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工作制度

2025-01-21

送教上门工作制度(16篇)

1.送教上门工作制度 篇一

送教上门,工作随笔

哪里有残疾儿童,哪里就有爱心的凝聚。今年,浮梁县特殊教育学校承担起了“送教上门”的重任。在上级政府的支持和教育局的重视下,我校“送教上门”工作已步入正轨,在这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点经验、其中的点点滴滴都饱含着我们对特殊儿童的一片爱心,饱含着我们对特殊教育的付出与努力。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确定对象,精心准备

我校遵循家庭自愿、送教上门、免费教育的原则,经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入户家访,核实了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28名“送教上门”服务对象。这28位特殊儿童都是重度残疾。为了肩负起责任,履行义务,学校成立了“送教上门”工作小组,“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列入学校学籍统一管理。确定了送教上门的对象后,接下来就是对每一个对象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做出送教方案实施送教。具体做法是:

1.与家长沟通,了解服务对象情况

送交对象由于从没有接受过教育,各方面发展相当迟缓,通过一般的交流,观察甚至评估不能全面地了解其情况。我校先把送教上门的打算告诉家长,及时与家长取得了互动,赢得了他们的支持,把温暖的阳光送进了她们的心坎里,让他们体验到了人性的温暖、社会的关注。送教老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

2.指定送教方案

我校和送教老师在充分了解送交对象现状,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后,立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具体送教时间由学校、送教老师与该对象的家长协商而定。所定的送教时间相对稳定,基本上是家长也在场,这样对孩子来说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家长可以在旁边进行配合、学习,以便自己在家中也能用相同的方法对孩子训练,增加孩子训练的频率。

二、持之以恒,送教到位

1.送教上门,从未间断

爱心是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必备的精神食粮,在“爱与责任”的召唤下,送教教师克服自己年龄大,路途远,家务繁忙;克服心理压力;克服严寒酷暑;全身心融入了这份崇高的事业,落实对下一代“关心于心,关爱与行”的实际行动,坚持按规定的时间进行送教活动。“送教上门”风雨无阻,从未间断,用爱心来抚慰特殊孩童的心灵,让残疾儿童在智力、肢体活动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高,认真的工作精神、耐心的工作态度、细心的工作方式,无不使周围的邻居、孩子的家长所感动。

2.注重教法,循循善诱

送教的孩子与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他们也有着心理发展的需求,有着与人交流享受友情关爱的需要。但是让这些智障儿童在认知、感知等方面的水平有所提高是相当困难的。送教教师自始至终表达对孩子的信任,以自己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3.指导家长参与,增强训练效果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送教教师还非常注意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康复训练,疏导家长的羞愧心理,鼓励家长带领孩子走出家门,参与日常的家庭活动。

开展“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送教上门工作平凡而艰辛,但只要是孩子们的需要,我校将会义无反顾把工作持续下去,不断学习、探索、完善送教工作,把它做实做好。当好引领者,树立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的“自强脱贫、助残共享”良好氛围。我们真诚地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够感召社会上更多的力量来关注弱势群体,让这些孩子与其他儿童一样,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2.送教上门工作制度 篇二

一、 方向策略: 保证培训 目的明确

无论何种培训。教师培训机构都应该“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作为“送教下乡”培训方式,因其时间有限,培训更应抓住关键,解决送教对象学校教师之所需,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3年度,我校在2012年度末2013年度初, 做好了如下工作:

⒈集中调研摸情况

我校组织了一个由我校一线骨干教师、教研室教研员、电教馆技术人员及从中小学抽调优秀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用近一个月时间分别赴全县二十三个乡镇的中小学学校进行了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诊断、座谈方式对各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其 中教师教育教学问卷调查涉及的问题有: 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上的期待、教材的处理与把握、教育教学的疑点难点、 自身在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上的作用。课堂诊断主要是各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分析出农村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侧重于以下方面:对教材的处理; 课堂高效研究; 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座谈主要针对农村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情况的评价,涉及的问题有:对教师的满意程度、喜欢的教学方式及理由、喜欢的学习科目及理由。 通过三个方面从授业者和受教者身上取得第一手资料,切切实实了解农村教育教学现状。

⒉分析共性与个性

专家小组调研结束后, 就要对全县中小学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归类,主要分为共性和个性问题。概而述之,共性问题主要有: ①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 知识结构老化现象普遍存在;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严重, 外出务工人员多; ③专任教师少;④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急待改进;⑤学生辍学严重。个性问题因学校实情不同而各有差异,这里例举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缺失;合作自主学习的改革困惑;(湖南省沅陵县金山小学) 新课标理解不透,教学目标可操作性不强; 教学的程序陈旧,“少、慢、差、废”现象严重。 (湖南省沅陵县竹园九校)学生能力培养落不到实处;教师缺乏课堂主导能力。

二、 实践策略: 符合农村 实践要求

“送教下乡 ”最忌讳的就是不考虑农村实际,按一厢情愿的想法指派送教项目,实施中不顾教学实际的作秀。这样的话,看似热闹,农村教师却望而兴叹,既无法理解也无法模仿,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如何让“送教下乡”适合农村实际? 在实践操作中笔者认为,作为培训机构, 应紧紧抓住农村实践要求, 考虑如下因素:

①教学环境的实际。农村教学硬件设施落后, 不可能短时间得到改观,我们示范性教学不宜过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不应过多强调网络的辅助手段。而应重点考虑如何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的自然资源, ②施教者的现状。农村教师队伍基本有三种情况:知识结构相对老化的老教师;挑大梁而又缺乏执着的中年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急待培养的特岗公招教师。在送教工作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培训也是必须重点考虑的。③教学对象的差异。农村学生胆子小、 不善于和老师沟通、学科基础薄弱、见识少;而且没有良好的学习家庭环境氛围。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很强烈,渴望对未知的了解。针对这一现状,送教下乡研究重点应为:如何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从他们现实的认知实践开始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如何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搞好教学。

三、问题策略:解决问题促 进提高

“送教下乡”的重点关注的是本土教学,除了送教内容的针对性外,还应以解决送培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要务。笔者认为,如下策略是解决各校教育教学问题的良药:

⒈依据各校实际遴选精干师资

各校存在问题不同, 培训机构送教的师资应该有所不同,不能一套班子走遍全县,一套内容贯穿始终。如金山小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和数学学科教学的薄弱,我校选派的师资为: 全县知名一线小数教师张桂玲, 主要解决课堂数学发散思维的训练;我校教师龚福红, 主讲教师职业道德修为;本校教师冯志辉,主讲新时代如何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好老师。湖南省沅陵县军大坪九年一贯制学校突出问题为 留守儿童的教育,我校选派具有实践经验的一线乡中教师主讲并建档培训。实践证明, 这些教师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效果好。

⒉在实践中诊断并解决问题

“送教下乡”在各校集中开展培训 , 除了解决预定的教育教学问题外,还应及时发现解决实践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如在金山小学送教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效果远不如人意,具体分析后发现:教师认为把学生分成一些小组,让他们自己讨论学习就是所谓的合作学习了;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对小组进行合作技能进行训练; 教师忽视合作是否必要的问题;课堂讨论未思考学生是否真的学到了必要的交往技能了, 教师缺乏主导课程的能力,整节课的目标变得不确定,甚至偏离了课的主题。根据分析讨论,听课小组确立的解决办法:进一步把握合作学习的内涵,让教师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和运用方法,结合教学实践,以形成自己关于合作学习的最佳方式;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训练;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设计合理的任务。

实践证明,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不断磨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的业务能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⒊让校本研训成为送教的后座力

“送教下乡”的培训毕竟时间有限 , 怎样保证让其长期有效性得到发挥,还需把校本培训作为后座力。一是在送教过程中,指导好该校的校本培训,如集体备课方法、同课异构的教研方法、专题研讨的归纳方法等;二是送教后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让该校教师们在校本研训中继续研究,以便下次来校后商讨解决;三是把校本研训作为问题的生成地, 在下一轮送教下乡前从中获得目标、预设方法、准备方案。

⒋跟踪培训发挥长期效应

“送教下乡” 应是一项长期和有效的培训手段。作为培训机构,我们应注意跟踪培训以发挥其长期效应。每次送完教后,我们要从多方面调查了解教师对所学到的经验在课堂上的落实情况, 将“引”和“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同时也有利下次送教时解决具体问题的针对性。 另外要重视从“送教”过程中发现问题 ,为管理决策服务。

3.对重残学生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 篇三

《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残疾人教育“一个也不能少”。“送教上门”,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到无法入学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住地,上门进行教育教学,使他们在家就能接受专业教师正规的特殊教育。因此,“送教上门”是保障重度残障学生能够接受教育的有效途径,是现代特殊教育的重要补充,是特殊教育教师的光荣使命。

我们从2014年春季开始,历时半年时间对全县所有15个乡镇(管委会)209个行政村进行了入户摸底调查。调查显示,栾川县现有残疾人9700人,占全县人口的3%;6~14岁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共236人,其中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111人,随班(园)就读201人,重度残疾儿童少年24人。这些重残儿童困居家中,无法接受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但他们同样需要教育,需要回归社会,需要享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实现这些重残儿童的求学梦,需要我们“送教上门”,这项任务就直接落在了特教教师的肩上。重残学生的教育,就要靠这些无私奉献、不辞艰苦的特教园丁帮助实现,需要这些特教园丁走教、送教,把政策落在实处。

一、调查决策

依据上述调查,全县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共24人。经过二次评估鉴定后,我们决定对其中22名具有一定接受教育能力但无法入校就读的重残学生“送教上门”。他们当中男13人、女9人,因脑缺氧造成脑瘫11人,智力障碍8人,唐氏综合征2人,情绪障碍1人,但均有一定的接受教育能力,可以进行“送教上门”。

二、实施方案

在调查摸底、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细致地制订送教方案。我们从2014年秋期开始,组成“送教上门”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为副组长,各班子成员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选调责任心强,有爱心、有耐心、能胜任的教师,由技术熟练、能吃苦耐劳的专业司机全程护送、全程服务。送教小组先后深入大清沟、杨山、焦树凹、龙潭、龙王幢等14个乡镇,进村入户,对22个残障学生登记造册,建立学籍、档案,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发展评价资料、个别化教育方案、康复训练记录等,做到每周送教2次,每次3课时,每学年216个课时,实现“一人一案一师”。

三、送教内容

“送教上门”的关键是送教的内容,这主要包括:送教学、送理念、送康复医疗和送温暖服务。

送教学,就是要结合残疾儿童的自身状况制订个性化教育计划,合理安排适合其发展的教学内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是送教上门的核心内容。

送理念,就是让家长了解国家方针政策,根据自家子女的残疾现状,坚定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通过教育训练一定会越来越好,一定能达到或基本达到自食其力的程度。同时也让家长知道,居家教育训练并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也需要家长配合施教、配合训练,这就要求家长做到教师所做所教的,家长也要学会要领,教师不在的时侯,就可以由家长代替教师完成教育训练任务,并争取使家长最终能够达到或接近专业教师或者专业康复师的水平。

送康复医疗、送温暖服务,就是根据学生体质的状况,进行“医教结合”,在送教学、送知识的同时,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并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配送常用的、标准的训练设备,或“制作技术”。例如:小瀚是一个脑瘫患者,在送教时我们发现,市场上还没有帮助脑瘫儿童行走的设备,我们的教师就帮助家长,根据小瀚的实际身高尺寸制作“行走仪”。送温暖服务,服务了家长,使家长和患儿了解了政策和知识,解除疑惑,重拾信心。同时,送医、送药、送食品可以让重残疾儿童足不出门,也能体验到城市孩子的现代生活。

四、三种送教模式

“1+2”:“送教上门”小组一周下乡送教2次,每次3个课时,每学年216个课时。

“2+1”:每次送教活动都由2个教师和1个专职司机组成送教小组,送教上门,教师教育训练,司机全程服务。

“1对1”:1名教师对1个重残儿童进行教学实践,传授知识,帮助其康复训练;1名教师对1个重残儿童家长进行教学培训,培训他们基本的文化课授课能力,培训他们简单的康复技能。“1对1”地对家长进行培训,目的是当专业教师或康复师不在的时候,由家长根据本人所掌握的文化知识和康复技能,“1对1”地辅导残障儿童,让其既学习文化知识,又能接受康复训练。这样1周一次,循环往复,达到送教上门目的。

五、送教思考

政策再好,再利民、惠民,也得有一支强有力的执行团队来保障落实,团队的执行力主要看团队的队长如何带领。“送教上门”不是单凭特殊教育学校就能独立完成的,它需要残联、财政、民政、医疗各部门相互配合,各司其职,才能实现预期目标。“送教上门”需要政策引导、领导重视、部门协作、经费保障、教师素质、家长的态度等因素来保证其成功实施。

实践告诉我们:“送教上门”是一个能够补充特殊教育的有效方式,坚持“送教上门”,能够使特殊教育的模式更加完善。“送教上门”工作应该在县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联合行动才能完成的,而不是靠个别教师“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实现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有了坚强的领导,有了明确的分工,有了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团队协作精神,“送教上门”这项惠民工程才能做实,才能越做越好。我们要始终坚持进行摸底调查,逐一登记造册,并组织教育、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深入家庭,对每一个重残儿童少年进行耐心细致的科学评估,得出准确结论。只有这样,送教工作才能精准,送教方案才会可行。同时,民政、财政部门要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确保送教对象、费用额度、师资预算、经费保证等一步到位。只有让送教的特教教师、医疗专家充满信心,坚定决心,相互配合,“送教上门”工作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4.送教上门工作总结 篇四

一、了解对象,制定方案

我们对每一个对象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做出送教方案实施送教。具体做法是:

1、了解情况

我们先把送教上门的打算通过电话或家访告诉家长,及时与家长取得互动,赢得他们的支持,把温暖的阳光送进他们的心坎里,让他们体验到人性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注。送教老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所了解的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孩子的病因、发病的情况、治疗情况、作息安排、与孩子惯用的沟通方式、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孩子的脾气、性格等,这些情况都记录在案,为后面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2、评估对象

在了解了儿童的大致情况后,我们对送教对象逐一入户家访,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等。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从各领域的角度来分析对象的状况,为制定送教计划和教学进度方案提供依据和方向。

3.制定方案

在充分了解送教对象现状后,我们立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设康复训练、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特色发展等课程,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学方法服务每个“送教上门”的对象。但在教育方案制定之前,先征求家长的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和认可,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和训练中,可行性也就更强。具体送教时间由学校、送教老师与家长协商而定。所定的送教时间相对稳定,原则上要求家长在场,这样对孩子来说有一个适应过程。同时,家长在旁边进行配合、学习,以便自己在家中也能用相同的方法对孩子训练,增加孩子训练的频率。

二、持之以恒,送教到位

1、克服困难,坚持上门

爱心是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必备的精神食粮,在爱心的召唤下,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能克服自己假日少、路途远、家务忙、压力大等困难全身心融入到送教工作中,坚持按规定的时间进行送教活动。“送教上门”风雨无阻,从未间断,用爱心来抚慰特殊孩童的心灵,让残疾儿童在运动康复和认知上得到一定的提高。老师们认真的工作精神、耐心的工作态度、细心的工作方式,无不使周围邻居和孩子家长感动。

2、加强学习,及时充电

为能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我们不断总结、反思,理论联系实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力争送教工作取得多一点的效果。大家都不断加强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送教上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提高移动课堂的实效性。

3、精心取舍,注重实用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采用《快乐生活》为主要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包括简单的识字、常用的称谓、简单的实用算术等,每次的必修课程有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选修课程由送教教师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从教育与康复、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出发,补充音乐、美术、律动、情绪矫正等相关内容,进行送教上门康复训练。

4、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老师认真研究的书。送教的孩子情况各不相同,我们本着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宗旨,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教学过程不求快,不求直,只求有起色、有进步。由于学生的生理原因,上课时间、教学方式根据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身体状况而定。

5、注重教法,循循善诱

要让残障儿童在认知、感知等方面的水平有所提高是相当困难的。教师们极富爱心和耐心,重视情感的投入,自始至终表达对孩子的信任,以自己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来感染学生的情绪,表扬、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在脑瘫孩子的康复训练中,教师将动作分解,每一个动作都要重复N次,反复训练,强化效果。

三、家校携手,取得成效

在送教教师的辛勤工作下,送教工作保证了质量,既帮助残障儿童学习知识,鼓励他们重新振作起来,也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习,帮助孩子进行协调性康复训练,提高他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受到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5.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 篇五

工作实施方案

江口镇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保障因残疾等客观原因暂不适宜到学校进行教育的特殊学生能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根据上级部门有关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探索残疾学生学习生活的教育经验,努力实现我校残疾学生教育“全覆盖、零拒绝”。

二、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学生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服务时间

服务时间:每个服务对象每月提供上门教育不少于2次,每次1个课时,每学期不少于10个课时,每课时30分钟。

四、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的服务对象为暂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教学能力的我校残疾学生。

五、服务形式

学校指派教师到学生家中开展教育指导活动。

六、领导小组及送教教师 各校要成立领导小组,确定送教老师

七、经费保障

设立相应的“送教上门”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交通费、劳务费等补贴,购置相关教育教学设备费以及业务指导等费用。

八、工作要求

(一)送教上门服务学生纳入学籍管理,保证其正当的权益。

(二)送教上门时间及课时安排,须依据针对服务对象的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三)每次送教上门工作完成后,监护人需签字确认。

(四)送教上门是我校开展特殊教育工作的途径之一。教务处按照要求落实相关工作。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热情和娴熟的业务水平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精心准备,保证质量。每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要做好电子材料的拍照(摄)和存档。

6.送教上门个人的工作总结 篇六

本学期的送教上门工作还是我和郭老师一起担任,主要的送教对象还是黄洋同学。开学初,根据上学期的测评结果以及开学初对黄洋的测试,结合本学期学习的课本内容,为黄洋制定了非常详细的个别化教学计划,将每一单元每一课的内容都划分为一个一个小的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我们的送教上门工作时间定在每周二的上午,每次两个小时,期间没有中断,每周二都会按照约定时间前往送教学生的家中。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及时调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本学期共送教上门16次,每次2个小时。其中我授课的主要内容是《生活数学》和《绘画手工》两大块。在生活数学方面,这学期主要学习了数的认识(认识6、认识7、认识8、认识9、认识10、认识0、比较数的大小、110的数序)、常见的量(比大小、比长短、比高矮、比粗细)。在数的认识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含义,能数、认、读、写,要会手口一致地点数10以内的物体,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黄洋数、认、读掌握的都非常好,手口一致点数的时候黄洋偶尔会出错,过于急躁,有时候需要提醒,写数应该是黄洋的一个弱项,由于身体原因,手部力量有时不受控制,数字写得不好,笔顺也不准确,需要反复提醒,6、8、9、10、0这几个数字写不好,数字上有“○”的,黄洋都写不好;在绘画手工方面,本学期以撕贴、添画、涂色为主,撕贴是这学期新接触学习的,黄洋兴趣非常大,刚开始的`时候是在老师的辅助下进行撕贴的,到后来就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撕贴了,涂色方面,黄洋经过一年的练习,本学期的进步也是非常明显的,能够在规定范围内进行涂色,也不会再出现涂色时涂破的现象,添画是掌握的不是很好的,需要在下学期加强练习,每次上完课前,黄洋都会把作业拿出来让老师给他拍照,一学期下来作品都保存了下来,学生看着也非常有成就感,自信心也越来越高了。

在十二月初的时候,接上级领导安排,我校送教上门学生中新加入一名学生,孙艺洋。她是一名严重的智力障碍儿童,之前也从来没有上过学,今年已经15岁了,在校领导的支持与安排下,20xx年12月10日在汪校长的带领下,郭老师我们三个人第一次走进他们家,与家长进行沟通,讲明送教上门的意义,家长签订送教同意书,登记学生的基本信息,郭老师对学生进行各项能力的筛查与评估,向家长反馈评估结果,指导家长在家时应如何教育学生,家长对此深表感谢;20xx年1月9日,学期结束,我和汪校长再次走进孙艺洋家,给她送去新年的礼物多功能画板,与学生一起互动,进行音乐游戏,要求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同时布置了寒假期间的训练内容。

7.送教上门工作制度 篇七

据悉, 此次“‘安凯•快乐学期’暑期校车专项服务活动”旨在对安凯校车的安全关键部位部件进行检修和排查, 同时对相关驾驶人员开展必要的应知应会知识培训, 以整体提高校车运营保障力度, 进一步向客户传递安凯客车在校车产品上的贴心服务和人文关怀。

安全至上安凯校车护航快乐学期

安凯客车本次“快乐学期”专项服务活动主要针对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期间售出的校车产品展开检修服务。具体服务项目包括:检查校车车身标示及车身反光条完整情况、停车标志牌功能、闪烁警示灯功能、发动机自动灭火装置完整性、安全锤是否齐全、后部应急安全门功能、安全天窗功能、360度环视监控系统功能、座椅安全带功能、仪表、开关、指示灯、灯光工作情况、乘客门应急开关功能等十多项隐患排查项目, 全方位对安凯校车的使用安全性能进行评估检修, 为客户提供十二分的贴心安全保障, 以此回馈广大客户对安凯品牌的支持与信任。

检修期间, 安凯售后服务人员走近校车用户, 免费对校车的安全件、电器件、底盘相关部位等进行检查。为了确保不遗漏任何安全细节, 此次活动安凯客车和江淮底盘联合开展, 从技术层面保障安全检查彻底排除安全隐患, 为安凯客户送上贴心的安全保障。

本次“快乐学期”专项服务活动作为“安凯大家园”的一部分, 将成为向客户提供高品质服务的重要平台, 是安凯客车建立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和周到的客户服务, 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重要举措。同时, 安凯服务品牌还将与各类客户营销活动相结合, 有效改善我国客车行业市场品牌观念弱、重质量轻服务、营销模式单一等系列问题。

同时, 作为中国客车服务品牌的开拓者, 安凯客车秉承“安凯大家园”服务理念, 在金秋开学季节为学子送上一份安全大礼, 帮助用户了解安凯校车产品运营过程中的故障预防、安全诊断等检验检测。在提供增值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 全力打造一流的安凯服务品牌。

标准严苛从起步就具备国际水准

在校车安全制造、安全设计、安全运营等方面, 中国校车正在形成一套特有的安全标准体系, 一些企业也逐步将研发重点放在了校车领域。据安凯客车产品规划部部长徐文斌介绍:“安凯客车是我国第一批通过专业校车生产资质审核的企业, 并在行业内率先获得了长头校车的产品公告, 在客车安全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

立志打造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全校车产品, 通过与国际一流校车公司合作, 安凯客车从起步就具备了国际水准。据介绍, 安凯已经进行第三代校车产品的开发, 目前销售的主力车型为第二代车型, 长度为5.8~8米, 2015年下半年安凯将把第三代校车产品向市场进行推广, 长度扩展至5.5~10米车型。第三代产品从造型设计、产品品质到性价比方面都将进一步提升。目前安凯第三代校车正处于测试阶段, 但毫无疑问, 安凯第三代校车将一如既往继承安凯产品的优异性能与出色的安全性, 为学生上学路保驾护航。

服务品牌家园行动再续新发展

2014年, 安凯客车发布我国首个客车服务品牌“安凯大家园”, 以开展服务品质建设工程为标志的一系列企业活动同样受到行业用户的一致赞许。

8.2017年学校送教上门工作总结 篇八

2017年坛洛镇丰平小学为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总结

坛洛镇丰平村卢桐芸,女,出生于2009年12月7日,智力一级,现居住在丰平村孙茂坡,孩子不会说话,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不能自由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目前属于我校二年级1班学生。卢俊权,男,出生于2000年10月22日,智力二级,现居住在丰平村花周坡,孩子不会说话,能走路,生活不能自理,目前属于我校六年级1班学生。这两位学生都不能到校接受系统教育。我校决定成立帮教小组,采取“送教上门”的形式,对两位残疾学生进行送教帮教。为了将“送教上门”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送教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送教上门”的规划制定、计划实施、监督执行等工作,对“送教上门”开展情况进行具体检查指导。详细了解残疾儿童身体、心理、残疾程度、家庭境况等,本着学校推荐、个人自愿的原则,经过层层甄选,最后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确定了责任心强、热爱学生、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组成志愿团队,他们上网查找资料,从各个渠道了解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学习特教方法、积累特教经验。针对残疾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点,采用个性化家庭教育训练方式,计划实施每月1次的“一对一”、“二对一”“多对一”帮扶教学活动。经过帮扶小组精心的准备,在2017年3月14日组成两个帮扶小组开展送教活动,马雪琴、马雪萍和梁丽金三位老师到卢桐芸同学家中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卢福娥、黄珍艺、马佳桃三位老师到卢俊权家中开展送教帮扶活动,他们父母很高兴我们的到来,随即带我们来到,女儿的住处,我们送教老师热情的过去想跟她亲近,卢桐芸见到我们送教帮扶老师后,感觉受到惊吓,出现强烈的排斥反应,转身躲到母亲背后,后来经过父母的安抚,情绪缓和了一点,但是对于我们送教老师这些陌生人还是不太接受。卢俊权见到我们送教老师靠近后也是很惊恐、害怕,反应激烈,伸手过来抓老师们,有攻击性,根本不听送教老师讲什么话,拿出糖饼拿给他之后,情绪好了一点。但是还是不给我们送教帮扶老师靠近,送教帮扶成效不好。后来经过与两个孩子父母的沟通交流,了解到这两个孩子都是智力残疾,智力比较低下,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孩子从小就是这样,害怕陌生人靠近,易受惊吓,平时村里人也没人能够靠近他们;最后两个孩子的父母都跟我们送教老师说,孩子们也没有沟通交流的和接受学习辅导的能力,为了不打扰孩子的舒心平稳的生活环境,送教老师不需要再上门开展送教活动了,送教帮扶老师都表示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

9.送教上门工作制度 篇九

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是提高残疾人整体素质、使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前提。我校一直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形成以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到家”为补充的比较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为了加大工作力度,把我学区内适龄残疾儿童的教育搞好,进一步推进并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的高度,我们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特拟写现阶段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学区共有2名适龄残疾儿童。肢体残疾的 同学已经在我校 年级随班就读。智力残疾的 同学曾经在 聋哑学校就读,因不能自理退学,现在随祖母生活。

在校随班就读的 同学,已经得到系统的教育。

失学在家的 为智力残疾二级,曾经在 哑学校就读,因不能自理退学,现在随祖母生活。因其较为自闭,不具备入学能力。我校对其进行送教上门服务。

二、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工作要求及措施

1.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做到活动有跟踪。2.整理并收集关于家庭特殊教育系列系统知识,帮助家长掌握辅导孩子的具体方法。

3.鼓励家长认真学习教育残疾子女的信心,让他们有信心、有干劲参与对子女的教育中来,做到不放弃、不遗弃。

四、送教时间及课程安排

每月十日下午进行送教服务(如遇休息日则顺延)。送教课程为语文、数学,交替进行。

学校

10.“送教下乡”不能走秀 篇十

但是目前的“送教下乡”活动多存在形式单一、形式主义、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形式单一主要表现为仅依托“送课”形式来组织活动,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为完成任务而组织活动”,鉴于这两种情况长期存在, 所以送教下乡活动效果多不明显,甚至非常不明显。

那么, 送教下乡如何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呢? 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科学设计。

一、 送什么

送教下乡, 必须先深入送教的接受方进行调研, 弄清楚接受方的教育需求及要求。唯有如此,送教内容才能真正得到受教方教师欢迎。当前,每所学校或每个教育区域所需要的教育扶促项目或内容多不相同。有的学校缺的是先进教育理念, 有的学校虽有先进教育理念, 但缺乏具体操作技术, 有的学校则可能既缺乏先进教育理念,又缺乏操作技术。同是缺乏操作技术,情况也不尽相同。但送教者在送教时多是根据自己的专长或喜好来确定送教内容。为此,笔者觉得,送教方在送教之前必须对受教方进行调研, 以了解其具体教育需求。不经调研,盲目地“送课”,多会造成“送的”不是受教学校教师“想要的”。在这种情况下, 送教方只能在形式上达到“送教”之目的,真正的“送教”目的或效果很可能无法实现。

“送教下乡”关键是送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教育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 也是教育的灵魂,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向受教学校教师传递先进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应该成为“送教下乡”的主要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何实现有效传递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笔者觉得,通过开设示范课或观摩课的形式,并辅以讲座加以诠释,可使受教者完全理解送教者所要传达的理念与思想,也可让其学会教育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技巧。如果“送教下乡”仅以课的形式“送教”, 则很难达到“送教”之根本目的。“送教下乡”重点是送教学经验与教育技术。笔者觉得,当前乡村薄弱学校缺乏的不只是教学硬件,最缺乏的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教育技能的教师。要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部门可依托“送教下乡”这一平台来逐步实现。在送教活动中,送教者应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或案例, 从教育技术层面加以诠释,以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二、 怎么送

为真正达到“送教下乡”活动的目的,笔者觉得,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1.开设示范课、观摩课

送教者接受送教任务后必须精心准备,反复酝酿各个教学环节及整理贯穿其中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广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研究性学习”贯穿于教学始终,并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要真正为乡村教师送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或途径。

2.开设业务讲座

授课只是送教活动的一个环节,完整的送教活动,必须包括理念与技术的诠释。要结合所授课诠释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使用问题,能真正让听课教师学到教育技术与技巧。以案例诠释理念与技术是最为有效的送教形式。示范课、观摩课需配以专题讲座或深度评课,这样有助于听课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内化,使之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

3.持续或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一次送教下乡不可能一下子解决乡村教师所有问题。因此,送教下乡活动应持续、定期开展。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改变乡村薄弱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教育技术差距,实现城乡教师教育技术与理念均衡发展。

三、 由谁送

“送教下乡”时必须精选一些思想开明、作风正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能将自己教学技术与理念诠释清楚、一线教师公认的优秀教师来承担送教任务。送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送课。当前,有些送教组织者多认为送教活动就是送课。送教应包括送课及授课理念、教学技术等完整的诠释。当前的骨干教师、名师遍地都是,活动组织者一定要甄别清楚,选对选好送教者,否则,送教活动的真正目的便难以达到。

11.送教上门方案 篇十一

为了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中有关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试点项目的方案要求,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慈埠小学根据县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少年儿童实际情况制定送教上门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逐步完善残疾人教育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

二、服务对象。

送教服务对象为范围内常住人口,不能到校接受教育的6-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见附表1。

三、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智力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生活适应能力。

四、组织领导。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五、具体措施。

1.做好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摸底调查工作。摸清底数是搞好送教上门服务的关键。由教务处负责,配合县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县残联等机构搞好调查、摸清数据、做好分类。为进一步发展残疾人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水平、办学条件和残疾少年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智力状况良好,具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能与人进行对话能力的残障儿童少年共计4人作为教育对象。建立“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相关档案和学籍,纳入全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见附表2.3.制定详实可行的教育计划。

根据“送教上门”的基本原则,教育内容定为“实用语文”“实用数学”“生活适应”等课程,注重开发残障少年儿童的智力潜能,提高生活适应能力。要求相关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选择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力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师生互动,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努力提高教育效益。

4.保证充足的教学时间,采取一对一的服务模式。

在教学时间上全学期针对每个学生开展1次服务活动,共4次,每次2课时。采用走进家庭实施一对一的送教上门服务。在服务流程上采取“交流”“授课”“总结”的模式,首先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基本状况;其次由专任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教授一定的知识技能;最后总结,告知家长教育智障儿童需要注意的问题。

5.所有成员要高度重视,认真总结经验。

这次“送教上门”服务活动是特教工作的尝试和延伸,在实施送教服务中要立足新起点新要求,创新发展新思路。由于是第一次,所以疏漏肯定存在,要求广大教师一定要认清送教上门活动的重要性,做好计划,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在每次服务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寻找不足。授课教师要上交授课教案,活动负责人要上交活动记载表、活动总结等资料。

六、支持保障。

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为了保证活动的延续性和实效性,特别指出对于参加“送教上门”的教师按每次2分的工作量计入绩效考核。对于能按时上交相关计划和总结等资料的老师按每次3分的工作量计入绩效考核。教师交通费、餐饮费、添置教学仪器设备的费用由学校报销。家庭及学生个人不用缴纳任何费用。

七、时间安排:

2015年3月1日起,启动“送教上门”服务工作。2015年3月底,开展第一次“送教上门”服务活动。

负责人:

教师:

2015年4月底,开展第二次“送教上门”服务活动。

负责人:

教师:

2015年5月底,开展第三次“送教上门”服务活动。

负责人:

教师:

2015年6月底,开展第四次“送教上门”服务活动。

负责人:

教师:

2015年7月,“送教上门”服务活动总结。

附件:

1.永登县未入学6-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情况统计表。2.永登县6-14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对象与送教学校登记表。

12.“送教上门”培训心得 篇十二

和许多青年教师一样,我是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及憧憬,走上了教师的工作岗位。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经做了7年的教师。7年对于一位教师的成长而言,是个有些尴尬的数字。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工作出现问题,我已经再也不能拿“刚毕业,经验不足”作为借口,可是同时,我又深深地感到,自己知道的,懂得的,还太少,离“做一名好老师”的目标,还太远。在我为此困扰之际,学校又一次为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好机会,组织学院所有青年老师参加了广东省高教处组织的“送教上门”的教学法的培训,培训老师是拥有丰富教学法经验的广东技术师范培训中心的老师们。

培训时间是两天,分别是4月23日和4月24日,每天都是从早上8:20到下午的5:30,并且是在周末,所以大部分老师感觉较累,但是我发现到我们所有参加培训的老师在课堂作为学生的角色非常的认真,每个人都很投入,投入到“行的导向教学法”的学习中去。23日那天,上午是“角色扮演法”的学生,李端强老师说,作为学生,他在课堂上可以扮演许多角色,而不仅仅是学生的单纯角色,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也可以扮演老师的角色,学生可以扮演评价者德角色;那天下午是“案例教学法”的学习,白崇老师讲授,白老师说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老师要准备经典的案例,这些案例是符合教学的需要,是学生们能够接受和掌握的。24日那天,上午是“项目教学法”的学习,杨舰老师讲授,我觉得杨老师讲的很不错,这个跟她拥有渊博的知识有关。我认为“项目教

学法”的关键在于“项目”的准备上,要利用该法把教学搞好,“项目”准备的好事前提,这个“项目”首先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做的,其次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最后要能够被学生学习掌握。24日下午,我们学习了“引导文”法,徐伟老师讲授,讲的很生动实在,徐老师在我们大家的要求下不讲很多“引导文法”教学的内容,而是主要讲了他在德国学习的所见所闻,我觉得很好,因为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世界领先的,德国有很多先进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其中“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引导文法”就是我们需要学的,“引导文法”的核心思想是老师将上课的内容以引导问题的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这其中主要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总之,这两天的学习受益匪浅。

杨舰老师说的好,任何一种教学法再先进,都不能包打天下,它需要入乡随俗,作为“舶来品”我们需要的是“拿来主义”而不是“全盘照搬”。而现实是在许多学校只是照搬过来,这个我想学校领导的责任不小。要知道,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师资力量不同,课程不同,应用的教学法肯定不同,但我想本质就一个,不管使用什么教学法,我们的目的就是真正让我们的学生学到东西,这个是宗旨。不过我们学生学到了东西就好了吧,不行,其实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最为关键,大学生是半个社会人,他们一脚在学校,一脚在社会,如果他们还只是学到了死的东西,我想他们出去肯定也没有市场,肯定也适应不了这个社会,所有作为老师在课堂上还得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比如自我管理能力、独立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学生掌握了这样的能力,我想到哪里都能生存下去。徐伟老师说:“中国的学生”习

惯单打独斗,感觉很了不起,其实历史告诉我们不能团结的单打独斗肯定不行,这就是为什么德国能这么强大,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缘由所在,因为在德国的教育,从小就强调一个团队的概念,做任何事情都是团队来完成。好的东西我们一定要真学,而不是假学;学东西,我们要会有取舍,千万不要“全盘照搬”。其实我们可以将德国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学过来,在加上我们自己单打独斗能力这就很了不起了,不过我们的教育说改革,改革了多少年,我看没什么成效。

13.提高送教下乡活动的实效 篇十三

1.设立门槛 , 择优选人 。送教是否成功, 第一要素是选择合适的送教人选。为保证送教工作的常态化、有效性, 我们确定了送教人员的门槛标准, 专门建立了送教教师的人才库。送教人员由幼教系统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及获得省、市赛课一、二等奖的教师组成, 对送教人员的工作单位、教学情况、教学特长、历次送教情况逐一进行登记, 把好送教人员的筛选关。根据送教主题和各人的特长确定每一次的送教人选, 确保送教人员年龄结构有梯度, 经验能力有互补, 教学风格有差异。尽量不在一个单位重复选择送教人员, 也不在短期内重复安排同一教师送教, 以免影响幼儿园的正常工作。同时, 我们将送教下乡情况作为职称评定、晋升、评优的依据, 并纳入到年度对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履行示范引领任务情况的考核, 强化送教人员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 避免送教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针对实际, 按需送教。送教下乡活动中, 来听课的是广大的农村幼儿教师, 这就要求我们在确定送教内容时要从农村幼儿园实际出发, 面对农村幼师的真实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教活动。一是订单式送教, 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将征集到的需要送教的课题落实到每个送教者, 要求他们根据确定的内容备课, 实施“点菜”送教, 送农村幼儿教师急需的、喜欢听的课。二是专题性送教。我省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配送的电子白板分到各镇幼儿园后, 教师普遍反映不会用, 我们就组织教师专题送教到各幼儿园, 既有电子白板运用的实际操作学习, 也有教学示范活动, 帮助农村教师解决难题、困惑。三是引领式送教。为全面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精神, 我们及时组织专家送教到农村幼儿园, 既有理论讲座, 又有现场活动的展示分析, 引领农村幼儿教师学习、领会、落实《指南》精神。

3.以质为本, 优化活动。送教下乡活动的本质, 说到底就是帮助农村幼儿教师开阔眼界, 更新教育理念, 改进教育方法, 提高实施保教活动的水平。在送教内容确定以后, 我们组织送教者精心备课, 反复研磨, 在活动质量上狠下功夫。对已获奖的成熟优质课, 我们要求执教者根据农村师生的实际情况再次备课, 进行二次改编, 如降低教学难度, 改进教育手段, 用实物、图片代替多媒体教学, 让教学活动返璞归真、走向自然, 使农村教师在分享优质资源的同时感到学得上、用得着。对点题的送教活动, 要求送教者所在的幼儿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做到一人送教, 全园参与, 和送教者一起备课, 反复研磨, 保证活动质量。同时, 我们还要求送教者充分了解送教幼儿园的实情, 积极应对突发情况, 适时调整送教策略。如有位送教老师原先准备的送教课为大班音乐活动“买菜”, 但到了送教的幼儿园, 发现该园晨间活动已经选用了这个音乐, 孩子们都会唱, 怎么办呢? 正在大家焦急的时候, 送教老师说“那我就顺势上第二课时吧”, 她从容应对, 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给孩子们上了一节歌曲仿编活动,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4.送教上门实施方案 篇十四

为保障重度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益,我校开展为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育工作。现根据我校实际,制定《“送教上门”教育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探索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经验,逐步完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服务对象

“送教上门”服务的对象为我学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中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但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6-15周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

三、服务原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注重发展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潜能,提高认知能力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能力。

四、实施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满足具有接受教育能力而又不能到学校就读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调查摸底,确定服务对象。为确保“送教上门”工作的落实,确定具体对象作为我校“送教上门”的实施对象,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三)提供保障,确保落实。开展“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学校将针对所确定的服务对象的残疾类别和家庭情况,确定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建立“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相关的档案。

(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1.加强管理和指导。“送教上门”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加强管理,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相关制度,保证“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落实到位,积极探索经验,提高教学效益。

2.保证“送教上门”服务时间。各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服务对象的残疾类别和发展现状,保证“送教上门”服务时间,每个服务对象每月不少于1次,“送教上门”的课时数计入任课教师工作量。

3.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承担“送教上门”服务的教师要针对“送教上门”服务对象的生、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或普通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采取适合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效益。

XXXXXXXXX学校

15.残疾送教上门的工作总结 篇十五

首先我代表“6s”小组感谢各位管理和全体同仁在“6s”运动中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正是有了你们的积极参与,“6s”才得如火如荼,生机盎然,正是有了你们的不懈支持,我们对“6s”运动充满了信心!

9月份参加“6s”考评的有20个单位,以车间为单位的成型一车间在9月份“6s”考评中荣获“团体第一名”,主任陈新华;以线(组)为单位的成型一车间包边线荣获线(组)第一名,线长罗润生;成型一车间c线荣获线(组)第二名,线长龙勇;成型二车间e线荣获线(组)第三名,线长郑权。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祝贺以上获奖单位!最值得一提的是成型一车间和包边线成功卫冕“团体第一名”“ 线(组)第一名”的殊荣,都说“江山易攻不易守”,在考评分数悬殊不是很大的情况下,能再次登上这光荣的宝座,我们再次把掌声献给他们,谢谢他们对“6s”运动的大力支持。

在9月份,公司进入棉鞋生产高峰期,各位管理人员和员工忙于新品试样与生产,不免对“6s”运动产生疏忽,造成考评成绩整体不是很高,在这里我希望在9月份“6s”运动考评中成绩不是很理想的线(组)、车间,不要气馁,要打起精神,鼓起勇气,不能被一时的落后消磨了你们的锐气,在“6s”面前我们戈美其人是不会低头的!

借这个机会,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把“6s”运动的意义跟在座的各位讲讲:“6s”运动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与生产相辅相成的活动,它既能服务于生产,也能监督生产,想必这一点,各位已体会至深,我们要把“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融入到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为了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做到现场无杂物,安全通道畅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我们就应该彻底地将要与不要的东西归类,并将不要的东西加以处理,需对“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观念予以突破。

为了最终能实现目视管理,把经过整理出来的需要的人、事、物要加以定量、定位、定品。

为了让我们有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就得要求全员参与,排除隐患,重视预防,彻底地将自己的工作环境四周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维修,以维护人身与财产安全,实现一个零故障,无意外事故发生的工作场所。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训练,要持证上岗,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

为了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我们需要秉持三个观念:

(1)只有在整齐、干净的工作场所才能产生出高效率、高品质的产品;

(2)6s是一种用心的行为,千万不要只在表面下功夫;

(3)6s是一种随时随地的工作,而不是上下班前后的工作。

最后只有不断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我们的“6s”活动就能顺利开展,就能坚持下来。

16.送教上门工作制度 篇十六

1 “送教下乡”的意义

“送教下乡”,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 开发程度严重滞后, 成为了制约新阶段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巨大障碍。

首先, 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迫切需要培养新型农民。与2001年相比, 到2007年, 我国粮食需要总量年均增长270万t, 从2008年到2012年, 需求总量年均增长1 400万t。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会进一步加剧粮食紧张。

其次, 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培养新型农民。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 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 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5%, 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因此, 依靠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必由之路。

第三,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迫切需要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代表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是家庭经营的基石, 合作组织的骨干, 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坚力量, 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只有吸引、留住大批高素质农民, 农村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2 “送教下乡”具体做法

2.1 组强领导, 保障“送教下乡”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成立培养新型农民工作领导小组, 由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任小组组长及小组成员, 部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工作安排, 组建各级相应管理机构, 配备相应管理人员, 制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有关规章制度。下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工作办公室, 地点在教务处, 管理教学点及班主任, 安排教学人员, 实施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 是学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管理部门。

2.2 管理教学点, 规范“送教下乡”工作

教学点的设置根据学生的数量分布、生产经营专业化程度、区域产业结构等设置在县城、乡镇、村庄, 方便学员学习, 承办单位指定一位负责人, 50名学员指定一位班主任, 协助学校做好教学点的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教学点负责人会议, 以沟通信息, 交流经营验, 解决存在的问题

2.3 结合农村实际, 合理设置专业

为更好发挥“送教下乡”班实用性和实效性, 设置了农业经济管理和畜牧兽医两个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对象为现任农村两委干部或后备干部、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各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以及愿意投身农村基层管理的农村有志青年, 掌握农村基层管理部门、村民自治组织、中介组织、乡镇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行政管理及经营核算方面和知识能力, 使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真正担当起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模范带头人。畜牧兽医专业招生45周岁以下的青壮年, 掌握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 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控, 动物繁育和动物养殖生产与管理等方面内容。

2.4 强化教师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由校内有经验的老教师和学校聘请校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组成, 通过问卷调查, 深入农村, 走访有经验的农民, 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 编制符合农村生产现状的乡土教材, 学校制定教师管理制度, 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稳定教学秩序, 科学管理, 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 保证教学高质量完成。

2.5 学生工作管理

为推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工作, 增强学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服务意识, 规范学生管理工作, 保障学校和教学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制定学生管理制度, 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管理工作,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根据区域实际及生源分布, 本着就近, 方便学生的原则, 50人为一个班级, 每班设一个班主任。建立学员考核细则, 对学员课堂学习、出勤情况、作业、笔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考核。

3 “送教下乡”成效

3.1 提高了学员素质

农民通过送教下乡班的系统化学习, 学到了知识, 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自身素质。例如, 通过老师对法律法规切合实际生动的讲解, 懂得了哪些是违法行为, 哪些行为是不对的, 每次上完课, 学员都有很大感触, 受益菲浅。

3.2 促进了学员就业、再就业

通过教师专家的讲解, 学员掌握了大量的致富信息, 学到了技术, 有了经验, 促使他们改变原有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想法, 阔宽视野, 找到新的致富道路。

3.3 学校办学职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中等农业职业教育, 为“三农”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扎实专业技能的中等农业科技人才和劳动者。“送教下乡”办学模式的探索实施, 可以使学校更好地实现办学职能和培养目标。

3.4 实现农业中等职业学校和农民共赢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村人才培养供需严重错位, 矛盾明显。农业院校涉农专业生源不足, 学农的学生将来也不一定从事农业;另一方面,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而大批农村基层干部、专业户、返乡青年又没有适合的学习平台。“送教下乡”的办学模式, 就是在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人口相对集中的村镇设立教学点, 将农民需要的农业知识、技术送到家门口;办学点放在农村, 实践点设在田间地头;农闲时间集中上课, 农忙时兼顾学习和生产, 经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中职毕业证书。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以“农”字为特色的“送教下乡”的办学模式日趋完善, 学员的要求是我们授课的方向, 学员的满意和欢迎就是我们“送教下乡”工作者最大的欣慰。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 一定会不断受益于农业职业教育, 同时我们将继续努力, 更好的做好“送教下乡”教育教学工作, 确实将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摘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怎样改革和发展, 是关系能否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前提。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充分认识、深入研究“送教下乡”模式, 服务“三农”的现实意义, 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在农村生产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 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关键词:送教下乡,职业教育,服务三农

参考文献

[1]王晓飞, 孙志河, 史帆.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送教下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7) :63-68.

上一篇:凉亭小学研修计划下一篇:环保处安全生产业务保安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