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山西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2024-06-10

创建山西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精选12篇)

1.创建山西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篇一

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计划

河西小学是一所乡镇所在地小学。学校始建于2013年,学校领导、教师励精图治、呕心沥血,使得一座农村学校傲然崛起,成为全镇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聚焦着世人的目光。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850余名学生,70名教职工。

学校十分重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积极响应省、市提出的“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要求,以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为契机,本计划开展一系列“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实践活动,把防震常识、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求生技能、应急设施等普及到广大师生中,确保师生安全。

主要计划如下:

一、继续完善组织领导,提高创建工作认识

1、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为了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更好的起到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要继续完善“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和补充相关人员职责,力争让我校的防震减灾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事事有人抓,人人有事做的格局。

2、师资队伍:各班主任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辅导员,本要求做到“四个一”即: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版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板报,举行一次自救互救演练,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影片,为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3、学科渗透:学校教导处要在本学年的教学常规中明确要求,学科教师必须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向各班提供地震科普教学资料,加强地震科普与学科知识的渗透,找准切入点,拓宽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保证学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生命安全意识

在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活动中,要紧密围绕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开展以防震减灾为主题,以灾害防御科普知识教育为主线的系列科普教育活动,以此增强师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自觉性,确实提高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

1、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教育。学校要安排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具体落实开展班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学年初要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确定防震减灾知识作为专题教育的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兼职科普教师定时、定点、定内容,有条不紊的开展地震知识教学实践活动。

2、成立“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为了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促进“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学校要积极提供条件,成立“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地震科普活动。

3、设立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场所。为促进创建活动正常、持续、有效地进行,学校要根据现有情况设立相对固定的防震减灾科普场所;平时要经常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向学生进行大型的地震知识宣讲。增加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栏的数量,对宣传内容要及时进行更新,还要结合黑板报、校刊等阵地,定期及时更换宣传内容。学校继续配备防震减灾活动指导用书及科普资料,配备防震减灾科普展板、科普图书以及光盘等,数量要充足,以此来满足师生们了解地震科普知识的需求。

4、搞好防震减灾专题讲座。本学年要聘请市地震局专业人员来校举办防震减灾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地震相关知识,深刻认识防震减灾的重要意义。

5、开展紧急避震、疏散演练。根据校情的动态变化编制详细的、切合实际的“河西小学地震应急避震预案”。在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后,学校要重视活动体验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紧急避震、疏散演练等,以此培养学生紧急避险的意识与技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6、组织学生观看系列防震减灾录像。要组织学生通过录像资料等了解地震小知识,防震自救互救的小常识等,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也让学生在历史事实面前认识到防御自然灾害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小就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三、凸现内引外联,推进工作长效发展

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等公用媒体向社会宣传,增强广大师生、社区群众自觉识别地震谣传,掌握防震避震技能和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要发动学生自愿担任义务宣传员,组织社区防震减灾宣传实践活动,号召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防震减灾知识,共同编制防震减灾手抄本,以带动周边社区居民提高防震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并要取得一定效应。

四、投入足够经费,添置必要教学设备

学校要加大对防震减灾示范工作的经费投入和保障,做到开学初有预算,要把用于防震减灾工作的经费留足留够,除了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外,还要有计划的考虑筹建高标准的防震减灾科普教室,购买了地动仪、全球地震火山分布带等仪器,配备专用电脑和多媒体设备供学生互动、查询地震知识和播放防震宣传片,发放科普教材等活动。总之,学校要在防震减灾工作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加大考核力度,确保防震减灾工作扎实有效 学校按分工不同对以下人员进行不同的考核:

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主要以完成自身规定的相关职责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个考核分值中。

班主任:班主任作为本班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辅导员,要求做到“四个一”: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版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板报,举行一次自救互救演练,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影片,以此四项进行考核,结果纳入班级管理考核中。

学科教师:学科教师必须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教导处在教学常规检查中检查此项内容,结果纳入教师个人考核中。学生:根据学生“四个一”的完成情况、科普兴趣小组的参与情况、义务科普宣传员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目前,科普教育活动正在我校蓬勃开展,通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探索小学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以此来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学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良好校风的形成。

我们深知,防震减灾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将不断努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将防震减灾工作引向深入,促进我校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跃上新台阶!

2.创建山西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篇二

随着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不断深入, 学校相继在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逐步走出了一条初具开发区实验初中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组织和管理, 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

为了使我校信息技术教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快速发展轨道, 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由校长亲自任组长, 分管校长任副组长, 学校各部门、信息技术教师、骨干教师为组员。学校结合《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吴江经济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教育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每学期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制定工作计划, 研究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建设, 商讨和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为推进和保障工作正常、有序、规范地开展, 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设备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校园网络管理制度》、《使用登记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 并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明确工作要求和目标, 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常抓不懈。坚持对日常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指导、督促、检查、评估, 用严格的科学管理为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保驾护航”。

信息化领导小组还坚持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现代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加以重点考查, 一方面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考核、交流研讨及教学展示、评比, 并形成制度, 积极创设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研究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交流氛围和合作平台;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教师在日常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参与课题研究, 鼓励教师撰写论文、随笔、整合方案或课题报告, 不断带动整个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实践向更高层次迈进。

●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实现校园数字化

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 离不开现代化设施设备的支持, 得益于开发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 我校拥有教育信息化建设所必须的良好的硬件环境。全校现有3个网络计算机房和4个多功能教室, 每间教室、实验室都安装有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和宽带网络接口;每位教师都配有电脑, 全校所有班级、专用室、办公室、会议室等均接入校园网, 做到班班通网络、室室通网络。目前, 学校共有电脑306台, 其中学生电脑135台, 教师电脑98台, 服务器3台, 在校人数与网络环境下可以使用的人机数之比为7.2∶1, 这些无疑为我校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现代化硬件设施为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但要使它们真正地发挥作用, 离不开软件的开发与建设。对此,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积极采用购买和自我开发相结合的方法, 加以统筹安排。一方面, 学校在每年的电教资料征订中购买大量的资料库和工具软件;另一方面, 鼓励教师积极依托网络和学校信息化教育实践, 自行开发和建设各类教育网页、网站和资源库。如多媒体使用网上登记系统、设备在线报修系统、教师工作情况登记系统、多媒体资料查询系统等。同时, 广大教师还非常注重自制或合作开发一些教育教学课件、积件, 及时将自制课件上传至学校服务器, 实现交流共享。

●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 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1. 以网络建设为平台, 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学校成立之初就开通了学校网站 (外网) , 作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一个平台, 随着学校的发展, 它的内容在不断充实, 质量正不断提高, 每天都有大量的网络访问, 学校网站已成为一座沟通学校和社会的重要的电子桥梁, 成为受到师生、家长及社会欢迎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学校网站荣获苏州市首届优秀教育网站一等奖、连续两年获吴江市优秀教育网站。

如果说外网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外的一种展示和交流层面上, 那么内网的作用则更着眼于校内教育管理的高效运作。为发挥信息技术的服务功能, 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水平, 更好推进校务公开、民主办学, 学校刚落成, 学校就加强校内管理网建设。学校建有专门的网络中心, 每个教师配有一台多媒体计算机, 通过智能办公管理平台, 实现和保障了校内的信息实现无纸化, 教师通过它可以随时查阅各种校园通知、公示公告、活动安排, 学习有关文件, 下载学习资源, 进入Blog论坛交流教育教学心得反思, 还可以通过内部ftp进行传输文件, 实现资源共享无时空的限制, 极大提高了教育管理的效率与水平。内网平台自动、真实地为学校记录下了成长的足迹, 无疑更有利于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不断反思、认真总结,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有效加大民主办学力度。此外, 学校还引入专门软件, 实现了学校财务管理、图书管理的信息化。

2. 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 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1) 以培训考核为抓手, 普及信息技术应用的理念与基本技能

为了推进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 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 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坚持将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教师人手一本《培训手册》,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和选拔优秀教师参加省、市教育局、电教管组织的各类高级培训和学术交流研讨活动, 着眼分层递进, 全面带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2) 以信息化教育为手段,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探索网络教学, 提升课程整合。早期的多媒体教学的成功实践, 在为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和宝贵经验的同时, 也让我们注意到了它的局限和不足。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育人功能, 学校将目光投向了“网络”, 信息化实践开始从以演示为主的多媒体层面逐步转向了以学生自主参与、信息互动为特征的网络化层面, 使课程整合的多样性、有效性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断取得新突破, 更好地顺应了新课改的实践和要求。目前, 学校绝大多数教师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周至少使用普通教室多媒体进行教学次数不少于两次。

(3) 以评优展示为窗口, 促进信息化教育的交流与提高

为检验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开展, 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展示和交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成果, 在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学校主动搭建平台, 定期举办“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教师优秀博客评比”、“班级网页评比”等活动, 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 我校李彦儒老师的博客获全国二等奖。此外, 有多位老师制作的课件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大大促进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

为进一步扩大教育信息化研究与实践的对外交流, 2007年5月, 我校还成功参与承办了“苏州市第六届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比活动”, 在这次评选活动中, 我校龚树敏教师获得了一等奖。2008年10月, 学校还承办了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评优课, 我校马能旺教师参与并获得了一等奖。

实践表明:这种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观摩评比, 为教师的信息化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展示和交流的窗口, 有力促进了广大教师探索教育信息化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3. 以反思提高为策略, 促进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

成功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的反思与总结, 在教科室的组织下, 广大教师积极围绕学校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案例研究》开展研究, 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有多篇在《中国教师报》、《教育现代化》等报刊发表。对学校的课程改革和信息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以网络道德建设为指针, 保障信息化教育的健康高效

为了确保网络安全, 教育师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网络课、班队活动和教师培训等教育阵地, 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了师生自觉维护网络安全、爱护公物、注重网络文明、拒绝不良网站、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另外, 网络管理人员责任到人、权限明确, 能对网络设施进行定期维护, 保证网络通畅、安全, 有力保障了网络对师生学习和工作的服务功能。

建校三年多来, 校领导始终把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抓手, 在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不仅积累和构件了大量丰富优质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 丰富和优化了教育教学, 推进了课程整合实践, 锻炼了师资队伍, 而且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以网络为平台的自主学习, 有力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推进了课程改革的稳步实施, 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发展, 实现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与和谐发展。

3.创建山西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篇三

记者:两型学校建设是一个新兴课题.请您介绍一下贵市在这方面的基本情况。

王建华: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作为试验区的“龙头”城市,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两型”引领之市的工作目标,对各领域的两型建设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和部署。在教育系统,主要是通过大力推进两型示范学校建设来加强“两型”教育,提高广大师生的“两型”意识,培养他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市教育局于2009年率先启动了两型学校创建试点工作,2010年升级为两型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共创建省两型示范学校5所、市两型示范学校56所、市两型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4个,创建工作得到教育部和省市两型办的高度肯定。

记者:广大师生的“两型”意识是否提高并付诸实践,是“两型”教育开展成功与否的关键。贵市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

王建华:我市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两型”意识培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理论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基本形成了教育渠道多元化、实践活动主题化、两型研究校本化的比较完整的两型教育体系,使广大师生的两型意识逐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是教育渠道多元化。两型社会建设是一个相对新颖的事物,为了让广大师生准确理解其内涵,并积极参与,我们要求各学校在开展两型教育工作中坚持“三个原则”,抓好“六个结合”。也就是说,“两型”教育要坚持渗透性、实践性、生活性原则,要与德育工作、学科教学、课外活动、师德师风建设、青少年科技创新、影响家庭和社会相结合。这把两型教育渗透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学校两型教育得到常态化开展。

二是实践活动主题化。两型教育强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和掌握知识,在解决现实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批判与反思能力,在参与活动中增进交流与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价值观。我们要求各学校组织开展以两型社会和两型学校建设为主题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师生的两型理念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实际行动。如长沙市天心区沙湖桥小学组织“送三精蓝瓶回家”环保公益活动,实现了资源再利用,学校被评为全国环保先进集体。

三是两型研究校本化。我市把开展两型研究作为两型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举措来抓。市教科院组织专家编印了中小学两型教育系列读本,列入全市中小学教材范畴,免费发放,学生人手一册。同时,还组织开展了两型优秀校本教材评选活动,收集学校自编的两型教育校本教材35套。这些校本教材贴近学校实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实用价值。如长沙浏阳市大围山中学编写的校本教材,其主要内容是介绍如何把农民用作柴火的树根进行根雕制作。

记者:创建两型学校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你们在推进两型学校建设工作中有哪些特色或创新举措?

王建华:我市紧扣“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主题推进“两型”学校建设,坚持用节能环保理念审视工作、建设校园、管理学校、教育学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用“减法”改进学校节能方式。我们指导各学校建立并落实节水、节电、节材等制度,重点推行无纸化办公,结合“数字型”校园建设,充分利用校园信息系统进行授课、作业、考试、宣传、联系、会务、文件传输等,减少纸张消耗和通话成本。以宁乡县城郊中心小学为例,该校在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后,每年节约办公用纸10箱,共5万余张。积极采用节能设备,即要求新建学校在规划设计和设备采购方面必须达到两型示范学校建设标准。循环利用教学资源,即要求各学校开展教材循环使用、旧书捐献、旧物品互换、废旧物品加工改造等活动,实现资源再利用。如长沙雨花区各学校每年开展绿色“跳蚤市场”活动,组织学生拿出自己已经看过的书籍、玩过的玩具等物品,在学生、教师、家长之间进行交换、买卖。

二是用“加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我们注重引导学校充分挖掘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厚内涵,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以“新”为核心,丰富学校办学理念。如长郡梅溪湖中学提出了“绿色校园”、“绿色德育”、“绿色教学”三位一体的“绿色教育”的办学思想,被中国广播网撰文赞誉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注脚”。同时,我们把两型文化作为先进的学校文化来推进,坚持以“和”为核心,繁荣校园文化。目前,长沙创建的两型学校基本是园林式单位,校园绿化率普遍在50%以上,且师生幸福指数较高,人际关系和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如长沙商贸旅游职院着力打造“书香、和谐、绿色、特色、文明”五位一体的两型校园文化。

三是用“乘法”拓展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我市探索了“对口帮扶、委托管理、捆绑发展”三种低成本推进新建校、薄弱校加快发展模式。近3年全市新增优质公办学校18所,城区每个区都有了优质公办初中,缓解了择校问题和大班额问题,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拓展和充分应有。

四是用“除法”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重点抓好长沙职业教育基地建设,零距离对接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心脏——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职教基地以高职为龙头、以中职为主体,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产业开发为一体。基地建设按照“政府统筹、整体规划、综合开发、分校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整合划分为相对独立的6个校区和1个公共区。学校按照“基地统筹、资源共享、专业整合、分校治理”的管理模式,校际之间没有围墙,大型实习实训工场、图书馆、体育中心等实行资源共享,并将园区场地设备、技术资源、就业岗位与基地学校科研成果、智力支撑、人才供给等有效结合,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的有效对接。如今,长沙职教基地建设模式已成为湖南省两型建设的标本。

记者:你们是如何保障两型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持续开展的?

王建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是推进“两型”学校建设的根本保障。我市通过积极探索建设“两型”学校的长效机制,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负责、层层落实、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一是完善机构。我市两型教育和两型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由市教育局、市两型办、市环保局、市能源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团市委、市园林局7家单位共同负责,确保了在工作开展中有专业的职能部门指导。长沙市教育局、各区县(市)教育局和各学校也都成立了由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创建领导小组,形成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完善制度。我们先后研究制订了《长沙教育系统两型社会建设工作思路》《长沙市两型学校创建工作方案》《长沙市两型示范学校认定细则(试行)》等文件,各个文件均将两型建设工作纳入对相关单位绩效考核范畴。同时,根据工作推进情况,适时修订文件,使之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为鼓励申报学校在两型示范学校创建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创新节能和环保方式,单独设立了工作创新项目和指标。为确保两型示范学校始终发挥好辐射、示范作用,我市对两型示范学校推行了动态管理制度,要求已创建的市级两型示范学校满三年后,必须接受市级复核。复评合格的学校继续保留两型示范学校称号,复评不合格的学校则取消称号。

三是加大投入。我市坚持把两型学校的创建工作纳入教育整体投人规划,每年年初均安排具体的项目和资金。市教育局采取“以奖代拨”办法,按照每创建1所市级两型示范学校安排10万元、两型学校创建先进单位5万元的标准进行奖补,2009年以来共投入奖励资金近700万元。同时,各区县和各申报学校也积极筹集资金用于两型学校创建工作。

记者:两型学校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应该与时俱进。请谈一谈,贵市今后推进两型学校建设的工作思路?

王建华:在后期的两型学校创建中,我市将在继续巩固、深化已有的建设经验和有效措施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两方面的工作,为努力实现我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长沙两型社会建设走在前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一方面,推动两型创建“八进学校”,努力营造节约、环保、低碳、生态的校园环境。一是节能、节水技术产品进学校。提高公共照明节能灯具、公共区域声光控开关、公共区域节水型水阀使用率,推广使用能效2级以上的办公电器。二是清洁能源进学校。推广使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全面实施城区校区煤改气工程,提高农村校区燃煤蒸汽、热水锅炉额定热效率。三是教材循环使用进学校。就是全面推行学生公用书籍和教师参考书循环使用计划。四是环保生活进学校。如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实现全覆盖,开展废旧电池回收;学校食堂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倡导使用环保布袋、手绢;严格控制不可降解和不可回收物品的使用。五是花卉苗木进学校。强化校区环境绿化,推广立体绿化,把可绿化区全部绿化。六是两型教学进学校。把资源环境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体系,在小学推广使用两型教育读本,并纳入周课时计划,中学及高校开设与两型有关的选修课程。七是体验教育进学校。学校在自来水厂、污水和垃圾处理场、自然保护区等建设户外实践教学基地。八是两型公益活动进学校。在中小学开展家校、社区共创共建活动,每学期举办两型主题宣传、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持续抓好“七个结合”,提高学校内涵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将两型教育列入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改革的重要范畴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促进两型学校建设与学校日常工作有机结合。一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推进绿色、生态的高效课堂建设。二是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推进前后一致、衔接紧密的序列化、目标化德育体系建设。三是与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相结合,激发广大师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创造更多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科技作品。四是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在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精心提炼与两型理念相适应的学校文化建设主题,努力让学校充满书香味、学术味、文化味。五是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争取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辐射整个社会”的效果。六是与学校管理相结合,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七是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主导和示范引领作用,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又推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4.创建山西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篇四

一、目的意义

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认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大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是防震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进一步在学生中普及宣传地震知识,增强学生防震意识,以期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会”的目标,特制订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1、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始终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为办好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打下扎实的基础。

2、建立兴趣小组,培养一批防震减灾科普尖子学生,并能在防震减灾知识中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3、积极参加市地震局组织的各项活动,多向市局反馈我校最新进展和最近工作重点,多向兄弟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学习、取经,扬长避短,以观测基地为阵地,形成本校特色。

4、进一步完善网站,多制作地震多媒体课件,着手编写地震科普教材,初步实现资源共享。

5、努力培养防震减灾科普小讲解员为兄弟学校和单位参观者作讲解,培养他们的讲解水平和能力。

6、加强领导。学校成立创建科普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工作,做到不断统一认识,转变工作理念,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7、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了解,认识到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和演练工作的重大意义。

8、优化工作环境。积极建设科普工作基础设施,构建良好的校园科普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9、健全制度。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构建行之有效的评估机制,充分发挥其导向和激励作用,做到人员落实,经费落实,科普活动落实。

三、具体计划: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创建特色学校领导小组,狠抓落实。

2、本,继续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班级黑板报、晨会课等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并利用科学课对最新地震及灾情等予以及时介绍,组织同学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上课,让学生亲身体验。

3、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网络优势,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及时公布最新地震消息及学校科普动态,增加课件制作方面的研究。

4、以点带面,成立两个地震兴趣小组,将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落实到实处。

(1)红领巾地震观测小组

由老师带队,以五、六级学生为主,主要是搞好数据的处理工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布置观察小论文,老师给出写作提纲,学生在本学期结束时撰写,优秀文章予以网上发表。

(2)地震科普知识学习小组

由老师带队,以六年级学生为主,要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辅导。组织观看地震科普录像及浏览地震网站,学生在每学期结束时写地震方面的小论文,优秀文章予以网上发表。

以上两小组,在5月份做好组织工作,6月份开展活动。教师安排进度,做好记录。

5、本,在6月份分批组织师生观看地震录像,开展一次防震减灾宣传周活动并开展征文活动,7月份开展纪念唐山大地震系列活动,9月份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并做好总结工作。

6、邀请市级以上地震局专家来我校作地震科普知识科普讲座。

7、在全校举行了一次震时紧急撤离演练。

8、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次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

9、学生在家组织一次家庭1分钟地震应急演练。

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学校可与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主要活动可选择在有关重要纪念日进行,如5月科技活动周、7月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10月8日国际减灾日等。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形式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五、积极探索,善于总结。

5.创建山西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篇五

一、创建宗旨

江苏省是一个经济发达,城镇密集,人口稠密的地区,是国务院确定的我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面临的防震减灾任务十分繁重。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及连云港市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文件精神,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积极响应市地震局、市教育局和市科协决定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活动的精神,特制定此方案。

二、组织形式

成立罗阳镇中心小学创建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领导小组,人员为:组长:张来震

副组长:吴大立王绪才李永刚

成员:宋小波仲启强朱建宁朱学快宋随利李伟王统法焦光寇大波蒋阳成三、主题口号

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积极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努力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四、时间安排

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

五、具体活动安排

1.在地震部门的指导下,编制震时师生避震、紧急疏散预案。(蒋阳成)

2.设立专门的防震减灾宣教组织,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直播、在学校网站开辟专栏、在AV教室集中宣讲等形式负责定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教育工作。

3.学校购买一定数量的防震减灾活动指导用书或科普资料,便于广大师生阅读与学习。(图书室)

4.结合学校的教学特点,将防震减灾知识作为专题教育的内容,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导处)

5.成立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教育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并坚持开展活动。(蒋阳成)

6.学校定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活动,每学期利用重大纪念日如《防震减灾法》实施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省科普宣传周、国际减灾日等举办大型活动不少于2次,在校学生参与率不低于90%。(宋随利)

7.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防震减灾手抄报和绘画比赛,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并评出若干奖项。(宋随利、班主任、美术组)

8.每学期各班级至少办一期防震减灾为主题的黑板报,每个学生至少写一篇关于防震减灾方面的读后感。(班主任、语文老师)

9.建成相对固定的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场所,并配备科普展板、科普图书、光盘等;室外设有防震减灾知识科普橱窗不少于10米,定期更换橱窗内容,每年不少于2次。(李伟、焦光)

10.学校定期开展防震减灾的紧急疏散演练,要求沉着冷静、有序高效。(宋小波)

六、创建要求

1.广大师生全员参与,力求创建活动不走形式,务实高效。

2.各环节的活动落实到人,并确保真实记载活动过程,留下各项档案资料。

3.做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宣传报道。

罗阳镇中心小学

6.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方案 篇六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11年“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已经县减灾委员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O一一年 月 日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11年“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我县城乡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应急防护知识,提高城乡社区应对各种突发性灾害的快速反应和救助能力,根据《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民政部关于印发“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的通知》(民函„2007‟270号)精神,我县将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并在今年内完成1-2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任务,为顺利推进此项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和谐社区为主线,以普及灾害预防、救护知识和救助技能为重点,以深入开展应急科普宣教活动为载体,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城乡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创建目标

按照民政部提出的“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为要求,按照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方式,积极开展“全国综合减灾2 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不断完善社区防灾减灾处置预案,健全防灾减灾队伍,提高应对各种灾害的能力,确保完成我县“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三、创建任务

(一)建立健全减灾组织协调机构。各镇要成立相应的减灾领导机构,组织专门班子,及时制定“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并督促辖区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及其他相关单位共同组成减灾协调机构,明确减灾目标,制定减灾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减灾工作做到组织到位,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二)修订编制村(社区)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各乡镇要在2011年5月底前修订完善辖区内村(社区)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村(社区)灾害应急的组织指挥体系、职责任务、应急准备、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内容,并组织村(社区)居民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使社区居民掌握必要的紧急疏散、自救互救、医疗救护等技能,以及消防灭火、电力抢修、煤气抢修等急救技术。

(三)设置各种社区减灾避灾(难)场所和设施。加强防灾减灾基础工程建设。一是设置社区灾害避难场所。主要做法:

1、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空旷地划定避灾(难)场所;

2、指定具有抗震、抗台风、耐燃烧等性 能良好的大型公共设施作紧急情况时的避灾(难)场所;

3、在人员较为集中的场所和地段划定紧急疏散通道;

4、保持避灾(难)场所及紧急疏散通道的完好,并按照规范设置明显标志。二是购置急救器材、照明器材、灭火器材、逃生设备等必要的防灾减灾设备,各社区要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至少购置两种以上的防灾减灾设备。三是设置逃生导向标志等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四是治理社区灾害隐患点,尽早排除各种灾害隐患。

(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教育的形式可采取集中宣传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每年的“5〃12防灾减灾日”期间由县减灾委统一组织防灾减灾宣传;平时由各社区根据实情分别进行,可采取专家讲座、文艺表演、播放专题片、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流动宣传车、出版黑板报、张贴宣传标语和挂图等多种形式开展社区减灾宣传,对社区居民进行减灾安全教育,使社区居民了解减灾知识,增强减灾意识。宣传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宣传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防灾避灾的常规知识,逃生自救互救技能技巧等。

(五)督促辖区家庭做好防灾准备。结合社区自然地理条件和面临的主要灾害风险,针对家庭成员、住宅、环境等具体情况,制定多种紧急避险方案,编列紧急情况下携带物品清单,配备必要的灭火设备、逃生工具、对外联络工具等4 应急设备。

(六)组建社区减灾志愿者服务队伍。各社区都要组建一支10人以上的社区减灾志愿者服务队伍,人员主要由村组干部、基层民兵和其他志愿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参与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遇有灾害事件及时汇报,同时协助社区做好灾害应急准备、紧急救援和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七)建立灾害信息报告、告知制度。各社区要建立专职或兼职灾害信息员队伍,适时组织专业培训和参加技能鉴定,确保能及时、准确提供灾害性预报预警、灾情的第一手信息。各乡镇要将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群众紧急转移安置等社区灾害的相关信息通过各种传媒途径及时告知社区居民,确保社区居民快速有效获取灾害信息。

(八)强化弱势群体应急保护措施。在遇有灾害紧急情况时,要对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切实保证弱势群体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和妥善安置。

四、时间安排

准备阶段(2月20日-3月20日)

(一)成立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领导小组。

(二)确定创建社区,上报创建名单;

(三)对照民政部印发的《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制定实施方案。

推进阶段(3月20日-5月20日)

(一)各创建社区对照民政部印发的《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标准》逐项落实创建任务;

(二)县减灾委办公室进行督导检查。自查验收阶段(5月20日-6月30日)

(一)对照民政部印发的《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标准》,组织进行减灾示范社区自查验收。

(二)各乡镇根据自查情况,查缺补漏,及时整改,并完善各种资料档案;

(三)县减灾委办公室选择示范社区向市民政局申报全国减灾示范社区。

接受省市检查验收(6月30日-7月30日)。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是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展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对保持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乡镇政府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精心做好部署,切实落实工作经费,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二)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各乡镇要结合具体实际,6 利用现有条件资源,因地制宜,选择基础条件好、管理规范的(村)社区作为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单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完善措施,积极推进减灾示范社区建设。

(三)高度重视,加强督导。县减灾委办公室要对照创建减灾示范社区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对各乡镇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抓好试点,树好样板,确保创建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按时完成。

附件:

1、“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国家标准

7.创建山西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篇七

淮北市实验小学

二零零九年五月

淮北市实验小学创建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

申 报 报 告

淮北市实验小学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和贯彻各级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在上级指导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多项崭新的专题工作顺利完成或有效推进,现将学校开展此项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基本情况

1、学校基本情况

淮北市实验小学是隶属于市教育局的一所完小,创办于1963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传承。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员学校、国家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安徽省绿色学校、淮北地区唯一的一家省级特色学校,多年来,始终以超前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质量而享誉省内外。

学校地处洪山路北段46号,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有教学楼、电教实验楼、教学综合楼等,另配有200米塑胶场地、室内体育馆等体育设施。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语音室、网络电脑室、多媒体演播室、双向自控多媒体闭路电视系统和网络中心等教学辅助设施

学校现有48个教学班3535名学生。在岗教师129人;组建支部一个,中共党员共计69人。他们中有特级教师6人,中学高级教师5人,省级教坛新星7人,市级教坛新星1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国家级、省市级骨干教师32人。有多位教师在国家、省市级演讲比赛、普通话大赛、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

近年来,学校遵循“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完善措施”的总体管理思路,构建了以情感管理为基础、以制度管理为规范、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关键的管理思路,逐步形成了决策、反馈、调控畅通的管理格局。学校坚持“创设和谐育人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改革发展为主题,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研创新为动力,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育人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使学校成为教育科研的实验基地,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2、条件保障情况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示范学校领导小组,并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活动与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把此项教育活动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并形成机制。学校配有兼职科普教师10人,建设专栏约20平方米,建有100平米的兴趣活动室。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全年投入防震减灾宣传费、活动费、4000元,购买资料编写教材、防震减灾科研课题费用2000元等。

3、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人员与经费的进一步投入的问题依然是我校防震减灾工作的突出问题,我校开展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需要专业的人员给予指导和帮助。另外学校活动经费还需要加强投入,保证不影响活动的开展和效果。加强对防震减灾教育权威性、时效性的国内外地震信息资料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资料的搜集整理,使得我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全面及时开展。

二、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情况

㈠ 成立高效有力的课题领导小组,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

我们在了解了小学生对于防震减灾的认识情况后,掌握到淮北市的小学生对地震的认识了解不全面,更无亲身的体验,大部分的知识来自于电视、报纸等媒体的现况。根据我校地处繁华商业闹市区,人口密集、街道狭窄的实际,选定开展学校防震应急自救活动等一系列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争创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为小学生科技创新研究课题,结合开展学校教研工作,以此来促进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的全面提高。

为做好这课题,我校成立了高效有力的课题领导小组,全校师生人人参与。同时积极与市地震局、科技局联系,争取此项教育科研工作得到理论和技术支持,我们计划聘请有关专家参与研究方案内容,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

㈡ 开展各项有特色活动,全面提高师生防震自救互救意识

1、对师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教育

组织防震减灾研究小组收集有关地震、防震减灾的教育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多媒体、手抄报、黑板报、开辟专栏等方式方法向全体师生作地震知识宣传教育。宣传内容包括:

A、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防震减灾法规,提高师生防震减灾法规水平 B、学习有关防震减灾、地震基础知识,增加有关的科学知识。

C、防震应急,自救互救

做好震前防御准备:有备无患

①在家中怎么办。

②在学校怎么办。

③在其他公共场怎么办。

主要解决:震前物资等各项准备及在各种场所的应急 自救,互救。

2、编制学校地震应急预案

根据我校所在的地形及校舍的分布状况,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编制学校的地震应急预案。

3、编制家庭地震应急方案

通过一系列学习的基础上,发动全校学生自行编制家庭地震方案(低年级可以用漫画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并进行评比、汇编,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防震知识的应用。

4、组织遇地震紧急避震,疏散的演练

在地震发生时如何紧急疏散是每个人必需具有的常识,用制度确保每期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地震疏散演练,让学生认识到当地震发生时应采取怎样的方式紧急疏散,疏散到什么地方较为安全等,使学生提高意识,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当地震发生时使损害减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护人身安全。

5、将应急避震知识贯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遇到的突发事件(如火灾)或学校集体活动的快速集合及疏散,运用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意识及紧急应变能力。

6、结合社区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将学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延伸到附近社区,参与社会防震减灾工作,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使防震减灾知识科普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目前,我校举办不同层次的知识讲座4期,面向全体市民发放宣传资料6000多份。

7、计划建设地震科普馆

在校内选址建设一个地震科普馆,邀请市地震局、科技局等专家指导设计,使之成为学生能生动直观地获取有关防震抗灾知识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

8、编写防震减灾校本教材,开展以防震减灾为内容的校本教育

我校计划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与学校的校本课程相结合,筹划编写防震减灾校本教材,并邀请有关专家给予校对,教材确定后就在全校进行以防震减灾为内容的校本教育。

9、开办学校具有防震减灾特色的主题科普网站。

学校安排有关技术人员在学校教育网站开办具有:科技教育、环境教育、防震减灾教育特色的主题科普网站,刊登学生写的防震减灾征文,利用校园网及学校网站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三、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部署,积极在校内外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深入持久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使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特制订 “防震减灾”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地震工作方针,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全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工作目标

1、认真抓好防震减灾日常宣传教育活动。

2、坚持开展以“ 纪念日”为契机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3、组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

4、安排设置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

5、组织学生参加防震减灾知识问答和征文活动。

6、组织师生进行防震自救与互救及逃生演练。具体措施 工作内容

1、加强领导,各项工作到位。

学校加强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教育管理网络的作用,定期研讨工作,同时支持和保证开展科普活动经费的需要。做到各项活动开展目的明确,时间确定,任务落实,有专人负责。

2、防震减灾科普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为使防震减灾科普活动能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将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结合新课程改革有机地进行学科渗透,编写防震减灾科普校本教材,推进探究型课程进展。学校利用集体晨会、“红领巾”广播、班队活动课、黑板报、报告、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科普兴趣小组、节假日社区服务等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让广大师生从中不但受到教育而且提高实践能力。

3、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活动。

为广泛有效地配合学校科普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我们在各班选拔一部分具有地震知识基础且对防震减灾充满兴趣的学生,组建学校又一个具有特色的科普兴趣小组――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习地震知识,掌握地震监测与预报的相关技术,并扩大宣传,学习制作防震模型。学校将争取市地震局、教育局的支持,添置有关设备。

4、举办防震科普报告、讲座、知识宣传活动。

学校将利用集体晨会、“红领巾”广播,每月进行1--2次全校性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地震专题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观看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方面的录像资料,使他们进一步受到防震减灾知识的教育。

5、开展防震减灾知识问答与征文活动,普及地震知识。通过一系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明确几个防震减灾”纪念日"的重要意义,并宣传教育《防震减灾法》,增强学生防震减灾的意识。学校将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或班级给予奖励。

6、开展气象观测、研究活动。

以定期参观市气象台为观测点,作好气象观测记载,同时设立天气预报专栏,进一步探究物象变化与天气变化的规律,把气象观测研究与地震科普紧密地紧合起来。

7、开展防震技能训练。

学校将结合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拓展知识,开展灭火、救护、搬运和包扎伤员等防震自救互救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自我救助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8.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材料 篇八

我校现有18个教学班,900余名学生。自建校以来,我校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河南省防震减灾条例》等,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把防震减灾教育作为加强校园安全的重要工作来抓,并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把创建河南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作为工作发展战略的核心。为了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更好的起到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副校长为主管,各处室紧密配合的工作责任机制,把防震减灾教育作为校园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提供稳定的教育活动经费,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和工作责任,确保应急联动,发挥最大的应急合力。

在教学工作中,我校按照科普示范学校创建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学校教务处每学期的教学常规中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必须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向各班提供地震科普教材、光盘、录像带、科普书籍、挂图等教学资料,加强地震科普与学科知识的渗透,找准切入点,拓宽残障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视野,保证学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在平常教学常规检查中加以考核,对于一些成功的的案例进行推广。另外,少先队要求各班主任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辅导员,每学期要求做到“四个一”即: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版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板报,举行一次自救互救演练,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影片。

为营造良好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氛围,我校聘请安阳市地震局为校外辅导员,不定期举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对全体教师进行震前、震时、震后各时间段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培训。由于,我校防震减灾工作着眼全局、科学筹划、精心组织,这些措施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的师资队伍。

我校舍抗震性能好,应急避险场所广阔。我校校舍的抗震性能均达标准。其中主体办公大楼按8度抗震标准设计施工的,均达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的抗震等级。同时,在学校空旷地都设有专门的抗震避险场所,根据规定师生每人1平方米,全校约需200平方米应急避险场所,而学校的运动场可用面积就有平方米,每栋教学楼前后均有有平方米的草坪都作为应急避险的场所,并设置了明显标识,能够满足学校和基地全体师生的应急避险要求。

我校有着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资源。我校专门有防震减灾科普展示室,约平方米,室内有地震知识、自救互救常识宣传画廊约米,有图书画册专栏等。四楼的多功能教室坚持每周一次30分钟以上的多形式(知识授课、讲座、观看vcd防震减灾科普教学光盘、知识竞赛等)的防震减灾教育活动,向学生开放,知识面广,互动性强,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学校图书馆专门开辟了“地震科普角”,藏有多种防震减灾科普读物。另外,我校充分地利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橱窗、学习园地、教室前的长廊等基地,宣传地震应急、地震问答、科普长廊等相关知识,信息丰富,为师生创设一个防震知识教育的平台。

为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系列活动,我校各中队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活动计划、地震演练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在遇险应急中将损失和灾难降到最低程度。

为拓宽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我们通过晨会、班会、校会、团队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了解《你应该了解的地震知识》等防震常识,并组织师生观看地震科普动画片,参观学校地震展览室。通过防震常识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地震是如何产生的,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地震来临时,我们怎样做才能保护生命、尽量减少损失等知识,让学生广泛了解地震知识,增强防震自救意识。我校还开设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第二课堂和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夏令营、演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进行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另外,兴趣小组成员坚持地震知识的宣传,利用自己动手制作防震减灾的手抄报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我校每学期都要根据科学制定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练方案进行实践。我们针对学生在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可能出现地震情况,组织学生如何紧急疏散。通过多次演练,使学生知道在各种情况、各种地点,应怎样疏散,应该沿着哪条线路疏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为强化孩子的认识,我校还要利用电视、广播、图书、宣传栏和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开展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的培训。之后,还要对学生的进行测试,充分了解学生掌握防震减灾知识的情况。

9.创建山西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篇九

——若尔盖县小学申报阿坝州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材料

我校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探索小学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学生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良好校风的形成。

一、学校概况

若尔盖县达扎寺镇小学地处川、甘交界的县政府所在地达扎寺镇,是目前全县规模较大的一所城关完全小学,服务于达扎寺镇辖区内的学龄儿童人口。学校以“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合格人才”为学校办学宗旨;以“创省校风示范学校,办阿坝州一流学校”为目标;以“团结、文明、遵纪、勤奋、提高”为校训;以“文明守纪、合作互助、健康发展”为校风;以“爱教善教、探究互动、爱心常在”为教风。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教育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占地面积2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40平方米。现有教师53人,18个教学班,759名学生,另辖1所村小,有教师2名,2个教学班,学生43名。教职工来自藏、羌、回、苗、汉多个民族。

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理念

我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精神为指导,充分整合学校科普教育的资源优势,以加强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为抓手,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科普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增强学生公共安全意识。我校防震减灾教育重视活动体验原则,从2007年3月起开展了以防震减灾为主题,以灾害防御科普知识教育为主线的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师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其次我校防震减灾教育重视学科渗透,发挥好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将防震减灾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

三、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我校2007创建若尔盖县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成功,今年紧紧围绕创建阿坝州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这个目标,我校成立了由学校行政和四位科学教师、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组成的防震减灾教育小组,全面负责学生防震减灾教育。学校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室专人负责,创建分工,责任明确。

1、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李 强

副组长:严素英 张 伟

成 员:周 奉 吴 兵 陈红梅 冯小刚 王治刚

谢太全 尕让卓玛

2、领导小组职责:

州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是学校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普及科普知识的重要途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是学校的核心,是学校科技教育发展方向的引领者。为了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现制订如下职责:

1.掌握学校科技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宗旨,确定学校的办学目标,坚持学校良好的科教兴国、科技兴校发展理念。

2.制订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管理学校的教学秩序,保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科技教育整体,正常进行。

3.协调校内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争取社会各部门的支持,努力创造科普教育内部和外部的良好环境。

4.合理安排校内各在职人员工作,明确分工和职责,并有权督促其工作。5.制订每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活动计划,并指导教师开展好这一活动。

6.聘请有关师资,向各部门争取办学经费,及时解决办学过程中的困难。

3、领导成员分工:

李 强:整体规划学校科技教育、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全面负责创建过程的指导与监督。

严素英:具体负责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组织管理、各阶段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

张 伟:负责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程渗透与专题教育课时安排,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科普教育实践研究,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主题活动。

周 奉:负责各年级、班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拓展科普教育课外、校外和社区活动。

吴 兵:具体负责学校创建、科普教育校本培训、教研活动等。谢太全:具体负责科技教育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不断完善硬件设施,不断优化内部管理。

陈红梅:具体负责少先队科普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冯小刚:具体负责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中有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为了保证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我校专门组织有关人员到地震局参观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对照创建标准和本校的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邀请地震局专家来校具体指导。由于我校加强了对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组织领导,有效提高了学校师生对防震减灾教育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师生积极参与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力提高了师生对防震减灾的认识,深刻认识到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

(一)多渠道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以现行教材内容为主体,坚持在我校少先队活动中增加地震知识课。专题宣传:我校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橱窗、展板、红领巾广播站等形式,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二)举办科普活动周。我校在校长室直接领导下,07年5月和08年5月分别举行了为期一周的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自然灾害防御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专题展板宣传:我校利用县地震局提供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展览板,生动而全面地向师生介绍了地震知识、防震方法,提高全校师生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观看影视: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唐山大地震》、《地震揭秘》等防震减灾录像,学生通过录像资料一方面了解了地震小知识、防震自救互救的小常识等,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另一方面看到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使学生历史事实面前认识到防御自然灾害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小就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三)建立兴趣小组。我校通过个人自愿、集体报名方式成立了防震减灾科普兴趣小组,常年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活动,活动主题以防震减灾为主要内容,主要有地震知识、防震知识、地震时紧急避险方法的学习和演练等。兴趣小组编制了地震应急避险预案,组织学生开展了模拟应急避震和紧急疏散演习。

(七)开展防震减灾相关调查。为了了解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知晓情况调查,我校08年对部分年级进行“防震知多少”问卷调查,内容有地震小知识、防震小常识、地震时如何紧急避险等自然灾害防御方面知识的调查。拓宽了这方面的知识,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保护生命安全意识。

五、今后工作的规划 创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让学生获得一生必备的防灾抗灾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防震减灾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虽然我们在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过程中做了一些工作,使师生识别地震、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远远不够,我们深知这项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将不断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取得更大的成绩。

若尔盖县地震局 若尔盖县教育局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0.创建山西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篇十

社区各支部、各单位:

为加强社区减灾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灾害可能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危害,促进辖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教育的指示精神,结合社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开展创建全国减灾社区示范社区活动的目的、意义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灾害正在给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造成日益严峻的挑战。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增强群众减灾意识,普及减灾知识,提高城乡社区群众防范应对自然灾害、避灾自救能力,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势在必行。创建“减灾示范社区”是推进社区减灾的重要手段,是正确处理减灾进社区工作的点和面、局部和整体、探索和推广之间各种关系的有效形式。

二、工作目标

按照试点先行、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方式,全面提高社区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理念,营造全民关注、全员参与的防灾减灾氛围;健全社区地震灾害预防体系,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通过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社区防震避震、应急处置、自救互救、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等能力;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2011年按照县创建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工作的要求,开展创建活动。

三、工作任务

(一)成立创建防灾减灾领导小组,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和督促落实工作。

组长:呙明林 水镜庄社区书记、主任

副组长:骆正洪 水镜庄社区副书记、副主任

成员:徐志敏 水镜庄社区副书记

陶锐华 大学生村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呙明林兼任,工作人员有骆正洪、徐志敏、陶锐华。

(二)编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社区制定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明确社区灾害应急的组织指挥体系、职责任务、应急准备、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内容,并组织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开展2次预案演练,使社区居民掌握必要的紧急疏散、自救互救、医疗救护等 逃生技能,以及消防灭火、电力抢修、煤气抢修、毒物泄漏等 救灾技术。

(三)完善减灾设施

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基础工程建设,督促辖区单位购置急救器材、照明器材等必要防灾减灾设备;按照消防要求,设置逃生设备、逃生导向标志等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尽早治理具有灾害隐患的单位。

(四)设置避难场所

确定县运动广场、县高级中学操场、县实验小学操场为应急避险场所,并设立明确的地震应急疏散标示。

(五)开展减灾宣传教育活动。

采取专家讲座、利用公开栏、电子屏幕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社区减灾宣传,对社区居民进行减灾安全教育,使社区居民了解减灾知识,增强减灾意识。广泛宣传开展创建 “减灾示范社区”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参与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六)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减灾活动的积极性。

教育引导社区居民自觉遵守减灾法律法规,爱护社区内的减灾公共设施,积极参与社区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了解社区主要的灾害风险,知晓一般的减灾知识,掌握一定的逃生、自救互救技巧,能够为社区减灾工作谏言献策。

(七)做好家庭防灾准备

结合居民区自然地理条件和面临的主要灾害风险,针对家庭成员、住宅、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多种紧急避险方案,编列紧急情况下携带物品清单,储备必要的灭火设备,逃生工具、对外联络工具等。

(八)组建志愿者队伍

组建由社区工作人员和民兵等有关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参加减灾宣传教育,遇有灾害事件及时报告,协助社区做好灾害应急准备,紧急救援和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并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开展相关减灾

活动。

(九)建立灾害信息报告、告知制度

积极与县气象局保持联系,将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群众紧急转移安置等社区灾害的相关信息及时报告县民政局,并告知社区居民,确保社区居民快速有效获取灾害信息。

(十)切实保护弱势群体

在遇有灾害紧急情况时,要对辖区内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切实保证弱势群体能够及时得到求助和妥善安置。

四、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一)(2011.4.20---2011.4.30)制定方案阶段,研究制定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上报县民政局。

(二)(2011.5-----2011.9)组织实施阶段。

(三)(2011.10)考核验收。社区进行自查验收的基础上,迎接县验收考核。

(四)(2011.10.30前)总结汇报并上报县民政局。

社区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强力贯彻落实此方案,力争将社区创为“全国减灾示范社区”,从而带动整个县的社区创建工作。

11.创建山西省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篇十一

席文鹏

完成申报材料包括内容:

1、学校简介,创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工作的基本情况;

2、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情况;

3、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年度计划。

4、学校校舍抗震设防情况的有关文件材料。

魏鹏

应完成的内容:

1、地震应急演练以及设置地震应急避险场地情况的图文资料。

2、往年开展防震减灾相关活动视频资料(光盘)或图片资料(照片),光盘、照片资料应重点包括授课情况。往年开展防震减灾授课活动的教案复印件及多媒体课件电子版。

12.创建减灾示范社区汇报材社区专题 篇十二

(2010年10月17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上午好!非常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社区指导工作。含元西路社区位西邻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占地面积0.9平方公里,管辖保亿风景大院、丰元小区(38号院)、塑料机械厂家属院、西安市第一丝绸厂家属院、棉花仓库家属院等6个居民院落小区,在册总户数2202户,总人数5147人,有流动人口及外来务工农民2000余人。近年来,社区两委会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大力宣传,提高居民防灾意识,加大辖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演练、培训等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我将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请各位领导指导。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一是社区成立由社区主任为组长的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设置防灾应急办公室,由社区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专项负责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工作责任;二是制定社区防灾各项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三是加强减灾工作队伍建设,加强社区资金投入,完善募捐机制建设,保证硬件设施-1-

齐备。

二、深入调研,摸清辖区安全隐患,撑握弱势群体情况。社区干部深入辖区院落街巷,认真调研,对辖区安全隐患进行彻底盘查。社区将预防火灾、棚户区内涝、地震等灾害作为防灾减灾工作重点,建立《社区灾害危险隐患清单》、《社区脆弱人群清单》、《社区危房清单》、《社区不安全公共设施清单》等,做到对辖区不安全隐患及弱势群体各项根底清楚,并对相关事项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群众安全。经认真统计,社区现有危房3间,均已采取加固、搬迁等手段全部解决;社区老年人106人、未成年人56人、残疾人36人,孕妇3人,全部登记造册,安排专人监护,确保其在灾害发生时的安全。

三、制定应急预案,积极开展演练活动。一是社区和辖区驻地单位按照共同协作的原则,制定各类灾害应急预案,明确分工,落实防灾减灾责任,收录所有相关人员联系信息,做到目标明确,指挥有序。二是时刻准备好妥善安排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重点关注灾害来临时房屋倒塌、家庭财产损失,重大火灾等严重灾害的发生,及时上报灾情信息,快速采取应对措施,灾情稳定后要抓紧开展社区居民,灾害地点的恢复重建。三是组织辖区居民、驻地单位职工、学校师生开展各类灾害演练活动。今年以来,社区及驻地单位共开展演练活动5次,3000人参加。2010年5月12日是全国减灾日,社区与八府小学联合,组织学校师生在校进行地震演练,全校300余名师生全部参加了演习,取得了良好效果。6月,社区与西安市棉花仓库联合,在八府庄举行灭火演练,现场宣讲灭火常识,学习灭火器使用方法,吸引了300余名群众参与。

四、加大居民宣传教育,提高居民防范意识。一是社区在辖区几个重要位置悬挂《社区安全避难图》、《社区紧急疏散图》,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定期宣传防灾知识,入户发放防灾宣传册,营造防灾减灾氛围,提高辖区居民防灾意识。目前辖区设置宣传栏5块,黑板报8块,09年宣传防灾知识15期,今年7期,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二是开展各类防灾知识讲座,定期对干部群众进行防灾培训,宣传防火、防煤气、地震等知识,提高居民防范意识。今年社区共安排培训10次,现已开展7期,参加人数1500人,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三是组织党员群众对社区防灾工作进行满意率测评,让群众对社区防灾工作献计献策,促进社区防灾工作不断改进完善。通过测评,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7条,社区接受整改11项,另外6项还正在调研商讨中,党员群众对我社区防灾工作的满意率已达到97%。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重点加强应急避难场

所建设。社区针对辖区驻地单位、居民院落、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和就近疏散安置的原则下,划定了大明宫遗址公园、华润万家广场、八府庄小学、金海岸酒店四个避难场所,悬挂醒目的“应急避难场所”标识,并在沿途设置引导牌,确保在最短时间将辖区全部居民转移至安全区域。其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我辖区最为重要的避难场所,公园占地3.2平方公里,容量大,出入口多,是我市规模最大的应急避难场所,容纳人数在五十万人以上。二是建立健全辖区医疗应急体系。社区采取以大华医院为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辅的方式,构建一套体系完备的应急医疗体系,保证在灾害发生时,受伤群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确保生命安全。三是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社区通过上级拨付、社区自筹、群众捐款等多种途径,设置专项资金,不断完善应急物资储备,购置了应急照明灯、灭火器、棉被、手电筒、逃生绳、应急药品等一系储备救灾物资,并登记造册,由专人管理,确保辖区安全。

创建全国“减灾示范社区”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社区基础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社区防灾减灾工作任重而道远。近年来,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特大灾害我们都还记忆犹新,这告诉我们,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对社区越来越重要,怎样科学有效的开展

上一篇:试验室安全卫生制度下一篇:乔迁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