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鉴赏论文

2024-07-09

文学作品鉴赏论文(10篇)

1.文学作品鉴赏论文 篇一

日本文学作品鉴赏课有感

多学习一种文化,多开拓一种思维。也许是因为日本动漫或是身边朋友的潜移默化,我很早就知道自己喜欢日本的一些文化,即使知道日本和本民族有过血海深仇,也常见电视剧里抗日剧或是历史书上的种种,但是还是无法阻挡我想了解日本文化的脚步,我自己常看日本动漫、日剧、鬼片,听日语歌,选修过标准日本语,也选修过张老师的日本社会文化概要,唯一没了解过日本的文学作品,然这次很荣幸又选到老师的日本文学作品鉴赏课,上过老师的课,已经了解不少日本文化,暑假时还专门借了《源氏物语》和《伊豆的舞女》回去看,因为特别深刻记得老师在课上提过的这两本书,下面容我稍稍谈谈本学期我从日本文学作品鉴赏课的所思所得。

虽同属于东方国家,但日本和中国的文化差异却也非常大。老师开篇讲的《古事记》和中国的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类似,不同于中国的创造神话是劳动创造、神的意志等多种形式的结合,日本的创生神话主要是两性结合孕育的方式,如伊邪纳岐和伊邪那美两性的结合产生了日本列岛。日本神话的这种有性创生形成了日本文化的性文化意识崇拜,而中国的创造神话则形成了中国文学中对英雄崇拜意识和牺牲自我,重视群体的精神。中国神话强调个人在世界上的使命,倡导天下为公、大公无私、德行至上的道德伦理观,肯定人的社会性和社会责任。日本神话则充分肯定个人的权利、利益和个人的价值,充分理解人的自然性和自由性,甚至认同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为了个人尊严,可以不择一切手段的做法。不能说谁的文化的优劣,至少了解了中国人保守思想与日本人开放思想的来源于文化的差异,我虽不赞同为个人而不择手段,但是我更倾向于追求人的自然性、自由性,觉得一个真正美好的社会就是可以让人人只要顾及自己,不必为其他所累,就像让官员真正成为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地位,让人们有权选择参政或者不问政治。

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我很早就看过电影了,但是当时对日本文化接触不多,没怎么看懂它要表达什么,以为是寻常男欢女爱的故事,现在想来我要是看《红楼梦》电视剧也不会觉得是反映了什么社会现状。而小说,我暑假也没法坚持看下去,一是书实在太厚了,二是我惯于看中国文学作品,一下子接受不了日本文学作品的写法,看久了觉得枯燥无味。但课上经过老师的讲解,我对《源氏物语》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

也无法很准确的定位,对我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感到困惑,总是顺其自然、马马虎虎的过,一旦思考这类问题就头痛。很多时候,我喜欢思考人性方面的问题,但又不敢深究,怕自己纠结。每天看新闻,社会上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各种人性道德的碰撞,我每每感叹不已。《罗生门》的故事已经让我很有感触,当自身生存与人性道德发生碰撞时,到底该做出何种选择!而《罗生门》的电影,更是提升了一个档次,如今社会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罗生门事件”,都不过是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所编织的谎言。喜欢老师课上讲的“所谓真相,不过是有话语权人的描述。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编造自己的谎言,让真相更加扑朔迷离。语言的世界里,真相其实并不存在,有的只是片面的印象。”让我想到身边很多事情,不论对错,每个人确实所说的话都是为了维护自己,即使自己不肯承认,但是本能却是会如此。我既觉得无奈又悲哀,个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更大的集体组织,记得“蓝可儿事件”、“马航事件”等等,多少真相早已沉埋于土,永不见天日,人们追求的到底是真相还是为了维护自己或群体的利益而放弃寻求真相。我之前看过《人性的弱点》一书,无法否定人确实存在许许多多的“弱点”,老师的这堂课真的让我又思考了很多,人,是不是该去克服所谓人性的弱点!然而无论如何我只能做主我自己一人的思想,而无法影响千千万万人们的思想。其他像《万叶集》《平家物语》等的文学作品,我比较不感兴趣,没多加注意,且避不谈。

这学期的日本文学作品鉴赏课,其实让我收获很多,要真正阅读鉴赏一部文学作品,必然要先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等等很多相关的资料,才能真正深入感受作者创作的意图、聆听作者的心声,挖掘出文学作品更深层的内涵。日本的文学作品让我感受到了异域文化的色彩,以其特有角度的描写表现出其独特的思考,让人耳目一新。我不敢说鉴赏了什么文学作品,只能在此谈谈自己从老师课上讲的所得到的启示和感悟。我总是很擅长从一件事、一个故事或是一句有深意的话中去思考,也许领悟到什么、也许只是空想,复杂的社会,可以简单的生活,但有些东西始终是无法逃避的。以上所有言论,或是我一时之气写下,或是也思考了许多才下笔的,都不过说出自己想说的。最后,那句话,我也希望从是是非非的事件里剖析到实实在在的人性。

2.文学作品鉴赏论文 篇二

矛盾化解型诗歌鉴赏题在设问方式上往往选用诗歌中看似矛盾的诗句或词语, 要求考生在整体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揭开诗歌表层的矛盾假象, 把握诗歌连贯自然的思想情感脉络, 从而领略作者有意矛盾形成的特殊表达效果。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2010年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 (1) 陈与义 (2) 门外子规啼未休, 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 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1) 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2) 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 河南洛阳人。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4分)

析读:本题要求考生读出表象背后含蓄的意蕴, 进而正确、深入地理解诗意。故园没有战火, 归时理应不“愁”, 可作者却要说即便故园没有战火归时犹有“愁”。我们如果认定“愁”在此种情况下是成立的, 即可推知作者“愁”的绝非故园战火, 而是另有其事或其因。由此, 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作者所愁之事是“国土沦丧, 南北分裂”。

参考答案:不矛盾。因为, 在诗人看来, 即便故园没有战火, 但由于国土沦丧、南北分裂, 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 心中自然就生出了忧国之愁。

二、观点评价型

观点评价型诗歌鉴赏题一般是先引用他人对诗歌主题、思想内容、语言或表达技巧的看法, 然后要求考生对这些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答题时, 考生可以或同意他人的看法, 或反对他人的看法, 但必须从诗歌中寻找依据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佐证。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2009年全国卷Ⅰ)

次石湖书扇韵 (1) 姜夔 (2) 桥西一曲水通村, 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 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 (1)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 (1126-1193) 晚年去职归隐石湖 (在今江苏苏州) , 自号石湖居士。 (2) 姜夔 (1155-1221) :字尧章, 号白石道人, 饶州鄱阳 (今江西鄱阳) 人, 浪迹江湖, 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 (1187) 夏, 曾去拜见范成大, 这首诗约作于此时。有人说, 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 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析读:关于题中的观点, 我们可以持肯定态度。因为, 这首诗描绘了石湖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景色, 传达的是对村阁主人人生选择的赞许, 表现的是自己与之同气相求、惺惺相惜的感情, 范成大去职归隐, 姜夔终生不仕, 姜夔造访这里, 那类“不到”这里的“人”当然是暗指趋炎附势的利禄之徒, 所以“人”是泛指, 即作者重点是在突出无人烦扰。

参考答案: (1) 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了石湖美景, 也包含了诗人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诗中的“人”指势利小人, 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 范氏却不以为意, 反而享受田园之乐, 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非常契合。 (2) 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 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 “人”是泛指, 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 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三、引发思维型

引发思维型诗歌鉴赏题通常是出题者确定一定的思考范围后, 提供一些简要的背景资料, 极力营造一个开放的思维环境, 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阅读或有创意的解读——答题时, 要求考生或谈看法, 或谈理由, 总之是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2010年全国卷Ⅱ)

梦中作 (1) 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 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 (2) , 酒阑 (3) 无奈客思家。

【注】 (1) 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 (1049) , 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2) 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 见两童子在下棋, 于是置斧旁观, 等一盘棋结束, 斧已烂掉, 回家后才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3) 酒阑:酒尽。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析读:要答好此题, 必须先从整体到局部细细品读诗歌, 然后从中提炼出特点。通过品读, 我们可以发现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一句一个场景, 四个场景有机组合在一起;选用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等意象组合, 以景写情, 情景交融, 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参考答案:一句一个场景;以景写情, 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3.高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教学策略 篇三

【摘 要】文学作品是作家审美创造的结晶,中学语文文学作品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增强学生的内涵美;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关键词】高中 文学作品

阅读教学

策略纵览中学语文教材的文学作品,有的是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篇杰作,有的是字字珠玑、耀人眼目的美丽诗篇,有的是跳动时代脉搏、展现时代特色的精美时文。这些文学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风姿,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文学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尊重学生主体解读,培养多元解读能力,拓展教材文本,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心理和审美情趣方面,文学作品教学担当了最为重要的任务,同时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品味语言,提高学生的细读与鉴赏能力无论是哪类文体的阅读教学,都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离开了对语言的品味,离开了与文本的“亲密接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就会走向空洞。 1激发体验。生活是一本教科书,借助于生活,借助于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往往能帮助我们解决书本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文学作品的形象性和情感性特征,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激发学生的体验。例如《荷塘月色》中荷叶荷花的“清香”在朱自清的笔下描绘得出神入化,“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似有若无的,幽淡雅致的,只有侧耳倾听,才能捕捉到那从天外飘来的歌声。“这阵阵”似有若无的仙乐,把香气的“缕缕”变得具体化了,这幽雅的歌声又使我们联想到这香气并不是浓烈的爽,这“清香”像歌声一样,须得“侧耳寻声”,真所谓“暗香浮动”,但一经嗅到,就觉得沁人心脾更能洗尽人间的烦愁与躁热,这淡淡的“清香”正好与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相吻合。如在这静夜中,飘来的“清香”如果像听到震耳欲聋的音乐一样反而倒胃口。而这种以声代味,以耳闻类比鼻观的妙喻,令人浮想联翩,其神韵只可意会而难于言传。这里学生通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对作品的丰富内涵和艺术表现力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思考。 2想象情境。文学文本中留有许多“空白”即未定点,读者逐句逐字阅读作品时,头脑里就流动着一连串的“语句思维”,不断地作出各种期待、预测和判断。由于文学作品充满了出人意料的转折和变化,读者头脑里就会产生种种疑问,于是就引起了联想和想象。如在教学晋代李密的《陈情表》时,采取类似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表文第一段中,李密以哀婉的笔调叙述了自己的悲惨境况以及和祖母相依为命的经历,烘托了凄凉气氛,亦为后文向晋武帝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作了铺垫。他的世界只有他和年迈多病的祖母,他们相依为命,灰暗而苦涩。这样的一番启发过后,再让学生读这段文字,学生就很投入,读得很动情。 二、品读细节,体会作者精妙的构思 优秀的小说情节应该是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应该是最能贴切表现作品主题的。此外,我觉得鉴赏小说的情节还需注意对细节的品味。小说《祝福》写祥林嫂两次到鲁镇,都是“头上扎着白头绳”,这个细节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新寡”这一点上祥林嫂并无变化。小说中写道:“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然而这一回,她的境遇却改变得非常大。……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说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此处,实在大有玩味的必要。为什么众人对她的态度有如此大的改变?她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细一琢磨,原来这回来到鲁镇的祥林嫂是一个改嫁后又丧夫了的祥林嫂。封建社会“好女不事二夫”,重回鲁镇的祥林嫂已是一个不洁之人。不起眼的“白头绳”,蕴藏的是人物辛酸的血泪,预示了人物悲惨的命运。再如《项链》中一系列的铺垫和暗示,使得小说的结尾在“出乎意料”的同时,又在“情理之中”;《边城》(节选)中的“摘虎耳草”,更使小说多了几分写意的韵味,“草蛇灰线”,摇曳多姿。 三、体验感悟,挖掘作品的主题新课标强调“阅读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对作品中感人的意境和意象,能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发现人,体悟情,感受美,领悟理。如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全诗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激起学生对焦母专横无理的谴责,认识到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对刘兰芝为忠于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精神的由衷赞美,作品结尾“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是对读者的最大启示。 四、让教材成为“例文” 天下的美文罗列不尽,选入课本的毕竟是极少数。我们就算再努力,将课本所选的文章研深读透,教给学生了,遇到新的篇目,他们仍然会觉得无所适从。因此“教教材”不应当成为我们教学的目的,我们提倡的是与之相对应的“用教材教”。教学一篇或几篇课文,立意当是提示学生某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要领。至于内容则不必面面俱到,一篇文本有一两点切入,和学生一起深入探讨了,学生确有收获,那就行了。至于其他诸多方面的“营养”不妨留给学生自己汲取。比如小说《边城》的教学,抓住节选部分所表现的环境之美(灵秀的山水、淳厚的人情、浓郁的乡俗)重点研讨即可,至于小说塑造的翠翠和祖父的人物形象,小说力图表现的“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小说叙述情节的“草蛇灰线”笔法等则完全可以成为学生课后探究性学习的话题。相反,若是零打碎敲,面面俱到,甚至繁文缛节、陈词滥调式地教读,再美的文章也没有生气,没有个性。这样的教学又怎能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情,对母语的热爱呢?总之,文学作品教学要充分利用作品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训练他们的人生感悟意识,从而增强他们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的奋斗、自强思想。

4.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 篇四

人们要想增强自己的文学阅读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我认为,就必须多多鉴赏文学经典作品、多看多写文学评论文章,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文学评论的写作上多下功夫。这是我几十年读书写作和教学实践的经历和体验。大家要我谈谈这个经验体会,并且命题让我作文。那么,我就不揣冒昧,在这里讲讲文学作品的鉴赏与文学评论的写作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谈:

1,什么是文学作品?能否为读者提供一套文学经典作品的篇目?

2,怎样阅读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要着眼于哪些方面?

3,何谓文学评论?文学评论的种类、特点有哪些? 4,文学评论的内容要点是什么、结构成分有哪些? 5,文学评论的写作步骤是什么、注意事项有哪些? 6,文学评论的写作要求是什么、写作技巧有哪些?

7,以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为例,说说初学者如何阅读文学作品,又如何选择角度进行文学评论的写作。

8,文学评论选录。为加深习作者对文学评论的印象与认识,选录几篇文学评论供研析、仿作。

一· 什么是文学作品?能否为读者开列一套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篇目? 以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称之为文学作品。历史上,文学作品分类碎杂,不去说它。“五四”以后,学者们将其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大门类。本人认为,这种分法比较对路。现代社会产生了电影、电视,其文字表现形式即是影视剧本,从此,影视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诞生了,并发展成为当今一种颇具强势的文学艺术种类,就其文学样式和特征而言,可以将其归为戏剧一类。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无计其数,其中能被称作经典的毕竟有限。因为,所谓经典,“是一定的时代、一定的阶级认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著作。”(《辞海》第1164页)这是关于经典概念的比较权威的定义。但什么是“最重要”,又怎样才算是“有指导作用”?定义中的诠释未免说得又太抽象、太笼统,谁能把握得了?!事实上,衡量经典作品的标准古今中外从未统一,也无法统一。所以,作品是否经典,只能相对而言。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目前,凡被选作大中小学课文的文学作品,都是经典作品;或者说,历来被文学史、专著类书籍选为代表作的作品,都是经典作品?我觉得,大家可以据此不确定的潜规则,自我认定和选读作品,不必要求他人给予指定或者提供篇目;换句话说,这里,我不能、也无法、更没有必要为读者指定或者提供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篇目。

二·怎样阅读文学作品?阅读文学作品要着眼于哪些方面?

阅读文学作品跟阅读一般文章有些不一样。这里,先说一说一般文章的阅读方法。我曾写过一篇东西,就一般文章的阅读方法,谈了谈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做 法,即所谓“文章精读法”。这个精读法有“三到”、“六问”,不妨展开来讲一讲。

章的精

所谓“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读书要“三到”,是鲁迅先生的主张和经验之谈。鲁迅先生指出,“心到”就是读书时,心无旁骛,注意力集中,意识到此刻自己在干什么,实实在在地做到全身心投入;“眼到”好理解,就是眼睛要盯在书面上某个特定的地方,即当下要读的词句;“口到”就是要么朗读,要么默读,值得注意的是,默读只是不像朗读那样读出词句的发音,但读的过程却不能省略,即虽不发出词句读音的声响,却要在嘴上做出相应的动作,在脑子里留下词句的意念和涵蕴。我理解,这种无声的读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默读”、“心读”。由此看来,“三到”的关键是“心到”,心不在焉,则眼看不到,心眼不到,何有“口到”?三者都不到,岂有“精读”哉?!

所谓“六问”,讲的是阅读文章要着眼于文章的六个构成要素,阅读时要分别对其进行质疑,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六问”是精读的实质性步骤,具体作法要在通读的基础上进行。就一篇文章而论,精读的步骤大体如下:

一问主题是什么? 一篇文章通读之后,读者首先要搞明白的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为的是什么目的,想表达什么观点,想阐明什么道理,想抒发什么情感?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纠结在一起,就是文章的主题。大文章家韩愈在《进学解》中说:“记事者为提其要,撰言者必鈎其玄。”这两句话所强调的都是写文章必有用意,用意在于“提要”、“鈎玄”,这“要”和“玄”指的就是所谓文章的主题。应该说,凡像样的文章都有主题,没有主题的书面文字不叫文章,叫废纸。跟人一样,人都有灵魂,没有灵魂的躯体不叫人,叫动物,或者植物人。当代人文理论家周国平先生说,人身上有三种东西是最宝贵的,是人的价值的体现:一个是生命,一个是头脑,一个是灵魂,其中灵魂最重要。读书、看文章,我以为,首先要掌握的就是它的如同人的灵魂一样重要的主题;文章读了之后,还搞不清楚主题是什么,就谈不上读懂了文章。而主题是隐含在全篇当中、体现在词句之上的,有的明显实在,读者一看便知;有的隐晦曲折,读者不易找到,不认真研究,不“拨皮”、“抽筋”,很难把握文章的实质、内核、精髓即主题。正因为这样,才需要读者一读再读,反复多遍,仔细推敲,认真研究。对于经典性的文章,我们的精读尤其应该如此。这在后面还将说到。

二问材料有哪些?

文章是由材料构成的,好比人体是由皮毛、血肉、骨骼这些物质构成的一样。构成文章的材料不是人、事、景、物,就是情、理,此外再无别的东西;前者,写进文章里的人、事、景、物比较具体实在,后者情、理之类,比较抽象朦胧;前者属于物质材料,后者属于精神材料;前者是事实材料,后者是理论材料。精读文章,就必须找出这些构成文章的材料来。而这是比较容易找到的。当然,找出这些材料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把握文章的体裁。以写人、记事、描景、绘物为主的文章是记叙性文章;以抒发情感为主的文章是抒情性文章;以议论道理为主的文章是议论性文章。搞清了文章的体裁,就掌握了文章的属性,如同把握了人的性别特征。这是读书、看文章的又一个要着。

三问结构怎么样? 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的框架、组合,包括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度、照应,好比人体的大脑、四肢、躯干及其内在的各个成分,例如胸腔、腹腔即躯干部位包裹着的肠子、肚子、心、肝、肺,还 有各个部位、各种成分之间的衔接与粘连,亦即关节和韧带,等等。好的读者应该是文章的“外科医生”,对于文章各个部位的构成及其衔接,应当了如指掌,十分清楚,就像外科医生熟悉人体各部位的构成和组合一样。我们读书、看文章,除了要了解文章的主题、材料,当然也应了解它的框架组合及结构样式,读到哪儿,就明了到哪儿。这样才算真正读懂了文章,弄通了文章。

四问语言属哪类?

这里所说的语言就是文章的词句。文章是由一个一个词语、一个一个句子构成的。构成文章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好比构成人体的最小的物质单位细胞,而后是其叠加形式的词组、短语、单句、复句。关于语言问题,我想多说几句。语言有两类: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文章语言当然是书面语言,它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加工而成的。它集中、荟萃了人们口头语言中的优质、精华,剔除了口头语言中的杂质、糟粕,是写作文章、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准确,是指语言能确切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显露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鲜明,是指语言要以明确的意思把事物的性质、情状或道理的逻辑、元素明朗而突出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生动,是指语言的运用要灵活、动人,富有形象性、可读性。此外,文章语言还可能具有含蓄凝练、新鲜多样等特点,有的还具有音乐性。我们读某本书、看某篇文章,尤其要在其语言上多下功夫,多作研究;看它在语言运用上具备哪些类型和特长,是否存在什么问题或不足,甚至要查一查有无“病变”和“癌细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硬看”和“精读”。

五问风格又如何? 要读懂文章,还必须研究它风格上的样式和特征,即在写作上所秉持的作风和习惯。文章的风格,简称“文风”,首先是文字技巧问题。譬如“简洁”跟驾驭文字的能力有关,“准确”有赖于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并加以辨析和恰当选用。其次是思想、作风问题。作者的思想方法和写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文章或是感情真挚、朴素中肯、深入浅出、尖锐泼辣,或是装腔作势、鼓弄玄虚、晦涩难懂、满纸陈言。我们当然喜欢前一类风格,讨厌后一种味道。一篇文章的格调如何,在精读中有必要弄明白,也比较容易搞清楚。应该说,文风问题比较复杂,不是这么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清楚的,出于时间考虑,这里简单提及。

六问题文怎相应? 要做到精读,还有必要搞明白文章的题目与文章的关系。而研究文章题目与文章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研究文章的标题与其主题的关系。人们在阅读某篇文章的时候,最先接触到的是这篇文章的标题,而后才是它的内容和主题。我们知道,标题好比文章的眼睛,主题则是文章的灵魂。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要反映出主题的神韵。我们还知道,标题与主题之间有四种关系:一是标题直接点明主题,二是标题间接表现主题,三是标题与主题为问答关系,四是标题折射主题,即标题曲折地表现主题。阅读时,应当搞清楚所阅读的文章其标题与主题是何种关系,这对把握该文章的全貌和神韵大有帮助。

品的精

文学作品的精读比一般文章的精读复杂,要在一般文章精读的基础上进行,即经过“三到”、“六问”以后,再从一些相关的方面着眼,作更加深入的阅读与研究。

下面,就四大门类文学作品的精读问题分别加以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作品的种类不同则体裁不同,体裁不同,其文面特征自然有所不同,阅读时着眼点和 要求也应各有所侧重。这跟阅读一般文章都要和只是着眼于那六个要素是大不一样的。

关于诗歌作品的阅读鉴赏

何谓诗歌?古书有言;“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刘勰《文心雕龙·乐府》)诗歌,是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的语言精练,要求以尽可能简洁的语词表达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且具音乐性,可以配乐吟唱;诗歌蕴含的情感丰富,诗人抒发的感情浓烈;诗歌注重艺术意象或意境的构造,诗人的思想感情也主要通过意象或意境表达出来;诗歌的种类很多,有抒情诗、叙事诗;有格律诗、自由诗;有哲理诗、田园诗、山水诗、爱情诗、讽刺诗,还有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的散文诗等。

阅读鉴赏诗歌,首先要着眼于它的语言即诗歌的词句,看其节奏、韵律如何,是否精炼、有音乐性;其次要着眼于它的意象和意境,看其意象和意境的构造与表达方式如何,艺术造诣怎样;还要看诗人情感的抒发力度,是否适度、够味,等等。这一切是诗歌的特征和表象。阅读鉴赏诗歌作品,抓住了这些特征和表象方能有效。

关于小说作品的阅读鉴赏

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小说的基本特征有三:一是比较细致地多方面地刻画人物,人物要求典型,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更突出:二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故事的展开,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与解决都有赖于情节的设计;三是背景和环境的描绘具体,不受时空限制。小说的叙述方式有两种:或者是第一人称,或者是第三人称,前者,叙述人出现在作品中,参与情节的发展,甚至身为主角,以“我”的视角叙述所见所闻;后者,叙述人不在作品中出现,以第三者的口吻讲故事。小说的种类很多,按不同的分类法划分,有长、中、短篇和微型小说,有武侠、推理、历史、神话、言情、科幻小说,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象征主义和意识流小说等。

阅读鉴赏小说作品,要着眼于人物刻画、情节设计、环境描绘三个方面,看其各有什么特点。特别要注重它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看其是否细致、深刻、典型;也要注重它对故事情节的设计,看其是否完整、曲折、跌宕起伏、有戏剧性和可读性,等等。阅读时,要逐一加以分析研究,进而获得具体认知,方能提高小说作品的鉴赏水平。

关于戏剧作品的阅读鉴赏

戏剧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为观众表演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样式;用来规定戏剧人物、情节、场景的文学作品叫剧本(含影视剧本)。由于戏剧是由演员当场表演的艺术,因此人物性格的揭示、故事情节的交代全由人物的语言(包括唱词)和动作来完成,不能依赖叙述人的语言。同时,当众表演的性质决定了戏剧(含影视)必然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就要求戏剧(剧本)中的人物、故事和场景高度集中,精心安排戏剧冲突,对话和唱词高度典型化。戏剧包括戏曲、歌剧、话剧、舞剧和电影电视剧几类,也常用来专指话剧。

阅读戏剧作品,与阅读小说作品有些相似,着眼点也主要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画和故事情节的设计、铺排上。还有一个着眼点也很一致,就是时空的设计、安排,所不同的是名称、叫法不一样:小说作品中叫背景、环境,戏剧(剧本)中则称舞台、场景。阅读时也要予以注意,看其是否合理、适宜、得体。因为这是两类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都要赖以依托的时空载体,如果设计、安排得不妥当,也有损于艺术作品的质量。而这一点,在阅读鉴赏叙事性文学作品时,是不能不顾及的。关于散文作品的阅读鉴赏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的一大文学样式。在四大文学样式中,散文与其它三者的差别显著。散文不用韵,不分行,跟讲究韵律的诗歌不同;它不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注意人物性格发展,具有完整的情节线索;它也不像戏剧文学那样主要依靠人物对话表现主题。散文运用相对于韵文的“散行文字”叙事抒情,发表议论,故称散文。散文的结构十分灵活,无拘无束,兴之所至,无所不能行诸笔端。但就全篇来看却又是有章可循,线索虽在掩映之间,但并非散乱无序,因此有人说散文章法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聚”。散文的写作可以运用多种手法,记事画景、写人状物、议论抒情常常有机地结合,既能纵横开阖,又能精雕细镂,既能大起大落,又能婉转自然。散文的种类很多,如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寓言、童话、神话、随笔、小品、回忆录、杂文等,举凡文学创作范围内,除诗歌、小说、戏剧外,其它体裁样式大致尽列其中。

阅读散文作品,就要抓住它结构灵活、“形散神聚”的特点,注重它所运用的多种多样的写作手法,从其错综复杂的“形体”中,找到并体味它的神韵,以达鉴赏之目的。

总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主要着眼于作品的体裁样式、具体内容、写作特征和表达技巧。此外,还应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思想倾向,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体味作者的爱憎情感。这一切似在作品之外,实在作品之中,均属鉴赏之列,应当一并研究。

三,何谓文学评论?文学评论的种类、特点有哪些?

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和文学问题所作的理智的思考,重点是对文学作品的评价。(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文学评论的种类,因文学作品种类之多而多,主要有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戏剧评论、散文评论四大类。本人以为,现今因具强势的理由,可以把影视评论单列一种,从戏剧评论中游离出来。这样,文学评论就有了五大门类。

文学评论与一般的思想评论是不同的。思想评论的对象是社会和人们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思想问题,目的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观念,内容和写作只要紧扣所要阐明的观点就行。

文学评论也不同于读(观)后感。读(观)后感,顾名思义,是读(观)作 品后有所感而写成的文章,它可以是读(观)的心得,也可以是对所读(观)作品的中心意思或某一内容的分析,还可以是对作品的表现形式的分析,但都仅是分析,而不加评论。

而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作品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但应是与文学作品有关的,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作品本身。

四,文学评论的内容要点是什么、结构成分有哪些?

(一)文学评论的内容要点:

1,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主要是分析受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义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

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4)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等;(6)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5,鉴赏作品的语言。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位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二)文学评论有以下两层结构形式:

1,全文:总—分—总

2,段内:叙—析—议

这个内容后面将详细介绍。

(三)文学评论的结构要求:

1,选准一个评论点(思想内容;表现技巧及其作用);

2,不要求联系实际,但可以联系相关文章作比较分析。

(四)评论角度及好标题示例:

1,至情言语即无声—浅析《项脊轩志》的情感艺术

2,精巧的结构,含蓄的语言—《荷塘月色》的结构、语言技巧 3,音韵的和谐美—浅析《荷塘月色》叠字叠词的巧用

五,文学评论的写作步骤是什么、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文学评论的写作步骤是;

1, 读懂作品

凡要拿来进行评论的文学作品,动手之前,都必须进行精读,边读边揣摩、品味作品中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明确文章的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层次,力争有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还可联系作者生平、创作风格、写作背景等材料,以助探知作者写作此文的意图、目的,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阅读一般分三步走;从头至尾通读全文,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第二步,对重要部分仔细阅读,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进行分析研究,加深印象,把握主要内容,抓住主要特色,初步形成评论观点;第三步,再次浏览全文,获得对作品完整的认识,以致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出自己准确的判断,为写作评论打基础。

2,选准角度

精读了作品之后,评论者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经验,选择自己有所研究、有所心得、把握得准确、能够评好的角度,从而确定评论的中心直至主题思想,为评论写作做准备。初学评论写作的人,一定要扬长避短,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

3,安排结构

动笔之前,要为未来的评论文章安排结构,即精心布局、细致谋篇,包括拟 定文章标题、考虑全篇框架、推敲各段大意乃至段首主句,并拟定写作提纲。文学评论以短为宜,但它也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通常采用“①总—分—②总”、“①总—分”、“分—②总”的结构模式。“①总”就是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评论总的内容概述出来;“分”,就是对照作品作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进行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②总”,就是结尾对评论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完成了上述三个步骤以后,就可以按照拟定的提纲,着手进行正式的评论写作了。这一切,如今都可以借助电脑来展开和完成:如在电脑上阅读文学作品,在电脑上拟写评论文章的主题、标题,在电脑上安排评论文章的结构、攲定写作提纲,唨电脑上按提纲进行草拟、修改和定稿,等等。

(二)写作评论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写成一般的思想评论。

上面说过,文学评论不同于一Ȭ的思想评论。它的对象不是焾会上人们的思想闦题,而是文学作品;评论的目的不是帮助人们提高思想认识,分清是非,而是通过对作品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它不是通过各种各样各个方面的材料予以论证,而是通过来自文学作品本身的材料,紧扣所要阐明的观点进行分析说明。2,不能写成读(观)后感。

直接针对所读(观)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作出的文学评论也不同于读(观)后感,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读(观)后感写的是读(观)各类体裁作品后的主观感受。它可以是阅读(观赏)的心得,也可以是对所读(观)作品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的分析,但都仅是分析,而不加以评论;文学评论则是客观评价,对象仅限于文学作品。3,不能面面俱到。

评论者要抓住所要评论的作品的闪光点,即作品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的 地方或评论者最有感觉的地方进行评论,避免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或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打个比方,用医学上的“微创手术”进行评议较为适宜,否则,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经验告诉我们,选好角度是写好评论的关键所在。

六,文学评论的写作要求是什么、评论方式有哪些?

(一)写作要求:

1,注意评论的科学性。

不要以个人的直觉和偏见对作品任意地拔高或贬低。2,注意见解的独创性。

要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谈,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3,注意写法的综合性。采用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在文学评论中,“叙” 是指对作品内容的复述、介绍或引用,“议” 则包含分析和评价两个方面。“分析”是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等进行揭示的过程。“评价”则是作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及对作品或作者艺术创造的总的看法,也就是文学评论的中心论点。

4,注意语言的生动性。

评论语言与议论文的语言有相同的地方,如要求语言表达准确、严密;又有不同的地方,需要讲求适当的文采,增强表达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二)评论方式方法借鉴:

1,社会历史评论法——从文学本质属性及社会性出,发,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论,原则是真实性为第一位。评价尺度是文学要反映和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常见手段:阶级分析法、传记分析法。

2,结构主义评论法——特征是把评论对象符号化、模型化,以便了解本质规律。重点是现象之间的关系,排斥社会因素。常见手段:二元对立原理、作品结构意识探索、结构功能探究。

3,精神分析评论法——吸取心理科学(精神分析法、完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成果。立足于文学作为精神活动的特殊性,对创作心理、人物心理和欣赏心理进行分析,可以说以人为对象。认为文学评论首要任务是捕捉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人物意识和作者意识。

4,比较文学评论法——一是影响比较,实证性强;二是平行比较,即同一时间而无实际联系的比较。实质上是一种文学价值和规律的评价和概括。

5,自然科学评论法——主要是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数学方法,如人物形象的性格系统、模糊数学与含蓄等。

上述五种评论方法只能有所借鉴,不可生搬硬套。

(三)评论原则:

一是从客观事实即作家作品出发;

二是把历史观点和美学观点作为主要尺度; 三是把辨证分析方法和实事求是原则结合起来; 四是判定作品价值要由整体比较来确定。

上述四项原则,评论时须要遵循,但其内容繁多,限于时间,此处点到为止,内容不作展开。

七,以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王维《山居秋暝》两诗及其评论文章为例,带领初学者进行鉴赏文学作品、写作文学评论的基础训练。

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文学评论的写作,的确是比较复杂、相当繁琐的事情,标准高、难度大,不易做好,尤其是初学者做起来更加困难。为了让初学者能够“登堂入室”,学会鉴赏与写作,执教者就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指导他们进行实打实的训练。这个训练,我以为可按下面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进行: 首先,执教者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如《孔雀东南飞》、《山居秋暝》)为例,对初学者进行文学作品 阅读鉴赏和评论写作的理论指导。着重强调精读作品的方式方法,让初学者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式地认识文学作品的特点特 征,初尝评论写作的要点要领。

其次,要引导初学者了解把握文学评论常见的框架结构,即“总—分—总”的三段式和“‘叙’—‘析’—‘评’”的三重奏,重点放在对作品本身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表达技巧、创作风格的评析上。

第三,要着力带领初学者通过具体评论文章(如《山水的画卷 与人生的感怀——王维《山居秋暝》细读》)的分析研究和模仿练习,进行文学评论的写作实践,尽力做到:读懂作品、烂熟于心,选好切口、“反复进攻”,抓住亮点、“滥炸狂轰”,少谈感受、多讲特征,坚持练习、“玩命打拼”。在这个过程中,执教者一定要手把手、实打实、狠又狠,绝不轻描淡写、心慈手软做“老好人”,尤其写作训练时,更要狠下心来、亦步亦趋,带领初学者不遗余力、摸爬滚打,严防初学者急于求成、“忽隆吞枣”地瞎闯蛮干,或敷衍塞责、“以抄代评”的懒汉作风。

第四,以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为例,要求初学者读后各自选择某个角度,“初试牛刀”,进行思考分析,并确定各自评论的切入点,留待课下拟纲起草、形成初稿。要明白地告诉初学者,可选的角度即评论的切入点多得很:情节脉络、人物塑造、细节描写、语言特色、悲剧根源、理想结果、现代设计 等等,都可以选择,都可以尝试,但不要贪多。

最后,组织初学者就训练本身展开回顾反思,上下互动、横向沟通,发表心得体会,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帮助初学者提高鉴赏能力、感受评论要领,并对初稿反复进行修改、加工,最后定稿。值得注意的是,执教者要反复强调学习评论写作不能浮躁、不存侥幸,树立信心、持之以恒,知晓:“点石成金”、没有可能,刻苦磨练、方能成功。一句话,关键是执教者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带领初学者于峰回路转处,领略到文学作品鉴赏、文学评论写作的无限风光。

八,文学评论文章举例(此处仅引标题,用时提供全文)

1,山水的画卷与人生的感怀—王维《山居秋暝》细读 2,小与大

真与美——周作人《故乡的野菜》解读 3,任是无情也动人—薛宝钗形象分析

4,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奏——评《激情燃烧的岁月》 5,剑走偏锋

情取直真——评《亮剑》

5.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及答案 篇五

1. 下面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

A.《离骚》——屈原——春秋

《阴谋与爱情》——席勒——德国

B. 《喻世明言》——冯梦龙——明朝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意大利

C.《老残游记》——刘鹗——清朝

《战争与和平》—— 阿·托尔斯泰——俄国

D.《四世同堂》——老舍——现代

《千只鹤》 ——川端康成——日本

2.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

B.曹禹、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

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飘流记》。

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3.对下列作品体裁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崔颢《黄鹤楼》——七绝

张继《枫桥夜泊》——七绝

B. 王实甫《西厢记》——杂剧

吴敬梓《儒林外史》——短篇小说集

C. 老舍D. 《茶馆》——话剧

果戈理《钦差大臣》——小说

D. 鲁迅《野草》——散文诗

郭沫若《地球,我的母亲》——诗歌

4.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渔夫的故事》是普希金著名的童话诗。

B.《虎符》和《屈原》都是郭沫若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历史剧。

C.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代表作。

D.《唐宋传奇集》是鲁迅辑录的唐宋两代小说选集。

5.我国文学史常有将名人并称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三人。

B. “韩柳”指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柳宗元。

C.“班马”指历史散文名家班超、司马迁。

D.“苏辛”指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辛弃疾。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激流三部曲”指的是《家》、《春》、《秋》。

B.“爱情三部曲”指的是《雾》、《雨》、《雷》。

C.“农村三部曲”指的是《春蚕》、《秋收》、《残冬》。

D.“人生三部曲”指的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A.在唐代著名诗人中,“大李杜”说的是李白、杜甫;“小李社”说的是李商隐、杜牧。

B.“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郑光祖。

C.“三言”指的是《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

D.“清代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儒林外史》、《镜花缘》、《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

8.选出都属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的一组

①《六国论》 ②《师说》

③《伶官传序》 ④《卖油翁》

⑤《前赤壁赋》 ⑥《阿房宫赋》

⑦《过秦论》 ⑧《念奴娇·赤壁怀古》

⑨《惠崇<春江晚景>》 ⑩《黔之驴》

⑾《答司马谏议书》 ⑿《岳阳楼记》

A.①③④⑥⑨⑿ B.②④⑥⑧⑩⑿

C.①③⑤⑦⑨⑾ D. ①②③⑧⑨⑩

9.下列作品、作家、国别的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德伯家的苔丝》——哈代——英国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意大利

B.《高老头》——莎士比亚——英国

《巴黎圣母院》——雨果——法国

C.《简·爱》——夏洛蒂·勃朗特——英国

《牛虻》——伏尼契——英国

D.《浮土德》——歌德——德国

《麦琪的礼物》——马克·吐温——美国

10.下列作品、作家、国别的对应关系有误的一组是

A.《伪君子》——莫里哀——法国

《玩偶之家》——易卜生——挪威

B.《纹刑架下的报告》——伏契克——捷克

《草叶集》——惠特曼——美国

C.《猎人笔记》——屠格涅夫——俄国

《基督山伯爵》——大仲马——法国

D.《苦难的历程》——赫尔岑——俄国

《奥勃洛莫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

11.下面作品、作者、作者朝代(国别)的对应关系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垂老别》——杜甫——唐代

《长恨歌》——李白——唐代

B.《西厢记》——王实甫——明代

《救风尘》——关汉卿——元代

C.《蔡文姬》——郭沫若——现代

《包法利夫人》——福楼拜——法国

D.《阴谋与爱情》——席勒——德国

《叶甫盖尼·奥涅金》——雪莱——英国

12.下列诗句的篇名及作者是

①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③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A. 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②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民歌《孔雀东南飞》

B. ①王维《出塞》 ②王之涣《凉州词》

③陶渊明《饮酒》

C. 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②王之涣《凉州词》

③陶渊明《饮酒》

D. ①王维《出塞》 ②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民歌《孔雀东南飞》

13.作品中提到的人物,与作品的作者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赵伯韬 老通宝 高觉新 秦二爷 九斤老太

A 夏 衍 巴 金 巴 金 曹 禺 夏 衍

B 茅 盾 茅 盾 巴 金 老 舍 鲁 迅

C 夏 衍 茅 盾 曹 禺 曹 禺 鲁 迅

D 茅 盾 巴 金 曹 禺 老 舍 夏 衍

14.下列作者的顺序与所列作品的顺序一致的一项是

①《蜀道难》②《长生殿》③《官场现形记》④《中山狼传》

A.李白 白居易 李宝嘉 刘基

B.杜甫 白居易 李伯元 马中锡

C.杜甫 洪 昇 李伯元 刘基

D.李白 洪 昇 李宝嘉 马中锡

15.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由东汉范晔编撰。

B.《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写景之中蕴含着哲理。

C.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曾写下了著名的反对沙皇专制的诗篇《自由颂》。

D.《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写的长篇小说。

16.有些现代作品常借助古人诗赋表达思想感情。《记念刘和珍君》用了《挽歌》,《雨中登泰山》用了《望岳》,《南州六月荔枝丹》用了《过华清宫》,《为了忘却的记念用了《思旧赋》,《猎户》用了《寻隐者不遇》,这些被引用的作品的作者依次是

A.王 勃 李 白 杜 牧 屈 原 贾 岛

B.陶 潜 李 白 白居易 向子期 陶 潜

C.王 勃 杜 甫 白居易 屈 原 陶 潜

D.陶 潜 杜 甫 杜 牧 向子期 贾 岛

17.对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选自《荀子》,作者荀况,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察今》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G.《论衡》是一部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作者是东汉杰出的思想家王充。

D.《察今》和《庖丁解牛》都是说理性历史散文,《鱼我所欲也》是寓言性诸子散文。

18.对下列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大约出自纵横家之手,经过汉代刘向编校修订,定名为《战国策》。

B.中国古典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宋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成熟期;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顶峰。

C.唐代传奇是唐代文艺园地中的一枝奇葩,《柳毅传》是其中出色的一篇。

D.《三国演义》是明代著名通俗小说家罗贯中用浅近文言文写的一部长篇章回小说。

1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二十四史”是24种纪传体断代史的合称,自《史记》起,至《明史》止,宋人司马光等所编的《资治通鉴》不在其中。

B. 散曲是由词蜕变出来的一种歌曲,它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高祖还乡》是元代著名的一首小令。

C.《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孽海花》。

D.《少年维特之烦恼》《唐璜》《钦差大臣》《林家铺子》的作者,分别是德国的歌德、英国的拜伦、俄国的果戈理和中国的夏衍。

2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之一,《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都是他的代表作。

B. 剧本《虎符》、诗歌《团泊洼的秋天》、长篇传记《把一切E. 献给党》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郭小川、吴运铎。

C. 两人以同H. 一题目作文,且成名篇,古代有苏洵、苏辙的《六国论》,现代有朱自清、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D.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牛虻》(爱尔兰)、《玩偶之家》(挪威)的主人公分别是保尔·柯察金、亚瑟、安娜。

2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背影》为中国散文史上的名篇。

B. 李清照,南宋著名女词人,其作品多为婉约之作,有作品《珠玉集》。

C. 《后汉书》《临川先生文集》《二马》的作者,分别是范晔、王安石和老舍 。

D. 骆宾王、王昌龄、杜牧分别是初唐、盛唐和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2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历史散文,从内容看,有以记事实为主的和以记人物为主的两类;从体裁上看,有编年体、纪传体等,《资治通鉴》应属编年体。

B.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句式大体整齐,也押韵,与唐代兴起的近体诗相比较,它可以称作“自由体”。《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中的杂言诗。

C. 绝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又叫“截句”,或五言,或七言。绝句每首四句,不要求两两对仗,只要求有一联对仗就可以。

D. 《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被称作中国古典四大悲剧;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

2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共收录了近300首诗,故又称“诗三百”。

B. 先秦历史散文有《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他们对后世历史学家和古文家的写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C. 中国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的,概称散文。

D. 但丁、拜伦、歌德、普希金分别是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的著名诗人。

24.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闲情偶记——李渔——清代——剧本

B. 再别康桥——徐志摩——中国现代——新诗

C. 草叶集——泰戈尔——印度——散文集

D. 悲惨世界——雨果——英国——长篇小说

2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作《钱塘湖春行》《忆江南》《春夜喜雨》《琵琶行》均选自《白氏长庆集》。

B. 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四个吝啬鬼的形象,他们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和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

C. 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是韩愈,他的.主张是“文以载道”“唯陈言之务去”等,苏轼赞之为“文起八代之衰”。

D.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的传奇有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书》和白行简的《李娃传》等。

2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法国作家大仲马和小仲马,分别写了《基督山伯爵》和《茶花女》等,他们对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小说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

B. 塞万提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唐吉诃德》塑造了唐吉诃德这样一个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者的文学典型。

C. “三部曲”的说法源于古希腊,本指情节连贯的三部悲剧,后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作品,如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茅盾的《春蚕》《秋收》《残冬》。

D. 南北朝诗人陶渊明歌颂劳动,赞美淳朴的农村生活,并以此与污浊的仕途相对立,写出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桃花源记》更寄寓了诗人的理想,反映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参考答案及简析

1.D A项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人,B项塞万提斯是西班牙人,C项《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

2. C 《鲁宾逊漂流记》为英国作家笛福所作。

3. D A项《黄鹤楼》体裁为七律,B项《儒林外史》为长篇小说,C项《钦差大臣》的体裁为剧本。

4. A 《渔夫的故事》是《天方夜谭》里的故事,普希金曾写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5. C “班超”应为“班固”。

6. B 这三部作品是《雾》《雨》《电》。

7. A B项的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四人,C项的《喻世名言》应为《喻世明言》,D项的4部小说是《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8. D 该题两个条件:一个必须是唐宋两代的作家,另一个又必须是八大家里的人物。要排除的几项是⑥《阿房宫赋》是唐代杜牧的作品;⑦《过秦论》是汉代贾谊的作品;⑾《答司马谏议书》是宋代王安石的作品;⑿《岳阳楼记》是宋代范仲淹的作品。

9. C 塞万提斯是西班牙人,《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作品,《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作品

10.D 《苦难的历程》是阿·托尔斯泰的作品,《奥勃洛莫夫》是俄国作家冈察洛夫的作品。

11.C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作品,王实甫是元代人,《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普希金的作品。

12.A 第①句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第②句出自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第③句出自民歌《孔雀东南飞》。

13.B 赵伯韬是茅盾长篇小说《子夜》中的人物,老通宝是茅盾短篇小说《春蚕》中的人物,高觉新是巴金长篇小说《家》中的人物,秦二爷是老舍话剧《茶馆》中的人物,九斤老太是鲁迅短篇小说《**》中的人物。

14.D ①《蜀道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②《长生殿》是清代戏剧家洪升的剧作;③《官场现形记》是清代李宝嘉的小说(李宝嘉,字伯元);④《中山狼传》是明代文学家马中锡所写的寓言故事。

15.A 《汉书》为汉代班固所作。

16.D 该题只需弄清前两篇的作者即可:《挽歌》为陶潜所作,《望岳》为杜甫的五言律诗。

17.C A项荀子为儒家学派;B项《察今》选自《吕氏春秋》,是一部杂家著作;

D项《察今》《庖丁解牛》都是先秦诸子散文。

18.B 中国小说在唐朝已开始成熟,不是宋朝。

19.C A项说的24史都是纪传体的史书,但不一定都是断代史,如《史记》就是通史。B项《高祖还乡》是套数,不是怜,D项《林家铺子》的作者是茅盾。

20.D 《玩偶之家》中的主人公名叫娜拉,而不是安娜。

21.B 李清照的集子名成为《漱玉词》;《珠玉集》是晏殊的词集。

22.C 绝句并不要求有一联对仗。

23.C A项《诗经》共有305首诗,并非300首;B项《史记》并不是先秦的作品;但丁是意大利人。

24.B A项《闲情偶记》是文集,并不是剧本;C项《草叶集》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集;D项雨果是法国人。

25.A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

6.文学鉴赏 篇六

——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皇家工程学院一年一度的成绩公布榜单又揭晓了,第一名兰乔赫然在目。伴随着他的种种与规章制度格格不入的行为,再看那“毒药”的歇斯底里,我竟莫名催生感动。如此强烈的感动。

印度片的歌舞一直是我观看印度片的掣肘,因为那种悠远幽深的音乐总是让我的神经变得迷离,于是我总喜欢直接跳过那一段冗长烦闷的乐曲,直接欣赏电影的叙事,这是习惯港产片的思维,就比如在观看《低俗小说》(Pulp Fiction)时喜欢把文森特和密尔的兔子舞快进,或者在《两杆大烟枪》(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中把艾迪赌输时晕眩的音乐剔除,抑或是在《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一路狂进。在遇到没有精彩刺激内容的电影时我总会显得有些迫不及待,甚至大声诅咒影评人和奥斯卡,就像我第一次看《老无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一样茫然。

然而这一次的歌舞片,我一秒钟都舍不得快进,是的,舍不得,甚至连一向厌恶的印度歌舞,那一曲曲以前令我无比蛋疼的悠扬听来也使我思绪万千,勾引出我点点泪花。我如动了情的女人,泪眼婆娑地看着这部神作,我不知道是感同身受还是为何,无论在任何电影中如何催泪的桥段,在其他电影中我总是显得茫然,然而在这一部电影中总是能恰到好处地抓到观众的心灵。

影片的主人公是兰乔,这个特立独行的兰乔有个口头语叫“一切都好”(Aai izz well),影片中一段恰到好处的歌舞充分诠释了这种乐天派心态的关键——就算不能解决问题,至少可以平复心绪,打败恐惧,增加直面问题的勇气。我非常佩服导演拉库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在这段歌舞前后的调度安排,每段超现实的舞蹈暂告一段落后镜头都切回故事进程,轻松推进情节发展;整个狂欢结束后再突如其来一个巨大的对比,让观众的情绪从轻松惬意的云端直坠沮丧遗憾的谷底,既增加了剧情本身的跌宕起伏,又给本来轻飘飘的“一切都好”加入了对比及深度。宝莱坞的叙事技巧实非虚名。

比起通常的好莱坞喜剧片,《三傻大闹宝莱坞》几乎长出一倍,小包袱小笑料层出不穷,种种小片段事无巨细,但却并不考验观众的耐心。我觉得这跟情节安排的前后呼应及影片整体所维系的“严肃的调侃”基调分不开关系。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在介绍拉杜的家庭环境时,画外音一边自嘲地说“就像五十年代黑白电影的翻版,狭小昏暗的房间,瘫痪的父亲,咳嗽的母亲,尚未成婚的姐姐”,一边自动将画面饱和度调低,故意弄成黑白老电影的粗糙颗粒质感。以后只要一演到拉杜的家,电影就自动彩色转黑白。而不管是“一切都好”,还是“病毒电力转换器”,只要前面有所铺垫,后面的桥段就必然用到,包括兰乔所臆想的“骑摩托新娘”,工整得近乎精致。

但我觉得影片最值得嘉奖的还是其不吝自嘲的精神。没有那些调侃与歌舞,剩余的便只有干巴巴的励志。自嘲也使得影片脱离了现实主义的调子,不会变成义正言辞的空洞鼓噪,要不然,这个纯理想主义的空谈还真难于自圆其说。人人都知道兰乔说得极对,却也都知道他那一套在现实生活中将处处碰壁。理想面对现实为什么总是撞得粉碎?这可不是简单归类为缺乏激情或充满恐惧便能解释一切的,更多的时候,再高歌“一切都好”也只不过是阿Q精神的自我麻痹。长辈的期许、同侪的压力、生存的必须、机会的稀缺,天赋的不可求、一次又一次向理想主义证明特立独行者们的悲惨命运;而死记硬背的模范学生“消音器”才是大众意义上的成功典范。这个“典范”也许毫无人格魅力,缺乏创新精神,充其量只能当个打工皇帝;但在一个贫富分化严峻,大部分人尚在为温饱奋斗的第三世界国家里,不先孕育出适合理想成长的土壤就空谈理想的实现是多么幼稚啊,那根本就是一条不成功即成仁的血路!要超越生存阻碍,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地追求理想当然可歌可泣,但这其中必须跨越的灰色地带可比电影一笔带过十年的笑谈残酷得多,不一定白骨涔涔,可至少也血泪斑斑。已经浪漫化了的好莱坞影片《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都还得展示主人公带着年幼的孩子无家可归,经过睡厕所、吃救济的低谷才能抓住机遇,终于奔向成功;《三傻大闹宝莱坞》将一个独行者的奋斗艰辛干脆忽略,重点完全放在理想主义的理论之上,没有调侃,不搞自嘲肯定行不通。

尽管电影终究是一场理想主义的美梦,但它依然触及了很多非常值得深思的社会问题,包括印度的高自杀率、人才流失、学校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及社会分工的单一和就业选择的匮乏。印度所面对的这些社会问题和中国颇有交集,这也是为什么我这个也曾深切体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升学压力的中国观众会颇感共鸣。影片将近结尾还有一处令我很是意外:一直对兰乔深恶痛绝的校长“病毒”在暴雨积水中语重心长地劝戒他“你不可能总是对的”。尽管影片不可能真正走向现实主义的方向,但起码,这一点恳切的诚实颇为难得。特立独行的兰乔是个只能生活在电影里的虚拟人物,但他所代表的那份理想主义的勇气与执着依然令人敬畏。他就是叶芝在《当你老了》中所全心热爱的“朝圣者的灵魂”。我愿意看到他成名成家,终于抱得美人归,哪怕这一切真的只能是梦。

7.文学作品鉴赏论文 篇七

一、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鉴赏情致

文学鉴赏都是从对美的形象的具体感受开始的, 从感官享受经由情绪和情感的感动, 才能导致理性的思维最终在赏心悦目和怡神中得到理智的满足。而这些心理因素及其结合都不是鉴赏主体意外的任何人所能代替的。因此文学作品的鉴赏较之文言文、应用文更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乐于接受的情致。

在这一方面首先应当渲染作品的艺术价值。在教学实践中, 不难发现, 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而成为世界文库中瑰宝的《阿Q正传》, 被历代学者誉为“乐府双壁”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赤子情怀的《荷花淀》等, 都有利于促成学生自觉鉴赏的积极心态。因为入选语文课本的文学作品均是素有评定的, 所以用公允而美好的评价将学生领入急于鉴赏的情境之中, 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其次, 动情地描绘文学作品的背景。

二、注重鉴赏方法的引导, 提高鉴赏能力

语文课堂上的作品鉴赏, 不能像专题讲座那样, 强调的是师生共同鉴赏, 而不是教师的个人鉴赏, 不可以包办代替, 因此引导学生鉴赏比教师自己鉴赏作品要难得多, 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鉴赏的方法。

1. 注意鉴赏的渐次性, 要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地引导

对于中专生来讲, 应当以形象感受为发端, 先完成感官感受到情绪情感的感动这一初级阶段;然后进入理性思维对艺术创作过程作逆向的思考, “理以导情”达到理智的把握阶段;最后在理解艺术形象的多面性、多向性、立体性的基础上, 对鉴赏客体进行再思考、再创造、再评价, 形成鉴赏主体与鉴赏对象在较高层次上的精神对话。

2. 重视鉴赏引导方法的多变性

文学作品的鉴赏, 总是表现为个体趣味的特殊性与审美意识普遍性的必然统一, 都是通过各种不同情趣和爱好的个体来表现的。传统的、固定程式的组织教学活动, 或者教师一厢情愿地讲得很多, 久而久之, 学生自然会感到乏味。因此, 在鉴赏引导中, 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带着感情、带着个人的趣味, 积极投身鉴赏活动。或引导其观察;或启发其想象;或领进作品情境;或反复诵读领悟;或探究评论形象;或小组合作讨论相互启发……只有不断变换引导方法, 调动学生自觉鉴赏的主观能动作用, 才能奏效。也只有鉴赏者得到了赏心、愉悦的理智满足, 才算达到文学作品的完满审美状态。

3. 反复诵读是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入选语文课本的文学作品, 不仅思想健康, 艺术精湛, 单从语言方面来看也各具特色。如鲁迅的语言便质而文, 俗而雅, 淡而腴;凝练如披沙拣金, 万中取一;含蓄如宝蕴深山, 寄意幽深;激昂如惊涛涌动, 澎湃无阻。沉郁而厚重, 哀怨而荡气回肠;愤慨则声严色厉, 嘲讽则嬉笑怒骂, 使芸芸众生顿悟前非, 妖魔鬼怪无可遁形。

8.浅谈文学作品鉴赏和情感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文学作品;情感;培养

对很多人来说,文学作品就像是一杯咖啡,闻起来入味,而品起来更香,当然,还有一些人,他们对文学作品先天缺乏兴趣,在学校教育阶段便认为语文学起来没有味道,究其原因,很多人都没有重视到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和深邃的人生感悟,更没有重视到文学作品对我们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而且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我们的阅读视野开始变的开阔,跳出了原有文本的限制,面对着更多的网络多种体裁文学作品,令我们感到目不暇接。而且都存在着很多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其均是意境美、语言美的经典之作,可以在我们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与身心健康的促进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过,面对着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使我们脱离了原本应该在文学作品的触动下灵动有趣的本质,而变得索然无味。基于此,本文围绕如何就文学作品鉴赏和情感的培养展开论述。

一、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

所谓对语言“感知”能力培养,也即是对语言文字的直接感知能力,其是生活的实感融汇到语言文字中去,同时又将语言文字融合到生活的实感中去的能力。如果培养了感知能力,就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受到文学作品中形象的感染,从而让我们达到进一步理解写作技巧和主旨的目的,进而进一步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达到培养我们的语言感受能力培养的目的:一是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中多发现和多观察。如在文章《藤野先生》中,有这么一句话“……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是标致极了”,其是描写当时清朝留学生的神态,我们通过多仔细琢磨和反复讨论“标致”该词的具体含义,最后就会明白,“标致”一词的原本意思便是姿态和相貌美丽的意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褒义词,只是用于此处,却是达到了褒义词贬用的效果,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自鸣得意的丑态;二是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中听朗读,增理解,从而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化作恰当的有声语言,直接向我们的内心传达,让我们的思绪能够伴随着原作者的真实情感一起翻动,同时还能够将我们的生活感受融入作品的分析中,深入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从中锻炼培养我们对原文的理解感受能力。

二、联想与想象能力的引导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都具有蕴藉性,因此,在具体的文学作品鉴赏中,我们需要紧紧把握这一特性来锻炼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能力。通过文学作品,我们能够获得广阔的思维与想象空间,我们通过对想象的再造,能够很快地进入到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之中,能够很好地体会到作品的“言外之意”,充分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比如,在阅读《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作品时,我们可以让大声对课文进行朗读,并且细心品味,并将画面在脑中进行构建,使得大脑中周总理的画面由文中的几幅演变成十几幅,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开阔,因此,画面的内容丰富了,周总理的事迹通过画面烙印在脑海中,同时对周总理的缅怀之情也就更浓烈了。可见,通过在文学作品鉴赏中对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引导我们引入到更高的审美境界。

三、文学创作情感的激发

在文学创作中,情感是“根”所在,只有将根扎的越深,其枝叶才会更加茂盛。而往往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充满感情的,情感越浓,其包含的思想愈加丰富。因此,我们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可以从“情”入手,情是鉴赏的基础所在。通过对作品语言的深刻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的丰富感情。 通过我们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对作品感情的把握,能够引导出正确的审美。在鉴赏过程中,还要和作者的真情实感进行碰撞。而有效激发我们的情感主要有朗读和诵读等两种方式,能够使得我们在深入对作品理解的基础上,更有情感地进行文学创作。

再比如,在对毛泽东的作品《沁园春·雪》进行鉴赏时,通过对该作品的背景研究发现,其是毛泽东在1936年初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的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冒着大雪,爬上山梁视察地形时,面对着绵延起伏的山峦,远眺祖国的壮丽山河,展望革命的美好前景,顿时激情满怀,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因此,在鉴赏时能够和该情感产生有效的共鸣,从而有效加强对该作品的理解,使我们得到美的享受,而这种感受能够在未来的文学作品创作中更好的利用。

四、品味意境,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在我国古语中常说“情缘景发”、“意与境会”以及“思与境谐”等均指的是意境,所谓意境,主要是由意向组合而成的,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想象空间的构建。通常情况下,充满意境的文学作品总是让人手不释卷,而毫无意境的文章很难勾起人们的兴趣。因此,在文学作品鉴赏中,我们可以深入品味作品的意境。比如,在对我国古典的诗词进行品味时,意境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首先可以进行熟读和背诵,在此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对意境的品味之中,在加上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能够使得我们和作品产生共鸣,从而有效进入到意境之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文学作品鉴赏中,能否真实感受到文学作品中存在的美,继而发现生活中的美,不仅可以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走好人生的关键一步,还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文学创作水平。因此,我们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有选择性地进行品味,从而真正达到鉴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爽,陶瑛,张黎.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转换的实践探索[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1:54-55.

[2]周瑛. 品味文学作品 提高鉴赏能力[J]. 语文建设,2014,14:20.

[3]张正华. 让学生心扉更敞亮地阅读鉴赏文学作品[J]. 中学教学参考,2014,25:38.

[4]吳俊. 鉴赏文学作品 追求个性解读[J]. 语文天地,2013,01:55-56.

[5]周迪.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的鉴赏与阅读审美[J]. 才智,2015,09:301.

9.文学常识鉴赏 篇九

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补充:明清小说。)

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

汉赋代表作:班固《两都赋》、曹植《洛神赋》。

骈文也称四六文,兴于南北朝,盛于唐宋。代表作:刘勰《文心雕龙》、王勃《滕王阁序》。

清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有两个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

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

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

唐诗中风格迥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王昌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即追求语言通俗易懂)诗人代表。

至圣孔子(圣人) 亚圣孟子 书圣王羲之晋

画圣吴道子唐 诗圣杜甫 词圣苏轼

文圣欧阳修 茶圣陆羽唐 药圣李时珍

医圣张仲景东汉 草圣张旭唐

药王孙思邈唐 田园诗人陶渊明晋

诗歌之父屈原战国历史之父司马迁西汉

古诗名句中点字成金的事例: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

10.文学作品鉴赏论文 篇十

闯关式训练板块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读张爱玲

贾平凹

先读的散文,一本《流言》,一本《张看》,天下的文章谁敢这样起名,又能起出这样的名,恐怕只有这个张爱玲。女人的散文现在是极其的多,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旦角,性急的人看不得,喜欢的又有一般只看颜色的看客,噢儿噢儿叫好,且不论了那些油头粉面,单是正经的角儿,秦香莲、白素贞、七仙女„„哪一个又能比得上崔莺莺?张的散文短可以不足几百字,长则万言,你难以揣度她的那些怪念头从哪儿来的,连续性的感觉不停地闪,组成了石片在水里一连串地飘过去,溅一连串的水花。一些很著名的散文家,也是这般贯通了天地,看似胡乱说,其实骨子里尽是道教的写法——散文家到了大家,往往文体不纯而类似杂说——但大多如在晴朗的日子,窗明几净,一边茗茶一边瞧着外边;总是隔了一层,有学者气或佛道气。张是一个俗女子的心性和口气,嘟嘟嘟地唠叨不已,又风趣,又刻薄,要离开又召听,是会说是非的狐子。

看了张的散文,就寻张的小说,但到处寻不着,那一年到香港,什么书也没买,只买了她的几本,先看过一个长篇,有些失望,待看到《倾城之恋》《金锁记》《沉香屑》那一系列,中她的毒已经日深。——世上的毒品不一定就是鸦片,茶是毒品,酒是毒品,大凡嗜好上瘾的东西都是毒品。张的性情和素质,离我很远,明明知道读她只乱我心,但偏是要读。古今中外的一些大作家,有的人的作品读多了,可以探出其思维规律,循法可学,有的则不能,这就是真正的天才。张的天才是发展的最好者之一。我往往读她的一部书,读完了如逛大的园子,弄不清了哪儿进门的,又如何穿径过桥走到这里;又像是醒来回忆梦,一部分清楚,一部分无法理会,恍恍惚惚。她明显地有曹雪芹的才情,又有现今人的思考,就和曹氏有了距离,她没有曹氏的气势,浑淳也不及沈从文,但她的作品的切入角度、行文的诡谲以及弥漫的一层神气,又是旁人无以类比的。

天才的长处特长、短处极短,孔雀开屏最美丽的时候也暴露了屁股,何况张是个执著的人。时下的人,尤其是也稍耍弄些文的人,已经有了毛病,读作品不是侵淫作品,不是学人家的精华、启迪自家的智慧,而是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还没看原著,只听别人说着好了,就来气,带气入读,就只有横桃鼻子竖挑眼,这无损于天才,却害了自家。张的书是可以收藏了长读的„„

《西厢记》上说:“不会相思,学会相思,说害相思,就害相思!”《西厢记》上又说:“好思量,不量思,怎么思量?”嗨,与张爱玲同活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

本文运用了不少比喻,揣摩这些比喻,回答下面的问题。(1)第一段说“细细密密的碎步儿如戏台上的旦角”,“哪一个又能比得上崔莺莺”,这两句加点的词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戏台上的旦角”指:

 “崔莺莺”指:

(2)文中哪一语句与第三段中“卖石灰就见不得卖面粉”这个比喻意思相同? 答案:(1)女性文章 张爱玲的散文(2)横挑鼻子竖挑眼。(或:只要听着别人说好了,就来气。)2.阅读下文,完成(1)~(2)题。

这颗星燃烧了一百年

谢 冕

五四运动出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蔡元培、李大钊、鲁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迅和周作人等。这些人站在时代的前列,高举文化批判的旗帜,面对中国传统而巩固的旧文化和旧礼教,指出它阻碍前进的保守性,以惊电迅雷的气势进行扫荡,从而开辟出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他们的勇气和激情,产生于中国内忧外患的现实,产生于现实中的污垢和血腥。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他们的胆略和气魄,至今尚使我们为之气壮!这些先行者,他们给中国社会送来一剂疗救病症的“药”,这药是治“心”的,是“醒魂药”。他们继承了前人奋斗的遗产,这里有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遗产。但他们推出的新文化和新文学,却是他们的前人所未曾造出的成功。

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了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她和五四那一代人有一种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他们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伟大的五四精神其实质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抗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并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的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

这是充满幻想和想象力的一代人。他们从中国悠久的传统中走来,而又不满并质疑那一切。但在他们的创造中却又融进了并更新了其中有益的养分。他们未曾因批判和反抗而造成文化的“断裂”,相反,他们更生了中国文化,他们使自己成为中国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

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她接受中国传统的熏陶,她又接受了教会的和美国式的教育。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她起步于“问题小说”的写作,成为“文学研究会”的中坚,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受泰戈尔的启发,首创“随感式”的无题小诗,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一种崭新的抒情文体在她的笔下诞生;冰心还是新文学中的儿童文学的元老式的人物,也是儿童文学的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

冰心毕生都在这样地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年,她都没有放下她所钟情的手中的笔。而且愈到晚年,她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身居郊野,不忘天下,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让人不敢相信这些文章竟出自年近百岁的老人之手!

斗换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高雅、文采、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的精神财富。

(1)文中比较了冰心先生和陈独秀等人的异同,请你加以概括。

(2)文章的标题“这颗星燃烧了一百年”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1)都有反抗和批判的性格,都是新时代新潮流的推动者,建设精神、温情的和人性的五四本质在冰心那里更明显;“破坏”与“激烈”则体现在那些猛将身上。(第2段有较集中的评述,利用关键词语提取要点即可。)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赞扬冰心先生燃烧自己、烛照世间之意。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弟弟的来信

中师毕业的弟弟高高兴兴去清泉乡小学报到,以为那是个好地方。两天后回来了,垂头丧气地闷在家里。我问了许多遍,弟弟才闷出一句话:“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一天后弟弟又走了,是爹拿着木棒撵了二里多地撵回去的。爹一直在骂:“咋不是人待的地方?只要有人住,就是人待的地方!你个兔崽子,要再随便跑回来,瞧我打断你的腿!”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于是我就不能瞧见弟弟的人,只能隔上一段时间天外来客式地瞧上弟弟的信了。弟弟说:这是个兔子不屙屎的地方,没有电,没有水,如果拍鬼子进村的电影,这里最合适。爹听完哼一声,说:“放狗屁!”

后来弟弟又来信了,说:经常能吃到乡亲们送来的肉块,红红的,白白的,因为他们的孩子认字了;那种肉很好吃,吃得很多,后来才知道是耗子肉、蛇肉,又全部呕了。我笑着读完信,爹却一脸慎重:“那肉我吃过,味道很好。”我问哪一年吃的,爹说是三年灾荒时期。

再后来,收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件毛皮坎肩。爹摸摸,惊呼:“黄鼠狼皮的,真不容易。”弟弟附信中送来了几句话:“乡亲给的,想爹年事已高,送给爹吧!”爹把坎肩摸了又摸,说:“寄回去。”我取出了纸笔说:“捎带着写封信吧。”爹蹲在大门口抽烟,闷闷一口,闷闷一口,闷了半宿,闷出一句:“勿挂念。”

那件黄鼠狼皮坎肩后来弟弟卖了,换来一些钱,买了些粉笔、教具之类,信中说:没有粉笔的日子,就用抹布蘸了水写,水一干,字就消失了,这倒反而提高了识字的速度,全乡比赛,夺了头名!弟弟寄回一张奖状。爹看了又看,说:“贴上,哪儿显眼贴哪儿!”

没有粉笔使用的事儿吓了我一大跳,小心翼翼地寄信去问。弟弟回信说:“张艺谋拍的《一个都不能少》,看过吧?人家小魏老师有一个学生跑去打工,她去找,不仅找回了学生,还找回了一车学习用具。我呢?我的学生让他少都少不了!因为,乡亲们就算累死饿死,也不会让儿女们休学!”

再后来来信,弟弟谈自己的事情就少了,提他的学生渐渐多了,全是些猫三狗四的名字,谁谁谁的名次提前了,谁谁谁考了满分了,谁谁谁到乡里、市里比赛啦,等等。我高声读信,爹在一旁就直点头。我把信读完了,爹还在点头:“不孬,咱于老三的儿子,不孬„„”

我把爹的夸奖给弟弟寄了去。弟弟来信说他哭了。

过春节的时候,弟弟没有回来。爹提了红灯笼在村头站了半宿,弟弟还是没有回来。 年还没有过完,爹终是耐不住了,闯关东似的周身挂满物品找小儿子去了。 爹是哭着回来的。爹泪汪汪地望着我:“你知道吗?你弟不回来,是舍不得那几十块钱车票,你知道吗?”爹说他瞎子似的在山里转,好容易逮着个人,上前说:兄弟,问个路,那人一回头:“啊呀——是爹!”

这以后,爹一直闷着气转悠。问问,爹说:“那不是人待的地方!”

爹让我去信把弟弟叫回来:不用教书了,跟爹在大棚里种反季节菜,挣钱! 弟很快回信了,说:“决定了,不回去!”弟弟还在信中说,春天到了,许多花儿都开了,学生们上山采花,不是掐断,而是连泥挖回,种在教室外,有许多蜂儿来采,很美丽„„

(选自《教育博览》2001第5期)

“小说开头弟弟说清泉乡“那不是人待的地方”,被爹一顿好骂,又被爹用棒子撵回去;后来爹去了一趟清泉乡小学,却哭着回来,说“那不是人待的地方”,并要弟弟回家种反季节菜。这前后矛盾的言行说明爹爹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1)对儿子要求极严,十分疼爱儿子;(2)使爹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信,衬托清泉乡条件恶劣,进而表现弟弟热爱乡村教育的高尚品质。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辞典》,我流了泪。

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是为了家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一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送给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送给妹妹?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里,我就有些感动,主持人王小丫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父母有了电脑就可以给远在万里的妹妹发邮件,妹妹也能及时把思念寄回家。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要实现这三个家庭梦想,必须全部答对12道题,谈何容易!当主持人问他,有把握吗?他笑着应道,当然。神情是那样的轻松、自信!还好,开始几题很顺,看来他真挺有实力的。可是,答到第6题时他就卡壳了,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主持人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他说,他觉得很不好意思,那么多人都会而他不会。

答题依然在继续,气氛也越来越紧张。答到最后一题时,我的手心里已是一把的汗,心也快跳出来了。我想,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宠爱,现场的观众和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一定都像我一样默默为他加油,盼着他能实现梦想!

最后一题出来了,是有关水资源的,答案六选一,又偏又难。

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一样。

这时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王小丫提醒他抓紧时间,因为连念题在内只有短短的30秒钟!

他沉默了一会儿,好像是努力地镇定自己,然后不紧不慢地问妹妹:“妹妹,你想爸爸和妈妈吗?”“想呀,当然想!”妹妹急切地说。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说这没边没沿的话?难道他要放弃这最后的冲刺吗?真急人!真可气!

“那就让爸妈去加拿大看你好吗?”又是那不紧不慢的声音。妹妹说:“那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地说:“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这时30秒的时间也到了。

天啊,我一下子全明白了,这道题的答案他早就胸有成竹!他只是想借这个电话听听妹妹的声音,只是想早一点儿同自己最亲爱的妹妹分享成功的喜悦!我的眼泪一下流了出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常的冷静。

果然他答对了!整个现场顿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我还看到不少人泪流满目,包括他的父母。王小丫也难掩自己的激动:“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选手。”是的,从来没有谁取得这样的成功,从来没有谁给人们如此之大的喜悦和震撼!

我一直以为只是“情”是美丽动人的,比如爱情、亲情、友情。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动人!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的晚上,轻舞飞扬。

(1)当现场观众帮助他答对了第6题时,他为什么沮丧?可以看出他个性的哪一个侧面?(2)“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这一部分写得非常精彩,请对此部分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1)他觉得很不好意思,那么多人都会而他不会。说明他冷静,不得意忘形,勇于反省自己。

(2)这部分通过“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和现场气氛的渲染,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屋檐三境 梦天岚

雨水或者冰凌沿着头顶的屋瓦淌下来或者挂着,乡村的童年就矮矮地觅一处干禾——坐着或者躺着,任那断金碎玉般的声音在耳畔不停地叩响,像叩响那扇不曾开启的童贞之门。

这大抵是一种境界。

假若一条狗窜到你面前,你毫不客气地一脚踹开,那狗汪汪叫着躲到别人的屋檐下,不消一盏茶的工夫,又会摇着尾巴回来。然后你起身拍拍屁股上粘着的草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那狗就低了眉怯怯地看着你。这时的屋檐自然得就像窗外司空见惯的风景,也懒得放在心上。

梧桐叶落了又落,油菜花黄了又黄,一盏老眼昏花的桐油灯依旧滋滋地亮。一扇大门静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静地候在屋檐下,开或者关似乎已无关紧要。时间倒像个无事生非的顽童,或无端地抽走几块青瓦,或恶作剧地抹上几笔沧桑,惟有郁郁葱葱的藤藤蔓蔓长长地爬上屋檐,你就不知不觉地生出一种攀比,于是决定揣上几块瓦片出门,因为你还不懂得沧桑的味道。

一颗不安分的心哪里还容得下片刻的依恋之情,屋檐就像个沉默的老人以一种深邃的目光送走你仓促而又灿烂的背影。待你蓦然回过头来望上一眼,屋檐就越发矮了,那斜斜的棱棱角角就越发模糊了,看不见了,惟有前方的路一片清晰。

在有风有雨有酸有甜有苦有辣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人将你淹没,越来越多的事情将你困扰,你彷徨你失意你迷惑你无奈你身不由己,偶尔你也会躲在某个无人的角落里汪汪地叫上几声。此刻的屋檐便是一种奢望,一种涌动不止抓肝挠肺的情绪。

这大抵也算是一种境界。

渐渐地,在属于你的词汇里不再有“假如”二字。生命需要像屋檐一样的港湾,寂寂地泊着白天和黑夜,让原本属于你的自由你的梦想在无聊的张望中悄无声息地滋长„„当你遥遥地恍恍惚惚又看见了自家的屋檐,那个古老的童话式的寓言已经在跌宕的血脉里坍塌,可你依旧离沧桑很远。因而你懂得了生命更需要像天空一样宽广大地一样辽阔,让你的太阳炙烤着你让你的月亮濯洗着你,让世俗的尘埃不断覆盖又不断擦亮你,远方的路程才是人生的真谛。

路总是漫无边际的长。春天风也似的跑了,火爆爆的夏天已经远走他乡,踉踉跄跄的秋正一步步滑向深谷,冬天的霜雪预谋着就要爬上你的额际„„你的屋檐呢?

哦,这就是你的屋檐,你一脸的自豪——你的屋檐很高,这是你穷尽一生的高度! 此刻,你正稳稳当当地端坐在某某街某某胡同的某一幢大楼里,它虽然构不成现代都市里的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但坚硬的水泥结构已经使你不在乎任何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大雨。

你已经很少出门,你将所有经历的沧桑锁进记忆的檀木匣子里,间或搬一条小椅坐到黄昏的阳台上,看雁来雁往云卷云舒,看如血的夕阳怎样一步步迈下对面的山岗。

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 是啊,每次仰起你浑浊的双瞳看到的或许已经不再是现在或者从前的屋檐,但相信每一次仰首已经成为你生命中永远的从容。

(1)屋檐的寓意是什么?屋檐三境各寓指什么境界?请你各用一或两个短语分别概括这三种境界的特征。

(2)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屋檐的寓意是人生的家园。屋檐三境分别指人生的童年、青年和老年三个阶段。童年的特征是无忧无虑,欢乐自在;青年的特征是充满幻想,奋发追求;老年的特征是成熟沉稳,硕果累累。

(2)全文运用比喻象征的艺术手法,将哲理与状物融为一体,含义层层推进,指代明确,让人读来有曲径通幽的美感和回味无穷的韵味。

6.(2004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认识自我” 纪伯伦

一个雨夜,赛艾姆坐在书房的书架前,开始翻阅起旧书。他叼着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时喷涌出一阵烟雾。柏拉图记录的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认识自我”的一段对话引起了赛艾姆的注意„„赛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种对东西方哲人圣贤敬佩的感情。

“认识你自己。”他嘟囔着苏格拉底这句名言,猛地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展开双臂大声叹道,“对!我必须要认识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灵,这样我就抛脱了一切疑惧和不安,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从我物质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从我血与肉的具体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实质,这就是生命赋予我的至高无上的神圣使命!”赛艾姆像害了场热病,眼中闪烁着酷爱“认识自我”的狂热光芒。

他踱到邻屋,像座塑像一样伫立在穿衣镜前,凝视着镜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着自己的头形、面庞、躯干和四肢。

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飘渺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二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颈脖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石破天惊的事业的。”

“睿智的实质是认识自我。伟人们把宇宙的这一伟大思想根植于我心灵深处,并激励我开始去干伟大的工作。从诺亚到苏格拉底,从薄伽丘到雪莱,我伴随着伟人们一起度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不知道我会以什么样的伟大行动开始,不过一个兼备在白昼的劳作和夜晚的幻梦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无疑是可以拓创伟业的。„„是的,我已经认识了自己,而神灵也已洞鉴了我。啊!我的灵魂万岁!自我万岁!愿天长地久,诸事如愿!”

赛艾姆在屋里踱来踱去,他那丑陋的脸上荡漾着欢乐的光泽,嘴里不时发出一阵像猫啃骨头时的欢快叫声。他反复吟哦着阿比·阿拉的一段诗文:尽管我是这个时代的晚辈,创业祖先的未竟之业,总会历史地压在了我的肩背。

过了一会,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1)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根据原文简要描述赛艾姆外貌的具体特征。 ②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

(2)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3)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1)①外貌特征:身材矮小;前额不宽,天庭欠圆,秃顶,鹰鼻弯长,双眼凹陷,嘴唇肥厚;脖子粗胖。②作者并未直接描写赛艾姆的外貌,而是通过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从而巧妙地使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的心中拼接(组合)而成。

(2)作者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赛艾姆“一本正经”地完成了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过程,尤其是对赛艾姆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更是幽默风趣,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刻地领会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形象上的严肃的人生思考。

(3)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本质。)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作者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人物形象的意义。)

7.(2004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翡冷翠山居闲话 徐志摩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他的姿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并且你不但不须约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歌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雷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指南针。

(节选自《巴黎的鳞爪》,略有改动)

(1)“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胡适曾经说过,徐志摩的人生观只有“爱”“自由”“美”。对爱、对自由、对美的讴歌正是本文的感情基调。 B.一个“你”字频频出现在文章中,不仅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而且使人如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

C.作者以空间为序,写澄蓝的天空、山罅里的泉响„„在对美好自然的描摹之中,含蓄地歌颂生命、礼赞青春。

D.文章第三段写山泉,一连用了几个“流”字,既写出了山泉的悠长,又写出了它恢弘的气势,营造了物我一体的意境。

E.这篇文章联想丰富、组合自由、气韵生动,尽管不无“西化”的色彩,但汉语的优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答案:(1)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

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2)答案:CD

解析:C项“以空间为序”表述不正确。D项“连用了几个‘流’字”“写出了山泉”“恢弘的气势”,评价失当,不符合上下文的意境。

8.(2004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山 峦

筱 敏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被历史称之为贵族革命。那是一个极其黑暗极其龌龊的时代,除了匍匐于王权靴下的草芥,任何生命都不能生长。然而,恰恰是窒息生命的统治,使自由成为一种焦灼的渴望;恰恰是腐质土的堆积,迫使一种名叫崇高的生物直立起来,以流血的方式,不顾一切地生长。

一群心怀使命感的贵族青年站到了起义队伍的前列,并且沿着这条因自由的火把而延伸的道路,走到了绞刑架下或者西伯利亚矿坑的底层。要理解这种崇高的生命必须有同样崇高的心灵。一位政客说:欧洲有个鞋匠想当贵族,他起来造反这理所当然,而我们的贵族闹革命,难道是想当鞋匠?这样一种无耻的“幽默”,除了表明其躯壳能增长腐质土的堆积,其灵魂卑贱地受着王权专制的役使之外,难道可以给予崇高的生命些许蚀损么?

百余名十二月党人带着镣铐到西伯利亚去了,并将在苦役和囚禁之下终其一生。他们的罪证是对祖国的忧虑和挚爱,对奴隶的关注与同情。在那条被他们的歌声和镣铐敲击过的驿道上,那条漫长的,永无终了的,直插入蛮荒和苦难的驿道上,远远地追踪而来的,是他们年轻的妻子。

这些年轻的女性,这些在乳母的童谣里和庄园的玫瑰花丛中长大的女性,这些曾在宫廷的盛大舞会上流光溢彩的女性,这些从降生之日起,就被血缘免除了饥馑、忧患和苦难的女性。歌剧院中不曾演过,恶梦中也不曾见过,那些属于旷古和别一世界的悲剧,突然集中在一个流血的日子里,利刃一样直刺入体内。生活因此断裂。狂泻的泪水,突然就把她们冲到春季的彼岸了。

如果没有经历过苦难,如果没有用自己的肌肤,触摸过岩壁的锋利和土地的粗砾,我们凭什么确知自己的存在呢?如果没有一座灵魂可以攀登的峰峦,如果没有挣扎和重负,只听凭一生混同于众多的轻尘,随水而逝,随风而舞,我们凭什么识别自己的名字呢?面对昏蒙了数百年的天空那一线皎白的边幕,那一线由她们的丈夫们的英勇而划开的皎白的边幕,选择难道是必要的吗?

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http:// 或http://

像踏过彼得堡街角的积雪,她们踏过沙皇那纸特许改嫁的谕令,在“弃权书”上,签署她们从此成为高贵的标志的姓名:放弃贵族称号,放弃财产,放弃农奴管理权,甚至放弃重新返回故乡的权利;——难道那一切是人的真正的权利吗?那些虚荣的玩具曾经掏空了多少生命?在目睹了男人们英勇的佩剑刺穿天幕,流泻出一线自由的颜色之后,她们就从庸常走向一种崇高的义务。怎么可以忍辱屈膝,把青春重新搅拌入豪奢的腐朽和华贵的空洞呢?

那一年的冬天,日照极短,枢密院广场的落日惨红,如同一环火漆,永不启封地封存了轻盈的过去。从此,她们站到悲惨和苦难之中了。——到囚徒那里去!女性的爱,其最本质的激情是母性。于是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就让病弱者和受难者靠在她们肩头吧,她们的臂弯里,不是有一种浴雪的乔木在生长么?

当她们以永诀的伤恸吻别熟睡的幼子,以微笑排开威吓和阻挠,任由恐怖和厄运箭矢一样穿过她们身心,孑然跋涉数千俄里,来到她们的丈夫身边的时候——爱情,还仅仅是一个花朝月夕的字眼吗?(1)十二月党人要“起义”,要“闹革命”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2)根据本文第四段的内容,概括“这些年轻的女性”的身世。

(3)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前面三段,叙述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原因和过程,后面五段描写十二月党人的妻子的英勇和无畏,相互衬托、首尾照应。 B.文中两处写到“腐质土的堆积”,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阶级腐朽糜烂的生活。 C.“那一年的冬天,日照极短,枢密院广场的落日惨红,如同一环火漆,永不启封地封存了轻盈的过去”,第七段的这一描写,情景交融,生动感人。

D.文章以“爱情,还仅仅是一个花朝月夕的字眼吗”结尾,意在揭示文章的主旨,引起读者深深的思考。

E.本文视角独特,构思新颖,感情浓烈,文笔凝重,意旨深远。答案:(1)①渴望自由;②反对专制;③热爱祖国;④同情奴隶。(或①对自由的渴望;②对王权专制的痛恨;③对祖国的忧虑和挚爱;④对奴隶的关注和同情。)(2)①出身高贵;②童年幸福;③生活优裕;④突然间遭受厄运和苦难。

(3)①照应题目。②赞叹这些年轻的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③歌颂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作者对她们的赞扬和仰慕之情。(4)答案:CE

解析:A项“本文前面三段,叙述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原因和过程”中的“过程”不对;B项“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当时的统治阶级腐朽糜烂的生活”的表述错误;D项中的“揭示”和“引起读者深深的思考”的表述矛盾。C、E两项正确。

上一篇:《无声告白》的读书笔记下一篇:商业保险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