,任何人都必须诚实信用地行使其权利并履行其义务成为基本的正义原则。中世纪诚实信用被视为信奉上帝的基本品质,是对上帝的承诺,诚信被赋予神圣的意义,成为基督教世界的共同价值观。15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用天职的概念把宗教活动和世俗经济生活联系起来,认为诚实信用不仅为上帝所认可,也是在经商中获利的重要法宝。
资本主义形成于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为了避免这种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中可能出现的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相互倾轧而致使社会失范,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一方面提出“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具有理性,可以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另一方面又提出社会公正原则,诚信就是实现这一原则的重要条件。这一原则在经济活动中逐渐转化为一种特殊的信用资本,形成为一种制度,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康德进一步从哲学上论证了诚信之于人的重要意义,按照“人是目的”这一绝对命令的要求,诚信被看作是一种对他人的完全责任,他说:“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在困难的时候,可以把随便不负责任的诺言变成一条普遍规律,那就会使人们所有的一切诺言和保证成为不可能,人们再也不会相信他所做的保证,而把所有这样的表白看成欺人之谈而作为笑柄。”因此,欺诈和谎言在任何情况都是不允许的。
恩格斯认为,西方现代信用原则的确立,是政治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他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中指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越发展,它就越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小的哄骗和欺诈手段。……的确,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狂热,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辛劳。”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两重性,指出,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以社会生产资料(以资本和土地所有权的形式)在私人手里的垄断为前提,所以,一方面,它本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是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它所能达到的最高和最后形式的动力”。这种信用制度的历史地位就在于:“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他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另一方面,造成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
西方这种诚信观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三个重要的特性:一是被视为交换正义的重要原则,与西方信用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将个人的诚信道德融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中;二是被视为维系政府与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与西方的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将个人的诚信道德融入法治社会的运行规则中;三是被视为宗教信仰的重要戒律,与西方的生活方式发展密切相关,将个人的诚信道德融入世俗生活的神圣意义中。
虽然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经济信用制度和政治法律制度有着自己固有的阶级局限性,贯彻于其中的契约诚信观也不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观所要求的自主自觉意识,但是它超越了基于血缘宗法关系的“熟人社会”讲求诚信的“私人”空间意义,赋予诚信以基于现代交往关系的“经济社会”讲求诚信的“公共”空间意义,使诚信走进了人们复杂多样性的职业生活,成为一种制度化的道德律令。这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培育和倡导具有法治精神的诚信观念,无疑有着十分现实的借鉴作用。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新阶段。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只有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善治。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真实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才能获得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也只有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的法律才能有效实施。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指导,科学地继承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观和西方文化的诚信观,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求的现代诚信观,使之成为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的社会伦理基础,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9.诚信是法治精神的重要伦理基础 篇九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历史和现实的实践证明,培育现代诚信观念是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伦理基础。
一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使得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交往活动中有了一定之规,保证了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种矛盾冲突中相对稳定的存在和发展,一个国家法治的水平和程度是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的重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久,毛泽东就亲自主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根本大法,并着手调研和制定各方面的法律。“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伴随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反思和探索,中国的法制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作为国家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核心,中国现代法律体系和法治制度的建设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只能在实践中逐步推进。相对于发达国家在数百年间积累起来的近现代法治文化,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中,中国的法制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形成要求建立一系列与此相适应的法律制度,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逐渐滋生的利己主义和商品拜物教等观念通过商品交换原则的泛化渗入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引发了各种各样的违法乱纪。近些年来,一些政府官员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多有发生,权钱交易,行贿受贿,贪污腐败,侵犯群众利益的事件屡禁不止甚至逐年增多,已经危及到党的执政基础。这固然与法律不健全所留下的一些“灰色地带”,使事实上的“犯罪”难以进入法律的惩罚范围有关,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的大量存在也说明了中国社会法治观念的淡漠和法治精神的匮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在全社会弘扬敬畏、笃信和践行法律的法治精神,引导人们自觉知法、遵法、守法、执法、护法,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其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能超过了法律制定本身。
所谓法治精神,一般而论,是指人们在对现实生活中法的关系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法治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其核心要求是坚持法律至上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治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对法律权威敬畏的信念,这种信念的伦理基础是诚信,因为法律所涉及的是人与人之间具有“契约性”的社会关系,它要求法律的制定、执行和监督都必须贯彻诚信的原则,这是法律权威性之公正力量的重要来源。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徙木立信,使变法治国之策得以贯彻,就是一个证明。离开了社会诚信,法治精神既难以确立,更难以弘扬。
二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要立足中国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具有崇尚诚信的历史传统。东汉《说文解字》就专门对诚信做了注解:“诚,信也。”意为诚实与守信二者相通,互为印证。“诚”主要是指“内诚于心”,更多地是对个体的内在道德要求;“信”主要是指“外信于人”,更多地是对社会群体之间交往的道德要求。孔子将诚信视为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人缺少了诚实守信的品德,就如同车子没有将车辕与轭连接起来的木销子而无法行进一样,在社会上寸步难行。
做人要讲诚信,治国也离不开诚信。《左传》讲:“信,国之宝也。”孔子认为一个国家可以“去食”、“去兵”,但不能“去信”。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何以践行诚信?中国人讲的是以诚达信,即建立在仁爱基础上的知行统一,强调修身为本,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以自我修养为根本,诚为自我修养之要义,孟子讲:“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程颢、程颐指出:“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说明“诚心正意”对于“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始有真诚之心,方行信义之事。信守诺言、身体力行、表里如一是中国人对以诚达信的基本要求。为政者,要取信于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政府官员诚信,民众才可能诚信。在中国人看来,能否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高下和事业成败。
数千年来,这种诚信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渗透在博大深厚的民族精神中。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它的文化底蕴;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基本道德准则;牢固树立和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既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和本色,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先进政党的道德期盼和要求。正是靠着这种取信于民、说话算话、担当负责的精神和作风,中国共产党才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被赋予了执政的重任。
三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诚信价值观,还需要批判性地借鉴西方诚信观的合理因素。西方诚信观念起源于古希腊,诚信被看做是是公民最重要的德性之一。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虚伪是可谴责的,诚实则是高尚的和可称赞的!”在希腊文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古罗马社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诚信是最重要的法理原则,它不仅存在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中,也被要求存在于法律之外的一切可能的契约关系中。
罗马法中的契约诚信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守约被视为是人的本性,有约必践、违约必罚,任何人都必须诚实信用地行使其权利并履行其义务成为基本的正义原则。中世纪诚实信用被视为信奉上帝基本品质,是对上帝的承诺,诚信被赋予神圣的意义,成为基督教世界的共同价值观。15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用天职的概念把宗教活动和世俗经济生活联系起来,认为诚实信用不仅为上帝所认可,也是在经商中获利的重要法宝。“信用就是金钱”,“诚实乃是最精明的行为”成为清教徒商人信奉的格言,马克斯?韦伯曾指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与新教伦理倡导诚实信用的价值理念有着直接关系。
资本主义形成于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275页)为了避免这种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中可能出现的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相互倾轧而致使社会失范,西方古典经济学一方面提出“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具有理性,可以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另一方面又提出社会公正原则,诚信就是实现这一原则的重要条件。这一原则在经济活动中逐渐转化为一种特殊的信用资本,形成为一种制度,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康德进一步从哲学上论证了诚信之于人的重要意义,按照“人是目的”这一绝对命令的要求,诚信被看作是一种对他人的完全责任,他说:“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在困难的时候,可以把随便不负责任的诺言变成一条普遍规律!那就会使人们所有的一切诺言和保证成为不可能,人们再也不会相信他所做的保证,而把所有这样的表白看成欺人之谈而作为笑柄。”(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0页)因此,欺诈和谎言在任何情况都是不允许的。
恩格斯认为,西方现代信用原则的确立,是政治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他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中指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越发展,它就越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小的哄骗和欺诈手段。……的确,这些狡猾手腕在大市场上已经不合算了,那里时间就是金钱,那里商业道德必然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其所以如此,并不是出于伦理的狂热,而纯粹是为了不白费时间和辛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9页)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两重性,指出,资本主义“信用制度以社会生产资料(以资本和土地所有权的形式)在私人手里的垄断为前提,所以,一方面,它本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形式,另一方面,它又是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它所能达到的最高和最后形式的动力”。(《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7 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5页)这种信用制度的历史地位就在于:“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他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另一方面,造成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同上书,第500页)
西方这种诚信观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三个重要的特性:一是被视为交换正义的重要原则,与西方信用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将个人的诚信道德融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中;二是被视为维系政府与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与西方的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将个人的诚信道德融入法治社会的运行规则中;三是被视为宗教信仰的重要戒律,与西方的生活方式发展密切相关,将个人的诚信道德融入世俗生活的神圣意义中。
虽然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经济信用制度和政治法律制度有着自己固有的阶级局限性,贯彻于其中的契约诚信观也不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观所要求的自主自觉意识,但是它超越了基于血缘宗法关系的“熟人社会”讲求诚信的“私人”空间意义,赋予诚信以基于现代交往关系的“经济社会”讲求诚信的“公共”空间意义,使诚信走进了人们复杂多样性的职业生活,成为一种制度化的道德律令。这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培育和倡导具有法治精神的诚信观念,无疑有着十分现实的借鉴作用。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新阶段。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只有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善治。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真实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才能获得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也只有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的法律才能有效实施。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指导,科学的继承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观和西方文化的诚信观,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求的现代诚信观,使之成为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的社会伦理基础,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13&ZD001]阶段性成果)
(作者:杨伊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杨河,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授)
10.诚信的重要议论文 篇十
——省政协委员为诚信体系建设建言献策纪实
青海新闻网讯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那么我省的诚信体系建设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2008年4月至7月,省政协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部分公民诚信体系建设、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政府诚信体系建设三个专题,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就我省诚信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就进一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建言献策。公民诚信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后,我省认真组织贯彻落实,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普遍增强。2006年3月,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对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在公民诚信建设中,抓住影响公民诚信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方法,在党员干部和公务员队伍中,在广大教师和学生中,在工商、税务、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在邮政、电信、交通等窗口行业,在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及从业人员中持之以恒地开展诚信建设,促进了全体公民诚信素质的不断提高,初步建立了公民诚信建设体系。
同时,省政府和各州地市、各部门建立健全了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省政府与地方、部门点面结合,统筹安排,协调配合,有条不紊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的工作格局;各级政府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纳入目标考核范围。我省还积极发展诚信服务机构和信用服务业,成立了青海省企业信用协会、青海省信用调查评估中心、省民营企业信用中心和青海省信用评价中心。各诚信服务机构初步开展了系列诚信培训、建立诚信信息数据库平台、启动诚信码征信系统等工作,为建立统一的公民诚信体系奠定了基础。
存在的问题是:
1、我省部分公民在其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生活及心理意识层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造假、售假、违约、失信、欺诈等行为。
2、诚信建设的物质基础相对薄弱,需要政府切实加大相应硬件投入;政府在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地位需要进一步明确;我省诚信文化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公民的诚信意识、诚信观念落后;公民诚信法律制度建设进展缓慢,国家层面没有专门的诚信法律法规可依,我省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诚信建设缺乏系统的公民诚信记录、缺乏公民诚信评估统一标准,不能实现诚信信息资源共享等问题。加快公民诚信建设的对策培育诚信文化 营造诚信环境
培育新的诚信理念,要使人们认识到,公民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公民个人的诚信与个人的创业、生活、工作密不可分,诚信等级与个人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功能,利用一切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宣传诚信品德,批评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要将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青少年身上。要有效组织、广泛开展社会诚信实践活动。在评选文明城市、文明景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人民满意公务员等创建活动时,要突出诚信建设的内容。要加强对诚信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为诚信教育奠定社会基础。完善信用立法 建立奖惩机制加快完善信用立法工作,为诚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要建立完善诚信奖惩制度,对守信者除精神鼓励外,要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对不讲信用者,要建立合理的惩戒尺度,建立举报制度,将其公诸于众。要建立道德诚信监测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从业人员的诚信监管,征集、整理,依法向社会披露,使社会诚信体系真正得以建立和完善。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率先履行诚信义务的表率,要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任用那些真正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诚实守信的干部,降免舞弊浮夸、欺下瞒上、华而不实的干部;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从根本上杜绝领导干部不讲诚信现象的发生。建立诚信数据库 发展诚信中介机构
努力促进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诚信中介机构和公共诚信信息网络,培育和发展具备相应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诚信服务中介机构,支持和鼓励诚信中介机构开展诚信服务。要以构建“三库(人行、工商、公安)一网(青海信用网)一平台(政府电子政务网平台)”为依托,依法采集并向公众提供公民在银行、公安、社保、教育、交通、保险等部门发生的诚信记录,将诚信档案、诚信评价结果在相关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使诚信档案成为社会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信用行业管理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强制有关行政机构和社会部门以法定途径和方式将公民诚信信息以商业化或义务的形式向公民诚信中介机构开放。要加强信用行业管理,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规范诚信资料的公正、合法、正当的收集与使用。要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数据库等硬件建设的资金保障。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2006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向,工业、建筑、道路运输、商贸、旅游、通信、金融七个行业结合本部门实际提出建立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建立了由分管省长主抓、35个部门参加的企业信用建设领导体系,形成了地方、部门点面结合,统筹安排,协调配合,有条不紊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格局;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能不同,建立了相应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全省各级有关部门以创建“信用青海”为契机,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了诚信宣传活动;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在不同行业逐步开展;初步形成了企业守信受益和失信惩戒机制。
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失信现象屡屡发生。调查问卷显示,54.2%的企业认为我省还未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高达89.7%的企业曾被失信现象所困扰,50.3%的企业存在失信行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职责不明确,政出多门、各自为政、部门壁垒、资金短缺等因素直接影响到我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尚未建立共享机制;数据源电子化程度发展不一,造成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数据采集无标准、无体系,直接影响到信息集中联网共享;企业标识信息未实现标准化;企业信用评价缺乏统一性;企业信用体系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在企业信息征集、保护商业秘密的界定、信息披露和共享方面缺乏法律依据。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完善企业信用建设领导体系加强信用服务行业管理监督
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体系,切实把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责、权、利落实到位;其次,管理部门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协调配合机制以及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能够从技术上把信用活动规模、各层次信用活动量作为经济变量,纳入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模型中;第三,政府各职能部门结合各自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开放有关信用信息,实现资源共享;第四,加强政府对信用服务行业的管理和监督,明确规定信用信息管理和信息安全的相关标准,保证能够满足市场运营的基本条件。加快企业信用建设立法健全企业信用法律体系
要加快信用立法,关键是界定和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界定和处理好政府强制征集和商业采集的界限;二是界定和处理好政府行政公开与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界限;三是界定和处理好商业秘密与公开信用信息的界限;四是界定和处理企业隐私与公开信用信息的界限。推进信用立法工作,一方面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省外在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结合青海省实际,先以行政法规或指导意见等形式颁布一些相关规定,执行一段时间后总结经验,提出立法草案,条件成熟后形成地方性规章。同时抓紧修改与征信管理相抵触的相关法律法规条款。建立企业信用数据支撑体系促进资料交换和共享
从整合信息资源入手,把各职能部门掌握的有关企业信用数据,作为重要的信用信息资源,有序开放,充分利用。各职能部门按照标准完善自身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省级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各部门、地区和企业的信用数据互联互通,促进资料交换和共享。培育企业信用服务体系 建立信用调查评价体系
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公司、信用评级公司等服务机构。坚持实行“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政府发挥规划、指导、组织、协调、服务的作用,创造信用服务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完整而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健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
以资金、质量、营销等管理为核心,引导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引导企业建立以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内部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管理制度,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强化企业诚信教育体系 形成诚实守信的氛围
利用各种传播工具,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普遍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普及现代信用知识,提高信用服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在大学开设信用管理研究生或本科专业,培养高层次的信用管理专门人才,满足全社会对高级信用管理、信用教育、信用服务等的需求。建立企业信用奖惩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
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一是由政府综合管理部门做出的行政性惩戒;二是由政府专业监管部门做出的监管性惩戒;三是由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做出的市场性惩戒;四是通过信用信息广泛传播形成的社会性惩戒;五是由司法部门做出的司法性惩戒。政府诚信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省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并成立了青海省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奖惩分明、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要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以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从服务、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不断加强政府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各级行政机关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着力建立公正透明的行政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决策民主化,打造公开透明民主决策的政府形象;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促进依法行政和廉洁自律;严格兑现政府
承诺,切实落实便民惠民措施;重视社会监督,强化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外在约束力。存在问题是:政策法规不透明,执行不到位;政府承诺不兑现;随意行政以及为政不廉、办事不公、作风不正等。加快政府诚信体系建设的对策
政府诚信体系建设是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和难点。从青海实际出发,推进政府诚信体系建设,以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为目标,以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公信力,着力推进政府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体系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要进一步丰富和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科学编制政务公开目录,逐步形成完善的政务公开制度体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收集群众关注的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办事流程等内容,供群众查询。要按期公布每年的惠民行动工作进展情况,对不能兑现的承诺事项说明情况,取得群众的理解。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严格依法行政
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规范政府行政权力,追究失信责任。完善政府诚信监督机制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
要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综合作用,通过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加强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行政行为的监督;畅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渠道;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搭建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政府信用信息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高起点、低成本,以信用信息推广应用为切入点,整合各方面诚信资源,并加强信息资源管理。不再另建地方统一的大型数据库,通过搭建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信用信息数据向基本数据库发送和共享查询。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营造诚信环境氛围
要以正确的诚信观武装公务员的头脑,使其更新观念,重视诚信,把诚信理念自觉融入到行政行为中。要以反面教材强化公务员的诚信观。同时,有必要将利益引导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建立有效的利益调节机制,努力构建有利于诚信生长的利益环境和氛围。(作者:毛翠香)
11.浅议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和对策 篇十一
一、企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转型的巨大冲击
诚信道德,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从产生之日起,就经常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且越是在社会发生激烈变动的时候,对它的讨论也就越激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改变了人们已经习惯与熟悉的社会生活氛围和生活方式。这种变化则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使原有的道德体系在内含、外延、养成途径和活动机制,运作方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是由于如此短的时间内,在如此巨大的历史变动中,缺乏完备的制度约束和规范,以致出现种种道德问题,包括诚信问题。从世界范围看,市场经济的追利本性以及由它所造成的复杂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决定了这个领域最需要诚信也是最容易发生诚信危机。
2.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监管不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导致了企业和政府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对市场机制,我们有一个逐步引入,熟悉和全面推行的过程,政府监管它也有一个逐步学习的过程。再加上受传统文化只重德治而轻视法治的影响,法律的地位和尊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市场机制不完备、政府监管游离,背弃诚信所付出的代价远无法不如其获得的利益,所以,企业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一方面敢面对法律铤而走险,也会将诚信的道德弃之脑后。
3.拜金主义价值观的诱惑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说过:“在现代的,和平的经济体系下,营利生活所助成的,当然主要是在和平范围以内的那类习惯和掠夺倾向。这就是说,通过金钱工作,使工作者日益精通,谙熟的是属于机巧诈伪的一般实践”。在资本主义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机制规定了以金钱为本位。要进入有闲阶级,就得从金钱工作入手,而这类工作,通过淘汰和适应,只有在掠夺的考验下,在金钱的立场下适于生存的那些后裔,才能胜任愉快。……要在有闲阶级中保持地位,就得保持金钱的气质,否则,他们的资产将化为乌有,他们的阶级地位将丧失。金钱至上,拜金主义这些原本是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随着我国企业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经营理念,也涌入我国,浸蚀了许多人的思想灵魂。
4.企业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里,一般的企业都是根据收入与支出的比例或者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益原则来安排经济活动的,如果企业从不诚信行为中得到的好处大于他为此付出的成本或代价,他就会放弃诚信,如前所述,由于法律不健全及政府监管不力,使通过不诚信行为获得利益往往难被发现或得到足够的惩罚,客观上也使许多企业为了追求利益而放弃诚信。
5.信息不对称情况严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信息不对称情况就成为常态,结果导致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增加。如果由个人来弥补不对称的信息,其交易费用是巨大的,也是不可能的,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资产,信息不对称使得人们极有可能利用信息缺失甚至制造假信息来欺诈牟利。
目前,在我国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信用危机上,主要有企业与上级主管部门的信用危机,企业与银行关系的信用危机,企业与执法部门信用危机,企业本身的质量、服务信用危机等,因此,重塑诚信的企业形象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构建企业诚信的对策。
1.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为营造诚信环境提供道义和法律保障
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法制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反对“见义忘利,使每一个公民,每一家企业都意识到诚信的道义和法律责任,从而自觉地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既造福于社会,也造福了企业,实现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双赢。
其次,要制定和完善有关信息数据开放和经济活动涉及到的法律,并落实司法和执法部门的法律责任,要加强对执法机关的监管力度,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对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失信行为要坚决打击。
2.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诚信问题
我国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必须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在内部,加强对企业文化,特别是 “诚信”道德观的建设,通过对企业处自上而下的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责任感。在对外开展经济活动时,要对国家守信,即依法纳税,把依法纳税看成是衡量企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要对社会守信,对社会尽自己的责任,不断回报社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所在地区经济繁荣做贡献,为政府分忧。还要对企业职工守信,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确保企业的稳定和谐发展。
3.强化政府职能,加大监管力度
政府要加快建立对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在发挥市场自我调节功能的同时,政府应尽力给每个企业以平等的机会,切实营造公开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真正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新秩序。同时,政府要根据市场需要,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建立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将商业性和政策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2.诚信的重要议论文 篇十二
1、诚信的起源
《老子》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是说:诚信的话不见得好听,好听的话不见得诚信。《晏子春秋》讲:“言无阴阳,行无内外。”是说:言行一致是诚信的特征。《墨子》讲:“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符节也。”是说:说了就要做,做了就不要半途而废,使言行一致就如同符、节那样的信物一般。《论语》讲:“民无信不立。”是说:大至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诚信都是立身之本。又讲:“朋友信之。”是说:人与人的交往要讲诚信。又讲:“主忠信。”是说:忠和信是人伦社会两大思想支柱。《礼记》讲:“君子诚之为贵。”是说:诚信是有高尚道德水准的人最为宝贵的品格。又讲:“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是说:诚信的定义就是不搞自欺欺人。《孟子》讲:“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是说:诚信是客观世界的要求;如何认识和实践诚信,是每一个人所言所行的正道。《荀子》讲:“君子养心莫善于诚。”是说:有高尚道德的人提高思想品格,最根本之点是在诚信上下功夫。纵观中国古代的思想学说,无论是对“诚”的唯心主义解释,还是唯物主义解释,都有其阶级性的内容,但同时也赋有民族性的特点与人民性的精华,其基本含义离不开真诚、诚实、诚恳、诚挚、诚笃等积极意义,这些都是成就道德人格、造就良善人伦所不可或缺的。
2、公正的起源
亚当和夏娃犯罪——上帝的警戒和宽容。上帝警告他们不要去吃伊甸园中生命树上的果子,吃的日子必死。德肖维茨认为,这是上帝第一次对人类行为进行规制,但诫命很快就被违背,夏娃被魔鬼附身的蛇引诱,偷吃了生命果,并劝说亚当,二人一起犯罪堕落。上帝却没有按既定的警告惩罚他们,而是将其驱逐出伊甸园。法律是基于理性和经验的。不以理性或经验为原则对某人因某事进行惩罚是非正义的,人类并不能因为不去盲目地服从命令而受到惩罚。如上帝对亚当夏娃及其后裔的惩罚并不合理。上帝告诫不可吃善恶树上的果子,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不可吃,所以先是蛇引诱夏娃吃了,后来夏娃又怂恿亚当吃了。他们违背命令,并立刻受到上帝的审判。由于这是对盲目命令的违背,所以上帝的处罚并不公正。公平与均衡也是影响正义的重要因素。公平需要预先完全告知,事后对所犯罪行要处罚适当,此处的正义与现代法律中的公平和均衡意义相同。至此,理性、经验、公平和均衡四原则可作为指导厘清正义与非正义的准则。
二、现代社会的诚信与正义
1、现代社会的诚信
西方有句格言“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即诚信是是最好的策略,的确,诚信给一个人带来的好处常常比欺骗更大。尤其是从长远和总体来说更是这样,因而,诚信成了千百年来经商有成的不二法门。一个远见的商人如果能够做到童叟无欺、诚实守信,最后便会建立好良好的商业信誉,从而生意兴隆。美国有一份调查材料,在555个描写人的形容词中让大学生们指出评价最高的形容词,结果“真诚”“诚实”“信得过”“真实”等词占了首位,可见,青年们对诚信这一美德是非常看重的。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现实中虚假之风弥漫,许多人受利益驱动而坑蒙拐骗;假冒伪劣充斥市场,诚信的美德受到极大冲击。人人都知道诚信是好的,可在现实生活中却被认为是无用的受损的,甚至是获取自身利益的障碍。即使学校这样神圣的地方也难免其影响,学生不诚实守信已经越来越严重,作弊就是一个最直接的表现。
2、现代社会的公正
博登海默说“正义有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现不同的形状,并且有极不相同的面貌。当我们试图仔细查看这张脸并试图解开隐藏在表面之后的秘密时,我们往往会深感迷惑。”正义首先就是作为一个美德概念而产生的。美国著名学者罗尔斯所言,正义是一种感情,当一个人看到他人遭到不公而挺身而出,就证明他具有正义感。相反,缺乏正义感的人就如同一个冷漠无情的道德”局外人”对那些对那些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漠不关心甚至是幸灾乐祸的的态度。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公平正义总是被人们忽略。社会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等社会问题都在呼吁公正美德。
三、如何加强诚信和公正思想道德建设
要加强对诚信公正重要性进行宣传,利用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使得整个社会真正能够知晓诚信和公正的重要性。要通过对诚信的典型(包括个人、企业、政府部门)给予舆论支持,如在诚信红榜上公示,营造氛围,树立标杆;对失信的典型给予曝光谴责,如在失信黑榜上公示。让守信者美名远播,使失信者臭名远扬、寸步难行,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加强诚信政府的建设,政府要守诚信,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民。执政为民。诚实守信是保证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基石,是市场的通行证。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信用经济。加强诚信建设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重要条件。
第一,加强诚信建设是紧密配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夯实社会基础。只有货真价实、互惠互利、童叟无欺等道德规范的建立,才能保证商品的等价交换,保证合同契约的履行。选择诚信、建立诚信、巩固诚信、完善诚信,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在交往中避害趋利的必然选择。有了诚信,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充分的利用,商业运作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交易成本或交往成本的降低,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才能成为现实;有了诚信,人类才能在经济社会交往中“兼相爱、交相利”,才能实现从野蛮竞争状况中提升出来,过上有道德、有尊严的文明生活;诚信,便成为人类社会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最重要的智慧和道德之一。
第二,加强诚信建设是适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有效载体。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各行各业对加强信用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以加强诚信建设为重点的道德实践活动,不仅是促进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形成符合国际规范的良好市场环境、使我国在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抓好诚信建设的制度创新。当前,许多商业企业和职能部门推出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都是一种创新,但一定要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要结合行业特点,创建行业文明,要善于创新,勇于创新,把工作做到实处,不能流于形式。
四、国外的借鉴
在社会群体中,学生无疑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从高校教育方面来说国外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和途径
1、美国
美国高等道德教育是全面主义的道德教育方式将道德教育融合在各科教育之中其主要途径有:(1)正式的课程以课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不管是美国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和建议,还是学校的实际教育情况,美国通过学校正式课程,以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主要途径之一。(2)各种活动以参与的方式来进行。在美国高校中各种各样的校内校外活动频繁。(3)心理咨询以心理指导的方式来进行。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设有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类的结构。(4)公共环境以情境渲染的方式来进行。美国非常注重建设一个美国主义的宏观情境,使置身其间的人潜移默化地受到美国价值观念的影响根据美国生活方式来生活。公共环境成了无处不在的“泛德育”组成部分。
2、韩国
韩国是以儒、佛思想为主要道德理念的国家,历来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强调以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为前提的人性教育。道德课内容的进一步合理化。对道德的评估避免划等级或量化评估方法,应该树立正确的评估观。
3、新加坡
新加坡学校的道德教育特别强调以下两点:一是提倡和推广东方道德价值观。二是学校十分重视改革德育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为提高德育实效性大胆借鉴国外的方法。广泛采用现代媒体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
本文通过对诚信和公正的重要性分析,以及和国外道德教育相比较,得出我国对于诚信公正等道德教育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不断提高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思想道德水平。尤其是大学生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贡献。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资本主义精神中的诚信和公正进行了分析, 联系中国道德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道德建设的方法的借鉴来突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具体的方法。
关键词:诚信,公正,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学生》, 2000年第8期。
[2]王通:《中说周公》。
[3]《论语为政》。
[4]博登海默《法理—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238页。
[5]《论语颜渊》。
[6]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 新世界出版社。
[7]《韩国教科教育课程之变迁》。
[8]汉城大学道德教育课程改订研究会《第七次中小学道德课教育课改订研究》。
【诚信的重要议论文】推荐阅读:
诚信的重要性议论文08-26
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09-02
诚信的重要性优秀作文650字10-14
诚信的议论文初中10-24
高一诚信的议论文800字09-27
写诚信的议论文作文600字07-28
写诚信的议论文作文700字09-08
均衡饮食的重要优秀议论文06-16
诚信无价_诚信议论文800字06-23
礼仪的重要性论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