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观后感(精选15篇)
1.心理课观后感 篇一
早在高中就听说《雨人》这部电影,那时是在一个关于自闭症病人的电视节目上看见,雷蒙瞬间数出地上牙签数的片段,印象深刻。可当自己真正找到这部影片,沉闷的开场、缓慢的节奏,纵使阿汤哥英俊貌美,却还是很难提起兴趣。我没料到影片的后半段满是温馨和伤感,令人鼻头酸楚。
雷蒙性情古怪,固定收看华波法官,每餐有固定的食谱,要在固定的时间睡觉。他也只穿从K-mark购买的平脚内裤。另外,他还拒绝乘飞机,拒绝在高速公路行驶。但他也可以准确报出飞行史上所有重大空难发生的航班班次、时间、地点、原因,能背诵电话簿上任意一个读过的电话号码,能记住赌场牌桌上的五套牌。我想起那句已经说得烂俗的心理鸡汤:“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给你留了一扇窗。”
但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自闭症病人都天赋异禀。大多数自闭症病人都只是将自己锁在不能被常人理解的狭小世界里,外人朝他们投去异样的眼神,他们却可能连察觉都不曾。之前读过一本书,书名是《爸爸爱喜禾,十万个是什么》,便是由自闭症儿童的爸爸写给儿子的信。作者的语言诙谐,苦中作乐的积极向上固然闪烁,但我依然感受到那份藏在插科打诨里的无奈和伤痛:
“你都两岁了,不会说话没叫过爸爸妈妈,不跟小朋友玩,也不玩玩具知道你是想替父亲省下买玩具的钱,但有些玩具是别人送的你玩玩没关系的;叫你名字你从来都没反应就像个聋子一样,但你耳朵又不聋;你对你的父母表现得一点感情都没有,很伤我们的心。
吾儿,在大厅候诊的时候我们很后悔,怎么带你到这个地方来了:一个十来岁的女孩一直都很文静却突然大声唱起“老鼠爱大米”;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一直在揪自己的头发……
专家拿了一张表,让我们在上面打钩打叉,表上列了很多问题,例如是不是不跟人对视、对呼唤没有反应、不玩玩具……符合上述特征就打钩。吾儿,每打一个钩都像在你父母心上扎一刀。你也太优秀了吧,怎么能得这么多钩?!
专家说,你是高功能低智能自闭症吾儿,你终于得到了一把叉了,还是一把大叉,叉在你名字上。你的人生被否决了;你父母的人生也被否决了。
专家说完,你母亲说了三个字:“就是说……”。
就是说什么啊!
吾儿,你母亲当时只说出了“就是说”三个字,之后就开始哭了。“
自闭症三个字,对于我们,或许只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然而对于自闭症患者及其家人,或许就是一生的负担和梦魇。可那又如何呢?
就像雷蒙笨拙而固执,孤僻而又怪异,却依旧保持着内心的温柔。他想和女生跳舞,也再次唱歌给弟弟听。两人一起哼起回忆里的旋律时,场面温馨动人,而下一帧画面,热水涌出的时候,雷蒙几近疯狂地抓住水龙头,而后捶打自己的头,他喊着:“Hot water burn baby!Water burn baby!“那时我哭得稀里哗啦:从任何方面看,他都不是一个正常的人;可他对亲人的爱护,也不比任何一个正常人少。原本傲慢狂躁、以自我为中心的查理,也慢慢在相处中找回两兄弟之间的感情联系,渐渐找回心里面对亲人的爱意。
或许这是《雨人》里最打动人心的部分。
无论我们是怎样的人,性格狂躁也好,行为孤僻也好,可就算我们的整个世界,都和常人不一样,一如雷蒙,可我们的心底里,都有着一模一样的,对于爱和美好的执着和追求。
2.心理课观后感 篇二
一、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 注重的内心体验, 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促进其健康发展
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师具备相应能力。如和学生心理相容的亲和力;有和学生相近的语言;有较机敏的洞察力和深刻的问题剖析能力;有对课堂整体的驾驭能力;有学校心理辅导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 如关注、倾听等沟通技术。利用恰当的时机增强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一是要了解学生的实际, 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有区别的, 二是大多数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要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内化到教学行为中去。
二、轻松自然的导入创设温馨的课堂气氛
温馨的课堂气氛, 能使学生兴奋地参与常识的形成历程, 充分享受获取常识乐趣的心理条件, 也是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探究的良好环境。因此, 教师的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导入要领:起首放起轻松柔美的音乐, 然后在音乐的伴奏下侃侃而谈:“同学们好!伴着悦耳的音乐, 非常高兴, 我们又降临了轻松兴奋的小学生心理导向的课堂, 谁愿意把你最喜欢做的事或最喜欢的学科告诉大家, 让我们一同来分享你的欢愉……”如许, 使学生在极其放松自然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走近教师。
三、真诚贴近生活实际, 力争课堂生活多种多样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 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学生最需了解的话题, 才能使学生对心理健康课感兴趣, 从而使健康课起到良好的效果。当代的小学生, 绝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在家庭处于特殊地位, 长辈的呵护、父母的溺爱, 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他们最关注什么?他们最困惑什么?他们最需要教师帮助什么?为深刻地了解这些, 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通过测试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适应问题, 其中学习方面最突出, 其次分别为生活方面、交往方面、认识自我方面。针对这一实际, 在课教学中, 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面进行重点铺导, 使学生爱学乐学。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动机和兴趣是学习中的动力因素, 我上了一节《学习枯了辩》, 通过这节课, 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是十分有趣的。 (2) 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选择《不做“小拖拉”》《告别“小粗心”》等内容, 让学生联系实际, 对照自我, 从而自觉地学习, 消除学习上的不适应情况。 (3)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选择《同好书交朋友》《记忆有方》等内容进行辅导, 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手段更新与优化的环节
单凭一面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科书的教学时代已经过去, 教学手段的单一枯燥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里, 我不得不讲多谋体辅助教学。无可否认,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确能改进我们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没有理由不去运用, 而且制作的幻灯片或课件, 鲜活、生动、直观, 给人耳目一新, 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难以达到的。但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对于教学活动来说, 只有最恰当的媒体, 而没有最好的媒体。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时注意优化结合、正确恰当、服务教学目标、更好地围绕主题、创设情境、引发思维、启迪思想、最终顿悟,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运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
五、重在感悟, 实际运用
心理活动课的内容要在总体把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发展方向的前提下, 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 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 要坚持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原则, 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避免把心理活动课上的单纯的心理知识传授课。在活动中, 我力求让学生多活动、多训练、多感悟, 从而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指导实践。
(一) 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 心灵感悟
小学生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 心理活动课的心理素质教恰好与人的心理世界沟通。“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活动中, 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 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 产生共鸣。在辅导《保持一份好心情》中我向学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闹矛盾了, 你的心情会怎样?”“假如你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 你会怎么想?”等问题, 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 有感而发, 反映出真实心态。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 让学生心灵顿悟, 调适自己的心境。活动中, 学生有不同的心灵感悟, 我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判, 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
(二) 延伸课外, 实际运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活动课, 并对学生进行辅导, 目的并不仅仅满足活动课上学生的心理要求, 它应该贯穿学生的始终, 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应延伸课外, 指导行为。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强。对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铭刻在心, 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反映出来。在辅导完《不做“小拖拉”》这一内容后, 有许多学生都笑着对我说:“老师, 我现在做事情可及时了, 再也不拖拉了”。可见, 学生们能用心理活动课中的感悟、体会来指导鞭策自己的行为, 达到了教师们的心理活动的目的。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显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 体会也深得多。从而在活动过程中以达到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自强、自立、自信, 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3.驱逐恐惧的心理课 篇三
一粒沙子进入蚌壳,蚌感到难受,为了减少沙子带来的伤害,蚌分泌出平滑的保护性物质,将沙粒包裹起来,结果生成了美丽的珍珠。
这本《你害怕什么》正是朗达·布里顿女士与恐惧斗争近20年,用生命的能量包裹酝酿出的一颗珍珠。
朗达·布里顿在童年时曾遭受过非常惨痛的创伤:她目睹了父亲亲手开枪杀死母亲,然后自杀。这段经历一直如梦魇一般伴随着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朗达·布里顿酗过酒,自杀过,花了将近20年的时间才慢慢摆脱了恐惧的阴影。当然,上天是公平的,正是有了这样特殊的遭遇和洗练的过程,朗达·布里顿才能对生命有了比一般人更加深刻的思考与体验,才能对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恐惧进行分析,并且提炼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和实用可靠的对策。此后,她开设了“生活无惧”课程,帮助人们了解自我,摆脱恐惧和压力。
《你害怕什么》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朗达·布里顿对恐怖心理的细致观察,以及她所指出的人们在恐怖驱动下的“行为四步曲”。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恐惧,看上去千差万别:有的人时刻担心失败,于是从出生开始便一刻也不能停歇,无法享受生活;有的人害怕被否定,即使受到欺压也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有的人害怕自己不可爱,于是宁肯陷身于不良关系身心受挫,也不肯主动逃脱……尽管人们的恐惧版本看上去各不相同,但最后还是殊途同归,所有陷入恐惧不能自拔的人都有着相同的“运作程式”,即行为四步曲:
第一步,发生了某件事,于是这件事就成了你的一个“恐惧开关”,你时刻感到自己恐惧的事情有可能再发生,一旦有类似迹象出现,你便心跳加速、掌心出汗。有的人怕被人看做失败者,有的人则怕被说自私、软弱。比如一位销售员,他内心的“核心恐惧”是被看做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于是,每月的销售工作指标就成了触发其恐惧的扳机。再比如,一位担心被指责自私的女士,你的一句恶性评语也许就会诱发她的恐惧。
第二,在恐惧的驱策下,你会出现一些行为,而这些行为常常是未经仔细思考就做出的。你主观上期望通过这样做,可以避免那可怕的结果。比如那位推销员,为了回避“我是失败者”的感受,他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拼命工作,争取最好的业绩,他以为这样就不是失败者了。而那位希望永远无私的女士,可能一直活在别人的要求里,即使自己不愿意也会帮助别人做这做那,牺牲自我也在所不惜,好像她活着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帮别人解决问题。
第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努力常常会驱使你设立根本不可能做到的目标,于是你所害怕的结果还是会发生。销售员的业绩不可能永远第一,即便他干得很好,还是会被人超越,于是他又会感到自己是失败的。而对于那位可怜的女士,没有人能够满足他人的所有要求,一旦她没有达成对方心愿,或者有了拒绝对方的念头时,她就会暗骂自己:“我怎么能这么自私!”事实上,在恐惧中人们不自主做出的那些努力,反而会推动我们所恐惧的事情发生。
第四,你开始采用一些方法来麻痹情绪上的痛苦,且几乎无可避免的都是一些自我毁灭的行为,譬如酗酒、暴饮暴食、游戏成瘾、滥交、吸毒、拖延成性、把要紧的事放到一边而去处理那些琐事、愤世嫉俗、睡眠过多、虐待小动物,或者封闭自我,向那些能支持你的人关起大门等等。这些方法会让你暂时觉得好过些,随之而来的后悔内疚又会加重你心中的恐惧,因为这样做的你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这个行为四步曲就像一个恐惧之轮,循环往复,令人不能自拔。
类似精彩的内容,书中还有很多,如果你认真阅读此书,将会有以下收获:
1.识别你的恐惧模式,看清恐惧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的。
2.找到适合你的战胜恐惧的方法。朗达·布里顿是个实践者,她通过自己的探索努力,找到了一些操作性极强的方法,这也是本书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所讲述的精华。朗达·布里顿通过“恐惧之轮”和“自由之轮”两个简单的模型,阐述了如何摆脱恐惧的要义。
3.世界上有些人是会不断强化你的恐惧的,朗达·布里顿教给我们如何识别这些人,远离他们,并且找到那些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恐惧踏上“自由之轮”的人。趋利避害,我们需要有选择地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书 摘
作者: [美]朗达·布里顿
译者:陈逸群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你所认识的恶魔总比你所不认识的恶魔好
恐惧的功能在于帮助你免受伤害,但恐惧也会阻止你成为最好和充满信心的人。恐惧一路追随着你。
恐惧听见你的呐喊:“我永远不想再有这种感觉!”它认真对待你,坚定地要保住你的安全,有如贴身保镖般护卫着你的感觉。现在,出现了一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中,你可能无法接受自己,于是恐惧便发出警报,告诉你:“不要去那里,不要那样做,绝对不要那样说!你很可能会被拒绝,感觉失望,或觉得自己是个傻瓜。危险!”
恐惧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你抵挡一切可能引发你最严重恐惧的负面感觉,而这个最严重的恐惧就是:我不够好。这会让你一直无法接受自己。
请用这个角度思考:恐惧是你的舒适安全区的守门员,小时候,你的舒适安全区就是母亲的怀抱,你会冒险地走出庇护所,一旦你感觉到威胁,便会迅速地缩回安全的地方。现在你的安全区在于你所认识的人、你惯常做的事情、让你轻松自在如在家的地方,不管这些是好是坏、是快乐是悲哀都不重要。“你所认识的恶魔总比你所不认识的恶魔好”。人们长久处于不良的婚姻关系、单调乏味的工作以及其他不如意的情况中,只因为打破熟悉的疆界,尝试新的事情太恐怖了!你的安全区就是让你觉得舒适安全的地方。
扩展心灵的自由
当你按照本书的指引,登上“自由之轮”后,你将经历到下面这些心灵状态,而且会愈来愈强烈,愈来愈持久。
活在当下 当你和另一半正在享受一顿美好的晚餐时,你忽然想到明天要处理一件公务上的难题。你阻止自己再想下去,反而凝视她的眼睛,分享你对她的爱。一生决定于片刻之间,选择也是当下的。当“活在当下”成为一种本能时,生命会变得更为丰富。
接纳 你想要去看一部最近上映的浪漫喜剧电影,但你先生却想看动作片,两人掷铜币决定,结果是动作片。你做了一个决定,决定不抱怨这个结果,相反地,你找出方法与丈夫一起享受这段时间。你不把时间全花在挫折感与哀怨中,相反地,你接受现况,用开放的胸襟和弹性面对眼前的新契机。我不是要你忍耐现况,而是要你区别基于恐惧的反应和基于自由所做的决定。
内在力量 你的朋友对你说了一些残酷的话,你不再不加纠正地将之带过,相反地,你挺身而出为自己说话。你所累积的内在力量,会激励你以言行表达出你的真实感觉。为自己说话不再是梦想,透过投身于你的自由之轮,你已经开始培育你的内在力量了。
超脱 你要求加薪,你不再用是否获得加薪来判断你做得多好,你知道在要求的当中,你的性格被建立了,并且释放出来的自由在你的生命中制造了奇迹。当然,你做了准备,你的行为也好像已经获得了加薪,就算结果让你失望,也不会毁了你的一天。这会变成另外一个新的机会,让你学习更多地做真正的自己。当你能够客观,不再固守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时候,当你明白生命中可以发生任何事情而不是静止的,那么你就不会再期待一个特定的结果。
图/彭长征 郭德鑫
4.心理健康教育直播课观后感 篇四
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很多:遗传排列、外部环境、意向活动。有时候遗传和外部环境是很难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从我们内部来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一直想要改掉却改不掉的性格。要如何才能做到“把婴儿留下,把洗澡水倒掉”呢?
意向活动是我们产生变化的根源,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意向活动包括我们的所想所作所为,我们对世界的诠释和我们关注的焦点。意向活动是我们最容易掌握的一项活动,也就是我们的所想和我们对世界的诠释,将情感与行动联系起来。Tal谈论了两种感情,渐进式和突发式。也就是给我们的困惑提供了两种方法论。
渐进式是一种专注冥想,并带来安宁沉静的情感。它可以使我们身心舒缓、提高自身洞察力,仅通过呼吸改变情绪,提升我们的专注力。身为学生,应该都会有过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专注度不够的问题。我们可以把渐进式当作一种终身疗法,调节自己的情绪,训练专注度,从而使上课或者办事的效率都大大提高。这种方法短短8周就可以有效果,而且每次持续时间不长,半个小时就足矣。研究表明,经过八周的训练,人的大脑就会改变形状。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对精神的帮助,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5.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课观后感 篇五
题目: 不变的爱情,内心的悸动
学院: 航天学院
班号: 1018203
学号: 1103710309
姓名: 冯铮
日期: 2012年10月 13日
在我这人,其实爱情片看的很少。男人嘛,总是更倾向于观看一些激情或深沉的电影,深情的片子自然看得比较少,就算是看也往往不是独自观看。但无可否认的是,在这个缺乏信仰的年代,好的爱情片倒也是独树一帜的。至少,我很小时候看《泰坦尼克号》,也觉得那是伟大,请保留此标记的爱情,并且心向往之。待到长大一些,看《我的野蛮女友》也觉得挺温馨的。到了这个尴尬的年纪,反而会比较喜欢《将爱》这类的片子,好吧,其实我是喜欢徐静蕾——我想说的是,感谢爱情,让我们还能感受到自己是在过一种生活,而不只是简单的瞪大眼睛呼吸。
看这类片子的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的会想,我想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或者说,想要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状态。其实不止在看爱情片,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会让人情不自禁的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有些人很糊涂,有些人很清楚,还有些人自以为很清楚。这些状态,我都经历过,特别是在最后那种状态下吃了不少亏,才逐渐回到第二种状态。比如说对感情吧,我曾自暴自弃的想,我何必要找个女人,何必要有感情,我一个大男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人缘不错,平时爱好也不算少,还喜欢读书,没事写写文章,何必再要找个女来人折腾自己,男人要以事业为重——这种时候我就去看这部电影,看完一遍就平静了一些。现在心态调
整好了,我就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所求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什么对自己而言才是最重要的。我喜欢这种了然于胸的感觉。这样我才能处变不惊。
在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这门课中,本来是个一个学期下来和女生说不超过10句话的人,可是在老师您描绘的种种场景的时候,我却不知不觉的感到内心貌似在悸动。在看完这个电影后,我被片子里面那种完美的理想的爱情所折服。那位女主角始终在准许自己内心深处的悸动——那个咖啡店的纯真的小伙子。最后死神终于被这些感动了,他终于了解到爱不是一味的索取幸福,而是给予后内心的感动。其实即使结局不是很完美的话,我们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这些美妙的感动我们曾经拥有过,人生足矣。
6.心理课观后感 篇六
这次疫情防卫战是一场对全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保卫战,在这场战争中,无数崇高的医护工作人员、无数的共产党员、无数的志愿者远离家人朋友,毅然决然不顾生死,于疫情面前奋力前行,激战前线。在短短的十天里,火神山雷神山两大医院的拔地而起,让中国速度惊艳了世界。医疗物资紧缺,全国超3000家企业跨界转产防疫物资,1天内转产医用防护服和口罩原材料,中煤集团蒙大化工公司日产1030吨;19天“新建一家企业”,北京一服装企业日产隔离服破万......从无到有建起生产线、分秒必争提升日产,我们相信,中国速度一定能跑赢疫情!
听完这节疫情防控的思政大课,感慨颇深。身为少数民族辅导员的我,深刻的感受到防疫是最好的课堂,战“疫”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命重于泰山,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学生工作者,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特殊时期,要秉承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精神;要做好学校和学院学生之间的联络员,时刻关注他们的各种动态,做好疫情防控宣传,把全体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增强他们的防控意识,践行疫情防控的能力,弘扬青年学子的正能量。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巨大的历史进步为补偿的”。
我们坚信在众志成城的奋战中,疫情必将彻底被消灭, 人民最终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愿每一位奋战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平安健康,愿每位患者早日康复,愿每一个人都能做好疫情防护。
7.谈思品课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篇七
关键词:道德,健康心理,教育,培养,心理品质
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一直以来, 思想品德课在学校德育工作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中都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形势下, 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多了, 在与社会生活中一些积极思想和消极思想的相互碰撞过程中, 产生了许多困惑, 也导致了一些错误的认识。这些问题影响了部分中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成长, 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道德和心理问题, 学校教育负有不可替代的重任, 有着特殊的功能。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对提升道德和心理素质的教育质量, 深化学校德育的实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对如何利用课堂教学, 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做了些探索, 下面简单谈一些体会。
一、认真探究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育人理念
思想品德教材的核心理念和总的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基于学生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 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良好的品德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课程培养目标方面除了关注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外, 还非常关注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 社会道德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社会责任感,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还特别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从实际出发,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以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以人为本,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 依照教育教学的规律, 研究各种心理现象,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 塑造学生健全的个性尤为重要。
二、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灵活地处理教材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教学内容主要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道德、人际交往、心理疏导、法律法规、社会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其中有很多的观念、行为和规定是带有成人色彩或理想化的, 是不切合当地学生社会生活实际的。因此, 我们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 要从科学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要使思想教育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 避免空洞的说教和灌输, 并注重把道德教育点和生活中的正面与反面现象结合起来, 与学生的认知程度及一些错误认识结合起来, 与学生的需要和追求结合起来。相关教育点的教育活动设计, 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从学生的所见所闻出发, 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认识, 这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如课程里有一个知识点是“正确认识自己”, 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的形象在同学中是怎样的呢?你希望同学对你有怎样的评价?如此让学生们在他人的评价中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优化自身形象。
三、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把心理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中
思想品德新教材, 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 通过学习探究, 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道理。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同时鼓励学生质疑, 提倡合作探究, 设立小组学习记录本, 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不流于形式。教材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生活情景为载体,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 在发展中学习。教材改新了, 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不新不行。在教学中, 我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 并结合课堂的小故事、小品、情景研讨, 课后写感想、演讲稿等, 使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 动手动脑, 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教师在感情、语言、教态、自身素质等方面感染学生, 以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心理得到良好的调适。经常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 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 提高健康心理素质, 接受道德观念, 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 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也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教材大多以故事、事例为载体来传授某种道德观念。上课时, 教师可以播放课本剧或适合课文内容的动画片, 把课文单调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富有生机的立体场面,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在“情、景、理”的相互交融之中明白道理, 培养情操, 指导行为, 从而升华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在导行训练时, 通过利用多媒体手段把生动的视听教材与常规的教学手段巧妙结合, 让学生有声可学, 有形可仿, 各种感观主动参与, 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 自觉地落实到行为实践, 在潜移默化中将感知内化为自觉行为和内在素质。
四、在教育教学中把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
道德教育只有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明事理、辨是非、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意识的公民。思想品德教育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 它就失去其实用价值, 也就不能培养出可适应社会生活的人。人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 才可能具有免疫力, 也只有在充满各种诱惑的环境中, 才能生长出抗拒诱惑的能力。所以, 我们的学科教学更应该坚持以做人为本, 从社会生活的需要出发,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和责任等方面的教育, 为社会培养出一个个合格的公民, 以追求更高的学科价值。
在教学中抓住品德教育点, 拉近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产生认同, 达成共识, 引起共鸣, 这是实现品德实效的关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从学习身边的社会实际出发, 从就业形势、人才需求及知识与就业机会的关系等方面给学生们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引导学生了解报纸上的招聘信息, 明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中启发学生认识到, 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使自己更适应社会的需要。以此让学生明确该如何为自己将来的就业作准备, 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做, 这比讲大道理更具实际效果。让学生明确在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国家要强盛, 就必须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来支撑。再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经济、国防、科技教育等方面迅速发展的事实, 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正在强大起来, 我们应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结合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 让学生明确,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作为政治教师, 我们应当利用各种机会, 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建设实践, 结合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的冲突给学生带来的思想困惑, 结合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形势, 反复向学生灌输上述思想, 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上进、遵纪守法、热爱祖国等高尚的道德情感,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明确、校正自己的奋斗目标, 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把现实中的问题与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社会主义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同时, 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黄赌毒、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 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等, 这些给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加上互联网上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影响, 部分未成年人的心灵受到伤害。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一些未成年人精神空虚、道德低下、行为失范, 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问题的出现不得不引起学校、老师的重视。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 在道德教育中采用禁止、防堵, 甚至管、卡、压作为教育手段并不能解决问题, 也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因而, 紧密结合发生在学生身旁的一些社会现象, 特别是一些反面现象, 让学生去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危害性。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抓住要害, 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犯法律, 而且将给自己及家人带来不良影响, 从而起到警示作用。而在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评价过程中, 要努力让学生学会从道德、法律、社会规范中去认识。注重引导学生去认识问题、感受问题, 从而形成正确的观念, 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然而,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心理培养的问题带有很强的社会性, 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健康心理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它的问题不是思想品德课教育所能完全解决的, 思想品德课教育只能在学校育人工作中起辅助作用而已。要抓好这项工作, 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及各有关部门都来关注和重视, 都来加强和改进各自的工作, 共同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这样才能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育人工作。当然, 学校必须给学生补充足够的心灵营养, 把握学生的精神脉搏, 矫正学生的人生方向, 把道德和健康心理教育落实到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 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才能达到学生的学习素质及心理品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林福兰.社会信息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与教育对策.中国教育学刊, 2004, (2)
[2]张圣乒, 邓加航.坚持“三位一体”增强德育实效——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思考.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5, (1)
8.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 篇八
一、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设计原则
1.活动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其主要目的是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放松心情的情境,学生在这里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2.发展性原则
从学生身心发展看,心理健康课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应的成长任务和危机。心理健康课应当围绕这些任务和危机形成系列,一步一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完善地发展。
3.参与性原则
评价心理健康课的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志。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心理健康课的核心。
二、心理健康课的设计要点
1.主题明确
多个环节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活动目标明确。有的老师设计了较多的活动,学生的参与程度也比较高,但是效果并不好,原因在于过多的活动目标冲淡了主题。有的活动纯粹是为活动而活动,与主题没有多少关系,活动后没有交流和分享,所以收效甚微。
2.注重实效
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如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正确价值观念的建立,调控情绪能力的增强,意志品质的改善等方面。
3.参与面广
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尤其要关注自卑内向的学生。有研究认为,课堂中90%的违纪学生是由于没有机会让人倾听或别人不愿意倾听而引发的。心理健康课的目的在于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这些学生想发言、敢发言,实现全员参与、和谐发展的心理健康目标。
三、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法
1.情境体验法
小学生年龄小,是非评价不稳定,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有所感受和体验。
2.游戏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游戏永远是孩子们玩耍的主题。通过设计学生喜爱的游戏来引导学生体验,这种形式生动活泼,学生积极参与,容易取得效果。特别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
3.角色扮演法
小学生的具体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强,学生亲自扮演角色,换位思考来导入课堂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触动了他们的情感,使认识更加深刻。
4.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是心理健康课的基本模式。通过小组讨论,人人参与,达到相互接纳、相互包容、情感互动、自助助人的目的。
四、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停留在节奏明快的音乐、色彩鲜艳的动画上,因此,为孩子创造鲜活的画面、可爱的小故事、欢快的音乐可以紧紧地吸引住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
2.激发参与,情感导入
可以通过视频动画或者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获得情感体验。
3.小组讨论,分享交流
针对活动中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由教师引导出问题,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享感受。
4.教师引导,联系实际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分析自身的情况,形成自己的正确认识。
5.反馈矫正,总结深化
通过学生的讨论,联系自我,教师对一些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作出及时的反应,提供有利于学生心理调整的反馈信息。最后,教师要揭示活动中蕴含的哲理,并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从理论的高度指导学生的实践,最终转变为学生的行为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华军.如何设计心理健康课[J].云南教育.2004.(32).
[2]黄宝榴,陈智勇.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的探索[J].教学在线.2006.(04).
[3]杨增田.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课[J].学生发展与管理.2002.(02).
[4]石美英.心理健康课教学方法浅议[J].河南教育.2006.(02).
9.心理课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用积极心理疗法挖掘人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同学们的积极情绪。
2、启发同学们正确的认知自我、评价自我,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迎接学习、生活的挑战,培养学生积极的认知应对方式;
【活动准备】
一张白纸;课前调查表;每位学生准备一面镜子;一盒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猜一猜
师: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彩笔画一幅自画像,画出自己的特点。(选几幅有特点的,让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猜对的最多)
师:每个人都是丰富多彩的,远比这幅画中要深刻。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自己。
二、自我探索:
师:正式活动之前,我想对同学们发出一个邀请,诚挚的邀请你积极的参与,诚挚的分享,用心的倾听。同学们能接受我的邀请么?
师:看看镜子里的自己,跟老师一样,对着镜子里的人打招呼:“嗨,**,我们来真诚的认识一下吧。”
师: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回答“我是……”写的越多越好。(爱好、性格、脾气、行为特点、外表、社会地位等方面)
(找几个同学起来读一读)
三、戴帽子:(他人评价)
师:想不想知道别人眼中的你?
师:对这位同学进行评价,真实、诚恳的说出他的优点。
(教师相机询问:有哪些是你刚才写出来的?有哪些是你没写出来的?知道自己有这些优点感觉怎么样?你喜欢这样的自己么?)
(小组戴帽子活动)
师:你们喜欢么这样的自己么?对着镜子,看看镜子里那个优秀的自己,喊着他的名字说你喜欢他。
四、正视自己:
1、出示故事,《孔雀与夜莺》。你想对故事里的主角说些什么?
2、出示贝多芬的故事。
你懂得了什么?了解正视自己的重要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3、随机抽取课前收集的调查表,说说问题。
4、结合课前对自己的不满“虽然我……,但是我……”
5、看看镜子,把这句话说给镜子里的人听。你喜欢这样一个勇于正视自己的你么?大声说出来。
五、画未来(机动)
你希望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下至少6句话。
1、对着镜子里的人说出你的希望。真诚的说你想成为这样的人?我们不光想成为,我们还要成为,对着镜子坚定地说出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2、你能不能成为这样的人?对着镜子说出来,自信的告诉镜子中的人,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六、放松,小结:
闭上眼睛,深呼吸,轻轻拥抱自己。想一想,你认识自己了吗?你接受自己了么?接受自己的所有优点和所有不足了么?
10.上心理课有感 篇十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上了五次刘老师的《生活心理学》课了;刘老师的每节课我都会去得比较早,不仅是因为每节课之前刘老师都会给我们放一段视频,更多的是刘老师讲的每节课都很精彩,讲的内容大部分也比较实用,对我们也有很多帮助,也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学习中、生活中的心理学。
上了刘老师的五次课后,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感触也很深,印象也非常深刻。当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上次课刘老师所讲的“着装与人际交往心理”这一节。这节课前,刘老师是给我们放了两段视频。第一段视频是《魔女的条件》主题曲的MV,第二段是与这次所学内容相关的一段视频,放的是《花样男子》中关于着装的一段视频。
在这节课中,老师先是讲了问题解决及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有关内容,这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举了乔布斯的例子,并且将苹果手机与微软做了比较,让我们又涨了不少见识。
讲完了有关问题解决的内容之后,刘老师就着重讲了着装。首先是讲了日装与晚装的区别,其次讲了女装和男装及其应注意的问题,如正装与休闲装,颜色应如何选择等等,这使我们学到了在其他课上都没办法学到的东西,对我们以后的就业以及人际交往的帮助也特别的大。
11.灾后:给孩子上好心理抚慰课 篇十一
灾难,让成人重新审视生命,审视价值,审视每天的生活;灾难,让教育者愕然惊醒,灾害教育本该是教育的一部分;灾难,也让父母清晰地认识到,比身体受伤更难以抚慰的是孩子的心理创伤。
无论是亲历灾难的儿童,还是被媒体报道间接刺激的小观众,都难免在心理留下关于灾难、伤害的印记。而这个印记,需要父母用爱和正确的方式加以抚慰。
心理抚慰第一课:重建安全感
4岁的小彤看到电视里日本地震、海啸的报道后,不肯独自睡觉了,上床前总哭哭啼啼地拽着妈妈说:“我不要自己睡,地震来了我找不到你们怎么办啊?”
专业解析
灾难性事件对儿童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影响。像小彤这样看了电视上灾难报道而产生恐惧心理,属于间接影响。间接影响同样会影响到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父母若不及时帮助孩子舒缓情绪,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可能会埋下“自己是弱小的和无能为力”以及“生存环境多么恐怖”等情绪隐患。
家庭心理抚慰原则
*情感上:温柔对待。
*行动上:合理解释、耐心陪伴。
策略一:帮孩子正确理解媒体信息
适当限制儿童看电视的某些内容,选择灾难报道中,军人、消防队员奋勇救灾,人们相互关心、救助的感人故事和社会对受灾人群的支持等正面报道,有助于儿童重建希望与安全感,引导儿童以更积极、勇敢的态度面对灾难。
理解媒介真实和现实生活的真实的不同。媒体会将地震、水灾、飞机失事等重大天灾人祸的现场信息报道,儿童在电视机前获得了相关信息的同时也会产生恐惧。比如,5岁的琦琦看到电视中飞机失事的新闻,非常害怕地说:“爸爸不能坐飞机,会死的。”而现实生活中,飞机还存在另一个同样真实的侧面: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但因为安全飞行发生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媒体不会去关注它。媒体上只报道飞机失事的消息,从而放大了危险的一面,加深了孩子对这种交通工具疑虑。
这个例子说明,同样是真实事件,媒体会根据一定的标准选择自己所报道的内容。这些报道构成了媒体的真实,但它与现实社会的真实是不一样的。父母要教给孩子明白两个真实的区别在哪里。
策略二:陪伴孩子,和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在孩子害怕、恐惧时陪伴、拥抱和倾听孩子,就是告诉孩子:你是安全的,你生活在一个安全和充满了爱的氛围中,家人是不会离开你的是会保护你的。
在倾听孩子时,注意和孩子的情感共鸣。和孩子说:“我知道你看到了这种场景后很难过,其实妈妈也跟你一样,看到这些以后心理很不舒服,那你把不开心的感觉跟妈妈说,我们一起想办法对付灾难好吗?”当和孩子有了情感共鸣后,孩子就更能把内心的想法告诉你,一旦他把这种恐惧表现、发泄出来之后,他心里就会舒服很多。
心理抚慰第二课:重返正常生活
父母带阳阳在爷爷家过年,邻居家放烟花不慎引发了火灾,3岁的阳阳被爸爸抱着脱离了火海,但他亲眼见爷爷被院子里倒下的花架砸倒,虽然爷爷最终在消防队员的帮助下脱险,但却失去了一条腿。这场灾难后,原本活泼可爱的阳阳突然不愿说话了,只肯用点头、摇头表达想法。
专业解析
目睹亲人受伤害的孩子,在突发的灾祸面前不免惊恐失措。阳阳顿时不愿说话,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表现。甚至有些遭受灾难性事件影响的儿童可能终生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也有些亲历灾难的儿童可能表现得比平时更活跃,更爱说话。其实这两种表现都是儿童对灾难事件的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个体用来应付挫折、减少焦虑的一种无意识的表现)。
家庭心理抚慰原则
*情感上: 诱导倾诉
*行动上:不对孩子负面情绪过度反应
策略一:避免急性应激期的再次伤害
灾后一周是心理的急性应激期。此时,孩子也许不说有关灾难的任何事,但心里却惧怕发生的灾难。作为和孩子一同亲历灾难的家长,可能自己也正经历着内心伤痛的折磨,自然不愿提及;但其他人往往出于关心的目的,在孩子面前提及灾难的经过,这是绝对要避免的,这种做法可能使孩子将恐惧永久性地压抑在心底而不敢面对。
策略二:平静的态度帮助孩子平静情绪
经历灾难事件后,不要让孩子独处,同时告诉孩子,灾难的发生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可以大哭一场或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发泄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此时,孩子可能出现焦躁、故意找麻烦,父母只需静静收拾他们造成的残局,就是对他的一种理解。亲人平静的态度,才会使孩子有机会平静自己。渐渐地,当孩子恢复原有生活状态时,他们也能拾回自己的能力感和对生命的掌握感,并知道:“虽然我(或亲人)受了伤,但我(或亲人)还是有能力保护自己的。”
策略三:尽快回到正常生活
孩子可能不愿面对灾害,但在他们心中会不断闪现事件发生时的场景,父母要在安全的环境下,通过专业人员的放松训练,让孩子逐渐释放心中的恐惧。
父母要帮助孩子尽快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如恢复幼儿园生活,在有老师教导、同学们同学习同游戏的环境中,重温安全感和稳定感,使他们觉得生活又按原先的轨道在继续。家中也尽快按孩子习惯的作息规律日常起居,使孩子相信生活依然照常进行。
心理抚慰第三课:重建保护自己的能力感
暑假临近的一天午后,强台风突然袭击了朵朵居住的县城。外婆赶到幼儿园接朵朵回家,祖孙俩艰难地往家走……狂风像只猛兽呼呼大叫,朵朵很害怕,要外婆抱。外婆刚要抱起她时,被风吹下的树枝刮倒了。等周围的人帮忙把外婆送到医院后,朵朵才知道外婆因为并发脑溢血不幸去世。小小的朵朵很责怪自己,要是我不让外婆抱,外婆就不会死。“我没用,我是坏孩子!”朵朵总是这样说。
专业解析
一场台风,不仅让外婆丧失了生命,也让朵朵受着心灵的折磨,她自责这一切都是因为“要外婆抱”。经历灾难后许多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情绪困扰,自己幸免受害,但亲人、朋友却受伤了,孩子因恐惧、害怕而产生“我是无能的”的自责心理,觉得自己没能力帮助同伴和亲人。
家庭心理抚慰原则
*情感上:同理。
*行动上:在孩子需要帮忙时伸出援手
策略一:让孩子熟悉的人照顾
幼儿社会关系单纯,家中亲人受伤或离去会让他们产生极端的恐惧与焦虑。此时,他们的精神支柱也只能是家中亲人,因此,尽可能全家人在一起。家人熟悉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对他们出现的反应能更快察觉到。孩子也最需要亲人的关怀,这是他们尽快获得安全感的最佳途径。
策略二:慢慢找回自信感
孩子成长过程中,渐渐地能用自己的身体和心智做许多事,这使他们产生掌控环境的能力感。经历创伤后,他们体会到“环境是危险的,自己毫无招驾能力”的无力感,原先建立的自信受到了打击,因此重建生存信心是复原的关键。
开始,父母可用对待小婴儿一样的温柔和宽容照料孩子,因为此时他会像婴儿般脆弱。之后,父母可通过让孩子做简单的事,帮助他看到自己的能力,选择容易完成且有成就的活动和玩具,避免让他再度感到挫折,因为他可能是“易碎”的;活动中父母不宜刻意、过度夸赞他,这会使他感觉父母要他“赶快好起来”。总之,太多的指导和夸奖,不如静静地陪伴他们一起玩,在他需要时伸出援手。
策略三:鼓励表达感想
12.心理课观后感 篇十二
校本课题《体悟校园生活, 叙说真实情感———初中语文“真情作文”教学的课例研究》, 目前已探索了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和环境描写方面的指导策略, 为形成系列, 本次作文课将主题定为“让读者‘看出’心声”, 旨在学习展现心理活动的方法, 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传递到读者心中, 让读者“看出”作者的心声。
基于这种思考, 首次将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鉴赏《紧张的一课》中的心理描写, 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环境衬托法、修辞衬托法、内心独白法、幻觉衬托法, 尝试运用心理描写方法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
经过三次课例实践, 最终将教学目标修改为:“通过补写、体验, 赏析《紧张的一课》作者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 尝试归纳展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基本方法———内心独白法、修辞衬托法、环境衬托法、幻觉衬托法, 学习运用这些方法写出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
二、根据课堂观察, 调整教学 细节
本次课例研修围绕新设定的三个观察点“文题材料的适切性、学生全体的参与度、学习环节的有效性”进行评学论教。
(一) 初次实践, 反思教学
2012年3月2日, 借平行班级八 (2) 班进行了第一次教学实践, 整合大家的真知灼见, 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
1.选材切合主题, 课堂运用 不足
作文教学中, 选材是基础, 用好材料是关键。本次选择了四篇例文:《紧张的一课》《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课》。选材的目的明确, 都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 但是课堂上依旧存在材料丰富, 运用肤浅的问题。我们来看实录:
课堂片段:
师:有同学摘抄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这个句子:“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多么舒服啊!”文中所写的烤炉和我们同学补写的嘲笑声这两种现象在现实中不存在, 但是可能会出现, 我们把这种手法叫做幻觉衬托法。幻觉衬托法是用幻觉来表现人物心理的一种新颖的表现方式。
从课堂实录来看, 都是老师一带而过, 没有很好地落实对它的鉴赏。甚至到课结束, 《凡卡》的选材都没有提及, 可见, 尽管材料能够为主题服务, 但是量少质精更需要关注。
2.学生参与积极, 互动形式 单一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 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本次虽然是借班上课, 但是学生还是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并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片段:
师:你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幻觉衬托法和内心独白法。
师:主要想表现怎样的心理?
生:害怕。
从片段看, 互动形式主要是师生一对一。纵观整个课堂实录, 绝大部分都是这种形式, 只有两次出现生生互评。可见, 在互动形式上, 略显单一, 可以借助更多的生生互动, 互助学习的形式。
3.方法呈现灵活, 术语评价 不多
教学目标落实最终要靠教学环节实现。本节课主要通过补写、体验、鉴赏来落实展现心理活动的方法。对于设计中的四种方法 落实, 有的是通过比较、归纳, 有的则是通过讲授……
课堂片段:
生:没想到平时镇定自若的老师也有紧张的时候。
师:这里“镇定自若”一词用得很好。大家心里的想法, 老师是听不见的, 自己对自己说无声的话, 我们称为内心独白。
在学生一味猜测方法的时候, 教师直接讲授, 破疑, 同样能够达到记忆深刻。而这里对学生的评价“镇定自若”这个词语用得好, 也体现了学科评价的术语化, 不过在这堂课中, 类似的评价不多, 有待改进。
(二) 二次实践, 反思教学
第一次教学实践后, 笔者认真修改教案, 于3月9日, 再次借班上课。本次借的是八 (4) 班, 同行针对观察点进行评学论教, 让我受益匪浅。
1.材料利用充分, 补写分层 不够
材料利用充分, 教学扎实有效。本次教学中不仅对选用材料进行了删减, 而且对材料的解读也更为深刻, 这种解读不仅包括所选的例文, 也包括学生的补写。
课堂片段:
生: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多么舒服啊。运用了想象, 想象眼前有一个大火炉, 体现出小女孩非常渴望温暖, 也体现出她当时的寒冷。
师:你摘抄的这段话和你写的这段话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想象的, 我想象着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我。
师:你在文章中无意识地运用幻觉衬托内心的感受, 我们把它叫做“幻觉衬托法”
课堂上教师不仅关注了所选例文的运用, 还对学生的习作了然于心, 但对例文运用分层不够。
课堂片段:
师:用今天学到方法中的一到两种补写后文我说完后, 自己内心的活动。如果还愿有难度, 可以选择本节课中你的感受深刻的某一个瞬间, 用一两种方法写出你内心的感受。
相对于第一次实践硬性规定补写D处, 这堂课体现了作业的分层, 也注意到例文运用时的拓展, 但是仅限于本堂课, 学生的思维难以打开, 可以尝试拓展, 如让学生回忆身边更直接的事件———家长会等, 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真实的体验, 启发学生写真情, 做真人。
2.生生互动增加, 合作反馈 低效
互助学习是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有效方式, 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本堂课较之上节课, 增加了生生互助修改习作这个环节, 但是实效有待考证。
课堂片段:
师:每个小组选一位同学的作品修改!
(学生合作修改)
师:在小组合作修改中, 有部分同学坐在离修改现场老远的地方, 没有深入参与讨论, 请各小组推荐修改文本来交流。
师:大家推荐钟宇杰。
生:还没抄好。
可见, 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 由于部分同学游离, 导致修改时间拖沓且低效, 最根本的还是合作的方式方法不明确, 没有合作的习惯。
3.学习评价多元, 术语评价 欠缺
学习评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反哺教学。多元化的学习评价,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本堂课上, 教师对于学生的学得通过多种方式鼓励。
课堂片段:
师:我用两个词评价马俊:第一个词就是刮目相看, 第二个词是天道酬勤。一年的时间居然可以让一个人的作文有如此大的进步, 是汗水成就了他。不过虽然他进步了, 但是他的作文中依然有一个问题, 他说:摄像机像一只眼睛看着我们, 整个人都开始紧张起来。你发现什么问题?
生:马俊前面说的是我们, 但是后面说的是我自己。
师:你觉得应该怎么改?
生:像一只眼睛盯着我。
师:马俊以后用词一定要准确。
在这里, 教师做到了对学生的学得激赏, 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 以动态的眼光来激励他。对于学生的激赏, 本堂课上形式很多, 比如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PPT展示, 并署上学生姓名, 用“无师自通”、“个性十足”等词进行表扬。尽管这些评价很高, 但是似乎每个学科都可以通用, 这里完全可以用语文学科的术语, 比如上述课堂片段, 可以评价“马俊充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来表现心理活动, 做到了写有飞跃, 勤有收获。”
(三) 三次实践, 反思教学
3月15日, 第三次教学实践如期而至, 这次研修不仅有本校教师的参与, 还有“专业写作工作室”教师的莅临指导。课毕, 大家又一次会聚一堂, 评学论教。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上, 再次反思教学。
1.材料解读到位, 习作选择 欠佳
材料解读到位是上课游刃有余的前提。本堂课汲取了上两次的教训, 删减了《紧张的一课》之外的预选材料, 旨在将一篇例文用足。由于是本班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补写也做到了认真解读。
课堂片段:
生:原来老师也很紧张, 看来这次公开课老师也很重视。
师:你觉得老师重视, 所以你暗自窃喜。逻辑上有点问题, 你刚才说写的时候要联系前后文。
生:老师比以往更重视这节课。
师:因果关系不通, 再说, 这里你最想说的是老师紧张, 还是老师对这堂课的重视?再请一位学生说说看。
生:原来老师也有紧张的时候。
从课堂片段看, 教师对于学生作品的解读到位, 包括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也了然于心。所选习作, 学生谈到了写作时要联系前后文, 实现了教学目标中写作的注意要点。就作品本身而言, 逻辑存在问题, 但不是特别典型, 再三纠结, 显得环节迂回, 拖沓。教师不妨直接示范修改。在学生习作的选择上, 做到典型, 不仅可以提高上课效率, 而且举一反三的效果更加明显。
2.学生主动参与, 互助默契 不够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学习能动性被激发的表现。互助学习的默契在特定背景下需要教师主动调和。由于教学地点的改变, 学生对环境陌生, 而教师在上课前没有认真查看学生的入座及分组情况, 导致对号入座出现误差, 部分小组四个成员坐成一横排, 造成作品修改、小组研讨无法顺利进行, 互助小组间已有的默契在特定的环境中消失, 影响互助交流的效果。请看课堂发言分布情况: 教室左前二排9人发言12次, 右前二排8人发言10次;教室左后二排8人发言7次, 右后二排8人发言3次。
可见, 在教室的前两排发言人次比后两排多, 左边发言的人数相对右边多。教师在机会的给予还没有做到均衡。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合作默契, 才是真正实现“学”的课堂的可量可测的标准。
3.术语评价增加, 作品展示 匆忙
术语评价, 展现学科素养, 体现师生学科底蕴。在上两次教学过程中, 大家对术语评价提出了质疑。本堂课教学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评价术语, 都有所增加, 体现出对薄弱环节的关注。
课堂片段:
生:想到这, 我刚刚要伸出去的手却立刻缩了回去。
师:夏星雨, 你给徒弟点评一下。
生:这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刚刚”和“立刻缩了回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对那个摄像机的恐惧、害怕的心理。但是我觉得他这 个太短, 可以加一些修饰语进去。
师:修饰语可以让心理活动更加有表现力。
从师生的评价看, 都在运用语文学科的术语来进行, 如“描写细致、真实、口语、书面语、动作描写、生动形象、修饰语”等, 教师随机进行课堂作文修改示范, 做到有评价, 有反馈落实。但是整堂课, 从学习对应评价来看, 学生修改习作最终只呈现了一组, 而且是在快下课时才呈现, 这样就不能充分展示学得效果。
三、根据教学习得, 归纳教学 方法
在教学能力获得的过程中, 教学底蕴是基础, 内在需求是前提, 个性性格是催化剂。善于总结积累是关键, 教学有法是目标。
(一) 材料选择贯穿主线, 情 境创设紧扣目标
作文教学中, 材料选择做到贯穿主线, 能够使得课堂教学紧凑高效。作文课, 我们做得最多的事是通过大量阅读, 归纳零星的写作方法, 并美其名曰“厚积薄发”。作文教学中, 如何能够选取与教学主题相符合的材料, 做到精简, 切合主题, 并且能够一以贯之地运用于整个课堂, 做到聚焦“小小文字”, 这是教师需要考虑的。
材料的利用最终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写, 这就需要创设写作情境, 让学生有话可写。写作情境的创设方式很多, 不管是调动过往的认知, 还是生活场景的重现, 等等, 教师要做到聚焦重点, 围绕主题的写作才是高效的指导策略。教学中考虑分层写作必不可少, 分层是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 绝不能异化目标, 分散教学的初衷。
(二) 合作学习制度明确, 学得展示机会均等
作文教学中,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生生之间的取长补短。有效的合作一定要制度明确, 责任到人, 有合作习惯。合作前, 小组成员必须明确组成情况、小组长职责、每个成员分工及今后的轮换情况, 发言的要求, 及评价标准等等。合作中确保共同参与, 责任到人, 机会均等, 并且要长期配合, 形成默契, 才能做到有效, 实现全体参与。
作为教师, 要关注小组合作所带来的优势, 但是, 也要注意改变自己主观意识:关注出色, 个人方向感习惯让部分学生没有获得平等的机会, 这是教师本身的失误。教师要做的事是机会均衡分配给不同层次, 不同地域的学生, 让他们展示学得, 看到提升, 实现有成就感地参与。
(三) 术语评价切合语境, 作 文评改标准聚焦
实现术语评价是师生学科学习的高尚境界。教学中, 通用评价比较流行, 涉及到学科术语评价往往让我们难以启齿。究其原因, 学科评价对素养的要求比较高。用“真好”往往比“你的语句中修辞很生动, 用词很精准”简易得多。图简单是缺少专业评价的一大杀手。只有认真倾听, 切合语境, 细致分析, 才可能得出真正的学科术语评价。
课堂上的术语评价重要, 课后的评改同样重要。写作反馈往往是落后于当堂。作文评改过程中, 也会发现纰漏百出, 似乎有哪里都想评的冲动。但是, 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落实到关键点, 这样的评改也是尊重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一种体现。标准聚焦且有目标, 评改入口小且易操作, 反馈也会更加高效。
13.心理课心得 篇十三
因为这门课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乎我的想象!上心理课的老师欧海青老师也是十分风趣,幽默的人。他上第一课的时候,洪亮的嗓音以及行云流水般的字迹让我觉得十分厉害!毕竟,在这个计算机时代的社会,人们都在打字,写字写的都不是很好了,使我觉得我们的中国方块字要好好流传下去。
这节课我们在一起玩耍,做游戏,大家在陌生的环境里去跟很多人一起介绍自己,在短时间记别人的名字,然后在短时间里组队做作品,有很多惊人的发现:原来我们可以记得很多人的名字的!原来我们可以让别人记得自己的!原来我们的反应能力还是可以的!
我开始喜欢这门课了!我知道在我被逼做作业的时候,情绪压抑的时候就可以在这个课上尽情释放!这种感觉真是好极了!好久都没有的感觉了!我很喜欢这门课了!
14.2017-2018心理课 篇十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我校的心理健康工作主要有开设心理健康课、提供心理咨询、安排心理讲座等。
一、开设心理健康课。
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直接引进课堂,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根据实践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编写了心理教育教材。心理课的基本内容是:学习辅导、健康情感辅导、人际交往辅导、适应性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和自信心辅导等。每节心理课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及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指导,并运用故事法、情境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设想法等方法,在老师精心设置的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认识矫正、人格重塑、心理调适等。
学生在学习了心理课之后,学生反映用心理课讲到的观点,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较为顺利。学生反映通过心理课对于少年期的心理变化有了充分的准备,在困难面前能树立自信。上课时能用合格听众的标准要求自己。处理同学之间关系上能退一步,让一步,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不用老师,自己就可以解决了。同学之间如何建立友谊,要讲原则、方法;现在做事常常问一问为什么,做一做分析再去行动……。
二、对全校师生开放心理辅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学习成绩的不良所带来的困扰;如何克服考试中的紧张及考试失常状况;如何集中精力学习;
(2)人际关系方面: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亲子关系等(3)青春期成长及感情方面:如何合理调整情绪?如何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等
(4)其它方面:班级团体辅导、个人性格优化、潜能发挥、提高耐挫能力等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指导下以及其他同事的帮助下,我取到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在做自我总结的过程中,不难看出我作为学校心理老师,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很多能力还在积累的过程中,暂时没有能够做到面对工作得心应手,还需要多多学习。所以针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今后需要做得工作还很多:
第一、继续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运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第二、加强与外校的经验交流,拓宽工作的视野,争取继续学习的机会,注重知识的更新和工作体会的积累。
15.心理课观后感 篇十五
1 兴趣选项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1 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体育活动是一种集生理、心理和社会条件为一体的活动。即它除了依赖于身体生理的和技术条件之外, 还依赖于心理条件和社会条件。体育活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活动参加者的体能基础的高低, 运动技能的熟练水平, 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其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表现。积极的情绪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可充分发挥集体的潜在能力, 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效率, 使人保持健康;消极情绪的产生, 一方面是适应环境的一种必要反应, 然而另一方面会促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 导致神经活动的技能失调, 对机体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兴趣选项课可以使学生在自己选择的体育活动中迎接身体挑战时产生的兴奋感, 以及自身能力不断提高的满足感。增强学生自信心, 克服胆怯, 拘谨的表现, 增进健康, 而且还可以磨练意志, 陶冶情操, 发展情感, 完善自我;并在体育活动中拓宽视野,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区分真伪丑美, 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提高思想境界, 树立正确价值观。
1.2 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
自信心就像催化剂, 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 使人们百折不挠, 不断努力, 最终获得成功。自信心理是一种在积极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体验, 是学生不畏困难, 敢于行动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强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心情愉快、精神饱满, 很少自卑和恐惧, 而自信心差的学生则做什么都畏缩不前。兴趣选项课是学生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直接展现的舞台, 当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 不仅身体素质得到增强, 同时掌握并发展了一些体育技能技巧。当取得这些成绩后, 个体会以自我欣赏的方式传递其成就信息于大脑, 并产生自我成就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产生愉快, 振奋和幸福感, 从而增进自信心。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方面有特殊作用, 兴趣选项课有更为直接而显著的影响。
1.3 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现代社会, 生活方式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人际关系疏远。体育活动可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是不言而喻的。在选项课中把具有共同爱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 学习共同的课程互相交流、合作, 增进了友谊, 提高了集体协作精神。特别是集体项目的本身就给参与者提出了必须互相交流, 增进彼此情感的要求。了解对方, 相互信任, 相互鼓励, 这往往是比赛获胜的基础。在共同的情趣爱好下所有这些都对那些情感怪癖, 忧郁寡欢, 不愿与人交往, 待人接物时不是很热情的人来说, 都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这样长此以往, 就会使人们形成一种与人亲近、合作的习惯, 改善了人际关系。
1.4 对学生集体进取精神的影响
集体凝聚力是指集体成员之间心理结合力的总和。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体成员对集体所感受到的吸引力, 从而自愿参与集体的活动;另一方面是集体对其成员所具有的吸引力, 从而把集体成员积极地组织到集体活动去。体育教学恰恰具有加强集体凝聚力的作用, 尤其是集体性的、竞技性的、对抗性的体育项目, 通过体育教学这种手段, 充分调动集体成员, 主动性、积极性挖掘自身的潜能, 为自己的小组争荣, 为自己的集体争光。集体成员与集体这种吸引力, 感召力是相通一致的。从而增强集体成员的认同感, 归属感和力量感。体育教学中, 集体性的、游戏式的教学, 都蕴含着成员共存性的教育素材, 为人们担当不同的角色提供了机会。每个参加者在其活动中, 都不同程度地接受着团体活动的约束和限制, 接受着团体活动的督促与激励, 促使着每一位锻炼者适应群体的需要, 这其中不仅是技术的、技能的, 还包括精神的。同时, 群体内的每个角色或位置, 而随时发生变化。团体目标的实现, 是以每个成员的能力, 被团体成员接受为前提的, 也检验和督促每个角色能力的提高。
1.5 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体育锻炼可以健全情绪生活, 减轻心理压力。在体育锻炼中可以采用自我宣泄、代迁移等方法减轻或迁移不良情绪, 健全情绪生活。情绪是心理调节的晴雨表, 是人对生活经验的一种自然反应。每个学生的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是不相同的, 要让他们有充分施展的余地, 为他人“表现”提供良好的条件。兴趣选项课针对人的个性差异, 通过一定的训练与培养, 使其得到充分发展。体育选项课能让学生自己选择最喜爱的运动项目, 提供了学生能充分“表现”自己体育特长的机会。有关研究还表明, 不同运动爱好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显著, 学生从事所喜爱的运动项目, 会让其陶醉于其中, 感到自由自在, 兴奋不已, 会使锻炼者更加自觉地投入到运动中, 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具有直接的心理健康效益, 对缓解身心压力有良好的作用。以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特长为主要目的的体育兴趣选项课教学, 能较大程度的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2 兴趣选项课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2.1 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995年, 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1条明确规定:“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因而学校体育教育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中以教师为基础, 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 将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及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2 加大课程的教学改革, 注重教学质量
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让学生从理论、技术、战术等方面真正了解一项体育运动的、更适合高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兴趣选项课教学中实施创新性教学, 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积极地、主动地得到创新精神、意识、能力的培养。兴趣选项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可分为理论课30%, 实践课70%, 其中理论课包括健康教育学、体育人文学和运动科学;实践课课程可分设为基础课和选修课两种, 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 (场地器械、师资力量) 多开设一些真正受学生欢迎的健身性、实用性体育项目, 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机会,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选项要求。教师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要多样化, 以提高运动能力, 掌握专项知识为主, 多注意项目的健身性、实用性、娱乐性, 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 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体现出趣味性、娱乐性及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激起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防止学生产生厌倦的学习情绪。
2.3 教学中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体育兴趣选项课虽是把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重新组合, 但也同样存在着学生能力上的个体差异。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的难度、练习要求、运动负荷、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是应该加以区别对待。教学中除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抓住时机多给予表扬鼓励, 增强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信心, 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及心理优势。
2.4 改革考核方法, 提高学习兴趣
改革考试方法或取消考试解除了学生的考核之忧, 有效提高学生的选项热情, 消除考核的心理。考核只是评价教学的一种方法, 不仅要评价学生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使学生从评价中产生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 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乐趣。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解除学生考试之忧, 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一定程度的努力之后, 均能够顺利通过考核。考核评价应全面, 从终结评价向终结与过程评价结合转变, 从内容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从教师评价向师生评价转变, 建立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3 结语
大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 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然而在体育兴趣选项课学习中并不是兴趣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学生对所参与的体育项目兴趣过高和不感兴趣都不利于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在这方面研究不足, 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总之, 兴趣选项课应本着健身育人、终身体育教育为主线, 使学生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受益体育为出发点, 充分考虑体育的社会性, 满足学生身心需要, 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社会竞争, 适应向人类智能和体育挑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付雪林.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特点的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2004:176~178.
[2]王开永, 高鸿辉, 余章彪.论华南师范大学女生体育兴趣现状及培养[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7, 7 (4) :168~170.
[3]谭刚.体育兴趣选项课教学为学生终身体育搭建平台[J].山西体育科技, 2005, 11, 25 (4) :264~266.
[4]芦特, 杨昕莹, 张丹.体育课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与研究[M].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 (6) :243.
【心理课观后感】推荐阅读:
心理讲座观后感11-29
心理咨询中心观后感09-18
观看影片犯罪心理观后感10-06
2020心理健康空中课堂观后感心得08-04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挂图》观后感09-08
家校协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观后感06-16
《说服心理学》读后感09-2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观后感600字07-05
《害羞心理学》读后感1000字08-05
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作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