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专业就业前景(精选15篇)
1.放射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一
想当医生不容易
医学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导致就业面窄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临床医学,每年的毕业生很多,官方的就业率数字大概是60%,实际上很多医学院校的学生毕业以后真正进入医院的不到40%。我国大医院的体制基本都是国家事业单位,医学院校的学生都想进入大城市的好医院,所以,像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的医院就业率就相当低了。公立医院编制有限,私立医院在中国的发展又缓慢,因此无法消化每年大量的毕业生。不仅仅是本科生,近些年连临床医学的研究生们也开始出现了找不到工作的局面。
当然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一般人是大医院进不去,小医院不想去。很多毕业生最终的就业去向是做了医药代表,或做起了医疗器械销售。一个医生从20岁学习,到40岁成熟,一直可以干到60岁退休,退休后又被医院返聘回来。这样算下来,在职医生所占岗位的时间比较长,从自然更新淘汰的规律来看,新人进入医院就比较难。
不是所有专业难就业
迫于就业压力很多医学院校的学生都会考取更高的学历,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很多单位的就业门槛都是博士。医学类专业出国或深造的比例是非常高的,很多院校都在50%以上。
当然,在医学类专业中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不好就业。在2010年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前50名中,就有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的身影。医学影像学以96.3%排名第7名,护理学以94.7%的就业率排名15位。
基础医学本科专业是国家控点分布的本科专业,以从事医学院校教学和科研为培养目标的,虽然就业率不算太高,但一般来说,基础医学的出国率是相当高的。
护理学的本科院校设置的比较少,护理的本科生就业很好,如果英语过关还可以申请到国外去做护士,待遇非常不错。
放射医学、医学影像学主要是培养能在影像医疗(放射、CT、磁共振、B超等)、医学影像学教育和科研等部门工作的人。就业也很不错,但是从事这个职业对身体可能会有一定的伤害。
预防医学的就业出口主要是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般一个地区只有一个疾控中心,所以就业率也不高,但预防医学的毕业生搞统计、搞研究、搞实验是一把好手。
去不了大医院还去哪
任何“好”与“坏”都是相对而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说医学专业就业难,或者说临床医学就业难,很多时候是毕业生自己局限了求职范围。除了到三甲、二甲等医院就业以外,医学类专业的同学还可以有很多不错的发展方向。比如,基层医疗工作单位、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师、健康知识普及等等。
基层医疗工作
从各国人均拥有医生的数量来看,我国医疗人员的缺口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基层偏远地区。目前我国的全科医生的人数远远不够,到2020年争取通过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学类毕业生在基层势必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基层很多地方缺医少药,社区医疗中心条件改善没有达到预期,正是需要专业人才大展拳脚的地方。
健康管理师
2005年10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健康管理师”正式列为了新兴职业。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促使社会对健康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目前国内合格的健康管理师人数大约是2000人,而最终的目标是让“4亿医保人”都拥有自己的健康管理师,照此推算,健康管理师的理想人数应该是100万人。医学专业的学生有系统的医疗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尤其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人才,从事这一行业更是如虎添翼。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也可以是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从事医学相关工作
要拓展就业领域,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毕业生可以选择那些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如制药公司、生物医药公司、保健、康复、美容、家庭护理、临终关怀、养老院等单位;还可以到一些相关职业和交叉学科的领域工作,如保险公司的医药核赔师等。另外,在医疗保险、医疗咨询、医疗器械推广等方面的成功人士,也不乏医学专业毕业生。
医学是个经验型行业,当医生的专业知识、技术经验、年龄阅历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会迎来职业上的“春天”。只要不是抱着很功利的眼光,不和别人攀比,坚持一线工作,增加实践经验,会很有发展前途。
2.放射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二
关键词: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趋于大众化, 招生规模日益扩大, 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 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 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分别为:2006年413万, 2007年495万, 2008年是559万, 2009年则有611万大学生, 就业形势面临困难。医学类毕业生更不容乐观, 医学生终身性职业时代已逐渐消退, 医学生的就业与专业技能及发展潜能等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竞争能力息息相关, 另外, 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是否切合实际的择业就业意识。
一、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理念的现状
医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存在不少问题。从就业取向意识上看, 大部分人仍然倾向于公办医疗部门或选择机关、事业单位。
1.急功近利性较强。
缺乏开阔的行业视野, 把就业范围仅仅定位于发达地区, 向往在待遇优厚稳定的大医院从事医务工作。绝大多数毕业生不愿意到条件待遇较差地区与基层就业。过度关注现实以及个人的选择, 片面追求舒适安逸, 从而忽略了个人职业的长远发展。
2.就业期望值过高。
心态浮躁, 不少学生依然抱有“精英学子”的优越感, 认为毕业后理所当然地应该有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 而不考虑择业期望值是否符合实际。很多医学毕业生不屑于到基层医院、社区、企业做一名普通员工, 更不肯从合同工、临时工做起, 不少医学生认为就业就是根据所学专业找到一份安逸稳定又体面光彩的“铁饭碗”的单位。
3.从众的就业观念。
医学类毕业生有着一定要从事医药临床工作的从众心理, 对于到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相关行业, 如医药推销、保健行业、社区医疗等态度消极。事实上, 只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在这些领域, 医学生同样大有用武之地。
4.存在“自主创业”误区。
首先, 认为创业是一种被迫无奈的谋生手段。事实上, 自主创业是一种挑战自我的行为, 是一种高层次就业。其次, 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创业方面与别的专业相比, 难度要高很多, 开诊所或者药店, 从事医疗器械等医疗行业的准入门槛很高, 很多医学毕业生认为难以发挥专业优势实现自主创业。事实上, 创业与所学专业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并非只有依靠所学专业才会取得成功。医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充分发挥专业以外的其他特长, 自主创业, 发展自己。
二、“以人为本”就业意识教育和指导方法
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给学生就业带来的新问题, 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必须树立科学理念, 将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 进行观念上的创新和制度上的改革。“以人为本”就业意识教育和指导方法, 就是要以尊重医学生的个人发展为前提, 以突出就业竞争力的提高为核心, 即着眼其就业、职业基本知识教育和就业能力的提高,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 为实现社会多元化需要创造条件。
1.“以学生为本”, 着眼于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医学生就业工作, “以就业为中心”的发展观和人的全面发展观, 对医学生开展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 加强创业教育, 基层就业教育, 努力提高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实现医学生顺利、稳定的就业和医学院校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善于在社会职场中寻找发展空间, 充分展现其创造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一方面要为全面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寻求就业提供专业化综合服务;另一方面则要帮助引导医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市场要求, 树立现实的科学的就业观, 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社会职业, 达到与工作岗位的有效结合, 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目标。
2.帮助医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业不就”反映的就是毕业生的职业观念方面的深层次问题。采取多种形式, 有针对性地开展富有实效的成功成才教育,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帮助他们冷静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 鼓励他们到基层锻炼成才。将个人建功立业的志向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理想联系起来, 自觉地主动地到基层去, 到艰苦的地方和行业去就业、创业, 把个人的聪明才智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的洪流之中, 这也是医学院校谋求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问题。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是以医治国, 成长成才的绝佳途径, 也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根本途径。自2003年以来, 国家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进村、进社区计划”、“三支一扶”等项目, 为医学毕业生打开了面向基层就业的广阔空间。
据国家统计, 我国每1000人中城市医生数为2.31人, 农村医生数为1.17人, 且农村医疗人员学历普遍偏低。所以, 到基层就业的医学生更容易实现个人价值。新农村医疗合作以来, 基层医疗机构逐渐完善, 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以后, 发展机会大增, 可以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且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已开始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 为医学毕业生提供了比较好的发展机会。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医学生是具有医疗技能面向大众的“普通劳动者”, 其就业也应顺应市场需求, 到基层与欠发达地区就业, 慈悲众生, 雪中送炭、救死扶伤不失为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
3.正确处理就业和考研二者的关系。
由于医学专业就业对学历的要求和限制要明显高于其他专业, 所以医学毕业生选择读研的比例相当高, 很多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把最后一年实习学习过程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了考研的准备方面, 而对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过程要求相当高的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 实习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熟悉业务和巩固贯通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学习过程。考研深造固然是医学生的一个重要出路, 但要量力而行, 人贵有自知之明, 争取考研与实习两不误, 不要因考研耽误实习, 错过了临床实践的积累, 而造成就业的障碍。过度偏重于考研, 势必造成在就业方面的工作不到位, 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所以医学本科毕业生必须要“一颗红心, 两手准备”, 根据自身的特点, 不要盲目地跟风考研, 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就业引导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毕业前夕的“临时抱佛脚”状态, 应将就业指导切实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 使学生有应对就业难的思想准备。
针对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 心态浮躁和就业选择的不稳定性和多变性, 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 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就业观, 树立“先就业, 再择业”意识。引导学生认清形势, 鼓励学生多渠道就业、到基层就业, 正确看待就业、择业、学习考研。
三、进行就业思路引导
1.充分开发各种资源为医学生就业打通更多的渠道。
医学生实习期间也与就业求职期重叠和冲突, 如何化冲突为和谐, 一举两得, 就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的就业指导扶助工作。例如建立毕业生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 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广泛利用优质丰富的社会资源开发加强与省内外各级医院的沟通联系,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经历和就业机会, 进一步加强与实习医院的合作, 使医学生实习和就业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此外通过国际合作办学、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介绍培训、劳务人才海外输出等形式扩大我国医学生国际就业出路。
2.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的引导。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 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高等学校作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前沿阵地,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 更应该十分重视创业教育, 注重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重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挖掘和创业精神的塑造, 带动全社会创业氛围的形成[1]。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 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 尤其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缺乏对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和技能的培养, 学生在现有课程中学习不到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普及程度低, 很多学生甚至是选择了自主创业的学生都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2]。对于医学类毕业生来说, 抱着学习的目的先到医院、诊所、药店等单位工作一段时间, 具备一定经验后自己开设门诊、药店, 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 更能早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且自主创业并不限于医学专业, 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或优势, 也可以从事其他形式的创业活动[3]。对待医学生的创业教育中, 应对学生进行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方面人文学科教育极为重要[4]。
从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 将成为包括医学类毕业生在内的大学生就业的重要转变, 使医学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 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创业教育的开展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当中, 不仅通过理论学习, 还要开展社会实践, 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接触创业的实践活动, 确立其“学以致用、学以创业”的意识, 增强其自主创业的信心, 为以后的创业做好必要的准备, 打下坚实的基础。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帮助医学生准确定位, 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 也使他们将近期择业目标与长远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改变“一岗定终身”的观念, 引导学生以正确的理念、心态应对就业, 动员学生到基层工作, 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科学就业观, 从而全面提高医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保证医学生就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意.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科技创业月刊, 2005, (6) .
[2]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11) .
[3]21世纪中国呼唤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国创业教育网[EB/OL].http://www.cyol.net/kab/content/2008-10/09/content-2347443.htm, 2008-10-09.
3.放射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三
关键词:高职;医学技术专业;就业问题
中国分类号:G718.5
一、引言
我国已明确将高职教育做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最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为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高端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成为了我国就业的主力军。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我国的高职医学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严峻。
二、高职医学技术毕业生就业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的偏差。当前的很多高职医学院校往往是通过彼此间的学校合并所组成的,所采用的培养模式往往不能够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其在专业设置上的盲目性、教学内容陈旧落后和课程设置没有和市场接轨等,这些问题往往造成了培养目标的偏差,导致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大打折扣。
2、就业指导不到位。学校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的形势,搜集就业信息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断的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但是很多高职医学类院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是就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就业思想准备不足和就业的期望值过高,这些因素造成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学生就业困难。
3、国家政策没有得到彻底落实。国家为了解决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政策,但是这些就业政策往往不能够得到彻底的落实,同时,就业政策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实际效益,就业政策还不够完善。这些政策往往是宣传鼓动的成分多,真正落实下来的比较少。
4、高校办学与市场需求不符。由于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期,第三产业持续上升,产业部门的技术结构正在向着技术密集型转变,导致了很多医院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但是高职医学院校往往没有设置这些课程,或者所学的知识无法满足医院的需求,严重脱离了市场,造成了医院大量需求人才,而大量的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境况。
5、高职医学院校在就业实习问题上不够重视。很多高职类的毕业生,特别是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需要到各个医院去进行专门的实习和培训,才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所学的知识。但是很多高职类院校没有给予学生提供一个专门实习的医院,或者高职院校的领导根本就不重视这些实习,造成了医学类的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差,直接导致学生求职就业竞争力低下。
三、解决对策
1、提高教学质量。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用人单位不仅看重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更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毕业生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培养问题上合理设置课程,需要不断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操作水平,同时还可以不断的塑造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2、完善办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是高职院校首要考虑的问题,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需要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建议,从而来促进和完善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不断的优化课程设置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3、加强重视医学毕业生的实习环节。高职医学类的毕业生需要加强重视实习环节的重要作用。通过在各个医院的实习,可以让毕业生进行实际动手操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能力,而且还是对他们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通过实习,毕业生会深刻的认识到当前所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鞭策他们在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充实自己。
4、构建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需要就业,这就需要学校成了专业的就业指导中心来帮助高职医学类的学生进行更好的就业。学校要不断的积极拓展就业市场,并且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的服务体系,要逐渐的完善就业指导队伍,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及时准确的提供信息,不断的解决高职医学类学生在就业中所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的实现就业。
5、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我国的就业市场目前还不够规范,需要制定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让广大毕业生积极的参与进来。同时,还需要采用公平的报酬,防止一些不法用人單位采用极低的报酬就可以享受到人才的行为。最后,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对于一些中介机构的监管,不断的为广大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就业市场的繁荣昌盛。
6、强化就业观念,增强就业竞争力。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不但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还需要深刻认识到依靠自身实力才能更好的就业。因此需要在求职之前就应该积极的打好基础,在掌握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不断的学习其他知识,不断的开拓视野和思路。同时,还需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活动,锻炼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就业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的参与竞争,要不断的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包装,通过紧抓机遇来推销自己,从而增大就业的机会。
四、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要想解决高职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需要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充分重视,转变思想观念,不断的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教育教学的改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培养高职医学类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就业。
参考文献
[1]刘国梅.浅谈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2).
[2]高丽君.对职业院校毕业生求职择业问题的调查和思考[J].南北桥,2008,(07).
[3]王秋莲.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4).
4.全科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四
专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客塔的上部,其所处理的多为生物医学上的重病,往往需要动用昂贵的.医疗资源,以解决少数人的疑难问题。其方式为各个不同专科的高新技术。全科医疗处于卫生服务的金字塔底层,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其利用最多的是社区和家庭的卫生资源,以低廉的成体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健康,并干预各种无法被专科医疗治愈的慢性疾患及其导致的功能性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服务对象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和健康信念。
全科医学特征:
1、可及性服务。2、人格化照顾。3、综合性照顾。4、持续性服务。5、协调性服务。6、以家庭为照顾单位。7、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8、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9、模式为诊断程序。9、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10、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5.医学信息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五
截止到 12月24日,39861位医学信息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811元,其中6-7年工资元,应届毕业生工资2803元,10年以上工资3803元,0-2年工资5165元,3-5年工资6414元,8-10年工资8832元。
就业方向医学信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卫生保健机制、临床医学研究、医院信息系统、生物医学、医学影像学等领域工作
就业岗位
医药代表、医药销售代表、销售代表、销售经理、产品专员、产品经理、区域销售经理、otc销售代表、学术专员、销售工程师、医学信息沟通专员、区域经理等。
城市就业指数
医学信息学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呼和浩特。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2770个]、上海[1944个]、广州[1532个]、武汉[685个]、杭州[674个]、南京[626个]、成都[564个]、深圳[500个]、重庆[465个]、西安[449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呼和浩特[24999元]、嘉兴[21799元]、绍兴[18249元]、珠海[16999元]、温州[14499元]、重庆[9353元]、十堰[8999元]、深圳[7999元]、台州[7249元]、广州[6957元]、东莞[6082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医学信息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理学类中的生物科学类,其中生物科学类共12个专业,医学信息学专业在生物科学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理学大类中排名第5位。
在生物科学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医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安全,动物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信息技术,植物生物技术等。
6.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篇六
在放射科:可以作影像医师――作影像诊断 ;可以做技师――作普放,CT、MRI、DSA等影像设备的操作工作,当然,还可以兼作。 在B超室:可以做医师。 在放疗科:可以做放射技师,物理师。 当然,就现在的形势看,简单的一个医学影像本科,要想做医师是很难的,在县医院2甲以下的还有的可能。
一、医学影像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二、医学影像学专业就业岗位
1、b超医生
2、b超医师
3、放射科医生
4、放射科医师
5、物理师
6、软件实施工程师
7、医学影像
8、医学影像学
9、放射科技师
10、磁共振医生
11、超声科医师
7.放射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届医学类专业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 随即抽取不同学制, 不同专业的学生。
1.2 方法
对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就业心理调查》600份, 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就业的态度, 信心, 对就业政策的了解, 就业中需要指导的需求等共计25个封闭性题目和1个开放性题目。收回有效问卷542份。
2 结果
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58.2%,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的占52.1%, 求职时首先考虑个人发展的占41.1%, 面对就业难选择提高技能的占55.2%, 先就业后择业的占45.2%, 认为靠优秀的综合素质才能从众多的同等求职者中胜出的占50.2%。
3 讨论
3.1 医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通过此次调查, 普遍反映出的一些问题: (1) 学生自信心不足: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低, 缺乏自信, 无法再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本调查中, 16.9%的学生米娜对就业市场的竞争没有一点信心, 信心不足的也有16.3%。 (2) 就业压力大: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 生活环境和学习的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的变化, 使毕业生感到焦虑不安, 本调查中有45.2%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 说明现在多数的学生就业观比较成熟。 (3)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毕业生总是期望一走出校门就有符合自己专业、兴趣, 条件好的职业。对月薪、地理位置、工作性质、行业等挑剔不已。本调查中, 毕业后的第一份月薪定位在500~1000元的占75.2%, 当期望值与实际不符时选择先干着再说的占45.2%, 当专业不对口时57.1%的同学将先找份工作以后待机再向专业方向发展, 54.1%的同学认为有合适的工作什么地方都可以就业, 说明很多毕业生已经意识到竞争的激烈, 多压力大的影响下, 能够用比较现实的眼光看待问题。知道要努力加强自我能力的培养[1]。
3.2 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多数学校已经都开展了就业指导课, 本调查中52.0%学生认为在求职中最困扰他们的因素是信息量少。高职学生多数年龄小, 心理不够成熟, 阅历肤浅, 在求职择业方面对市场竞争的残酷和创业的艰辛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因此, 做好思想教育很重要。为学生建立就业信息网络, 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灯, 让学生有途径了解到相关的信息, 调整自己适应变化[2,3,4,5]。
总之, 学生就业就一个过渡的关键时期, 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后, 也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顺利从学校生活融入到社会环境中, 只有共同的努力, 就会取得成功。
摘要:为加强我院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 我们采用自制的《就业心理调查》问卷, 抽取了600名现在校的医学类专业高年级学生 (2011届毕业生) 进行了调查, 以了解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 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学生的就业倾向总体是积极向上、自我进取的。就业态度也较现实, 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既强烈迫切又全面长期, 但缺乏就业的自信心。因此建议建立全面系统的就业指导体系, 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加强就业心理的辅导和咨询, 建立、健全就业信息网络。
关键词:医学专业高职生,就业心理,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曹新美, 曾泽鑫, 温义媛.大四学生就业心理倾向调查分析与建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6 (1) :129-131.
[2]欧阳霞, 李德平, 茶金学等.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 2004, 23 (2) :71-73.
[3]谌海燕.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及调适[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3) :19-21.
[4]王少梅.影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6) :69-70.
8.医学专科生就业心理现状调查 篇八
[关键词]医学专科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06-03
医学专科教育,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高等职业教育,它直接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和一般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相比,医学专科毕业生社会信任度较低,就业准入门槛较高,就业岗位相对较少,就业的可选余地相对较小,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相对较大。很多学生甚至认为,起点决定终点,从踏进专科学校的那一刻起,无论自己怎么努力,前途总是灰暗的。[1]为了准确把握医学专科生的就业心理,提高医学专科生就业指导心理教育、教学的效果,舒缓学生求知择业方面的不良情绪,提振学生专业学习信心,课题组开展了此次调查。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选取湖北一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一所本科院校和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医护方向)专科层次大二、大三的学生,发放自制《医学专科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向大二学生发放600份,大三学生发放400份,收回有效问卷906份,回收率为90.6%。
本次调查基本按照专业人数的比例发放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作答,当场收回。学生填写前,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目的、填写方法进行了说明,以打消学生的顾虑,控制其他干扰因素。部分没有按照要求填写或填写态度不够端正的问卷,被视为无效问卷,不列入统计范围。问卷结果采用SPSS15版本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一)就业定位调查
表1显示,选择地级市以上作为就业地的学生占比75.3%,选择乡镇的仅占4.9%;在医院级别上,选择在二甲以上医院工作的占比81.2%,但据我校就业部门对就业市场的调查,地市级以上城市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不招收医疗类专科生,三级甲等医院不招收护理类专科生,二级甲等医院招收数量有限的护理专科生,大多数医专生就业地的选择过高。对医院性质的选择,70.5%的学生选择公立医院,这表明学生的就业观念比较传统,认为公立医院最可靠,但是公立医院受人事制度的限制,进人条件对学历有硬性要求。民营医院与个体医院用人机制比较灵活,学生不愿意前往,造成不必要的供求矛盾。在薪酬待遇方面,根据我校对医学专科毕业生工资情况的调查,医学专科生试用期工资在1000元左右,转正后工资在2000元左右,奖金数额随效益而定,而学生选择的可接受底薪,3000元以上的占到62.6%,这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
以上调查说明,医学专科生的就业期望值偏高,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造成医学专科生较大的就业心理失落。
(二)就业形势的判断与应对
表2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就业压力,40%的学生专业思想发生动摇,25.4%的学生选择放弃专业;约37%的学生不知所措,处于迷茫状态。此项调查说明学生就业压力很大,且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些心理会对他们的专业学习及就业观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三)不同专业就业压力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临床(西医)专业和中医专业超过70%的学生对就业持不乐观态度,比例最高,说明此类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最大,应予以重点关注,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疏导。经过深入访谈,得知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临床、中医专业学生觉得自己基础差,学制短,难以胜任医生岗位;专科文凭低,缺乏竞争力,而临床医疗从业要求高,稍微好点的医院进不去,与自己的就业目标相差太大;乡镇、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条件和待遇较差,进修培训的机会少,因而产生悲观情绪。
(四)就业依赖性
表4显示,学生就业依赖心理较强,近一半的学生有依赖家长或其他社会关系找工作的心理倾向,虽然有21.3%的学生选择了自主择业,但在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时,有不少学生反映,自己没有关系可以利用,如此选择是无奈之举,流露出较强烈的抱怨情绪。这说明就业依赖导致了就业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而且对学生的就业心理冲击很大。表4显示,29.2%的学生想求助于学校。表5显示,只有13.3%的学生把老师作为求助对象。访谈得到的解释是目前师生关系冷淡,平时缺乏沟通,怕贸然张口会遭到拒绝。这从另一方面说明,普通教师平时不太关心学生的就业心理,很少给学生此方面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在就业心理教育中的作用还需加强。
(五)就业准备
表6显示,医学专科生对职业、学业规划的作用认识模糊,只有不足20%的学生认为很有用。没有规划,就会缺少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就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从而导致学生就业信心不足。表6还显示,学生对就业心理健康缺乏重视,没有认识到通过心理调节来解决因就业产生的心理问题。
6.就业心理教学情况
此表反映出只有10%多一点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就业心理方面获得了帮助,这说明该课程在就业心理指导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当前的就业指导课程的定位过于功利化,倾向于求知的技术层面,缺少就业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二是就业指导教师缺少就业心理指导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缺少对医学专科生就业心理方面的调查研究,对学生的就业心理不能有效指导。
三、讨论
(一)坚持进行面向基层的服务定位教育
《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医学专科学校主要是培养面向基层的实用性人才。从国家统计年报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城乡卫生医疗配置差距较大,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近70%,而公共卫生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30%左右。乡镇、农村基层需要大量的医学专科生施展才华。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家的扶持政策不断向基层医疗倾斜,基层医务工作者同样可以得到较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职业收入。因此,医学专科生也不必为待遇担忧。学校要及时、主动地帮助学生了解医学专科生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导向,引导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就业,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二)编制含就业心理指导内容的教材
目前的就业指导教材,较少涉及学生的就业心理。有专家指出,要开发以学生职业心理能力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内源性职业素质为主导的教材。[2]医学专科学校应组织一线就业指导教师和就业专职工作人员,归纳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的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类型、疏导方法等,然后结合具体专业,编写适用于医学专科生的含就业心理指导内容的教材,便于就业指导教师开展就业心理教育。
(三)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的就业心理培训
目前,就业指导课教师多由公共课教师和学工人员、辅导员担任,他们绝大多数既无医学背景,也没有心理教育经验。学校应聘请经验丰富的心理专家、就业指导专家定期培训,传授就业心理辅导的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案例现场指导。定期对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进行考核。
(四)健全就业心理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医学专科生从入学开始,就要被纳入包含专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职前教育等内容的就业心理指导服务体系。就业指导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人员共担就业心理教育职责,针对普遍存在的心理倾向,利用校报、校园网、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介绍实用、简便的缓解负面情绪的方法。针对个别因就业压力过大引起的严重心理障碍,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指派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系统的指导、帮扶。此外,应在学生中建立就业心理信息员制度,以便对医学专科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动态管理。
(五)提高医学专科生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
首先,教师应多采用体验式和反思式教学法,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并以此为依据对影响自己求职择业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总结,调试。其次,教师应引导医学专科生将个人价值和社会需要相联系,摒弃狭隘的、短视的就业心理,对社会现实及发展趋势有清晰的、乐观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就业心理不断趋于理性和成熟。
(六)加强对健康服务业的宣传
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指出:“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健康服务业将为医学专科学生释放巨大的、高品质的就业空间。但是,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更多是要靠市场力量的推动,民营或个体的健康服务机构可能成为主力军。医学专科生应改变到公立医院就业的心理。学校要加强对健康服务业的宣传,使学生对健康服务业的内涵和前景有深刻的了解,树立投身健康服务业的心理。
[ 参 考 文 献 ]
[1] 胡芳.医学生执业心理分析及调试[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6):141-142.
[2] 程玮,支素华.大学生择业心理状况调查与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策略 [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4):53-59.
9.医学文秘专业就业 篇九
报考医学文秘师系列,最对口的专业是医学文秘。其核心课程,包括”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院管理学概论、社会医学概论、医学法学概论、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概论、公文写作、现代公共关系、卫生经济学、文书与档案、计算机等。
一、医学文秘专业就业方向
医学文秘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他们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
二、医学文秘专业就业前景
医学文秘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医疗体制而产生的一门新型学科,主要培养在医疗卫生机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医学文秘工作,掌握医学和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秘书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具备一定的公共关系协调能力,就业于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部门、医药公司等单位的高素质人才。医学秘书在欧美国家发展较为成熟,在美国,医学秘书协会是全国三大全国性秘书协会之一。医学秘书在医疗系统中作为医生助手,要去专门的学校进行培训,通过医务助理协会考试才颁发合格证书。就业前景较为乐观。而目前我国开办高职高专医学文秘专业的学校并不多,招生人数也不多,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黑龙江、云南,近几年在湖南一些医学院校也开始开设这门专业。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于前年开始招生,但录取结果不乐观,主要是社会对这一专业的认可度不高,有的用人单还停留在让专业人员兼任单位医务秘书的观念中,使得学生、家长对医学文秘未来发展前景不看好。由于是门新兴专业,缺乏交叉型专业教师,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10.加强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内容建设 篇十
关键词: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强,继2004年之后,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以每年20%——30%左右的速度递增,医学毕业生走上了就业大众化的道路。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中的特殊群体,在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医学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了困扰各医学院校的问题。
就业指导课是高校面对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就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加强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的建设,将对毕业生的就业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关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材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如就业形势、职业基础知识、职业规划、求职方法与技巧等,总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板块加强医学院校学生就业指导课。
一、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明确定位。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我国的就业形势并不是很了解,对于今后的工作出路、职业发展也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在毕业季时,毕业生会多少出现一些迷惑:用人单位对专业了解不清;自我期望值过高或过低;消极就业……这就需要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将我国就业形势特别是非医学专业就业形势给学生们分析清楚,帮助毕业生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降低期望值,积极主动就业。根据卫生部《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以及《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卫生人才中,虽然近年在不断增长,但与医学相关的管理、英语等岗位还是急需大量人才;同时,我国近年在不断推进卫生系统医疗改革,实施新农村医疗合作等,各个卫生岗位,特别是西部地区、基层地区医疗卫生人才需要大量补充。因此医学院校学生需认清形势,对于今后的就业方向以及发展目标有着明确定位。
二、帮助学生分析国家就业政策,及时了解。对于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我国一直给予各项政策帮扶。为有效应对严峻就业形势,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育部2009年3月下发了《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2012年国务院批转的《十二五促进就业规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等,从多个方面促进大学生努力就业。但是大部分毕业生对于国家的各项政策并不了解,或者知之不详。通过就业指导课分析国家就业政策,及时了解最新相关政策,对于毕业生将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出路,少走弯路。
三、讲授求职与毕业的流程问题,明确步骤。这是众多就业指导课程中必需的内容,通过该板块,让毕业生清楚明白如何制作简历、如何面对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何做好就业过程中的礼仪问题,如何规避就业陷阱,如何完成手续顺利毕业等等,以便使毕业生能更好更快的找到工作。
在上好上述三个板块内容的同时,还应注意一般毕业生经常会遇到的两个问题,也需要在就业指导课中给学生予以注意。
1.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作用。医学院校医学专业学生一般会在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从而能更好更早的了解今后的工作环境;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则因专业、学生的选择而有所不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经历的一个教学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最直接途径,为此,医学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对于必需的社会实践,应选好各个实习单位,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同时,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应该大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如暑假“三下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各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人际沟通交流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等,为今后的毕业做好准备。
2.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问题,特别是医学学生学制一般为五年,在经过五年艰苦的学习后,在找工作过程中屡屡碰壁,还有诸如对于今后的发展,对于工作的选择,对于家庭的期望,对于同学之间的对比等等,如果处理不好,容易导致毕业生出现自卑、躁狂等心理问题,有时可能会出现恶性事件。因此,医学院校在讲述就业指导课程中,应该密切注意毕业生的心理变化,通过介绍一些专业心理知识、举行老师、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成功就业毕业生讲座等方式,缓解毕业生心理压力,让毕业生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自信心等。
目前国内,就业指导课程属于一门新兴的课程,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理论,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这需要深入认真地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尽早建立科学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同样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但是加强该课程的建设,是我们共同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姚其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刍议[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6).
11.放射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一
一、对象
2008—2010届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共计235人:其中2008级63人, 2009级78人, 2010级94人。
二、方法
发放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问卷, 共发放235份, 收回有效问卷235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0%。
三、结果
1. 近几年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就业期望与实际相比过高、就业区域向大中城市涌动, 且就业心理压力过大: (1)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人数增加。近年来, 各高校连年扩招,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高等教育从以往的“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 国家统一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过渡[2]。且卫生医疗相关机构需求与毕业生就业需求失衡, 大学生普遍自主创业的意愿不足, 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沟通[3,4]。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2)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期望值过高。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 就业区域向大中较发达的城市涌动, 且期待高薪金、高待遇、有编制的工作岗位[5]。
本次调研对2008—2010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做一统计: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在医院检验科就业的比例始终在60%以上, 其他40%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各级医院的病理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血站、科研机构和学校、仪器试剂公司、服务社区等。 (3)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多选择大中城市。随着一些沿海城市近年来高速的发展, 和一些中小城镇形成了较大的差距, 毕业生们都涌向“北上广深”等地, 造成了人才集中, 超过了有限的就业市场的需求。
近三年,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生源地与就业地相同的比例为57.02%, 生源地与就业地不同且流向大城市的比例为42.98%, 生源地与就业地不同且流向小城镇的比例为0。 (4)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过大。面对严峻的就业情况, 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其实比较脆弱, 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紧张、自负自大、盲目跟从、自卑胆怯、虚荣攀比的心理, 给当前的就业造成多重压力。
2.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途径:目前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多种多样, 社会、学校、媒体为他们提供了广泛的就业途径, 如:市政府及卫生局举办的毕业生双向选择会、政府机关人才中介举办的人才交流会、市政府卫生局网站提供的网络招聘、大中专毕业生自荐、各级用人单位直接到高校招聘、熟人介绍等。
通过调研将近三年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予以统计, 其中各级用人单位直接到各高校招聘的成功率较高。
四、讨论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该继续秉承“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方针。且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满足职业岗位群人才规格的需求, 更加体现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关键性。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适当限制招生数量, 防止每届招录人数盲目上调,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毕业生素质, 使其具备良好的工作技能、广泛的临床思维能力、多方面的人文素质。加强毕业生对就业政策和相关形势教育的学习理解, 以及就业心理的指导[6]。学校要帮助毕业生抢占就业市场先机, 拓宽见习和实习基地, 搭建各方面的就业平台[7]。毕业生应该在就业中准确定位, 提倡较早抓住机会, 应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就业后发展”的新时代就业理念。本着“厚基础宽口径, 淡化专业”的原则实现就业。
摘要:针对我校高职2008—2010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 采取问卷调查的调研方式, 对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就业,调研
参考文献
[1]李晖.浅谈提高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做法[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 (29) 30-31.
[2]刘玉英.当代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17) :12-14.
[3]曹燕, 温旺荣, 郑仕富.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9) :28-29.
[4]岩磊, 刘彦明.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2) :291-293.
[5]陈孟平.浅探高等医学院校就业现状及其对策[J].社科纵横, 2008, 28 (3) :207-208.
[6]徐松美, 张立东.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9, 31 (3) :344-346.
12.放射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二
从就业形式来看,医学类的就业情况依然是最好的,对中国大学专业排行榜,教育部公布了44所直属高校本专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的有关情况,各高校总体一次就业率达到82%。
这44所高校按学科门类统计的就业落实率从高到低依次为:
医学92.08%、教育学87.88%、理学85.54%、农学84.75%、历史学80.09%、哲学75.98%、经济学74.11%、文学74.05%、法学69.49。
从中可以直观看出,医学类学生的就业率,依然有所保障,但虽然在就业率高的同时,医学类学生对未来自己职业的认同度却在下降。据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医学生对医疗行业的职业认同感从两年前的38.5%的不满意上升到58.4%,仍有半数医学生对就业前景信心不足;在报酬方面,近30%的医学生理想年薪期望值在“20万以上”;在工作环境的选择上,愿意毕业后去基层工作2年的医学生比例从93.5%下降到57.3%。
跨入21世纪,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及基因工程、分子克隆和基因芯片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同时也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蛋白质组计划的启动以及人们对自身保健意识的提高及对生活水平需求的日益增长,现代医学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3.放射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三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从对定向单位的满意度、薪酬期望值、履约倾向性、协议期满后的意向以及基层工作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来了解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于2014年秋季学期在成都中医药大学297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中进行,回收问卷285份,其中有效问卷281份,回收率95.96%,有效率98.60%。
1.2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借鉴相关文献。将样本数据录入Excel软件,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想法以及其对医学定向生政策实施的意见与建议。
2 调查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281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中,大一学生98人,占34.9%;大二91人,占32.4%;大三92人,占32.7%。户籍多以农村生源为主,有204人,达到72.6%;城镇生源64人,占22.8%,较多;农转非13人,占4.6%。性别女性多于男性,女性有168人,占59.8%;男性有113人,占40.2%。独生子女有130人,占40.2%,非独生子女151人,占59.8%。
281名学生来自四川省各地市州,成都、绵阳、南充等地生源较多,定向单位主要为川西北高寒藏羌区、攀西老凉山地区、川北秦巴山区、川南乌蒙山区和川中丘陵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生源地与定向单位在同一地市州的有150人,占53.4%,而有131名学生与生源地外的卫生机构签约。多数学生基于经济和就业的原因选择报考定向生,调查显示,有176名学生(62.6%)认为定向生不必为学杂费担忧,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50.9%(143人)的学生看重的是不用费时费力去找工作。
2.2 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就业意向调查
就业意向是个体在就业选择中表现出来的比较含糊的需要,极有可能发展成为实际就业行为[5]。问及对定向单位的满意程度,281名学生中选择一般的人数最多,有159人,占56.6%;不满意的居次,占23.1%,整体满意度偏低。薪酬意向调查中有44.1%的学生认为其毕业后可找到月薪3000至4000元人民币的工作。无协议牵制,在基层工作年限意向调查中有58.4%的学生愿意在基层服务的年限为2至4年,不愿意去基层与愿意在基层服务6年以上的人相等,为11人,占3.9%。无协议牵制下,工作地区意向调查中,65.1%希望在县/区级找到合适工作,其次是市级,有58人占20.6%。中医学免费定向生毕业意向调查中持“观望”态度的人最多,其有更好的选择就违约,没有就履行合约,为141人占50.2%,乐意去定向单位,有84人占,29.9%,仅2.1%坚决不去定向单位;协议满后2.5%会选择坚守岗位,继续服务基层,最多的是认为六年累积足够经验,到更好的医疗机构发展,人数是134,达到47.7%的比率,其次是选择性态度,认为自己有较好的发展的话就留,没有就离开占33.8%。详见表1。
2.3 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调查
对于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本研究采用复选形式进行调查统计。281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中,82.2%的学生在满足经济收入高、福利待遇好条件后会更愿意留在基层;其次是单位提供进修机会,有205人勾选,占73.3%;选择解决住房问题会更愿意留在基层的学生也较多,有127人,占45.2%;得到领导的重视与赏识有27.4%选择,定向单位在生源地有28.1%勾选。可见,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福利待遇、进修机会。详见表2。
3 讨论
3.1 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缓解基层中医人才匮乏具有积极意义
虽然学生对定向单位的满意度偏低,但是在其毕业后意向调查中,29.9%的学生乐意去定向单位服务基层群众;17.8%的学生被动去定向单位工作:包括不愿去定向单位,受合同牵制被迫在单位工作至约满和受合同牵制被迫在定向单位工作,一旦时机成熟立刻违约两种情况;仅2.1%的人坚决不去定向单位。总体上看,免费定向生下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可能性较高。且大部分学生表示满足一定条件后其愿意长期服务基层,由此可见,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解决基层中医人才缺乏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3.2 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
无协议牵制,在基层工作年限意向调查中,多数学生只愿在基层工作2至4年,仅3.9%的学生愿意在基层工作6年以上,无疑定向协议规定的服务期6年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偏长。定向中医学生对定向单位的满意度不高,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其可以找到在县城的工作,定向协议中规定签订乡、镇医疗机构不满足其就业地区意向。协议规定与就业希冀存在差距,有50.2%的人对于学满后的就业打算处于“观望”态度,如果有更好的选择,他们就违约不去定向单位。去了就业单位,大部分是“过路客”,仅2.5%的人会继续为基层服务,明确表示会离开的人高达52.0%:包括累积经验,到更好的医疗机构发展和考虑换职业两种情况。可见绝大部分在校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目前没有扎根基层,长期为基层卫生事业做贡献的坚定信念。
3.3 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有待完善
访谈时,多数人表示医学专业学习投入成本高,人才培养时间长,专业技术性强,工作风险高,而基层工资微薄,发展空间小,工作环境不理想,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矛盾是其不愿长期在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在影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意向的因素调查中,82.2%的人表示经济收入高、福利待遇好的条件下他们会更愿意在基层服务。且他们对于自身继续教育与在职培养也甚为关注,73.0%的人选择了此项。如若解决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矛盾,提高工资和福利,为其提供较多学习机会和较大晋升空间,其会更愿意长久地在基层服务。要让基层对医学免费定向生充满吸引力,还应完善工作期间的相关政策。
4 对策与建议
4.1 完善定向生优惠政策,提高其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
基层中医药事业欲谋发展,首先要保障中医药人才的生存。完善定向生优惠政策,从他们关注的利益点着手会效果倍增。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应在工资待遇上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设立专项津贴,缩小乡镇与县/区级医疗机构的待遇差距[6]。将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工资待遇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以保障基层中医人才的生存环境。当然切实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环境,解决学生入职后的生活问题也需双管齐下,如此可提高基层对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吸引力,提高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变基层为吸引中医人才的“磁场”。
4.2 保障基层中医药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中医人才的存在价值
在访谈中,有部分学生担忧在中西医不均衡发展的今天,其在基层不能实现自我价值。可见,学生重视工作中自我价值的体现,唯有在工作中得到认可,其才会有长期服务基层,为基层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的意志与信念。因而,坚持中西医并重,完善政策,加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保障中医药的服务功能则至关重要。改善基层中医药环境,给予基层中医药足够的发展空间,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存在价值,进而保障基层中医人才结构稳定,才能让基层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简而言之,基层有中医人才大展宏图的机会才能吸引更多热爱中医事业的人才于基层长期发展。
4.3 重视定向生在职培训,满足其继续教育的需求
医生职业专业性、技术性强,故而医生都非常重视继续教育,而中医强调师承,在业务上宜选派有经验的医师对其加以指导,充分发挥“老中医”传帮带作用,提升其业务水平。并且在在职培训、在职进修以及提升个人发展空间方面提供更多可行措施,将其具体化、标准化。在职进修在满足学生继续教育需求同时可提升医生的业务能力的,提升基层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在基层工作可提升业务水平,提升业务水平为更好的服务基层”的良性循环。
5 小结
本研究对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缓解基层中医匮乏具有积极意义,培养的基层中医人才下基层的可能性较高。但是,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不能吸引中医学免费定向生扎根基层,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定向生优惠政策需完善,以提高基层对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吸引力。重视定向生的在职培训,满足学生入职后继续教育的需求。保障基层中医药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中医人才的存在价值。让中医学免费定向生毕业后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满足基层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真正缓解基层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摘要:目的:了解中医学免费定向生的就业意向,为更好地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的基层中医人才,缓解基层卫生人才短缺难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方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结果:医学定向生政策对于缓解基层中医人才匮乏问题具有积极作用;协议规定与就业希冀差距大,中医学免费定向生长期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有待完善。建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服务基层意识;完善医学定向生优惠政策,提高其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保障基层中医药的服务功能,提高基层中医人才的存在价值;重视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在职培训,满足其继续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中医学,免费定向生,就业意向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Z].中国网,2010(561).
[2]冯秋季.河南省订单定向医学生农村就业意向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5):394-396.
[3]范文燕,等.农村定向免费医学生专业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45-47.
[4]万秀珍.基层中医医院中医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2013,21(3):275-277.
[5]付义朝,等,首届免费师范定向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50(4):144-152.
14.放射医学专业就业前景 篇十四
关键词:医学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
随着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医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既有当代大学生共有的择业心理特征,也有他们特有的择业心理矛盾。全面分析他们择业出现的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调适方法,可使医学生在择业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他们顺利就业。
一、医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
1、随着医学院校的扩招,接纳毕业生时考虑的问题已由数量向质量转变,普通院校毕业生在大城市的综合性医院基本上难以插足。而中小医院、偏远地区医院对医学本科生有很强烈的需求,但由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医学生不愿意去。
2、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突出,有些家长和学生受到社会对医学各专业认识的误区的影响,选择专业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因而造成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过剩,影像、医学检验学、护理学等专业需求多但毕业生少的状况。
3、医学生自主择业和创业的可能性小,医学毕业生面对缤纷的求职技巧和严格的面试,不知所措,焦虑心理十分突出。过度焦虑,严重影响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求职带来困难,甚至造成择业失败。
二、对医学生就业心理的分析
1.自傲与自卑
部分高校毕业生由于对医生的职业特点缺乏深入的了解,加上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过高的期望,以幻想代替现实。导至这部分学生在择业时认为自己什么工作都能胜任,好高骛远。在求职过程中对待就业缺乏思想和心理准备,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尤其在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碍于自身聪明才智的发挥,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
2.焦虑与恐慌
就业焦虑心理,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负性情绪,面临人生第一次就业,心理并未完全成熟的毕业生感觉到心理压力,最终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优秀学生焦虑的问题是能否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单位;成绩不佳的学生焦虑的是没有单位选中自己怎么办;来自边远地区的同学为不想回本地区而焦虑;恋人们为不能继续在一起而焦虑;女同学为有些用人单位“只收男性”而焦虑等等。而大学生产生就业恐慌心理主要源于对社会这个外部因素的不完全或不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接触较少,阅历不够丰富,即将面对的社会对于他们是个比较陌生的对象。
3.嫉妒与攀比
择业嫉妒心理是在求职过程中对他人的成就、特长或优越的地位等持既羡慕又敌视的情绪。在虚荣心的驱使下,选择或从事一些不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或者为了超过别人,延误自己客观择业的好机会。同时,大学生求职择业时盲目攀比,即对主客观条件的估量不准确,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一种心理。出现职业定位的偏差,结果无法面对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较大的就业现实,出现有业不就的情况。
4.积极与消极
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医学生的择业心理从整体上讲趋于理性,正视现实,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改变观念,先就业后择业。然而,有些大学生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主动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地方就业主管部门、家庭,或静候学校的安排,或依靠家长去四处奔波,缺乏择业的主动性,依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劣势。不作个人努力,迟早也会“兵败城亡”。消积依赖心理定在收入的高低上也是一个误区,看不到医院的管理水平、经营观念和综合实力,往往错失良机,失去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就业单位,同时也可能引起用人单位的反感。
三、医学生就业心理的调适
心理调适,是指改变或扩大原有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况或新的历程。其作用就在于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击时,能够客观地分析自我,有从而保持稳定而积极的心态,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调整就业期望值。笔者就如何有效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心理指导、切实改善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从就业指导入手,改变就业观念,正视现实
明确择业动机,毕业生必须明确自己择业是为了什么,应当把自我价值实现和履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医生的临床经验来自在基层长期艰苦的实践积累和锻炼,因此,医学生应把毕业的择业作为人生择业的开端,保持自信心和平常心,培养抵御挫折的能力,提高择业的主动性、竞争性和创造性。脚踏实地,调整就业值,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的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单位。根据现行的工作改变原来职业的目标和兴趣,调整心态,培养对所从事职业的敬业精神,全身心投入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例如我门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他主动选择了家乡小镇一家医院,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现在已经是当地镇很有名的一名医生了,在当地老百姓中极受欢迎,为家乡父老做出了突出贡献,难道他的就业不成功吗?
2.从积极的心理调适入手,振奋精神,增强信心
首先要認识自我,就是要客观的评价自己。恰当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择业的基础,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素质、心理特征等进行客观评价,肯定优点、发现不足,明白择业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愿,还要服从国家和社会需要。奉献是从医者的基本要求,医学生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对社会服务上。正确认识自己是通向成功的起点解决医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对策是使其学会自我调适,主动、自觉地适应环境,与环境保持协调,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排除心理障碍,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达到合理择业、顺利就业的目的。另外是树立自信心。自信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它是一种勇于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大学生在择业求职时必须树立自信心,在正确估量自己的情况下,去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大胆地推销自己。当然,自信不是自负自傲,自信要有资本和基础,这个资本和基础就是真才实学。
3.从培养兴趣爱好入手,及时排除不良心理情绪
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人智力得到开放,知识得以丰富,眼界得到开阔,并会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激情。兴趣确实对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起巨大作用。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把就业教育融入寓教于乐中,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得以启发,把自己的兴趣与社会生活、与未来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转移不良的心理情绪,调整认知偏差,建立客观的、辩证的、实事求是的、积极向上的认知系统,以有利于就业顺利进行。完善防御机制,及时调控,合理宣泄,辩证分析,适当转移。就业形势发生变化后,医学生择业过程中面临的巨大竞争压力和不良心理交织在一起,严重影响医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和择业行为,及时予以调适,有助于及时纠正职业选择过程中的偏差,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因此,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首先必须树立建立在自己实力基础上的自信;其次,应具备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择业时自觉培养自己敢于竞争,敢冒风险的心理素质,敢于向社会挑战,扩大就业成功的机率,使自己成为竞争社会的强者。
参考文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陈烈.医学生就业心理误区及调适[J].南华大学学报,2005
[3]孟勇.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
15.就业前景好的医学专业 篇十五
社会对医科类毕业生的需求有不同的倾向,临床医学类人才有走俏的趋势,从事老人医学、保健医师、家庭护士等职业的人才也将逐渐成为热门,而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专业从理论上是有前途的,但从近几年就业状况看,却是比较困难,基础医学类与护理学类专业就业也不太理想。不同的是,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普遍看好,总体上是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另外,医药界的贸易、经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将会增加。据中国执业药师协会秘书长张淑芳介绍,我国至少还需要100万名执业药师。
不仅具体专业之间存在差别,而且地区性的差别也比较大,这与经济的发达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对毕业生的需求反而越小,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事业起步早,发展比较成熟稳定,特别是这些城市的公立医院,基本上都是人才饱和了,每年进的人很少。中小城市,因为医疗事业正处于不断进步发展的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量则相对较大。
从薪酬方面来看,最新数据显示,医疗行业人均年薪可以达到45000元左右,占所有行业薪酬水平的第二位。一般医药从业人员年薪在两万元,一般从业三年的医药人员年薪基本能达到40000至50000元。医药科类毕业生起薪基本是在1500-元/月,而一些急缺专业的医药科人才,月薪可高达6000-8000元。
独之秀职业顾问分析:我们不要局限了自己的求职范围。公立医院虽然条件比较好,但要求也比较高,而且有限的职位也未必就适合自己。民营医院也不错,正处在上升发展的阶段,能够提供更多的职位,待遇方面也更加市场化一些,比较灵活。
值得注意的是,在竞争激烈的上海要进公立医院单凭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实现的,社会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上海的公立、民营医院比例相差较大,是我国民营医院数量最多的城市,可以成为毕业生一个很好的就业渠道。
发达城市像上海,机会虽然多但是竞争也更加集中密集,对毕业生的就业来说难度更高一些。而其他很多城市可能不像上海那么繁华,可是未必就不好,同样可以提供很好的就业条件,也是不错的选择。
几乎每个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想进入大医院工作,看中了大医院的先进条件和更多的专业培训,对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而事实上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越是公立的大医院其人员流动性越小,不会轻易做出变动,加之竞争的激烈,一般很难有机会成功,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很重要的一点,临床类的工作不仅注重能力,而且非常重视实际的操作经验,越是知名的医院自然越看重这一点,这对毕业生来说也是个不利的因素。
从待遇方面来看,也是各有不同。据统计,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权威医生月收入可以达到10万元以上,大约不到百分之五的大医生月收入在1万元到5万元之间,约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医生月收入是3000元到1万元之间,大多数的医生月收入不到3000元,甚至和工人一样下岗失业,至于新人则基本相同大概都在1000元/月到2000元/月之间。
独之秀职业顾问分析:任何工作都是跟经验、年限分不开的,医生这个行业更是越有经验越吃香。专家与普通医生的奖金有很大的差别,与新人相比就更是天壤之别了,这也可以说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所谓“能者多劳”,而多劳又必有更多的收获,无可厚非啊。
做医生这个职业,新人需要更多实践的锻炼,这个过程也许会比较长,当然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有关。进小医院可能没有大医院那么好的培训条件,但可以有更多接触实际操作的机会,即使只是看也好,对丰富经验启迪思维都是很好的帮助。只有自身实力提升了,才有提高外界条件的基础。
如果医院不能提供给他很好的理论培训机会,那他可以自己进行相应的补充学习,多阅读一些研究著作,或着参加一些专家的专题讲座,这也是很好的弥补方式。在积累了一定的专业工作经验,自身的能力有所提升之后,可以寻求机会进入大医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总体来说,医学类专业就业前景还是很客观的
【放射医学专业就业前景】推荐阅读:
高考医学类及文学类专业就业方向06-21
内蒙古医学院预防医学就业前景11-01
放射专业毕业自我鉴定06-21
口腔医学就业前景09-17
医学毕业生就业推荐表08-26
医学类毕业生就业趋势10-17
医学专业英语翻译09-06
医学生毕业生就业表自荐信06-26
医学护理专业简历自我评价06-16
临床医学专业的探索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