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信息化平台提高本质安全化管理(精选10篇)
1.依托信息化平台提高本质安全化管理 篇一
生产服务中心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确保系统稳定有效运行,规范各级管理人员对本安信息系统的应用,加强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的日常监管、统计汇总、基础数据维护等,根据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管理人员包括中心领导、机关科室全体管理人员、岗网员、区队班组长及以上管理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生产服务中心全体员工。
第二章
组织与职责
第四条 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由安全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安管办)负责,下设专职系统管理员,各区队设区队本安信息系统管理员。
第五条 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各部门职责
(一)中心主任对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整体部署,全面负责。
(二)管理者代表对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具体负责,存在问题及时向中心主任汇报,持续改进。
(三)安管办负责本安信息系统运行的日常监管、统计汇总、基础数据维护等。
(四)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人检查问题和复查结果的录入。
(五)各区队本安信息系统管理员负责本队本安信息系统运行、人员信息变更、新增危险源及合理化建议和限期整改问题的上报。
(五)调度室负责信息系统内领导值班信息的录入和更新。第六条 专职系统管理员职责
(一)负责中心本安信息系统应用人员的系统应用培训。
(二)负责中心本安信息系统应用人员账户及密码管理。
(三)负责中心本安信息系统应用人员的权限分配。
(四)负责中心本安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的维护。
(五)负责将系统问题和故障及时反馈高级系统管理员。
(六)接受高级系统管理员的业务指导。
(七)负责本单位应用数据真实性、规范性的监督管理。
(八)系统管理员变更时,负责对本单位接任系统管理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第三章
系统应用
第七条 中心各本安体系实施单位都有浏览系统的权利,具有安全管理职责的管理人员均有录入信息的义务。管理人员要熟练应用本安信息系统,掌握信息录入、综合查询、消息管理、密码管理等系统内容。
第八条 账户管理
系统设有独立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非授权人员不得用他人密码进入系统。所有用户要及时自行修改密码,并妥善保管。所有用户要对自己账户下录入数据的规范性和真实性负责。公共查询部分、三维仿真动漫系统浏览学习不受用户限制。
第九条 应用数据要按照系统表单和格式要求完整填写,信息真实、及时、规范、准确。
第十条 预警与消警信息管理
区队本安信息系统管理员要及时关注和查看与本队相关的信息,涉及与其相关的整改项时,要及时整改,整改后要及时反馈上报。检查人员对查出的限期整改隐患,要及时跟踪复查,并对已完成整改的隐患进行消警。本人因故不能及时完成复查工作时,可委托他人复查消警,但复查人要对复查结果负责。
被检查单位、部门如确实因实际情况无法按期整改的,需在信息录入当日的24点之前,联系检查人对整改期限进行申请延期。
第十一条 系统数据改进
员工新发现的危险源、标准、本安信息系统错误或合理化建议、现场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隐患),梳理成标准格式,经主管部门和主管领导审核审批后,录入本安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第四章
检查与考核
第十二条 问题录入要求
(一)隐患录入要求:中心助理级及以上领导6条/人/月,安全管理办公室10条/人/月,安监员15条/人/月;协调部、调度室技术员以上管理人员8条/人/月、其他人员4条/人/月;党政办、经营管理部全部门录入8条/月;各区队岗网员4条/人/月、班组长及以上管理人员6条/人/月。
(二)不安全行为录入要求:安全管理办公室1条/人/月,安监员2条/人/月,各区队队长及书记1条/人/月。
(三)录入问题必须对应标准,录入问题填写完整,信息真实、及时、规范、准确。系统内无相关标准、危险源的暂不录入,直接报告安管办,同样计入个人录入条数。
(四)管理人员多人同时在同一地点发现同一条问题时,以第一时间录入人录入为准,以后人员录入作废(也不计入本人录入条数)。
(五)涉及到重大安全隐患的问题必须录入(备注:对于录入问题有错误的责任者,按照制度通报处罚;有争议的问题,在录入当天24点之前完成校正,否则视为责任单位认可)。
第十三条
本安信息系统应用考核
(一)不能熟练应用本安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给予罚款100元/次。
(二)管理人员录入问题少于标准条数,每少1条处罚50元,按月考核。如有特殊原因,各单位提前通知安管办,以经营管理部出示的请假条为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三)管理人员每周至少登陆一次本安信息系统,每月上半月和下半月均有问题录入,不得为完成任务在同一时间段集中录入,违者处罚200元。
(四)发现编造虚假问题的现象,对责任人每条罚款500元,代录人每条罚款200元,月度安全绩效考核扣2分/条。
(五)对问题录入不关联标准且在当日24点之前未进行更正,造成问题被保存在系统中的,每条处罚责任人100元。
(六)对问题录入不规范(语句描述不清晰、录入问题与标准相同或稍作改动、无作业地点或描述不准确、问题描述中出现姓名和队名)且在当日24点之前未进行更正,造成问题被保存在系统中的,每条处罚责任人50元。
(七)对系统中无关紧要的琐碎或毫无价值的问题进行限制录入,对录入此类问题且不符合要求的早调会上进行通报罚款,本安系统录入标准见附件。
(八)问题未及时整改上报或复查,导致问题升警,对整改责任人罚款100元/条,由于公司网络故障或系统服务器维护导致升警的问题除外。
(九)检查人员对查出的限期整改问题,要及时跟踪复查,并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进行消警,因本人不能及时完成复查工作时,可委托他人复查消警,但复查人要对本人的复查结果负责。未及时复查消警的,对责任人罚款50元/次。
(十)各区队本安信息系统管理员未及时向安管办更新员工信息,每出现1次/人错误,在月度安全绩效考核中扣0.1分。
第十四条 其他
(一)各单位新发现危险源、标准、本安信息系统错误或合理化建议,经中心审核通过后,在月度安全绩效考核中加0.1分/条。
(二)各单位发现《神东煤炭集团生产服务中心动态考核评分标准》需增加新的考核内容,经公司审核通过后,在月度安全绩效考核中加0.5分/条。
(三)安管办负责每周对本安信息系统中录入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通报,并按照相应条款进行考核。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各单位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或细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安管办负责解释、修订、变更。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本安系统录入标准(隐患、不安全行为限制录入标准)
2.两化融合信息安全管理程序 篇二
1.目的
为加强XX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信息设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操作流程,维护网络正常运行,确保计算机信息安全,特制订本办法。
2.适用范围
在企业中组织建立、实施、运行、监视、评审、保持和改进文件化的信息安全管理程序,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和设备设施保障,识别和管理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确保信息安全事件的有效处理。
3.职责
信息中心负责公司两化融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包括网络安全、终端安全、数据安全、机房安全和第三方人员管理。
3.1负责公司网络安全和运维工作,对公司信息网络的运行管理进行维护和检查。3.2负责公司终端安全管理,为公司终端安全管理建设提供指导,提高对于分散终端的安全管理能力,规范系统中终端用户的行为,降低来自终端的安全威胁。
3.3负责公司电子数据安全管理,其中特指对主要信息系统相关的重要数据,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3.4负责机房安全管理,对可能影响机房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机房内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以及其他设施的正常运行,保障机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3.5负责第三方人员安全管理,减少第三方人员对信息系统带来的安全风险。
4.正文 4.1 运行
4.1.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计划和控制
信息中心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进行规划和控制,并实施风险处置计划,确保信息安全目标的达成。4.1.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施
公司每年开展 1 次信息资产识别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工作,当出现下列情况时,管理者代表可以决定增加风险评估的次数: 文件编号 xxx-II-0005 版号 A 页码2/4
公司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在公司整体风险管理的框架下进行,与公司整体风险管理的年度工作同步进行,评估所发现的风险作为公司整体风险的一部分。4.1.3 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实施
公司针对评估出的信息安全风险应制定并实施信息安全风险处置计划,并保留信息安全风险处置结果文档化信息以作为证据。4.2安全管控 4.2.1网络安全管理
信息网络指公司的网络系统和网络应用系统等,包括网络服务系统、网络安全设施、网络存储系统等。
公司信息网络设备的管理与部署在网络中应合理部署入侵保护系统,入侵保护系统要求覆盖主要网络边界与主要服务器。
网络出口处必须安装硬件防火墙,并配置严格的访问策略,确保网络不受攻击。对于其它设备的接入,征得信息中心同意后由网络管理员负责具体的设备入网。4.2.2网站安全管理
4.2.2.1信息中心指定专人即“网站管理员”负责官网整体运维管理,集团各信息提供部门负责本部门对应栏目相关信息的采集、报送,确保网站栏目信息的及时更新。4.2.2.2网站管理员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安全保密制度,不得利用官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公司机密、从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犯罪活动和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活动;不允许利用网站传播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信息;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有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碍社会治安和有伤风化的信息。4.2.3数据安全管理
4.2.3.1数据安全保护的范围是指主要信息系统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运营支撑数据、业务支撑数据和管理支撑数据等需要保护的重要数据。
4.2.3.2信息中心设置系统管理员,负责主要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管理。系统管理员应定期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并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详情请见《中心机房数据备份管理》
4.2.4机房安全管理
机房特指信息中心所属核心机房和中心机房以及配线间机房。详情请见《中心机房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 xxx-II-0005 版号 A 页码3/4
4.2.5第三方人员安全管理
4.2.5.1第三方人员是指外部来访人员,包括业务合作伙伴以及软件开发合作伙伴、系统集成商、服务商和产品供应商等。
4.2.5.2第三方人员来访之前,信息中心应做好必要准备工作,事先统筹安排包括信息安全相关在内的事务,特别是对第三方用户帐号进行定期检查,保证第三方帐号得到有效控制。
4.2.5.3外部来访人员应全面遵守公司保密制度。如在公司进行相关业务工作,必须签订保密协议,就有关事项承诺保密,明确在业务交往中获得的公司相关保密信息,无授权不向第三方透露。4.2.6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为科学应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安全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处理流程详见《中心机房管理规定》 4.2.7密码规则
本密码规则适用于操作系统、业务系统和数据库。
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数据库密码每季度更改一次并书面备案,其中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库密码书面报信息中心负责人备案。密码设置规则详见《中心机房管理规定》。
5.相关文件
3.依托信息化平台提高本质安全化管理 篇三
实现“品牌化”
——龙家圈镇初中学校规范管理亮点总结展示
龙家圈镇初级中学的学校管理亮点突出体现在“学校管理课题化”的管理思想和实践。
一年来,我校中主要依托“学校管理课题化”,在全面科学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下,着力打造亮点,逐步实现学校管理经验“品牌化”。学年初,学校就高屋建瓴,开篇谋局,提出“学校管理课题化”的总体战略思路,把学校规范管理的实施方案通过“课题化”的思路,转化成课题,采取“课题化”推进。
管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是一个优化工作方法的问题。我们提出“问题即课题,管理即科研”,将枯燥繁杂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变成雅致科学的课题研究,把疲于应付日常管理工作的教干教师引向意趣横生的幸福科研境界。
思路就是方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优化“课题化”思路。最终形成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文化名校”的学校总体发展战略思想;明确“行政管理组”、“学科教学组”、“班级管理组”、“教辅岗位组”四个方向的分课题。形成一体四肢的稳健均衡发展的管理建设格局。
一、大处着眼,建构“课题化”
“学校管理课题化”首先是一个管理思想,大处着眼,营造氛围。主要如下:
1.树立大教学策略。质量立校是我们的根本治校原则。我们坚持贯彻执行“大教学:有效教学设计策略”:教学目标明确化、知识呈现情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解题训练建模化,力求最终形成优质化的高效课堂模式。
2.开展大集体备课。随着信息化水平提升,借鉴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我们调整教学业务常规管理为网络大集体备课。基于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大集体备课坚持“分工协作的个人电子备课-交流互动的集体网络研讨-学科带头人集中网上修正-教导处网上业务把关-课堂跟踪网络提交反思”的备课程序,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集体备课借助网络高效运转,成为大幅度、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突破口。
3.建设大档案专室。为全面统筹管理学校管理课题、提升学校管理科学规范水平,我们在校舍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专门办公室,进行了规范的学校档案室建设。学校档案的统筹管理,理顺和带动了学校各部门的管理科学化、有序化。
4.组织大课间运动。如何在空间狭小的校园内实现学生“有序的课间活动、有效的健康运动、有趣的阳光健身”?结合学校实际和健康校园创建活动,学习先进学校成功经验,我们创编了一整套健康向上、愉悦阳光的韵律拍手操和绳操。生动活泼、气势宏伟的大课间受到领导好评、兄弟学校竞相来校参观。
5.引导大学团自律。独立自主的学生自律管理是我校学生在校管理的亮点。主要包括以学生团组织为主的学校文体活动开展和以学生会为主的学生在校行为的自律检评。
6.构建大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创建应当体现各方面:“人本化”、“书香型”、“平安度”、“创新性”。我们把这种勇于负责任的整体科学发展的校园品牌创建称之为“大和谐”创建。
二、细微落实,实现“品牌化”
“学校管理课题化”作为管理实践,激发了教干教师工作积极主动性,追求特色、创新,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形成不少亮点。主要如下:
1.“学校管理课题化”的工作思路。
本着“问题即课题、管理即研究”的思想全员参与的校本科研化的工作思路已经形成。现在进一步确立为:
总课题:“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文化名校”战略。分课题:“行政管理组”、“学科教学组”、“班级管理组”、“教辅岗位组”。
2.“教干管理程序化”的行政办公。
在“教干工作量化考评管理”的思路下,进行教干科层式管理模式构建成效显著。主要执行以下制度:
值日校长制:副校长一日轮值,带领分组教干成立值日小组,全面负责当日的学校常规管理。
全员值班制:校长---值日校长---教干轮值小组---值班班主任---值班教师,科层管理、一抓到底、全面负责、职责明确。
日志上报制:值日校长日志次日通过电子邮件交校长;值日小组每日管理日志记录随时交各部门处理;教干心得体会每周交办公室汇总;业务教干听评课记录每周交教导处审阅。
3.“校本师训常态化”的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以质量为本,质量靠一流教师。我们坚持校本师训为主,建设“一刊二坛三网”师训平台,实现校本师训的常态化。
“一刊”:确立校刊《远航》为季刊,规范采编、发行工作程序。交流教学相长,推广科研成果,展示师生风采,丰富校园生活。
“二坛”:依托周五例会间周举办“教师论坛”;依托区域联评适时开展“联研论坛”。给教师以充分的展示风采、交流心得、思想碰撞、共同提高的舞台。
“三网”:基于学校网站的网络办公无纸化平台;基于教务通的常规教研网络平台;基于教研网的学科教科研平台。
4.“高效课堂优质化”的教学模式。
“大教学策略”的引导和“大集体备课”的推进,直接成果就是构建了“高效课堂优质化”的教学模式。
“35x”求高效。“三维目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五个贯穿始终”:情感教育展示交流、文化育人、探究体验、文化育人、习惯养成;X个教学环节。
“433”优质化。“四个原则”:立足教材、聚焦课堂、执行《同步》、把握过程;“三个三”:课前三化—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梯度化;课堂三段—自主预习、合作解疑、限时检测;课后三实—章节落实、单元落实、阶段落实。
5.“实验教学开放化”的实验教学管理。
我校“实验明理、探疑求知”的开放实验教学管理成效显著、深受好评。具体做法:
全面开放:常规进度教学的补充,分组实验教学之后的自主练习和九年级中考前的备考拉练。
定时开放:实验室课程资源开发,学期初公布计划,师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自主实验。
预约开放。师生科研,科技兴趣小组课外探究活动,预先通知实验室开放安排。
6.“教育技术信息化”的数字校园。
一年来,我校投资巨大,教育信息化成果卓著。全新配置学生微机室2口;全面更新教师用机100多台;装备三层交换机,实现校园网络提速;安装智能平板,建设多功能会议室;充实多媒体设备,基本实现常规教学多媒体化。
“三个措施”抓管理:制度规范、技术服务、技能培训。
“五个应用”促使用:信息技术应用于构建无纸化办公管理系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教研;信息技术应用于科研和师训;信息技术运用于常规文体德育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于网络监控构建平安校园。
一年来的规范管理建设,我们先后在“学校管理亮点展评”活动中取得佳绩,承办了全县实验教学管理现场会、全县教育信息化成果展示会、临沂市思想品德优质课赛点设置、迎接了临沂市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工作评估视导、通过了沂水县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沂水县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验收、参加了一系列的管理“十佳”评选并取得了好评。
4.依托信息化平台提高本质安全化管理 篇四
提高教师教育技术信息素养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秦党民。来自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小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活动。计算机技术、音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心理科学与信息科学的融合和相互渗透,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面对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学校必须在教育部《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中提出“启动和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感召下做出积极的回应,重点解决“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这一制约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教育形式的发展逼迫我们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具有操作和使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具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这既是提高教师运用新技能的要求,也是其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
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老师的角色将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责应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做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活动的改变,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责,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我们平时教学之中,首要任务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并以此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下面就结合我们学校以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研究为依托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和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学校开展信息化建设和师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沿革
今天我作为一名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学校代表在这里交流发言,着实很惭愧,也很惶恐,因为在信息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的道路上我校属于新手上路,经验谈不上,只能说一说在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方面的感想,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建校史,迄今为止,我们咸阳渭城区文林路小学建校的历史只有24年,还很年轻,没有多少办学经验,也谈不上什么业绩。学校的前身是中铁二十局子弟学校,学校创建于1990年。隶属中铁二十局机关管理,学生全部为二十局咸阳片的职工子女。建校初期,全
校教职工十余名,学生一百多人,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教师大部分是二十局集团公司职工的家属,从各地学校调来。学校各项工作都是在学习和探索中进行。随着职工家属和子女户口的迁入,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到1998年学校学生人数达到700多人,学校教职工人数达到40多人。这期间学校招收来了一批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对他们的培养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当时我们的冯校长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培养年轻的教师,使他们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学校这八年是内部强化教职工队伍的八年。从师资力量到生源都逐年扩大,正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钻研业务的好时机。学校内部也开始尝试进行了一些校内小课题的研究工作,如快乐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特别是当时的电脑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新鲜东西,但二十局机关给我们学校援助了两台旧电脑,让我们开始尝试使用DOS操作系统电脑办公,1996年暑假学校装备了50台的计算机教室,WIN95的操作系统,科利华的辅助教学软件,苏亚星的广播教学系统,在当时的咸阳市可是屈指可数的,孩子们上上了电脑课,老师们对计算机也充满了好奇,都积极的学习打字,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各种功能,学校师生对信息化有了很肤浅的一点认识。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中铁二十局进行企业改制,主辅分离,将学校从企业分离出去,学校变为“企有民办”学校,学校办学经费和教职工工资都由学校自负盈亏。学生从以前只交课本费一下提高到每学期要交600多元的学费,这一举措使得学校的很多教师军心动摇,课题工作也就此搁浅。2002年二十局又提出解散学校,一番波折,因40多名教师大多是女教师,分流安置不好落实,学校又继续保留。紧接着2003年学校又和医院、幼儿园一起由二十局以固定资产入股形式转让给同景集团房地产开发公司这一民营企业,2004年暑期,同景公司先是解散幼儿园,将十几名幼儿教师安置到我们学校。2004年底又召开董事会通过决议要在2005年暑假解散学校,而2005年春季一开学国务院4号文件传达,国有企业子弟学校开始移交当地政府,这样我们学校又回到二十局开始了移交之路。2000年至2004年的几年间,教职工队伍不稳定,因为随时面临学校解散,一批45岁以上老教师在二十局内退,一批有关系的教师调走,学生也四处找学校转学。可以说这时的二十局学校举步维艰。到2006底,学校正式移交地方政府,隶属咸阳渭城区教育局管辖,在经历了七、八年的折腾后,二十局子校终于迎来了自己稳定发展的日子。
二、抓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从2007年开始,二十局子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步入了快车道,在校学生逐年增加,师资力量也逐年壮大,学校的教研工作也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学校多渠道送教师学习、进修,请专家进校园开展各种讲座,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素养、理论水平。校内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几年中,我们和城区许多优秀学校结对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的备课、说课、讲课和听评课活动;优秀班主任经验座谈会,请省级、市级教学能手来我校上示范课等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鼓励教师撰写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把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2007年-2010年共有 40多 篇论文和课件在各级教学评赛中获奖。面对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条件的不断改善,教师对现代教育资源的应用技能成为了我们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在2010年下半年,我校申报了渭城区区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形成与发展研究》,这一课题是我校第一个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课题,本项课题的研究工作由校长亲自负责、教导处、各教研组长、各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制定研究方案以及研究方法。大家在工作中边学习、边讨论、边研究、边总结,把每一次的过程资料尽可能做到细致、完善,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兄弟学校和有关专家,参与研究的每一位老师是兴奋的,激动的,虽然累,很多时候要加班加点,但对于建校20年的二十局子校来说,他可以说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这个新生命的降临让我们等待的时间太长了。此课题历时两年,在课题组同仁的齐心协力下顺利结题,并荣获渭城区优秀课题。
在这一课题的实验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摸着石头过河,通过网络资源寻求帮助,探索方法,不但课题组成员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也带动身边的同事积极参与到利用网络等资源获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的学习之中,提高了老师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现代教育资源的应用能力。
三、完善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硬件建设,为教科研搭建平台
走到2011年秋季的二十局子校,已有教职工60名,学生1100余名。这时的学校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有市、区级教学能手、先进个人多名。学校先后被中铁建总公司和咸阳市命名为“示范学校”、“文明校园”、“绿色学校”、“健
康教育示范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应用示范学校、平安学校、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学校的硬件设备也逐年配套完善。学校在2005年建起了卫星接收下载资源系统(天网)的基础上,实现了计算机资源通过电视播放的班班通,2008年网络、计算机、投影、银幕实现了班班通,2011电子白板装进了每个班级。目前,学校接入40M的宽带网,接入101网校,成立了电教中心,建有学校办公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库,对教师的教学业务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网络化管理,为教师提供各种操作简便实用的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这些资源的运用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每个阶段我们请技术人员对全体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专题培训、逐人辅导。为远程信息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技术上的有利条件,全体教师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队伍年轻上进、可塑性强。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和校内骨干教师引领式的培训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基本的培训也让老师们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有了初步的掌握,在这样一个内外时机都成熟的条件下,2010年在省市两级电教馆的关心帮助下,我校申报承担了由中央电教馆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安排的国家级的研究课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三四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对我校来说,承担这样级别的课题研究,压力很大,因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基础太薄弱,一没经验,二没能力,申请实验研究这一课题它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但更是一种动力!
四、依托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依托专家引领帮扶,发挥同伴互助效应,课题研究工作全面展开。2011年底,由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领导小组组织全国各课题参与学校在大连举行了开题仪式。(会议图片)大会上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就课题的选取进行了悉心的辅导,对各课题组的课题进行了审定,安排了专家组。我们学校此次课题研究由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全程跟踪辅导研究。这对我们课题研究薄弱学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福音,给我们增添了满满地信心。
在开题会议之后,我校课题负责人(分管教学校长)及时召开相关会议,传达会议精神,消除老师对课题研究的困惑和疑虑。紧接着调整课题组人员,我们选取的研究成员年龄都比较年轻,大都在三十至四十岁左右,既有工作热情,又有工作经验,能够脚踏实地实施课题的研究。在主管教学的校长组织领
导下,课题工作开始有序有效的开展起来。
请专家组的老师帮助修订和确立课题,使之范围更小、更易操作帮助我们确定了更详尽具体的研究实施方案。
在进行多次的讨论并和辅导我校的赵健博士交流后,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确定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三四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这个课题。这一课题的确立实现了我们学校大型教研课题零的突破,开创了我校高一级课题研究的新纪元,学校对本课题的实施高度重视,不仅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人力上的资源,而且为课题组成员专门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在实施过程中的校本培训、资料购置、外出学习等活动,以及研究经费方面学校都给予了全力支持。学校电教中心在校园网专门开辟了阅读专栏,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经典美文及各类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动画片,(图片)供学生和老师阅读。给课题研究在信息技术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次课题研究一开始可以说起点很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从2011年12月开始,一直是西北师范大学课题专家组博士级别的专家引领辅导我们开始做这个课题,开题会议结束后,与会的专家就给我们配发了教师校本教研用表,此表分前后两张,一张为教研前用表,一张为教研后用表,这两张表格内容具体,实用性很强,可以说对我们的教研活动开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表格图片},在每次教研前后,课题组的老师都会认真总结,按照要求去填写表格,每一次完成的过程就是个人能力的一次提升。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又自主设计了适合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的一些表格,比如《学生阅读登记表》、《年级大阅读活动对照表》、《年级阅读量调查表》等等(图片),这些表格可以记录跟踪我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当课题研究进行到两个月时,我们把部分过程资料(包括每一次教研活动记录等等)通过网络上传给辅导我们的课题专家组,2012年4月12日,得到了专家老师的信息反馈及指导意见: 原文:
课题名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三四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 申报单位:咸阳市渭城区中铁二十局子校
关于课题第一轮培训的评价及修改意见(包含第二轮培训开展的建议)经过本组专家组的研讨,首先要表扬贵校在第一轮所做出的成绩,自己学校的网站也是一大亮点,网站内部资源丰富能够提供很好的资源共享在此提出
表扬;但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根据课题申报书中的研究步骤,课题应该进入第三阶段:实证研究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有:a、分步制订阶段研究计划,全面开展研究,上研究课,组织研讨会,建设资源库等。进行到哪一步了?在此阶段遇到的问题有哪些?b、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推进常态下的典型课例、进行经验交流,并进行定性分析,小结成果,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形成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是否都按照步骤进行,并且形成了结论?
在所提供的教研记录和学生阅读登记表中,内容比较详细,可是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有什么分析内容么? 就以上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1.进行测试要有一个明确的框架和目的,要形成研究结论,过程性资料说明什么问题一定要详细说明,这样才能推动研究的继续进行。
2.第一轮测试已经完成,在即将开始第二轮测试中,建议可以进行学生阅读能力测试,例如,好词好句的阅读或出题让学生解答,看学生的阅读速度是否有所提高,出错率是否降低等等,这些都是证明测试有无成果,学生学习效果是否有所提高的体现。
3.在接下来的第二轮测试中可以收集学生的意见反馈,个案叙事等来继续推进研究的进行。
4.研究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提供过程性资料,并且要提交教学反思,采用了什么方法策略,教学有没有效果或者有什么收获都要进行记录,这样才能得到进步,课题研究才有意义和价值。
稍后我们会在moodle平台上开发一门课程(网络教研社区),主要就是能够让大家可以进行资料的共享,也会将优秀学校的研究成果发布上去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老师对照以上问题尽快完善自己不足的地方!
看到这样详实并很有实用性的反馈意见,课题组的老师真的从内心感到兴奋,专家的指导意见给我们解决了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明确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也就是该怎样去做?而我们也认真组织老师学习研讨专家提出的意见。我们经过反复学习研讨,4月17日给专家进行了回复:
回复稿:
中铁二十局子校修改意见书
3月11日,第四课题专家组对我校课题第一轮培训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学校及时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对反馈意见进行了学习讨论,认为专家组成员的意见提出的非常具体到位,并极具操作性,对我们后期的研究工作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就专家组提出的教研记录和学生阅读登记表的内容记录详细要说明什么问题?我们想做一解释说明:教研记录是记录每一次教研活动后每位教师的前后的思索和收获。从教研记录中可以看到课题组每位老师的成长以及参加课题研究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学生阅读登记表有好几种,给专家组传过去的是班级的阅读记录,还有中期统一填写的年级阅读量调查表、后期填写的年级大阅读活动对照表,这里面有对照班级,里面有不参与课题研究的班级阅读量的数据。因为我们的课题是语文阅读能力的研究,肯定要记录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量的多少体现了学生在一个星期乃至一个月阅读的容量。最后我们要和对照班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班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阅读量的增加和对照班级平时自己的阅读积累进行对比。要得出的结论是实验班级阅读量远远大于对照班级,然后对两个班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横向对比、作文能力进行纵向对比,希望在试验阶段实验班级的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有大的提高。作文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这和专家组老师对我们提出的下一步指导意见第二条的精神是相吻合的。
另外我们按照申报书的的研究步骤已经在三年级三个班实行了典型课例的研究,并进行了课堂实录。老师们精心准备材料,备课上课,效果良好。课后每一位老师都进行了教学反思和经验交流。已初步形成阶段性的成果。
下一步工作我们将采纳专家组老师的意见,抽取实验班和对比班级的学生进行能力测试,验证我们前期的实验效果,得出结论。并且收集学生的意见反馈,针对个案进行总结分析,推动研究的顺利进行。
最后,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感谢专家组老师对我校教研工作的肯定和指导,我们会继续努力,力争把研究工作做细致、做扎实,让学生实实在在有所获,老师的教研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中铁二十局子校课题组 2012、4、17 这个修改意见书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课题组全体教师能力上一个大的提升。因为这是对前期研究工作的反思和后期工作怎样开展的设想。
2012年5月课题研究中期,我们按照课题研究的步骤,开始了上研究课,推进常态下的典型课例、进行经验交流,并进行定性分析,小结成果,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形成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每周课题组老师都要组织研讨会,商定本周工作计划。尤其是每一位参与的老师都上典型课、研究课,分析本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效果,和实验班进行分析对比,然后进行反思,得出结论。这期间,课题组的每位老师每月及时撰写教学反思和工作小结,尤其是从学生的作业或课堂发言中,发现在实施课题研究后学生阅读能力的变化。留下了宝贵的过程性资料。
以下是2012年6月我们给专家组上传的阶段性总结,这些过程资料内容详实、真实,得到了课题专家组的肯定和好评。被评为英特尔未来教育应用优秀奖。
“实践孕育创新”项目阶段性总结
————陕西咸阳中铁二十局子校
(一)前期实施过程:
1、申报书:(附件1)
2、研究内容分析:(附件2)
3、教学设计:(附件3)
4、研究工具:(附件4)
5、课堂实施情况(附件5)
6、课后总结(附件6)
(二)初步发现
根据附件2的教师教研前后用表对比,发现老师通过培训、学习,对因特尔未来教育从不了解到接触,并逐渐开始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循序渐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服务于课堂、服务于教学。学校网站为课题组专门开辟了阅读专栏,每天下午课前,课题实验班的学生都会在老师的组织下认真阅读各类读物,有散文、诗歌、成语故事等。加上老师平时布置的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强了,据统计三年级阅读量已达12万字左右,四年级阅读量已达23字万左右,几个月来,课题组的成员边学习、边讨论、边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的教研能力提高了,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拓宽了知识面,相应的在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习作水平上都有了大
幅度的提高。根据附件4的学生课堂观察量表和教师的教学反思发现,学生因为阅读量的增加,知识的积累增多,上课发言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探究的能力也相应提高。同时对老师的要求也提高了,每一位老师更加积极主动的备好每一节课,增加课堂知识的容量。
(三)经验总结
我校多年来在课题研究方面是弱项。这次承担的课题研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考验。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上级专家的指导下,全体课题组老师克服各种困难,在教学任务繁忙的情况下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研讨课题项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顺利的开展起来。大家一起认真备课,互相听实验课,一起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商量解决。对教学中的跟课题相关的阅读部分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尽可能有大的收获。并对阅读量大和阅读量小的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那就是小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对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前期课题实施,课题组成员的教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改进策略
1、前期发现的问题:
(1)研究初期,因为对课题研究流程不熟悉,所以研究方案不具体,前期的设计的一些量表不太合理。
(2)资料收集也不完整,没有教学反思及集体备课的资料。(3)对比实验班的资料不完整。
(五)改进措施: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后期的教研工作进一步得到完善。在进行课堂实录前,每一位老师都精心备课,互相探讨。课后认真总结,并写出反思,每月都进行课题工作小结。几个月下来,从每一位课题组教师的工作小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进步和成长。现在我校课题组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都在及时跟进,为后期形成研究性报告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中铁二十局子校课题组2012、6、6 课题研究进行到中期时,课题组全体教师对课题的研究可以说已进入了角
色,老师们知道该怎样做?做什么?收集信息、收集资料、研究讨论时已有血有肉。与此同时,专家组的老师趁热打铁,2012年6月29日,我校课题组与第四专家组赵健博士及有关专家教授进行了视频交流会议(图片)。此次视频会议是向专家老师学习的一个极好的机会,会议上专家对我们课题后期的实施进行了有效的指导,这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良好的互动,是一次积极的、有效的交流,它促进了我们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让我们的课题研究顺利开展下去。这次会议通过专家和我们一对一的答疑解惑,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使与会教师受益匪浅。可以说,我们课题研究的每一次成长进步都离不开专家的引领。2012年暑期,课题组全体教师积极撰写科研论文,总结反思自己参加课题研究中的体会和收获。(王美荣老师----大量的课外阅读带给我的惊喜;佘满利老师--------信息技术环境教学下教师、学生的改变;张秦钟老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幻灯片))等等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后期在渭城区论文大赛中获奖(获奖证书)。所以课题研究带来的多效性由此体现:不仅仅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理论水平也相应大幅度提高。而且参与研究班级的学生的作文能力大大提高,多篇作文获奖(荣誉证书图片)
至此,2012年9月后,我校的课题研究活动顺利开展。在2012年10月后,课题组成员根据大量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及《中铁二十局子校小学生信息素养情况调查与反思》,对我校的课题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分析和总结。2012年12月-2013年2月,课题组成员整理资料,着手撰写结题报告,总结归纳。可以说前后历时一年半的时间,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在专家教授的扶持、引领下顺利的完成了教研课题,此次国家级别课题的完成,收获的不仅仅是一本课题结集汇编,每一位参与的教师以及学生享受的是突破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我们的研究成果被中央电教馆和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有限公司评为优秀成果奖。(获奖奖牌图片)
五、对依托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收获与启示
2013年三月我校课题组负责人带领部分老师参加了中央电教馆在兰州举办的结题会议,并在会上做了结题汇报,接受了专家询问和点评。通过此次课题研究的顺利结题,我们深感专家引领的重要性,这样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希望今后专家多走进校园指导我们,指导和帮扶我们的教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高度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资源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教育生活之中。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借助网络等教育资源获取教学资源将获得的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变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素质,就像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要会写教案、写粉笔字、钢笔字等基本功一样,是一件非学习和提高不可的事情。而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助推剂
1、目标导向作用明显
参与课题研究,教师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就会千方百计为了课题个阶段目标的实现而积极去学习和探索。
2、任务驱动作用
一个课题的实验研究,从方案确定、前期准备、阶段小结、中期总结、最后结题总结,课题组各成员目标任务很明确,要完成各自的任务目标,必须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这在不知不觉中教师的信息素养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3、专家引领效果明显。从前面我的汇报可以看出,没有课题专家组的引领帮助,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疑惑和问题难以解决,困难重重。有了专家组的及时帮助,我们就会目标明确,少走许多弯路。
4、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相互协作学习,共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1)随着信息社会信息量的不断增加,教师由于课程压力大、时间紧,让他们去了解、熟悉、掌握各种对于教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可能是比较困难,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一个课题组(或者教研组、年级组)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建议老师们实行分工学习、协作学习,共同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如:课题阶段的小结,组内老师可以分工协作,A教师重点解决图片资料。他就会去学习掌握图象处理方法。B老师重点解决视频资料。他就会去学习掌握视频技术方面图像、声音处理方法。C教师重点解决理论性的资料。他就会去学习掌握资料搜索下载编辑等问题„„这样,课题工作完成了。在平时教学中要做课件,需要相关素材处理,即可找A或B老师帮忙,慢慢大家就都掌握了。
(2)建立一个信息技术课题研究论坛(QQ群、博客群、微信等)群组,课题组老师有什么问题或什么解决好的、实用的办法就可在群里面留言,相互探讨,还可以随时向专家组老师请教。这样,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便可由定期化(定期举行)向日常化转换,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也由主要依赖培训向教师自学转换。协作学习还对那些要求较高层次培训的教师创造了条件。在协作学习中,人人都是教师,人人都是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交流、取长补短,遇到问题商议解决。
下面我把我们结题时的汇报材料给大家做一简要地展示,进一步了解课题研究的过程。
各位老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研究的开展,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只要敢于坚持,只要虚心好学,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网络资源优势,有专家的引领指导,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教育发展永无止境,教育科研永远在路上。
以上是我们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方面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5.2012本质安全管理发展规划 篇五
本质安全管理在中队运行已有一年时间了,在过去的一年中,中队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不过可喜的是无论如何2011年xx中队在无轻伤以上伤亡事故下平安度过了。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在本质安全管理运行日益成熟、生产和安全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xx中队如何才能将安全管理做的更好,将中队本质安全管理提高一个档次呢,下面就2012年xx中队如何做好本质安全管理做出规划。
一、2012年安全管理总体目标:
1、在训练和救援中杜绝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实现全年救援工作零死亡。
2、本质安全管理动态和定期考核双达标。
3、中队本质安全管理达到一级水平。
二、安全工作重点
1、进一步端正指战员安全理念,提升中队人员安全素养。
1)学习公司工伤管理制度、及安全相关管理制度,首先从思想统一概念:公司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态度、决心和办法,使大家明白当前企业管理中“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认识到“安全”在我们人生职业规划中是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的。
2)有计划的组织本质安全管理知识培训,并且邀请战训科、本安办的同志来中队传经送宝,以提高中队人员本安理论水平,为更好的进行本质安全管理扎实基础。
3)加大日常理论学习中安全知识的学习比重,让大家不仅想要安全,还要会安全。这一块我们除了学习本安体系文件外,还可以通过学习事故案例以吸取事故经验教训的方式来反衬安全管理;甚至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学习材料供指战员学习,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家事故防范、处理及保证安全生产的能力。2012年中队计划理论学习中关于安全的内容平均每月不少于2次。
2、加强业务技能训练,提升指战员个人专业水平。我们救护队是处理矿井各类事故的专业化队伍,在处理事故中要想保证自身的安全,精湛的个人业务素质是首要的条件,因此业务技能训练仍是我们搞好安全工作的根本,2012年中队会继续按照规划认真组织训练,扎实业务基础,继而再加深专业,从而使我们指战员练就一身硬功夫,从自身强硬自己,保全自己、他人和遇险人员的安全。
3、加强现场监控,积极进行隐患排查和危险源辨识工作。
1)加强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坚持有任务即排查,从人、机、环、管的角度分析到位,坚决杜绝由于个人主观故意造成的不安全行为的事故发生。
2)紧跟现场,重视小队现场管理。在中队日常事务中,小队是亲临第一现场的,因此小队级的管理是关系中队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2012年一方面中队要严格定期和不定期的现场抽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另一方面小队要自行进行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工作,并要求记录到工作日志中去,如果小队办公条件具备考虑是否要求小队也进行隐患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录入工作。
3)2012年,战训科关于本安管理的制式表格、记录下发后,中队一定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做好各项安全检查,并记录在案。
三、保障措施:
1、以救护规程、质量标准化、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家其他安全法律法规及上级的要求和规定为纲,以大队制定的本安管理系统为执行标准,再修订符合中队实际的本质安全管理办法和制度,保证本质安全工作正常运行。
2、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做好危险源辨识和现场隐患的评估和排查,遵照本质安全管理的要求,把作业风险降到最低。对新入队员工由小队具体落实负责,签订“一带一”师徒合同,小队长应经常检查、督导师徒合同的履行情况。
5、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和员工不安全行为,全部输入本安系统,要求限期整改的,务必在整个期限内整改,并在本安体系信息系统整改上报。检查人对所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跟踪监督整改、复查和验收。在复查中如果发现没有按整改要求进行整改或者弄虚作假不进行整改的,按中队奖惩制度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6、执行奖罚管理手段,进一步细化安全管理惩罚细则,将不安全行为及“三违”行为与绩效工资挂钩,以强化全体指战员自我安全意识。
6.依托信息化平台提高本质安全化管理 篇六
来源:安全在线
作为我国首座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年产原煤400万吨的现代化、特大型矿井,潞安集团常村煤矿是一座高瓦斯矿井。
多年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该矿在潞安集团副总经理、常村煤矿矿长王观昌,潞安集团党委副书记、矿党委书记张丛林的团结带领下,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贯彻“装备、管理、培训”并重原则,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理念、思路,方式、方法,逐步形成了源头预防(Prevention)、过程控制(Control)、安全防护(Protection)、应急救援(Rescue)“PCPR”的安全管理体系,成功建成了全国首座新型安全防护体系示范矿井,有力推动了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
强化源头治理
消灭事故隐患
“安全永远是煤矿高于一切、压倒一切的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绝对第一,安全制胜理念。”是1982年毕业于山东矿业学院、在煤矿井下一线摸爬滚打近30年的王观昌的口头禅。
常村煤矿始终把安全放在企业战略发展的首要位置,确立了全面推进安全发展的全新发展战略,提出了安全发展、高效发展、创新发展、永续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思路,注重超前防范,强化源头治理,消灭事故于萌芽状态。
——坚持不断创新安全理念,实现思想认识的本质安全
作为一座高瓦斯复杂地质条件矿井,常村矿坚持不断创新观念、解放思想,2009年该矿进一步提出了“抓好‘十个强化’,推进安全发展”的思路。一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二是进一步强化重大事故预防。三是进一步强化安全投入,提升矿井安全装备水平。四是进
一步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与岗位作业标准化建设。五是进一步强化现场的精细化管理,推进正规循环作业。六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监察,打造精品安监队伍。七是进一步强化超前管理、超前预控、超前防范。八是进一步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九是进一步强化大安全管理格局建设。十是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把好安全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对煤矿安全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指明了全矿安全工作的前进方向,实现了由安全生产向安全发展的跨越。
——坚持狠抓安全素养技能提升,促进人的本质安全
不断创新安全教育方式、途径,坚持狠抓干部员工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技能培训,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人文化,干部员工的安全意识不断强化,安全素养得到稳步提升。
——全面加快自动化矿井建设,促进机电装备的本质安全
加大安全投入,对主井、副井提升控制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对中央主扇、西坡主扇进行改造,增设自动控制的防爆盖,提高了通风可靠性。引进安全、先进、高效的采掘装备,所有综采工作面全部实现电列自移,成功建成大采高工作面。井下所有通风局扇风机、双电源系统,井下水平胶带运输机,全部实现远程自动控制,安全运行可靠程度明显提升。
——加大隐患超前治理力度,促进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
一是坚持狠抓瓦斯的综合治理,做到了“四个强化”:
强化通风管理:局部通风机全部做到专用电源、专用开关、专用变压器、专用电话、专职风机看护工、专门记录台帐、专用断电报警装置“七专两闭锁”,并做到在线实时监控、每周定期切换,消灭了无计划停电停风事故与无风微风作业。
强化瓦斯抽采:建成永久瓦斯抽采泵站与完善的抽采系统,坚持多种抽采方式。今年将完成瓦斯钻孔50万米、抽采瓦斯1000万方、全矿抽采率40%的任务,实现瓦斯抽采的高标准达标。
强化监测监控:把瓦斯报警浓度从《规程》规定的1%降低20%,做到0.8%报警,前移瓦斯控制的关口;狠抓高素质的瓦斯检查员队伍、通风瓦斯监测监控系统、采掘机械机载式瓦斯闭锁系统建设,构建了高效、可靠的瓦斯监控防线。
强化瓦斯监管:提出“瓦斯超限就是事故,就必须严格追查、严肃处理”的理念,完善瓦斯预警控制、责任追究、现场监管机制。在后溜机尾架间增设瓦斯探头,按照机头、机尾、错刀和正常推进四个阶段、四个速度割煤进行精细化管理,提升了工作面瓦斯管理水平;狠抓工作面试产、回撤等九个环节的现场瓦斯监管,做到变化环节、重点区域瓦斯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通过以上措施,常村矿瓦斯超限由原来的每年数百次降低到2009年的1次、今年1-4月份的零超限,消灭了瓦斯事故隐患。
二是坚持狠抓水灾的综合防治,健全了“四道防线”:
建立、完善了三维地震勘探、瞬变电磁勘探、超前物探、超前钻探“四道防线”,所有开拓掘进工作面坚持做到先探后掘、探掘一体;承压奥灰水水位、水压实现了实时自动监控。
三是坚持狠抓煤尘的综合治理,防尘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掘进面安装除尘风机,所有综采、掘进回风巷均安装水幕捕尘网与反冲式水质过滤器;S5轨道下山安装定时喷雾系统,井上下所有固定转载点都安装有自动喷雾并实现封闭控尘,使得全矿井粉尘得到了有效控制,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
四是坚持狠抓顶板管理工作,提升了矿井顶板管理水平。
建成完善的矿压在线监测系统网络。在掘进工作面成功开发临时支护逼帮板装置、高强高预应力让压支护系统,分别获得国家实用技术发明专利、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全面推行支护质量负责终身化,检测工器具配备和使用规范化、锚杆(索)预紧力、锚固力的矿、科、队三级巡查制度化管理,提高了掘进支护工程质量。在综采工作面研究开发了三角区小副架支护装置,实现巷口集中配夜、变频器自动控制,保证了支架乳化液质量。
五是狠抓精品矿井建设,提升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采、掘、开、安工程合格率始终保持100%,精品率90%以上;520大巷,S5、N3轨道上下山建成精品运输线,井底车
场、S5采区车场建成精品硐室。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行赶超跨越,在潞安集团公司多次名列综合排名第一。
“通过狠抓源头治理,创造了本质安全的生产环境,消灭了事故隐患,杜绝了重大事故。”常村矿负责安全的分管矿长表示。
强化过程控制
实现有效监管
通过全面推行超前化、精细化、规范化、市场化管理,常村煤矿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机制、方式,着力推进微观工艺控制和正规循环作业,坚持狠抓岗位标准化作业,不断规范员工作业行为,安全管理水平持续、快速提升,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明显加快。
——不断创新安全监管机制,促进管理过程的本质安全
一是积极推行“完善责任,落实责任,层次管理,追究责任”的安全管理模式。进一步细化、明确和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科队、班组和岗位。实行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严格追究,严格执行各级安全负责制、问责制。
仅2009年,全矿就有12名副队级以上管理人员由于安全管理不作为受到行政处分,46名员工由于行为不规范受到纪律处分。严格执行安全一票否决机制,凡没有实现安全目标的单位,一律否决单位及其党政负责人评先选优资格,强化了安全管理力度。
二是积极推行大超前、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对全矿采掘衔接、采区接替、水平接替,瓦斯抽采衔接、机电设备衔接,全矿安全生产作业计划、停产检修计划,全面实行大超前管理、网络化运行、精准化控制,增进了安全管理的超前性、主动性、有效性。
三是把内部市场化机制延伸到安全管理中。对业务科室查处的安全隐患、创建安全作业环境,作为核心工作量进行“有偿收购”;把基层队组以及员工的作业行为、隐患数量、工程质量、正规循环率、安全质量标准化、各类事故,按照安全:质量:工作量4:4:2的比例,进行“有偿收购”管理。从机制源头体现“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收入”,改变了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
四是积极推行“四级”巡查管理机制。结合“6S”管理,全面推行各级干部的“三走到”、“三必到”(“三走到”是新扩区、新采
区、新工作面走到,新条件、新工艺、新装备的现场走到,最远的地区走到;“三必到”是条件变化必到、存在重大隐患必到、问题最多和管理最差的单位必到)管理,完善矿、科、队、班组“四级”巡查机制,提高了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五是坚持推行红线管理机制。前移安全管理关口,凡是严重违章、重大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现场监管混乱的,一律立即实行停工、停产、停职“三停”管理。全面推进各级干部的安全管理“每日必做”管理,实现了安全管理的闭合运行、持续提升。
六是坚持狠抓大安全格局建设。坚持把整合煤矿、基本建设、地面生产、后勤服务、大成公司、常村社区纳入全矿安全管理范畴,积极构建以安全为中心的大管理格局,加强矿区后勤保障、交通治安、综合治理、疫情防控,提升了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坚持狠抓行为规范,促进作业行为的本质安全
一是狠抓员工安全技能培训。建成国家三级安全培训机构,强化职工的技能培训力度,全矿首席技师、优秀技师及初、中、高级工占到员工总数的70%以上,员工持证上岗合格率100%。
二是积极推进微观工艺控制和正规循环作业。深入推行机电设备点检制度,采掘生产工艺、工序精细化管理制度,现场定置、定位、定标管理制度,减少了事故影响,保证了安全生产;优化放煤与割煤工序,强化乳化液与泵站压力、支架和初撑力、工作面“三直一平”管理,2009年综采面没有发生一起顶板和瓦斯超限事故,实现了标准作业、规范施工、有序生产。
三是坚持狠抓行为控制,不断规范作业行为。坚持开展查思想、查现场、查行为、查措施、查执行和反麻痹松懈,反“三违”、反事故“五查三反”活动,对员工不规范行为的查纠进行量化考核,建立白牌、黄牌、红牌三牌转换机制,对红牌员工除加大力度考核外,并与互联保人、班长、跟班队长、队长、书记、业务保安科室的科长进行挂钩考核,根治了各种“三违”。
四是坚持狠抓临时工程、变化环节的安全管理。坚持做到超前预控、动态掌控、应急受控,实现了“四不”:反映问题不失真、信息传递不受阻、安全监管不失察、超前管理不失控,“五化”:监控超前化、管
理规范化、责任岗位化、操作标准化、落实现场化,做到正规作业标准化管理、非正规作业规范化管理。
强化系统提升
增强防护能力
在抓好重大事故源头防治、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同时,常村矿还建立、完善了由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组成的井下安全防护“六大系统”,全面增强了矿井的安全防护能力。
——建立了完善可靠的监测监控系统
现场监测准确。全矿安装监控分站、各种传感器及设备500余台(套),实现了对各采、掘工作面、各巷道、各硐室,地面储装运、瓦斯泵站、主扇等关键部位的各种环境与重点设备工况参数的24小时不间断监测,特别是全矿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道、各转载点的瓦斯、CO浓度、温度、风速等指标的动态实时监控。
信息传输可靠。建成可靠、先进的井下千兆以太环网工业信息平台,完成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35kv/6kv变电所、地面瓦斯泵站、西坡主扇电控系统、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等工控子系统的集成,实现了信息共享,并与集团公司联网,确保为全矿安全指挥、特别是应急救援指挥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该系统还具有短信报警功能,在第一时间以最快速度将各种报警信息自动发送到相关领导、责任人手机上,便于应急处理。
自动监控有效。矿调度中心站实现主副机热备,均有声、光报警功能,并可通过远动控制开关实现风电、瓦斯电闭锁、故障闭锁以及其它必要的断电控制。
——建立了先进可靠的人员定位系统
采用重庆煤科院KJ251井下人员考勤定位系统,下井人员在安全帽上固定数据识别卡,该系统覆盖所有巷道和采掘工作面,地面安全指挥中心实时掌握井下各作业区域人员的分布情况。
——建立了先进实用的紧急避险系统
积极开展井下移动式救生舱、永久安全硐室的建设应用,为员工提供了安全生存空间,大大增强了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在潞安集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09年以来,常村煤矿学习借鉴南非、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采矿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根据《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规定,按照一次设计、分布实施、逐步推广的思路,以北三采区为试点,积极开展了井下救生舱等安全设施的建设应用工作。
一是完成了移动救生舱的引进安装、调试投运。
采用陕西重生科技公司生产的JMAH-96/8 A型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具备抗爆、防水、防毒、防火、耐高温等多种功能,并配备有食物、水、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垃圾桶、急救箱、工具箱、使用说明书、自救指南等附属系统。该救生舱额定救援人数8人,在外部动力供应中断时可以支持96小时。
根据各采掘工作面的人员分布情况,常村矿在N3-8工作面放置两台可移动式救生舱,共四舱可容纳32人;在N3-3胶带顺槽掘进面放置两台可移动式救生舱,每舱容纳8人,共可容纳16人。
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具有两级防护功能:一是事故发生后矿井压风、供电等系统未受损坏或仅局部故障,舱内人员可以依靠矿井原有的各种系统维持生存,并与外界保持联系。二是当事故较为严重时,与救生舱对接的矿井各种系统完全中断,舱内人员可以依靠救生舱的自身储备,维持96小时的生存时间。
二是完成了永久安全硐室的设计建设、安装调试。
考虑人员分布情况,在N3采区轨道上山与皮带上山之间建设了永久安全硐室,设计容纳80人左右,为附近零散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之用。该安全硐室一次支护采用让压锚杆锚索+双钢筋托梁+金属网片+喷射混凝土联合支护、二次支护采用单层钢筋混凝土、三次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壁后充填的多重支护设计,内部分为缓冲区、避难区、救护区和卫生区四个区域,缓冲区用以去除人员进入避难区带入的有毒有害气体;避难区是逃生人员的主要活动空间;救护区备有常用的救护器材和药品,可以进行急救;卫生区用以满足处理逃生人员生活垃圾的需求。配
备有空气循环系统、空气幕系统、通讯系统、电力系统、监控系统、医疗系统等。
永久安全硐室具有三级防护功能:就是在移动救生舱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人员还可以通过直通地面的垂直钻孔,直接获得地面的氧气、食品、饮水、药品、供电、通信等各种救助。此外,永久安全硐室还配备了隔离式氧呼吸器,该设备在有毒、有害气体、缺氧的灾害环境可以佩戴使用4个小时,满足井下作业人员在灾变情况下的逃生需要。
三是完成了救生舱等安全设施与其他系统的融合对接。
结合救生舱等安全设施的建设应用,对矿井原有的应急救援响应预案、特别是N3采区各基层队组应对各种灾害的应急响应机制等,进行了必要调整和进一步完善,组织完成了实战演练。
调整、完善避灾路线。根据救生舱和安全硐室的位置,考虑巷道长度及井下作业人员的分布地点、数量,重新规定了各工作面的避灾路线,并在所有巷道交叉处设置了明确的指示标志。
完成救生舱和安全硐室与原有供电、供水、压风、通信、监测监控等系统的对接。特别是在永久安全硐室,完成了与之配套的地面钻孔施工,动力、通信、压风、监测监控各种管线布置。
四是狠抓救生舱等安全设施的应用技术培训。
重点培训:先培训一批技术人员,全矿再以科队为单位,分批组织培训,最后完成全矿干部员工的培训。
全员培训:对所有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全面集中教育培训,做到所有井下作业人员都熟知避灾路线和各种灾害的标示图标,了解救生舱、安全硐室的结构、功能、操作标准和操作程序。
专业培训:对井下移动救生舱与永久安全硐室的专业维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做到专业化维护管理。
五是完善救生舱等安全设施建设应用的制度、标准。
包括移动救生舱的检查验收、装车运输、安装调试、日常维护、物资更换、移动回撤,永久安全硐室的建设施工、安装调试、日常维护等制度,配备专业维护人员,强化资金物资保障,保证了移动救生舱与永久安全硐室始终处于可靠、完好的状态。
在北三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常村煤矿将在全矿建设避难硐室7个(其中包括避难能力为80—100人的永久避难硐室2个,避难能力为40人左右的临时避难硐室5个),引进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62台,全面推广井下救生舱与安全硐室建设应用工作。
——建立了完善的压风自救系统建立了完善可靠的压风系统,覆盖所有巷道、所有采掘地点,每50米安设一个三通。
——建立了完善的供水施救系统。建立了完善可靠的静压供水系统,覆盖所有巷道、所有采掘地点,每50米安设一个三通。
——建立了完善通信联络系统。目前常村煤矿井下有三套通讯系统,分别为安全生产调度电话通讯系统、无线小灵通通讯系统和应急救援紧急喊话通讯系统。调度电话通信系统和应急救援紧急喊话通讯系统具有群呼功能、直通和强拆、强插等功能,能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让现场人员与地面救灾指挥中心联系,有效组织井下人员自救,大大提高了矿井应急救援水平。
强化应急救援
实现快速施救
按照“加强应急救援建设,把牢最后一道防线”思路,常村煤矿健全完善了由矿井灾变计划和突发事件预案体系、组织保障、培训演练、快速响应、决策指挥、物资保障、急救保障组成的应急救援快速响应机制,全矿快速施救能力明显增强。
(一)矿井灾变计划和突发事件预案体系。常村煤矿每年都根据矿井采掘生产实际,认真编制矿井灾变计划;同时针对地面各种突发事件,制定了完备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对各种重大事件、群体事件,制定了完善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保障制度。矿井灾变作业计划、各种突发事件预案、安全保障制度,不仅明确规定了必须通知人员、应急响应程序、各种注意事项,而且完备成册、定置管理,大大提高了应急救援管理水平。
(二)应急救援组织保障体系。针对各类事故,常村煤矿一是成立了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性质由各级党政负责人担任组长,全矿重大事故由矿长、书记担任组长,相关分管矿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业务科室、基层队组负责人为成员,实现统一决策、统一指挥,做到了指挥有力、协调到位、施救有效。二是加强各级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特别是矿、科、队三级值班人员的管理,主要业务科室、一线生产队组党政负责人的管理,做到24小时不关手机,各种应急响应机制明确规定了到位人员、到位时间,提高了应对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速度。
此外,还抽调安全素质高、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安全生产骨干,成立了兼职矿山救护队,并且做到配置专业化、管理军事化、组织标准化、技能正规化,增强了矿井应急救援的力量。
(三)应急救援培训演练体系。坚持狠抓矿井灾变计划、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做到培训强制化、规范化、日常化,演练实战化、标准化;特别是把应急救援培训纳入安全资格培训考试当中,做到严格培训、严格考核、合格上岗;坚持狠抓员工的基本防护知识、自救与互救基本常识,提高员工的自救、互救技能。
(四)应急救援快速响应体系。常村煤矿通过健全完善矿井各种监测监控系统、通信指挥系统、安全信息预警预报与汇报机制,做到了第一时间准确及时掌握灾害情况;通过健全完善矿井灾变计划、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做到了科学决策、快速行动;通过狠抓应急救援培训演练,提高了响应和施救的执行力。
(五)应急救援决策指挥体系。在不断提高应对各种灾害指挥、决策能力的同时,常村煤矿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校合作,成功开发了全国首个矿井灾害破坏性分析与应急救援指挥专家系统,该系统可以准确判断事故性质及危害状况,真正做到科学、高效决策,提高了矿井应急救援决策指挥的科学性、正确性。
(六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在按照规程与上级要求,在井上下配备专用应急救援物资仓库、并确保各种救灾物资储备充足的同时,常村煤矿成功研制组装了矿山移动抢险车辆,该设备集发电、变电、压风、移动通信、监测监控等功能为一体,移动方便、先进实用,实现了应急救援的机动化、集成化、一体化。
(七应急救援急救保障体系。除了在井口、井底车场设立急救站、配置专职的医护人员以外,常村煤矿在所有采掘工作面配备了应急医疗器械、急救药品,全部按照制度定期检查更换,保证了器械完好、药品有效。前移了应急救援的关口。
7.依托信息化平台提高本质安全化管理 篇七
山东肥城矿业集团公司白庄煤矿是一座年产130多万吨的现代化矿井。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深化“双基”建设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为总抓手,以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确保了安全形势的稳定发展。截止到今年3月
22日我矿顺利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总结近几年来的安全工作,我的主要体会是:
一、树牢“安全第一”的思想是安全生产的前提。近年来,煤矿安全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对安全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国务院、省政府等上级主管部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使我们进一步清醒的认识到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增强了抓好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工作中,我们把安全工作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提高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去认识,把能否实现安全生产与落实科学发展观联系在一起,树立了“千重要,万重要,抓好安全最重要”的思想,提出了“一切为了安全,一切服从安全,一切服务于安全,一切保证安全”和“安全无小事、小事当大事、事事抓落实、确保不出事”的安全理念,使广大干部职工摆正了安全与生产、与效益、与稳定、与各项工作的关系。在现场条件好、安全生产顺利时,不麻痹、不松劲,做到居安思危;遇到较大困难时,措施及时,工作到位。由于思想认识的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抓安全的责任心进一步增强,工作越抓越紧,越抓越严,越抓越细,越抓越实,使安全工作有了可靠的思想保障。
二、抓好责任落实是安全生产的保证。管理办法的制定,机制的形成并不难,难在自始至终、数年如一日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要真正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必须围绕落实责任这个核心,向严格落实要安全。基于此种认识,我们在抓干部作风和抓责任制的落实上狠下功夫,从一般化的粗放型管理到现在形成了一整套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各单位、各部门、各类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分明,使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谁出了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落到了实处。按照“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的要求,从发生了事故责任追究发展到工作过程追究,使广大干部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此外,我们还从狠反“五种主义”、狠刹“四股歪风”入手,严格“六个落实到现场”,实行专业副总、生产科室干部分口把关,区队干部三员值班,“双岗盯班”,盯现场,抓质量,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在全矿真正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保证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安全生产。
三、强化教育培训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煤矿安全教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是关系到矿井能否安全、能否稳定、能否快速发展的一件大事。为此,我们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抓安全生产的治本之举,把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作为安全的基础工作来抓,不断创新思路。推行了班前培训、班后总结、安全礼仪,现场提问,学习考试,重点帮教、安全演讲等一系列安全教育的办法,严格落实特殊工种培训,持证上岗和定期复训制度,使特殊工种的技能不断提高。同时,我们还坚持环境育人,努力创建安全文化,建立了以采掘头面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线”,以井口到井下运输大巷为主的安全教育“一条龙”,以区队、班组学习室为主的安全教育“一园地”,以广播、电视、板报为主的安全教育“一阵地”的“五个一”教育工程,精心提炼了“诚信、务实、高效、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质量是形象、质量是效益、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根本”的质量理念,使每一名职工时时处处感受到搞好安全生产的氛围,时时处处受到安全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职工的行为规范和作业过程中,进一步夯实了安全基础。
四、创新监督检查是安全工作的手段。安全检查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确保动态安全的措施。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创新监督检查方式作为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检查的力度不断加大,检查的形式不断深化,党政工团大检查、小分队检查、专业检查、解剖式检查等各类检查不断线,时时有,到处见,尤其是节假日、周末等特殊时期,坚持组织大检查,使广大现场干部职工时刻感到在监控之中,按章作业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违章作业受到了有效的遏制,使动态安全增强了可靠性。在检查中不断创新完善检查手段,突出强调检查质量、检查效果。实行了谁检查谁负责,推行了检查、整改、复查、考核闭合管理办法,大大增强了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责任心,有效地解决了检查中的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的问题。在坚持各种有效检查形式的基础上,我们又推行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程序化检查量化考核办法,检查人员按标准,逐项检查,查出问题,突出货币化现场考核,进一步提高了检查的质量,促进了现场质量面貌的稳定。
8.依托信息化平台提高本质安全化管理 篇八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风电场生产现场管理,积极推动本质安全型风电场建设,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生产是将已知的风险控制在生产可接受的范围内,本质安全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不断降低风险。本质安全创建工作是安全生产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集团公司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第三条 本质安全型风电场创建工作是一个有层次、分阶段、循序推进的过程。创建工作的探索阶段是通过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风电场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发展阶段是通过完善体系运行机制和管控平台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突破阶段是通过流程化、轨道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促使风电场安全文化的落地生根。通过创建工作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 “人员无伤害、设备无缺陷、系统无障碍、管理无漏洞,人机环和谐统一”的长远目标。
第四条 本质安全型风电场创建工作依据阶段性工作目标进行规划,在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的前提下,进行阶段性评审。通过阶段性评审后,在总结前一阶段的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下一阶
段的工作目标开展创建工作,循序渐进推进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五条 风电场属于风力发电企业的基本生产单元,重点是现场管理。评价风电场本质安全建设的水平,核心指标是现场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水平。
第六条 集团公司对本质安全型风电场实施分级管理。第七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上市公司、分公司、省发电公司及其所属风电陆地风电场,海上风电场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管理职责分工
第八条 集团公司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等;
(二)组织制订、修编集团公司创建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管理办法及评审标准;
(三)监督、检查集团公司系统内各分子公司创建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的工作开展情况,不定期组织专家对各分子公司本质安全型风电场进行抽查;
(四)对各分子公司申报的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组织专家进行阶段性评审,对符合条件的风电场应授予“本质安全型风电场”荣誉称号;
(五)对已授予荣誉称号的本质安全型风电场进行不定期抽查,对不合格的风电场予以考核;
(六)研究并修订本质安全型风电场评审标准的改进和完善。第九条 分、子公司职责
(一)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管理办法,制定本公司创建本质安全型风电场实施细则,并按要求组织实施;
(二)认真做好集团公司专家对风电场的评审工作,组织、协调所属风电公司的迎检准备工作,确保专家评审工作顺利进行;
(三)组织、协调和指导所属风电公司开展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的评审工作,对评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四)对评审符合条件的风电场,负责向集团公司申报。第十条 风电公司的主要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分子公司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管理办法,编制风电公司本质安全型风电场实施细则;
(二)认真做好分子公司对风电场的评审、抽查工作,安排好风电场的准备迎检工作,确保评审、抽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组织、协调和指导各风电场开展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的自评工作,对自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
(四)对评审符合条件的风电场,负责向分子公司申报。
第三章 本质安全型风电场基本条件
第十一条 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的基本条件:
(一)不发生人身轻伤及以上事故;
(二)不发生一般设备事故;
(三)不发生因风电场引起的电网事故;
(四)风电场无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事件。
(五)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向周边居民宣传安全知识、电力设施保护知识。风电场开放的设备、设施安全标志、标识齐全。
(六)树立良好外部形象,自觉保护风电场的周边环境。做好草原(森林)防火工作。
第十二条 风电场在满足必备条件前提下,进行综合风险度评审,根据综合风险度,确定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等级。
第四章 分级标准及评审方式
第十三条 综合风险度的计算方法。
(一)评审单元应得分 = 单元总分值—不参与评审项目分值;
(二)评审单元得分率(%)= 实得分/应得分;
(三)评审单元风险度α(%)= 1—评审要素得分率(%);
(四)综合风险度f(%)= 人员单元风险度×0.3+设备单元风险度×0.2+环境单元风险度×0.2+ 管理单元风险度×0.3。
第十四条 本质安全型风电场分级标准。
(一)三星级。满足评审条件,综合风险度≤5%;
(二)二星级。满足评审条件,10%<综合风险度<5%;
(三)一星级。满足评审条件,15%<综合风险度≤10%。第十五条 评审方式。
(一)风电场内审。风电企业至少每半年按集团公司《本质安全型风电场评审标准(试行)》,组织所属风电场进行自我评审,对不符合项组织制定整改计划,做到持续改进。
(二)分、子公司外部评审。分子公司至少每年组织一次专家组对所属风电场进行一次评审,指导风电企业不断改进管理,提高本质安全型风电场建设和管理水平。
(三)集团公司命名评审。分、子公司组织外部评审,认为符
合条件的,可以随时向集团公司申请组织命名评审。
第五章 命名及考核
第十六条 经过集团公司组织的命名评审,符合一星级条件的,集团公司将授予“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称号。
第十七条 各分、子公司应将本质安全型风电场创建活动,纳入风电企业全员绩效考核内容,激励风电企业积极创建“本质安全型风电场 ”。
第十八条 被集团公司命名为“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的风电场,分子公司应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十九条 分子公司、风电公司应不定期的对已获得“本质安全型风电场”称号的风电场进行检查指导,通过保持和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第二十条 集团公司通过检查和抽查,对已经命名,但不符合命名条件的风电场,将撤销称号。
第六章 附 则
9.依托信息化平台提高本质安全化管理 篇九
一、企业简介
xx能源xx矿业公司位于乌达煤田南翼,于1965年动工兴建,1970年建成并简易投产。2007年8月,政策性破产后,重组为神华集团乌达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共有煤层24层,主要可采煤层为14层。1#、2#、4#、6#、7#煤层已回采完,现主要开采煤层是太原群的9#、10#和12#煤层。根据2009年末储量动态表,期末可采储量为5303.3万吨。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150万吨,后经矿井技术改造,2006年核定年生产能力180万吨。
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进展情况
xx矿业公司于2007年底编制完成《风险管理手册》等八本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丛书,并成立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组织保障、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考核评价、信息系统管理五个小组。安全质量监督检查科负责本安体系的具体实施,成立本安体系办公室及现场监管小组、工程质量小组、本质安全小组、教育培训小组、隐患治理闭环小组、事故调查宣讲小组、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小组。2009年制定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发展规划》,举行了七次本安体系推进会,编制了各工种危险源辨识表及管理-1-
标准、管理措施卡、员工持表上岗,实现了安全生产1200天,2009年被评为神华集团本质安全四级矿井,2010年上半年被xx能源公司评为本质安全四级矿井。具体工作如下:
1、风险预控管理
各单位已建立风险管理表,并能及时增减危险源,填写危险源预警报告书,编制规程、措施前专门召开由作业人员参与的危险源辩识会并有记录,审批规程、措施附带作业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管理表。班组长组织班前会,点名后随即让员工进行本岗位危险源辩识,不全面时本岗位其余员工补充。队领导入井及时反馈安全信息,并在现场对员工进行风险预控培训。员工持危险源动态辩识表上岗,作业前做到“六思”而行,按本岗位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作业。各单位对中等以上危险源班班管控,中等以下危险源专人管理,基层单位每月有本安体系运行评价报告。公司开展各类隐患排查,并按“五定”原则闭环整改。对危险源、内业资料、质量标准化实现动态现场考核,并将考核情况通过局域网班班及时反馈到基层区队、班组。安质科每旬对各采掘、井辅单位进行本安体系考核评价,并与安全结构工资挂钩;工会每月对各班组进行考核评价;每月对采掘、井辅单位主要行政干部进行考核;公司已将《神华集团本质全管理体系考核评分标准》按专业划分到了各职能科室,再由职能科室划分到专业范围内的各基层区队,每季度按照分管专业进行考核评分,最终
将考核结果汇总到安质科,形成本安体系运行评价报告。
2、组织保障
(1)公司制定了各年度《xx矿业公司基层单位本安体系考评细则》《安全结构工资考核实施办法》《本质安全建设目标规化及工作计划推进表》,及本安体系23个管理制度,对科队长及各岗位工种的岗位责任制进行重新修订。各单位建立了以本安体系为核心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有专人负责,支部书记协助科队长抓好安全生产,主抓教育培训和效能监测,有本单位的本安文化建设方案并实施。
(2)公司各基层单位成立了班组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14项班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了班前会6项程序,班组长在升井后组织召开班后会,对当班情况进行点评,并利用公司局域网班组评分系统,为本班组当班情况进行综合打分,打分结果由工会梳理,作为班组考核的依据。区队班组施行准军事化和“6S”行为规范管理。
(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精神,公司制定了《xx矿业公司各级领导入井、跟班、带班管理制度》,各级领导能够按照制度进行井下跟班、带班作业。公司各基层单位通过班前会、班后会、每日一题等多种方式,学习23号文件精神。安监处为公司领导、基层领导、公司员工分别制定了三套考试题,发放到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并进行考试,考试结果已上报公司培训中心。
3、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
(1)制订了《对基层跟班副队长、班组长安全连带责任积分考核制度》、《员工不安全行为累计积分考核办法》《安全连带责任考核制度》《安全奖励制度》,并为每位员工建立了安全培训档案和不安全行为积分考核档案。
(2)规范员工入矿和辞退程序,新员工入矿培训时间不低于72小时,签订师带徒协议,时间不低于1年。公司有完整的员工培训、考核和检查体系,根据上年度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制订本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及《本安体系培训计划》,公司采用内培与外培的培训方式,按计划对各岗位工进行本安体系、安全技能培训,并进行事故案例宣讲、自救器使用、矿井灾害救援、避灾等专项培训。建立煤矿培训信息系统,各单位对员工进行每日一题、每周一评、每月一考的培训,各单位有《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及其分类表》,有不安全行为增减记录及分类管控表。公司员工培训率100%、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持证率100%。
4、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质量标准化考核从2009年7月份纳入本质安全考核范围,生产单位对照神华《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考核评级办法实施细则汇编》、《神华集团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考核评分标准: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和《xx能源公司千分制考核标准》进行质量标准化作业。公司由生产技术部工程质量管理
小组负责采掘工程质量验收、考核;机电科负责机电、运输质量验收、考核;通风科负责对“一通三防”质量验收、考核,且生产技术部、机电科、通风科每周在调度会上汇报质量动态进展情况。安质科负责24小时动态检查,旬考核、月汇总结果与安全结构工资挂钩,并对本安考核末名单位挂黄牌。2009年公司被评为国家级质量标准化矿井。
5、本安信息系统与辅助管理
(1)公司2009年运行中国矿业大学本安信息系统,2010年运行由北京易讯科技公司开发的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本公司现场实际,在风险管理模块设置公司及区队危险源人工监测考核、隐患排查监测考核;在员工行为管理模块设置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副队长、班组长连带责任考核、事故连带责任考核、员工奖励模块;在评价审核模块设置公司对矿、矿对区队、神华本质安全管理体系考核、能源公司千分制考核、内部评价指标考核5个模块;新增了员工、瓦检员现场汇报记录模块。现信息系统已实现如下功能:
①隐患闭合跟踪管理功能;
②短信自动预警功能;
③各类指标的评价功能;
④员工作业证管理功能;
⑤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功能;
(2)井上、下设置消防器材库,有消防设施维护和管理
制。每年组织重新修定矿井应急预案、灾害预防处理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矿井水灾、火灾、瓦斯等事故救灾演习。煤矿废油脂、废气、污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管理基本达标,工业卫生及公共卫生达标。
三、目前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计划
1、目前存在问题
①个别领导及员工对本安体系认识不到位,管理和执行力差。
②个别单位、员工井下现场危险源辨识不到位,距体系考核标准有差距。
③本安信息系统部分报表的生成还需进一步完善。
2、今后工作计划
按照公司2010年安全目标规划,工伤率控制在4‰以下,继续保持本质安全四级矿井,力争三级。
10.依托信息化平台提高本质安全化管理 篇十
今年以来,山东省广饶县国税局按照税收征管体系建设要求,结合本地税源特点,以信息化监控平台为依托,健全税收专业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税源分类管理,增强了税源控管的针对性,提升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一、整合资源,健全税收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一)成立专业化管理工作机构。县局成立由征管、税政、计统、信息、稽查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征管数据分析应用办公室,同时,将两个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工作办公室等多个机构的职责、人员进行合理调整,统一整合到征管数据分析应用办公室,具体负责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组织协调、信息支持、监控指标体系的生成、分析结果的发布、重要疑点的评估检查、工作任务的督导考核等工作。
(二)明确专业化管理模式。在全面做好税源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划分税源类型,确定了以分规模管理为主, 分行业、分税种和预警事项管理为辅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分规模管理,将全县税源划分为集团型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三类,集团型企业管理打破属地管理的限制,由县局税源管理科集中管理,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仍遵循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分局直接控管。分行业管理,结合集团型企业和各分局所控管的主要行业税源的经营特点,查找税收管理的风险点和监控关键点,制定完善分行业监控办法和指标体系,并运用纳税评估系统提供的生产要素分析法加强税源的监控管理。个体税收管理的重点是制定完善户籍管理、定额管理和专业市场管理相关配套措施。
(三)落实信息管税机制。依托综合征管软件建立了征管数据检测、异常数据发布和反馈制度,定期通报异常数据,有针对性地指导做好异常数据的修正,提高征管信息数据质量。充分应用预警评估系统提供的税收分析应用功能开展税源管理,完善基础数据采集、监控指标生成、评估任务发布及复审复查工作制度,有效加强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和重点预警事项的监控管理。依托外部信息应用系统完善差异信息核查制度,强化纳税人户籍管理。依托个体定额系统优化个体定税流程,科学设定参数,建立了公平公正个体定税机制。
(四)规范上下互动和部门联动机制。县局数据分析应用办公室负责对上级部署的评估任务进行分析整合,向税源管理部门下达,也可根据本级数据分析结果向税源管理单位下达评估任务并督导落实。县局各部门向税源管理单位下达评估任务,通过数据分析应用办公室整合后,由纳税评估系统生成评估对象统一发布,避免各部门多头下达,造成重复评估检查。税源管理单位经过评估,对有偷逃骗抗税嫌疑的企业,及时移交稽查部门实施稽查,增强稽查选案的准确性。评估部门在评估结束、稽查部门在案件查结后,根据发现的问题,通过征管建议书或者通报的形式反馈给管理部门,形成优势互补的联动机制。
二、分类监控,依托信息化推进专业化管理
该局在全面做好税源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抓大、控中、规范小”的工作思路,将全部税源按规模分为集团型企业(重点税源)、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预警评估系统、外部信息应用系统及个体定税系统等信息化监控平台为依托,借助行业管理、税种管理和预警事项管理等措施,提高了税源控管效能。
(一)抓住重点,强化集团型企业税源监控。一是集团型企业集中管理。打破了属地管理的限制,将8家重点税源企业及其相应68户关联企业一并纳入县局税源管理科直接管理,同时,增强征管人力资源的配置,将业务能手充实到税源管理科,集中优势力量加强对集团型企业的监控,真正做到了重点税源重点管,切实提高了对大税源的税收掌控能力。二是分户制订监控措施。8家集团型企业涉及的主要行业为造纸、石油化工、盐化工、纺织、汽车配件、电力供应及地方金融等。该局针对集团型企业的特点,全面做好征管风险分析,找准集团型企业税收监控的关键点,制定了《集团型企业管理办法》,分户制订税源监控措施,特别是对于集团型企业中的主导企业,通过开展数据采集、典型调查等形式进一步完善监控模板。如造纸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控制测算值:生产1吨新闻纸耗用废纸1.2吨、耗用木桨0.03吨,耗用电量910度,耗用蒸汽1.8吨;氯碱工段(离子膜电解法)电解1吨原盐可产出30%液碱 4吨、液氯1.15 吨,耗用电量为1475度,耗用蒸汽为0.36吨。目前,已经完成了造纸、石油化工、盐化工、纺织等行业的监控分析模板修订,为纳税评估系统生产要素分析法应用提供了准确的参数支持。三是强化关联交易监控。关联交易监控是集团型企业税收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集团型企业集中管理,便于监控集团型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及副产品、上下游企业与产品、关联交易数量与金额。结合对企业集团整体纳税情况、应税成员企业纳税情况和免税情况的分析,对关联交易价格的公允性进行判断分析,重点监控集团成员企业之间产品购销价格的合理性,防范利用关联交易价格差异逃避纳税,提高了税务机关对集团内部交易监控时效性。
(二)多措并举,提高中小企业管理的专业化。一是强化行业税源纳税评估。县局协调采集工商、地税、电力等部门提供的行业信息,各分局针对所管辖的主导行业,结合行业、产品特点做好典型调查,在生产要素分析法中选择与产品产量、收入相关度强的一种或多种方法,确定企业的投入产出参数等指标。各分局相对固化的指标及参数,报县局监控分析办公室备案后维护到纳税评估系统,充分运用生产要素分析法开展纳税评估。目前,已经修订完善了子午线轮胎、纺纱、棉花加工、原盐生产、溴素生产等行业指标体系,运用纳税评估系统确定自定义评估任务72 户次,评估入库增值税1579万元,提高了税收监控的针对性。二是强化预警信息落实质效。针对零低申报预警的中小企业,作为监控评估的重点对象进行税收分析和税务约谈,对有疑问的纳税零低申报企业进行实地核查。针对中小企业“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占比过高预警”的问题,做好预警系统与农业产品收购发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结合,加强农产品收购企业管理和监控,强化开票数据的分析应用,规范了农产品收购发票开具行为。今年以来,落实中小企业预警信息量528户次,评估入库税款469万元, 通过对这些预警指标的分析核查,及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切实提高控管能力。三是加强税种管理。今年以来,该局先后开展了增值税分级分类评估,对重点行业以及重点区域进行了分类评估,审核进销项业务的合法性、生产能力和投入产出的匹配性以及票、款、物之间的相符性,共评估企业63户,入库税款466万元,抵顶留抵145万元;开展了成品油消费税改革专项评估,派驻管理员进入销售单位,了解企业生产装置、工艺流程,对库存进行实地测量,及时掌握了企业生产、销售和库存情况,共确认非正常销售成品油13155吨,评估入库消费税1322万元;加强中小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进一步明确了核定征收范围、核定征收标准、核定征收时限以及核定征收的后续管理等问题, 截至目前,该局中小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352户,核定征收面接近30%,切实提高了中小企业所得税控管质效。
(三)管住小户,实现个体税收管理的专业化。一是管住户籍。加强外部信息应用系统发布差异信息的比对核查,依托系统提供的差异信息清单,重点开展了对城区和乡镇驻地、商场出租柜台、规模较大的个体业户漏征漏管情况的集中排查,县局跟进复审复查,确保落实成效。自去年以来,核查外部差异信息2531户,督促办理税登记 894户,强化了纳税人户籍管理。二是管住定额。加强对预警系统发布“连续三个月发票开具金额超过定额20%未做定额调整的个体双定业户预警”、“ 申报销售额低于发票开具金额的小规模纳税人预警”的评估核实,在依法补征税款基础,及时跟踪进行纳税定额的调整。个体定额核定以个体定税系统为依托,开展典型调查,合理设置系统参数,做好个体业户经营信息采集,依据所处地段、经营场所面积、用工人数等指标科学生成定额,确保了定税公平合理。三是管住专业市场。根据专业市场内摊位年租金、雇工工资、水电费等支出项目,按照“成本加合理费用和利润”测算市场业户最低定额,同时,按照简便适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原则,积极委托专业市场管理机构代征税款,提高了专业化市场征管质量。
三、定位准确,税收专业化管理成效明显
(一)推进了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健全税收专业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整合优化征管资源,明确工作职责,规范了征管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了征管数据分析应用工作的专业化,促进了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良性互动。
(二)贯彻了信息管税思想。以信息化分析应用平台为依托,推行了以分规模管理为重点的税收专业管理,实现了日常税收征与税收信息化应用的有机融合。依托预警评估系统建立了分行业的监控措施和指标体系,强化了重点税源和重点行业的税源监控;依托外部信息应用系统和个体定税系统,强化了纳税人户籍和定额的管理,切实发挥了信息化对税收管理的支撑作用。
(三)提高了税收征管质效。通过开展信息化支持下的专业化管理,使日常税收管理工作指向更加明确,增强税收监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防范了税收风险和执法风险。今年年以来,通过预警评估系统开展纳税评估989户次,组织入库税收2843万元;依托外部信息系统强化了户籍管理,税务登记增长率达到21%;通过个体定税系统核定定额3100户次。
【依托信息化平台提高本质安全化管理】推荐阅读:
开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10-17
依托农远工程提高办学效益09-28
依托多媒体 上好音乐课10-11
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开展闲暇教育研究06-29
依托龙头企业打造高品质农业07-14
绥阳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09-20
疾控基础信息管理平台09-01
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10-22
卫生计生信息管理平台10-28
殡葬管理服务信息平台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