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介(共13篇)(共13篇)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介 篇一
2014年我区新增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014年1月我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分别是:国电赤峰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润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河套赤峰酒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赤阳春建材装备有限公司、赤峰宝源热力有限责任公司、赤峰恒源热力有限责任公司、赤峰华阔铝业有限责任公司、赤峰云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华天制药有限公司和赤峰爱丽雅涂料有限公司,截止目前,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了65家。新增11家企业,预计全年完成产值31亿元,增加值6.1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安排就业2000余人,这些企业将成为我区2014年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介 篇二
越来越多的月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 从2013年10月份开始, 宏观经济已经再度出现疲软迹象。国家统计局公布, 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62 381亿元, 比2012年增长12.2%。结合用电、货运等数据, 市场机构普遍认为, 2014年1~3月经济整体将下行,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将继续回落。
2013年,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 194.1亿元, 比2012年增长6.4%。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25.4亿元, 增长2.1%;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7 285.3亿元, 增长1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 599.2亿元, 增长15.5%;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 876.2亿元, 增长14.8%。
从行业类别上看, 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 35个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加。其中, 利润总额增加较多的行业是,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比2012年增加1 077.1亿元, 汽车制造业增加1 022.7亿元,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603.5亿元,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544.7亿元,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518.7亿元。从整体上看,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不低, 但上述五大行业新增利润总额占据了全部新增利润的大约50%。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介 篇三
关键词: 规模以上企业 规模以下企业 发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67-02
2007年以来,山西工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转型、跨越、崛起”的战略部署,以节能 减 排为突破口,发展循环经济,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三个企业方阵”,全省工业经济呈现出 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步入速度、效益和质量较为协调的科学和谐发展之路。但是整个工业 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企业出现了明显发展上的反差。为深入研究不同类 别工业经济的特点和发展走势,通过比较弄清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滞后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 问题,本文特就山西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工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 规模以上工业高位运行。 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在高位区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 业增加值1195.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7%,超过全国工业平均增幅2.2个百分点。增速 在各省区中排第14位,在中部六省中排第5 位(江西24.1%、河南24.1%、安徽21.8%、 湖南2 1.6%、湖北20.4%)。在生产高速增长的同时,产销衔接水平逐渐趋于回升。全省工业实现 销售产值3400.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5%,超过同期工业总产值增幅1.3个百分点,产 销率为97.19%,比上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综 合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32.07亿元,比 上年同期增长36.80%;实现利润225.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0%;实现利税483.37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40.78%;亏损企业亏损额25.6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68%。工业经济效 益综合指数176.78%,比上年同期提高20.6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再创 历史最好水平。 二是主导产品产量继续增加。上半年,全省能源产品平稳较快增长。原煤产量26521万 吨,增长8.7%;洗煤14357万吨,增长20.2%;焦炭4733万吨,增长21.2%;发电量836亿千瓦时 ,增长19.4%。冶金产品受产能扩大、市场需求旺盛拉动影响,增势较为强劲。生铁产量160 1万吨,增长16.0%;粗钢1186万吨,增长36.8%;钢材1001万吨,增长33.1%;原铝52.3万 吨, 增长83.0%;氧化铝161万吨,增长47.2%。化肥177万吨,增长20.3%;白酒4.6万千升,增长 6.0%。三是新产品产值、出口交货值放量上升。上半年工业新产品实现产值127.05亿元,比 上 年同期增长39.7%。实现出口交货值188.02亿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51.0%。全省工业出口 结构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冶金行业出口成倍增长,总量已超过煤炭行业,全行业出口交 货值高达79.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倍;煤炭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8.96亿元,比上年 同期下降3.06%;第三大出口行业是装备制造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3.72亿元,增长22.70%; 医药行业出口交货值增势迅猛,实现出口交货值2.92亿元,增长46.94%。
2.规模以下工业在平稳发展中增势进一步回落。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下工业呈现平稳且增速进一步回落之势,规模以下工业共完成增加值 84.37亿元,可比增长0.7%,增速回落近4个百分点,无论总量还是增速,在中部六省 中均 排末位(江西292亿元,12%、河南983.53亿元,9.5%、安徽231亿元,12.9%、湖南346.41亿元, 5.37%、湖北173.23亿元,5.65%)。其发展特点如下: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强力拉动规模以下工业发展。由于规模以下工业同规模以上工业相 关产业联系十分密切,很多企业在为大型企业提供配套产品,产品关联度非常高。以设备制 造业为例,上半年我省设备制造业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发展迅猛,增长幅度达到22.5% ,规模以上工业对于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拉动效果十分明显。二是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影响 ,相关产业发展良好。以全省规模以下工业主导行业 之一的建材行业为例,由于受市场需求增加的影响,上半年产量同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 上半年建材行业产值达到22.5亿元,增长幅度为24.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带动了 规模以下工业相关行业产品的旺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省规模以下工业产值的增长。 三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据调查,今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下工业生 产企业效益呈不断好转之势,上半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利润均呈现增长 态势。四是农副产品加工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农副产品加工业 产 值同去年同期相比 增加12.2%,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做出了实实 在在的贡献。
增速回落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消亡、停产因素影响。
二、两者发展差异分析
1.差异比较。 一是两者规模差异大,生存抗风险能力不同。二是规模以上工业数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 ,规模以下工业数量减少生产总量比重下降。 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68户,比2000年增加1393户,增加值占全省GDP的45.2%,规模 以下工业企业14433户,比2000年减少近10000户,占GDP份额不足5%。 三是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和品牌附加值要好于和高于规模以下工业。
2.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规模方面。“三个方阵企业”加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拉动作用无可替代。2006年以 来,按照“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思路,实施大企业(集团 )战略,积极扶持引导和培育“三个方阵企业”(全省重点培育的“三个方阵企业”77户, 其中工业企业64个),加速推进省属国有经济布局和战略性调整,大企业(集团)竞争力进 一步增强,成为全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引擎。 技术方面。大型企业注重科技投入,在发展上能够获得加速度,科技的进步能使企业跳 跃式发展。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研究开发费比上年增长91.66%。全省工业研究开发费超 过1亿元的行业大类有5个,研究开发费超过1000万元的有24 个,比上年增加6个。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则多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为主,在技术方面 相对处于 劣势,企业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很低。管理方面。全省大部分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较为规范的 现代企业制度,良好的管理机制 与运营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规模以下工业主要沿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资金方面。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质等级、信用等级 偏低的问题,所以融资难成为中 小企业发展中的通病。近年来,尽管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各 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融资难仍然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能源方面。在煤、电、油等能源紧张的情况下,能源多半向大企业倾斜,小企业常成为 限电、限水的对象。 税负方面。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税赋负担过重。据调查 ,工业 企业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3%~4%,小规模企业纳税人增值税率为6%,小规模企业税收负担 率明显高于一般纳税人。用工方面。由于受到 旧观念的束缚以及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招收劳动熟练工、技能工 难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从政策层面上讲,规模以上工业一直受国家及地 方政府各方面的关注,从政策上给予 了多方面的扶持,规模以下工业由于污染高、产品层次低受到了各方面的限制。
三、几点建议
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的若干意见》,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出台《贯彻落实<若干意见>重要举措分工方案 》中尚没有完成的配套措施和具体办法,研究制定《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管理的意见》、《鼓 励中小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开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 完善有助于中小企业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向社会化服务体系寻求帮助,弥补弱势 ,发挥优势。而中小企业的观念转变和发展壮大,反过来又有利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培育, 为社会化服务创造广阔的市场。
2.提高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中小企业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档 次,由目前的低档产品为主逐步转向中、高档产品为主;淘汰落后技术和工艺,大力采用先 进适用技术和设备;坚持把引进、培养、使用、凝聚人才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走 产学研相结合道路。
3.积极为小型企业和个体工业单位搭建服务平台。 围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开展各项活动。引导企业和 个体工业单位遵纪守法,讲求诚信,履行社会责任,对 产品质量负责,对用户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企业内部员工负责,促进小型企业和个体工业 单位做大做强。
4.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规模以下工业产业化升级。 首先规模以下工业应抓住全省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 的有利时机,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次要重点发展有特色的商品,特别要重视和鼓励 农副产品朝精深加工方向的发展,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技术含量和 附加值。第三对于资源加工型和生活服务型工业行业,要提高深加工水平,延长原有产业链 。
5.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做强做大规模以下工业。要 把产业集群化作为规模以下工业“十一五”发展方向,这是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长方式 转变,改变传统粗放增长模式的一个根本出路。在产业集群摆 布和长远发展上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因势利导,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企业,构建能 够参与省内外,甚至是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产业群。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介 篇四
2011年一季度,马驹桥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快速增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36亿元,同比增长42.32%,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实现了2011年首季度开门红。
一、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呈现上升趋势。全镇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3609.8万元,同比增长42.32%;实现营业收入85526.7万元,同比增长30.40%;整体经济效益扭亏为盈,营业利润达到219.4万元,同比增长107.19%。
2、大型机械设备制造业形势进一步好转,产销结合较好。一些农业设备生产企业在享受国家扶持政策的同时,盘活企业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了大幅提高。比如,以生产玉米机为主的北京亨运通机械有限公司,2011年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10倍。其余机械制造企业也纷纷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开发新产品,保障了生产订单的增加。
3、医药制造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继非典、甲流、超级细菌等疾病的出现,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成为医药制造业发展的利好因素。北京康达五洲医疗器械中心是马驹桥镇医药制造企业的代表,该企业不断提高研发能力,通过创新谋求发展,成为全镇制造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4、获“通州绿卡”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甘李药业有限公司是马驹桥镇唯一一家获“通州绿卡”的工业企业,该企业在享受区政府优质服务的同时,扩大生产规模,加大研发投入,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增势迅猛。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一季度马驹桥镇工业生产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快速增长,但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企业实现的收入与营业利润不匹配。受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的影响,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缺乏盈利空间,营业利润仅占营业收入的0.26%。
2、企业发展不平衡,创造的产值差异较大。全镇5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41家由于扩大生产规模、享受国家政策扶持等多种因素,工业总产值呈现正增长走势;18家由于受市场形势影响,需求不足,订单减少,工业总产值呈负增长趋势,造成全镇工业企业发展不平衡。
3、医药制造企业发展将受药品价格下降和成本压力加大两个因素制约。新医改方案涉及药品价格改革等政策,药品价格下降成为必然。同时,劳动力成本提高,药品原材料、辅料、包装物价格上涨,医药生产成本压力不断加大,这些是医药生产企业将面临的重要挑战。
4、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的形势严峻。马驹桥镇汽车制造企业实现的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受北京市机动车限号和停车费上涨等政策的影响,汽车销售市场形势低靡。此外,汽车制造企业盲目扩张,市场供求不平衡,使汽车制造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三、几点建议:
一季度受自然灾害影响,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增多,但数据显示,马驹桥镇工业经济发展为全年走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确保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稳步增长,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及时把握市场需求,注重开发新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建立以主导产品为核心的产品结构,才能提高企业的盈利空间。医药制造企业要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积极应对上述两个制约因素,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2、促进银企合作,帮助企业盘活资金。银行贷款利率增加,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尤其中小企业受市场需求影响较大,甚至主要依赖固定的大客户才能取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可以通过帮助经营状况良好、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盘活资金,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合作,加强政府监管,促进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大力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金桥科技产业基地等大规模工业园区。实践证明,园区企业创造了全镇大部分产值。要继续紧密围绕区政府“工业强区”的战略目标,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定位、高品位建设的主导思想;与此同时,要加快园区建设,提供更为优厚的政策支持,吸引一批大型制造业产业入驻园区,为马驹桥镇经济发展注入巨大活力。
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介 篇五
时间:2011-03-16 08:43:06字体:【 大 中 小 】
(本网讯)2010年,龙山县能源统计工作坚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致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强化节能降耗工作责任,加强节能降耗管理,能源消费呈明显下降态势,促进了规模以上工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全年龙山县规模工业能耗消费情况
2010年,龙山县37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3980.39万元,同比增长25.83%,实现增加值36368万元,增长9.49%;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6139.3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71%;产值能耗变动的增减量和增幅分别比上年下降0.21%、22.69%。
1、从行业看,耗能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全县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能源消费量分别为1919.74、63650.18、569.69吨标准煤,分别占全县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2.9%、96.24%、0.86%;工业总产值分别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0.91%、70.27%、18.82%。万元产值能耗变动幅度分别为-27.30%、-21.36%、-18.92%吨标准煤。
些重点企业。全年,湘西自治州成美建材有限公司、龙山县兴隆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龙山县兴隆造纸厂、湖南金刚合金制品有限公司、龙山利福尔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龙山县东升玻璃有限责任公司、龙山县民安水泥厂、湖南龙山县金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龙山县天缘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9家重点耗能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为:3493.87、2990.99、6521.08、8496.69、2128.22、13996.74、13264.55、7565.58、632.22吨标准煤,共计59089.94吨标准煤,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综合能耗的89.34%。而全年这9家企业工业总产值为33631万元,产值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5.79%。
3、从结构看,能耗主要以原煤和电力为主。电力、采掘、水泥制造、化工工业是龙山县的支柱产业,也是高耗能产业,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和电力,能源消耗结构单一。全年规模上工业的煤炭、电力消耗量分别占全县规模上工业能耗的65.55%和25.53%,其他能源消耗仅占8.92%的份额。
二、工业企业耗能下降原因
1、政府引导聚集了节能降耗工作合力。随着县委县政府对节能降耗工作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高,采取的工作措施进一步增多增强和得力。政策支持、资金推动、技改升级等各方面措施的有效结合,形成了有效推动节能降耗工作的强大合力,致使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的成效逐渐显现。如:龙山县兴隆造纸厂2010年省财政在节能降耗上支肋资金15万元。科技引进上:长沙理工大教授马罗进对本企业人才、市民对口培训,进行技术指导,水利管理利用达80%以上,在技改上新上了5层纸生产线。再就是县委政府多次到龙山县天缘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南龙山馥生民族特色产业有限公司、湖南龙山县现代中药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召开调研会,为企业排忧解难,特别是信用联社利用资金较好,给企业大力支持和扶持,这些企业在节能降耗上都达到了节能环保、降耗标准。???
2、产业结构调整降低了单位增加值能耗。全县工业企业发展紧扣新型工业化主题,大力发展绿色环保、高新技术企业,使得单位增加值能耗趋域相应降低。如:以耗能少的农副食品加工企业能耗消费是2855.23吨标煤,占规模工业能耗比重的4.3%。纺织服装加工企业能耗消费是18.93吨标煤, 占规模工业能耗比重的0.03%。
3、技术升级改造降低了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随着企业设备装配水平、生产工艺、科学管理等方面的不断改进,龙山县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龙山红日锅炉厂原来是用煤测压,通过技改现在是机器测压、龙山县郡和木业有限公司原来是用煤,现在是用锯木屑。
三、工业企业耗能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集约化程度偏低,能源浪费较重。龙山县37家规上工业属全国九大高耗能行业的有18家,占48.65%。其中大多数高耗能企业都达不到规模生产的要求,远未形成规模效益。以水泥、玻璃、造纸生产为例,龙山县共有水泥生产企业2家、玻璃生产企业1家、造纸生产企业1家,能源在加工、转换和贮运过程中损失量大,导致能源消耗较高。
2、能源消费品种单一的格局严重制约节能降耗工作。目前龙山县原煤消费占整体能源消费的95.33%,比重偏高。而消耗原煤的多数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落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大量直接消费原煤,不仅不利于节能降耗,更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也间接增加了政府和企业环保投入的成本。
四、对节能降耗工作的建议
1、继续广泛开展节能降耗的宣传工作。认真组织学习上级有关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节约意识,促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良好风尚的形成,使节能意识深入各企业单位。
2、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能耗低的产业与行业。推进现代化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工业方面,进一步调整水电和火电的生产比重,大力发展水电生产;大力发展轻工业,优化提升重工业,推进结构节能。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介 篇六
一、1-8月我市产成品存货分布特点
1、分属地管理的产成品存货中市本级及以上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占到了总量的46.15%,主要是长期积压库存商品所致,从增长比例看高坪区增长最多为54%;
2、分板块来看,机械汽配板块占总量的比重最大,为30.06%,其同比增长幅度也最大,为25.5%,也与该行业产成品占用资金较多和今年规模扩大有关;
3、从企业来看,大中型企业的产成品存货增长幅度较大。
我市产成品存货较去年同期增幅较大,为18.9%,但比起销售收入也增长了29.2%,基本上趋于合理。
二、1-8月我市产成品存货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
1.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去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某些行业的“过热”势头受到抑制,而有关企业由于市场预测或生产周期较长等原因,没有及时调整生产,引起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加,而原来积压产品也没有得到有效销售。
2.受市场变化,价格波动的影响。一方面,今年以来由于受农产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走高,工业品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消费欲望。如石化加工行业,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带来一系列相关产品的价格攀升,抑制了部分消费需求,但石化行业产品订货周期较长,一般需3-6个月时间,因此在几个月前,在预计原油价格仍会上涨时订的原油,加工成产品后,碰到消费需求下降的情况,引起产成品存货增加。另一方面,虽然产品不断降价,但离群众的预期仍有差距,存在部分行业虽有较大的消费潜力,但群众持币观望,现实消费能力提高较缓的现象。
3.出口市场受到影响。一方面由于受美国、欧洲等国家反倾销诉讼的影响,纺织业出口下滑,引起产成品存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了产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国外客户购买量减少,但由于企业生产周期因素和销售价格预期等原因,企业并未压缩生产,导致产成品存货增加。
4、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成品存货数量也会相应增加。近几年,我市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每年销售收入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幅度,部分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忽视了促进销售手段及方法的改进,导致库存积压,甚至部分企业的产成品存货增长幅度大于产成品存货的增长幅度。
三、几点建议
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幅较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角度来说,有国际、国内市场方面的原因,如价格变化,市场竞争程度加剧等;也有行业景气周期循环方面的原因;既有企业规模扩大引起的“良性增长”方面的因素,也有企业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对产成品存增幅过大,应该客观分析,区别对待。
1.紧跟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外市场变化,认真分析宏观经济和市场变化对本行业、本企业的影响,要能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国内外经营环境变化,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未雨绸缪,迎合市场,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中赢得主动。
2.正确引导企业,加强行业服务。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提高宏观信息研究功能,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对国内外市场变化对本行业的影响和行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指导意见。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完善激励机制。企业发展除了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外,还必须要有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激励机制。如实行销售激励措施,减少产成品存货,建立资金回收考核机制等,向管理要效益,在管理中求发展。
4、建议省上有关部门对三年以上存货出台相应处置办法,为企业“甩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创造条件。
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介 篇七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Adam Smith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的学者主要分析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原理,进而分析参与贸易的国家如何获得比较利益。战后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面。以Krugman、Ethier W.Helpman等人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分析了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以及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等方面对比较优势产生的影响。20世纪后期,学术界开始分析要素增加和技术进步如何影响比较优势和贸易模式变动,使得比较优势理论摆脱了静态分析的纯理论性质和短期分析的局限性[1]。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应侧重生产那些本国具有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可能来自“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也可能来自“要素禀赋的差异”或来自先进入某个行业而获得的“递增规模收益”)的产品,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可图的。同时,尽管各国劳动生产率水平和要素禀赋结构不同,某些国家可能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处于优势,而另一些国家在所有产品生产方面都处于劣势,但只要每个国家都选择其比较优势最大(或比较劣势最小)的产品来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在市场上进行相互交换,那么任何一个国家都能从产业分工和市场贸易中得到不断增加的收益。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和要素变动因素的引入,该理论也为发展中国家摆脱“比较优势陷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
比较优势理论虽然侧重于探讨国际产业分工和贸易问题,但同样适用于产业内部分工和国内区际贸易。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结合我国国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是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讨论。林毅夫等认为,如果经济体的产业和技术结构能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便具有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可以快速积累资本,进而逐渐降低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富裕的程度,使其能够不断从国外引进较先进的技术以促使产业结构升级[2]。在他们看来,比较优势战略就是指要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选择符合自身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但一些学者反对这一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长期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参与国际贸易,会强化原有比较优势,从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3]。此外,也有人认为,比较优势原理更适合在一国范围内发挥作用,当把它应用到世界范围的时候,应当是有条件、有限度的[4]。
二是国家或区域比较优势的测量。研究者通常采用由巴萨特(Balassa)提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由哈盖特(P.Haggett)提出的区位熵方法对地区比较优势进行测量。刘重力等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对开放以来(1978—1998年)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进行考察[5];许培源等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研究福建省1996—2005年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6];人民大学区域研究所课题组运用“区位熵”方法,衡量地区比较优势[7];章昌平等利用区位熵分析临安市的比较优势,确定该市具备竞争力的行业[8]。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方面,以美欧为首的发达国家收缩消费需求,直接影响了我国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国内劳动力供求结构的矛盾将推动劳动力工资成本持续上涨,削弱了我国低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促使我国要素禀赋结构发生变化。而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我国正面临着“产业升级断档”的风险[9]。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交通便利,省际间技术水平、要素禀赋结构与经济政策均存在较大差异,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流动成本较低,技术、知识外溢效果显著,进而会加快各地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化过程。
在后危机时代背景下,区域间资源禀赋结构调整逐步深化,考虑到错误的政策选择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经济扭曲[10],因此对地区比较优势的准确认知是我国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的重要前提。浙江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外贸依存度高,受金融危机冲击也较为严重,存在产业升级内在动力强和外部“倒逼”压力大的特点,致使产业间比较优势变动加剧。而我国的产业升级,其实质就是要改变比较优势[11]。有鉴于此,本文在动态划分产业类型的基础上,测算了近年来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较优势,并深入分析各类产业的动态演变过程,为以后进一步探讨产业调整模式奠定基础。
2 产业类型的划分
目前,人们通常按生产中对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投入程度,将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而技术密集型与前两类都可能存在交集。由于投入要素的密集程度在产业间具有相对性,且地区间与地区内部生产力发展的动态变化,使同一产业可能被归入不同类型。研究人员曾尝试二分法、四分法、判别法和聚类法等来划分产业类型,着力于解决要素密集型产业分类标准的模糊性难点[12,13,14,15]。本文首先采用二分法,分别将全国与浙江省的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再将其划分为技术密集型和技术缺乏型。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1)和《浙江统计年鉴》(2004—2011)中我国和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各项指标,将工业企业劳均固定资产净值与全要素生产率(TFP)两项指标作为产业类型定量判断的依据。其中:劳均固定资产净值是由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除以该行业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参照指标为2003—2010年每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计中劳均固定资产净值(单位:万元/人);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希克斯中性技术假设下,用全要素生产率代表技术水平。谢千里的研究中,采用生产函数回归法推导出TFP分配给资本的权重ak为0.381,因规模收益不变,所以分配给劳动的权重为(1-ak)[16]。但本文对资本、劳动产出弹性的测算采用前苏联学者切尔尼科夫从理论上提出的估计方法,即:
资本产出弹性=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人均资本率的增长率);
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则:劳动产出弹性=1-资本产出弹性。
然后,通过下面的恒等式测算各年份全国与浙江省每个行业的TFP值:
lnTFPit≡akln(VA/K)it+(1-ak)ln(VA/L)it (1)
其中:t代表某个时期,i代表样本中某个行业,VA代表平减后的工业增加值,K代表平减后的固定资产,L代表从业人员人数。
由于2007年以后的统计年鉴不再公布工业增加值,本文对2003—2007年数据进行了如下回归分析:
VAit/Vit=αit+β(pit+wit+tit)/Vit+uit (2)
其中:V代表工业总产值,p代表利润总额,w代表工资总额,t代表增值税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之和,α是常数项,β是参数项,u是残差。由于《中国统计年鉴》中缺少2003、2004、2009、2010年的“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2003年和2004年虽有此项指标,但对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类并未细分),而《浙江统计年鉴》中没有此项指标,因此,全国2003、2004、2009、2010年各行业的平均工资通过大行业平均工资估算获得,浙江省的工资总额w则直接采用“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对全国和浙江省而言,分别在2007年和2006年R2值最接近1。因此,在估算2008—2010年全国工业增加值时选择α=0.145474、β=0.97579,估算浙江省工业增加值时应选择α=0.067312、β=1.027146。由于自变量中包含了利润和税金,因此,估算的工业增加值能够反映经济的周期变动。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2003—2010年全国和浙江省各行业劳均固定资产和TFP值,并以此为基础将各个行业分别归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表2中可以看到,浙江省大部分行业的产业类型与全国保持一致,不过也有少数行业在全国范围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但在浙江省却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也有存在相反情况的,如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与此同时,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TFP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在浙江被归于技术密集型,在全国范围则属于技术缺乏型,而农副食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行业在全国范围可划分为技术密集型,在浙江却归为技术缺乏型。此外,随着时间推移,同一个行业的产业类型归属也并非一成不变。
注:K代表资本密集型产业,L代表劳动密集型产业,T代表技术密集型产业
3 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较优势测算与分析
按照上文对于产业类型的划分,本文将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和区位熵法分别对浙江省各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国内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
(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指数)。
该指数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Balassa)于1965年提出,它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旨在定量描述一个国家内各个产业(产品组)相对出口的表现。通过RCA指数,可以判定一国(地区)的哪些产业更具出口竞争力,从而揭示一国(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本文对RCA的各变量进行了调整,用公式表示为:
undefined
其中:Xi表示浙江省行业i的出口交货值,Xt表示浙江省各行业出口交货值合计,Xic表示全国行业i的出口交货值,Xtc表示全国各行业出口交货值合计。
当RCAi>1时,意味着浙江省i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比较优势 (文中所表述的“相对比较优势”,是指浙江省各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相对于全国各行业的比较优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RCAi愈大,其优势愈强。
当RCAi<1时,意味着浙江省i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比较优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RCAi愈小,其优势愈弱。
当RCAi=1时,意味着浙江省i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比较优势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2)区位熵(Quotient of Location)。
区位熵首先由哈盖特(P.Haggett)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是空间分析中用以计量所考察的多种对象相对分布的方法,同时将分析结论体现为一个相对份额指标值,即区位熵值。公式定义为:
undefined
其中: Lj表示浙江省j行业的工业增加值,Lt表示浙江省GDP或浙江省各行业工业增加值合计,Ljc表示全国j行业的工业增加值,Ltc表示全国GDP或全国各行业工业增加值合计,LQj表示浙江省j行业的区位熵。
浙江省各行业区位熵(LQj)是指浙江省j行业在全省总产出中的份额与全国j行业占整个国民经济产出份额之比。它假定各地区总产出等于总消费且产出结构与全国相同,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当地区产出结构与全国产出结构存在差异时,则地区之间存在产品贸易。
当LQj>1时,意味着浙江省j行业的供给能力能够满足本地区需求而有余,可对外地区提供产品,其比较优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LQj愈大,其比较优势愈强。
当LQj<1时,意味着浙江省j行业的供给能力不足以满足本地需求,需要从外地调入产品,其比较优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LQj愈小,其比较优势愈弱。
当LQj=1时,意味着浙江省j行业的供给能力刚好能够满足本地需求,其比较优势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
通过对2010年全国与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工业增加值和GDP的计算,得到分行业的RCA和LQ,如表3所示。
注:1)LQ(GDP)代表以浙江省或全国GDP为分母的区位熵,LQ(VA)代表以浙江省或全国各行业工业增加值合计为分母的区位熵;2)数据来源于《2011浙江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3)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2010年各行业工业增加值仍为本文之前的估算值
从表3可以看出:
(1)在国际上,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相对比较优势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纺织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占出口交货值较大份额的行业优势显著;同时,资本密集型产业处于相对比较劣势。
(2)在国内,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业LQ(VA)为1.06,具有比较优势,纺织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行业比较优势显著。而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资本密集型产业LQ(VA)为0.88,技术密集型产业LQ(VA)为0.87。
(3)2010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CA、LQ(VA)、LQ(GDP)三者比较显示(如图2),LQ(VA)明显高于LQ(GDP),前者平均约为后者的1.28倍,表明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发展滞后于浙江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原因有两点:一是金融危机下,国际市场需求减弱,我国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加大了开发中西部地区的力度,变相削弱了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全国同类企业中的比重;二是由于浙江省大量存在的中小微企业对GDP的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RCA与LQ(VA)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约为0.77。
(4)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制造业的RCA=1,LQ(VA)>1,表示其在国际上相对比较优势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而在国内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采矿业的RCA和LQ的值都非常小,几可忽略不计,显示浙江矿产资源的极端匮乏;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国际上处于相对比较劣势,这主要是受地缘位置限制和水质的影响。
与此同时,本文也对浙江省各类型产业的区位熵进行了跨年度测算(如图2),发现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仍具有比较优势,但这优势却在逐渐减弱,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却在持续增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同时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但在2010年出现了转折,而这正是浙江省发布《关于浙江十一大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的第二年。由此可见,浙江省产业升级规划的实行在短期内显著推动了全省整体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4 结语
目前,浙江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不具有比较优势,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但在国内市场竞争力不足。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持续下降,资本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在经过前期大幅下降后有反转上升的迹象。
2010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中,约85%由私营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仅完成2.5%,其他类约占12.5%;而国内市场份额,浙江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占16%,私营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约占66%,其他类约占18%(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局《2011浙江统计年鉴》)。鉴于浙江省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比较优势具有较大差异的现状,可以看出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和其他类所有制企业,而这一类企业关注的焦点仍是国际市场。
然而,欧美需求的收缩已是中期趋势,同时我国正处于需求结构调整变化的重大时期,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浙江省如继续以出口为导向配置资源,脱离经济发展主干道的风险有增加的可能性。同时,浙江省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持续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力资本增速相对减缓;而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弱化,则是由于浙江省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这一类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介 篇八
金元惠理旗下股基平均每年缩水25.88%。在《投资者报》“股基规模年化扩张额度榜”中,排名倒数第一;在股基规模年化扩张幅度榜中稍好,倒数第二。公司旗下纳入统计7只主动股基,成为缩水幅度最大7个难兄难弟,其中6只已经到了在清盘线附近挣扎的位置。7只股基规模合计6.5亿元,不及中型公司一只基金规模。
金元惠理2007年发行第一只基金,公司比较年轻,规模一直没有做大。但年轻不是理由,比它诞生更晚的公司,股基规模做大者比比皆是。农银汇理2008年8月发行第一只股基,比金元惠理晚一年,起步晚不等于落后,现在旗下纳入统计股基规模107亿元,年龄小一岁,身高多出15倍,金元惠理比农银汇理零头还少。农银汇理旗下有4只基金规模超过10亿,任何一只规模都顶得上金元惠理旗下股基总和。
7个难兄难弟 总规模缩水91%
金元惠理旗下7只主动股基,首募合计76亿元,并不太小,即使成立后不再依靠净申购扩大规模,如能申赎平衡,保住初始老本,后天抚养不是越养越瘦,到现在公司总规模也应接近百亿元。但残酷的现实是,无论各基金成立早晚、盈亏与否,7只基金无一例外都经历着相同的“瘦身”运动,合计规模只剩下6.5亿元,缩水91%,首募规模剩下不足一成,成了“小萝卜头”。
只只“瘦身”幅度都在80%以上,“一老一少”两只瘦身幅度最大。2007年8月,公司发行第一只股基金元惠理宝石动力,是公司资格最老股基。金元惠理新经济主题2012年7月成立,最年轻。两只基金瘦身幅度均超过90%。
“瘦身”最大的是年长的金元惠理宝石动力,相对于首募50亿元规模,现在缩减了94%,初始认购的投资人可能已经全员撤退。最年轻的金元惠理新经济主题,缩减比例稍逊于长辈宝石动力,达到93%,这只基金成立时间较晚,2012年7月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首募7.29亿元的初始老本几乎全部被赎回,现在只剩下0.53亿元,仅比清盘红线——5000万元多一点点。
虽然旗下某只基金长期业绩跑赢同期产品,但近两年,公司整体业绩确实太差。
2012年,旗下主动股基排名全部都在50%后,全部跑输同类。
2013年,除了两只排名在40%左右以外,另外5只,又全在后50%,其中3只在后1/3。这样的业绩,怎能让投资人静等业绩突然变好?看到净值落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后悔赎回得太晚了。
金元惠理宝石动力缩水源于公司决策
金元惠理宝石动力2007年8月诞生,当月诞生7只基金中,它累计收益最好,相对首募缩水比例却最大。
刚发行时,这只基金名字是“金元比联宝石动力”,是保本基金, 8月2日发行,初始准备募集50亿元。经历过2007年的基民,现在回忆当时热闹景象,都会激动,只只基金赚钱,差别只是赚多赚少。新基金是抢手货,下手晚,根本买不到。稍微有点背景的基金,投资人想成功认购都要摇号配售。金元比联宝石动力基金8月11日提前结束募集,比预期提前了近一个月。2010年8月保本周期结束,转成了混合型基金。2012年3月,新股东入主,名字改成“金元惠理宝石动力”。
从诞生到现在,金元惠理宝石动力净值亏损16%,在同年同月诞生7只基金中亏损幅度最小。亏损幅度最大的一只基金,亏损了53%,规模现在还在百亿以上。另有3只亏损幅度在30%-40%,年均缩水幅度4%至6%。唯独亏损最少的金元惠理宝石动力,年化规模缩水幅度达到两位数,14%。
那7只基金,首募都在百亿元左右,现在规模最大的仍超百亿元,最小的也达46亿元。超过金元比联公司整体规模数倍。唯独金元惠理宝石动力规模只剩下3.14亿元,不及那7只中最小一只的零头。
保本周期行将结束的2010年6月,金元比联宝石动力基金已经剩下21亿元,当年8月保本基金转成混合型基金,对净值不再保本,是份额缩水最快的时候,份额迅速缩水到7.65亿元,一下子减少近2/3,从此,再没有恢复元气。到现在,再度缩水一半以上。
金元惠理新经济主题诞生最晚 缩水最大
金元惠理新经济主题是公司旗下诞生最晚基金,但缩水比例和速度,都排在公司前列。
新经济主题基金2012年7月成立,首募7.29亿元,在当年同月成立基金中,规模并不低,开了个好头。
当月首募最低的是融通医疗保健行业,只有3.36亿元,只有新经济主题的一半,先天体格并不高大,但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净值增长47%,规模也增加了7.43倍,达到28亿元,迈进了中型基金的队伍。新经济主题净值亏损3%,份额缩水到0.53亿元,93%的基金份额都被投资人赎回。
今年以来,新经济主题基金更是差劲,年初以来亏损15%,排名在后5%以内,与今年以来最赚钱基金比,相差三十多个百分点。
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介 篇九
一、运行情况
(一)12个主导行业增势忧多喜少,全市规模工业生产压力明显。
一季度,全市12个主导行业“5喜7忧”,由于受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一半以上的7个主导行业生产下降或滞缓的影响,12个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与全市平均增速10.4%基本持平,拉动作用不明显,工业生产压力显现。
1、5个主导行业支撑作用明显。一季度,食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制品业、专用设备生产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5个主导行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0%,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速的一半,共拉动5.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制造业,受新增旺仔牛奶影响和春节因素影响生产方便食品、糕点、肉制品加工企业持快速增长态势,该行业一季度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1%,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91个百分点;木材加工制品业在几大人造板企业生产回升影响下,生产喜人,一季度,该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0%,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49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受农业机械生产影响,一季度该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6%,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在玉柴平稳增长下,持略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一季度该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35个百分点;
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在兴宝公司快速增长支撑下,一季度该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
2、另外7个主导行业仅拉动规模工业增长3.12个百分点。
一季度,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1/2以上的另外7个主导行业生产呈下降或滞缓的增长态势,共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36个百分点。其中受饲料生产企业影响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3.8%;皮革及其制品业同比增长1.7%,主要受市场需求减少、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该行业企业出现停产或不景气状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6.0%;因水泥行业今年一季度受雨水增多影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生产较上年四季度明显回落,回落了11.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1%;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8.2%,主要是玉柴配司、金钊和永大配件公司生产低缓影响;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6%;受两大电子企业生产减产和低缓的影响,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下降1.6%,比上年四季度回落了43.2个百分点。
(二)大中型企业支撑不明显,小型企业发力减弱。
一季度,受大中型企业玉柴股份、黑五类公司、燕京公司、银亿科技公司、供电局、晶石、晶辰生产低缓或下降的影响,大中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回落了2.9个百分点,以上7家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仅增长3.3%。一季度,小型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0%,较去年四季度回落了10.8个百分点。
(三)县(市)区来发展参差不齐,比上年四季度均呈回落态势。
一季度,各县(市)区较上年四季均呈回落态势,玉州区由于受玉柴股司较上月止回升,增长速度达两位数,同比增长10.8%,增速比上年四季度回落了4.7个百分点;博白县受人造板生产企业和一采选企业在新增生产线的影响下,同比
增长13.6%,增速比上年四季度回落了0.7个百分点;兴业县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受饲料和水泥企业生产同比回落的影响,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年四季度回落了7.5个百分点;容县受主导行业电子行业影响,以及食品行业增速减缓,同比仅增长2.8%,增速比上年四季度回落了14.7个百分点;福绵区、陆川县和北流市,同比分别增长15.1%、14.6%和9.1%,比上年四季度分别回落3.7、1和
7.1个百分点。
(四)部分主要产品产量同比下降明显。
一季度,玉林市部分主要产品产量同比下降明显,饮料酒同比下降9.0%、服装同比下降29.5%、轻革同比下降14.8%、家具同比下降48.8%、机制纸及纸板同比下降23.5%、水泥同比下降2.8%、土壤耕整机械同比下降21.2%、电子元件同比下降46.6%。
二、存在问题
(一)制造业用电量对规模工业支撑不明显。一季度,全市工业企业用电量
7.75亿千瓦时(供电部门数据),同比增长4.56%,其中制造业用电量5.87亿千瓦时,同比仅增长0.72%,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68个百分点。
(二)重点企业生产的减、慢对规模工业生产影响甚大。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近30%的玉柴股司、黑五类食品集团公司、银亿、燕京啤酒公司、玉林供电局、漓源饲料公司、晶辰、晶石、温氏等13家重点企业,受市场和政策因素影响生产减慢,一季度13家重点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77.3亿元,同比增长0.91%,仅拉动规模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
(三)工业增长缺少大项目投产的支撑,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拉动力显弱;企业生产形势严峻,停产企业增多。
一是从去年全市新投产的23家规模以上企业的生产情况来看,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1家,完成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的也只有1家,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拉动微小,23家完成产值6.49亿元,每家企业平均产值才2824万元,仅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4个百分点;二是2013年因不达规模、注销、破产等原因退出规模以上企业统计的达44家,今年一季度在库的626家企业中又有45家企业因停产、关闭、破产等原因已经处于停产状况,这45家企业影响全市规模企业增长4.4个百分点。新增规上企业完成的产值与因企业停产而导致减少的产值增减相抵后是负5.06亿元。
(四)要素的制约使企业效益明显下滑。原材料成本、运输成本、用工成本为主的生产成本上升,压缩了企业盈利空间,导致部分企业或开工不足或是生产减产,在此影响下,虽然全市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额
7.96亿元,同比增长20.06%,但是实现较大的增量也主要集中在兴业葵阳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北流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明旺食品有限公司、玉林市广南机械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和广西旺旺食品有限公司这5家企业,这5家企业实现的增量占全市增量的77%,即全市增长20.06个百分点中有16.4个百分点是这5家企业创造的。一半以上企业属于微利,1/3的企业是属增亏或盈利水平下降。
三、工作建议
(一)加大产品销售力度,盘活企业有限资金。一方面,企业要积极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企业要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措施,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规模与质量并举,实现企业的高效稳健快速发展。
(二)积极培育地方特色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各县(区)要找准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强项,以现有产业基础、区域资源,从差别化上进行产业定位,形成以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发展、壮大产业链。各园区要不断完善园区内产业配套,加强园区内企业之间分工与协作,着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此外,政府应将优惠政策逐渐转向对集群的技术和产业倾斜,加快玉林市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介 篇十
2014年年初以来,丹东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形势较好,截止到2月份,全市79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3%,超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7.5亿元,同比增长6.5%,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4.5亿元,同比增长9.0%,轻重工业比例为28.2:71.8。前两个月,丹东市工业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主要行业贡献突出。从分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增加值仍为丹东市比重最大的三个行业。1-2月份,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9.6亿元,同比增长10.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7.3亿元,同比增长16.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15.6%;以上三个行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市比重为38.2%,对全市工业经济贡献率达59.4%,拉动增加值增速增长4.9个百分点。
二是主要产品产量增长明显。从企业生产情况看,全市统计的93个品种产品中,有44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部分支柱行业企业产品产量同比增长较快,其中,1-2月份累计生产汽车6745辆,同比增长41.3%;生产变压器6.2亿伏安,同比增长44.8%;生产水泥30.7万吨,同比增长10.8%。另外,精制食用植物油、乳制品、罐头等食品加工类产品生产形势良好。截止2月份,全市累计产销率为97.7%,产销衔接向好。
三是出口形势转暖。今年以来,由于欧美经济回暖,贸易、出口继续回升,企业生产订单有所增加,到2月末,全市132户对外出口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7.3亿元,同比增长39.7%,特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服装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铸造业企业出口形势趋好,拉动地区经济平稳增长。
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介 篇十一
关键词:金乡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
一、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受市场需求旺盛、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 我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24.70%, 高出全市10.86个百分点, 工业增速自4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20%以上, 连续9个月稳居全市12县市区首位。
1、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经济效益提高。
本年度,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6.3亿元, 同比增长42.9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3亿元, 利润9亿元, 利税12.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44.46%、50.57%、39.28%。
2、工业产销衔接良好。
在内需市场增长强劲, 外需市场逐渐复苏的有利环境下, 全县工业产品产销量均稳步增长, 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
3、六大产业整体向好, 主导工业经济走向。
年内六大产业均实现了较快增长, 主导产业聚集效应逐渐显现, 传统优势行业仍主导着全县工业经济走向。
(1)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2011年, 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4.4亿元, 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6.76%, 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9.01个百分点。该产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8亿元, 利税4.5亿元, 利润3.8亿元, 分别占全县工业总量的46.66%、35.70%和41.94%。
(2) 电气制造产业
电气制造产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亿元、利税1亿元、利润0.75亿元, 分别占全县工业总量的7.84%、8.19%、8.44%, 同比分别增长35.94%、87.72%和92.03%。该产业企业数量和生产规模在逐步扩大, 预计2012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水平。
(3) 机械加工产业
本年度, 机械加工产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亿元、利税0.5亿元、利润0.4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9.47%、24.92%、34.25%。
(4) 纺织服装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主要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行业盈利水平迅速提高。全年, 纺织服装行业累计生产棉纱7900.5吨, 增长35.2%, 服装58万件, 增长75.76%。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亿元, 增长98.09%;实现利税0.27亿元, 增长52.61%;利润0.2亿元, 增长85.38%。
(5) 煤化工产业
煤化工产业2011年企业总数为12家, 占到规模工业总数的8.33%。中农大化、奇立伟肥业、蒜乡肥业等重点化工企业的稳定增长, 保障了行业总体稳定。该行业全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8亿元、利税4.26亿元、利润2.6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32.02%、9.32%、17.41%。
(6) 包装建材产业
本年度, 20户包装建材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3亿元、利税1.4亿元、利润0.9亿元, 分别占全县工业总量的11.49%、11.17%、10.08%, 同比分别增长121.46%、131.51%和157.65%, 增幅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二、存在问题
1、研发投入较少, 企业缺乏创新资金。
2011年本年度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管理费用是3.97亿元, 其中的研究开发费用为279万元, 研究开发费用仅占管理费用的0.7%, 许多中小企业没有研究开发费用。
2、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 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一是是经济总量小。2011年, 我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亿元, 与12县市区经济总量最高的邹城比仅占人家的12.0%, 与和我们最为接近的梁山比也只是占到55.5%;二是产品多年一惯制, 品种单一且附加值低。就我县工业产品来讲, 大蒜制品、水泥、煤炭、烧结砖、化肥、棉纱等粗放型、资源型、低附加值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一直沿续多年, 产业链短, 能发展下游产品空间的产品几乎没有。
3、在建工业项目进展缓慢, 新增工业项目储备不足。
新建投产工业企业是拉动工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县几大园区虽引进落地的工业项目不少, 但大多进展缓慢, 建设周期过长, 真正投产见效的为数甚少。2011年, 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4家, 远低于兄弟县市区水平, 严重制约了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可持续性, 造成发展后劲不足。
三、几点建议
1、确保大企业平稳发展, 扶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要在大力发展支柱产业、重点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过程中,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缓解融资难题, 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尽快形成小产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发展格局。
2、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力度, 提高产业竞争力。
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引导性资金投入, 大力推动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导企业开展管理信息化、研发信息化和生产信息化,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高设计、生产、营销和经营管理水平。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招资引资是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项目招商、专业招商、专题招商、以厂招商等系列活动, 突出招商引资的实效性, 以便扩大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 实现我县工业的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介 篇十二
××根据上级组织部的要求,林业局党委及时组织开展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回头看”,对照“回头看”工作的主要内容,有针对的对组建工作中问题予以解决,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组建工作成果,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进入规范化渠道。现将自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进行全面自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针对“回头看”中发现的问题,林业局党委及时组织召开4个非公有制企业的专题会,对存在问题进行梳理、逐一罗列,要求各党组织进行再一次全面自查,逐一整改。自查内容包括:党支部组建程序是否规范,是否做到一企一册,是否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进行备案,档案是否齐全规范,派驻党支部书记是否熟悉企业情况、党组织情况,是否开展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的轮训,是否对未培训的进行补缺补漏等等。通过自查,进一步补缺补漏,规范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加强组织培训,提升党员队伍素质。
一是集中组织4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局党委书记及各个派驻书记参与进行“现场交流”,培训围绕如何发挥党组织作用以及增强党支部工作实务能力进行。二是分别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习,4个党支部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7人。培训突出“强、实、活、严”四大特点,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的方式进行。
三、指导完善各项组织制度和工作手册
在“回头看”的工作,针对4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中不同程度的组织不力,制度不齐全情况,我局以指导完善各项组织制度和工作手册为基础促进党建工作的进一步提升。一是林业局党委派出专人指导4个新建党组织完善相关组织制度。包括党支部工作职责、党支部书记岗位职责、党支部组织委员岗位职责、党支部宣传委员岗位职责、党支部纪检委员岗位职责、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党员管理制度、党员学习教育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发展党员制度、党组织开展活动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党务公开制度。二是以××生态公司党支部为首从非公党建基本知识、党的组织制度、基层组织机构、选举工作、发展党员工作、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党费收缴使用管理规定等七个方面应知应会的内容,编制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须知手册,推广到另三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
四是树典型、立先进、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对于非公有制企业如何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建设、培养优秀后备人才;另一方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首先组织党支部召开非公企业主、支部书记、党员等各类座谈会以及走访、慰问、志愿者等主题活动,努力做到“四位一体”,即请上来教、走下去帮、发到位学、带出去看。林业局×××、×××、×××、×××分4组下到各个企业进行具体党务工作指导,并且再次加强与企业主的沟通联系。其次在各个企业党支部开展树立典型、学习典型的活动,如××园林公司组织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参观先进企业,实地学习先进典型经验得到推广;××、××公司积极组织先进、优秀党员表彰的活动,用优秀党员的典型促进党组织建设,对党建工作和促进企业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共××市××区林业局委员会
1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介 篇十三
关键词:职业危害,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随着经济形式的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的迅速崛起, 生产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导致职业病防治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简称《职业病防治法》) 和《河北省职业病防治规划 (2009-2015年) 》, 根据卫生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九部委《关于开展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 以摸清廊坊市当前职业病危害现状, 研究并及时提出廊坊市职业病防治对策, 2011年由廊坊市卫生局、市安监局等部门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 对廊坊市不同规模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廊坊市10个县 (市、区) 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5 223家工业企业 (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港澳台企业和外资企业) 为调查对象, 其中大型企业15家、中型企业97家、小型企业5 111家。
1.2 方法
采用全国统一制定的调查表, 按照《职业健康状况调查项目工作方案》和《河北省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质量工作手册》的要求填写表格, 对全市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进行普查。调查内容包括: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建立、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设置、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配备、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实施、实施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管理制度建立、制定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制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劳动合同中有职业病危害告知等11各方面内容。
1.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采用SQL 2008、Excel2003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分析, 不同规模企业职业卫生制度实施率比较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卡方检验。
1.4 质量控制
成立调查技术指导组, 负责调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定期到现场进行指导, 随机抽查不少于5%的企业为质控对象, 使各调查项目填写正确率在95%以上。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的各类工业企业5 223家, 共有在岗职工273 126人, 生产工人198 434人, 82 942名职工在作业过程中不同程度的接触各类有毒、有害物质, 其中大型企业接害劳动者占总接害劳动者人数的8.8%、中型企业的劳动者占15.7%、小型企业劳动者占75.4%, 可以看出小型企业的接害劳动者占大多数, 表明廊坊市职业危害存在的主要场所是小企业。具体结果见表1。
2.2 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状况
按照大、中、小型不同企业规模对反映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水平的“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机制”等11项指标进行分别统计, 结果显示:廊坊市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总体处于低水平状态, 大、中、小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差异很大, 中型企业稍好于大型企业, 小型企业最差, 中型企业各项指标数量及百分数范围为39~66 (40.2%~68.0%) , 大型企业为4~5 (26.7%~33.3%) , 小型企业为147~875 (2.9%~17.1%) , 结果见表2。分别对大、中、小型企业11项基本制度的实施状况进行卡方检验, 结果表明大、中、小型企业各项职业卫生制度的实施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这也说明小型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方面确实同大、中型企业有明显差距。
3 讨论
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的主体, 职业卫生管理是反应职业病防治工作质量的重要方面,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及执行情况是评价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的重要方法,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研究发现, 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薄弱的问题,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不容乐观〔1-5〕。
调查显示, 廊坊市工业企业在反映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11项重要制度建立及实施率的范围为3.7%~18.1%, 说明廊坊市工业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总体处于低水平状态, 企业各项职业病防治措施制度建设及实施上存在严重不足, 即使与上述国内研究的企业相比, 也存在明显差距,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有:企业法制意识淡薄, 法律知识欠缺, 对《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 对自身在职业病防治中应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不明;企业社会责任感缺乏, 只重视生产效益和利润, 忽视了对接害劳动者健康保护等社会责任;职业卫生监管职能转换后, 安监部门监管队伍和检测机构尚未建立, 但卫生部门已不再履职, 因而造成监管工作不到位〔6〕;劳动者维权意识差、文化素质较低, 加之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 无法或不愿对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上的不作为行为做出有效抵制;与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相比, 廊坊市在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者素质、职业卫生监管方面都比较落后, 做好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更严峻, 困难更大。
本调查还发现, 小型企业的接害劳动者占廊坊市全部接害劳动者的绝大多数, 说明廊坊市的职业危害主要存在于小企业;但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却最差, 11项职业卫生制度建设及实施率仅为2.9%~17.1%, 且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小企业11项职业卫生制度实施率均明显低于大、中型企业, 这一点基本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在提高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方面要以小企业为重点, 突出着力抓小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职业病防治法》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有明确规定, 要求企业必须设立专职管理人员和部门、贯彻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等工作。《职业病防治法》还指出企业是实施职业安全与卫生的责任主体, 必须履行在职业卫生工作中的各项法定义务。企业在享受社会赋予生存土壤和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就应该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动回报社会、奉献社会〔7〕, 做好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保护劳动者健康, 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首要任务。加强各项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制度建设和实施工作, 需要一定的支出, 但从长远看, 这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保持竞争力的需要, 有利于塑造和展现企业有益于公众、有益于环境、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形象, 也是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作用, 推动企业自身发展, 将企业做大做强的现代企业发展趋势, 所以企业应该把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放到重要位置, 主动做好这项工作。
基于上述分析, 要提高廊坊市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主要依靠企业自身切实采取改进管理工作的各种措施来实现。建议廊坊市工业企业应大力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强化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 把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的管理考核, 切实提高企业自身职业卫生工作能力。日本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先进, 尤其在强化企业自主管理能力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8〕。
搞好职业卫生管理工作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 也离不开社会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帮助, 故建议相关部门做好如下工作: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增强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及劳动者的职业病法制观念;引导和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激发企业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的责任感、成就感;加快职业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 加大职业卫生监督力度, 提高职业卫生监督工作覆盖率和效果, 特别是要加强对小企业的监督;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的作用, 加强对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和工伤保险参保情况的监督, 维护劳动者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郭智屏, 刘新霞, 冯简青, 等.中山市179家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职业医学, 2010, 29 (7) :68-70.
[2]何家禧, 周伟.深圳市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调查[J].职业与健康, 2009, 28 (15) :684-685.
[3]李学庆.南京市职业卫生管理现况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08, 24 (24) :2652-2684.
[4]孙亚慧, 安玉.大连市部分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0, 9 (2) :115-117.
[5]伍郁静, 周进平, 刘志强, 等.广州市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1, 10 (4) :307-309.
[6]徐敏.我国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的思考[J].安全, 2010, 32 (7) :1-3.
[7]梁友信, 郑玉新.职业卫生呼唤企业社会责任[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7, 25 (2) :125-12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介】推荐阅读: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金融需求状况调查问卷11-29
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工作方案12-07
2021年上半年规模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09-11
规模经济的简介09-09
企业最优生产规模10-06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中型及以上餐饮企业)12-06
小规模08-06
中国游戏市场规模总结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