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 生命的追求(精选17篇)
1.优秀作文 生命的追求 篇一
生命的追求励志作文
黑暗发狂似的市满天空,只留下月亮和星星挤破点点黑暗。城市的大街小巷却有无限的光在流淌,与天空似乎构成鲜明的对比。我独自散漫于断桥边,徐徐吹来的凉风,吹散了我的.头发,吹过了我心中莫名的哀愁。不久,天空亦下起了绵绵细雨,城市的灯光在迷茫的雨雾中显的那么的古老,那么的惆怅。在此,我亦重温江南水乡的那份温柔,河面亦在雨水的敲击下泛起了刻人心骨的哀愁。
我怅然的伫立在断桥边,遥望远方,亦似乎在追寻未来,直至河的尽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又何曾缺少那种境界呢。
岸边的光,困倦回航的小船,滚滚奔流的河水,来回波动的河面,似乎在述说着历史的沧桑。断桥,小船,河水,在岁月的长河里,演绎着颓唐的生命。
在历史的长河里,每个人都逃脱不了,苦苦的执着,,苦苦的追求,在岁月的尽头得到的依旧是一副颓唐的躯壳。纵使苦苦的挣扎,苦苦的奋斗,亦不可改变。
尽管如此,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淡看生命,不执力追求。只撑着一只小船在岁月的恒河里飘荡,在绵绵细雨中飘荡。
淡看生命,也是一种生存之道。
2.优秀作文 生命的追求 篇二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情”的可贵
我们的课文篇篇都是文字隽永、文质兼美的佳文,有描写大自然旖旎风光的、有讴歌世间真情的、有阐发真理的……,这些文字构成了色彩斑斓的语文百花园。面对蕴涵丰富的课文,我们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筛选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正是表现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他的同学。在歌颂伟大父爱的同时,我们更深一层地看到了,正是因为爱和信念才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儿子和他的同伴,14条鲜活的生命在挖掘了38小时后终于获救。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问:是什么让孩子能在废墟中活了下来?学生纷纷发言:是他顽强的毅力, 是父亲给予他希望……。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到, 有自信、有毅力的人就能在死神面前活下来。它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爱,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命的认可。借机我又让学生说说在汶川大地震中同样感人的事,进一步让我和学生一起感悟大爱无私的人间真情。就这样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充满人性(爱情、亲情、友情)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情”的可贵,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亲人、朋友中的重要性,从而重生、乐生。
二、让学生在“生成”中学会珍爱生命
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教学活动是人的活动,课堂里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独特的思维,不同的生命阅历……“人”的复杂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恰恰是我们应该加以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一位语文老师在将要结束课文《生命》一课时,突然受一位学生所提问题的启发,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说话题目,要求每位学生为自己写一篇悼词:假设自己死了,然后再用悼词的形式,追忆一生。在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传统文化影响下,老师课堂上这一史无前例的“生成”看似很冒险,实则最有效地做到了让学生加深对生命的体验,感悟人生的不易和生命的珍贵。从根本上让学生体味并意识到生命对于自身、对于家人和朋友、对于社会具有的意义,从而真正学会珍爱生命。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文本,我也经常通过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中老天鹅破冰的时候,我让学生高高举起拳头然后反复重重地落在桌子上,学生没来几下就觉得受不了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象血肉之躯从高空重重地砸在极冷极硬的冰上的感觉,学生都说太残忍了,老天鹅这位破冰勇士太伟大了,一个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但是却能够迸发出多么耀眼的火花,生命值得尊重。又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习作七时,我组织了一次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家当一回盲人、聋哑人、残疾人,再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都站在残疾人的角度谈感受,对残疾人能积极面对生活表示了敬佩,同时也为自己是个正常人而庆幸,都认为应该珍爱生命,好好地过好每一天,对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课外,我让学生读贝多芬,读张海迪,读海伦·凯勒,读他们身体残疾仍续写生命的勇气,读他们身处逆境、生命之花仍绚烂绽放的奇迹,读他们身上浓浓的对生命无比珍惜、无比眷恋的情愫,让学生在这些人身上充分感受到对生命的珍爱。
四、改进评价机制,让生命教育实现最佳效果
在教学中,长期受到批评或不被认可的学生,往往表现冷漠,攻击性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这样叙述:“没有什么比意识到无前途,认为自己啥也不行更使儿童受到压抑、灰心垂气和郁郁不乐……”这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吝啬表扬,要采用多元评价及发展性评价手段,多角度、多层面地肯定学生的长处,即使学生在学习上落在后面,我们也应该用“只要你努力,你就总能进步!进步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等来鼓起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在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之中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还能进步的人!从而养成健康的心态。因此在我们教师努力的构建生命课堂的时候,我们应该对“伪生命”课堂说“不”。我们应该警惕打着“学生主体性”的旗号,弱化教师应尽的责任;打着“尊重学生个性”的旗号,放弃学生健康人格的责任;打着“快乐教学”的旗号,逃逸“双基”的学习;打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旗号,进行“作秀”式的表演;打着“探究”的旗号,盲目探究。语文生命课堂教学是在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各得其所、各显其能,以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3.刘颖:追求“动荡”的生命 篇三
一座独立的淡黄色二层小楼,顶端悬挂着巨大的PF标志,Paola Frani专卖店与周边国际知名的奢侈品牌交相辉映,构成了北京SOLANA蓝色港湾品牌街上的魅惑风情。身材高挑、气质优雅的刘颖本可以成为时常光顾此处的VIP,而她却偏要做出“风险+辛苦”的选择——接受本刊采访时,她还是PF的中国总代理。
然而,这个品牌的影响力蒸蒸日上时,刘颖却毅然放下了可能给她带极大经济收益的服装事业,把精力投入到另一个从来不曾了解丝毫的领域。每一次,刘颖总能作出不可思议的决定,“永恒的零起点”是她全部的行为方式。
20岁一定要充满期待
在刘颖的眼中,每一个年龄段的女人都该有既定的目标,家庭主妇不该是20岁的目标,30岁的任务,40岁的悲哀,有梦想会期待的女人才是这个时代的最爱。
“对于女人来说:20岁是绝对打拼的年龄,即便连续两天两夜不睡也丝毫不觉得累;30岁是心理成熟的年龄,相夫教子仅仅是人生的一部分绝非全部,40岁是悉心经营的年龄,应当把曾经的积累变成专属自己的特征。”不是哲学家、社会学家,但是刘颖的话显然超越了书本,她已经学会阅读生活。
在尚且懵懂的20岁,大专毕业的刘颖端起了在中国工商银行工作的铁饭碗。那时的大专生比现在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还要稀缺,所以单位领导很看好学历和能力极佳的刘颖,一切都在昭示着她将在这个领域平步青云。
每天骑着自行车在熙攘的街道上往返于单位与家之间,在品尝稳定生活带来的欣喜之后,年轻的女孩渐渐缺少了激情。“我觉得当时已经能够看到自己老去时的模样,日复一日的重复对于我这种喜欢新鲜的人来说,真的很可怕。”
正当刘颖对未来产生恐惧感的时候,她忽然听好友说北京广告公司时装模特队正在招人,model这个新鲜词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还是陌生的,但对每个年轻高挑漂亮的女孩,叉都充满着懵懂的诱惑。小时候就永远是班级里最高个头女生的刘颖似乎闻到了一股新鲜空气的味道,她不知道选拔model需要多少苛刻的要求,没有想过毫无经验的自己能否成功,只是觉得平淡的生活中应该被注入一些刺激的元素。
无心插柳,柳却成荫。在千人选十的激烈竞争中,刘颖成为了最后胜出的“1%”,这个数据强烈地刺激了她年轻的神经。这是中国的第一支职业模特队,前不见古人,未来究竟能挣几个钱只是一道解不开的谜题,所以刘父刘母极力反对,甚至以脱离亲子关系相逼。看重刘颖能力的领导更是一次次苦口婆心地找她谈话:“以你的学历和成绩,几年之后升到主任、行长都是理所当然的,何必因为一时的冲动毁了美好的后半生呢?”然而单调与重复绝对不是年轻人崇尚的人生,刘颖毅然递上了辞职信,穿起了高跟鞋,走起了T台秀。
模特队中的十位成员中有四名毫无表演经验可言,刘颖正是其中之一,然而她却格外喜欢这样的挑战。每天训练之后,其他姐妹都拖着疲惫的双腿急奔回家,刘颖却要求自己必须多走半小时。30分钟若是逛街看电视会过得很快,若是穿着细高跟的鞋子中规中矩地走来走去,却是一种煎熬。刘颖咬着牙二挺过了最痛苦的日子,终于和“专业的队友一样专业了”。中国第一支模特队,从国内舞台演到了法国、俄罗斯、意大利,刘颖的眼界因此开阔了许多,心中不安分的种子也在渐渐发芽成长……
生命最大的魅力是不确定性
也许每个正在奋斗与漂泊的女人都会期待稳定与平淡,但是当你真的落入这样的生活,就会发现充满未知的选择是拥有多么难以抗拒的诱惑。
刘颖很喜欢与“第一”发生某种关系,她是中国第一批职业model里第一个下海经商的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对于model还有极大的误解与偏见,在那个团队里拥有着最高学历的刘颖不想再坚持,第一次,她被人们的言语所左右。
回忆起那个可能草率可能危险的决定,刘颖没有遗憾却始终带有歉意:“当时我对于model这个职业的了解不够深入,觉得应该趁年轻学一些更实用的本事,做些更实际的工作,而且很多外界的不利说法也都动摇了我继续走下去的决心。现在回头想想,model是向世人展示美丽的先锋,应当被尊重。当然,我并没有因为放弃而后悔过。”
同样是挽留,队里的领导与队友们都不希望失去一位资质出色的好model,T台上耀眼的光芒没有词语可以准确形容,刘颖再一次将劝说关在心门之外。她想要看到自己在另一个领域闯荡的样子,既不是在银行里波澜不惊的平淡,也不是在T型台上流言飞语的刺激,而是去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世界转一转。
她想从零开始,做一些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事情,然后“还得出成绩”。1992年,录像机和录像带对于寻常人家来说与model一样陌生而遥远,经常出国参加演出的刘颖看到了这个市场巨大的潜力。
大部分女人天生对于高科技的东西“不感冒”,但是刘颖却很有先见性地看好了录像带市场。离开模特队之后,刘颖应聘到一家代理韩国某品牌录像带的公司,从销售代表做起,利用给客户解答录像带各种疑难杂症的机会,盘算起市场前景。凭借当年在银行工作时对经营方面的了解,刘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以前都是给别人打工,这次为什么不能自己当老板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刘颖迅速从远离镁光灯的小寂寞中逃离出来,更加努力地工作,优异的成绩助她迅速升为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而在她接手公司三个月之后,曾经的“千年老二”以大比分击败了上海分公司,成为中国区的销售冠军,更为她之后拿下录像带华北区总代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亲朋好友越来越不理解刘颖——个漂亮且小有名气的女人不趁着年轻嫁人,却要这样苦苦打拼。刘颖不喜欢跟他们去争论这种想法的对与错,每每此时,她的回复只有一句:“我不想过人人都一样的生活。”
那时的刘颖在“等待着女人们的思想转变”——不必永远按照传统观念去生活。“让思想‘奢侈’一点儿。”这是刘颖最想对每个期待与众不同的女人说的话。
女人的新鲜从零开始
闯进一个又一个陌生的领域,就像不停地脱胎换骨,每一次都有新收获,从心情到朋友,从感悟到认知。其实女人的精力并不亚于男人。
读大专时的好友同学早已为人妻为人母,安于眼前的工作与生活,可刘颖却在忙着给自己充电。放下书本十余年后再重新拾起,有一些陌生,却又夹杂着小小的欣喜,MBA教程对于从
商的人来说很实用,刘颖更希望在学习时温习艰苦创业时的记忆……
取得学位后,正值2000年光盘产业大肆入侵的时机,此前刘颖已经成功地销售了八年录像带,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退出或转销光盘。这是刘颖离开T型台之后遇到的最大一道难题:顺势做下去,轻车熟路,只恐再陷入平淡与规矩;退出倒轻而易举,然后带上这些年挣来的钱或就此休养生息,或者走向下一个不确定……
独坐在咖啡厅里放大着心里的矛盾,邻座两个女孩的对话吸引了刘颖的注意力。“一会儿去国贸转转吧?”“不去,那里的东西贵得吓人,咱们穿成这样店员都不爱搭理。”“看一看怕什么?买不起总逛得起嘛。”这样的场景常常会发生在资本并不丰厚的年轻女人中间,当年的刘颖也是如此。
不能说一次偶遇成为刘颖事业的转折点,却不得不承认正是那个下午,让刘颖混乱的思绪渐渐理顺与沉淀下来。作为最先一批接触世界流行风潮的女人,她应该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带给身边人最大的改变,这一点光盘和录像带显然做不到。
其时,Paola Frani正在筹划进入中国市场。经营上的经验,早期的模特生涯,让刘颖顺利拿到了Paola Frani的中国代理,重新回到了时尚圈。这次离开的旅行她走了近十年,如今笑傲T型台的漂亮女孩与她们那个时代大相径庭:不再懵懂,没有指责——人们对于奢侈品已经渐渐理解与接受,这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PaolaFrani专卖店逐渐在金国范围内设立,刘颖再次陷入了忙碌的事业之中,却不再像销售录像带时的单打独斗,一个成熟沉稳的男人常伴其左右,他曾经把Max Mara带入亚洲、引进中国,如今却甘愿做她身边的男人。
“看着她忙来忙去的样子,我很心疼,但是更多的却是欣赏。一个懂得思考人生如何丰盈的女人,才真正值得去爱。”陪刘颖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他只说了这么简短的一句话,却换来了刘颖脸上最甜蜜的笑容。
服装代理对于女人来说是相对容易的工作,因为进货时挑选流行的款式不是工作更像是在享受,每个月几次在中国与意大利之间飞来飞去,刘颖有一种再次站到T型台上引领时尚风暴的欣喜。已过不惑之年的她曾暗暗幻想,自己也许可以就这样陪着奢侈品牌慢慢到老,安定下来——但“生命的魅力就在它的不确定性”,不管年龄几何,都是如此。
果然,当一切步入正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时。刘颖又一次觉得生活平淡下来。“女人悠闲时可以养身,但是没有追求时却会老得很快。”这是刘颖的新锐观点,却又因为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的容颜,证实了说法的可信性。
在她又一次选择了“不确定”的时候,一件耗费精力的事从天而降—_信奉基督教的刘颖接到了美国旧金山最大华人教会的邀请,开始负责在广西北海建立福音孤儿院,80亩的修建工程需要她联络与监督,时间突然变得不够用起来。
到底是飞往意大利挑衣服,还是飞往广西建孤儿院?在挣钱与出钱之间,刘颖选择了后者,在她看来后者的机会更难得。同样信奉基督教的老公更是她的绝对支持者。于是,PF店带着大好的前景被转给了其他人经营,刘颖打算开启下一段“不一样的旅程”。
上帝是公平的,他总会回报人们的辛勤付出,当孤儿院的建设工作渐渐由繁忙转向偏忙时,日本最大的快递公司黑猫竟然主动找上门要与刘颖合作在中国的快递项目。最初是困惑,刘颖不知道对方从哪里找到她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快递经验,更没有注册快递公司的人。对方的回答让刘颖终于明白这么多年努力的奋斗,到底收获了多么重要的东西——“跟你合作过的人都说你很讲信用,无论是之前的录像带合作伙伴还是PF的合作伙伴,他们都很看重你的这个优点。所以,我们一定要与你合作,希望你能够考虑。”
黑猫工作人员让刘颖“很有成就感”,多年来不断挑战新领域的经历已经让她不再害怕陌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刘颖对快递行业竟然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更看出了国际快递的大好前景,于是国度快递有限公司就这样注册成立了。
4.生命在于追求作文 篇四
追求是信念,一种不可磨灭的信念。海伦凯勒,一位失聪、失明、失声的女性,凭借着她顽强的信念,追求光明。她七岁时失聪失明,她的世界从此失去了光明,她本以为自己失去了一切,但她的老师教会了她坚强,让她又重新找回了信心,找到了自己的信念。最终,她成功了,她虽无法真的看到光明,但她的内心却是一片光明啊。张海迪,也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在轮椅上书写着自己人生华丽的篇章,她如一只蝴蝶,在百花丛中摇曳着自己的身姿,她的追求,便是不放弃。因为有了太多梦想与希望,才有了追求;有了追求,才有了收获,才有了成功。
追求是力量,是一种力拔山兮的力量。我国中科院院士薛其坤,在他与他的团队进行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奋斗之后,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核心。是什么支持他们失败了再继续,不言弃,不言败。是他们内心的追求,给了他们力量。作为诺贝尔奖级别的一项发现,这是我们的骄傲。他们的研究,他们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莫言,一位农民,凭借什么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追求,他的付出,给了他力量,让他写出了《红高粱》等一系列的作品。所以,追求是一种力量,它催人进取,激人奋进,所以收获成功。
追求是一种精神,一种坚持到底的精神。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现今,一位老者,看着他的背影,有一种敬畏感。他凭借自己的一双手,养活了多少地球人啊!他研究的水稻突破了亩产六百公斤,七百公斤,他的追求不过是让人民不再挨饿。一个微小的善念,展现了他人格的美丽。爱迪生,研究发明灯丝,找了上千种材料,做了上千次实验,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钨丝。从此,人们不再惧怕黑暗。倘若,他因一次的失败而放弃,那,光明不知会推迟多久到来。追求是一种精神,一种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
5.生命不息追求不止作文 篇五
我愿作花儿,在万物复苏的春光斗志昂扬,我要追求太阳的微笑于是我不停向着阳光生长,虽然有时灼热的无法抵挡,但我仍执著的挺起胸膛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只要生命尚在,追求之旗永远飘扬。我忘记了风吹雨打的创伤,泪流满面的把花苞绽放,开花,我就要追求迷人的芳香,虽然会被蝴蝶弄破蜜蜂蛰伤,但倔强的我会用无限的动力展示我柔弱中的刚强。我一努力,一张张火红的脸便迎风相笑,一下子绽放出令人心旷神怡的春光。太阳的微笑我如愿以偿,便“花好不常开,好景在长在,”很快,我在秋风瑟瑟中打着冷战,我已步入灭亡的时段,我没有哀怨,因为生命不息我仍壮志满怀,我晃掉身上的枯枝,把曾经辉煌的玉叶和花瓣葬入土壤,为的是我头顶上颗颗熟睡的种子,它们是我的追求是我的力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于是我在壮烈的焚烧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追求的欲望仍在火苗中荡漾,我坚信,明年的春天更辉煌!
我愿作小溪,虽然我不清楚自己从哪里而来,但我却有一生的追求,那便是融入海洋。我奔腾不息与时间赛跑,心中早已忘记了夏天的酷暑,抹去了冬天的严寒,但我却记得秋天的丰收与春天的温和。我绕过山川,走过田间,我不畏路遥,毕竟,前方追求在呼唤,我怎敢忍心怠慢,虽苦,虽累,但想起“乱石穿空,惊涛拍案”,我会更加努力,争取让生命在海浪中得到磨炼。天有不测风云,我柔弱的身板又怎能熬过干旱的年代,我无可奈何的化作一缕白烟,但那是我的魂魄,就不言弃的灵魂,我幸运的化作追求的云朵,奋勇的飘向大海,在上帝心酸的时刻,我迫不及待的化云为雨,兴高采烈的拥向大海,亲吻海浪。于是波涛汹涌,万丈巨浪,都是我不止追求而热备澎湃的迹象。
我愿作大树,追求大山的高昂,我愿作星星,追求耀眼的金光,我愿作……
6.生命美在追求高中优秀作文 篇六
小鸟精卫,不以一石之微,日复一日,志在填平沧海。
老叟愚公,不以力薄气微,寒暑不断,志在搬走太行、王屋。
生命的可贵不只在于获得成功,生命的意义更不是为了成功。生命本身虽然不会轰轰烈烈,波澜壮阔,但为了生命的价值而不断追求却使它能够伟大,能够永恒。
生命之美,在于追求。
弘一法师曾有言:一事无成身渐老,一钱不值何足论。意在劝勉众生抓紧时间,做成一两件事,使他的一生不再是一钱不值。但我要说,一事无成又何妨,人生之美在于追求。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向既定目标坚定前行,纵然不能成功,但我们的人生却也变得充实,因为我们珍惜了生命,珍爱了生活。
既然选择了目标,就不要轻言放弃,只有执著的追求才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如果我们羡慕梅的品性,就不要害怕风雪的袭击,在严寒中依然追求心灵的阳光,在雪花下努力绽放,释放纯美的纷芳。
如果我们羡慕松的灵秀,就不要畏惧“风刀霜剑严相逼”,在呼啸北风中追求生命的韧性,在悬崖峭壁上站出一道坚毅的风景线。
如果我们羡慕兰的脱俗,就不要期望世人不绝的赞美,要甘于忍受寂寞,在清幽空谷中追求生命的唯美,展现自己的绝世芳华,纵然不为人知心也不悔。
还是曾国藩说得更为贴切: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理想实现,抱负施展,做天下雨济世安民;道不行乘槎浮于海,还是一块洁白无瑕的.云。进退自如,能屈能伸,既有儒家入世的情结,又有道家出世的风味。凡事皆尽力而为,不强求结果;对生活永远充满激情,对理想永远执著追求。
7.我对生命教育的追求与探索 篇七
一、生命教育内涵的三个层次
(一) 自然生命的教育
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产物, 和地球上其他有生命的动物一样, 人的生命首先具有自然属性, 而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的生命特征必然遵循生命的规律, 都必然会经历从出生、成长、衰老到死亡的过程。生命教育的实现基础和出发点就要从唤起生命意识的教育开始。
生命意识就是活着的每个个体能够意识到生命的存在, 有了对生命本质的清楚认识, 进而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通过生命教育, 我们要让学生们明白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上天送给世界最好的礼物, 要树立健康的理念, 要遵循人的生理规律, 爱惜自己的身体。在意识到自我生命的珍贵性的同时, 也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存在的生命,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进而珍惜生命, 热爱每一个存在的生命, 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协调发展。
(二) 精神生命的教育
人的生命不仅仅是生理性的自然生命, 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生命。人的精神生命是自然生命的升华, 人的精神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 是生命意义引领下生命情感、意志和理性的综合, 意义是精神的核心、统帅。有意义引导的生命能在追求意义的人生历程中形成丰沛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牢固的信念和理性的精神, 因此, 精神生命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情感教育。
情感是生命的重要内涵。幸福的人生离不开积极正向的生命情感, 因此, 我们将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2. 幸福观教育。
没有对幸福的追求, 就没有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但同时, 幸福又是一种具有主观性的感受, 是一种生命历程中的体验, 几乎总是和欲望、快乐等概念联系在一起。通过生命教育,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明确正确的幸福观不是以满足自我的欲望的实现为目标, 而是要更多的体现出和谐的状态, 不仅是自我的和谐, 更是自己和他人的和谐, 自己和社会的和谐以及自己和自然的和谐。
3. 挫折观教育。
人的生命过程就是一次旅行, 一路上总会遭遇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 不仅会经历阳光明媚, 春暖花开的时候, 也会经历狂风暴雨, 寒冷彻骨的时候。如何让学生学会换个角度思维, 不沮丧, 不气馁, 也是在生命教育中我们需要传递给学生的。
(三) 社会生命的教育
马克思说过,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生命是实现人之生命价值的根本, 价值体现的是一种意义关系, 人活着不仅仅是只为自己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而活, 最终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的是人的社会生命, 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因此, 我们将责任意识教育和感恩意识教育纳入到社会生命的教育中。
1. 责任意识教育。
责任意识不仅体现在对自我生命成长的关心, 更主要体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热情和关注。“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总离不开国家的怀抱, 要具有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责任。
2.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 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 一种情怀和行为, 就是知恩、报恩和感恩。感恩意识体现的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无比热爱和珍惜, 更是对他人的认可和欣赏, 要感恩人类生存的家园, 保护环境, 维持生态平衡。感恩是一种情感, 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 是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体现, 如果每个人都能永怀感恩之心, 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是和谐而完美的。
二、生命教育的三个特征
(一) 人文性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 是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身心发展需要确定的教育目标, 并体现生命关怀的教育。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 最终把人还原为“人”, 达到人的自我实现, 进而使学生体验到人生的意义与乐趣, 帮助学生获得身心和谐持续的发展。
(二) 实践性
生命教育是有着明确价值追求而又涵盖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它不仅通过语言或理论, 且更多地通过生活时间来教育人, 既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主要体现为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 必须强调活动的真实性和体验性, 只有真实, 孩子们才能从活动中获得真识、真情、真感, 才能是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体验生命的价值。
(三) 开放性
生命教育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生成性的教育, 具体表现在多方整合拓展的教育内容、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注重开放行与现场生成性的教育过程、多元多要的教育评价、从课堂到家庭到社区及青少年活动基地广泛延伸的教育时空等。只有将生命教育放到广阔的社会、时代与文化背景中, 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并丰富其学习经历, 积累生活经验, 才能真正促进个体生命成长, 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
三、我们正在生命教育的道路上前行
(一) 营造生命化校园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环境, 也是学生一生的记忆。校园内的状况, 决定了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的状态。大连市第八十中学在开展生命教育时, 主要从环境建设入手。在校园环境的设计中, 我们力争体现生命的活力, 营造充满生机的校园文化氛围。
无论站在校园哪一个点上, 望出去都是一幅比较完美的图画。教学楼深情伫立, 楼宇生辉;雕塑腾飞向上, 英姿飒爽;围墙脉脉含情, 召唤智慧;宣传板妙语连珠, 哲思串串;草坪上, 芳洲飘香, 绿茵滴翠, 沁人心脾;花园中, 百花竞放, 姹紫嫣红;操场上, 古木参天, 绿树成荫, 走廊内处处洋溢着文化的气息。漫步在我们的校园内, 让每一处风景都具有美感和诗意, 每一堵墙, 每一棵树, 每一方空间都能与之交流。
校园成为“文化浸润, 情感体验”的理想教育场所。智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 在这个校园师生处处都能感悟到人生的、历史的和民族的智慧。校园成为师生“学会选择, 明事明理, 大胆想象”的理想教育场所。
为丰富学生和教师的生活, 学校还设有体育馆、健身房、心语室、茶吧等, 这些环境优雅舒适的课余休闲空间, 都营造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对师生的心灵是一种无声的净化和陶冶;对师生的身心健康, 生命质量是一种隐性的提升和保障。
(二) 研发生命化校本课程
我们认为,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 任何教育思想只有通过课程才能得到系统的传播和实现。当我们舍弃功利, 从人的需要出发才会感觉到课程无处不在。为此我们研发了生命化校本课程体系, 进行了“双线并行”校本课程实践。
1.必修课:生命教育课程。
依据理念开发课程, 遵循“知我、知人、知物、知天”四个纬度, 我校开发了一套生命教育课程。
从一年级至九年级特设专职教师自编教材。教材的内容在唤醒生命意识、关注生存环境、提高生命质量、训练生存技能等方面渗透生命教育内涵, 各单元之间逻辑关系严密, 遵循人的认知规律, 由生命到个体, 由抽象到具体, 又由自我推至他人和社会, 由内而外, 由知到行, 循循渐进。
编好教材不是目的, 运用好教材才是根本。为此, 我们还对任课教师进行专门培训。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的生存意识显著增强。一个家长说, 他的孩子每天睡觉前都要检查一下家里的煤气是否关紧、电源插座是否拔掉、门是否上锁……是家里名副其实的安全监督员;三年级的一些孩子自制了安全包, 里面装满了急救时的必需品, 每天都把它放在床头, 以备急用;全校的学生每人都备有一本通讯录, 上面记载了亲人及一些报警电话……
2.选修课程:生命化系列课程。
我们开发了人文类、艺术类、健体类、科技类、文学类等五类17门校本课程,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 选择心仪的课程进行学习。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张扬学生的活力与个性, 学校进行特色课程的展示交流活动。展示内容有手抄报、调查报告、科技论文类、照片以及合作完成的PPT等, 展示的形式有作品展览、解说以及小品表演等。展示以学科为单位在班级内进行, 人人参与展示和评价, 而后选出优秀小组参加学校的精品展示。
生命化的校本课程使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彰显自己的舞台, 在各种能力得以锻炼的同时充分激发了自信心, 生命教育的种子就这样在学生的心田里生根发芽了。
(三) 构建灵动高效的生命化课堂
要让课堂迸发生命的活力, 就一定要解放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样的观念指引下, 我们倡导课堂上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学习, 因此, 我们的课堂时时充盈着思维的历险之美, 处处洋溢着智力的成长之美。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 我校的活力课堂已经成为“道德的课堂”“生命化的课堂”和“大美的课堂”。
1.道德的课堂。
课堂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 同时还要承担起文以载道的使命。课堂不仅有教学效率、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科学性、规范性的要求, 同时还有合理、善良与幸福等道德性的要求。道德的课堂着眼于教师和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 着眼于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和自由地发展, 着眼于学生愉快、和谐的精神体验。
我们的活力课堂, 首先就是道德的课堂。道德课堂的核心让课堂教学回归人与人的交往。我们的课堂, 无论怎样的设计, 都要留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舞台, 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生命化的课堂。
课堂教学生活是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人生历程。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学生, 其实质是强调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 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因此, 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和谐的充满关爱的课堂人际氛围, 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与探究学习的良好生态课堂环境, 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我们通过讨论和实践不但使学生获取深层感悟的经验, 而且加强了集体内部的沟通与合作, 培养了集体探究和团队精神, 和谐自由的富于创造的课堂讨论氛围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民主参与的积极性。而民主参与的课堂氛围正是灵魂与创造的必要条件, 让学生的学习生命天性自由释放。
3. 大美的课堂。
费孝通在谈文化时曾说过“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含义是: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 还要包容的欣赏别人创造的美, 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 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引用到教育中来, 生命理想的状态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都能在教育中得到认可和尊重。因此, 我们的课堂中时时涌动着“充满智慧”的思辨之美, “积极主动”的求知之美, “润物无声”的学科之美, “沁人心脾”的沟通之美, “感人至深”的人性之美, “活力四射”的灵动之美, “亲切自然”的生活之美。
(四) 以体验式主题活动化育学生
生命教育在生活中发生, 也需要在生活中实践。生命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认识自己与其他生命的重要性, 更要以行动去真正加以履行, 热爱生命, 实现生命价值。“生命有多么珍贵, 老师用多么生动的话语来说明, 没有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来得有用。”在我看来, “体验实践式”活动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形式。
“体验实践式”教育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或实践性的活动、实习等方式的体验活动, 让学生直接参与, 分别感受“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 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 在此背景下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难及各种情况, 进而学会生活, 学会在生活中坚强;理解他人的处境, 进而学会体谅别人, 学会与人相处。
学校先后与大连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森林动物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等建立合作关系, 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的潜能, 建设生命教育的活动基地, 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同时利用形形色色的主题式班队会、综合实践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从课堂到生活, 由他人及自身, 在学校的一次次教育引导下, 学生们体会到人生的宝贵。课堂的领悟与活动实践的结合, 将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升华。可以说, 八十中学生命教育的实践, 不仅建设了和谐的人文环境, 营造了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氛围;最关键的是让学生们认识到了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了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生命质量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五) 用多元化的方式评价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问题, 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有人说:多一把评价的尺子, 就多出一批人才。我们认同这个观点, 在生命教育理念中, 每个生命都是精彩的, 学校要用多元评价, 力争让每一个生命都焕发活力。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 我校开展了“争星创牌”活动, 根据学生爱竞争的心理, 评选“礼仪星”“乐学星”“自律星”“才艺星”“洁净星”等奖项, 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得到肯定和展示。
学校每个班级每周都要进行知行成长课, 以反思自我、夸赞别人为主, 扣合孔子的“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自我修正理念, 将表扬、激励的作用发挥至最大, 将“反省”“奋斗”的理念深植到学生心中, 让生命的向善成长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习惯。学生们通过“自评”“互评”“家评”“师评”“校评”相结合的办法, 认真对照学生“争星创牌”评比内容及标准逐项评定等级。知行成长课后填写评价手册, 同时为表现突出的学生点亮班级“争星创牌”明灯。
通过“争星创牌”活动, 我们的学生们学习更主动了, 纪律更自觉了, 做人更踏实了, 反思更深刻了, 教育更自主了。从一份份家长和学生的调查问卷中, 我们惊喜地发现了“多元评价”带给学生们的变化。
学生体验到了自信、成功, 一些学生这样写道:“多元评价, 让我们在合作中活跃, 在讨论中多思, 在分享中善学, 在比赛中拼搏”;“多元评价, 我们变得敢想、敢说、敢做了”;“课堂成了我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多元评价=活跃+敏思+善学+比拼”;“老师把主动权交给我们, 每个同学都争着到前面讲题, 那种自豪和兴味是无法言喻的”……
同时, 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些教师这样表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把你让学生做的事, 变成学生喜欢做的事”;“埋怨学生不听话, 常是我们自己没动脑;埋怨学生太难教, 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时刻提醒自己, 当我们处在学生这个年龄的时候, 我们经常在想些什么, 做些什么。理解万岁”;“用商量的口气跟学生谈话, 学生会把你当做他的朋友”……
(六) 尊重教师的生命, 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教育是一项用生命来唤醒生命的工作, 试想如果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 怎么能用自己积极的生命去影响感化学生的生命呢?所以, 我坚持认为:要把教师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让他们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 然后把这种幸福传递给学生。只有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才是最成功的教师管理。
我们为教师提供人文关怀, 让教师享受集体的幸福。对教师来说,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工作量少一些、工作任务轻一些或者不干什么什么活, 就是幸福吗?不是的!教师真正的幸福是得到领导的器重、同行的尊重、家长的敬重、学生的喜欢。为此, 我校建立设有健身房、台球室、舞蹈室、咖啡屋的“教工之家”;为老师提供早餐;深入实际地为教职工排忧解难等举措, 都能够让老师们时时感受关怀, 处处体味温暖。
当然么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想有尊严的活着, 必须要用作为求地位。所以说, 教师最大的需要就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我们学校则要提供个性化培训, 满足教师的个性发展需要。我们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特点、规律及各自需求, 主要针对教师职初期、能力建构期、热情与成长期、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等对教师进行菜单式校本研修。除此之外, 我们根据教师的行为动机以及目标设置, 将教师的个人需要、期望与工作目标结合起来, 通过多种平台激励教师前进发展, 充分调动和发挥生产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教师在自我成长中享受幸福。
8.语文课堂:追求生命精彩的过程 篇八
一、教学内容:揭示内蕴之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智力的发挥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如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关键是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师要能揭示文本的内蕴之美。
前几年有幸观摩了江苏省如东县语文教育界前辈特级教师曹津源老师在学校开设的一堂大语文环境建设系列活动课《足球,要说爱你可容易》,受益匪浅。曹老师渊博的学识、精湛的教学艺术、生动幽默的语言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完全把我们带进了一种崇高的境界之中。将近两个小时的课,听起来毫不费力,听他的课真有如沐春风之感,让我们获得全新的精神享受。这堂语文活动课,曹老师从学生们感兴趣的足球问题入手,深刻剖析足球的文化内涵。整个课堂精心安排了许多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用谐音法巧妙记忆球星的名字,介绍有关语文修辞手法,修改报纸杂志上有关足球赛事报道的病句,对对联,根据足球绰号猜国家名字,做《足球的本质是悲剧》的听读训练,发表对足球赛事的看法等等。教学内容精彩纷呈,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足球的内蕴之美,课堂上表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曹老师的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教师要有丰富的语文内涵、渊博的专业知识,要善于审视身边的文化现象,揭示内蕴之美,用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吸引同学的眼球,才能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形式:弘扬个性风采
现代美学理论认为,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听课时间长了,学生容易走神,思维往往变得迟钝,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教育教学,用充满个性化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例如,教学《再别康桥》,在导入课文之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出示一系列优美的画面,让学生欣赏康桥那西天的云彩、柔波里的艳影、满天的星辉,再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性朗读,在教师、学生、作者之间架设情感共鸣的桥梁,学生置身在这种诗情画意的美境之中,怎能不兴趣盎然?再如,教学戏剧《雷雨》,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教学《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可以让学生探究“谁是我心中的真正英雄”;教学《史记》谈生与死的问题可组织学生搞辩论赛;教学《唐诗宋词选读》结束时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教学《荆轲刺秦王》可以让学生观看教学影片,目睹荆轲刺秦王那惊心动魄的画面。语文阅读活动课,可以带学生到图书室,感受书香气息,遨游知识海洋;语文专题探究,可以带学生到电脑室查阅相关资料。这些灵活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活跃了课堂气氛,同学们的潜能得到了开掘,性灵得到了陶冶,精神得到了愉悦。
三、教学语言:感受文化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的确,语言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爱学语文的重要工具。课堂语言是否生动,是否有感染力,能否给学生带来莫大的愉悦感和美的享受,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诗歌也好,散文也好,小说也好,戏剧也好,如果教师说来说去就那几句话,用来用去就那些可怜的有限词语,干瘪枯燥,其结果可以想象整堂课如同嚼蜡,学生提不起精神甚至感到厌恶,根本无法体味文章的情思之美和语言之美。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沉浸在语言美的氛围中,让学生感悟到语言表情达意的魅力。教师如何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化魅力?
一是注意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增加语言的文化气息。汉语的词汇丰富如海洋,它反映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悠久文化,又吸收了各民族与外来语种语言的精华。成语、俗语、对联、诗句、名人名言等无不是前人语言的精华和结晶,平时要广为采撷,认真储存,教学时才能信手拈来,脱口而出。
二是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贴切的比喻能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精当的设问和反问能造成悬念,气势磅礴的排比能激发学生情感的波澜,适当的反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对偶的运用能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夸张的运用能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教师如果能充满睿智地运用这些生动的语言,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敏捷,还能使课堂妙趣横生,让学生动听、动情、动心。
四、教学评价:激荡情感涟漪
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激励机制不可少,无论是一句充满鼓励的话语,还是教师一个甜甜的微笑,无论是一个期待的眼神还是一次赞赏性的点头,都会像一股清泉在学生的心头流淌,像一缕春风拂动他们内心愉悦的琴弦。
接教新的班级,通过观察我发现,平时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由于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容易受到表扬,因而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而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学习情绪低落。事实上,没有哪一个学生不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尤其是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这种肯定与表扬是多方面的,如胆量、态度、姿势和普通话的规范、音量音调、用语得体、生动形象等。本人在教学中,通过抢答、知识竞赛、设置各种奖项的形式(如勤思奖、创意奖、敏思奖、博学奖、主持人奖、团体奖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显身手的机会,特别注意鼓励学生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实践证明,每个学生在课堂的愉悦中都能获得不断的进步。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强烈生命力的教学过程。只要语文教师挖掘自身潜力,努力开掘,从各个方面寻求创新,就能把语文的趣味和精彩释放出来,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9.追求生命的长进 篇九
-----新兵营活动掠影
2012年6月12日,崇一堂招待组新成立的培训部闪亮登场,第一次接手组织策划实施了今年新招募招待服侍人员的培训工作
培训部的初衷为:跟进关怀,追求生命长进。这正是神的心意:“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下)。培训课的内容为四堂课,分别为: 生命长进,受苦心志; 众人之仆,爱中服侍; 主动热情,谦卑顺服; 圣洁生活,合一团队。
培训部成员:12人(包含四位大组长),由主日的朱艳萍和王彩美2位组长负责
宣传部派员跟踪采访,经与培训部组长朱艳萍姊妹交流,得知,这次培训新学员共104名,其中包括往届漏训人员,他们八个培训部成员,分工协作,每人负责14个左右新人,从6月5日就开始通知那些五月份呼召报名的新学员,直到今日成形,正可谓不辞劳苦,多做主工!本期招募人员未来服侍方向分别为:本堂周二、周五、主日与即将于10月1日献堂的下沙磐石堂,经了解得知,目前培训部的工作逐步开始严谨起来,每个学员出勤率必须在50%以上方能参与服侍
所以,大门口的签到人员非常认真,他们对照名单,一个个核对学员,引领入座,发放学员证,学员们一个个开心快乐满面春风的走进了505培训教室。
培训伊始,华梁主持,琴声扬起,赞美部的弟兄姊妹登台献唱20分钟。
大组长王秀娟姊妹主讲信息,最后再分组讨论,交通,答疑,把工作做细,跟进到每个组员,了解每个人生命的光景,辅之以相应的关怀。可谓细致,到位,认真,负责。
10.生命的追求 篇十
生命的秀丽在于它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充满了快乐,充满了温馨;同时也充满了挑战,充满了辛酸。也正是这些追求的滋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更加炫烂。
追求,它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一个人对完美生活的渴求,是一种用自己的勤奋劳动与汗水换取应得果实的过程。当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跪在地上向别人求钱财的时候,这是一种追求吗?不,这是乞求!当一个淘气的孩子向妈妈哭着闹着要买电动玩具火车的时候,这是一种追求吗?不,这是强求!当一名因犯了大错而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的员工不停地向老板道歉,请求原谅,想保住自己的饭碗的时候,这是一种追求吗?不,这是哀求!追求的本质是完美的,是充满志气的,而不是低三下四,更不是强人所难。
美国本土有一个男孩,他视篮球为生命,但却在初中时落选校篮球队。当他抱着一颗酷爱篮球的心与教练交涉,期望自己能随队看球赛时,却被教练无情地拒绝了。就在这穷途末路时,他甘愿成为了一名专门为球员捡球、拎行李的所谓“球员”,就这样也他从没放弃心中的梦想,不管路途多么遥远,路程多么艰难,他都继续着自己的追求。5年后,这个少年最后加入了他梦寐以求的NBA联盟,成为了公牛队的一员。最后,随着公牛队的两年夺冠,这个当初捡球的少年之后被人们誉为“空中飞人”,成为了许多人追求的偶像。他就是篮球界的一位泰斗——迈克尔。乔丹。
这就是追求,它是一种执着,一种坚强;而忘我便是它的最高境界。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于金钱和名誉看得很淡,他曾把一张1500美元的支票当做书签来使用。应对别人的疑问,他说:“重要的不是支票,而是对科学的永无止境的追求。”
所以,不管未来的路多么难走,都尽力去闯吧!不管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你以前踏过的脚印最后都会成为你心中完美的回忆,会使你的生命增色许多。
11.生命在于追求 篇十一
笔者认为。“生命在于追求”的说法比较合乎情理。这是因为:
一、“生命在于运动”的“运动”二字,容易被人误解为单纯的肌体活动(实际上人们正是这样理解它),认为活动活动肌体,就有益健康长寿,而把大脑运动排除在外。“生命在于挣扎”的说法。更属于狭隘的肌体活动观念,是不能成立的。“生命在于脑运动”的概念,则又有走偏到抛下肌体运动之欠缺。只有“生命在于追求”的“追求”二字,才可能将上述几种偏见都统帅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又符合情理的科学观念。
二、“追求”属于思维活动范畴,是人体所有活动的上层建筑部分。思维指导人的一切活动。“追求”能给“运动”注以生命活力。没有“追求”的运动是无益于健康长寿的。
三、“生命在于追求”的“追求”更强调精神因素对生命的意义。请看:
为追求人类美好的未来,多少志士仁人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地在奋斗不息。虽然“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为了追求自由解放,他们竟勇敢地作出了“两者皆可抛”的坦然抉择。
为了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又有多少耕耘者为之日夜求索、奋斗不止呵!
在大批离退休人员中,凡是继续有所追求的老年人,不论其追求的项目内容如何,如打球、练功、下棋、写书、画画、花鸟园艺、编史修志,以及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等,都能在尽情的“追求”中,使精神得到充实,使生命活力得到增强。
四、“生命在于追求”的“追求”二字,还具有超脱包括“体运动”和“脑运动”都不可替代的特异功能。如一个病患者,若有情投意合的异性朋友日夜陪伴、精心照顾,其康复速度和效果一定特佳。
又如,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在既无“体运动”又无“脑运动”的情况下,仅因为心灵深处还有欲见某一亲人的强烈“追求”,常常能使生命活力延续到见到这位亲人为止。
同样,一个瘫痪病人,在几乎没有什么运动的情况下。有的竟能卧床10余年而生命活力不衰。究其原因。就在于他思想上仍然有所“追求”:从追求亲人的尽心护理中得到满足;从追求儿女们的健康成长中得到宽慰;从追求家庭成员的友爱和睦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改善中得到精神上的充实,等等。
12.优秀作文 生命的追求 篇十二
关键词:陈敬容,心灵体验,哲思,丰盈
诗是文学中的贵族, 在这片领域里女诗人不多。极具才情的女诗人陈敬容为新诗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她的诗作在“九叶派”那里犹如一枝奇葩。“九叶派” (成员包括穆旦、郑敏、杜运燮、辛笛、陈敬容、杭约赫、唐祈、袁可嘉) 初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 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艺术上, 一面受影响于艾略特、里尔克等西方诗人;一面受到戴望舒、卞之琳等国内诗人的影响。与30年代现代派浪漫诗风不同的是, 他们的诗注重将诗的社会使命意识和诗的审美品质高度结合。主张诗“纯粹出自内发的心理需求, 最后必是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1突显“生活的现实突进”“心灵现实的突进”兼顾的个性。追求感性与智性的互渗, 强调表现的含蓄和思想的深沉。
诗人陈敬容是唯一称得上将“现实”、“象征”、“玄学”的诗歌传统统一起来, 而实现其“综合平衡”的自觉体现者。“她既不像穆旦偏重“象征”、“玄学”, 也不像唐湜、唐祈偏重“现实”, 她对诗歌的全方位选择, 决定了她既关注现实、表现时代, 又注重诗美的创造。”2深受现代派诗人戴望舒和西方诗人波特莱尔等诗的浸染, 她承袭了古代诗精炼, 意韵深长的风格且吸取了外国象征主义诗歌技巧, 自觉注重中西诗意的融合。诗作细腻且空灵。她一生坎坷的经历加深了她对生命的理解, 诗作多为生命感受的自然流露。印证了诗人郭沫若的诗学主张“诗的本质在抒情”。
她前期的诗注重小我的情绪, 后期写出了与现实主义紧密结合的诗作。但最能代表她风格的是那些她创作的将感性和智慧消释于自然意象之中, 追求物我合一的诗作。“不拘泥于具体的人和事, 抒写哲理又富于感情;既重视内在的节奏、错落有致的韵律, 又兼用自由体与格律体。”诗作《山与海》便是例证。
《山与海》创作与1979年, 当时她还在病中。这首诗实践着她自己的诗学主张。中西诗的节奏交响在她的诗中, 情与理、经验与意象和谐地融合。在轻微的感伤中是对生命自身的丰盈, 对精神超越的无限探索。
赵毅衡曾说过她的诗作永远是用最少的话, 说出最多的意义。这似乎是她生命的一次总结, 看似简练却意味深长。用世俗的眼光看她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 用诗人的眼光看这一切成就了她作为诗人的深邃。她不甘平庸, 把生命都献给了诗。少年时离开故乡小镇到成都到北平, 开始了一生的追求。《月夜》“我想望一切:一切我只在书本上读到过的美丽花园, 我都想去;一切我没有听到过的可爱的音乐, 我都想听;一切我没有尝味过的奇异果子, 我都想尝味;……我要拘饮多种泉水, 嗅取多种花香, 我要尝受多样的欢乐, 多样的痛苦, 我要吸进生命所能给予我的蜜汁和苦液”遭遇了痛苦, 也不改她对理想的执着。面对四十年代的混乱的现实, 依然不放弃写诗。“陈敬容的一生坎坷不平, 多灾多难, 苦难对诗人是痛苦折磨, 但也恰恰是成就一个诗人非凡人生的催化剂, 对陈敬容而言尤其如此。巴山蜀水赋予了她超凡脱俗的灵秀, 内外交困的苦难则促成了她对生命和诗歌的独特体验。”“诗的活动的起点, 始终是一种生命体验”3
《山与海》高飞/没有翅膀, 远航/没有帆, 小院外/一棵古槐/做了日夕相对的‘敬亭山’。但却有海水/日日夜夜/在心头翻起/汹涌的波澜, 它没有边岸/不论清晨或黄昏/一样的深/一样的蓝。你有你的孤傲, 我有我的深蓝。
“高飞/没有翅膀, 远航/没有帆”病中的诗人在仰望天空时牵动了她敏感的思绪, 忆起自己在追求中的欢乐和痛苦。但此刻在病中还是有一种向往理想却不得的失落感。即而将视线定格在“小院外的一颗古槐”, 她眼里的“日夕相对”的“敬亭山”很容易就让人想起李白的诗句“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虽然内心孤寂, 但还是能从“日夕相对”的古槐的互相守望中, 获得安慰和心灵的平静。诗人在摒除外界的嘈杂后, 更专注于倾听内心的声音。“但却有海水/日日夜夜/在心头翻起/汹涌的波澜”, 这“汹涌的波澜”是作者内心生命的律动, 对生命自身的丰盈的追求的外化。体现了九叶派的将主观情绪客观化的处理方式。诗人在外在的静默中, 内心依然涌动着对艺术梦想的守望, 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了她对心灵艺术生命的坚韧与不甘。在诗人心中她所一直追求的就如海一样“它没有边岸/不论清晨或黄昏/一样的深/一样的蓝”从不因为挫折而失去其纯净。这份追求艺术生命的坚韧和执着, 更是她不懈追求生命自身丰盈的信仰表现。而这份坚守来自于诗人复杂生命经验中具有疼痛感的体认, 是诗人在经历沧桑后获取的一种超越世俗的豁达。最后一节“你有你的孤傲, 我有我的深蓝”是诗人向她心中的“敬亭山”古槐的寄语。古槐你是静默的, 以生命力量的另一种方式----让人敬仰的朴素厚实而存在着, 有山一样的孤傲, 我也一定要有心中海一样的深蓝, 才会有和你相看两不厌的资格。即使生命进入了黯淡期, 依然不变是她对艺术的不断探索和对生活的不懈追求。
诗人善以宁静纯美的画面来传达她的诗情。这首诗选取了两个意象——山与海, 山与海在传统诗人那里有着高尚的品格。读者容易理解她那份对人生和艺术执着的信念。诗的形式也别具一格, 外在的诗行与内在的情思很好的结合起来。结构严谨、句式简洁、意境优美。第一节, 面对天空, 思续万千的意境;此为动。第二节, 清新淡远意境;此为静。第三节, 内心奔放的意境, 又为动。第四、五节又恢复了内心的静谧。短短的五节小诗表现出意境的丰富。语言单纯明净, 结尾以“帆”、“山”、“澜”、“蓝”作结尾词, 较整齐的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总之这是一篇展现她的诗学追求心路的杰作, 以心灵海洋的宽广, 消解和净化着人生的艰辛, 使诗达到了纯美的境界, 也展示了心灵的宽度和力度。她不愧为九叶派诗人中的中坚代表。
参考文献
[1].袁可嘉.新诗现代化.论新诗现代化[M].北京:三联书店, 1988.第7页.
[2].摘引何休.时代精神宇宙万汇与心灵的交响——论陈敬容的诗歌精神和艺术风采[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 (1) .
[3].狄尔泰:《体验与诗》, 见L·列维松编《近代批评文学》, 1919年纽版, 53页;转引自徐秀《生命与诗:历万劫奔赴永生——陈敬容论》, 《诗探索》2000年第1—2辑160页.
[1]袁飞舟.在黑暗中守望黎明——陈敬容《山和海》赏析.诗人诗作.
13.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随笔 篇十三
可是当我们真的得到了
我们失望的发现,一切不过如此
于是我们开始失落
不知道未来在何方,不知熬过去是否值得
这种感觉第一次出现是在高考结束后
突然生活没有了方向
其实生活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得到
而在于追求
在获得最终目标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不断完善
使自己的人生在追求的过程中升华
不要在意,你所追求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适合你
真的就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石阶上本来就没有最佳的结果
既然选择了,就走下去
在前进的道路上,完善自己
最后得到的同时
收获的还有一个新的自己
你有时会讨厌自己吗
讨厌那个懒惰不知上进有理想却不去实现
每日晃晃总日的自己吗
那就不要逃避,不要急功近利
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
一步一步的前进
每天都改变一点
终究有一天
你会学着开始喜欢自己
鼓励自己
少些烦恼
多些感激
感激生活如此宽待自己
一切都会好起来
一切都会过去
14.优秀作文 生命的追求 篇十四
========================================
《小脚与西服》一书的英文原作者为张邦梅。
她在哈佛大学主修中国文学,某一天到图书馆里找数据时,无意间发现常到家里走动的姑婆张幼仪,竟然是中国近代诗坛最有名的浪漫才子徐志摩的元配夫人,起初基于好奇想深入了解这位高龄八旬的姑婆,后来长达五年的访谈记录,竟成为她的毕业论文,也是本书的原始雏型。
全书的结构是由「张幼仪的回忆」为主线,以「作者的自剖」为副线。
这两条线,时而平行,互无相关;时而交会,互动联结。
书的主线,由张幼仪讲述她与徐志摩的婚姻、情感、爱怨。
幼仪十五岁由兄长做主风光地嫁给徐家的独子徐志摩,在别人眼中的浪漫才子,对她而言却是一个从不以正眼瞧她的冷酷丈夫。
婚后,徐志摩长期在外求学,夫妻聚少离多,待长子出生之后,父母更允准他出洋留学,分离两年,幼仪才得到二老的首肯前往英国与丈夫同住。
到英国不久又有了身孕,徐志摩竟无情地要她自己去把孩子打掉,当时堕胎的危险性百倍于今日,何况在言语不通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于是,幼仪作出第一次违背丈夫意思的决定,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
数天后,徐志摩用「小脚与西服」比喻俩人婚姻的不适合(吊诡的是,幼仪既没有缠足,还受过三年现代教育),以此向她提出离婚之后,然后就不见踪影。丈夫不告而别,幼仪只好去巴黎投靠二哥待产,随后又跟着七弟至柏林,生下了次子彼得。此时,徐志摩匆匆来到德国,不是为了看望新生儿而来,而是急于追求才貌皆美的林徽音,在数字朋友助阵下迫她签字离婚,成就「中国现代第一件离婚案」。
结束与徐志摩七年婚姻关系,与徐家的关系却从未间断。
离婚后她在德国住了下来,靠着徐家按月寄来的生活费,一面扶养彼得,一面在柏林裴斯塔齐学院修读幼教、语文等课程。
彼得不幸在两岁时因病夭折,幼仪含悲料理了孩子的后事,继续她的学习,整理自己的心绪,作好归国回家的准备。去国五年之后,一个脱胎换骨全新的张幼仪回国了。先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而后她担任上海第一家妇女储蓄银行副总裁,又经营『云裳』服装公司.另外她也负责二哥创立的国家社会党会计事务。同时她独力教养儿子,后来,徐家二老与徐志摩再娶的陆小曼不合,前来求助,她便将他们留下同住,最终还替他们办理后事,甚至徐志摩空难后,陆小曼拒领遗体,是她派人带幼子赶去处理善后。
当年,徐志摩要求她「作徐家的媳妇,不做徐志摩的太太」,她真的做到了。三十年后,她找到另一位人生伴侣苏医生,征得儿子的同意,再婚。
有人奉张幼仪为现代新女性先驱。
以事业上的表现而言,她无疑是新女性。但,就婚姻来看,她是再传统不过的女人,「从兄」之意嫁给徐志摩,「从夫」之意与徐志摩离婚,「从子」之意再嫁苏医生,终其一生遵守「三从」传统。
再看,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后,两人并没有恶言相向,徐张两家也始终不曾交恶,徐家父母认幼仪为义女,同住一屋,而张家兄弟崇拜徐志摩依旧,甚至还合资共创事业。
反观,现代男女一旦离婚,不但一双当事人反目,连同两方亲家也变成仇家,动辄演出全武行,闹上法院。
不禁让人兴起「今者不如昔人」之叹。
书中的副线,作者描写自己身为移民美国的第三代华裔子弟,从小生长于美国受美式教育,在中西文化认同上的心理冲突与彷徨,最后在与姑婆的访谈中,得到了启发、突破与解放,这方面切身心理的描绘很真实透彻,是本书写得十分成功的部分。
基本上它是一本写给外国人看的书。
年轻的作者写作功力不如林语堂高明,她太刻意太急于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书中经常插上一大段孔孟思想、宗法制度、三从四德、女人「七出」、缠足、结婚礼俗等(约占全书篇幅的四分之一)。在外国读者看来,或许会觉得稀奇有趣,但对于我们台湾或大陆的读者而言,则有些累赘不耐之感(不知有多少人像笔者一样常常跳着看?)。
无论如何,作者能使一位原本沉默无言的女人站出来为自己说话,让人知道她一生有情有义,有爱有怨的故事,已属难得。
回想,年少时念过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老师只告诉我们他的元配是个传统而无知的女人,至于她姓啥名谁,无从得知。
读到「爱眉小札」的徐陆两人的浪漫爱情,曾让多少男女心向往之。年纪再大一点接触「中国近代文学」,林徽音的诗心文采更使众多文艺青年为之倾倒。《小脚与西服》一书问市后,人们才恍然惊觉:「啊!原来那传统女人「张幼仪」有姓也有名,原来那无知女人有才也有学」,它打破了长久以来深植人心「平庸的前者远不如后二者的才情纵横」的刻板印象。故事尾声,徐志摩化作一坏春泥已半个世纪,林徽音、陆小曼也相继去世多年,在被问到三个女人之中谁最爱徐志摩时,张幼仪认为自己是最爱徐志摩的女人。或许有人会不以为然,感叹道:「这女人真可悲!走到生命尽头还与两个作古的情敌争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
我倒不认为如此。试想当年,如果她嫁的是知她惜她的凡夫,也许她就平顺庸碌过完一生。
然而,她嫁的是不懂她不爱她的浪荡才子,如果不是徐志摩的冷落轻视的激发,如果没有那几年欧洲困顿的磨练,哪有后来坚强勇敢在事业上获得极大的成就的她?
一位能操数国语言的大学教授,一位重整即将倒闭的银行的银行家,又是一位服装界的女强人。
因此,我相信张幼仪是爱徐志摩的,只是这个「爱」字当中「感谢」之情占了绝大部分。有人说:「一个在众人面前的天才,如果住你家隔壁,你会骂他疯子,如果和你一屋子生活,被逼疯的可能是你」。
15.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篇十五
生命如风,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叹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痕迹。而我却跋山涉水,在历史的长河里披沙拣金,寻找它的真谛。
阳光明媚的春天,我追寻那灼灼其华的桃花。
赤日炎炎的夏天,我追寻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硕果累累的秋天,我追寻那有傲霜的金菊。
寒风凛冽的冬天,我追寻那独傲霜雪、幽幽暗香的雪梅。
也许,生命本是一场追求,成长的足迹浸没了追寻的汗水。
儿时,爸妈在田间劳作,我与奶奶相随饷田去,总希望夜幕的降临,我和全家人一起坐在院中,一起“轻罗小扇扑流萤”,一起“坐看牛郎织女星”。
渐渐步入学堂,我不再局限于自然的满足,而是悄悄走向文人的心灵。我追寻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我渴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悠闲,我寻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友谊。
如今,九月来临,我步入了初三的求学之路,寻觅的脚步愈加急促,追寻的心声更加强烈。曾经失意过,但不曾放弃过努力,如今又坐在这久违的“沙场”上,思绪在驰骋,心儿在飞扬,高中的大门似乎已经敞开。
成长与追求是一棵树上的并蒂果,谁也分不开谁,如果分开只会两败俱伤。我们追求一朵丁香,想出豆蔻年华;我们追求一泓清泉,润出天街绿意;我们追寻满园春色,然后从中撷取那一枝红杏,放在心头,感悟人生。
成长是一只沙漏,分缓急轻重,追寻与成长平分秋色。
在成长的石碑上我们镌刻: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山东省诸城市百尺河初中初三(3)班
点 评:
“生命本是一场追求,成长的足迹浸没了追寻的汗水。”小作者用诗意般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生命画卷,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如诗如画!
指导教师:刘志梅
16.追求“绿色”。绽放生命改 篇十六
茂县中学高二
(八):余正琴
追求“绿色”,绽放生命。“绿色”是一种幸福。
乐于享受物质所带来的幸福的人绝不会虚游天下,嵇康打铁于树下是幸福的。同样忙于争夺名利,追逐权势的人也一定会认为“无官一身轻”是荒谬的,而对于拥有家财万贯的富翁来说,贫穷一定是痛苦的。然而,对于那些认为幸福绝不仅仅等同于物质享受的人来说,在平凡无奇的生活里,我们用一双敏锐的眼睛观察,用一双勤劳的手拾掇那璀璨的明珠,他们在发现与创造中享受着别样的幸福,即“绿色”的幸福——没有互相争夺,没有尔虞我诈,只希望宁静与和平。生命在“绿色”中诠释人生的价值,感悟人生的真谛。
“绿色”是一种财富。
金钱是财富,健康是财富,知识是财富,磨练是财富,而勇敢拼搏的精神更是一种财富。这种在精神上追求的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艺术家追求艺术境界的空灵化,作家追求语言境界的哲理化,教师用知识培育祖国的花朵,军人抛洒热血报效祖国„„生命在“绿色”的汪洋中愈美轮美奂。
“绿色”是一种感恩。
每个人都应该怀着一颗仁慈感恩的心,帮助他人,回报他人。在斑马线上,他搀扶着年迈的老人过马路,获得了最真诚的微笑;在
募捐箱前,那小孩子正踮起脚尖,手里拿着十元钱要往募捐箱里塞,她脸上的表情是多么的神圣;在公交车上,她主动让座,友爱小朋友。这一切充满了爱心与温暖。在一个个素不相识的人面前,我们会伸出爱的双手,献出一颗真诚的爱心。这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正一幕幕演绎在世人面前,向人们展现“绿色”风景的友爱与温馨。生命在“绿色”中学会感恩。
“绿色”是一种创新。
有的人在世界上只是一味的索取,那么他的人生是负数;有的人付出多少就索取多少,他的人生等于零;有的人为世界创造了许多的卓越成果,他的人生就是正数。人的一生只要努力地付出,不为个人名利,不为荣华富贵,不断的追求人生目标。完成自我创新,在短暂的人生中绽放生命的极致。贝多芬是一种创新,在痛苦磨难中创造出优美的旋律;爱迪生是一种创新,在黑暗环境中创造出明亮的灯光;袁隆平是一种创新,舍一己之名利,促全局之伟业,让水稻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稻谷比花生米还大。他使中国水稻在前进道路中得到一个巨大的飞跃。生命在“绿色”中成为人们心中的骄傲,在每个人血液里欢呼雀跃。
“绿色”是一种梦想。
曾经梦想着能变成一根蜡烛,燃烧自己,在黑暗中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曾经梦想着能成为一滴水,牺牲自己,给干涸的大地送去甘泉。现在我拥有一个绿色梦想,它不只是属于我的,还属于每个中国人,“绿色梦想,文明生活”在“绿色”的祖国怀抱中,像陶渊明享受着田园生活带来的闲适自得,像杜甫观赏着绿色山川的雄伟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宽广胸怀。绿色的天,绿色的地。绿色的山川还有一个绿色的梦想鞭策着中国前进的步伐。生命中的“绿色”梦想,会使世界愈美丽、和平、温暖。如果你要问我“绿色”是什么?我会告诉你,绿色是一片森林,一座城市,一段感情,一首乐曲,一种生命;在“绿色”中充满了奇特,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和谐与高尚。
绿色,绽放了生命!
17.追求生命的高度 篇十七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对待事业的三种境界。有的人别人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被动地工作,这种人,不客气地说就跟拉磨的驴一样,像故事中的第一个人。有的人也喜欢自已的工作,但总是目光短浅,只是致力于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这样的人很普遍,像故事中的第二个人。第三种境界,则是由衷地热爱,倾注自己的心血,以一种高瞻远瞩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像故事中的第二个人。第一个人把工作当成压力,只因为工作而工作,这种人没有远大理想和梦想,难以成功。第二个人知道了该做什么,认清了现状,比较容易有成功的机会。第三个人不仅仅有做事的热情,也有自己的远大梦想,这样的人容易朝目标进发而达成远大的理想并且实现自己的愿望。为什么大家在同样的起点出发,而每个人的人生终点位置不一样呢?
故事告诉我们,安于现状混日子,还是积极进取创未来?心态决定命运,一个人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成功需要有自己的梦想和为了实现梦想的努力,才可以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愿望。人们只有有了愿景,有了愿意努力的方向,才会心甘情愿的全神贯注做事情,才会愿意在通往实现愿景的路上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改善学习方法,全面系统思考问题等。那么,愿景是什么?在《第五项修炼》中是这样说的:愿景是人们心中或脑海中持有的意象或景象。也就是说,愿景是人们想要到达某一状况的想法,是人们的愿望,理想。人们的努力、奋斗,常常都是为了使现在的状况更接近自己的愿景,通过一步步努力,最后终于达到愿景,这时,就会有新的愿景出现。
【优秀作文 生命的追求】推荐阅读:
生命的价值在于追求希望作文09-16
追求自己的理想优秀作文700字09-05
珍爱生命的优秀作文07-19
感悟生命的优秀初中作文08-23
生命的本质初中优秀作文08-02
生命的优秀小学生作文07-30
生命的价值初中一年级优秀作文07-01
生命高一优秀作文07-19
倾听生命初中优秀作文06-26
感悟生命价值优秀作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