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组织架构

2024-09-06

安全生产组织架构(精选9篇)

1.安全生产组织架构 篇一

湖北孚龙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成立公司安全生产相关机构的决定

为了保证公司的安全文明生产,严加防范违规违章操作等不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和公司生命财产安全,做到防范于未然,公司决定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和相关机构。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组成人员如下:

主任:吴思啸

副主任:苏丽华、陈东鸿

成员:李祖强、张隆志、方和平、彭方国、王海文、王静、夏爱珍 公司安全委员会的职责:

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是公司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机构,由公司 导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法规等有关规定,研究制订安全生产制度,实施安全生产检查和监督,调查处理事故等工作。安委会的日常事务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陈东鸿

组员:李祖强、张隆志、方和平、彭方国、刘健、王海文、王静、夏爱珍

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职责:

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安委会日常事务,各组成人员负责本单位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并制订本部门安全生产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贯彻执行安委会的各项安全指令,确保生产安全。

生产班组要选配一名不脱产的安全员,职责是坚决反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纠正和制止违章作业,防范和制止违章操作行为,保证班组的安全生产。

湖北孚龙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七月二十二日

2.安全生产组织架构 篇二

1 组织沟通的必要性

在我国, 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国家财产安全, 2002 年11 月1 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它在法律范畴定义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容, 降低了群众生活与工作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医院的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加剧了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此时, 医院不断加快的基础建设、不断提高的业务服务能力, 与医院不能主动与职工沟通, 不能及时带领职工开展安全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差异, 结果造成全院职工只注重“抓业务、提服务、创效益”的错误观点。

同时, 医院部分领导安生生产观念薄弱, 缺乏主动沟通意识, 员工缺乏安全技能交流、安全部门又疏于监管, 防范措施不足, 隐患一触即发。

2 组织沟通遇到的问题、产生原因、影响

2.1 决策上的问题加强与员工的沟通, 不仅能收集防范建议, 也能使职工乐于接受上级指示, 积极参与到安全生产落实工作中。但是通常情况下, 医院往往将工作重心偏向于医疗服务、科研教学等, 后勤保障工作只是一味强调执行上级指示、贯彻上级精神, 或是制订流于形式的安全方案、安全措施, 容易引起职工反感。二是安全生产上忽视与职工的交流, 忽视职工的想法与建议, 忽视职工理解能力、文化水平、工作态度上的差异, 简单地将安全工作视为部门工作、科室工作、个人工作, 打消了部分职工精益求精、积极主动的心理。三是医院监管部门混乱, 职责不明确, 容易引起安全部门员工责任心不强, 不愿意刨根追底找原因, 不积极落实整改措施。比如2014 年8 月2 日, 江苏省一家企业发生铝粉尘爆炸事故, 爆炸事故共计造成上百人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达3.51 亿元,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混乱, 安全责任落实不明确, 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

2.2 意识上的问题我院是一家三级乙等医院, 2014 年年门急诊量超过2 300 000 人, 出院患者超过55 000 人, 业务收入超过1 200 000 000 元, 这在县级医院中排名是领先的, 同时也反映出我院医务工作者一直处于高压状态。除需要进行临床治疗工作以外, 医务人员还经常身兼数职, 忙碌于工作、教学、科研等方面, 疲劳常常让医务人员忽视安全工作的存在, 安全意识淡薄, 又没得到上级部门的沟通和监管, 安全工作开展就会半途而废。二是很多医务人员认为医院有自己的后勤保障部门, 自己又不精通这方面工作, 就没有必要去花更多的时间搞安全生产, 对上敷衍, 对下不管不问, “我告诉他了, 所以, 我已经和他沟通了”、“我告诉过他们, 但他们没有搞清楚我的意思”, 其结果是相互扯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形式主义, 很多工作没有经过探讨, 相关责任没有明确, 整体制度与实际生产相脱节, 由于管理过程较为松懈, 致使安全隐患长期存在。

2.3 互动上的问题医院在做安全普及时, 大多数采用课堂模式, 枯燥乏味, 而员工希望亲身使用一下防护器材, 体会一下真实的感觉, 而这恰恰不能调动职工的好奇心理;二是对医院安全管理部门来讲, 不是每个人都具备专业知识与安全防护技能, 他们也希望医院能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或是交流;三是监管部门缺乏对消防知识、建筑材料、设备使用的熟悉度, 比如2015 年5 月25 日, 河南省一家养老院发生火灾事故, 造成38 人死亡、6 人受伤, 事故主要原因虽然是监管责任不落实、监管措施不到位, 但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建筑材料、用火用电管理不规范, 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 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直接造成了该起事故的发生。

员工还希望医院能针对科室情况制订应急预案, 开展应急演练, 掌握灾害面前逃生与救援的方法, 而医院组织应急演练, 通常只是完成年初预订的计划, 对许多科室需求的应急方案不能“量身订制”, 缺乏组织针对性演练;二是医院每月都有一次安全生产巡查工作, 每次都会发现对应急预案措施不清楚或对应急预案有作调整的要求, 但相关的安全部门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和更正, 或是不能到一线科室实地考察, 办事拖沓、缺乏实干精神;三是演练难度不高, 细节要求不严, 在应急演练中, 如何正确使用氧气呼吸器, 如何正确使用消防器材, 以及如何准确判断事故性质和严重程度, 如何采用其他急救措施等, 并且不能做到在安全演练时人人过关。

2.4 医疗工作中的问题医患沟通, 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医患关系紧张的起因是医患之间的不信任, 而引起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医务人员缺乏沟通意识, 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我院2010 年9 月—2014 年9 月期间书面记录的医疗投诉件共计555 起, 2010 年医疗投诉45 起, 2011 年医疗投诉57 起, 2012 年医疗投诉89 起, 2013 年医疗投诉150 起, 2014 年医疗投诉214 起。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交流过程中不注意自己的用词、语气、语调等, 引起患者误解, 或者让患者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有部分医务人员的告知意识不强, 在诊疗过程中未充分重视患者的知情权, 引发患者不满, 从而导致投诉。

另一方面, 2009 年以来, 多起伤医虐医案件, 已经颠覆了医生行业的受人尊敬的地位, 社会上各种“看病贵”“看病难”的责怨与骂名, 让医生成了众矢之的。医院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患者, 其中包括不少的危重患者, 因此, 发生医患冲突在所难免。此前面对安全事故问题, 要么把责任归咎到具体操作者身上, 要么竭力推脱责任而缺乏一个明确的解释。这些做法不利于查找引发问题的真正原因, 对于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也是没有益处的[1], 这些都极大地引起医生对这份工作的焦虑或厌倦。比如南京官员涉嫌打护士、潮洲“押医游行”事件、齐齐哈尔医生出诊遭患者报复割颈、浙江温岭男子持刀杀死一名医生、天津医生行医时被砍致死等。中国伤医虐医事件已经引起世界各地同仁们的关注。

2.5 信息传达上的问题一般来讲, 医院内部形成的沟通有三种方式:上下间的沟通、平行间的沟通、交叉间的沟通, 医院内部机构复杂、繁多, 信息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传达, 都要经过几个部门的中转, 很容易产生信息的失真。同样的道理, 在贯彻安全生产举措中, 也会因为传达对象的不同从而影响信息传递的效率, 失去对工作精确性的把握。往往上级部门很重视的一件安全生产事件, 也许通过传达者们层层“筛选”, 最后会变得无足轻重, 无关紧要。比如发生大型灾难事件时, 需要提供准确的信息, 便于医院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救, 超出救治能力时医院会及时联系上级医院或是兄弟医院协助救援, 如果此时出现信息错误或是数据偏差很大, 就会给救援带来非常大的不便。

3 沟通的组织关系

为便于沟通各部门间的安全生产工作,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医院专门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院长担任组长, 后勤分管院长、业务分管院长担任副组长, 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 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协助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开展工作。为明确各责任人的职责, 医院还制订了《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工作一岗双责实施细则》, 使每一名领导班子均应在履行本职岗位职责的同时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 主要负责人承担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分管其他工作的责任人对其分管领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承担具体责任。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安全承诺书, 协助分管领导做好科室安全工作, 并对科室安全工作负主要责任。

4 组织沟通的步骤

4.1 短期计划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 加快完善上下层、平行层、交叉层的沟通方式, 组织开展全院职工参与的“安全生产月”活动、“百日医疗安全”活动, 通过短期内的动员和鼓舞, 让全院职工增强安全意识, 提高医院安全生产。

4.1.1 活动内容 ①深入临床一线, 定期组织院领导联系点安全生产巡查。每月组织由院领导和职能科室成员组成的巡查组, 以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巡查, 内容涵盖环境管理、控烟情况、用电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消防安全、保卫安全;收集一线工作人员对安全工作的建议, 现场提出整改;帮助临床科室出谋划策, 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难。②增加沟通方式, 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措施的培训, 组织员工关于安全方面工作的巡讲;加强安全生产宣传, 在医院内网设置安全生产宣传专栏、安全生产专栏留言板;普及安全生产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在醒目位置悬挂安全生产横幅、张贴标语、派发宣传单等方法, 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③畅通沟通渠道, 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和报告制度。定期组织安全演练, 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 完善应急处置流程。明确在发生事故时医院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开展救援工作。

4.1.2 时间安排和工作步骤共分三个步骤第1 阶段:自查阶段。各部门查找和分析与其他部门的沟通方式, 提出改善沟通工作的建议。第2 阶段:整改阶段。各部门持续深化组织沟通的内容, 建立联系点制度、院领导联系点制度, 对收到的整改意见进行归类并落实整改。第3 阶段:验收阶段。医院将组织工作督导组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验收, 对于屡教不改没有严格落实联系点制度或是未及时进行沟通工作部门或责任人, 在全院进行通报, 限期整改, 并追究相关责任。

4.2 长期计划为确保医院安全生产中的沟通工作行之有效, 确保安全管理部门履行职责, 医院必须明确相关责任, 落实安全措施, 制订安全保障制度。

①深化院领导联系点安全生产巡查制度, 继续确保院领导深入基层一线, 传达安全生产工作精神, 继续倾听一线工作人员的呼声。②深化领导班子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实施细则, 继续确保责任落实制度, 让院领导、联系点工作人员随时保持沟通。③深化职能科室联系点制度, 让职能部门实实在在为临床科室服务, 解决实际问题, 让联系点制度成为一座联接临床科室与医院管理层的桥梁。④制订医院安全风险管理清单, 发布21 项安全风险管理清单, 让员工明白医院风险情况, 让医院的安全生产工作接受职工监督, 建立起长效的管理机制。⑤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 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提高社会满意度, 缓解医患关系。⑥为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为保障医疗纠纷能在公正透明的机制下得到处置, 成立医院医患沟通中心。⑦加强沟通意识, 强化安全理念, 组织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活动, 形成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和良好安全工作氛围[2]。⑧以人为本, 加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保持双方观念上的交流, 因人而异、因“科”而异组织安全知识培训, 努力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员。⑨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 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 开展经常性的预案演练, 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与监控措施[3]。

参考文献

[1]罗红玉.思想政治工作对医院安全生产的影响[J].管理学家, 2013, 17 (19) :380.

[2]朱永续.医院安全文化的创建需要“以人为本”[J].企业文化, 2013, 27 (11) :142-143.

3.安全生产组织架构 篇三

摘 要:分析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内涵及控制食品安全的动力来源,以葡萄产业为例,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企业这两种典型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分析其内部食品安全管理机制。提出合作社应保证生产的组织化和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与科研机构合作并及时将先进技术传递给农户,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以保证农户的切身利益。为了提高合作社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发挥的作用,应加强政府对合作社的监督;农业企业基于管理集中的生产组织模式、技术精专的运作方式、同质的种植模式、信息充分沟通的产品市场分布,具备提供优质高端农产品的能力。

关键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合作社;农业企业;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2.009

食品安全一直是百姓关心、社会关注、政府重视的热点话题。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危害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农产品的购买者无法以较低的成本对分散农户的生产过程进行质量安全控制,而政府在履行其公共管理职能时,由于监管的对象是面广量大的农户,监管效果不佳,形成了权力真空和信息堵塞。农民家庭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产前的生产资料的供给、生产要素的投入,产中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规模经营,产后的农产品加工、运输和营销等所遇到的问题和矛盾,都可以归结到缺乏有效的农民组织这样一个“关键结点”上[1]。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2]。合作社与企业这两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与农户之间的食品安全管理协作机制不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主体内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也是不同的。笔者通过对某葡萄主产区的调研,运用案例分析对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食品安全管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农业实行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提供参考。

1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内涵及控制食品安全的动力来源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为增进各自的社会经济利益而聚合到一起,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所形成的一系列契约关系[3]。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农业领域内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活动以及为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各类经营活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活动主体包括农场、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企业等等。既然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一系列契约关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除了包括上述单个主体之外,还包括主体的联合,如农业产业化经济联合体和其他农业生产经营综合性组织。

组织理论认为非政府组织的权力主要来自契约,即各类组织章程,但也有些非政府组织的权力仍然来源于政府或法律授予,如行业协会、鉴定机构等。笔者讨论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归类上属于非政府组织(也称社会中介组织),其权力法理上来源于契约。实际上农民组织的现实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权力更多地体现在利益、技术、信息、权威等方面,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正是通过这四个方面形成组织凝聚力并获得组织权力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目标之一便是追求组织自身效益最大化,共同利益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和运行的主要源泉,这是吸引广大农户参加组织的重要原因,也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生存发展的动力来源[4]。

在实际中,长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民组织的匮乏,使得我国农民缺乏契约意识和法制观念,行为上自利主义严重。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则讲求集体行动,追求的是集体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增加个人利益[5]。通过鼓励农户加入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来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借助组织载体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与控制,加强对农户生产行为的规范与监督,能够弥补政府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低效率,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组织成本,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虽然以利益为纽带结合起来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结构可能较为松散,但是为了共同的利益,组织会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例,一般是按照股份制组建的,普通成员的股金很少,组织负责人往往为大股东,组织的经营情况对他们的影响最大。如果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导致产品销售、品牌声誉受损,损失最大的为大股东,这样的股权结构安排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强烈的控制产品质量的欲望,也是组织控制产品质量的动力来源[6]。

2 合作社内部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分析

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中国农民的合作社从此有了合法身份,能够作为市场主体之一与其他类型的经济实体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开展经济活动。该法律颁布以来,原有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公司+农户”的形式或内部化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中,或公司越来越多地利用合作社作为中介来与农民进行交易,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社区组织产生了更多的碰撞、交错和融合[7]。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是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完善和创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从“龙头企业+农户”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转变,不仅解决农产品卖难、农产品加工增值等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8]。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主流形式,笔者以葡萄专业合作社为例,分析其内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

“农户+合作社+企业”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内部的组织紧密程度要高于“公司+农户”模式,与农户之间形成了“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增强农户的责任感。已有研究显示“农户+合作社+企业”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下农户的生产行为安全性高于加入专业技术协会、公司、基地和独立种植的农户[9]。该模式之所以能够提高农户生产的安全性,与合作社与农业生产经营上下游主体之间衔接的紧密程度安排有关。在此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型组织载体的优越性开始显现。

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涉及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农田是“第一车间”,可以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状态的农户联系起来,将更多农民发展成为合作社的成员,运用合作社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关系将农户与合作社联系起来,通过合作社中的能人带动,使社员按照一定标准生产[10]。社员互相之间形成监督机制,任何一种违约或道德风险行为都会影响到所有合作社成员的利益。在生产上,合作社已经由“统一选种、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技术服务、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的五个统一增加了“统一进行产品质量认证、统一包装和统一品牌”,保障产品质量。“农户+合作社+企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有利于根据市场需求建立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公司和农户的双赢。

图1展示了某葡萄专业合作社内部的食品安全管理基本构架,该构架表明了合作社的质量安全控制机制涉及从产前选苗直到最终上市销售的全过程。根据这样的构架,该合作社制定了“五个统一”原则,为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这“五个统一”包括以下5个方面。

(1)统一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该合作社建有自己的苗圃育种基地,帮助新发展成员组织选购优质葡萄种苗,统一供应到户。合作社邀请科研院所,为农户传授先进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合作社积极组织成员参加葡萄种植新技术、农民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班。同时聘请果树专家培养技术骨干,培植科技示范户,将先进的技术通过技术骨干和示范户传授给周围农户。

(2)统一生产技术标准。合作社采用日本早川栽培模式,稀植、水平网架、控产提质栽培,不盲目扩大产量,保证质量达到标准。将产量控制在1.5万 kg·hm-2以内、平均穗质量450 g、单果粒质量达15 g、平均糖度17度、着色度100%,平均零售价10~16元·kg-1,收入稳定在15万元·hm-2左右。此外,合作社与质监机构合作进行科研攻关,以合作社的示范园作为试点,归纳生产实践建立了适合当地的企业标准。

(3)统一供应农药化肥。合作社按照国家无公害葡萄生产技术标准组织生产,通过集中采购生物有机肥料和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保证葡萄的食用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通过集中采购,可以节约生产成本。

(4)统一包装品牌。合作社注册了商标,获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对符合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质量检验达到品牌质量标准的社员生产的葡萄,允许使用合作社统一的商标,并做到统一包装、现场检验、现场包装、现场发货。

(5)统一价格上市。葡萄上市时间集中且不易贮藏,因此合作社实行农户有组织的自销和集中共同销售两种形式。对使用合作社商标的葡萄,由各成员联系销售,但规定统一销售价格,定期验收发票存根,否则终止其使用资格,扣除入社保证金。

通过这“五个统一”原则,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在生产、管理、技术、标准、营销等方面的合作,使得原本分散生产的产品质量趋于统一,保障食品安全。

3 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分析

根据优质优价理论,核心企业提供的农产品通过品牌和品质的独特性形成差别化,使得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区分度,目标市场定位为高端市场,如连锁超市、企业福利甚至海外市场,企业容易获得较强的价格控制能力。企业面对的市场是技术和规模化形成的市场,具有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特征。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在高度集中的环境下进行,其投入品成本、种植维护成本、物流成本、管理成本等必然使总成本提升,因此相对于一般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而言,核心企业提供的产品必然价格较高,没有价格优势。当消费者不能对其产品质量作出区分时,认为所有农产品的品质都一样,高品质农产品由于不具有竞争优势在市场选择的过程中不得不退出市场,因此核心企业并不能获得其内在价值能够代表的市场份额。在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包括农资的供应、种植、初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的全部或者多数环节都容纳在一个生产企业内部,由公司统一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提供行为属于一个公司的生产销售决策行为,从对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而言,属于内部结构最为紧密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11]。我们以某葡萄企业为例,分析农业企业内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图2)。

借鉴修文彦[11]关于紧密型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的分析框架,该葡萄企业将生产经营活动,如种苗、农药、化肥、塑料大棚等生产资料的提供,葡萄的生长期的维护、采摘、分级、包装、储运、销售的全部或大部分环节集中在一个企业内部的葡萄供应体系,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葡萄产业中的核心企业一般是农工贸一体化、产运销相结合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行业具有领头羊的作用,其提供的产品具有同质化,并且在质量和数量方面具有稳定性,对品种的改良会进行科研力量的投入,因此葡萄产业中的核心企业能够提供优质安全的葡萄,在同类产品中具有高端特征。

在本文案例中,该葡萄企业一直致力于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其生产流程精细,从种苗的引进到出售给消费者,该企业的生产流程被详细分为38个步骤,对葡萄生长过程的每个细节都予以关注,以求做到全程控制生产,保证葡萄品质。

(1)投入品环节。该葡萄企业注重科技投入,每年拿出收入的20%用于科技开发,建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了自营葡萄资源圃以及2 000 km2的脱毒母本苗隔离网室,组建了年繁育试管苗20万株的组织培养室,引进并保留国内外优良鲜食葡萄品种600多个。与日本葡萄专家合作,引进日本最新脱毒苗品种及先进管理技术,建立了0.67 hm2中日合作葡萄示范园。

(2)种植环节。种植是葡萄产业最为关键的产品提供阶段,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关键措施都在这一环节进行。随着农产品污染的加大,农产品信用危机一度凸现,该企业始终坚持绿色生产方式,全程使用有机肥,尽量运用防虫网、黑光灯诱虫等物理措施来避免葡萄病虫害。该企业建立的钢架大棚设施栽培面积达10万m2,用来调节葡萄生长的温度和湿度。葡萄在大棚的覆盖下,模拟出北方干燥的气候,基本上杜绝了病虫害,无需喷洒化学农药。该葡萄企业为实现数字化精确管理大棚建设及农业设施,通过视频传感器、全球眼等高端监控设备的安全,实现了传感器自动采集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农作物生长环境指数,为葡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工具。

(3)包装、销售环节。农业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都集中在企业内部进行,主要指销售环节集中在企业内部,这种模式是通过企业自建的销售机构所实现的。现代消费者对鲜食果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消费品味在不断变化、不断提升。以葡萄为例,既要讲究口感,还要看颜色、果形、大小等,还要好闻,最好还能多放几天。因此自建产品配送以及葡萄专营店,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省批发销售的中间费用,使利润空间扩大,另一方面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一个鲜明的品牌形象,为消费者带来品质优良、品味独特、质量安全的高端葡萄。此外,还应在销售方面讲究策略,该企业注重品牌包装,有些精品葡萄设计手提式礼品包装,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价格,拓宽销售渠道,产品进入连锁销售、配送领域,进一步扩大销售数量、领域。

4 合作社与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机制的对比分析

我们以某葡萄合作社和葡萄企业为例,从葡萄生产的三个主要环节角度对这两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在投入品环节,合作社为社员提供苗木,集中采购生物有机肥料和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但并非强制农户使用固定品牌的农药化肥。而企业在投入品环节则具有严格的要求,首先建有自营苗圃,并自主培育优良品种。运用物理措施避免病虫害,不喷洒化学农药,全程使用有机肥料。从投入品可以看出,两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提供的葡萄在质量上会有显著差异。其次,在种植环节,合作社采用早川栽培模式,保证产品质量,不盲目扩大产量。葡萄企业则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将高端的监控设备运用在生产中,及时防治葡萄的病虫害。全程采用绿色生产方式,甚至保留原始的生产方法,杜绝现代农药化肥的污染,保证食品安全。第三,在包装销售环节,合作社对农户并没有强制使用统一商标,允许农户有组织的自销,因此社员在销售上有较大自由。企业则出于占有市场份额、保证优质优价的考虑,选择依靠国家认证标志来区分产品质量的认证,形成自己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和营销渠道,让消费者得以充分的信息告知,赢得利润回报。

葡萄合作社与完全一体化的葡萄企业无论是在投入品环节、种植环节还是包装销售环节,在食品质量安全的具体管理措施方面都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导致两种模式下食品安全水平存在高低之分。进一步挖掘不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区别产生的原因,涉及交易成本问题。交易成本是分析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决定不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威廉姆森认为信息成本是企业产生一体化经营的诱因,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与农户签订合同并不是最可行的解决方法,如信用产品和检测成本大的商品。解决的办法就是将企业一体化经营,将农业生产经营上所有的环节纳入到一体化经营体系中来,内化信息的搜寻成本[12]。交易成本的内化意味着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过程中,由于未按照规定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可能引起的外部性虽然会增加收入,但是会给企业或消费者带来损害。同理,交易成本外化表现为减轻负外部性的趋势。因此不同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中,农户的独立种植对于质量安全控制的交易成本内化能力最强,其次是混合模式,最后是完全一体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然而在整个过程中,每一种模式所无法内化的交易成本由后一种模式内化掉,直至所有的交易发生在一个企业内部。

5 结束语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将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组织结构的不断完善,对质量安全监控的功能也会逐渐增强。葡萄专业合作社为其他地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以下借鉴。首先,生产的组织化和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该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有组织地纳入农业产业化发展之中,营造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规模化生产模式。而合作社与社员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规模化的发展要求,转变了农民经营观念,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其次,信息的及时传递是避免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途径。葡萄专业合作社与科研机构合作,在生产技术上取得不断创新,并运用先进的手段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社员,让农户落实在生产实践中,而不是出现问题后采取补救措施,将安全隐患排除在产前环节,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传导机制能够消除信息不对称这个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再次,在市场经济下,农户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从理论上合作社社员具有实现组织目标的动机和动力,组织也有控制社员的权力来源。但是如果合作社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没有制定购销合同去保证社员生产的农产品顺利销售,农户的切身利益无法保障的话,农户实施安全生产行为仍然缺乏动力,这也是葡萄专业合作社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之一。第四,目前我国合作社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社员自身素质不高、组织实力弱、生产方式分散、组织结构不严密和外部支持缺乏针对性等原因,合作社自身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这也会影响其在质量安全控制方面发挥作用。而且合作社本身作为法人,地位接近于一般企业,既约束农户的行为,也需接受政府的监督。

农业企业将农产品生产的全部环节,如种苗、农药、化肥的购买,塑料大棚、节水滴灌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作物生长期的维护、采摘、分级、包装、储运、销售的全部或大部分环节集中在一个企业内部。葡萄企业基于管理集中的生产组织模式、技术精专的运作方式、同质的种植模式、信息充分沟通的产品市场分布,具备提供高端优质葡萄的能力。但是面对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柠檬市场”,企业必须选择依靠国家认证标志来区分产品质量的认证,如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ISO、HACCP等认证,让消费者得以充分的信息告知,形成稳定的市场份额,赢得利润回报。

参考文献:

[1] 张红宇.对新时期农民组织化几个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7(3):4-11.

[2] 华红娟,常向阳.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对农户食品安全生产行为影响研究——基于江苏省葡萄种植户的实证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2(12):90-96.

[3] 温琦.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理论基础与实践方略[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4] 卫龙宝,卢光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的运作机制探析——以浙江省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4(7):36-41.

[5] 罗倩文.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合作行为及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6] 任国元,葛永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8(9):61-64.

[7] 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J].管理世界,2009(5):89-96.

[8] 万宝瑞.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急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0(10):9-11.

[9] 华红娟,常向阳.供应链模式对农户食品食品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苏省葡萄主产区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1(9):108-117.

[10] 陈曦.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的作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5):6-8.

[11] 修文彦.我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基于供应链的系统分析[D].北京:中国农科院,2010.

4.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制度 篇四

第一条完善项目安全机构的建设,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实行安全目标责任制管理,并落到实处。

项目设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选用懂技术、责任心强、身体健康,并经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的职工担任。

第二条项目的安全组织机构:纵向到底,即由项目经理部、工区、班组三级组成,实行分级管理,各负其责;横向到边,各岗位人员和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安全责任制,各负其责;纵横联锁,形成管理网络的安全保证体系。

1、项目经理部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主管生产的副经理、总工程师任副组长,专职安全员为组员,负责本项目经理部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协助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做好日常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管理和检查工作。

2、工区、作业队(作业班组)设兼职安全员,负责各项安全活动的开展以及有关记录的填写、保管,经常检查本班组安全生产情况,协助作业队负责人(班组长等)管好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三条项目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地方政府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并结合本单位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2.审查和考核本单位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情况。

3.经常组织开展安全竞赛活动,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4.关心和支持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总结评比、推广安全生产先进典型经验,按期或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生产任务布置安全工作。

5.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篇五

1.1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一、安全管理方针与目标:

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颁发的安全法规和标准,组织学习《建设工程 现场管理规定》及《安全管理标准》,建立和健全安全保证体系,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始终。确保安全、文明施工达到文明达标标准,执行建设部备案号 DBJ13-81-2006、J10796-2006<<建筑施工安全文明工地标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安全检查和安全技术管理,消除不安全状态及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严防施工安全事故,杜绝死亡,重伤事件,轻伤频率≤3%。

二、组织措施:

1、人员到位:建立现场安全、文明施工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安全 生产活动小组长。在生产施工过程中,贯彻执行各项标准规范、整改; 组织宣传学习各条例,制度、方针政策和法规。检查纠正、整改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应用现代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去研究,分析生产系统和作业中各环节固有的及潜在的不安全的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的安全性,可靠性评价,并采取 有效对策,控制及消除隐患,对施工中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班前、班后的检查、预测、预防、预报、加强管理保证该工程工人的生命安全,生产安全。

2、教育到位:(1)新进场工人必须接受入场教育,三级教育,签订个人安全生 产责任合同。

(2)工长(施工员)在下达任务的同时对施工作业场所的安全防 护设施及针对性的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3)班组长搞好班前活动,落实好个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3、责任到位: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1)每日的生产协调会上,施工员在汇报工作的同时,必须汇报 所负责段面的安全生产情况。

(2)安全员必须汇报每日的现场巡查情况,对提出的隐患落实 “三 宝”整改。

(3)每旬以项目经理为首进行自检,对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对未 按要求整改予以经济处罚。

4、宣传到位: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活动。(1)工地设置安全宣传栏,宣传安全知识。

(2)设置“曝光台”专栏,对不遵章守纪的予以曝光。(3)组织参观学习活动和知识竞赛活动。

5、资金到位:利用工程总价 1%购置安全防护用品和奖励金。

三、安全生产责任:

1、项目经理责任制:

⑴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⑵配备足够安全技术人员; ⑶组织施工项目中的安全教育;

⑷每星期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仪,开展安全施工交流活动,作好日记; ⑸组织解决施工现场发现隐患。

2、安全员责任制:

⑴开展全部职工安全活动和安全教育; ⑵监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纠正违章作业; ⑶配合有关部门排除安全障碍; ⑷监督好劳保用品质量和使用。

3、其它人员责任制:

⑴制定安全生产措施和安全生产方案; ⑵监督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 ⑶解决施工中安全问题。

四、施工用电:

1、严格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安全规范》要求进行发电,变 电、配电设施的措施;

2、配电线路采用 TN-S 系统“三相五线”制,导线采用绝缘导线,线经通过计算确定;

3、每处接地采用 2 根 L50×5 角钢,导线采用 6MM2 铜芯线,实则保护零线电阻<10Ω,工作接地电阻<4Ω,保护零线标志为绿、黄双色线;

4、配电箱及开关箱的设置要符合规范,实行分级配电;

5、电器装置可靠良好,各种电器型号通过计算机确定,实行“一 机一闸”两级漏电保护;

6、电器设备保护装置完好齐全,绝缘措施可靠,并作好提前检查 工作;

7、线路维修进挂“严禁合闸”标志,并派人保护,严禁带电作业。

五、防尘措施

1、施工现场道路

为降低施工现场扬尘发生,每天派专人随时清扫现场主要施工道路,并适量洒水压尘,达到环卫要求。

2、施工现场地面

要进行洒水防尘,木工操作面要及时清理木屑、锯末,并要求木工棚和作业面保持清洁;

3、区域清理

施工现场的区域施工过程中要作到工完场清,以免刮风时将灰尘吹入空气中;各区域内的建筑垃圾随着区域施工的进展及时清理,要求活完底清,不许将垃圾从高处直接倒入低处,每个区域要设有垃圾区,及时将垃圾运入垃圾站。

4、防尘措施

⑴施工现场内减少飞扬的粉尘,由于其他原因而未做到的硬地化部位,要定期压实地面和洒水,减少灰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⑵各楼层清扫建筑垃圾,应先洒水湿润后,才能清扫。⑶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有毒、有害和有恶臭气味的物质。⑷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应洒水湿润并在仓库内进行。⑸降低楼层内风的流速,阻挡灰尘影响建筑物周围的社区环境。

5、垃圾堆放区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设专门的垃圾堆放区,并将垃圾堆放区设置在避风处,以免产生扬尘,同时根据垃圾数量随时清运出施工现场,运垃圾的专用车每次装完后,用苫布盖好,避免途中遗洒和运输过程中造成扬尘。

六、易燃、易爆、油品及化学品的管理

1、储存:储存在专用仓库内,分类存放,设专人严格管理,并建立台帐,定期清点。

2、领用:对领用人、领用品、领用数量、领用日期进行登记,控制领用数量。

3、防止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发生: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消防培训,增强消防意识。对电锯房、木工棚、油库、化学品仓库等一律配备符合规定的灭火器,严格落实消防规章及防火管理制度。

七、安全标语标识

1、工程介绍和规章规程牌

办公室、机械、库房、操作场所、墙边路边将设置工程及相关各方介绍牌和各种安全制度、管理制度、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2、标语标识

工地现场将保持设置文明施工和安全标语、标志、标识,警示牌,以及道路标识、场所标识、物料标识,连同上述工程介绍和规章制度牌,达到既实用又美观的目的,给人留下一种井井有条的印象,并使整个工地处于一派蓬勃向上的气氛当中。

八、干挂石材安全措施

1.电、气焊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配备劳动保护用品。并严格执行用火管理制度,预防火灾隐患。石材切割时,操作人员应戴护目镜、口罩。

2.手工电弧焊作业安全 ⑴作业前准备

戴护目眼镜(电焊工护目遮光镜片号根据焊接电流选取,≤30A时取5~6,>30~75时取7~8,>75~200时取8~10,>200~400时取11~12。); 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棉帆布工作服、工作帽、绝缘底防砸工作鞋、鞋盖、劳防手套); 焊接时须戴头盔和面罩、护耳器; 焊工应经过安全教育,经教育合格并持有上岗证书;从事电焊的人员,应了解所操作焊机的结构和性能,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掌握触电的急救方法; 焊接、切割盛过易燃、易爆物料、强氧化物或有毒物料的各种容器、管道、设备,必须遵守安全规定,采取安全措施,并获得企业和消防管理部门的动火证明; 工作地点应有良好的天然采光或局部照明,工作面的照度为50~100IX; 禁止在带压力或带电压及同时带电带压的容器、罐、柜、管道、设备上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

焊接切割现场禁止把焊接电缆、气体胶管、钢绳混绞在一起; 直接在水泥地面上切割金属材料时,应有防火花喷射造成烫伤的措施; 露天作业遇到6级大风或下雨时,应停止焊接、切割作业; 工作地点的环境机器噪声值不超过85dB,当超过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焊接作业厂所必须有良好的通风措施,保证焊接现场的烟尘及有害气体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标准。⑶作业中安全操作规程

先安全检查后工作,检查接地或接零装置、绝缘及接触部位是否完好可靠等。

更换焊条时一定要戴皮手套,禁止用手和身体随便接触二次回路的导电体,身体出汗衣服潮湿时,切勿靠近带电的钢板或坐在焊件上工作。在金属容器内或在金属结构上焊接时,触电的危险性最大,必须穿绝缘鞋、戴皮手套、垫上橡胶板或其他绝缘衬垫,以保护焊工和保证焊件间绝缘;应设有监护人员,随时注意操作人员的安全动态,遇危险时立即切断电源并及时进行救护。

在潮湿的地方进行电焊工作时,应加强防止触电措施,例如必须穿绝缘胶鞋。该鞋应经耐电压5000―6000V的试验后为合格。

下列操作应在切断电源开关后进行:改变焊机接头、改接二次回路、搬动焊机、更换熔丝、检修焊机。⑷高空作业注意事项

高空作业时,必须使用标准的安全带、安全帽,并戴固系牢。使用的梯子、跳板及脚手架应安全可靠。工作时要站稳把牢,谨防失足摔伤。在高空作业时,电焊钳软线要绑紧在固定地点,不要缠绕在身上或搭在背上工作;辅助工具如钢丝刷、手锤、錾子及焊条等,应放在工具袋里,防止掉落伤人;更换焊条时焊条头不要随便往下扔,以免砸伤烫伤下面的人员。

在高空作业的下方,要清除所有的易燃物品或用石棉板仔细遮盖,尤其在风力大时,更要采取措施,防止火花及焊渣随风飘落引起火灾。在高空接近高压线或裸导线排时,必须停电或采取适当措施,经检查确无触电可能时,方准工作。电源切断后,应在电闸上挂以“有人工作,严禁合闸”字样的木牌。

高空作业时应设监护人,密切注意焊工的动态。电源开关设在监护人近旁,遇到危险象征时,立即拉闸并进行营救。

高空作业时不应使用高频引弧器,以防万一麻电,失足摔伤。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羊痫病、不稳定性肺结核者及酒后的工人不宜从事高空工作。

3.每天由专人检查脚手架的安全情况。

4.施工前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5.搭设阶梯脚手架,以便于石材搬运。

九、脚手架搭设安全技术措施 ㈠移动脚手架

1.脚手架移动时必须距离临边一定距离,脚手架上方不得有人员,并派专人看护。; 2.移动中禁止突然启动加速,必须平稳、缓慢前进; 3.定期检查脚手架,发现问题和隐患,在施工作业前及时维修加固,以达到坚固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4.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正确使用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

5.严格控制施工荷载,脚手板不得集中堆料施荷,且每边均匀堆放,施工荷载不得大于2kN/m2,确保较大安全储备。㈡满堂脚手架 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根据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并成立由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负责人为首,各施工班组安全生产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组织领导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2工人须经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架子安装、拆除必须由专业队伍施工,架子工必须持证上岗。

3施工操作人员戴安全帽,穿防滑鞋,栓安全带。作业层满铺脚手板,脚手板质量合格,搭设时两端用与钢管用8#铁丝固定牢,不得有探头板。

1.4所有构件都必须合格,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验收、报验。5严禁上下同时交叉作业,严防高空落物伤人。6传递物料、工具严禁抛掷,以防坠落伤人。7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照明。

8在搭设过程中,应注意调整架体的垂直度,一般通过调整连墙撑的长度来实现。

9在搭设、拆除时,设置警戒区,禁止其它人员进入危险区域。10严格控制施工荷载,脚手板上不得集中堆放荷载,施工荷载不得大于3kN/m。

11各作业层之间设置可靠的防护栏杆,防止坠落物体伤人。12定期检查脚手架,发现问题和隐患,在施工作业前及时维修加固,以达到坚固稳定,确保施工安全。

1.2 输配电线路安全要求

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输电干线,采用电缆埋地或局部架空敷设。

二、电缆敷设时,其要求如下:

1、电缆穿越施工现场建筑物、道路等处,以及引出地面 2m 或引至 地下 0.2m 处,必须设内壁光滑无毛刺的保护套管,管口应密封;

2、电缆与其附近的热力管道的平行距离不得小于 2m,交叉距离不 得小于 1m;

3、电缆接头应设在保护箱内,做到防水、防尘,牢固可靠,按规 范做好绝缘包扎,保证绝缘强度,不得承受外力;

4、橡皮电缆架空敷设时,应沿墙壁或电杆设置,并采用绝缘可靠 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绑扎。两固定点间距应保证该电缆所能承受的荷重,其最大弧垂距地(楼层)不得小于 2.50m。

5、施工现场临时配电干线,若架空敷设时,必须采用绝缘铜(铝)线,架设在专用线杆(架)上,严禁架设在树木或其他易造成电线破损或导电的物体上。

6、电杆采用砼杆或木杆。砼杆不得有露筋、裂纹;木杆不得腐朽、扭曲,其梢径不小于 13cm。

7、现场临时线路架设,应明确使用期限,期满须立即拆除。

8、建筑的临时供电,必须采用电缆埋地穿管引入。垂直敷设的电 缆应利用所建工程的竖井、垂直孔洞等采用钢制套管保护引上,并尽量靠近用电负荷中心,固定点每层不得少于一处。水平敷设宜沿墙固定,距楼层平面不得少于 1.8m。1.3 防台风预案

本工程施工过程上做好本工程的防台工作非常重要,项目经理部要 在公司防台防汛委员会的统一布置下开展工作,并建立本项目部的防台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由各部门主管、安全员组成成员,并配合相应的防台设备,制定相应的防台措施,确保防台期间万无一失。

一、防台组织:公司防台委员会――经理部防台小组――部门和班组

二、制定防台防汛程序

1、确定防台小组成员并制定各自责任;

2、制订防台来临时的人、机、物避风措施,特别是水上船机、抛 石船体、现场临时设施的避风、加固措施;

3、台风季节坚持每天收听天气预报,并主动与气象部门组成联动 网,随时了解气象动态,一旦预报有台风迹象,立即组织相应措施,并加强值班,防患于未然。

三、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防台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亲自担任组长,工地专人值班,加强工地检查。加强排洪工作,确保排水设施畅通。

四、措施:

根据建筑工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对机械设备、临时设施以及其 它工程、设施、设备的排查,全面加强建筑工地防汛防台风安全管理。

1、加强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重点检查大型机械设备的基础、附墙、拉结点、缆风绳等涉及结构稳定的关键设施。对存在问题的,及时采取

加固措施;四级风时,一律停止大型设备拆装作业;六级风或暴雨时,一律停止大型垂直运输设备作业,保证大型机械设备安全。

2、加强高处作业安全管理。排查高处作业情况,重点检查建筑工 地“三宝”使用情况和临边洞口的防护情况。对存在问题的,立即予以整改。遇暴雨、六级以上强风,一律禁止进行攀登、悬空露天作业,确保人员安全。

3、加强工地临时设施安全管理。排查建筑工地临时工棚、材料仓 库、围墙等临时设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做好修缮加固工作,防止坍塌事故发生;对建筑工地出现堵水或内涝的,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对临时设施位于地质条件复杂或可能造成地质灾害地段的,及时报告国土、水务部门,落实防范措施;对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施工现场要及时撤离人员,防范地质灾害发生。

五、物资准备:

6.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篇六

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大众,大力宣传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大力宣传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社会化安全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为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活动主题

生命至上、安全发展。

三、活动时间

安全生产月活动于20__年6月1日至30日。其中:6月16日为安全宣传咨询日。

四、活动形式

(一)、加强安全月活动的领导

各村、镇直单位要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做到统一部署,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必要的经费,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二)、加强宣传报道力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各种舆论工具,宣传本次活动的主题:“生命至上、安全发展”,及时报道各地安全月活动的情况。

五、活动内容:

1、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咨询日活动。

2、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各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企业要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推动安全生产规范化个标准化。

3、开展创建“交通安全示范村、学校、单位”活动。

4、开展安全生产志愿者服务宣讲活动。各村、各单位组建以单位领导、党员、技术骨干、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主体的“铸安”志愿者服务队,入单位、场所进行宣传。

5、开展安全监督检查活动。以“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认真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及时排查治理事故隐患。

六、具体活动安排

㈠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利用6月16日宣传咨询日通过公共场所发放宣传品,举办安全知识展览,开展现场咨询。

1、活动时间:定在6月16日(具体时间上午8:00—11:00)

2、活动地点:镇政府门口和农贸市场门口设两个咨询点。

㈡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

㈢在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横幅,各单位1—2条安全生产宣传标语。

7.安全生产组织架构 篇七

我国的应急管理是一种以政府为主导, 政府与社会互动的全面社会应急管理模式。国家行政机构、军队、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和公众等共同组成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其中, 社会中介组织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国家也在《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中鼓励和提倡社会中介组织的参与, 但在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 尤其是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与管理, 中介组织参与较少。且参与应急管理的方式、方法、模式尚无深刻的理论研究与论述。如何有效发挥出社会中介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是一个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研究了掌握安全科学技术与知识优势的安全生产中介组织, 如何在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中发挥科技支撑等作用。

1 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及其作用

1.1 安全生产中介组织涵义

中介组织, 是指处于政府与社会之间, 联结政府与企业、市场的各种社会组织的总称。包含狭义的中介组织 (市场中介机构) 以及为社会管理提供服务、沟通、监督作用的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1]。这些中介组织都是依法设立, 对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责任, 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我国安全生产中介组织是指依法设立、受生产经营单位或者政府部门的委托, 从事安全生产评价、监测、检验和咨询服务等专门业务的技术服务活动[2]。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协会、公司、安全事务所、传统意义上的部分安全科学研究所和检测检验机构等。主要作为科技型中介组织为生产经营单位、政府部门等提供技术性的支持与服务, 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

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制度是西方一些国家最先建立的[2]。这种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对社会分工逐步专业化的要求相适应, 在企业与政府之间架起了一条畅通的桥梁, 成为完善安全技术装备、改进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服务力量。我国的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在《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和实施后得到了迅速发展。

1.2 安全生产中介组织的作用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安全生产中介组织有着其他应急主体不具备的人才、专业、技术以及与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 在安全技术开发、事故应急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中介组织在事故应急管理中, 一方面直接面向企业和市场, 切实为企业提供应急预案制订、应急培训与演练、危险源辨识等方面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中介组织在事故信息、经验、物质支持等方面得到企业的反馈;另一方面, 协助国家和政府, 在信息、科技、人才、协助监督等方面给予政府支持。政府对中介组织进行资质认定、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安全生产中介组织联结企业与政府, 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如图1所示。

1.3 安全生产中介服务现状与问题

全国安全生产中介组织有近千家, 在一些常规的安全评价、安全培训等业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 为我国安全生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 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部分从政府部门分离出来的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并没有完全脱离原有体制的影响, 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行政管理色彩, 缺乏自主独立性, 在市场化、专业化及运作机制方面并没有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部分组织经验不足, 从业素质和水平亟待提高[4]。特别是在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中, 参与不够、发挥出的科技作用弱, 还不能与政府高效结合、团结协作[5], 其专业性作用不突出。但是, 安全生产中介组织有掌握安全科学技术与知识优势的专业优势, 对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应真正发挥出其科技中介作用, 使现代科技成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6]。

2 中介组织参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的方式

现代应急管理所处理的突发事件多属于非常规复杂事件[7], 事件可预测、预报性弱, 构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应急管理体系, 更需要独立、完善、科学的应急理技术支撑体系作为应急管理决策的依据[8]。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具有专业技术与人才优势, 可以通过参与事故应急管理的每个过程, 从技术、信息、人才和方案等方面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的推动和辅助, 如图2所示。

2.1 事故应急预防与准备的支持

安全生产中介组织从技术和信息两方面为应急预防与准备提供技术支持, 包括应急预案编制、应急处置技术的研发、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应急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等。

2.1.1 应急预案编制

中介组织应从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智能化等方面入手, 结合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生产规模、事故风险等情况, 在科学进行风险分析和应急资源情况调查, 设计应急预案情景, 对救援力量部署、救援方案、注意事项等方面细化预案内容;重点研究应急预案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 应急处置与人员疏散措施方案;突出应急预案的事故预防功能, 指导企业和政府编制出衔接顺畅、可操作性强、真正能起相应作用的应急预案。

2.1.2 应急处置技术的研发

在软件方面, 利用信息网络通信技术和GIS、GPS、RS及数据库的技术平台, 研究开发各类事故模拟仿真模型、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事故模拟训练系统, 加强专业应急处置技术与信息支持等方面研究, 并利用研究开发成果, 采用网络、24小时应急技术咨询电话等手段, 提供科学施救、控制事故伤害后果扩大的专业应急处置技术的支撑。在硬件方面, 加强重大事故的专业检测力量, 开发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工艺、材料等, 如在危险化学品、煤化工行业, 研究开发车载式监测与识别、带有无线发射和接收的现场指挥系统、能够远程控制的原位隔离、封堵、导流技术、自带动力的特征污染物处理装置和其他一些应急处理处置技术和手段。

2.1.3 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

部分科研、检测检验中介组织拥有先进的实验室、检测检验设备, 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设施, 并利用3D、GIS和VR技术等数字化技术, 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不同层级、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与培训, 如单人基础演练培训、分组任务演练培训、综合协调演练及综合全面演练等。通过各类应急救援演练与培训, 提高应急意识, 掌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强化事故初发期的处置, 熟练掌握应急处置程序、安全生产规程和自救互救常识, 避免盲目指挥、盲目施救[9], 真正实现事故有效应急。

2.1.4 应急信息支持

多年来, 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在危化品运输、石油管道、地下采矿、尾矿库安全运行等专业领域, 通过常规的安全评价、安全咨询等业务对企业的危险因素和危机信号进行识别并进行监测, 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实践经验。通过安全评价报告、应急预案编制等形式, 使政府掌握企业的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动态, 在企业和政府之间架起了信息沟通的桥梁, 共同掌握和控制各类隐患信息, 以防止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2.2 参与应急响应, 协助事故现场控制和应急处置

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响应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 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不同行业、领域发生的事故, 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支持。如在危化品事故应急响应中, 及时有效地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首要任务。要在及时了解涉及的化学品的种类、危害特性、MSDS等信息基础上, 根据事故地点、气象、周边环境等信息, 确定事故现场的相关参数, 在充分认识事故灾害发生、发展和后果影响的基础上, 快速拟定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怎样依照预先制订的应急预案, 遵循特定的例行程序和标准化的操作规程, 迅速做出科学应急处置方案需要安全生产中介组织的专业支持。另外, 事故现场的监测与预警, 事故后果预测和模拟, 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确定, 都需要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

2.3 事故后的恢复与重建

对事故发生前的隐患管理和发生时的应急管理, 国家政策和理论研究较多。事故发生后的恢复与重建缺乏理论与研究支持, 政府和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清晰明确的事故处理流程[10]。安全生产事故后的恢复与重建工作繁杂, 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可通过协助政府与企业建立监督与评估机制、对事故进行调查与处理、恢复企业经营活动, 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参与应急管理。主要从以下几种途径参与:一是对事故信息的分析与整理, 研究和探讨发生事故的原因, 总结事故应急救援的经验教训, 提出预防类似事故发生的意见与建议。二是在企业安全生产层面展开重点研究, 结合安全生产理论和重建理论, 完成企业恢复与重建计划, 控制重建过程,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并与安全隐患管理、应急管理形成反馈。三是设计监督和评估机制, 对事故灾难的严重程度进行估计, 根据对损失的估计制订出受影响区域中关键构筑物、关键设施。四是参与事故调查与处理, 协助各级政府组织,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从技术层面分析事故原因与过程, 对事故调查与处理提供技术建议。

3 提升应急管理中介组织作用的措施与建议

3.1 从政策法规等方面保障和激励中介组织参与

我国中介组织尚处于初级阶段, 需要国家政策扶持与培育。目前, 我国没有关于中介组织整体发展以及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部门对中介组织的管理和发展也缺乏明晰的思路, 这些都制约了中介组织的发展和工作。要加强和促进中介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制与政策研究, 制定和形成不同层次法律法规体系。同时, 规范和加强中介组织管理, 加强资格审查与准入、执业登记以及监督管理等工作, 使其有计划、有重点、健康地发展。

3.2 加强中介组织自身能力建设

3.2.1 重视技术人才

目前, 规模比较大的安全生产中介组织主要以科技社团为主, 许多组织中的个人也以担任专家的形式在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工作中发挥着作用, 他们资历丰富、基于兴趣和责任, 配合政府, 共同预测与分析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与危害性, 提出可行的预防和应对方案, 是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中提供专业建议的重要协助者。但是, 智力思维在未来应对紧急事件和灾害方面越来越重要, 且由于安全生产事故涉及的行业门类众多, 应急情景复杂, 需要不同技术的新型人才进入这个行业。中介组织要在重视经验的基础上, 充分意识到能以非常复杂的方式进行思维的、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人才的重要性。

3.2.2 重视工作和服务的科技含量

我国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工作的科技含量普遍不高, 如在应急预防与准备中, 对企业隐患信息的评价、应急预案编制, 普遍存在按照标准和格式比对的现象, 导致评价报告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科技含量低;应急预案侧重点不突出、事故现场设定简单、预案内容制订不细等问题。提供高科技含量的专业服务是中介组织生存和立足的根本, 要重视科技的重要意义。随着安全科学本身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安全生产和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所要求提供的技术含量会越来越高。中介组织要充分利用人才、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势, 以科技为基础提供各项工作和服务, 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的技术和效率。

4 结束语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的几个过程中, 针对事故的预防与准备、应急决策系统都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在应急响应过程中的应急处置方面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恢复方面的研究较少, 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可重点参与并加强事故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两个阶段的研究。中介组织要把握国家政策支持的机遇, 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通过科研创新, 研究将新技术和新手段应用于不同事故类型的应急处置措施中, 提高应急救援的科学化水平;结合安全生产理论和重建理论, 加强事故恢复与重建的研究, 拓宽为企业服务的科技含量与范围。利用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参与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的全过程, 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切实发挥出科技中介的支撑与桥梁作用, 成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持主体。

摘要:在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中, 安全生产中介组织能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重要的科技服务与支撑。为了更好地发挥安全生产中介组织科技中介的作用, 研究了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如何利用技术与知识优势参与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在事故应急预防与准备阶段, 通过参与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隐患排查与风险控制、应急技术研究, 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在事故应急响应阶段, 从信息和处置技术方面协助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在事故后的恢复与重建阶段, 参与事故信息分析整理、协助恢复企业经营活动、协助设计监督与评估机制等。通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参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 真正发挥专业科技型中介组织的作用。

关键词: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

参考文献

[1]胡仙芝.论社会中介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J].中国行政管理, 2004, 232 (10) :84-89HU Xian-zhi.On the functions of social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in public management[J].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4, 232 (10) :84-89

[2]石少华.安全中介服务是安全生产的桥梁——论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制度[J].现代职业安全, 2003, 3 (4) :21-24

[3]阮继锋, 赵明, 汪彤.危险化学品安全中介咨询机构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作[J].安全, 2007, 27 (8) :18-21

[4]阴建康.安全生产中介组织建设与发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2) :125-129YIN Jian-kang.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ork safety intermediary orga nization[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5 (2) :125-129

[5]张启兵.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2009

[6]张小明, 麻名更.论科技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支撑作用[J].中国应急管理, 2013, 7 (1) :57-63

[7]刘铁民.重大事故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与程序[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7, 3 (3) :5-10LIU Tie-min.Basic respond principle and procedure of the major incident[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3 (3) :5-10

[8]张新梅, 陈国华, 张晖, 等.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 16 (2) :79-84ZHANG Xin-mei, CHEN Guo-hua, ZHANG Hui, et al.Study on shortcoming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and it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J].China Safety Journal, 2006, 16 (2) :79-84

[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科学施救提高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水平的指导意见.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6290/2012/1218/193057/content_193057.htm

8.安全生产组织架构 篇八

关键词 烤烟;烟叶生产;烟农增收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2

1 实现烤烟适度规模种植

要大力宣传当前国家对烤烟种植的惠民政策及地方政府对烟草产业的投入政策,改变当前烟农较为零星分散、单家独户的小作坊种植模式,鼓励个人集资兴办农场,引导农民扩大种植面积自办农场,培养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种烟大户、种烟专业户及家庭农场,实现适度规模种植,促使烤烟种植从分散向规模发展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并在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促使农村土地以互换、转包、租赁等方式进行流转,让有管理能力、懂生产技术指导、有烤房群及配套有中小型农机具的大户和专业户、家庭农场成为种烟主体,确保流转后的土地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对集中连片,并在10~15年之内得到固定和保护。因此,要把培养种烟大户、专业户和家庭农场作为一个突破口,在政策引导、技术扶持、烟用物资补贴、自然灾害赔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使他们成为烤烟种植的主力军,以稳定烤烟种植规模。

在实现烤烟生产规模化种植的同时,还应考虑种植烟地块的条件及当地的自然条件。要改变当前按计划下达分配种植任务的模式,让那些不适宜种植的地方退出种烟。让自然条件好、光照足、土地肥力好、地势较平坦且相对集中连片、利于中小型机械操作的地区尽量种烟。相关政策向这些生态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备的地方倾斜,以保护基本烟田规划,为烤烟生产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2 探索使用权归烟草企业的中小型烟叶种植基地

当前的烤烟生产组织形式,多为单户种植和人畜作业,烤烟种植零星分散。同时,农村青壮年因外出打工致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种烟队伍老龄化现象突出,加上种烟比较效益不明显,烤煤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更由于种植烤烟劳动强度大,耗费时间多,生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以至于在目前形势下许多烟农不愿再种烟。此外,烤烟生产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较大,特别对以干旱、冰雹为主的自然灾害的抵御和防范能力较弱。一旦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烟农将损失严重,甚至会连生产垫本都难以收回;再加上收购中可能会受烟叶市场因素的影响、收购政策产生的波动,也会影响烟农收益,使烟农种烟积极性受挫。所有这些因素,导致烤烟种植规模极不稳定,面积逐年下滑,种植区域逐渐萎缩。以本站辖区为例,烤烟种植最高年达2 197户、1 166.7 hm?,至2014年仅为424户、333.3 hm?。

因此,在有条件的烟区,要积极探索使用权归属于烟草企业的小、中型烟叶种植基地。由烟草公司、烟叶站点作为生产、收购主体,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界定适宜种烟的区域和地块,将烟农的土地进行租用,并因地制宜建成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烟叶种植基地,明确较长的租赁时间。同时,可返聘出让土地的烟农到基地内打工,或通过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加入相应的专业服务队,由基层站点人员负责烟叶生产的组织实施,确保规范化生产措施的落实。在此基础上,与烟草工业企业密切联系,将种植基地纳入烟草工业的基地单元建设,整合相关投入补贴资金,夯实和巩固基础设施建设,使投入的大额扶持性资金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同时,由烟草工业企业派员参加烟叶生产的组织和指导,按工业需求来安排原料生产,结合当地土壤及气候条件,立足烟区生态形势,依靠科技创新,开展好品种选育和改良、大田移栽及精细化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在烟叶收购中由烟草工业企业直接派人参与或组织烟叶收购,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原收直调,形成“基地共建、生产共抓、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发展共赢”的工、商合作新机制。

3 抓好烤烟集约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

烤烟生产作业环节多、协作关系复杂、季节性强。烟叶从生产到收购,要经历土壤改良、烟田冬翻晒垡及育苗、烟田预整、移栽及大田中后期管理、烟叶烘烤、分级扎把到烟叶交售等环节,造成用工多,需工日数大,效益较低。以烤烟育苗为例,若由烟农自行负责育苗,育苗期长达2个多月,不仅费工费时,且烟苗质量参差不齐,品种纯度更是难以保证。近年来,按照“矮育高用”的原则推行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缩短了育苗时间,确保移栽节令,降低了烟农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烟苗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由此可见,规模化的生产必然产生专业化的分工。应依托现有的烤烟生产合作社及当地村委会的力量,成立相应的专业服务队(育苗、机耕、植保、烘烤、预检或分级、运输等专业服务队),形成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的有效形式,为烟叶生产主体提供规范化的生产技术服务,把烟农从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环节中解放出来。对现有烤烟辅导员的管理、使用及技术指导业务也整合到烟农合作社及专业服务队中,以加强对专业化服务队的有效管理,相关生产投入和补贴尽量倾斜专业服务队,确保专业服务队应得利益最大化,使其最大限度地提升服务水平,减少烤烟生产劳动投入和劳动强度,达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

总之,转变烟叶生产组织形式是烤烟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促进烟农增收的基本途径,也是烟叶生产稳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工作中,要通过政府引导,采取土地入股、农户互帮互助等方式,推进土地正常有序流转,促进规模化种植,形成以种烟大户、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及种植合作社等多种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为主导的种植格局。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开创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工作的新局面,提高烤烟种植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合理的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确保转变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的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9.建立项目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篇九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部委有关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施的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中的要求,贯彻于全过程。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杜绝死亡事故,避免重伤事故,减少轻伤事故,把一般事故频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以内,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为此,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切实加强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领导,并且配备专职安全员一名,各专业工种均配备兼职安全员,使整个施工现场组成从上到下,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职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见下图:

项目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部委有关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施的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中的要求,贯彻于全过程。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杜绝死亡事故,避免重伤事故,减少轻伤事故,把一般事故频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以内,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为此,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切实加强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领导,并且配备专职安全员一名,各专业工种均配备兼职安全员,使整个施工现场组成从上到下,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职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见下图: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建筑安装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实施。严格执行“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项目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部委有关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施的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中的要求,贯彻于全过程。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杜绝死亡事故,避免重伤事故,减少轻伤事故,把一般事故频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指标以内,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为此,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切实加强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领导,并且配备专职安全员一名,各专业工种均配备兼职安全员,使整个施工现场组成从上到下,专人负责,层层落实职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见下图:

上一篇:公司研发项目激励措施管理办法下一篇:传染病及预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