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活化石教学设计

2024-10-25

33活化石教学设计(精选8篇)

1.33活化石教学设计 篇一

六上Lessn 33 教学设计

六上Lessn33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本的四会单词:suer,ht,rain;三会单词:beah,shell,sandastle,lfr;掌握以下句型:sueristhesendseasnItsthehttestseasnIsheplantingrie?es,heisN,heisn

’’tIssheaingasandastle?N,sheisn’tSheislingfrshells

2.能力目标:能够简单描绘夏天的特点和夏天的活动。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兴趣及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二.

教学重难点:

suer,ht,rain;SueristhesendseasnIt’sthehttestseasn

最高级和现在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及回答。

三.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

教具:卡片,PPT

五.

教学过程:

Step1aring-up

Greetings:

T:Gdrning,bsandgirlsGladteetuhat’surhbb?

Revisin:

T:hbbistravellingDulietravelling?

Duringtravelling,IlietaingsepituresL!Duliethesepitures?anutellehatseasnisit?

S:It’sspring

T:Duliespring?

Inhina,hendesspringbegin?

H’stheeatherinspring?

hatanedinspring?

Step2Presentatinandpratie:

Lead-in:

T:eandaltfthingsinspring

anelibuntainsinspring?

anesiintheriver?

aneeatie-rea?

aneearT-shirts?

eandthesethingsinsuer

2Readtherd“suer”

3T:springisthefirstseasnSueresafterspringSueristhesendseasnftheear

4.T:H’stheeatherinsuer?

S:It’sht

T:suerisahtseasnItishtterthanspring/autun/inter

Itisthehttestseasnftheear

T:H’stheeather?(播放雷雨声)

It’srain

Theeatherishtandsetiesit’sraininsuer

6Filltheblans

Sueristhe

seasnftheearInhina,suerbeginsarund

Theeatheris

andseties

It’sthehttestseasn

7.T:Duanttnrethingsabutsuer?

Insuer,shllsesThestudentshavetheirsuerhlidaSuerhlidaisfrultAugustThestudentsangtthebeah,gapinganddanthingthelieButthefarersarebusatthattieThehavetplantrieandrhard

1Suerhlidais

A

frunetul

B

frultAugust

frultSepteber

2Thefarersarebusat

insuer

Afaringtheland

(图

片Arethefaringtheland?es,theareThearefaringthelandinspring)

Buttingrie(图片

Arethefaringtheland?N,thearen’tTheareuttingrie)

plantingrie

(图

问Aretheplantingrie?es,theareTheareplantingrieinsuer)

3Studentsan’t

intheirsuerhlida

Agtthebeah

BelebratetheSpringFestivalhatseasnisitthere?H’stheeatherthere?hataretheding?Dthehaveagdtie?es,thedTheentheselves

9penthebsandreadthetextingrups

0Talabutursuerhlidaingrups

Step3Prdutin

aedialguesabutthesuerhlidaandshthedialguesinpairs

Step4Her

riteashrtpassageabutursuerhlida

六.

板书设计:

Lessn33

Sueristhesendseasn

Itisthehttestseasn

2.33活化石教学设计 篇二

关键词:联合收割机,变速控制系统,履带

0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联合收割机迅猛发展,已成为农机制造业重要的增长点,联合收割机的市场保有量逐年提高。然而随着水稻农艺生产性能的不断变化,对现有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行走作业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机械传动控制方式已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据调查发现,在现有的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故障中,变速控制系统引起的故障占30%之多。目前,大多数国产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仍采用纯机械的变速控制系统,虽然基本能满足作业、行走等使用要求,但其纯机械的变速方式以及复杂操纵系统导致其结构不合理、传递率低、操作复杂、可靠性低。

为了提高变速控制系统的性能,新型变速控制系统采用静液压无级变速和机械传动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多段连续无级变速的履带车辆液压机械传动系具有优良的工作性能,是颇具发展潜力和接近理想的传动系统,它具有把液压的无级变速性能和机械的高传动性能结合的优点。

该变速控制系统主要适用于37~45kW国产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使用单手柄操作控制联合收割机的前进、后退以及停止动作,具有操作简单、方便舒适等特点;同时经过对机械传动部件进行创新性设计,在技术上解决了国产联合收割机变速动力底盘故障率偏高的难题。通过试验表明,该变速控制系统能明显提升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性能及可靠性,为我国农机行业提供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无级变速控制系统。

1 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4LYWB-33型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新型变速控制系统主要由JJ-HPVNF-28型整体式液压无级变速器(HST)和YM60型机械传动变速箱组成。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1.JJ-HPVMF-28型液压无级变速器 2.HST输入轴 3.输入齿轮4.割台齿轮 5.变速齿轮 6.Ⅲ挡齿轮 7.割台轴 8.割台皮带轮9.Ⅱ挡齿轮 10.转向离合器轴 11.变速轴 12.转向离合器齿轮13.转向齿轮 14.摩擦片 15.右惰齿齿轮 16.左惰齿齿轮 17.惰轴18.驱动齿轮 19.右车轴 20.左车轴 21.驱动链轮 22.Ⅰ挡齿轮

4LYWB-33型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变速控制系统的操纵动作符合人们传统的操纵习惯,向前推动操纵手柄,车前进;操纵杆置中为停车状态;向后推动操纵手柄,车后退。通过单手柄操纵改变液压马达的转速和旋向,从而改变机械变速机构输入轴的输入转速和转向,经机械变速机构传递动力实现联合收割机的行走和作业功能。

1.1 JJ-HPVNF-28型液压无级变速器工作原理

JJ-HPVNF-28型液压无级变速器是一种整体式液压无级变速装置,它集双向变量泵、定量马达、补油泵和控制阀于一体,变量泵、定量马达进出口由铸造内油道沟通,形成密闭式系统。动力由柴油发动机刚性传递至液压无级变速器的输入轴,带动变量泵的运转。通过操纵手柄,可以控制变量泵的流量和流向,从而改变马达的转速和转向,以连续旋转的形式在发动机与机械变速机构之间传递动力。其额定压力为21MPa,调速范围-3 000~3 000r/min 。

1.2 YM60型机械变速机构工作原理

1.2.1 作业动力输出功能

液压无级变速器输出轴嵌套输入齿轮,啮合割台轴上的割台齿轮,带动割台皮带轮的旋转,从而实现联合收割机的作业动力输出。

1.2.2 行走转向制动功能

安装在割台轴上的滑动变速齿轮是一个三联齿轮,它在拨叉拨动下,通过和变速轴上的Ⅰ挡齿轮、Ⅱ挡齿轮、Ⅲ挡齿轮分别啮合,可以实现Ⅲ挡行走转速传递。

行走动力经由固装在转向离合器轴上的转向离合器齿轮啮合Ⅲ挡齿轮,同时空套在转向离合器轴上,在转向离合器齿轮左右两边同时啮合转向离合器齿轮的转向齿轮分别和惰轴上的右惰齿齿轮、左惰齿齿轮啮合,右惰齿齿轮、左惰齿齿轮分别和安装在右车轴和左车轴上的驱动齿轮啮合,传递至右车轴和左车轴上,实现行走动力的输出。

联合收割机的制动转向工作原理是:当需要右转向时,拨动转向制动拨叉,使安装在转向离合器齿轮右边的转向齿轮和其脱开的同时挤压摩擦片组,实现右边的转向齿轮的制动,从而制动了右惰齿轮及固装在右车轴上的驱动齿轮,右车轴同时被制动,左车轴正常运转,从而实现左转向功能。右转向同理。

当左右转向齿轮同时脱开转向离合器齿轮的啮合并被制动时,即实现联合收割机的制动功能。

2 机械传动部件作业行走传动比设计

2.1 传动系简图

传动系简图如图2所示。

2.2 作业输出传动比设计

机械传动机构作业动力输出路径:HST输入轴动力输入,通过输入齿轮和割台齿轮啮合,带动割台轴实现动力输出。传动比i作业为

i作业=Z2/Z1

其中,Z1为输入齿轮齿数;Z2为割台齿轮齿数。

2.3 行走三挡传动比设计计算

2.3.1 Ⅰ挡传动比的设计计算

动力经HST输入轴输入,分别由输入齿轮和割台齿轮啮合、三联变速齿轮Z3和Ⅰ挡齿轮啮合、Ⅲ挡齿轮和转向离合器齿轮啮合传递至转向离合器轴。再通过和转向离合器齿轮嵌套啮合的左右两个转向齿轮分别啮合左双联惰齿齿轮和右双联惰齿齿轮,通过左右双联惰齿齿轮分别啮合左右两个驱动齿轮,带动左右车轴旋转实现行走动力输出。其传动比为

i1=Ζ2Ζ1×Ζ6Ζ3×Ζ9Ζ7×Ζ12Ζ10×Ζ16Ζ13

其中,i1为Ⅰ挡传动比;Z3为变速三联齿轮右齿轮齿数;Z6为Ⅰ挡齿轮齿数;Z7为Ⅲ挡齿轮齿数;Z9为转向离合器齿轮齿数;Z10为转向齿轮齿数;Z12为双联右惰齿大齿轮齿数;Z13为双联右惰齿小齿轮齿数;Z16为驱动齿轮齿数。

2.3.2 Ⅱ挡传动比设计

Ⅱ挡传动由拨叉拨动变速三联齿轮,使变速三联齿轮左齿轮Z5和Ⅱ挡齿轮啮合,其它啮合路径和Ⅰ挡传动路径类同。其传动比

i2=Ζ2Ζ1×Ζ8Ζ5×Ζ9Ζ7×Ζ12Ζ10×Ζ16Ζ13

其中,i2为Ⅱ挡传动比;Z5为变速三联齿轮左齿轮齿数;Z8为Ⅱ挡齿轮齿数。

2.3.3 Ⅲ挡传动比

Ⅲ挡传动由拨叉拨动变速三联齿轮,使变速三联齿轮中位齿轮Z4和Ⅲ档齿轮啮合,其它啮合路径和Ⅰ挡传动路径类同。其传动比为

i3=Ζ2Ζ1×Ζ7Ζ4×Ζ9Ζ7×Ζ12Ζ10×Ζ16Ζ13

其中,i3为Ⅲ挡传动比;Z4为变速三联齿轮中位齿轮齿数。

3 结构部件设计

3.1 惰轴部件设计

惰轴部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1.惰轴 2.圆柱滚子轴承 3.垫片Ⅰ 4.滚针轴承 5.右惰轴齿轮 6.垫片Ⅱ 7.深沟球轴承 8.挡圈 9.左惰轴齿轮

惰轴部件是机械传动机构中易发生故障的部件之一。因此,该变速控制系统对惰轴传动部件进行创新设计,采用一端花键固接另一端采用双滚针轴承加深沟球轴承组合的滚动配合的方式以减小惰轴转动零件相对摩擦阻力,提高机械传动机构的工作可靠性。

3.2 机械传动变速机构箱体设计

由于变速控制系统中机械传动变速机构是非常关键的部件之一,其在工作中承受较大的负荷,受力情况比较复杂,故其箱体采用高强度铸铁材料和左右箱体对开结构以提高其结构强度和装配工艺性能。

4 试验分析

4.1 试验机型

该变速控制系统配套使用的试验机型为金华莱恩农业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4LBZ-145型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发动机额定功率为44kW。

4.2 变速系统与动力匹配

联合收割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既取决于发动机自身的性能,也取决于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主要是变速器)的合理匹配。发动机与液压传动系统的匹配原则是:发动机的转速及其输出扭矩为适应外负载变化连续变化时能保持工作在相应转速下的动力性曲线或经济性曲线附近。不考虑传动效率损失时,发动机的匹配方程为

Mp(t)=Me(t)

即变速器泵的吸收扭矩Mp等于发动机最佳工作点的输出扭矩Me。则有

Mp(t)=Pp(t)qq(t)

其中,Pp(t)取决于负载,当负载变化时引起Pp(t)和Mp(t)的变化,当Mp(t)偏离最佳工作点时变速器与发动机不匹配,这时通过调节变速器泵的排量qq(t)改变Mp(t),使得Mp(t)和Me(t)始终近似相等。这就实现了发动机和整体式无级变速器的恒功率控制,此时发动机转速调定在最佳工作点转速,从而使发动机功率得到充分利用。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外负载发生变化时引起系统压力变化,改变无级变速器泵的排量以适应其变化,从而保持对发动机恒功率的控制,使发动机的功率可以充分发挥,获得最佳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4.3 变速系统可靠性试验

在变速控制系统性能试验中发现,变速控制系统机械变速机构出现了惰轴传动结构发生传动失效的问题,经分析主要是由于惰轴齿轮和惰轴之间的配合采用铜套间隙配合结构。这种结构在负载较高的情况下,因铜套内表面和惰轴外表面之间相对转动过快,润滑膜形成不完整,导致摩擦力增大,表面温度过高,最终导致磨损加剧甚至发生烧结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该变速控制系统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惰轴传动结构:在惰轴一端采用两个滚针轴承和一个深沟球轴承组合结构取代以往的铜套配合结构,另一端使用花键结构固定连接惰齿齿轮。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极大地减小了摩擦力,同时提高了惰轴部件的承载力。

经过惰轴传动结构的创新改进后通过多次试验表明,该变速控制系统机械传动机构的使用可靠性有了极大提高。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为1 056h,是国内同类产品的MTBF平均指标的3倍以上。

5 结论

1)4LYWB-33型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变速控制系统结合了机械传动高效率和液压传动可无级变速的优点,使发动机在稳定工况下工作,同时能提高联合收割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非常适合收获高产、倒伏作物,作业性能优良。

2)该变速控制系统采用整体式静液压无级变速器和机械变速三挡的控制方式,通过单手柄操纵在不增加中间轴的情况下实现倒挡的动作,简化了机械变速机构的结构,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舒适、制造成本低廉的优点。

3)该变速控制系统创新的惰轴传动部件结构设计,解决了以往联合收割机机械传动机构故障率偏高的问题,提高了联合收割机机械传动变速箱的使用可靠性及寿命,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华顺刚,刘修骥.无级变速兼转向的车用液压机械综合传动系理论规律研究[J].兵工学报,1997,18(1):1-4.

[2]周一鸣.汽车拖拉机理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266-297.

[3]Merhofw,Hackbarth EM.履带车辆行驶力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9:145-167.

[4]苑士华.多段液压机械双流无级传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1999.

[5]王红岩,秦大同,周云山,等.汽车无级变速传动系统综合控制的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0,36(2):38-41.

[6]K.Dasgupta.Analysis of a Hydrostastic Transmission SystemUsing Low Speed High Torque Motor[J].Mechanism and MachineTheory,2000,35(7):1481-1499.

3.构建生活化课堂,打造生活化教学 篇三

一、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建构

1.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走进教室时,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交往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生在头脑中建构知识时,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教学资料,在教学时根据科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综合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科学问题具体化。

例如,在“流体速度与压强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与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来创设生活情境。

情境1:(游戏)用细线把两个乒乓球吊在空中,相隔3~5厘米,当你对准它们的中间吹气,两只乒乓球之间的距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情境2:(动画展示)1912年秋季的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大远洋轮之一“奥林匹克号”正在海上航行,离它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疾驶,突然,小舰一个劲地向“奥林匹克”冲去,结果两舰相撞。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这两个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提炼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在相互交流和激烈的思维碰撞中修正自己的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地把生活现象转化为具有真正意义的科学问题。

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传统的课程观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这种课程观使得基础课程的生成过程成为逻辑化、形式化和理性化的过程,它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内容上,要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构成教学内容的重要素材。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超越“科学世界”,关注“生活世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述《水的利用与保护》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分组对塘下镇水域的污染、居民每天生活用水的使用量、浪费水资源等情况进行调查,并让学生上网查询我国淡水资源量及使用情况,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们的水资源还能满足我们多少年的生存需要,使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和感悟到了节约用水与保护水资源将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将来生存和生活质量。

实际上,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是统一的。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源泉。科学世界只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是生活世界中的一部分抽取出来加以理论化、形式化的结果。因而尽管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绝非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还应包括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对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3.课外探究的“生活化”

除课堂教学外,科学教师还应该创造条件开设“生活化”的课外探究,引领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和社会相互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例如,以学生家中常用的电冰箱为例,要求学生从声、光、热、力、电等角度全方位展开探究活动,并写出小论文,然后评比出最佳探究家,给予表彰。通过这一探究活动,使学生明白了电冰箱是众多科学知识的集合体,它包含了物态变化、能量转化、噪声产生、自动控制电、电动率、微生物滋生等知识,增强了探索科学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在“生活化”的课外探究活动中,学生已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图书管、走进实验室、走进网络世界。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乐于对周围生活动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探究解决,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体现了科学课“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4.习题布置的“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科学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作业应该由传统教学的“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作合作”,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应该具有个性化、生活化。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编选设置一些以真实的科学、生活和社会现象为依据的习题,既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又联系自然,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体现问题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举例如下:

例1:听听自己的声音,用录音机把自己朗读或唱歌的声音录制下来,再播放出来。你认为播放的声音与你的声音相同吗?为什么听录音机放出自己的声音,会觉得不像自己的声音,而听别人录制下来的声音却很像?

此题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考查声音的传播及听觉的形成,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而且会感兴趣地去解决它。

例2:小明是位喜欢观察和思考的同学,冬天,家里经常开空调,每次开启空调时,总发现电灯要暗一些,这是为什么呢?

此题联系常见的生活实际命题,若要正确解答,需要把家许电路中的线路和用电器简化成串联电路的“模型”。通过此类问题的解答,有助于培养学生将生活实际问题转化成科学模型的能力,提高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习题的设置,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乐于解答,不再感到枯燥、厌烦,有压力。通过对习题的解答,有助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地提高科学素养。

二、科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1.“生活化”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起点

“生活化”材料的选择要建立在对教学对象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创设生活问题应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不同难易程度的学习材料来决定,决不能搞一刀切。所以,教师围绕某一知识点创设生活问题时,应该关注学生对该知识的兴趣程度和知识储备情况以及他们所关心的话题,深入琢磨学生的真实感受,努力把握学生心理的真实起点,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从而有机地结合素材进行创造,才能彻底改变从成人视角出发将自认为生活化的素材予以大而统的强化创设,才能走出教师对情境真实起点和认知冲突临界点上准备不足而产生的系列误区。

2.“生活化”的问题应充满真实的生活气息

“教育贵在求真”。既然科学来源于生活,那么就应该从“真实”入手,从“自然”切入,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真正体验、感悟科学知识。提供生活化问题,应当尊重生活规律,符合实际。如果老师经过提炼提供的这些生活背景或材料使学生感觉到有真实感和亲切感,感觉到不是凭空编造的,科学课上就会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

3.“生活化”的问题应赋予思考价值

科学问题固然需要生活化,但“生活味”显然不能冲淡科学课程本身。作为科学课更应关注的是学生的科学思考,生活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否则那些不需要经过学生思考或思考价值含量低的问题,哪怕是再绚丽的画面,也只能是一副供学生欣赏的美丽画面而已,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成为分散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生活化和科学化的关系,不能被“生活化”喧宾夺主,也不能为了打破学科本位而把科学课上成美术课,变成另一种形式的“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

4.33-10教学成果奖实施细则 篇四

为了贯彻落实教学成果奖有关文件的精神,做好校级教学成果奖励及省级教学成果的推荐工作,特制定本条例。

一、奖励校级教学成果,其目的在于鼓励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研究,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二、教学成果奖的评定,每四年一次。教学成果分学校、省级和国家级三个级别,自下而上评选,逐级评定。

三、校级教学成果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学校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

四、校级教学成果,是指反映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对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包括:

1、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和教学手段,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课程、教材,实习、实验、基地建设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研究,坚持教书育人,探索教学规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成果;

2、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评估,加强专业(学科)、教师队伍和学风建设,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3、结合教育,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明显效果的成果。

五、申请教学成果奖的基本条件:

(一)符合教学成果的内涵;

(二)经过二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

(三)产生一定影响;

(四)一般应是立项并通过鉴定的教学研究课题的成果。

六、符合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成果,通过申报和评审,可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

七、申请教学成果奖时,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和合作者不得超过5人。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和实施,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作为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和合作者:

1、品行端正并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人师表;

2、直接承担学校的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

八、教学成果奖的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两方面。奖金由学校颁发,同时下发文件广泛宣传获奖成果。学校对省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实行配套的物质奖励,配套奖励不低于1∶1。

九、获奖成果记入完成人个人档案,作为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5.33活化石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的:

1、在现实情境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场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据情境,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村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我们江苏江阴的华西村,更是走在全国农村发展的前沿,成为中国首批农村城镇化的新农村。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小组合作,实践活动。

1、提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住宅楼、街景、玩具厂、果园等)

2、谈话:你们想先参观哪里呢?(玩具厂)那我们一起去参观吧!

参观了玩具厂,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汇报)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同桌交流后汇报,指名口答我上午做了48个玩具,下午做了36个。每6个玩具装一箱。)

可提出问题:一天一共生产多少个玩具?上午生产的玩具可以装多少箱?下午生产的玩具可以装多少箱?一天生产的玩具可以装多少箱?上午生产的玩具比下午多多少个?上午比下午多生产多少箱玩具?)

3、谈话:下面你们想去参观哪里?(果园)接着呢?(参观住宅区)最后参观(美丽的街道),然后一起回家。

4、提问:在参观时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如:每参观完一个地方都要能提出问题;不要大声喧哗;小组集体活动,不要掉队……)

5、学生四人小组活动。全班交流,反馈。

学生按小组汇报:

(1)果园里有6行苹果树,每行15棵,还有30棵梨树。

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果树?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2)我们村有36幢楼,排成3排,每幢楼住一户,平均有4人。

可提出问题:平均每排有几幢楼?我们村一共有多少人?

(3)每个灯柱上桩盏灯,一共装了90盏。

题:街道上一共有多少个灯柱?

(4)我每分钟走55米,3分钟能走到果园吗?到果园是200米。

三、应用拓展,课堂总结。

6.33活化石教学设计 篇六

新疆“双语”骨干教师语文班;艾合麦提.扎伊尔

学号:1301017 【摘要】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当下,传统的封闭性教学设计和常规课堂已无法适应课改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多维度地注重新方法、新手段、新模式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中的视频资源能够使学生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学创设了生动、和谐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 视频资源

随着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轨,旧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了思想、文化需求,而语文课堂教学亦已不再是光靠粉笔、黑板、书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了。在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中,视频资源的运用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富于感染力,使抽象的教育信息直观传递到学生的大脑,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充分占有、1 使用,更有效、快速地实现信息的交流,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的质量。实践证明,这一新的科技成果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全方位培养学生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下我结合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的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先唤醒学生对于知识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想要主动掌握某种事物,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中学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容量较大,许多知识都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说不清的。视频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其再现性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色兼备,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习能力的形成。如执教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这篇文章时,学生不仅与这种民间艺术距离较远,并不十分了解,而且文章又是文言文,学生在词句翻译方面本身就存在疑难。若教师在一开始授课时直接讲授口技艺人技艺如何高超,观众反应如何生动的话,不但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更会让学生产生无法理解、无从着力的感觉,致使整个课堂学生学习积 极性不高,最终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而教师如果在本课导入时给学生播放口技表演《洛桑学艺》的视频,学生们在欣赏洛桑幽默表演,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更能在其头脑中形成对于口技这种民间艺术的直观形象,加深对文章中作者精彩描写的感悟,并能结合自身观看口技表演的实际情况理解文中观众为何会产生“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反应。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才有话可说,有情可表,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从而实现其课堂的主体性地位。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我们的日常教学,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只能在主体自己相应的积极自觉活动中才能形成。利用视频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语言教学从抽象、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文字、语音、形象、色彩多维度融合的形象画面。这种直观刺激会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增加课堂容量,拓展学生视野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人文性极强的学科,一本薄薄的教材包含了古今中外博览、上下五千年概述。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如今的教育教学中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 模式的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了课堂知识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为教育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力保证。作为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个方面,视频资源的使用,能够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对教学内容涉及到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有一个较为充分的了解,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通过历史情景再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在特定时代环境下产生的现象中所蕴含的本质,进而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作一些必要的补充。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作者臧克家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在最后一次演讲中的不屈斗士形象。闻一多先生为实现中国之民主、自由,面对国民党屠刀,面不改色,从容赴义,表现出了其为国为民、不惜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闻一多精神的理解基本可以从文章中作者的字里行间品味出来。

不过笔者认为,这篇课文除了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外,更应注重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所以,在本课即将结束之时,教师向学生们播放《建国大业》中关于闻一多于昆明被害的视频片段,再现这一荡气回肠的历史场景,对学生造成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激发学生情感上与作者形成共鸣,促进学生想要主动了解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段中华民族的辛酸史,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效 果。

三、强化学生感知,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知识体系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学习内容,也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应该着重教学的内容。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乃至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有的教学重点。在中学语文教材的部分课文中,有的远离学生的生活时代,有的远离学生的生活空间,有的深刻、含蓄,有的繁琐、深奥,学生在学习这些课文时,若合理利用视频资源,展示情境,演示事件发生的过程,学生理解课文会更直观,真实,能强化学生感知,给学生强烈的真实感,从而巧妙地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

模式的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了课堂知识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为教育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力保证。作为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个方面,视频资源的使用,能够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对教学内容涉及到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有一个较为充分的了解,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通过历史情景再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悟在特定时代环境下产生的现象中所蕴含的本质,进而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作一些必要的补充。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作者臧克家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在最后一次演讲中的不屈斗 士形象。闻一多先生为实现中国之民主、自由,面对国民党屠刀,面不改色,从容赴义,表现出了其为国为民、不惜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闻一多精神的理解基本可以从文章中作者的字里行间品味出来。

7.小脑出血33例临床分析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中男性24例, 女性9例, 年龄58~80岁, 平均年龄72岁,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24例, 脑卒中病史6例, 糖尿病3例, 发病诱因: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时发病19例, 饮酒后发病4例, 用力排便后发病5例, 体力劳动后发病3例, 睡眠中发病2例。

1.2 临床表现

眩晕发病27例, 头痛11例, 恶心吐33例, 走路不稳9例, 眼球水平震颤11例, 颈强8例, 意识障碍2例, 言语障碍7例, 凝视麻痹6例, 右侧周围性面瘫5例。

1.3 影响学改变

所有病例均行头CT检查, 确诊为小脑出血, 病灶位于一侧半球25例, 小脑蚓部出血8例, 其中6例血肿破入第四脑室, 出血量按式方法计算, 出血量最小3m L, 最大为25m L。

1.4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确诊后均行内科保守治疗, 主要措施为脱水降颅压, 调节血压, 控制血糖, 防止离子紊乱等一系列综合治疗。

2 结果

出院时基本痊愈24例, 好转4例, 死亡2例, 因病情恶化放弃治疗3例。

3 讨论

小脑出血占脑出血的10%[1]。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畸形, 动脉瘤, 血液病, 肿瘤及原因不明等[2]。本组资料高血压者占70%~80%, 可见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为小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小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是小脑上动脉供应的小脑齿状核, 故以小脑半球出血多见[3]。本组小脑半球出血占70%。由于小脑位于后颅窝, 前面与四脑室、脑干等重要解剖结构比邻, 上面为小脑幕, 其余几面为骨性结构包围, 周围的脑脊液池较小。一旦出血可以代偿的空间有限, 极易导致脑干压迫而引起呼吸心跳骤停, 因此小脑出血是脑出血的高危类型, 病死率较高[4]。本病起病急, 常有诱因, 临床表现以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共济失调等, 当出血量大, 脑干受压, 意识障碍明显, 肢体瘫, 需与脑干出血鉴别。当血液破入脑室系统, 出现脑膜刺激征, 常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典型眩晕、吐、无头痛伴走路不稳, 需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鉴别。当小量出血隐袭起病, 可与脑梗死鉴别。为避免误诊, 必须提高临床医师对小脑出血的重视, 尽早完善头CT检查以明确诊断。小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以往治疗强调血肿直径超过3cm或出血量>15m L应手术治疗, 有统计认为选择手术治疗和内科保守治疗, 血肿的大小虽然很重要, 血肿的部位也不容忽视, 但应结合临床表现, 特别是应注意病人意识状态。如血肿位于小脑半球外侧, 尽管较大, 也不一定影响脑室系统。而如果血肿位于蚓部, 靠近四脑室, 即使不很大也易破入四脑室, 甚至使之变形、移位, 导致梗阻性脑积水, 而危及生命, 可宜选择早期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王维治, 罗祖明.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45.

[2]Jensen MB, St Louis EK.Management of acute cerebellar stroke[J].Arch Neurol, 2005, 62 (4) :537~44.

[3]卢红华.小脑出血30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 2007, 19 (6) .

8.丰富教学情境,活化概念教学 篇八

[关键词]情境 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80

概念是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阶段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学好概念,才能为教师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概念教学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中只是机械地讲解,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概念知识,导致学生难以灵活地运用知识。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如何活化概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概念意识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维。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借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正确理解概念,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如在教学“平移,旋转与对称”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平移”的概念,笔者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火车和汽车运动、国旗上升的画面。随后,笔者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都具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些物体都是沿着什么运动的?”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得出“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的特点就叫做平移现象”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主动完成对概念的建构过程,深化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认识,演绎出概念教学的无限精彩。

二、创设操作情境,突破概念表象

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抽象到直观的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被激活,进而突破概念表象,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

如在教学“认识面积”时,虽然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但是具体如何定义“面积”这一概念术语时,学生并不能清晰地表述出来。为深化学生的理解认识,笔者设计了一个操作情境:“请大家看大屏幕,说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在学生正确回答后,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你们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板与正方形纸板,并试着用自己的方法去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于是,有的学生用观察法,有的用重叠法,还有的用画格子法,等等。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他们对面积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由此可见,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就难以真正地理解知识。因此,教师可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创设生活情境,凸显概念价值

数学概念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概念教学时,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仅可以降低概念教学的难度,增强概念教学的乐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概念的应用价值,进而增强学好概念的信心,提升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分数以及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笔者创设教学情境:“中秋节快到了,小明的妈妈买来了1个西瓜,2个苹果,4个月饼,准备在中秋赏月时吃,他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妹妹四口人,你能帮他们分好这些物品吗?你知道每人能分得这些物品的多少吗?”在笔者的引入下,学生兴趣盎然,相互讨论并把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学生很快得出:经过平均分配,他们每人分得的每样物品都是该物品点量的1/4。此时,笔者及时追问道:“你知道‘四分之一’如何书写吗?”接着,笔者自然而然地将分数线、分子、分母、和读法等概念贯穿其中,使学生感受到了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由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在关于“几分之几”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教师借助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认识分数有用,学习数学有用,从而使学生更爱数学学习。

总之,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并且可以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数学概念变得好学,易懂,增强数学知识的魅力。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情境,从而让概念教学为学生终身数学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上一篇:工会员工维权流程下一篇:高一9班演讲稿

相关推荐