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学习《国家监察》观后感2020

2024-07-01

党员学习《国家监察》观后感2020(精选10篇)

1.党员学习《国家监察》观后感2020 篇一

近日,专题片《国家监察》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1月16日下午,黔东经济开发区组织机关支部全体党员在三楼2号会议室集中收看重播。

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专题片共5集,分别为《擘画蓝图》《全面监督》《聚焦脱贫》《护航民生》《打造铁军》,生动讲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故事。

大家纷纷表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履职尽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推动开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党员学习《国家监察》观后感2020 篇二

除了对扶贫工作敷衍应付,冯新柱甚至利用手中扶贫资金管理权谋取私利。他落马时,从家中搜出的购物卡就多达674张,最终查明,他受贿总额高达7000多万元。

从1月到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共通报曝光了271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主要集中在监管不力、作风漂浮、违规决策、弄虚作假四个方面。发生在安徽省阜南县“刷白墙”事件就是其中一起典型案例。

209月,为应对扶贫检查考核,阜阳市委提出3个月内彻底整治153个村庄,并要求立马见效。在一个月后的工作推进会上,郜台乡因为整体工作进展缓慢受到批评,会后,郜台乡决定先花钱刷白墙,而且重点刷能看得见的地方。

年11月,就在郜台乡加快进度刷白墙期间,安徽省委两次在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严肃批评了一些地方刷白墙、搞面子工程的做法,要求立行立改,但时任阜阳市委主要领导仍然不以为意,并没有对阜南县刷白墙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

郜台乡继续刷了6700多户的白墙。除了郜台乡之外,阜南县仍有其他乡镇也在刷白墙。直到201月,中央巡视组向安徽省委反馈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情况后,安徽省委直接点名批评阜南县搞刷白墙面子工程,整个阜南县的刷白墙工程才彻底停了下来。据统计,这项面子工程共花费财政资金799万余元。

如何保证党的好政策一贯到底,不在贯彻落实中出现偏差,这是纪检监察机关加强政治监督的重中之重,也是监察体制改革推动提升治理能力的一个切入口。

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关键要强力纠治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保证党中央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到位。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贯彻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问题,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不落实问题,作为监督的一个重点。

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强化对职能部门和有关国家公职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在督促、监督他们履行职责的同时,通过问责来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履职。

2018年初,冯新柱被立案审查。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的通报里,冯新柱“对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不力、消极应付,且利用分管扶贫工作职权谋取私利”被放在了开头的醒目位置。这是对中管干部的落马通报里首次提及落实脱贫攻坚不力。

“刷白墙”事件后,党中央对安徽省阜阳市在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在全党进行通报。同时,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问责处理。安徽省委高度重视,省纪委监委核查问责,着力发现、严肃查处全省此类问题,确保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的“拦路虎”,对扶贫造假“零容忍”,才能以案示警、以案促改,倒逼广大党员干部不敢任性而为。深入整治扶贫领域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等问题,必须形成合力,既需要上级部门的监督,也需要群众的监督。

3.党员学习《国家监察》观后感2020 篇三

从《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巡视利剑》,到如今的《国家监察》,“纪委出品,必属精品”已成共识。为何反映纪检监察成效的专题片能够获得如此关注,真实与震撼,大抵是个中秘钥。“茅台往下水道倒也倒不尽”的王晓光,“吃不好、睡不好,觉得自己跑不了”的艾文礼……鲜活案例可谓直击人心、发人深省。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反腐宣传往往侧重“以理服人”,贪官劣迹也多半以抽象的罪名与数字体现。但中纪委专题片却“猛料”迭出。“两亿赃款堆于家”之类画面异常震撼。另外,内容编排上也注重“过程感”,通过“大老虎”自述其思想滑坡的心路历程,深刻揭示出“没有人天生是贪官,作风问题常起于毫末、积于忽微”这一朴素道理。这样的反腐故事,也让观众深感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会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

当然,“拍蝇打虎”只是手段,作风建设更重要的是扎牢制度笼子。针对这一点,《国家监察》在真实揭示贪官丑态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监察制度改革的成果做了通俗易懂的描述。在监察体制改革前,在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从事管理的人员,掌管着公共资源、行使着公权力,大多数不属于行政监察范畴,非党员也不在纪委管辖范围,这就出现了监督的空白。比如原吉林体育学院副院长张国志,他是非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同时又不是党员。纪委在接到问题线索后就感觉到比较为难,没有约束权,没有查处权。如今随着监察体制改革,《监察法》明确了六类监察对象,只要依法履行公职,行使公权力,都被纳入监察范围。密不透风的制度体系也让“凡有越轨,必受其咎”的法律导向扎实落地,可谓巩固反腐成果的治本之策。

4.《国家监察》党员学习心得 篇四

常言道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迷恋特权是腐化堕落根源,纪检干部手中的权力也不例外。纪检机关不是保险箱,纪检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对腐败不具有天生的免疫力。

片中的腐败分子,主要是其淡忘了党的宗旨,理想信念动摇,交往过杂过滥,朋友圈、关系圈不干净;带头违反八项规定,出入私人场所、接受吃请;无视党的纪律和规矩跑风漏气,甚至以案谋私……教训极其深刻,性质十分恶劣,令人痛心、发人深思、催人警醒。

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管党治党主要力量,纪检监察机关在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上,担负着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被誉为党内的“纪律部队”、惩恶反腐的“斗士”,党心民心的“守望者”、党内政治生态的“护林员”,使命艰巨,党和人民寄予重托,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战略部署,新修改的党章鲜明提出纪委“协助党的委员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纪检机关任务更重、职责更加拓展和深化,对队伍的素质、能力和作风提出了新的要求。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后,纪委监委监督范围扩大、权限增加,社会关注度更高,被“围猎”的风险不可小觑,纪检监察机关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变得更为重要、更加迫切。

5.党员学习《国家监察》观后感2020 篇五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改革,是国家监察制度的顶层设计,同时也是我们党增强自我净化能力、加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一项伟大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败的中国方案。对此,谈几点切身感受。

一、监察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形成不敢腐只是反腐第一步,要实现不能腐、不愿腐尚需长远的战略谋划、严密的制度体系和完备的法治保障。实践证明,惩治是最好的预防,制度是最大的保障。只有集中全党力量,形成高压态势,通过严厉惩治,才能形成巨大的震慑效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重建政治生态,建设廉洁政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集中有效的反腐败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加强党对反腐败统一领导,形成制度化、法制化成果的需要,同时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特别是设置国家监察委员会,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战略举措,对于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监察体制,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察体制改革是反腐败的总抓手。我们国家是一党长期执政,党内监督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随着党内监督的加强,已经实现了监督全覆盖,覆盖了所有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的党员。而行政监察机关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只负责监察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政府任命的工作人员,不可能全覆盖到政府以外的机构和人员,由此存在一些监督不到的“盲区”。因此,通过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这一总抓手,整合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的反贪、反渎、预防职务犯罪部门职能,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强化党内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使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形成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有效机制。从而保证了我们的监督力量能够覆盖延伸到所有的公职人员,使得我们的反腐败机制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三、监察体制改革赋予反腐败更大职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形成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制。可以说,改革国家监察体制,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吸收了古今中外有益经验基础上与时俱进的表现,体现了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监察委员会职能大体上分为监督、调查和处置三个方面,由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负责。调查部门既有对违纪违法行为的调查,也有对涉嫌职务犯罪的调查,可以对涉案财产和账户实施查封、冻结、扣押,也可以对被审查对象采取留置等强制措施。同时,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均实施监察,实现了监察对象全覆盖。由此形成统一集中、权威高效的反腐败体制,更好地发挥国家监察委员会反腐败的作用。

6.党员学习《国家监察》观后感2020 篇六

常言道:“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做官有止境,做人无止境”。正人必须先正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四风”积习甚深,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正在我们身边开展,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从本质上来讲,纪检干部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拥有成为党员所具备的一切条件;但是,纪检干部又不同于普通党员,他们维护着党章的绝对权威,是党规党纪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应比普通党员有着更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更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对纪检监察干部而言,忠诚不是一时,而是一世。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纪检事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做到忠诚干净、履职尽责、始终如一。要加强自身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习法律法规,我们才能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和解决腐败问题;学习业务、财务等知识,有助于拓宽我们业务知识面。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能充分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才能提高我们的观察、思维、应变、决策等方面的综合业务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监督能力。

纪检干部手持“纪律”宝剑,不能时刻只盯着别人,要严防出现“灯下黑”等问题,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要做到。纪检干部自身若不正气,监督便失去了底气。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攻坚阶段,尤其要倡导那种脚踏实地的精神。要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工作上如果走马观花,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花架子工程”,到最后是难于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工作任务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纪检监察干部要敢做“硬气事”,对违纪违规的快查重处,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网开一面,不搞下不为例,让作风建设落在实处,不走过场,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形成整治歪风邪气的强大震摄力和影响力,倒逼党员干部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优良的党风政风。纪检监察干部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力戒空谈,注重实干,围绕服务中心大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7.最新《国家监察》观后感学习心得 篇七

《国家监察》观后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顺应党心民意,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效,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我们必须保持政治定力,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思感、顽强的意志品质,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持续抓下去。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石穿,一滴不可弃滞。“四风”问题积习甚深,树倒根存,要想彻底拔除贪腐的“毒瘤”,绝非一蹴而就。反腐败斗争既是攻坚战,同时也是持久战,这就需要我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勇气与毅力,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才能真正让新作风、新风气成为一种新常态。

《国家监察》观后感(二)

反腐永远在路上,要加强领导干部理想和信念。领导干部一旦在理想信仰的关口失守,一旦仿宋对自己和身边人的要求,就有极大可能被腐败细菌所吞噬,沦为国家和人民的罪人。反腐败是一场攸关政党前途的持久战,而加强领导干部的理想和信念,是这个持久战的重中之重。观察梳理多年来腐败案件,理想信念丧失都是根源。因此,全体党员干部都需要以长征精神凝聚信仰,拥抱奋斗精神、永怀赤子之心、真正做到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才能保持共产党人拒腐抗变的政治本色。

反腐永远在路上,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要加强对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彻底改变对干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现象。

反腐永远在路上,要把制度的笼子扎紧一点。习总书记说:“要把笼子扎紧一点,牛栏关猫是管不住的”。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在反腐中,建章立制非常重要,要把笼子扎紧一点,牛栏关猫是管不住的,空隙太大,猫可以来去自如。

反腐没有休止符,反腐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长期净化党的肌体,党才会不忘初心、不变初心,民族复兴的伟业才能如期实现。

一朝入党,终身入党。很多共产党人几经考验,得到党的认可和信赖,成为党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一朝入了党,终身是党的人。不管身处何处,不管干什么工作,不管什么环境,我们都要不忘党的教诲,不忘的初衷,而是敢于扛起肩上的重任,敢于带头先行,树立模范,保持党的良好形象,做好人民满意的公仆。特别是在当下的“中国梦”的建设,我们共产党人更要发挥己长,坚守岗位,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民族精神,合众之力,攻坚克难,共圆美好梦想,坚持初衷,牢记使命,永远在路上。

《国家监察》观后感(三)

古往今来,面对受贿我们都有五花八门的思考来衡量每个时代的官员,为他们所谓的受贿找到的种种借口,也早已麻痹,但是笔者认为应整治基层微腐败!

党的十九大之后查处的领导干部,很多在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上没有收手,贪图享乐,大吃大喝,花天酒地,骄奢淫逸,依然我行我素。特别在受贿问题上彰显出“高昂”的姿态,因此说,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然艰巨,必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其实不难看出,这些人禁不住诱惑,没有紧绷廉政这根弦,放松了警惕才导致信念动摇,最终使自己身败名裂,身陷囹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自己能保持洁身自好,又岂会给苍蝇可乘之机呢?乃至与苍蝇们同流合污,成为人民见之厌之,见之恶之之辈,甚至走向不归之路。

当前,基层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部门、单位,基层干部在受贿问题还易发多发、量大面广。有的搞雁过拔毛,挖空心思虚报冒领、克扣甚至侵占惠农专项资金、扶贫资金;有的在救济、补助上搞优亲厚友、吃拿卡要;以上所有都证实了在受贿面前的杀伤了仍是不足。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正气不彰、邪气不祛;“明规矩”名存实亡,“潜规则”大行其道;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受到排挤,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如鱼得水。这种风气不纠正、不扭转,对干部队伍杀伤力很大,致使部分官员留下了受贿的阴霾。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站稳立场、把准方向。要始终忠诚于党,不折不扣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对组织坦诚,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始终正确对待权力,立志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安分守己为党工作;始终牢记政治责任,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自觉维护党的形象!

《国家监察》观后感(四)

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是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大事,与腐败作斗争,与不正之风作斗争,是聚党心得民心的政治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相对于隐藏更深的巨贪“老虎”,群众对“眼皮子底下”嗡嗡乱飞的小贪“苍蝇”更为厌烦。微腐败也是腐败,之所以它更加惹百姓厌烦,是因为它往往渗透在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当中,直接损害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的获得感、影响的是人民的幸福度,挥霍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长此以往最后看似很小的“微腐败”,可能就成为了影响党群关系的“大祸害”。

十九大以来,在当前我党从严治党,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高压态势下,有一部分的基层干部仍然心存侥幸,违规吃喝、奢靡浪费、虚报、截留、冒领、挤占、挪用民生惠民补贴、民政救济金、集体资产、资源等,在为群众办事的过程中,主动收取索要或不拒绝人民群众的钱财、礼物等。除此之外,基层干部在直接面对群众的工作中,巧立名目擅自收取费用,群众对此心生怨言,但是碍于求着办事盖章,被收取的金额又小,也就听之任之。钱是给了,怨也在老百姓的心里落下了。

基层干部这种侥幸心理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特权思想严重,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淡薄,在为群众办事的过程中有着“小贪不是贪”、“不拿白不拿”、“给谁不是给”的封建陈腐思想。“得民心”是一件浩大的工程,我们全党上下都在为此付出着努力,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基层干部的贪腐行为看着像蚂蚁一样微不足道,长此以往听之任之的直接后果就是让人民群众对我党的向心力日趋疲软,民心溃散。

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绝不能忽视和松懈基层干部思想道德意识的建设,试问一个没有牢固的宗旨意识、深厚的为民情怀的基层干部,怎么可能竭尽全力、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同时也要加强对基层干部法纪法规方面的法律意识教育和廉政教育,知法才能懂法,了解才有敬畏。在开展先进典型正面引导教育的同时,也不松懈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在干部心中形成强大震慑,明白贪腐无大小,伸手必被捉的道理。

《国家监察》观后感(五)

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及腐败问题需要聚焦重点难点精准发力,围绕制度措施落实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对任务目标进行再明确,对有关纪律进行再强调,进一步提振基层干部作风,坚决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要严格自查自纠。我们党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使党员干部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谨记“自查从轻,被查从严”,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全力做好“集中整治”查漏补缺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整改到位,避免侥幸心理。

二是要严格责任追究。责任传导要到位,强化担当,狠抓关键。“第一责任人”要强化执纪问责,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狠抓落实;各级纪委要强化监督问责,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各级党委要落实主体责任,履行责任清单,切实耕好“责任田”。

8.《国家监察》观后感学习心得精选 篇八

在贵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晓光的家中,4000多瓶茅台酒堆满了一整间屋子。听到被查的风声后,为了销赃,他把最贵的年份酒分批倒进了家里的下水道。

这样鲜为人知的贪腐细节,如今在央视反腐专题片《国家监察》中被一一披露。1月12日至16日每晚8点,反腐专题片《国家监察》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央视新闻快手号同步转播了这部反腐大片。虽只有短短5集,但《国家监察》猛料十足:赖小民赃款藏匿点堆放现金超两亿、曾经的农村娃冯新柱家中搜出674张购物卡、艾文礼带着三个箱子去自首……

从开播到收官,《国家监察》的直播间观看总人次持续增长,相关话题多次登上快手站内热榜。1月12日,首播第一集《擘画蓝图》便登上站内热榜第四位,直播间观看总人次超360万,到14日,第四集《护航民生》的直播间观看总人次已达480万,播放到第五集时,围观用户已经超过了500万人次。

跟在电视上观看不同,《国家监察》在央视新闻快手号直播,直播间里央视新闻的粉丝们,边看边点评:“支持严惩不贷!”“支持传递正能量!”

9.党员学习《国家监察》观后感2020 篇九

据悉,专题片《国家监察》是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反映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效的五集纪实专题片。节目开播前,纪检小组通过微信工作群、联系电话广泛动员干部职工准时收看。此次观看专题片,使大家进一步了解《监察法》的由来,以及国家成立监察委员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系列真实典型案例,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真实画面,深刻剖析了违纪违规党员干部们的思想根源,描述了他们失去人生自由的过程,令人触目惊心、催人警醒,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严守红线底线的决心和毅力。

党员干部们纷纷表示,观看专题片很受教育,对自身履职尽责、自觉接受监督有很大帮助,将自觉敲响反腐的警钟,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永葆廉洁本色。

10.党员学习《国家监察》观后感2020 篇十

第三集感想

扶贫小组学习《国家监察》

第三集感想一

看完《国家监察》第一集后,网友“pp宝贝”最大的感受是,艾文礼、秦光荣的主动投案,从侧面反映了监察体制改革对那些有问题干部形成了强大震慑。

网友“五个木头”身边的一起腐败案件的查处也是一个例证。“区监委成立不久,镇卫生院的出纳就去投案了。听说贪了100来万,这都是老百姓医保的保命钱啊。监察体制改革确实好,震慑力十足。”网友“五个木头”说。

这名卫生院出纳名叫邹云霞,20**年底,她无力偿还购买门面房的按揭贷款,于是就开始挪用公款,直到2018年3月,挪用公款共计XXX万多元。邹云霞曾想卖掉门面房补上挪用的公款,但房产证一直办不下来,无法出手。2018年1月24日,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监委挂牌成立,对该区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实现监察全覆盖。就在此时,邹云霞的商铺产权证还是没有办下来,她猛然醒悟,再也不对“房产证办下来就卖掉还款”的想法抱一丝希望,下定决心投案。

网友“笙歌九天”留言说,对腐败分子而言,面对监督无空白、无死角,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态势,早日主动投案才是唯一正途。

扶贫小组学习《国家监察》

第三集感想二

梳理近年来中央纪委和各省市的扶贫领域专题公开曝光,通报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主要集中在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扶贫款物等;优亲厚友,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刁难群众、违规收取费用;弄虚作假、篡改名单,搞虚假“脱贫”;监管不力、失职失责,以及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

通报反映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绊脚石”,严重啃食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党中央“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忠实履职的使命担当。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精准发力,强化监督,对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强化问责,对贯彻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的问题,对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不落实的问题,严肃问责。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今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监督、抓常抓长、标本兼治的工作原则,既紧盯重要领域或工作环节的突出问题,也瞄准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持续往深里抓、往实里治。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扶贫小组学习《国家监察》

第三集感想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脱贫攻坚的重大政治责任。

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证,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态度不坚决、工作不扎实、敷衍应付等问题;扶贫领域贪污侵占、行贿受贿、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突出问题;扶贫项目分配、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问题;向农村低保、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惠农资金动脑筋、伸黑手等问题;对口帮扶不到位等问题的严格制止行为。对发现的问题,必须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对待。做好此项工作,我们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一个战线,共同起跑,不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精心组织、周密谋划,确保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其次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的落实情况、并严格规定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帮扶项目与资金管理使用、遏制不良工作作风的发展。最后要强化责任担当,确保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让来百姓真脱贫,让帮扶精准对口,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项事关贫困群众切实利益的重大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完成的任务,但也不能马虎懈怠,更不允许腐败现象的发生。加强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一直是我党正风肃纪,打赢脱贫攻坚的一项长期工作,要保持严肃、正规的实干精神,风清气正,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圆满完成。

扶贫小组学习《国家监察》

第三集感想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通过精准扶贫使得贫困人口每年减少了1000多万,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当前脱贫攻坚工是我国的头等大事,是最大的政治任务,任何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脱贫攻坚工作,必须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以有力的组织领导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更细致的工作举措,坚决打好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坚定走好脱贫攻坚路。

讲政治,顾大局。扛好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严明的政治纪律,是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重要保证。落实政治任务,尤其要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强化政治担当,将上级精神转化为我们的具体行动,确保各项扶贫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确保政令畅通。当前,部分地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政令不通问题。一些地方该落实的不及时落实,责任出现空转虚化,导致脱贫攻坚工作出现偏差。因而,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领导干部务必要履行好扶贫攻坚突击队队长职责,落实四个亲自。坚决把脱贫攻

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作为一条重要的政治纪律来执行,坚决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事的现象。

扛责任,强担当。压紧压实责任,做到有责任有担当。决胜脱贫攻坚,是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所有领导干部责无旁贷,必须把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点上,切实担负起分内之责应尽之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有效。一是深入基层,把身子沉下去,把事情搞清楚,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二是讲究策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务求实效。三是督办问责。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工作成效好的进行表扬,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做到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毫不含糊。

严纪律,正作风。脱贫攻坚能否决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的作风,一定要聚焦重点,克服漂浮作风,沉下身去,静下心来,不分心、不走心、不折腾,静心谋划,抓紧抓实,在脱贫攻坚工作上下真功夫硬功夫,相关职能部门应严格按照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重点查处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工作不坚决、不到位,以形式主义、敷衍塞责对待脱贫攻坚工作等行为,特别是对虚报冒领、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强占掠夺等问题认真查办,查处一案,形成震慑一方,坚决杜绝扶贫项目资金上打歪主意,动手脚的行为。

上一篇:应该如何写好演讲稿下一篇:十月围城 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